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矿井特殊开采

矿井特殊开采

1 采动岩体存在的移动破坏形式主要有弯曲、断裂、垮落、离层、底鼓、片帮、岩爆、煤爆等

2上三带:①垮落带:是指脱离岩层母体,失去连续性,呈不规则岩块或似层状巨快向采空区冒落的那部分岩层

②裂缝带:裂缝带是指位于垮落带之上,具有与采空区连通的导水裂隙,但连续性未受破坏的那一部分岩层

③弯曲带:又称整体移动带,是指导水裂隙带顶界到地表的那部分岩层

3岩层移动变形研究方法:巷道直接观测、钻孔观测、采场直接观测法、相似材料模拟及数值模拟法、物探观测法、

4开采岩层移动变形影响因素:覆岩力学性质的影响、覆岩岩体结构、松散层的影响、地层倾角影响、开采深度的影响、开采厚度和采区面积的影响、采煤方法及顶板管理方法的影响、时间过程的影响、地质构造的影响、地下水变动的影响

5地表移动的方式:地表移动盆地、裂缝及台阶、塌陷坑

6描述地表移动和变形的指标:下沉、倾斜、曲率、水平移动、水平变形、扭曲、和剪切变形

7地表移动盆地发育过程:地表移动盆地在工作面推进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般是当回采工作面自开切眼开始向前推进距离相当于(1/4~1/2)H0(H0为平均采深)时,开采影响即涉及到地表,引起地表下沉。然后随工作面的继续向前推进,地表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大,下沉值不断增加,在地表就形成了一个比采空区面的大的多的下沉盆地

8充分采动:当地下煤层采出后,地表下沉值达到该地质采矿条件下应有的最大值,此时的采动为充分采动

实际观测表明,通常采空区的长度和宽度均达到和超过(1.2~1.4)H0时,地表达到充分采动

9非充分采动:采空区尺寸小于该地质采矿下的临界开采尺寸时,地表任一点的下沉均未达到该地质采矿条件下应有的最大下沉值,这种采动称为非充分采动

10地表移动盆地的特征:

㈠水平煤层开采:⑴地表移动盆地位于采空区的正上方。

⑵地表移动盆地的形状与采空区对称。

⑶移动盆地内外边缘区的分界点,大致位于采空区边界的正上方或略有偏离

㈡倾斜煤层开采:⑴在倾斜方向上,移动盆地中心偏向采空区的下上方向,和采空区中心不重合

⑵移动盆地与采空区的相对位置,在走向方向上对称于倾斜中心线,而在倾斜方向上不对称,煤层的倾角越大,这种不对称性越明显

⑶移动盆地的上山方向较陡,移动范围小;下山方向较缓,动范围较大

㈢急倾斜煤层开采:⑴地表移动盆地形状的不对称更加明显

⑵最大下沉值不是出现在采空区中心正上方,而是大致位于采空区下边界上方

⑶地表的最大水平移动值大于最大下沉值

11地表移动盆地主断面:通常将地表移动盆地内通过最大下沉点所作的沿煤层走向或倾向的垂直断面称为地表移动盆地主断面12p29

13地表移动盆地边界的确定:

㈠地表移动盆地边界的划分

⑴移动盆地的最外边界:移动盆地最外边界是以地表移动和变形都为零的盆地边界所圈定的边界。这个边界由仪器观测确定。考虑到观测误差,一般取下沉为10mm的点为边界点。所以,最外边界实际上是下沉10mm的点圈定的边界。

⑵移动盆地的危险移动边界:是以盆地内的地表移动与变形对建筑物有无危害而划分的边界

⑶移动盆地的裂缝边界:是根据移动盆地内最外侧的裂缝圈定的边界

14圈定边界的角值参数圈定移动盆地边界。所谓角值参数主要是边界角、移动角、裂缝角和松散层移动角

15我国建筑物下压煤开采技术大致可分为5个阶段:

①建筑物维修加固

②井下开采措施:部分煤层开采和联合协调开采

③抗变形建筑物

④采空区充填法

⑤离层带注浆减沉

16建筑物下压煤开采技术的发展

①地表综合减沉措施的研究

②离层带注浆充填减沉的有关理论

③完善现有开采沉陷控制理论和方法

④加强新的措施的研究

⑤积极研究采空区充填控制沉陷技术

17 协调开采就是根据不同的爱护对象,通过合理布设工作面,如合理设计工作面之间的相对位置,

回采顺序等,让各工作面开采的相互影响得到有力迭加,使迭加后的变形值小于爱护对象的允许变形值,以达到减小开采对爱护对象影响的目的。

18如何减小开采对爱护对象影响的目的

⑴合理设计开采边界和残留煤柱

⑵协调开采:①上下煤层的协调开采

②同意煤层的协调开采

⑶平行长轴开采①当建筑物位于开采区域之内时,工作面推进方向应与建筑物长轴方向垂直

②若建筑位于开采区域之外时,工作面推进方向与建筑物长轴方向平行

-③应尽量避免工作面与建筑物长轴斜交

⑷对称背向开采

19局部开采:⑴分层开采

⑵房柱法开采:适用条件

①近水平或缓倾斜薄及中厚煤层

②顶板中等稳定以上,底板较平整、不太软、且保持干燥、无积水。

③煤层埋藏深度较小,一般在300~500m以内

④煤质较硬,瓦斯含量小,为低瓦斯或高瓦斯狂降的低瓦斯煤层

⑤煤层不容易自然,非近距煤层组等

20条带开采法与一般长臂开采方法相比,具有回采率低、掘金率高、搬家次数多、工作效率低等缺点,但条带开采由于引起地表及岩层移动小,是“三下”采煤中采用较多的方法之一21条带开采法的主要使用条件:

①城镇密集建筑群,结构复杂建筑物和纪念性建筑下采煤

②铁路桥梁、隧道或铁路干线下采煤

③水体下采煤以及水体上采煤

④高潜水位矿区

⑤煤层层数少,厚度稳定、断层少

⑥临近采区的开采不影响煤柱的稳定性

22影响条带煤柱强度和稳定性的因素

①条带煤柱的宽高比:一般选用煤柱宽高比为:充填条带开采时,宽高比≥2:;冒落条带开

采时,宽高比≥5

②采空区充填与否:

③采宽和留宽的尺寸

④回采率国内外成功的条带开采实例表明,回采率为40﹪~68﹪

⑤开采深度国内外目前条带开采深度在71~916m大多数在100~200m

⑥开采方法

23开采沉陷房屋

①下沉对房屋的损害

②倾斜对房屋的损害

③地表曲率对房屋的损害

④地表水平水平对房屋的损害

⑤剪切变形对房屋的损害

⑥扭曲变形对房屋的损害

24加固措施:

采前加固:支护墙壁、梁端加护、门窗洞的支护、防护墙体倾斜的钢拉杆、增设扶墙柱、局部拆除重砌

采后加固:对已受地表变形影响的建筑的维修,如倾斜建筑物调平扶正、基础圈梁下面加弹簧垫、给墙壁裂缝补勾缝、喷浆和房屋假设钢拉杆等

25铁路下采矿的技术措施主要有

开采措施:采用充填开采、柱式开采减小地表地移动变形;选取合理的开采方法和顶板管理方法防止地表突然下沉;合理布置工作面,尽量不使路线与工作面斜交,使线路位于地表移动盆地的有利位置,减小路线的移动变形和维修工作量;控制工作面推进速度,减小地表下沉速度,以便及时维修

