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实验七 网络程序设计综合实验汇总

实验七 网络程序设计综合实验汇总

实验七 网络程序设计综合实验汇总
实验七 网络程序设计综合实验汇总

网络程序设计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winsock 编程接口实验

实验类型:设计型

指导教师:贾浩

专业班级:信安1204

姓名:马灿

学号:20123252

电子邮件:

实验地点:东6 E307

实验日期:

实验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七网络程序设计综合实验

摘要:本课程设计包含了文件传输协议的简单设计与实现。文件传送协议是一

种最基本的应用层协议按照客户/服务器的模式进行工作,提供交互式的访问,是INTERNET使用最广泛的协议之一。文件传输协议的简单设计与实现建立在计算机网络实验环境TCP/IP网络体系结构之上,使用socket编程接口编写两个程序,分别为客户程序(client.c)和服务器程序(server.c),利用了已有网络环境设计并实现简单应用层协议。本设计包括了具体设计任务,基本思路及所涉及的相关理论,设计流程图,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相应解决办法,实验运行结果,核心程序,个人体会及建议等。

关键词:SOCKET编程,FTPclient/server程序

一.问题描述及设计思路

1.1 问题描述

服务器端:

1.指定一个目录作为FTP目录(之后所有的文件操作均在此目录下进行) 2.接收客户端的命令请求并提供相应的服务。

客户端:完成与FTP用户的人机界面,以命令的方式向服务器请求服务,主要的命令有: 1.CONNECTIP地址端口号

2.指定FTP服务器的IP地址和端口号,连接到服务器。响应:连接成功/失败。

3.LOGIN用户名

4.用户登录(假设在服务器端有用户管理功能)

5.响应:若用户不存在,提示“无此用户”;若用户存在,提示“密码:”;用户输入密码后,若正确提示“登录成功”;若不成功,提示“密码错误”。6.3.DIR

7.显示FTP服务器的FTP目录的文件列表(假设无子目录)

8.响应:目录列表(只要文件名即可)。

9.4.GET文件名

10.将FTP目录下的文件下载到本地,支持断点续传

11.响应:传送成功/失败/无此文件。

12. 5.PUT文件名

13.将本地文件上传到FTP目录,支持断点续传

14.响应:传送成功/失败/无此文件。

15. 6.HELP(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均有该功能)

16.实验环境本次实验采用MFC工程 工程采用MFC对话框界面 工程名称为MyServer和FTPSOCKET。

17.详细设计过程

1.2 设计思路

1. FTP协议基础

FTP 是 TCP/IP 协议组中的协议之一,该协议是Internet文件传送的基础,它由一系列规格说明文档组成。目标是提高文件的共享性,提供非直接使用远程计算机,使存储介质对用户透明和可靠高效地传送数据。简单的说,FTP就是完成两台计算机之间的拷贝,从远程计算机拷贝文件至自己的计算机上或从自己计算机中拷贝至远程计算机上。在TCP/IP协议中FTP标准命令TCP端口号为21,Port 方式数据端口为20。

2. 网络文件传输原理

在通信的时候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用于传送控制信息,例如发送文件的请求文件的名称、大小等。采用MFC所提供的CSocket类的串行化技术来实现,而另一个部分就是文件的传输部分。对于文件的传输,由于数据量相对来说比较大,使用两个线程。一个用于发送,一个用于接收。这两个部分在具体实现的时候分别建立有自己的套接字。FTP编程基础

3. FTP传输原理

FTP协议使用两条单独的TCP连接 一条专用于发送FTP命令 另一条则专用于传递数据。初始建立连接时 服务器在21号端口上接收来自客户端的命令连接。当需要传送数据时 文件列表、文件数据等 客户端向服务器发出Port命令 并进入监听状态 等待来自服务器的数据连接请求。

总体功能模块图

服务器端

功能说明:

线程控制:线程类别:选择线程类别,单线程或多线程传送文件线程数设置:若选择多线程,可自行设置线程数目,若选择单线程,则默认线程数目为1

②启动服务器:设置好线程控制后,点击“启动”按钮启动服务器端

③选取文件:选择要发送给客户端的文件

④发送文件:获取要发送文件属性:获取到要传送给客户端的文件的基本属性,包括:文件名,大小(B),已发送多少(B),文件路径发送进度显示:显示给客户端发送文件的进度

⑤ ChatWithServer:启动采用UDP协议的简单聊天系统,用来与客户端进行通讯(客户端和服务器端都得启动,否则无法收到)

⑥ Help:显示服务器端使用说明

客户端

功能说明:

握手服务器:输入服务器端IP地址,点击“握手服务器”按钮,获取服务器端启动的线程数

②连接服务器:与服务器进行连接

③接收文件:获取接收文件属性:获取到要接收的服务器端传来的文件的基本属性,包括:文件名,大小(B),已接收多少(B),文件存储路径接收进度显示:显示已接收文件的进度

④ ChatWithServer:启动采用UDP协议的简单聊天系统,用来与客户端进行通讯(客户端和服务器端都得启动,否则无法收到)

⑤获取IP地址:获取本机的主机名及IP地址

⑥ HELP:显示客户端使用说明

2、系统结构

3、主要功能流程图(1)文件传输流程图

2、用例描述

(1)文件传送用例描述

二.功能实现及主要代码

服务器端启动服务,端口号为8888

客户端连接服务,服务器的ip地址为111.9.118.115

连接成功

添加用户

用户验证

上传文件2.txt,上传到C盘

刷新服务器,c盘中有2.txt,上传成功

添加文件

下载文件

文件下载到E盘

三实验总结

通过这次实验,我很好的了解到了文件传输的流程,了解到文件传输协议使得主机间可以共享文件。 FTP 使用TCP生成一个虚拟连接用于控制信息,然后再生成一个单独的 TCP 连接用于数据传输。控制连接使用类似TELNET协议在主机间交换命令和消息。文件传输协议是TCP/IP网络上两台计算机传送文件的协议,FTP是在TCP/IP网络和INTERNET上最早使用的协议之一,它属于网络协议组的应用层。FTP客户机可以给服务器发出命令来下载文件,上传文件,创建或改变服务器上的目录。对套接字的使用和通信模型通信机制有了进一步了解,也熟练的掌握了如何选择通信模型。对各个函数的使用也有了进一步了解。

