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早就看好徐峥跟他走一辈子

早就看好徐峥跟他走一辈子

早就看好徐峥跟他走一辈子
早就看好徐峥跟他走一辈子

陶虹:早就看好徐峥跟他走一辈子

陶虹在新戏《红色》中。

首次开腔谈“隐居”生活屡次“被离婚”很无奈

从入行的第一部戏《阳光灿烂的日子》崭露头角,再到《黑眼睛》、《空镜子》等多部热播剧,小陶虹的名字逐渐被观众所熟知。近两年,陶虹却鲜有作品问世,反倒是她的老公徐峥以演员、导演和监制的多重身份活跃在影视圈,陶虹难道是要做导演背后的女人?眼下,由小陶虹主演的电视剧《红色》正在北京卫视热播,接受记者专访时她首次开腔谈到了这两年的“隐居”生活,同时坦言,自己从未想过退居幕后,也不喜欢别人用“模范夫妻”这个词来形容她和徐峥。而屡次“被传离婚”的她,也表达了自己的无奈,“没有关系,大家说什么都可以,又不是真的,就让人家说吧。”

两年隐居

“外人看来我好像没有什么工作量,却是我人生中最丰富的时光”

广州日报:听说《红色》这是两年来接的第一部剧,

为什么会选择这个角色?

陶虹:第一次看到《红色》的剧本就被吸引了。这个剧中不仅有一直勾着你走的情节,还有特别让你割舍不掉的人物。现在有些剧本特别容易按照电视台收视的要求去创作,剧情都特别传奇、复杂,有的甚至很狗血,当你为了狗血而狗血的时候,人物往往就会丢失,但这部剧不一样。这部剧有着福尔摩斯的探案、花样年华的恋爱。

广州日报:剧中你和张鲁一的关系,有说像史密斯夫妇,有说像福尔摩斯和华生,你觉得呢?

陶虹:谈不上,他们其实是另外一种关系吧,都有一点像。

广州日报:这次演上海女人,拍摄的时候上海话台词多吗?

陶虹:我是在上海上小学的,徐峥家里也是上海人,所以对于上海多多少少还有一些了解,没有专门地去学上海话。不过有一件事很有意思,当时有一场戏需要走过一个很长很长的里弄,女儿在现场,她在巷子口看了很久很久以后,

走过来问我,妈妈你扭来扭去干什么呢?因为我平时不是这样走路,所以她看着觉得有点意思。

广州日报:最近很少在荧幕上见到你了,是什么原因呢?

陶虹:以前没有家庭的琐事,所以就比较专心地扑在事业上,现在越来越觉得除了事业以外,还应该有一些自己的生活。虽然没有一个家庭和事业的明确分配比例,但我确实是希望不要错过孩子的成长,也希望我把家里面理得比较顺,这样大家都能够比较安心地去做自己的工作。

广州日报:前两年,都在做什么,能跟大家分享一下吗?

陶虹:怀孕生孩子肯定是花掉了一些时间,慢慢地调整,最重要的是因为在这几年中,我的父母相继过世,这对我来讲,也是一个需要调节一下自我状态的过程。尽管在外人看来我好像没有什么工作量,但是对我来讲,是我人生中最丰富的时光。终于在父母身边陪伴那么久,看着他们的老年生活,因为他们的疾病,带他们去各种各样的医院,各种住院、检查,最后送两位老人走,确实是非常难得的人生经

验。我觉得大家真是要珍惜,多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亲近。

广州日报:演员要长期离家拍戏,和孩子的感情会有影响吗?

陶虹:我以前拍戏都是带着孩子的,那时还没上幼儿园。她通常会跟着我到一个新的地方,我觉得对她来讲也是一个崭新的认识,对一个新的语言、语种,一种饮食、环境气候的认识。

夫妻相处

“最重要的问题是你当初喜欢他什么,你现在喜欢他什么”

广州日报:你和徐峥一直被认为是模范夫妻,有什么秘诀吗?

陶虹:其实我不喜欢“模范夫妻”这个词,谁也做不了谁的榜样。每个家庭都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你要会去调整、去平衡,不能不去管,憋着不说就容易出问题了。其实我自认生活中也有很多烦心事,比如每次工作出门,孩子就

哭着不让我走,这时候我就会纠结。我也不会抱怨徐峥没时间管女儿,我现在的想法是,等孩子再大一点,需要父亲来帮忙教育,我就会闪开,让他来。

广州日报:会考虑像徐峥那样演而优则导吗?或夫妻再搭档?

陶虹:当初报考中戏,那届导演系不招生,我才退而求其次报考表演系。但说也奇怪,目前我对当导演反而没有太大的兴趣。虽然年纪已经不小了,但还有很多东西要学习,就像婚姻,你要和一个人耗一辈子,这难道不是最大的激情吗?至于夫妻搭档,我觉得还是看缘分吧,没有形式的限制,主要看角色和剧本,有吸引力、打动人,这是最基本的原则。

广州日报:会考虑给老公的电影做制片人吗?替他做大管家?

陶虹:有很多人问我,我觉得也不排除,也有可能会去做,但是也是得有合适的项目,然后如果有更合适的人在这个位置上的话,那么我也很愿意在旁边学习。

广州日报:以前你比徐峥有名,现在徐峥炙手可热,

这个你当初有预料到吗?

陶虹:如果你不是看好一个人,怎么会想着要跟这个人走一辈子呢,所以他在我心目中肯定从来都是绩优股。演员本身就是一个名利场,今天你红,明天他红,都很正常,最重要的问题是你当初喜欢他什么,你现在喜欢他什么,才能知道你们能不能往前走得更久、更远。

广州日报:结婚这么多年经常在网上“被离婚”,会生气吗?

陶虹:没有关系,大家说什么都可以,反正是娱乐新闻,本身只是一个娱乐的作用,又不是非要怎么样,让人家说吧。

育儿有道

“你的信任会给孩子

最大的创造力和自由”

广州日报:你的女儿会看你的电视剧吗,她怎么看和

生活中不一样的爸爸妈妈?

陶虹:我的孩子到现在为止很少看电视,看也只看动画片,或者到电影院里看电影,基本上没有看过我演的戏,偶尔在一些宣传上看到,她还是很骄傲妈妈在各种海报上出现的,但是她没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这是怎么回事儿。

广州日报:有没有独家的“育儿经”呢?

陶虹:我觉得教育孩子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心得,因为孩子都是不一样,都是独特的,但是我觉得终归一点,就是如果你爱他,就要信任他,你的信任就会给他最大的创造力和自由。

广州日报:现在亲子节目火爆荧屏,有没有想过带孩子参加呢?