维修技术措施:

①加宽、加高路基,保证路基的稳定性

②用起道和顺坡的方法消除地表下沉对路线的影响;

③用拔道、改道的方法消除横向水平移动对线路的影响

④用串道的方法消除纵向水平移动对线路的影响,调整轨缝

26矿区的水体主要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

地表水:赋存在地球水圈中,积聚在海洋、湖泊、河流、水库、稻田和塌陷坑中的水统称为地表水

地下水:赋存在地球岩石圈中,积聚在岩石空隙中的水称为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分为松散含水层和基岩含水层

27矿区水体等级及允许采动程度在三下采煤规程中有明确规定

第一等级:不允许导水裂缝带波及到水体安全煤柱类型为顶板防水安全煤岩柱

第二等级:允许导水裂缝带波及松散孔隙弱含水层水体,但不允许垮落带波及该水体安全煤岩柱类型为顶板防水安全煤岩柱

第三等级:允许导水裂缝带进入松散孔隙弱含水层,同时允许垮落带波及该含水层

28在水体下开采时,为了保证矿井安全生产,防止水体中的水馈入井巷,专门在水体下保留一部分不采的矿、岩。这部分岩层及其上方的岩层区段就叫防水煤岩柱

29防水煤岩柱的类型

①防水安全煤岩柱的功能是防止地面水和地下水向矿井渗漏,保证在开采过程中和开

采后不引起矿井用水量的额外增加

②防砂安全煤岩柱的功能是在临近松散层开采时,能使松散层底部弱含水层中的砂和

水不向矿井大量渗漏,保证生产安全

③防塌安全煤岩柱的功能是在贴近松散层开采时,能使松散层底部泥沙不塌陷入矿井,保证生

产安全

防水安全煤岩柱属于Ⅰ级采动它可承受垮落带和导水裂缝带的采动损害

防砂煤岩柱属于Ⅱ级采动,它承受垮落带和部分导水裂缝带的采动损害;

防塌安全煤岩柱属于Ⅲ级采动,它只能承受垮落带的采动损害

30防水安全煤岩柱的尺寸P120

31上覆水体防止措施

①留设安全煤(岩)柱顶水开采

其实质就是留煤岩柱把上覆水体和采矿造成的覆岩破坏带隔离开来,使上覆水体和泥沙不溃入井下,以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②疏干或疏将水体开采

疏降开采方法就是充分利用矿井排水能力,采用巷道、钻孔或两者结合的办法,疏干上覆水体或降低含水层水位。当上覆水体含水量小、补给有限时采取疏干措施,当上覆水体水大、补给充足时、采取降低水位的措施

③顶疏结合开采

当煤层顶板有多层含水层,且含水层和隔水层相间排列时,对位于导水裂缝带以上的强含水层实行顶水开采,对位于导水裂缝带以内的弱含水层则实行疏干开采。

④处理补给水源

为了保证水体下安全采煤,减少矿井额外的排水量,有条件的可以对地面或地下水体的补给水源进行处理,主要措施是在矿区外围和采区外围截堵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补给来源。

32水体下开采技术措施

①试探开采:试探开采就是先采远离水体、后采水体下面的煤层;先采隔水层厚、后采隔水

层薄的煤层;先采地质条件简单、后采地质条件复杂的煤层;先采较深部、后采较浅部的煤层

②分区开采:一是在同一井田内隔离采区进行开采;二是建立若干单独井田同时开采

③减小覆岩破坏高度的开采措施:一是充填开采;二是不分开采;三是分层间歇开采;四是

长走向小阶段开采;五是正常等速开采

33水体上开采方案

一是深降强排二是带压开采

前者能根除水患确保安全,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①疏水工程投资大、耗电量大,造成开采成本高;②引起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对地面环境、水资源破坏性大③若水量丰富,补给充足,强排困难,所以采用较少

后者成本低,对环境危害小,虽然技术复杂、有一定风险、但若措施得力,能防止突水,保水采煤、故带压开采还是目前的重要措施

34底板突水影响因数

①含水层的富水性是突水的物质基础,其富水程度和初给条件决定了底板突水的水量大小

和突水点能否持久涌水

②地质构造尤其是断裂构造是造成底板突水的主要原因之一

③矿山压力矿山压力是底板突水的诱导因素,其主要作用是对底板的破坏。

④汗水层水压地板含水层具有的水头压力是底板发生突水的前提条件。在煤层底板地质条

件相似的情况下,承压水水压越高,越容易突水。

⑤底板隔水层的阻抗水能力底板隔水层是阻抗突水的因素。其阻抗能力取决于底板隔水层

的岩性、厚度、组合特征及地质构造发育程度等

⑥地应力地应力是底板突水的附加力源

35下三带理论的概念

①底板导水破坏带煤层底板承受开采矿压作用,岩层连续性遭受破坏,其导水性裂隙产

生而明显改变。促使导水性明显改变的裂隙在空间分布的范围称为底板导水破坏带

②保护层带保护层带是地板岩层保持采前的完整状态及其原有阻水性能不变的部分。

③承压水导升带承压水可沿含水层顶面以上隔水岩层中的裂隙导升,导升承压水的充水

裂隙分布的范围称为承压水导升带

36煤层底板在任何开采情况下都会产生破坏,即第Ⅰ带是一定存在的,而其他两带可能缺其一、二。其中第Ⅱ带对预防底板突水至关重要,其存在与否厚度大小是开采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因素p157

深部开采

深部矿井开采技术问题 摘要:本文根据我国主要深部矿区30余对矿井的实地调查、部分井下观测和25个矿务局的函调材料,对我国煤矿深部开采的基本状况及其在开采中遇到的巷道维护、冲击地压、瓦斯突出及地热等主要问题作了总结和剖析,并就今后煤矿深部开 技术问题提出了几点看法和建议。 1煤矿深部开采的现状及趋势 深井开采技术是当今世界主要深井开采国家(如德国、原苏联、波兰等)十分关注的问题之一。随着我国煤矿开采规模的扩大,开采深度的逐渐增加,深部开采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问题日益增多,对当前的煤矿生产和今后矿井建设的影响日趋严重。因此,研究深部开采问题,对安全、经济、合理地开发深部煤炭资源无疑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我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1997年原煤产量13.3亿吨。全国主要国有矿区90多个,井工开采的生产矿井588对(1996年统计)。据不完全统计,采深超过800m的深井19对,其中开滦矿务局赵各庄、沈阳矿务局彩屯矿采深超过1000m,新汶矿务局孙村矿、华丰矿、长广七矿采深超过800m。“八五”期间新打深井65个,平均深度588m,其中700~800m的井筒28个,800~1000m的井筒13个,1000m以上井有12个。 据煤炭资源开发和资源保护研究指出,在我国预测总储量中73.2%埋深在1000m 以下,浅部储量较少。因此,深井开采技术不仅是目前一些深矿井面临的问题,而且从长远看,它将是我国今后进一步开发利用深部煤炭资源的带有战略意义的问题。 2深井开采的主要技术问题 2·1矿压显现加剧,巷道维护困难随着矿井采深的不断增加,一方面,巷道断面必需加大,据对开滦矿区统计,近10年间采深平均增加100m,岩石巷道断面平均增加8.1%,煤、半煤岩巷平均增加32%;另一方面,地压增大,在深部高应力作用下,围岩移动更为剧烈,巷道产生变形破坏更为严重。在调查的超过700m的深井中,巷道矿压问题普遍严重,底鼓成为常见的地压现象,特别在采准巷道中尤其严重。失修和严重失修巷道比例增加,据开滦局调查统计,井深1000m时巷道失修率约是同条件下500~600m埋深巷道失修率的3~15倍,部分矿井巷道失修和严重失修率达20%以上。巷道维修占用大量人力物力,林西矿井深800m,巷道维修工占井下工人的比重为7.00%~10.50%。很多深部巷道由于严重破坏无法行人、行车而被迫停产反修。且常常出现前掘后修、重复反修的象。深井巷道维护问题已成为整个矿井生产系统中的最薄弱环节。 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客观上井深、围岩应力增加。主观上没有充分认识深井巷道矿压规律,巷道支护形式不能适应深井巷道围岩变形的要求,支护形式、支架参数

