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唐山市城市旱情特点及抗旱对策分析

唐山市城市旱情特点及抗旱对策分析

唐山市城市旱情特点及抗旱对策分析
唐山市城市旱情特点及抗旱对策分析

唐山市城市旱情特点及抗旱对策分析

□王琼(唐山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

摘要:以唐山市城市旱情特点及抗旱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为研究对象,从造成城市干旱缺水的现状和长期发展趋势入手,对城市干旱缺水情况对今后的影响和抗旱工作的解决方案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以期为唐山市市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使唐山市的抗旱工作更为科学、有效。

关键词:旱情特点;抗旱对策;供水工程

唐山市地处海滦河流域,年降水量变率大,是水灾、旱灾和碱害频繁发生的地区之一,其中旱灾是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从唐山市多年的干旱情况来看,春天、初夏极易出现干旱,旱灾发生频繁,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危害严重,给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干旱缺水已经成为制约唐山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1.唐山市城市旱情特点分析

1.1唐山市旱情特点

唐山市属暖温带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区,由于降雨的时空分布不均,造成了唐山市有如下旱情特点:一是季节性,春旱发生几率最大,春夏连旱次之,“秋吊”现象也时有发生;二是连续性,历史上的大旱灾或特大旱灾往往具有连续性,最长的持续大旱达7年,如1962-1963年,1971-1977年,1980-1984年,最近的连续7年干旱为1997-2003年;三是周期性,唐山具有60年、10年周期旱涝演变规律,一般逢4、5年份降水偏多,逢9多涝,逢0、1、2多旱,且其中一般有一年降水特少;四是地域性,据《华北东北近五百年旱涝史料》及1949-1986年资料,共62个干旱年的记载,其中滦县(含滦南县)48年,迁安(含迁西县)39年,乐亭38年,遵化24年,玉田22年,干旱年份南部大于北部;五是损失重,据统计,唐山市1965-1975年间的平均单位面积经济总量为0.256万元/hm2,而1990-2000年间的平均单位面积经济总量已上升到了2.93万元/hm2,也就是说,在遭遇同等程度的干旱灾害时,现在的经济损失明显增加,特别是对城市生活和工业以及生态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危害更远远超出了农业。

1.2城市旱情特点分析

近年来,唐山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增加使得城市居民的用水需求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城市用水量大幅增加。且因旱减少城市供水量呈逐年递增趋势。据调查,城市缺水量由2002年的2355万m3增加到2007年的2605万m3,影响人口数量也在逐年增加,2007年达到5.07万人。

唐山市目前的干旱情况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1.2.1旱情影响范围广

干旱导致的地表水水源地蓄水不足,不仅直接影响到市区人民的日常生活,城市工商行业、大中型企业和服务业乃至城市环境的改善都受到了严重影响。干旱程度重。受气侯、环境等因素影响,市区干旱缺水程度日趋加重。陡河流域受气候持续干旱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流域内水资源逐年衰减,1981-2000年平均降水量比1953-1979年减少21%,产生的天然年径流量减小52%,水库实际年平均入库水量较天然年径流量少0.12亿m3,扣除库区蒸发、渗漏和水库周边鱼塘损失水量,陡河水库实际可利用水量仅有0.2亿m3,水资源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区近1亿m3的用水需求,水资源短缺十分严重。

1.2.2旱灾损失大

城市干旱缺水,给市区居民生活、工业、商业服务业及其他行业带来的损失都相当大。在干旱年份,为了保障人民生活用水的正常供给,需要对部分耗水量高的大中型企业进行限产甚至停产、一部分建设项目需被迫停工、部分服务业关闭等等。给市区人民生产生活造成了很大负面影响和严重的经济损失。

2.唐山市城市抗旱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唐山市针对城市干旱缺水的现状,积极采取抗旱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基本保证了城市用水需求,但是,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2.1市区现状干旱缺水状况十分严峻,成为制约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防汛抗旱

H E N A N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2年第13期

36

唐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

唐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 第一次修订

目录 一、总则 二、建设用地分类与适建范围 三、建筑容量控制指标 四、建筑间距与建筑物退让 五、建筑物的高度和景观控制 六、城市绿地 七、停车场及出入口设置 八、市政公用设施 九、居住公共服务设施 十、特定区域补充规定 十一、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唐山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河北省城市规划条例》、《唐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以及与城市规划相关的法规、标准、规范,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确定的市区城市规划区中的路南区、路北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凡在此范围内新建、扩建、改建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和其它工程设施的,均按本规定执行。 其他各区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各项建设工程的建设,应按已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无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按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和本规定执行。 第四条各类专业性用地建设项目应符合已颁布的专业技术规范及规定的要求。 第二章建设用地分类与适建范围 第五条本市城市用地,按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分类如下: 一、居住用地(R) 二、公共设施用地(C) 三、工业用地(M) 四、仓储用地(W) 五、对外交通用地(T) 六、道路广场用地(S) 七、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 八、绿地(G) 九、特殊用地(D)