四附录

代码:

服务器初始化套接字

BOOL CFTPServerDlg::InitSocket()

{

if(m_sock == INVALID_SOCKET)

{

m_sock = socket(AF_INET,SOCK_STREAM ,0);

}

if(INVALID_SOCKET == m_sock)

{

MessageBox("创建套接字失败!");

return FALSE;

}

CString sPort;

GetDlgItem(IDC_EDIT_PORT)->GetWindowText(sPort);

MessageBox("开启的端口:"+sPort);

int nPort = atoi(sPort);

if(nPort < 1 || nPort > 65535)

{

MessageBox("端口号错误!");

return FALSE;

}

SOCKADDR_IN srvAddr;

srvAddr.sin_addr.S_un.S_addr = htonl(INADDR_ANY);

srvAddr.sin_family = AF_INET;

srvAddr.sin_port = htons(nPort);

if(bind(m_sock,(SOCKADDR*)&srvAddr,sizeof(SOCKADDR))== SOCKET_ERROR) {

closesocket(m_sock);

MessageBox("绑定套接字失败!");

return FALSE;

}

return TRUE;

}

FileInfo file[10];

int count = 0;

CString str[10];

使用异步选择模型

HCURSOR CFTPServerDlg::OnQueryDragIcon()

{

return (HCURSOR) m_hIcon;

}

//-----------------------------启动服务----------------------//

void CFTPServerDlg::OnStart()

{

//进入监听状态

InitSocket();

// 设置socket为窗口通知消息类型

// 进入监听模式

int m_nClient = listen(m_sock,5);

if(m_nClient != 0)

{

MessageBox("Listen error!");

closesocket(m_sock);

return ;

}

// MessageBox("Listen success!");

//注册网络注册网络异步事件,m_hWnd为应用程序的主对话框或主窗口的句柄if(::WSAAsyncSelect(m_sock, m_hWnd, WM_SOCKET,

FD_ACCEPT|FD_CLOSE|FD_READ|FD_WRITE)==SOCKET_ERROR) {

MessageBox("WSAAsyncSelect fail!");

}

else

{

MessageBox("WSAAsyncSelect success!");

}

客户端连接服务

void CFTPClientDlg::OnConnect()

{

//先获得IP控件的值

BYTE nField0,nField1,nField2,nField3;

m_IP.GetAddress(nField0, nField1,nField2, nField3);

char buff[20];

wsprintf(buff,"%d.%d.%d.%d",nField0,nField1,nField2,nField3);

MessageBox(buff);

//获取端口号的值

int port = atoi(m_port);

m_sock = socket(AF_INET,SOCK_STREAM ,0);

if(INVALID_SOCKET == m_sock)

{

// MessageBox("创建套接字失败!");

return ;

}

// else

// MessageBox("创建套接字成功!");

SOCKADDR_IN srvAddr;

srvAddr.sin_addr.S_un.S_addr = inet_addr(buff);

srvAddr.sin_family = AF_INET;

srvAddr.sin_port = htons(port);

// srvAddr.sin_port = htons(8888);

if(::connect(m_sock, (sockaddr*)&srvAddr, sizeof(srvAddr)) == -1) {

MessageBox("连接失败");

return ;

}

else

MessageBox("连接服务器成功");

UpdateList();

}

上传文件

//-----------------------上传文件到服务器--------------------------//

void CFTPClientDlg::OnPutFile()

{

/* if(!UserVerfify())

{

MessageBox("该用户不存在");

return ;

}*/

CFileDialog fileDlg(TRUE,NULL,NULL);

if(fileDlg.DoModal() == IDCANCEL)

return;

CString fileName,filePath; //文件名文件路径

CString fileType; //文件类型

int fileLength;

filePath = fileDlg.GetPathName();

CFile newFile;

newFile.Open(filePath, CFile::modeRead|CFile::modeReadWrite );

//获取文件的名字,大小,路径

fileName = newFile.GetFileName();

fileName += "#"; //为了区别文件名和传输的内容fileLength = newFile.GetLength();

// char *pbuf = new char[1024]; //pbuf存储文件内容

// memset(pbuf,0,1024);

char *pbuf = new char[MAXSIZE]; //pbuf存储文件内容

memset(pbuf,0,MAXSIZE);

// char pbuf[1024] = {0};

// UINT nBytesRead = newFile.Read( pbuf, fileLength);

UINT nBytesRead = newFile.Read( pbuf, MAXSIZE);

//-------------用数字1表示上传文件名的识别码---------//

// fileName = "1" + fileName;

CString pbuf1;

pbuf1.Format(pbuf);

fileName = "1" + fileName + pbuf;

// char* fName1 = (LPSTR)(LPCTSTR)fileName;

// strcat(fName1,pbuf);///////////////////////此语句有问题///////////////////////////

// MessageBox(fileName);

// MessageBox(fName1);

newFile.Close();

if(nBytesRead >0)

// if(send(m_sock,fName1,strlen(fName1)+1,0)==SOCKET_ERROR )

if(send(m_sock,fileName,strlen(fileName)+1,0)==SOCKET_ERROR ) return;

}

}

下载文件列表

void CFTPClientDlg::OnDblclkFileList(NMHDR* pNMHDR, LRESULT* pResult) {

// TODO: Add your control notification handler code here

int m_count = m_fileList.GetItemCount();

if(m_count <=0)

{

MessageBox("没有可以下载的文件列表!");

return ;

}

用户验证

BOOL CFTPClientDlg::UserVerfify()

{

return TRUE;

}

void CFTPClientDlg::OnButtonUser()

{

// TODO: Add your control notification handler code here

CString user;

GetDlgItem(IDC_EDIT_USERNAME)->GetWindowText(user);

user = "4" + user;

char* p = (LPSTR)(LPCTSTR)user;

MessageBox(user);

if(send(m_sock,p,1024,0) ==SOCKET_ERROR)

{

MessageBox("发送失败");

return ;

}

char u[1024] = {0};

if(recv(m_sock,u,1024,0) == SOCKET_ERROR)

{

MessageBox("接受数据失败");

return ;

MessageBox(u);

if( u[0] == 'T')

MessageBox("用户验证成功");

if( u[0] == 'F')

{

MessageBox("用户验证失败");

m_sock = INVALID_SOCKET;

}

}

微波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讲解

微波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所在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2016年5月13日

