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3种亚高山森林群落林冠截留量及穿透雨量与降雨量的关系

3种亚高山森林群落林冠截留量及穿透雨量与降雨量的关系

3种亚高山森林群落林冠截留量及穿透雨量与降雨量的关系
3种亚高山森林群落林冠截留量及穿透雨量与降雨量的关系

森林水文效应

森林水文效应 解释 森林水文效应hydrological effect of forest 森林对蒸发、降水、径流等水平衡要素及河流、地下水、泥沙等水文情势的影响。又称流域森林影响。 对蒸发影响 森林地区的降水,为林冠枝叶和林下枯枝落叶层截留。截留作用主要发生在降雨初期,一次降雨最大截留量有一定的数值。林冠枝叶截留的雨量最终消耗于蒸发,它与散发量(通过根、茎、叶向大气逸散的水量)、林内地面蒸发量共同构成林地蒸散发。林地蒸散发中散发量占很大比重,地面蒸发量较小。气候湿润,有充沛水分供给蒸发的地区,森林对流域的蒸散发影响不大;气候干燥,水分供应不足的地区,林区蒸散发比非林区大。 对降水影响 各家看法出入很大,一般认为由于林冠大量蒸腾,林区上空水汽含量增多,湿度大;大气中水平气流经森林阻碍被迫抬升等,都有利于降水;林区内多水平降水。苏联卡明草原58年观测资料表明,森林地区降水量比空旷地区大9%。中国的野外调查及实验资料也有这样的现象。但亦有不少资料表明,森林对降水没有影响或影响甚微。 林下土壤的下渗强度一般比非林地要大得多。这与林地落叶层能减缓地表径流流速、森林土壤中根系发育、土壤中有机质多、团粒结构发育等有关。据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在陕西省黄龙林区的测定,林地的稳渗率比周围的耕地和草地都大。 对径流影响 包括对洪水、枯水、年径流量和径流年内分配等的影响。对于一次孤立的洪水,森林有明显的降低洪峰、减少洪水流量、延缓洪水过程的作用。对于连续洪水,林区洪水流量通常比非林区大。在一般情况下,流域内林区枯季径流量比非林区大,年内分配也较均匀。森林对年径流的影响比较复杂。森林流域年径流量比无林流域小,森林砍伐后会使年径流量增加。大面积森林随气候和下垫面性质不同,其结果也大不相同。苏联在喀尔巴阡山南北坡36个流域内的调查表明,年径流量随林率的增大而增加。中国通过对比流域分析表明,北方干旱地区年径流量随林率增大而减小(石质山区除外),南方湿润地区则相反。从热带到温带,年径流量均因森林砍伐而增加,造林后则使年径流量减少。 对地下水影响 较为复杂,一般认为山区森林下渗的水量对地下水补给有利;平原森林对地下水影响随气候条件不同而异。

森林生态复习总结

—、名词解释 1.森林环境:是指森林生活空间和外界自然条件的总和。 2.生境:是指植物或群落生长的具体地段的环境影子的综合。 3.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和间接影响 的环境要素。 4.物候期:又叫物候相,是指受当地气候的影响,植物从形态上所显示的各种变 化现象。 5.树种的耐荫性:是指树种忍耐庇荫的能力,或树种在浓密林的冠下更新和生存 的能力 6.光周期现象:是指动物和植物对昼夜长短日变化和年变化的反应。 7.生长期:1年中树木从树液流动开始,到落叶为止的日数称为生长期。 8.温周期现象:植物对温度昼夜和变化个季节变化的反应称为温周期现象。 8,.温室效应:指由于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增加而引起地面升温的现象。 9.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的烟尘微粒、SO2、CO、CO2、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等有害物质 排入大气,达到一定浓度和持续一定时间后,破坏了大气原组分的物理、化学性 质及其平衡体系,使生物受害的现象。 10.种群:在一定空间中,能相互进行杂交的,具有一定结构和一定遗传特性的 两种个体的总和。 11.生理死亡率:又叫最小死亡率,是指在最适条件下个体因衰老而死亡,即每 个个体都能活到改种群的胜利寿命,因而使种群死亡率降到最低。12.生态死亡率: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实际死亡率,可能有少数个体能活到生理寿 命,最后死于衰老,但大部分个体将因饥饿、疾病、竞争、被寄生、 恶劣的气候条件或意外事故等原因而死。 13.生命表:把观测到的种群中不同年龄个体的存活数和死亡数编制成表。 14.种群调节:当种群量偏离平衡水平上升或下降时,有一种使种群返回平衡水 平的作用,叫做种群调节。 15.种群的自然希疏:同龄纯林中,郁闭的林分随着年龄的增长,单位面积木株数不断减 少的现象。 16.生态对策:生物在生存斗争中而朝不同方向进化获得的生存对策称生态对策。 17.它感作用:也叫异株克生,指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 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18.种内竞争:是指两种或更多物种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时产生的相互竞争作用。 19.寄生:指一个种(寄生物)寄居于另一个种(寄主)的体内或体表,靠寄主体液、组织 或已消化物质获取营养而生存。 20.全寄生:完全从寄主体内吸取养分和水分而生存的寄生植物。 21.半寄生:只从寄主体内吸收水分、蛋白质,其他靠自己合成而生存的寄主植物。 22.偏利共生:两个不同物种间共生,对一方有利而对另一方无害的关系。 23.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两这相互有利,甚至达到彼此间相互依赖的程度。24群落:在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具有一定的植物种类组成及其与环境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外貌及结构,包括形态结构与营养结构,并具特定的功能的 植物集合。 25.优势种: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称为优势种。 26.建群种:优势层(乔木层)的优势种起着构建种群的作用,称为建群种。 27.亚优势种:是指个体数量与作用都次于优势种,但在决定群落性质和控制群落环境方面