十、水域和其它用地(E) 第六条居住用地,指居住小区、居住组团和单位生活区等各种类型的成片或零星的用地。居住用地包括住宅用地、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和绿地。 (一)一类居住用地,指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低层住宅为主的用地。 (二)二类居住用地,指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较好,以多、中高、高层住宅为主的用地。 (三)三类居住用地,指市政公用设施比较齐全、布局不完整、环境一般,或住宅与工业等用地混合交叉的用地。 (四)四类居住用地,指以简陋住宅为主的用地。 第七条公共设施用地,指居住区及居住区级以上的行政、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以及科研设计等机构和设施的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中的公共设施用地。 (一)行政办公用地:行政、党派和团体等机构用地。 (二)商业金融业用地:商业、金融业、服务业、旅馆业和市场等用地。 (三)文化娱乐用地:新闻出版、文化艺术团体、广播电视、图书展览、游乐等设施用地。 (四)体育用地:体育场馆和体育训练基地等用地,不包括学校等单位内的体育用地。 (五)医疗卫生用地:医疗、保健、卫生、防疫、康复和急救设施等用地。 (六)教育科研设计用地: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科学研究和勘测设计机构等用地。不包括中、小学和幼托用地。 (七)文物古迹用地:具有保护价值的古遗迹、古墓葬、古建筑、

智慧城市发展-上海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是上海加快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手段,深化实践“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重要举措,也是上海信息化新一轮加速发展的必然要求。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把信息化作为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经过三个五年规划的持续推进,当前整体水平保持国内领先,部分指标达到发达国家先进水平,一批新兴技术创新成果在上海世博会上得到充分展示和示范应用,这些都奠定了建设智慧城市的基础。为继续合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依据《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订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推进原则、发展目标和任务概要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上海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战略目标,按照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总体要求,大力实施信息化领先发展和带动战略,以提升网络宽带化和应用智能化水平为主线,着力构建国际水平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便捷高效的信息感知和智能应用体系、创新活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可信可靠的区域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企业主体作用,注重政府引导,完善市场监管,大力推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面向未来的智慧城市建设,全面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让市民共享智慧城市建设成果。 (二)推进原则。 1、夯实基础,分步推进。把提升信息基础设施能级和夯实智慧应用基础放在突出位置,加强统筹规划、规范管理,加大投入和建设力度;通过分阶段发展,滚动推进实施计划,促进智慧城市建设持续深入发展。 2、创新发展,惠及民生。着眼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市民生活改善,大力推进技术、应用、管理及体制机制的创新发展,探索新模式,培育新业态,不断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使广大市民、企业切实感受到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实惠和便捷。 3、突出重点,聚焦项目。围绕经济建设、城市运行、社会管理、公共服务重点领域,突出针对性、实效性、可操作性,聚焦公共性、基础性、创新示范性、业务协同性项目,强化阶段目标和建设进度,加快信息技术在城市发展各领域的深入应用。 4、市区联动,示范带动。市和区县两级政府统筹协调推进,支持区县先行先试,加快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项目的示范建设,增强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设施完善、应用渗透和产业发展。

唐山概况讲解词

唐山位于环渤海地区的中心地带,北依巍巍燕山,南临滔滔渤海,是一座具有百年历史的重工业城市,处于大北京经济圈内,京都文化、历史文化和现代工业文明在这里融会。唐山市现辖六个行政区、六个县(市)和两个国有农场,总面积13472平方公里,总人口704万,其中市区面积3874平方公里,人口293万。近年来,唐山的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是全国最具活力的18个特大城市之一。“九五”期间,全市GDP年均增长14.3%,2002年全市GDP完成1102亿元,经济总量占全省六分之一强,全国百分之一强。 唐山地理位置优越,地处环渤海与环京津交汇地带,与首都北京相距150公里,与著名工业城市天津市相距120公里,是联络华北、东北两大地区的咽喉。隔海与朝鲜、韩国、日本相望,成为东北亚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山是震后崛起的崭新城市,经过二十多年的城市建设,已发展成市区功能布局合理,市政公用设施配套,抗震性能良好,环境清新优美的城市。 地处大北京经济圈,北依燕山,南临渤海,唐山这座具有百年历史的沿海重工业城市与北京、天津构成了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的“金三角”,京都文化、历史文化和现代工业文明在这里融汇。唐山地理位置优越,地处环渤海经济圈腹地,与中国首都北京相距150公里,与著名工业城市天津市相距120公里,是连接华北、东北两大地区的咽喉要地和走廊。隔海与朝鲜、韩国、日本相望,成为东北亚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976年7月28日发生的7.8级强烈地震,将整个城市夷为废墟。唐山人民发扬“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历经十年复建、十年振兴、十年快速发展,建成了一座功能分布合理、市政设施配套、抗震性能良好、环境清新优美的现代化新型城市。唐山人民勤劳智慧,坚韧不拔,富于创造精神。唐山人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铸就的开滦矿工“特别能战斗”精神,西铺“穷棒子”精神,沙石峪“当代愚公”精神,特别是在抗震救灾中凝成的抗震精神,已成为唐山的城市之魂。唐山以其精神的富有和广博,铺展开一座城市雄健高远的魂魄。 唐山,因市区中部高耸的大城山古名“唐山”而得名。 唐山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中国的第一桶机制水泥、第一座成功的机械化矿井、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第一台蒸汽机车和第一件卫生陶瓷都在这里诞生。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唐山已成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形成了以煤炭、钢铁、电力、建材、机械、化工、陶瓷为主的支柱产业。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革命步伐的加快,高新技术又为传统工业注入了新的活力。钢铁、建材、能源、装备制造和化工五大优势产业竞争实力显著增强,高新技术产业群体初步形成。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唐山三友集团有限公司、唐山陶瓷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省冀东水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大唐发电股份有限公司陡河发电厂、大唐国际唐山热电有限公司、惠达陶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隆达骨质瓷有限公司等,在全国同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唐山农业自然资源丰富。北部山区盛产核桃、苹果、梨、桃、红果等干鲜果品,“京东板栗”在国内外久负盛名;中部平原盛产玉米、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和棉花、花生等经济作物;南部沿海既是渤海湾的重要渔场,又是著名的长芦盐的重要产区。唐山陆域海岸线长达196.5公里,沿海滩涂面积广阔,适宜发展海水养殖,唐山水产品产量居河北省第一,“东方对虾”享誉中外。占山海之利,唐山,在大规模开发中正在向着农业产业化和外向化迈进。为促进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唐山把发展乳业、瘦肉型猪、果菜、板栗、花生、水产品六大龙型经济作为区域特色经济,成为京津和东北地区重要的副食品基地。 唐山拥有四个开发区、一个管理区和一个工业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位于唐山市郊,是开放型科技经济区,以服务周到、宽松优惠的投资环境,成为外商的投资热点。南堡经济开发区正在向现代化的滨海化工城迈进,精细化工园区和加工园区以完备的设施和热情的服务吸引着客商到此投资兴业。海港经济开发区构筑了全方位开放的新格局,拥有国家认定的保税仓库,形成了前景广阔的海滨城市雏形。芦台经济开发区占平原之秀美,得交通之便利,努力营造新的发展格局,潜力巨大。汉沽管理区位于京津唐经济区腹地,优势明显,地位重要。 曹妃甸工业区处于中国北方经济最活跃的环渤海地区,是河北省的“一号工程”,已被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和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试点。曹妃甸面向大海有深糟,背靠陆地有浅滩,地理位置优越,建港优势突出,具有广阔的开发空间,被誉为“国宝之地”;曹妃甸毗邻京津冀城市群,交通便利发达;与韩国、日本以及矿石出口国澳大利亚、巴西、秘鲁、南非、印度等国的海运航线十分顺畅;腹地华北、西北、东北地区物产丰富;母城唐山工业历史悠久;京津的巨大人才储备和强大的研发能力,为曹妃甸的开发提供了人才、技术支撑。目前,曹妃甸工业区建设已全面展开,大规模的吹沙造地为项目建设提供了用地需求,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2005年12月,两个25万吨级矿石码头正式开港通航,打开了唐山通往世界的又一条黄金水道。曹妃甸工业区规划面积310平方公里,将以大港口、大钢铁、大化工和大电能为核心,立足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逐步建成国际性铁矿石、煤炭、原油、天然气等集疏枢纽港、世界级重化工业基地、能源储备和调配中心、国家重化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区。 唐山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已成为投资热点地区。日本三井物产、松下、丰田、NGK、伊藤忠,美国联合能源,英国BOC,德国西门子,法国达能,香港华润,台湾晔联和庄头北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大企业都已在这里落户。 近年来,唐山加快了农业对外开发开放的步伐。以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为主线,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重点,唐山立足培育农业龙头企业,积极面向国际、国内两大市场,加大了开发开放和引进外资的力度。 随着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唐山对外交往也日益密切。先后与瑞典的马尔默市、日本的酒田市、英国的林肯市、美