实验一微波测量系统的了解与使用 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级别:必做 开课单位:学时:2学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微波测量线系统的组成,认识各种微波器件。 2.学会测量设备的使用。 二、实验器材: 1.3厘米固态信号源 2.隔离器 3.可变衰减器 4.测量线 5.选频放大器 6.各种微波器件 三、实验内容: 1.了解微波测试系统 2.学习使用测量线 四、基本原理: 图1。1 微波测试系统组成 1.信号源 信号源是为电子测量提供符合一定技术要求的电信号的设备,微波信号源是对各种相应测量设备或其它电子设备提供微波信号。常用微波信号源可分为:简易信号发生器、功率信号发生器、标准信号发生器和扫频信号发生器。 本实验采用DH1121A型3cm固态信号源。 2.选频放大器

当信号源加有1000Hz左右的方波调幅时,用得最多的检波放大指示方案是“选频放大器”法。它是将检波输出的方波经选频放大器选出1000Hz基波进行高倍数放大,然后再整为直流,用直流电表指示。它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和极低的噪声电平。表头一般具有等刻度及分贝刻度。要求有良好的接地和屏蔽。选频放大器也叫测量放大器。 3.测量线 3厘米波导测量线由开槽波导、不调谐探头和滑架组成。开槽波导中的场由不调谐探头取样,探头的移动靠滑架上的传动装置,探头的输出送到显示装置,就可以显示沿波导轴线的电磁场的变化信息。 4.可变衰减器 为了固定传输系统内传输功率的功率电平,传输系统内必须接入衰减器,对微波产生一定的衰减,衰减量固定不变的称为固定衰减器,可在一定范围内调节的称为可变衰减器。衰减器有吸收衰减器、截止衰减器和极化衰减器三种型式。实验中采用的吸收式衰减器,是利用置入其中的吸收片所引起的通过波的损耗而得到衰减的。一般可调吸收式衰减器的衰减量可在0到30-50分贝之间连续调节,其相应的衰减量可在调节机构的度盘上读出(直读式),或者从所附的校正曲线上查得。 五、实验步骤: 1.了解微波测试系统 1.1观看如图装置的的微波测试系统。 1.2观看常用微波元件的形状、结构,并了解其作用、主要性能及使用方法。常用元件如:铁氧体隔离器、衰减器、直读式频率计、定向耦合器、晶体检波架、全匹配负载、波导同轴转换器等。2.了解测量线结构,掌握各部分功能及使用方法。 2.1按图检查本实验仪器及装置。 2.2将微波衰减器置于衰减量较大的位置(约20至30dB),指示器灵敏度置于较低位置,以防止指示电表偶然过载而损坏。 2.3调节信号源频率,观察指示器的变化。 2.4调节衰减器,观察指示器的变化。 2.5调节滑动架,观察指示器的变化。 六、预习与思考: 总体复习微波系统的知识,熟悉各种微波元器件的构造及原理特点。 实验二驻波系数的测量

最新微波技术实验指导书

微波技术实验指导书

微波技术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微波测量系统的了解与使用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级别:选做 开课单位: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学时:2学时一、实验目的: 1.了解微波测量线系统的组成,认识各种微波器件。 2.学会测量设备的使用。 二、实验器材: 1.3厘米固态信号源 2.隔离器 3.可变衰减器 4.测量线 5.选频放大器 6.各种微波器件 三、实验内容: 1.了解微波测试系统 2. 学习使用测量线 四、基本原理: 图1.1 微波测试系统组成 1.信号源

信号源是为电子测量提供符合一定技术要求的电信号的设备,微波信号源是对各种相应测量设备或其它电子设备提供微波信号。常用微波信号源可分为:简易信号发生器、功率信号发生器、标准信号发生器和扫频信号发生器。 本实验采用DH1121A型3cm固态信号源。 2.选频放大器 当信号源加有1000Hz左右的方波调幅时,用得最多的检波放大指示方案是“选频放大器”法。它是将检波输出的方波经选频放大器选出1000Hz基波进行高倍数放大,然后再整为直流,用直流电表指示。它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和极低的噪声电平。表头一般具有等刻度及分贝刻度。要求有良好的接地和屏蔽。选频放大器也叫测量放大器。3.测量线 3厘米波导测量线由开槽波导、不调谐探头和滑架组成。开槽波导中的场由不调谐探头取样,探头的移动靠滑架上的传动装置,探头的输出送到显示装置,就可以显示沿波导轴线的电磁场的变化信息。 4.可变衰减器 为了固定传输系统内传输功率的功率电平,传输系统内必须接入衰减器,对微波产生一定的衰减,衰减量固定不变的称为固定衰减器,可在一定范围内调节的称为可变衰减器。衰减器有吸收衰减器、截止衰减器和极化衰减器三种型式。实验中采用的吸收式衰减器,是利用置入其中的吸收片所引起的通过波的损耗而得到衰减的。一般可调吸收式衰减器的衰减量可在0到30-50分贝之间连续调节,其相应的衰减量可在调节机构的度盘上读出(直读式),或者从所附的校正曲线上查得。 五、实验步骤: 1.了解微波测试系统 1.1观看如图装置的的微波测试系统。

网络程序设计实验报告-Winsock编程接口实验

网络程序设计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Winsock编程接口实验 实验类型:____验证型实验_____ 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子邮件:____________ 实验地点:______ _______ 实验日期2013 年 3 月29 日 实验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 ●掌握Winsock的启动和初始化; ●掌握gethostname(),gethostbyname(),GetAdaptersInfo()等信息查询函数的使用。 二、实验设计 由实验内容可以知道: 1、编写程序能同时实现对多个域名的解析。比如在控制台输入:getip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718606762.html,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718606762.html,,能输出https://www.wendangku.net/doc/e718606762.html,和https://www.wendangku.net/doc/e718606762.html,对应的IP地址列表。 2、编写程序获取并输出本地主机的所有适配器的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MAC 地址。 首先要了解一些基本的知识gethostname(),gethostbyname(),GetAdaptersInfo()等信息查询函数的基本知识gethostbyname()返回对应于给定主机名的包含主机名字和地址信息的hostent结构指针。结构的声明与gethostaddr()中一致。 之后要根据内容画出函数流程图

