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肺泡蛋白沉积征医学PPT

肺泡蛋白沉积征医学PPT

肺泡蛋白沉积症

肺泡蛋白沉积症( Pulmonary alveolus protein deposition sickness)是一种罕见病。肺泡有蛋白样物质沉积﹐使肺内出现病变。约1/3病人无症状﹐临床表现有发热﹐继以间歇期﹐以后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低热。咳嗽﹑咯痰﹑胸痛﹑体重减轻等。X射线胸部检查肺内病变类似急性肺水肿。病因未明﹐本病于1958年首次报告时命名为肺泡蛋白沉积症﹐至今仍沿用这一病名。 目录 编辑本段病因和发病机理 据报告﹐自7~8个月的婴儿至72岁的老人均有患肺泡蛋白沉积症者﹐但以30~50岁者居多。男性约为女性的3倍。 分析表明肺泡腔内沉积的颗粒状和絮状物﹐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同属脂蛋白﹐富含磷脂﹐均为过碘酸希夫氏染色强阳性﹐在化学结构上两者也基本相同。电镜下﹐肺泡沉着物并不全是无定形者﹐而有许多迭层状小体﹐相当于光学显微镜下所见的过碘酸希夫氏染色阳性颗粒﹐与I型肺泡细胞中的迭层状小体相同。因而推想﹐本病是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过度分泌而清除减慢所致﹐或为异常型的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通过动物实验发现﹐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由II型细胞产生后排入肺泡腔。在实验动物肺泡蛋白沉积症时﹐这种排入肺泡腔的过程增强。排入肺泡腔的迭层小体迅速被巨噬细胞吞噬﹐巨噬细胞因而胀大﹐其活动力显著减弱﹐终于破裂﹐于是迭层小体在肺泡内不断贮积﹐即成肺泡蛋白沉积症。因而肺泡清除机制减退可能也是发生本病的重要原因之一迭层小体经巨噬细胞处理后失去活性﹐且能抑制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活性。 鉴于约半数病人经常接触各种粉尘或有害气体﹐且以硅尘长期给鼠吸入﹐可使动物患肺泡蛋白沉积症﹐故认为本病可能是肺泡对化学性刺激的非特异性反应。但尚有半数左右病例无此线索﹐因此确切的病因尚待进一步探索。 病肺重量增加﹐在水中下沉。光学显微镜下可见肺泡胀大﹑肺泡腔﹑呼吸细支气管甚至小的细支气管均充满嗜伊红颗粒物质﹐过碘酸希夫氏染色呈强阳性反应。电镜下﹐这种颗粒为迭层状小体。肺泡壁及肺泡结构正常﹐邻近的肺泡壁可见大量巨噬细胞。 肺功能检查呈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最大通气量及用力呼气肺活量/肺活量比值正常。弥散功能减低。

【呼吸内科】肺泡蛋白质沉积症

第二十六章肺泡蛋白质沉积症 一、肺泡蛋白质沉积症简介 肺泡蛋白质沉积症(简称PAP),又称Rosen-Castle-man-Liebow综合征。以肺泡和细支气管腔内充满PAS染色阳性,来自肺的富磷脂蛋白质物质为其特征,好发于青中年,男性发病约3倍于女性。 二、肺泡蛋白质沉积症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病因未明,推测与几方面因素有关:如大量粉尘吸入(铝,二氧化硅等),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尤其婴幼儿),遗传因素,酗酒,微生物感染等。而对于感染,有时很难确认是原发致病因素还是继发于肺泡蛋白沉着症。例如巨细胞病毒,卡氏肺孢子虫,组织胞浆菌感染等均发现有肺泡内高蛋白沉着。 虽然启动因素尚不明确,但基本上同意发病过程为脂质代谢障碍所致。即由于机体内、外因素作用引起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代谢异常。到目前为止,研究较多的有肺泡巨噬细胞活力,动物实验证明巨噬细胞吞噬粉尘后其活力明显下降,而病员灌洗液中的巨噬细胞内颗粒可使正常细胞活力下降,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后,其肺泡巨噬细胞活力可上升。而研究未发现Ⅱ型细胞生成蛋白增加,全身脂代谢也无异常。因此目前一般认为本病与清除能力下降有关。 三、肺泡蛋白质沉积症有哪些症状? 临床表现 PAP的临床表现多无特异性,多表现为渐进性呼吸困难,咳嗽、咳白粘痰,继发感染后可伴发热及咳脓性痰,此外还可表现明显乏力,体重减轻,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晚期可出现明显气促及呼吸衰竭。体征通常不明显,偶可闻及湿性罗音及捻发音,晚期可出现紫绀及杵状指。 诊断 诊断需要协同临床表现、放射学体征及组织病理学和/或肺泡灌洗液细胞学检查方可确诊。诊断依据:①临床表现为活动后气促,偶有咳嗽,症状进行性加重,无感染及血液病的依据; ②胸部X线可表现为弥漫性小结节影、斑片状影或大片实变影,HRCT可见“地图样”或“铺路石样”的特征性改变;③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病理学检查示肺泡腔内充满PAS阳性的粗颗粒状物质,肺泡灌洗液可见大量无定形的碎片,常伴PAS染色阳性的巨噬细胞。

