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四单元哲学习题2018

第四单元哲学习题2018

第四单元哲学习题2018
第四单元哲学习题2018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1.对于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定义,每一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幸福作出多种阐释。比如,有的人对于幸福的追求是“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而有些人对于幸福的追求则是“灯红酒绿,醉生梦死”。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价值观具有社会历史性②价值观对个人的成长具有导向作用

③价值判断以价值选择为基础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A.①②B.②④ C.①③D.③④

2.精准扶贫是针对粗放式扶贫提出来的。我国领导人指出:要实现到2020年我国5 5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目标,越往后成本越高,难度越大,见效越慢,倘若不深入贫困地区,不了解贫困群众所思所想所需,没有针对性,失败是不可避免的。材料中蕴含的哲理有( )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②社会意识的产生有其物质原因③社会历史是人们活动的结果④统一物的分解、平衡的破坏不利于事物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习近平在对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时指出,55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这对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启示是( )

①要在对社会的贡献中实现人生价值②实现人生价值不需要社会客观条件

③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④实现人生价值就要放弃追求人的个性发展

A.①③ B.②③ C.①④D.②④

4.我国加快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充分发挥收入分配政策的激励导向作用,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国家重视调整分配关系是因为( )

①分配关系属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②上层建筑的调整能够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③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④分配问题是影响我国现阶段发展的主要矛盾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要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创新。这是因为( )

①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②改革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③生产关系变化是引起生产力和上层建筑变革的根本原因

④社会发展只能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6.从南水北调、青藏铁路等世纪工程,到“蛟龙”潜海刷新中国深度,“嫦娥”飞天标注中国高度,再到经济总量突破60万亿元的“中国奇迹”,当代中国的每一次跨越,无不凝结着广大劳动群众的心血和汗水,无不昭示着中国梦的美好前景。这生动地体现( )

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②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手段

③量的积累必然引起质的飞跃④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 2017年1月20日,代表商界利益的共和党籍政治家唐纳德·特朗普正式就任美国第45任总统,他在经济上推行低税低福利,主张减少立法,多给企业和市场自由,来促进经济多样发展;而之前执政的代表中产阶层利益的民主党则主张高税高福利,通过促进更多立法规范经济行为,来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在经济主张上的分歧表明( )

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②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④不同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总是不同的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8.2017年3月24日,日本文部科学省公布了对2018年度起日本学校使用的教科书的审査结果。新版教科书未明确南京大屠杀遇难人数、妄称钓鱼岛是日本“固有领土”。对此,中方敦促日本政府本着负责任的态度,以正确的历史观教育国民,不要以错误的历史观误导下一代。这告诉我们( )

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受人们认识水平差异的影响②正确的价值判断必须以尊重历史事实为前提

③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随着时空的推移而变化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9.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中国共产党要继续“赶考”。对此,有媒体载文指出,永葆“赶考”状态,最根本的是强化“群众观念”,最关键的是彰显“担当精神”。媒体的观点强调了( )

①社会意识与物质世界同时产生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③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导向 ④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10.在热带雨林中,植物有争地盘的习惯,他们大都成群成群的盘聚。只有高大的乔木不成群结队,彼此孤立,用根紧紧握住泥土,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向天空的方向生长,直插云霄,他们懂得更广阔的天空才是自己的生命的舞台。这给我们的人生启示是( )

①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 ②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③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④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1.该漫画反映的哲理有(

)

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 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③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④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导向作用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2.(2018·东北三省三校模拟)女排夺冠,举国沸腾,“女排精神”又一次响彻中国。当祖国需要时,郎平毅然选择放弃美国优厚的待遇,放弃与女儿时刻相伴的机会,回到祖国重新执掌中国女排。这说明( )

①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②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的价值 ③人生价值的实现要全面提高个人的才能和素质 ④人生价值的实现取决于理想信念和奉献精神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3.2017年新通过的民法总则,根据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做出了将诉讼时效从2年延长至3年,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年龄下限标准从“十周岁”降到“八周岁”等方面的调整,这些规则的确立和完善有利于国家治理能力的进一步提高。这直接表明( ) ①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能促进社会进步 ②民法总则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具有随意变化性 ③只有不断的改革才能从根本上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 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修改民法通则是社会存在发生变化决定的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4.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我国将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至此,实施了30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正式宣布终结。中国人口政策的调整( )

①坚持了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反映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③遵循了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④遵循了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5.幸福感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心理体验,它以一定的物质财富为基础,但现实生活中,幸福感的提升与物质财富的增加并不一定同步。这说明( )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

③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④社会意识的变化独立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16.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我国农村改革再度迎来重大制度创新。现阶段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顺应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意愿,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这表明( )