唐山湾生态城规划

唐山湾生态城总体规划 来源:规划建设局浏览次数:579日期:2011年7月20日 10:22 1 项目背景 开发建设曹妃甸,把曹妃甸建成科学发展示范区是党中央、国务院和河北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加快建设曹妃甸新区,按照区域经济一体化规律、打造世界一流开发区,统筹规划、集合整体实力在区域竞争格局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现阶段曹妃甸新区面临的重要课题。 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把曹妃甸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科教领先、社会和谐、文化繁荣、生态优美、政治文明、人民幸福”的渤海明珠为总目标,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立新型产业体系为工作主线;以建设生态城市为平台;探索实现科学发展的路径、形成科学发展示范体系,实现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环境保护、生态优先的“四位一体”的创新型城市发展模式。 2 现状、发展条件、目标及定位 近几年来,曹妃甸新区经济社会发展迅速,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整个新区宏观经济发展迅速,各方面都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包括国际产业转移出现新趋势的机遇、新能源发展潮流和国家战略机遇、环渤海地区开发开放加快的机遇、京津唐区域合作不断推进的机遇、河北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强省机遇、唐山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的机遇以及大港口和大油田资源组合的机遇。 发展的总目标是将曹妃甸新区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示范区,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国际生态城市”。规划确定曹妃甸新区功能定位为:我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重要组成部分;世界级重化工业基地;京津冀城镇群重要的国际港口城市。 3 新区城镇发展与布局 规划中注重对当地生态资源的保护,并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以保护新区内多样性的生态资源,求取区域的可持续协调发展。根据生态要素、生态功能和主要区划,按照其对城镇空间发展的制约性和支撑性,确定生态限制性分区,按照其对用地建设的敏感程度分为禁止建设区和限制建设区,作为城镇空间布局的前提。 规划提出曹妃甸新区城镇空间结构为“一核两带”。“一核”包括即将成为京津冀城镇群重要的国际港口城市的曹妃甸新城、曹妃甸工业区和唐海县城,“两带”包括北部城镇发展带和南部沿海产业发展带。曹妃甸新区城镇等级结构按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工业区-小城镇四级设置。 本次规划提出曹妃甸新区空间发展,应强调基础设施带动,注重生态安全,构筑港口、港区、港城协调发展的空间发展策略,归纳起来可以表述为“建设一流的国际大港、新型工业化基地和国际生态城市”。 4 城市性质、职能、发展战略及规模 新城的城市性质从国际化和国家战略层面考虑新城的定位、从环渤海发展态势考虑曹妃甸的发展定位、从唐山市域城镇结构优化的角度审视新城的定位、从唐山南部地区的创新发展思考新城的定位、《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对新城的定位综合以上分析,并结合新城的现实条件,规划确定城市性质表述为:环渤海重要的国际港口城市,冀东南部沿海中心城市。 新城的城市职能体现在她是京津冀重要的临海产业服务中心,是冀东区域高教、科研及产业转化基地,是国家级滨海生态创新发展中心。 新城的城市发展目标是实现经济体系、社会体系、环境体系、文化体系的共同的和谐发展。城市发展战略包括生态优先战略、影响力战略、区域联动战略、功能互补战略。 曹妃甸新城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为主导产业辐射带动关联产业,就业人口带动居住人口。2020年规划期末城市人口将达到80万人。规划至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约73.8平方公里,人均92.3平方米。 5 新城总体布局、用地、综合交通规划 现阶段土地利用特点为:国有土地存量大、土地政策门槛较低、原生态资源富集土地利用结构 新城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目前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水产养殖和盐田。 新城空间发展的动力机制的地缘因素以港城联动为主、政治因素以曹妃甸中心的确立为主、生态环境因素以限制与引导为主、高教因素以集聚与推动。新城增长边界确定原则为:保护城市生态环境、防止城市建

