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中国古代山水画对现代古典园林的影响

论中国古代山水画对现代古典园林的影响

论中国古代山水画对现代古典园林的影响
论中国古代山水画对现代古典园林的影响

论中国古代山水画对现代古典园林的影响

引言

中国传统山水画与古典园林被誉为一对“姐妹艺术”。它们具有共同的文化和思想基础,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的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形成了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关系。中国的文人画家寄情于山水幽境,将绘画所描写的意境融入于园林的布局与造景之中,使得“以画入园,因画成景”的园林画境成为我国造园艺术的传统。

1、中国古代山水画与古典园林的关系

“江南园林甲天下”,山水画的绘画理论与创作技法对江南古典园林造园艺术的影响最为深刻,可以说,江南古典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所在,很好的诊释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特征。论文以中国传统山水画和江南古典园林为研究对象,阐述了两者在人文精神、审美等方面的艺术价值。山水画与古典园林在发展史上可谓是水乳交融。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山水画和自然山水园的萌芽阶段;进入隋唐、宋元时期后,山水画和古典园林的发展迈入了成熟期,尤其是两宋时期文人写意山水园如雨后春笋发展迅速;到了明清时期,二者的发展空前绝后,均达到了鼎盛期。从历史的发展上可知晓,中国传统山水画与古典园林之间存在着同一性,如画家亦造园家、画论亦园论、画境亦园境、画情亦园情。这些为由传统山水画探究江南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传统山水画与江南古典园林具有相同的构成元素:山石、水体、植物、建筑等。两者都是以自然山水为蓝本,经过对景观元素常规秩序的创作性排列与重组,从而传递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的思想观念。在掇山理水方面,两者皆讲究师法自然、天人合一,且具有互通的艺术法则,皱法与叠山、山石画法与置石、山石审美原则及水体的开合、聚散变化更是两者互动的体现。在植物方面,山水画中的宾主秩序、对比统一、孤植和丛植的绘画理论及方法对江南古典园林有着深刻的影响。两者在创作过程中建筑皆注重“贵在位置,精在体宜”,而且园林中建筑的门、窗可充当画框,将内外的景观融为一体。江南古典园林的空间处理方式也深得传统山水画创作手法的精髓。山水画构图讲究立意,表达有散点透视法和“三层”、“三远”法,空间处理注重虚与实、藏与露、疏与密、以小寓大和取舍的合理安排,这些对江南古典园林的造园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最后,具体的山水画理论分析具体的园林,由谢赫“六法”探究拙政园的造园艺术,从而更加深刻地证实中国传统山水画对江南古典园林的影响。

由中国传统山水画分析江南古典园林之艺术精髓,从山水画集中窥视江南古典园林的意境美,己成为我们研究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重要契机。深入研究中国传统山水画理论及创作方法,探讨其对江南古典园林造园艺术的影响,必将有助于我们对中国古典园林及传统自然美学观的深刻理解。

2、由中国传统山水画构成元素分析其对江南古典园林的影响

郭熙在画论中讲道:“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彩,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水以山为面,以亭榭为眉目,以渔钓为精神,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渔钓而旷落,此山水之布置也”。而古代造园是模仿自然、师法造化,集传统的文学艺术、建筑艺术以及叠山理水、花

木栽培技术于一体,是自然美和艺术美高度融合统一的综合艺术。由此推断,山水画与园林具有雷同的风景构成元素,如山石、水体、植物、建筑等,两者都是通过运用对景观元素常规秩序的创造性排列和重组,从而传达出创作者对环境的生活态度。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绘画理论和技法中详细地记载着各景观要素的绘制方法和特点,这些对江南古典园林艺术的营造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下文就由构图要素来分析传统山水画对江南古典园林的影响。

2.1叠山置石

石为山之骨,而山为园之骨。叠山置石是中国最古老、最典型、最独特的园林造景手段。曹林娣说:“中国园林叠山造景以传统的山水画理论为参考依据,画家以笔墨为丘壑,掇山以土石为皱擦。虚实虽殊,理致则一。这说明园林中山石的堆叠手法无不与绘画如出一辙。历史上一些叠山名家本身就是著名画家,如石涛、张涟等。计成在《园冶》中也有提到叠山应有深远如画的意境。总之,江南古典园林中的叠山置石无不渗透着山水画的精神之妙。

2.1.1“天人合一”思想的具体表现

清初画家石涛曾说:“画山水者应脱胎于山川,云游四方,搜尽奇峰打草稿。”正如他所说画山石要源于自然,但又不只是对自然简单的诊释,而是通过笔下的山石,以独有的视觉形式诉说着自己的经历与思想,赋予画面“咫尺千里”的无穷意味。“画山即画我,我为山,山为我。”绘画一直以来都是以“天人合一”的思想为基础,即模仿自然,通过概况、提炼与升华,抒发情感,创作出高于自然的的艺术境界。江南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亦是如此。计成在《园冶》中说“有真为假,做假成真”,意思是说,运用真山的意境来堆假山,堆的假山就极像真山。又说:“稍动天机,全叨人力。”假山的构成、设计,要运用巧思,完成则全靠人力。园林中叠山置石也要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达到“天人合一”的景观效果。而且随着山水画技法的不断成熟,园林中的掇山艺术越来越具有真山气势,手法也越来越精妙。

2.1.2皱法与叠山

皱法是历代山水画家们描绘山、石的纹理、结构、质感和立体感的独特技法。它是以笔墨的运动变化来表现山体结构的用笔规律,不同的用笔规律就形成不同的皱法。据记载,前人创造的皱法共有三十余种。山水画中“皱”的表现是峰表现的依据,要使纹理连续,达到“峰与皱合,皱自峰生”,才能得到自然的感觉。皱法是连通客观景物与美学思想之间的桥梁,是山水画中非常重要的表现环节。与此相对应,叠山在江南古典园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皱法对其影响深远。

道济在《苦瓜和尚画语录》中说:“如山川自具之皱,则峰名各异,体奇面生,状不等,故皱法自别。”而《园冶》中记载着“渐以皱文而加,瘦漏生奇,玲珑安巧”的叠石法。山水画中的皱法和园林中的叠石技法互相融合,皱法也成了叠石堆山的术语。如园林中假山堆叠的“压掇法”取自绘画中的“折带皱”;“拼掇法”取自“斧劈皱”;“随致乱掇”取自“乱柴乱麻皱”。江南古典园林中最常见的太湖石假山堆叠方法多取自“卷云皱”。由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到山水画中的山石与园林中的山石己经合二为一了。叠山必须先画山,最初的叠山匠师大多是画家,然后依画稿而叠山,其中的画意自然是浓厚的。“折带皱”的创始人是元代画家倪云林。他曾邀请好友设计了苏州的狮子林,湖石假山面积虽小,但奇峰林立、洞壑婉转、石径迂回,如入迷宫,颇具艺术魅力。

山水画中不同皱法表达出不同山的特性,或含蓄,或弥蒙,或苍劲,或厚重。

园林中的叠山也是如此,选用不同的石材,或刚劲,或坚硬,或灵秀,或空灵,来表现不同的感受。如扬州个园中的四季假山:春山灵秀(笋石),夏山空灵(湖石),秋山浑厚(黄石),冬山苍茫(宣石),正如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所描绘的:春山艳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不同的石材选择就如同不同的皱法选择一样,成为古典园林造景的表现方法。

2.1.3山石画法与置石

《芥子园画传》中讲到:“画石大间小,小间大二法:树有穿插,石亦有穿插,树之穿插在枝柯,石之穿插更在血脉。”这句话是说画石的时候不能将石头单独的放置,也不可把大小相近的石头放置在一起,这样给人感觉平淡且不生动。应让石头大小相间,才能显出石头的乐趣。这种山水画技法与园林中置石中的散置有异曲同工之妙。计成在《园冶》中写道:“或峰石两块三块拼叠,亦宜上大下小,似有飞舞势。或数块掇成,亦如前式,须得两三大石封顶。可见古典园林中的置石讲究以少胜多,三五参差,大小各异,气脉贯通,顾盼呼应。如留园舒啸亭周围景观,树下有置石作点缀,极富山林野趣