肺泡蛋白沉积症的治疗进展

肺泡蛋白沉积症的治疗进展 肺泡蛋白沉积症 (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PAP) 是 Rosen 等于 1958 年首先报道的一种少见的肺部疾病。PAP 的病理学特征为肺泡及细支气管腔内充满无定形的过碘酸雪夫 (periodic acid-Schiff,PAS) 染色阳性的磷脂蛋白样物质。过量的磷脂蛋白样物质沉积导致患者肺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引起进行性呼吸困难等。 PAP 分为先天性、继发性、免疫性三类,其中约 90%为免疫性。长期以来临床治疗方法主要是全肺灌洗术 (whole lung lavage,WLL),但近年来随着医学界对 PAP 发病机制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一些新方法逐渐应用于临床实践中。现将 PAP 的治疗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支气管肺泡灌洗:Ramirez1965 年首次使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治疗 PAP 后,此方法已成为目前治疗 PAP 的首选手段,有效率约为85%。支气管肺泡灌洗通过去除 PAP 患者体内过量的肺泡磷脂样物质、抗 GM-csF 抗体、肺泡巨噬细胞 (GM-csF 的靶细胞),从而改善PAP 患者的肺功能,缓解患者症状。 临床工作中肺泡灌洗术主要有两种形式:(1) 全肺灌洗术:患者全身麻醉后行双腔气管内插管,灌洗下侧肺,上侧肺行机械通气,灌洗单侧肺常需要 10~20 L 生理盐水。WLL 的优势为灌洗较彻底,效果显著,疗效维持时间长,因此仍是目前治疗 PAP 最有效的方案。

但是 WLL 时需要患者行全身麻醉准备,灌洗液体量大,耗费时间长,并非所有患者可耐受,特别是婴幼儿、老年人,或机械通气也不能改善低氧血症的 PAP 患者,可在体外循环支持下或采用高频通气技术辅助对以上人群进行 WLL。(2) 支气管镜下分段肺泡灌洗术:患者局部麻醉后在支气管镜下行肺叶或肺段灌洗治疗,灌洗单叶肺每次需200~300 ml。 此方法优势为灌洗液量少、操作时间缩短,灌洗造成的不良反应较轻,适用于不能耐受全身麻醉或单侧肺通气的患者。但是因其单次灌洗液量少,可能造成灌洗不彻底。 肺泡灌洗术的适应证尚未有统一共识,大多认为当 PAP 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明显,静息时 PaO2<65 1=""40="" mmhg="0.133">10%时,即有肺泡灌洗指征。 肺泡灌洗术的常见并发症有灌洗液外漏、低氧血症、气液胸、肺出血、心律失常等。最常见的是灌洗液外漏,可使用支气管镜定位或水杯法试漏装置确认两肺分隔是否满意。单侧通气及肺内分流常造成术中低氧血症,可在灌洗间期进行问隔正压纯氧通气合并交替负压吸引;伴发肺气肿的 PAP 患者易发生气液胸,可采用小潮气量、快频率的通气模式或术中灌洗侧肺不做加压通气来预防其发生。