三、实验过程(包含实验结果) 1.在实验过程中调用GetAdaptersInfo()时,出现了undeclared identifier的报错,原因是没有包含其头文件,之后进行一些修改解决了问题. 2.实验结果 3.选择查看本机信息 四、讨论与分析 1.Winsock初始化的作用是什么? 答:使用winsock初始化可加载winsock编程的动态链接库。

c++网络编程实例

第1章Visual C++网络编程概述 Visual C++(后面简写为VC)网络编程是指用户使用MFC类库(微软基础类库)在VC编译器中编写程序,以实现网络应用。用户通过VC编程实现的网络软件可以在网络中不同的计算机之间互传文件、图像等信息。本章将向用户介绍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网络编程基础知识,其开发环境是VC。在VC编译器中,使用Windows Socket进行网络程序开发是网络编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1.1 网络基础知识 如果用户要进行VC网络编程,则必须首先了解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基本框架和工作原理。在两台或多台计算机之间进行网络通信时,其通信的双方还必须遵循相同的通信原则和数据格式。本节将向用户介绍OSI七层网络模型、TCP/IP协议以及C/S编程模型。 1.1.1 OSI七层网络模型 OSI网络模型是一个开放式系统互联的参考模型。通过这个参考模型,用户可以非常直观地了解网络通信的基本过程和原理。OSI参考模型如图1.1所示。 图1.1 OSI七层网络模型

·3· 用户从OSI 网络模型可以很直观地看到,网络数据从发送方到达接收方的过程中,数据的流向以及经过的通信层和相应的通信协议。事实上在网络通信的发送端,其通信数据每到一个通信层,都会被该层协议在数据中添加一个包头数据。而在接收方恰好相反,数据通过每一层时都会被该层协议剥去相应的包头数据。用户也可以这样理解,即网络模型中的各层都是对等通信。在OSI 七层网络模型中,各个网络层都具有各自的功能,如表1.1所示。 表1.1 各网络层的功能 注意:在表1.1中列出了OSI 七层网络模型中各层的基本功能概述。用户根据这些基本 的功能概述会对该网络模型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1.1.2 TCP/IP 协议 TCP/IP 协议实际上是一个协议簇,其包括了很多协议。 例如,FTP (文本传输协议)、SMTP (邮件传输协议)等应 用层协议。TCP/IP 协议的网络模型只有4层,包括数据链路 层、网络层、数据传输层和应用层,如图1.2所示。 在TCP/IP 网络编程模型中,各层的功能如表1.2所示。 表1.2 TCP/IP 网络协议各层功能 在数据传输层中,包括了TCP 和UDP 协议。其中,TCP 协议是基于面向连接的可靠的通信协议。其具有重发机制,即当数据被破坏或者丢失时,发送方将重发该数据。而UDP 协议是基于用户数据报协议,属于不可靠连接通信的协议。例如,当用户使用UDP 协议发送一条消息时,并不知道该消息是否已经到达接收方,或者在传输过程中数据已经丢失。但是在即时通信中,UDP 协议在对一些对时间要求较高的网络数据传输方面有着重要的 作用。 图1.2 TCP/IP 网络协议模型

微波技术实验报告

微波技术实验指导书目录 实验一微波测量仪器认识及功率测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二测量线的调整与晶体检波器校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三微波驻波、阻抗特性测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实验一微波测量仪器认识及功率测量 实验目的 (1)熟悉基本微波测量仪器; (2)了解各种常用微波元器件; (3)学会功率的测量。 实验内容 一、基本微波测量仪器 微波测量技术是通信系统测试的重要分支,也是射频工程中必备的测试技术。它主要包括微波信号特性测量和微波网络参数测量。 微波信号特性参量主要包括:微波信号的频率与波长、电平与功率、波形与频谱等。微波网络参数包括反射参量(如反射系数、驻波比)和传输参量(如[S]参数)。 测量的方法有:点频测量、扫频测量和时域测量三大类。所谓点频测量是信号只能工作在单一频点逐一进行测量;扫频测量是在较宽的频带内测得被测量的频响特性,如加上自动网络分析仪,则可实现微波参数的自动测量与分析;时域测量是利用超高速脉冲发生器、采样示波器、时域自动网络分析仪等在时域进行测量,从而得到瞬态电磁特性。 图1-1 是典型的微波测量系统。它由微波信号源、隔离器或衰减器、定向耦合器、波长/频率计、测量线、终端负载、选频放大器及小功率计等组成。 图 1-1 微波测量系统 二、常用微波元器件简介 微波元器件的种类很多,下面主要介绍实验室里常见的几种元器件: (1)检波器(2)E-T接头(3)H-T接头(4)双T接头(5)波导弯曲(6)波导开关(7)可变短路器(8)匹配负载(9)吸收式衰减器(10)定向耦合器(11)隔离器 三、功率测量 在终端处接上微波小功率计探头,调整衰减器,观察微波功率计指示并作相应记录。

网络编程实验报告

实验一TCP Socket API程序设计 一、预备知识 1.网络编程基本概念 网络上的计算机间的通讯,实质上是网络中不同主机上的程序之间的通讯。在互联网中使用IP地址来标识不同的主机,在网络协议中使用端口号来标识主机上不同进程,即使用(IP地址,端口号)二元组。 套接字(Socket)用于描述IP地址和端口,是一个通信链的句柄,通信时一个网络程序将要传输的一段信息写入它所在主机的Socket中,该Socket通过与网络接口卡相连的传输介质将这段信息发送到另一台主机的Socket中,以供其他程序使用。 图1-1 TCP通信流程 2.TCP通信流程 TCP程序是面向连接的,程序运行后,服务器一直处于监听状态,客户端与

服务器通信之前必须首先发起连接请求,由服务器接收请求并在双方之间建立连接后才可以互相通信。 二、实验目的 1.了解Winsock API编程原理; 2.掌握TCP Socket程序的编写; 3.了解C/S模式的特点; 4.学会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三、实验任务 使用Winsock API相关类实现TCP Socket通信程序,并能成功运行。 四、实验环境及工具 1. Windows2000/XP/7 2. Visual C++开发平台 3. Visual Studio2010 五、实验内容和步骤 参照《Visual C++网络编程教程》书中81页,TCP Socket API程序设计。 连接: void CChatClientDlg::OnConnect() { WSADATA wsd; //WSADATA结构 WSAStartup(MAKEWORD(2,2),&wsd); //加载协议,使用Winsock 2.2版 m_client = socket(AF_INET,SOCK_STREAM,0); //创建流式套接字 //服务器地址 sockaddr_in serveraddr; UpdateData(); if(ServerIP.IsBlank()) { AfxMessageBox("请指定服务器IP!"); return; } if(sPort.IsEmpty()) { AfxMessageBox("请指定端口!"); return; }

