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3高一政治导学案:2.4.1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新人教必修1)

2013高一政治导学案:2.4.1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新人教必修1)

2013高一政治导学案:2.4.1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新人教必修1)
2013高一政治导学案:2.4.1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新人教必修1)

高一政治导学案

《经济生活》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第一课时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课型:新授课使用时间星期

【作业反思】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理解生产与消费的辨证关系;②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③懂得发展的意义;④了解我国的中心工作;⑤了解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质

2、能力目标

①通过对生产与消费之间辨证关系的学习,初步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

②准确认识生产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决定作用,从而培养正确认识我国当前为什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洞察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深刻领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牢固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观念;

③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大力推进自主创新。

【课标导学】

1、生产与消费的辨证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表现在:

(2)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的发展。表现在: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②(消费的调节导向作用)

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劳动力)

2、社会再生产过程

(1)社会再生产过程有哪些环节?

(2)各环节之间的关系?

3、大力发展生产力

(1)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①根本原因: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

②现实原因:第一,解决的要求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第二,是的本质要求

(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③大力发展生产力的现实意义:

2、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四要素:路线、人、技术、改革)

【合作探究】

刘大妈家的菜篮子不经意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往日冬季的当家菜萝卜白菜土豆少了,鸡鸭鱼肉虾和各种蔬菜多了。而且自从市场上有了绿色食品,刘大妈就成了它的忠实消费者,绿色消费已经成为当今时尚,如今,刘大妈一家过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家里背投电视、变频空调、电脑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双休日,刘大妈一家经常到体育馆和健身房进行锻炼。用她的话说就是“花钱买健康”。而利用DVD娱乐休闲、网络远程教育等,也是刘大妈一家生活的重要内容,刘大妈整天乐呵呵的“新时代、新生活”已经成为她的一句口禅。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生产与消费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结合材料分析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当堂达标】

1.近年来,“假日经济”方兴未艾,“假日消费”给商家带来了巨大的收益。这说明

A.生产决定消费B.消费发展促进生产发展

C.消费是生产的目的D.我国人民的消费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2.我国居民对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的巨大需求带动电信行业的蓬勃发展说明

A.消费方式决定生产方式B.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C.消费结构决定生产结构D.生产水平决定消费水平

3.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对国有经济的控制力,我们应这样理解

①对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②普通竞争行业,国有经济逐步退出

③控制力表现在国有经济越多越好

④对于那些重要行业的龙头企业或重点企业,国有经济不一定要持100%的股份

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①④D。①③④

【课后练习】

1.在过去几年里,我国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一直在60%左右,目前我国最终消费81%的居民消费每增长1%,即可带动GDP增长0.5%。这说明

A.只要增加居民收入就能推动经济增长B.生产决定消费,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赞

C.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D.有效需求不足会制约经济的增长

2.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的理解,错误的是

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B.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C.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D.公有制企业在数量上和质量上占优势

3.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就必须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

展,这是因为

①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②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③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④称霸世界的需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4.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要积极探索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从根本上说,这是

A.公有制形式多样性决定

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规律决定的

C.由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的

D.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5、“不顾生产发展的可能提出过高的消费要求是错误的;而在生产发展允许的限度内一味限制消费也是不对的。”你同意以上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本课时练习参考答案

【当堂达标】BBA

【课后练习】CDAB

5.(1)同意,它正确地反映出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2)生产决定消费。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3)消费对生产起着重要的反作用,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行为才算真正完成。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并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高中政治:生产与经济制度知识点

高中政治:生产与经济制度知识点 此篇“生产与经济制度”高中政治知识点由重庆八中高中政治备课组设计,本站小编收集整理。 生产与经济制度 1、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A、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B、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C、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D、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 A、消费的实现是生产行为的完成标志 B、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C、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D、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的积极性。 E、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2、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1)我国现状: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 (2)意义: ①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②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③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④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3、怎样大力发展生产力 (1)一定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2)加快生产力发展必须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 (3)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4)为了发展生产力,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高一政治必修一重难点总结

