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苏轼诗词艺术特色

苏轼诗词艺术特色

苏轼诗词艺术特色
苏轼诗词艺术特色

苏轼诗词艺术特色

苏词在词史上占有特殊地位,为词的的开拓了新

天地。苏轼以其奔放的才情,将词笔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诸如怀

古记游、写景咏物、亲情友谊、田园风光以及参禅说理等等,突破词“艳科

的”定见,把词的社会功用提到与诗同等的地位,全方位地表现了士大夫文

人的生活与精神面貌。苏轼有意突破“诗庄词媚”的界限,以自由挥洒的文

笔,定了大量风格豪放之作,开一代新词风。他以诗境诗语入词,形成了

苏词“以诗为词”的特点,同时也改变了词完全从司于音乐的地位,使词向

独立的抒情诗体方向发展。豪放是苏词的主体风格,而在豪放中时有旷达

情怀的流露。代表作如《江城子?密州出猎》、《念妈娇?赤壁怀古》。抒发追求理想、热爱人生的美好感情。如《水调歌头?怀子由》。爱情词与咏物词的风格则以婉约见长。如《江城子?掉亡》、《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苏轼词的内容:

苏轼扩大了词的领域, 用词来抒写生活情趣,政治抱负,身世感慨,亲友情谊,

农村生活,咏物,谈禅, 说理等, 无所不宜.

苏轼词的风格

苏轼词以豪放为主, 有名的有. 在裏描写了赤壁战场的雄奇景色,周瑜, 诸葛亮等英雄人物的形象, 颢示了对人生的乐观态度和建功立业的抱负.苏轼词虽以豪放为主,但还有清秀,穠丽,温婉, 蕴藉的一面, 如( 莫听穿林打叶声)写得简淡.苏轼词不喜欢雕琢, 善於吸收诗句入词,偶然也运用当时漱 f 语, 给人清新朴素的感觉.

特点:

1. 开创了豪放词风。

苏轼在婉约之外,大量地创作豪放词,开创了豪放词风,促进了词风的转

变。我们一般认为苏轼的豪放词能够借助瑰丽壮伟的意象,恢宏的意境来

抒发其慷慨豪情。苏轼豪放的艺术风格表现主要有三:

一是将充沛激昂甚至悲壮苍凉的激情融入词中;

二是在写人、咏景、状物时以慷慨豪迈的意象,飞动峥嵘的气势,阔大雄

伟的场面取胜;

三是以奔放雄豪的音调著称。如《江城子·密州出猎》、《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等,均体现出这一风格。

2. 以诗为词。

所谓以诗为词,就是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

3. 突破了音律的束缚。

苏轼“以诗为词”是要突破音乐对词体的制约和束缚,把词由音乐的附属品

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苏轼写词只求阅读而不求演唱,故注重抒情言志的自由,虽然也遵守音律规范但不拘不于音律。因此,苏轼作词时挥洒自如,即使偶尔不协音律也不在所不顾,因此受到其后陆游,李清照等人的诟病。

4. 苏词的语言创新。

苏词语言风格为清新朴素,他多方面吸收古人语言精华,化用前人语言入词,还运用口

误、虚字入词,丰富词的表现力。如这首《满庭芳》: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苏轼(1037-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仁宗嘉佑二年(1057 )年进士,时年仅二十一岁,深得欧阳修赏识。仁宗

初读苏轼兄弟文章,退而喜道:“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时宋王朝积弱,苏轼主张“洗荡振刷而卓然有所立。”,力主兴革。熙宁初,王安石变法。苏轼反对新法,故离京赴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官。元丰二年七月,因一些新党分子诬陷他的诗句讽刺新法,被捕入狱,险些丧命,此即“乌台诗案”。出狱后,被贬黄州。期间开辟荒地,自号东坡居士,写出了很多伟