VC++网络编程之实例篇

一个简单的论坛灌水工具 我在https://www.wendangku.net/doc/e718606762.html,/index.php?prog=topic::flat&tid=219030里面回复了这样一个贴: 标题是:Re:啥时候下雪啊 回复内容是:下啊下啊 经过截取后,得到这样的数据包: POST /index.php?prog=topic::reply&tid=219030 HTTP/1.1..Accept: image/gif, image/x-xbitmap, image/jpeg, image/pjpeg, */*..Referer: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718606762.html,/index.php? prog=topic::flat&tid=219030..Accept-Language: zh-cn..Content-Type: application/x-www-form- urlencoded..Accept-Encoding: gzip,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718606762.html,er-Agent: Mozilla/4.0 (compatible; MSIE 6.0; Windows NT 5.1)..Host: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718606762.html,..Content-Length: 509..Connection: Keep-Alive..Cache- Control: no-cache..Cookie: CEFS=56a4967e3f0923cc0b9e361d2599290f.... title=Re%3A%C9%B6%CA%B1%BA%F2%CF%C2%D1%A9%B0% A1&cetag=checked&autoParseURL=checked&smiles=checked&showsign=checked&domai ns=https://www.wendangku.net/doc/e718606762.html, &q=Google+Site+Search&sitesearch=https://www.wendangku.net/doc/e718606762.html,&client=pub- 9549696168596987&forid=1&channel=5833732144&ie=GB2312&oe=GB2312&cof=GALT%3A %23008000%3BGL% 3A1%3BDIV%3A%23336699%3BVLC%3A663399%3BAH%3Acenter%3BBGC%3AFFFFFF%3BLBGC%3A 336699%3BALC% 3A0000FF%3BLC%3A0000FF%3BT%3A000000%3BGFNT%3A0000FF%3BGIMP%3A0000FF%3BFORID %3A1%3B&hl=zh- CN&content=%CF%C2%B0%A1%CF%C2%B0%A1&parentid=0

微波技术基础 简答题整理

第一章传输线理论 1-1.什么叫传输线?何谓长线和短线? 一般来讲,凡是能够导引电磁波沿一定方向传输的导体、介质或由它们共同体组成的导波系统,均可成为传输线;长线是指传输线的几何长度l远大于所传输的电磁波的波长或与λ可相比拟,反之为短线。(界限可认为是l/λ>=0.05) 1-2.从传输线传输波形来分类,传输线可分为哪几类?从损耗特性方面考虑,又可以分为哪几类? 按传输波形分类: (1)TEM(横电磁)波传输线 例如双导线、同轴线、带状线、微带线;共同特征:双导体传输系统; (2)TE(横电)波和TM(横磁)波传输线 例如矩形金属波导、圆形金属波导;共同特点:单导体传输系统; (3)表面波传输线 例如介质波导、介质镜像线;共同特征:传输波形属于混合波形(TE波和TM 波的叠加) 按损耗特性分类: (1)分米波或米波传输线(双导线、同轴线) (2)厘米波或分米波传输线(空心金属波导管、带状线、微带线) (3)毫米波或亚毫米波传输线(空心金属波导管、介质波导、介质镜像线、微带线) (4)光频波段传输线(介质光波导、光纤) 1-3.什么是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它和哪些因素有关?阻抗匹配的物理实质是什么? 传输线的特性阻抗是传输线处于行波传输状态时,同一点的电压电流比。其数值只和传输线的结构,材料和电磁波频率有关。 阻抗匹配时终端负载吸收全部入射功率,而不产生反射波。 1-4.理想均匀无耗传输线的工作状态有哪些?他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在什么情况的终端负载下得到这些工作状态?

(1)行波状态: 0Z Z L =,负载阻抗等于特性阻抗(即阻抗匹配)或者传输线无限长。 终端负载吸收全部的入射功率而不产生反射波。在传输线上波的传播过程中,只存在相位的变化而没有幅度的变化。 (2)驻波状态: 终端开路,或短路,或终端接纯抗性负载。 电压,电流在时间,空间分布上相差π/2,传输线上无能量传输,只是发生能量交换。传输线传输的入射波在终端产生全反射,负载不吸收能量,传输线沿线各点传输功率为0.此时线上的入射波与反射波相叠加,形成驻波状态。 (3)行驻波状态: 终端负载为复数或实数阻抗(L L L X R Z ±=或L L R Z =)。 信号源传输的能量,一部分被负载吸收,一部分反射回去。反射波功率小于入射波功率。 1-5.何谓分布参数电路?何谓集总参数电路? 集总参数电路由集总参数元件组成,连接元件的导线没有分布参数效应,导线沿线电压、电流的大小与相位,与空间位置无关。分布参数电路中,沿传输线电压、电流的大小与相位随空间位置变化,传输线存在分布参数效应。 1-6.微波传输系统的阻抗匹配分为两种:共轭匹配和无反射匹配,阻抗匹配的方法中最基本的是采用λ/4阻抗匹配器和支节匹配器作为匹配网络。 1-7.传输线某参考面的输入阻抗定义为该参考面的总电压和总电流的比值;传输线的特征阻抗等于入射电压和入射电流的比值;传输线的波阻抗定义为传输线内横向电场和横向磁场的比值。 1-8.传输线上存在驻波时,传输线上相邻的电压最大位置和电压最小位置的距离相差λ/4,在这些位置输入阻抗共同的特点是纯电阻。 第二章 微波传输线 2-1.什么叫模式或波形?有哪几种模式?