高一政治必修一重难点总结: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 ①含义②必须具备的条件: 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2、①货币产生 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原因:产生:它本身是一种商品,作用:它同一般等价物一样,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③货币的职能: 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货膨胀②通货紧缩 ①实质:供小于求,表现:物价上涨,纸币贬值。影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 ②实质:供大于求,表现:物价下降,纸币升值。影响;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使经济萧条,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市场消费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1、影响价格的因素: ①影响价格的因素: 2、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A、卖方市场:含义,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提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A、买方市场,是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过于求,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3、价值决定价格:

(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①A、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B、商品价格的高低,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①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即商品生产者个人生产某种商品所用的时间。 ②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耗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其价值量越大,反之越小。 (3)①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劳动生产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劳率’↑生产品量↑劳时’↑ 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一定社会生产率的表现,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由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化引起。 ③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不影响商品的价值量,但可改变个别劳动时间,改变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 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商品价值量关系图 4、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①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②表现形式: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则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③作用:调节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社会生产各部门的分配(使资源在社会各部门之间实现优化配置)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企业内部实现优化配置)导致商品生产的优胜劣汰。(使资源在企业之间实现优化配置,总之,即有利于资源优化,合理,高效配置)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1、消费类型: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复习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 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但商品一定是劳动产品。 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不同商品使用价值不同,所以才需要交换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不同商品都有价值,所以才能够按照一定比例相互交换。 2、货币的含义、本质和基本职能 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当贵金属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时,货币就出现了。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它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则需要现实的货币。 3、纸币的含义及其发行规律、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所代表的价值。 纸币的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4、信用卡的含义、功能及优点 广义的信用卡是指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狭义的信用卡是指商业银行信用卡。它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信用卡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信用贷款为一体。 使用信用卡可以减少现金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 5、外汇和汇率 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一定数量的外国货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本国货币,说明外币升值、外币汇率上升;反之,说明外币贬值、外币汇率跌落。 人民币升值的利:①人民币升值使中国消费者能够买到价格便宜的进口商品。②人民币升值使企业进口商品可节省一笔费用。③人民币升值使中国老百姓手中的财富更加值钱。人民币升值的弊:①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商品价格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减弱,出口贸易更加困难,加大国内就业压力。②人民币升值使外商在中国市场的实际购买力受到损失,影响外来投资。 ③人民币升值使我国外汇储备贬值。 ★6、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①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通过合乎道德与法律的正当途径挣钱。②对于金钱要用之有度,花钱要有所节制,用于做什么要分轻重缓急,能够节省的要节省。③对于金钱要用之有益,把钱用到有利于国家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地方,用到有利于全面发展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1、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 气候、时间、地域、生产、宗教信仰、习俗等因素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影响商品的价格。 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商品过剩,卖方不得不以较低的价格处理他们过剩的存货,于是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形成买方市场。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商品短缺,买方不得不接受较高的价格以满足自身的需要,于是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形成卖方市场。 2、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3、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 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同样生产条件下生产同类商品的绝大多数劳动者的劳动时间。 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4、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 如果生产某种商品的生产者普遍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就会导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从而使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 若其他因素不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5、企业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意义

