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数学美拾趣读后感

数学美拾趣读后感

数学美拾趣读后感
数学美拾趣读后感

《数学美拾趣》读后感

虞晓丹

2002年8月,91岁高龄的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写下了“数学好玩”4个大字。数学真的好玩吗?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有人会说,陈省身先生是数学大师,他懂数学的奥妙,对我们凡夫俗了来说,数学枯燥,数学难懂,一点也不好玩。其实,陈省身从十几岁开始觉得数学好玩,最后玩成了数学大师,并不是成了大师才说好玩。

世界上好玩的事物,很多要有了感受体验才能食髓知味,有酒仙之称的诗人李白写道:但得此中味,勿为醒者传。不喝酒的人是很难理解酒中乐趣的。但数学与酒不同,数学无所不在,每个人或多或少地要用到数学,要接触数学,或多或少地能理解一些数学。

举个例子:每天中午有一艘轮船从法国巴黎的勒阿佛尔开往美同的纽约,且每天同一时间也有一艘轮船从纽约开往勒阿佛尔。轮船途中都需要七天七夜。假定所有的轮船都以同一速度、同一航线行驶。问某艘从勒阿佛尔开出的轮船,在到达纽约时,能遇到几艘从纽约开来的轮船?

这看似很难的题目,被一位数学家画了一张实验性的“时间——路图”简简单单地解决了。从图可清楚地看出中途共遇到13艘,加上开航时与启航时相遇的两艘,共15艘。

《数学美拾趣》除导言和结束语外,共43章,每章都吸引你去研读。从中你会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可用上数学,数学是无所不能的。

比如:数学与音乐

我国的七弦琴(即古琴)取弦长1,7/8,5/6,4/5,3/4,2/3,3/5,1/3,1/4,1/5,1/6,1/8得所谓13个徽位,含纯率的1度至22度,非常自然,是很理想的弦乐器。我国著名古琴家查阜西早就指出,要学好古琴,必须对数学有一定素养。

1980年,著名琵琶演奏家刘德海在华罗庚教授用数学方法帮助下,找到在弦长1/12处,弹出的声音格外优美动听。几十位演奏家听了“最佳点”的演奏后,都认为数学与音乐之间可能有一种深奥的内在联系。

数学与绘画

怎样在二维的平面画布上,反映三维空间的实体?1435年阿尔伯蒂写作《绘画论》一书,他希望画家通晓全部自然艺术,更希望他们着重精通几何学。因此,这本书的理论基本是论述绘画数学基础——透视学。得出:“远小近大,远淡近浓,远低近高,远慢近快”的一些定性结论。

达。芬奇利用数学原理,通过对透视理论的研究,使素描艺术达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成为闻名于世的一代艺术宗师。他说:“任何人的研究,如果没有经过数学的证明,就不能认为是真正的科学。”

数学与八卦

数学与哲理

在实数里,负数比零小;在生活里,没有思想比无知更糟。

任何数与零相加减,仍得任何数;光说不做,只能在原地停留。

丢掉小数点数值会变大;不拘小节会犯大错误。

螺旋线:知识的掌握,生活的积累,都是沿着螺旋线上升的。

直线:向两边延伸,无始无终,无边无际,代表着果断、刚劲和一往无前的毅力。倒三角形:头重脚轻根底浅,如大厦将倾。华而不实的浮夸者,亦有如是的立世后果。

数学与文学

比如诗歌。巧记圆周率中的李相呈把圆周率小数点后的5010位数字看成祖冲之的一首爱情诗《圆周率爱情诗》,分为四部曲,爱的伤痛,复圆之旅,爱注圆心,圆满乾坤。

第一曲:爱的伤痛

伤定伊始忆吾旧(3、14159)

爱路吾深误(26535)

布鹃雀鸠深爱甚(8979323)

步施遛爱路(84626)

郑州退休老人孟和平,把圆周率前3140位数字读成一首中国最长的五言叙事诗,名为《山颠妖肆传奇》说的是山顶酒肆里有九位相貌妖艳的舞女,因小事不欢而散,名奔东西,后来又相聚在另一家酒肆里,最终不计前嫌,一同开怀畅饮。里面刻画了近60位人物,还出现山东梁山等十几处美景。

如:山景如画

三山四时绿,(33446)

白雾满山舞,(85035)

来路到酒山,(26193)

摇摇摆摆树。(11881)

而古代一些数学问题,以诗歌形式叙述

如:《孙子算经》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

明代数学家程大位在其《算法统宗》里用诗歌概括了解法:

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廿一枝,七子团圆月正半,除百零五便得知。

意思:将用3除所得余数乘上70,加上用5除所得余数乘上21,再加上用7除所得余数乘上15,结果减去105的倍数。70*2+21*3+15*2-2*105=23

还有诗中有数学:

《李白醉酒》

李白街上走,提壶去买酒。

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

三遇店和花,喝光壶中酒。

试问壶中原有酒几斗?

还有诗中的数字:(不说什么一去二三里、飞流直下三千尺之类的)

苏东坡《百鸟归巢图》上的一首诗:

天生一只又一只,三四五六七八只。凤凰何少鸟何多,鸟去鸟来山色里。

这里你找到100只鸟了吗?

一只又一只(2只)三中五六七八只(3*4+5*6+7*8=98只)

培养学生的“用数学意识”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当然,《数学美拾趣》还有很多很多好玩的数学。数学的好玩有不同的层次和境界。小学生能够体会到的数学好玩和数学家所感受到的数学好玩,是有所不同的。好比象棋,刚入门的棋手

觉得有趣,国手大师也觉得有趣,但对于具体一步棋的奥妙和其中的趣味,理解的程度去大不相同。就这本书而言,不同的读者也会从其中得到不同的乐趣和益处,类似好玩的小问题比比皆是,说不定有心人还能从中挖出宝矿,有所斩获。

