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川西茶馆

川西茶馆

川西茶馆
川西茶馆

川西茶馆:四川人软绵绵的幸福生活

本文选自《三联生活周刊》2009年第16期

“头上晴天少,眼前茶馆多。”四川人说自己有“三多”,茶馆多、厕所多,再则闲人多。这种印象也成了外地人对四川群像的素描。民国时期黄炎培访问成都,曾在一首打油诗里描写成都人:“一个人无事大街数石板,两个人进茶铺从早坐到晚。”茶馆,成为四川人最世俗化又最活泼的生活场景。

如今的四川都市,大街小巷闲散的老茶铺渐渐被高档茶楼替代,茶馆或许已不再是一个功能齐全的“社会俱乐部”。不过在略微边缘化的乡镇,茶馆在某种程度上仍然散发着久远的清香,农耕文明带来的富足生活,杂糅着移民历史的流动性,让人感受到了四川人那宽松柔软的幸福观。

主笔◎吴琪摄影◎张雷

古镇的节奏

时光滑溜溜的,在孝泉镇上却飘忽得比较缓慢。在这里找寻四川的老茶馆,仿若揭开一个一个隐秘的窗口,窥探本地人最不加修饰的闲散生活。

天刚麻麻亮,总有那么几十个早早起床的老汉沿着几十年不变的路线,摸进附近最熟识的茶铺子喝早茶。第一口热气扑洒的茉莉花茶一下肚,似乎宣告这内容重复的一天正式开始了。

黄泥坑胖胖的吉大嫂,生活与镇子上多数人家一样,步伐很慢。每日天亮后,她开始一壶接一壶地烧开水,那种好几个红通通的蜂窝煤烧着的老虎灶早已淘汰了,盖碗茶也几乎成为老照片的专利。孝泉产天然气,相当便宜,茶馆老板铆足劲儿烧气,也没有太多花费。一大早只要将几个暖水壶灌满,足够应付一二十个客人,吉大嫂就放心了。

在孝泉镇上,茶馆比起鼎盛期消失了不少,不过仍旧有不少街巷开着简单的茶铺子。过去小老板开个茶馆并不需要多少资金,有茶馆必定有厕所,茶馆还没开张,他们就先将厕所的淘粪权卖出去,那些想在茶铺里卖点瓜子花生、修脚掏耳朵的小贩也会付些定金,一般也就够小老板张罗茶

铺开张了。

黄泥坑的这个茶馆没有任何招牌,也从来没有人问起过它的名字,门牌上写着“高兴村三组70号”,这是它唯一的标志。它和沿街的老屋子混在一起,屋顶老旧的黑瓦片下,衬着一块块竹编的破席子,墙上抹的白灰早已发黄。坑坑洼洼的地面被踩成黑色,一排排竹椅和桌子在地面上磨出了深浅不一的坑,见证着茶馆近30年的历史。它在小镇上算是老资历的茶铺子,有几个历史悠久的老茶馆在新中国成立后经历公私合营,几经变迁,已失本来面目。去年的“5·12”大地震,这些木质结构的老茶馆就彻底倒塌了。

吉大嫂说话爽朗,提到开茶馆的心得,她居然脱口而出:“这些年眼看着镇上的老人一个个‘报废’了。”好几个抽着水烟的老头就在身边,她在言语上却毫不避讳,“有一个老头跟我开玩笑,说要把我的茶馆喝垮。结果我的茶馆没垮,他却‘牺牲’了。头天中午还在我这儿吃面条呢,第二天人就去世了。”四周的人咧开嘴笑了,死亡在这里是一个可以打趣的话题。

一只精瘦的老鼠,突然出现在头顶木梁边横拉着的红线上。红线大约拇指般粗,老鼠蹑手蹑脚地快速跑过,还不忘侧头看看喝茶的老头们。倒是茶客们相当悠闲自在,对老鼠视若无物,有的继续抽着长嘴水烟,有的只是靠在竹椅上静静发呆。喝早茶的老人家并不太聊天。吉大嫂这些年的生意并不太好,泡茶馆的人渐渐少了,但她却好像从来没有操心过这个问题,人少的时候,她就乐呵呵地和客人凑一桌打扑克。