煤矿开采的基本概念

第一章煤矿开采的基本概念 1.煤田、井田、井型的基本概念。 2.井田内的划分方式?阶段与水平的基本概念?采区、盘区、带区的基本概念? 3. 矿井开拓、准备及回采的含义及作用是什么? 4.绘图表示说明下列井巷名称: (1)立井,暗立井;(2)科井、暗斜井; (3)平硐、岩石平巷、石门;(4)采区上山、下山。 5.阶段内再划分有哪几种方式,各适用于何种条件? 6.绘图说明矿井的主要生产系统。 第二章采煤方法的概念和分类 1.简述壁式体系和柱式体系采煤法基本特征和适用性。 2. 采煤方法的含义是什么?采煤方法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3. 我国较广泛采用的采煤方法有哪几种?应用及发展概况如何? 第三章单一走向长壁采煤法采煤工艺 1. 长壁采煤法有那几种主要采煤工艺?说明主要特点及相互关系。 2. 什么是普采工艺系统?普采工艺的基本要点是什么? 3. 什么是综采工艺系统?综采工作面的主要设备有哪些? 4. 说明综采双滚筒采煤机割煤、进刀方式有哪几种?有何优缺点?及其实用条件? 5. 综采面有哪几种移架方式?及时支护与滞后支护的工艺流程是什么? 6. 简述综采工作面设备的几何尺寸配套及生产能力配套的基本原则? 7. 试分析影响综采面生产能力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8. 简述大采高、大倾角综采的工艺特点及煤壁防片帮、设备防止下滑的措施。 9. 简述采煤工作面过断层的技术措施。 10. 简述机采工作面开机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11. 试分析工作面的合理长度及影响合理长度的技术因素。

12. 熟悉并掌握工作面作业规程的内容和编制方法。 13. 绘图说明炮采面单体支架布置形式,并解释以下各词: 正悬臂支架,排距,柱距,最大最小控顶距,放顶步距,全部落垮法,采空区处理。 14. 简述炮采,机采,综采选择依据。 第四章单一走向长壁采煤法 1. 绘图说明单一走向长壁采煤法的采区巷道布置、掘进顺序和生产系统。 2. 不同采煤工艺对区段平巷的坡度和方向各有什么要求? 3. 说明区段平巷单巷布置和双巷布置的特点及应用。 4. 说明单工作面布置和双工作面布置的特点及应用。 5. 绘图说明采煤工作面回采顺序的几种方式及应用。 6. 绘图说明采场通风的几种方式及其适用条件。 7. 受构造影响时区段平巷布置的特点有哪些? 第五章倾斜分层走向长壁下行垮落采煤法 1. 倾斜分层走向长壁下行垮落采煤法,分层同采时巷道布置有何特点?分层分采时可有何变化? 2. 对照图5-1简述倾斜分层走向长壁下行垮落分层同采时运煤通风线路。 3. 什么是人工假顶,分层开采中为什么要铺设人工假顶?什么是再生顶板,什么条件可以形成再生顶板? 4. 人工假顶主要有那些类型,各有何特点? 5. 假顶下回采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6. 无区段和上山煤柱时,采区巷道布置的特点及应用条件? 7. 说明倾斜分层走向长壁下行垮落采煤法的工艺特点 8. 区段布置分层平巷方式有几种,说明其应用。 第六章倾斜长壁采煤法

矿井通风与安全教学大纲

《矿井通风与安全》教学大纲 (一) 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随着矿山开采深度增加和采掘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矿山通风与安全技术对于矿井建设和生产有着越来越重要的意义。本课程就是以阐明矿山通风与安全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为主要目的,并将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应用到矿山生产中。所以,该课程是采矿工程和安全工程专业的基础课,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矿井通风与安全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该课程要在《流体力学》、《地质学》、《采矿学》、《地下施工》等专业课开设以后才开课。 通过该课程学习,要求学生在掌握矿山通风与安全技术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基础上,具有从事矿山通风与安全科研、设计和管理的能力。 (三)本课程的重点 1、 矿井空气的性质 2、 通风工程中空气流动的基本理论; 3、 井巷通风阻力; 4、 通风动力; 5、 风量分配与调节 6、 通风系统及通风设计; 7、 局部通风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以《流体力学》理论为基础,因此《流体力学》是本课程的先修课程。 (五)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 了解空气的成分、性质和变化规律,掌握风流的能量及其变化规律、矿井通风阻力、矿井通风动力、风网中风流基本规律和风量自然分配的知识,掌握矿井空气的性质、通风工程中空气流动的基本理论、井巷通风阻力、通风动力、风量分配与调节、通风系统及通风设计、局部通风。

绪论——矿井通风史概述 了解矿井通风知识体系从无到有的发展由来,理解矿井通风学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第1章矿井空气 清楚了解矿井空气成份与地面空气成份的差异,矿井有毒有害气体的来源,CO、CO2、NO x、SO2、H2S等有毒有害气性质及其允许浓度,矿井辐射的基本概念,氡的性质,氡及其子体的危害,矿井辐射防护剂量限值,矿井中氡的来源,矽尘的特点,矿尘的产生及分类,矿尘的危害,矿井气候对人体的影响,衡量矿井气候条件的指标,矿井气候条件的安全标准。重点掌握矿井内有毒有害气体及矿尘的危害和特征,难点是氡及氡子体和辐射单位的理解。 第2章矿井风流的基本性质 (1)需要掌握的基本概念有:空气的密度、比容、比热、粘性、绝对湿度、相对湿度、含湿量、焓、绝对压力、相对压力,风速、层流、紊流、风流点压力、风流动压、风流全压、硐室型风流等。(2)需要掌握的计算方法有:矿井通风的空气温度、湿度、焓的计算,空气压力单位的换算,通风风筒中风流全压、动压和静压三种压力的计算。(3)需要掌握的测试方法和仪器有:矿井空气压力的测定方法和水银气压计、空盒气压计,矿井风流点压力的测定方法和皮托管与倾斜压差计的使用,补偿式微压计与皮托管配合测量风流的静压、动压和全压的方法,用风表和热电式风速仪测定巷道风速和风量的方法等。 本章的难点有:湿空气焓湿图的理解和应用等。 第3章矿井风流流动的能量方程 本章内容是矿井通风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理论。(1)需要掌握的基本理论有:空气流动连续性方程,风流运动的能量方程,单位质量流量能量方程,风流流动过程中能量分析,可压缩空气单位质量流量的能量方程,单位质量可压缩空气能量方程分析,断面不同的水平巷道能量方程,断面相同的垂直或倾斜巷道能量方程,有扇风机工作时的能量方程式,有分支风路的能量方程式等。(2)需要掌握的计算方法有:各种能量方程的计算方法,能量方程在通风阻力测定中的应用计算方法,分析矿井通风动力与阻力关系的方法等。(3)需要掌握的测试方法和仪器有:应用皮托管与倾斜压差计、补偿式微压计,结合能量方程测定巷道通风阻力的方法等。