森林保健游

森林保健游 现代医学和生态科学的研究表明,适量的户外生态旅游,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在森林中沐浴,不仅冬暖夏凉,少尘少菌,空气清新,能减少呼吸道疾病的传染和发生,森林浴也是一种理想的旅游活动。森林里景色优美,树木参天,落叶遍地,行走于柔土小径其间,辅之以潺潺流水,啾啾虫鸣,充满着诗情画意,仿佛有置身于世外桃源之感。一、森林自然景色 森林集山水地貌、树木、奇花异草、珍禽异兽于一体,以其浩大繁茂、郁郁苍翠、幽深神秘为特色,构成了大自然多彩的画面。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地貌复杂,从南到北跨越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带等5个气候带,孕育了山岳森林型、海滨森林型、沙漠森林型、冰川森林型、溶洞森林型、火山迹地森林型、森林湖泊型、森林草原型、热带雨林型等景象万千、风格各异的陆地生态系统森林景观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为建立各种特色鲜明的森林公园提供了优越条件。走进森林,空气清新,气候宜人。树木分泌的芳香使人心情舒畅,回味无穷。森林有树之苍劲、水之隽秀、花之馨香,令茫茫林海,生机勃勃。苍松翠柏,枝叶扶疏,粗大的树干直冲云霄,林间地上的苔藓五颜六色,像水底世界一般。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结合,构成一幅幅色彩纷呈的优美画卷。 森林首先美在色彩,森林的色彩,是生命的色彩,最富有感情。森林的色彩主要是通过植物的叶、花、果、枝条和树皮等表现出来,其中树叶的色彩起主导作用。唐代大诗人杜牧赞枫叶“霜叶红于二月花”,就是对这种红叶色彩景象的赞美。森林树木散发出的香气,都能通过刺激游人的嗅觉器官,而给人留下美好的感觉,使人闻香而忘忧,闻香而忘烦,让人沉浸在美的境界里,陶醉在香的世界中,使人精神愉快,神清气爽。 每年春来,走进森林,见万木复苏,新枝吐绿,杜鹃盛开,漫山红遍,向人们展示春天的活力。夏季,绿树成荫,凉风习习,更有百花争艳,松清桦洁,色彩缤纷,令人流连忘返。秋季更是一年中的迷人季节,山果溢香,层林尽染,绿的是树,黄的是草,艳丽异常。冬季白雪皑皑,银装素裹,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林中泉水云蒸霞蔚,湖泊碧波荡漾,樟松溢绿流翠,山峰姿态万千;林中

森林生态学讲稿-第六章森林群落演替

森林群落的演替 一、裸地 (一)裸地概念和类型 裸地:即指从来没有植物生长的地段。裸地通常有极端的环境条件,如极为干旱、潮湿、缺乏有机质等。分为两种:原生裸地和次生裸地 原生裸地;指从来没有生长过植被、或原来生长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连原有植被下的土壤条件均已不存在的地段。 次生裸地:指那些原生植被虽然被消灭,但原有群落下的土壤条件还多少保留着,并且土壤中还多少保留着原来群落某些繁殖体的地段。 (二)裸地形成的原因 地形变迁:地形变迁形成的裸地多为原生裸地。如风积作用形成的沙丘和土堆、重力侵蚀形成的山崩、火山活动形成的熔岩等。 气象因素:气象因素形成的多为次生裸地。如干旱使水库、河流或湖泊变干、风灾和雪灾引起的植物毁灭等。 生物作用:生物作用形成的一般为次生裸地。如灾害性昆虫的大发生。 人为影响:人为影响形成的一般为次生裸地。如砍伐森林、过度放牧、垦荒等。 二、植物群落的形成过程 植物群落的形成过程一般包括四个阶段:迁移、定居、竞争和反应等。 迁移:即繁殖体传播到裸地的过程。繁殖体包括植物的种子、孢子以及能起作用的任何部分(如某些植物地下茎、具无性繁殖能力的枝、干等)。 定居:繁殖体传播到新的地点后,即进入定居过程。定居包括发芽、生长和繁殖三个环节。各环节能否顺利完成,取决于物种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和定居地的生境条件。 竞争:在一定的地段,由于不同物种的同时入侵或随着个体的增长和繁殖,必然导致营养空间和资源的竞争,结果是适者生存。 反应:通过植物的定居和生长,群落内生物和非生物环境间会不断发生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原来的生境条件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改造的结果往往是不利于早期入侵者的生存,从而为另一些更适应种的进入创造了条件,即另一个群落形成的开始。 三、森林群落的发育 从一个群落形成到被另一个群落替代,每一个群落都有一个发育过程。这个过程可分为三个时期:发育初期、盛期和末期。 发育初期:在发育初期,建群种的良好发育是一个主要标志。建群种的生长和变化会引起其它种类的生长和个体数量的变化。因此,在发育初期,种类成分不稳定,每种植物个体数量变化也较大;群落的结构尚未定型,层次分化不明显。在生态方面,群落所特有的生境正在形成中,特点还不突出。 发育盛期:到了发育盛期,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相对比较一致,从而有别于不同类型的其它群落。其次,群落结构已经定型,主要表现为有良好的层次分化。在生态方面,群落的生活型组成及季相变化,以及群落内生境都比较典型。

