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教学标准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教学标准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教学标准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教学标准

报检员、核销员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教学标准

1.【专业名称】

2.报关与国际货运

3.【教育类型及学历层次】

教育类型:高等职业教育

学历层次:大专

4.【入学要求条件】

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力者

5.【学制】

三年

6.【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

和一定的经营管理水平,适应报关与货运代理、外贸企业专业岗位要求,掌握国

际货运代理营销、报价与货款结算、订船订舱、制单审单、报关通关、检疫检验、集装箱多式联运经营管理、国际货运保险与理赔等多种岗位技能,从事国际货运

代理、外贸运输管理等相关业务的高级应用型职业技术人才。

7.【职业面向及职业能力要求】

1)职业面向

主要就业单位:货代公司、专业报关行、贸易公司、物流公司。

主要就业部门:销售部门、操作部门、通关部、市场部门、客服部门、仓储运输部

可从事的工作岗位:销售代表、销售支持、航线操作、航线结算、客服文员、箱管、报关员、专业教学标准模版1

能力结构总体要求

专业教学标准模版2

专业教学标准模版3

9.【培养方案框架体系】

1)《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课程设置与实体岗位群匹配专业教学标准模版4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课程设置与实体岗位群匹配

5、外贸英语口语专业教学标准模版5

2)教学指导方案

专业教学标准模版6

说明:,每学期教学周均按18周算,每周20-24节,在去除学院规定的公共基础课程所需要的课时数后,各学期专业课程授课时数如下:

第一学期::4×18=72

第二学期::12×18=216

第三学期::20×18=360

第四学期::20×18=360

第五学期::20×12+岗前综合技能训练(36学时)=276

第六学期::学生毕业实践、论文写作指导按18周、周学时24学时折算计算:432学时。

10.【课程考核要点】

(1(考核应以形成性考核为主,可以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和要求采取笔试、口试、实操、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

(2(考核要以能力考核为核心,综合考核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方法能力、职业素质、团队合作等方面;

(3(各门课程应该根据课程的特点和要求,对采取不同方式、对各个方面的考核结果,通过一定的加权系数评定课程最终成绩,具体每门课程的考核要

点权重由课程教学方案负责制订。

11.【教师要求】

(1(专任专业教师具备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含本科);

(2(专任实训教师要具备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大专以上学历(含专科),具备相应的企业实践经历与职业技能资格证书;

(3(本专业专任专业教师“双师”资格(具备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书或企业经历)专业教学标准模版7

的比例要达到80%以上;

(4(专任专业教师与学生比例1:25左右,其中企业兼职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例不低于60%;

(5(专任专业教师应接受过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论的培训,具有开发职业课程的能力。

专业教学标准模版8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 Revised by Chen Zhen in 2021

目录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 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开设于2006年,经过三年的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定位趋于精准,学生规模和师资队伍不断扩大,教学设施和办学条件有了极大改善,人才培养质量也有了显着提高。为进一步落实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的精神,坚持就业导向,为把物流管理专业打造成及时跟踪市场需求变化,主动适应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对接产业,服务产业,提升产业,具有前瞻性、示范性和引领性的湖南一流高职精品专业,特制订本建设方案。 一、专业建设背景 (一)行业背景 1、物流行业发展潜力巨大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规划期为2009—2011年,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继建立了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综合协调机制,出台了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物流统计核算和标准化工作,以及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等行业基础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 截至2008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6.03万公里,港口泊位万个,其中沿海万吨级以上泊位1167个,拥有民用机场160个。物流园区建设开始起步,仓储、配送设施现代化水平不断提

高,一批区域性物流中心正在形成。物流技术设备加快更新换代,物流信息化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 3、现代物流业务主体发展迅猛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各级政府对物流业发展的重视不断提高,物流业务主体发展迅猛。一是传统运输、仓储企业加快改制或改造步伐,积极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化,如中邮物流、中铁快运、长株潭国际物流、中南物流园、华粮集团物流分公司等。二是民营物流企业得到较快发展,如宅急送、申通物流、天地物流、华宇物流等。三是国际知名物流企业进入我国物流市场。如DHL、UPS、联邦快递等物流企业纷纷进入国内物流市场;四是功能先进、规模较大的现代化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已经出现,如金霞物流园、中南物流园等。目前全国已逐步形成了不同所有制形式、不同经营模式和不同经营规模的物流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 (二)社会背景 1、长沙具有无可比拟的区位优势 长沙自古交通发达,位于东南沿海和长江流域两个通江达海大市场的腹部,是内陆通向两广沿海和西南边陲的前缘地带。目前长沙已构建了向东南西北辐射的立体交通网络,提高了与国内外进行广泛联系的能力,大大完善了长沙市场的聚集、辐射和媒介功能。107、319、106国道和多条高速公路在境内相联,长沙已列为全国45个公路主枢纽城市之一;京广铁路经株洲东连浙赣线,西接湘黔线,省内石长铁路与枝柳线连接,石长铁路开通后,东南沿海至西北各省的货物运输至少有一半必经长沙;黄花机场为国际空港,已开通35条航线;水路通江达海,航运经长沙上达重庆,下至上海。长沙已成为中部物流市场主体,已被国家定为中小企业物流试点城市,物流企业发展迅速。目前,共有物流企业460家,涌现了像京阳、白沙、实泰、恒荣、金园、湘湖等物流公司和配载市场。在物流园区方面,长沙应当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力争打造一支货畅其流、竞争力强