①制度创新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先导 ②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③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④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7.十九大报告第七部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指出:文化发展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新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更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结合材料,请运用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的哲学观点,说明文化发展如何做到“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18.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

曾经,外来文化的传入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冲击与挑战,出现了贬低、漠视传统文化的现象。一些人热衷于“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删去中国化、删去主流化”,以洋为美、以洋为尊,影响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评价,导致了人们信仰缺失、价值观混乱、民族自信心不足。有专家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正仁和、自强不息的理念和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至今仍有重大价值。天下为公、以民为本、知行合一、和而不同等思想,也具有超时代性。然而,我们不能躺在前人文化发展的“功劳簿”上自我陶醉、止步不前,应以此为强大精神动力,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同时促进各国文化交流互鉴、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1)运用价值观的知识,指出材料中贬低、漠视传统文化现象的错误。19、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40年来的艰苦努力,我们解放思想,勇于创新,从农村改革起步,不断拓展到城市改革、企业改革、市场改革、政府改革和社会改革、文化改革、生态文明改革、党的改革等各个方面,坚决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道道思想和体制障碍,奋力攻克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面进步,创造了为世人瞩目、可以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在党的领导下,我们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顺应时代趋势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体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中国经济也实现了由后进赶超转为全面走向国际现代化的新时代。

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2018年新年贺词指出,“2018年,我们将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遇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

结合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阐述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原因。(12分)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答案

1---5 BAAAB 6---10 ACBBD 11---15 DACCC 16 D

17.【答案】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发展要以正确的社会意识为指导,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文化需求。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文化发展要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立足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反映人们的利益和呼声。③价值观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文化发展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④文化发展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把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18.【答案】(1)①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贬低、漠视传统文化,影响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评价,导致人们信仰缺失和价值混乱,不利于个人的成长。②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贬低漠视传统文化,会割断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导致人们思想的混乱,违背了客观规律,危害了人民利益。

19.【答案】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改变,社会意识也应随之变化,只有进行改革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才能提高生产力水平,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发展。

②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最终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③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虽大动力。40年来,经济、政治和文化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取得的成就表明了改革的重要性。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每点4分)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答案

1---5 BAAAB 6---10 ACBBD 11---15 DACCC 16 D

17.【答案】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发展要以正确的社会意识为指导,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文化需求。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文化发展要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立足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反映人们的利益和呼声。③价值观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文化发展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④文化发展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把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18.【答案】(1)①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贬低、漠视传统文化,影响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评价,导致人们信仰缺失和价值混乱,不利于个人的成长。②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贬低漠视传统文化,会割断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导致人们思想的混乱,违背了客观规律,危害了人民利益。

19.【答案】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改变,社会意识也应随之变化,只有进行改革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才能提高生产力水平,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发展。

②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最终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③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虽大动力。40年来,经济、政治和文化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取得的成就表明了改革的重要性。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每点4分)

纲要2018版题库第六章

第六章 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 1、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在中国 (A) 市郊柳条湖爆破铁路,制造借口向中国军队进攻。“九·一八”事变后,日军迅即侵占我国东北三省。 A、沈阳 B、长春 C、大连 D、旅顺 2、1932年1月28日,日军向上海闸北中国驻军进攻,中国爱国将领蒋光鼐、蔡廷锴率领(B)奋起抵抗,发动了一二八淞沪抗战。 A、第二十九军 B、第十九路军 C、第二十六路军 D、第二十五军 3、1933年5月,原西北军将领冯玉祥在(B)成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并谋求同共产党合作。 A、绥远 B、张家口 C、石家庄 D、通化 4、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发表(B),呼吁一致抗日。 A、《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B、《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 C、《停战议和一致抗日》 D、《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 5、全国抗战初期,国共合作最典型的战役是(B)。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6、在惨绝人寰、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中,日军共杀害了约(B)中国军民。 A、10万以上 B、30万以上 C、5万以上 D、50万以上 7、百团大战的直接指挥者是(C)。 A、毛泽东 B、朱德 C、彭德怀 D、贺龙 8、1938年初,国民政府改组军事委员会,下设政治部,(D)被聘请担任政治部副部长。 A、叶剑英 B、叶挺 C、王若飞 D、周恩来 9、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了(D)一文。该文从战略高度,论述了抗日游击战争的地位、作用,以及在抗日游击战争中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防御战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与正规战争相配合、建立根据地、战略防御和战略进攻、向运动战发展、正确的指挥关系等一系列具体的战略问题。 A、《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B、《论抗日游击战争》 C、《论持久战》 D、《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10、1940年5月,国民革命军第33集团军总司令(A)将军在枣宜会战中殉国。 A、张自忠 B、张治中 C、张灵甫 D、张发奎 11、1940年创办的(D)是中共历史上第一个开展自然科学教学与研究的专门机构。 A、延安大学 B、延安公学 C、鲁迅艺术学院 D、延安自然科学院 12、皖南事变发生后,周恩来发表“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题词。这表明中共(D)。 A、认为国共合作实际上已经破裂 B、决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屠杀政策 C、要独立自主的担负起反抗日本侵略的责任 D、揭露顽固派阴谋,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3、1941年5月,毛泽东做了(C)的报告,整风运动首先在党的高级干部中进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测试题及 答案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测试题 试卷Ⅰ 一、选择题(本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问题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的关系问题 2、“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荫学种瓜。”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是: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无关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人的意识与自然环境无关 D.自然环境决定人的意识 3、鲁迅先生说:“穷人绝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方捡煤渣老婆子深受的酸辛,灾区的饥民,大约总不会去种兰花,像阔老太爷一样……”这段话包含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道理是 ①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③每个人的意识,要受到社会生活的制约,取决于他们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 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A.①② B.②③④ .①③ D.①②④ 2009年3月27日至28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动员会议在北京召开。回答4—5题: 4、科学发展观是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产物,同时它又指导我们不断取得改革开放的新胜利。这一论述主要体现了A.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道理 B.社会历史由人的目的决定的道理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 5、从社会历史观的角度看,我国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哲学依据是 A.意识对于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B.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D.社会意识总是落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 2009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国务院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地方机构改革稳步推进。回答6—8题: 6、政府机构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完善

