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20年最新电大本科公共政策概论机考题目小抄

2020年最新电大本科公共政策概论机考题目小抄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公共政策是(A)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所制定的政策。A.政府

2.公共政策的强制性经常与(B)措施相联系,若缺乏这种措施就将失去权威性。B.惩罚性

3、政策的调控功能常常表现出特有的(D),即鲜明地强调政府工作的侧重点。D.倾斜性

4、"政策科学"的概念是由美国政治学家(C)最早提出的C.拉斯韦尔

5、(C)是公共政策主体中最核心、并发挥独特作用的部分。C.政府主体

6、新型的公共政策理念视政策对象——公众为(D)。D.伙伴

7、决策权力角逐的核心问题是(A),因为政治权力是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 A.权力

8、个人决策模式包括个人专断式和(B)两种具体形式。B.个人负责制

9、决策中的各种智囊组织经常被称为决策者的(D)。D.外脑

10、决策权力的横向分化反映在政治结构中立法、司法、(C)权力的分化, C.行政

11.在拟定公共决策方案时,要求各备选方案之间互相(D)。 D.排斥

12.政策目标的有效性取决于不同的参与者对它的(C)。 C.共识

13.在政策方案执行过程中,偶然失效是指执行过程进入(C)的失效。C.正常状态

14、(B)提出了著名的政策执行模型。B.史密斯

15、人们把分析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失效现象所描述的曲线称为(C)。C.浴盆模型

16、史密斯认为,政策执行中有(A)个基本要素是必须认真考虑的。A.四

17、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服从、认同与(D)。D.内化

18、政策效果评价从本质上看是一种(C)判断。C.价值

19、在任何决策过程中,(B)因素和超理性因素总是混合在一起的。 B.理性

20、政策评估是对政策(A)所做的判断。 A.效果

21、思维就是有意识的头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关系所作的B反映,而思维方法则是指人们依据事物的客观规律而形成的思维规则和手段。B.自觉性、概括性与间接性

22、对于利益不相关的决策类型,一般来应当说强调“A”。这是一种十分恰当的“职业行为”思维类型,无论是在利益相关决策还是利益无关决策中,我们都需要提倡。A、公事公办

23、在某些认识媒介的诱导、启迪下,思维者突然豁然开朗的思维过程指的是(C):C.灵感思维

24、完全理性思维中存在一个基本的假定是:(D)D.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25、科学家明确地直接把系统作,一般公认以(A)提出“一般系统论”的标志。A.贝塔朗菲

26、“系统分析”最早是由(B)提出并使用的。B.兰德公司

27、下列关于知识经济时代基本特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A.社会组织层级化

28、在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主体应该树立(C)政策理念。C.发展型

29、多者博弈的公共决策体制其实质是(B)。B.公共决策体制扁平化

30、公共政策的逻辑起点是(D)。D.公共问题

31、(A)是公共政策的核心问题。A.公共利益

32、公共利益是公众(B)的资源和条件。B.共享

33、公共政策的归宿在于(A)。A.及时有效地解决公共问题

34.拥有完全理性思维特征的公共决策者追求(C)类型的决策。C、完美主义

35.公共政策案例分析是运用(A)的方法,对公共政策案例进行辨析,发现和解决公共政策问题,以促进对公共政策认识和研究的深化,改进公共政策实践的一种研究方法。A、定性或定量

36.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不包括(D)。D、系统性

37.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C)。C.组织或个人

38.各公共政策主体对政策结果的影响各异。他们之间(D)D.既非平起平坐的关系,也非从属关系。

39.中国国务院制定政策的许多活动实际上是体现在(B)的身上。 B.国务院各部门

40.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层次:(A)、认同与内化。A.服从

41.人们遵守一项政策,主要是因为他们对政策(D)的认同。生活于法制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对

政府经过合法程序制定的政策,理所应当要遵守。D.合法性

42.多个环境因素对政策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共同作用上,而且还突出地表现在(C)作用上。这种作用常常会引起预料不及的连锁反应,使得问题变得更加复 C.交叉

43.政策执行者根据政策内容和局部利益对政策进行取舍,有利就执行,无利的不执行,这属于执行政

策的(D)型 D.折扣

44.公共政策评价有利于政策的科学化和(A)水平。A.民主化

45.公共政策评价能够在公共部门内部形成浓厚的(D)意识,有助于提高公 D.竞争

46.拥有完全理性思维特征的公共决策者追求(A)的决策。A.完美主义类型

47.经济合理性思维是对(C)的一种改进或具体化,并且是现实公。C.德尔菲法

48.渐进思维指导下的公共决策者主张。渐进思维是对(A)的又一种修正。 A.完全理性思维

49.(B)有利于在十分不确定的情况和无所适从的条件下进行公共决策。B.顺序决策思维

50.(C)强调决策的迅速和彻底性,要求在较早的时间内和较大。C.剧烈变革思维

51(A)是一种专家会议法,可用来产生有助于查明问题和使之概念化的思。.A.头脑风暴法

52.(C)是一种直觉预测技术。这种技术最初是为军事策略问题的预测而设计的,后来逐步扩展到

其他领域。C.德尔菲法

53.公共政策思维方法的特殊性就在于它具有“决策”和“(A)”的双重特征。A.公共性

54.(D)实际上是一种将完全不适用的选择方案筛选出来的方法。D.简单矩阵法

55.(C)指的是政府采取不行动的决策方式,即政府在决策中采取一种搁置或静 C.无为思维

56.(B),其基本过程就是让决策者逐项地对每一个选择方案极尽挑 B.巴拉姆驴子思维法

57.决策支持系统是指辅助决策工作的一种(A)系统。A.计算机

58.为了实现公共决策的(A),在进行决策之前,必须要有充分的系统分析活动。A.科学化

59.所谓公共政策体制,不仅指公共政策权力在政策主体之间进行分过程中的(D)。 D.活动程序

60.公共政策案例是公共管理领域内某个管理问题或政策问题的描述和,(B)是公共政 B.管理性

61.公共政策案例分析有利于促进公共政策实践的科学化、民主化和(A)。A.法制化

62..公共问题是指那些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中共同受其广泛影响,具有(C),与公 C.不可分性

63.公共利益是个人与(D)所共享的资源与条件。D.其他社会成员

64.所谓社会问题是指社会的实际状。社会问题既包括私人问题,也包括(A)问题。 A.公共

65.政策效果评价从本质上看是一种(C)判断。C.价值

66.在某些认识媒介的诱导、启迪下,突然豁然开朗的思维过程指的是(C)。C.灵感思维

67.史密斯认为,政策执行中有(A)个基本要素是必须认真考虑的。A.四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公共政策是政府在对全社会公共利益进行(A B C D)准则。A.选择B.综合C.分配D.落实

2.政策的导向是(B D)的导向。B.观念D.行为

3.公共政策的功能包括(A B C)。A.分配功能B.导向功能C.调控功能

4、公共政策核心主体包括(A B C D)。A.立法机关B.行政机关C.司法机关D.执政党

5、公共政策主体体系包括(B C D)。B.准公共政策主体C.社会公众D.核心主体

6、公共政策主体能力主要包括(A B C D E)。A.规制社会成员行为的能力B.引导公众观念、行为的能力C.调控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D.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E.公共政策体系内部的互动及整合能力

7、公共决策体系包含着(A B C D)等子系统。A.监控 B.智囊 C.决断 D.信息

8、外部监控体系是由(B C D)等组成。 B.人民群众 C.新闻舆论 D.社会团体

9、决断系统在公共政策及其运行中的作用(A B C D)。A.界定政策问题 B.确定政策目标 C.设计政策方案 D.选择政策方案

10、确定决策目标的标准是(A B C D)。 A.目标与手段的统一 B.目标有效协调 C.目标具有可操作性

D.目标具体明确

11、拟定公共决策方案的原则有(A B C D)A.多要素原则 B.多方案原则C、可操作性原则 D.排斥性原则

12、决策过程中决策者形成共识的途径通常有(B C D)。 B.说服 C.强制 D.交换

13、追踪决策的特征主要是(A B C D)。A.双重优化 B.非零起点 C.回溯分析 D.心理效应

14、史密斯认为,(A B C D)是政策执行过程中A环境因素B执行机构C目标群体D理想化的政策

15、从政策执行者对执行政策的态度分析,政策执行问题有如下几种(A B C D E)。A.折扣型B.结

构型C.滞后型D.抵触型E.僵化型

16、政策环境因素的基本特征有(A B C D)。A.交叉性B.动态性C.突发性D.多样性

17、公共政策评价的基本组成内容有(A B C D)。A.建议B.信息C.分析D.规范

18、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公共政策评价可以分为(A C D)。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C.事前评价、执行评价和事后评价D.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

