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人教版22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22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22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22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题及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训练

一、基础知识。

1、给下面加横线的字注音。

形貌昳( )丽朝( )服衣冠皆朝( )于齐

期( )年时时而间( )进窥( )镜

2、对“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讽”理解正确的是 ( )

A.从反面讽刺B.含蓄地嘲讽C.从正面说服D.委婉地规劝

3、对下列加黑字注音和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朝服衣冠朝:fú穿戴

B.时时而间进间:jiàn间或、偶然

C.能谤讥于市朝谤:bàng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

D.期年之后期:jī不到一周(年)

4、下列对邹忌的赞美,语气由轻到重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②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

③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A.②③①B.①②③C.②①③D.②③①

5、词类活用。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用作______语,“_________” )?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____________用法,“美我”即“_____________”)

③臣之妻私我。( 私:名词用作_____词,“_________”)

④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闻:________用法,__________________)

6、翻译。

(1)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2)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3)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4)虽欲言,无可进者

(5)此所谓战胜于朝庭

(6)王之蔽甚矣

7、与选段内容和写法不符的一项是( )

A. 邹忌欲言劝谏大事,但却从家庭琐事谈起,这样做的目的是要从心理人情相通的角度,最终达到进谏成功的效果。

B. 齐王决定纳谏,谏分三种,赏分三种,不到一年,即想进言,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C. 邹忌运用类比推理,由私臣、畏臣、求臣而被蒙蔽,推知私王、畏王、求王而王亦受蒙蔽,国事、家事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了。

D.由于齐威王能虚心纳谏,所以齐国不战而胜,燕、赵、韩、魏都纷纷主动前往齐国拜见齐王。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王之蔽甚矣”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暮寝而思之。

B. 燕、赵、韩、魏闻之。

C.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D. 宋何罪之有?

9、选出对加点的词的解释和感情色彩分析正确的一项( )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

..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A. “刺”,指责,含贬义;“谤”毁谤讽刺,含贬义;“谏”,下对上的劝告,是中性词。

B. 这四个词都有指责议论的意思,在文中都没有贬义。

C. “刺”“谤”“讥”含有讽刺的意思,是贬义;“谏”,劝告,没有贬义。

D. 这四个词在文中都有指指责讽刺,都是贬义词。

10、请列举一个出自《战国策》的成语。

11、填空

①《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体的历史著作《》。

②文章中写邹忌从妻、妾、客的回答中受到启发的句子: 。威王采取纳谏措施后收到效果的句子:

12、邹忌善于进谏,齐王虚心纳谏。请借用《出师表》中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齐王的行为。( )

13、写出下面句子中“者”的意思或用法来:

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③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④虽欲言,无可进者()

⑤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⑥陈涉者,阳城人也()

⑦今者项庄舞剑()⑧一丘之禾,则后种者晚实()

二、文言文阅读。

(一)《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关?”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关?”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关。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关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句式与其他各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忌不自信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又弗如远甚D.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2、加横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邹忌修八尺有余修:身高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偏爱

C.朝服衣冠服:衣服 D.于是入朝见威王朝:朝廷

3、句式与其他各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忌不自信 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又弗如远甚 D.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4、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以”和文中“皆以美于徐公”的“以”意思相同的是:()

A.以勇气闻于诸侯B.秦以城求壁而赵不许,曲在赵

C.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D.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5、下列语言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君美甚,徐公何能及也!”——妻子赞美于前,比较于后,发自内心,出自真情。B.“徐公何能及也!”——小妾急急回答,惟恐不能表白感情,似乎战战兢兢

C.“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客从容言之,貌似深思熟虑,实则阿谀逢迎。

D.邹忌问妻子用生活化的“我”,显得亲切而随和,邹忌问小妾与客,用书面语“吾”,显得生硬,表现了一种倨傲。

6、对“今齐地方千里”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现在齐国这个地方有数千里的土地

B.现在齐国的土地方圆千里

C.今天齐国这个地方有数千里的土地

D.今天齐国土地方圆有千里之多

7、“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说明了什么问题?

8、“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中的“此”指代什么?“战胜于朝廷”的意思是什么?

9、邹忌劝谏齐王的策略,高明在哪里?

10、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本文中的邹忌的忠言并不逆耳,齐威王痛快地接受了。请问那句俗语是不是错了?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二)江乙对楚宣王

《战国策》

楚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①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江乙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②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注:①昭奚恤,楚国贵族,楚宜王的名将,在中原各诸侯国中有较大影响。

②专属,单独地托付。

1、下列句中加黑词语,其用法与现代汉浯相同的一项是 ( )

A.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

B.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C.今王之地方五千里

D.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

2、分别比较下列句子中加黑词语的意思,对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求百兽而食之

天帝使我长百兽

子无敢食我也

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

A.两个“百兽”意思不同,“无”和“不”意思也不同。

B.两个“百兽”意思不同,“无”和“不”意思相同。

C.两个“百兽”意思相同,“无”和“不”意思也相同。

D.两个“百兽”意思相同,“无”和“不”意思不同。

3、对这段文字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楚宣王问“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这个问题,表明楚宣王担心昭奚恤影响太大,自己将

会受到昭奚恤的威胁。

B.江乙在他所说的寓言故事中表达的含义是,北方是因为畏惧昭奚恤而畏惧楚宣王的。C.“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这句话的潜台词是,“大王您不知道北方怕您,却认为他们是怕昭奚恤”。

D.“犹百兽之畏虎也”是在委婉地告诉楚宣王,北方怕的是您,因而昭奚恤对您没有威胁。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yì,zhāo,cháo,jī,jiàn,kuī。

2、D

3、D

4、D

5、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用作状语,“当面” )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意动用法,“美我”即“以我为美”)

③臣之妻私我。(私:名词用作动词,“偏爱”“偏袒”)

④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闻:使动用法,使……听到)

6、(1)邹忌身长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

(2)第二天,(有位)客人从外边来,(邹忌)同他坐着交谈。

(3) 能在公共场所议论我(的缺点),使我听到的。

(4)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什么可说的

(5)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庭上就战胜了对方

(6)大王受蒙蔽太厉害了。

7、A

8、C(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9、B

10、如门庭若市。

11、①国别体《战国策》。

②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12、察纳雅言

13、①的人②的原因③人的④的话、的事情⑤的原因⑥在判断句中表示停顿⑦在时间词后表示停顿⑧的禾苗

二、文言文阅读。

(一)1、A

2、B

3、A

4、C

5、D

6、B

7、说明在此之前,齐国的朝政等方面确实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8、“此”指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这种情况。“战胜于朝廷”是指内政修明,不必用兵就能使别的国家畏服。

9、高明在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齐王,使他乐于接受(或高明在现身说法,使齐王容易接受)。

10、那句俗语没有错。我们可以有新的理解。劝诫别人要看对象,有人适合听顺耳之言,有人则非逆耳之言不起作用,但在多数情况下,我们一定要讲究劝诫方式。既然是给别人提建议或意见,又希望被别人接受,最好选择一种让人愉快的方式,因而忠言未必逆耳。

(二)1、B 2、B 3、B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