2.1.4审美原则

清代山水画论《画荃》中曰:“影以善漏而豁”、“势以能透而生”、“透则形矮而势长”、“漏则体肥而若瘦”。而《园冶·掇山》中讲到:“瘦漏生奇,玲珑安排”,《闲J隋偶寄》中也有“言山石之美者,俱在透、漏、瘦三字”之说。于是,古典园林形成“瘦、漏、透、皱”的山石审美原则与山水画的发展密切相关。“瘦、漏、透、皱”四美最早是由宋代画家米莆提出来的。后来,苏轼和郑板桥在评论峰石时,将“丑”也归为其中,成为“五美”。

相同的自然审美观和独特的文化积淀促使这些山石审美原则同时出现在山水画和古典园林中。所谓“瘦”即孤崎无倚,当空兀立,或秀挺如峭然傲立的君子,或苗条如姿态万千的少女。苏州留园的冠云峰就是“瘦”的典范。

石而凹凸“漏”和“透”意思相近,指玲珑剔透、四而有孔窍的通达之美。“皱”是指“丑”隐脉交叉,纹理富于变化。如杭州的给云峰,在“皱”的表现上极佳指的是奇突之美。

2.2理水

如果说山是构成园林的骨骼,那么水则是构成园林的血液。画论云:“水令人远,石令人古”、“水因山转,山因水活”、“胸中有山方能有水,意中有水方许作山”等等,明确指出了山水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水无色却能异彩纷呈,水无形却能仪态万千,江南园林与水有不解之缘,素有无水不成园之说,其实画面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传统山水画与古典园林的理水之法也是同根同源的。

2.2.1师法自然

自然界的水体有湖、池、潭、湾、瀑、溪、渠、涧等等,形态万千,情趣各异。山水画讲究对自然之水进行形神兼备的模仿与再造,在绘画过程中总结出水体的幽远之美,即水体曲折迂回,深远莫测。正如宋人韩拙在《山水纯全集》中所说:“惟溪水者,山水中多用之,宜画盘曲掩映,断续伏而复见,以远至近,仍宜烟霞锁隐为佳”同山水画水景一样,园林之水亦是模仿自然,以“曲”为贵。江南古典园林中理水的手法和意趣也是源于自然界的水体,既要师法自然,又要高于自然,掌握自然水体的形态规律,川页应本性的去营造。“水本无形,因岸而成。”江南私家园林中的水池几乎都是不规则的形状,靠堆叠土岸和湖石来形成它的边缘线,驳岸曲折、迂回、婉转,从而造成师法自然水面的效果。园中之水尽量具有自然水体之象,画中之水之境,追求诗情画意之美。师法自然可以说

是中国传统山水画与古典园林中水景处理的一个共同基本原则。

2.2.2开合、聚散变化

开合是山水画的一种表现章法。从笔墨上讲,开合是通过聚散、松紧形成表现的节奏[[57]。清末郑绩《梦幻居画学简明》:“凡布景起处宜平淡,中幅乃开局面。”画论中又有言:“有分有合,一幅之布局固然,一笔之运用亦然。”山水画水体的绘制在章法上也要讲究开合。从何处起始,如何生发展开,如何承接照应,如何收合聚敛,都必须有严谨的章法。在江南古典园林中,“大分小聚”是理水的基本原则。开与合、聚与散都是对立的,山水画巧妙的处理好了开与合、聚与散的关系,使之在对立中又追求恰到好处的统一,从而使整个水体景观既有起落变化,又能协调一致。江南古典园林中的水池形状以自然式为主,水面有开有合、有聚有分,聚则水光微艳、开阔明朗;分则萦回环绕、曲折幽深。苏州拙政园的水面有聚有散,富于变化。全园的水体处理主要是“分”,但就中部的水体而言,则是以聚水为主,水面较为宽阔。“小聚”主要是江南面积较小的

私家园林的理水方法。如网师园虽只有400平方米的水面,但通过“聚”的手法营造出了一种湖水荡漾的辽阔之感,可见水面讲究开合、聚散变化在山水画和江南古典园林中意理是相同的。

2.3植物

植物是园林中最富有生命力的素材,因四季气候不同,利用植物可创造出充满生机、繁花似锦、色彩缤纷的花木景观。此外,植物与山石、水体、建筑等要素相结合,彼此相互衬托,相互因借,作为整体景观中的背景、前景和配景,效果更佳。植物也是山水画中的重要构成要素。江南古典园林中的植物配置深受山水画的影响,忌整齐、对称、规则,反而极力追求自然之趣,务使大小相间,密中有疏,高低错落。

2.3.1宾主秩序

山水画的布局讲究“主景突出”和“配景烘托”,非常注重宾主之间的关系江南古典园林植物配置中也同样强调“宾主秩序”问题,且深受山水画论中植物配置方式的影响。

一方面,在不同种植物之间的宾主关系,即以松柏为“宗老”,其它花木种类为配植,形成主景突出,配景呼应的植物配置关系。网师园梯云室外庭前西墙,有峰洞楼梯假山,山前配植白皮松老树一棵作主景,枝干斜出,形态潇洒,使景观空间富有画面构图线条美。正如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所说:“林石先理会大松,名为宗老。宗老意定,方作以次,杂案、小卉、女萝、碎石,以其一山表之于此,故曰宗老,如君子小人也。”另一方面,在同种植物配置的空间层次上,也应注重宾主关系,且须遵循宋代画家米莆《论山水画》中所言:“主树歌,树直;主树直,则客树不得反歌矣”的配置原则。如留园西部的枫林和沧浪亭假

山上的植物配置。因树冠大小不同,高低错落,主客之势一目了然,与山水画的画理也十分符合。

2.3.2对比统一

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画面布局,既强调差异和对比,又强调协调与统一。江南古典园林植物配置时也适用对比统一的艺术法则,一方面强调植物的自然多样之美,最忌整齐一律;另一方面强调植物群落的整体感,忌杂乱无章。这些理论均可在中国传统山水画论中找到其渊源,如五代荆浩在《山水赋》中所说:“山头不得重犯,树头切莫两齐;宋代李成在《山水诀》中说:“林丛切忌齐头”,这些都

是对植物配置多样性的强调,同时,画论中对统一性也有相应的论述,如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讲道:“盖画山,高者、下者、大者、小者。盎碎向背,巅顶朝揖,其体浑然相应,则山之美意足矣”其中浑然相应就是指协调统一。

2.3.3孤植和丛植

在植物具体的种植形式上,古典园林与山水画表现出相同的审美情趣。树的画法最早出现于《芥子园画传》,其中提到“石分三面,树有四枝”,讲究枝干姿态潇洒,正所谓由画意入园景,历代名家画树的方法不但为孤植树的修剪造型提供了参考样式,而且提高了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艺术品味。如唐代王维画树喜用青藤显树之古气,故在《山水论》中曰:“临岩古木,根断而缠藤”,若古树依此法造型孤植于庭院角隅、廊之转角或入口处作点景,便可达到与画境相同的古意盎然的效果。如苏州狮子林内,假山上孤植一棵古柏,姿态优美,苍劲挺拔,颇具画意。此外,范宽画树小枝细繁;马远画松则多为瘦硬。同山水画一致,古典园林中的古木孤植更易让人们感到意境延绵。

3、由中国传统山水画创作手法分析其对江南古典园林的影响

山水画与古典园林是两个在历史上并行的门类,两者在创作手法上有很多雷同之处。魏士衡指出:“由于山水画和中国古典园林在社会功能上的一致性,并在多数情况下两者属于同一心理依据,两者遵循统一创作规律和审美规律。可藉由山水画了解中国古典园林中山、水、树、草木、建筑之间所构成的美学关系。”造园家依据山水画的创作手法对各个景观要素采取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便出现了变化多端、丰富多彩的园林景观效果。画家对画面空间的布局,造园者对景观元素的组织,都是创作者主观能动性的反映,也是山水画和园林创作手法产生互动的基础。

中国传统山水画和江南古典园林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两者都是借自然界的山水抒发内心的情感,形象化的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朴素自然观,追求一种情景相融的意境美。黄长美指出:“山水画与园林艺术关系密切,人在庭院中可谓生活在三度空间的山水画里,两者无论在历史、理论皆有相通之处。”本研究梳理了中国传统山水画与古典园林的艺术价值,水乳交融的发展史和同一性,并以山水画为出发点探究其对江南古典园林造园艺术的影响,得到的基本结论和认识概况如下:

3.1山水画与园林同属艺术范畴,而艺术的创作需要有生命力,艺术家将自己的情感和观点注入到作品中,赋予其生命意蕴,这就是山水画与园林艺术的精神价值所在。山水画和古典园林深受美学思想的影响,都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江南古典园林造园艺术独树一帜,一些私家园林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园林中的叠石理水、亭台楼阁、挂落飞罩等体现了古代造园艺术的精湛,其文化价值和物质价值不言而喻。

3.2中国传统山水画和古典园林在历史发展上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山水画和自然山水园的出现与萌芽阶段。受哲学思想的影响,士大夫们意识到自然山水之美,追求田园生活,山水画和自然山水园便自然而然地形成了。隋唐、宋元时期是山水画的成熟期。山水画发展迅速,逐渐形成了写意山水画,此转变促进了古代造园由自然山水园向写意山水园发展。明清时期,山水画和古典园林的发展都达到了鼎盛期。山水画的流派众多,风格各异,画家在闲暇之余参与造园。

此时期产生的园林,数量之多,规模之大,技术之精湛,是其它时代无法比拟的。

中国传统山水画与古典园林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同一性为:画家亦造园家,如王维构建了自己的居所一一车刚}别业,他将诗、画、园有机的融为了一体;画论亦园论,由于造园著作出现的较晚,画论长期代替园论指导着造园活动;画境亦园境,山水画与园林均营造了情景交融的意境美;画情亦园情,传统山水画与古典园林都是文人士大夫们寄情于山水,追求“隐逸”生活的重要载体。3.3山水画与园林有共同的组成元素,即山石、水体、植物和建筑。山水画的绘画技法与理论对园林中各要素的景观营造有着深远的影响。江南古典园林中叠山的方法取自山水绘画中的皱法,山水画中石头的画法指导着园林中置石的空间布局,并且两者对山石的审美标准是一致的。山水画讲究空间的开合、聚散变化,园林中理水也深谙此道,水体走势有开有合、有聚有散、蜿蜒曲折、极富变化。江南古典园林中的植物配置深受山水画的影响,讲究宾主秩序、对比统一,并且孤植和丛植的种植形式也是从山水画的画树方法中得到的启示。山水画中的建筑要“安放得宜”,江南古典园林中建筑亦如此。园林中的建筑只有“贵在位置,精在体宜”,有机地与自然景物相结合,才能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之效。此外,建筑的门、窗既可充当画框装饰墙面,又可以与室外花木、山石等共同组成一幅立体画卷。

3.4江南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深得中国传统山水画创作手法和空间处理形式的

精髓。立意是绘画之本,园林在创作上也讲究立意为先,即“因地制宜”的规划思想。传统山水画的创作技法,如散点透视法、“三层”“三远”法以及虚与实、藏与露、疏与密、以大寓小、取舍,在江南古典园林的造园活动中都深有体现,可以说两者的意理是相通的。

结论

中国传统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之间经历长久的发展形成了“以园入画,因画成景”的“互动”关系,因此,以中国传统山水画为切入点研究江南古典园林,具有先天的优越性和较好的理论基础,可以对绘画艺术和园林艺术进行更为深刻的理解,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更有深度的把握。同时,传统山水画博大精深的美学思想,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启示和指导意义也是不可忽视的。

参考文献

[1] (宋)韩拙.山水纯全集.俞剑华.中国画论类编[M ].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56:659-683.

[2]段七丁.中国山水画技法[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8.

[3]刘晓惠.文心画境一一中国古典园林景观构成要素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55-57.

[4]徐德嘉.古典园林植物配置[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

[5]张兰.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关系之探讨[[D].杭州:浙江大学,2004.

[6](宋)米莆.论山水画.俞剑华.中国画论类编[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56.

[7](五代)荆浩.山水赋.俞剑华.中国画论类编[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56:600-612.

[8]张兰,包志毅.由《芥子园画传》看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中国园林,2003,11:62-65.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形式与风格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形式与风格分析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包含雕刻、绘画、园艺、山池等要素,有着意境之美、形式之美、和谐之美等特征。我国现存古典园林中保存了很多建筑,象征着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审美要求,功用价值非常高。本文分析了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主要形式,并探讨了其风格特征。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形式;风格 建筑艺术时人类历史的积淀,能够呈现出特定时期人们的思维方式与想象能力。中国古典园林是一种自然山水式园林,以追求天然之趣为主,由画家、文人、造园匠师们共同打造而成。在中国古典园林的景观构图中,主体是不规则平面里面的自然山水,为了营造文化氛围,提高古典园林观赏性,会设置很多形态各异的建筑,并合理布置植物,道路曲折迂回,与自然环境充分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达到美的境界。 一、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形式 (一)廊 通畅、狭长、空透、弯曲是廊的主要特征,可以将景区与景点连接起来,有着组合景物、分割空间的功能。通畅而狭长能够诱发人一种盼望与寻求的欲望,实现“引人入胜”

的目的;空透而弯曲能够欣赏到风格各异的景色,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同时,走廊柱头具有框景的作用。当我们散布于颐和园长廊中,能够欣赏到昆明湖全部景色;而苏州怡园的走廊被花墙所分割,墙上设计有各种风格的漏窗,使得园中有界非界,似隔非隔,景中有景,小中见大,变化多端。 (二)亭 休息观景是亭子的主要作用,也可以作为景点。不管是路边桥头,还是山岭都可以设计建设亭子。亭子的形式各样,根据平面形状可分为圆亭、方亭、八角亭、矩形亭和三角亭;根据屋顶形状可分为歇山亭、掂尖亭;根据所处位置分为廊亭、井亭、路亭、桥亭等。同时,园林设计人员可以凭借其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得亭子造型多变,为园林增添一抹亮点[1]。如北京北海公园的五龙亭、拙政园的别有洞天半亭、苏州西湖的湖心亭等。 (三)其他 主要包括阁、堂、榭。一般建造在花畔和水面,成为园林中一道独特的风景。榭是一种精致敞亮、小巧玲珑的建筑,室内装饰清新淡雅,近可观鱼赏花,远可远观风景,是园林景点游览的最佳点,也是最打动人心的建筑。阁是私家园林中最高处的建筑物,是用来休息品茗的。阁楼一般有两层以上的房屋,形体空透,可观赏四面的风景。堂常常是一种封闭形式,只有正面设有门窗,一般都是主人的起居之地。堂

园林景观设计复习重点要点【规划】

复习提纲: 一、简答题范围 1.现代景观设计学是如何产生的? 2.派特里克·盖迪斯不仅是一位哲学家、生物学家,而且还是一位 规划师。他提出了两个重要思想,试简述之? 3.简述20世纪70年代以后景观设计的新思潮? 4、大环文化产业园是俞孔坚先生所做的多解规划研究案例,是对一模糊目标项目的求解过程。请简述它的6个步骤? 5.简述园林景观设计中强化主从关系,突出主景的四种方法? 6.写出5点公园规划中,道路设计的要点? 7.简述吴良镛先生的人居环境的五大系统? 8.试论述吴良镛的人居环境科学中的规划与设计论的主要内容? 9.试论述生态主义的主要内涵及其设计的基本原理? 10.试论述卡尔?斯坦尼兹的景观设计理论的主要内容? 11..分别简述哈佛革命以及埃克博关于景观设计的主要观点? 12.解释麦克哈格的千层饼规划方法? 13. 西蒙兹在《景观设计学》中讲到:人们规划的不是场所,不是空间,也不是物体,而是体验。如何理解之? 14. 简述天地人神论的主要内容? 15. 简述三元论的主要内容? 16.简述城市景观系统规划的基本原则? 17.简述麦克哈格的生态规划的三个缺陷?