19、(A C)的评价标准需要在各类人员通过协商、平衡利益关系中产生。A.客观C.全面

20、处于不同地位的人们,对政策效果评价的态度会(B D)。B.支持D.反对

21公共政策效果的类型有(A B C D)。A、潜在效果B、直接效果C、附带效果D、象征性效果

22、立体思维的内在特征表现在六个方面,(B D)B系统性、整体性动态性D层次性、多维性、联系性

23、创造性思维的各种基本形式包括(A B C D)。A.顿悟B.灵感C.判断D.直觉

24、头脑风暴法的优点是(A B C D)。A.专家团体所拥有及提供的知识和信息量,B.它使专家交流信息、C.它能够发挥一组专家的共同智慧D.专家会议所考虑的问题的各方面

25、按照人们决策时对自然状态规律的认识和重点掌握程度,将公共决策分为(B C D。B.风险型决策

C.确定型决策D.非确定型决策

26、按照性质的不同,可以将公共决策划分为(A C)A.非程序化决策C.程序化决策

27、决策支持系统由(B D)提出。B.斯科特D.基恩

28、下列关于知识经济时代基本特征的说法中,正确的有(B C D E)B.社会组织扁平化C.政策信息公开化D.民主参与大众化E.社会主体知识化

29、下列关于知识经济与公共政策的关系的论述中,正确的有(C D E)。C.知识经济的兴起要求实现政策创新D.知识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公共政策的扶植E.知识经济的发展影响到了公共政策的执行30、发展型公共政策理念主要内容B C D E。B科学民主观念C公平优位观念D创新超前观念E人本观

31、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建立(A B E的公共决策A多者博弈决策体制B民主参与决策体制E网络化决策

32、为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各国政府需要调整的公共政策主要包括(A B D E)。A.产业政策B.教育政策D.财政政策E.金融政策

33、在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呈现出的新特点包括(A B C D)。A信息化B民主化C高效化D科学化

34、公共政策案例的特点有(C D)。C.公共性D.管理性

35、根据公共政策案例记录的过程,可以把公共政策案例分为(A B C。A完全公共政策案例B未来公共政策案例C.实时公共政策案例

36、公共文化的内容包括(A B C)。A.对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关系的认识B.对公共道德观念的认识C.对公共责任必要性的认识

37、以下选项属于公共问题横向性质维度的内容包括(C D)。C.管制性公共问题D.服务性公共问题

38、以下哪些说法体现了公共政策的未来基本走向(B C D)。B.公共政策应当是讲究公平的C.公共政策应当追求民主化D.公共政策应当实践科学化

39.公共政策突出了“公共”二字,这意味着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的行为特征,应充分体现作为社会公

共利益(A B D)的角色。:A.代表者 B.维护者 D.倡导者

40.在所有制定公共政策的主体中,最基本、最核心的是(A B)。A.党 B.政府

41.公共政策对利益的分配过程大致经历环节:(A B C D)A利益选择B利益综合C利益分配D利益落

实。

42.通常情况下,下列利益群体和个体,容易从公共政策中获得利益:(A B C)

A.与政府主观偏好一致或基本一致者

B.最能代表社会生产力发展方向者

C.普遍获益的社会多数者

43.公共政策主体引导公众观念行为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策主体(A C D)。A.自身观念的

影响程度 C.行为的规范程度 D.行为的模范程度

44.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公共政策主体必须转变公共政策理念。这些理念包括(A B C D)。A.视政策

对象——公众为 B.公共政策的出 C.支持、鼓励准政策主体的发展 D.要具有前瞻性,注重“

45.政策环境的优化和改善。主要包括(B C D)B.提倡公共道德,强调公共责任,使社会逐渐形成良好的公共文化氛围 C.加强公共政策程序化、公开化的法制建设 D.最大限度地吸纳公民参与

46.公共政策系统由(A B D)及监控系统构成。A.信息系统 B.智囊系统 D.决断系统

47.集体决策模式指决策机构的全部成员(A B C)。A.拥有同等决策权力 B.共同决策 C.共同负责 D.共同进退

48.中国地方各级政府在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负责管理地方的(A B C)等 A.政治 B.经济 C.社会

49.结合中国的实际,可将公共决策的参与团体划分如下(B C D)。B.职业团体 C.群众团体 D.工作团体

50.大众传播媒介对决策问题提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下列方面(A B C)。A.缩短了公众议程的时间 B.缩短了正式议程的时间 C.扩大了决策问题提出的数量

51.决策方案性质的界定是指(A B D)。A明确决策适用对象B明确决运用期限D该方案着重解决的问题

52.决策方案评估的标准包括(A B C D。A效益标准B方案协调性标准C方案适应性标准D方案力度标准

53.追踪决策的特征包括(A B C D。)A.回溯分析 B.非零起点 C.双重优化 D.心理效应

54.管理理论认为主要负责政策执行的行政机构会受到(A B C D)。A.其合法委任权的影响 B.与之相关的利益集团的影响 C.政策系统中立法机关干预的影响 D.特定的政治环境中其它各种因素的影响

55.系统理论认为政策执行过程的分析,可以理解为(A B C)。A.外界环境对政策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输入 B.系统产生了政策输出 C.由政策结果和反馈提供了政策的评价与再输入过程

56.依据可靠性理论分析,在政策方案的执行过程中,“失效”表现在(A B D)等阶段。这种政策失

效率的变化,类似于浴盆状,。 A.早期失效 B.偶然失效 D.耗损失效

57.史密斯认为,(A B C D)都是政策执行过程中 A.理想化的政策 B.执行机构 C.目标群体 D.环境因素

58.公共政策评价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公共政策的(A B C D)进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A.效

益 B.效率 C.效果 D.价值

59.正式评价指事先制定完整的评价方案,并按(A)和内容执行,并由 A.规定的程序

60.现代意义上的公共政策评价的产生与发展可归结于以下因素:(A B C D)。

A.学科与研究群体的推动

B.政府外部动力

C.政府内部动力

D.技术手段的完备

61.公共政策评价与一般的评价活动的区别是(A B C)。A.公共政策要从公众的、宏观的、系 B.公共政策的评价应放到一个比较长的 C.公共政策的评价要考虑社会公共利

62.公共政策评价标准包括:(A B C)A.绩效 B.效率 C.充分性

63.系统方法应用于公共政策领域所遵循的原则包括(A B C D)。A.整体性 B.综合性 C.最优化 D.可行性

64.系统分析重视给定系统的外部联系和内部联系。这体现了系统方法的(B C D)。B.相关性原则 C.有序性原则 D.动态性原则

65.系统分析的指标体系通常包含(A B C D)资源A政策性指标B技术性指标C经济性指标D社会性指标66.系统分析流程的基本内容包括(A B C D)。A.系统研究 B.系统设计 C.系统属性量化 D.系统评价

67.系统分析不能解决的问题包括(A B C D)。A.带有极强政治色彩的问题 B.具有深刻社会含义的问题

C.在决策中,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是超理性因素的问题

D.做出不同选择时,必须在观

68.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各国政府实现政策创新。通过(A B C D),促进知识经济的快速、持续、健康

发展。A.公共政策理念 B.公共政策体制 C.公共政策过程 D.公共政策内容的变革与调整

69.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要素主要包括(A B C)。A.弄清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目的 B.选准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角度C确定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立足点