药学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药学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征求意见稿) 1. 概述 药学是以现代化学、生命科学为主要理论指导,研发、生产、使用和管理药物的一门学科。药学的任务包括:研究和发现新药;阐明药物作用机理;研制新型制剂和技术;制定药品质量标准、控制药品质量;合理使用药物;开拓医药市场,规范药品管理等。药学发展至今已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备的科学知识体系,包含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学、药理学、药剂学、生药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临床药学、社会与管理药学(药事管理学)等主干学科。 药学事业发展直接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健康。一方面,药品是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品,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世界上许多国家把医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和支柱产业;另一方面,药品与人民生命健康休戚相关,随着药品使用规模的增长、新药的不断涌现,临床对疾病的药物治疗方案选择范围不断扩大,药物不合理使用导致的疾病治疗延误、药物不良反应增加以及药源性疾病等问题日渐严重,药学服务愈来愈受到重视。体现在药学教育领域,逐步实现以“药品为本”向以“患者为本”的重心转移。 在我国,受国家药品战略安全、医药产业经济迅速增长、庞大人口基数及老龄化趋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与用药需求提升等因素推动,药学类专业人才在经济建设与社会生活中

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药物研发、生产、流通、管理、质量控制人才,尤其是药学服务人才培养将成为未来我国药学类专业教育的重要方向。 2. 适用专业范围 2.1 专业类代码 1007 药学类。 2.2 本标准适用的专业 药学(100701)、药物制剂(100702)、临床药学(100703TK)、药事管理(100704T)、药物分析(100705T)、药物化学(100706T)、海洋药学(100707T)等专业。 3. 培养目标 3.1 专业类培养目标 药学类专业培养人格健全、全面发展,系统掌握药学学科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从事药物研发、生产、流通、管理、质量控制和药学服务等方面工作的专门技术人才。 3.2 各专业培养目标 3.2.1 药学专业 培养具备药学学科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在药物研发、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管理等领域,从事药物合成和评价、药物制剂制备、药品质量标准研究和质

2018建筑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建筑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1概述 建筑类学科主要基于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理念,研究城乡人居环境的营造、协调、经营和优化的学科。建筑类学科及其专业教学以工程科学为基础,兼具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特点,理论与实践应用并重,并具有突出的规划或设计创意特征。 建筑类学科发展历史悠久,在20世纪前的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建筑学曾经是统领性的代表学科。它以城镇物质环境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体型艺术和景致审美为基本的评判基准。工业革命和科技的迅猛发展带来了学科的分化与重组,城乡规划学和风景园林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先后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学科,并与建筑学一起成为三足鼎立的人居环境主干学科。我国的建筑学本科专业教育开始于1927年的中央大学建筑系(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前身),1952年同济大学设立第一个城市规划本科专业,1951年北京农业大学和清华大学设立造园组,1956年北京林学院正式设立风景园林专业本科教育,2003年同济大学设立第一个历史建筑保护工程国家特设专业。在我国的学科分类中,城乡规划学和风景园林学曾长期依托建筑学一级学科,学科发展受到一定制约。2012 年,建筑学、城乡规划学和风景园林学学科各自相对独立,获得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今天的建筑类学科已经不再满足于常规的经验定性主导的规划和设计研究及其实践模式,而是力求与新兴的数字技术、工程技术创新和交叉学科结合,同时,融合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地域文化,从而将学科推进到国家战略和人居环境学科集群的高度。 与建筑类学科密切相关的城乡建设和建筑业在国家建设以及社会经济发展中常常占有支柱性的重要地位。伴随人类文明进步和城镇化进程,今天的建筑类学科已经涵盖了自然地景、城乡土地、建筑环境的规划设计和场所营造的广袤对象。通过科学、人文与艺术结合的建筑设计及其环境营造、城乡规划、风景区规划设计等,建筑类学科为人类生存和发展及人居环境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我国,建筑类学科所依托的基础理论、技术方法及丰富的工程实践将会在未来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环境可持续发展中发挥关键性的重要作用。 建筑类主干学科包括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 建筑类学科群的相关专业主要包括:设计学类、美术学类、历史学类、生态学类、土木类、计算机类、交通运输类、测绘类、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管理学类、地理科学类、林学类、生物科学类等。 建筑类专业教学主要培养面向社会有较强执业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其教学有别于诸多文理学科较系统的知识学习和运用,而多采用“案例式研究学习”和“案例式模拟实践”等重实践应用与技能培养的方式。建筑类专业教学通常以执业实践中代表性的具体个案条件作为教学模拟课题设置的依据,通过小组师生间单独或小组的评改、研讨等组织形式,综合

物流管理专业(本科)教学实施方案.

