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炮身设计

炮身设计

炮身设计
炮身设计

火炮炮身设计任务书

学院装备工程学院专业武器系统与发射工程学生学号

课程设设计某式122毫米加农炮的双层筒紧身管

一、已知条件和数据

口径121.92毫米;弹丸质量21.76公斤;铜柱测压器压力2400公斤/厘米2;装药重量2.3公斤;药室容积3.77分米3;药室缩颈长3.15分米;药室长2.86分米;

弹丸行程长23.84分米;采用硝化棉火药,有护膛剂。

最大压力面身管内径121.92毫米,身管外径为292毫米;

二、设计内容与要求

1.绘制出高低温压力曲线,并给出计算表格;

2.绘制出身管的理论强度曲线;

3.根据最大压力断面选择内外筒的材料强度类别;

4.确定内外筒尺寸和紧缩量;

5.身管的实际强度校核;

三、工作计划和进度安排

本课程设计时间两周(共10天)

1.第一周:绘制出高低温压力曲线和身管的理论强度曲线;选择内外筒的材料强度类别。6.第二周:确定内外筒尺寸和紧缩量;身管的实际强度校核;编写说明书;进行答辩。

指导教师:教研室主任:主管院长:

日期:年月日

目前在提高火炮初速方面往往采用增膛压的方法,例如一些加农炮的强装药膛压已接近400Mpa,有的甚至更高,这就要求有能承受这样高内压的身管。一般身管很难满足要求,而筒紧身管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筒紧身管由两个或多个圆筒构成,其外筒内径比内筒外径略大,外筒加热膨胀后套在内管上,冷却后外筒对内筒产生压力。

新研制的火炮身管设计,大多采用高低温压力曲线作为身管强度设计的依据。故本次设计利用高低温压力曲线来设计筒紧身管。相信在教研室各老师的悉心指导下能很顺利的完成此次身管设计。

关键词:高低温压力曲线;筒紧

1 计算并绘制绘制作用于身管壁的压力曲线 (4)

1.1 有关参量的计算 (4)

3.1确定筒紧身管弹性强度极限P1 (10)

3.2确定配合面直径2r2 (10)

3.3选择内、外筒材料强度类别 (10)

3.4确定紧缩量 (11)

3.5实际强度的校核 (12)

351紧缩量最小时校核内管强度 (12)

3.52紧缩量最大时校核外筒的强度 (12)

总结 (13)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5)

1 计算并绘制绘制作用于身管壁的压力曲线

已知参数:

121.92d dm = 21.761q dm =

3.77o w dm = 1.196s dm =

g 23.84l dm = 2.86st l dm =

()230.3m T p Mpa = 0 3.15l dm =

1.1 有关参量的计算

2.3

0.613.77

o

w ω

?=

=

= 0 3.15 1.102.86

ys l l χ=

== g 0

23.84

7.583.15g l l Λ=

=

= 11

0.49482(1)g g χ

λΛ+

=

=+Λ

21

0.32983(1)

g g χ

λΛ+

=

=+Λ

由?、()m T p 查IK m 系数表得压力全冲量系数

1.44Ik m =

因为采用硝化棉火药,所以温度修正系数

0.00270.0027 1.440.00389t Ik m m ==?=

因为身管全长

23.84 2.8626.7sg L dm =+=

比值

26.7

21.9251.22

sg

L d

==<

因此取

1.06?=

又因

2.3

0.105721.76

q

ω

==

所以次要功计算系数

2

1.060.32980.1057 1.095q

ω

?λ=?+=+?=

1.1 确定高温膛底最大压力

50()(1)(10.0038935)230.3262m T t p m t Mpa +=+?=+??= 5050()1.12293tm m T p p Mpa ++==

1.2确定高温弹底最大压力 取1 1.02?=,并有护膛剂,则

50

m(T)

50

dm 11

1.065 1.065262

265.4110.05126

p p Mpa q λω?++?=

=

=++

1.3 确定高温弹道最大压力50

m p +

5050m 21(1)(10.32980.1036)265.4274.5dm p q p Mpa λω?++=+=+??=

1.4 确定m L 、k L 及50dk p +

根据50274.5m p Mpa +=,及061= ,由内弹道压力表求出,由内弹道压力表求出1.675B =,按 1.6B =和 1.7B =插值即可求得50k +Λ、50k p +和50m +Λ,插值数据均列

表1.1中。

表1.1 插值数据

B 1.6 1.675 1.7 k Λ 1.708

1.892 1.953

k P 230.69 209.62 204.53 m Λ

0.649

0.647 0.646

m p

286.85

274.50

270.28

由此可求出

50

0 3.15 1.892 5.96k k l l dm +=Λ=?= 50500 3.150.647 2.04m m l l dm ++=Λ=?=

于是

50 5.96 2.868.82k k ys L l l dm +=+=+=

5050 2.04 2.86 4.9m m ys L l l dm ++=+=+= 505021(1)202.69dk k p p q Mpa λω?++=+= 50 1.5 4.9 1.5 1.22 6.73m L d dm ++=+?=

现将以上计算数据(对应A 、B 、C 三点)综合如下:

A 点 0L = 50293.44tm p Mpa +=;

B 点 50 1.5 6.73m L L d dm +=+= 50265.4dm p Mpa +=;

C 点 508.54k

L L dm +== 50202.69dk p Mpa +=。

1.5确定燃烧结束点压力曲线21.76

40()(1)[10.00389(55)]230.3181.03m t m T p m t p Mpa -=+?=+?-?=

2

404011

11.065(1) 1.065 1.0342

181.03189.661.05131m m q

p p Mpa

q

ωλ?ω

λ?--+?=

?=

?=+

根据61.0=?及40

189.66m p Mpa -=,由内弹道压力表求出 40 5.44k -Λ= 4074.58k p Mpa -=

4058.7-Λ>=Λk g

这说明,此炮身的设计压力曲线包括炮口段的C 040-的曲线。

由40

50~-+k k L L 之间的燃烧结束点弹底压力,可利用压力表)61.0(=?及50 1.892k k

+Λ=Λ=,40

5.44k k -Λ=Λ=间各k Λ对应的k p ,换算出各对应的k L 和dk p ,见表1.2。

表1.2 对应k L 和k p 的值

50

k +Λ

40

k -Λ

k Λ

1.882 1.953

2.223 2.519 2.843

3.203 3.607

4.068 4.602

5.220

5.440 k l

5.9598

6.152

7.00 7.93

8.96 10.09 11.36 12.81 14.50 16.443

17.136

k L

8.82 9.01 9.86 10.79 11.82 13.95 14.22 15.67 17.36 19.30

20.00 k p

209.62 204.53 181.30 160.82 142.79 126.71 112.41 99.57 88.00 77.52

74.58 dk p

199.39 194.55 172.45 152.97 135.82 120.53 106.93 94.71 83.71 74.96

70.94

其中弹底压力由平均压力公式算出,即

2

1 1.0513

1k k

dk p p p q

ω

λ?=

=

+ 这样,由对应的k L 及dk p 值就可以求出40

50~-+k k L L 之间,

即C 到D 点之间的身管设计压力曲线。

1.6 确定炮口段C o 40-时的40189.66m p Mpa -=,通过内弹道表)61.0(=?可以求出对应的压力曲线。由40 5.440k

-Λ=到炮口58.7=Λg 之间p 和l 以及换算到上午d p 和L 的数据均列在表1.3中。

表1.3对应d p 和L 的值

40k -Λ

g Λ Λ

5.44 5.5

6.0 6.5

7.0 7.58 l

17.136 17.33 18.90 20.46 22.05 23.87 L 20.00 20.19 21.76 23.34 24.91 26.70 p 74.58 71.93 67.23 61.35 56.45 51.64 d p 70.94