人教版必修一3.1消费及其类型学案

高一政治(课前双基预习案A) 课题:3.1消费及其类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理解居民收入对消费水平的影响及国家应该如何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了解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知道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及其内在变化规律。理解恩格尔系数及其意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认识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弓I导学生有计划的消费,做一名理智的消费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居民收入差距对消费水平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1?影响消费的因素 (1) 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①当前可支配收入:人们的当前可支配收入__________ 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人们的当 前可支配收入_________ ,消费量就越小。所以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 加________ 。 ②未来收入预期:对未来收入_________ ,那么预支未来收入的可能性就会加大;反之,预期未来有 减少收入或者失业的风险时,人们就会节制当前的消费。 ③社会收入差距:人们的收入差距_________,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 消费水平________ 。 (2) 物价的变动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物价上涨,人们的购买力_____________ 会减少对商品的消费量; 物价下跌,购买力普遍提高,会增加对商品的_____________ 。 【易错提醒】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除了收入和物价外,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家庭人口数量和结构、消费环境、国家政策、社会保障制度等对居民消费水平都有重要影响。 2?消费的类型 (1) 按消费的方式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_________ 口租赁消费。 (2) 按消费目的分为:生存资料消费、_____________ 口享受资料消费。 【易错提醒】贷款消费不是超前消费,而是以自身当前收入和未来收入为基础,是提前预支未来收入的一种消费方式。贷款消费的实施有利于扩大内需。 3?消费结构 (1) 消费结构:反映人们_______ 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2) 变化规律:消费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_________ 的发展,_________ 的变化而变化 (3) ___________________ 恩格尔系数: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被 称为恩格尔系数 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易错提醒】恩格尔系数降低并不意味着家庭用于食品支出的总量在降低。 四、【课堂练习】 读下图“某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据此回答1?2题。 1 ?该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增长14.8%其直接原因应该是。()学.. A. 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 B.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 C.物价水平的持续下降 D.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2?从该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变动情况,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5 9K7.2 元刀14.8% 其中 1同比增詁 交通和通依支出842.5 A1S.6%文化抿乐服务支出旳(11元 衣着支出6J3.3 兀23.1% 居仕支出4419 7E20.7%家庭设备川晶则 绣支出 弼0元233% 住蜩B支出 车辅使用燃料 及零配件支出89,2 元79,2% 团体旅游支出60 J元刀52,5%恩格尔系数降低,表明人某市搭民人均消费支出 C?社会稳定是消费水平提高的根本原因 D.人们的收入差距日益缩小

政治必修一经济学重点难点归纳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答题方法解析 一、消费环节(生活与消费) (一)价格: 1、前因——什么影响价格(价格变化的因素) (1)价值决定价格(最终原因、根源原因) (2)供求影响价格:供大于求时,价格降低,买方市场;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卖方市场。 2、后果——价格影响了什么 (1)价格影响消费:价格变化对生活必需品影响小,高档耐用品影响大,价格上升,对互补品需求减少,替代品需求增加,反之亦然。 (2)价格影响生产:扩大或缩小生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注意图像: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 (二)消费(扩大内需) 1.消费的影响因素 (1)经济发展——根源性因素 (2)居民收入——前提和基础(直接原因)当前收入、未来预期收入、社会贫富差距 (3)物价水平——危机因素 (4)消费心理: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 (5)正确的消费观:量入为出,节制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2.为什么?(扩大内需)▲

(1)依据(理论上) 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调节生产,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带动新产业的发展;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 (2)意义(现实上) 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拉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增长(出口受阻的情况下,扩大内需);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综合国力,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3.怎么办?(扩大内需)▲ (1)大力发展生产力(经济) (2)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扩大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3)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宏观调控,统筹城乡,统筹区域,缩小贫富差距(4)努力实现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生产率提高同步 (5)保持物价总水平缓定 (6)发挥财政的作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优化消费环境 (7)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8)企业诚信守法经营,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9)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打击假冒伪劣 (10)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内需)和庄重的货币政策(抑制通胀) 二、生产环节(生产、劳动与经营) (一)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高一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一必修一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 ①含义②必须具备的条件: 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2、①货币产生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原因:产生:它本身是一种商品,作用:它同一般等价物一样,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③货币的职能: 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货膨胀②通货紧缩 ①实质:供小于求,表现:物价上涨,纸币贬值。影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 ②实质:供大于求,表现:物价下降,纸币升值。影响;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使经济萧条,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市场消费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1、影响价格的因素: ①影响价格的因素: 2、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A、卖方市场:含义,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提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A、买方市场,是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过于求,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3、价值决定价格: (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①A、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B、商品价格的高低,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①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即商品生产者个人生产某种商品所用的时间。 ②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耗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其价值量越大,反之越小。 (3)①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劳动生产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劳率’↑生产品量↑劳时’↑