18.如何运用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进行城市景观系统规划? 19.解读越战纪念碑? 20.简述景观设计的理论体系及其基本问题? 二、名词解释范围 1 园林规划—— 2 园林布局—— 3 园林设计 4 公园最大游人量 5地形设计 6园路设计 7 种植设计 8 孤植 9 对植 10 列植 11 群植 12历史名园 13 风景名胜公园 14 纪念公园 15 街旁绿地 16 带状公园 17 专类公园

18 岩石园 19 社区公园 20 盲人公园 21历史名园 22 透景线 23列植 24古树名木 25基础种植 26风景资源 27.环境容量 28园林小品 29 借景 30.园林意境 三、填空题部分 场所(地方)是人与自然秩序的融合,是我们对外部世界的体验的最直接、最具体的中心,与其说场所是通过其地点、属性或者社区所定义的,不如说它们是通过人在特定场合下的体验所定义的景观中的基本名词是石头、水、植物、动物和人工构筑物,它们的形态、颜色、线条和质地是形容词和状语,这些元素在空间上的不同组合,便构成了句子、文章和充满意味的书。 设计人类整体生态系统,信息时代的景观生态设计是人类对其整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论文

园林景观设计 姓名:xxx 班级:xxx 学号:123456

中国古典园林的主题分析 摘要:我国古典园林一般以自然山水作为景观构图的主题,建筑只为观赏风景和点缀风景而设置。园林建筑是人工因素,它与自然因素之间似有对立的一面,但如果处理得当,也可统一起来,可以在自然环境中增添情趣,增添生活气息。园林建筑只是整体环境中的一个协调、有机的组成部分,它的责任只能是突出自然的美,增添自然环境的美。这种自然美和人工美的高度统一,正是中国人在园林艺术上不断追求的境界。 关键词:古典园林山水对立统一 山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自古以来,人们在利用和改造山水的过程中,与山水结成各种对象性关系。在实践中,山水既为人们提供必需的生活资源,又是人们实践的主要对象,人们从自身的需求出发,把山水视作实用的对象、崇拜的对象、审美的对象,对山水加以欣赏、歌颂和赞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生活的提高,人们乐于游山玩水,观赏名山大川绮丽风光中,对山水美的欣赏与人们的精神生活、道德观念联系起来,作为真、善、美的一种象征,以物喻人,移情寄性。使

山水的审美情趣进入以物“比德”和赏景“畅神”的境界。山水何以为美?春秋时代的孔子告诉我们“知者乐水,仁者乐水”,何也?“出云风以通天地之间,阴阳合和,雨露之泽,万物以成,百姓以食。”将山看成沟通天地,和合阴阳的重要事物及雨露源泉,是抚育万物,养育百姓的根本,具有与“仁者”无私品德相比美的特征,所以它是美的。而水,孔子认为它无私给予万物,“似德”:所到之处有生命成长,“似仁”:下流曲折而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不清以入,鲜洁以出,“似善化”;至董必平,“似正”;其万折必东,“似意”;所以,君子见大水必观赏,这就是说,水具有与“君子”或“知者”的德、仁、义、智、勇等品质相类似的特征,所以它是美的,令人愉悦的。一、山水园林是传统审美观的积淀 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悠久,从奴隶社会末期到封建社会解体,在300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世界上独特的山水风景园林体系。 自然山水是美的载体,园林里只要有山有水,便有林壑之美,横生画意诗情。青山碧水足可令人们心旷神怡,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或借山水以寄意,或借山水以抒情。古往今来,无论是古代的“游圃”,后来的宫苑,还是民间私人宅园,凡属名园都是得山水性情。山衬水、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在现代建筑景观当中的运用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在现代建筑景观当中的运用 简介: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例,以其空间处理手法在现代城市开放性公共休闲空间设计中的应用为基点,论述古典园林私密性空间到现代城市开放性公共休闲空间的联系与发展。 1.概述中国古典园林空间设计手法 园林是物质环境,构成园林的物质要素称为构景要素。构景要素大体可以分为三大类,即山水、建筑物和动、植物。第二类建筑,广义的包括人工构筑的园林建筑、园路、广场雕塑和园林小品等。 在中国的古典园林造园中,与其说是造园,还不如说是建筑的布局和构造,因为建筑构成了整个园子,而其他要素的则作为建筑的附属部分。“天人合一”的思想在中国的园林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园林构筑物与山水要素、动、植物要素达到了完美的融合,根据文人雅客对圆子的实用要求与艺术要求构筑了独具一格的东方造园艺术。 中国传统园林空间处理手法:比例协调,尺度适应,高低变化,错落有致;即要能很好地运用光影明暗的变幻,虚实的对比,又能将各种空间彼此穿插、渗透,首尾相顾,前后呼应,互相因借,此外,还使静态空间流动,达到动、静结合。 2.. 城市化加剧,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开放性空间呼唤人性的场所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地区出现了“城市化”,城市整体所面临的建设环境范围的,速度快,甚至有许多大尺度的公共空间建设项目,都被要求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从立项、策划到设计的全过程。前

写年的“疏林草地”,“喷泉广场”流行与全国,对外来艺术风格和视觉形象过分追求,布置大量的草地,反而减少了人的活动空间,吸引不到人们来使用。 现代人文地理学派及现象主义景观学派强调人在场所中的体验,强调普通人在普通、日常的环境中的活动,强调场所的物理特性、人的活动以及含义的三位一体性。这里的物理特性包括场所的空间结构和所有具体的现象;这里的人则是一个景中的人而不是一个旁观者;这里的含义是指人在具体做什么。因此,场所和景观离开了人的使用便失去了意义,成为失落的场所(placeless)(Ralph,1976)。现代城市公共休闲空间的关系应该是形式的,她是体验、是生活、是交流——人与人的交流,人与自然的交流。 3 现代城市开放性休闲空间的发展 3.1. 设计要素的沿用与发展创新 3.1.1 自然设计要素 自然的地理、山水要素基本上沿用了古典园林的手法,特别是对“边缘区域”的钟爱。但在现代城市里,这些要素也具有较大的限制性,设计师不能够根据理想的模式来设计,而只能运用现代的技术进行改造。 3.1.2 构筑物设计要素 在现代城市开放性公共休闲空间里构筑物的设计越来越显得抽象和艺术化,而不是想古典园林中的建筑物那么精细。特别是“景观盒”概念的提出,这些盒子由墙、网或柱构成,以最简单的方式,给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概述重点老师比用教案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概述重点 老师常用教案 第一章本章将通过具体的景观规划设计工程实例使学生对“什么是景观规划设计”和“什么是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有一个直观的了解。第一节现代景观与传统园林对于规划设计师,说到“景观”,就不能不想起“园林”这二字,那么“景观”和“园林”又是什么关系呢?总的来讲,景观最基本、最实质的内容还是没有离开园林的核心(图1.1)。追根寻源,园林在先,景观在后。园林的形态演变可以用简单的几个字来概括,最初是囿和圃,据考证是圃在先。什么是圃?就是“菜地”、“蔬菜园”;囿,就是把一块地圈起来,里面的动物起初是野生的,后来逐渐驯化,变为家养,人们可以在囿中打猎。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人工加以取舍浓缩而成园,保护培育而成林。从中不难看到圃—囿—园—林这样一个来龙去脉。到了现代,又有了新的发展,有了规模更大的环境,包括区域的、城市的、古代的和现代的,凡此种种,加在一起,就形成我们今天所关注的景观。从规划设计专业的角度来看,图1.2也是一种景观,园林的一些基本成分已尽在其中。景观基本成分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软质的东西,如树木、水体、和风、细雨、阳光、天空;另一类是硬质的东西,如铺地、墙体、栏杆、景观构筑。软质的东西,称为软质景观,通常是自然的;硬质的东西,称为硬质景观,通常是人造的。当然也有例外,如山体就是硬质的,但它是自然的。不必急于对景观下定义,还是先看看景观规划设计师具体做的东西。第二节强调精神文化的现代景观设计图1.3所示是一个小项目,基地30m×40m见方,可以称为街头小绿地,或小游园。从材料、功能、形式等来看,这样一个项目中包含了景观、园林规划设计中最基本的道理。这是为1999年昆明世界博览会上海展区作的一个方案,题为“上海花园”。中间是“好大一棵树”,把树拿掉后可以看清平面布局。(图1.4)。另一个已建成的项目是同济大学校园一角——黑松林的改造。这也是一种比较典型的景观设计,基地范围不大,规划手笔不多,但却包含了不少景观设计的原理与追求。概括地说,基本出发点是保护环境、保护树木,尽管树木不是很大,但是已经经过十多年的培育,从一个垃圾山变成今天的样子(图1.5)。景观设计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即它一定要有精神文化的东西在里头,这方面,与建筑和城市相比,景观更为专长。尽管建筑与城市也强调精神文化,但是它们最基本的还是偏重于使用功能,偏重于技术,偏重于解决人类生存问题。景观设计则要上一个层次,它要解决人类精神享受的问题。尤其是在这样一个小尺度的范围内,偏重于艺术性和精神活动,一切建造与布置都围绕着这一核心进行,透过这一片“欧化”的墙,看到的是一个“中国式”的未完成的亭,其寓意是:一片墙代表西方文化的框架,亭则代表东方文化,这一作品意在强调东、西文化的交流,寓意着同济大学这样一所高等学府,是一个东、西文化交流的场所,有意将亭设计成未完成的形式,寓意是让同学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把知识学到手,再去把它补全(图1.6)。图1.7时芝加哥的一个带状的河畔公园设计。芝加哥与上海的格局有相似之处,有一个很大的湖——密歇根湖,另外有一条南北向的河——芝加哥河穿越而过。公园基地位于芝加哥河南端沿河分布的一块空地处,此地原来是铁路战场,旁边有中国城,在基地的远景中可以看到西尔斯大厦。此外,公园基地中部上空被一高架交通桥所分割。在这个方案中,作者也强调东、西方园林的交融,但要比这幅水彩画复杂,它包括交通组织、人流排布、意义创造,而意义又是要通过形象来说话的,不能仅仅停留于言语文字。其特点是:以高架交通桥为界,将全园分为西方园和东方园两部分,沿一个东方的长城逐渐转换为一个罗马的大台阶,东方文化自然而然向西方文化转型,而这也正好符合功能上的要求,城墙将铁路、中国城等划在界外,而一个颐和园式的长廊实现了虚实对比。事实上,这个设计,尚未动手之前,总平面还未成形之初,作者脑子里已有了那幅水彩画的景象。搞景观设计、园林设计需要这样的意念和意象。这一点与城市规划不一样。城市规划拿到一个项目之初,最先关心的是经济情况、人口情况;园林则不一样,园林最先关心的是“立意”。建筑也强调立意,但建筑或者是建筑群的艺术发挥跟景观的艺术发挥相比是大大受限制的,工业建筑也好,商业建筑也好,哪怕是最具艺术性的大歌剧院,还是有功能要求的限制。悉尼歌剧院已经不错,但它仍不如景观建筑来得自由。景观尤其是园林,应该当作艺术品来作,从这方面讲,景观设计和其他艺术创作都是一脉相