2018年4月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试题与答案

2018 年 4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 (课程代码 03708) 本试卷共 4 页,满分l00 分,考试时间l50 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 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8 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 5 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 19 世纪初,向中国大肆走私鸦片的主要国家是 A .美国B.英国 C.日本D.俄国 2.将中国领土台湾割让给日本的不平等条约是 A .《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瑷珲条约》 3.基督教在中国设立的最大出版机构广学会发行的报刊是 A .《中国丛报》B.《北华捷报》 C.《字林西报》D.《万国公报》 4.中国近代史上人民群众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 A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B.太平天国抗击洋枪队的斗争 C.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5.鸦片战争后,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是 A .林则徐B.王韬 C.龚自珍D.魏源 6. 1853 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是 A 。《原道觉世训》B.《十款天条》 C.《天朝田亩制度》 D .《资政新篇》 7.戊戌维新时期,维新派在上海创办的影响较大的报刊是 A .《时务报》B.《国闻报》 C.《湘报》D.《新民丛报》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试卷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试卷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试卷试卷Ⅰ 一、选择题(本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问题 C.社会 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的关系问题 2、“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荫学种瓜。”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是: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无关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人的意识与自然环境无关 D.自然环境决定人 的意识 3、鲁迅先生说:“穷人绝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方捡煤渣老婆子深受的酸辛,灾区的饥民,大约总不会去种兰花,像阔老太爷一样……”这段话包含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道理是①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 具有反作用③每个人的意识,要受到社会生活的制约,取决于他们 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④ 2009年3月27日至28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动员会议在北京召开。回答4―5题: 4、科学发展观是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产物,同时它又指 导我们不断取得改革开放的新胜利。这一论述主要体现了 A.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道理 B.社会历史由人的目的决定的道理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 5、从社会历史观的角度看,我国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哲学依据是 A.意识对于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B.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D.社会意识总是落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 2009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国务院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地方机构改革稳步推进。回答6―8题: 6、政府机构改革是 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这主要说明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 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 C.生产力一定要适合生产关系 D.经济基础一定要适合上层建筑 7、一定社会上层建筑所包括的内容 A.是一切阶级的意识形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试题

《生活与哲学》单元测试题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一、选择题: 1.中国人民历来爱好和平,主张“厚德载物”、“和而不同”,当前,这种价值取向依然具有积极意义,这是因为它: ①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②能指导人的行为方式③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④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价值标准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 2.在人口问题上,过去一些地方“越穷越生,越生越穷”,陷入了恶性循环。而计划生育搞得好的地方,则出现了“少生快富奔小康”的良性循环。这体现的哲理是: A.矛盾双方的斗争推动着事物发展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C.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D.社会意识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 3.“知识能够改变命运,学习可以成就未来。”这句话告诉我们: A.理论对社会和个人的进步起推动作用 B.实现人身价值需要具备一定的主观条件 C. 人的主观能动性制约着客观规律性 D. 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实现人生价值 4.十七大号召我们要深入贯彻可持续发展观,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从哲学上看是因为() ①先进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推动作用 ②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③意识对物质起促进作用 ④正确的价值观能引导人们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A.①②③④B.①②C.②④ D.①②④ “闯关东”是我国近代历史上一个独特的历史文化现象。电视剧《闯关东》,以其美学品位和历史品位所产生的艺术吸引力和感染力,征服了上亿观众,是一部既养“眼”更养“心”的精品力作。回答5--6题。 5.《闯关东》之所以吸引观众,其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弘扬了艰苦艰斗、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在于() ①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