陶虹:我觉得无论上什么节目,都是需要花很多精力的,眼下在个人时间分配上,无论是徐峥还是我,都没有这个时间,现在我们需要先在各自的专业上再努力一下,然后再跟全国人民共同娱乐。

33岁的罗晋凭借出众颜值在这两年迅速蹿红,在以古装剧的皇帝角色奠定观众基础以后,在前日东方卫视开播的《幸福36计》里,他转而尝试现代都市戏。他在上海接受本报独家专访,吐露“我是一个枯燥乏味的演员”,对于过往与同剧女主角唐嫣、赵丽颖等产生的绯闻,罗晋说全是杜撰,自己不负责娱乐大众。(曾俊林芳)

网友质疑“姚晨出轨”爆料人:细节记得过于清楚

原标题:网友质疑“姚晨出轨”爆料人:细节记得过于清楚姚晨和凌潇肃相识于微时

“满纸荒唐,物是人非。”前晚,姚晨终于发声,针对巨春雷对她和凌潇肃当年离婚内幕的爆料作出短短八字回应。这条微博经过一夜发酵,至昨日下午已有超过12万人次点赞。不少网友坚信姚晨不会出轨,也有人认为事情该到此为止了:“双方都有各自的家庭了,放过他们吧。”还有网友表示将观望姚晨和凌潇肃的下一步举动,“这事儿接下来会怎么闹,真的很好奇”。

【解读】

短短八个字,暗示很无奈

评论10万,点赞12万,从数据看姚晨的这场危机公关似乎已取得了初步胜利。虽然短短八字的回应并未涉及任何细节,但“满纸荒唐”无疑是否认巨春雷的爆料,而“物是人非”则隐约表达出一种无奈和哀伤。

还有网友表示,这两句话未说出的潜台词更令人唏嘘:“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物是人非事事休,未语泪先流——这才是姚晨想要表达的完整版吧。”

总之,姚晨的八字回应充分调动了大多数网友的同情心,“大姚加油”、“我们相信你”、“照顾好土豆”……一夜之后,各种善意喊话充斥其微博评论。很多姚晨的粉丝也因此底气十足,尤其是凌潇肃至今未表态,“就凭巨春雷的一面之词就搞得一切乌烟瘴气,大家喷这个喷那个,真是够了”。

不过,也有网友表示真相仍待调查,此事说谁是谁非还尚早,理由是姚晨并未就巨春雷的爆料作出更有利的法律反击。

【先例】

是非转眼逝,金句永流传

想要澄清某件事,这几年明星流行的做法,不再是发一大篇动辄上千字的声明,而是发表言简意赅的金句,让人回味。

“恋爱容易,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马伊琍

“这一世,夫妻缘尽至此。我还好,你也保重。”——王菲

“未来是未知,但是我们会静心聆听自己的心走下去,让时间告诉我们答案。”——李心洁

“我的伴侣绝对犯得起这个错误。”——周慧敏

每次后院起火,考验明星文笔的时候就到了。随着时间,那些情爱纠葛所涉及的是是非非,终究会被人遗忘,就像当姚晨事件发生后,很多人立刻就把前一天还热火朝天的“王全安连嫖三天”抛到了脑后。但是,明星在事发后第一

时间所说的话,却往往能长久地保留下来,被引用,被代入,被衍生,影响力久久不息。

有业内人士分析,关于丑闻发生后的声明,有三点规则是必须遵循的。一是要短,言多必失,写得让人不明觉厉是最高境界。二是要冷静,破口大骂的声明不但不会“流芳百世”,反而有可能令你“遗臭万年”,因为回头人们早忘了你们在吵什么,却唯独记得你那狰狞的嘴脸。三是要沧桑、心如止水、黯然神伤……总之,让心疼你的人更心疼,而原本怀疑或讨厌你的人则转而反思:“唉,跟一个弱女子计较什么,大家都不容易!”

【起底巨春雷】

质疑——

2011年,他曾炮轰凌潇肃

爆料姚晨离婚前曾出轨多次的巨春雷,这两天也成为网友开八的对象。有网友发现,三年前此人曾在微博公开吐槽凌潇肃,而如今,他却摇身一变成为凌潇肃对他“酒后吐真言”的好友,这科学吗?

在2011年2月巨春雷发表的一条微博中,他引用了一条凌潇肃疑似承认唐一菲是小三并大骂前妻姚晨的微博。这条微博在第二日被凌潇肃经纪人澄清:他账户被黑了。但是,巨春雷表示并不相信这个说法:“唉,如此危急公关!黑客?你以为黑客是卖白菜的满大街都是啊!人家黑客没事做这些无利可图的事情有病啊?再说,你只是凌潇肃,以为自己是布拉德·皮特啊?人家真懒的黑你!”,“呵呵呵,一定是真相,喝多了口无遮拦,结果公司无奈了,只能找借口!话说,哪那么多黑客,我给你钱,你找一个给我看看!哈哈哈!”

有网友质疑,显然巨春雷当时跟凌潇肃不熟,而且立场是站在姚晨这一边,但如今巨春雷却以“好哥们”的姿态为凌潇肃大鸣不平,这个转变相当奇怪。网友如此评论:“这个叫巨春雷的是精神分裂吧,2011年2月份的微博还在骂凌潇肃,现在又开始称兄道弟了,我说哥们你专业一点好不好,你能把自己以前微博删一删再出来咬人行吗!”

另外,在巨春雷跟凌潇肃的酒后畅谈中,竟出现了那么多明确的时间、地点和细节,也让网友怀疑这次的爆料实乃精心策划。有人说:“这是酒量太好,还是记性太好?这两个哥们是处女座的?细节记那么清!”

回应——

巨春雷:潇肃,当年哥做得不对

对网友的质疑,巨春雷发文昨日发微博回应:“没错,我曾经是在凌潇肃离婚时骂过他。那会儿我跟你们一样,属于被歪曲事实蒙蔽的人。三年后,当我知道了真相,除了对当年的鲁莽行为感到内疚后悔,就只剩站出来捅破一切的决心了。潇肃,对不起,当年哥做得不对,如今你不愿说,哥来说!”

巨春雷也转发了姚晨的八字回应,并评论道:“此情此景,正可谓:你在红楼我在西游……”

此外,巨春雷之前被认为是龙腾艺都影业的经理,昨日他作出说明,称已离开龙腾,目前是自己创业。

至于凌潇肃的态度,有记者从凌潇肃的宣传人员处得到回应:“凌潇肃确实认识巨春雷,但我不知道他们交情如何,现在凌潇肃仍在剧组拍戏,暂时联系不上。”

链接

孙红雷避谈“出轨”事件

昨日,在《触不可及》发布会上,被指为疑似姚晨出轨对象之一的孙红雷成为会场焦点。记者问他与姚晨相关的问题,孙红雷称:“我个人受的家庭教育不允许我回答这样的问题。”巨春雷的爆料文章中指出,在拍摄《潜伏》时,姚晨曾半夜敲孙红雷的房门;之后孙红雷出席某次活动,被发现有姚晨相伴,而活动主办方其实是没有邀请姚晨来的。(记者李丽)