数学与艺术之美

114 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同时, 对数学、艺术、文学等等都有逐渐深刻的 了解。数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与人文 社会科学各学科都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 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使数学披 上了神秘的面纱,而艺术作为人类文明 的载体,造就了人类自身的审美观念和 创造意识。同时,数学与艺术的和谐发展 与共存,把人类引入了一个物质文化和 精神文明高度统一的和谐境界。 一、“几何”之美 在数学的基本形体方面存在一些不 同的特征。如圆形柔和、饱满;三角形稳 定;正方形刚劲等等。比如用同一根线可 以围成许多图形,但是其中面积最大的 是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最高美学思想 是“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一切 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中国新石器时 代舞蹈纹彩陶盆,历经千年依然体现着 这一美学原理。“方形使人感到刚劲,立 三角有安全感,倒三角有轻危感,三角顶 端转向侧面则有前进感,高而窄的形体 具有险峻感,宽而平的形体有安稳感等 等。”这些优美的线条在古今艺术创作中 随处可见。 在线条方面,直线表现刚劲,如商代 的司母戊方鼎。曲线表现柔和,如永乐宫 壁画中仙女的衣纹。波状线表现轻快流 畅,辐状放射线表现奔放,交错线表现激数学与艺术之美 文/魏迎涛 李恒 数学与艺术有着共同的美学特征,其中以几何之美、对称之美、“黄金分割”之美、透视之美、和谐之美最具特色,这些美学要素不仅成为数学领域里最科学的、最美的象征,也成为艺术领域里感性的、最高的审美标准。 荡,平行线表现安稳等。荷迦兹曾认为一切线条中最美的是曲线,曲线不仅是数学美谈论的焦点,也是艺术美中的骄傲。二、对称之美比例是指一件事物整体与局部以及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例如我们平时所说的“匀称”,也就包含了一定的比例关系。古代宋玉所谓“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就是指的比例关系。在数学上,比例构成为1:1时,称为对称。例如,A+B=B+A,AB=BA,C(A+B)= CA+CB等。其中数学中的几何对称图形是典型的视觉对称美。平面几何中,任意一条直线只要通过圆的中心都能将圆完全等分,即分隔开的面积对称均等。代数中,有一元二次方程两个根的对称、方程的对称函数,甚至还有专门关于对称性的数学理论——群论。数学中的对称美是数学对自然本质的一种反映,它不仅精致细微,而且奇妙无比。二项式定理的展开式、“杨辉三角”等呈现的都是一种对称美。在物理学上,正电子的猜想便是狄拉克从数学对称美的角度大胆预言出来的。艺术上的对称美不仅体现了数学美的精细,也体现自身视觉美的特点。在艺术上,对称是指以一条线为中轴,左右或上下两侧均匀等,所产生的视觉对称。如人体中眼、耳、手、鼻、足等都是对称的。工艺美术中的二方连续纹样、四方连续纹样等。古今中外很多图案艺术、建筑艺术经常采用对称美的法则作为设计理念。人类自古以来就对对称美推崇备至,对称的概念几乎已经渗透到所有的学科领域内。世界各国在各个领域都很重视,但是我们国家对此成就最为突出。中国古代建筑组群的布局结合形式均根据中轴线对称发展。甚至城市规划也依据此原则,以全城气势最宏大、规模最巨大的建筑组群为全城中轴线的主体。伟大的北京故宫建筑群,采用的是完美的中轴线对称格局来设计完成,体现了一种皇家的气派和庄重美,把封建“君权”抬高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这种极端严肃的布置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典型。其他如著名的河南登封观星台、南京中山陵、天坛、埃及的大金字塔,罗马的角斗场等等都是中心对称图形,极具对称美的特点,体现了艺术家们对“对称美”的追求和崇敬。三、“黄金分割”之美关于什么样的比例最能引起人的美感,西方蔡辛克认为黄金分割的比例最能引起人的美感。所谓黄金分割,即将一条线段(AB)分割成大小两条线段(AP,PB)如图1,若小段PB与大段AP的长度之比等于大段AP与全段AB的长度之比,此时,线段AP叫做线段PB、AB的比例中项,则可得出这一比值≈0.618…,这种分割称为黄金分割,点P叫做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这种分割被艺术家达?芬奇称为“黄金分割”,被天文学家开普勒称为“神圣分割”。SHEJI设计

《我就是数学》读后感

《我就是数学》读后感 这学期我拜读了华应龙老师的《我就是数学》这本书,我被它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华老师的睿智、博学多才、乐学善思、风趣幽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感动着我。它首先不只是一部讲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书,而更重要的是体现创新性教育、教学思想的一部力作。其中的教育、教学思想深刻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人性至上的教学理念。通过案例呈现使困惑、迷惘、问题、难点逐一浮出水面,我在教学中的谜团渐渐释然。这本书与以往枯燥的教学理念不同,它是以案例和感悟为主,从中我们能够感受一些东西。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学习、实践谈几点体会: 1.让学生觉得数学真奇妙,热爱数学。要想建立民主和谐的氛围并不难,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多关心他们,从而激起他们对老师的爱,对数学的爱。而从字里行间更能看出华老师对每一个孩子的尊重,从而他也换回了同学对他的爱和信任。 2.让学生学会学习数学,成为课堂的主人。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我从书中找到了答案,并积极实践。就是"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1)采取活动的形式。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学习时明显受心理因素支配。只有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把学科特点和年龄、心理特征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如果教师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动手练进行教学,学生会感到很乏味,越学越不爱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景,抓住知识的生长点,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其主动探究。(2)采取把知识趣味化的形式。教师要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事物趣味化,如为了一个简单的导入,苦思几个星期,最终找到小猴滑滑梯这一情景。尽可能使学生感到新颖、新奇,具有新鲜感和吸引力,为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提供物质内容和推动力。(3)采取好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持续发展。教师的评价要根据差异原则因人而异,对学生的要求不要一个标准,要根据不同的起点、不同的情况分类评价,这样才能让每一个孩子通过评价,看到自己的进步。教师的评价用语应该有针对性、导向性,比如,有的孩子的解题方法新颖,就能批上:你的想法很独特,看来你是个爱动脑子的好孩子。有的孩子学习进步了,可写道:看到你的进步,我非常高兴,这说明只要你努力去做,就会有所收获。对个别同学还能写上:最近怎么了,为什么错题比较多?应该找一找原因,也可以找一找老师。这样,把作业作为媒介,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教学中通过评价鼓励与众不同的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总之,让学生从老师的评价中得到一种成功的喜悦体验,以利于增强自信心。 3. 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把数学教育的重心转移到学生的发展上来是《我就是数学》贯彻的精神,同时也正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终生追求的教育目标。只有在充满生命活力课堂上,师生才是全身心投入,因为这不只在教和学,而是感受课堂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我就是数学》是一本好书,它教给了我一种教学理念,教会了我一种教学方法。因为它让我感受到自己的不断转变和进步,这种向上的感觉真好。