中国古典园林史 重点笔记

中国古典园林史题集 一、绪论部分 园林概念: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栽培、建筑布置,辅以禽鸟养殖,从而构成一个追求视觉景观之美为主的赏心悦目、畅情舒怀的游憩、居住的环境。(P3) 造园的四项主要工作(或四个主要手段):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相对应园林的四要素:山、水、植被、建筑。(P4) 据此可将园林分为两种基本形式:规整式园林和风景式园林。 《古兰经》天园中的四条河:水河、乳河、酒河、蜜河。形成了伊斯兰园林的基本形式。(P4) F.L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其设计的纽约“中央公园”面积348ha.E.霍华德的《明日之田园城市》提出了“田园城市”的设想。(P6) 现代园林之不同于前一阶段的古典园林表现于四个方面: 1、除了私人所有的园林之外,还出现由政府山资经营、属于政府所有的、向公众开放的公共园林 2、园林的规划设计已经摆脱私有的局限性,从封闭的内向型转变为开放的外向型 3、兴造园林不仅为了获致视觉景观之美和精神的陶冶,同时也着重在发挥其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生态作用——环境效益,以及为市民提供公共游憩和交往活动的场所——社会效益 4、由现代型的职业造园师主持园林的规划设计工作。(P6) 中国古典园林分类: 按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人工山水园、天然山水园 按隶属关系分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P7) 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人工山水园是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成就的—个类型。(P7)这类园林均修建在平坦地段上,尤以城镇居多,在城镇的建筑环境里面创造模拟天然野趣的小环境,犹如点点绿洲,故也称为“城市山林”宋后作为城市私家园林的代称。(P238) 天然山水园一般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规模较小的利川天然山水的局部或片段作为建园基址,规模人的则把完整的大自然山水植被环境范围起来作为建园的基址,然后再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P8) 兴造天然山水园的关键在于选择基址,《园冶》论造园相地,以“山林地”为第一。 皇家园林按其不同的使用情况分为: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魏晋南北朝开始)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

造园手法 摘要:文章通过对江南园林的空间布局进行分析,介绍了中国古典园林在空间处 理上常用的手法,并列举了大量的实例加以说明。 关键词:古典园林;空间;布局;自然;意境 A Discussion On The Gardening Art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The Layout Of Garden In The Areas South Of Yangtze River. ZHANG Lei Abstract: Through analytizing the spacious layout of the gardens in t he areas south of Yangtze river, this article introduce the gardening methods of layouting space in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In additio n, many examples are given to illustrate the statement above. Key words: Classical Gardens; Space; layout; Nature; 中国古典园林荟萃于江南,尤以苏州为胜,多为明清时代的遗存。从造园的历史发展来看,明清园林 较之唐宋的空间范围已在缩小,在本已不大的空间里,再建筑许多庭院,空间上的矛盾也就更加尖锐,主 要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如何在这样局促的空间里再现自然山水的形象?二是如何使端方齐整的庭院 与自然山水的景境创作有机结合起来,创造出和谐而完整的园林艺术形象?正由于这种历史发展所形成的 矛盾,和矛盾的解决,园虽一而质已不同。基于这个认识,本文将从“空间布局”这一角度出发,谈一谈 笔者对江南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的认识。 园林布的局,用现代话说,就是在选定园址的基础上进行总体规划,根据园林的性质、规模、使用要 求和地形地貌的特点进行总的构思。它不仅要考虑园林内部空间的现状,还要研究外部空间的现状和特点。 这样的构思是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山石、水面、植物、建筑等——进行的,按照美学的规律去创造出 各种适合人们游赏的环境。因此,正确的布局来源于对园林所在地段环境的全面认识,分清利弊,扬长避 短;正确的布局来源于对园林整体空间中各种环境的丰富想象和高度概括。 1 突破园林空间范围较小的局限,实现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 1.1利用空间大小的对比 江南的私家园林,一般把居住建筑贴边界布置,而把中间的主要部分让出来 布置园林山水,形成主要空间;在这个主要空间的外围伺机布置若干次要空间及 局部性小空间;各个空间留有与大空间联系起来。这样即各居特色,又主次分明。 在空间的对比中,小空间烘托、映衬了主要空间,大空间更显其大。如苏州网师 园的中部园林:从题有“网师小筑”的园门进入网师园内的第一空间,就是由“小 山丛桂轩”等三个建筑以及院墙所围绕的狭窄而封闭的庭院,庭院中点缀着山石 树木,构成了幽深宁谧的气氛。但当从这个庭院的西面,顺着曲廓北绕过濯缨水 阁之后,突然闪现水光荡漾、水崖岩边、亭榭廊阁、参差间出的景象。也正由于 前一个狭窄空间的衬托,这个近均30米×30米山池区就显得较实际面积辽阔开 朗了。 1.2注意选择合宜的建筑尺度 在江南园林中,建筑在庭院中占得比重较大,因此,很注意建筑尺度的处理。 在较小的空间范围内,一般均取亲切近人的小尺度,体量较小,有时还利用人们 观赏物体“近大远小”的视觉习惯,有意识地压缩位于山顶上的小建筑的尺度, 而造成空间距离较实际状况略大的错觉。如苏州怡园假山顶上的螺髻亭,体量很 小,柱高仅2.3米,柱距仅1米。网师园水池东南角上的小石拱桥,微露水面之 上,从池北南望,流水悠悠远去,似有水面深远不尽之意。 1.3增加景物的景深和层次 在江南园林中,造景深多利用水面的长方向,往往在水流的两面布置石林木 或建筑,形成两侧夹持的形式。借助于水面的闪烁无定、虚无缥缈、远近难测的 特性,从流水两端对望,无形中增加了空间的深远感。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分类

