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21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古文化常识

2021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古文化常识

2021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古文化常识
2021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古文化常识

2021 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古文化常识

一、古文化常识题常见“ 7 设误”

1.扩大官职职权范围考查某一官职或部门的职责时,添加了不属于它的职责,扩大了职权范围。

如误把工部和户部职责混淆。

2.古今地名识别不清考查古代地理常识时,常常用今天的地理知识去阐释古代的地理知识,弄错

古代地名的说法或范围。如 2018 年全国卷Ⅱ,“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 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中的“‘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是错误的。

3.弄错官职任、免、辞考查官职知识时,往往会涉及任、免、辞官职的文言词。命题人常常将表

示任官与升迁的词混为一谈,或改变任、免、辞官职的说法进行设误。如 2016 年全国卷Ⅱ,“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中的“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是错误的。

4.弄错宗法礼俗等级标准考查关于宗法、祭祀、礼仪知识时,将相似宗法、礼仪内容范围和等级,天子祭祀与诸侯祭祀的等级或牺牲标准混淆一起。如2017 年全国卷Ⅰ,“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

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中的“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是错

误的。

5.混淆名字称谓常识将古人的字、号用法混淆,将帝王的年号、谥号、庙号的说法以及官职等方面的称谓张冠李戴。如 2015 年全国卷Ⅰ,“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中的“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是错误的。

6.混淆考试级别名第考查科举制度时,往往将科举考试的不同级别及对应名第混淆在一起,迷惑考生。如“‘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为进士,科举会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中的“会试”是错误的,应是“殿试”。

7.打乱典籍对应搭配

考查典籍知识时,将几种不同典籍的信息打乱,随意搭配,让考生难以区分。如“ 《春.秋.》是

我国现存最早的、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中的“叙事详细”是错误的,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二、古文化常识题解题“ 4 技法”

1.调动积累直接判

该方法主要依据平时各种知识的积累直接判定选项的正误。(1)联系生活常识和历史知识。如“陛下”一词,我们就可以联系古装电视剧,臣民对皇帝敬称“陛下”等。再如“吏部”可以依据初中历史所学的中国古代的六部(吏部、户部、

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等相关知识直接判断。

(2)联想教材所学知识。初高中语文教材课下注释及附录文章中的专用词语、古今异义、

文学知识等很多都属于古代文化常识。如“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可联系《张衡传》中“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的课下注释来判断。

2.剖析词语巧推断试题中的文化常识词语可通过对构成词语的语素及其结构方式的分析,或联系相关成语,剖析语素内涵,解读词义,借此推断题目的正误。如“黜陟”指官吏降免或升迁。联系“罢黜”一词,“黜”应指降职;结合“陟罚臧否”一词,“陟”应指升职。

3.结合语境深推断揣摩文言文中文化常识词语的含义,需要结合具体语境,从文中搜索相关信息加以推断。如 2017 年全国卷Ⅰ 中的“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结合文章“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母忧..去职。居丧以孝称,

服阕逾年,菜蔬不改”可以判断是正确的。

4.遇生判对灵活断因为高考题考查的大多是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所以一般不会把冷僻的专有名词作为错项设置,如果出现较生疏的古代文化知识,一般认为此项表述正确。

以上 4 种技法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综合使用。

[ 典例示范 ]

(2018 全·国卷Ⅰ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解题演示 ]

[应用体验 ]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到彦之字道豫,彭城武原人。及文帝入奉大统,以徐羡之等新有篡虐..,惧,欲使彦之

领兵前驱。彦之曰:“了彼不贰,便应朝服..顺流;若使有虞,此师既不足恃,更开嫌隙之端,非所以副远迩之望也。” 会雍州刺史褚叔度卒,乃遣彦之权镇襄阳。元嘉三年,上于彦之恩厚,将加开府..,欲先令立功。七年,遣彦之等北侵。及还,凡百荡尽。文帝收彦之下狱,免官。九年,复封邑..,固辞。

(节选自《南史·到彦之传》)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篡虐,指徐羡之等人在文帝刚刚当皇帝时有夺取君位和残暴肆虐的思想行为。 B.朝服,指在重大典礼时所穿的礼服,主要用于朝会,是君臣百官的议政之服。 C.开府,古代指高级官吏建立府署并自选僚属之意,汉朝三公等可以开府,后来开府资格有时会放宽。