四川小镇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沉静中那种悠闲的常态。

孝泉镇距离德阳市区19公里,离省会成都也不过75公里的距离,是川西平原西部一个稀松平常的小镇。记者特意来探寻四川的茶馆生活,却不知道该找一个怎样的城市,或者是乡村,探寻一个怎样的茶馆,才能够将四川人那种无处不在的悠闲劲儿表达出来。

无意中来到德阳孝泉镇,上千年的传说、几百年的建筑和如今朴实平淡的生活杂糅在一起。虽然不像声名彰显的古镇那样传奇,这里临街的老房子毫不掩饰破败感,地震后许多坍塌的屋子还没来得及修缮,人们在每个还能继续使用的屋子里一如既往地生活,反而有了一种更本真的色彩。寻找这里的老茶馆,外来人可以期望在四川人最不经意的生活间,获得他们快乐闲散的奥秘。

在孝泉镇待上几天,便会发现小镇自己的节奏。他们没有城里人“周末”的概念,只是遵循着每逢单号便赶场的惯例,于是小镇每隔一天,便显示出截然不同的景象。双号的时候,并没有多少流动商贩,镇上的商铺也显得略微冷清;每逢单号,十里八乡赶场的人将街道堵得水泄不通。在这里很容易触发城市人对以往生活的记忆,卖猪肉、羊肉的小贩用简单的架子支着一根已经发黑的粗木头,上边排列的一个个大铁钩挂着大肉块。一个中医老太太,将熬成石油似的黑色中药在大理石上摊成不同大小的块,贴在病人病痛处,据说能治疗跌打损伤、滞气淤血。她的小诊所里,有人戴着“黑手套”,有人膝盖上敷贴着大黑块,十分有趣。

街道旁一溜溜绵长的老屋子,一块块窄窄的木板因为年代久远颜色深沉,天黑时人们把木板插进门槛里,这一天的生活就宣告结束了。

找寻老茶馆

一个上千年的小镇,必定有它代代传承的核心,它并非地理位置上的中心,而是小镇独特气质的聚集点。孝泉镇在东汉年间出了个“一门三孝”的故事,及至后来这个故事被元代人记载到了《二十四孝》里,名扬天下。男主人公姜诗、妻子旁氏和儿子姜安安的孝顺故事,成了千古美谈。这些年孝泉镇开始搞旅游开发,原本不显眼的“姜公坟”得到了很好的修缮,成为镇上的景点。外人一旦到了姜公坟,很快就会被守着千年古坟喝茶打麻将的人们震惊住。

从外表上看,姜公坟是个低矮的古迹,铁锈色的大门,倚靠在修建得高大雄壮的姜公祠边。绕过香案走进院落,三个石头砌成的放生池池水相通,有太阳的日子,至少十来只乌龟会爬到水中的石头上晒太阳。赶场的时候,放生池前边的铁架上烟雾缭绕,香客们赶来敬香。

铁架后,眼前突见几个高达两米多的巨大坟堆,分别是姜家一门三孝的坟冢。坟头上插着黄色和红色的一串串布条,与乔木浓密的树叶混杂在一起,每个坟冢的直径有两三米。而围绕坟冢的,是四周鼎沸的人声。三面长长的回廊和院内空地放着近一百张茶桌和麻将桌。这种露天茶馆的闲聊,是一种“没有中心思想的”摆龙门阵,“想到啥子说啥子”。记者十分好奇眼前的景象,无论茶客或者麻将高手全部投入在桌前的摆龙门阵或是酣战中。记者忍不住问喝茶的人:“这里人怎么围着坟堆喝茶打麻将呢,不忌讳么?”茶桌上的几个人哈哈大笑:“忌讳啥子?阴人也需要热闹嘛!他们听听我们摆龙门阵,与时俱进嘛!”

