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思想政治教育硕士课程设置

思想政治教育硕士课程设置

思想政治教育硕士课程设置
思想政治教育硕士课程设置

思想政治教育硕士课程设置

(3年制)

类别课程名称学

时学

开课时间任课教师考核方式

必修课公

0521801001

0121802003

0121802001

第一外国语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00

18

36

3

1

2

考试

考试

0300802001

0322802002

0322802056

0322802057

0322802058

0322802059

0322802060

0322802061

博导讲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究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史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

当代西方思潮及其影响研究

30

40

40

40

40

40

40

1

2.

2

2.

2

2

2

2

陈秉公

娄淑华

郑晓艳

石瑛

董丁戈

陆翠岩

王丽荣

吴宏政

选修课0322802062

0322802063

0322802064

0322802065

0322802066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

现代教育学原理

应用伦理学

当代社会法制建设研究

40

40

40

40

40

2

2

2

2

2

娄淑华

杨咏琪

常艳芳

张艳梅

王淑荣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学时:40学分:2 开课学期:1

开课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任课教师:韩喜平王为全教师职称:教授

课程简介: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一门研究马克思主义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和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是理论形态、实践形态和制度形态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既存在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逻辑必然,也是实现在马克思主义者的创造和自我反思、与种种非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斗争之中。因此,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不仅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实践运动、制度形态的发展一般过程,而且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史、教育史和自我捍卫史。教学大纲

导论:

一、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对象

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科特点

三、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基本历程

四、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方法

五、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价值

第一专题工人阶级立场的形成和唯物史观的创立

第二专题对资本主义的整体性批判

第三专题对社会主义革命的探索和研究

第四专题伯恩斯坦“修正主义”引发的论战

第五专题俄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纷争

第六专题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捍卫

第七专题列宁与“十月革命”的胜利

第八专题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论

第九专题其它国家革命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第十专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第十一专题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第十二专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第十三专题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的最新发展

第十四专题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和流派

第十五专题马克思主义运动在国外的发展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学时:40学分:2 开课学期:1

开课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任课教师:周秀英教授孙秀云副教授

教师职称:

课程简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要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和本质特征,阐述了物质世界的本质规律。全书主要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物质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社会结构,社会发展规律与历史主体,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及其发展,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等。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总结和学习,可以为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不断提高在实践中自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提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认识历史和现实、正确认识社会历史规律的自觉性和能力;认清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实质;坚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

义必然胜利的信念;明确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坚持党的领导的自觉性;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这是一门加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修养,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的必修课,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必将彰显马克主义的当代意义!教学大纲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第一专题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二专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三专题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四专题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五专题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

第六专题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第七专题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学时:40学分:2 开课学期:1

开课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任课教师:陈秉公娄淑华教师职称:教授

课程简介:《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的基础理论课程和必修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以研究进行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教育规律,以及人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是一门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应用科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主干基础课程。本课程在学科建设已经取得成就的基础上,注重吸收学科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系统全面地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学这一学科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依据或理论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学形成与发展的规律、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战略功能、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目标与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原则与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地位和价值、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思想政治教育学过程的矛盾与结构、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机制与评估、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建设及领导问题,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考察等方面的具体内容。

教学大纲

教学目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以研究进行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教育规律,以及人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是一门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应用科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特点。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使研究生能够扎实地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学科专业知识,并能够做到用科学理论指导实际工作。

教学内容:

绪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第一专题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依据

第二专题思想政治静院的地位和价值

第三专题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

第四专题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矛盾

第五专题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第六专题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机制

第七专题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分析

第八专题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第九专题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建设

第九专题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建设

课程教材: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7月版.

参考教材:张耀灿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7月版.

课程名称:主讲教师:郑晓艳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究

学时:40学分:2 开课学期:2

开课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任课教师:郑晓艳教师职称:副教授

课程简介:《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吉林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硕士专业的特色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硕士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国内高校培养党政工作管理干部和学生工作管理干部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究》课程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以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源泉和基础,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道德传统,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建立起来。本课程立足理论创新带动和指导实践创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的理论体系从经验形态向科学形态的跃升。在理论探究的基础上,结合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实践问题,通过专题研究的形式,对思想政治教育前沿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与实践研究。本课程研究的主要特点:一是在充分尊重《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理论框架的前提下,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范畴,进行理论创新;二是梳理我国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精华,为解决现实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寻找传统理论支撑;三是密切关注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提高理论与现实结合的敏锐力;四是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究。本课程的主要内容由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前沿综述、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究的共性问题与思路、中国伦理学前沿问题与思想政治教育、中国民族、宗教政策与民族团结教育问题与思想政治教育、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当代价值问题与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时代新舆论、新信息环境建设问题与思想政治教育、《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实施过程中的评价标准问题与思想政治教育等组成。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硕士研究生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究的基本理论和知识,逐渐形成良好的学术素养和综合素质,成为能够从事高校科研、教学及管理并具有较高的社会工作能力的专门人才。

教学大纲

教学目的:

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课程的学习,使研究生学习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知识,逐渐形成良好的学术素养和综合素质;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前沿研究的框架内,汲取中国伦理学和传统文化的精华,积极面对现当代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和问题;引领研究生深刻的理论思考,端正研究生面对现实问题的积极态度,提升研究生解决我国现实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绪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前沿综述

第一专题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究的共性问题与思路

第二专题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究的逻辑结构

第三专题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究的范畴及其体系的理论创新

第四专题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究的基础理论问题

第五专题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究的基本方法述评

第六专题中国伦理学前沿问题与思想政治教育

第七专题中国民族、宗教政策与民族团结教育问题与思想政治教育

第八专题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当代价值问题与思想政治教育

第九专题互联网时代新舆论、新信息环境建设问题与思想政治教育

第十专题《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实施过程中的评价标准与思想政治教育教材:张耀灿等著.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人民出版社. 2006年5月版参考书目:陈秉公著.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理论体系[M]

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版

郑金洲著.教育通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2月版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论

学时:40学分:2 开课学期:2

开课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任课教师:石瑛教师职称:副教授

课程简介:《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论》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以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发展及其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通过学习帮助学生科学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促进学生继承和发扬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更好地改进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中具有奠基作用。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论》由绪论和五讲构成。绪论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理论依据、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第一讲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创立;第二讲是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第三讲是抗日战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创新与理论成熟;第四讲是解放战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发展;第五讲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

这门课程以史论这样带有专题研究性质的类型来表现,一方面旨在系统地按照历史线索作全面回顾,从全过程中分析经验、认识规律。另一方面更侧重开展专题性的总结研究,大跨度地对某些方面经验作历史比较,帮助学生深刻认识、把握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教学中突出专业基础理论课的特点,强调基本概念的掌握和基础理论的传授,加强学生阅读思想政治教育史的著作、论文的能力培养和写读书笔记、专题小论文等写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辨证思维和系统思维的能力。

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要求

1.树立对思想政治教育地位和作用的科学认识

2.认识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

3.继承发扬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

4.研究探索新时期加强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方法

二、教学内容

绪论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论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第一专题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创立

第二专题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

第三专题抗日战争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创新与理论成熟

第四专题解放战争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发展

第五专题新中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转变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第六专题改革开放进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第七专题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思想政治教育

第八专题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第九专题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验

三、教材

1.张耀灿主编《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论》,[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1月版。

2.刘建军主编《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的理论与实践》,[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2月版。