电影观后感格式

电影观后感格式 篇一:影评观后感格式篇一:影评的格式阿甘正传观后感(中英文对照)阿甘有自己的坚持,他不断地跑步,just runs. 他跑步不为任何理由。他说:人要往前看,千万不要被过去拖累。我想我跑步就是这个意义”和过去告别,不停留在原处。也许这世界上太多人随拨逐流,很少人会坚持做一件事,阿甘坚持自己的坚持,于是他成了“神”。影片中还有一位主要人物是上校丹。他在越南战争中失去了双腿。他说他的命运就是战死。然而阿甘却救他,让他活了下来。失去双腿后他开始憎恨生活,生活得很颓废,责怪阿甘当初救了他。然而当他调整心态,去和阿甘一起捕鱼生活,有了收获后,开始感觉到生活的美好。感谢阿甘当初就了他。影片试图通过这个角色告诉观者生活总是美好的。乌云后有彩虹,绝境后有重生。关键是看我们给不给自己一个好心态,一个机会去改变不好的现状。影片试图向观者传达这样一个信息:或许做好我们该做的每一件事,生活就会给我们一个好的回馈。只要有一种坚持就会出现一个奇迹。 mr. a gan has his own perseverance, keeping on running without of any reason, just r uns. he said: “man has t look forward, and never encumbered by foretime. i thank thats the meaning of my running.” say goodbye to foretime and dont stay in-place. although so many people in the world are used

城市女郎徐静蕾

城市女郎徐静蕾 贺岁片大战已经启幕,《金陵十三钗》、《龙门飞甲》、《亲密敌人》组成了票房争夺战的第一梯队,如果不出意外,贺岁档的票房三甲,将在这三部电影中产生。 不过,不管结果如何, 徐静蕾已经赢了, 她是少数几个挤进贺岁档最前列的女性导演, 而且是以城市女郎的形象进入这个行列的。 要知道,此前“大片”的入门资格, 是一定要有历史感,她却打破了这个规则。 《杜拉拉升职记》上映后,票房过亿的同时就曾

出现争议,争议的焦点集中于两点,一是广告植入,二是对于杜拉拉职业生涯的展示不够。不过,最没有争议的是,它是一部内地罕见的城市题材电影,并且,是以温情的目光注视城市化的进程。云飞扬认为,《杜拉拉升职记》中最大的植入广告,其实是新北京:“《杜拉拉升职记》结合当代社会贯穿于商业、政治、经济和文学艺术中的各种消费――权力运作活动,让观众看到了由各种符号所构成的城市文明系统演变成为具有现代神话的可能性。” 徐静蕾的新片《亲密敌人》,依然是城市题材,其中的真正主角,依然是超级大都市。往前看,徐静蕾的绝大多数电影、电视作品也都是在城市背景上展开的,她是内地电影里少数几个最少争议的城市女郎,甚至有可能是唯一的一个。 上世纪70 年代末,借助反特片,城市开始出现

在中国内地电影里,《黑三角》、《雾都茫茫》、《第十个弹孔》、《戴手铐的旅客》,都是以城市生活为背景。80 年代初,真正意义上的城市电影开始出现,在全社会那种“时代的春天”的气氛中,这些电影往往拥有一个乐观的基调,故事多数和改造有关,改造失足青年,改造一家经营不善的企业。乐观情绪只持续了不到十年,1989 年,谢飞导演的《本命年》为城市电影重新定调。同时出现的是张暖忻导演的《北京,你早》,黄建新的《站直了,别趴下》,何群的《混在北京》,宁瀛的《找乐》、《夏日暖洋洋》,霍建起的《生活秀》,基调大致如此。滕文骥拍摄于1985 年讲述建筑女工成为明星的《大明星》中,那种建筑工人在工地上载歌载舞的场景,迅速成为回忆。 90 年代以后,城市,就基本从中国内地的电影中消失了,原因之一是中国电影的整体衰微,原因之

影评的格式和范文

影评的格式和范文 模式一:单角度评析 题目:主标题 ——副标题(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或者艺术手法) 第一段:电影风格(30字)+电影梗概(150字)+中心论点(20字) 第二段:分论点一 第三段:分论点二 第四段:总结(升华主题,并联系现实,提出个人思考)模式二:多角度评析 题目:主标题 ——副标题(不用提出角度,只需要点出评什么电影就可以了) 第一段:电影风格(30字)+电影梗概(150字) 第二段:评主题思想(看不出准确的主题思想,可以用感受来代替,但一定要结合电影情节,不要写成纯观后感)第三段:评人物形象(可以评一个,也可以评多个) 第四段:评艺术手法(镜头、音乐、台词、画面、色彩等等) 第五段:总结,提出一个总体的评价(弥补开始第一段的中心论点缺失) 模式三:散评式

题目:主标题 ——副标题 也可以只用一个题目:比如说“评电影《花火》” 全文自由分段,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可以评价电影的任何一个部分或细节。 注意不要写成观后感,也不要写成电影简介,要注意“叙”“析”“评”相结合。 本模式例文可以参考《影视传媒专业高考指南》一书中139页:“黑暗中的花火——评析北野武《花火》 我的眼里只有你 ——徐静蕾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主题思想之浅析 《一个陌生女人来信》是继《我和爸爸》之后,老徐导演的第二部作品,与后者不同的是,这部作品改编自大家耳熟能详的茨葳格的同名小说,这便被赋予了博大的精神内涵。那么老徐是否能够传神地演绎这段故事呢?答案是肯定的,在一段清脆的古典音乐中,电影以民国北平作为时代地域背景展开了这段凄美的爱情故事,整个影片的色调始终是灰暗的,像是由一张张泛黄的茶色相片拼接而成,时光的碎片就这样一览无余地展现在观者眼前,造成一种老照片的感觉。在昏黄的灯光下,悲凉的音乐中,作家男人坐在黑暗中看信,