矿井开拓设计

矿井开拓设计 一.矿井基本资料 某矿井含有俩煤层,煤层厚度为m1=6m,m2=8m,煤间距10m,煤层倾角32。煤层埋深煤露头72m,煤倾斜长度1860m,走向长度8000m。设计生产能力180万t/a,采用3t底卸式矿车运输。低瓦斯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简单,顶底板均为中等稳定粉砂岩。 二.储量计算 1.矿井地质资源量 Z=8000*1860*(6+8)*1.25=260400000t 2.矿井工业资源/储量 根据钻孔布置,在煤矿地质资源量中,60%是探明的,30%是控制的,10%是推断的。 根据煤层厚度和煤质,在探明的和控制1的资源量中,70%的是经济的基础储量,30%的是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则矿井工业资源/储量计算。 Zg= Z111b + Z122b + Z2m11+ Z2m22+ Z333k Zg——矿井工业资源/储量 Z111b——探明的资源量中经济的基础储量 Z122b——控制的资源量中经济的基础储量 Z2m11——探明的资源量中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 Z2m22——控制的资源量中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 Z333k——推断的资源量 Z111b=26040*60%*70%=10936.8万t Z122b=26040*30%*70%=5468.4万t Z2m11=26040*60%*30%=4687.2万t Z2m22=26040*30%*30%=2343.6万t 由于地质条件简单,k在0.8以上取值。 Z333k=26040*10%*k=2083.2万t Zg=Z111b+Z122b+Z2m11+Z2m22+Z333k= 10936.8 +5468.4+4687.2+2343.6+2083.2=25546.2万t。 3.矿井设计资源/储量 矿井设计资源/储量计算,其中P1按矿井工业资源/储量的3%估算, Zs=(Zg-P1) Zs——矿井设计资源/储量 P1——断层煤柱、防水煤柱、井田境界煤柱。地面建筑物煤柱等永久煤柱损失量之和。 Zs=25546.2-25546.2*3%=24779.814万t 4.矿井设计可采储量 矿井设计可采储量按下式计算,其中P2按矿井设计资源/储量的2%估算。 Zk=(Zs-P2)C Zk——矿井设计可采储量; P2——工业场地和主要井巷损失量之和;

第4章 矿井开拓与开采(已完)

第四章井田开拓与开采 第一节井田开拓 一、井田开拓方式及井口位置 (一) 影响井田开拓的主要因素 本井田地质构造简单,大体为一向西倾斜的单斜构造,煤层倾角0~3°,未发现断层;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无老窑开采及采空区,对开采无影响。影响井田开拓方式、井口位置的主要因素有: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煤层赋存特点、凿井工程地质条件、铁路接轨点位置、水源和电源情况、井下开拓部署、工业场地压煤量、技术装备水平和地质勘探程度等。 1. 地形地貌 本井田内地形总体上为东南高、西北低,海拔标高+1302.5~+1278.5m,地形变化不大,地势平缓。井田具风积沙漠~半沙漠地貌特征,半流动和半固定的新月形沙丘及沙丘链遍布全井田,耕地有限,因此,从地形地貌上看,对井口位置和开拓方式的选择影响不大。 2. 地质构造 本区构造形态为一向北西倾斜的单斜构造,地层倾角小于2°。区内断层不发育,无岩浆岩侵入体,故井田地质构造简单,煤层近水平,无煤层露头,同一煤层井田内高差小于120m,从构造上看,对井口位置和开拓方式的选择影响亦不明显。 3. 煤层赋存特点 井田主要可采煤层3-1煤、4-1煤全区发育,赋存深度一般600~700m左右,赋存稳定,厚度变化小,主采煤层之上仅有一中厚2-2中煤层,2-2中煤层大部可采,仅在井田西南部不可采。4-1煤下部还有4-2中、5-1、5-2、6-2上、6-2中五个煤层,井田范围内均大部可采。除3-1煤和4-1煤为厚~中厚煤层(平均厚度4.75m和3.75m)外,其余煤层均为薄煤层或中厚煤层(平均厚度1.80~2.60m)各煤层倾角平缓(0~3°),

适合长壁机械化开采。 4. 凿井工程地质条件 井田浅部全部被第四系全新统风积沙及沉积砂土地层覆盖,厚度在27.13~135.50m,平均95.26m,南厚北薄,靠近井田储量中心范围内厚度在120m左右,厚度差不明显,新生界地层主要由风积沙、粉细砂、砂粘土、粘砂土组成,下部上更新统砂层富水性较强,上部风积沙层含水相对较弱。因此,从工程地质条件上看,井筒需采用特殊凿井法施工,适合立井开拓,井口位置宜选择在中部或西部。 5. 接轨点位置及外部道路 目前,根据鄂尔多斯市南部铁路公司规划,本矿区内新恩铁路在本井田东北部通过,本矿井接轨点确定在母杜柴登井田东北部大牛地站,因此,从接轨点位置及外部道路上看,井口位置宜选择在井田中部、西部或北部。 6. 水源及电源情况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呼吉尔特矿区总体规划》,矿区内各矿井的生活用水根据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和矿区开发建设规划,统筹建设水源地和输配水管网,位于井田西侧的哈头才当水源地为矿区集中水源地。 母杜柴登井田的供电电源可引自井田北部的图克110kV变电站和葫芦素220kV变电站。 因此,从水源和电源上看,井口位置宜选择在井田西部、中部或北部。 7. 技术装备水平 近年来,我国煤矿矿井技术装备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大型多绳摩擦轮提升机与电控装备,大容量立井提升箕斗及提升罐笼等不断创新,为建设特大型立井提供了提升的保证;长距离、大功率带式输送机、多功能无轨胶轮车等连续化、自动化运输设备及工作面高产高效的综放、大采高综采、连续采煤机等现代采掘设备逐渐改变了矿井的生产面貌。因此,从技术装备水平上看,采用立井开拓是可行的。 8. 地质勘查程度 本井田已经完成煤炭勘探工作,可以满足本阶段设计要求。储量级别较高(331)