高中政治哲学经典例题赏析附答案

哲学经典例题赏析 2014.12 2

三、唯物辩证-------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例题1、“再苦再累也要把孩子接到城里读书”,农村优质教育资源稀缺,促使农村生源涌向城市,加剧了城市教育资源的紧张,也使教育发展更加不均衡。 请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说明政府应该怎样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应对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6分) 答案: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综合考虑城乡的教育发展问题,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统筹城乡教育事业;(2分)注意遵循内部结构的有序性,促使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流动; (2分)注重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优化城乡教育资源结构。 例2: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原因,是教育结构与劳动力需求的错位。自高校扩招以

来,每年毕业人数以11.8%的速率增长,但每三个就业的应届毕业生中就有一个从事与专业无关的工作。我国产业结构在这十年中并未发生太大变化,最能容纳大学生就业的服务业发展不够。 结合材料,用哲学中联系的观点,分析如何解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5分) 答案: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这要求我们坚持联系的观点,在教育结构与劳动力需求的关系中,分析和解决二者错位的问题。一方面,我国应优化高等教育结构,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满足社会需求;另一方面,我国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5分) 例题3、青嵩素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治疗疟疾的药品,因其速效、高效而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评价。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我国青嵩素产业的发展遇到一些难题。 我国青蒿素产业的现状及分析 青蒿素产业发展中的薄弱在粉碎、药液 说明如何提高该产业的竞争力。(12分) 答案:①用联系的看问题.坚持整体和部分的统一 ,用系统优化的方法把影响青蒿素产业发展的四种因素联系起来,统筹考虑. ②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青蒿素的发展是一个过程,尽管遇到一些难题,但用积极创造 条件,推动产业的发展. ③有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该产业在原材料等方面的优势,又要看到在营 销、相关产业支撑等方面的劣势,改善薄弱环节. ④树立创新意识,创新企业发展战略,加大研发力度,更新青蒿素产业的生产设备和 生产技术,提高青蒿素产业的竞争力。(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二)唯物辩证法发展观

(完整版)2018年10月自考03708近现代史纲要试题及答案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 科目代码:03708 一、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 A.地主阶段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帝国主义和中华名族的矛盾 C.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 D.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 2、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 B ) A.政治控制 B.军事侵略 C.经济掠夺 D.文化渗透 3、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 C ) A.长沙战役 B.北伐受挫 C.天京事变 D.安庆失守 4、太平天国后期,洪仁轩提出的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是( C )。 A.《四洲志》 B.《海国图志》 C.《资政新篇》 D.《盛世危言》 5、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规模较大的近代军事工业是( A )。 A.江南制造总局 B.金陵机器局 C.马尾船政局 D.天津机器局 6、近代中国向西方派遣第一批留学生是在( A )。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维新时期 C.清末"新政"时期 D.辛亥革命时期 7、在中国近代史上,资产阶级思想和封建主义思想的第一次正面交锋是( C )。 A.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B.洋务派与维新派的论战 C.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D.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8.19世纪90年代,梁启超宣传变法维新主张的著作是( D )。 A.《新学伪经考》 B.《仁学》 C.《人类公理》 D.《变法通义》 9.1904年至1905年,为争夺在华利益而在中国东北进行战争的帝国主义国家是( A )。 A.日本与俄国 B.美国与英国 C.英国与日本 D.美国与俄国 10.在1911年爆发的保路运动中,规模最大,斗争最激烈的省份是( D )。 A.湖南 B.湖北 C.广东 D.四川 1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B )。 A.三民主义 B.新三民主义 C.新民主主义 D.社会主义 12.1928年12月,在东北宣布"服从南京国民政府,改易旗帜"的是( D )。 A.孙传芳 B.吴佩孚 C.张作霖 D.张学良 13.1935年,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会议是( A )。 A.瓦窑堡会议 B.洛川会议 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D.中共六届七中全会 14.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地是( B )。 A.四川懋功地区 B.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 C.西康甘孜地区 D.陕北吴起镇 15.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军队取得第一次重大胜利的战役是( A )。 A.平型关战役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昆仑关战役 16.1941年3月,在大后方抗日民主运动中诞生的民主党派是( B ) A.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 B.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C.中国民主促进会 D.中国民主建国会 17.1946年2月,国民党特务破坏“庆祝政协成功大会”所制造的惨案是( C ) A.五卅惨案 B.确山惨案 C.校场口惨案 D.下关惨案 18.1951年底至1952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党政机构工作人员中开展的运动是( C )