肺泡蛋白沉积症影像诊断及其鉴别诊断

肺泡蛋白沉积症(PAP)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罕见肺疾病,其特点是以非可溶性富磷脂蛋白物质沉积于肺泡腔为特征的肺弥漫性疾病,而气道、肺泡壁或血管结构很少破坏。 PAP是一种少见病,于1958年由 Rosen等首先报道。PAP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2型.原发性 PAP是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代谢异常的一种疾病,与肺泡巨噬细胞清除表面活性物质的功能下降有关,婴幼儿多见,部分患者可自行缓解甚至痊愈。继发性PAP为继发于其他系统的疾病:与免疫机制障碍、血液及淋巴系统的恶性肿瘤以及细胞毒性药物应用有关,或与吸入无机矿物质、化学物质有关。本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X线胸片表现与多种疾病类似,利用BAL松解肺泡腔及小气道内黏附的蛋白物质是目前首选且有效的治疗方法,诊断正确是采用上述治疗方法的前提,否则,将是LB或开胸肺活检来确诊,开胸肺活检虽是金标准,但一种既给病人带来较大痛苦又无疗效的结果,长期以来一直依靠TB标准”,但因其危险性高、并发症多、病人较痛苦等不确定因素较多而难以全面开展,因此影像学结合痰检及BAL是目前诊断PAP的主要手段,胸部HRCT能准确观察病变的形态和分布,典型的CT表现可对PAP作出临床诊断,故临床应用愈来愈普遍。 影像表现:(1)气腔实变及磨玻璃影。本组6例患者均见磨玻璃影,即HRCT图像上肺密度轻度增高,呈浅淡斑片状影,不掩盖其中的肺血管和支气管影,其相应的病理改变为肺泡内富磷脂蛋白样物质充盈;(2)地图样改变。本组4例患者胸部HRCT表现为两肺斑片状磨玻璃影与周围相对正常肺组织之间边缘清楚,边缘可有成角现象或呈弧形,病变在周围低密度的肺组织衬托下呈地图样改变,这种表现是PAP在HRCT上的一个特征性改变。地图样改变的病理基础是肺泡内富磷脂蛋白样物质充盈,肺泡间隔正常或轻度慢性炎症,以肺小叶为单位,小叶间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病变的蔓延,使病变周围肺组织相对正常,肺组织结构完整。(3)铺路石样改变。本组3例患者胸部HRCT显示两肺弥漫性分布的斑片状磨玻璃影与小叶间隔增厚交织成铺路石样改变,增厚的小叶间隔边缘光滑,其边缘呈多边形、三角形和四边形,这是 PAP在HRCT上的另一特征性改变。其相应的病理改变为光镜下肺泡内富磷脂蛋白样物质充盈,肺泡间隔淋巴细胞浸润、水肿、成纤维细胞增生及胶原沉积形成小叶内间隔和小叶间隔增厚,气道、肺泡壁或血管结构很少破坏。(4)蝶翼征,可为中央型及周围型分布,无心功能不全体征。(5)支气管充气征(6)无淋巴结肿大,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少见。 ①肺炎:多呈肺叶或肺段分部的片状致密影,充气支气管征常见,临床症状重,常有咳嗽、咳痰、高热,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抗炎治疗吸收明显。而PAP肺内病变旱随机性分布,肺部表现与临床症状不平行,抗炎效果不明显。 ②肺泡性肺水肿:表现为肺门周围放射状分布的“蝶翼”状阴影,伴有心脏扩大、肺淤血等心功能不全的影像征象及临床体征,与本病鉴别不难。 ③肺泡细胞癌:CT可表现为两肺多发结节或斑片状影,无“地图征”及“铺路石”征表现。临床进展较快,常伴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并肿大,可与PAP鉴别。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以弥漫性肺泡炎和肺泡结构紊乱导致肺间质进行性纤维化为特征,最终导致蜂窝肺,CT也可表现为小叶间隔增厚所致的网格状影;PAP 与其不同的是网格状影及小叶间隔增厚只见于磨玻璃影区,形成“铺路石”样改变。 ④PAP需与肺孢子虫肺炎相鉴别,两者临床症状、X线表现及部分组织学改变均相似,后者多发生在血液病晚期或极度衰竭者,其胸部X线的表现为阴影不