矿井深部开采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_赵辉

收稿日期:2009-12-28 作者简介:赵 辉(1985-),男,安徽淮北人,2008年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现从事矿山压力及其控制方面的研究。 矿井深部开采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赵 辉,熊祖强,王 文 (河南理工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南焦作 454000) 摘 要:文章介绍了河南省煤炭资源赋存状况、矿井深部开采情况,结合各矿区的特点,分析了深部开采过程中遇到的高地压、高地温、高瓦斯、高水压及冲击地压等主要问题。并针对河南省矿井深部开采所面临问题的共性和特殊性,提出了解决河南省深部开采问题的建议及对策。 关键词:深部开采;冲击地压;煤与瓦斯突出 中图分类号:T D 82-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0959(2010)07-0011-03 煤炭是河南省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为河南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目前,随着开采强度的不断加大,河南省的大部分矿井逐渐进入深部开采,不仅提高了采矿成本,而且采矿环境变的更加恶化,给煤矿生产和安全带来极大问题,如地压大、地温高、突水、瓦斯大、冲击地压等。因此,如何解决深部开采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值得研究。 1 河南省矿井深部开采现状 在河南省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构成中,煤炭占70%以上。目前已形成以平顶山、义马、郑州、焦作、鹤壁、永城六大国有重点煤炭企业为主体,地方国有煤矿、乡镇集体和个体煤矿共同开发的格局。截至2005年底,河南省垂深2000m 以内煤炭资源总量为112723M t ,其中保有资源储量24425M t ,且有近90%的资源赋存深度超过1000m ,大部分预测储量的埋藏较深[1] 。而且开采深度以8~12m /a 的速度 增加,由此带来的高地压、高地温、高瓦斯、高水压和开 采扰动等问题突出。 平顶山矿区现有垂深大于800m 的采掘工作面36个,采深以20~25m/a 的速度增加,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高地应力、高瓦斯、高非均质性、低渗透性的复杂现象,突出的危险性增大。 焦作、鹤壁等矿区浅部资源基本开采殆尽,所剩区域大多埋藏较深,标高都在-600~1500m 之间,在“临界深度”以下。煤层底板承受的奥灰水压持续升高,突水机率增加;义马、荥巩等矿区逐渐进入深部开采区,如跃进矿采深已超过1000m ,多次发生冲击地压,动力现象频繁;永城、郑州等矿区目前逐渐转入600m 以下的采深,随着采深的增加,将遇到冲击地压、煤与瓦斯突出等复杂问题。 2 深部开采面临的主要问题2.1 冲击地压频率和强度增加 冲击地压是深井开采中常见的一种自然灾害,是围岩失稳现象中最强烈的一种,严重威胁着矿井的正常生产、设备财产以及人身安全[2]。如平煤十二矿三水平胶带下山埋深1100m ,仅在2005年3月,冲击地压累计发生了70余次,给人员和设备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而且,在深部高地应力复杂地质条件下,冲击地压和煤与瓦斯突出共同作用,多种因素相互交织,在事故孕育、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互为诱因,互相强化,或产生“共振”效应,使灾害的预测及防治变的更为复杂和困难。 2.2 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增加 随着采深的增加,地应力增大,瓦斯含量和瓦斯压力迅速增加,致使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数量增多。近年来,由于瓦斯爆炸引起的死亡10人以上的事故70%出现在采深600m 以下的矿井。如平煤己组煤层瓦斯含量在-800m 为30m 3/t ,瓦斯压力为2.55M P a ,瓦斯压力及涌出量增加显著,严重威胁矿井安全生产。 在深部高应力作用下,煤岩体中积聚了大量的瓦斯气体能量,受工程扰动,压缩气体急剧释放,导致围岩结构瞬时破坏而产生煤与瓦斯突出[3]。深部开采的突出矿井数不断增加,如平煤从1989年以来,随着采深增加,十二矿、八矿、十矿先后上升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2.3 采场矿压显现强烈,巷道围岩变形量大 随着采深的增加,采场矿压显现强烈,表现为围岩剧烈变形、巷道和采场失稳,并发生破坏性的冲击地压,加大了顶板管理难度,增加了支护成本。据煤炭行业相关资料,近10年巷道支护成本增加了1.4倍,巷道翻修量占整个巷道掘进量的40%,这些特征在各矿区表现明显,如在平煤八矿-800m 最大主应力为29.7M P a ,导致巷道掘进过程中冒顶片帮机率和规模增大,巷道支护后支架变形迅速;煤巷从-500m 开始,埋深每增加100m ,巷道变形速度和变形量平均增加20%~30%左右;-1k m 时的巷道失修率约是-500~-600m 时的3~15倍[4],底鼓成为巷道失稳 11  2010年第7期 煤 炭 工 程 设计技术

煤矿特殊条件开采暂行管理办法

山西省煤炭工业厅 煤矿特殊条件开采暂行管理办法 晋煤行发(2014)1561号 第一章总则 第1-1 条为巩固我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成果,进一步加强我省煤矿资源管理和利用,促进煤矿企业安全发展、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根据《特殊和稀缺煤类开发利用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2012]第16号)、《生产煤矿回采率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2012]第17号)以及《煤矿安全规程》,特制订本办法。 第1-2 条本办法所称的煤矿,是指在山西省境内证照齐全、合法有效并完成煤矿生产能力登记公告的生产煤矿,建设煤矿涉及有关内容的按照批准的设计严格执行。 第1-3 条本办法所称的特殊条件开采,是指“三下开采、蹬空开采、边角煤开采、旧采空区复采”等。 第1-4 条鼓励煤矿企业在安全、合理、经济的前提下,进行特殊条件采煤,提高资源回收率。鼓励煤矿企业开展特殊条件开采技术研究,采用适宜特殊条件开采的技术、工艺。 第1-5 条煤矿企业进行特殊条件开采必须编制技术方案或设计并制定针对性安全技术措施,按规定报批或备案,有关部门对特殊条件开采的可行性应进行充分论证。 第1-6 条禁止使用炮采等落后采煤工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及以上、煤与瓦斯突出、自燃发火严重的矿井不得进行特殊条件开采。 第1-7 条进行特殊条件开采必须坚持集约生产,原则上在原批准的采煤工作面个数基础上,新增加的特殊开采工作面不超过一个,且矿井必须满足通风、排水、运输、供电、避灾等安全生产需要,并符合《煤矿安全规程》及其他规定。煤矿必须按照登记公告能力组织生产,不得因增加特殊开采工作面超能力生产。 第1-8 条煤矿企业进行特殊条件开采,储量管理及回采率符合有关规定,设计应按有关要求确定合理的回采率,同时必须遵守《煤矿安全规程》及其他规定。 第二章“三下”开采 第2-1 条“三下”开采必须严格执行《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防治水规定》的各项条款。必须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履行相关审批手续。 第2-2 条开采建(构)筑物、水体、铁路所压煤炭资源应遵循煤炭资源优化利用原则、