【高中政治必修1生产与经济制度练习及答案】

练习题在高中政治学习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中政治必修1生产与经济制度练习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政治生产与经济制度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市场上的商品数量不断增多,品种也越来越丰富;居民的消费水平逐年提高,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变化。据此回答1—3题。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我国电视机生产水平的提高,电视的家庭逐渐普及,观看电视成为居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尤其是每年大年三十中央电视台直播的春节联欢晚会更是成为众多家庭的“年夜大餐”。这表明( ) A.社会产品的供求状况会影响商品的价格 B.社会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和方式 C.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 D.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改革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部分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电视消费的要求越来越高、品种需要也越来越多。于是微型彩电、超大屏幕彩电、纯平直角彩电、高清晰度彩电、数字彩电等也相继出现。这表明( ) A.社会生产是消费水平提高的强大动力 B.社会的消费需求对生产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C.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求,是生产发展的动力 D.消费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人们对商品的消费量和消费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 社会物价水平的变化 B.家庭收入水平的变化 C.人们消费观念和习惯的变化 D.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 “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依靠自己的发展”。据此回答4—5题。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

高一政治《消费及其类型》知识点汇总

高一政治《消费及其类型》知识点汇总 一、知识回顾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汽车特别是轿车的价格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每年的下降幅度达两成左右。 材料二:近年来,在国内汽车市场旺盛需求的刺激下,我国汽车制造业和汽车服务贸易业的投资急剧扩张,但汽车产业组织结构与国际上相比明显落后,XX年共有123家整车生产厂,遍布全国27个省级单位。其中产量超过50万辆的只有2家,超过10万辆的只有8家,产量不足1万辆的达95家,其中产量在1000辆以下的有70家。XX年,我国取消汽车进口许可讧和进口配额限制之后,汽车市场与国际汽车市场融为一体,国内市场的国际化使我国汽车生产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 材料三:XX年以来,由于汽油价格持续走高,虽然普通汽车价格不断下降,但销售依然没能走出低谷,大排量汽车由于受消费税增加影响,价格不断上升,人们把眼光更多的投向小排量汽车和电动自行车,从而带动了小排量汽车生产热潮,特别是电动自行车的生产和销售更是异常火爆。 为什么汽油价格的提高使得汽车销售遭遇尴尬?人们为什么把眼光更多的投向小排量汽车和电动自行车? 二、自主学习 (一)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根本因素是 。 2.主要因素是 、 。 (1)居民收入是消费的 。 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 ②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的影响。 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 的大小有密切的关系。 (2)物价总体水平 一般来说,物价 ,人们的购买力普遍降低,会 对商品的消费量;物价 ,人们的购买力普遍提高,会

对商品的消费量。 (二)消费的类型 .按照交易方式分为 、 、 。 2.按照消费对象分为 、 3.按照消费的目的分为 、 、 。其中 消费满足较低层次衣食住行的需要,是最 的消费。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会越来越追求和 ,这时 资料和 资料的消费将逐渐增加。 (三)消费结构 .消费结构的含义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二课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二课教案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全课概述 本课从分析影响价格的因素和价格变动对生活、生产的影响两个角度入手,让学生初步认识市场形成价格,价格反过来影响市场、引导市场的辩证关系,让学生通过感受市场、价格、生活、生产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认识价值规律及其作用等经济现象、经济规律。 本课分为2个框题:一影响价格的因素。二、价格变动的影响。 新课标要求:归纳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理解价格变动的意义,认清价格与价值的关系,评价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新课程学习 2.1 影响价格的因素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价值规律的基本含义。 2、理解价格变动的影响、价格与价值关系、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关系、价值规律表现形式。 3、运用有关知识解释生活中某些商品价格变动的原因,寻找并解释生活中某些处于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的商品、服务。 (二)能力目标 1、懂得价格的不断变动是一种正常的经济现象,是市场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的表现。 2、知道价格的变动不是任意的,是围绕价值变动的,市场交易的本质和核心是等价交换。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日常经济生活的自主性和独立精神,尊重他人劳动、平等待人