68.42

63.95

58.36

53.70

49.12

其中: 1.0513

d p

p =

这样可以做出由~D E 的设计压力曲线。

归纳以上结果,我们可以得出设计压力曲线~p L 之间的关系,见表1.4。

表1.4 压力曲线~p L 之间的关系

50

( 1.5)M B L d ++

(50)C + L 0 6.73 8.82 9.01 9.86 10.7

9 11.8

2 12.95 14.22 p

293.44 265.4

199.39

194.55

172.45

152.97 135.82 120.53

106.93

D

()g E L

L 15.67 17.36 19.30 20.00 21.76 23.34 24.91 26.7 p

94.71

83.71

74.96

70.94

63.95 58.36

53.70

49.12

用表1.4数据做曲线,如图1.1及附图1。

2.身管理论强度曲线

身管弹性强度极限是身管强度设计的基本依据。由于作用于身管各截面的压力和身管各部要求的安全系数不尽相同,所以各截面的理论弹性强度极限也不尽相同。将身管各截面的理论强度极限与身管对应的位置绘制成的曲线,加身管理论强度曲线。

高低温法身管各部的安全系数如1.2图。

加上安全系数后,理论压力曲线~

p L之间的关系,见表1.5。

表1.5论压力曲线~

p L之间的关系

A B C D

L 0 3.07 3.07 6.73 8.82 9.86 10.79 11.82 12.95 P 293.44 280.65 308.66 291.94 219.33 189.70 168.27 162.98 144.64

E F

14.22 15.67 17.36 19.30 21.76 23.34 24.87 26.7

139.01 132.59 125.57 119.94 108.72 105.49 102.03 93.33

用表1.5数据绘制理论压力曲线如图2.1及附图1。

3确定内外筒尺寸和紧缩量及选择内外筒的材料强度类别

3.1确定筒紧身管弹性强度极限P 1

因为最大压力已考虑到高温影响,安全系数一般要求不小于1.2,故选 n =1.3

m np P =1 =1.3×274.5=356.85MPa 3.2确定配合面直径2r 2

因为已知1r 及3r ,用最适宜半径公式确定

mm ar b 68.188223==

适当加大mm b 1902=,因此

56.1=a b 43.2)(2=a b

54.13=b r 36.2)(3=b r

3.3选择内、外筒材料强度类别

因为1P σ=1.5m p =1.5×274.5=411.75MPa ,取1P σ=500MPa ,即P -50。因为

Mpa

p 3755004

3

431=?=σ所以应以内管相当应力作为设计依据。 为确定2p σ计算出

3659.02232

22

21=+-=

a b a b a 444.023223222

2232232=++-=a b b b r b r a

代入式中解得外筒材料的比例极限

M p a

a a P P P 1.455444

.05003659.001.38521

112=?-=-=

σσ 选定Mpa p 5002=σ,即P -50 3.4确定紧缩量

当1C >0即1P <14

3

P σ时,有式

12

232

231232p k a r a r P T σ--+= 用363.95Mpa

1==P P k 代入,则 Mpa T 1.139500756.195.3631=-?=

Mpa T 1401=

因为

Mpa p 12541

1=σ Mpa p 3.3333

2

1=σ 所以

2113

2

41P P T σσ<< 所以符合前述要求。

由前式知道相对紧缩量

00095.0432.110

1.2140

15

2232232=??=--?=b r a r E T γ 绝对紧缩量

mm b q 181.000095.0190222=?==γ

选max 2q =0.20mm 则

00105.01902.02max 2max 2===b q γ

取紧缩量公差mm q 025.0±=?

mm q q q 15.005.020.02max 2min 2=-=?-=

由此得

00079.0190181.02min 2min 2===b γγ

Mpa a

r b r E T 3.114698.000079.0101.2min 252

232

23min 1=???=--=γ 3.5实际强度的校核

351紧缩量最小时校核内管强度

()Mpa a r a r T P P s 2.35038.0)3.114500(2

3

2min 1123223223=?+?=+-+=σ

25.196

.2792

.3501==

n

3.52紧缩量最大时校核外筒的强度 配合面最大的制造压力

()(

)

(

)

Mpa a

r b a r b r

E p

5.3717.000105.0101.2252

2322

22223

max

2'

max 2=???=---=γ 计算被筒的弹性强度极限

Mpa a r b r P P 1.159265.0500223

2

2322322=?=+-=σ 计算考虑被筒强度时的筒紧炮身实际强度极限

(

)

Mpa r r r r r r p

P P s

14.423432.143.2)5.371.159(2

2

232

1232123'

max

22'

=??-=---= 51.196

.27914

.423'1==

n

上述两项安全系数合于给定范围。

总结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使我对火炮的设计从理论上升到理解消化的层次。从计算高低温压力曲线到最后身管的外形调整,把本课程所学融会贯通,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了解实际设计时的变量控制方法,比如材料的选取,绘制高低温压力曲线时选取外包络线的注意方面,决定身管设计压力曲线安全系数的值要注意方面等等,总之,通过本次课设的学习,受益匪浅。

同时在做本课程设计,需要CAD绘图和数据处理,经过本次课设,,回顾和熟练了CAD绘图方法,加强了用EXCEL等软件处理数据和进一步熟练的运用Word 编排文档的能力。

不是每一次的运算都会正确,不是每一次的绘图都会准确,过程中遇到很多难题,也出过很多错误,最后经过验算发现纰漏和错误,得到想要的结果。

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是最重要的,数据面前不能含糊,做学问需从一而终,认真到底。

致谢

本次课程设计得到袁志华老师在课前课后的悉心指导,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和同学讨论,也得到了同学们的大力帮助,在此一一致谢。

这次课设任务的圆满完成,先要感谢党、学校和国家的培养,使我不惧怕困难,因为党和人民是我强大的后盾,我们可以以党的科学发展思想分析问题,解决问。

最后,要感谢我的朋友们和同学们,他们给了我很多无私的帮助,我们一起探讨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分析错误。

参考文献

[1] 潘玉田:《炮身设计》,兵器工业出版社2007年第一版。

[2] 张相炎:郑建国。《弹道基础》,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3] 金志明:《枪炮内弹道学》,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