关于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几点思考

对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认识和思考 白塔镇泮怀宇 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是总结国内外城市化经验和教训得出来的城市建设努力实现的最终目标,即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人类生存发展创造最方便、高效、环保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以下谈一些个人对仙居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认识和思考: 一、对生态宜居城市的几点认识 1、生态宜居城市提出的背景。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城市的“生态性”和“宜居性”产生了迫切的需要。1976年联合国首届人居大会提出“以持续发展的方式提供住房、基础设施和服务”;1996年,联合国第二次人居大会提出“人人享有适当的住房”和“城市化进程中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两个主题,倡导人人享有适当住房,确保人类住区更安全、更健康、更舒适、更公平、更持久,也更具效率的全球性目标。近几年,国内也提出了“山水城市”、“生态城市”、“绿色城市”等城市发展新模式,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宜居城市”加以具体阐释。国内外学者关于生态宜居城市的理论探讨正悄然兴起。到目前为止,全国共有100多个城市把“宜居城市”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 2、生态城市的内涵。生态的概念查阅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和《辞海》等,有关的定义或解释是:生态——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也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在2010城市发展与规划国际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邹德慈对城市的生态城

市概念进行了解读。生态城市的概念存在了几十年,二十世纪工业文明以后,从生态学的角度研究城市而提出的生态城市。邹院士指出,首先生态城市的核心应当是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由三个主要的子系统组成,包括自然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生态城市是三大系统协调而且良性运行的城市。生态城市应该是生态系统健康的、良性的城市。 3、宜居城市的内涵。宜居城市是指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协调发展,人居环境良好,能够满足居民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适宜人类工作、生活和居住的城市。宜居城市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宜居城市是一个全方位的概念,强调城市在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各个方面都能协调发展,人们在此工作、生活和居住都感到满意,并愿意长期继续居住下去。狭义的宜居城市指气候条件宜人、生态景观和谐,适宜人们居住的城市。在实践中,有的城市把生态环境建设放在宜居城市建设的首要位置,突出园林绿化的作用。宜居城市又有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的含义。从宏观层面来看,宜居城市应该具备良好的城市大环境,包括自然生态环境、社会人文环境、人工建筑设施环境在内,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从中观层面来看,宜居城市应该具备规划设计合理、生活设施齐备、环境优美、和谐亲切的社区环境;从微观层面来看,宜居城市应该具备单体建筑内部良好的居室环境,包括居住面积适宜、房屋结构合理、卫生设施先进,以及良好的通风、采光、隔音等功效等。 因此生态城市和宜居城市从内涵上讲应该是相互交融互通的,生态的才是宜居的,或者说宜居的城市必然也是生态良好的城市。 二、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主要思路

唐山市商业发展规划

唐山市商业发展规划(2005-2010) 2006-02-08 08:41 文章来源:唐山商务编辑部 目录 第一章总则/1 一、编制意义和作用/1 二、编制依据/1 三、指导思想/2 四、编制原则/2 第二章商业发展规划的对象、范围和期限/5 一、规划的对象/5 二、规划的范围/5 三、规划的期限/5 第三章唐山市商业发展的现状及分析/6 一、唐山市商业发展的历史回顾/6 二、唐山市商业发展的现状/6 三、综合分析及评价/11 第四章未来商业发展的环境与条件(S W O T分析)/13 一、唐山市发展商业的比较优势(S u p e r i o r i t y)/13 二、相对劣势与制约因素(W e a k n e s s)/14 三、面临的发展机遇(O p p o r t u n i t y)/16 四、挑战与威胁(T h r e a t)/17 第五章战略目标与阶段性任务/19 一、战略总目标/19 二、阶段性任务/20 第六章商业网点布局规划/23 一、商业网点布局要求/23 二、商业网点规划思路/24 三、市中心城区商业网点布局规划/26