四、参考书目

1.王树荫主编《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年2月版

2.董京泉《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史》[M] 2008年2月版湖南人民出版社。

3. 王茂盛《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简史》,[M]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4.许启贤《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

学时:40学分:2 开课学期:1

开课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任课教师:董丁戈教师职称:教授

课程简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吉林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硕士专业的特色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硕士专业是为国内高校培养党政工作管理干部和学生工作管理干部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管理》课程着眼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和实际工作需要,立足于理论探究,通过专题研究的形式,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理论探讨与实践研究。该课程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历史考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本质与内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特点和机制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体系及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研究、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管理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研究、高校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研究、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发展等十个专题。课程的内容有一定跨度的历史透视,也兼顾现代性的理性构建。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使硕士研究生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与科研工作、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都有了非常清晰的认识和把握,在理论与实践的学习与锻炼中逐渐形成良好的学术素养和综合素质上的相对优势,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讲授与传播方面具备独立工作能力和较强社会实践基础,成为能够从事在高校科研、教学及管理的专门人才。

教学大纲

教学目的: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课程的学习,使研究生学习掌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与科研工作、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都有了非常清晰的认识和把握,在理论与实践的学习与锻炼中逐渐形成良好的学术素养和综合素质上的相对优势。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讲授与传播方面具备独立工作能力和较强社会实践基础,成为能够从事在高校科研、教学及管理的专门人才。

教学内容:

绪论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研究综述

第一专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本质与内容

第二专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目标和原则

第三专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特点和机制

第四专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评估

第五专题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管理研究

第六专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与管理

第七专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研究

第八专题高校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研究

第九专题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第十专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发展

授课教材:骆郁廷主编.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参考书目:赵志军、于广和、李晓元.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9月版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

学时:40学分:2 开课学期:2

开课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任课教师:王丽荣教师职称:教授

课程简介: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既归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又是应用心理学的分支学科。近年来,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的不断深化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不断发展,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结合更加紧密,从心理学的视角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心理现象、心理问题和心理规律的探讨更加深入。

本课程主要是基于近年来学术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心理学的基本原理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研究中,以专题的形式介绍与探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心理活动规律,从而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

通过学习该课程,使学生能够基本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知识,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历史经验,比较系统地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基本研究方法,充分认识心理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其规律,学会运用心理学原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注重在实际工作中的灵活运用,引发学生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反省与总结及对新时代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与探索。

教学大纲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该课程,使学生能够基本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知识,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历史经验,比较系统地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基本研究方法,充分认识心理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其规律,学会运用心理学原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注重在实际工作中的灵活运用,引发学生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反省与总结及对新时代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与探索。教学内容:

第一专题绪论

第二专题社会认知与思想政治教育

第三专题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心理

第四专题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志心理

第五专题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需要心理

第六专题社会态度与思想政治教育

第七专题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群体心理

第八专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心理素质

第九专题时代心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

教材:

佘双好主编.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参考书目:

1、胡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9年版.

2、张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年版.

3、杨韶刚.道德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7年版.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西方社会思潮及其影响研究

学时:40学分:2 开课学期:2

开课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任课教师:吴宏政教师职称:教授

课程简介:《西方社会思潮及其影响研究》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学术性研究生的必修课之一。该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国外社会思潮的研究,来分析国外意识形态的基本价值观,并以此为基础,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价值观加以比较,从而在比较当中认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价值观的真理性。当代国外社会思潮有着特定的历史文化传统,分析这些社会思潮产生的社会背景和理论背景,是理解国外社会思潮的基础。诸多国外社会思潮当中既包含着相同的共性,又有着不同的差别。分析它们之间的错综复杂的思想理论关系,是理解国外社会思潮的关键。该门课程选择国外社会思潮中的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思潮来研究,分析它们的理论观点,尤其要分析其中包含的种种弊端。

该门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主要的国外社会思潮:新自由主义思潮,生态社会主义思潮,市场社会主义思潮,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每一种社会思潮分为两个专题讲授。

通过该门课程的讲授,培养硕士研究生以下几种能力:1、鉴别国外社会思潮的本质,了解其中的意识形态价值观的实质。2、在比较中西社会思潮的价值观当中,形成正确的政治方向。3、形成独立思考和科学研究的能力,掌握充分

的国外社会思潮的文本,深入研究其中的思想观点,形成独立思考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教学大纲

教学目的:

通过该门课程的讲授,培养硕士研究生以下几种能力:1、鉴别国外社会思潮的本质,了解其中的意识形态价值观的实质。2、在比较中西社会思潮的价值观当中,形成正确的政治方向。3、形成独立思考和科学研究的能力,掌握充分的国外社会思潮的文本,深入研究其中的思想观点,形成独立思考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教学内容:

绪论西方社会思潮研究综述

第一专题西方新自由主义基本观点

第二专题西方新自由主义对我国意识形态的影响

第三专题西方生态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

第四专题西方生态社会主义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第五专题西方市场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

第六专题西方市场社会主义与我国市场经济理论比较

第七专题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第八专题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

第九专题民主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

第十专题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比较

教材:

洪晓楠:《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及其影响》,人民出版社,2009年09月出版。

参考书目:

[1]卢卡奇:《历史和阶级意识》杜章智任立燕宏远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2]卢卡奇:《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白锡坤张西平李秋零等译,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

[3]《卢卡奇早期文选》张亮,吴勇立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卢那察尔斯基:《论文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5]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顾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6]霍克海默、阿多尔诺:《启蒙辩证法》,洪佩郁、蔺月峰译,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

[7]霍克海默:《批判理论》,李小兵译,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

[8]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张峰、吕世平译,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

[9]葛兰西:《葛兰西文选》,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10]阿多尔诺:《否定的辩证法》,张峰译,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

[11]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于晓、陈维纲译,三联书店,1987年版。

[12]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赵一凡、蒲隆、任晓晋译,三联书店.1989年版。

[13]弗洛姆:《健全的社会》,孙恺详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选修课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

学时:40学分:2 开课学期:3

开课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任课教师:娄淑华教师职称:教授

内容简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基础理论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依据,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原则,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继承、借鉴与创新,思想信息的获取、分析和决策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反馈与调节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的检测评估与方法论的研究,提高教育者修养的方法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未来发展等部分。本课程在系统讲述中,力求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着重分析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适用,并以此培养和提高学生对具体方法运用的实践能力。

教学大纲

教学目的: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课程的学习,使硕士研究生能够较完整和系统地掌握其基础理论知识,并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具体内容有一个明确清晰的认识,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中,在把握这些基本知识的同时,运用已有的知识体系,更好地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并使其成为本专业中科研、教学及管理的专门人才。

教学内容:

绪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综述

第一专题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方法论的内涵

第二专题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论与实践依据

第三专题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原则及确立依据

第四专题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继承、借鉴与创新

第五专题思想信息的获取、分析与决策方法

第六专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方法及意义

第七专题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及运用

第八专题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反馈与调节

第九专题思想政治教育的检测评估与方法论研究

第十专题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未来发展趋势

选用教材:

娄淑华等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吉林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参考书目:

(1)郑永廷主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王玄武主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3)刘新庚主编:《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4)万美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年版

学时:40学分:2 开课学期:3

开课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任课教师:常艳芳教师职称:副教授

课程简介:通过本课教学使研究生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教育教学的基本理念,从而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提高研究生对教育工作的认识,养成热爱教师职业的思想感情,懂得合格教师应具备基本素养;通过教学使研究生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模式,使学生初步形成运用教育基本理论独立地分析教育问题与解决教育问题的基本技能,并能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加以运用;通过教学不断增强学生参与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识,激发学生研究教育的兴趣,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教育理论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大纲