[4] 王连荣,张佩勤:《火炮内弹道手册》,国防工业出版社1987年第一版。

[5]华东工学院一 三教研室:《内弹道学》,国防工业出版社1978年第一版。

教学设计基本结构

教学设计基本结构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教学方案设计基本结构 1、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Teaching Analysis ; 教材分析考试时可以减写,学情分析即对学生情况的分析,相对来说可以多写,熟练的情况下可以不写,考试的时候最好还是写,教材分析几十个字,学情分析100字以内。 2、教学目标Teaching Aims; 教学目标是主线,必不可缺,分为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knowledge and Ability),过程与方法(process and metho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emotion、attitude and value)。 教学目标要具体化、可操作化,根据课标要求、学生的实际确定目标。考试常用格式:使学生记住……事实,理解……概念,形成……技能,经历……的过程,掌握……的方法、应用……定律分析……的问题,坚定……的信念,养成……的习惯,激发……的热情。错误的格式:教给学生……,教学目标是对学生的要求,而不是对教师的,考试时一定要注意。 3、教学重点、难点Teaching Emphasis and Teaching difficult points; 教学重难点也是必不可缺的,依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学生已有知识来确定。考试时,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最好分开写。 4、教学方法Teaching Methods; 一般情况下要写,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实习法、实验法、演示法、参观法………… 5、课时安排; 课时:一般考1课时的教学设计,可以忽略不计。课前准备可写可不写。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含全套图纸)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计算说明书 设计题目:带式输送机 班级: 设计者: 学号: 指导老师: 日期:2011年01月06日

目录 一、题目及总体分析 (1) 二、选择电动机 (2) 三、传动零件的计算 (7) 1)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7) 2)减速箱的设计计算 (10) Ⅰ.高速齿轮的设计计算 (10) Ⅱ.低速齿轮的设计计算 (14) 四、轴、键、轴承的设计计算 (20) Ⅰ.输入轴及其轴承装置、键的设计 (20) Ⅱ.中间轴及其轴承装置、键的设计 (25) Ⅲ.输出轴及其轴承装置、键的设计 (29) 键连接的校核计算 (33) 轴承的校核计算 (35) 五、润滑与密封 (37) 六、箱体结构尺寸 (38) 七、设计总结 (39) 八、参考文献 (39)

一、题目及总体分析 题目: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 设计参数: 设计要求: 1).输送机运转方向不变,工作载荷稳定。 2).输送带鼓轮的传动效率取为0.97。 3).工作寿命为8年,每年300个工作日,每日工作16小时。设计内容: 1.装配图1张; 2.零件图3张; 3.设计说明书1份。 说明: 1.带式输送机提升物料:谷物、型砂、碎矿石、煤炭等; 2.输送机运转方向不变,工作载荷稳定; 3.输送带鼓轮的传动效率取为0.97; 4.工作寿命为8年,每年300个工作日,每日工作16小时。

装置分布如图: 1. 选择电动机类型和结构形式 按工作条件和要求选用一般用途的Y 系列三相异步电动机,卧式封闭。 2. 选择电动机的容量 电动机所需的工作效率为: d w d P P η= d P -电动机功率;w P -工作机所需功率; 工作机所需要功率为: w Fv P 1000 = 传动装置的总效率为: 42d 1234ηηηηηη= 按表2-3确定各部分效率: V 带传动效率97.01=η, 滚动轴承传动效率20.97η=, 三 相电压 380V

6 轨枕及道床

6 轨枕及道床 6.1轨枕 6.1.1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常用无砟轨道类型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地铁一般地段无砟轨道主要包括短轨枕式无砟轨道和长轨枕式无砟轨道,这两种道床结构应用广泛,设计、施工技术相对成熟,但也出现了如下问题: (1)短轨枕式无砟轨道 短轨枕式无砟轨道突出的问题是轨底坡不易保证,导致运营中轮轨关系不良,影响列车的平稳性和舒适性,并增加钢轨打磨和扣件调整等养护维修工作量。 目前,地铁轨底坡可采用1/30或1/40,但无论采用哪种轨底坡都应根据轮轨关系确定,并在施工中予以准确设置。而短轨枕式无砟轨道的轨底坡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很难保证,尤其是在地下段及工期紧张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图6.1-1 短轨枕式无砟轨道 (2)长轨枕式无砟轨道 长轨枕式无砟轨道突出的问题是其与道床板分界面上的大量裂

纹以及轨枕对道床板的分割作用,影响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并增加无砟轨道裂纹修补等养护维修工作量。 目前,长轨枕一般采用预应力结构,而道床板为非预应力结构,两者的混凝土收缩特性区别较大,此外长轨枕与道床板的新老混凝土结合面大。对于上述结构固有缺陷,无论如何提高施工质量,都无法消除其不利影响,导致运营后裂纹大量出现。另外,长轨枕的通长结构,对道床结构分割作用明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道床结构的整体性。 图6.1-2 长轨枕式无砟轨道 6.1.2钢筋桁架式轨枕 为解决短轨枕式无砟轨道和长轨枕式无砟轨道结构的固有缺陷,本次研究提出了带桁架钢筋的轨枕方案,包括桁架式双块轨枕无砟轨道和桁架式长轨枕无砟轨道。

图6.1-3 钢筋桁架式双块轨枕式无砟轨道 图6.1-4 钢筋桁架式长轨枕式无砟轨道 桁架式双块轨枕无砟轨道和桁架式长轨枕无砟轨道的创新思路源自近年来国内外高速铁路领域广泛应用的双块式无砟轨道和岔区长枕埋入式无砟轨道,均采用非预应力结构,兼具短轨枕式无砟轨道和预应力长轨枕式无砟轨道的优点。其主要结构特点是钢筋桁架的应用,可将两个短枕有效连接在一起,使轨底坡易于保证,增加了结构的可施工性;同时,可大大减少新老混凝土分界面,减少了裂纹源;此外,由于轨枕和道床均为非预应力结构,两者的收缩特性基本一致,也可减少部分裂纹。

化工设备课程设计计算书(板式塔)

《化工设备设计基础》 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学生姓名:学号: 所在学院: 专业: 设计题目: 指导教师: 2011年月日 目录 一.设计任务书 (2)

二.设计参数与结构简图 (4) 三.设备的总体设计及结构设计 (5) 四.强度计算 (7) 五.设计小结 (13) 六.参考文献 (14) 一、设计任务书 1、设计题目 根据《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工艺计算内容进行填料塔(或板式塔)设计。