著名导演汇总以及世界50大导演

世界著名导演汇总 中国内地(4—6代):谢晋、吴天明、张暧忻、黄建中、郑洞天、谢飞、胡柄榴、丁荫楠、李前宽、陆小雅、于本正、颜学恕、黄蜀芹、杨延晋、王好为、王君正、吴贻弓、吴天明、霍建起、田壮壮、吴子牛、黄建新、张艺谋、陈凯歌、张军钊、李少红、胡玫、何平、冯小刚、陆川、张元、王小帅、贾樟柯、章明、路学长、娄烨、孙周、管虎、姜文、宁浩、徐静蕾、王一持。 韩国地区:朴赞郁、姜帝圭、金基德、金基石、康佑硕、尹锡湖、申尚玉、许秦豪、李瀚、金容华、金性洙。 日本地区:黒泽明、今村昌平、宫崎骏、小津安二郎、山田洋次、沟口健二、大岛渚、北野武、冢本晋也、大友克洋、押井守、岩井俊二、伊丹十三、堤幸彦、庵野秀明、竹中直人、行定勋、高畑勋、细田守、佐藤纯弥、寺山修司、柳町光男、是枝裕和、降旗康男、市川昆、小林正树、木下惠介、筱田正浩、森田芳光、本广克行、铃木雅之、村上正典、周防正行、熊井启、冈本喜八、成濑巳喜男、犬童一心、林海象、近藤喜文、望月智充、樋口真嗣、野村芳太郎、相米慎二、富野由悠季。 香港地区:吴宇森、徐克、王家卫、陈嘉上、陈可辛、杜琪峰、刘镇伟、刘伟强、陈木胜、尔冬什、王晶、陈果、关锦鹏、麦兆辉、唐季礼、叶伟信、李小龙、周星驰、彭顺、彭发、袁和平、许鞍华、彭浩翔、韦家辉、黄霑、洪金宝、林岭东、陈德森、李力持。 台湾地区:李安、侯孝贤、蔡明亮、杨德昌张作骥、陈国富、林正胜、杨德昌、朱延平。 欧美地区:斯皮尔伯格、卡梅隆詹姆斯、乔治卢卡斯、蒂姆伯顿、迈克尔贝、希区柯克、斯坦利库布里克、弗朗西斯科波拉、格里菲斯,卓别林,爱森斯坦,希区柯克,基斯基耶夫斯基,波兰斯基、罗伯特泽米基斯、大卫林奇、科恩兄弟、吕克贝松、奥利弗斯通、雷德里?斯科特、马丁斯科塞斯、罗恩?霍华德、克里特伊斯特伍德、特瑞吉列姆、约翰?施莱辛格、肯·罗奇、彼得?格林纳威、麦克?李、艾伦?帕克、大卫·里恩、林赛·安德森、约翰·保曼、德里克·贾曼、迈克尔·温特伯顿、丹尼·保尔、盖·里奇、维多里奥?德?西卡、罗伯特?罗西里尼、鲁奇诺?维斯康蒂、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费德里科?费里尼、彼埃尔? 保罗?帕索里尼、弗朗切斯科?罗西、埃尔马诺?奥尔米、贝尔纳多?贝尔托鲁奇、贾尼?梅利奥、朱塞佩?托尔纳托雷、皮亚托·杰米、塞尔乔·莱翁内、塔维尼亚兄弟、埃托雷·斯科拉、莉丽亚娜·卡瓦尼、马可·贝罗奇奥、南尼·莫瑞提、奥逊?威尔斯、罗伯特?奥特曼、伍迪艾伦、约翰·福特、约瑟夫·洛赛、朱尔斯·达辛、阿瑟·佩恩、西德尼·吕美特、山姆·佩金法、约翰·卡萨维茨、布莱恩·德·帕尔玛、巴里·莱文森、特伦斯·马利克、朱利安·施贝尔、格斯·范·桑特、吉姆·贾木许、迈克尔·摩尔、斯派克·李、理查德·林克莱特、大卫·芬奇、史提芬·索德伯格、昆廷·塔伦蒂诺、保罗·托马斯·安德森、乔尔沃卓斯基、法斯宾德、施隆多夫、布努埃尔、马修·卡索维兹、伊夫.罗伯特、

“才女”徐静蕾的创业人生故事

连锁加盟https://www.wendangku.net/doc/ea9491992.html, qyue “才女”徐静蕾的创业人生故事 几年来从商的经历改变了徐静蕾,做杂志积累的广告资源和人脉,帮助《杜拉拉升职记》找到了大量商务合作伙伴,并且她还引入了国外最流行的制作投资方参与票房分红的商业模式。 由徐静蕾担任导演的第一部商业电影《杜拉拉升职记》于4月15日在全国正式上映,影片的制作成本仅不到2000万人民币,但之前就已经通过各类商务合作,收回了超过2/3的制作成本,也为老徐创造了自拿起导筒以来最大的商业成功。几年来从商的经历改变了徐静蕾,做杂志积累的广告资源和人脉,帮助《杜拉拉升职记》找到了大量商务合作伙伴,并且她还引入了国外最流行的制作投资方参与票房分红的商业模式,所以老徐才会自信地说,这是一部不怕商业的电影。 作为一位曾经与章子怡、周迅、赵薇并称为四小花旦的女演员,徐静蕾却并没有像其他3位花旦一样,沿着演员这条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看看徐静蕾过去10年的经历,可以说她多少有点不务正业。当其他3位小花旦在商业电影的大潮中比拼得如火如荼之时,徐静蕾却在自己折腾独立电影、在博客上与韩寒过招,甚至办起了多少人口中的完蛋东西电子杂志。就连一贯支持她的父亲都看不下去,教训徐静蕾:为什么不好好拍戏? 其实自从2007年以来,徐静蕾每年只出演了一部影片,她将大部分时间投入到自己创办的电子杂志《开啦》上。但是,渐渐远离大银幕却并没有降低徐静蕾在其追随者中的影响力。相反,在企业界,尤其是互联网行业,徐静蕾拥有大量拥趸。《杜拉拉升职记》的商业成功,徐静蕾在企业界的影响力功不可没。作为演艺圈中的才女、互联网2.0时代的博客女王、《开啦》的创办人,徐静蕾从不惧怕进入任何全新的领域,而且她坚信正是她的每一次冒险,才成就了今天的徐静蕾。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影视音乐分析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电影音乐评析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由徐静蕾执导。改编自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写于1922年的同名小说。它讲述了一个女人用一生的痴情来等候心中所爱男人的爱情故事。担任本片配乐的是来自不同国度的两位音乐家——中国的林海和日本的久保田修。两位音乐家用唯美与叙事相结合的手法为影片创作的音乐使这个动人的爱情故事更加意味悠长。 电影画面:1分50秒——5分29秒 1948年的冬天,作家徐爱友在自己家中过生日。他一边吃面一边随手拿过一封信看了起来。这是一个陌生女人寄来的信。钢琴用两个简单的声部轻轻诉说着一个女人的细腻心事。这两个相距十度音程的平行声部离得很远,音响空灵,仿佛象征着两颗相距很远的心。 电影画面:12分41秒——16分21秒《琵琶语》作曲:林海 这是主人公江小姐在幼年时第一次见到徐先生时的情景。爱情在一刹那间在少女心中开始萌发。在钢琴与弦乐演奏的简单和声背景上,琵琶奏出一段动人的旋律。这支旋律用七声调式写成,有着浓郁的中国风格。而旋律下方的和声确是西洋调式的风格。东方与西方的音乐风格在这里被很好的统一在一起。后一部分中人声的使用也十分精彩。童声演唱的旋律是经过简化了的音乐主题,它与其它乐器形成支声声部,彼此很好的融合在一起。《琵琶语》是影片中最主要的音乐主题。音乐中采用西洋大小调体系来给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旋律配和声的手法,与片中男女主角所代表的中西两种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正好不谋而合,非常贴切。 导演徐静蕾自己曾坦言音乐对于这部电影的重要性:“当时在拍摄的时候,我就觉得音乐在部电影当中应该说会起到非常非常大的作用。因为这个电影主要是关于情感的,那么,很情绪化的段落就会非常多,那这时候是需要音乐来帮忙的。”有意思的是本片的主题音乐《琵琶语》本不是为这部电影而作的,而是作曲家林海为台湾风潮唱片公司所做的专辑《琵琶语》中的主题曲。导演徐静蕾听了以后觉得非常适合把它放在电影里,于是就这么做了。结果最后的效果非常好,非常贴切。 电影画面: 26分40秒——29分42秒《琵琶语》作曲:林海 江小姐的母亲要改嫁到山东。临行前的晚上,尚年幼的江小姐独自在屋外等待徐先生回来。当她看到徐先生带着一个漂亮女人有说有笑的走进屋里,心中只有暗自神伤,默默接受这个无奈的结果。《琵琶语》的音乐再次幽幽地响起。不过这一次是由钢琴来演奏的,速度也慢了许多。这与片中女主人公喃喃自语时的情绪很好的结合在一起。