森林生态学讲稿-第八章森林植被分布

森林植被分布 一、水平地带性 (一)概念:地球陆地表面由于气候因子的有规律变化,森林类型呈现出从低纬度到高纬度或沿经度从低到高的有规律分布,称为森林分布的水平地带性。水平地带性包括纬度地带性(主要由热量条件的有规律变化引起的)和经度地带性(主要由距海远近的水分引起的)。 (二)世界主要植被类型的水平地带性分布 1热带植被:热带雨林、季雨林、红树林、稀树草原 (1)热带雨林: 分布区气候特点:终年高温多雨,无季节变化,降雨量2000mm以上,全年分配均匀,相对湿度很高。 群落的基本特点: 种类成分最丰富,优势种不明显,如南美圭亚那半径为8公里的热带雨林中,有花植物达455种,亚洲马来亚岛仅树木就有2000种,而整个欧洲植物区系中的乔、灌木也不超过250种。 成层现象复杂,一般整个群落可分5-8层,层间界限不明显,乔木层高可达30-40米。 季相不明显。植物叶子全年都呈绿色,老叶脱落几乎与新叶的开放同时或稍前;全年都有植物开花; 热带雨林生活型谱中,以高位芽植物占绝对优势。 热带雨林还具有“绞杀植物”(藤本植物发达,如高等植物榕树)、“一木成林”(许多植物具有板状根、气生根或支柱根)、“茎花现象”(花、果生于无叶的茎上)、“叶尖滴水”等。 支柱根来源于树干上的不定根形成的气根,支柱根一方面支撑起作用,另方面可加强对水分、养分的吸收)。 气生根是生长在地面以上空中的根,这种根在生理功能和在结构上与其他根有所不同,又可分以下几种:(1)支持根:像玉米从节上生出一些不定根,表皮往往角质化,厚壁组织发达,不定根伸入土中,继续产生侧根,成为增强植物体支持力量的辅助根系。另像榕树从枝上产生多数下垂的气生根,部分气生根也伸进土壤,由于以后的次生生长,成为粗大的木质支持根,树冠扩展的大榕树能呈“一树成林”的壮观。还有甘蔗等植物也属这类型的根。(2)板根:板根常见于热带树种中,如香龙眼、臭楝、漆树科和红树科中的一些种类。板根是在特定的环境下,主根发育不良,侧根向上侧隆起生长,与树干基部相接部位形成发达的木质板状隆脊。有的板根可达数米,增强了对巨大树冠的支持力量。(3)攀援根:像常春藤、络石、凌霄等植物的茎细长柔弱,不能直立,生出不定根。这些根顶端扁平,有的成为吸盘状,以固着在其他树干、石山或墙壁表面,而攀援上升,有攀援吸附作用,故称攀援根。(4)附生根:在热带森林中,像兰科、天南星科植物生有附生根。附贴在木本植物的树皮上,并从树皮缝隙内吸收蓄存的水分,这种根的外表形成根被,由多层厚壁死细胞组成,可以贮存雨水、露水供内部组织用,干旱时根被失水而为空气所充满。附生根内部的细胞往往含有叶绿素,有一定的光合作用能力。(5)呼吸根:分布于沼泽地区或海岸低处的一些植物;例如水龙、红树、落羽松等。在它们的根系中,有一部分根向上生长,露出地面,成为呼吸根。呼吸根外有呼吸孔,内有发达的通气组织,有利于通气和贮存气体,以适应土壤中缺气的情况,维持植物的正常生活。还有海桑、水龙等植物。 关于茎花现象产生的两种说法:其一认为这是原始的性状,说明了热带雨林乔木植

(完整版)森林营造技术习题及参考答案

森林营造技术作业 学号姓名单位 一、判断题 1、2-3个因子划分立地的方法叫主导因子法。 ( × ) 2、薪炭林不能算一个单独的林种。 ( × ) 3、改地适树是适地适树的主要途径。 ( × ) 4、整地深度是所有整地技术规格中最重要的一个指标。 ( √ ) 5、春季造林的成活率检查验收应在当年夏季进行。 ( × ) 6、造林地一切自然因子的综合称为立地条件。 ( × ) 7、阳性树种多具有抗旱能力。 ( × ) 8、母树林属于经济林。 ( × ) 9、较差立地树木生长不良不宜营造混交林。 ( √) 10、行间混交适用于种间矛盾较大的主要树种和主要树种混交。 (× ) 11、营造高生产力的森林应普遍采用播种造林。(×) 12、选择造林树种时,首先应考虑社会需求。(×) 13、伴生树种的树高不能超过主要树种。 ( × ) 14、营造速生丰产林必须选择同时具备速生丰产优质性的树种。 ( √) 15、立地条件好,林木生长快,造林密度宜大。 ( × ) 16、单纯林比混交林能充分利用林地的立地条件。 ( × ) 17、种子园属于特种用途林。 ( √ ) 18、决定树种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土壤。 ( × ) 19、播种造林技术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适宜在任何造林地采用。 ( × ) 20、林地上林木的上层树高称为立地指数。 ( × ) 21、薪炭林与煤炭石油相比,是一种污染少、无限量、能再生的能源。 ( √ ) 22、两个配合和谐的树种混交时,其种间各生长阶段变化少,没有矛盾。 ( × ) 23、沙地造林,最好提前整地。 ( × ) 24、水土保持林属于特种用途林。 ( × ) 25、决定树种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温度。 ( × ) 26、与天然林相比,我国的人工林普遍生长快、产量高和林分稳定。(×) 27、薪炭林不能算一个单独的林种。(×) 28、合理的结构既能提高人工林的产量,又能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和减少成本。(√) 29、土壤深厚、肥沃、湿润的造林地有利于林木生长,造林密度应大,反之密度应小。(×)