物流管理专业(本科)教学实施方案 2009-2 为了深入贯彻《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切实搞好物流管理类物流管理专业本科开放教育工作,确保教学质量,结合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关于开展物流管理本科开放教育的条件 1.必须树立开放意识。主要领导要对开放教育有足够的认识,要具有长远的发展意识和足够的投入,能够自觉地与普通高校和其他电大密切合作;教学和教学管理人员应对《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对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有正确的认识,按照中央电大开放教育要求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从事教学与管理。 2.具备良好的办学条件。首先是现代远程教育方面的硬件支持条件,包括视听教室、多媒体教室、网络和计算机教室、讨论和辅导教室、实验或实习基地等;其次是要有教学管理的软件支持条件,包括一定数量的专职管理人员、比较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与办法、根据中央电大的要求配备教务管理软件、与中央电大及其他电大之间保持畅通的信息沟通。 3.具备较高水平和相当数量的师资队伍。省级电大至少应具有3名以上物流管理或经济管理类专业毕业或从事3年以上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的专职教师,从事教学、教学辅导、作业批改、考试组织和毕业作业指导工作;有一名教师接受过网络和课件开发、多媒体教材建设培训。专职教师应在教学和教学管理中通过各种途径进修提高,鼓励通过远程教育方式进修提高,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达到相当于硕士研究生水平。 4.具有充足的生源。应对当地生源作详细调查,掌握本专业潜在生源的规模和文化素质。 二、学习者资格 1.物流管理专业本科开放教育的招生对象为具有国民教育系列高等专科以上学历者。 2.具有国民教育高等专科以上学历者凭有效毕业证件和成绩单免试验证注册入学,注册工作根据广播电视大学本科开放教育实施办法办理。不招收非国民教育系列的毕业生。 三、关于补修课程 为了顺利实现物流管理专业专科与本科开放教育的有机衔接,部分专业的专科毕业生需要补修一定的课程,作为进入物流管理专业本科段的基础性铺垫。 1.补修要求 (1)物流管理类各专业专科毕业生无需补修。 (2)其他各专业的毕业生需补修《管理学基础》、《物流管理定量分析方法》、《物流学概论》三门课程,作为进入物流管理专业本科段学习的基础。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完整版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目录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 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开设于2006年,经过三年的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定位趋于精准,学生规模和师资队伍不断扩大,教学设施和办学条件有了极大改善,人才培养质量也有了显着提高。为进一步落实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的精神,坚持就业导向,为把物流管理专业打造成及时跟踪市场需求变化,主动适应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对接产业,服务产业,提升产业,具有前瞻性、示范性和引领性的湖南一流高职精品专业,特制订本建设方案。 一、专业建设背景 (一)行业背景 1、物流行业发展潜力巨大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规划期为2009—2011年,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继建立了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综合协调机制,出台了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物流统计核算和标准化工作,以及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等行业基础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 截至2008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6.03万公里,港口泊位万个,其中沿海万吨级以上泊位1167个,拥有民用机场160个。物流园区建设开始起步,仓储、配送设施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一批区域性物流中心正在形成。物流技术设备加快更新换代,物流信息化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

计算机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doc

计算机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1概述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空间信息安全等计算机类学科,统称为计算学科,它是从电子科学与工程和数学发展来的。计算学科通过在计算机上建立模型和系统,模拟实际过程进行科学调查和研究,通过数据搜集、存储、传输与处理等进行问题求解,包括科学、工程、技术和应用。其科学部分的核心在于通过抽象建立模型实现对计算规律的研究;其工程部分的核心在于根据规律,低成本地构建从基本计算系统到大规模复杂计算应用系统的各类系统;其技术部分的核心在于研究和发明用计算进行科学调查与研究中使用的基本手段和方法;其应用部分的核心在于构建、维护和使用计算系统实现特定问题的水解。其根本问题是“什么能、且如何被有效地实现自动计算”,学科呈现抽象、理论、设计三个学科形态,除了基本的知识体系,更有学科方法学的丰富内容。 计算学科已经成为基础技术学科。随着计算机和软件技术的发展,继理论和实验后,计算成为第三大科学研究范型,从而使计算思维成为现代人类重要的思维方式之一。信息产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离开信息技术与产品的应用,人们将无法正常生活和工作。所以,没有信息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没有信息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计算技术是信息化的核心技术,其应用已经深人各行各业。这些使计算学科、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在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计算机技术与其他行业的结合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是很好的例子。 计算机类专业的主干学科是计算学科,相关学科有信息与通信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类专业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等专业,相关专业包括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信息工程等电子信息类专业,以及自动化专业。 计算机类专业承担着培养计算机类专业人才的重任,本专业类的大规模、多层次、多需求的特点,以及社会的高度认可,使其成为供需两旺的专业类。计算机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直接影响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同时,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中所提供的相关教育认识和内容,对非计算机专业人才计算机能力的培养也具有基础性的意义。 由于不同类型人才将面向不同问题空间,对他们的培养强调不同学科形态的内容,需用不同的教育策略,计算学科“抽象第一”的基本教育原理也在不同层面上得到体现。总体上,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计算机类专业更加强调工程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2适用专业范围 2.1 专业类代码 计算机类(0809) 2.2 本标准适用的专业 (1) 基本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0901) 软件工程(080902) 网络工程(080903)