大的作品。哲宗元年(1086 ),召回朝为翰林学士。因不同意司马光“专欲

变熙宁之法,不复较量厉害,参用所长”的全盘否定新法的做法,遭旧党排挤。先后任杭州,颖州,扬州,定州等知州。昭圣元年,新党再执政,又

被远贬惠州,儋州。元符三年(1100 ),徽宗即位,赦还。建中靖国元年(1101 )六月,卒于常州。苏轼思想比较复杂。政治上以儒家为主体,对

人生的态度上又以佛老为指导。既有积极入世的精神,又有超旷出世的胸

怀。这种思想决定了他处顺境不流于逸乐,处困境也不陷于颓废。他的一

生虽然在政治上失败,却也造就了一代的文学巨匠。苏轼是个博学多才的

作家。他的诗和黄庭坚并称苏黄。他的文章和父,弟称三苏,入唐宋八大

家。他的书法入宋四家。他的词独辟蹊径,高出人表。打破了“诗言志,词

言情”的传统,从内容和形式上解除了词的各种束缚,使词成为了“无意不

可入,无事不可言”的文学形式。《四库全书》提要云:“词自晚唐五代以来,

以亲切婉丽为宗,至柳永而一变,如诗家之白居易;至苏轼又一变,如诗

家之有韩愈,遂开南宋辛弃疾一派。寻源溯流,不能不谓之别格, 然谓之不

工则不可。故今日尚与花间一派并行,而不能偏废。”

作为一个全能艺术家,巨儒政治家,一个刚直率真,放荡不羁的文人,一

生的曲折不尽言表。自年轻还朝起用,谄害,贬谪,起用,再遭谄害,再

被贬谪,十多年中,似乎什么不公的事他都遇到了。对苏东坡这样的一个

有浪漫性情的文人来说,坎坷人生必会带来有魅力的诗文。于是,最沮丧

的时期,东坡写出了最好的

作品,他的诗词达到了成熟时期。愤怒过去了,

尖酸也暂时过去,留下满心安详与去意。古往今来,似乎愈是才高八斗,

壮志满怀,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其生平就愈是坎坷得让人心疼。而面对

频频袭来的动荡激流,有人默默“归岸”,欲“了然万事,虚纳万境”而“独长醉,”有人做中流砥柱而“长年醒”,有人独立不惧,潇洒自适,且醉且醒。东坡自

能在人生的激流起宕中遗世独立,岿然于天地。几经沉浮后,伟大的心灵

也感到了人生的无奈,东坡力求精神解脱,而当时,盛行的老庄禅学思想

无疑给了他一线希望。在这样的超脱世俗的境界中,他追求适性而为,向

往豁达平静的生活。“道丧士失己,出语辄不情。江左风流人,醉中亦求名。渊明独清真,谈笑得此生。身如受风竹,掩冉从叶惊。俯仰各有志,得酒

诗自成。”“蠢蠕食叶虫,仰空慕高飞。一朝傅两翅,乃得黏网悲。啁啾同巢

雀,沮泽疑可依。赴水生两壳,遭闭何时归?二虫竟谁是?一笑百念衰。

幸此未化间,有酒君莫违。”苏轼在理想与现实矛盾的面前的自我宽解了。

“十年归梦寄北风,此去真为田舍翁”,他要在安详优美的环境中欢度余年,

似乎有饮酒蛰伏,一醉方休的感叹。但他并非真醉,醉的是对苦难,对迫

害的心态,他“渺观大瀛海”,何等雄阔之气。于是,他愈是恬然自适,自求解

脱,用表面的超脱掩盖内心的痛苦,就愈发显现他的乐观倔强,他的无比旷达

之胸怀,也愈发让人钦佩,为之震撼。“鲜鲜霜菊艳,溜溜槽床声”,东坡留下

了他的灵魂欢欣和心智的乐趣。且醒且醉之间,惟有一颗永远跳动的心。

同时,作为政治家兼艺术家的苏轼既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不幸的是他经

历了太多的人生坎坷,幸运的是正是这不幸孕育了他的诗才,使他在词的

创作上树起了一座崭新的丰碑,开创了词作的另一个先河,有了自己独特

的艺术特色。关于苏轼词的艺术特色,历来争论较多,大致有四类。一曰

“豪放,”二曰“韵秀,”三曰“清雄,”四曰“情深、思深、真率”。就“豪放”而言,

苏轼一生作词约三百余首,其中早期约六十二首,由于受张子野的影响就

很典雅,中、后期也有相当数量的作品并不豪放。而“情深”、“思深、”“真率”无独苏轼如此,白居易、陆游、辛弃疾等何尝不如此?而用日本学者西纪昭

的话来说就是:“苏词特色,一言以蔽之,‘子瞻以诗为词。’”王灼《碧鸡漫志》说:苏轼“以诗为词”是给宋词“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

