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苏教版必修三必修四文言文知识梳理详细

苏教版必修三必修四文言文知识梳理详细

苏教版必修三必修四文言文知识梳理详细
苏教版必修三必修四文言文知识梳理详细

苏教版必修三必修四文言文知识梳理

必修三文言文梳理

《五人墓碑记》

【一词多义】

盛:

呜呼,亦盛也哉!(盛大)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兴盛)

请其矢,盛之锦囊(装chéng)

发:

又贤士大夫发五十金(拿) 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头发fà)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发动)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抒发) 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送)

徒:

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类人)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仅仅,只有)

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只是)

私: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自己)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私见张良(暗地里) 【词类活用】

为旌其所为(名词作动词,表彰) 去今之墓而葬焉(名词作动词,修墓)

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名词作动词,用盒子装) 缇骑按剑而前曰(名词作动词,上前)

不能容于远近(形容词作名词,远近的地方) 安能屈豪杰之流(使…屈身)

亦以明死生之大(形容词作动词,阐明;形容词作名词,大义)

【古今异义】:

慷慨得志之徒(意气激昂的;大方)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行动作为;动作)

吴之民方痛心焉(哀痛) 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头颅,指代生命;带头的人) 视五人之死(比较;看)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不同寻常;副词,表示程度) 【虚词整理】

于:

士大夫请于当道(向)且立石于其室之门(在)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被)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对于)

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取消句子独立性)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代词)

买五人之头而函之(代词)四海之大(定语后置的标志)

以:

以旌其所为(用来,表目的)于是乘其厉声以呵(相当于而,表修饰)

敛资财以送其行(来)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因为)

【特殊句式】:

翻译下列句子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有的人脱身逃跑,不能被远近地方的人所容纳。)

谁为哀者?(为谁悲哀呢? )

《廉蔺列传》

【一词多义】

负:

均之二策,宁赋以负秦曲(使…背负) 秦贪,负其强(依仗)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反)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

顾: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只是) 三顾臣于茅庐之中(拜访)

莫我肯顾(顾惜) 顾野有麦场(回头)

引:

引赵使者蔺相如(延请)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扯)

相如引车避匿(掉转) 君子引而不发(拉)

【词类活用】

怒发上冲冠(名词作状语,向上)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形容词作动词,

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动词做名词,规章制度) 大王必欲急臣(使…急)

卒廷见相如(名词作动词,在朝廷上) 相如前曰(名词作动词,上前)

左右欲刃相如(名词作动词,用刀杀) 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名词作动词,祝寿)

且庸人尚羞之(以…为羞耻)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名词作动词,侍奉)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以…先)

【古今异义】

璧有瑕,请指示王(动词,指给…看) 相如前进缶(上前进献) 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宣扬扬言) 【虚词整理】

以: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因为) 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凭借)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 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表目的,来)

因: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 不如因而厚遇之(趁机)因拔刀前奏案(就)

【特殊句式】

翻译下列句子

求人可使报秦者(寻求可以出使回复秦国的人. )使不辱于诸侯(出使不被诸侯侮辱)

《鸿门宴》

【一词多义】

举:

举所佩玉珏以示之者三(举起)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发动)

孙叔敖举于海(被推举)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攻占) 杀人如不能举(完,尽)

意: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目的)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料想)

樊哙拜谢,起(道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 乃令张良留谢(谢罪)

词类活用

沛公军霸上(驻扎) 沛公欲王关中(名词作动词,称王) 籍吏民(名词作动词,登记)

范增数目项王(名词作动词,用眼睛示意)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名词作状语,连夜)

我得以兄事之(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那样) 常意身蔽沛公(名词作状语,像张开翅膀那样)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剑项王(使…跟从,率领)

古今异义

山东(崤山以东;现全国省级行政单位之一) 婚姻(儿女亲家;因为结婚而产生的关系)

出入(偏义词,指入;有偏差) 非常(不同寻常;副词,表示程度)

河北(黄河以北; 现全国省级行政单位之一)

【虚词整理】

为: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替)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想) 约为婚姻(作为)

若属皆为所虏(被动形式) 何辞为?(语气词)

而: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表承接)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表修饰)

樊哙拜谢,立而饮之(表修饰)拔剑切而啖之(表承接)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表转折)【特殊句式】

解释下列句子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暗地里取见张良,把事情全部都告诉了他)

客何为者(你失做什么的?)沛公安在?(沛公在哪儿呢?)

若属皆且为所虏(你们这些人都将要被俘虏了)

《烛之武退秦师》

【一词多义】:

鄙:

越国以鄙远(以…为边境)肉食者鄙(目光浅薄)蜀之鄙有二僧(边缘地区)

词类活用:

晋军函陵(名词作动词,驻扎)越国以鄙远(见上)

既东封郑(名词作动词,以…为边境)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使…受损失)

古今异义: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主方)行李之往来(出使的人;出远门时带的包裹)虚词整理

解释下列虚词

以其无礼于晋(代词,他)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

失其所与(代词,自己的)吾其还也(表语气,商量,还是)

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焉用亡郑以陪邻(哪里)将焉取之(哪里)【特殊句式】

翻译下列句子

夫晋,何厌之有?(晋,有什么可以满足他的呢?)以其无礼于晋(因为他(曾经)对晋无礼)

《指南录后序》

【一词多义】

战守迁皆不及施(赶上) 予之及于死者,不知道其几矣(到达,至,动词) 使

会使辙交驰(使者) 使北营(出使) 使来者读之(让)

于是辞相印不受(推辞) 抗辞慷慨(言语)

得间奔真州(机会) 间以诗记所遭(有时候) 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暗中)

中间崩倒之声(夹杂) 扁鹊立有间(一会)

如扬州(去,到) 劳苦功高如此(像)

固不如也(比得上) 杀人如不能举(恐怕)