茶桌上的客人,是相对流动的。记者4月17日上午来到这里,刚好是个周五的赶场日子,姜公坟院内十分热闹。好些赶场的人将摩托车或自

行车放在坟堆旁,眼睛扫视着茶客,看能碰到什么熟人。院内有两张茶桌拼在了一起,十来个中年男子围坐在一起,衣着相对讲究。有晚到的朋友加入进来,一般用不着自己张罗,朋友就会喊道:“来杯茶!”茶杯刚送来,几个朋友会同时起来将一元钱递过去,朋友越是殷勤,来人便越有面子。与记者聊起来,原来他们多是镇上做企业的人,平时忙,但是这个周五的上午却愿意来享受老茶铺的清闲。聚集在一起的朋友,既有富人也有农夫,不过大家仿若兄弟,高兴地享受这一元钱能喝一上午的茶。

剃着青皮的马世斌是孝泉镇四大队做砂石生意的,地震后他的生意比往年多了三五倍,钱却少赚了,因为都是乡邻要修房屋,马世斌把卖价压低,不愿意别人说自己发灾难财。一旁的朋友打趣他:“我们马二哥可是面恶心善的人。”聚在一起的企业家算是镇上的富户,孝泉镇地震时房屋塌了不少,很多人要借钱修新屋。于是大多数人将钱借了出去,小镇民风淳朴,亲朋之间借钱是不会有人想到打欠条的。他们说:“我们这儿的人心态好,有钱的人喝茶打麻将,没钱的人也是喝茶打麻将,无非是喝的茶差些,打的牌小些而已。大家互相不攀比。”

一般来说,姜公坟茶馆上午和下午接待的是不同的茶客。遇到赶场的日子,制造热闹气氛的是附近农村各地来买卖的人,好多人要先上茶馆泡一泡,才去买些必需品,或者买完东西一定要来喝杯茶。来茶馆的人有很大的随意性,遇到什么朋友也并不一定,但茶馆又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下午来茶馆的人,以打麻将居多,多数是镇上居住的人,上午忙完家务事来这里消遣,相对固定。

记者想在小镇上找到熟知本地典故的老人家,人们便说:“去姜公坟,那里什么事情都能找到人说。”姜公坟的喝茶人提到一位90多岁的“郑老师”,此人曾是语文老师,颇有文采,熟知乡情。而茶客让记者寻找老人家的方式是:“不在这个茶馆就在那个茶馆,他戴眼镜,穿着蓝色中山装,衣服上四个口袋,大个头,拄着拐杖,随身拎着一个破包,包里总有二两酒和几颗花生米。你去茶馆一个一个地看吧。”可是镇上各条街巷的小茶馆数目也不少,找这样一个老头似乎不是特别容易。茶客们就会说:“我们祖先湖广问四川都问来了,你还找不到一个人?”于是关于记者找郑老师,成了茶客们可以摆上半天的龙门阵。

姜公坟茶铺风味相当本土化,但也算不得老茶铺。镇上的老人家说起当年老茶铺的讲究,可谓一套一套。

老茶铺子表面看起来各色人等混杂在此,实则各行有各行的规矩。堂倌被称为“幺师”,文雅的说法即是“茶博士”。好的幺师绝对是整个茶馆的灵魂人物,必须眼快手勤,练达人情。茶碗早已装好茶叶,如果来客落座呼叫“倒茶来”,幺师必要迅速回应:“来啦!某位倒茶!”一手拿着铜壶,一手托着十来套茶具,未及桌前便撒开茶船,茶碗一一落进茶船,刚好撒到每个客人前,铜壶中的开水如银蛇落碗。所谓“酒满敬人,茶满欺人”,茶水刚刚倒好七分满,一滴也不会洒落桌面,整个动作一气呵成,让茶客目不暇接。如果客人叫道“白开水”,幺师便将碗中茶叶迅速倒出,回应一声:“银汤一碗!”看幺师唱和的热闹,仿佛是把茶铺子当做了舞台,如果有客人叫道:“××的茶钱我给了!”幺师便喊叫着收取茶钱,高声唱道:“××敬了!”又会替来客回谢:“谢谢了。”小镇或是城市社区里,一个有脸面的人来到茶馆,人们纷纷要替他付钱,加上幺师的吆喝,来人将会享受到足够的面子。