设计题目: 各个同学按照自己的工艺参数确定自己的设计题目:填料塔(板式塔)DNXXX设计。 例:精馏塔(DN1800)设计 2、设计任务书 2.1设备的总体设计与结构设计 (1)根据《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确定塔设备的型式(填料塔、板式塔); (2)根据化工工艺计算,确定塔板数目(或填料高度); (3)根据介质的不同,拟定管口方位; (4)结构设计,确定材料。 2.2设备的机械强度设计计算 (1)确定塔体、封头的强度计算。 (2)各种开孔接管结构的设计,开孔补强的验算。 (3)设备法兰的型式及尺寸选用;管法兰的选型。 (4)裙式支座的设计验算。 (5)水压试验应力校核。 2.3完成塔设备装配图 (1)完成塔设备的装配图设计,包括主视图、局部放大图、焊缝节点图、管口方位图等。 (2)编写技术要求、技术特性表、管口表、明细表和标题栏。 3、原始资料 3.1《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塔工艺计算数据。 3.2参考资料: [1] 董大勤.化工设备机械基础[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2] 全国化工设备技术中心站.《化工设备图样技术要求》2000版[S]. [3] 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S]. [4] 郑晓梅.化工工程制图化工制图[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5] JB/T4710-2005.钢制塔式容器[S]. 4、文献查阅要求

轻型客车四档中间轴式变速器设计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题目:轻型客车四档中间轴式变速器设计院别:xxxxxx 专业:xxxxx 班级:xxxxxxxx 姓名:xxxxxxxxxxx 学号:xxxxxxxxxxxxxxxxx 指导教师:xxxxxxxxxxxxxx 二零一五年一月十九日

一、变速器的功用与组成 ----------------------------------------------------------------- - 4 - 1.变速器的组成------------------------------------------------------------------------ - 4 - 二、变速器的设计要求与任务 ----------------------------------------------------------- - 5 - 1.变速器的设计要求 ----------------------------------------------------------------- - 5 - 2.变速器的设计任务 ----------------------------------------------------------------- - 5 - 三、变速器齿轮的设计 -------------------------------------------------------------------- - 6 - 1.确定一挡传动比 -------------------------------------------------------------------- - 6 - 2.各挡传动比的确定 ----------------------------------------------------------------- - 7 - 3.确定中心距--------------------------------------------------------------------------- - 8 - 4.初选齿轮参数------------------------------------------------------------------------ - 9 - 5.各挡齿数分配----------------------------------------------------------------------- - 11 - 四、变速器的设计计算 ------------------------------------------------------------------- - 16 - 1.轮齿强度的计算 ------------------------------------------------------------------- - 16 - 2中间轴的强度校核 ------------------------------------------------------------------- 20- 五、结论-------------------------------------------------------------------------------------- - 27 - 参考文献-------------------------------------------------------------------------------------- - 28 - 摘要 现代汽车除了装有性能优良的发动机外还应该有性能优异的传动系与之匹配才能将汽车的性能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因此汽车变速器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变速器在发动机和汽车之间主要起着匹配作用,通过改变变速器的传动比,可以使发动机在最有利的工况范围内工作。 本次设计的是轻型客车变速器设计。它的布置方案采用四档中间轴式、同步器换挡,并对倒挡齿轮和拨叉进行合理布置,前进挡采用圆柱斜齿轮、倒档采用圆柱直齿轮。两轴式布置形式缩短了变速器轴向尺寸,在保证挡数不变的情况下,减少齿轮数目,从而使变速器结构更加紧凑。 首先利用已知参数确定变速器各挡传动比、中心矩,然后确定齿轮的模数、压力角、齿宽等参数。由中心矩确定箱体的长度、高度和中间轴及二轴的轴径,然后对中间轴和各挡齿轮进行校核,验证各部件选取的可靠性。最后绘制装配图及零件图。

中间轴CAD课程设计

CAD/CAM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中间轴零件的CAD/CAM设计 二、设计目的 CAD/CAM课程设计是开设《机械CAD/CAM》课程之后进行的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在系统学习CAD/CAM技术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借助计算机进行机械产品的设计、制造和系统集成的综合应用能力。其目的: 1.掌握产品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过程和方法,培养利用计算机进行结构设计的能力。 2.掌握零件的计算机辅助制造过程和方法,培养数控编程及加工仿真的能力。 3.通过应用PRO/ENGINEER,训练和提高CAD/CAM的基础技能。 三、设计任务 本课程设计以某一具体的机械零件为设计对象(零件图见附图)。主要设计任务: 1、熟悉并掌握大型机械CAD/CAM软件PRO/ENGINEER的草绘模块、零件模块、 制造模块及仿真模块的功能及建模原理。 2、进行零件的参数化功能定义、三维实体零件的特征造型、着色渲染、生成不同视 图,最终完成零件的造型设计。 3、进行机床选择、刀具选择及加工参数设置,生成零件数控加工的相关文件。如刀 位数据文件、刀具清单和数控加工代码等。并对零件进行加工仿真以检查设计结果是否正确合理。 4、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四、设计要求 1、要求设计过程在计算机上完成。 2、设计说明书用计算机打印(A4纸,1万字左右)。 正文:宋体五号,单倍行距; 页眉:宋体小五号,内容包括班级,姓名,“CAD/CAM课程设计说明书”字 样;页脚:右下脚页码。 3、设计结果应包括:课程设计说明书(应包含设计任务书、设计思路、设计步骤、 设计过程的说明和阶段结果。附零件三维图、加工代码、零件原图纸等内容) 4、严禁抄袭和请人代做,一经发现,成绩计为零分并上报教务处。 1

塔设备设计说明书精选文档

塔设备设计说明书精选 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 塔设备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 学院:木工学院 班级:林产化工0 8 学号: 035 036 姓名:万永燕郑舒元 分组:第四组

目录

前言 摘要 塔设备是化工、石油等工业中广泛使用的重要生产设备。塔设备的基本功能在于提供气、液两相以充分接触的机会,使质、热两种传递过程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还要能使接触之后的气、液两相及时分开,互不夹带。因此,蒸馏和吸收操作可在同样的设备中进行。根据塔内气液接触部件的结构型式,塔设备可分为板式塔与填料塔两大类。板式塔内沿塔高装有若干层塔板(或称塔盘),液体靠重力作用由顶部逐板流向塔底,并在各块板面上形成流动的液层;气体则靠压强差推动,由塔底向上依次穿过各塔板上的液层而流向塔顶。气、液两相在塔内进行逐级接触,两相的组成沿塔高呈阶梯式变化。填料塔内装有各种形式的固体填充物,即填料。液相由塔顶喷淋装置分布于填料层上,靠重力作用沿填料表面流下;气相则在压强差推动下穿过填料的间隙,由塔的一端流向另一端。气、液在填料的润湿表面上进行接触,其组成沿塔高连续地变化。目前在工业生产中,当处理量大时多采用板式塔,而当处理量较小时多采用填料塔。蒸馏操作的规模往往较大,所需塔径常达一米以上,故采用板式塔较多;吸收操作的规模一般较小,故采用填料塔较多。 板式塔为逐级接触式气液传质设备。在一个圆筒形的壳体内装有若干层按一定间距放置的水平塔板,塔板上开有很多筛孔,每层塔板靠塔壁处设有降液管。气液两相在塔板内进行逐级接触,两相的组成沿塔高呈阶梯式变化。板式塔的空塔气速很高,因而生产能力较大,塔板效率稳定,造价低,检修、清理方便