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供求、价值、价格之间的关系,价值规律。 【教学难点】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设置的镜头一至四,并回忆生活中商品价格变动情况,提出问题:日常生活中,商品的价格是不是固定不变的?为什么? 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教材,回忆生活活动,得出商品价格是经常变动的结论,思考讨论它为什么变动,从而引发探究欲望和兴趣。 (二)进行新课 影响价格的因素 1、供求影响价格 教师点评:影响价格的因素很多,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文化、生活习俗等,都可以引起价格变动。 因为这些因素的变化,往往会引起某种商品供应量或者需求量的变化,也就是改变供求关系,从而引起商品价格变化。供求关系是怎样引起价格变化的呢?(1)各种因素对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状况来实现的。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讨论后发言。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讨论,并进行点评。 (2)商品供不应求,买者争相抢购,价格上涨,形成卖方市场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卖方市场含义。 (3)商品供过于求,卖者争相出售,价格下降,形成买方市场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买方市场含义。 教学过渡:供求变化会引起价格变动,但是,价格的涨落不是无限的,请看教材13页的例子。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结论? 2、价值决定价格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商品的价格? 学生活动:学生回答所提问题。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精品教学设计20:3.1 消费及其类型教案

消费及其类型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的三种分类及其含义;消费结构与恩格尔系数的含义。 2、理解收入与消费水平的关系;收入分配状况与消费水平的关系;物价变动对人们消费的影响;几种消费类型的区别;恩格尔系数变化的含义。 3、组织学生收集资料,看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动,并说明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的原因。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的类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深入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及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2、在学习“消费结构”时,可让学生收集资料,了解我国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从而增强学生们关注现实生活的能力与动手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教育,从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教学重点:影响消费的因素贷款消费 教学难点:收入与消费的关系贷款消费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收集、整理有关资料,课上采取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课堂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回顾第二课所学内容,总结影响价格的因素及价格变动的影响。让学生知道价格对消费的影响又是价格机制调节作用的结果。而本课所讲内容就是第二课内容的延伸,本课则侧重于对消费现象的理解和解释。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与回忆,感知价格与消费的关系,从而引发探究的欲望和兴趣。(二)进行新课 消费及其类型 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中秋节不同地方居民的消费方式以及与以前消费方式的不同。

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居民的生活消费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然后每四人一组展开讨论,每组选出代表,发表见解,回答问题。教师总结:生活消费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是因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生产水平与结构、居民收入、家庭人口数量和结构,物价水平等。其中主要的是: (1)居民的收入,收入是消费的前提与基础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居民收入对消费是怎样影响的? 学生活动: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并积极思考与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点评:收入是消费的前提与基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人们的收入并不都是人们直接可以支配的,而是要扣除个人所得税等之后,才能归个人自由支配。例:城镇职工在取得合法收入之后,除缴纳个人所得税外,还要扣除“三险”及住房公积金等,余下的收入才可用于生活消费,即可支配收入。)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消费增长也较快;反之,当收入增长速度下降时,消费增幅也下将。所以,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看教材,激发大家的兴趣,并思考:材料与漫画反映了什么道理? 学生活动:就所提问题展开讨论,并发表见解:消费受消费习惯的影响,受过去收入水平的影响。 教师总结:居民消费不仅受当前收入水平的影响,而且受过去和未来收入水平的影响。特别是未来收入,即预期收入,如果预期收入高,消费水平可能就高,相反,预期收入低,人们就会节制当前的消费。 总之,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的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关系。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缩小过大的收入差距,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2)消费品价格 教师活动:承接前面问题的总结,继续设问:在收入水平一定的情况下,人们的消费还受什么因素影响? 学生活动:学生就所提问题展开讨论,并发表见解:还要受物价水平影响 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见解作点评、总结: 首先,消费品价格的变化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人们在一定时期的总收入是有限的,如果消费品价格上涨,会引起购买力下降,因而消费需求就降低。反之,则购买力提高,消费需求就增加。因此,物价的稳定对保持人们的消费水平,安定生活和稳定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实践】高一政治必修一《生活与消费》知识点梳理