哈工大 微波技术实验报告

H a r b i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微波技术 实验报告 院系: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班级: 姓名: 学号: 同组成员: 指导老师: 实验时间:2014年12月18日 哈尔滨工业大学

目录 实验一短路线、开路线、匹配负载S参量的测量------------------------------3 实验二定向耦合器特性的测量------------------------------------------------------6 实验三功率衰减器特性的测量-----------------------------------------------------11 实验四功率分配器特性的测量-----------------------------------------------------14 附录一RF2000操作指南-------------------------------------------------------------19 附录二射频电路基本常用单位------------------------------------------------------23 实验总结------------------------------------------------------------------------------------24

实验一 短路线、开路线、匹配负载S 参量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短路线、开路线的S 参量S11的测量,了解传输线开路、短路的特性。 2、通过对匹配负载的S 参量S11及S21的测量,了解微带线的特性。 二、实验原理 S 参量 网络参量有多种,如阻抗参量[Z],导纳参量[Y],散射参量[S]等。微波频段 通常采用[S]参量,因为它不仅容易测量,而且通过计算可以转换成其他参量, 例如[Y]、[Z] 图1-1 一个二端口微波元件用二端口网络来表示,如图1-1所示。图中,a1,a2分 别为网络端口“1”和端口“2”的向内的入射波;b1,b2分别为端口“1”和端口 “2”向外的反射波。对于线性网络,可用线性代数方程表示: b1=S11a1+S12a2 b2=S21a1+S22a2 (1-1) 写成矩阵形式: ?? ??????????????=????? ???a a S S S S b b 212212211121 (1-2) 式中S11,S12,S21,S22组成[S]参量,它们的物理意义分别为 S11=11 a b 02=a “2”端口外接匹配负载时, “1”端口的反射系数 S21=12 a b 02=a “2”端口外接匹配负载时, “1”端口至“2”端口的传输系数 S12=21 a b 01=a “1”端口外接匹配负载时, “2”端口至“1”端口的传输系数

微波技术基础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微波的基础知识,在第一章中介绍了微波的概念、基本特点以及微波在民用和军事上的应用,在第二章中介绍了微波传输线理论,主要介绍了TE型波的理论和传输特性。 10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basics of microwave in the microwave first chapt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and microwave in the civilian and military applications, in the second chapter describes the microwave transmission line theory, introduces the theory and the type of wave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微波技术基础 第一章微波简介 1.1 什么是微波 微波是频率非常高的电磁波,就现代微波理论的研究和发展而论,微波是指频率从GHz 300的电磁波,其相应的波长从1m~0.1mm,这段电磁频谱包~ MHz3000 括分米波(频率从300MHz~3000MHz),厘米波(频率从3GHz~30GHz),毫米波(频率从30GHz~300GHz)和亚毫米波(频率从300GHz~3000GHz)四个波段。 下图为电磁波谱分布图: 1.2微波的基本特点 1.似光性和似声性 微波波段的波长和无线电设备的线长度及地球上的一般物体的尺寸相当或小的多,当微波辐射到这些物体上时,将产生显著地反射、折射,这和光的反射折射一样。同时微波的传播特性也和几何光学相似,能够像光线一样直线传播和容易集中,即具有似光性。这样利用微波就能获得方向性极好、体积小的天线设

算法程序设计实验报告

程序设计》课程设计 姓名:王 学号:20100034 班级:软件工程00 班 指导教师:王会青 成绩: 2010年 6 月 实验一.构造可以使n 个城市连接的最小生成树 专业:__软件工程___ 班级:__软件姓名:_王___ 学号:_20100034 完成日期:_2010/6/26 ________ 一、【问题描述】给定一个地区的n 个城市间的距离网,用Prim 算法或Kruskal 算法建立最小生成树,并计算得到的最小生成树的代价。 1 城市间的道路网采用邻接矩阵表示,邻接矩阵的存储结构定义采用课本中给出的定义,若两个城市之间不存在道

路,则将相应边的权值设为自己定义的无穷大值。 2 显示出城市间道路网的邻接矩阵。 3 最小生成树中包括的边及其权值,并显示得到的最小生成树的总代价。 4 输入城市数、道路数→输入城市名→输入道路信息→执行Kruskal 算法→执行Prim 算法→输出最小生成树 二、【问题分析】 1. 抽象数据类型结构体数组的定义: #ifnd ef ADJACENCYMATRIXED// 防止该头文件被重复引用 #define ADJACENCYMATRIXED // 而引起的数据重复定义 #define INFINITY 32767 // 最大值∞ #define MAX_VERTEX_NUM 20 // 最大顶点个数 typedef int VRType; // 权值,即边的值 typedef char InfoType; // 附加信息的类型,后面使用时会定义成一个指针 typedef char VertexType[MAX_VERTEX_NUM]; // 顶点类型 typedef enum {DG=1, DN, UDG, UDN} GraphKind; //{ 有向图,有向网,无向图,无向网} typedef struct ArcCell { VRType adj; //VRType 是顶点关系类型。对无权图,用1 或0 表示相邻否;对带权图,则为权值类型。 InfoType*info; // 该弧关系信息的指针

socket网络编程小例子

服务器端程序: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PORT 2370 #define BACKLOG 2 #define IP "127.0.0.1" void process_conn_server(int s,char * ip); int main(int argc,char *argv[]) { int ss,sc; struct sockaddr_in server_addr; struct sockaddr_in client_addr; int err; pid_t pid; //创建套接字 ss=socket(AF_INET,SOCK_STREAM,0); if(ss<0) { printf("socket error\n"); return -1; } //设置服务器端的地址,端口等 server_addr.sin_family = AF_INET; server_addr.sin_port = htons(PORT); server_addr.sin_addr.s_addr = INADDR_ANY; bzero(&(server_addr.sin_zero), 8); //将创建的套接字绑定到服务器端 err = bind(ss, (struct sockaddr *)&server_addr, sizeof(struct sockaddr)); if(err<0) { printf("bind error\n"); return -1; }

网络编程实验报告

网络编程技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网络编程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络工程专业、软件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以Java技术为主讲授,Java语言是当前最流行的网络编程语言。本课程是一门实用性和综合运用性都很强的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通过实验,让学生熟悉JDK中的主要内容,掌握用JDK调试和运行程序的方法,掌握网络编程的基本思想和开发方法、面向对象编程的思想,JA V A中的基本方法和技术,能够熟练使用JA V A设计、编写程序,特别是基于TCP/IP的Socket 编程,并能运用这些知识方法完成C/S和B/S结构程序的设计工作。通过实验,提高学生使用Java语言程序设计开发的能力,提高应用面向对象技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实验要求 要求学生熟悉JDK中的主要内容,掌握用JDK调试和运行程序的方法,掌握网络编程的基本思想和开发方法、面向对象编程的思想,JAVA中的基本方法和技术,能够熟练使用JAVA设计、编写程序,特别是基于TCP/IP的Socket编程,并能运用这些知识方法完成C/S和B/S结构程序的设计工作。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编程习惯,自始至终贯彻课程中所介绍的程序设计风格。为保证尽量在统一安排的上机时间内完成程序设计任务,学生应事先做问题分析,并做静态检查。学生应记录实验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写出详细的实验报告。课前准备上机程序,上机认真调试,课后撰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内容、源程序、实验结果及分析。