结构设计基本流程

一、结构设计的内容和基本流程 结构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 1.合理的体系选型与结构布置 2.正确的结构计算与内力分析 3.周密合理的细部设计与构造 三方面互为呼应,缺一不可。 结构设计的基本流程 二、各阶段结构设计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1.方案设计阶段 1)目标 确定建筑物的整体结构可行性,柱、墙、梁的大体布置,以便建筑专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形成一个各专业都可行、大体合理的建筑方案。 2)内容: a.结构选型 结构体系及结构材料的确定,如混凝土结构几大体系(框架、框架—剪力墙、剪力墙、框架—筒体、筒中筒等)、混合结构、钢结构以及个别构件采用组合构件,等等。 b.结构分缝 如建筑群或体型复杂的单体建筑,需要考虑是否分缝,并确定防震缝的宽度。 c.结构布置 柱墙布置及楼面梁板布置。主要确定构件支承和传力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d.结构估算 根据工程设计经验采用手算估计主要柱、墙、梁的间距、尺寸,或构建概念模型进行估算。

2.初步设计阶段 目标在方案设计阶段成果的基础上调整、细化,以确定结构布置和构件截面的合理性和经济性,以此作为施工图设计实施的依据。 2)内容 ①计算程序的选择(如需要); ②结构各部位抗震等级的确定; ③计算参数选择(设计地震动参数、场地类别、周期折减系数、剪力调整系数、地震调整系数,梁端弯矩调整系数、梁跨中弯矩放大系数、基本风压、梁刚度放大系数、扭矩折减系数、连梁刚度折减系数、地震作用方向、振型组合、偶然偏心等); ④混凝土强度等级和钢材类别; ⑤荷载取值(包括隔墙的密度和厚度); ⑥振型数的取值(平扭耦连时取≥15,多层取3n,大底盘多塔楼时取≥9n,n为楼层数); ⑦结构嵌固端的选择。 3)结构计算结果的判断 ①地面以上结构的单位面积重度是否在正常数值范围内,数值太小可能是漏了荷载或荷载取值偏小,数值太大则可能是荷载取值过大,或活载该折减的没折减,计算时建筑结构面积务必准确取值; ②竖向构件(柱、墙)轴压比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在此阶段轴压比必须严加控制;③楼层最层 间位移角是否满足规范要求:理想结果是层间位移角略小于规范值,且两个主轴方向侧向位移值相近;④ 周期及周期比;⑤剪重比和刚重比⑥扭转位移比的控制;⑦有转换层时,必须验算转换层上下刚度比 及上下剪切承载力比;等等 4)超限判别:确定超限项目(高度超限、平面不规则、竖向不连续、扭转不规则、复杂结构等)和超限程度是否需要进行抗震超限审查。结构计算中可能需要包括地震的多向作用、多程序验证、多模型包络、弹性时程分析、弹塑性时程分析、转换结构的应力分析、整体稳定分析,等。 a.性能化设计和性能目标的确定(如需) b.基础选型和基础的初步设计 如果是天然地基基础,需确定基础持力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基础型式、基础埋深、下卧层(强度、沉降)等;如果是桩基础,需确定桩型、桩径、桩长、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等等。并应注意是否存在液化土层、大面积堆载、负摩阻、欠固结土层等特殊问题。

塔设备设计说明书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 塔设备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 学院:木工学院 班级:林产化工0 8 学号: 姓名:万永燕郑舒元 分组:第四组 目录 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摘要 (2) 关键字 (2) 第二章设计参数及要求 (2) 1.1符号说明 (2) 1.2.设计参数及要求 (3) 3 3 第二章材料选择 (4) 2.1概论 (4) 2.2塔体材料选择 (4) 2.3 裙座材料的选择 (4) 第三章塔体的结构设计及计算 (5) 3.1 按计算压力计算塔体和封头厚度 (5) 3.2 塔设备质量载荷计算 (5) 3.3 风载荷和风弯矩 (6) 3.4 地震弯矩计算 (7) 3.5 各种载荷引起的轴向应力 (7) 3.6 塔体和裙座危险截面的强度与稳定校核 (8) 3.7 塔体水压试验和吊装时的应力校核 (9) 3.7.1 水压试验时各种载荷引起的应力 (9) 9 3.8塔设备结构上的设计 (10) 10 10 板式塔的总体结构 (11) 小结 (11) 附录 (11) 附录一有关部件的质量 (11)

附录二矩形力矩计算表 (12) 附录三螺纹小径与公称直径对照表 (12) 参考文献 (12) 前言 摘要 塔设备是化工、石油等工业中广泛使用的重要生产设备。塔设备的基本功能在于提供气、液两相以充分接触的机会,使质、热两种传递过程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还要能使接触之后的气、液两相及时分开,互不夹带。因此,蒸馏和吸收操作可在同样的设备中进行。根据塔内气液接触部件的结构型式,塔设备可分为板式塔与填料塔两大类。板式塔内沿塔高装有若干层塔板(或称塔盘),液体靠重力作用由顶部逐板流向塔底,并在各块板面上形成流动的液层;气体则靠压强差推动,由塔底向上依次穿过各塔板上的液层而流向塔顶。气、液两相在塔内进行逐级接触,两相的组成沿塔高呈阶梯式变化。填料塔内装有各种形式的固体填充物,即填料。液相由塔顶喷淋装置分布于填料层上,靠重力作用沿填料表面流下;气相则在压强差推动下穿过填料的间隙,由塔的一端流向另一端。气、液在填料的润湿表面上进行接触,其组成沿塔高连续地变化。目前在工业生产中,当处理量大时多采用板式塔,而当处理量较小时多采用填料塔。蒸馏操作的规模往往较大,所需塔径常达一米以上,故采用板式塔较多;吸收操作的规模一般较小,故采用填料塔较多。 板式塔为逐级接触式气液传质设备。在一个圆筒形的壳体内装有若干层按一定间距放置的水平塔板,塔板上开有很多筛孔,每层塔板靠塔壁处设有降液管。气液两相在塔板内进行逐级接触,两相的组成沿塔高呈阶梯式变化。板式塔的空塔气速很高,因而生产能力较大,塔板效率稳定,造价低,检修、清理方便 关键字 塔体、封头、裙座、。 第二章设计参数及要求 1.1符号说明 Pc ----- 计算压力,MPa; Di ----- 圆筒或球壳内径,mm; [Pw]-----圆筒或球壳的最大允许工作压力,MPa; δ ----- 圆筒或球壳的计算厚度,mm; δn ----- 圆筒或球壳的名义厚度,mm; δe ----- 圆筒或球壳的有效厚度,mm;