物流管理基础 课程标准

《物流管理基础》课程标准 (三年制专科)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物流管理基础》是主要针对物流管理专业,同时面向信息技术与商务管理系各专业所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进入专业学习后接触到的第一门物流类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物流业务、物流行业、物流管理、物流发展有一个总体的了解,掌握现代物流领域所涉及的主要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管理方法和主要领域。本课程强调理论层面的介绍,重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对具体操作层面涉及较少。本课程是学生学习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本课程系统地介绍现代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体系和方法。通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物流的相关概念,了解物流系统,掌握物流的七大功能要素,熟悉物流企业作业管理与运作,了解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了解现代物流在企业竞争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对现代物流的总体框架有所掌握,为下一步学习其它专业课程打好基础。 2、能力目标 本课程重在锻炼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利用所学管理知识,就企业管理中的实际业务进行规范化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思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及方法,而且应学会分析和解决实际业务问题的能力。能够将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应用于实践,具备解决物流活动过程中的各种基本问题的能力,能够对物流业务中的难题进行刻苦钻研经过再学习得以解决的能力,为取得物流师、报检员或报关员等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打下一定基础。

三、授课内容和学时安排 本课程的实践学时占课内总学时的1/12。所有实践教学全部采取随堂的方式进行,无独立实践项目。各随堂实践项目的要求,在本大纲相关专题部分体现,不单独列出。实践方式,根据条件准备情况,可以组织企业现场教学,也可以通过播放相应物流企业视频材料实施。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建议 本课程作为物流管理专业入门的核心课程,对给学生打下专业学习的坚实基础和提高专业学习的兴趣非常重要。根据专业特点及教学环节要求,在授课过程中应强化教师教学行为以及学生学习行为的目标,结合现代物流管理的主要业务及特点,强调对物流管理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原理的正确理解,以及利用各重要知识点结合现代物流企业实际进行具体问题分析与判断能力的形成的提升。在课堂讲解与随堂练习、教学实践和课后作业的设计上注重体现教学的重点与技能的培养,注重启发与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的思考。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层面的讲解,同时为避免理论的空泛和理解上的偏差,应注意采用组织案例分析与讨论的方式,开展引导式和启发式教学,将理论与现实很好地结合起来。避免灌输式教学,避免让学生背记大量的尚未理解的教条,鼓励学生通过讨论和独立思考以及企业实践来解决遇到的学习问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现代物流管理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物流管理专业就业方向和发展前景

物流管理专业就业前景 物流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是指在社会在生产过程中,根据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现代物流管理是建立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基础上的。 物流专业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而各类大专院校物流专业年培养规模远远达不到市场的需求,特别是物流规划咨询、物流外向型国际、物流科研这三种人才在业内最为缺乏。物流工程专业毕业生可进入制造、商贸、物流企业从事物流系统分析设计、物流系统运营管理、物流项目规划建设等相关技术及管理工作,也可以在专业咨询公司、教育培训机构、相关政府部门、以及其他社会团体从事物流相关工作。 什么是现代物流:现代物流指的是将信息、运输、仓储、库存、装卸盘运以及包装等物流勾当综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集成式办理,物流管理专业就业前景即在传统物流的基础上,引入高科技手段,运用计较机进行信息联网,并对物流信息进行科学办理,从而使物流速度加快,准确率提高,库存减少,成本降低,提高质量,为主顾提供最好的服务。 物流专业现状:目前现代物流理论和技术已在发达国家得到空前的应用和成长,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跟着我国物流快速度完成长及插手wto 后所面临的机缘与挑战,引进和成长现代物流理论和技术,造就现代物流谋划办理的高级人材,已成为燃眉之急。现在就来看一下物流管理专业就业前景。 物流管理专业就业方向 一般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实业、物流企、运输仓储服务企业,从事物流系兼顾划、运作、办理品级一线的办理工作。如: 1、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业务人员 2、从事物流业务处置惩罚的客户服务人员 3、从事物流业务处置惩罚中的制单、审单等工作的表单作业人员 4、现代物流企业中进行商品配送、运输调度的规划调度人员 5、从事商品资料、配送客户资料等工作的档案办理人员 6、从事商品畅通加工办理与操作的办理人员 7、从事进货、理货、发货等工作的办理人员 8、从事储位、库存办理工作的办理人员 9、现代物流企业的报关人员 10、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的操作人员 物流管理专业现状分析 现代物流产业近几年在我国迅速发展,且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物流人才难觅。近几年来,物流人才走俏成为人才市场的一大景观。据调查,物流人才是全国12种紧缺人才之一,物流规划人员、物流管理人员、物流研究人员、物流师资全面紧缺。仅上海虹桥物流园区对物流从业人员的总需求量就达2万人以上,其中对物流高级人才的需求约占总需求量的5%至10%,对一般物流管理人员的需求比例为30%至45%。 目前我国物流管理开办院校主要有: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工商大学中央财经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物资学院 天津:天津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天津交通职业学院天津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理工大学上海: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华东理工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水产大学 重庆:重庆工商大学重庆邮电学院重庆工学院重庆交通学院 河北: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经贸大学石家庄铁道学院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物流管理专业发展规划(2017年-2021年) 贵州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系 2016年5月