浅谈埃舍尔的数学艺术

浅谈埃舍尔的数学艺术 2011/01/01

浅谈埃舍尔的数学艺术 摘要:埃舍尔在世界艺术中占有独一无二的位置。他的作品,主要是带有数学意味的作品无法归属于任何一家流派。在他之前,从未有艺术家创作出同类的作品,在他之后,迄今为止也没有艺术家追随他发现的道路。接下来主要谈谈埃舍尔艺术作品中的数学特征。Summary:M.C.Escher had occupies a unique position in art world. His art works —mainly with mathematical means art works —can’t belong to any one genre. Before him, never had artists to create similar works of him. After him, no artist follow he found ways until now. The next major talk, the mathematical characteristics in M.C.Escher’s art works. 关键词:矛盾空间 莫比乌斯带 拓扑学 极限思想 空间思想 镶嵌图形 正文: 埃舍尔(1989.06.17-1972)全名毛里茨·科内流斯·埃舍尔(Maurits Cornelius Escher).出生于荷兰北部。世界艺术史上“绝无仅有的”艺术家。把自己称为一个"图形艺术家",他专门从事于木版画和平版画。早于1916年,他已经熟识油耗浮雕印刷术。1917年,他在画家实地格纹的印刷公司制作蚀刻版画。1919年,在贺林的建筑装饰艺术学院修读建筑学。当时收美术老师熏陶,对装饰设计艺术产生浓厚兴趣,尤其是木刻版画。自这个时候开始,埃舍尔的生活便与他的作品完美的结合。随着他的创作的发展,他从他读到的数学的思想中获得了巨大灵感,他工作中经常直接用平面几何和射影几何的结构,这使他的作品深刻地反映了非欧几里德几何学的精髓,这样, 对于学数学的学生,埃舍尔的工作围绕了两个广阔的区域:"空间几何学"。 欣赏家王丽丽所描绘的:"埃舍尔的画很美丽,可是仔细研究,就会发现他的荒谬.而恰恰愈是荒谬,对我们的吸引力也就愈大.太阳神阿波罗的光环固然诱人,可是埃舍尔那种荒谬透顶的完美则更值得推崇.''

数学的美

数学的美 着名数学家陈省身先生曾不止一次地 提出:“数学是美的。”数学的美体现在方方面面,也许美在她是探求世间现象规律的出发点,也许美在她用几个字母符号就能表示若干信息的简单明了,也许美在她大胆假设和严格论证的伟大结合,也许美在她对一个问题论证时殊途同归的奇妙感受,也许美在数学家耗尽终生论证定理的锲而不舍,也许美在她在几乎所有学科中的广泛应用。 而美的数学,在自古崇尚诗书传世的中国,竟也浸染着扑鼻的书香。中国悠久历史所积淀出来的文学底蕴,为中国的数学染上了一层夺目的别样颜色,这就是数学的文采。 自然美 刘勰《文心雕龙》以为文章之可贵,在尚自然。文章是反映生活的一面镜子,脱离生活的文学是空洞的,没有任何用处。数学也是这样。 数学存在的意义,在于理性地揭示自然界的

一些现象规律,帮助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可以这样说,数学是取诸生活而用诸生活的。数学最早的起源,大概来自古代人们的结绳记事,一个一个的绳扣,把数学的根和生活从一开始就牢牢地系在了一起。后来出现的记数法,是牲畜养殖或商品买卖的需要,古代的几何学产生,是为了丈量土地。中国古代的众多数学着作中,几乎全是对于某个具体问题的探究和推广。 在中国,数学源于生活,在外国,历代数学家也都宗法自然。阿基米德的数学成果,都用于当时的军事、建筑、工程等众多科学领域,牛顿见物象而思数学之所出,即有微积分的创作。费尔玛和尤拉对变分法的开创性发明也是由探索自然界的现象而引起的。 简洁美 世事再纷繁,加减乘除算尽; 宇宙虽广大,点线面体包完。 这首诗,用字不多,却到位地概括出了数学的简洁明了,微言大义。数学和诗歌一样,有着独特的简洁美。 诗歌的简洁,众所周知——着寥寥几字,却

[美育,数学,小学]小学数学与美育

小学数学与美育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越来越认识到小学各科教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互相联系,相互渗透,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教学,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教育。在此,笔者提出了美育在小学数学中如何进行渗透的几点建议,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美育的重要性 1、加强美育,促进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数学 在数学教学中实施美育,不仅不会妨碍数学教学,相反能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促使数学教学的顺利进行。数学教学中美的形式,绝不仅限于算术美、图形美等,在多数情况下,更应该强调教师的教学艺术,要求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讲解,巧妙的启发,优美的板书,去创设一个美好的教学情景。只有在这种美的教学情景中,才能使学生的识记能力、思维能力、欣赏能力和感情的陶冶同时活跃起来,否则就会使学生感到烦躁。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在数学中实施美育对于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是多么的重要。 2、加强美育,充分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主要指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习惯等等。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问题,决不能单纯依靠智力因素,还应该把眼光放到具有极大潜能的非智力因素上。而审美教育,则为我们充分开发非智力因素开辟了广阔的途径。 3、加强美育,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 创造美是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美的事物能唤起儿童的愉悦,反过来,又能激发儿童去创造。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实施美育来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创造性思维具有非同再现性思维的新颖而独特的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破旧立新,别出心裁。它是反映学生智力水平的重要指标。 二、数学美育的教学功能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对数学美的欣赏教育,可以变抽象的高深的数学知识以形象化、具体化展现在学生面前,赋数学予灵活性,使枯燥的知识活起来,自然地也使学生从心理上愿意接近它,接受它,到最终热爱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探求数学知识的愿望,产生发现数学真理的灵感。 2、增强学生的联想、记忆,促进知识理解