个人愚见不外乎园林中的那几种造园要素,山石、园林建筑小品,水体,植物等等那些在学校已经让老师给耳朵磨出茧子的东西,且因势利导地将其组织在一起而创造出的一些景致,也可说是一种排列组合。这些要素可以说是缺一不可,尤其是植物。园林、园林,贵在其中有一个林字,这也是中国古典园林决不可缺少的、也是绝不能忽视的一部分(不管是北方的皇家园林还是南方的私家园林),现在的中国园林人要想在世界园林界站稳脚跟,就必须要学好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中国古典山水园林与西方古典园林是不的两个体系,不同就不同在对园林的诠释上,一个是天人合一,一个是人定胜天,这也就造就出西方园林中的大的绿地模纹和类似凡尔赛宫的被剪成圆柱体的树木排成的树阵的出现,而中国的园林中出现大块的模仿山势的假山,曲折的小路,以及四季多变且模仿自然植物群落中的林冠线和林缘线的植物造景手法。中国古典园林的植物造景手法是西方园林所不能匹敌的,不光是造景本身,其中所蕴含的寓意也会让人有一番回味。像南方私家园林中最常见的竹与石的搭配,白墙上攀爬的枯藤等等,无一不让人觉得很有嚼头,还有让人们津津乐道的梅兰竹菊四君子的恭谦,松柏的傲骨,牡丹的富贵等等,植物在这里被古人们赋予了人性化的品质,是中式园林中的又一层含义,这是西方园林所欠缺的。 在九十年带初的中国园林建设中,我们看到了不少运用西方现代园林中有关平面构成技法所造就的一大批广场,游园,其中一广场为最。出现了中国园林所没见过的树阵,大草坪、大模纹、大面积广场铺装(据说还有能和天安门广场面积差不多的)等新的造景手法,并风靡一时,全国上下一盘棋,全开始纷纷效仿。中国古典山水园林的技法却没了踪影,荡然无存。 好在这几年,中国的园林人终于有所醒悟,这还得亏是日本现代园林给我们提的醒。日本古典园林完全是受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但它不是单纯的抄作业,要不日本的现代园林很可能也是大广场,大草坪了。他兼收了中国园林中的造景意境,加入了西式园林中的平面构成手法,糅合在一起造就了日本现代园林景观 ,摒弃了中国私家园林的小家子气,加入了西方园林中的恢宏大气(但不是傻、大、粗),很适合现代城市的口味,不显得十分突兀。 中国古典艺术讲究的是神、势、气,中国艺术历来主张"师法造化","观象于天,观法 于地",以"天人合一"为最高境界②,古代中国先哲们的时空观是互补共生的,并不像西方近代哲学和科学将时间与空间割裂开;这种古代中国的艺术哲学是一种朴素的整体美学观。其艺术创造追求于象形、图解,追求"术而不作,慎终追远" ②。因此特别强调精神,强调人的主动性,强调主体的思、品、悟;人的审美感知的形成就个体来说,有其生活经历、教育熏陶及文化传统的原由③。 我们都知道研究中国古典艺术必然牵涉到"意境"一词,"意境"一说最早可追溯至佛经。佛家认为"能知是智,所知是境,知来冥境,得玄即真"④。按字面来理解"意"即意象,属于主观范畴,"境"即景物,属于客观范畴,也谓哲学中常提到的"能指"与"所指"。但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中却认为:"境非独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也,故能写真感情、真景物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④。然而,"意境"作为一个更加具体的美学概念,不能被简单的看作是意与境的叠加,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心理学和哲学意味,它的包容特征使其成为中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范畴。

浅谈广场园林景观设计的要点

浅谈广场园林景观设计的要点 1、植物景观设计 注重广场的多层次绿化,实现人与绿色植物的对话。经过细致种植规划所创造出的纹理、色彩、密度、声音和芳香效果的多样性和品质能够极大地促进广场的使用。园林绿化建设中的植物是绿化的主体,用生态学的观点和美学法则,营造植物景观,是环境景观设计的核心,也是现代城市广场建设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植物配置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广场环境质量和艺术水平,植物景观布局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2、水体景观设计 在水景的设计中形、声、色是三大要素。所谓形是指水景的形式和形态,水景的形式有溪流、瀑布、池塘、喷泉、游泳池等。水景的形态又可分为静水与动水。造型还可分为规则式与不规则式。形是水景设计中最重要的要素,设计水景的形的灵感来自于大自然,大自然用各种各样的结合方式来塑造水之美韵。声是指各种水体发出的声音,如溪水的潺潺水流声,泉水的喷涌声等。色也可称之为水的质感,它往往同水中的动植物和岸边的倒影结合构成动人的水景。特别是近年来的灯光艺术使水景更加灿烂妩媚。 广场水景设计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两点:一是满足功能性要求。水景的基本功能是供人观赏,因此它必须能够给人带来美感,使人赏心悦目,所以设计首先要满足艺术美感。不同的水景还能满足人们的亲水、嬉

水、娱乐和健身的功能。二是满足环境的整体性要求。一个好的水景作品,要根据它所处的环境氛围、建筑功能要求进行设计,达到与整个景观设计的风格协调统一。喷泉不是一个独立的艺术体,不能只追求喷泉本身的规模和造价,应根据特定的场地、空间、建筑风格、城市风貌和当地的社会环境、文化特色来设计。 3、照明景观设计 现代人们的夜生活越来越丰富,城市广场的亮化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中垦待解决的问题。城市广场照明是利用灯光塑造城市夜景的一种照明技术,对于美化城市,展现城市个性,提高市民生活质量,改善投资环境,促进旅游业的发展等均起着积极的作用。只有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精心设计,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广场夜景照明设计与其他照明设计相比有诸多不同之处,广场照明设计的重点是突出广场雕塑、树木及建筑物,在夜晚漆黑的背景下,用灯光把被照物的美感充分体现出来。另外要保证广场的照度达到规范指标,起到指示道路的作用。广场中各种元素,包括道路、建筑物、雕塑、艺术作品、标志物的照明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城市广场的夜景,而各元素之间只有相互和谐才能共同创造出富有魅力的夜景。 因此,广场的夜景照明需要在把握整体设计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广场的现实条件,分析各景观元素的具体特征,通过整合空间内各种元素,协调好相互关系。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论文

园林景观设计 :xxx 班级:xxx 学号:123456

中国古典园林的主题分析 摘要:我国古典园林一般以自然山水作为景观构图的主题,建筑只为观赏风景和点缀风景而设置。园林建筑是人工因素,它与自然因素之间似有对立的一面,但如果处理得当,也可统一起来,可以在自然环境中增添情趣,增添生活气息。园林建筑只是整体环境中的一个协调、有机的组成部分,它的责任只能是突出自然的美,增添自然环境的美。这种自然美和人工美的高度统一,正是中国人在园林艺术上不断追求的境界。 关键词:古典园林山水对立统一 山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自古以来,人们在利用和改造山水的过程中,与山水结成各种对象性关系。在实践中,山水既为人们提供必需的生活资源,又是人们实践的主要对象,人们从自身的需求出发,把山水视作实用的对象、崇拜的对象、审美的对象,对山水加以欣赏、歌颂和赞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生活的提高,人们乐于游山玩水,观赏名山大川绮丽风光中,对山水美的欣赏与人们的精神生活、道德观念联系起来,作为真、善、美的一种象征,以物喻人,移情寄性。使山水的