. 实验一java基本语法 实验目的: 了解Java的数据类型,掌握各种变量的声明方式,理解运算符的优先级,掌握Java基本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掌握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语法的程序设计方法。 实验要求: 1、编写一个声明Java不同数据类型变量的程序。 2、编写使用不同选择结构的程序。 3、编写使用不同循环结构结构的程序。 实验内容: 1、编写一个声明Java不同数据类型变量的程序。 public class DataType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byte b=127; short s=32767; int i=2147483647; long l=9223372036l;//为什么long表示的数比Int还小? char c='c'; float f=1.23F; double d=0.9E-3; boolean bool=true; System.out.println(" b="+b); System.out.println(" s="+s); System.out.println(" i="+i); System.out.println(" l="+l); System.out.println(" c="+c); System.out.println(" f="+f); System.out.println(" d="+d); System.out.println(" bool="+bool); }

网络编程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掌握基于多线程并发服务器的基本设计框架和实现方法。 【实验性质】 综合性实验 【实验器材与所需软件】 计算机、交换机、windows操作系统、java集成开发环境 【实验学时】 8学时 【实验内容】 实现一个多线程并发服务器(服务器功能自选),要求该服务器可以体现出同时为多个客户端服务的特性。 【实验过程与步骤】 实验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多线程并发服务器的网络聊天室工具。 1,需求分析: 工具采用了Client/Server结构,将聊天室划分为两个子程序:客户端子程序、服务器端子程序。 ●客户端程序: 实现客户端与服务器端进行连接,并可与服务器端进行实时通讯。 ●服务器端: 实现建立与多个客户端程序之间的连接,管理连接并能够通过多线程技术同时与多个客户端进行实时通讯。 2,系统设计: 系统的设计中,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的连接,通过TCP/IP网络建立,并依托Socket进行实时通讯。系统中,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上图中,显示同一服务器,通过网络可以同时与多个客户端程序建立连接并实现实时通讯功能,通讯流程如下图所示: 根据图示,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通过Socket()进行实时通讯,通讯步骤是:服务器监听、客户端发出请求、服务器接受、建立连接、交互通讯、关闭连接。另外,由于聊天室工具必须实现多客户端同时连接通讯的要求,因此,在服务器端设计时考虑采用多线程技术,每个服务器拥有多个服务线程,每个线程负责与一个客户端进行连接通讯,从而达到一个服务器同时与多个客户端并发通讯的效果。 3,系统实现: 在网络聊天室的最终实现时,设计服务器类、服务器线程类、客户端类以及系统界面类: ●服务器类 Class Server: 主要负责管理系统中的服务器线程,通过线程管理与客户端之间的连接及通讯,是服务器的主要管理端。 ●服务器线程类 Class ServerThread: 线程类中,实现了具体的服务器与客户端之间一一对应的连接关系,并通过Socket与客户端进行实时通讯。 ●客户端类 Class Client:

Linux网络编程实例详解

Linux网络编程实例详解 本文介绍了在Linux环境下的socket编程常用函数用法及socket编程的一般规则和客户/服务器模型的编程应注意的事项和常遇问题的解决方法,并举了具体代码实例。要理解本文所谈的技术问题需要读者具有一定C语言的编程经验和TCP/IP方面的基本知识。要实习本文的示例,需要Linux下的gcc编译平台支持。 Socket定义 网络的Socket数据传输是一种特殊的I/O,Socket也是一种文件描述符。Socket也具有一个类似于打开文件的函数调用—Socket(),该函数返回一个整型的Socket描述符,随后的连接建立、数据传输等操作都是通过该Socket实现的。常用的Socket类型有两种:流式Socket —SOCK_STREAM和数据报式Socket—SOCK_DGRAM。流式是一种面向连接的Socket,针对于面向连接的TCP服务应用;数据报式Socket是一种无连接的Socket,对应于无连接的UDP 服务应用。 Socket编程相关数据类型定义 计算机数据存储有两种字节优先顺序:高位字节优先和低位字节优先。Intenet上数据以高位字节优先顺序在网络上传输,所以对于在内部是以低位字节优先方式存储数据的机器,在Internet上传输数据时就需要进行转换。 我们要讨论的第一个结构类型是:struct sockaddr,该类型是用来保存socket信息的:struct sockaddr { unsigned short sa_family; char sa_data[14]; }; sa_family一般为AF_INET;sa_data则包含该socket的IP地址和端口号。 另外还有一种结构类型: struct sockaddr_in {

微波技术实验指导_报告2017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微波技术 实验报告 院系: 班级: 姓名: 学号: 同组成员: 指导老师: 实验时间: 哈尔滨工业大学

实验一短路线、开路线、匹配负载S 参量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短路线、开路线的S 参量S11的测量,了解传输线开路、短路的特性。 2、通过对匹配负载的S 参量S11及S21的测量,了解微带线的特性。S11 二、实验原理 (一)基本传输线理论 在一传输线上传输波的电压、电流信号会是时间及传递距离的函数。一条单位长度传输线之等效电路可由R 、L 、G 、C 等四个元件来组成,如图1-1(a )所示。假设波传输播的方向为+Z 轴的方向,则由基尔霍夫电压及电流定律可得下列二个传输线方程式。 其中假设电压及电流是时间变量t 的正弦函数,此时的电压和电流可用角频率ω的变数表示。亦即是 而两个方程式的解可写成 z z e V e V z V γγ--++=)( (1-1) z z e I e I z I γγ--+-=)((1-2) 其中V + ,V -,I +,I - 分别是波信号的电压及电流振幅常数,而+、-则分别表示+Z,-Z 的传输方向。 γ则是[传输系数](propagation coefficient ),其定义如下。 ))((C j G L j R ωωγ++= (1-3) 而波在z 上任一点的总电压及电流的关系则可由下列方程式表示。 I L j R dz dV ?+-=)(ωV C j G dz dI ?+-=)(ω (1-4) 将式(1-1)及(1-2)代入式(1-3)可得 C j G I V ωγ +=++ t j e z V t z v ω)(),(=t j e z I t z i ω)(),(=