振”。晚唐五代,词作为歌舞樽前以助娇娆的享乐手段,与艳情结下了不解

之缘。西蜀欧阳

炯的《花间集序》说得明白:“镂玉雕琼,拟化工而迥巧;裁花剪叶,夺春艳以争鲜。则有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

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案香檀。不无清绝之辞,用助娇娆

之态。自南朝之宫体,扇北里之娼风。何止言之不文,所谓秀而不实。”而宋人陈世修《阳春集序》更记载得清楚:“金陵盛时,内外无事,朋僚亲旧,或当宴集。多运藻思,为乐府新词,俾歌者倚丝竹而歌之,所以娱宾而遣

兴也。”甚至在当时人们看来,这是词之为词的本性所在,“不着些艳语,又不似词家体例”(沈义父《乐府指迷》)。欧阳炯有一首描写南国田园清新优美风光的小词《南乡子》:“路入南中,桄榔叶暗蓼花红。两岸人家微雨后,收

红豆。——树底纤纤招素手”。笔触之最终一点还是落于纤艳之“素手”。由此看来,“词为艳科”是晚唐五代普遍的思维定势。宋初,经过五代特别是较早

的西蜀的一段泛滥,词作为放荡妖艳的形象更深深印在人们的心中,就

连讽刺柳永“彩线慵拈伴伊坐”的晏殊,词作中也处处是“一曲细丝清脆,绮

朱唇,斟绿酒,掩红巾”和“慢引萧娘舞袖回”的浅斟低唱。力倡“究古明道” 的欧阳文忠公,更有“走来窗下笑相扶爱道双鸳鸯字怎生书”和“却待更阑,庭花影下,重来则个”的缠绵小调。至于柳永,词的内容稍有扩展,都

市的繁华生活,市民的思想意识,失意文人的牢骚不满,下层妇女的不幸

遭遇等,作为新的题材,在他的作品中时有出现,但作为柳词主调的,仍

是儿女私情。可以说,词成了文人们不可抑制的情欲的宣泄工具。

只有到了苏轼,才使宋词走上了“向上一路”。他不像柳永那样自甘小道,也

不像晏殊那样自我分裂,而是从观念本身来一个翻天覆地的大变化——提

高词品。其具体方式就是把词拉向诗,使“艳科” “小技”焕发出诗一般的正统的光辉。也就是前面所说的“以诗为词”,或者叫用词来写向来属于“正统”的诗歌才涉足的各种严肃而又“浮艳”,简单而又复杂多变的现实生活的方方面

面。我们可以拿李清照与苏轼作一简单比较,从中看出他是怎样“提高词品”,“以诗为词”的。在文学史上,李清照以词著称于世,但她也写诗。不过,

有关时事政治、咏史怀古等重大题材,一般吟之于诗,个人的悲欢离合,

咏花惜春等小题材一般赋之于词。这就使得她的诗大都政治倾向鲜明,且

悲壮豪宕。我们试读她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

项羽,不肯过江东。”仿佛看到一个拍案而起的怒目金刚。朱熹在评价她的

《咏史》诗时曾说:“中散非汤

武得国,引之以比王莽。如此等语,岂寻常女子

所能。”(《朱子语类》卷一百四十)而她的词由于题材狭小,人们却感受不

到半点“豪壮”之气,有的是似水柔情。比如她的《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细腻逼真地写出闺中思妇的心理状态,在感情的真实性和深刻性上都达到了空

前的高度,此种情怀在她的诗中是找不到的。胡云翼《中国词史大纲》评

价说:她的词“是最能够表现女性的优美的情调的。以前一切男性词人所代

写的‘闺情,’所代写的‘妇人语,’放在清照之前,都要黯然于色”。

与李清照不同,苏轼的词与他的诗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风格,大都基

本相同或相近。我们试读他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可见其中年“老夫”无比豪壮的气概,以及保卫边疆,打击敌人的一腔壮志豪情。读他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可见其不怕风雨,在逆境中怡然自得的那种“任凭艰难险