70.公共责任是指社会成员对参与公共生活的A B C(也是指他们对 A.使命感 B.责任心 C.自觉性

71.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问题,这可以来理解:(A B)A.公共利益的基本属性 B.公共机构的特性

72.公共机构的特性是(B C D)。B.公共机构有存在的必要性 C.机构有维的能力 D.机构产出的独特性73.当代公共政策面临的现实挑战主要包括(A B C)。A.公共政策的程序化与非常规决策之间的矛盾

B.公共政策体系的相对封闭性与系统开放性的矛盾

C.公共政策的特性与传统方法论之间的矛盾

74.一般说来,公共文化集中体现在社会成员的以下认识和观念之上:(A B C)。A.对公共利益与个人

利益关系的认识 B.对公共道德观念的认识 C.对公共责任必要性的认识

75.公共政策未来的基本走向包括(A B C D)公共政策科学化.A.突显“公共性”,将决策物品 B.更加强调公共问题的具体要求;C.突出公平在其目标体系中的地位 D.公共政策民主化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题后括号中填写对或错)

1.公共政策是社会组织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所制定的政策。(错)

2.公共政策的强制性经常与惩罚性措施相联系,若缺乏这种措施就将失去权威性。(对)

3、公共政策系统包括政策主体和政策客体等要素,不包括外在环境。(错)

4、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包括整体性、超前性、层次性、多样性、合法性,不包括有效性、对称性。(对)

5、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不涉及个人。(错)

6、政策理念是指政策主体进行公共政策活动时所秉持的价值观。思想观念是结果的真正决定者,有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就会制定出与之相关的政策。(对)

7、公共政策主体规制社会成员行为的能力还常常在应对突发事件等危机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对)

8、公共政策主体选择哪些问题制定政策,就意味着一定要对这些利益关系进行调控。

9、作为一个系统,在各主体不具备独立性、但有较高能力的情况下,公共政策体系有一种天然的整合能力和机制。(错)

10、公共政策监控系统是指由政策系统内的人员和机构组成,对政策行为、政策方案的内容和执行,进行监督和控制的机构。(错)

11、决策权力可以定义为一种法律权力,或者是在一系列可能行动中做出选择的权力,或者是影响政策主体、推动其选择自己所偏好的某一行动的权力。(对)

12、中国国务院下属的各个部门是辅助国务院行使职权的,不独立行使重要的行政决策权力和领导权力。(错)

13、中国的职业团体不属于公共决策的参与团体。(错)

14、大众传播媒介可以扩大决策问题提出的数量,但不能缩短公众议程和正式议程的时间。(错)

15、心理效应在追踪决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追踪决策的特征之一。(对)

16、解决决策问题的基本措施是决策方案的核心内容,要尽量做到明确、具体,要明确提出方案的执行者应该做什么、如何做,并告知执行者不得随意机动。(错)

17、公共决策问题的复杂性使得其解决也呈现出长期性与阶段性。因此,在决策方案中必须明确决策阶段,以使得决策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划分和决策。(对)

18、决策方案性质的界定是指明确决策方案的适用对象,运用期限以及该方案着重解决的问题等。(对)

19、行动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指对某一项公共政策所要采取的广泛行动。(对)

20、组织理论认为政策执行都需要组织,没有组织就没有执行。(对)

21、因果理论把政策中的潜在因果假设分为两个因素:贯彻影响力和技术能力。(对)

22、交易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过程,依据某种价值标准制定的政策目标与方案是较为理想的结果,而在实际中是行不通的。(对)

23、系统理论认为政策制定是一个反复的形成、执行、再形成的演化过程。(错)

24、认同是接受政策反应的最高层次,它表现为对政策内容及其意义准确而深刻地理解,并积极地自觉行动。(错)

25、非正式评价指对评价者、评价形式、评价内容没有严格规定,对评价的最后结论也不作严格要求,人们根据自己重点掌握的情况对公共政策做出评价。(对)

26、公共政策评价结论决定公共政策的生命周期。(对)

27、由于公共政策具有较强的时效性,所以对公共政策的评价不宜放到较长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下进行。(错)

28、绩效是公共政策评价的主要标准之一。绩效包括公共政策推动的结果,但不包括民众心目中认定的满意程度。(错)

29、无为思维是一种消极被动的思维方式。(错)

30、顺序决策思维指导下的公共决策者通常认为,政策制定和贯彻是而且应当是通过缓慢的进展和小心的改变实现的,主张走一步看一步。(错)

31、头脑风暴法主要运用于重新设计或者是终止和替换现有系统的决策类型,强调决策的迅速和彻底性,当系统的问题很多而且积重难返,关系盘根错节时,就可以运用这种思维方式进行决策。(错)32、德尔菲法是一种专家会议法,可用来产生有助于查明问题和使之概念化的思想、目标和策略。它是1948年由创造性思维专家奥斯本首先提出的一种加强创造性思维的手段。(错)

33、剧烈变革思维是1948年由兰德公司的研究人员首先发明的。这种思维方法最初用于军事策略问题的预测,后来逐渐用于其他领域。(错)

34、在运用思维方法时,决策者一方面要注重理性选择的关键性作用,同时还要不断地发觉灵感和注重直觉。(对)

35、在公共决策中,决策者必须首先具有职业行为的思维方法,将决策过程作为一种普通的职业来对待。(对)

36、在使用简单矩阵法时,决策者要做的是挑拣出那些无论哪一种选择都需要满足的几个至关重要的性能。没有这些性能,这个决策将会失去意义,它实际上是一种将完全不适用的选择方案筛选出来的方法。(对)

37、巴拉姆驴子思维法的基本过程就是让决策者逐项地对每一个选择方案极尽挑剔之能事,使它失去原有的吸引力。如果他成功了,那么放弃它们就不再成为痛苦的事,于是最好的决定就产生出来了。(对)

38、系统是指由两个以上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与外部环境发生联系的有机整体。(对)

39、所谓系统方法,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一种方法。(对)

40、系统分析就是对一个系统内的基本问题,用系统观点进行思维推理,在确定和不确定的条件下探索可能采取的方案,通过分析对比,为达到预期目标选出最优方案。(对)

41.决策支持系统是指辅助决策工作的一种计算机系统。(对)

42、在进行公共政策分析时,只要坚持使用系统分析法就可以解决具有深刻社会含义的问题。(错)

43、为了实现公共决策的科学化,在进行决策之前,必须要有充分的系统分析活动,系统分析工作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公共政策的质量和水平。(对)

44、扁平式组织削减了内部层级,强调信息共享,重视横向联系与协作,重视权力分散、自我管理和民主管理,强调人力资源开发。扁平的学习型组织是公共组织的变革趋势。(对)

45、公共政策体制,是指公共政策权力在政策主体之间进行分配所形成的权力格局,并非政策主体在政策过程中的活动程序。(错)

46、在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的知识化与信息化是民主化与科学化的前提与基础。(对)

47、传统的行政管理一直都是效率优位,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的价值目标应当是公平优位。(对)

48、公共政策案例分析是公共管理领域内某个管理问题或政策问题的描述和记录。(错)

49、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要素主要包括(1)明确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目的;(2)选准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角度;(3)确定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立足点。