词类活用

北虽貌敬(名词作状语,表面上) 分当引决(名词作状语,按道理)

草行露宿(名词作状语,在草丛,在露水中) 日与北骑出没于长淮间(名词作状语,每天)

道海安,如皋(名词作动词,取道) 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词作动词,为…作序)

名曰《指南录》(名词作动词,命名) 则前诟虏帅失信(名词作动词,上前)

北亦未敢遽轻吾国(形容词作动词,轻视)

【古今异义】

是年夏(这;表示判断) 以至于永嘉(到达了;表语意上的转折)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无依无靠;表示没什么可做) 抗辞慷慨(意气激昂;大方) 【虚词整理】,

将以有为也(做) 为巡船所物色(表示被动) 为一卷(作为)

【特殊句式】

翻译下列句子

予羁縻不得还(我被软禁不能够回国)意北亦可以以口舌动也(猜想元也可以用言语来打动的)

《谏太宗十思疏》

【一词多义】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使,让)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探求)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请求) 不求闻达于诸侯(谋求,追求)

信者效其忠(诚实) 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 忌不自信(相信)

德不厚而思国之安(安定) 不念居安思危(安定的处境) 则思知止以安人(使…安)

文武并用,垂拱而治(治理)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治) 不效则治臣之罪(治罪)

【词类活用】

必固其根本(使…稳固) 乐盘游(以…为乐)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使…安)

【古今异义】

承天景命(大,风景) 必固其根本(树根,最基本的)

【重要词语】

人君当神器之重(承担) 能克终者盖寡(能够)

虽董之以严刑(监督,督促) 简能而任之(挑选)

【虚词整理】

无以怒而滥刑(因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来,表示目的)

【特殊句式】

翻译下列句子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即使用严酷的刑法来督促他们,用威风和怒气震吓他们)

《秋水》《非攻》

一词多义

野语有言曰(谚语) 亡去不义,不可不语(告诉)

今我睹子之无穷也(穷尽,尽头) 日暮途穷(处境困窘) 穷则独善其身(不得志)

则殆矣(危险) 思而不学则殆(迷惘) 殆例送死(几乎)

我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表被动)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看见)

于是入朝,见威王(拜见) 风吹草低见牛羊(同现)

词类活用

秋水时至(名词作状语,按照时节)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以…为少)

轻伯夷之义者(以…为轻) 以其亏人愈多(形容词作动词,亏损)

古今异义

于是焉河伯欣然而喜(在这个时候;表示承接) 河伯始旋其面目(面部,脸;脸面或者面貌)

野语有言曰(俗;不受约束的) 从而誉之(跟从并且;表示顺承或者引出结果)

我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多学识的;和小气相对)

【虚词整理】

于是焉河伯欣然而喜(语气词) 焉用亡郑以陪邻(哪里,为什么,表疑问) 且焉置土石(哪里) 以

以亏人自利也(因为) 作《师说》以贻之(来,用来)

【特殊句式】

翻译下列句子

吾非至子之门则殆矣(非…则,如果不是到达你的门口,那么我就危险了)

我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我将长久的被有学识的人耻笑)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听了很多道理,认为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的人)

文言文必修四梳理

季氏将伐颛臾

一、实词

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用兵)

2、无乃尔是过与(责备)且尔言过矣(错)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过错)

3、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这,语气词)

4、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施展才能担任)

5、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今由与求也,相夫子(为什么)

6、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痛恨,托词)

7、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使—来)既来之,则安之。(既然,使—来,使—安定)

二、虚词

1、而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却)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并列)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却)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并列)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却)

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却)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并列)

2、于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对)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从,在)

固而近于费(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_在)

3、为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成为)何以伐为。(语气词)

4、之

既来之,则安之。(代词)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的)

三、常见的文言句式翻译

1、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从前先王把他当作主管祭祀蒙山的人。)

2、何以伐为?(凭什么讨伐呢?)

3、无乃尔是过与?(恐怕应该责备你吧?)

寡人之于国也

一实词

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谷物收成不好/黄河)

2、邻国之民不加少(更加)

3、弃甲曳兵而走。(逃跑)

4、或百步而后止(有的人)

5、直不百步耳(只)

6、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这遗憾)

7、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道路,赈济)

8、七十者衣帛食肉(穿)

9、树之以桑(种植)

10、或百步而后止

11、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归罪,责备)

二、虚词

1、于

寡人之于国也,(对于)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到)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比)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在)

2、焉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语气词)斯天下之民至焉。(代词)

3、之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的)填然鼓之(音节助词)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的音节助词)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申之以孝悌之义(代词的)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取独)

4、以

请以战喻(用)以五十步笑百步(拿,凭)斧斤以时入山林(按照)

5、而

弃甲曳兵而走(修饰)或百步而后止(承接)

然而不王者(却)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并列)

6、其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代词)

三常见的文言句式翻译

1、谨痒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认真从事学校的教化,用孝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义反复告诉学生,头发花白的人不啊在道路上负担东西。

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然而不称王的,不曾有过这样的事。)

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这和刺人把他杀死,说不是我,是兵器杀的有什么不同呢?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一实词

1、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使—哭泣)

2、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但是,始建)

3、环顾国内,贼氛方炽(看,正,旺盛)

4、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为---作传)

5、滋可痛已!(更加)

6、视清季有加(比清末)

7、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倡)

8、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遗事(发扬光大,只)

二虚词

1、以

以坚毅不挠之精神(凭借)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因为)

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因而)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把)

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者(来)邹君海滨以所辑《黄花岗烈士事略》丐序于予时(拿,用)2、其

其损失可谓大矣(那)

3、所

怨愤所积(所字结构)

4、之

延至七年,始有墓碣之建修(的)十年始有事略之编纂(取独)

则予此行所负之责任(的)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的)

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定语后置的标志)

5、则

则予此行所负之责任(那么)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那么)