中国导演的代际划分

中国导演的代际划分 在中国电影百年发展的历程中,六代导演的划分和提法已成定论。其中制作体制的变化、语言方式的转换、表述主体的更迭是最基本的划分依据。 中国电影导演的代际划分大抵如此:建立了中国本土电影雏形的郑正秋、张石川等为第一代;创造了三四十年代社会写实风格的蔡楚生、孙瑜等为第二代;1949年后致力于社会主义语境表达的崔嵬、谢晋等为第三代;1979年后追求影像语言电影化的张暖忻、谢飞等为第四代;1985年后使中国电影走向国际的陈凯歌、张艺谋等为第五代;90年代后崭露头角的张元、王小帅等为第六代。 《难夫难妻》(1913)、《孤儿救祖记》(l923)、《劳工之爱情》(1922)、《火烧红莲寺》(l928)、《歌女红牡丹》(1930)等影片对中国电影制作方式的开山性,奠定了郑正秋和张石川的鼻祖地位。他们携手创办“明星影片公司”并摸索出中国电影的西化道路:郑正秋创造了家庭言情剧模式,张石川则踏出娱乐电影的路径。 第二代导演的创作时段主要在1934至1949年间,在公认的经典电影中,有脍炙人口的社会写实片《神女》(1934),《渔光曲》(l934)、《桃李劫》(l934)、《大路》(1935)、《马路天使》(1937),《十字街头》(l937)、《一江春水向东流》(l947)、《万家灯火》(l948)、《乌鸦与麻雀》(l949);有制作精美的艺术电影《小城之春》(1948);有专业指数很高的市民喜剧电影《假凤虚凰》(l947)、《太太万岁》(1947)。优秀的导演有蔡楚生、孙瑜、费穆、沈浮、袁牧之等。 第三代导演(1949-1966)主要是北影的“四大帅”(成荫、崔嵬、水华、凌子风)和“南谢(谢晋)北谢(谢铁骊)”。其中成荫的代表作为《南征北战》(1952)、《停战以后》(1962)、《西安事变》(l982)。水华创作了经典《白毛女》(1950)、《林家铺子》(l959)、《烈火中永生》(1965)、《伤逝》(l981)。崔嵬的《青春之歌》(1959)和《小兵张嘎》(1964)在“十七年”电影中独领风骚。凌子风的成功影片是《红旗谱》(1960)、《骆驼祥子》(l982)和《边城》(l984)。1964年,谢晋的《舞台姐妹》和谢铁骊的《早春二月》震惊影坛。80年代伊始,谢晋的创作在《天云山传奇》(1980)、《牧马人》(l981)、《高山下的花环》(1984)、《芙蓉镇》(1986)等系列作品中达到了高潮。谢铁骊也接连拍摄出《知音》(l981)、《包氏父子》(l983)、《红楼梦》(1985)等优秀作品。 1982年,第四代导演显示出群体轰动效应,他们的结构主体是“文革”前北京电影学院和上海电影学校的毕业生。《小花》(黄健中,l979)、《城南旧事》(吴贻弓,1982)、《邻居》(郑洞天,l981)、《逆光》(丁荫楠,l982)、《小街》(杨延晋,l981)、《乡音》(胡柄榴,l983)等片打破了中国电影传统单一的起、承、转、合的叙事模式,使中国银幕开始出现非政治化的情感影像。第四代另一个让人惊叹的代际特征是女导演成批涌现,譬如张暖忻的《青春祭》(1985)、陆小雅的《红衣少女》(1984)、黄蜀芹的《人·鬼·情》(l987}、史蜀君的《女大学生宿舍》(1983)、王君正的《山林中的头一个女人》(1986)等。 如果说第四代讲述的是特定“大时代中的小故事”,那么第五代塑造的则是悠悠老中国的影像寓言。《一个和八个》(张军钊,1983)和《黄土地》(陈凯歌,1984)的异质展露,蓦然宣告了新电影的莅临。而《盗马贼》(田壮壮,1985)、《黑炮事件》(黄建新,1985)、《绝响》(张泽鸣,1985)、《大阅兵》(陈凯歌,l986)、《孩子王》(陈凯歌,l987)、《红高粱》(张艺谋,l987)的比肩而至,使第五代旋风般地完成了自己的命名式。他们以新姿态再造银幕神话,其叙事段落、镜头修辞、机位选择、摄影机运动、意象创造展示出与旧电影截然不同的情致和风范。他们

徐静蕾:导演角色让我像个女强人

徐静蕾:导演角色让我像个女强人 徐静蕾,1974年生,现任职北京电影学院,主要电视剧作品有《一场 风花雪月的事》、《将爱情进行到底》、《让爱做主》;主要电影作品:《爱情麻辣烫》、《我爱你》、《我和爸爸》(自编自导自演)、《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自编自导自演)、《梦想照进现实》(自导自演) 提到徐静蕾,大家说得最多的就是“才女”二字。最初因为她写得一手好字,于是,曾经赛特商场和中央电视台梅地亚宾馆的霓虹灯上的字都出自徐静蕾之手。后来在她自导自演的电影《我和爸爸》、《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徐静蕾又亲自操刀题写片头。 但徐静蕾感兴趣的是画画、摄影,只要有机会,她就会端起相机满世界地拍照。 “说我是才女,那是因为大家对女演员的期望值太低,通常都觉得你没文化,所以你做一点事情大家就都承认你。我这点算什么啊——不是说我没才华,而是真正的才华没有显示出来。”徐静蕾对此的反应很淡然。语气里却又带着一点倔

强。 “徐博客”是徐静蕾在“才女,演员,导演,老徐”后的又一个新名字。从开博客到现在不到半年时间,点击率已突破两千万,遥遥领先于其他正在网上“博”着的“客”。新书《老徐的博客》也已上市。 眼前的导演徐静蕾没有让人惊艳的感觉,形容她 只觉得用一个“淡”字比较贴切,淡淡的语气,淡淡的笑容,还有一丝淡淡的书卷气。 做导演,我希望以会用人取胜 人物周刊:通常我们都以为作为导演就应该是强悍有力甚至独断专行的,你依靠什么胜任导演的工作? 徐静蕾:我觉得导演已经在太长时间里被人脸谱化了,实际上我觉得导演就跟单位的领导一样,有的领导是经常拍桌子骂人的,有的领导是很会用人的。我觉得拍桌子瞪眼是一种恃强凌弱的方式,不要以为你站在这个位置上,你就有权力对别人这样,实际上不是这样的。这只不过是每个人的分工不同而已,人家是做具体工作的,你就像乐队的指挥一样,就是来布置谁什么时候该起声的。