哲学生活第三单元测试题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测试题 第一卷(选择题共60分) 一、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所选答 案填答案卡上。每小题2分,共60分。 1、谚语:当一扇门对你关闭时,另一扇窗也为你开启。这一谚语符合 ( ) A.二元论 B.重点论 C.实践论 D.两点论 2、2009年京沪高铁投资600亿元,这将带动200万吨钢材和1200万吨 水泥的需求,提供近60万个就业岗位,同时还可以带动沿线地方的建 材、农副产品和日用品的消费等。这表明 ( ) ①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②自在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③事物的联系是人为的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画家通过对水、墨等物质材料的加工、组合,创作美术作品,表现 个人内心世界。这表明,美术作品的创作是( ) ①创造物质材料新的必然联系来表现人的内心世界 ②建立系统和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赋予作品以精神内涵 ③建立物质材料之间的具体联系,以表现内心世界的主观联系  ④依据物质材料的固有联系,建立作品与内心世界的具体联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下列关于发展的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 ( ) A.任何事物都经历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B.发展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状态和性质的改变 C.发展是事物运动变化的总体性质和趋势 D.发展标志着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5、“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 出艰辛。”该诗蕴涵的主要哲理是( ) A.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

的性质 C.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相互结合 D.严冬过去就是春天的到来6、当今,各地城市建设除了追求“人文、生态、宜居”的目标,还注重展现个性魅力、地方特色和时代气息。这种城建思路体现的哲理是( ) 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7、“太极图”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是由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圆形图案,俗称“阴阳图”(如右图),该图看似简单,却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意蕴。其内涵主要有( )

(建议下载)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教案《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考纲考点解读】 明确考 纲(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概念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课程标 准剖析生活实例,说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时间、地点、条件不同,会形成不同的价值判断;领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备考指 要 1.从考查的内容看,本课是高考哲学的重点内容,考查频率较高的知识点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从题型来看,本专题主客观题都有,近几年主观题出现的非常多,需要同学们高度重视。 3、联系社会实际,说明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及社会意识的反作用;联系我国调整生产关系的实际,说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分析社会现实,说明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工作的强大动力;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及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关注民生的原因。 【考点精讲精析】 考点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一、知识梳理 1、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1)二者的含义: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 总称,它既包括各种不同的风俗习惯和社会心理,也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科学、艺术、宗教、哲学等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式。 (2)二者的关系: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 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变化不完全同步。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各种形式的社会意识之间的相互 影响和相互作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最 突出表现)。