6、于

邹君海滨以所辑《黄花岗烈士事略》丐序于予时(向)尤倍重于三十年前(比)

7、为

草木为之含悲(替)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者(被)余为斯序(写)

三常见的文言句式翻译

1、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者,其不获实行也如故而我三十年前就倡导的三民主义,五权宪法,曾经被先烈不惜牺牲生命来争取的,但象如今并没有实行。

2、余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我写下这篇序,来痛掉逝世的人们,并希望能够勉励读到这本书的国人。

滕王阁序

一实词

1襟三江而带五湖(以—为襟带,以—为带) 2徐孺下陈蕃之榻(使---放下)

3雄州雾列,俊采星驰(象云雾,象星星)4宾主尽东南之美(才俊)

5家君作宰(县令) 6披绣闼(推开)

7 舸舰迷津(满) 8云销雨霁(停止)

9声断衡阳之浦(止) 10逸兴遄飞(急速)

11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运数) 12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困厄)

13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同情) 14 一介书生(微末)

15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相当) 16盛筵难再(第二次)

17他日趋庭(小步快走) 18恭疏短引(写作)

19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在) 20所赖君子见机(几,征兆)

21尽: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副词,最。)宾主尽东南之美(副词,全、都。)

潦水尽而寒潭清(形容词,完了、没有。)转侧床头,惟思自尽(动词,死、灭。)

22胜

胜友如云(形容词,才华出众的。)胜地不常(形容词,美的、美丽的。)

躬逢胜饯(形容词,盛大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动词,超过。)

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形容词,尽、完。)

23穷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不得志)响穷彭蠡之滨(副词,尽。)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名词,因厄、处境艰难。)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形容词,走到头的。)

24序

序属三秋(名词,时序。)今功臣名将,雁行有序(《与陈伯之书》)名词,次序、秩序。

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秦论》)(动词,安排次序。)

25怀

怀帝阍而不见动词,想念。有怀投笔名词,心思。

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壁从径道亡(《廉颇蔺相如列传》)动词,揣着。

26舍

舍簪笏于百龄动词,舍弃。退三舍而避之(古代一天行军的路程。)

二、虚词

1何童子何知什么

2于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在

3而潦水尽而寒潭清并列怀帝阍而不见转折处涸辙而相欢转折

4其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秋声赋

一实词

1欧阳子方夜读书正 2街枚疾走快速

3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只4其所以摧败零落者用来---的

5天之于物,春生秋实结果6有动于中,必摇其精内心7黟然黑者为星星点点白发 8 物过盛而当杀必然衰败

9奈何以非金石之质为何 10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

声怨恨

11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没有只

二虚词

1以

初淅沥以萧飒而

2而

悚然而听之修饰忽奔腾而砰拜并列

草绿缛而争茂并列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承接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修饰

3之

但闻人马之行声的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代词

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馀烈的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句中助词 4为

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发出人为动物,惟物之灵是

三常见文言句式翻译

1 闻有声自西南来者听到有来到西南方向的声音

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高中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文档贡献:smysl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归纳 通假字 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予”通“与”,给予。 2.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质”通“锧”,砧板。 3.可予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4.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双手托着。 5.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6.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查、察看。 7.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8.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9.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10.为一击缶。“缶”通“缻”,盛酒浆的瓦器,秦人敲打盆缻作为唱歌时的节拍。 一词多义 于 ①君幸于赵王(介词,被) ②故燕王欲结于君(连词,同) 见 ①徒见欺(介词,被,受) ②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 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 ②舍相如广成传舍(传舍:招待宾客的馆舍) 负 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 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拉引)

徒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 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 幸 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 ②而君幸于赵王(被...宠幸) ③则幸得脱矣(侥幸) 以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 ⑥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连接“传”与“示”) 欢 ①逆强秦之欢(欢心) ②绝秦赵之欢(交情) 顾 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 ②顾吾念之(只是) ③顾野有麦场(《狼》)(四面看) ④念父母,顾妻子(《报任安书》)(顾惜,怜惜) ⑤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反而) 必 ①其势必不敢留君(一定,必然) ②王必无人(如果) 因 ①相如因持璧却立(于是,就)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 ③不如因而厚遇之(趁此,由此) 传 ①廉颇蔺相如列传(一种文体) ②舍相如广成传(传舍,宾馆) ③传以示美人及左右(传递) ④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传颂) 从 ①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跟从) ②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 乃 ①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竟然) ②乃前曰(于是,就) ③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才) 孰

高中语文必修三 期末复习文言文知识 重难点汇总

高中语文必修三期末复习文言文知识重难点汇总 必修3 《寡人之于国》知识点总结 (一)通假字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失其时无—毋,不要 2.颁白者不负戴于路矣颁—斑,花白 3.涂不饿莩而不知发涂—途,道路莩—殍,饿死的人 (二)词类活用 1.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名—动,跑五十步,一百步。 2.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动?—名,活着的人,死了的人。 3.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名—动,穿。 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名—动,称王。 (三)一词多义 1.于寡人之于国对于 则移其民于河东至 不求闻达于诸侯在 赵氏求救于齐向 2.以请以战喻用 斧斤以时入山林按 申之以孝悌之义把 3.之填然鼓之衬字,不译 树之以桑衬字,不译 顷之,烟炎张天音节助词,不译 4.胜谷不可胜食尽 予观夫巴陵胜状美好的 日出江花红胜火超过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胜利 驴不胜怒,蹄之能承受 5.兵非我也,兵也兵器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军队 将兵万人士兵 穷兵黩武战争 (四)古今异义 1.河内凶:古,黄河;今,泛指河流。 2.五十者可以衣帛:古,可以以之;今,一个连词。 (五)重点词语 1.尽心焉耳矣:都是句末助词,重叠使用,加强语气。 2.无如寡人之用心者:没有像。 3.邻国之民不加少:更。