市级课题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课题工作报告记录

市级课题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课题工作报告记录

————————————————————————————————作者:————————————————————————————————日期:

《新媒体时代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 课题工作报告 水天坪小学课题组 《新媒体时代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是我校于2015年3月申报的市级重点课题的子课题(课题批准号:2015-0015)。2015年3月至今,在县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镇教管中心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学校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下,课题组对这一课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现将研究工作的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三话回顾课题工作 (一)一话----多管齐下,保障课题实施 1.组织保障机制:从课题的立项、申报以来,学校领导、科研处对本课题的研究非常重视,针对本次市级课题提出了“科研兴校,以研促教”的口号。由校长牵头,形成了以科研处为中心,教研组长为主研人员,全校教师为参研人员的课题研究小组。 2.制度保障机制:学校制定了课题管理、学习、研讨出勤制度,激励制度,定期组织现场观摩交流活动,开展论文、课例评比,展示优秀成果和先进经验,以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3.人员保障机制:学校聘请县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的专家谢胜勇、敖小华为指导,镇教育管理中心教研员彭绍普老师为研究顾问,教科室主任(县级骨干教师)彭大荣为课题带头人,课题主研人员也由县级骨干教师曾国琼、付淑芳等担任,保证了课题的研究能力。 4.资料设备、科研手段以及经费保障机制:我校建有图书室,有良好的文献研究条件;有良好网络计算机系统设施设备,对课题的资料查询、数据分析,对课题资料的上传共享,教师之间的信息互动等提供有力技术支撑;有专项的课题研究经费,鼓励调动教师参与课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于在课题研究工作中成绩突出的教师实行重奖,提高研究质量,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5.时间保障机制:本实验分三个阶段,即: 第一阶段(2015年3月—2015年5月)课题理论论证、申报阶段。

数学是美的

数学之美 数学是美丽的,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的美不在于华丽的外表,不在于精致的妆容,而在于它的文化韵味,它丰富的知识、精巧的方法、博大的思想。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培根眼里一切绝妙的美都显示出奇异的均衡关系,海森堡则将各部分之间以及各部分与整体之间固有的和谐视为美的真谛。数学家阐述的语言虽然有所不同,但是归结起来可以这样说:数学的美表现在简单、对称、完备、统一和谐和奇异。 数学的美是无处不在的:数学家们对动植物的生长进行研究,发现总结了斐波那契数列;在美术艺术、建筑艺术中遵循的黄金比例;以及自然界中的分形几何等等,美好的事物中蕴藏着数学的奥妙。 作为数学教师,我们有义务也应该带领学生去领略数学的美,在小学阶段对数学美感的教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在教育教学中渗透数学的简洁概括之美,数学是研究自然科学的工具,它简洁、概括,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抽象成数学模型来解决。我们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公式、运算定律等,用简洁的字母,表示了复杂的数量关系,正是体现了数学的简洁之美。在教学中渗透数学之美,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美感,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公式和定律。 在教育教学中还要渗透数学的和谐对称之美,自然界五颜六色的花朵,精致的蝴蝶,展现出的是对称的美,雄伟的帕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还有许多的建筑都遵循着黄金比例,对称和黄金比例在服装、绘画、建筑等方面的运用正是数学美的又一体现。在图形的教学中让学生在欣赏美的过程中,提高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最后在教学中还应渗透数学的严谨之美和对真理不懈追求的精神。数学是严谨的,但绝不是冰冷的,作为数学教师,我们不仅要向学生展示数学的原理和结论,更重要的是要带领学生经历探求这些原理和结论的过程。从祖冲之研究圆周率,到陈景润研究哥德巴赫猜想……让数学家走进学生的生活,用他们对数学的热爱,以及坚持不懈追求真理的精神来教育学生,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和人生观。 伽里略说:数学是上帝用来描述时间的语言。让我们带领学生一起走进数学的世界,感受数学之美,同时学会运用数学创造更多的美!

小学数学与美育

小学数学与美育 【摘要】数学之美充满了整个世界,它结构的完整、图形的对称、布局的合理、形式的简洁,无不体现出数学中美的因素。而作为人类文明和智慧的结晶,数学本身又蕴含着探求未知界,追求科学真理的功能。数学教学则应在师生和数学二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数学中美的因素得以体现。古代的哲学家、数学家普洛克斯说:“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古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虽然数学没有明确提到善和美,但善和美也不能和数学完全分开,因为美的形式就是秩序、匀称和确定性,这些正是数学研究的原则.数学美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贯穿了我们整个义务教育。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揭示数学之美,进行审美教育。 【关键词】小学数学美育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越来越认识到小学各科教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互相联系,相互渗透,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教学,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教育。在此,笔者提出了美育在小学数学中如何进行渗透的几点建议,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美育的重要性 1、加强美育,促进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数学 在数学教学中实施美育,不仅不会妨碍数学教学,相反能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促使数学教学的顺利进行。数学教学中美的形式,绝不仅限于算术美、图形美等,在多数情况下,更应该强调教师的教学艺术,要求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讲解,巧妙的启发,优美的板书,去创设一个美好的教学情景。只有在这种美的教学情景中,才能使学生的识记能力、思维能力、欣赏能力和感情的陶冶同时活跃起来,否则就会使学生感到烦躁。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在数学中实施美育对于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是多么的重要。 2、加强美育,充分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主要指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习惯等等。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问题,决不能单纯依靠智力因素,还应该把眼光放到具有极大潜能的非智力因素上。而审美教育,则为我们充分开发非智力因素开辟了广阔的途径。 3、加强美育,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 创造美是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美的事物能唤起儿童的愉悦,反过来,又能激发儿童去创造。因此,在小学数学