一、物流管理专业建设背景和建设基础 (一)贵州省物流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1、贵州省物流业现状 根据2015年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数据显示:2011-2015年全省地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下文简称交仓邮)生产总值,分别是590.91、687.45、772.44、828.69、920.36(单位:亿元)。根据数据可以看出,2015年交仓邮的生产总值相比2014年的数据增长了9.4%。这表明了贵州省物流业规模稳定,并随着 GDP 增长稳步增长。同时,全年铁路、公路、水运货物周转量分别为 458.25 亿吨公里、897.10 亿吨公里、37.15 亿吨公里,占全省货物周转量的比重分别为32.9%、64.4%、2.7%。如图1所示: 根据上述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目前贵州省货物周转量主要是依赖于公路实现的,其次是铁路。同时,根据2011年-2015年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公路的货物周转量所占比例逐年减小,而铁路货物周转量所占比例逐年增加。水路显然不作为贵州省的主流的货物运输方式。因此,我们大致可以看出,从目前贵州省的物流业的产业规模来看,呈现由公路运输正在逐渐转变为依靠铁路运输,而且实际调查的

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数据可以看出,贵州省的物流业规模也在逐渐壮大发展。贵州省物流市场发展现状调查结果显示,2015 年贵州省物流运输费用总计为920.36 亿元。从 2011 年-1015 年的物流总额数据来看,贵州省物流业总额每年增加幅度较大,物流业发展有良好态势。贵州省经济的快速崛起,也带动了物流业的发展,并建立发展了一定的规模。由此涌现出了一些优秀的物流企业,如贵州穗黔物流有限公司、贵州山水物流有限公司等,它们成了当地物流业发展的领头羊。但是,贵州省内仍有很多规模偏小的物流企业,它们的仓储、运输、装卸等配套设施不像那企业那样全面,服务形式较为单一,基本依靠人力完成,不能很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所以在面对一些突发状况时,不能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制造与物流企业,耽误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另外,由于物流设施落后,信息系统缺乏,对于不同的制造企业不能提供多样化的服务。 2.贵州省物流业的发展趋势分析 贵州省物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应是在借鉴国内临近地区取得的成功发展经验同时来推动自身物流业的发展。贵州经济发展呈现出多花样的发散局面,西南紧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东南毗邻泛珠江三角经济区,北面倚靠渝经济圈和长江上游经济带,东北已有7个地区开始规划和建设物流工业园,已经有10多个物流园区完成建设。各地区根据当地的实际条件,定位自己的优势,发展适合自身的物流园区。现阶段贵州省物流行业的发展态势总体比较好,但在总体比较落后。在外部条件的作用下,在充分利用各种有利于贵州省物流产业

机械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机械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1概述 机械工业是国家工业体系的核心产业,在发展国民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c没有先进的机械工业,就没有发达的农业和工业,更不可能实现国防现代化。机械工业担负着向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技术装备的任务,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生产技术水平与经济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械工业所能提供装备的技术性能、质量和可靠性。因此,机械工业的技术水平与规模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程度和国民经济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机械类专业包括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等。主干学科分别包括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机械类专业承担着机械工业专业人才的培养重任,直接影响着我国机械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进而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同时,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所提供的相关教育,对其他工程类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具有基础性的意义。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另外,机械类专业的大规模、多需求以及社会的高度认可,使其成为供需两旺的专业类。 机械学科的主要任务是将各种知识、信息融入设计、制造和控制中,应用现代工程知识和各种技术(包括设计、制造及加工技术,维修理论及技术,材料科学与技术,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使设计制造的机械系统和产品能满足使用要求,并且具有市场竞争力。 机械学科的主要内容包括机械的基本理论、各类机械系统及产品的设计理论与方法、制造原理与技术、测控原理与技术、自动化技术、材料加工、性能分析与实验、工程控制与管理等。机械学科及相关学科的飞速发展和相互交叉、渗透、融合,极大地充实和丰富了机械学科基础,拓展和发展了机械学科的研究领域。 总体上,机械类专业更加强调学生自然科学、工程科学以及机械学科及相关学科专业知识的融合,更加强调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融合,更加强调学生设计、创新和工程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2适用专业范围 2.1专业类代码 机械类(0802) 2.2本标准适用的专业 机械工程(080201)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080202)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080203) 机械电子工程(080204) 工业设计(080205)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080206) 车辆工程(080207) 汽车服务工程(080208) 机械工艺技术(080209) 微机电系统工程(080210) 3培养目标 3.1专业类培养目标 机械类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掌握必备的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专业能力和创新意识,毕业后能从事专业领域和相关交叉领域内的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生产管理、技术眼务等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生物科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8年)