阻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的气度”(萧士杰《唐宋词导读》) 和听任自然的人生态度。读他的《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可见其老当益壮,积极进取

的乐观态度。为悼念亡妻,他写下《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为亡妻洒下“泪千行。”惦记两地相隔的兄弟,他写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兄弟情意。想起故乡,他就写下“江汉西来,高楼下,葡萄深碧,犹自带,岷峨雪浪,锦江春色”(《满江红》)。看到眼前的花月,他就“持杯遥劝天边月,愿月圆无缺。持杯更劝花枝,且愿花枝

长在,莫离披”(《虞美人》)。他不仅用词写严肃的生活内容,也用词表达

儿女情长,且照样缠绵悱恻,婉约可嘉。如: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

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山谷题跋》有云:“语意高妙,似非吃人间烟

火语。”,而“非胸中有数万卷书,笔下无一点俗气”则不能到。据《宋十名家词.东坡词》载,此词还有一序,讲的是一个美丽而凄凉的故事。如下:惠

州有温都监女,颇有色。年十六,不肯嫁人。闻坡至,甚喜。每夜闻坡讽

咏,则徘徊窗下,坡觉而推窗,则其女逾墙而去。坡从而物色之曰:“当呼王郎,与之子为姻。未几,而坡过海,女遂卒,葬于沙滩侧。坡回惠,为

赋此词。”

小序和苏轼的词一样写的仙气飘渺。虚幻迷离,颇有点遇仙的感觉。苏轼

寓居定惠院,每到他深夜吟诗时,总有一位美女在窗外徘徊。当推窗寻找

时,她却

已经翻墙而去。“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

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幽人该是指那位神秘美丽的女子,这个女子好象是

为苏轼而存在,在苏轼离开惠州后,女子就死去了,遗体埋葬在沙洲之

畔。当苏轼回到惠州,只见黄土一堆,个中幽愤之情可想而知。“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短短的数十个字,就委婉道出了一个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吴曾《能改斋漫录》云:“其属意盖为王氏女子也,读者不能解。张右史文潜继贬黄州,访潘老,闻得

其祥,题诗以志之云:空江月明鱼龙眠,月中孤鸿影翩翩。有人清吟立江

边,葛巾藜杖眼窥天。夜冷月堕幽虫泣,鸿影翘沙衣露湿。仙人采诗作步

虚,玉皇饮之碧琳腴。”人似飞鸿,飞鸿似人,非鸿非人,亦鸿亦人,人不

掩鸿,鸿不掩人,人与鸿凝为一体,托鸿以见人。“人似秋鸿来有信,去如春梦了无痕。”《正月二十二日与潘郭二生出郊游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

王城作诗乃和并韵》。人生来去如鸿雁,代代往复,生生不已。但一个人的

经历又象春梦一样,去而无踪,难以追怀。周济论词主“有寄托”与“无寄托”之说,以为“非寄托不入,”而“专寄托则不出”。东坡此词能臻此境,在于

“非因寄托而为是词”,乃“触发于弗克自己,流露于不自知。”

贺赏云:“苏子瞻有‘铜琶铁板’之讥,然其《浣溪沙》(春闺)曰:‘新索身轻常趁势,红窗睡重不闻莺’ 。如此风调,令十七八女郎歌之,岂在“晓风残月’ 之下?”(《邹水轩词鉴》) 王士祯评其《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时也说:“‘枝上柳绵’恐屯田缘情绮靡,未必能过,孰谓彼但解作‘大江东去’耶?”(《花草蒙拾》)

刘熙载曾说:“东坡词颇似老杜诗,以其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也。若其

豪放之致,则时与李太白为近。”(《艺概》) 杜甫被人称为诗圣,他用自己

的诗歌写下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历史。刘熙载把苏词比作杜诗,确有点言

过其实,但他看到苏轼诗、词的相同性或相似性,肯定苏轼自觉地“以诗为词”的观点还是正确的。

人们论苏轼的诗,说它“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

无不鼓舞于笔端”(叶燮《原诗》)。“有汗漫者,有典丽者,有丽缛者,有简

淡者,翕然开阖,千变万态”(刘克庄《后村诗话》)。苏轼的词比不上他的

诗那样宽广多姿,但细心地考察他的词,就会从中发现,在他的词作中,

仅刻画的人物就有:“羽扇纶巾“”雄姿英发”(念奴娇)的历史英雄;“会挽雕弓

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 江城子) 的慷慨壮士;“牛衣古柳卖黄

瓜”( 浣溪沙) 的淳朴农人;“相排踏破菁罗裙”( 浣溪沙)的俏皮姑娘;“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 (沁园春)的意