肺泡蛋白沉积症合并肺癌1例

肺泡蛋白沉积症合并肺癌1例 作者:罗荣民魏向平张健鹏夏力 我院于2008年9月收住1例肺泡蛋白沉积症合并肺癌患者,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65岁。主因“间断咳嗽咯痰2年,加重伴咯血20天”入院。于2006年8月出现咳嗽、咯痰,伴有发热、胸闷、气短症状,在当地医院,查胸部CT(图1)示双肺弥漫性间质性肺炎,行支气管镜检查,肉眼所见:管腔内可见较多白色浆液性分泌物;肺泡灌洗液及活检病理结果示:少量肺泡、壁、及间质血管扩张、充血,壁增厚,间质有少量炎细胞浸润。诊断为肺间质纤维化,给予抗感染、止咳化痰等治疗(具体不详),未用激素治疗,病情有所好转,出院后口服中药治疗7个月(具体不详),胸闷气短症状消失,2007年4月25日复查胸部CT(图2)示较前对比,双肺病灶消失。2008年9月上述症状再次出现,并伴咯血,每天量约20~30 mL,无发热、盗汗,无胸闷、气短、胸痛等症状,为求进一步诊疗以“间质性肺炎、咯血原因待查”收住我科。平素体健,吸烟40年,1包/d。入科查体:体温36.6℃,脉搏:88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40/90mmHg。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咽部略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88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部 (-)。双下肢无水肿。辅助及实验室检查:血气分析:PO2 93.7mmHg,PCO2 35mmHg,pH 7.432;血常规、生化全项、血沉、CRP、自身抗体谱、ANCA、免疫球蛋白、病毒全项等

未见明显异常;胸部CT(图3)示:双肺网格状及云雾状密度增高影,呈地图样变,右肺中叶心缘旁见大小约1.1cm×1.8cm的结节影,边缘不规整,纵隔内未见肿大的淋巴结,双肺间质性病变,考虑肺泡蛋白沉积症,右肺中叶结节性质待定;肺功能示:通气储量百分比轻度不足,残气占肺总量百分比轻度升高,行两次气管镜检查,镜下见右中叶内侧开口肿物,取活检及左右下叶灌洗液送病理及PAS染色,活检病理两次均提示粘膜组织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疑有癌变,第一次PAS染色阴性,第二次PAS染色阳性;随转入胸外科行右肺中叶切除术、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结果回报:(右)中等分化鳞状细胞癌,未见淋巴结转移。肺叶病理示:肺泡蛋白沉积症。诊断肺泡蛋白症及鳞癌成立。因患者鳞癌Ⅰa,未做化疗;又考虑患者近期刚做完手术及肺功能尚可未行全肺灌洗,随诊。 2 讨论 2.1 肺泡蛋白沉积症(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 PAP)是1958年由Rosen等首次报道的一种少见的弥漫性肺实质疾病,具体病因不明确,病理表现肺泡腔内充满大量过碘酸雪夫(PAS)反应阳性的磷脂蛋白样物质。临床表现主要是咳嗽、呼吸困难,以活动后明显,多数呈渐进性加重。 2.2 目前PAP分为三种,即先天性、继发性和特发性,临床以特发性为多见,占到90%以上[1]。从本病例现有资料看还不能确定其分型,根据肿瘤的发展周期看,应先有PAP,后继发肺癌,但也不能排除肺癌进展缓慢,诱发PAP的可能,这需对本患者进行长期的随访,了解