公共政策概论-机考试题

《公共政策概论》 B本特利和杜鲁门在分析美国政府过程中以利益集团为分析单位所使用的(B.利益主体分析法)奠定了现代意义上的利益分析法 C从系统论角度看,(A.公共政策)可看做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和政策环境三者不断进行物质、信息和能量交换,由信息、咨询、决断、执行和监控等子系统构成有机整体 D第三部门研究的一个核心课题是(A.公共责任) D(B.政策议程)的建立是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一步 D定量分析方法的方法论基础是(A实证主义哲学) D对公共政策效果进行评估时所遵循的客观尺度和准则是(C.公共政策评估标准) F福利经济学之父是(B.庇古) G公共政策评估在本质上是一种(B.价值判断) G公共政策的宏观目标是(A. 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G公共政策是(A.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G公共政策问题的论证中政策问题的(B小论证是政策问题的最低层次 G公共权力机关针对特定的政策问题,依据一定的程序和原则确定政策目标、设计政策方案并进行优选抉择的过程是(C.政策方案规划) G 《公共管理导论》这本书作者是 (A.欧文·E.休斯) G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A.利益) G 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利益做(B.权威性)的分配 G公共政策的本质是(D.社会利益)的集中反映 G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不包括(B、系统性) G根据受“问题”影响人数的多少及其关系将社会问题分为分配性问题、调节性问题和再分配问题的是美国公共政策学家(B.西奥多·罗威) G公共政策的直接客体是(A.社会问题) G公共政策的间接客体是(B.目标群体) G公共政策环境的特征不包括(C.全球性) G 公共政策评估是对(A. 政策实施效果)所进行研究 G公共政策评估过程包括评估准备、(B.评估实施)和评估总结三个阶段 H荷兰经济学家(D、科臣)是最早试图对政策工具加以分类的学者J将公共政策分析称作“问题分析之学”的是学者(D、威廉·邓恩) J将公共政策主体划分为官方决策者和非官方决策者是学者(C.詹姆斯·E﹒安德森) J阶级斗争产生的物质根源是(A.资源) J 精英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B.托马斯·戴伊) K( B.公共政策环境)可以视为处于特定公共政策系统边界之外,能够对该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系统外部各种因素的总和 K卡尔.帕顿和大卫.沙维奇(A、《公共政策分析和规划的初步方法》)书中提出了确定问题边界便捷计算方法 M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C.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 权威性的分配) M 美国政治学家杜鲁门于1971年出版的(A.《政府过程》)揭示了团体间的交互影响为政治活动的中心这一事实 N那些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被称为(B.目标群体) Q确定政策目标是政策方案规划过程中的(D.前提) R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综合是指(A.自然地理环境) R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动因是(A.利益) R认为政策执行研究分为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种途径的是学者(B.保罗·A.萨巴蒂尔) R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出有权威的分配是学者(C.戴维·伊斯顿) S(D.执政党)是公共政策主体的核心力量 S(B.行政机关)是贯彻执行国家法律和政策,管理国家内政外交等行政事务的机关 S社会的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就形成了(A.社会问题)S社会问题的新特点不包括(C.多样性) S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D.生产力) S(C、管制)是指政府通过一系列行政管理过程(通常由特别指定的管制机构来执行),要求或者禁止个人和机构的大部分私人活动与行为的一个过程(或一种活动) S首选的政策工具是(B、自愿(自主)性工具) S(C. 政策价值观)是指公共政策主体对公共政策价值物、公共政策价值关系、公共政策价值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反应,以及由此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心理取向、评判标准和行为定势 W文化环境不包括以下(B.政治文化) W “问题界定之父”是学者(B.德瑞) X学习理论最典型的理论类型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坎贝尔的(A.实验理论) Y研究个人权力和公共权力如何配置、权力资源如何分配的科学指的是(B.政治学) Y研究人类经济行为尤其是经济选择行为以及经济政策的学科是(A.经济学) Y与传统经济学不同,新制度经济学将(C.制度)看作经济运行过程的一个内生变量,在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中起着根本性作用Y一个国家的社会状况和自然状况是指(B.国内政策环境) Y拟定政策方案是政策方案规划过程中的(A.基础) Z政策过程的中介环节是指(C.政策执行) Z政策执行研究作为一种新的现象兴起是以1973年的普雷斯曼和韦达夫斯基写的(A.《执行》)出版作为标志 Z在我国,政策过程的特点是(A党政二元结构) Z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对公共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等活动有影响或试图施加影响的个人、团体或组织是指(A.公共政策主体) Z在西方,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并列的“第四种权力”是指(D.大众传媒) Z 自上而下模式是以(C.古典的行政模式)为基础的 1

2020最新电大公共政策概论期末考试题库(含答案)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2020最新电大公共政策概论期末考试题库(含答案)

二、多选题 1.公共政策是政府在对全社会公共利益进行(ABCD)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选择 B.综合 C.分配 D.落实 2.政策的导向是(AB)的导向。 A.行为B.观念C.条件D.文 3.公共政策的功能包括(BCD ) A规制功能 B.导向功能C.调控功能 D.分配功能 4公共政策核心主体包括(ABCD)。 A.立法机关 B.行政机关 C.司法机关 D.(执)政党 5.公共政策主体体系包括(ABC )。 A.核心主体 B.准公共政策主体 C.社会公众 D.政党 6.公共政策主体能力主要包括(ABCDE)1 A.规制社会成员行为的能力 B.引导公众观念、行为的

能力C.调控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 D.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E.公共政策体系内部的互动及整合能力 7. 公共决策体系包含着(ABCD )等子系统。 A. 信息 B. 智囊 C. 决断 D. 监控 8. 外部监控体系是由(ACD)等组成。 A.人民群众 B.政党 C.新闻舆论 D. 社会团体 9、决断系统在公共政策及其运行中的作用(ABCD)。 A.选择政策方案 B.确定政策目标 C.设计政策方案 D.界定政策问题 10.确定决策目标的标准是(ABCD)。 A.目标具体明确 B.目标有效协调 C.目标具有可操作性 D.目标与手段的统一 11.拟定公共决策方案的原则(ABCD)。 A.多方案原则 B.排斥性原则 C.多要素原则 D.可操作性原则 12.决策过程中决策者形成共识的途径通常有(ABC)。 A.交换 B.说服 C.强制 D.妥协 13.追踪决策的特征主要(ABCD) A.回溯分析 B.非零起点 C.双重优化 D.心理效应

公共政策概论考试复习题-论述题

五、论述题 1、试述公共政策的本质。 公共政策的本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 (一)“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用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与恩格斯的语录,以说明利益研究对公共政策的重要性: ①“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②“这三大阶级的斗争和它们的利益冲突是现代历史的动力,至少是这两个最先进国家(指英、法)的现代历史的动力。” ③“‘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 ④“每一个既定的社会经济关系首先表现为利益。” ⑤“政治权力不过是用来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 ⑥“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 ⑦“这种共同的利益不是仅仅作为一种‘普遍的东西’存在于观念之中,而且首先是作为彼此分工的个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存在于现实之中。” ⑧“‘共同利益’在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是由作为‘私人’的个人造成的。” (二)对社会利益的权威性分配 我们认为,假如一定要把公共政策理解为“它是对整个社会价值所做的权威性分配”的话,那么为避免对“价值”一词有宽泛的理解,同时又能突出公共政策的本质,不如把“价值”改为“利益”。也就是说,公共政策的本质是社会利益的集中反映。政策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各种利益群体把自己的利益要求输入到政策制定系统中,由政策主体依据自身利益的需求,对复杂的利益关系进行调整的过程,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是社会各种利益冲突的集中反映。 政府常常利用公共政策,去保护、满足一部分人的利益需求,同时抑制、削弱甚至打击另一部分人的利益需求,并通过政策作用去调整利益关系,在原有利益格局的基础上形成新的利益结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公共政策的本质应该是政府对社会利益实行的权威性分配。因此,我们主张可以在戴维·伊斯顿对公共政策的定义中,把“价值分配”改为“利益分配”。 (三)利益分配的基础及其动态性 公共政策确实有分配利益的功能,但这种利益分配的基础是社会利益的增进。 (1)利益选择。(2)利益整合。(3)利益分配。(4)利益落实。 (四)增进社会利益 公共政策不仅要分配利益,更要增进全社会的利益。 (五)公共政策的本质 我们认为,在对公共政策本质的理解上,应突出以下内容:①要实实在在地增进社会利益;②对全社会的利益进行分配;③基于多种利益关系的有选择的利益分配;④通过整合各种利益矛盾后的利益分配;⑤要在实践中得到兑现的利益分配;⑥要在增进社会利益中突出效率,在分配社会利益中突出公平。 2、试述公共政策学科的发展历程。 公共行政学家列夫林(Rivlin)指出,政策科学运动是当代西方社会科学发展乃至美国社会发生的一场无声的革命。公共政策科学在西方经历了创建、形成、自我批判反思和拓展新的研究方向等几个阶段。 (一)创建阶段 “政策科学”一词是由哈罗德?拉斯韦尔和丹尼尔?勒纳在1951年出版的《政策科学:近来在范畴和方法上的发展》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 (二)形成时期 西方公共政策学进入正式形成阶段的标志是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莱大学教授叶海卡·德洛尔(YehezheDror)在1968年至1971年旅居美国期间,写出了被称为公共政策科学“三部曲”的《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1968)、《政策科学探索》(1971)、《政策科学构想》(1971)。 (三)自我批判时期 1986年,德洛尔在其新著《逆境中的政策制定》中,探讨了政策科学在近二三十年来的发展,提出了政策科学需要在十四个方面加以突破。 加强政策价值观或公共政策与伦理关系问题的研究。 加强政策效率和比较公共政策方面的研究。在政策效率方面,西方学者。