4.请以战喻:请允许我,表谦;请回答,请你……,表敬。 5.数罟不入洿池:密;网;池塘,洼地积水。 6.鸡、豚、狗、彘之畜:鸡、小猪、狗、猪。 7.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谨,谨慎,认真从事;庠、序指学校;教,教化;申,反复陈述;义,道理。8.而不知发: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9.王无罪岁:归咎,归罪;年成。 10.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吃。 1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吃;食物;约束。 12. 黎民不饥不寒:黎民、庶人、布衣、黔首、百姓均指平民百姓。 (六)特殊句式 1.直不百步耳直……耳只是……罢了,不过……罢了固定句式 2.未之有也 《劝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一、古今异义: 1.蚓无爪牙之利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 2.金就砺则利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检查;今义:探究并领会。 二、通假字: 1.輮以为轮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晒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天赋,资质。 三、词类活用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輮,通"煣","使……弯曲") 3、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作动词,游泳,游水。 4、上食埃土: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5、下饮黄泉: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四、特殊句式 (一)介词结构后置句: 1、青,取之【于蓝】,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 2、青【于蓝】: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3、寒【于水】: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相当于介词“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 (二)定语后置句: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是“爪牙”的定语;“强”是“筋骨”的定语。“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必修三文言文 《寡人之于国也》《劝学》 一、通假字 1. 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通“”,) 2.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3.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 ”通“ ”通“ ”通“ ”, ”) ”) ) 5.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6. 虽有槁暴 7. 君子生非异也(“ (“ (“”通“ ”通“ ”) ”通“ ”, ”,) ) 二、古今异义 1.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古义: 今义:表示可能、能够、同意、认可之意。 2. 然.而.不王者古义: 今义:转折连词。用在后半句话的开头。 3.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古义: 今义:保养身体 4.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古义: 今义:认为 5.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6.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古义: 今义:多比喻坏人的党羽,多含贬义 7.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 今义:①托付;②把希望、理想、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 某种事物上) 三、一词多义 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 1. 数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愿令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 金就砺则利(《劝学》)()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 蚓无爪牙之利(《劝学》)() 2. 利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史记·项羽本纪》)() 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孔雀东南飞并序》)()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劝学》) 君有疾在腠理( 《扁鹊见蔡桓公》 ) 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孟子·梁惠王上》 ) ( ( ) ) ( ) 4. 疾 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 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嫉恶如仇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西门豹治邺》 ) 《史记·孙膑列传》 ) ( ( ) 《三峡》) ( ( ) ) )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不能称前时之闻( 《伤仲永》) 《劝学》) ( ( ) )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 ) ( ) 余知而无罪也( 《左传·昭公二十年》 ) ( )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 ( )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 3. 假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送东阳马生序》 ) ( ( ) ) 愿大王少假借之( 《荆轲刺秦王》 ) 乃以吴叔为假王( 《史记·陈涉世家》 ) ( ( ) ) 5. 闻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 ) ( ) 以勇气闻于诸侯( 《廉颇蔺相如列传》 ) ( ) 扫后更闻香( 《和张秀才落花有感》 ) ( ) 博闻强识,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屈原列传》) ( )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 (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 ( ) 6. 而 吾尝终日而思矣( 《劝学》)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劝学》) ( ( ) ) 蟹六跪而二螯( 《劝学》) ( )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 名词作动词 2. (二)动词的活用动词作名词 ① 填然鼓.之 ②然而不王.者 ③树.之以桑 ④五十者可以衣.帛也 ( ( ( ( ) ) ) ) ⑤王无罪.岁 ( ) ⑥假舟楫者,非能水 .也 ( ) 名词作状语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 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 )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高中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归纳 文学常识: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课后注释字词整理: 1、拜:用一定的礼节授与某种名位或官职。 2、上卿:战国时最高官衔。 3、闻:闻名,出名。 4、宦者令:宦官的头目。 5、舍人:随侍身边的亲近属官的通称。 6、和氏璧:用楚国人卞和发现的一块宝玉雕琢成的璧。 7、遗(wèi):使人遗赵王书(送给) 8、徒见欺:白白地受欺骗。见,被,表被动。 9、即:则、就。 10、患:忧虑、担心。 11、可使报秦者:可派去回复秦国的人。报,答复、回复。 12、窃计:私下里打算。窃,谦辞,私下,私自。 13、止:阻止。 14、语(yù):告诉。 15、境:赵国边境。16、幸于赵王:被赵王宠幸。于,介词,引出动作的施动者。 17:结于君:同您结交。 18:亡赵走燕:“亡于赵,走于燕”的省略句。从赵国逃跑,投靠到燕国。 19、束:捆绑。 20、肉袒伏斧质:赤身伏在斧质上,表示请罪。肉袒:把上身袒露出来。质:杀人时做垫用的砧板。 21、幸得脱:侥幸能够免罪。得:能够。脱:免。 22、宜:应该。 23、寡人:古代君王自称。 7、宜:宜可使(应该) 8、曲:曲在赵(理亏) 9、均:均之二策(权衡、比较) 10、必:王必无人(倘若,假如) 11、奏:相如奉璧奏秦王(呈献,进献) 12、却:相如因持璧却立(退后)