四、其它城区和县城商业网点布局规划/39 第七章商品市场体系建设/41 一、消费品市场/41 目录 二、生产资料市场/46 三、农产品市场/48 四、特殊行业市场/49 第八章发展现代物流业/51 一、唐山市发展物流业的基本条件/51 二、物流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基本原则和目标/54 三、规划“三点三带,纵贯全市”的物流分布格局/56 四、加强物流发展平台建设/59 第九章实施政策与措施/63 一、放开市场与宏观调控相结合,做好商业流通领域改 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服务,鼓励竞争/63 二、存量调整与增量规划相结合,鼓励发展新型业态、 连锁经营,依托存量,增量带动/64 三、扩大开放,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吸引外资与吸引民 资相结合,放开政策,积极引导/64 四、产业推动与需求拉动相结合,发挥优势,培育文化 /65 五、加强结构性调整与提高组织化程度相结合,树立龙 头,培育人才/65 六、健全完善商业法律、法规与鼓励行会自律相结合, 规范发展,自我协调/66 七、加强城市商业设施建设与不断推进农村城镇化改革相 结合,优化环境,扩大纵深/66 八、加强金融、保险、信息传输等配套服务产业的发展 与鼓励律师、会计、审计、咨询、评估等中介服务机构 的壮大相结合,全面发展,共同服务/67 九、立足繁荣本市市场,满足居民商品消费需求与加强 区域经济联系,参与更大范围的市场合作竞争相结合, 巩固基础,开拓领域/67

上海智慧城市指标体系完整版1

智慧城市指标体系 1.0 智慧城市是指综合利用各类信息技术和产品,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互动化、协同化、融合化”为主要特征,通过对城市内人与物及其行为的全面感知和互联互通,大幅优化并提升城市运行的效率和效益,实现生活更加便捷、环境更加友好、资源更加节约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智慧城市是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和知识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是工业化、城市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必然趋势。建设智慧城市,实现以“智慧”引领城市发展模式变革,将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在公共行政、社会管理、经济发展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和聚合发展,推动形成更为先进的区域发展理念和城市管理模式。 因此,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特制定《智慧城市指标体系1.0 》(以下简称“指标体系”)。 一、相关说明 《智慧城市指标体系1.0 》主要是基于城市“智慧化”发展理念,统筹考虑城市信息化水平、综合竞争力、绿色低碳、人文科技等方面的因素综合而成,目的主要是为了较为准确的衡量和反映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进度和发展水平,为进一步提升城市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关指标的确定主要本着以下原则:一是指标具有可采集性,历史和当前数据采集是可靠方便和科学的;二是指标具有代表性,可较全面反映某个方面的总体发展水平;三是具有可比性,不同城市间、城市不同历史阶段可根据指标进行科学比较;四是指标具有可扩展性,可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对指标体系内

容进行增减和修改。 二、指标体系 根据以上的原则以及现阶段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指标体系”主要可分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智慧城市公共管理和服务、智慧城市信息服务经济发展、智慧城市人文科学素养、智慧城市市民主观感知等5 个维度,包括19 个二级指标、64 个三级指标。 1、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指保障智慧城市各项功能通畅、安全、协同运作的相关基础设施。主要包括3 个二级指标,8 个三级指标。 1.1宽带网络覆盖水平。指各类有线和无线形式的宽带网络在城市中的覆盖比例。包括4 个三级指标。 1.1.1家庭光纤可接入率。光纤接入是指局端与用户之间完全以光纤作 为传输媒体。光纤接入覆盖率是反映了城市基础网络设施发展水 平核心指标之一。智慧城市的家庭光纤可接入覆盖率应在99%以 上。 1.1.2无线网络覆盖率。指通过各种无线传输技术实现的无线网络连接 在城市区域的覆盖率。智慧城市的无线网络覆盖率应在95%以 上。 1.1.3主要公共场所WLAf覆盖率。指大专院校、交通枢纽、商业集中 区、公共活动中心等主要公共场所WLAf覆盖率。智慧城市主要 公共场所WLAr应达99%以上。 1.1.4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覆盖率。指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 视网融合发展、互通互联以及相关衍生业务的发展水平。智慧城

唐山市(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支出基本情况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唐山市(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支出基本情况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序言 唐山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支出基本情况数据分析报告从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科学技术支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等重要因素进行分析,剖析了唐山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支出基本情况现状、趋势变化。 借助对数据的发掘及分析,提供一个全面、严谨、客观的视角来了解唐山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支出基本情况现状及发展趋势。唐山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支出基本情况分析报告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及清洗而得。本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请注明出处。 唐山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支出基本情况分析报告以数据呈现方式客观、多维度、深入介绍唐山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支出基本情况真实状况及发展脉络,为需求者提供必要借鉴及重要参考。

目录 第一节唐山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支出基本情况现状 (1) 第二节唐山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指标分析(均指全市) (3) 一、唐山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现状统计 (3) 三、唐山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全国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统计 (3) 四、唐山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唐山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唐山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全国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7-2018)变动对比分 析 (6) 第三节唐山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指标分析(均指全市) (7) 一、唐山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现状统计分析 (7) 三、唐山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占全国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统计分析 (7) 四、唐山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唐山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17-2018)变动分析 (8)