气少年;“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 定风波) 的匆匆行人。刘辰翁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辛稼轩词序》)刘熙载

说他“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无人不可写。

“‘以诗为词’虽然兼赅内容与形式两方面的变化,但这种变化并没有超出下

列范围,即由比较狭窄地反映士大夫有关男女关系方面的生活,扩大到比

较广泛地反映士大夫的其他许多方面的生活,或者说,由专门反映比较放

浪的生活,扩大到也同时反映比较高雅的生活而已。”(沈祖芬木《宋词赏析·附录》)

王又华《古今词论》引毛稚黄的话说:“‘东坡大江东去’词‘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论调,则当于‘是’字读断;论意,则当于‘边’字读断‘。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论调,则‘了’字当属下句;论意,则‘了’字当属上句‘。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我’字亦然又。《水龙吟》,‘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论调,则当是‘点’字断句;论意,则当是‘花’字断句。文自为文,歌自为歌;然歌不碍文,文不碍歌,是坡公雄才自放处。”这里说的“文自为文,歌自为

歌”,“歌不碍文,文不碍歌”,表现了苏轼冲破音律束缚的大胆创新精神,他是把作“新词”当作“长短句诗”来写的既。然“新词”就是“长短句诗,则”壮志可以入词,理趣可以入词,田园风光可以入词,悼亡感怀及一切诗歌可以表

现的内容都可以入词。只要能做到:“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词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 王国维《人间词话》)王若虚在论到苏轼“以诗为词”时曾说:“盖诗词只是一理,不容异视。自世之末作,乃为纤艳柔脆,以投流俗之好。高人胜士,亦或以是相胜,而日趋于委靡,遂谓其体当然,而不知流弊之至此也。”(《滹南遗老集》)这是极有见地的话,应为苏轼的知己之言。

苏轼在政治上是失败的,抑或是成功的,没有其政治上的坎坷,未必就会

有一代伟大词作家的产生,或许这正是时代的不幸,诗人的大幸吧。在纷

争的政治斗争中,苏轼以老庄佛道思想作为自己精神的避难所,创造自己

的精神家园,确实是一个明智之举。慧能说:“心量广大,犹如虚空。若空心禅,即落无记空。世界虚空,能含日月星辰、大地山河、一切草木。”“性含万法是大, 万法尽是自性。”对艺术家来说,摒除杂念,保持空静的心态, 正可以获得最大的思维空间以创造神完