教学目的:

本门课从教育与社会发展和教育与人的发展两条主线或两个基本问题出发,通过对教育原理内容体系的科学界定,结合教育特别是大学教育发展的实践和社会现实问题,通过十个专题的讲授集中阐述了与“教育直接相关的教育的一般原理”及与大学和研究生成长的现实与理论问题。望通过基础理论的学习建立起正确的教育观念,具有观察和思考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上提出和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绪论现代教育学原理研究概览

第一专题研究生的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

第二专题大学精神与高等教育改革

第三专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解读

第四专题教育的一般原理(上)

第五专题教育的一般原理(下)

第六专题教育热点问题透视

第七专题现代大学制度创建的相关理论与实践

第八专题国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

第九专题教育学原理与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范式通约

教材:

柳海民著:《教育原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参考书目:

1.金一鸣著:《教育原理》,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叶澜著:《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黄济、王策三主编:《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4.冯建军等著:《现代教育原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郑金州瞿葆奎著:《中国教育学百年》,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学时:40学分:2 开课学期:3

开课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任课教师:杨永琪教师职称:副教授

课程简介:《比较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课。该课程以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状况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通过学习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 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分析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把握今后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本课程与其他专业课一起构成相关课程体系,既可以为其他专业课的学习提供相关知识,同时也使学生对当代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更深刻的了解。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由绪论和七讲构成。绪论概括介绍《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力图使本专业的学生对当今世界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与发展的趋势有一个总体的把握。第一到第七讲分别对美国、英国、德国、俄罗斯、日本、新加坡、韩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比较研究,探索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状况和一般规律。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使学生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哪一个阶级的“专利”,而是人类阶级社会中一项普遍的实践活动。通过了解世界各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现状、特点、问题和发展趋势,通过比较、鉴别、吸收,可以加深我们对思想政治教育普遍规律和共同本质的认识,促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加强和发展。

教学大纲

一、目的要求

1.树立对思想政治教育地位和作用的科学认识

2.认识掌握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

3.分析比较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把握今后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4.有助于在社会转型时期学生道德认知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辨证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绪论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对象与意义

第一专题当代世界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发展

第二专题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对我国的启示

第三专题英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对我国的启示

第四专题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对我国的启示

第五专题前苏联和俄罗斯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对我国的启示

第六专题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对我国的启示

第七专题新加坡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对我国的启示

第八专题韩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对我国的启示

三、教材

李萍、林滨主编.比较德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版

四、参考书目

1.王瑞荪主编: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 苏振芳: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年1月版。

3.唐克军著:《比较公民教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7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当代社会法制建设研究

学时:40学分:2 开课学期:3

开课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任课教师:王淑荣教师职称:教授

课程简介:课程的授课对象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硕士专业是为国内高校培养党政工作管理干部和学生工作管理干部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课程主要在道德与法制两个层面展开叙事,从理论内涵、功能作用、实践功效及二者的共同规范作用,特别是在制度建设方面进行详解。在现代道德教育中,吸收并彰显了先哲的丰博思想和闪光才智的道德教育方法;在现代法制教育中,充分吸纳了当代法理学界的专家学者的研究精华与专论,并借鉴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研究道德与法制的共同规范功效,使我们可以知所取径。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无论是对学生个体行为,还是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应然性,故而加强道德与法律制度建设成为高等教育之必然。发达国家广泛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并把它作为巩固阶级统治地位的重要手段。这一共识是这些国家在总结吸收自身发展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形成的,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培养人的和谐意识至关重要,规范人的行为尤为关键,只有人人都具有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强烈意识和责任情怀,和谐社会的构建才具有坚实的人本基础和理念支撑,才会在全社会营造出和谐发展、和谐进步的环境氛围。

教学大纲

教学目的:

通过对当代社会道德与法制建设研究的学习,使硕士研究生掌握当代道德与法制基本理论和知识,并对道德和法律的规范作用及建设法治国家的理念进行清晰的认识和把握,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使学生成为高知的守法者和法治国家建设的高素质人才。

教学内容:

绪论当代社会道德与法制建设研究现状综述

第一专题道德起源与发展

第二专题先哲关于道德理论的阐释与时适借鉴

第三专题当代道德理论的特点与规范

第四专题当代道德建设与和谐社会发展

第五专题法治的演进及历史类型

第六专题法治的社会内涵与意义

第七专题法治的要素与机制

第八专题法治社会建设的基础与内容

第九专题我国法治发展的现实路径

第十专题当代道德与法治建设的共性与和谐社会构建

参考书目:高鸿钧等著,《法治:理念与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应用伦理学

学时:40学分:2 开课学期:3

开课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任课教师:张艳梅教师职称:副教授

课程简介:《应用伦理学》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主要课程之一,也是吉林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硕士专业的特色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硕士专业培养党政工作管理干部和学生工作管理干部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用伦理学》课程着眼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和实际工作需要,立足于理论探究,通过专题研究的形式,对应用伦理学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理论探讨与实践研究。应用伦理学课程探讨应用伦理学的总体特征以及应用伦理学各个分支学科的基本问题、价值冲突与伦理原则,探讨伦理冲突和道德悖论、探究道德难题。从宏观的视角探究应用伦理学在人类伦理学发展史上所占据的地位;对于政治伦理、经济伦理、环境伦理、生命伦理等应用伦理学分支学科领域发展概况进行深入探讨。在探讨过程中需要了解功利主义、契约主义、德性论中的关怀原则、当代责任伦理及康德形式化的道德流派和道德学说,当这些原则无法解决道德冲突时,如何诉诸程序来解决。应用伦理学课程帮助研究生对于当代伦理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对于解决伦理冲突提供理论指导,了解不同的伦理思潮在应用伦理学中的应用,对于应用伦理学的总体框架和伦理原则有更充分的把握,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研究生奠定思想政治教育的伦理基础。

教学大纲

教学目的:

通过对《应用伦理学》课程的学习,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解决伦理冲突提供理论指导,了解不同的伦理思潮在应用伦理学中的应用,对于应用伦理学的总体框架和伦理原则有更充分的把握。有利于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伦理基础有一定的认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讲授与传播方面具备较强的理论基础,成为能够从事在高校科研、教学及管理的专门人才。

教学内容:

绪论应用伦理学概述

第一专题应用伦理学的论证模式

第二专题应用伦理学的基本原则

第三专题政治伦理概述

第四专题当代政治伦理的主要论争

第五专题经济伦理的主要论争

第六专题环境伦理学的主要流派

第七专题环境伦理学的主要论争

第八专题生命伦理学的主要论争

第九专题生命伦理学的基本原则

第十专题基因伦理的主要论争

教材:甘绍平余涌主编.应用伦理学教程.[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8年12月版

参考书目:卢凤肖巍主编.应用伦理学导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5月版

一、则

专业型硕士《统计学》考试大纲

专业型硕士《统计学》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统计学 科目代码:432 适用专业:应用统计 参考书目:《统计学》,贾俊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程》,茆诗松、程依明、濮晓龙,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考试内容要求 I 考查目标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统计学》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应用统计硕士生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应用统计专业硕士所必须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培养潜能,以利用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统计专业人才。考试要求是测试考生掌握数据处收集、处理和分析的一些基本统计方法。 具体来说,要求考生: 1.掌握基本的概率论知识。 2.掌握数据收集和处理的基本方法。 3.掌握数据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具有运用统计方法分析数据和解释数据的基本能力。 II考查内容 一、统计学 1.调查的组织和实施。 2.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 3.数据的预处理。 4.定性、定量数据的图标表示。 5.用统计量描述数据的水平:平均数、中位数、分位数和众数。 6.用统计量描述数据的差异:极差、标准差、样本方差。 7.参数估计的基本原理。 8.一个总体和两个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 9.样本量的确定。 10.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 11.一个总体和两个总体参数的检验。 12.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 13.单因子和双因子方差分析的实现和结果解释。 14.变量间的关系;相关关系和函数关系的差别。