13、修敬: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整饰礼仪表示敬意) 14、倨(jū):礼节甚倨(傲慢) 15、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道歉) 16、有司:召有司案图(官吏的通称) 17、决:决负约不偿城(必定) 18、径道:从径道亡(便道,小路) 19、间:间至赵矣(名作状,从小路) 20、拔: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攻下) 21、靡:左右皆靡(退却) 22、怿(yì):于是秦王不怿(高兴,喜悦) 23、已而:已而相如出(过了些时候) 24、望: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远远看见) 25、高义:徒慕君之高义也(高尚的品德) 26、孰与: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比……怎么样) 27、驽:相如虽驽(劣马,引申为愚劣,无能) 通假字 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予”通“与”,给予。 2.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质”通“锧”,砧板。 3.可予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4.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双手托着。 5.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6.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查、察看。 7.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8.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9.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10.为一击缶。“缶”通“缻”,盛酒浆的瓦器,秦人敲打盆缻作为唱歌时的节拍。 一词多义 于 ①君幸于赵王(介词,被) ②故燕王欲结于君(连词,同) 见 ①徒见欺(介词,被,受) ②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 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 ②舍相如广成传舍(传舍:招待宾客的馆舍)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更多学习资料和名师公开课敬请关注公众号:好分数高中圈获取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寡人之于国》知识点总结 (一)通假字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失其时无—毋,不要 2.颁白者不负戴于路矣颁—斑,花白 3.涂不饿莩而不知发涂—途,道路莩—殍,饿死的人 (二)词类活用 1.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名—动,跑五十步,一百步。 2.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动—名,活着的人,死了的人。 3.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名—动,穿。 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名—动,称王。 (三)一词多义 1.于 寡人之于国对于 则移其民于河东至 不求闻达于诸侯在 赵氏求救于齐向 2.以 请以战喻用 斧斤以时入山林按申之以孝悌之义把 3.之 填然鼓之衬字,不译 必 树之以桑衬字,不译 以 顷之,烟炎张天音节助词,不 长译 4.胜 安 谷不可胜食尽 君 予观夫巴陵胜状美好的 为 日出江花红胜火超过 质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胜利 , 驴不胜怒,蹄之能承受 兵 5.兵 乃 非我也,兵也兵器 出 军队将兵万人士兵穷兵黩武 战争

2.五十者可以衣帛:古,可以以之;今,一个连词。 1

(四)重点词语 1 .尽心焉耳矣...:都是句末助词,重叠使用,加。 2.无如..寡人之用心者:没有像。 3.邻国之民不加.少:更。4.请以..战喻:请允许我,表谦;请回答??。 5.数罟.不入洿池..:密;网;池塘,洼地积水。 6.鸡、豚、狗、彘.......之畜:鸡、小猪、狗、猪。 7.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谨,谨慎,认真从事;庠、序指学校;教,教化;复 陈述; 义,道理。 8.而不知发.: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9.王无罪岁..:归咎,归罪。 10.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吃。 1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吃;食物;约束。 12.黎民..不饥不寒:黎民、庶人、布衣、黔首、百姓均指平民百姓。 (六)特殊句式 1.直不百步耳直??耳只是??罢了,不过??罢了固定句式 《劝学》知识点归纳整理一、古今异义: 1.蚓无爪牙..之利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狗。 2.金.就砺则利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检查;今义二、通假字: 1.輮以为轮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晒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 4.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天 三、用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 形 容 词 使 动 用 法 , 使 ? ? 使??弯曲") 3、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作动词,游泳,游水。 4、上食埃土: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5、下饮黄泉: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四、特殊句式 (一)介词结构后置句: 1、青,取之【于蓝】,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 2、青【于蓝】: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3、寒【于水】: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整理

高一必修三文言文知识整理 一、文言文字词。 1、通假字(例) 肇锡余以嘉名(同“赐”) 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同“凌”,欺侮) 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同“只”,不过,仅仅;同“又”) 敛赀财以送其行(同“资”) 亦曷故哉(同“何”,疑问代词) 共其乏困(同“供”,供给) 夫晋,何厌之有(同“餍”,满足) 秦伯说,与郑人盟(同“悦”,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可予不(同“否”) 拜送书于庭(同“廷”,朝堂) 召有司案图(同“按”)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同“佯”,假装)设九宾于廷(同“傧”)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同“穆”)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同“熟”,仔细) 请奏盆缻秦王(同“缶”) 距关,毋内诸侯(同“拒”,据守;同“纳”,纳入) 要项伯(同“邀”,邀请)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同“背”,违背)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同“早”,早上) 因击沛公于坐(同“座”,座位) 秋豪不敢有所近(同“毫”,丝毫) 泾流之大(同“径”,直) 不辩牛马(同“辨”,分辨、辨别) 其不仁兹甚(同“滋”,更加) 2、一词多义(例) 间: 得间奔真州(机会) 出没于长淮间(之间) 间以诗记所遭(间或,有时候) 间至赵矣(抄小路) 度: 予自度不得脱(估计) 付之度外(考虑) 发: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拿出)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发动)而又有减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头发)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抒发) 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发送) 徒: 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指同一类人) 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空,徒然)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 拜: 拜为上卿(授予官职) 拜送书于庭(叩拜) 见: 徒见欺(被) 于是王召见(接见) 我见相如(看见,遇见) 不见水端(看见)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 计: 计未定(计策) 窃计欲亡走燕(打算) 臣从其计(主意) 廉颇蔺相如计曰(商量,商议) 故: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所以) 故遣将守关者(特意) 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老交情) 如: 不如因善遇之(及,比得上) 沛公起如厕(往,去) 举: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 杀人如不能举(尽) 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谢罪)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 乃令张良留谢(兼有道歉和告辞之意) 若: 望洋向若而叹(海神名,北海若) 以为莫己若者(比得上) 幸: 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则幸得脱矣(侥幸)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点梳理表一、通假字: 无能为也已:同无能为也已:,“矣”已,了。 共其乏困: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供给。 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满足。 秦伯说:说,通“悦”,高兴。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实词活用: 二、实词活用: 1、名词活用: 名词活用作状语: 夜缒而出:夜,在夜里。 既东封郑:东,在东边。 名词活用作动词: 晋军函陵:军,驻扎。 且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 夜缒而出:夜缒而出:缒,用绳子栓着往下送。 与郑人盟:订立盟约。与郑人盟:盟,订立盟约。 2、形容词活用: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越国以鄙远:远,远地。 共其乏困:乏困,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肆其西封:肆,扩张。 3、使动用法: 烛之武退秦师:退,动词使动用法,使……撤退。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动词使动用法,使…灭亡。 阙秦以利晋:阙,动词使动用法,使…减少。削减。 4 名词使动用法, 利,名词使动用法,得到好处。使…得到好处。 因人之力而敝之:敝,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破损。损害。 4、意动用法: 越国以鄙远:鄙,名词意动用法,以…作为边境,把…当作边境。 既东封郑:封,名词意动用法,以…作为边境,把…当作边境。一、古今异义: 今:现在。 以为:以(之)为,把……当作。 行李:出使的人。 夫人:那人。 去:离开,距离。 二、固定句式: 言于……曰:对……说。所字结构”所+动词= 名词性短语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是寡人之过也。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2、省略句: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烛之武)辞曰 敢以(之)烦执事 3、变式句(倒装句): 状语后置: 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 且贰于楚也:且于楚贰也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于君有益 宾语前置: 何厌之有:何有厌? 六、重点虚词: 之 1、代词。 2、助词:(1)“的”。 (2)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3)提前宾语 (4)补足音节无实义。 3、动词,到,去,往。 以 1、介词,凭借,用。 2、连词,因为。 3、相当于“而”: (1)表并列 (2)表转折(3) 表递进(4)表承接(5)表修饰4、表目的,来。 为 wéi 动词,做。 wèi 介词,替,给。 夫 fū名词,男子;老师;丈夫。 fú句首发语词,无实义。代词,那。句尾语气助词,表感叹。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梳理表一、通假字: 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 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回来。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振,通“震”,震慑。 愿大王少假借之:稍微。少,通“稍”,稍微。 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显露。 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卒起不意:卒,通“猝”,突然。