数学文化读书报告

《数学文化》读书报告 (一)数学是什么 数学是什么?正如科学是什么、系统是什么、精神是什么、文化是什么、生命是什么等问题一样,都是众说纷纭的问题。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知道一些,但就是说不清楚,不仅是我们这种学了十几年数学的新手说不上来,就连那学了几十年的老学者也不一定能说得明白,数学的高深可见一斑。 ①有人说,从工作领域来看,数学是技术,数学是逻辑,数学是科学,数学是艺术,数学是文化;有人说,从数学的对象来看,数学研究计算,数学研究数和量,数学研究模型,数学研究无穷;还有人说,从社会价值看,数学是语言,数学是工具,数学是框架,数学是符号游戏…… 这些看法都有其道理,但没有一个观点可以充分说明现代数学研究的全部特点。②数学源自于古希腊,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科学。透过抽象化和逻辑推理的使用,由计数、计算、量度和对物体形状及运动的观察中产生。数学的基本要素是:逻辑和直观、分析和推理、共性和个性。③按照大卫·希尔伯特的观点:1.数学是研究抽象形式与关系的领域;2.数学对象如果追根溯源的话,应该来自我们经验的现实世界,然而,从一开始,抽象及推广两种有效的方法就一直在起作用,因此,大部分数学概念是由一些比较基本的概念衍生出来的;3.数学同时是“在”(being)的科学也是“为”(doing)的科学;4.数学的不朽性。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数学本身的特质是唯一的,是亘古不变的,我们应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不断加深对数学的理解与认识。 (二)数学之美 “数学,如果正确的看,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无上的美”,罗素说。数学—人类进化过程中创造的学问,它是智慧的积累、知识的升华、技巧的创新,其中也自然不乏美。因为数学正是在不断追求美的过程中发展的。诚然,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正是人类不断追求“美”、创造“美”的结晶。

数学美

1简介 数学是理性思维和想象的结合,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透过抽象化和逻辑推理的使用,由计数、计算、量度和对物体形状及运动的观察中产生。数学家们拓展这些概念,为了公式化新的猜想以及从合适选定的公理及定义中建立起严谨推导出的真理。它的发展建立于社会的需求,所以就有了数学美。主要有:统一性、对称性、简单性。 2数学人性 它的发展建立于社会的需求,所以就有了数学美。数学历来以其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被人们所赏识,却很少有人把它与美学联系起来,数学起源于建筑,正是对美的追求,才产生了数学。似乎数学与美学毫不相干。其实,这是对数学本质的一种误解,是对数学与美学的关系以及数学中的美缺乏真正的了解和认识,数学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来诠释美学。 3古今演变 古今中外许多著名的数学家都曾以其亲身感受对这个问题有过深刻的论述,认为数学不仅与美学密切相关,而且数学中充满着美的因素,到处闪现着美的光辉。早在二千年多前,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就极度赞赏整数的和谐美,圆和球体的对称美,称宇宙是数的和谐体系。第五世纪著名数学评论家普洛克拉斯进而断言:“那里有数,那里就有美”。近现代许多著名的数学家对数学中的美更是赞叹不已。英国著名数理逻辑学家罗素指出:“数学,如果正常地看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正如雕塑的美,是一种冷而严肃的美。”英国著名数学家哈代认为,不美的数学在世界上是找不到永久容身之地的。美国数学家、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则说:数学实质上是艺术的一种。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说过:“就数学本身而言,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认为数学枯燥乏味的人,只是看到了数学的严谨性,而没有体会出数学的内在美。”数学家徐利治教授指出:“数学园地处处开放着美丽花朵,它是一片灿烂夺目的花果园,这片花果园正是按照美的追求开拓出来的。” 数学中的美是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如美的形式符号、美的公式、美的曲线、美的曲面、美的证明、美的方法、美的理论等。从内容来说,数学美可分为结构美、语言美与方法美;就形式而论,数学美可分为外在的形态美和内在的理性美。把内容和形式结合起来考察,数学美的特征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和谐性,一个是奇异性。

数学文化读书报告

数学文化读书报告姓名:xxx 学号:xxxxxxx 电话号码:187xxxx

班级:xxxxxxxxx 浅谈“类比法“ 姓名:学号: 班级: 摘要:类比法,可以使我们充分开动脑筋,养成善于思考、乐于思考、勇于思考的好习惯。 关键词:数学教学;类比;思维 类比法也叫“比较类推法”,是指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某种属性,可以推测与其类似的事物也应具有这种属性的推理方法。其结论必须由实验来检验,类比对象间共有的属性越多,则类比结论的可靠性越大。 类比法是一种创造性的数学思想方法。其作用就是“由此及彼”。如果把“此”看作是前提,“彼”看作是结论,那么类比思维的过程就是一个推理过程。古典类比法认为,如果我们在比较过程中发现被比较的对象有越来越多的共同点,并且知道其中一个对象有某种情况而另一个对象还没有发现这个情况,这时候人们头脑就有理由进行类推,由此认定另一对象也应有这个情况。现代类比法认为,类比之所以能够“由此及彼”,之间经过了一个归纳和演绎程序即:从已知的某个或某些对象具有某情况,经

过归纳得出某类所有对象都具有这情况,然后再经过一个演绎得出另一个对象也具有这个情况。现代类比法是“类推”。 类比在掌握数学概念、理解数学本质、探索解题方法等方面都有着不可忽视运用。开普勒说:“我珍惜类比胜于任何别的东西,它是我最可依赖的老师,它能揭示自然界的秘密,在数学中是最不可忽视的。”科学家都这么重视,我们就更应该重视。下面举例说明类比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 一、类比引入新知识 1.类比引入新概念 对数学概念的正确理解是学好数学的基础,是培养我们学生能力的先决条件。数学概念不但是数学思维基础,也是数学思维的结果。课本上的概念有的非常简练、有的很抽象,这给我们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带来了困难,从而造成学生数学能力的差异。因此,搞好概念教学,让读者正确理解概念就会为他们学习其它数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用类比法引入新概念,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新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数学中的许多概念有类似的地方,在新概念的提出过程中,运用类比的方法,能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在教学中,被用于类比的旧概念是学生所熟悉的。故学生容易从新旧事物的对比中接受新概念。 如:“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教师在讲授“一元一次不等式”这一概念时,先让学生复习“一元一次方程”这一概念。然后问,“如果我们将概念中的‘等式’换成‘不等式’会得到什么样的概念呢?”让学生进行讨论,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