纲要2018版题库 第一章

上篇综述及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两次鸦片战争后,按当时清朝的行政区划,开放口岸最多的行省是( B )。 A.广东省 B.福建省 C.浙江省 D.江苏省 2.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实行野蛮大屠杀的地点是( C )。 A.九连城 B.花园口 C.旅顺 D.大连 3.八国联军侵华期间,成立的对天津实行殖民统治的机构是( C )。 A. 联军司令部 B. 占领委员会 C.都统衙门 D.联军委员会 4.辛亥革命前后,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边疆地区的侵略,主要是利用了( D )。A.边疆地区民族分裂势力猖獗 B.袁世凯为复辟帝制进行卖国 C.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 D.中国政局动荡,中央集权削弱 5.“西学东渐”逐步向前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 D )。 A.中国闭关自守的局面被打破 B.西方思想的传人 C.挽救民族危亡运动的兴起 D.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6. 1900年春,清政府对义和团采取"招抚"政策,实际目的是( B )。 A.招安诱降 B.控制利用 C.镇压剿灭 D.任其发展 7.19世纪初,大肆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国家是( B )。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俄国 8.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C )。 A.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B.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 C.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D.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9.1860年洗劫和烧毁圆明园的是( C )。 A.日本侵略军 B.俄国侵略军 C.英法联军 D.八国联军 10.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 D )。 A.手工业 B.农业经济 C.工业 D.小农经济 11.中国近代历史的起点标志是( B ) A. 虎门销烟 B .鸦片战争 C. 洋务运动 D.中华民国建立 12.近代中国人数最多的被剥削阶级是( A )。 A.农民阶级 B.工人阶级 C.资产阶级 D.无产阶级 13.近代中国产生的新的被压迫阶级是( B )。 A.农民阶级 B.工人阶级 C.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14.列强未能瓜分中国的根本原因在于( C )。 A.列强之间的矛盾 B.中国的实力 C.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D.义和团运动 15.以下哪个人物是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A )。 A.林则徐 B.魏源 C.郑观应 D.康有为 16.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最大变化是( C )。 A.主权不完整 B.领土被割占 C.开始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小农经济开始瓦解 17.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彻底放弃抵抗外国侵略者的事件是( D )。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测试题 命题人:李正 试卷说明: 1. 考试范围:《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 2. 时间:90 分钟,满分:100 分 3. 本试题由第I 卷和第II 卷两部分组成 第I卷(选择题) 一、每道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道题2分,共60 分。 1. 在现实生活中,鸡生蛋,蛋生鸡。但若是要追问究竟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这一问题时,有人认为先有鸡,有人认为先有蛋,还有人认为鸡和蛋具有同样的遗传物质基础,二者在地球上的出现无所谓先后。当人们对世界“打破沙锅问到底”时,就会形成他对世界一定的总的看法和观点,这种看法和观点( ) ①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②属于世界观范畴③可以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和改造世界 ④ 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A. ①② B.②③ C ?①④ D.③④ 2. 有人认为,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也有人认为,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这两者( ) A. 是矛盾的,因为实践是一切认识的源头 B. 是矛盾的,因为对实践的追问未必都是哲学 C. 不矛盾,前者是从本源来说的,后者是从获取方式来说的 D. 不矛盾,说哲学源于对实践的追问,是因为认识在不断发展 3.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说:“学好哲学,终身受益”。这说明( ) ①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②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③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生活之中 ④哲学能够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A. ①④ B.①② C ?②③ D.③④ 4. “哲学不是在世界之外,就如同人脑虽然不在胃里,但也不在人体之外一样。”“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这两句话共同说明了哲学的 () A. 内涵 B. 起源 C. 任务 D. 性质 5. “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矣。”(每个人皆有他自己的尊贵之处,只是不去思考罢了) 只要养成 思考的习惯,生活的质量自然会随之提高,生命的内涵也将更为丰富。哲学是我们品味人生的开始。这从哲学上启示我们要( ) A. 正确认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B. 坚持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C?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的关系 D.发挥哲学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作用 6. 哲学是遭人误解最久、最深的一门学问。可以说它不是科学,也可以说它是最抽象的科学。这 句话中前后两个“科学”分别是指( ) A. 具体科学朴素的、零散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 具体科学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之科学 D.现世的智慧,文化的活动灵魂科学之科学 7. 现实生活中,哲学往往被一些人忽视,“哲学不能带来钱”成了他们的思维定势。一位著名哲学 家揶揄地说:“当年马克思撰写《哲学的贫困》,如今则出现了‘贫困的哲学’。但事实证明一个轻视

2018年4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真题

2018年4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真题 一、单选每题2分,共25题,共50分。 1.【题干】19世纪初,向中国大肆走私鸦片的国家是()。 【选项】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俄国 【答案】B 【解析】19世纪初,向中国大肆走私鸦片的国家是英国。 【考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2.【题干】将中国领土台湾割让给日本的不平等条约是()。 【选项】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瑗珲条约 【答案】C 【解析】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日本割占辽东半岛(后由于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清政府以3000万两白银赎回)、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 【考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3、【题干】基督教在中国设立的最大出版机构广学会发行的报刊是()。 【选项】 A.中国丛报 B.北华捷报 C.学林西报 D.万国公报 【答案】D 【解析】基督教在华设立最大出版机构是:英国人李提摩太创办的广学会,发行《万国公报》。《万国公报》是基督教在中国设立的最大出版机构广学会发行的报刊。 【考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4、【题干】中国近代史上人民群众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 【选项】 A.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B.太平天国抗击洋枪队的斗争 C.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 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答案】A 【解析】1841年5月,广州三元里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侵略武装斗争。【考点】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5、【题干】鸦片战争后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是()。 【选项】 A.林则徐