生物科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8年)1. 概述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是人们观察和揭示生命现象、探讨生命本质和发现内在规律的科学。 生物科学在国家建设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具有战略意义和核心地位。生物科学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人类所面临的粮食安全、人口健康、能源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等重大问题的解决。高新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已成为推动世界新技术革命的重要力量,新型的以基因、蛋白质为基础的巨大的新型知识经济产业已经形成,并将在21 世纪产生越来越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生物科学研究成果使相关科技产业逐步成为社会经济结构重要的支柱产业。近年来,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科学和信息学形成各种Bio-X 交叉学科,使得生物科学不断涌现出了新的研究领域和生长点,如:合成生物学、系统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后基因组科学等。同时,由于环境不断恶化,资源日渐衰竭,生物物种急速消亡,人类逐渐认识到生物科学不可估量的地位和作用,使生物科学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生物科学的主干学科涉及到生物学、医学、农学等众多领域。可以按照研究对象、生物类型、生物结构和生命运动的层次、生物功能的类型以及研究的主要手段等加以划分,并体现为二级及二级以下的学科。如依据生物类型,可分为古生物学、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等;依据生物结构和生命运动的层次,分为分类学、解剖学、组织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等;依据生物功能的类型,可分为生理学、免疫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等;依据研究的手段分为合成生物学、计算生物学等。此外,由于生物科学学科内外的交叉还产生出化学生物学、生物物理学、肿瘤生物学和干细胞生物学等。总之,研究内容的细化以及相互交融、新老学科的更迭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值得提出的是,近年来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其他“组学”的迅速发展,在学科越分越细的进程中出现了综合和系统化的新动态,系统生物学的重要性已经显现。 现代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基础性很强的学科,具有涉及面宽、知识更新快等特点。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数理化基础知识,同时又要具备敏锐观察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生命过程是物质运动的高级形式,因此,数学、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和信息科学都会在生物学的研究领域找到恰当的结合点,生物科学相关技术的进步离不开其他自然科学的发展,生物科学理论的创新也离不开其他学科的参与。数学、物理、化学等多门学科与生物学密切交叉,相互渗透,是当前生物学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推动生物学飞速发展和取得重大突破的动力。 2. 适用专业范围 2.1 专业类代码 0710 生物科学类 2.2 本标准适用的专业 071001 生物科学 3. 培养目标 3.1 专业类的培养目标 生物科学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较系统地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富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能够在生物学及相关领域从事教育、科研、技术研发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3.2 学校制订相应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各高校按照上述培养目标和学校的基本定位,结合各自专业基础和培养方

物流管理专业学习什么课程

主干课程:物流概论、物流规划与设计、采购与供应管理、采购项目管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配送管理、国际物流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采购过程演练、运输实务、仓储管理实务、物流配送中心设计、国际物流实务、成功学、创新学、素质拓展训练等 1、物流数学 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专科)的专业基础课。主要内容包括:微积分常识,物流中的概率与统计基础(数据搜集与整理,数据分布特征描述,概率与概率分布概述),预测技术(时间序列分析,一元回归分析),物流中的运筹学(图与网络分析概要,CPM,PERT,简单的运输优化问题)。 2、物流英语 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专科)必修课程,由以下主要部分组成:物流与供应链概述,采购与供应,仓储,生产计划与库存控制,运输与配送,物流信息系统,客户服务,常用物流单证与文件,物流英语常用词汇与术语等。 3、物流基础 本课程为物流管理专业(专科)的专业课程。是为了培养自学考试应试者物流学基本理论知识和研究运用能力而设置的基础课程。 主要介绍物流在经济活动与组织中的作用、物流与客户服务的关系、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采购与物流管理、生产计划、库存管理、仓储管理、运输管理、全球物流、物流组织与企业管理、物流与供应链未来发展的趋势等基本理论、基本原则、知识点进行描述。重点介绍来自于发达国家的最新物流管理理念与最新