第五节矿井开拓设计方案比较示例

第二十五章矿井开采设计 第一节矿井开采设计的依据 建设一个矿井需要国家很多投资,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必须具备下列依据。 一、设计任务书 设计任务书(计划任务书),是生产管理部门向设计部门委托设计任务的一项指令性文件。 设计任务书—规定了拟建项目的任务和设计内容、技术方向、设计阶段、设计原则、计划按排以及配套工程的发展计划与要求 设计任务书主要内容 (1)矿井建设目的 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2)矿井建设规模。 矿井主要产品的产量品种,全部和分期建设规模。 (3)矿井建设根据 地质资源,原材料、设备、动力的供应,劳动力和生活资料来源,产品的用途和用户。 (4)矿井机械化程度。 (5)矿井主要生产协作条件。

所需资料和材料的数量、运输量和供应关系协议(或建议) 资源的综合利用和“三废”治理要求 特殊材料和设备供应建议 交通运输、供电和供水方式 铁路接轨和供电接线的协议以及城镇建设等设施 (6)矿井主要设计原则。 井筒位置 矿井开拓方式 通风方式 产品的加工 运输,工业与生活建筑地点和占用土地估算 建设原则和建筑标准,职工单眷比 防空、防洪和防震以及环境保护等要求 矿井投产标准(分期投产或是一次设计一次投产)及建设工期(7)矿井设计效果。 劳动定员、建设吨煤投资和总投资估算 二、精查地质报告 井田精查地质报告是矿井初步设计的基础。 清楚井田境界内地质构造 清楚储量 明确煤质牌号及其用途 准确的水文地质资料

对地质条件特别复杂的小型煤矿及地方小煤矿,可用详查最终地质报告作为资源的依据。 全矿井特别是第一水平必须有相当数量的高级储量(平衡表内的A+B级储量) 三、国家总的建设方针、政策及有关规程和规范 遵循国家正式颁发的与建设项目有关的方针政策、规程、规范和技术方向等;或国家对建设项目明确规定的有关文件。 四、经批准的上一阶段设计确定的原则 第二节矿井开采设计的程序和内容 一、矿井设计程序 矿井设计的程序应为: 根据批准后的矿区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矿区总体设计; 矿区总体设计批准后进行矿井可行性研究; 矿井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后进行矿井初步设计; 矿井初步设计审批后进行矿井施工图设计。 矿井初步设计的基本内容 (1)矿井的位置、交通、地形、地貌、河流湖泊、沼泽分布及范围、气象及地震、水文、工农业、建筑材料概况,现有的供水、供电状况。 地层、水文地质、主要地质构造、煤层赋存特征、用途、煤质; 说明地质勘探程度及问题,开采影响的因素。 (2)说明井田境界及划分依据,地质储量、可采储量、开采损失及计算方法,年工作制度、生产能力及依据。 (3)说明提出的几个主要开拓方案,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阐明推荐开拓方案的主要内容及理由; 确定井筒数目和位置,井筒断面,设计井底车场及硐室,验算

第三章 开拓开采

第三章井田开拓 第一节开拓方式及井口位置 一、项目设计、施工概况 1、本项目前期设计概况 贵州五轮山煤业有限公司五轮山煤矿为在建矿井,于2003年底开工建设。贵州五轮山煤业有限公司由兖矿贵州能化有限公司(占有五轮山煤矿50%的股权)、贵州能发电力燃料开发有限公司(占有五轮山煤矿30%的股权)、贵州水城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占有五轮山煤矿20%的股权)三家股东共同出资组建。 本矿井《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均由中煤国际工程集团南京设计研究院2004年1月—4月完成并通过审查;贵州省煤矿设计研究院2004年12月—2005年6月完成《初步设计》及《安全专篇》,以上设计首采面均布置在6-3煤层中,《安全专篇》审查会中领导及专家提出首采6-3煤层不利于安全生产,因此,贵州省煤矿设计研究院根据专家意见,通过与业主协商对安全专篇煤层开采顺序进行调整,即遵循从上至下的开采顺序,先开采3煤,然后依次为5-2、5-3、6-3、8煤层……,于2005年7月通过贵州工业大学采矿工程科技咨询服务公司评审,修改后的专篇于同年10月提交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待审。 2006年3月26日,矿井在建设过程中,由于在揭穿5-1煤层施工过程中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导致安全条件发生改变,2006年底—2007年4月贵州省煤矿设计研究院根据煤与瓦斯突出鉴定报告重新编制了《初步设计(修改)》和《安全专篇(修改)》,并报送相关部门审查。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以文件《关于贵州省五轮山煤业有限公司五轮山矿井一期工程安全设施设计的批复》(煤安监函【2007】45号)批复了本矿井安全设施设计。2008年5月贵州省煤矿设计研究院根据审查通过的安全设施设计对初步设计(修改)再次做了调整,并通过中煤国际工程集团南京设计研究院评审,贵州省发展和

煤矿开采技术研究毕业论文

煤矿开采技术研究毕业论文 摘要: 1、详细查明了井田地质构造,发育有5条断层,其中落差最大为20m在井田的西部边界处,其余4条断差在5-8m间,对井田煤层开采影响不大。 2、井田工程地质条件,2号煤层为中等,9+10号煤层为简单。2号煤层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9+10号煤层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2号煤层不易自燃,9+10号煤层自燃。无地温、地压异常。 3、井田可采煤层为2号、9+10号两层。2号煤层厚0.47~1.20m,平均厚0.95m。为较稳定煤层,井田大部可采;9+10号煤层厚4.14~5.60m,平均厚4.80m,为稳定煤层,井田全区可采。 4、2号煤层为特低灰-中灰、特低硫-低硫、中热值-高热值贫煤;9+10号煤层为特低灰-中灰、高硫分、中热值-特高热值无烟煤。 5、井田2、9+10号煤层采空区中有积水,且9+10号煤层部分块段为带压开采,突水系数为0.061MPa/m,存在奥灰水突水危险,2、9+10号煤层水文地质条件为中等。

第一章井田概况和地质特征 第一节矿区概述 一、矿区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 中强福山煤业水地庄煤矿位于浮山县城东,与浮山县直线距离 6.25Km处的水地庄村东侧、南北两侧一带,行政区划隶属天坛镇管辖。重组后井田东西宽2740m,南北长4000m,面积8.4763km2。地理坐标为111°53'55"—111°55'44",北纬35°56'30"—111°58'40"。 交通位置图1-1-1 二、矿区的工农业生产建设概况 矿区有村庄及矿井工业广场,洗煤厂等工业设施。区多为山区荒地和林地,以杂草丛生为主,南、北部山上生长有落叶松树,覆盖率

结合我国煤矿深部开采工程实例

结合我国煤矿深部开采工程实例,解决了一系列煤矿深部开 采中的技术难题 1 解决了龙口柳海矿第三系软岩矿井的支护问题 1工程特点 龙口柳海矿为第三系软岩矿井,国内正在开采的第三系软岩矿井最深的为350m而柳海矿井筒深度已达500m其临界深度为300m难度系数为1.67。- 般第三系软岩的蒙脱石含量最高达35~40%而该矿软岩的蒙脱石含量达到90~ 96%在进行本次研究之7前,该矿井底车场现有巷道基本全部破坏,面临关闭停建状态。因此,龙口柳海矿巷道支护问题是我国第三系软岩矿井中难度最大的问题。 2工程破坏现状 龙口柳海矿为了解决第三系深部软岩矿井的支护问题,采用了各种支护技术,包括:锚网锚索支护、钢筋混凝土(砌碹)支护、U型钢可缩性支架、高强 度梁式混凝土支架、U型钢钢架+壁后充填,以及上述支护形式的复合型支护。但是,由于柳海矿软岩问题的复杂性,上述各种支护形式均未能有效的控制巷道围岩的变形,巷道前掘后修,投资巨大,严重影响了矿井的安全生产及按时投产。 柳海矿工程破坏现状详见图2-18~图2-23。 1\1 ,91 rA