[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政治课课程设置

[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政治课课程设置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政治课课程的设置 根据《教育部关于调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政治课课程设置的通知》(教考试函〔2006〕2号,以下简称2号文)文件精神,从2008年10月开始,调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政治课课程设置,有关规定如下: 一、调整后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政治课统称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课。 二、根据2号文件要求,从2008年10月开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不再安排现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邓小平理论概论”、“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毛泽东思想概论”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5门公共政治课课程的考试。只按全国考办的考试时间安排表安排“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等4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考试。 三、2008年7月前(含2008年7月)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考生,已取得高等教育自学

考试现行的公共政治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邓小平理论概论”、“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毛泽东思想概论”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中一门合格成绩的,其成绩继续有效。2008年7月后尚未取得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科、本科(基础科段)或本科(独立本科段、本科段)专业全部公共政治课课程合格成绩的考生,参加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考试的规定详见附件二。 四、2008年6月申请办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的考生,按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政治课调整前的考试计划执行。从2008年12月开始,申请办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的考生,已取得本专业2门以上现行公共政治课课程合格成绩的,可按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政治课调整前的考试计划执行,否则,一律按调整后的有关规定执行。 附件: 一、教育部关于调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政治课课程设置的通知

逻辑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010104

逻辑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010104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品学兼优,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较高的科研能力,具有良好的学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逻辑学专门人才。 业务素质方面: 1、硕士研究生:应掌握现代逻辑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利用外文文献进行专业研究的能力,了解本专业的学术研究动态,具有独立开展逻辑学教学和研究工作的能力,学位论文要有一定的研究深度、学术水准与新意。 2、博士研究生:应系统掌握现代逻辑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熟练利用外文文献进行专业研究的能力,充分了解本专业的学术研究动态,具有在学术前沿领域从事高水平研究工作的能力,学位论文要有较高研究深度与学术创新。 二、专业介绍 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是:(1)现代逻辑与逻辑哲学(2)科学逻辑与科学方法论(3)辩证逻辑与创新思维(4)归纳逻辑与决策(5)语言逻辑(6)中外逻辑思想史(7)逻辑应用研究 本专业是在全国逻辑学界有重要影响的学科点之一。李廉、李志才、郁慕镛教授曾先后担任学科带头人,现任学科带头人张建军教授为中国逻辑学会副会长、江苏省逻辑学会会长。本专业设有“南京大学现代逻辑与逻辑应用研究所”,拥有结构合理、年富力强的专兼职师资力量。 三、招生对象 1、硕士研究生:大学本科毕业、具有本科同等学力人员,参加全国硕士生招生统一考试合格并经复试合格者,亦可招收推荐免试入学学生。 2、博士研究生:已获硕士学位或具有同等学力的具有高级职称的在职人员,应届硕士研究生,经博士生入学考试并复试合格者,亦可招收直接攻博或硕博连读学生。 3. 直博生:优秀本科毕业生。 四、学制年限 1.硕士研究生:三年。 2.博士研究生:三年。 3.直博生:学制五年 五、课程设置 (一)硕士阶段课程清单,专业课程设置的详细信息见本方案附件。 A类: 政治理论学位课程: 必修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 选修课程(任选一门):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1学分)

软件工程专业课程

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
骆 斌 张大良 邵 栋1 210093)
(南京大学软件学院 1、引言
南京市汉口路 22 号
软件工程是指开发、操作和维护软件系统的系统、规范、可度量的方法。从历史上看, 软件工程学科曾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但随着软件产业不断发展的需求,传统的计算 机学科逐步上升到计算学科, 2001 年 IEEE 发布的计算学科教学规划把计算学科划分为计算 机科学、计算机工程、软件工程、信息系统、信息技术和其他有待发展的学科等子学科, 标志了软件工程这个名词作为与计算机理论相对应的各种软件实践技术的总称已经得到世 界范围内的公认。 我国在 2001 年底推出了示范性软件学院计划,把我国软件工程专业定位在面向软件产 业培养高素质的工程型软件实用人才。围绕这一定位,软件工程教育应该围绕大型软件开 发过程中的工程方法、关键技术和相关工具展开,在专业教学过程力图使得学生具备科学 世界观,掌握科学方法,具有扎实软件基础,受到良好软件工程训练,熟悉软件应用和工 具,参与过实际项目,拥有较好职业素质。 本文研究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在研究过程中引入了科学的方法,参照 IEEE CC2001 的成熟做法, 首先明确专业的学科定位和人才培养定位, 然后建立相关的知识体系, 再后确定课程体系,最后确定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 2、软件工程专业的相关知识领域简介 课程体系必须建立在对本专业知识体系的全面研究之上。作为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 的基本依据,我校编写的《复合型软件实用人才的知识体系》定义了基本素质 BAS,计算 机软件基础 CSE,软件工程与软件管理 SEM,数学、工程和职业基础 MEP,软件系统与应 用 SSA,软件工具与产品 STP 等 6 个知识体系子类,并在各子类之下细分为知识领域、知 识单元和知识点三级。为方便讨论课程体系设计,现将与专业相关的 5 个子类的知识领域 简单列举如下: 1)CSE 定义了从事软件工作所应具备的软件专业基础知识,包括离散数学基础 CSE.DS,程序设计与算法基础 CSE.PF,计算机硬件基础 CSE.CH,系统软件基础 CSE.SS, 数据库应用基础 CSE.DB,网络通信基础 CSE.NC 和软件构造技术 CSE.CT 等知识领域。 2)SEM 定义了软件工程与软件管理知识,包括软件模型与分析 SEM.MA,软件设计 SEM.DE,软件检验和有效性验证 SEM.VV,软件演化 SEM.EV,软件过程 SEM.PR,软件 质量 SEM.QA 和软件管理 SEM.MG 等知识领域。 3)MEP 定义从事软件工作所应具备的数学、工程和职业知识,包括软件的数学基础 MEP.MF,软件的工程基础 MEP.EF,软件行业的职业素质 MEP.PP,软件业的外国语能力 MEP.FL 等知识领域。 4)SSA 定义从事某一方面软件工作应具备的专业或领域应用知识,包括网络工程与网 络应用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71627163.html,(计算机网络进阶 AN,分布式计算 DC,多媒体技术 MM) ,嵌入式与实时
1
骆斌,教授,副院长,博士;张大良,教授,副校长,软件学院教学委员会主任;邵栋,讲师。联系邮件, luobin@https://www.wendangku.net/doc/e71627163.html,。