肺泡蛋白质沉积症

肺泡蛋白质沉积症 肺泡蛋白质沉积症(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PAP)是指肺泡和细支气管腔内充满不可溶性富磷脂蛋白质物质的疾病。临床上以隐袭性渐进性气促和双肺弥漫性阴影为其特征。属于少见病,但近年来临床诊断的病例数有所增加。好发于中青年男性。病因未明,可能与抗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抗体、遗传基因和某些基础疾病(造而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和免疫缺陷性疾病)有关。 【病理】 肺大部分呈实变,胸膜下可见黄色或黄灰色结节,切面有黄色液体渗出。镜检示肺泡及细支气管内充填有富磷脂蛋白质物质,嗜酸性、过碘酸雪夫(PAS)染色阳性。肺泡隔及周围结构基本完好。电镜下可见肺泡巨噬细胞大量增加,吞噬肺表面活性物质,细胞肿胀,呈空泡或泡沫外观。 【临床表现】 发病多隐袭,典型症状为活动后气促,以后进展至休息时亦感气促,咳白色或黄色痰。全身症状不明显,但可继发肺部感染而出现相应的症状。早期轻症病例可无症状,仅X线有异常表现。 体征常不明显,肺底偶闻及少量捻发音;重症病例出现呼吸衰竭时有相应的体征。胸部X线表现为两肺弥散性磨玻璃影,病情进展可出现斑片状影和融合实变影,常有支气管气相。肺内病灶分布不均匀,通常在肺门附近较明显,酷似心源肺水肿。HRCT可显示病灶与周围正常组织形成鲜明对照的“地图状”改变,小叶间隙和间隔不规则增厚形成多角形态的“铺路石”或“碎石路样”。 【诊断】 主要根据临床、影像学和支气管肺泡灌洗物特点(牛奶状、放置后沉淀、脂蛋白含量高和PAS染色阳性),或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病理诊断。 【治疗】 目前没有明确有效的药物治疗。主要采用肺灌洗治疗,在全麻下经双腔气管导管实行一侧肺通气、另一侧肺灌洗。灌洗液用37℃生理盐水,每次灌洗200-500ml,直至回收液体清亮。通常需要的灌洗总量为5000-1200Oml。一侧灌洗完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继续做另一侧肺灌洗或间隔几天后再做对侧灌洗。灌洗治疗后,多数患者的呼吸困难和肺功能显著改善或恢复正常,X线胸片可变清晰。缓解状态多数可保持数年以上。少数患者复发,可再做肺灌洗。部分患者对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替代治疗反应良好。