徐静蕾经典语录

徐静蕾经典语录 徐静蕾经典语录 1、我不侮辱你,从侮辱你当中我得不到什么乐趣。 2、调情不一定就调爱情。 3、谁是什么样子,要用他一生的时间才能描述完,而这之前的任何一次总结,都不过是断章取义。 4、我没打算摧残你,以无限下贱磕路我也不轻易使,使一次对我也是一次惨烈的付出。 5、对自己多好,都不过分。 6、也许生命本身就带有不可避免的痛苦,既然免不了,不如尽量让自己快乐,如果思考导致了痛苦,那我宁可不要思考,尽可能做一些本能的选择。 7、真正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就要耐得住寂寞,否则就会很失落。 8、我心眼挺多的,我是挺精的,我经常看谁都不顺眼,尤其是装纯的,什么年代了还装这,早就不惜的用了。 9、我不觉得我比别人更坚韧。事实上很多事情是不由你选择的,你坚韧也得做,不坚韧也得做。谁也不比谁额外的脆弱,用不着强调这个。坚韧不是说出来的,越哭闹的人其实越脆弱…… 10、真跪别人看见寒碜,心里跪自己知道寒碜。 11、徐静蕾经典语录:笨的人必须自己摔跟头才能知道,聪明的人看别人,以己度人的想一想也能明白个一二。

12、好的影片不一定是一种单一的情绪,而是一种大面积的东西压在你的胸口,让你无从出口,你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宣泄自己。 13、越是美好的东西就越会日益的显现出它的极端两极化,有多少得到就有多沉重的失去,有多少快乐就有多少伤心在等着你,这种感觉让人有种并不莫名的焦虑。 14、你特别喜欢一个人,但是你身边的人会认为不值得,觉得你们不般配。其实,爱情是一种非常个人化的情感,不是秀给别人看的。 15、如果我身边最重要的人始终要离开我,我宁愿一辈子从来都没有拥有过。 16、人身上有好多弱点,小时候觉得你爱上了一个人,爱情就是最重要的,可以超越一切,包括道德,别人的眼光,但是实际上有很多东西爱情是不能超越的。尤其是当激情过去了。 17、人不是只为自己活着,还为那些爱我们的人。 18、也有很多很多年了,觉得自己爱过一些人,忘记了一些,还有一些想忘却还没有忘记的人和一些不想忘记却已经失去的人。 19、骚没问题,大家都很骚,但别人骚完完了,他骚完了是一个被别人都很仇视的人。 20、我就不愿意把别人都当成傻冒,把别人都当成傻冒的人自己才是傻冒。 21、人的感情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一见钟情比一辈子到老那种要更容易,最重要还是要选择一个能跟自己过一辈子的人。这

华语电影“演而优则导”现象研究

华语电影“演而优则导”现象研究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电影事业进入到了一个全新发展阶段,各种题材、各种形式的影视作品大量涌现,并由此而诞生了一大批优秀的影视演员。随着华语电影市场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电影艺人开始转行到电影制作行业中,而且影视演员在不同角色之间的成功转变已经成为了衡量其表演实力的重要标准。就以近几年电影市场层出不穷的影视作品来看,很多专门从事表演的演员所制作的影视作品取得了很不错的票房成绩,例如赵薇《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周星驰《长江七号》、徐静蕾《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等等,这些作品的出现都说明了当前华语电影市场正呈现出“演而优则导”的现象。对于这一现象的分析,本文以演员徐静蕾和周星驰为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關键词:华语电影演而优则导艺术演员 “演而优则导”这一现象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具有时代发展的必然性,而且这也是华语电影市场未来发展的一种趋势。从它的产生来看,有些是处于自身工作安排上的需要,有些则是出于个人的兴趣爱好,还有一些是出于电影商业运作中的经济利益而着手的。我国的电影市场在上个世纪90年代之后,获得了飞速发展,不论是电影的题材、还是电影的制作水平等都取得了很大突破,加上经济和文化环境的改善都促进了电影市场的活跃,而这也就为“演而优则导”这一现象的出现提供了重要的背景和氛围。 一、“演而优则导”现象出现的背景 1.经济环境的变化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电影艺术的进步注入了新的活力,世界范围内的交流变得更为密切,而且急剧的社会变革也对社会结果产生了冲击,早期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人们的经济意识开始增强,这一系列的变革都为华语电影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电影的题材和内容开始变得越来越开放,越来越反映人们的现实生活,在这一时期的影视作品中,已经很难发现意识形态浓厚的作品,而更多的是大众文化的新型题材。与此同时,商业化思想也对电影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冯小刚导演所指导的贺岁电影,达到了艺术和商业的双重效果,也反映了这一时期社会的众多现实,例如《甲方乙方》这一题材的电影就很好的表达了当时大众日益勃发的现实欲望,同时它的每一个小片段又真实的展现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对他的电影分析可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化的电影运转模式已成为发展趋势[1]。此外,为了更好的发展自己,更多的影视演员开始试着尝试在体制外实现自己的梦想,开始拍摄属于自己导的电影,这其中经济环境的变化为其提供了有利条件,加上各种娱乐公司和海外资金的涌入,为演员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平台,这为“演而优则导”的实现提供了现实条件。 2.文化环境的变化

中国电影导演代系划分

编辑| 删除中国电影导演代系划分 东写西读发布于:2010-01-17 01:41 中国电影导演代系划分(2009-07-20 00:52:33) 一、“第一代导演”活动的时间大体上是在世纪初到20年代末。这段时间涌现的导演总计约一百人左右,其中以张石川、郑正秋、但杜宇、杨小仲、邵醉翁为代表,活动的时间大体是在本世纪初到二十年代。 “第一代导演”是中国电影的先驱,在拍摄条件非常简陋、艰苦,又缺乏经验的条件下,创作了中国第一批故事片。这些影片中的一部分是受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不同程度上表现出一些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但是,从艺术技巧而言,“第一代导演”还不了解什么是电影,他们往往用传统的戏剧观念来处理电影,拍摄时沿用戏剧舞台的一套办法,摄影机基本固定。 “第一代导演”中成就最大的是张石川(1889—1953)、郑正秋(1888—1935)。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第一部长故事片《黑籍冤魂》、第一部有声故事片《歌女红牡丹》,第一部武侠片《火烧红莲寺》,以及早期最有影响的《孤儿救祖记》等都出自他们两人之手。但两人相比,郑正秋比张石川更有艺术主见与追求,张石川的制片方针是“处处惟兴趣是尚”,郑正秋则提出影片不仅要迎合观众,而且要引导观众的欣赏趣味。他的影片故事性强,结构严谨,戏剧冲突较强。特别是后期的《姐妹花》十分注重故事的雅俗共赏,表演的朴素细腻,导演手法的自然流畅,使得该片在上海新光影院上映创下连映60天的记录。 二、“第二代导演”主要活动时间是在三、四十年代,部分导演一直到五、六十年,甚至八十年代,仍工作在电影岗位上,这一代导演主要有程步高、沈西苓、蔡楚生、史东山、费穆、孙瑜、袁牧之、应云卫、陈鲤庭、郑君里、吴永刚、沈浮、汤晓丹、张骏祥、桑弧等。 “第二代导演”最大的成就是,由他们开始,中国电影就思想内容而言,开始真正从单纯的娱乐——“玩耍”中解放出来,开始比较深入地反映社会生活,从娱乐中发挥社会功能。在艺术上,这代导演最大的特点是写实主义,同时,他们注意把“写实”和电影化结合起来,开始逐渐掌握电影艺术的基本规律。尽管这代导演的“戏剧意识”还比较强烈,但他们已从对戏剧的摹仿从形式转向内涵,即逐渐摆脱舞台的局限,充分发挥电影艺术之所长,只是在故事情节上强烈地追求戏剧悬念、戏剧冲突、戏剧程式。可以这样说,中国电影从这一代导演开始,才显出自己独立的价值。