(a )畐寸井北马头门东侧 (b )畐井北马头门西侧 图2-18 副井马头因应力集中而产生破坏 —9- ' ■■ . -- , -兮■ 忙 * P 图2-19 重车线前方导硐大变形断面急剧缩小 M3 乡 F 密 r 7 * 图2-20 重车线巷道底板底臌严重

VI :J y 汪E ■图2-21 高强度混凝土梁式支架接口处产生破坏

i a 1 八丈 _ v . - <■ 谑 一 --■ U F A \ :丿 图2-22 北单轨巷支架产生大变形 「2-— * /些〉 讥? J -< ■巒 / C t 4 厂『 a 汁 * 图2-23 南水仓顶板及两帮严重变形 苗 ! TL s PF ;*

《采矿学》教学大纲

《采矿学》(Mining Science)课程教学大纲 88学时 5.5学分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 《采矿学》课程是采矿工程专业的专业主干必修课,主要讲授现代矿井的采煤方法、准备方式、开拓方式、矿井开采设计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通过本课程学习,使采矿工程专业的学生对采矿原理、煤矿井下生产系统、环节和开采技术有比较全面和系统的了解,使学生掌握现代煤矿地下开采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术,培养学生从事矿井采掘施工、组织生产的能力,及采煤工艺、采区(盘区或带区)及矿井开采设计的能力,并为今后深入研究开采问题打下理论基础。 二、适用专业 采矿工程专业。 三、先修课程 煤矿地质学、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 四、课程的基本要求 1.掌握不同采煤工艺方式的装备、装备配套原则、工艺过程、工艺技术管理及参数确定方法、适用条件、选择采煤工艺方式的依据;掌握选择采煤方法的原则,了解采煤方法的发展趋势。 2.掌握单一长壁采煤法回采巷道布置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厚煤层大采高采煤法的特点及适用条件。 3.掌握厚煤层倾斜分层长壁采煤法巷道布置和工艺过程。 4.掌握放顶煤采煤法的基本理论、巷道布置、技术参数、工艺过程和适用条件。 5.掌握急(倾)斜煤层开采的基本理论、不同采煤方法的巷道布置、技术参数、工艺过程及适用条件。 6.掌握准备方式的类型和适用条件。 7.掌握准备巷道布置的基本理论;采区(盘区或带区)设计及技术参数确定方法;了解准备方式的改革及发展趋势。 8.掌握采区(盘区或带区)车场的型式、设计方法和轨道线路设计的基本知识。 9.了解煤田划分井田的方法;掌握矿井储量的分类及计算方法、矿井设计生产能力确定的原则、井田开拓方式分类和井田开拓解决的主要问题及依据。 10.掌握立井、斜井、平硐及综合开拓方式的特点及适用条件。

矿井开拓延伸设计方案

神华集团乌达矿业公司五虎山煤矿 9#、10#、12#煤层开拓延伸设计 前言 乌达矿业公司五虎山煤矿是国家六十年代投资建设的年设计能力150万吨的大型矿井。该矿井1970简易投产,1983年达产,1990年产量曾突破200万吨。三十年来,五虎山矿共生产煤炭2316.1万吨。 2000年五虎山矿进行技术改造,技改后的矿井主采4#、7#煤层,主产品是低硫精煤、电煤。截止2003年6月,技改后圈定的4#、7#煤层可采储量约为365.4万吨,按年产150万吨计,只能维持二年多,矿井接续紧张。 五虎山矿井开拓延伸涉及的煤层是9#、10#、12#。根据乌达矿区煤层分布及开采状况看,苏海图矿主采12#、13#、15#煤层,已没有9#、10#煤层,黄白茨矿现主采9#煤层,但储量有限,只能开采2年,五虎山矿井9#、10#煤层可采储量约1837.3万吨。9#、10#煤层虽然属高硫煤,但灰分低,发热量高,经市场调研,高硫煤市场前景是明朗的,具有开采价值。本次矿井开拓延伸方案主要设计开采9#、10#、12#煤层,其中先期开采9#、10#煤层,后期开采12#煤层,矿井设计能力可提升至240万吨/年。

第一章矿井概况 第一节地理位臵、交通 五虎山煤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境内,为贺兰山北部煤田乌达矿区的一部分。包兰铁路、110国道从乌达矿区东侧通过。矿区铁路专用线在包兰铁路的乌海西站接轨。区内有乌达通至巴音浩特和吉兰泰等地区的主要公路。 第二节地质概况 五虎山矿井范围拐点坐标: 1:X=4376543 Y=36384241; 2:X=4376553 Y=36380481; 3:X=4376296 Y=36380464; 4:X=4374958 Y=36381152; 5:X=4374110 Y=36381610; 6:X=4372800 Y=36382371; 7:X=4372800 Y=36383131; 8:X=4371973 Y=36383446; 9:X=4372303 Y=36383601; 10:X=4372303 Y=36383921;

矿井开拓与开采研究毕业论文

矿井开拓与开采研究毕业论文 目录 一般部分 第一部分矿井基本情况 1 矿井与矿体特征 (1) 1.1矿井的自然情况 (1) 1.1.1地理位置与交通 (1) 1.1.2井田地形与河流 (1) 1.1.3气象特征 (1) 1.2矿井的地质情况 (2) 1.2.1井田的地质构造 (2) 1.2.2水文地质 (3) 1.3煤层情况 (3) 1.3.1煤层及其特征 (3) 1.3.2煤质 (4) 1.4矿区情况 (4) 1.4.1矿区的工业简况 (4) 1.4.2水电供应 (4) 1.4.3建筑材料及劳动力来源情况 (5) 2 矿井的开拓与开采 (6) 2.1矿井开拓 (6) 2.1.1井田界限 (6) 2.1.2矿井埋藏量、年产量、服务年限以及矿井工作制度 (6) 2.1.3矿井开拓方式 (6) 2.1.4井口位置及井田标高 (6) 2.1.5煤层分组与煤层开采顺序 (7) 2.1.6开采水平的划分、翼数以及层数 (7) 2.2矿井开采 (7) 2.2.1盘区划分及开采顺序 (7) 2.2.2采区巷道布置方式 (7) 2.2.3工作面数目及长度 (8) 2.2.4投产标准 (8) 3 矿井的生产系统 (9) 3.1矿井的主要生产系统 (9) 3.1.1井下煤、矸石及材料的运输系统 (9) 3.1.2主要运输设备的型号及数目 (9) 3.1.3矿车的特征及数量 (9) 3.2井筒 (10) 3.2.1井筒及装备 (10) 3.2.2井壁材料、掘进断面积及结构 (10) 3.3井底车场 (11) 3.3.1井底车场的位置、形式 (11) 3.3.2井底车场与井筒及煤层的关系 (11)

