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早期革命道路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早期革命道路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早期革命道路的影响

张冰

(四川大学电气信息学院四川省成都市)摘要:回顾中国历史,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再到新中国成立,中国革命事业道路上布满荆棘坎坷。中国各时期的爱国人士尝试了不同的社会政治制度,努力探索适合中国的发展模式。其中,马克思主义思想成为了影响中国命运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革命道路影响

经过鸦片战争的摧残后,曾经矗立东方的,俯视世界的中华巨龙已经奄奄一息,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的铁蹄相继踏上了中国的土地,当时的爱国人士梁启超,康有为等企图效仿日本的明治维新,准备走君主立宪制度来复兴中国,但是由于戊戌变法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只能宣告失败。另外一次意义重大的革命便是举世闻名的辛亥革命,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发动了多次起义,其中武昌起义掀起了辛亥革命高潮。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但是由于资产阶级的懦弱以及革命果实被盗取,辛亥革命也以失败告终,但是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意义是不能被抹去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工人运动实践基础上而创立的理论体系。五四爱国运动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进一步传播,中国也出现了一批共产主义者,从此中国便走上了无产阶级革命道路,历史证明,马克思主义理论十分适合中国国情,下面我们就具体讨论一下关于马克思主义对中国近代革命道路的影响。

一、五四运动

1919年5月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事件。这个运动时在新的时代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五四运动以后,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蓬勃兴起,马克思主义开始在知识界中得到传播。在李大钊等的影响和当时形势的推动下,一批爱国的进步青年,尤其是那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经过各自的摸索,逐步划清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和其他社会主义流派的界限,走上了马克思主义的道路。

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主要有三种类型:首先,是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其代表出李大钊以外就是陈独秀。其次,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其代表为毛泽东等。再次,是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其代表为董必武等。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主要是由以上三种人组成的。其中李大钊,陈独秀属于先驱者和擎旗人,毛泽东等五四运动的左翼骨干则是其主体部分。

二、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适应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需要,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中国掀起了一场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运动。这个运动他一开始就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明确地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

清界限。当时,中国的先进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尽管还不深入,但他们对当时能找到的马克思主义著作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并且对它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关联获得了基本正确的理解。在当时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存在着马克思主义与社会民主主义,修正主义的严重对立。中国的先进分子对于社会民主主义,修正主义采取了明确的批判态度。这说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一开始就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原则和正确方向。第二,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中国的先进分子一旦学得马克思主义,就主张运用它去研究和解决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第三,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

三、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中国的先进分子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后,并没有抛弃而是继承了五四运动的科学和民主的精神,并赋予它们以新的含义,使它们在更高的层次上得到了发扬。民主不在之狭隘的资产阶级民主,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民主。他们强调,必须铲除少数人的特权,改变“大多数的无产劳动者困苦不自由”这种“不合乎‘德谟克拉西’的状况”。科学,除自然科学外,就对社会的研究来说,主要是指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了。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并没有中断或取消五四之前开始的反封建的思想启蒙工作。中国的先进分子以唯物史观为武器,从反对封建思想入手,进而提出必须反对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制度;把反封建思想的斗争的立足点,从争取个人的个性解放,扩展到争取人民群众的社会解放的高度;把反封建的斗争方式,从少数人进行的思想批判,逐步地发展为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以往启蒙者的弱点,把反封建的启蒙运动有力地推向了前进。

如果说,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主要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那么,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马克思主义开始逐步地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发挥指导作用了。

四、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随着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逐步传播,建立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的任务被提上了日程。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以后,开始着重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到工人中去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并且进行了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织工作。这些活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在这个过程中,初步确立了共产主义信念的知识分子,其思想感情进一步转变到工人阶级方面来;同时,一部分工人由于受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而提高了阶级觉悟。

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有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当时,在法国的共产主义小组还没有和国内取得联系,所以没有派代表出席)。推举的代表共12人:湖南小组毛泽东、何叔衡,湖北小组董必武、陈潭秋,上海小组李达、李汉俊,北京小组刘仁静、张国焘,济南小组王尽美、邓恩铭,广州小组陈公博,日本东京小组周佛海。参加大会的还有陈独秀指派的代表包惠僧。他们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出席了会议。会议在召开过程中曾遭到帝国主义密探的干扰,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大会讨论了政治形势、党的基本任务、党的组织原则和组织机构等问题,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党,是一个区别于第二国际旧式社会改良党的新型工人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它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换句话说,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给中国的政治制度带来了启发和理论基础,使中国人民逐步走上创造美好未来的新道路。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早期革命道路的影响是巨大的,是历史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改变了中国的未来,引发了中国人民对社会政治制度的思考。坚定支持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共产党人,也以实际行动多次证明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和其在中国革命道路的可行性。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与中国的实际国情相结合,创造性的提出许多实用的经典理论,不仅使中国人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而且成为了国际政治的理论依据,是人类社会的宝贵财富。

作者简介:张冰(1992—),男,吉林省四平市,四川大学电气信息学院本科生

联系电话:136********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