中央电大本科《公司概论》历年期末考试多选题题库

中央电大本科《公司概论》历年期末考试多选题题库 (2007年1月至2015年7月试题) 说明:试卷号:1040 适用专业及学历层次:工商管理;本科 考试:形考(纸考、比例30%;终考:纸考、比例70%) 2015年7月试题及答案 16.经营者激励与约束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ABC)。 A.利益目标不一致 B.信息不对称 C.责任和风险不对等 D.收益不同 17.股东权益包括(ABCD)。 A.股本 B.资本公积 C.盈余公积 D.未分配利润 18.公司应以其全部财产对债务负责,是由什么决定的(AC)。 A.公司的独立人格 B.应履行的法律义务 C.民事责任的一般原则 D.经济因素 19.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形成的原因是(ABC)。 A.弥补股东的功能性缺陷 B.克服责任无人承担的缺陷 C.维护股东和公司的利益 D.相互制衡 20.修改公司重整计划必须符合的两条最低标准是(AB)。 A.可行性标准 B.债权人最大利益标准 C.股东最大利益标准 D.公司最大利益标准 2015年1月试题及答案 16.有限责任制度存在的主要缺陷是(ACD)。 A.忽视了对债权人的保护 B.忽视了对股东的保护 C.为董事滥用公司的法律人格提供了机会 D.对侵权责任的规避 17.股东权益包括(ABCD)。 A.股本 B.资本公积 C.盈余公积 D.未分配利润 18.在(ABC)情况下,对公司的独立人格予以否定。 A.财产混同 B.业务混同 C.人员混同 D.内部人控制 19.下列哪些属于公司合并的特点?(ACD) A.是一种法律行为 B.引起原主体资格的变更 C.与公司联合具有相同的法律程序 D.涉及公司全部资本的转移 20.经营者激励与约束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ABC)。 A.利益目标不一致 B.信息不对称 C.责任和风险不对等 D.收益不同 1

公共政策概论机考试题

公共政策概论机考试题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公共政策概论》 B本特利和杜鲁门在分析美国政府过程中以利益集团为分析单位所使用的(B.利益主体分析法)奠定了现代意义上的利益分析法 C从系统论角度看,(A.公共政策)可看做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和政策环境三者不断进行物质、信息和能量交换,由信息、咨询、决断、执行和监控等子系统构成有机整体 D第三部门研究的一个核心课题是(A.公共责任) D(B.政策议程)的建立是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一步D定量分析方法的方法论基础是(A实证主义哲学) D对公共政策效果进行评估时所遵循的客观尺度和准则是(C.公共政策评估标准) F福利经济学之父是(B.庇古) G公共政策评估在本质上是一种(B.价值判断) G公共政策的宏观目标是(A. 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G公共政策是(A.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G公共政策问题的论证中政策问题的(B小论证是政策问题的最低层次 G公共权力机关针对特定的政策问题,依据一定的程序和原则确定政策目标、设计政策方案并进行优选抉择的过程是(C.政策方案规划) G 《公共管理导论》这本书作者是 (A.欧文·E.休斯) G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A.利益) G 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利益做(B.权威性)的分配 G公共政策的本质是(D.社会利益)的集中反映 G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不包括(B、系统性) G根据受“问题”影响人数的多少及其关系将社会问题分为分配性问题、调节性问题和再分配问题的是美国公共政策学家(B.西奥多·罗威) G公共政策的直接客体是(A.社会问题) G公共政策的间接客体是(B.目标群体) G公共政策环境的特征不包括(C.全球性) G 公共政策评估是对(A. 政策实施效果)所进行研究 G公共政策评估过程包括评估准备、(B.评估实施)和评估总结三个阶段 H荷兰经济学家(D、科臣)是最早试图对政策工具加以分类的学者J将公共政策分析称作“问题分析之学”的是学者(D、威廉·邓恩) J将公共政策主体划分为官方决策者和非官方决策者是学者(C.詹姆斯·E﹒安德森) J阶级斗争产生的物质根源是(A.资源) J 精英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B.托马斯·戴伊) K( B.公共政策环境)可以视为处于特定公共政策系统边界之外,能够对该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系统外部各种因素的总和M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C.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权威性的分配) M 美国政治学家杜鲁门于1971年出版的(A.《政府过程》)揭示了团体间的交互影响为政治活动的中心这一事实 N那些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被称为(B.目标群体) Q确定政策目标是政策方案规划过程中的(D.前提) R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综合是指(A.自然地理环境) R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动因是(A.利益) R认为政策执行研究分为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种途径的是学者(B.保罗·A.萨巴蒂尔) R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出有权威的分配是学者(C.戴维·伊斯顿) S(D.执政党)是公共政策主体的核心力量 S(B.行政机关)是贯彻执行国家法律和政策,管理国家内政外交等行政事务的机关 S社会的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就形成了(A.社会问题) S社会问题的新特点不包括(C.多样性) S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D.生产力) S(C、管制)是指政府通过一系列行政管理过程(通常由特别指定的管制机构来执行),要求或者禁止个人和机构的大部分私人活动与行为的一个过程(或一种活动) S首选的政策工具是(B、自愿(自主)性工具) S(C. 政策价值观)是指公共政策主体对公共政策价值物、公共政策价值关系、公共政策价值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反应,以及由此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心理取向、评判标准和行为定势 W文化环境不包括以下(B.政治文化) W “问题界定之父”是学者(B.德瑞) X学习理论最典型的理论类型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坎贝尔的(A.实验理论) Y研究个人权力和公共权力如何配置、权力资源如何分配的科学指的是(B.政治学) Y研究人类经济行为尤其是经济选择行为以及经济政策的学科是(A.经济学) Y与传统经济学不同,新制度经济学将(C.制度)看作经济运行过程的一个内生变量,在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中起着根本性作用Y一个国家的社会状况和自然状况是指(B.国内政策环境) Y拟定政策方案是政策方案规划过程中的(A.基础) Z政策过程的中介环节是指(C.政策执行) Z政策执行研究作为一种新的现象兴起是以1973年的普雷斯曼和韦达夫斯基写的(A.《执行》)出版作为标志 Z在我国,政策过程的特点是(A党政二元结构) Z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对公共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等活动有影响或试图施加影响的个人、团