徐静蕾开讲啦励志演讲稿

徐静蕾开讲啦励志演讲稿 大家好!同学们好! 大家应该已经看出来了,我是一个非常紧张的人,我一上台就会觉得脑子里面一片空白,然后看到你们,我会想到我读大学的那段时间,是那种很茫然的时候。 因为种种原因上了一个非常好的学校,但是实际上会对自己的人生产生很大的困惑,就是说我到底想要什么,我到底想要在未来的日子里从事什么样的工作,过什么样的生活,找什么样的男朋友。然后自己未来的发展应该是怎么样的,所以我看到你们,我会很强烈地想到我大学的那段时间。我今天回头想,如果说我希望还可以做什么的话,我会觉得我希望自己实践更多,然后学更多的东西。因为工作了很多年以后,会有一个感觉就是说,如果你从一张白纸开始,学一些东西,一些道理,一些知识,其实它只是作为一些概念留在我们心里。反而是说你做了一些事情之后,再去回头想一些东西才会发现它的道理在什么地方,所以对你们,如果有一个建议的话,我会希望大家能够多去做一些社会的实践,包括自己喜欢的,比如说工作。因为有一些东西,你今天觉得我可能很喜欢,可是你真去做那件事情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有很多很多跟自己不一样的那种想象的东西,是不一样的地方,所以人生在这个阶段,我觉得更多的是多去实践,多去看东西,然后最终会找到一个相对来说更适合自己的未来。这么一个事业也好,生活也好,各方面的东西也好,其实困惑是永远都会有的,到今天我还是会为很多很多事情觉得困惑。因为每过一个人生阶段,

你都会对自己有不同的希望,或者说对自己的生活有不同的一个要求吧,然后那时候就会很纠结很纠结,后来我就在想说,其实不要想太多,困惑反而是人生的一个常态,因为你到每一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新的困惑出来,所以最重要的还是我们去做事情吧。因为我们的人生可能就是这样的一个不停的在做一些,很细小的事情当中成长的,有些事情你可能都不觉得自己在当中有成长,可是回头几年后看过来还是会觉得,不管怎样都是人生非常美好的一段经历和财富吧。 其实我有童年阴影,因为我小时候也算是还会自己写一点东西什么的,然后学校有那种演讲比赛,我就上台去,还是自己写的东西,5分钟都不到,我就一片空白。那是全校的一个演讲,我就说了5分钟忘了词儿,然后就自己下去了,所以那是一个其实挺大的一个阴影吧。发生过好多这样的事儿,有一次导演协会的颁奖,然后何平导演就说,你来主持。我说我怎么能主持呢,我肯定不能主持。他跟我说了很多遍,他说你不可能不能主持,你是学表演的,你怎么可能不能上台主持呢,而且是导演协会的那么一个活动,你都认识台下的人,然后说得我完全没有力气反驳。然后我就说好吧好吧,他就给了我很长一段词,我就拿着背,感觉背了半天就上去了,我总共大概就说了第一行和最后一行,我就下去了。然后何平导演就在后台看见我说,徐静蕾,我以后再也不找你当主持人了。我想我说了你怎么都不相信,我下去就属于抱头鼠窜的那种感觉就下去了。其实在演戏的时候,我经过这么多年,电影学院也好,表演也好,其实这个障碍我已经完全克服了,你今天让我在演戏的时候做任何事情,我都是可以的。只是

以《城南旧事》为例分析散文化电影的主题倾向

以《城南旧事》为例分析散文化电影的主题倾向 散文化电影,在影片中摒弃一切注重戏剧情节,矛盾冲突的传统叙述手法,淡化情节、弱化冲突,有些甚至是生活化流程的完全记录。力求化外在的艺术张力为内在的心理张力,注重琐碎细节场面的有效积累,在细腻自然中含蓄地表达情意,抒情大于叙述;同时在影象画面上也不强调故事性,而是注重情景交融的韵味和意境。它通过平凡的生活事件和较为松散的结构形式来反映生活,以开放性的多侧面、多层次、多声部的审美形式塑造人物,创造意境,并由此构成散文电影的基本面貌。 一、散文化电影多展示人性的平和与温婉 散文化电影在展现社会与人性时,一般选择回避或淡化人生的惨烈,更多地把目光集中到表现人情人性。散文化电影不论是自然景色还是人物的言行心态,都采用一种自然和谐、平淡温婉的基调取代故事里本身蕴涵的那种大悲大喜的情感表达与戏剧冲突。 面对人生的苦难,不同的人往往会采取不同的态度,吴贻弓没有像“伤痕电影”的编导们那样,对个人和民族的遭遇采取一种愤世嫉俗的控诉姿态,也没有想谢晋一样,用民间的那种悲情浓郁的家庭与婚姻传奇来传达自己对人生的认识。吴贻弓采用的是一种平和的胸怀,用一种舒缓的柔性的诗意去抚慰人们受伤的心灵。《城南旧事》在展示人性的平和与温婉方面,主要通过两个人物,英子和他的父亲。吴贻弓用英子对秀贞、妞儿、小偷、宋妈的友情,来淡

化人物身上的悲剧性,通过英子的友情来传达一种真情,用小英子的美好抚慰秀贞、妞儿、小偷、宋妈的伤痛。影片里,秀贞、妞儿、小偷、宋妈都在向英子倾诉自己的故事。秀贞、妞儿、小偷、宋妈都是被边缘化的小人物,他们的遭遇和情感在主流阶层中被忽略和抛弃,他们无处诉说,英子成了他们最好的倾听者。英子的倾听,使他们暂时忘却了社会对他们的歧视,让他们得以敞开心扉,排遣积压已久的心理沉淀。同样,英子父亲对青年学生的帮助,让观众感受到英子父亲身上所散发出的人性的光辉。 霍建起导演的《暖》在展示暖儿与哑巴的婚姻时,只表现了他们家庭生活中朴实和谐的一面。两人和平相处的情景以及哑巴对井河没有敌意的款待,还有哑巴让井河带走暖儿与女儿时的手语,都表现了人性的温馨与美好。 二、淡化人生的残酷与悲凉 现实的人生都包含着残酷与悲凉的一面,但散文化电影回避了人生的惨烈,有意识地淡化处理了这种残酷与悲凉。吴贻弓的《城南旧事》、陈凯歌的《黄土地》、霍建起的《暖》、徐静蕾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还有日本导演岩井俊二的《情书》等影片,如果换一个导演、换一种视角,完全可能拍成冲突激烈、悲剧浓厚的戏剧风格。 《城南旧事》中妞儿与秀贞的关系、秀贞与思康的爱情悲剧、小偷的故事、宋妈的故事等片段,每一个都是近乎残酷的悲剧故事,