植物群落野外调查知识要点

生态学植物群落野外调查知识要点 1.经、纬度:参考GPS数据; 2.地貌类型: 【平原】1、冲积平原;2、三角洲;3冲积扇;4波状平原;5台地;6洼地; 【山地】7、高山;8、中山;9低山;10、丘陵;11高原;12、准平原;13、喀斯特;【坡位】1、山顶;2、上;3、中;4、下;5、坡麓; 【坡向】1、N;2、W;3、E;4、S;5、彼此中间; 【坡形】1、凸;2、平直;3、凹;4、复合;5、阶梯; 【风向坡】1、向风;2、侧风;3、背风; 3.土壤水分:参考土壤水分仪数据; 4. (扩展知识:植物的每一层也可以分为多个亚层;同时,在每一次群落调查中要当场划分植物群落的层,并绘制群落垂直结构图,记录各层的高度和主要的种类及其生活型;)5.生活型—— 植物生活型(life form)植物对综合生境条件长期适应而在外貌上表现出来的生长类型,如乔木、灌木、草本、藤本、垫状植物等。其形成是不同植物对相同环境条件产生趋同适应的结果。例如,在不同地理区域的干旱生境中有相同生活型的肉质植物,其亲缘关系相隔甚远:仙人掌属于仙人掌科,景天属景天科,芦荟属百合科,龙舌兰属石蒜科,但却具有相似的外貌特征。自19世纪初洪堡(von Humboldt)以外貌特征划分生活型至今,已建立多种植物生活型分类系统,其中最广泛应用的是丹麦植物生态学家劳恩凯尔()建立的系统。他按越冬休眠芽的位置与适应特征,将高等植物分为高位芽、地上芽、地面芽、地下芽和一年生植物五大

生活型类群。在各类群的基础上,按植物的高度、茎的质地、落叶或常绿等特征,再分为30个较小的类群。 (1)高位芽植物(phaenerophyte)【Ph】 高位芽植物(phaenerophyte)渡过不利生长季节的芽或顶端嫩枝位于离地面较高处的枝条上。如乔木、灌木和热带潮湿地区的大型草本植物都属此类。根据芽距离地面的高度,又可将其分为大型(30米以上)、中型(8~30米)、小型(2~8米)和矮小型(~2米)四类。再根据常绿或落叶,芽有无芽鳞保护的特征,将其进一步分为12个类型,加上肉质多浆汁高芽位植物,多年生草本高芽位植物和附生高芽位植物,合计有15个类型。 (2)地上芽植物(chamaephyte)【Ch】 地上芽植物(chamaephyte)芽或顶端嫩枝位于地表或接近地表,距地表的高度不超过20~30厘米,在不利于生长的季节中能受到枯枝落叶层或雪被的保护。可分为四个类型:矮小半灌木地上芽植物;被动地上芽植物,即一些枝条太纤弱而不能直立只能平伏于地面的植物;主动地上芽植物,这类植物也平伏于地面,但枝条并不纤弱,而是主动地横向伸展;垫状植物。常绿的和落叶的藤本灌木或小灌木〔紫金牛Ardisia japonica、欧百里香(Thymus ser-pyllum)〕,垫状植物,留有一部分茎的草本植物(白车轴草Trifolium repens)等都属于此类。 (3)地面芽植物(hemicryptophyte)【H】 地面芽植物(hemicryptophyte)在不利季节时地上的枝条枯萎,其地面芽和地下部分在表土和枯枝落叶的保护下仍保持生命力,到条件合适时再度萌芽。可分为原地面芽植物、半莲座状地面芽植物、莲座状地面芽植物三个类型。地面芽植物是可越过不良生活期的抗性芽接近地表的植物。冬季在地面上有放射状的丛生叶,而中央具有芽的堇菜类、月见草(Oenothera lamarckiana)、草莓、日本海伦(Heloniopsis japonica)、伸出带叶的茎的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直立金丝桃(Hypericum erectum),或具有枯叶鞘包着芽的翦股颖(Agrostis matsumurae)、结缕草(Zo-ysia japonica)等都属于这类植物。J.Braun-Bla -nquet等将附生藻类、固着或叶状地衣类、叶状苔等低等植物都归入此类。在寒冷地区,雪层能保护其免受低温的伤害,因此这种生活型的植物很多。

第十章 植物群落类型与分布

第十章植物群落类型与分布 陆地植物群落的垂直分布 如在潮湿热带地区,随着海拔的升高逐渐更替出现热带雨林→山地雨林→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寒温带暗针叶林→高山灌丛、高山草甸。 我国的植被分区 原则:是分地理地带性和植被地带性,尤其是水平地带性作为基础,并结合考虑非地带性规律。 ①寒温带针叶林区域:大兴安岭北部山地、用材基地。 ②温带针阔混交林区域:垂直分布带较明显,木材重要基地。 ③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地带性植被为落叶阔叶林。 ④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植被区,占全国总面积的1/4左右。 ⑤热带季雨林、雨林区域:是我国森林类型中植被种类最为丰富的类型。广东分布于湛江、化 州、高州和阳江一线以南。 ⑥温带草原区域:是欧亚草原区域的一部分。 ⑦温带荒漠区域:本区内有一系列巨大山系,如天山、昆仑山等。 ⑧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区域:发育着以山地森林垂直带为代表的植被。 第二节自然植被的群落类型 一、植物群落分类 分类方法: ①按外貌分类:以优势植物的生活型(生长型)作为分类基础。 森林、矮疏林、密灌丛、草地、稀树干草原、灌木稀树干草原、树丛、稀树草地、草甸、干草原、草甸性草原、真草原、灌木干草原、草本沼泽、木本沼泽、荒原 缺点:把生态学关系差异很大的群落混淆在一起。 ②按结构分类:忽视生态特征,没注意群落与环境的统一 ③按植物区系分类:注意植物生态、生活型和地理型 ④按优势度分类:以优势树种的生态学特征作为基础 ⑤按生态分类:主要以植物群落分布的生态条件或环境状况作为分类基础. ⑥按外貌——生态分类:以群落主要层优势种的外貌(群落的结构特征)、生态特征(生活型) 和生态学指标(生态环境)为划分原则。 ⑦按演替分类:强调演替在植物群落分类上的重要性。 (二)中国的植物群落分类 以群落本身的综合特征作为分类依据 1.中国的植物群落分类系统 主要分类单位分三级:植被型(高级单位)、群系(中级单位)和群丛(基本单位)。每一等级之上和之下又各设一个辅助单位和补充单位。高级单位的分类依据侧重于外貌、结构和生态地理特征,中级和中级以下的单位则侧重于种类组成。其系统如下: 植被型组:如草地