2018年电大《公共政策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试题及答案

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公共政策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所制定的政策。A.政府 2.公共政策的强制性经常与()措施相联系, 若缺乏这种措施就将失去权威性。B.惩罚性 3、政策的调控功能常常表现出特有的(),即鲜明地强调政府工作的侧重点。D.倾斜性 4、"政策科学"的概念是由美国政治学家()最早提出的。C.拉斯韦尔 5、()是公共政策主体中最核心、并发挥独特作用的部分。 C.政府主体 6、新型的公共政策理念视政策对象——公众为()。 D.伙伴 7、决策权力角逐的核心问题是(),因为政治权力是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 A. 权力 8、个人决策模式包括个人专断式和()两种具体形式。 B. 个人负责制9、决策中的各种智囊组织经常被称为决策者的()。 D. 外脑 10、决策权力的横向分化反映在政治结构中立法、司法、()权力的分化,以及行政部门的分化。 C. 行政 11.在拟定公共决策方案时,要求各备选方案之间互相( )。 D. 排斥 12.政策目标的有效性取决于不同的参与者对它的( )。 C. 共识 13.在政策方案执行过程中,偶然失效是指执行过程进入()的失效。C.正常状态 14、()提出了著名的政策执行模型。B.史密斯 15、人们把分析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失效现象所描述的曲线称为()。 C.浴盆模型16、史密斯认为, 政策执行中有()个基本要素是必须认真考虑的。 A.四 17、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服从、认同与()。D.内化 18、政策效果评价从本质上看是一种( )判断。 C. 价值 19、在任何决策过程中,( )因素和超理性因素总是混合在一起的。 B. 理性 20、政策评估是对政策( )所做的判断。 A. 效果 21、思维就是有意识的头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关系所作的反映,而思维方法则是指人们依据事物的客观规律而形成的思维规则和手段。B.自觉性、概括性与间接性 22、对于利益不相关的决策类型,一般来应当说强调“”。这是一种十分恰当的“职业行为”思维类型,无论是在利益相关决策还是利益无关决策中,我们都需要提倡。A、公事公办23、在某些认识媒介的诱导、启迪下,思 维者突然豁然开朗的思维过程指的是: C.灵感思维 24、完全理性思维中存在一个基本的假定 是:D.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 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 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25、科学家明确地直接把系统作为研究对 象,一般公认以()提出“一般系统论” 的概念为标志。A.贝塔朗菲 26、“系统分析”最早是由()提出并使用 的。B.兰德公司 27、下列关于知识经济时代基本特征的说 法中,不正确的是()。A.社会组织层级 化 28、在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主体应该 树立()政策理念。C.发展型 29、多者博弈的公共决策体制其实质是()。 B.公共决策体制扁平化 30、公共政策的逻辑起点是()。D.公 共问题 31、()是公共政策的核心问题。A.公共 利益 32、公共利益是公众()的资源和条件。 B.共享 33、公共政策的归宿在于()。A.及时有 效地解决公共问题 34.拥有完全理性思维特征的公共决策者 追求( )类型的决策。C、完美主义 35.公共政策案例分析是运用()的方 法,对公共政策案例进行辨析,发现和解 决公共政策问题,以促进对公共政策认识 和研究的深化,改进公共政策实践的一种 研究方法。 A、定性或定量 36.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D、系统性 37. 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 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 决定作用的()。 C.组织或个人 38.各公共政策主体对政策结果的影响各 异。他们之间()D.既非平起平坐的关 系,也非从属关系。 39. 中国国务院制定政策的许多活动实际 上是体现在()的身上。 B. 国务 院各部门 40.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 同层次:( )、认同与内化。 A.服从 41. 人们遵守一项政策,主要是因为他们 对政策()的认同。生活于法制社会中 的每一个成员,对政府经过合法程序制定 的政策,理所应当要遵守。 D.合法性 42. 多个环境因素对政策的影响,不仅表 现在共同作用上,而且还突出地表现在 ()作用上。这种作用常常会引起预料 不及的连锁反应,使得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C.交叉 43. 政策执行者根据政策内容和局部利益 对政策进行取舍,有利就执行,无利的不 执行,这属于执行政策的()型 D. 折扣 44.公共政策评价有利于政策的科学化和 ()水平。 A.民主化 45. 公共政策评价能够在公共部门内部形 成浓厚的( )意识,有助于提高公共部门 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D.竞争 46.拥有完全理性思维特征的公共决策者 追求( )的决策。 A.完美主义类型 47. 经济合理性思维是对( )的一种改进 或具体化,并且是现实公共决策中经常使 用的思维方式。D.完全理性思维 48. 渐进思维指导下的公共决策者主张走 一步看一步。渐进思维是对()的又一种 修正。A.完全理性思维 49.()有利于在十分不确定的情况和无 所适从的条件下进行公共决策。 B.顺序 决策思维 50. ( )强调决策的迅速和彻底性,要求 在较早的时间内和较大规模下改变系统的 运行情况。当系统的问题很多而且积重难 返,关系盘根错节时,就可以运用这种思 维方式进行决策。 C.剧烈变革思维 51()是一种专家会议法,可用来产生有 助于查明问题和使之概念化的思想、目标 和策略。A.头脑风暴法 52.()是一种直觉预测技术。这种技术 最初是为军事策略问题的预测而设计的, 后来逐步扩展到其他领域。 C.德尔菲法 53. 公共政策思维方法的特殊性就在于它 具有“决策”和“( )”的双重特征。A. 公共性 54. ( )实际上是一种将完全不适用的选择 方案筛选出来的方法。D.简单矩阵法 55. ( )指的是政府采取不行动的决策方 式,即政府在决策中采取一种搁置或静观 其变的做法。C.无为思维 56. ( ),其基本过程就是让决策者逐项 地对每一个选择方案极尽挑剔之能事,使 其失去原有的吸引力。如果成功了,那么 放弃它们就不再成为痛苦的事,于是最好 的决定就产生出来了。 B.巴拉姆驴子思 维法 57. 决策支持系统是指辅助决策工作的一 种()系统。A.计算机 58. 为了实现公共决策的(),在进行决 策之前,必须要有充分的系统分析活动。 A.科学化 59.所谓公共政策体制,不仅指公共政策权 力在政策主体之间进行分配所形成的权力 格局,而且指政策主体在政策过程中的 ()。 D.活动程序 60.公共政策案例是公共管理领域内某个 管理问题或政策问题的描述和记录。公共 性是公共政策案例的基本特点, ( )是公 共政策案例的另一重要特征。 B.管理性 61.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有利于促进公共政 策实践的科学化、民主化和()。A.法制 化 62..公共问题是指那些社会成员在公共生 - 1 -

公共政策概论期末考试必过

《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公共政策是( A )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政府 B.企业C.个人 D.社会组织 2、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 C ) A.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而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B.公共政策是一种具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C.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权威性的分配。 D.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者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 3、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A ) A.利益 B.权力 C.公共 D.权威

4、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利益做( B )的分配。 A.强制性 B.权威性 C.限制性 D.利益性 5、公共政策的本质是( D )的集中反映。 A.公共权力B.社会需求 C.集体利益D.社会利益 6、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B )。 A、整体性 B、系统性 C、层次性 D、超前性 二、多项选择题 1、公共政策是政府在对全社会公共利益进行( ABCD ) 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选择 B.综合 C.分配 D.落实 2、社会利益的内容包括( ABC ) A.社会分享性的公共利益 B.组织分享性的共同利益 C.私人独享性的个人利益 D.集体分享性的个人

利益 3、利益的动态性包括( ABCD ) A.利益选择 B.利益整合 C.利益分配D.利益落实 4、政策的导向是( BD )的导向。 A.文化 B.观念 C.条件 D.行为 5、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的作用形式包括( BC ) A.客观引导B.直接引导 C.间接引导 D.主观引导 第二章公共政策主体 一、单项选择题 1.( D )是公共政策主体的核心力量。 A.立法机关B.行政机关C.司法机关D.执政党 2.在我国,政策过程的特点是(A )。

公司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第一章模拟试题 一、判断题 1.企业制度是以产权制度为基础和核心的企业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 ()2.最初占主导地位的企业组织形式事合伙制企业。()3.业主制、合伙制和公司制三种企业制度之间的关系是替代关系。()4.公司就是企业,企业就是公司。() 5.在合伙制企业中,产权主体唯一的。() 6.在股份合作制企业中,劳动合作与资本合作有机结合,劳动合作是基础,资本合作采取了股份制的形式。() 7.政企分开是建立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现代企业组织制度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基础。 8.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的控制关系是以股权的占有为基础的。()9.分公司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10.凡在我国批准登记设立的公司均为我国公司。包括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经营公司和外商独资公司。() 二、单项选择题 1.公司起源于:() A.中世纪的欧洲 B.封建社会 C.16世纪末 D.18世纪初a 2.现代公司产生于:() A.17-18世纪