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大纲

《纲要》自2002年新学年开始先在教育部直属高校中施行,以取得经验。2003年新学年开始在全国所有普通高校中施行。各地、各校在施行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告我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已经施行《纲要》的学校即不再施行教体〔1992〕11号文件。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使当代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批准发布实行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精神,在总结高等学校体育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特制定本纲要。 本纲要是国家对大学生在体育课程方面的基本要求,是新时期普通高等学校制订体育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体育课程建设和评价的依据。 一、课程性质 第一条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第二条体育课程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 二、课程目标 第三条基本目标 基本目标是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而确定的,分为五个领域目标。 运动参与目标: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运动技能目标: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 身体健康目标: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能合理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

《逻辑学》教学大纲

《逻辑学》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课程编码:04000157 制定单位:哲学教研室 执笔者:王俊涛 审定时间:2011年3月9日 审定:政治与管理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 一、课程说明 1.本课程的性质 逻辑学是一门关于思维的科学,是研究理论思维方法的科学。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逻辑学的基本容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假说和论证。概念、判断和推理是普通逻辑所研究的三种基本思维形式。 本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法学专业、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形式逻辑在整个专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讲,任何一门科学都要应用逻辑。各门科学都有一个严密的具有在逻辑联系的知识体系,总要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来表达。而这些正是形式逻辑研究的主要容和基本形式。通过学习形式逻辑就可以把握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基本特征和一般规律,掌握思维分析中的一些基本的逻辑方法,从而更好地掌握其它各门具体科学。2.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各种常用的逻辑形式,掌握必要的逻辑规则和逻辑方法,认识逻辑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养成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合乎规则、论证遵守逻辑的习惯。本课程对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政治、经济、法律、写作、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有基础性意义。学习普通逻辑的基本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掌握普通逻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以便提高理论思维的科学性。 为此,对学生在识记、理解、简单应用及综合应用等方面提出的要必须牢牢地掌握形式逻辑的基本知识,深刻地理解概念的本质、判断的基本特征、推理的基本形式和规则,并能够应用这些基本知识、去分析和解决日常思维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逻辑问题,使学生能够在复杂的语言形式背后,在相互联系的知识结构中,尤其是在现实语言交流的具体灵活、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能敏锐地发现逻辑问题并迅速地,准确地揭露对方的逻辑错误,准确地揭露某些诡辩手法,提高思维的准确性、灵活性和敏捷性。 3.本课程同其他课程的关系 与本课程有关的前期课程主要是中国哲学史中有关“中国逻辑学说的产生和发展”的部分和西方逻辑发展史,只有学习逻辑发展史,才能真正搞清楚普通逻辑基本容的来龙去脉,更加深刻地把握各种思维形式及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与本课程有关的后期课程主要有数理逻辑。数理逻辑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普通逻辑的现

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简表

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简表

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专业代码:120202 授予管理学硕士学位) 一、学科专业简介 1.企业管理专业注重企业管理基础理论的研究。构建了从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民商法学等多个学科交叉研究的范式。从改善企业管理绩效的角度对企业再造、组织文化的群体行为的变革,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企业组织变革与公司董事制度,企业资源规划与电子商务等基础理论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 2.注重职业生涯管理和绩效评价的研究。本专业的研究人员围绕职业生涯管理,对职业规划的发展特点、职业生涯管理的影响因素、员工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的结构、组织职业生涯管理与员工心理和行为的关系、薪酬管理、绩效评价等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3.注重信息资源管理的基础理论研究。本专业的研究人员研究现代信息组织与知识管理的基础理论,以解决各种环境下信息的有效组织与检索问题;本专业研究从信息资源管理的角度探讨信息化企业竞争力的培育问题和信息资源管理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将传统的管理信息系

统(MIS)与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开发(CAD)、专家系统(ES)、决策支持系统(DSS)等有机的结合起来,在信息资源管理的基础理论和原理指导下,采用数据库、人工智能、多媒体、多元化信息集成等最新的现代信息技术,为各类企业设计、开发各种能够满足企业个性化需求的信息资源管理系统。 二、培养目标 1.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能从事企业的高、中层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或者通过继续学习能从事本专业领域的科研、教学工作的研究型人才。 2.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了解国内外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信息管理等本专业领域的理论发展趋势和现代技术分析方法;具有在企业(公司)中从事调查研究、分析决策、组织管理或者在高等学校及相关研究机构中独立地进行科学研究、教学工作的能力。 3.此外,要求学生熟练的掌握一门外国语,并鼓励学习第二门外国语(达到初级以上水平)。

经济统计学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分析

经济统计学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分析 经济统计学是将统计学运用于经济学的学科。本专业包括工业、贸易、固定资产投资、建筑业、服务业等经济活动通过数据整理、汇总、数据分析,探求经济发展规律。就业可以到企业、机关(统计部门)等。该学科主要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与经济学素养,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分析数据,能在企业、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等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又能在保险、金融、投资、社会保障等方面从事风险分析和科学精算工作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实用型人才。 经济统计学专业就业方向 经济统计学就业方向可以面向金融,统计,经济,会计这四个大方向。而经济统计学毕业生中大部分人成为了会计,其次是数学教师,然后是银行等金融机构。金融统计学最好的就业方向就是进入事业单位,但这些单位往往很少招本科的学生,一般都是要求硕士以上学历。因而,对于本科生来说,经济统计学由于所学范围宽广,知识涉及学科较多,学得广而不精,所以在就业的时候就存在一个转向的问题。但数据处理是统计学的优势所在,是会计,经济等专业都没有的优势,所以不必为就业的问题担心。 经济统计学专业就业前景 经济统计学专业能在企事业单位和经济、金融和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市场研究、质量控制以及高新技术产品开发、研究、应用和管理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统计学不仅要注重与其它学科的结合,统计学自身在统计原理、统计技术、统计方法等领域也要谋求创新和突破。一直以来,政府统计、部门统计在统计学生的就业中占有较高的比重。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的完善,随着中国全球化贸易的发展,民间统计越来越热。民间统计是政府统计之外的涉及市场调研、统计分析、预测和决策等内容的一系列统计活动,包括各类统计调查公司、统计信息咨询中心、统计师事务所、统计研究所,以及把统计方法运用于企业决策和管理的企业管理咨询公司等,是介于市场和企业、居民之间的一个桥梁,主要为企业和居民提供市场微观信息。民间统计机构,由于其服务的多样性、形式的灵活性,目前在我国获得大幅度的发展,已经逐渐为

课程设置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课程体系遵循下述基本原则即创新性

课程设置 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课程体系遵循下述基本原则,即创新性、复合性和工程性,包括基础理论课程、技能培训课程、项目管理课程等。为加强软件人才的国际交流能力,要求不少于二分之一的课程采用双语(或英语)教学。 (一)必修课程(不少于23学分,其中考试学分不少于20学分) 1.自然辩证法概论(60680021) 1学分 (考试)2.外国语 (60648003) 3学分 (考试)3.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 (82558001) 1学分 (考查)4.学科前沿讲座 (69998012) 2学分 (考查)5.基础理论课(不少于3学分) l组合数学 (74100043) 3学分 (考试)l工程硕士数学 (60428004) 4学分 (考试)6.专业基础和专业课(不少于13学分) l算法分析与设计 (74100033) 3学分 (考试)l软件项目管理(84100062) 2学分 (考试)l软件体系结构 (74100152) 2学分 (考试)l软件过程改进(84100072) 2学分 (考试)l计算机网络技术(74100022) 2学分 (考试)l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74100102) 2学分 (考试)l软件测试技术(74100132) 2学分 (考试)l数据库管理技术(74100062)2学分(考试)l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74100072)2学分(考试)l软件需求工程(84100102)2学分(考试)l机器学习与知识发现(84100082)2学分(考试)l自动机与形式逻辑(84100112)2学分(考试)l无线网络及其应用(74100182)2学分(考试)l软件形式化验证(84100192)2学分(考试) (二)选修课程(不少于6学分,考试学分不少于2学分。可用必修课程中的专业课代替,可跨系选修或选修校级“研究学术与职业素养”中的相关课程2学分) l嵌入式系统及其软件工具(84100012)2学分(考查)l分布式系统(74100123)3学分(考查)l计算机图形学(84100093)3学分(考试)l工作流技术基础(74100052)2学分(考试)