植被类型

一定地区内植物群落的总体称作植被,植物群落是构成植被的基本单位。地球上不同植被类型的分布基本上决定于气候条件,主要是热量和水分以及其它有关的自然要素。在地球的不同地区,水热条件的组合配置不同,因而导致形成不同的植被类型(图14-1)。 图14-1植被分布与不同水热条件的关系 阴影区是土壤和火对植被边界的影响 (仿Whittaker,1975) 一、热带植被类型 (一)热带雨林 热带雨林(tropical rain forest)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纬5~10°以内,终年湿润多雨的热带气候区。全世界的热带雨林,可划分为美洲热带雨林区、非洲热带雨林区和印度—马来西亚热带雨林区。区内水热条件充沛,平均温度为25~30℃,平均年温差只有1~6℃,无明显的冬季和旱季,年降水量约2000~4000mm,多的可达12000mm(如夏威夷),空气中相对湿度达90%以上。土壤为砖红壤,质地为壤质或粘质,土壤内缺乏盐基,也缺乏植物养料,几乎都呈酸性,腐殖质含量因分解而低下,土层内富有铁铝氧化物。植被群落最明显的特点是大量种类组成乔木层,在1hm2范围内,可能有40~100种之多。树冠参差不齐,色彩不一,树干高大笔直,分枝少,具有板状根(如紫茉莉、龙脑香科植物)、气生根(如榕树属植物)。中型叶或大型羽叶常绿,下层植物常具滴水叶尖及花叶现象。茎花现象也是雨林乔木的一个特征。另外,藤本植物、绞杀植物、附生植物等几个层片,构成了雨林的特殊景观。 中国雨林是印度—马来西亚雨林群系的一部分,主要分布在台湾省南部、广东和广西南部、云南南部和西藏东南部。 (二)季雨林 季雨林(monsoon forest)是分布在热带有周期性干湿季节交替地区的森林类型,主要分

基于小波变换的EO-1高光谱数据在森林叶面积指数和林冠郁闭度制图中的应用

基于小波变换的EO-1高光谱数据在森林叶面积指数和林冠郁 闭度制图中的应用 Ruiliang Pu*, Peng Gong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Earth System Science, Nanjing University 210093, PR China Center for Assessment and Monitoring of Forest and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CAMFER), 151 Hilgard Hall,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CA 94720-3110, USA 摘要:通过对三种特征提取方法的特点的比较有利于用EO-1高光谱数据绘制林冠郁闭度(CC)和叶面积指数(LAI)。这三种方法包括波段选取,主成分分析和小波变换。本文使用的高光谱数据是2001年10月9日获取的。2001年8月10-11日在美国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的Blodgett森林研究站对38个采样点进行现场测量、收集CC和LAI数据。分析方法包括(1)用高精度大气校正法对高光谱数据进行大气校正以反演表面反射系数,(2)用以下三种方法提取特征信息:SB,PCA和WT,(3)建立多元回归预测模型,(4)预测并绘制基于像素的CC和LAI值,(5)用图像解译的CC和LAI值证明CC和LAI的绘图结果。实验结果显示通过小波变换提取的能量特征对绘制森林的CC和LAI图最有效(CC的图像精度为84.90%,LAI的图像精度为75.39%),其次是主成分分析法(CCMA=77.42%,LAIMA=52.36%),波段选取方法的效果最差(CCMA=57.77%,LAIMA=50.87%)。 关键词:高光谱传感器;叶面积指数;林冠郁闭度;小波变换;特征提取 1.引言 林冠郁闭度和叶面积指数这两个生物物理学参数是对诸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碳和营养物质的循环以及降雨量等陆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交换特征进行定量的重要结构参数[4][5][9][12][15][20][39](Chen & Cihlar, 1996; Chen 等,1999; Fassnacht 等, 1997; Gobron等, 1997; Gong等, 1995; Hu等, 2000; White等, 1997)。LAI是对每单位土地面积上林冠层现存绿色叶片物质的数量的定量描述。它定义为在一定区域内林冠层中所有叶片的单侧面积之和[4](Chen & Cihlar, 1996)。CC可定义为树冠在垂直投影面上覆盖的土地面积的百分数。直接测量林冠郁闭度和叶面积指数的工作量很大,因此,在有限(范围内)的试验标地内进行测量是最实际的。因此,估计大面积的CC和LAI存在一定的问题[12](Gobron等, 1997)。遥感技术特别是卫星图像的使用可以提供在景观尺度甚至是全球尺度范围内实际测量CC 和LAI的一种手段[34](Running等, 1989)。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已经在遥感数据与森林生态系统区域多样性估计之间建立联系方面取得了进步,包括CC,LAI,光合有效辐射的吸收量份额,林冠温度和群落类型。