课堂教学结构设计

课堂教学结构设计 万家小学徐红丹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固然离不开平时勤奋不断的学习积累,但最有效渠道仍须着眼于课堂教学。语文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学习心理对教材内容的筛选加工转化和创造只是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前提条件,奠定了物质基础。要把死准备转化为活需要,把教师储备转化为学生具备,教给学生独立掌握知识的本领,根本出路是在授—受、传—接方式上下一番苦工夫,即优化教学形式设计。以往人们仅仅把课堂看作知识传递的一种形式,却忽视了教师的策略和真挚情感在其中的作用,致使教学缺乏有效性。好比建大楼,有了土地、材料、工人,还要有图纸协调诸因素。 教育理论与实践都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一堂课效果的优劣,直接受课堂学生心理气氛的影响。激趣诱因就是在讲授具体教学内容之前,从学生的兴趣和可接受性出发,从教材实际出发,用极短的时间创造性地设置一种最良好的平等、轻松、和谐、热烈的施教气氛和环境,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求知欲望和进一步学习的内动力,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这是一个老师根据学生心理愿望营造的课堂动机激发和积极心向培养的“铺路搭桥”过程。激主动学习之趣,诱自觉探究之因,去除单调枯燥、沉默压抑、死气沉沉、漫不经心的局面。情绪轻松、气氛和谐、思维敏捷是开发智能的最佳期,也是积极参与潜能开发的有效手段和基本保证。这一环节要新颖别致有情趣,可借助贴近生活实际的悬念巧设、感情渲染、新旧衔接、相机诱导、故事过渡、模仿体验等相关观念的组合,造成心理上的渴求,把学生的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激情满怀地展开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这一阶段的目的是缩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空间、情感上的距离,产生教学活动的认同感,以便下一阶段教学工作顺利开展。但要注意,无论采取什么形式激趣诱因,都不可游离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同时要浅易明晰。 设计中要增强教与学的“交互性”,好比打乒乓球,有来有往,寻深入浅出之点,剖共同认知之理。具体方式有:1、师生换位思考,有意识地消解对内容理解接受的悬殊,消解交流障碍。2、要敢舍弃重难点,因为学生并非一无所知。3、运用移觉手段,化难为易。将不直观的费解文字转化为可感的形象。4、选准切入点,精心设疑,引发争议。教师“引而不发、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模版(二级齿轮)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计算 说明书 题目: 二级齿轮减速器设计 学院: 班级: 设计者: 学号: 指导教师: 年月日

目录 一、设计任务书……………………………………………………………………………… 1.1 机械课程设计的目的………………………………………………………………… 1.2 设计题目……………………………………………………………………………… 1.3 设计要求……………………………………………………………………………… 1.4 原始数据……………………………………………………………………………… 1.5 设计内容……………………………………………………………………………… 二、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 2.1 传动方案……………………………………………………………………………… 2.2 电动机选择类型、功率与转速……………………………………………………… 2.3 确定传动装置总传动比及其分配………………………………………………… 2.4 计算传动装置各级传动功率、转速与转矩……………………………………… 三、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 3.1 V带传动设计…………………………………………………………………………… 3.1.1计算功率…………………………………………………………………………… 3.1.2带型选择…………………………………………………………………………… 3.1.3带轮设计…………………………………………………………………………… 3.1.4验算带速…………………………………………………………………………… 3.1.5确定V带的传动中心距和基准长度……………………………………………… 3.1.6包角及其验算……………………………………………………………………… 3.1.7带根数……………………………………………………………………………… 3.1.8预紧力计算………………………………………………………………………… 3.1.9压轴力计算………………………………………………………………………… 3.1.10带轮的结构………………………………………………………………………… 3.2齿轮传动设计…………………………………………………………………………… 3.2.1高速级齿轮副设计………………………………………………………………… 3.2.2低速级齿轮副设计………………………………………………………………… 四、轴的设计………………………………………………………………………………… 4.1高速轴设计……………………………………………………………………………… 4.1.1选择轴的材料……………………………………………………………………… 4.1.2初步估算轴的最小直径…………………………………………………………… 4.1.3轴的机构设计,初定轴径及轴向尺寸…………………………………………… 4.2中间轴设计……………………………………………………………………………… 4.2.1选择轴的材料……………………………………………………………………… 4.2.2初步估算轴的最小直径…………………………………………………………… 4.2.3轴的机构设计,初定轴径及轴向尺寸…………………………………………… 4.3低速轴设计……………………………………………………………………………… 4.3.1选择轴的材料……………………………………………………………………… 4.3.2初步估算轴的最小直径…………………………………………………………… 4.3.3轴的机构设计,初定轴径及轴向尺寸…………………………………………… 4.4校核轴的强度…………………………………………………………………………… 4.4.1按弯扭合成校核高速轴的强度…………………………………………………… 4.4.2按弯扭合成校核中间轴的强度……………………………………………………

容柏生建筑工程设计事务所结构设计程序要点

简介 李盛勇 职务广州容柏生建筑工程设计事务所总经理, 副总工程师 专业土木工程系建筑结构专业 学历本科学士: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1981~1986年) 工程硕士: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专业资格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 香港注册工程师学会会员 中国建筑学会高层结构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高层建筑抗震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建筑学会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工程应用委员会委员 中国建筑学会钢-砼组合结构协会建筑结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学术委员会委员 广州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结构与抗震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要工作经验 198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建筑结构专业。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在读建筑结构工程硕士,1986~2003年间一直在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从事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曾任广东省院副总工程师兼深圳分院总工程师,2000年被评为省建院“十大优秀中青年科技带头人”。主持过十多项高层及超高层工程的结构设计,在国内外发表多篇专著和论文,多项工程获国家级一等奖、省级一等奖,专长于高层及超高层结构设计、大跨度结构设计。具有创新的设计精神、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及卓越的组织管理能力。 主要论文、专著或科研成果 一、著作: 1. 《钢筋混凝土结构配筋原位图示法》。(广东科技出版社2000年出版,与张元坤合著。) 2. 《建筑结构设计实用指南》。(新世纪广东省首届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2001年出版,与张元坤合著。) 二、论文: 1.潮汕大厦结构设计。(第十三届全国高层建筑结构论文交流会,1994年。) 2.潮汕大厦结构时程分析。(第十三届全国高层建筑结构论文交流会,1994年。) 3.浅谈柱—短肢剪力墙的结构设计。(第十六届全国高层建筑结构论文交流会,2000年。) 4.深圳天安数码时代大厦结构设计。(第十七届全国高层建筑结构论文交流会,2002年。) 5.剪力墙边缘构件的一种科学配筋形式介绍。(建筑结构,2003年第8期。) 6.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刚度理论。(南方建筑,1997年第4期。) 7. 刚度理论在结构设计中的作用和体现。(建筑结构,2003年第2期。)

2017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模版(带 二级齿轮)

课程设计报告书题目:双级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设计 学院 专业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课程编号 130175 课程学分 2.0 起始日期 封面纸推荐用210g/m2的绿色色书 编辑完后需将全文绿色说明文字删除,格式不变