必修三文言知识点归纳

文言文复习小卷子九:《蜀道难》知识点梳理一、实词归纳 尚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尚且 尚贤使能崇尚,尊重 赵王使使视廉颇尚能饭否还危 危乎高哉高 危如累卵危险 正襟危坐正,端正 去 去门十里以为界距,距离阳虎去齐走赵离开 除残去秽除掉,去掉 有敢去柳下季垄而采樵者,死不赦前往,到…去 绝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可以横绝蛾眉巅越过 佛印绝类弥勒非常 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陡峭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 二、解释加点的字 1.猿猱欲度愁.攀援为…发愁,为动用法2.使人听此凋.朱颜使…凋谢,使动用法3.砯崖转.石万壑雷使…滚动,使动用法4.侧身西.望长咨嗟向西,名作状 5.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比 6.西当.太白有鸟道面对 7.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 ..沟通相连 8.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使动用法,使……回转,回旋 9.侧身西望长.咨嗟深深10.青泥何.盘盘多么11.但.见悲鸟号古木只12.雄飞雌从.绕林间跟随13.连峰去.天不盈.尺离满14.枯松倒挂倚.绝壁靠 15.飞湍瀑.流争喧豗急流 文言文复习小卷子十:《琵琶行》知识点梳理 一、实词 言: 感斯人言话,名词 凡六百一十六言字,名词 自言本是京城女说,动词 数: 使快弹数曲几,表不确定的数目,数词一曲红绡不知数数量,名词 语: 琵琶声停欲语迟说话,回答,动词 今夜闻君琵琶语曲,名词为: 因为长句写,创作,动词wéi 初为《霓裳》后《六幺》弹奏,动词wéi 为君翻作《琵琶行》替、给,介词wèi 轻: 轻拢慢捻轻轻,形容词 商人重利轻别离轻视,动词 泣: 满座重闻皆掩泣哭泣,动词 座中泣下谁最多眼泪,名词 二、古今异义词 因为:古:两个词,于是创作。今:表原因的连词。

高中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一到必修五文言知识梳理

文言文知识点梳理(新人教版必修1-5) 必修1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梳理 一、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3.秦伯说(同“悦”) 4.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二、古今异义 1.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 2.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 三、词类活用 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2.既东封郑(封,使…成为疆界;东,在东边) 3.且贰于楚也(贰,有二心,作动词) 4.越国以鄙远(鄙,意动,把…当作边邑;远,远地,形作名) 5.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撤兵) 6.共其乏困(乏用—缺少的东西) 7.与郑人盟(盟—订(建)立同盟) 8.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四、一词多义 封 既东封郑(做疆界,动词) 肆其西封(疆界,名词) 若: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假如)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你) 望洋向若而叹(海神名) 以为莫己若者(及、比得上) 说: 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杂说”,文体的一种)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述) 辞: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 停数日,辞去告辞,(辞别) 鄙: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边远的地方(“以……为鄙”)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 我皆有礼,夫犹鄙我(看不起,轻视) 微: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的)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略微) 人微言轻(地位地下,卑贱) 敝: 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衰败) 曹操之众,远来疲敝(疲惫) 许: 公曰:“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答应,听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表处所) 杂然相许(赞同) 潭中鱼可百许头(约数) 五、文言虚词