B.王稻 C.龚自珍 D.魏源 【答案】D 【解析】魏源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1843年编纂《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考点】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和民族意识的觉醒 6、【题干】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的纲领性文件是()。 【选项】 A.原道觉世训 B.十款天条 C.天朝田亩制度 D.资政新篇 【答案】C 【解析】《天朝田亩制度》颁布于1853年冬,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战争特点的纲领性文件。 【考点】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7、【题干】维新派在上海创办的影响较大的报刊是()。 【选项】 A.时务报 B.国闻报 C.湘报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试题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一、选择题: 1.恩格斯说“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这主 要体现了 A.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C.哲学揭示一般规律,具体科学揭示个别规律 D.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2.自有人类以来,思想领域内的斗争就一直也没有停止过,而哲学上的斗争是最高形式的斗争。这里说的哲学上的斗争,最根本的是指 A.物质和意识的斗争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 3.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 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C.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4 .从哲学上看,下边漫画体现了 A.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5.一个民族的进步,不能没有哲学社会科学;一个民族的兴盛,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我们要促进哲学的繁荣发展,是因为 ①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②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③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④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6.哲学家康德曾说:“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这一观点是: A.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人可以认识并改造世界 B.唯心主义观点,把人们发现规律等同于制造规律 C.唯心主义观点,认为规律是由上帝创造的 D.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7.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哲学派别。其根本区别在于() A.是否承认世界具有可知性B.是否承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C.是否承认物质决定意识D.是否承认意识能够直接作用于质 8.在古代欧洲,有过这样一首诗:那时候,上面的青天还没有称呼,下面的大地也没有名字,其阿玛诗(即海洋)是大家的生母,万物都和水连在一起。这首诗体现的是()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近代史纲要-第三章习题及答案讲解学习

近代史纲要-第三章习 题及答案

第三章作业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彻底放弃抵抗外国侵略者的事件是() A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天津条约》的签订 C .《北京条约》的签订 D .《辛丑条约》的签订 2 .清末“预备立宪”的根本目的在于() A .仿效欧美政体 B .发展资本主义 C .延续反动统治 D .缓和阶级矛盾 3.1903年6月,()在上海《苏报》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批驳康有为所谓“中国之可立宪,不可革命”的谬论 A.陈天华 B.邹容 C.章炳麟 D.梁启超 4.1903年邹容写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宣传革命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思想的著作 A.《猛回头》 B.《警世钟》 C.《革命军》 D.《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5.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是( ) A.强学会 B.兴中会 C.同盟会 D.国民党 6. 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的主张是(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7.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 A.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C.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8.武昌起义前同盟会领导的影响最大的武装起义是( ) A.浙皖起义 B.萍浏醴起义 C.镇南关起义 D.黄花岗起义 9.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 A.《钦定宪法大纲》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 D.《试训政纲领》 10.南京临时政府中占领导和主体地位的派别是() A .资产阶级维新派 B .资产阶级保皇派 C .资产阶级立宪派 D .资产阶级革命派 11. 辛亥革命取得的最大成就是() A.推翻了封建帝制 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权利 D.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势力 12.清帝被迫退位,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的时间是()。 A、1911年10月10日 B、1912年1月1日 C、1912年2月12日 D、1912年4月1日 13.中国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指()。 A、辛亥革命 B、国民革命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14.1915年,()在云南率先举起反袁护国的旗帜,发动护国战争 A.黄兴 B.段祺瑞 C.蔡锷 D.孙中山 15.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展护国运动的主要原因是 ( ) A.袁世凯指使刺杀宋教仁 B.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C.袁世凯解散国会 D.袁世凯复辟帝制 16.袁世凯为复辟帝制不惜出卖主权,与日本签订了卖国的()

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测试题

高二政治以考代练十六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中国人民历来爱好和平,主“厚德载物”、“和而不同”,当前,这种价值取向依然具有积极意义,这是因为它: ①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②能指导人的行为方式③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④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价值标准 A.①③ B.②③C.①② D.③④ 2.在人口问题上,过去一些地方“越穷越生,越生越穷”,陷入了恶性循环。而计划生育搞得好的地方,则出现了“少生快富奔小康”的良性循环。这体现的哲理是: A.矛盾双方的斗争推动着事物发展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C.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D.社会意识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 3.“知识能够改变命运,学习可以成就未来。”这句话告诉我们: A.理论对社会和个人的进步起推动作用 B.实现人身价值需要具备一定的主观条件 C. 人的主观能动性制约着客观规律性 D. 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实现人生价值 4.针对当前应试教育在一些地方愈演愈烈的状况,部分政协委员强烈呼吁:“不能再让应式教育累坏孩子!”做出这种价值判断() ①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②反映出局部利益与人民整体利益的根本冲突 ③没有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④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D.①④ 5.经济条件是影响人们幸福程度的基础因素,但人们的幸福指数(幸福感)并不完全与物质生活的富裕程度成正比。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诸多其他因素,如健康的身体、美满的婚姻、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就感、安全感和对工作的满意度等,对人的幸福指数影响越来越大。这说明() ①在生活中幸福没有真正确定的意义②主体感受并不完全取决于外部物质条件 ③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④价值判断具有主观性 A.②③B.③④C.②④D.①② 6.合同违约、虚假广告、假冒伪劣等失信现象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损害了消费者利益,影响了经济健康发展。我们要在社会和经济生活中提高诚信、增强诚心意识,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提倡诚信意识,从价值观上表明 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②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③先进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④正确价值观对认识和改造世界活动起指导作用