高一政治必修一《生活与消费》知识点 梳理 课 件www.5y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89378645.html, 一、生活与消费 神奇的货币 1.货币的含义和本质: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价值尺度是指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3.纸币: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否则,会引发通货膨胀或导致通货紧缩。 4.信用工具和外汇: 常用的信用工具有:信用卡、支票、汇票等。 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用l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汇率是经常变动的,而保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对我国和世界的金融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对待金钱的正确态度: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多变的价格 1.影响价格的因素 供求影响价格。 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2.价格变动的影响 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①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一般说来,价格上升时,需求量会减少;价格下降时,需求量会增多。②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③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生产。②提高劳动生产率。③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多彩的消费 1.影响消费的因素

新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新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高一政治新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单元测试题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48分) 1.近几年,金银纪念币发行以各种形式出现,如央行公告表示,2015年将发行生肖贺岁普通纪念币各1枚。其中,2015年生肖贺岁普通纪念币为新一轮生肖贺岁系列普通纪念币首枚,中国人民银行将在2015-2026年每年各发行1枚。纪念币与现行流通人民币具有相同职能。以下对金银纪念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作为法定货币,国家可规定其购买力 B.纪念币的价值由它独特的收藏价值和纪念价值决定的 C.纪念币的面值是由国家规定

D.它只具有贮藏手段而不具有流通手段 [答案] C [解析]金银纪念币由金银等贵金属制成,属于货币,它本身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而其价值是由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不是由其收藏价值和纪念价值决定的,故B错误;其购买力由多种因素影响,不是由国家决定的,故A错误;其属于法定货币,具有流通手段的职能,故D错误。 2.2014年11月22日16时55分,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北纬30.3度,东经101.7度)发生6.3级地震,地震发生后,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手,向灾区捐款捐物。对捐赠的救灾物资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不是商品,因为没有用于交换 B.不是商品,因为不是劳动产品 C.是商品,因为有使用价值 D.是商品,因为是劳动产品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练习题 第1节神奇的货币 1、(2018·全国Ⅲ卷)随着智能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MP3(音乐播放器)、电子词典、掌上游戏机等电子产品正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这说明①市场竞争导致商品优胜劣汰②商品使用价值会影响人的消费选择③功能不同的商品会相互替代④商品使用价值因替代品出现而减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A本题考查商品的基本属性和互为替代品的知识。MP3(音乐播放器)、电子词典、掌上游戏机等电子产品正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是市场竞争的结果,①符合题意。智能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能够满足人们越来越多的需要,促使更多的人选择购买智能手机,②符合题意。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在质上是不同的,不能进行量的比较,④说法错误。两种商品的功能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人们的同一需要,这两种商品才能相互替代,③表述错误。故选A。 2、(2017课标Ⅲ)小夏使用信用卡在北京透支8 000元购买了一台外国品牌笔记本电脑,在免息期内通过银行偿还了该消费款。在这一过程中,货币执行的职能是( ) A.价值尺度、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B.流通手段、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 C.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 D.流通手段、价值尺度和世界货币 【解析】:C8 000元是电脑的价格,货币执行的是价值尺度职能;购买了笔记本电脑,表明货币执行了流通手段职能;通过银行偿还了该消费款,货币执行了支付手段职能。A、 B、D不符合题意“世界货币”“贮藏手段”在本题中没有体现,故选C. 3、(2016·北京卷)2016年中国在部分地区试点“一元券硬币化工程”,用一元硬币替代一元纸币;2015年丹麦公布了关于“无现金社会”的议案,计划用电子货币代替纸币;长期的恶性通货膨胀导致委内瑞拉货币面值极高,2008年该国政府发行新的货币,新币与旧币的兑换比例是1:1000。上述三个国家的方案和措施都() ①体现了国家拥有发行货币的权利②改变了货币衡量的商品价格③可以稳定物价,控制通货膨胀④能方便交易行为,降低货币使用成本 A.①③B.①④