华应龙我就是数学读后感

华应龙我就是数学读后感 第一篇:华应龙《我就是数学》读后感 《我就是数学》读后心得 在刚刚开始放寒假时真的很是自在,之时拿出孙校长推荐的华应龙老师的《我就是数学》当读完序时我已经初步了解华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在读序三时肖川教授说华老师连都厕所上用要小跑时我真的被震撼了也被这样一个爱数学、爱基础教育的人吸引了,感觉到华老师已经把全身心都投在了数学上投在了教育上,华老师真的就是为数学而生,他真的就是数学。 在通读全书感觉好像得到了很多经验,感觉自己面对可爱顽皮的小学生定能应付自如,可是当开学后真正走进课后面对眼前50多双渴望与讶异的眼睛时,自尊真的有些慌了,第一节课讲下来原来完全不是自己想象中的实际效果。我在思考自己到底差在哪里,此时我想到了华老师的书,想到了他是如何准备每一节课。 老师辉老师的课之所以那样精彩,很多都是来自于他在课前的慎思。如在“角的度量”一课,他思索能否创设一种情境,让大学生感受到量角的用处,经过多天的搜寻、比较、思考,他设计了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配玻璃的情境,但与同组老师讨论后又了这一情境,最终经过反复思考后创设了三个滑梯的建筑设计,结构设计这个设计既让学生感受到量转自角的必要性,又缩短了数学教材与学生大大缩短生活经验之间的距离。而我在准备数据的收集整理的新课时先是听了孙老师的课,回去后仔细观察又仔细的思考课上都应该怎样说好每一句话,每一个问题,可是整堂课下来感觉真的没有层次。这时我知道课前慎思不应只是去背诵你要怎样去说而要把自己的想法 加进去,不尽相同每个班级的学情也略有不同,只有联系小学生联系生活才能把每一节课准备好。

同时,华老师也十分注重课中的求索,即便“擦黑板”这样的小事,他也能从中受益,我认为,华老师的这一举动,既显示了对学生 的顺从,又对学生起到了“润物无声”的教育;既显示了教师的一种 精神,也显示了教师的一种气势。所以,年轻的我更应该学习这种无 声的教育为自己修炼一堂人生之课,这样才能更好的传授给学生知识,才能更好的教学生仁义如何做人。 当读到“沙莱县和孩子对话”时我真的以为到此话为何意,教职 员工读后恍然大悟在教学中教师就要熟悉儿童、理解儿童与儿童心心 相印,息息相通。在教学中葆有四颗童心,才能在与孩子交往的过程 中找到接触点。尤其是儿童没有经验的我更要站在儿童的角度回来思考,毕竟他们只是孩子。 从华老师正确性那里学到了课堂上的差错可能成为正确的先导。“善待差错”“感谢差错”。他告诉我不能忽视学生出现的问题,课 堂就是学生出错的地方性,要冷静地分析、恰当地评价、灵活地纠正。华老师对于差错资源的有效利用,不仅维护了孩子积极性的学习积极性,还把“阳光心态”传染给了我们,相信“课堂因融错而精彩!”。眼下的我也许也许并不能很好的驾驭课堂但这也是我茁壮成长所必须 努力争取经历的过程。我要学习华老师那种教师的智慧就是要善于从 学生95%错误的解答中发现那5%的正确的东西,给予热情的肯定,并 积极加以引导,让学生一步步推倒那95%的错误。 让我值得学习的就是华老师的课后反思,学生的一个错、一句话,教师在课堂上一个不经意的行为都会让他思考良久。课后他都会回想 每一个教学环节,总结好的地方与不当的地方,最学习应学习的当是 他反思后的再实践,他认为再实践是对反思的检验与进一步反思的催生。当我学到这里时真的感觉甚是惭愧,因为自己在讲过新课后并没 有去认真的反思,反而每当讲完一节课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我 惶恐对自己有这种心理感到畏惧,我在要是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理,教书育人应该是一件多么高尚的事。所以,我会在今后的将来教 学中摒弃各种杂念认真去反思,让自己做到更好。

数学与美1

数学与美 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庄子说:“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日本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汤川秀树把这两句话印在他的书的扉页上,作为现代物理的指导思想及最高美学原则。这两句话也是我们学习与研究数学的指导思想和最高美学原则。通过本讲座,我们将体现数学精神的魅力,阐述数学推理之妙谛。但数学之美的面纱是慢慢揭开的,数学推理的妙谛是逐渐体现的。这涉及到科学与艺术的关系,而艺术与科学的联系是天然的。实际上,一切科学、哲学、数学和艺术的研究对象不外乎,天─——大宇宙;地,自然界及其中一切动植物─——中宇宙;人─——最精密、最完善的小宇宙。既然科学和艺术的研究对象是相同的,所以它们必然是相辅相成的两个领域。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说得好:“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正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它们共同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 顺便指出,数学本身就是美学的四大构件之一。这四大构件是,史诗、音乐、造型(绘画、建筑等)和数学。因而数学教育是审美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数学追求的目标是,从混沌中找出秩序,使经验升华为规律,将复杂还原为基本。所有这些都是美的标志。但长期以来,我们忽视对数学的美的教育。讲述数学之美有利于培养鉴赏力。值得注意的是,在历史上,重大课题的选择与结果的评价,美学价值是一个重要的标准。例如,正电子的猜想便是狄拉克从数学对称美的角度大胆预言出来的。他唯一的根据就是从电子运动的方程得出正负两个解。几年之后,这个预言得到了物理学家的证实。狄拉克后来说:“理论物理学家把数学美的要求当作信仰的行为,它没有什么使人非信不可的理由,但过去已经证明了这是有益的目标。” 为什么把美看得这样重要?因为人类的生存是按照美的原则来构建世界的。发现美、理解美和使用美,这是人类生存的要求。反过