审美情趣进入以物“比德”和赏景“畅神”的境界。山水何以为美?春秋时代的孔子告诉我们“知者乐水,仁者乐水”,何也?“出云风以通天地之间,阴阳合和,雨露之泽,万物以成,百姓以食。”将山看成沟通天地,和合阴阳的重要事物及雨露源泉,是抚育万物,养育百姓的根本,具有与“仁者”无私品德相比美的特征,所以它是美的。而水,孔子认为它无私给予万物,“似德”:所到之处有生命成长,“似仁”:下流曲折而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不清以入,鲜洁以出,“似善化”;至董必平,“似正”;其万折必东,“似意”;所以,君子见大水必观赏,这就是说,水具有与“君子”或“知者”的德、仁、义、智、勇等品质相类似的特征,所以它是美的,令人愉悦的。 一、山水园林是传统审美观的积淀 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悠久,从奴隶社会末期到封建社会解体,在300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世界上独特的山水风景园林体系。 自然山水是美的载体,园林里只要有山有水,便有林壑之美,横生画意诗情。青山碧水足可令人们心旷神怡,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或借山水以寄意,或借山水以抒情。古往今来,无论是古代的“游圃”,后来的宫苑,还是民间私人宅园,凡属名园都是得山水性情。山衬水、水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商纣王“好酒淫乐,益收狗马奇物,充牣宫室,益广沙丘苑台(注:河北邢台广宗一带),多取野兽(飞)鸟置其中……”。周文王建灵囿,“方七十里,其间草木茂盛,鸟兽繁衍。”可见最初的园林叫“囿”,是把自然景色优美的地方圈起来,放养禽兽,供帝王狩猎。商晚周初即有之。 秦汉把早期的囿,发展到以园林为主的帝王苑囿行宫,除布置园景供皇帝游憩之外,还举行朝贺,处理朝政。汉武帝的“上林苑”,宣帝的“乐游园”等,都是这一时期的著名苑囿。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苑囿亭阁、元人李容瑾的汉苑图轴,略表汉苑之规模和水平;司马相如的《上林赋》和班固的《西都赋》描述得更为详细。而上林苑中的太液池,运用山池结合手法,营造蓬莱、方丈、瀛洲三岛,岛上建宫室亭台,植奇花异草,自然成趣。这种池中建岛、山石点缀手法,被后人称为秦汉典范。 魏晋南北朝进一步发展了“秦汉典范”。北魏张伦府苑,吴郡顾辟疆的“辟疆园”,司马炎的“琼圃园”、“灵芝园”,吴王在南京修建的宫苑“华林园”等,又是这一时期有代表性的园苑。“华林园”(即芳林园),规模宏大,建筑华丽。时隔许久,晋简文帝游乐时还赞扬说:会心处不心在远,翛然林木,便有濠濮闲趣。 隋炀帝“亲自看天下山水图,求胜地造宫苑”。迁都洛阳之后,“征发大江以南、五岭以北的奇材异石,以及嘉木异草、珍禽奇兽”,都运到洛阳去充实各园苑,一时间古都洛阳成了以园林著称的京都,“芳华神都苑”、“西苑”等宫苑都穷极豪华。隋炀帝除了在首都兴建园苑外,还到处建筑行宫别院。他三下扬州看琼花,最后被缢死在江都宫的花园里。 初唐盛唐时期的“禁殿苑”、“东都苑”、“神都苑”、“翠微宫”等等,都旖旎空前。唐太宗当年在西安骊山所建的“汤泉宫”,后来被唐玄宗改作“华清宫”,宫室殿宇楼阁,“连接成城”,唐王在里面“缓歌慢舞凝丝竹,尽且君王看不足”(杜甫)。 宋代园林建筑没有唐朝的那种宏伟刚健的风格,但却更为秀丽、精巧,富于变化。这期间,大批文人、画家参与造园,进一步加强了写意山水园的创作意境。宋徽宗对绘画有相当造诣,尤其喜欢把石头作为欣赏对象。他先在苏州、杭州设置了“造作局” ,后来又在苏州添设“应奉局”,专司搜集民间奇花异石,舟船相接地运往京都开封建造宫苑。“寿山艮岳”的万寿山是一座具有相当规模的御苑。此外,还有“琼华苑”、“宜春苑”、“芳林苑”等一些名园。 宋代的平江(今苏州)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谚语。造园之风大盛,特别是利用太湖石堆砌假山。宋代在平江专为宋徽宗主办“化石纲”的朱勔,在城内营建园林,取名石筑山、点景。苏舜卿所筑的沧浪亭、蒋希鲁所筑的隐圃登耶都应用了不少湖石,从此,叠石遂发展成为一门专业技艺,并产生了许多著名的叠山家及有关著作。 苏州名园狮子林,是元朝天如和尚与大画家倪瓒合作建造的。倪瓒在我国绘画史上是有名的山水画大师,出于他手的造园艺术品自然不同凡响,清乾隆南巡到苏州时,看了也称赞不已。狮子林虽经多次修葺,迄今仍景象奇异。 明、清是中国园林创作的高峰期。皇家园林创建以清代康熙、乾隆时期最为活跃。当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给建造大规模写意自然园林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圆明园”、“避暑山庄”、“畅春园”等等。私家园林是以明代建造的江南园林为主要成就。自然观、写意、诗情画意成为创作的主导地位,园林中的建筑起了最重要的作用,成为造景的主要手段。园林从游赏到可游可居方面逐渐发展。大型园林不但摹仿自然山水,而且还集仿各地名胜于一园,形成园中有园、大园套小园的风格。 明清时期在园林与园林建筑方面的主要成就: 第一,在园林的数量和质量上大大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

园林景观设计要点论文

论述园林景观设计的要点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规划属于现代城市生活人舒适的园林建设,也成了摆在园林工作者面前的难题。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绿化问题,也是改善生态环境,陶冶城市人民性情的良好方式,同时也是实现社会、政治、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备受人们关注。本文从园林景观的设计要点出发进行了探讨分析。 一、.园林景观设计方法 1.1景点 点作为最简洁的形态之一,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多寄托在景点形式中。首先,点的布局要能够突出重点,且疏密有致。景点的分布要按照“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原则进行,要充分考虑到游客聚集和分散的情况,做到聚散有致、动静结合。其次,点要做到相互协调,相互映衬,以点作为吸引游客视线的核心,并在视域范围内将点与其他景观进行联系,景点之间要能够相互协调,注重游客的视线范围和角度。再次,点要做到主次分明,且重点突出,要有一个点能够体现出园林的主景或是主体,表达出园林景观的构思立景中心,这个点既可以是人文景观,也可以是自然景观。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点主要包括置石、筑山、水景、植物、建筑、小品和雕塑等。 1.2景观线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线的功能主要为审美功能、导向功能、分隔

功能。审美功能即每一种线的变化都能够带来特殊的视觉效果,粗细线条、浓淡线条、曲直线条和虚实线条等能够带给观赏者不同的视觉印象和美感;导向功能即线条的方向性,能够引导人流;分隔功能即通过线条来展示出路径、植物、地形等的区分,分隔出特定的空间。在线的布局时,要遵行自然性原则、序列性原则、功能性原则。由于园林要表达的是自然美,因此在线的布局时,要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另外,线要能够发挥出满足人们观赏、交往、交通等的需要。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线主要包括:(1)路径,即供游客散步、观赏、休闲的风景,以曲折为主,通过与道路两旁景观的结合,变现出步移景异,丰富变换的特点(2)滨水带,即陆域和水域的交界线,让游客能在观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水面的凉风;(3)景观轮廓线,在轮廓线的设置时,要考虑到观赏角度和距离的问题 1.3景观面 在城市地理学中对面的定义为:地球表面的任何部分,如果在某种指标的地区分类中是均质的,那么便是一个区域。按照活动要素来讲,可以把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面分为游憩区、服务区、管理区、休闲区等。面的布局原则首先要遵循整体性原则,要能够在总体上有机完整的进行空间分割和关联,在空间的排列序列中,能够理清主从关系和各个景观的特征。其次,要遵循顺应自然的原则,要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山水、土地等进行组合,并最好和自然地形的分界线一致,这样稍加点缀,便能够呈现出如画的风光。再次,要遵循生态原则,让土壤、植物、动物、气候、水封等条件能够相互作用,并维持景观环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结课论文