高中政治生活各单元重点难点1

高中政治生活各单元重点难点1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关键词:国家、公民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关键词:国家、公民 一.国家 (一)含义: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根本属性:阶级性 (二)我国国体:(国家性质) 1.领导阶级:工人阶级 2.阶级基础:工农联盟 3.核心:人民民主专政----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中具有根本性意义 4.国家类型:社会主义国家 (★★国家性质(国体):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注意:人民是国家主人,而非公民 (三)我国人民民主专政 1.内涵:我国对绝大多数人民实行民主,享受民主权利,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2.人民民主的特点:广泛性和真实性★★ (1)广泛性:A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权多) B民主主体的广泛性(人多) (2)真实性:A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区分三种保障:制度保障:人大制度、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法律保障:宪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物质保障:选举所需费用由政府支出,在选举期间的报刊、电视、广播都为选举服务等) B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实现(即不断完善) 3.专政: (1)对及少数的敌人实行专政 (四)我国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原因: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被庄严地载入我国宪法(人民民主专政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补充:民主与专政关系:对立统一 1.对立:民主只适用于人民内部,专政适用于敌人 2.统一:民主与专政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总结:1。我国国家性质;2。我国人民民主的特点 二.公民 补充:1。公民和人民:(1)性质不同:公民是与外国人相对应的法律概念,指有一国国籍的人;人民与敌人相对应的政治概念,人民以阶级内容来划分,是个整体,在不同国家或一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人民概念不同。(2)范围不同:公民范围比人民大,包括人民,还包括人民的敌对分子 2权力和权利:(1)内涵不同:权力是政治概念,指有权支配他人的强制力,两种内涵:一是政治上的强制力如国家权力,二是职责范围内支配的力量,与某一职务联系;权利是法律概念,主要强调利益,指法律规定人的权力和利益即自身拥护维护利益之权。(2)享受者不同:权力同一定职务联系,享有范围是特定的,如国家权力,政府权力,某个职务的权力。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优质教案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教案 教学目的知识目标:识记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具体内容,各种经济成分的含义、地位和作用;理解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和主体地位的体现,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 能力目标:提高全面分析问题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区分出各种经济成分,并说明它们的作用。结合事例说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到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有利于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表现与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教学方法讲授法为主,同时谈话讨论探究方法相结合教具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用一些图片展示中国当代经济的发展。 【导入新课】引出一国经济发展和国家经济制度的关系,从而引 出本框题要学习的内容,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讲授新课】 一、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 同发展。 对这一内容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第一是要对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即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 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由此明确公有制的主体地 位。“以公有制为主体”,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否定了 过去在所有制关系上盲目追求“一大二公”、“纯而又纯”的单 一公有制的模式;另一方面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同时要坚持公 有制的基础性地位。 再者,从两个角度来分析坚持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一是生 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原理,一是坚持这一制度的作用。这项基本 经济制度的确立,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 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具体说来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 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既然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这样,那么,接 着我们来学习其具体的内容,首先; 设计意图 设置情景,用学 过的基本原理 来分析新的问 题,培养学生 全面分析问题