肺泡蛋白沉积症综述

肺泡蛋白沉积症综述 摘要:肺泡蛋白沉积症是一种罕见的肺部弥漫性疾病,以表面活性物质相关的富磷脂蛋白物质在肺泡的异常沉积为特征。其临床表现是非特异性的,以隐袭性渐进性呼吸困难或劳累性呼吸困难和持续性干咳为主;HRCT的影像学表现为翼状影或不规则的铺路石影,但这些并不是诊断性的指标。目前诊断PAP的金标准包括支气管肺泡灌洗和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的组织病理学检查,病理学检查以肺泡内充满有过碘酸雪夫(PAS)染色阳性的蛋白样物质为特征,而肺泡隔及周围结构基本完好,目前PAP的标准治疗包括全肺灌洗沉积在肺泡的表面活性物质相关的富磷脂蛋白物质,这种治疗方法可使很多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得到改善,也有部分患者对GM-CSF替代治疗反应良好。 关键词:肺泡蛋白沉积症过碘酸雪夫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支气管肺泡灌洗简介:肺泡蛋白沉积症是一种相对罕见的临床病理病种,在美国和国际上年发病率约为百万分之0.36,年患病率约为百万分之3.7,通常表现为双肺弥漫性病变和肺泡腔内充满大量过碘酸雪夫染色阳性、表面活性物质相关富磷脂蛋白物质。肺结构一般是完好的,很少或没有间质性肺炎或纤维化。肺泡内的沉积阻塞肺泡囊,并阻碍肺泡和毛细血管之间正常的气体交换。患者通常表现为隐袭性渐进性呼吸困难或劳累性呼吸困难,有时伴有持续性干咳或乏力,病程进展是多样的,可从自愈(在已报道的PAP患者中占8%-30%)到因肺炎或呼吸衰竭而亡。约30%的患者可有相对轻微的非特异查体发现,甚至是在影像学上有弥漫性改变但却无症状。医生普遍面临着患者对渐进发生的气促或在CXR上表现为两侧不对称实变的呼吸困难的主诉。PAP应鉴别的疾病(表1)有很多,包括许多肺部疾病和系统性疾病。而且PAP 的诊断和治疗也包含医学的许多甚至是所有领域,。由于PAP是一种在临床和影像学上表现非特异且相对罕见的肺部疾病,其误诊和漏诊都是有可能的,这可导致不当治疗和原本可以避免的发病。在过去8年里,对这种罕见且费解的肺病的病因病机研究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这为PAP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为先进的方法。这篇综述旨回顾肺泡蛋白沉积症的各方面,重点突出一些有趣的新近科学发现。 表1肺泡蛋白沉积症的鉴别诊断 感染:肺结核、支原体肺炎、细菌性肺炎、卡氏肺囊虫 免疫疾病:过敏性肺炎、慢性嗜酸细胞性肺炎 恶性肿瘤:支气管肺泡细胞癌、小细胞癌、非小细胞肺癌 其他:结节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类脂性肺炎、脱屑性间质性肺炎、隐源性机化性肺炎、心源性肺水肿、非心源性肺水肿 历史和流行病学特点: 自1985年rosen对关于这种病的27例病例作了报道之后,PAP才被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为人们所知晓,然而早在1953年就已经发现了这一系列病例中的第一例,而其他几例相似病例也是在在更早的时间就被描述过了。由于这种病相对罕见,所以PAP的流行病学研究很难开展,在文献中已报道过的500例PAP患者中多数为个案报道或≧10例病例的小样本。目前没有关于这种疾病具有种族和地域分布倾向的报道,但72%的患者为吸烟者。 病因、发病机制和分类 这种临床病理综合征的发病机制自它在1985年首次被描述到现在的将近三十年里一直不清楚。在过去的10年里,新的研究证据使人们对这种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基础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在病因方面,有相同临床病理表现的PAP患者构成了一个异质体,相应的,PAP被分为3类(表2), 表2肺泡蛋白沉积症1.原发性a)遗传性/先天性b)特发性(病因不明)2.继发性3.获得性先天性/遗传性 虽然大多PAP患者为25-50岁的成年人,但是据发现PAP也可作为先天性/遗传性疾病