中国古典园林之我见 ——怡园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中国古典造园艺术是中国文化艺术长期积累的结晶,它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于自然美的深刻的理解力和鉴赏力。其造园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所推崇和摹仿,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中国园林热”。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与发展的瑰丽事业。 关键词:园林苏州怡园藕香榭 中国园林历史悠久,渊源深厚,开始于商周时代的帝王苑囿,秦汉时已初具模仿自然的造园风格,魏晋南北朝时寄情山水的园林大盛,唐宋时又将诗、书、画等艺术引入园林的造景中。经过长期的造园实践,到明清时终于达到了最辉煌时期,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都发展出各具特色的风格。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可按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分为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可按占有者身份、隶属关系分为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又可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分为北方类型、江南类型、岭南类型、以及除三大主题风格外,还有巴蜀园林、西域园林等各种形式。 我生活在享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美誉的苏州,说起苏州,苏州园林又是一大亮点。苏州园林以它秀丽,幽雅,做工精巧而闻名于世。下面我就谈谈苏州园林——怡园。 怡园为苏州著名园林之一。怡园建于清代晚期同治、光绪年间。原为顾文彬私家花园,是由花园、住宅、义庄、祠堂组合而成的完整的、典型的江南绅宦私人宅园。浙江宁绍台道顾文彬在明代尚书吴宽旧宅遗址上营造九年,耗银20万两建成,取《论语》“兄弟怡怡”句意,名曰怡园。怡园在苏州各园林中建造时间最晚,它吸收了苏州诸园的优点,形成了集锦式园林的艺术特色。 怡园总平面东西狭长,面积约0.6公倾。园景因地制宜分为东西两部,中以复廊相隔,廊壁花窗,沟通东西景色,得以增加景深,廊东以庭院建筑为主,曲廊环绕亭院,缀以花木石峰,从曲廊空窗望去皆成意蕴丰富的国画。廊西为全园主景区,池水居中,环以假山、花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 ——植物分析 摘要:中国古代园林是以建筑为基础,山水和花木高度融合,把自然与人统一起来,借助诗文绘画进行审美点化,创造一个“天人合一”的境界,被称为“凝固的诗、立体的画”这种在自然审美的畅神意识之外注入的"诗情画意"和"环境美"的内涵。把植物和山水得以精致的搭配,形成优雅的环境,达到审美的最高境界,创造美的意境。 关键词:中国古典苏州园林、园林意境、植物

On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Plant Analysis Abstract:Ancient Chinese garden architecture is based on a high degree of integration of landscapes and flowers and trees, the natural and human unity, with modal aesthetic poetry to painting, creating a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of the realm, known as the "solidification of the poem, three-dimensional painting "The smooth natural aesthetic sense of God outside the injection of" poetic "and" beauty "connotations. To the plants and landscapes with exquisite form and elegant environment, to achieve the highest realm of aesthetics to create a beautiful mood. Key words:Chinese classical Suzhou garden、Artistic Landscape、Plant

解析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精)

解析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 园林艺术被称为“城市生态—生活细胞”,不但曾经点睛般地灵化了整个中国古建筑体系,而且正在不断深刻影响着现代建筑、规划工作寻求完美和生态意境的方式、方法。 然而持久引以为荣的古典园林过分孤芳自赏,从宅到城,一个多层次的天人合一系统却被埋没。在诗画意境里沉醉久了,迷失了精髓、方向,丧失了活力,甚至鲜花变成了鸦片,池水形成了腐沟。 近年来现代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亦趋之若鹜,难逃附庸风雅的嫌疑。亭台乱栽,池潭遍布,全然不顾现实的自然条件、人文环境、经济状况是否相宜,是否允许,结果形成一堆堆令人惋惜的视觉垃圾,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颇有一种“曲径通忧处”的感觉。比如,华北某并不富裕的县级小城市新市长上任后,为实施“政绩工程”,第一把火便把市政府前近5公顷用地全部建成皇家与江南园林合成型的中式广场和亭台水榭贯穿的庭园,且简单堆砌,设计拙劣,后果可想而知。尚不论当地的环境是否适合大规模建设违背其悠久历史形成的自身文脉特征的园林、建筑形式,但就其缺水的自然条件和入不敷出的财力而言,就可判定这是个不负责任的“糊涂工程”和“腐败工程”,并给后人留下不堪重负的包袱。 看来我们的决策者,特别是设计师们确有必要俯下身,静下心重新领悟中国古典园林的实质和特性,深刻反思,因为发展中国家经不起缺乏学习和论证的盲目建设造成损失的重大打击。 中国古典园林唯美性形成了其自有而系统的特征,让我们粗略来解读一下。 ★首先,“两半之和妙琴琵,对立互掺似博奕”。中国古园林妙就妙在只是半类型,多附于各类建筑,与另一半主要功能区合而为一,系统优化。中国古建筑两半合一的结构就似琴琵夫妇和阴阳八卦乃至万物,其半为园,独树一帜,生机盎然。 这背后的深层结构是双重生活合一:劳累与休憩、严谨与随意……入世与出世。人是自然人,更是社会人,便有双重生活。相应地,建筑有两种各有侧重的功能区,

中国古典园林论文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论文 前言 中国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其造园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所推崇和模仿,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中国园林热。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它深侵着中国文化的内涵,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与发展的瑰丽事业。中国古代园林,或称中国传统园林或古典园林。它历史悠久,文化含量丰富,个性特征鲜明,而又多姿多彩,极具艺术魅力,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最。在中国古代个建筑类型中它可算得上是艺术的极品。再近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留下了他深深痕迹,也为世界文化遗产宝库增添了一颗璀璨的夺目的东方文明之珠。 关键词:拙政园、狮子林、造型艺术、意境、组织规律、建筑风格 古典园林里面的建筑 廊的造型艺术虽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建筑物,但造型很丰富,艺术造型很强。从廊的形式分,大致可分为直廊、曲廊、回廊、波形廊等,从廊的总体造型及其与地形、环境结合的角度来考虑,又可分为沿墙走廊、空廊、楼廊、爬山廊、水廊、花廊、复廊等。 廊桥是一种带有廊顶的桥。早期时的桥大都为木桥,但木桥不耐长久的风吹雨打,人们便想办法在桥上加盖了顶盖,形成了桥屋,以保护木制的桥体,这种带有屋顶的桥被称为廊桥。廊桥运用于园林更有意义,,它除了保护下部桥体不受风雨侵蚀的功能之外,还能让游园的人在雨天游园时不受风吹、雨淋和日晒。而在雨中欣赏园景也颇具韵味。园林中建桥,既有分割水面与造景的作用,又有连接、导游的功能。所以,桥是园林建筑中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在平静清幽的水面上,用贴近水面的曲桥或平桥,给人有一种碧波荡漾的感觉,人行其上,恍同凌波微步。在宽阔的水面上用体形高大、曲线优美的拱桥或用廊桥,借水生景,虚实相接,倒影如画。 亭是一种有顶无墙的小型建筑物。有圆形、方形、六角形、八角形、梅花形和扇形等多种形状。亭子常常建在山上、水旁、花间、桥上,可以供人们遮阳避雨、休息观景,也使园中的风景更加美丽。中国的亭子大多是用木、竹、砖、石建造的,如北京北海公园的五龙亭、苏州的沧浪亭等。 假山的造型艺术假山与建筑的结合是苏州园林景观的特色之一。在苏州园林中用假山来陪衬建筑,丰富建筑立面,渲染和增加自然的气氛。亭台楼阁本是社会中人文景象,而崇山峻岭也是大自然中的壮景,园林艺术中将以“假”山衬“真”楼,以“假山”映“池水”,更是彰显园林建筑与自然景观的和谐,彰显自然野趣。假山层层堆叠力求使游览者觉得身在山间。 池水的造型艺术苏州园林中的水是体现自然美的重要因素之一.可以说,苏州没有一座园林是缺了水的.它既是水乡特征的体现,又起着协调和陪衬景观的作用。有些楼阁四周环水,加之与假山辉映颇有一种“楼阁睡在水上,水便是楼阁的床”的美感。水具有膨胀感,可以扩大只有咫尺之地的狭窄空间,拓宽人的视野;水具有流动性,通过波纹连绵的水面,来延伸视野,使整个画面具有整体性。 拙政园、狮子林的特点和布局 经常在各种书上看到很多漂亮的园林风景图片,很想亲眼看看那些地方。去年五一的时候几个同学结伴去了苏州。都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吸收了江南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代表了中国私家园林的风格和艺术水平,是不可多得的旅游圣地。苏州园林十分的精致。像狮子林、沧浪亭、拙政园、留园统称“苏州四大名园”它们就是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