最新数学教育学读后感

《数学教育心理学》读后感 一直以来,我都能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也不断的研究并解决各种问题,但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仅凭着教学经验而为,从来没思考过学生的心理层面。读了《数学教育心理学》一书,使我从教学心理学的角度对数学学科的教学进行了重新的思量。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心理学的因素对学习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小学生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使学生尽快掌握怎样学,怎样培养数学语言表达能力都是一项重要内容。尤其是数学语言的严谨性,体现着思维的周密型,语言的层次性连贯性体现着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多样性又体现着思维的丰富性。众所周知,能力与思维相辅相成,而思维的发展与语言的发展又密切相关,这就充分说明了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是关键,即通过听、看、想等内在活动最终转化为说这一外部活动,充分挖掘学生潜能。要想研究数学教学的“教”与“学”,探索学生的感知规律,构建我们想要的情感课堂,焕发出有生命活力的课堂,了解学生的心理是前提。 在本书中,我重点研读了“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这部分内容。书中将其列为数学基本素质的第五个要素,指出“数学语言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活、生产和科研的各个领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

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成为人的综合素质的标志之一。……使用数学语言可以使人在表达思想时做到清晰、准确、简洁,在处理问题时能够将问题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表述得条理清楚、结构分明。”对发展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方法,则简略地提到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亲身实践、主动建构……数学交流……组织学生讨论” 等等。要了解学生数学表达存在的困难具体有哪些情况,才能找到促进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严谨性的路径。分析起来,情况有三: 第一种:数学知识本来就没学懂,大脑里是空洞的或混乱的状态。在这种情形下,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往往是一言不发或“胡说八道”,因为他无话可说,一说就错。 第二种:对于一些极为抽象的数学语言无法转化为普通语言。数学语言可以分为抽象性数学语言和直观性数学语言,其中抽象性数学语言既高度抽象又具有严密的逻辑性,比如概念的定义严密,揭示本质属性,有时学生就无法将其转化为他们所熟悉的、亲近的、容易理解的事物,这样一来他们对于概念的理解就不会深刻,此时的数学语言就会显得更加抽象,在学生眼中就不再“通俗化”,反映到口中也就更难于表达。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大道理》读书报告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大道理》读书报告 这是一本探讨小学数学中核心概念的文集。本书通过对现行小学数学教材进行评议和建议,进而推进数学教学改革,为建设中国特色的数学教育添砖加瓦。最初的教材研究者是张奠宙教授联合杭州师范大学的巩子坤教授,他们从专家的角度对各版本的小学数学教材进行了分析和建议,基于两位教授缺乏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经验,为了直接听取小学数学实践者的声音又邀请了小学数学教研员任敏龙老师、资深教师张园一起进行座谈和交流,最后由殷文娣将谈话记录成文,反复修改,才最终有了这样的一本力求从不同侧面对小学数学核心概念做深度剖析的教学研究著作。 本书内容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关于“数”“文字”与“方程”;第二部分关于“除法”“分数”和“比”;第三部分关于图形与几何;第四部分其他。共提出了28个课题,每个课题都从原始文稿、一线回声、数方夜谈三方面进行展开。既从理论层面进行解读,又能结合课堂实际经验,许多建议和观点,真的是为我们一线老师点亮了方向,让我们对数学思想、数学核心等在课堂上的具体应用有了明确的方向指导。 作为常年工作在一线的老师,在学习某一部分教材时,我们也总是希望孩子们能尽可能的理解,而并不是单单的记

住,因此,刨根问底、追根溯源也常常用来形容数学老师。比如说,在初次接触到分数时,我们就要知道分数的前世今生,为什么要有分数?分数是一种数吗?它有大小吗?它表示什么意思?如何读写?等等问题,相信当这一个个的问题孩子们都能顺利了解了,才能说孩子认识了分数,而不是只是背一下概念,训练几个题目而已。 在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内容里,出现了一个画面:有几个人用等距离打了结的绳子测量一个箱子的边长。图的旁边附文字:剩下的绳子不足一节,怎么记?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好,可惜没有回答。其实该情境要解决的问题是:在以一节绳子作为单位长度的前提下,用分数表示剩余的那个尾部的长。也就是剩余部分的长度是一节长度的几分之几。接下来教材设计了分物体的情境,一块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人平均分到()块。从数的历史来看,最早产生的数是自然数,后来在度量和平均分时出现不能得到整数结果的情况,因此产生了分数。也就是说,分数是在实际度量与平均分中产生的,可教材的编排却只强调了“平均分”而忽视了度量。例如,一节绳子的长度是12厘米,剩下的绳子不足一节,那么先进行度量,看看它的长度是多少?如果剩下的长度是5厘米的话,就可以说剩下的长度是一节绳子的十二分之五。也可以理解为5除以12,得到剩下的绳子是十二分之五节。

教师我就是数学读书心得

教师《我就是数学》读书心得XX年4月,我外出学习了2个月,和其它学员一起团购了华应龙老师的《我就是数学》。翻阅《我就是数学》这本书,我被他的教育思想深深的打动了。这本书是华应龙老师教育随笔的总汇。这本书里汇集了他的教育思想及教育灵魂。当我初次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我大吃了一惊。华老师那坚定地话语“我就是数学”,重重的撞击了我。我教学十几年来,从未这样想过。而华老师敢于说出这样的话语,到底他的底气在哪?我迫不及待的打开书,开始了品读。从而更深入的了解华老师的教育思想。 从张梅玲老师写给这本书的序言中,我知道了华老师出身于农民家庭。因此他对农民有着一种天然的情结。当了老师,他仍然保持着农民的心态和气质,他用农民对田里庄稼的那份浓厚、深沉的感受来爱他所选择的教师这个职业。爱他的学生,像农民精心选种那样钻研文本,选择教学内容;像农民深耕细翻土地那样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像农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物制宜地细心呵护每一棵庄稼那样,尊重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像农民确定播种时机那样,寻找课堂上大胆的退,适宜的进的时机;像农民对长的不好的庄稼从不责怪庄稼,而是责怪自己那样,反思课堂中的遗憾与自己的关系。像这样的农民对庄稼的精心呵护,在华老师的引领下,演变