B.封建社会解体,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时期 C.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到垄断的过渡时期 D.产业革命爆发时c 3.现代企业制度是以()为主要形式的。A.个人业主制企业 B.合伙制企业 C.工厂制度 D.股份和有限责任公司d 4.以下哪一点是股份的缺点?() A.承担无限责任 B.组建程序简单 C.信用程度低 D.筹集资本较难c 5.在数量上占绝大多数的企业形式是()。A.个人业主制企业 B.合伙企业 C.有限责任公司 D.股份a 6.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 A.产权清晰是公司产权制度所要解决的问题 B.责权明确是公司组织制度所要解决的问题 C.管理科学是公司管理制度所要解决的问题 D.政企分开是以上三种公司制度所要解决的问题d

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考核

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考核参考答案 形成性考核(一) 略,百度很强大,国人很牛A(不要抄一样了哦) 形成性考核(二) 时间:学习完教材第五至第七章之后。 题型:与期末考试一致。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交易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过程。这中间,政策执行者与政策对象之间通过不同方式的交易,在各种力量的互动过程中,达成某种妥协、退让或默契。依据某种价值标准制定的政策目标与方案是较为理想的结果,但在实际中却是行不通的。 2.德尔菲法:德尔菲方法是一种直觉预测技术。它是1948年由兰德公司的研究人员首先发明的,以古希腊神话中的神谕之地、可预卜未来的阿波罗神庙原址"德尔菲"(Delphi)命名。这种技术最初是为军事策略问题的预测而设计的,后来逐步为政府部门和工商业部门所采用,并扩展到教育、科技、运输、开发研究、太空探测、住宅、预算和生活品质等领域。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对于利益不相关的决策类型,一般来说应当强调“(A)”。这是一种十分恰当的“职业行为”思维类型,无论是在利益相关决策还是利益无关决策中,我们都需要提倡。 A.公事公办 B.积极介入 C.不闻不问 D.退避三舍 2.(B)提出了著名的政策执行模型。

A.克朗B.史密斯 C.西蒙D.拉斯韦尔 3.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服从、认同与(D)。A.响应B.深入 C.反映D.内化 4.政策效果评价从本质上看是一种(C)判断。 A.利益 B.事实 C.价值 D.可行性 5.在某些认识媒介的诱导、启迪下,突然豁然开朗的思维过程指的是(C)。 A.形象思维 B.立体思维 C.灵感思维 D.直觉思维 6.政策评估是对政策(C)所做的分析。 A.问题 B.结论 C.方案 D.目标 7.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服从、认同与(C)。A.反映B.深入C.内化D.响应 8.史密斯认为,政策执行中有(A)个基本要素是必须认真考虑的。 A.四B.三C.二D.五

2018年电大公共政策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试题及答案

中央电大公共政策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 1、( C )是公共政策主体中最核心、并发挥独特作用的部分。 A.非政府组织B.非营利组织C.政府主体 D.社会公众 2、( B )提出了著名的政策执行模型。 A.克朗 B.史密斯 C.西蒙 D.拉斯韦尔 3、( A )是公共政策的核心问题。 A.公共利益 B.政策方法论 C.政策过程 D.公共问题 4.( B )有利于在十分不确定的情况和无所适从的条件下进行公共决策。 A.渐进思维 B.顺序决策思维 C.德尔菲法 D.完全理性思维 5. ( C )强调决策的迅速和彻底性,要求在较早的时间内和较大规模下改变系统的运行情况。当系统的问题很多而且积重难返,关系盘根错节时,就可以运用这种思维方式进行决策。 A.完全理性思维 B.顺序决策思维 C.剧烈变革思维 D.经济合理性思维 6( A )是一种专家会议法,可用来产生有助于查明问题和使之概念化的思想、目标和策略。. A.头脑风暴法 B.顺序决策思维 C.德尔菲法 D.完全理性思维 7.( C )是一种直觉预测技术。这种技术最初是为军事策略问题的预测而设计的,后来逐步扩展到其他领域。 A.头脑风暴法 B.顺序决策思维 C.德尔菲法 D.完全理性思维 8. ( D )实际上是一种将完全不适用的选择方案筛选出来的方法。 A.头脑风暴法 B.顺序决策思维 C.德尔菲法 D.简单矩阵法 9. ( C )指的是政府采取不行动的决策方式,即政府在决策中采取一种搁置或静观其变的做法。 A.完全理性思维 B.顺序决策思维 C.无为思维 D.经济合理性思维 10. ( B ),其基本过程就是让决策者逐项地对每一个选择方案极尽挑剔之能事,使其失去原有的吸引力。如果成功了,那么放弃它们就不再成为痛苦的事,于是最好的决定就产生出来了。 A.头脑风暴法 B.巴拉姆驴子思维法 C.德尔菲法 D.简单矩阵法 D、 1、对于利益不相关的决策类型,一般来说应当强调“( A ) ”。这是一种十分恰当的“职业行为”思维类型,无论是在利益相关决策还是利益无关决策中,我们都需要提倡。 A、公事公办 B.积极介入 C.退避三舍 D.不闻不问 2、多者博弈的公共决策体制其实质是( B )。 A.公共政策秩序稳定化 B.公共决策体制扁平化 C.公共政策信息公开化 D.公共决策权力多元化 3. 多个环境因素对政策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共同作用上,而且还突出地表现在(C )作用上。这种作用常常会引起预料不及的连锁反应,使得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A.个别 B.联系 C.交叉 D.个体 G. 1、公共政策是( A )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所制定的政策。 A.政府 B.企业 C.个人 D.社会组织 2.公共政策的强制性经常与( B )措施相联系, 若缺乏这种措施就将失去权威性。 A.奖励性 B.惩罚性 C.温和性 D.权威性 3、个人决策模式包括个人专断式和( B )两种具体形式。 A. 个人不负责制 B. 个人负责制 C. 个人与 集体共同负责制 D. 集 权者 4、公共政策的逻辑起点是 ( D )。 A.社会问题 B.公 共利益 C.公共事务 D.公共问题 5、公共利益是公众 ( B )的资源和条件。 A.共同拥有 B.共享C.独享 D.共同创造 6、公共政策的归宿在于 ( A )。 A.及时有效地解决公共 问题 B.对社会进行管理 C.为人们提供行为准则 D.塑造公共价值观 7.公共政策案例分析是运用 ( A )的方法,对公共政策 案例进行辨析,发现和解决 公共政策问题,以促进对公 共政策认识和研究的深化, 改进公共政策实践的一种研 究方法。 A、定性或定量 B、定性 C、定量 D、系统分析 8.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不包 括( D )。 A、整体性 B、超前性 C、 层次性 D、系统性 9. 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 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 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 定作用的( C )。 A.组织 B.个人 C.组织或个人 D.组织或 机构 10.各公共政策主体对政策 结果的影响各异。他们之间 (D ) A.是平起平坐的关系 B.是从属关系 C.是隶属 关系 D.既非平起平坐的关 系,也非从属关系。 11.公共政策评价有利于政 策的科学化和(A )水平。 A.民主化 B.现代化 C. 民族化 D.合理性 12. 公共政策评价能够在公 共部门内部形成浓厚的 ( D )意识,有助于提高公共 部门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 率。 A.科学 B.民主 C.现 代 D.竞争 13. 公共政策思维方法的特 殊性就在于它具有“决策” 和“( A )”的双重特征。 A.公共性 B.现实性 C.科学性 D.超前性 14.公共政策案例是公共管 理领域内某个管理问题或政 策问题的描述和记录。公共 性是公共政策案例的基本特 点, ( B )是公共政策案例 的另一重要特征。 A.典型性 B.管理性 C.纪实性 D.真实性 15.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有利 于促进公共政策实践的科学 化、民主化和( A )。 A.法制化 B.制度化 C.长期化 D.现代化 16.公共问题是指那些社会 成员在公共生活中共同受其 广泛影响,具有( C ),与 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性 社会问题。 A.普遍性 B.共同性 C.不可分性 D.典型性 17. 公共利益是个人与( D ) 所共享的资源与条件。 A.集体 B.社会 C.国 家 D.其他社会成员 J、 1、决策权力角逐的核心问题 是( A ),因为政治权力是 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 A. 权力 B. 利益 C. 关系 D. 制度 2、决策中的各种智囊组织经 常被称为决策者的( D )。 A. 秘书 B. 助手 C.领导者 D. 外脑 3、决策权力的横向分化反映 在政治结构中立法、司法、 ( C )权力的分化,以及行 政部门的分化。 A. 利益群体 B. 压 力集团 C. 行政 D. 社会团体 4. 经济合理性思维是对( D ) 的一种改进或具体化,并且 是现实公共决策中经常使用 的思维方式。 A.渐进思维 B.顺序 决策思维 C.德尔菲法 D.完全理性思维 5. 渐进思维指导下的公共 决策者主张走一步看一步。 渐进思维是对( A )的又一 种修正 A.完全理性思维 B. 顺序决策思维 C.剧烈变 革思维 D.经济合理性思 维 6. 决策支持系统是指辅助 决策工作的一种( A )系统。 A.计算机 B.科学 C.分 析 D.政治 K、 1、科学家明确地直接把系统 作为研究对象,一般公认以 ( A )提出“一般系统 论”的概念为标志。 A.贝塔朗菲 B.西 蒙 C.克朗 D.戴维?伊斯顿 R、 1、人们把分析政策执行过程 中的失效现象所描述的曲线 称为(C )。 A.对策模型 B.互 动模型C.浴盆模型 D.系统模型 2、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 应,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 服从、认同与( D )。 A.响应 B.深入 C.反映 D.内化 3.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层次: ( A )、认同与内化。 A.服从 B.拥护 C.赞同 D.质疑 4. 人们遵守一项政策,主要是因为他们对政策 ( D )的认同。生活于法制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 对政府经过合法程序制定的政策,理所应当要遵 守。 A.权威性 B.合理性 C.正当性 D.合法性 S、 1、史密斯认为, 政策执行中有(A )个基本要素 是必须认真考虑的。 A.四 B.五 C.二 D.三 2、思维就是有意识的头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 律性关系所作的反映,而思维方法则是指人们依 据事物的客观规律而形成的思维规则和手段。( B ) A.自觉性、客观性与直接性 B.自觉性、 概括性与间接性 C.自觉性、概括性与直接性 D.概括性、 间接性与主观性 3.所谓公共政策体制,不仅指公共政策权力在政策 主体之间进行分配所形成的权力格局,而且指政策 主体在政策过程中的( D )。 A.地位 B.权重 C.影响 D.活动程序 4. 所谓社会问题是指社会的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 之间的差距。社会问题既包括私人问题,也包括( A ) 问题。 A.公共 B.集体 C.跨区域 D.群体 W、 1、完全理性思维中存在一个基本的假定是:( D ) A.即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感性的, 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 合乎理性的。 B.即人类的行动是无法合乎理性的,或者无 法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 性的。 C.即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 或者无法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 合乎理性的。 D.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 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 乎理性的。 2. 为了实现公共决策的( A ),在进行决策之前, 必须要有充分的系统分析活动。 A.科学化 B.民主化 C.现代化 D.整体化 X、 1、新型的公共政策理念视政策对象——公众为 ( D )。 A.被管理者 B.对立者 C.被统治者 D.伙伴 2、“系统分析”最早是由( B )提出并使用 的。 A.美国国防部 B.兰德公司 C.麦克 纳马拉 D.贝塔朗菲 3、下列关于知识经济时代基本特征的说法中,不 正确的是(A )。 A.社会组织层级化B.社会主体知识化 C.政策信息公开化 D.民主参与大众化 Y. 1、拥有完全理性思维特征的公共决策者追求 (C )类型的决策。 A、理性思维 B、理想主义 C、完美主义 D 、 实用主义 2.拥有完全理性思维特征的公共决策者追求( A ) 的决策。 A.完美主义类型 B.重新设计或者是终止 和替换现有系统的 C.理想主义类型 D.哲学思辨类型 Z、 1、政策的调控功能常常表现出特有的( D ),即 鲜明地强调政府工作的侧重点。 A.权威性 B.合法性 C.系统性 下载后可编辑复制