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

第七章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 ●学科:两种内涵,一种是指学术的分类(广义)。另一种是教学科目的简称(狭义)。 ●专业:指专门职业(广义)。狭义的专业是指高等学校专业,即高等学校培养高级专门 人才的基本教育单位,由特定的专业培养目标和相应的课程体系组成。 ●专业的(狭义讲)三层涵义: 1、高等学校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教育单位或教学形式。 2、以学科分类为基础的。 3、与社会职业分工相适应的。 ●课程(斯宾塞——最早提出使用课程这一概念): (狭义)指被列入教学计划的科目,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的总和。 (广义)学校教育中对实现教育目的发生作用的一切文化与经验、活动(即:隐性课程)。 ●课程的分类: 1、按侧重点分为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 2、按分科型或综合型分为课程和核心课程。 3、按层次可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 4、按选课形式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 5、按课时多少分为大、中、小、微型课程。 6、按内容分为理论型课程和实践性课程。 7、按计划和目的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学科、专业与课程的关系:学科知识是专业的内核,是课程的来源;专业是社会分工、 学科知识和课程授受三位一体的组织形态;课程是学科划分和专业差异的表现形式。三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单位。 ●专业的形成: 1、以一定的社会分工为前提; 2、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不断分化与综合的趋势密切相关。 3、缘起与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有密切关系。 ●专业设置和调整的原则与指导思想: 1、遵循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才培养的规律; 2、适应学科、专业本身发展变化的需要; 3、从实际出发,随时调整专业结构; 4、专业范围覆盖面较宽广; 5、专业设置布局的合理性; 6、适合学校的办学条件。 ●我国专业设置与调整的教训: 1、教育既为经济的发展服务,同时教育的发展又应以经济的发展为前提,特别是专业的设置与调整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2、“条块分割”的体制导致专业发展的盲目性,造成了某些的重复建设; 3、偏重数量发展,导致质量下降。 ●课程编制的工作包括:确定课程计划(教学计划)、制定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编写 教科书。 ●教学计划:由专业培养目标、学习年限(学分总计)、课程设置、教学形式和学时(学 分)的分学期分配。 ●学分制教学计划:由普通教育、基础教学和专业教学三大板块构成。 ●教学大纲是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其编写原则(或要求):1、明确的目的性;2、前 沿性;3、思想性;4、启迪性;5、教学适用性。 ●教材建设: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核心,是进行教学工作、稳定教学秩序和提高教学质 量的重要保障。 ●大学教材的基本特点: 1、不仅要为教师服务,同时要为学生服务,便于他们独立钻研; 2、不但要反映科学知识与结论,还要反映知识获得的过程;

统计学考研前100院校

统计学考研前100院校 统计学 专业代码:020208 学科大类:经济学 一级学科:应用经济学 统计学专业院校排名 第一档:天津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 第二档:上海财经大学、厦门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暨南大学、西安交通 学、中央财经大学 第三档:湖南大学、安徽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北京大学、山西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西安财经学院 学、河北经贸大学、天津大学、兰州商学院、云南财经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福建农林大学、重庆工商大学、 第四档:西北工业大学、江苏大学、河北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贵州财经学院、长沙理工大学、广东商学院、 州电子科技大学、新疆财经学院、内蒙古财经学院、长春税务学院、河南财经学院、福州大学、山东财政学院、中 学。 统计学国家级重点学科单位 统计学一级国家重点学科:天津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 统计学二级国家重点学科:清华大学、吉林大学、华侨大学、国防大

学、军事经济学院 需要说明的是,这份统计学考研院校排名是根据教育部学位中心2013年11月授权发布《2012年学科评估结果》 猜想,之所有第一梯队是这两位,跟建校建系的时间有关。如西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的前身统计系,是1952年和1 系调整成立四川财经学院时首批组建的五个系之一,也是全国财经院校中最早招收统计学专业本科生的院系之一。 这里还有一份统计学专业的高校排名,可能这个比上面的容易被接受,也不是我编的,也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发 学校代码及名称学科整体水平得分 10002 中国人民大学90 10001 北京大学88 10384 厦门大学85 10055 南开大学83 10200东北师范大学 10269 华东师范大学 10272 上海财经大学 10353 浙江工商大学 1035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78 10422 山东大学 下面还有一份财经类统计学专业名校盘点—— 1. 中央财经大学(国家重点学科合计11个)一个国家重点学科:

研究生课程设置

软件学院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 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课程体系遵循下述基本原则,即创新性、复合性和工程性,包括基础理论课程、技能培训课程、项目管理课程等。为加强软件人才的国际交流能力,要求不少于二分之一的课程采用双语(或英语)教学。 (一)必修课程(不少于23学分,其中考试学分不少于20学分) 1.自然辩证法(60610012)2学分(考试)2.外国语(60648003)3学分(考试)3.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82558001)1学分(考查)4.学科前沿讲座(69998012)2学分(考查)5.基础理论课(不少于3学分) ●组合数学(74100043)3学分(考试) ●经济数学(74100093)3学分(考试) ●工程硕士数学(60428004)4学分(考试) 6.专业基础和专业课(不少于12学分) ●算法分析与设计(74100033) 3学分(考试) ●面向对象技术与应用(74100012) 2学分(考试) ●软件项目管理(84100062) 2学分(考试) ●软件体系结构(74100152) 2学分(考试) ●软件过程改进(84100072) 2学分(考试) ●计算机网络技术(74100022) 2学分(考试) ●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74100102) 2学分(考试) ●软件测试技术(74100132) 2学分(考试)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74100172) 2学分(考试) ●软件度量技术(74100142) 2学分(考试) ●数据库管理技术(74100062)2学分(考试) ●软件平台与中间件技术(74100082)2学分(考试) ●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74100072)2学分(考试) ●软件需求工程(84100102)2学分(考试)(二)选修课程(不少于6学分,考试学分不少于2学分。可用必修课程中的专业课代替,

高等学校专业设置汇总表

附件1: _________年度高等学校专业设置汇总表主管部门:(盖章)填表时期:年月日 序号学校名称(全 称) 专业 代码 专业名称(全称) 修业 年限 学位 授予 门类 师范 专业 标识 所在院、系 名称 专业设置 评议委员 会意见 主管 部门 意见 备注 注:⒈师范专业须在“师范专业标识”栏中注明。师范性质的专业标注“S”,师范兼非师范性质的专业标注“J”。 ⒉撤销专业、调整专业、须教育部审批专业请在备注栏中注明。 ⒊若申请增设《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可授两种(或以上)学位的专业,须选择一种填入学位授予门类栏中。 1 / 16