纲要2018版题库第七章

第七章 一、单选题 1、1945年8月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谈判,地点在(C)。 A、南京 B、武汉 C、重庆 D、上海 2、毛泽东说:“这一次我们去得好,击破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这里的“这一次”是指(C)。 A、参加国民党“一大” B、和平解放西安事变 C、赴重庆谈判 D、参加政协会议 3、1946年,全面内战开始于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B)。 A、山东解放区 B、中原解放区 C、东北解放区 D、陕甘宁解放区 4、1947年3月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市在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 C )。 A、山东解放区 B、中原解放区 C、陕甘宁解放区 D、大别山根据地 5、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事件是( B )。 A、粉碎重点进攻 B、挺进大别山 C、转战陕北 D、三大战役 6、1947年夏,同刘伯承一起率军挺进大别山的是(C)。 A、陈毅 B、粟裕 C、邓小平 D、谭震林 7、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进行主力决战的是( C )。 A、孟良崮战役 B、挺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 D、渡江战役 8、1948年三大战役中首先展开的是( A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9、淮海战役是国共军队的又一次大决战,其中心是(C)。 A、南京 B、合肥 C、徐州 D、郑州 10、三大战役中最先解放的城市是( A )。 A、沈阳 B、长春 C、天津 D、北平 11、1949年初,华北傅作义率部接受和平改编取得胜利的战役是( C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2、三大战役中和平解放的城市是( C )。 A、沈阳 B、徐州 C、北平 D、天津 13、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上被消灭,是在( B )之后。 A、辽沈战役 B、三大战役 C、挺进大别山 D、淮海战役 14、“百万雄师过大江”是指哪次战役?( C )。 A、淮海战役 B、挺进大别山 C、渡江战役 D、辽沈战役 15、国民党政权统治中国人民达( B )。 A、12年 B、22年 C、25年 D、30年 16被陈毅成为“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战役是( B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孟良崮战役 17、下列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解正确的是( C )。 A.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已经解决 B.国内阶级矛盾是中国社会惟一的主要矛盾 C.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大矛盾仍然存在 D.反蒋斗争表明中外矛盾仍然存在 18、1946年召开的政协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决议不包括( C )。

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知识点-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一、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 1.什么是社会存在什么是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是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中的物质方面,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2)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和。(既包括风俗习惯和社会心理,也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科学、艺术、宗教、哲学等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式。)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①社会意识的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并不完全同步和完全均衡,有时候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候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②社会意识的发展既由社会存在的发展决定,又有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3.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 4.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什么 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 5.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6.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这一规律的内容是什么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7.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这一规律的内容是什么 1)经济基础指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指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该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上层建筑的状况不同,对经济基础反作用的性质是不同的。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提东社会进步;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阻碍社会前进。 8.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发展的动力是什么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3)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4)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9.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试题

《生活与哲学》单元测试题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一、选择题: 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07年经济工作,在总体部署中要做到稳定政策、适度微调,把握大局、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关注民生,积极稳妥、留有余地。材料中的统筹兼顾是指 A.坚持重点论,着重抓主要矛盾 B.重视事物的量变,坚持适度原则 C.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D.坚持两点论,注意处理好次要矛盾 2.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注重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因为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一论断体现的哲理是: A.事物是永恒变化发展的 B.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C.整体和部分是不可分割相互影响的 D.民族构成世界,世界离不开民族 3.为了方便藏羚羊等野生动物自由迁移,青藏铁路的多处路段都采用了架桥的设计,修建了野生动物的专用通道,并在施工中尽量保持青藏高原的原生态地貌。这些措施: ①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追求②是科学发展观在经济建设中的具体体现 ③说明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④说明发挥主观能动

性要尊重客观规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4.有人大代表将城市和农村比喻为人的两条腿。现在农村这条腿短,不补齐这条短腿,就要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后腿。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A.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B.部分对整体具有制约作用C.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帅着部分 D.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5.中国共产党不断完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科学执政”的哲学依据是: A.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执政为民 B.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要按规律办事,坚持实事求是 C.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历史的具体的统一 D.坚持依法治国,不断推进国家各项事业的法制化、规范化 6.我国古代“文彦博数豆”的故事,说的是他小时候准备了两个罐子,做了错事就放黑豆在罐中,做了好事就放红豆,每天检查红豆和黑豆的数目,日积月累,黑豆越来越少,红豆越来越多。长大后,文彦博成了宋朝的一代名相。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要重视量的积累 B、要支持新事物的成长 C、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要自觉改造客观世界 7.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七号,每发射一次,就前进一步。这就是中国特色的载人航天。这说明: ①意识对实践活动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②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