电大公共政策概论网考题答案最新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 公共政策是()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通过对社会中各种利益进行选择与整合,在追求有效增进与公平分配社会利益中 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 政府 2. 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 A. 利益 3. 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对公共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等活动有影响或试图施加影响的个人、 团体或组织是指() A. 公共政策主体 4. 在西方,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并列的“第四种权力”是指() A. 公民 B. 非政府组织 C. 利益集团 D. 大众传媒 正确答案:D 满分:2 得分:2 5. 那些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被称为() A. 公共政策客体 B. 目标群体 C. 思想库 D. 政策目标 正确答案:B 满分:2 得分:2 6. ()构成政策系统运行的外部条件,影响和制约着公共政策过程。 A. 公共政策环境 B. 全球化 C. 国际化 D. 信息化 正确答案:A 满分:2 得分:2 7. 国内政策环境中的文化环境不包括() A. 传统习俗文化 B. 政治文化

C. 精英文化 D. 普通文化水平 正确答案:C 满分:2 得分:2 8. 荷兰经济学家()是最早试图对政策工具加以分类的学者。 A. 萨拉蒙 B. 罗威 C. 林布隆 D. 科臣 正确答案:D 满分:2 得分:2 9. ()是指政府通过一系列行政管理过程(通常由特别指定的管制机构来执行),要求或者禁止个人和机构的 大部分私人活动与行为的一个过程(或一种活动)。 A. 管理 B. 强制 C. 管制 D. 限制 正确答案:C 满分:2 得分:2 10. 卡尔.帕顿和大卫.沙维奇在()一书中提出了确定问题边界的便捷计算方法。 A. 《公共政策分析和规划的初步方法》 B. 《公共政策分析导论》 C. 《理解公共政策》 D. 《政策分析中的问题界定》 正确答案:A 满分:2 得分:2 11. ()的建立是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一步。 A. 政策问题 B. 政策议程 C. 政策目标 D. 政策对象

2018年电大《公司概论》期末复习资料简答题及答案

<1830>< 公司概论> 考试形式】闭卷上机考【考试时间】限时60 分钟 【考试题型】 1、单选题(每题2 分,共40分) 2、判断题(每题2 分,共20分) 3、问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4、案例题(每题20 分,共20分) 【考试题库】 简答题(共19 题)】 1. 公司设立的两种方式及各自的适应性。P29 答:(1)发起设立:发起人认购全部资本额而设立公司的方式,具有程序简单、成本较低的优点。在我国,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均可以采取该方式。 (2)募集设立:发起人只认购公司一部分资本(我国《公司法》规定不低于公司总股份的35%),其余部分向社会公开募集而设立公司的方式。募集设立较为复杂。只有股份公司才可以采取该方式。 2. 公司债券与股票有哪些不同点。P180 答:(1)权利不同:股票反映所有权,债券体现债权; (2)本质不同:股票筹集的资金列入公司资本,债券筹集的资金列入公司负债;(3)期限不同:股票是一种无期投资,只能通过二级市场转让,而债券是一种有期投资,有确定的偿还期; (4)收益不同:股票的收益不固定,债券的收益固定; (5)风险不同:对于购买者来说,股票的风险大于债券的风险。 3. 产权的含义及与所有权的区别。P49-52 答:产权的含义:是建立在某种所有制基础上的财产所有权以及财产的所有者运用其财产的权利。这一含义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1)产权的基础和核心是所有权;(2)产权是以财产为基础的若干权能的集合;(3)产权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与所有权的区别: (1)反映财产关系角度不同:所有权强调财产关系的物质属性,产权强调社会属性。(2)外延不同:所有权表明的是排他性的财产归属关系,产权不仅表现为财产归属关系,还表明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权关系。 (3)内涵不同:所有权以财产关系为核心设置权利,产权更多考虑人际关系,内含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