茶铺在旧时同时是生意场,比如猪贩子牛贩子,很多是边泡茶铺边谈生意。87岁的张代鑫记得,他们谈价格从不开口,而是靠“摸手”,外人对价格将一无所知。旧时的长袍非常宽大,谈生意的两人要么撩开长袍一角遮住手,要么将手拢在袖子里,一人出价,另一人摸摸就能清楚价格。比如大拇指弯曲代表“六”,小拇指弯曲表示“七”。

茶铺也是人们“断理”的一个重要场所,两人若有了矛盾,会请上各自的亲戚朋友撑场面,当面锣对面鼓地到茶铺讲理。旧时,乡里的保长,或是有名望的袍哥来做评理人。双方都会有足够的时候单独陈述或是互相辩驳,一旦评理人判谁输了,输的一方就将付所有人的茶钱,有时候是几桌,有时候则有几十桌。从此之后矛盾双方都要消停,不再为此事计较。在很大程度上,茶铺子的评理习俗宣泄了人们的情绪,也化解了基层的矛盾。

小镇上的移民人家

60多岁的兰泰华说,孝泉镇有一句自古流传下来的顺口溜,描述这里的格局,“九宫十八庙,八柏一点红,九滚十三梯”。祭奠先贤和菩萨的庙子散落小镇各处,柏树和红豆树点缀其间,一座由十三个可以滚动的石梯支撑的拱桥是它的特色。据说原本南栅门处有两头石狮,天晴时踩上石狮,能望见三里三外北栅门的宝塔。于是民间又多了一句“晴狮望北塔”的说法。

古镇由南北走向的几条街道构成,半边街、桂花街等,现在的镇子在老街道外围又延伸了相对宽阔的新街,但是大的格局并无改变。“太平园”

在半边街的最南头,是一个古意盎然的庭院式茶馆。两米多高的石头牌楼,走进大门,一座假山盆景居中,四周围种满桂花树、柚子树、铁树、月季、桃花,会让人误以为进入了一个清代的庭院。茶桌和竹椅围绕庭院。

63岁的邓启泰是如今太平园的老板,6年前恢复祖上的园子,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为他对过去生活方式的一种纪念。记者查阅到的德阳文献记载,由于明末清初的战乱疫病等灾害,四川盆地的原住民人口死亡甚多。什邡县的原住民人口,据清乾隆版《什邡县志》对前明的调查统计,“或从本地逃出,或从远方归来,邑中只有四十九姓计七十三宗,一百多人,余皆在康、乾时期湖广之民以填川西”。而今天德阳辖区内的宗族基本由外省迁来,尤以今两湖及广东、广西迁入的人口最多。于是“湖广填四川”,几乎成为小镇上所有人谈论先辈的起点。

邓启泰说,康熙年间,老祖宗从湖北麻城迁到孝泉,曾听说祖辈骑着马去绵竹当官的历史。清同治九年,邓启泰的太爷爷建立了太平园,主要卖牛肉汤锅,也卖茶。邓家的太平园生意非常红火,每天宰杀两头牛,牛肉、杂碎全部卖完。邓启泰的太奶奶人称“邓胖婆”,据说是个菩萨心肠的人,那时候有穷人吃了汤锅付不起钱,按照规矩要头顶一个长条板凳跪在门前,作为惩罚。不忍心的邓胖婆叫罚跪的人起来,还给几个铜钱打发人走。新中国成立后搞公私合营,太平园一夜之间没了。

太平园所在的半边街,刚好是德阳和绵竹的分界线,一侧为孝泉镇,另一侧为孝德镇。这里实际上是个回民聚集区,500人左右的回民居住此地,一座300多年历史的孝泉清真寺是全国十大清真寺之一。好玩的是,这里的清真寺并非伊斯兰拱顶的建筑式样,反而是一个非常古朴的四合院形式,31岁的主持马庆磊说,移民的历史在这里表现出了最宽厚的融合。