2 / 16

附件2: 高等学校增设专业申请表(试行) 学校名称(盖章): 学校主管部门: 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 所属学科门类及专业类: 学位授予门类: 修业年限: 申请时间: 专业负责人: 联系电话: 教育部制

目录 1.高等学校增设专业申请表 2.学校基本情况表 3.申请增设专业的理由和基础 4.申请增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5.专业主要带头人简介 6.教师基本情况表 7.主要课程开设情况一览表 8.办学条件情况表 9.学校近三年新增专业及本年度拟增设专业情况表⒑申请增设目录外专业的论证报告 ⒒医学类、中医学类、公安类专业相关部门意见

填表说明 1.申请表限用A4纸张打印填报并装订成册(各专业应分别装订成册,须教育部审批专业需报材料一式两份)。 2.若为新的目录外专业(无专业代码者),请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按专业的学科属性填写建议代码。 3.在学校办学基本类型、已有专业学科门类项目栏中,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在对应的方框中画√。 4. 所有表格均可另加页。 5.本表内容应真实、准确。

南京大学逻辑学专业南京大学逻辑学研究生培养方案[XX修订版]

南京大学逻辑学专业南京大学逻辑学研究生培养方案[XX修 订版] 逻辑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010104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品学兼优,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较高的科研能力,具有良好的学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逻辑学专门人才。 业务素质方面: 1、硕士研究生:应掌握现代逻辑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利用外文文献进行专业研究的能力,了解本专业的学术研究动态,具有独立开展逻辑学教学和研究工作的能力,学位论文要有一定的研究深度、学术水准与新意。 2、博士研究生:应系统掌握现代逻辑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熟练利用外文文献进行专业研究的能力,充分了解本专业的学术研究动态,具有在学术前沿领域从事高水平研究工作的能力,学位论文要有较高研究深度与学术创新。

二、专业介绍 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是:(1)现代逻辑与逻辑哲学 (2)科学逻辑与科学方法论 (3)辩证逻辑与创新思维 (4)归纳逻辑与决策 (5)语言逻辑(6)中外逻辑思想史(7)逻辑应用研究 本专业是在全国逻辑学界有重要影响的学科点之一。李廉、李志才、郁慕镛教授曾先后担任学科带头人,现任学科带头人张建军教授为中国逻辑学会副会长、江苏省逻辑学会会长。本专业设有“南京大学现代逻辑与逻辑应用研究所”,拥有结构合理、年富力强的专兼职师资力量。台湾“殷海光逻辑奖学金之友联谊会”在本专业设有“殷海光逻辑奖学金”用于奖励优秀逻辑学研究生,至xx年已颁发十五届。 三、招生对象 1、硕士研究生:大学本科毕业、具有本科同等学力人员,参加全国硕士生招生统一考试合格并经复试合格者,亦可招收推荐免试入学学生。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统计学

目录 I 考查目标 (2) II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2) III 考查内容 (2) IV. 题型示例及参考答案 (3)

北京师范大学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统计学考试大纲 I 考查目标 北京师范大学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统计学》考试是为北京师范大学所招收应用统计硕士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应用统计专业硕士所必须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培养潜能,以利于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统计专业人才。考试要求是测试考生掌握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的一些基本统计方法。 具体来说。要求考生: 1.掌握数据收集和处理的基本方法。 2.掌握数据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掌握基本的概率论知识。 4.具有运用统计方法分析数据和解释数据的基本能力。 II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允许使用计算器(仅限具备四则运算和开方运算功能、不带有公式和文本存储功能的计算器),但不得使用带有公式和文本存储功能的计算器。 三、试卷内容与题型结构 统计学120分,有以下三种题型: 单项选择题2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计算与分析题4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 概率论30分,有以下三种题型: 单项选择题5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计算与分析题2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III 考查内容 一、统计学 1.调查的组织和实施。 2.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 3.数据的预处理。 4.用图表展示定性数据。 5.用图表展示定量数据。 6.用统计量描述数据的水平:平均数、中位数、分位数和众数。 7.用统计量描述数据的差异:极差、标准差、样本方差。 8.参数估计的基本原理。

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东北师范大学工程硕士(软件工程领域)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在计算机软件系统理论体系支撑下的“实用型”、“应用型”高层次软件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使学生能够掌握软件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管理知识,能够按照软件系统工程思想进行大型软件设计、开发、研制、产品化、实施、组织、管理和关键技术研究;在毕业时能够从事软件工程独立设计和实现行大型软件系统、软件产品的研制及关键技术的研究,并能够对软件开发过程进行全面管理。 二、培养方向 根据软件产业人才需求的特征,结合东北师范大学的办学特色和地域特点,设置软件工程、教学资源、教育软件、远程教育、教育动漫、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六个方向。 1.软件工程方向:培养软件工程技术和软件项目实施的专业人才; 2.教学资源方向:培养中小学学科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完成学科教学资源的设计与研发,提高教师教与学的质量; 3.教育软件方向:培养教育管理单位和学校急需的教育软件技术开发、服务和管理人才。 4.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方向:培养学科教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完善教学过程,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 5.远程教育方向:为职业培训、继续教育、终身学习以及中西部和农村地区远程教育培养高级技术开发、服务和工程管理人才。 6.教育动漫方向:培养面向传媒领域掌握数字化动漫开发技术,同时具备软件工程知识的高级技术人才。 三、培养要求 1.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全面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大学课程设置的依据和原则探析

大学课程设置的依据和原则探析 雷呈勇 在全球化和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形势下,如何使大学各门课程之间发生有机联系,为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体现培养目标和专业方向,是当前大学课程改革的根本问题。在大学课程改革过程中,课程决策者绝不能轻视理论指导,缺乏主见,盲从上级或他人,靠经验决策。缺乏系统考虑的、恒定不变的、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脱离的课程,将会对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造成不良后果。因而,应努力探讨大学课程设置的依据和原则问题,使大学课程的设置避免随意性,增强适应性。 一、大学课程设置的主要依据 大学课程设置的依据是多方面的,有内在的理论基础,也有外在的客观因素,有传统的文化背景,也有现实的社会条件。这些因素影响到课程的结构和内容,因此,对大学课程设置的依据必须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 1.社会需求 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总是不断引起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变化,从各个方面影响课程的内容。大学课程必须适应这些需要。大学课程设置不能不考虑学习者的成长,因为人的成长是从一个生物的个体经过社会化而成为社会化的人的过程,即一个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只有适应这种社会的发展和要求,才能体现高等教育存在的社会价值。 一般而言,大学课程设置,应考虑五个方面的社会需求因素:一是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从业人员的文化专业素质要求;二是适应行业发展对从业人员的特殊素质要求;三是满足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对终身学习提出的要求;四是知识经济发展对从业人员创新素质的要求;五是在考虑社会要求这一因素时,不要仅仅认为是一个社会或职业适应性的问题,还应当包括个体的谋生能力、创业意识、职业道德、健康的体魄,对社会和自我积极向上的心态。 由于社会总是在不断变化,大学课程设置不可能以频繁的直接变化来应对,这就要求大学课程应该寻求课程主体和学习者对社会因素的开放态度,主动吸收社会环境的各方面因素,并在辨别、比较中使社会因素有机地成为课程内容的积极因素。[1] 2.生产力和科学技术 生产力的发展是课程发展的根本动因和动力。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学校课程的发展一直很慢,原因是学校的课程与生产劳动脱节,生产中不需要什么科学技术。到了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后,学校课程为了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增设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学科。二十世纪以来,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多次的课程改革,强化自然科学知识在大学课程中的地位,这都是为了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在科学技术和生产力迅猛发展的时代不落伍。 科学技术作为发展生产力的直接因素,一方面对培养社会所需人才提出掌握科学知识的要求;另一方面,又为课程的扩充、内容更新提供了条件。不仅影响工作岗位的种类和内涵,还影响课程编制的形态和内容。大学课程的变革,是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相随的。 尤其是人类进入到以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标志的高技术时代后,科学技术与大学课程设置的这种联系,体现得更为鲜明与突出。例如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高技术设备综合机械、电子、液压、气动、光学等技术,是一个复杂的物质、能量、信息系统,因而,操纵、调试、维修这种高技术设备的技术人才,必须具备较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全面的综合技能,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这样的要求也就必然要在课程编制中反映出来。此外,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将促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最早的教材连插图都没有,现在有了彩图。除教科书、参考资料外,幻灯、电影、录音录像都成为新的教材。