森林城市建设中植物群落配置探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79055111.html, 森林城市建设中植物群落配置探讨 作者:游彩云 来源:《农业与技术》2020年第14期 摘要:建设森林城市是实现城市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城市森林的生态服务功能可以明显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本文以典型的城市森林為研究对象,探讨了建设森林城市中的植物群落配置方法,为森林城市的建设理论提供案例支持。 关键词:森林城市;植物选择;群落配置;规划思路 中图分类号:S75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游彩云(1974-),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森林经理等教学与研究。 目前,我国对森林城市的理论研究已经较为深入,对我国的森林城市建设具有良好的实践指导[1,2]。森林城市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就是植物群落的科学合理配置。县级森林城市建设相对比较滞后,典型案例不够丰富,缺乏相关的技术支撑。江西省新干县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县,境内气候条件优越,森林资源丰富,城市建设基础好。全县以“森林十创”为主题,先后建设了一批森林乡镇、森林小区、森林学校、森林村庄和森林园区。本文在与有关规划衔接的基础上,结合城市绿地空间分布格局和城市文化特征,探讨了森林城市建设背景下的植物群落配置方法,为实现研究区的森林城市建设目标提供科学指导。 1研究区概况 新干县位于江西省中部,吉安市最北端,地处赣江中游,地理位置为E115°13′48"~115°43′54",N27°30′09"~27°57′50"。根据中国植被区划,研究区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自然条件优越,植物资源丰富,植被类型和植物群落种类繁多。全县高等植物有100多科,400余种,主要乔木树种有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湿地松(Pinus elliottii)、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檫树(Sassafras tsumu)、木荷(Schima superba)、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青冈栎(Cyclobalanopsis glauca)、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甜槠(Castanopsis eyrei)、锥栗(Castanea henryi)、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等;主要灌木树种有油茶(Camellia oleifera)、柑桔(Citrus reticulata)、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is)、乌饭(vaccinium bracteatum)、柃木(Eurya japonica)等;主要草本植物有茅草(Imperata cylindrica)、铁芒萁(Dicranopteris linearis)、芭茅(Miscanthus floridulus)、蕨类(Pteridium aquilinum)等。

13 第十二章 森林演替

第十二章森林演替 第一节森林演替的概念 一、森林演替的基本概念 1.森林演替的概念 森林演替是在一定地段上,一个森林群落依次被另一个森林群落所替代,称为森林演替,或森林树种更替。演替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它不但包括树种的变化,而且还有灌木、草本、动物和微生物的变化,以及土壤和周围环境的一系列变化。森林演替是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和功能随时间的变化,一般情况下被定义为:自然群落在物种组成方面的连续的、单方向的、系列变化。按着演替的性质和方向可以分为: (1)进展演替:在未经干扰的自然状态下,森林群落从结构较简单、不稳定或稳定性较小的阶段(群落)发展到结构更复杂、更稳定的阶段、后一阶段比前一阶段利用环境更充 分,改造环境的作用风强烈。 (2)逆行演替:在干扰条件(包括人为干扰和自然条件的改变或群落本身的原因),原来稳定性较大、结构较复杂的群落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较简单、稳定性较小的群落,利 用和改造环境能力也相对较弱的群落。 演替这个术语可用于两方面,一方面是指某一地区一定时间内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群落相继定居的序列,例如弃耕农田经过百年之后可以观察到的那类变化;另一方面,它还可以指在一定时期内生物群落相互取代核物理环境不断变化的过程。当此术语表达后一意义时,演替的结果被称为演替序列(sere),即在某特定环境中,原生群落受到破坏或新的次生裸地形成后,物种随着时间的推移相继定居和相互更替的许多生物群落形成的特征序列。 在没有有机质且从未被有机体以任何方式改变的环境中开始的演替称为原生演替(primary succession)。山崩后新裸露出的岩面,冰川消融后的冰渍保护层、坝堰构成的新湖泊以及火山喷发形成的岛屿,都可能会经历原生演替。在已经或多或少地被火有机体定居过一段时间并受到其改变的环境中发生的演替,称为次生演替(secondary succession),森林采伐和火烧後在采伐基地和火烧及地上的延替就是次生演替。 根据开始演替时的环境开可以把演替分为旱生演替、水生演替和中生演替,同时,无论演替的起点环境特征如何,最终都会向着中生环境的方向发展,称此为中生性化。尽管生物区系组成随时间所发生的变化是所有森林的一个基本特征,但是不同的演替序列或一个演替序列的不同阶段的变