宜居生态城市规划

宜居生态城市规划 生态宜居城市的发展与建设充分有效地运用了各种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必须得到充分的肯定,这样才有助于全人类的长期可持续化发展,维护好整个生态系统。本文对城市规划和生态宜居城市间的关系及规划进行阐述,以期指导。 一、城市规划与生态宜居城市间的关系 1生态宜居城市是城市规划的主要目标之一 生态宜居城市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生态宜居城市的规划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一脉相承。生态宜居城市建设追求以人为本,符合现代城市规划建设的主流思想。生态宜居城市是城市规划建设理念的新方向。城市建设由单纯的追求GDP高速增长向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协调发展转变。生态宜居城市规划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着眼于城市的长远发展,是城市建设理论和发展的正确方向。生态宜居城市能够有效地解决现代城市发展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协调人、经济和环境三者之间的矛盾,生态宜居城市理念将引导城市的稳健发展。 2城市规划是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重要手段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品质的重要因素。建筑密度、城市交通、绿地率控制、医疗、卫生、教育等基础设施布局均是城市规划的基本内容。城市设施布局、城市细节设计和城市功能布局均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品质、交通通行和工作环境等,对生态环境也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城市规划在城市建设中起到建设枢纽的作用。城市规划能够统筹各个部门、协调多方力量,为建设生态宜居城市而共同努力,是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基本保证。城市规划对社会网络的形成和居民行为有着重要影响。规划便利、安全、景观宜人的环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居民的户外运动。 二、生态宜居城市的规划原则 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是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最直接的实践,是一项全局建设工程。将生态宜居作为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是城市规划建设能够满足居民健康生活和发展的需求。将以人为本作为生态宜居城市的规划原则的出发点,并结合当地相关政策导向确立了规划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原则。第一,以人为本和面向大众的原则。将提高城市居民的健康生活水平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生态宜居城市规划建设的出发点与落脚点。第二人人参与和共建共享的原则。在生态宜居城市的建设中应当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应当广泛地动员单位、家庭等全社会成员积极参与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在人人参与规划建设的同时确保建设成果的共享。第三,坚持突出特色和夯实基础的原则。结合城市的地形地貌等自然环境因素和城市规划现状,探索具有城市特色的生态宜居城市规划项目,并且加强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工作,从而逐步建成生态宜居城市。 三、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总体战略 生态宜居城市规划建设的目标是良好的生态环境构建和居民的健康生活。采取以项目建设为带动建设的策略,以影响生态环境改善的城市规划建设因素为切入点,制定循序渐进、以点带面、总体控制的建设战略。首先,以项目建设带动生态宜居城市的整体发展。生态宜居城市的建设应当将相关项目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出发点,细化生态宜居城市的规划内容和条目,从较为具体的建设项目出发,提高项目建设的针对性,促进生态宜居城市的整体发展。规划建设内容越具体、越细致就越能促进规划建设的发展。项目可以是以某项内容为单元的专项城市建设项目,或是以地域范围为单元的整体建设项目,项目建设是生态宜居城市规划建设的细胞,只有局部功能得到合理有效的建设,城市整体规划建设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其次,将城市环境建设作为建设的切入点。日常生活环境和相关基础设施直接影响着居民的健康生活水平,以生态宜居城市的规划内容为依据,进行生态依据城市专向建设,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的环境,从而达到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目的。 四、生态宜居城市的规划 1区域绿地规划 改善区域绿地体系是区域绿地规划的首要任务,加大对区域绿地的控制力度,对区域绿

唐山市城市规划管理规定

唐山市城市规划管理规定 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唐山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河北省城市规划条例》、《唐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以及与城市规划相关的法规、标准、规范,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确定的市区城市规划区中的路南区、路北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凡在此范围内新建、扩建、改建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和其它工程设施的,均按本规定执行。 其他各区可参照执行。 (四)沿道路设置阳台、雨棚等地上附属设施不得突出建筑物主体2.5米,地下建(构)筑物退让道路规划红线不得小于3米。 (五)不同建筑高度组成的连续建筑,最小退让距离按最高建筑的标准执行。 (六)新建影剧院、游乐场、体育场馆、大型商场、宾馆、饭店等有大量人流、车流集散的多、低层建筑(含高层建筑中作为大型商场的裙房),其面临城市道路的主要出入口方向的建筑控制线后退道路规划红线的距离,除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另有规定外,不得小于15米,并应留出临时停车或回车场地,且与城市道路相连。 建筑后退道路红线距离内应设置一定宽度的绿化带。 新建学校、幼儿园教学楼、医院住院部等主体建筑距规划道路红线20米以上。 第三十五条拟开发地块与未开发用地或规划拟改造用地相邻,其与该地块退让距离按以下掌握: (一)拟开发地块或者相邻地块已编制详细规划,按照详细规划掌握。 (二)两地块均未编制详细规划,按以下掌握: 1、在拟开发地块东、西两侧存在未开发地块,退让该侧地块边界,高层不小于10米,多层不小于6.5米。 2、在用地北侧存在未开发地块,住宅建筑退让该边界日照间距一半。 3、在用地南侧存在未开发地块,若拟建为多层住宅建筑,则退让多层住宅建筑日照间距一半。 第三十六条在村镇、城镇范围以外的公路规划红线两侧应划定隔离带,隔离带宽度的具体规定如下: (一)国道、快速公路两侧各50米。 (二)主要公路两侧各20米。 (三)次要公路及以下等级公路两侧各10米。 公路红线和隔离带内,不得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但可耕种或绿化造林;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也可开挖沟渠、埋设管道、架设杆线,开辟服务性车道等。 沿穿越村镇、城镇的公路两侧可按村镇、城镇规划进行管理,但建筑物后退公路规划红线的距离不得小于5米。 第三十七条沿河道规划蓝线(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长期保留的河道规划线)两侧新建、扩建建筑物,其后退河道规划蓝线的距离除按有关规划另有规定外,多层建筑不得小于6米,高层建筑不得小于9米。 第三十八条电力线路保护区范围内,不得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电力线路保护区范围按相关规范执行。 第三十九条沿铁路两侧新建、扩建建筑工程应符合以下规定,并作为防护林带:

生态城市建设及生态修复项目市场化运作模式

生态城市建设及生态修复项目市场化运作模式 生态城市建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城市发展的方向。长期以来,由于我们认识的偏差,始终把生态问题当成公益事业来看、来做,使得原本朝阳的生态城市建设步履蹒跚。在政府、专家及商家的共同努力下,如何构建多方共赢的市场化运作模式是生态城市建设及生态修复项目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课题。 土地是生态城市建设的载体,市场需求是生态城市建设的生命,土地开发市场化是生态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本报告试图在案例解析及政策解读的基础上,探讨生态城市建设的市场化模式。 除了大地震,唐山的另一个出名的名片一定是污染重镇,因为煤炭和钢铁产业为主导,也正因为如此,唐山的生态城市建设更令人关注、更值得借鉴。2006年底,我受邀顾问唐山市南部的曹妃甸湿地公园开发,首次提出了依托如火如荼的曹妃甸工业区开发创办曹妃甸论坛的概念,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该论坛由河北省人民政府、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唐山市人民政府承办,首届论坛于2009年10月15日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出席,

本论坛的倡导者、现河北省委副书记赵勇指出,曹妃甸论坛的顺利召开极大地丰富了曹妃甸的绿色内涵、提升了唐山市在环渤海及全国的品牌影响力,带动了曹妃甸新区开发。这就是从曹妃甸湿地公园、到曹妃甸论坛、再到现在的曹妃甸生态城的轨迹。南湖生态城是唐山市另一个成功的生态城市建设案例,核心区面积30平方公里,改造前是开滦煤矿采煤沉降区,垃圾遍地、污水横流,严重影响城市形象和环境,通过对采煤沉降区的生态化改造,完成了扩湖景观绿化、地震遗址公园、垃圾山封山绿化等一批生态改造工程,周边片区土地开发吸引了万科、绿城、新加坡仁恒和美等十几家国际知名房地产商争相进驻,土地由每亩10多万元迅速升值到200多万元,土地比开发前增值1000多亿元。由于南湖生态城在改善人居方面的贡献,先后获得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 西安市浐灞生态区位于西安市主城区东北,核心区是浐河与灞河交汇处的三角洲,过去一直是城市的最大伤疤,采砂场、垃圾场遍地都是,经过投巨资生态化改造,通过创办欧亚国际论坛及引入F1摩托艇世锦赛、世界园艺博览会等三大引擎,极大地提升了土地资源价值。 天津滨海新区F1摩托艇世锦赛赛址区项目位于滨海新区塘沽黄港二库,占地2万亩,曾经是农业灌溉水库,现在主要是调蓄功能。2009年10月,天津市政府黄兴国市长接见国际摩联亚洲委员李浩杰先生时表示:希望F1摩托艇世锦赛长期落户天津,以提升天津国际影响力,2011年滨海新区在上海举办的推介会

关于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思考

>> 城市发展 >> 城市建设 >> 内容阅读 关于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思考 作者:李炜来源:网络搜集添加日期:07年12月26日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这样描述城市的功能:“人们为了活着,聚集于城市;为了活得更好,而居留于城市。”然而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许多城市的管理者往往更多地关注物质的极大丰富而忽略了城市的主体———人,或者只注重城市精英的生活质量,而忽略了占城市人口大多数的普通市民。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了人居环境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城市正在向着它的本义回归。本文拟对扬州建设生态宜居城市作一点探讨。 一、扬州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理论思考 1、扬州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背景分析。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城市的“生态性”和“宜居性”产生了迫切的需要。1976年联合国首届人居大会提出“以持续发展的方式提供住房、基础设施和服务”;1996年,联合国第二次人居大会提出“人人享有适当的住房”和“城市化进程中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两个主题,倡导人人享有适当住房,确保人类住区更安全、更健康、更舒适、更公平、更持久,也更具效率的全球性目标。近几年,国内也提出了“山水城市”、“生态城市”、“绿色城市”等城市发展新模式,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宜居城市”加以具体阐释。国内外学者关于生态宜居城市的理论探讨正悄然兴起。到目前为止,全国共有100多个城市把“宜居城市”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 从全球角度来看,城市经历了一个由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进入后工业阶段后,城市的服务功能逐渐突出,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在城市产业结构中逐步占据主导地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成为主流社会意识,城市居住环境不断得到优化。 2、扬州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一般理论分析。 宜居城市是指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协调发展,人居环境良好,能够满足居民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适宜人类工作、生活和居住的城市。宜居城市包括经济持续繁荣、社会和谐稳定、文化丰富厚重、生活舒适便捷、景观优美怡人、公共秩序安全这六个方面的内涵。 宜居城市的判别标准如下:经济发展度,社会和谐度,文化丰厚度,生活舒适度,景观怡人度,公共安全度。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扬州就确立了跳出老城、建设新城的思路。2001年又提出建设“人文、生态、宜居”城市。这是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在城市建设中最直观的反映和要求。2004年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2006年,又历史性地获得“联合国人居奖”。在这些荣誉的背后,是扬州综合实力的增长,是扬州城市品位的提升,是扬州人民安居乐业的最好体现。 二、扬州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主要思路

唐山市绿化系统专项规划文本

第1条本规划是指导唐山市中部发展核心区建成区内各类绿地建设的法规性文件。在城市建成区内进行各项绿地建设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本规划执行。 第2条本规划是为了适应新世纪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配合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针对城市绿地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的专项规划。 第3条规划指导思想 1、与城市总体布局相协调,体现"城市大园林”构想,建设城乡一体化的绿地体系。 2、尊重自然,生态优先,人与自然共存。 3、弘扬传统文化,创造地域特色。 4、深化”以人为本”的思想,满足市民居住、生活、工作、旅游等多方面需求。 5、坚持"节约型园林"建设思想,以最少的资源和资金投入,实现园林绿化最大的综合效益。 第4条规划原则 1、生态优先、持续发展 2、立足城区、城乡统筹 3、以人为本、和谐共存 4、唐山特色、完整体现 5、远近结合、分布实现 第5条规划期限 近期:2010--2015 年,远期:2016--2020 年。 第6条规划范围及人口规模