成了课堂上的教育理念及思想。这也就成了他能引领教育前沿,说出这样豪迈的语言的坚强砥柱。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细细品味叶老的话,“农业”与“工业”最根本的区别在哪里?或许是农业的工作对象是有生命的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工业所需要的是一名技术熟练的操作工,而农业所需要的却是能真正关注生命的农民! 是啊!我们的教学面对的是有生命的孩子,我们更要像对待农业一样的对待自己的孩子(庄稼)。特别是在新课改后,我们的课堂上,有了我们对教材、对教学的理解,有了我们自己的思考,有了我们自己的声音。在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一起营造了宽容的氛围,学生不仅可以畅所欲言,而且可以不必担心被“证伪”,可以毫无思想负担的,乐此不疲地感受着数学给他们带来的乐趣。 读了华老师的寥寥几篇教育随笔,我深深的感到我的课堂上,要解放孩子的思想,解放孩子的嘴,让孩子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体。这已经成了我当前迫在眉睫的使命。我要不断尝试,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的氛围。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们的思考才可以任意奔驰,不必有太多的顾虑。课堂上,我要千方百计给学生带来一些思考,使其寻找数学知识背后的东西,遇到问题习惯于问个为什么。 虽然,这样的尝试过程是漫长的。但我坚信靠着不放弃、

数学和美育

在数学教学中进行美育 望城县第六中学 陈祥 内容提要: 本文首先利用列举法由浅入深地剖析了数学中常见的几种美,然后进一步讨论了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意义,最后结合中学教学实践经验阐述了数学美育的几种方法。 关 键 词:对称美 简洁美 和谐美 美育 数学 一、数学中存在美 哲学家罗素说:“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她,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 数学美是蕴藏于数学所特有的抽象概念、公式符号、命题模型、结构系统、推理论证、思维方法……之中的简单、和谐、严谨、奇异等形式,它揭示自然的规律性,是一种真实的科学美。数学中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简洁美 19世纪以来,数学进一步抽象化和运用公理化方法揭示数学系统或分支的内在规律性,从而使得数学理论具有简洁性、条件性和结构上的和谐性。而中学数学知识系统,原则上也是按公理化和结构思想展开的,因此若能从整体上去理解、把握数学,你会深深地体会出数学的简洁美。 数学是关于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数学中的数、形以及思想方法上无处不体现简洁之美。 数学概念是精炼的。数学概念的内涵历经沧桑,千锤百炼,每一次变化都使概念更加清晰和更具一般性。例如函数概念:1673年,莱布尼兹定义——函数就象曲线上的点的坐标那样随点的变化而变动;1821年,柯西定义——对于X 的每个值,如果Y 有完全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则Y 叫做X 的函数;近代定义——设有A 、B 是非空的集合,F是A 到B 的一个对应法则,则A 到B 的F映射:A →B 称为A 到B 上的函数。它一步一步更简洁、更具一般性地抓住了实质——数集之间的一种特殊对应,高度抽象而广泛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及其运动变化。 数学公式是简洁的。例如:欧拉公式x i x e ix sin cos +=把实数域中看不出有任何联系的指数函数和三角函数在复数域中巧妙地联系在一起,其特例01=+πi e 表现形式上是多么的简洁,并且把0、1、i 、e 、π五个重要常数简单而巧妙的结合在一起了。 众所周知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形式上简洁规整,应用上广泛普遍。在梯形的面积公式()为高)为下底;为上底;(h b a h b a S 2 +=,当a=0时变成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当a=b 时,变成平形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这种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对立又统一、从量变到质变的辩证方法在数学中处处可见。 分形学科的诞生,使得我们重新审视这个世界。当人们用分形的观点重新审视自然

机会的数学读书报告

《机会的数学》读后感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生活中处处可见的实例,化抽象为具体,向我们讲授外表形形色色但本质仍为数学原理的道理,尽显作者的大家风范,也让读者印象深刻。这就是我初读这本书的体会。 本书通过对“偶然性”、“机遇”这些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象的讨论,通俗地介绍了数学中的概率和统计知识,介绍了收集和分析数据的方法。数学知识起源于生活。例如古典概率的概念来源于生活中的赌博事件,就是将“概率事件进行量化”,而一谈到数量化,就属于数学的研究领域,所以这本书的名字叫《机会的数学》。在本书中包含数学的两大分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大体上说,前者属于机遇数量化的理论基础,而后者则是其应用。书目的展开就是一个由理论到实践应用的过程。这本书能讲一些概率统计概念的来源,阐明数学并不是凭空想象的学科,有助于我们真正理解和应用数学。没有数学公式,用最简单的语言阐述了大数定律、误差估计、显著性检验、拟合优度检验、相关系数这些概念,用生活的道理去解释数学知识,通俗直观,让这本书充满故事的趣味。 数学,我们常常会把它看成是一种高深玄妙脱离实际的东西。的确,数学里研究的形形色色的模型、运算、关系等等都是高度抽象的,这些抽象东西就是让我们理解概率统计的症结所在。在这本书中,为了更好的便于我们读者理解,陈院士说数学的任何抽象都是根植于现实的,而并非凭空的想象。至于所谓的模型,也不过是把一大类本质

一样但外表各异的问题表述成一种规格化的格式而已,它虽然是一种抽象,但有丰富的实际内涵,例如书中讲述抽样概率时候用盒子模型来举例。同时,为了化抽象为具体,作者尽量将高度抽象的数字本身,例如“3”结合实例来分析,例如“3本书”、“3头牛”等,符号本身不能表达什么意思,但结合事物后就会产生意义,让我们从抽象世界走到现实生活,容易理解。 同时,从这本书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许多优秀人物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素质。从《机会的数学》看统计科学发展的历史,是一个个科学家不断出现、不断崛起、不断失败、不断成功的历史,作者把他们如颗颗珍珠连缀成美丽的项链,让统计科学的桂冠闪烁着他们生命和灵感的光芒。从这本有着统计历史意味的教科书中,我们掌握统计知识的同时,又了解统计的发展,掌握统计发展的时代特色。也能向为统计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前辈们致敬,他们身上散发出的科学家的光辉点在时间的冲刷下越加闪亮,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和广大科研工作者学习的标榜。 生活实例才是最形象的语言,在本书中,数学道理不过于注重体现在书本上的字母公式,而是反馈在生活中只言片语,知识源于生活又指导生活,让我对数学尤其是数理统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如威尔斯所说:“统计的思维方法,就像读和写的能力一样,将来有一天会成为效率公民的必备能力”。 读完这本书,我对许多数学知识的理解更深了一层,由以前单单停留在书面理论上到能联想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思考,我想这就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