《采矿工程英语》课程教学大纲(1)

《采矿工程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采矿工程英语(English for Mining Engineering) 课程编号: 总学时数:32学时讲课学时:32学时实验学时:0学时 实践学时:0 学时上机教学:学时 学分:2学分 先修课程:《采矿学》或《采矿概论》 教材:《采矿工程英语》(自编) 参考书目:《金属矿山》等期刊杂志及相关专业文章 《采矿工程英语》是一门矿业工程类专业课程,主要是运用英语介绍采矿方面的基础知识,例如金属矿床地下开采,金属矿床露天开采,地质学方面以及凿岩爆破、矿山运输、通风、安全等方面的知识。内容的节选来自本专业英语文章及最新的期刊杂志。每一部分均包括课文、生词和词组,语言难点和阅读联系等。此部分内容主要作为采矿工程专业的英语教学用,。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让学生掌握采矿专业知识的英语表达方式,并能流利的运用。其次就是引导学生会运用自己所学的采矿专业英语知识来检索本专业及相近专业的英语知识。让我们的学生自己知道在什么地方能够找到自己要寻找的知识内容。另外通过检索国内外现有的相关的英语类矿业文章,让学生了解采矿专业在世界领域内的发展水平和发展动态,及时掌握采矿同行在做什么,我们还需要做哪些方面的工作。 二、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共分十课 第一课:在国际矿山规划和开发学术会议上的发言(英文) 主要内容是:主要是介绍了我国采矿的发展状况 重点是:掌握如何把专业、晦涩的内容利用通俗易懂的语句形式表达出来。 第二课:略谈地质 主要内容是:介绍地质学的概念,目的及重大理论意义 重点是:对我国地质知识等情况有所了解。 第三课:矿物、矿石、岩石、矿床 主要内容是:概念、成因等的介绍 重点是:掌握概念及所涉及词汇的掌握 第四课:断层的介绍 主要内容是:介绍断层的种类,断层的形成及对采矿等的危害 重点是:掌握断层的种类描述 第五课:矿井设计方面的知识 主要内容是:以煤矿设计为例,讲述了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应该考虑的因素等。重点是:掌握与我们有关的问题及因素等知识。 第六课:金属及金属采矿 主要内容是:介绍了金属及何谓金属采矿,及露采和地采的适用条件 重点是:掌握金属采矿的知识。 第七课:开拓工程及矿床开拓方法 主要内容是:讲述了开拓工程的作用目的以及所采用开拓方法等 重点是:掌握开拓方法的种类等。 第八课:矿井通风 主要内容是:介绍了矿井通风的重要性,及在通风中存在的问题。 重点是:掌握通风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九课:井筒及井筒位置的确定 主要内容是:讲述了主要的开拓巷道井筒及确定井筒位置需要考虑的因素等内容。重点是:掌握井筒确定所需要考虑的因素。 第十课:露天开采的优缺点 主要内容是:介绍了露天开采中存在的问题及适用条件等 重点是:掌握露天开采的适用条件 三、教学方法 由于本课程没有现成可用的教材,因此需要任课教师参阅大量资料,从中选出哪些

煤矿井田开拓方式设计

矿井设计 一、井田概况 某井田含有两层煤,煤层厚度分别为1M 6m,2M 8m,走向长度8km ,倾斜长 度1860m ,煤层间距10m ,煤层倾角34°,煤层露头深度为72m ,设计生产能力 为180万t/a 。瓦斯等级属于低瓦斯矿井。地表较为平坦,水文地质简单,煤层 顶底板均为中等稳定砂岩。初步设计矿井开拓方式,并初步分析大巷布置方式, 同时设计井底车场。 二、井田开拓 一、储量计算 1、矿井地质资源量计算 t 2604025.1)86(18608000万=?+??=Z Z 2、矿井资源/储量计算 以勘探地质报告为基础,矿井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阶段的矿井工业资源/ 储量计算按下式计算: k Z Z Z Z Z Z M M b b g 333222112122111++++= g Z ——矿井工业资源/储量; b Z 111——探明的资源量中经济的基础储量; b Z 122——控制的资源量中经济的基础储量; 112M Z ——探明的资源量中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 222M Z ——控制的资源量中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 333Z ——推断的资源量; k ——可信度系数,取0.7~0.9,地质构造简单、煤层赋存稳定的取0.9;地质 构造复杂、煤层赋存不稳定的取0.7。 根据钻孔布置,在矿井地质资源储量中,60%是探明的,30%是控制的,10%

是推断的。 根据煤层厚度和地质,在探明和控制的资源量中,70%的是经济基础储量, 30%的是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则矿井工业/资源储量: t Z b 万8.10936%70%6026040111=??= t Z b 万4.5468%70%3026040122=??= t Z M 万2.4687%30%6026040112=??= t Z M 万6.2343%30%3026040222=??= 因为地质条件简单,k 取0.9,则t k Z 万6.23439.0%1026040333=??= 则g Z =10936.8+5468.4+4687.2+2343.6+2343.6=25778.8万t 3、矿井设计资源/储量 矿井设计资源/储量可按下式计算)(1P Z Z g S -= 式中S Z ——矿井设计资源/储量; 1P ——断层煤柱、防水煤柱、井田境界煤柱、地面建筑物煤柱、露头煤柱、 水平面煤柱等永久煤柱损失量之和。1P 按矿井设计资源/储量的3%估算。 则t 25005.497%25778.8万=?=S Z 4、矿井设计可采储量 矿井设计可采储量t Z k 万3.20004%804.25005=?=

矿井开采研究与分析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引言 (2) 一、矿产开采国内外现状 (2) 二、地下矿井开采方法 (3) (一)、空场采矿法 (3) (二)、支柱采矿法 (3) (三)、崩落采矿法 (4) (四)、方法选用 (4) 三、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4) (一)、工作制度 (4) (二)、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4) 四、高产高效工作面与矿井 (5) (一)、高产工作面 (5) (二)、高产高效矿井 (5) 五、针对环境的影响所倡导的绿色开采技术 (6) (一)、煤炭绿色开采体系 (6) (二)、保水开采 (7) (三)、矿产与瓦斯共采 (7) (四)、充填开采 (7) 五、结束语 (8) 参考文献 (8) 致谢 (9)

矿井开采研究与分析 更多论文资料联系QQ3325433259 摘要:在当今社会发展的新形式下,矿井开采技术的进步和完善始终是采矿学科发展的主题。在发展现代采矿工艺的同时,继续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的采矿工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采矿工艺理论。我国开采方法已趋成熟,应用水平和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在不断提高。本论文就对矿井开采技术作了分析并对其带来的环境影响阐述了针对性的技术。关键词:矿井;采矿工艺;机械化开采;绿色开采;充填开采 Abstract: n today's society development, under the new form of mining technology and perfect has always been a theme of the development of mining.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mining technology, continue to develop multi-level, diversified mining process, winning technology theor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established.the application of the caving mining in expanding, the depth and breadth of application level and theoretical research have been improve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ining technology and its impact to the environment expounds the specific technology. Key words:mine;mining process;Mechanized mining;Green mining;Filling mining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