本次规划范围为《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 )》中确定的中部发展核心区的城 区部分,包括中心城区、丰润片区、古冶片区和空港片区,建设用地总面积为280平方公里, 人口规模为285万人。其中: 中心城区:包括路南区、路北区、开平和丰南的城区部分,建设用地面积210平方公里, 人口规模220万人; 丰润片区: 城区部分建设用地面积4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40万人; 古冶片区: 城区部分建设用地面积2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25万人; 空港片区: 建设用地面积5平方公里,人口规模5万人。 第7条规划理念 1、中心城区:三山凝翠、碧湖流彩、绿园沁梦、生态兴城 2、丰润区:清水贯车城、绿脉系丰润 3、古冶区:山水抱古冶、绿网织新城 第8条规划目标 1、近期目标(2010-2015年) 搭建合理的绿地构架,构筑较为良好的外围生态环境基础,在城区增加各类公园绿地,实现居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规划标准,满足市民基本的游憩活动需求,突出地域文化特色,改善城市景观形象,力争早日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 2、远期目标(2016-2020年) 完成规划范围内的大环境绿化建设,保障外围绿色和蓝色的生态屏障的完整性;城区绿 地体系分级配套,配置合理,绿地环境品质大幅提升;自然和文化景观特色鲜明,最终成为 一个自然山水资源的积蓄之地,一个地域文化景观的荟萃之地,一例生态园林城市的新典范, 一座北方知名的宜居大都市。

基于资源转型的唐山生态城市的构建

基于资源转型的唐山生态城市的构建 【摘要】近年来,唐山市结合自身的情况,积极投身生态城市建设。本文从唐山市生态城市建设的现状出发,分析其生态建设的立足点,并依据资源型城市的特点,总结建设的重点内容,以建立唐山市生态城市建设的基本构架。 【关键词】生态城市资源转型唐山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立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环境,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国内外许多城市建设发展的目标。2005年9月,经国家环保总局批准,河北省被正式列为全国生态省建设试点省份,2008年河北省政府提出的“三年大变样”加快了河北各地区进行生态城市建设的步伐。目前,唐山市已经迈出建设生态城市的步伐。 一、资源型城市唐山建设生态城市的必要性 1、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唐山市是河北省的老工业基地,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有钢铁、水泥、陶瓷等传统工业。依靠丰富的能源和许多传统产业,唐山市迅速走上了脱贫致富道路,并走在了河北省各城市的最前列。但资源型城市大多是以生态换发展,唐山也不例外。 2007年唐山市GDP为2779.14亿元,比上年增长15.0%,人均GDP达到37765元,在全国城市排名中位于38位;2008年唐山市GDP为3561.19亿元,比上年增长13.1%,人均GDP达到48190元,在全国城市排名19位。唐山的经济增长进入了高速增长的快车道。但这种高速增长,仍未从根本上摆脱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发展代价较大。每万元GDP的耗能高达2.735吨标准煤/万元(同期河北省平均水平1.843吨标准煤/万元,青岛市0.88吨标准煤/万元)。因此,唐山市经济转型刻不容缓。 2、遏制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随着唐山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唐山的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一些资源特别是煤炭、铁矿等不可再生资源日益减少。资源型城市一旦进入衰退期,将使城市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后劲严重不足,并以乘数效应的方式,蔓延到城市的方方面面,造成负的“马太效应”。目前,唐山市生态环境形势十分严峻,环境污染严重。由于治理速度赶不上破坏的速度,生态破坏程度在不断加剧,资源衰竭与浪费相当严重,唐山市的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迫切需要城市的生态建设。只有建设生态城市,才能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继续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

在运河文化传承中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思考_以天津市为例 (1)

在运河文化传承中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思考
——以天津市为例
张萌 史延冰 王欣然
摘要:以传承运河文化为切入点,着重阐述天津市将运河申遗保护与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相结合、提升城市 宜居性、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方法。本文明确了传承运河文化是天津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重要契 机,进而论述了生态城市发展定位、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以及区县统筹协调发展与传承运河文化和运河保护 发展的关系,并从实施水环境综合整治、重塑自然生态环境、营造人居环境体系、带动文化旅游发展、突 出地区发展重点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带动天津运河沿线地区生态宜居建设和协调发展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天津 生态城市 京杭大运河 文化传承 宜居建设
1 引言
天津市是国务院 1986 年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天津在深入推进 城市建设的同时,注重城市历史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通过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加快生态宜 居城市的建设步伐。 从 200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修订出台,到 2008 年《历史文化名城名镇 名村保护条例》和《天津市文物保护条例》的颁布实施,天津按照相关法规的要求编制了一 系列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和文物古迹的保护规划,在挖掘城市历史、守护城市记忆方面 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09 年,京杭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行动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启动。 天津境内的大运河作为京杭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凝结着天津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诸 多领域的庞大信息,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保护运河风貌、传承城市运河文化,不仅是 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需要, 也是体现天津地域文化价值、 建设特色鲜明的生态宜居城市的迫 切要求。
2 天津运河文化的内涵与现实发展需求
天津境内的大运河北起武清区木厂闸, 南至静海县九宣闸, 以三岔河口为分界点分为北 运河和南运河两个区段,总长约 174 公里,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漕运通道”。
7554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