浅谈徐静蕾的导演风格

浅谈徐静蕾的导演风格 2003年,一贯以“青春偶像”气质出现在观众面前的徐静蕾“演而优则导”,自编,自导,自演了电影《我和爸爸》,这部投资近两百万的影片凸现了她的导演潜质,不仅荣获第2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处女作奖,而且受到投资商青睐。2004年,保利华亿公司投资2000万,力推其完成《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以下简称《来信》)。这部改编自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同名小说的电影,既有中国传统爱情的含蓄,又不失原著中的浪漫与激情,荣获第52届西班牙塞巴斯蒂安电影节最佳导演。 这两部电影虽有稚嫩之处,但体现了一位“作者导演”的个性。本文试从母题,叙事,镜语三个层面,探讨徐静蕾的导演风格。 母题:成长与拒绝成长 《我和爸爸》中,少女小鱼的母亲因车祸去世,从此她同“从未谋面”的爸爸开始了相依为命的新生活。从陌生到依恋,两人感受着亲情之爱与生活的无奈。这是父女冲突的故事,同时也是成长的故事。 “成长”是一个遍遍重复的母题,但经典的成长故事往往被表述为少年的“涉世”经历—在与世界的冲突中逐渐丧失童年最可爱的夸大妄想的梦,放弃一部分自我,在痛苦中容入世界。但中国电影史上女性的成长缺席已久—即便存在,也往往是化妆后的男性故事。 《我和爸爸》对女性成长的讲述依然借用了“涉世”的模型,但“社会”被转化为家庭。小鱼的冲突对象似乎只是父亲—如同男孩面对的世界一般,一个巨大的,异己的存在。 柏拉图把父亲称为“通往永恒的手段”,父亲的首要含义便是创造生命,但创造之后,老鱼并没有履行赐予,保护的职责。因此,最初女儿视他为罪人,宣判他抛妻弃女的罪,视他为敌人,因其“混”的人生哲学。只有在经历了结婚,怀孕,离婚这一生活的循环后,小鱼才明白了父亲的关爱,对父亲的过去也能够有所理解。 如果说男性的成长意味着“融入社会”,那么对于女性来说,则是在家庭中学会接受“与我们所爱的人的不完美的联系”。当小鱼母女和老鱼组成一个残缺的家庭,当小鱼对父亲喊出:“我不要你的钱,我要你的人在,天天在,我每天回来都能看到你。”她终于学会了这门接受的课程。 如果说《我和爸爸》讲述父女冲突中的女性成长,那么,《来信》则是在男性视角中用“心理固置”的方式拒绝女性的成长。 《来信》是来自两性的双重梦幻的交织。我们可以把它解读成男性的白日梦:一个作家,在他41岁生日那天,虚构了一封女人的来信。41岁,男性艳遇史即将走向终结的年龄。他需要幻想一个永远的女性,一份恒定的感情。他对她的爱与相貌,才华,地位无关,她的付出不计代价,不求回报。甚至在生命的终点,她还要把感情制成标本,留作他永恒的纪念。但令人惊奇的是,这样一个极度自私的男性白日梦,却总是能引发不同时代不同国度女人的共鸣。或许,从心理学上分析,对这个几近自虐的女性形象的认同,源于少女时代“恋父情结”的爱情幻梦。 波伏娃在分析青春期少女时,认同她们习惯在爱情中将自我自觉“客体化”。“对她来说男人是另一个自我的化身,就像她自己是男人的另一自我一样。但另一自我对她来说似乎是基本的,实质性的,而非根据他那方面,她则把自己看成是非基本的,非实质性的。” 然而,少女总是充满矛盾,一方面,似乎她所依附的男性越强大,她自己的形象越丰满。电影版《来信》中的作家便是一个超凡,理想化的存在。他先声夺人,华丽的家具和绅士风度的老仆人拉开了他和四合院居民的距离,他的上千册精装书是少女的梦想,他骑着当时少有的摩托车,穿越游戏的女孩子中间,犹如天使降临。这是一个近在咫尺,却远在天涯的魅力王子。

新生代导演

标题:新生代导演 节目结构: PART1:以徐静蕾、宁浩、陆川的影片看导演新生代的崛起 PART2: 徐静蕾、陆川、宁浩的影片风格 PART3:新生代导演的探索与尝试 主持人串场: 3月30日颇受文艺青年追捧的彭浩翔带着《春娇与志明》跟观众见面后,管虎的《杀生》、杨树鹏的《匹夫》接连上映,并且鬼才导演宁浩的《黄金大劫案》4月24日在众人关注下华丽登场。不难看出,诸多华语新生代导演集体激烈“火拼”的现象,可以说如今的青年导演成为整个电影市场上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以前,提到中国导演,大家只知道张艺谋、陈凯歌和冯小刚等少数导演。2002年,《英雄》在国内收获2.5亿人民币票房,张艺谋成为中国影史上第一个票房超2亿的导演,开启了中国商业大片时代。此后的四五年间,中国电影市场上能有作品票房过亿的内地导演,基本只有张艺谋、陈凯歌和冯小刚三位。直到2006年之后,陆川(《南京!南京!》)、宁浩(《疯狂的赛车》)、徐静蕾(《杜拉拉升职记》)等导演开始有过亿的作品涌现,内地三大导演一统天下的格局从此改变。 解说: 《南京!南京》让陆川一跃晋升为亿万俱乐部导演,他耗费四年心血,用一个超乎寻常的冷静视角呈现“南京大屠杀”,陆川的目的似乎很明确,他想用这个电影征服世界。或许他做到了。可以说,任何一场战争都是由个体的死亡、恐惧、英勇、牺牲构成的,正是这些个体的存在,才能凸显出战争的残忍和对人性的摧残。在以往有关战争的影片中,战争的参与者大多都被脸谱化,要么是穷凶极恶的侵略者,要不就是让人恨得咬牙切齿的叛徒,或者是令人同情悲悯的受害者。这些大多数战争片表现了更多的是一个群像,一个群体的状态。而聪明的青年导演陆川却在极力避免这种脸谱化的创作,他在《南京!南京》中用极具代表性的八大面孔,向观众呈现了一个不一样的南京大屠杀。这八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在《南京!南京》中却异常清晰,比如陆剑雄的英勇悲壮,唐先生知识分子的懦弱和觉醒,姜淑云女性的柔弱和英勇,小江爱美的天性和自我牺牲的精神。影片的最后,却无一例外的会被这些人所表现出来的一切所吸引。也正是因为人性有了或多或少的不完美之处,才成就了血肉丰满的人物存在。在人物塑造的同时也间接的反应出了战争的残酷和在战争的环境下人性的扭曲。《南京,南京!》全国公映后,半天时间票房已接近900万。公映首日,北京、上海、广州、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