2019统计学考研院校排名及全国排名前10所院校深度解读

2019统计学考研院校排名及全国排名前10所院校深度解读1.2019统计学考研院校排名 第一档:天津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 第二档:上海财经大学、厦门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暨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辽宁大学、中央财经大学 第三档:湖南大学、安徽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北京大学、山西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西安财经学院、南京财经大学、河北经贸大学、天津大学、兰州商学院、云南财经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福建农林大学、重庆工商大学、山东经济学院第四档:西北工业大学、江苏大学、河北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贵州财经学院、长沙理工大学、广东商学院、石河子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新疆财经学院、内蒙古财经学院、长春税务学院、河南财经学院、福州大学、山东财政学院、中南大学、深圳大学。 统计学国家级重点学科单位 统计学一级国家重点学科:天津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 统计学二级国家重点学科:清华大学、吉林大学、华侨大学、国防大学、军事经济学院 统计学院校报考指南 历年统计学院校排名具体名次有所不同,但总体排名前列的院校名录变化不大,广大考生可以综合参考院校实力以及统计学发展情况判断其专业实力选择报考,如西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的前身统计系,是1952年和1953年两次全国院系调整成立四川财经学院时首批组建的五个系之一,也是全国财经院校中最早招收统计学专业本科生的院系之一。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科始建于1950年,两年后成立统计学系,是新中国经济学科中最早设立的统计学系,2003年7月,成立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考生可以通过院校网站及新闻报道了解更多统计学专业发展情况。2.统计学全国排名靠前院校深度解读 (1)中国人民大学

郑州大学 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郑州大学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领域代码:430113 领域名称:软件工程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面向企事业单位对软件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式软件工程技术和软件工程管理人才。 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应当有较宽的培养方向,包括软件工程、系统工程、领域工程、数字化技术、嵌入式软件及应用、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技术,以及软件项目管理、软件开发、软件测试、软件质量保证、系统管理与支持、市场营销等方向。 具体培养要求如下: (1)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软件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备运用先进的工程化方法、技术和工具从事软件分析、设计、开发、维护等工作的能力,以及工程项目的组织与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成为适合软件产业发展要求的高级软件工程开发与研究、软件项目管理技术人才,或软件项目经理、软件企业管理人才。 (3)掌握一门外语,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和撰写外语资料的能力和进行国际化交流的能力。 二、培养方式及要求 1.工程硕士学制一般为3年,培养年限2-5年。 2. 软件工程硕士的培养采用“进校不离岗”的方式,以全业余形式组织学生上课。

3. 学习采用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32。其中学位课不低于24学分,非学位课不少6学分,实践2学分。 4.课程学习按课时计算,17学时为1学分。严格进行考核,通过考试取得及格以上成绩或考查合格,才能获得规定的学分。考查课学分不得超过总学分的1/4。学位课程必须考试,考试成绩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所有学位课的成绩均要达到75分以上(达不到75分的允许重考2门次),才能授予学位,考查课记分采用及格和不及格两级记分。 5. 学位论文原则上结合工程硕士生所在单位的生产需要或研究课题进行,由本领域研究生导师指导,也可以和工程硕士生所在单位推荐的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家联合指导。 三、开题报告 在第四学期第一个月内完成论文开题报告,论文开题需由包括导师在内不少于3位教师同意后方可开题。 四、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的要求按照《郑州大学关于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规定》中有关学位论文条款执行。论文答辩按《郑州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及学位申请工作细则》执行。 五、发表论文 按《郑州大学关于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要求的规定》执行。

普通逻辑学课程建议

逻辑学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七门基础课程之一,是哲学、法学、中文、教育学等学科专业的基础课程。逻辑学不仅能帮助学生比较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思维的基本结构、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增强论证的逻辑学、语言的表达效果和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还为学习其他学科提供必要的分析工具和思维技巧。普通逻辑学课程在现在各个高校广为应用,且是毕业生编制考试、工商管理硕士、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因此应该加强逻辑学课程的实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提高大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和基本素质,推动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学生的后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理论抽象,难以理解 逻辑学的基本理论比较抽象,学科内部构建专业性很强,是一个对思维力的训练,通过词项,形成命题,进行推理,成为课程讲解的重点,逻辑学是通过外在语言现象研究其本质规律的,需要从长远考虑和规划,不能追求短时间的教学效果,要求较好的切全面的逻辑学知识作为基础,才能更好地激发逻辑意识。然后,日常学习中我们习惯了读、背的模式,对逻辑学这种讲究脑力思考的学科接受起来较难,这种教学法是行不通的,逻辑知识不是单靠记忆就能学会的,逻辑学士一种对思维的掌握和运用。因此要增强思维方法的教学,不仅要教授逻辑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所谓的“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逻辑学教学中,需要设当增加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内容。二、培养学生的兴趣,改变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 兴趣是让人产生好奇心和对知识的渴求。同过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进行课程讲授时,有意的引入一些逻辑小故事,或是贴近客观实际的生动案例,以提高学生对逻辑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减少对逻辑学的危惧情绪,跳动脑细胞,使其处于兴奋状态。从而让学生积极思考,联系所学理论,灵活掌握知识要点。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举办一些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知识竞赛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更好的寻求知识、发现知识、运用知识,让学生感悟到逻辑无处不在,增加其亲近感,在教学上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加强课堂互动 课堂互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一直在讲台教授,会使学生产生倦怠意识,失去了解决问题的主动性,甚至很多学生更本没有听进耳朵里,。因此,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是必须的。由教师提出问题,此类问题要是学生感兴趣的并且乐于回答富有挑战性的。答案不止一个,只要言之有理,鼓励多向思维。学生可以走上讲台演讲,进行分析判断,证明自己的观点。这样可以培养学生面对公众、上台发言的勇气,并且可以增强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种课堂模式,可以加快学生的适应力。 四、加强对讨论法的运用 通过小组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可以虚心听取他人的不听意见,通过对小组讨论的总结,还可以培养学生科研论文的基本能力。因此,讨论法乐意进一步实施,增加讨论法的运用,但是要保证讨论法的质量,讨论过程中老师要对现场进行实时监控,讨论结束后必须进行认真地总结,真正的达到有效教育的目的。 总之,在继承传统教学方法的同时,应该借鉴优秀的教学方法。把课堂讲解、课堂讨论、课外沟通进行有效的结合。并在现有的基础上大胆的创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方法,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形成自我学习的好习惯,相信我们会学的更好,更加热爱这门学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