网络编程实验报告

网络编程实验报告

网络编程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 基于Linux网络聊天室的设计姓名: 陈佳悦陈雄兰 学院: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专业: 网络工程 班级: 网络工程102 学号: 19310213 19310214 指导教师: 薛卫职称:副教授

基于Linux网络聊天室的设计 摘要:本课程设计是在Linux环境下基于Socket进行开发的。系统服务器端和客户端组成。服务端程序通过共享存储区存储聊天数据,并发送给每个连接的客户端。通过多路复用的子进程实现服务端与多个客户端之间的数据发送与接收。可以在单机上开辟两个窗口分别运行客户、服务器的程序。本方案经gcc 调试器调试成功,可以在机网络聊天中使用。 关键词:网络聊天;linux ;socket 1.相关概念及技术 1.1 网络套接字编程 1.1.1套接字基本概念 套接字是通信的基石,是支持TCP/IP协议的网络通信的基本操作单元。可以将套接字看作不同主机间的进程进行双向通信的端点,它构成了单个主机内及整个网络间的编程界面。套接字存在于通信域中,通信域是为了处理一般的线程通过套接字通信而引进的一种抽象概念。套接字通常和同一个域中的套接字交换数据(数据交换也可能穿越域的界限,但这时一定要执行某种解释程序)。各种进程使用这个相同的域互相之间用Internet协议簇来进行通信。 1.1.2 套接字工作原理 要通过互联网进行通信,你至少需要一对套接字,其中一个运行于客户机端,我们称之为ClientSocket,另一个运行于服务器端,我们称之为ServerSocket。 根据连接启动的方式以及本地套接字要连接的目标,套接字之间的连接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步骤:服务器监听,客户端请求,连接确认。 所谓服务器监听,是服务器端套接字并不定位具体的客户端套接字,而是处于等待连接的状态,实时监控网络状态。 所谓客户端请求,是指由客户端的套接字提出连接请求,要连接的目标是服务器端的套接字。为此,客户端的套接字必须首先描述它要连接的服务器的套接字,指出服务器端套接字的地址和端口号,然后就向服务器端套接字提出连接请求。

微波技术试验分解

微波技术试验 姓名:洪小沯

实验一 短路线、开路线、匹配负载S 参量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短路线、开路线的S 参量S 11的测量,了解传输线开路、短路的特性。 2、通过对匹配负载的S 参量S 11及S 21的测量,了解微带线的特性。 二、实验原理 S 参量 一个二端口微波元件用二端口网络来表示。a 1,a 2分别为网络端口“1”和端口“2”的 向内的入射波;b1,b2分别为端口“1”和端口“2”向外的反射波。对于线性网络,可 用线性代数方程表示。 b 1=S 11a 1+S 12a 2 (1-1) b 2=S 21a 1+S 22a 2 写成矩阵形式: ??? ?????????????=????????a a S S S S b b 212212211121 (1-2) 式中S 11,S 12,S 21,S 22组成[S]参量,它们的物理意义分别为 S 11=11a b 0 2=a “2”端口外接匹配负载时“1”端口的反射系数 S 21=12a b 0 2=a “2”端口外接匹配负载时,“1”端口至“2”端口的传输系数 S 12=21a b 0 1=a “1”端口外接匹配负载时,“2”端口至“1”端口的传输系数 S 22= 22a b 01=a “2”端口外接匹配负载时,“1”端口的反射系数 对于多端口网络,[S]参量可按上述方法同样定义,对于互易二端口网络,S12=S21,则 仅有三个独立参量。 三、实验仪器及装置图 1模组编号:RF2KM1-1A (OPTN/SHORT/THRU CAL KIT) 3 RF2000测量主机:一台 4 PC 机一台,BNC 连接线若干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安卓实验报告报告

《Android网络程序设计》课程期末作品设计报告 学号:130705222 姓名:廖梓茗 班级:13信息 2 班 学院:电子信息学院 2016年6 月

1 主要界面截图 分组界面全部赛程界面 球队赛程界面

“我的”界面--未登录“我的”界面--已登录 登陆界面

修改密码界面

2 请结合本项目的开发,回答以下问题 2.1 如何在ViewPager中放入多个Fragment?如何为每个Fragment设置标签?介绍一下管理ViewPager的适配器。 给viewpager addOnPageChangerListener 同时绑定fragment数据源 2.2 适配器是什么?以本项目为例介绍一个列表适配器的实现? Adapter是控件与数据之间的桥梁,控制控件什么时候如何显示数据 项目中的listview的adapter全继承BaseAdapter,自由度高。 其中adapter 的getView方法主要控制listview的每个item显示什么视图view 2.3 如何访问网络接口?如何获得网络接口返回的数据?以本项目为例介绍一个网络接口的访问。 本项目访问网络,主要使用HttpClient,调用AsyncHttpClient的get或post发送 一个请求,在回调接口中处理返回数据。

例如获取分组数据接口,先获取AsyncHttpClient对象 AsyncHttpClient client = new AsyncHttpClent(); 再调用client对象的post或是get方法 Client.get(url,new TextHttpResponseHandler()); 在回调函数onSuccess中处理返回信息 2.4 如何解析json数据?以本项目为例介绍一个接口返回的json数据的解析过程。 json数据解析,主要使用Gson或是FastJson解析 FastJson: JSON.priseObjest()或是JSON.priseArray()直接将json映射成list或是object 3 请回答以下问题 3.1 当启动一个Activity并且新的Activity执行完后需要返回到启动它的Activity,应使用什么方法?其有哪些参数,分别表示什么? 在新Activity中如何将数据返回启动它的Activity? 原Activity如何用什么方法获取返回的数据?其有哪些参数,分别表示什么? startActivityForResult(intent, requestCode); setResult(intent); 通过onActivityResult()函数中的Intent参数中获取传回的数据 3.2 Activity和Fragment的生命周期状态各有哪些?状态之间如何变换?状态变换时会执行哪些方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