气足、深情远韵的艺术境界。这就是苏轼所说“神

与万物交”的哲学底蕴,也是他作品的一个很好的诠释。

作为一个全能艺术家,巨儒政治家,一个刚直率真,放荡不羁的文人,一

生的曲折不尽言表。自年轻还朝起用,谄害,贬谪,起用,再遭谄害,再

被贬谪,十多年中,似乎什么不公的事他都遇到了。对苏东坡这样的一个

有浪漫性情的文人来说,坎坷人生必会带来有魅力的诗文。于是,最沮丧

的时期,东坡写出了最好的作品,他的诗词达到了成熟时期。愤怒过去了,尖酸也暂时过去,留下满心安详与去意。古往今来,似乎愈是才高八斗,

壮志满怀,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其生平就愈是坎坷得让人心疼。而面对

频频袭来的动荡激流,有人默默“归岸”,欲“了然万事,虚纳万境”而“独长醉,”有人做中流砥柱而“长年醒”,有人独立不惧,潇洒自适,且醉且醒。东坡自

能在人生的激流起宕中遗世独立,岿然于天地。几经沉浮后,伟大的心灵

也感到了人生的无奈,东坡力求精神解脱,而当时,盛行的老庄禅学思想

无疑给了他一线希望。在这样的超脱世俗的境界中,他追求适性而为,向

往豁达平静的生活。“道丧士失己,出语辄不情。江左风流人,醉中亦求名。渊明独清真,谈笑得此生。身如受风竹,掩冉从叶惊。俯仰各有志,得酒

诗自成。”“蠢蠕食叶虫,仰空慕高飞。一朝傅两翅,乃得黏网悲。啁啾同巢

雀,沮泽疑可依。赴水生两壳,遭闭何时归?二虫竟谁是?一笑百念衰。

幸此未化间,有酒君莫违。”苏轼在理想与现实矛盾的面前的自我宽解了。“十年归梦寄北风,此去真为田舍翁”,他要在安详优美的环境中欢度余年,

似乎有饮酒蛰伏,一醉方休的感叹。但他并非真醉,醉的是对苦难,对迫

害的心态,他“渺观大瀛海”,何等雄阔之气。于是,他愈是恬然自适,自求解脱,用表面的超脱掩盖内心的痛苦,就愈发显现他的乐观倔强,他的无比旷达之胸怀,也愈发让人钦佩,为之震撼。“鲜鲜霜菊艳,溜溜槽床声”,东坡留下了他的灵魂欢欣和心智的乐趣。且醒且醉之间,惟有一颗永远跳动的心。同时,作为政治家兼艺术家的苏轼既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不幸的是他经

历了太多的人生坎坷,幸运的是正是这不幸孕育了他的诗才,使他在词的

创作上树起了一座崭新的丰碑,开创了词作的另一个先河,有了自己独特

的艺术特色。关于苏轼词的艺术特色,历来争论较多,大致有四类。一曰

“豪放,”二曰“韵秀,”三曰“清雄,”四曰“情深、思深、真率”。就“豪放”而言,苏轼一生作词约三百余首,其中早期约六十二首,由于

受张子野的影响就很典雅,中、后期也有相当数

量的作品并不豪放。而“情深”、“思深、”“真率”无独苏轼如此,白居易、陆游、辛弃疾等何尝不如此?而用日本学者西纪昭的话来说就是:“苏词特色,一言以蔽之,‘子瞻以诗为词。’”王灼《碧鸡漫志》说:苏轼“以诗为词”是给宋词“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晚唐五代,词作为歌舞樽前

以助娇娆的享乐手段,与艳情结下了不解之缘。西蜀欧阳炯的《花间集序》说得明白:“镂玉雕琼,拟化工而迥巧;裁花剪叶,夺春艳以争鲜。则

有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案

香檀。不无清绝之辞,用助娇娆之态。自南朝之宫体,扇北里之娼风。何

止言之不文,所谓秀而不实。”而宋人陈世修《阳春集序》更记载得清楚:“金陵盛时,内外无事,朋僚亲旧,或当宴集。多运藻思,为乐府新词,俾歌

者倚丝竹而歌之,所以娱宾而遣兴也。”甚至在当时人们看来,这是词之为

词的本性所在,“不着些艳语,又不似词家体例”( 沈义父《乐府指迷》)。欧阳炯有一首描写南国田园清新优美风光的小词《南乡子》:“路入南中,桄榔叶暗蓼花红。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树底纤纤招素手”。笔触之最终一点还是落于纤艳之“素手”。由此看来,“词为艳科”是晚唐五代普遍的思维定势。宋初,经过五代特别是较早的西蜀的一段泛滥,词作为放荡妖艳

的形象更深深印在人们的心中,就连讽刺柳永“彩线慵拈伴伊坐”的晏殊,

词作中也处处是“一曲细丝清脆,绮朱唇,斟绿酒,掩红巾”和“慢引萧娘舞

袖回”的浅斟低唱。力倡“究古明道”的欧阳文忠公,更有“走来窗下笑相

扶爱道双鸳鸯字怎生书”和“却待更阑,庭花影下,重来则个”的缠绵小调。至于柳永,词的内容稍有扩展,都市的繁华生活,市民的思想意识,

失意文人的牢骚不满,下层妇女的不幸遭遇等,作为新的题材,在他的作

品中时有出现,但作为柳词主调的,仍是儿女私情。可以说,词成了文人

们不可抑制的情欲的宣泄工具。只有到了苏轼,才使宋词走上了“向上一路”。他不像柳永那样自甘小道,也不像晏殊那样自我分裂,而是从观念本身来

一个翻天覆地的大变化——提高词品。其具体方式就是把词拉向诗,使“艳科”“小技”焕发出诗一般的正统的光辉。也就是前面所说的“以诗为词”,或者叫用词来写向来属于“正统”的诗歌才涉足的各种严肃而又“浮艳”,简单而又复杂多变的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可以拿李清照与苏轼作一简单比较,