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知识点归纳60813

必修四文言知识归纳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予”通“与”,给予。) 2、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质”通“锧”,砧板。) 3、可予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4、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双手托着。) 5、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6、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查、察看。) 7、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8、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9、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10.为一击缶。(“缶”通“缻”,盛酒浆的瓦器,秦人敲打盆缻作为唱歌时的节拍。) 二、一词多义: 1、于①君幸于赵王(介词,被)②故燕王欲结于君(连词,同) 2、见①徒见欺(介词,被,受)②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 3、舍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②舍相如广成传舍 ..(传舍:招待宾客的馆舍) 4、负 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5、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6、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拉引) 7、徒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 8、幸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②而君幸于赵王(被...宠幸)③则幸得脱矣(侥幸) 9、以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来)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 ⑥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译为“把”,后省略“之”) 10、顾 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 ②顾吾念之(只是) ③顾野有麦场(《狼》)(四周看) ④念父母,顾妻子(《报任安书》)(顾惜,怜惜)⑤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反而) 11、必①其势必不敢留君(一定,必然) ②王必无人(如果) 12、因 ①相如因持璧却立(于是,就)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 ③不如因而厚遇之(趁此,由此) 13、乃 ①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竟然)②乃前曰(于是,就)③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才)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精心整理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梳理篇一 1、黄药眠(1903-1987),原名黄访、黄恍,的教育家、文艺理论家、美学家和作家。他以学术上鲜明的倾向、独特的见解、丰硕《再见》 4、艾青:中国现代作家,原名蒋海澄,以《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成名。

5、舒婷(1952—),原名龚佩瑜、龚舒婷,福建泉州人。当代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着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等。舒婷的诗既有鲜明的时代叛逆精神又有执着而深切的爱国之情,被人誉为“心灵世界的歌”。 7、阿赫马托娃:俄罗斯文学的女诗人之一。她和前夫古米廖夫同时阿克梅派的杰出代表。人称“俄罗斯诗歌天空的月亮”。早期的室内抒情诗以“巫性思维”窥测人性,晚年将自己定位为“尘世的圣母”,医生持续表达对人的终极关怀和爱。

8、“楚辞”:“楚辞”这一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它渊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汲取民间文学,特别是楚声歌曲的新形式,把《诗经》三百篇,特别是“雅”“颂”中古板的四言方块诗改为参差不齐、长短不拘的骚体诗,建立一种新的诗 “离”——遭遇,“骚”——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表现了诗人为实现祖国富强的崇高目标所作的热烈追求和不屈的斗争。全诗共373句。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 必修三文言文 《寡人之于国也》《劝学》 一、通假字 1.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通“”,) 2.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通“”)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通“”,) 5.木直中绳,輮以为轮(“”通“”,) 、 6.虽有槁暴(“”通“”) 7.君子生非异也(“”通“”,) 二、古今异义 1.七十者可以 ..食肉矣古义: 今义:表示可能、能够、同意、认可之意。 2.然而 ..不王者古义: 今义:转折连词。用在后半句话的开头。 3.是使民养生 ..丧死无憾也古义: & 今义:保养身体 4. 木直中绳,輮以为 ..轮古义: 今义:认为 5.君子博学 ..而日参省乎己古义: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6.蚓无爪牙 ..之利,筋骨之强古义: 今义:多比喻坏人的党羽,多含贬义 7.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者古义: ~ 今义:①托付;②把希望、理想、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三、一词多义 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 1.数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愿令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 ; 金就砺则利(《劝学》)()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 蚓无爪牙之利(《劝学》)()

2.利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史记·项羽本纪》)() 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孔雀东南飞并序》)()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 !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 3.假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愿大王少假借之(《荆轲刺秦王》)() 乃以吴叔为假王(《史记·陈涉世家》)()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劝学》)() 君有疾在腠理(《扁鹊见蔡桓公》)() \ 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孟子·梁惠王上》)() 4.疾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西门豹治邺》)() 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史记·孙膑列传》)() 嫉恶如仇()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 不能称前时之闻(《伤仲永》)() ( 5.闻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 扫后更闻香(《和张秀才落花有感》)() 博闻强识,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屈原列传》)()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 6.而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劝学》)() 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余知而无罪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①填然鼓.之() ( ②然而不王.者() ③树.之以桑()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作业手册 文言文知识梳理 新人教版必修4 (广东专版)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作业手册(人教广东专版)文言文知识梳理 (必修四) 知识细梳理 柳永词两首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异日图将好景 .. 今义:美好的景况古义:________________ (2)更那堪,冷落 ..清秋节 今义:不热闹;使受到冷淡的待遇 古义:________________ (3)便纵有千种风情 .. 今义:人的仪表举止;情怀,意趣;流露出来的男女相爱的感情(常含贬义)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乘 乘.醉听箫鼓( ) 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 ) 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 (2)归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 而皆背晋以归.梁( ) 后五年,吾妻来归.( ) 完璧归.赵( ) 若水之归.海( ) 三、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嬉嬉钓叟莲.娃( ) (2)都门帐.饮无绪( ) (3)异日图.将好景( ) [答案] 一、(1)美景;(2)清冷,凄清;(3)风流情意。 二、(1)介词,趁着/动词,坐/古时一车四马叫“一乘”/动词,顶着,冒着;(2)动词,返回/动词,归附,归向/动词,女子出嫁/动词,送回,归还/动词,归向,汇聚。 三、(1)莲,名词作动词,采莲;(2)帐,名词作动词,设帐;(3)图,名词作动词,画。 苏轼词两首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一尊.还酹江月( )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千古风流 ..人物 今义:轻浮放荡;有才学而不拘礼法 古义:________________ (2)回首向来 ..萧瑟处 今义:从来,一向古义:________________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