自然植物群落的类型及中国植被的分布

第十章 自然植物群落的类型及中国植被的分布 第一节 自然植物群落的主要类型和分布 世界上不同的地带生长着不同类型的植物群落。它们的分布,决定于群落所在的生态环境和历史原因,但是气候常在其中起着主导的作用。因此,大多数类型的植物群落在分布上是有地带性的。以下将分别叙述世界植物群落的基本类型和他们的分布。 一、常雨林和红雨林 这两类群落都出现在潮湿的地带。 常雨林又称为潮湿热带雨林,分布在终年湿润多雨的热带(年雨量在2000毫米以上,分配均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常雨林分布在南美亚马孙河流域和赤道非洲的西部,其他如中美的东部,印度西南沿海,中印半岛的西部,我国的台湾南部、海南岛,以及许多热带岛屿上,也都有出现。常雨林分布在雨量最充沛、热量最丰富,热、水与光的常年分配最均匀的地带;相应地,常雨林就成为陆地上最茂盛的植物群落。在常雨林里,植物种类很多,每公顷的地面上可以出现二、三百种以上的树种(也有种类较少的情况)。树木的分枝少, 树 冠小,树身高挺,有些树种在树干下部 产生许多板状跟、像护墙一样围绕着高 大的树身。由于乔木的高度不等,因此 常雨林的树冠常参差不齐。成层结构很 发达,乔木层多至4~5层,下面还有灌 木层和草本层。藤本植物纠缠交错,如 棕榈科的省藤属(Calamus )缠绕茎长可 达300米,附生真蕨类和附生的兰科植 物最为常见(图10-1)。这些附生植物 大量出现,种类也很多。除附生的藻类 和藓类外,还经常出现附生的蕨类和有 花植物,尤其是附生植物不但生在枝干 上,还生在叶上,似乎形成特殊的空中 花园。常雨林中所有植物都是常绿的, 终年生长,轮流开花。很多树木,例如 可可属(Theobroma )、木波罗属 (Artocarpus )、榕属(Ficus )以及柿属 (Diospyros )等的许多种,能在树干和 老茎上直接开花结实(图10-2)。常雨林中所有植物的芽都没有牙鳞。林内湿度很高,林下植物具有大而柔软的叶, 显示出湿性植物的特征;但上层乔木的 叶由于有时接触到晴朗炎热的天气,所以通常革质、坚硬、具光泽,带有旱生特征。

森林生态学讲稿-第七章森林群落类型划分

森林群落类型的划分 一、森林群落类型分类的意义 森林有两种类型,即天然林和人工林,就天然林而言,每种天然林都有其自身在时间上的动态规律(发生发展过程包括发生、生长、发育以及外貌特征)和空间上(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的分布规律。 而就人工林而言,即使森林的组成、起源、年龄等相同,但由于立地条件的不同,也会形成不同的森林类型,如有生产力高的杉木林,也有生产力低的杉木林。显然,这些特性不同的森林应采取不同的经营措施。 划分森林群落类型就是研究、揭示森林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动态规律,为林业经营提供依据。 二、植物群落分类的单位和原则 (一)分类的单位 植物群落分类的单位,通常是采用群丛(association)、群系(formation)和植被型(vegetation type)作为三大基本单位,并把群丛作为分类的基本单位,而各单位之上采用组、纲,在各单位之下采用亚(sub-)级作为辅助单位。 (二)分类的原则 植物群落分类一直是个复杂的问题,至今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统一的分类原则。植物群落分类的原则按各个学派而有差异,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1外貌分类 按外貌分类是较常用的分类原则之一,因为外貌易于掌握和区分。外貌分类主要是以优势植物的生活型作为分类基础。 该分类原则的缺点把生态关系相差很大的群落混淆在一起(如同为常绿针叶林,有暖性的和寒性之分)。 2按区系分类 特别强调群落中种类成分的一致性,以特征种作为确定划分等级的依据,凡特征种相同的群落可划分为同一类群。是法瑞学派采用的分类原则。 按植物区系分类的不足之处是忽视了整个群落结构的生态特点。 3按优势度分类 主要以优势树种的生态学特征作为基础,有的以最高层的优势树种作为分类依据,有的以各层的优势种来进行分类。 对于亚热带和热带地区,特别是优势种不明显的植被类型,完全以优势种来进行分类是困难的。 4按演替分类(动态分类) 按顶极群落类型以及各个顶极群落下的所处演替阶段分类,英美学派采用的分类原则。 但有人认为演替本身只能看作为群落的一个特征,不能作为植物群落分类的依据。而且要弄清真正的演替顶极群落,以及演替系列群落在顶极演替过程中的位置是很困难的。

中国的植物群落分类

中国的植物群落分类 我国生态学家在《中国植被》一书中,参照了国外一些植物生态学派的分类原则和方法,采用了不重叠的等级分类法,贯穿了“群落生态”原则,即以群落本身的综合特征拄为分类依据,群落的种类组成、外貌和结构、地理分布、动态演替、生态环境等特征在不同的分类等级中均作了相应的反映。所采用的主要分类单位分3级:植被型(高级单位)、群系(中级单位)和群丛(基本单位)。每一等级之上和之下又各设一个辅助单位和补充单位。高级单位的分类依据侧重于外貌、结构和生态地理特征,中级和中级以下的单位则侧重于种类组成。其系统如下: 植被型:凡建群生活型(一级或二级)相同或相似,同时对水热条件的生态关系一致的植物群落联合为植被型。如寒温性针叶林、夏绿阔叶林、温带草原、热带荒漠等。建群种生活型相近而且群落外貌相似的植被型联合为植被型组,如针叶林、阔叶林、草地、荒漠等。 在植被型内根据优势层片或指示层片的差异可划分植被亚型。这种层片结构的差异一般是由于气候亚带的差异或一定的地貌、基质条件的差异而引起。例如,温带草原可分为3个亚型:草甸草原(半湿润)、典型草原(半干旱)和荒漠草原(干旱)。 群系:凡是建群种或共建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为群系。例如,凡是以大针茅为建群种的任何群落都可归为大针茅群系。以此类推,如兴安落叶松群系,羊草群系、红沙群系等。如果群落具共建种,则称共建种群系,如落叶松、白桦(Betulaplatyphylla)混交林。将建群种亲缘关系近似(同属或相近属)、生活型(三级和四级)近似或生境相近的群系可连合为群系组。例如,落叶栎林;丛生禾草草原;根茎禾草草原等。 在生态幅度比较宽的群系内,根据次优势层片及其反映的生境条件的差异而划分亚群系。如羊草草原群系可划出:羊草+中生杂类草草原(也叫羊草草甸草原),生长于森林草原带的显域生境或典型草原带的沟谷黑钙土和暗栗钙土;羊草+旱生丛生禾草草原(也叫羊草典型草原),生于典型草原带的显域生境栗钙土;羊草+盐中生杂类草草原(或称羊草盐湿草原),生于轻度盐渍化湿地,碱化栗钙土、碱化草甸土、柱状碱土。对于大多数群系来讲,不需要划分亚群系。 群从:是植物群落分类的基本单位犹如植物分类中的种。凡是层片结构相同,各层片的优势种或共优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为群丛。如羊草+大针茅