【整合】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单元测试1

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测试题 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8分) 1.作为消费者,总是希望“质优价廉”;作为经营者,则强调“优质优价”。尽管两者关注点有所不同,但都说明商品 A.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B.使用价值比价值更重要 C.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D.只有通过交换才有使用价值 2. 2016年10月21日,今年第22号台风“海马”在中国广东珠海至深圳一带登陆。台风灾害发生后,某 集团公司立即捐赠了价值200万元的救灾物资,并送往灾区。对这批救灾物资的表述正确的是 A. 是商品,因为有使用价值 B.不是商品,因为不是劳动产品 C. 是商品,因为是劳动产品 D.不是商品,因为没有用于交换 3.2015年12月9日,河南省南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湖北省原副省长郭有明受贿案作出判决,以受贿罪判处被告人郭有明有期徒刑15年。此前,公诉机关指控郭有明共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折合人民币2380余万元。从贪官们违法犯罪的轨迹可以发现,他们信奉的一条人生信条就是“金钱至上”。对金钱的无限渴望把他们一步步推向了罪恶的深渊。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 ①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要用正当手段赚钱 ②市场调节并不完美,这将必然导致人们违法犯罪 ③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因为金钱只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④金钱是一切罪恶之源,它会把人引入罪恶的深渊 A.①③ B.①④ C.③④D.②③ 4.读下表,你认为LED灯比白炽灯贵的根本原因是 ( ) A C.个别劳动生产率高D.个别劳动生产率低 5.下图为变动着的市场价格,从中得出的合理结论有 ( ) A.价格处于M时,是宏观调控的最佳时期 B.价格处于N时,其替代品的需求量增加 C.价格处于Q时,就是均衡价格 D.价格处于M、N时,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大

统编教材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课知识点总结、重难点剖析、例题解析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知识图解]

[重要概念剖析] 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知识拓展] (1)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决定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2)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经济基础 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映经济基础,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①在原始社会,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在氏族制度中,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到了原始社会末期,一些近亲的氏族构成部落,有的部落联合起来组成部落联盟。在氏族制度下,没有人压迫人的现象。 ②氏族制度是与当时低下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的。 (3)私有制的确立 ①生产力的发展,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被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生产资料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②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③贫富分化加剧,氏族成员地位越来越不平等,原始社会 逐渐解体。 2.奴隶社会 (1)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过程 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确立,贫富分化加剧,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逐渐形成两大地位不同的集团——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 ②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奴隶制国家产生。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2)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特点 ①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②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 ③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提示] 因为原始社会的公有制是一种低水平的公有制,当时人们的工具极其简陋,获得的食物很少,于是不得不实行公有和共有,以便大家都有吃的,都能勉强生存下来,共同对付生存困难。而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的生产工具进步了,获得的食物多了,有了剩余,一些部落首领利用自己的权力将剩余产品据为己有,于是产生了私有财产和私有制,可见,私有财产和私有制的出现是生产力进步的必然结果,是历史的进步。 [相关链接] 阶级是指在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中,由于与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而形成了不同或对立的经济利益关系的社会集团。占有生产资料的社会集团是生产体系中的统治阶级,处于依附或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社会集团是生产体系中的被统治阶级。同时,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在政治上与思想文化上也占统治地位。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商品 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②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货币的含义及本质 ①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所以说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②本质:一般等价物 含义: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3、货币的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 ①含义:指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②价格:用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示出来的商品价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决 定价格,价格反映价值。 ③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2)流通手段: ①含义: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②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W-G-W ③需要现实中的货币。 (3)货币的其他三种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4、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 ①其内容是: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次数成反比 ②公式: 5、纸币

①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代表的价值) ②优点: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磨损减少贵金属的无形流失 ③限度: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过多易导致通货膨胀,过少易导致通货紧缩 6、电子货币: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贮存、转账、购买、支付的 7、货币的发展:金属货币(金银条块——铸币)——纸币——电子货币 二、信用工具和外汇 1、结算方式 现金结算:用纸币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 转账结算:通过银行转账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 2、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