肺泡蛋白沉积症研究进展

四综述四 D O I :10.3760/c m a .j .i s s n .1673-436X.2012.014.018作者单位:030001太原,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田夏秋二钱小松);030001太原,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呼吸科(冀锐锋);030001太原,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肖传实)通信作者:肖传实,E m a i l :g a n x i b a o z h o n g x i n @163.c o m 肺泡蛋白沉积症研究进展 田夏秋 钱小松 冀锐锋 肖传实 ?摘要? 肺泡蛋白沉积症(P A P )是一种肺部少见病,以肺泡腔和细支气管腔沉积P A S 染色阳性的不可溶性富磷脂蛋白质物质为特征三可分为因表面活性蛋白或GM -C S F 受体基因突变导致的先天性 P A P 二因GM -C S F 抗体阻断了肺泡巨噬细胞的激活导致的自身免疫性P A P 和继发于血液系统疾病或吸入有毒气体导致的继发性P A P 三临床表现主要为进行性气促二低氧血症,胸部高分辨率C T 主要表现为毛玻璃样高密度影和 疯狂堆砌 改变,支气管肺泡灌洗液P A S 染色阳性可确诊三肺泡灌洗治疗有效, GM -C S F 替代疗法和针对GM -C S F 抗体的治疗是正在研究的治疗方法三 ?关键词? 肺泡蛋白沉积症;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支气管肺泡灌洗P r o g r e s so n p u l m o n a r y a l v e o l a r p r o t e i n o s i s T I A N X i a -q i u *,Q I A N X i a o -s o n g ,J I R u i -f e n g ,X I A O C h u a n -s h i .* T h e F i r s tC l i n i c a lM e d i c a lC o l l e g e o f S h a n x iM e d i c a lU n i v e r s i t y ,T a i y u a n 030001,C h 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X I A OC h u a n -s h i ,E m a i l :g a n x i b a o z h o n g x i n @163.c o m ?A b s t r a c t ? P u l m o n a r y a l v e o l a r p r o t e i n o s i s (P A P )i sar a r e p u l m o n a r y d i s e a s ec h a r a c t e r i s e db y a l v e o l a r a c c u m u l a t i o no fP A S p o s i t i v e s u r f a c t a n t .P A Pc a n b e d i v i d e d i n t o t h e g e n e t i cP A Pw h i c h r e s u l t s f r o m m u t a t i o n s i n s u r f a c t a n t p r o t e i n s o rGM -C S Fr e c e p t o r g e n e s ,t h eP A Ps e c o n d a r y t o t o x i c i n h a l a t i o n o r h a e m a t o l o g i c a l d i s o r d e r s ,a n d t h e a u t o -i mm u n eP A Pw i t ha n t i - GM -C S Fa n t i b o d i e sb l o c k i n g a c t i v a t i o n o f a l v e o l a rm a c r o p h a g e s .D y s p n o e aa n dh y p o x e m i aa r e t h e m o s t c o mm o n p r e s e n t i n g s y m p t o m s .H i g h - r e s o l u t i o n c o m p u t e d t o m o g r a p h y s h o w s g r o u n d -g l a s s o p a c i t i e s a n d a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c r a z y p a v i n g "p a t t e r n .T h eP A S p o s i t i v eb r o n c h o a l v e o l a r l a v a g e f i n d i n g s e s t a b l i s h t h e d i a g n o s i s .W h o l e l u n g l a v a g e i s e f f e c t i v e .T h er e c o m b i n a n t GM -C S F t h e r a p y a n d t h e r a p i e st a r g e t i n g a n t i - GM -C S F a n t i b o d i e s (r i t u x i m a b a n d p l a s m a p h e r e s i s )a r eb e i n g i n v e s t i g a t e d .?K e y w o r d s ? P u l m o n a r y a l v e o l a r p r o t e i n o s i s ;G r a n u l o c y t e m a c r o p h a g e -c o l o n y s t i m u l a t i n g f a c t o r ;S u r f a c t a n t ;B r o n c h o a l v e o l a r l a v a g e 肺泡蛋白沉积症(p u l m o n a r y a l v e o l a r p r o t e i n o s i s ,P A P )于1958年由R o s e n 等首先报道,是一种少见疾病,以肺泡腔和细支气管腔沉积P A S 染色阳性的不可溶性富磷脂蛋白质物质为特征,临床表现主要为进行性气促二低氧血症,通过胸部高分 辨率C T 表现初步诊断,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 A L F ) P A S 染色可以确诊三根据病因, 可以分为先天性二自身免疫性和继发性三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临床应用,对P A P 发病机制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三本文重点就近年来的病因二发病机制研究进展和诊治手段进展作一综述三 P A P 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 全球预计发病率约为0.2/100万[1] 三男女之比约为2~4?1,56%的患者有吸烟史,85%的男性患者有吸烟史,这可能可以解释男女发病比例的差距,而在不吸烟的患者中,男女之比为1?1 [2] 三1 病因和发病机制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由表面活性蛋白(S P )和磷脂(主要为卵磷脂)组成,可以降低肺泡表面张力,防止呼气末肺泡塌陷,并参与抗感染防御过程三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由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主要由肺泡巨噬细胞清除和降解三表面活性物质合成二分泌异常或清除功能受损均可导致肺泡腔内活性物质沉积三S P 基因突变可使分泌出的表面活性物质的质和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活性物质功能异常和清除下降三未分泌出的表面活性物质积聚在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内会产生细胞毒作用,细胞病变可 能参与肺间质性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3] 三四 3111四国际呼吸杂志2012年7月第32卷第14期 I n t JR e s p i r ,J u l y 2 012,V o l .32,N o .14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