D.封邑,指君主赐以领地或者食邑,并将封邑内的所有权力转让给封君作为奖赏。

解析:选 D A 项,“篡” ,臣子夺取君位,“虐” ,残暴狠毒,“篡虐”即做事残暴有夺权的言行。前文“入奉大统”即登上皇位。综合分析, A 项正确。 B 项,“朝”,有朝见、朝廷、拜见、聚会等意;“服”,服装。据此可判断“朝服”的意思。需要注意的是,切不可把“朝服”狭隘地理解成上朝穿的衣服,从而缩小了它的意义。 C 项,拆分“开府”,“开”有开创、建立等意思;“府”有官府、府衙的意思。综合分析,“开府”有建立府衙的意思。选项正确。 D 项,从“复封邑,固辞”可知,“封邑”表示的是一种封赏、赏赐。拆分“ 封邑”,“封”指帝王把土地或爵位给予亲属或臣僚;“邑”指城镇。由此判断,“封邑” 的意思是朝廷赐给领地等。再联系封建中央集权的政权特点,可知选项中的“将封邑内的所有权力转让给封君作为奖赏”中的“所有权力”错误。

参考译文:

到彦之字道豫,是彭城武原人。等到宋文帝即位,认为徐羡之等人有篡位谋反之意,(宋文帝)害怕,想派彦之带兵担任先锋去攻打(他们)。彦之说:“如果对对方非常信任,便应

该放手让对方发展;如果使对方有忧虑,这样的军队是不值得依靠的,还开启了对方心里的疑虑,这不符合远近之人的期望。” 恰逢雍州刺史褚叔度死了,皇帝就派彦之暂时镇守襄阳。元嘉三年,皇上对于彦之非常恩待,将加封他为开府,想先让他立功。七年,派彦之等人北伐,等到败归,各种物资荡然无

存。文帝抓彦之入狱,撤职。九年,又恢复他的封邑,彦之坚决推辞。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郭宗皋,字君弼。嘉靖八年进士。擢御史。宗皋劝帝惇崇宽厚,察纳忠言,勿专以严

明为治。帝大怒,下诏狱..,杖四十释之。坐夺俸..两月。寻进兵部..右侍郎。隆庆改元,从戍所起刑部右侍郎,改兵部,协理戎政。旋进南京右都御史,就改兵部尚书参赞机务。宗皋亦自以年老求去,诏许之。万历中,再存问..,岁给廪隶。

(节选自《明史·郭宗皋传》,有删改)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诏狱,指皇帝下令查办的案件或关押钦犯的牢狱。文中指后者。 B.夺俸,官吏因过失而被罚扣其俸禄。“俸”即俸禄,指官吏每年或每月所领的薪金。 C.兵部,古代官署名,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兵械、军令等,其长官为兵部尚书。 D.存问,指慰问并进行请教,在古代,多用于君主对臣下的一种关心和虚心纳谏。

解析:选 D A 项,①从“帝大怒,下诏狱,杖四十释之”的整体意思和“下(到??去)”字分析,文中“诏狱”是监狱的意思;②拆分“诏狱”,“诏”,皇帝下命令;“狱” 有案件和监狱的意思。选项正确。 B 项,①从“杖四十释之。坐夺俸两月”的语意分析,“夺俸”是一种处罚方式;②拆分“夺俸”,“夺”,剥夺,“俸” ,俸禄。选项正确。 C 项,①“ 右侍郎”是职官名,“兵部”是古代的衙门机构,即官署;②拆分“兵部”,“兵” 有兵器、军队、军事等意思,故“兵部”是有关军队的部门。选项正确。 D 项,①拆分“ 存

问” ,“存”有慰问、省视的意思,“问”有问候、慰问的意思。②从前文郭宗皋以自己年老请求退休,并得到准许判断,朝廷只是通过慰问表示关心,所以选项中的“ 进行请

教”“ 虚心纳谏” 的表述错误。

参考译文:

郭宗皋,字君弼。嘉靖八年的进士。提拔为御史。宗皋劝说皇帝推崇(崇尚)宽容敦厚,考察采纳忠诚的言论,不要只是把严明作为治理的标准。皇帝大怒,把他关进牢狱,打四

十大板释放了他。被判罚剥夺两月俸禄。不久进封兵部右侍郎。隆庆改元,从戍卫的地方起任刑部右侍郎,改任兵部,协助处理军政。很快进封南京右都御史,就职改任兵部尚书参赞机务。宗皋也自认为年老请求退休,(皇帝)下诏准许他的请求。万历年间,

(皇帝)两次慰问(他),每年供给粮食、奴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