技术,深入结合中国物流发展现状,进行物流在中国发展现状、政策法规、特殊规律、原则和形式规范等常识性知识的介绍。 4、物流企业会计 本课程为物流管理专业(专科)的专业课程。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应考者掌握现代物流管理过程中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达到物流基层管理人员要求的财务管理方面的能力标准。 5、物流信息技术 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专科)的专业课程,主要介绍:信息技术在物流中的作用;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网络及通信,物流信息,物流信息系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物流信息与网络安全);物流管理过程中应用到的信息技术(包括:物流信息标识技术;物流信息采集技术;物流信息交换技术;空间数据管理技术等);信息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包括:自动化搬运设备,自动化仓库,运输优化调度和车辆配载,仓库管理系统(WMS),物流仿真,MRP,ERP,VMI/CMI,CPFR等);电子商务(包括;电子商务下物流的内容和过程;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模式案例分析);物流信息技术标准化。 6、物流案例与实践 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专科、独立本科段)的专业课程,从行业的角度对物流运作实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分为四部分:制造业物流案例与实践、零售业物流案例与实践、第三方物流案例、其他行业(医药、图书、邮政)物流案

制药工程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制药工程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征求意见稿) 1.总则 1.1本标准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制药工程专业。 1.2本标准构成 本标准由专业标准和附录构成。 1.3名词释义 1.3.1.培养目标:指毕业4-5年后必须达到的要求。 1.3.2.毕业要求:毕业时须达到的要求。 1.3.3.专任全职教师: 指从事制药工程专业教学的专任全职教师。为本专业承担数学、物理学、语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体育等通识教育课程教学的教师,为学校其他专业开设公共课的教师和担任专职行政工作(如辅导员、党政工作)的教师不计算在内。 1.3.4 综合性实验: 指实验内容跨两个以上一级学科,或者至少涉及二个以上二级学科,能够将多个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复合在一个实验中,形成比较系统、复杂的实验操作过程。 1.3.5 研究设计性实验:是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确定实验原理,设计实验过程,完成实验操作,分析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的、体现科学研究基本过程与规律的实验。 2.标准 2.1培养人才的基本要求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具备健全的法制意识和药品质量意识以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愿为制药产业的发展和人类健康事业贡献力量。 (2)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具有优秀的个人品质和扎实的科学文化素养以及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遵守职业道德,依法从事专业技术工作(3)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心理状态良好,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自我调节和承受能力; (4)具有良好的外语水平和较熟练的计算机使用水平,适应现代制药工业发展需要。 2.2培养目标 2.2.1 专业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药学、制药工程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制药工程专业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在制药及其相关领域从事技术开发、制造工艺、工程设计、生产管理与服务等工作的工程技术类型人才。 2.2.2 建立专业培养目标定期评测和修订制度 以毕业生、制药企业等用人单位和校外专家为参与主体,建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修订制度,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与培养目标吻合度的评测机制,每1~2年评测1次,及时解决专业发展和建设过程中的问题,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专业人才培养水平。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征求意见稿) 1概述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要支撑产业,对于提高经济和社会运行效率、降低成本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 物流学科是一门研究经济和社会活动中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实体流动规律的学问,主要研究运输、配送、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信息处理、增值服务等功能及其相关科学技术手段和管理组织方法。物流学科基于物流领域的科学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并交叉融合了管理学、经济学、工学等多学科知识体系,形成了独立的学科门类。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包括物流管理、物流工程和采购管理等专业,致力于培养能够解决社会经济系统中的物流管理与工程科学理论和工程实践问题的复合型专门人才。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以供应链管理理论与方法、物流系统优化理论与运营管理方法、物流工程技术与装备的开发与应用等为核心知识体系。 2适用专业范围 2.1 专业类代码 1206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120601 物流管理 120602 物流工程 120603T 采购管理 2.2 本标准适用的专业 物流管理专业、物流工程专业和采购管理专业。 3培养目标 3.1 专业类培养目标总要求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国际化视野,较系统地掌握物流学科相关专业理论与方法,能够在物流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应用实践等工作的专门人才。 3.2 学校制订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各学校制定的专业培养目标应符合上述培养目标总要求,并结合学校定位、学科特色和优势以及人才市场需求,细化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各学校应根据自身发展及人才市场变化,定期对本专业的培养情况进行评估,建立专业培养方案的动态调整机制。 4培养规格 4.1 学制 四年。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成效