课程设计报告格式说明: 1.文字通顺,语言流畅,无错别字,电子版或手写版,手写版不得 使用铅笔书写。 2.请按照目录要求撰写;一级标题为一、二、……序号排列,内容 层次序号为:1、1.1、1.1.1……。 3.对于电子版:一级标题格式:宋体,4号,加粗,两端对齐。 4.对于电子版:正文格式:宋体,小4号,不加粗,行距为固定值 20磅,段前、段后为0行;首行缩进2字符;左右缩进0字符。 5.对于电子版:页边距:上2cm,下2cm,左2.5cm、右2cm页码: 底部居中。 6.所有的图须有图号和图名,放在图的下方,居中对齐。如:图1 模 拟计费系统用例图。 7.所有的表格须有表号和表名,放在表的上方,居中对齐。如:表1 计费功能测试数据和预期结果。 8.所有公式编号,用括号括起来写在右边行末,其间不加虚线。 9.图纸要求: 图面整洁,布局合理,线条粗细均匀,圆弧连接光滑,尺寸标注规范,文字注释必须使用工程字书写;必须按国家规定标准或工程要求绘制。

(参考文献范例)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标题为三号,宋体,加粗,居中,上下空一行) (正文为五号,宋体,行距为固定值20磅,重要资料必须注明具体出处,详细到页码;网上资料注明日期。) 1. 参考文献的著录采用顺序编码制,在引文处按论文中引用文献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参考文献的序号以方括号加注于被注文字的右上角,内容按序号顺序排列于文后。 2. 所引参考文献必须包含以下内容: *引用于著作的———作者姓名﹒书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如:[1]周振甫. 周易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1. 25. [2]Clark Kerr. The Uses of the University.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50. *引用于杂志的———作者姓名﹒文章名﹒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如:[1]何龄修.读顾诚《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173. [2]George Pascharopoulos. Returns to Education: A Further International Update and Implications. The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 1985, 20(4): 36~38. *引用论文集、学位论文、研究报告类推。 *引用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章的―― 如:[1]瞿秋白.现代文明的问题与社会主义[A].罗荣渠.从西化到现代化[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121~133.[2]Michael Boyle-Baise. What Kind of Experience? Preparing

整体道床

整体道床(integratedbed)由混凝土整体灌筑而成的道床,道床内可预埋木枕、混凝土枕或混凝土短枕,也可在混凝土整体道床上直接安装扣件、弹性垫层和钢轨,又称为整体轨道。整体道床具有维护工作量少、结构简单、整体性强及表面整洁等诸多优点,在国内外铁路上均已大量使用。中国于1957年开始铺设整体道床。但另一方面,由于整体道床是连续现浇的混凝土,一旦基底发生沉陷,修补极为困难。因此要求设计和施工的质量较高,同时也应将整体道床尽可能铺设于隧道内或石质路基等坚硬的基础之上。中国早期铺设的整体道床多采用素混凝土,为了增强整体道床的抗裂性能,近年来已更多地采用钢筋混凝土。中国整体道床主要有三种结构形式:支承块侧沟式整体道床、整体灌筑侧沟式整体道床及中心 水沟式整体道床。 整体道床主体结构修筑于坚硬围岩隧道内的支承块侧沟式整体道床的结构见图1,它由预制的支承块和就地灌筑的道床混凝土组成。道床混凝土采用C30混凝土,并配置钢筋以防止裂纹扩展。支承块预制采用C50混凝土,支承块上承轨槽依所采用的扣件设计,支承块底部有伸出钢筋,与道床混凝土连成整体。整体灌筑侧沟式整体道床的结构见图2,它与支承块侧沟式整体道床的结构基本相同,只是没有支承块,道床全部为现浇混凝土,整体性强但要求施工精度更高。中心水沟式整体道床的结构见图3,可采用短木枕和支承块。中心水沟严重削弱了道床截面,水沟中易出现沿沟底纵向的裂纹,因此现在已不常用。 图1支承块侧沟式整体道床 图2整体灌筑侧沟式整体道床

图3中心水沟式整体道床 此外,整体道床还有以下一些附属结构应当注意。 排水整体道床的排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许多整体道床都是由于排水不畅,致使基底长期浸于水中而产生下沉,引起道床严重下沉并开裂。在地下水轻丰富的隧道内,需采用双侧沟及中心暗沟等排水。当地下水中含有腐蚀性化学成分时,还应注意在道床混凝土中加 人相应的防腐剂。 伸缩缝整体道床上需间隔一定距离设置伸缩缝,但由于隧道内温差较小,道床与基底的摩擦较大,且各地段道床与基底的接触情况差别较大,所以伸缩缝的间距很难一概而论。依据对整体道床横向裂纹间距的统计分析,一般认为间距12.5m较为合适,在温度变化较大的 洞口,伸缩缝的间距设为6.25m。 过渡段隧道内采用整体道床,而隧道外一般是普通有碴轨道,两种轨道的刚度差异较大,如果使两种轨道直接相连,则轨道刚度发生突变,影响列车行驶的平稳性,当车速较高时表现尤为严重,因此需要设置轨道过渡段。轨道过渡段长度依车速等因素决定,一般为5~10m,由素混凝土在基底浇筑成斜坡或台阶形,使混凝土道床和碎石道床逐渐变化。 扣件整体道床的弹性较差,轨道弹性主要依靠钢轨扣件提供,同时钢轨的调整也主要靠扣件,因此对扣件的要求很高。通常在整体道床上都需要采用不同于一般轨道的特制扣件,这类扣件具有良好的弹性,同时具有较大的高低和轨距可调量。国内调高扣件主要有TF-Y、TF-M及弹条I型调高扣件等(参见钢轨和扣件)。

结构设计流程(非常全-非常详细)

结构设计各阶段内容及深度规定 总则规定: 1.民用建筑工程一般应分为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对于技术要求简单的民用建筑工程,经有关主管部门同意,并且合同中有不作初步设计的约定,可在方案设计审批后直接进入施工图设计。 2.各阶段设计文件编制深度应按以下原则进行: (1)方案设计文件,应满足编制初步设计文件的需要。(注:对于投标方案,设计文件深度应满足标书要求。) (2)初步设计文件,应满足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的需要。 (3)施工图设计文件,应满足设备材料采购、非标准设备制作和施工的需要。对于将项目分别发包给几个设计单位或实施设计分包的情况,设计文件相互关联处的深度应当满足各承包或分包单位设计的需要。 3.在设计中应因地制宜正确选用国家、行业和地方建筑标准设计,并在设计文件的图纸目录或施工图设计说明中注明被应用图集的名称。 重复利用其他工程的图纸时,应详细了解原图利用的条件和内容,并作必要的核算和修改,以满足新设计项目的需要。 4.当设计合同对设计文件编制深度另有要求时,设计文件编制深度应同时满足本规定和设计合同的要求。 5.本规定对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要求具有通用性。对于具体的工