(完整版)森林生态学

第一章绪言 一.名词解释 1.生态学:研究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就是生态学 2.森林生态学:研究以树木和其他木本植物为主体的森林群落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 二.问答题 1.当今环境破坏问题哪些与森林破坏有关? 解: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水体污染,海洋污染,固体废物污染 2.什么是森林?森林有什么特点? 解:⑴森林是指由生物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生态系统 ⑵特点:①占据空间大,是物种繁多的巨大基因库 ②稳定性高,具有很高的自控能力 ③具有十分复杂的结构 ④类型多样 ⑤有着其他生态系统无法比拟的服务功能 3.举例说明森林三大效应? 解:经济效应、社会效应、生态效应 第二章森林生物与森林环境 一.名词解释 1.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2.生境:生境是指生物的个体、种群或群落生活地域的环境,包括必需的生存条件和其他对生物起作用的生态因素。 3.限制因子:在诸多的生态因子中,任何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限制生物生存、生长、发育繁殖或扩散的因子,称为限制因子。 4.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是取决于处在最小量状态的营养成分”,被称为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 5.Shelford(谢尔福德)耐性定律:生物的存在与繁殖,要依赖于某种综合环境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一项因子的量(或质)不足或过多,超过了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则该物种不能生存,甚至灭绝,这一概念称为Shelford(谢尔福德)耐性定律 6.适应:指生物在环境中,经过生存竞争而形成的一种适合环境条件的特性与形状的现象,它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7.趋同适应:不同种类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表现出相似的适应性特征的现象。 8.趋异适应:亲缘关系相近的的同种生物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下表现出不同的适应性特征的现象。 9.生态幅:指物种对生态环境适应范围的大小。 10.内稳态:是生物控制体内环境使其保持相对稳定的机制,它能减少生物对外界条件的依赖性,从而大大提高生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二.问答题 1.根据尺度大小环境可以分为几个类型? 解:可分为4类: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和微环境。 2.生态因子有哪些类型? 解:共有6类: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火因子和人为因子。

森林资料

森林资源信息管理学复习内容 试卷成绩组成:选择题(20分);名词解释30分;简答题30分;问题题20分1.森林资源的特点 答:(1)森林资源的可再生性和再生的长期性;(2)森林资源功能的不可替代性;(3)森林资源产品转化的巨差性;(4)森林资源具有多种功能,可以提供多种物质和服务。 2.森林资源信息管理概念与内涵 答:森林资源信息管理是对森林资源信息进行管理的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过程,它是利用各种方法与手段,运用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的管理职能,对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加工、生产提供使用服务的过程,以有效地利用人、财、物,控制森林资源按预定目标发展的活动。其前提是森林资源管理,强调信息的组织、加工、分配、服务的过程。通过信息对森林资源及其管理进行分析、决策与控制协调来规范人的行为。 3.森林资源信息管理原理 答:复杂系统原理;多元化原理;时空综合化原理;中心渐递性原理;社会开放性原理;动态原理;整分合原理。 4.现代森林资源及其环境管理对信息的基本要求有: 信息时态:过去、现状、未来 信息范围:点、线(带)、面、域 信息载体:文本、数值、图形、图像、声音 信息来源:地面调查、遥感、基础地理数据 信息质量:综合、动态、最小新度 表现方式:个体与总体、量、结构、单位占有量的相对值和绝对值 5.三类调查的基本概念,内容,周期 答: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简称一类清查。其调查目的是为掌握全国和省(区、市)森林资源现状与消长变化动态,宏观分析森林资源变化与发展趋势,为制定全国林业方针政策,编制和调整各种林业规划、计划,开展森林资源监测,预测森林资源发展趋势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主要是以数理统计理论为基础,采取设置固定样地为主,进行定期实测。调查内容主要是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主要对象是森林资源及其生态状况。调查周期为每5年1次。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简称二类调查)。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简称二类调查)是以国有林业局(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森林经营单位或县级行政区域为调查单位,以满足森林经营方案、总体设计、林业区划与规划设计需要而进行的森林资源调查。调查单位是小班。调查周期为10年1次。 森林资源作业设计调查简称三类调查,是以某一特定范围或作业地段为单位进行的作业性调查,一般采用实测或抽样调查方法,对每个作业地段的森林资源、立地条件及更新状况等进行详细调查,目的是满足林业基层生产单位安排具体生产作业(如主伐、抚育伐、更新造林等)需要而进行的一种调查,一般在生产作业开展的前一年进行。其调查成果直接服务于调查目的,例如:林业上常见的伐区作业设计调查、造林作业设计调查等。 6.森林资源信息编码原则 答:1)唯一性:每一编码对象仅被赋予1个代码,在整个系统中,1个代码唯一表示1个对象。 2)简单性:代码结构应尽量简短,以节省机器存储空间和减少代码的差错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