二.物流管理专业改革与建设的主要方面及取得的成效 (一)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推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创新并实施“三循环”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职业基础课程学习→校外实习基地职业角色体验→职业通用能力、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学习→校外实习基地轮岗实训→职业素质拓展学习→物流企业顶岗实习的“三循环”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循环”工学交替的学习模式,分两个层面,一是在校外合作企业进行,基本做法是,在第3学期的8-10月份,安排一个月时间校外实习基地进行“职业角色体验”,感悟职业氛围,培养职业素养,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良好基础;第4学期的6-8月份,再安排一个月时间让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轮岗实训”,促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通过轮岗实训加以运用,为后续的毕业顶岗实习,实现预就业打下基础;在第五、第六学期安排6个月顶岗实习,实现预就业。 第二个层面是在校内的生产型实训基地进行,按照企业采购、仓储、配送、销售、盘点、补货等业务流程,结合课程教学,设计岗位工作任务,合理安排岗位,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行轮岗实训,将课程教学与生产性实习有机结合。 (二)科学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1.依据市场需求优化与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近几年,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地方经济结构的调整,不断优化与完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5年,经过广泛的社会调研和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多次论证,以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目标为主线,结合职业资格标准,制定了本专业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形成了完整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 2016年,随着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进一步深化,物流管理专业作为省建设点的特色专业,积极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了“三循环”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基于工作岗位任务的课程体系。 2017年,进一步落实了以人为本,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按照学生的职业趣向和企业用人需求,将课程体系中的职业核心技能分为“运输管理方向”和“仓储与配送方向”两个专门化方向。学生可以依据个人职业趣向选择其中一个方向学习,使专业课程设置更有岗位针对性,更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 2.根据社会需求与职业岗位新要求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以岗位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分析该岗位所需的技能和知识,选择相应的课程内容;将课程内容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岗位技能进行有效衔接;教学内容尽可能及时反映物流行业的最新发展,如在配送管理实务、仓储管理实务等课程教学中,吸纳了行业新标准、新技术、新设备等相关内容,同时通过企业专家参与课程内容改革,吸收了在实际工作中起关键作用的经验知识和技巧;注重人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2011年—2013年物流管理专业发展规划 一、专业基本情况 1.专业特点及国内发展现状 物流管理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中外实践证明,经济越发达,物流业就越发达。由于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在物流管理的理论研究、物流专业人才的教育培养等方面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具有中国特色的物流管理教育体系、知识结构也需要构建。随着我国物流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必然带来对物流管理人才需求的大量增加, 因此,物流管理专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了进一步建设好、发展好我院的物流管理专业,加强物流管理理论研究,培养具有现代物流观念和良好操作技能的现代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特制定本发展规划。 2.专业建设基础 “合肥学院是以工学、经济学、管理学为主,文学、理学、教育学兼有的多学科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我院作为一所“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的院校,与德国合作共建有23年的办学历史,在国际化办学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以及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方面,具有良好的基础和有利的条件。 1986年以来, 管理系企业管理专业(含定向物资物流方向)作为我校与德国合作共建的5个专业之一,与德国奥斯纳布吕克(现与合肥建立友好城市)应用科技大学(其中物流专业是德国唯一通过欧盟认证)在师资培训进修、教学计划、课程建设、实践教学、互派学生和教学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全面和卓有成效的合作。相关专业开设了物流管理课程,引进了一批高素质和双师型专业教师,建立了包括安徽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合肥市物流协会和多个物流企业在内的实习基地,开展了多方面的学术和教学研究。1990-2005年,共培养企业管理专业(物流方向)毕业生200多人,他们现已成为物流及相关企业的骨干。2006年工商管理专业(物流方向)经教育部批准设立。为了适应安徽省社会经济发展对物流人才的需求,2007年我校申报的“物流管理专业”又经教育部批准,并于2008年开始正式招生。目前,我系在校物流管理专业(含工商管理专业物流方向)的学生达到160人。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及人才规格 (一)本专业坚持产学结合,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满足商品流通服务和管理、企业生产与销售第一线需要,牢固掌握仓储管理、运输管理、配送管理、信息处理等岗位群所需的基础知识及专业技能,具备较强的物流服务和管理方面的能力,在物流企业、跨境电商企业、货运代理企业、保税仓库、码头堆场、零售卖场、配送中心、救灾救济机构等物流相关岗位第一线服务,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交流能力、操作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物流专门人才。 (二)招生对象与学制 本专业招收高中毕业生及同等学历者,基本学制为3年。实行学分制,弹性学制为2-5年。 (三)毕业生的质量标准 思想政治素质——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品行端正,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学业成绩——修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各门课程达到合格标准,取得规定的最低毕业总学分135学分(包括公选课8学分)。 创新创业意识——参与各类创新创业活动,获得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2学分。 素质拓展——获得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并修满6学分;获得社会实践活动学分至少6学分。 职业技能——获得物流员(四级)、K/3供应链管理师、ERP供应链应用师、快递员(中级)、叉车操作证、单证员、机动车驾驶证(C照)、灾害信息员(中级)之一或以上等级职业书。。 职业态度——具有团队合作意识、诚信、能够吃苦、工作踏实、敬业等精神。 人文素养——掌握相关的人文知识,知法守法,尊规守纪,为人礼貌,擅长与客户和同事进行沟通,懂得书面、面谈、、网络等多种形式的交流技巧。 身心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完整的人格,乐观的心态,坚强的意志,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其他证书——获得全国高等学校(考区)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含一级)以上证书,国家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含B级)以上证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