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目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邱.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天天命复奚疑! 《归去来兮辞(并序)》 我家境贫困,耕种田地不够用来供给自己(生活)。孩子生了一屋子,米缸里没有储存的粮食,维持生活所需要的东西,(我也)没有得到它的办法。亲戚朋友经常劝我出去做个小官,我自己也产生了这种念头,(但)求官又没有门路。刚巧碰上有出使到外地去的事情,各地州郡长官都以爱惜人才为美德,我的叔父因为(看到)我贫困艰苦(就加以推荐),于是就被任命为小城的官吏。在那时,战乱还没有平息,心里害怕远地的差使。彭泽县距离家乡只有一百里路程,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酿酒之用,因此就请命要了下来。(但)没几天,思念田园,就产生了归乡的念头。为什么呢?(因为我的)本性坦率自然,不是勉强做作所能够改变的;饥冻虽然是切肤之痛,但违背自己本心(更会)使我受到双重的痛苦。我曾经做过一些事情,(但)都是为了口腹的需求而勉强驱使自己;于是烦恼得愤懑不已,感到自己非常有愧于平生的志愿。但还是想等到秋收以后,就收拾行装连夜离去。(可是)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我心情悲痛,希望立刻就去奔丧,于是就自己弃官离职了。从秋八月到冬季,在官位上做了八十多天。趁着这件事情来抒发自己心里的情意,写了篇文章命名为《归去来兮》。时在乙巳年十一月。 1回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回!既然自认为心志被形体所役使,又为什么惆怅而独自伤悲?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不可挽救,知道了未来的事情尚可追回。实在是误入迷途还不算太远,已经觉悟到今天“是”而昨天“非”。归舟轻快地飘荡前进,微风徐徐地吹动着上衣。向行人打听前面的道路,恨晨光还是这样微弱迷离。 2望见家乡的陋屋,我高兴得往前直奔。童仆欢喜地前来迎接,幼儿迎候在家门。庭院小路虽将荒芜,却喜园中松菊还存。我拉着幼儿走进内室,屋里摆着盛满酒的酒樽。拿过酒壶酒杯来自斟自饮,看着庭院里的树枝真使我开颜。靠着南窗寄托着我的傲世情怀,觉得身居陋室反而容易心安。天天在园子里散步自成乐趣,尽管设有园门却常常闭关。拄着手杖或漫步或悠闲地随处休息,不时地抬起头来向远处看看。云烟自然而然地从山洞飘出,鸟儿飞倦了也知道回还。日光渐暗太阳将快要下山,我抚摸着孤松而流连忘返。 3回去吧,我要断绝与外人的交游。既然世俗与我乖违相悖,我还驾车出游有什么可求?亲戚间说说知心话儿叫人心情欢悦,抚琴读书可藉以解闷消愁。农人们告诉我春天已经来临,

人教版教材文言文必修4

必修4 ——《廉颇蔺相如列传》《武传》《衡传》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指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 《廉颇蔺相如列传》 (1)臣愿奉.璧往使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召有司案.图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拜送书于庭.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可予不.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武传》 (6)信义安所见.乎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不顾恩义,畔.主背亲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与旃.毛并咽之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空自苦亡.人之地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因泣下霑衿 ..,与武决.去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前以.降及物故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衡传》 (13)员.径八尺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形似酒尊.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捧”双手捧着(2)“按”审察、查看(3)“熟”仔细(4)“廷”朝廷(5)“否”不给(6)“现”表现(7)“叛”背叛(8)“毡”毛织的毡毯(9)“弆”收藏(10)“无”没有(11)“沾”沾湿“襟”衣襟“诀”辞别 (12)“已”已经 (13)“圆”圆周(14)“樽”酒器(15)“擒”擒拿、捕捉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廉颇蔺相如列传》 (1)窃.计欲亡走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人遗.王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曲.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汇总

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汇总

————————————————————————————————作者:————————————————————————————————日期:

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目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邱.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天天命复奚疑! 《归去来兮辞(并序)》 我家境贫困,耕种田地不够用来供给自己(生活)。孩子生了一屋子,米缸里没有储存的粮食,维持生活所需要的东西,(我也)没有得到它的办法。亲戚朋友经常劝我出去做个小官,我自己也产生了这种念头,(但)求官又没有门路。刚巧碰上有出使到外地去的事情,各地州郡长官都以爱惜人才为美德,我的叔父因为(看到)我贫困艰苦(就加以推荐),于是就被任命为小城的官吏。在那时,战乱还没有平息,心里害怕远地的差使。彭泽县距离家乡只有一百里路程,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酿酒之用,因此就请命要了下来。(但)没几天,思念田园,就产生了归乡的念头。为什么呢?(因为我的)本性坦率自然,不是勉强做作所能够改变的;饥冻虽然是切肤之痛,但违背自己本心(更会)使我受到双重的痛苦。我曾经做过一些事情,(但)都是为了口腹的需求而勉强驱使自己;于是烦恼得愤懑不已,感到自己非常有愧于平生的志愿。但还是想等到秋收以后,就收拾行装连夜离去。(可是)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我心情悲痛,希望立刻就去奔丧,于是就自己弃官离职了。从秋八月到冬季,在官位上做了八十多天。趁着这件事情来抒发自己心里的情意,写了篇文章命名为《归去来兮》。时在乙巳年十一月。 1回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回!既然自认为心志被形体所役使,又为什么惆怅而独自伤悲?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不可挽救,知道了未来的事情尚可追回。实在是误入迷途还不算太远,已经觉悟到今天“是”而昨天“非”。归舟轻快地飘荡前进,微风徐徐地吹动着上衣。向行人打听前面的道路,恨晨光还是这样微弱迷离。 2望见家乡的陋屋,我高兴得往前直奔。童仆欢喜地前来迎接,幼儿迎候在家门。庭院小路虽将荒芜,却喜园中松菊还存。我拉着幼儿走进内室,屋里摆着盛满酒的酒樽。拿过酒壶酒杯来自斟自饮,看着庭院里的树枝真使我开颜。靠着南窗寄托着我的傲世情怀,觉得身居陋室反而容易心安。天天在园子里散步自成乐趣,尽管设有园门却常常闭关。拄着手杖或漫步或悠闲地随处休息,不时地抬起头来向远处看看。云烟自然而然地从山洞飘出,鸟儿飞倦了也知道回还。日光渐暗太阳将快要下山,我抚摸着孤松而流连忘返。 3回去吧,我要断绝与外人的交游。既然世俗与我乖违相悖,我还驾车出游有什么可求?亲戚间说说知心话儿叫人心情欢悦,抚琴读书可藉以解闷消愁。农人们告诉我春天已经来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