程项目设计,执行本规定时应根据项目的内容和设计范围对本规定的条文进行合理的取舍。 结构设计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分时段、分批次进行。各阶段都有相同内容,但设计深度不同,应该逐步加深。通过各个阶段各专业互提资料,有序实现各阶段各专业的设计内容。通过加强结构设计过程的执行,减少错、漏、碰、缺,保证设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一、方案设计 方案设计阶段结构专业设计人员要做到:确定建筑结构安全等级,设计使用年限和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等;根据建筑功能要求,多方案比较确定结构选型。 结构设计人员应深入了解工程项目的规模、使用性质、设计标准和投资造价等情况,在建筑专业初步方案的基础上,根据是否抗震设防和结构设计人员自身拥有的结构设计概念、经验选择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结构方案。任何工程项目的结构方案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安全、使用、施工周期和造价,结构设计在方案阶段应该重视。 方案设计文件是用于设计投标的必要内容,至关重要,方案设计不仅仅是建筑专业图纸和说明,各专业应融合其中,尤其是较复杂的大型公共建筑,必须有明确的结构方案,经得起方案设计评比中责问和评议。方案设计文件同时也用于办理工程建设的报批有关手续中。 方案设计阶段一般结构专业没有图纸,结构体系、柱网和墙体布置在建筑专业有关图纸中表达,而结构设计方案要有说明。结构方案

板式塔设计计算说明书

一、设计任务 1. 结构设计任务 完成各板式塔的总体结构设计,绘图工作量折合A1图共计4张左右,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⑴各塔总图1张A0或A0加长; ⑵各塔塔盘装配及零部件图2张A1。 2. 设计计算内容 完成各板式塔设计计算说明书,主要包括各塔主要受压元件的壁厚计算及相应的强度校核、稳定性校核等内容。 二、设计条件 1. 塔体内径mm 2000=i D ,塔高m 299.59H i =; 2.设计压力p c =2.36MPa ,设计温度为=t 90C ?; 3. 设置地区:山东省东营市,基本风压值q 0=480Pa ,地震设防烈度8度,场地土类别III 类,地面粗糙度是B 类; 4. 塔内装有N=94层浮阀塔盘;开有人孔12个,在人孔处安装半圆形平台12个,平台宽度B=900m m ,高度为1200m m ; 5. 塔外保温层厚度为δs =100m m ,保温层密度ρ2=3503m /kg ; 三、设备强度及稳定性校核计算 1. 选材说明 已知东营的基本风压值q 0=480Pa ,地震设防烈度8度,场地土类别III 类;塔壳与裙座对接;塔内装有N=94层浮阀塔盘;塔外保温层厚度为δs =100m m ,保温层密度ρ 2=350 3m /kg ;塔体开有人孔12个,在人孔处安装半圆形平台12个,平台宽度B=900m m , 高度为1200m m ;设计压力 p c =2.36MPa ,设计温度为=t 90C ?;壳 3m m ,裙座厚度附加量2m m ;焊接接头系数取为0.85;塔内径mm 2000=i D 。 通过上述工艺条件和经验,塔壳和封头材料选用Q345R 。对该塔进行强度和稳定计算。 2. 主要受压元件壁厚计算

变速箱中间轴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课程代码: 设计周数: 1 学分: 1 设计单位:机电学院实训地点:机电学院设计时间:2013-06-24至201306-28 课程设计说明书本栏目应包含以下内容(由实训生本人填写): 1、设计的任务; 2、设计方法、步骤与内容; 3、设计的总结与体会 一、变速箱中间轴的加工工艺设计 1、设计的任务 主要从零件图查阅资料,总结以往所学的知识,分析中间轴加工过程 中各部步骤的工艺过程,详述半圆槽加工专用夹具的设计。从毛坯的选择 到工件的最终加工完成,每一步都根据查阅资料,按照国家标准进行过程 设计,并选择最优方案达到节约成本,方便加工的要求。本设计根据理论 分析结合实际操作完善加工的工艺。半圆槽的夹具设计中采用V型块的定位方式,手动偏心轮夹紧,使得零件加工方便,定位精准。因此要求我们起码做到下面的三点要求: 1、能运用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中基本理论,正确地解决一个零件的制造加工工艺,及工序内容,设备,夹辅具等的选择,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 2、学会使用手册及图标资料,掌握运用标准资料、手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3、学生独立完成设计任务内容,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设计资料符合国家职业有关标准。 二、设计方法、步骤和内容 1.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1.1 轴类零件的作用及结构 1.该零件表面由圆柱面、外螺纹、齿轮、半圆槽等组成的。其中多个径向 尺寸和轴向尺寸有较高的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和位置公差要求。零件图 尺寸标注完整,符合数控加工尺寸标注要求。该零件属于锻件,毛坯尺寸 为Φ70X395mm,切削工艺性良好。 1.2 零件的工艺分析 (1)根据加工余量算出背吃刀量,进行试切削,然后修正背吃刀量。正确 使用量具,必须检查和调整零位,仔细计算工件的各部分尺寸,对留有磨 削余量的工件,铣半圆槽是留有余量。注意及时关闭机动进给或提前关闭 机动进给,用手动进给刀长度尺寸。认真看清图样尺寸要求,正确使用刻 度盘,看清刻度值。 (2)车削前,找正后顶尖,使之与主轴轴线重合;调整车床主轴与床身导 轨的平行度;尽量减少工件的伸出长度,或另一端顶尖支撑,增加装夹刚性;选择合适的刀具材料,或适当降低切削速度。 (3)消除或防止由于车床刚性不足而引起的震动;增加车刀刚性和正确装夹车刀;同时增加工件的装夹性;合理选择车刀角度;进给量不宜太大, 精车余量和切削速度应该选择恰当。 (4)对于齿部加工应注意选择基准面,保证加工精度。一般选择轴端面和轴的中心线为基准。选择既是设计基准又是测量和装配基准的内孔作为定 位基准,既符合“基准重合”原则,又能使齿形加工等工序基准统一,只 要严格控制内孔精度,在专用芯轴上定位时不需要找正。故生产率高,广 泛用于成批生产中。滚齿加工后一般留有0.07~0.10 mm的余量,为剃齿加工。 (5)对于半圆槽的加工采用V型块定位夹紧,因为V型块具有对中性,便于加工时的定位。加工时应在半精车后以及磨削之前铣削加工出来,这样 可保证铣键槽时有较精确的定位基准,又可避免在精磨后铣键槽时破坏已 精加工的外圆表面。 1.3 零件毛坯的选择 类型;锻件 理由:轴类毛坯常用圆棒料和锻件;大型轴或结构复杂的轴采用铸件。毛坯经过加热锻造后,可使金属内部纤维组织沿表面均匀分布,获得较高 的抗拉、抗弯及抗扭强度。根据生产规模的不同,毛坯的锻造方式有自由 锻和模锻两种。中小批生产多采用自由锻,大批大量生产时采用模锻。 材料;18CrMnTi 1.4工艺方案设计 1.定位基准的选择 定位基准的精度对半圆槽加工精度有直接的影响。轴类加工一般选择 顶尖孔定位,半圆槽的加工定位一般选择端面定位。合理地选择定位基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