从中看出他

是怎样“提高词品”,“以诗为词”的。在文学史上,李清照以词著称于世,但她也写诗。不过,有关时事政治、咏史怀古等重大

题材,一般吟之于诗,个人的悲欢离合,咏花惜春等小题材一般赋之于词。

这就使得她的诗大都政治倾向鲜明,且悲壮豪宕。我们试读她的《夏日绝

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仿佛看到一个拍案而起的怒目金刚。朱熹在评价她的《咏史》诗时曾说:“中散非汤武得国,引之以比王莽。如此等语,岂寻常女子所能。”(《朱子语类》卷一百四十)而她的词由于题材狭小,人们却感受不到半点“豪壮”之气,有的是似水柔情。比如她的《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

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细腻逼真地写出闺中思妇的心理状态,在

感情的真实性和深刻性上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此种情怀在她的诗中是

找不到的。胡云翼《中国词史大纲》评价说:她的词“是最能够表现女性的优

,放在清美的情调的。以前一切男性词人所代写的‘闺情’,所代写的‘妇人语’

照之前,都要黯然于色”。与李清照不同,苏轼的词与他的诗无论是思想内

容还是艺术风格,大都基本相同或相近。我们试读他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可见其中年“老夫”无比豪壮的气概,以及保卫边疆,打击敌人的一腔壮志豪情。读他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可见其不怕风雨,在逆境

中怡然自得的那种“任凭艰难险阻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的气度”(萧士杰

《唐宋词导读》) 和听任自然的人生态度。读他的《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可见其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乐观态度。为悼念亡妻,他写下《江

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为亡妻洒下“泪千行”。惦记两地相隔的兄弟,他写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兄弟情意。想起故乡,他就写下“江汉西来,高楼下,葡萄深碧,犹自带,岷峨雪浪,

锦江春色”(《满江红》)。看到眼前的花月,他就“持杯遥劝天边月,愿月圆

无缺。持杯更劝花枝,且愿花枝长在,莫离披”(《虞美人》)。他不仅用词写严肃的生活内容,也用词表达儿女情长,且照样缠绵悱恻,婉约可嘉。

浅析苏轼词的特点

在我国词史上,苏轼是豪放派的开创人,在他之前的北宋词坛上,婉约派

占统治地位,内容大都是男欢女爱,离愁别恨,流连光景,风格婉曲缠绵,

未能跳出词为“艳科”即专写男女之情的樊篱。苏轼的出现,真正打破了“艳

科”藩篱,革新浮靡词风,给词以新鲜的血液和生命力。他主张

诗文应“有为而作”,在“文以意为主”的前提下,自由自在地表现了世间万物抒写主体情性;“冲出常言,法度去前规”,使得“文理自然、姿态横生”。他把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带到词坛,引诗入词,在词

的内容、题材、风格、意境、形式、音律、情趣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富有

开创性的革新,建立了“新天下耳目”的豪放派,取代了传统婉约词派的统

治地位。

一.苏词“以诗为词”

苏轼词的突出特点是“以诗为词”,他“以词的躯壳而赋予诗的神气”。“以诗入词”是苏轼对词体解放的巨大贡献,在词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以诗为词”,简单说来,就是用写诗的方法写词,把诗的题材、形象、意境、创作

方法尽情入词,使词“诗”化成为新的独立词体。

历来,人们对诗与词的区别,有所谓“诗庄词媚”:诗言志,词寄情,诗为“正道”,词为“艳科”的说法。词只是表现男女恋情,离愁别恨或充当歌舞宴席

上娱宾工具的艺术形式而已,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久而久之,这种观点自

晚唐五代的“花间派”词作流行以来,数百年间逐渐演化成一种程式化的专

写艳情的绮靡陈腐的格套。此即所谓“艳科”词。到了北宋初年,词体便由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