“湖广填四川”是几乎所有四川人描述自己家史共同的背景,清代流传于成都的《锦城竹枝词》描述成都人的血缘变化说:“大姨嫁陕二姨苏,大嫂江西二嫂湖。戚友相逢问原籍,现无十世老成都。”一些老人还会有趣地撩起胳膊给记者看:“喏,我们手臂上还有印记呢,因为我们老祖宗就是从湖广被绑到四川来的。”广东人的后代说,你若看到镇上有人走路将手背在身后的,就是我们广东人,因为我们祖先是长途被绑来,所以我们养成了这样走路的习惯。遇到陕西人也会这么讲自己,湖北人又说自己的祖先才是这样。

兰泰华是相对能够讲清自家祖先移民史的。他在半边街上开了一个小店铺,卖回民的名小吃“果汁牛肉”。果汁牛肉是本地特有的发明,发明人马道庸几十年前苦于新鲜牛肉卖不完易变质,就将牛肉油炸后裹上十三香,并以果汁来浸泡。他无意中的发明,如今成了本地回民最有特色的一个生计,马道庸早已过世,他80岁的儿子马昌恒以自己名字当牌子的果汁牛肉名气不小。

由于兰泰华是长房长孙,虽然他年轻时离开小镇,全国各地修建铁路,离家有40年,但是祖上的家谱仍然保存在他手里。“我们祖先是陕西蓝田县的,父亲小名叫‘田生’,即是蓝田县人的意思。我们兰家在康熙中期来到四川,到现在300年了。”他是小镇上见过世面的人,虽然头发花白,穿着蓝色牛仔裤和旅游鞋却非常精神,经常哼着小曲怡然自得。

300年前刚刚来到四川时,兰家在孝泉镇上卖挂面、糖果和开茶铺,在乾隆年间盖起了八扇大门的老宅子,屋顶上挂着四个纯金大字:“耕读传家。”兰家的老宅子依旧在清真寺后边,兰泰华记事时,分到他们长房这一家的仍有900多平方米。只是地震时老宅子被震垮了大半,年久失修的家谱和老家具压在废墟下,它们早已多年未被人提及了。

兰家鼎盛时,曾经拥有800多亩土地,是此地的一个大地主。兰泰华说,到了自己爷爷这一辈儿,突然一次性地卖了所有田地,“祖上没人赌博或抽大烟,也没有记载发生了什么大的变故,爷爷变卖土地成了一个谜,至今我们都不知缘由”。1973年,兰家的几个子孙拆了一部分老宅子,主要原因就是想找找爷爷是否将卖地的钱藏在家里,但是最后也没有找到,老宅子便失去了让后代人感兴趣的理由。

从半边街上几个家族的历史来看,本地富户在民国年间都有着重视子女教育的传统。邓启泰的父亲从黄埔毕业,曾经在国民党部队中任运输连长。兰泰华的父亲兰常玉加入了国民党,参加过台儿庄战役,内战爆发前回到了孝泉,并没有在国民党内混到什么头衔。等到解放时,兰家只剩几亩薄田,反而躲过了各项政治运动,父亲也只是遭到了轻微的批斗。

邓家的命运更为坎坷,邓启泰的父母在解放后遭到严酷批斗,家庭离散,邓启泰自己也曾经漂泊在外多年,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家里被落实了政策,才回到孝泉生活。2003年,邓启泰要回了自家的房产,倾尽所有加上贷款,修建了古色古香的“太平园”。“我想可能是太奶奶他们积德行善,回报到了我头上,本来我年轻时上无片瓦,下无寸土,没想到退休后还能恢复一部分祖业。”邓启泰说,将太平园建成茶园,是为了让更多人悠闲地感受这个园子,一元钱一碗茶可以坐上一天。少时的茶馆,成为当地人获得文化普及的重要场地。邓启泰关于《水浒》、《说唐》等的知识全部来自茶馆。说书唱戏的艺人是流动的,在一家茶社住上十天半月慢慢把一出书讲完。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人们沉浸在电视的愉悦中,茶馆的艺人就全部消失了。邓启泰是此地少数还会打金钱板的人,这种四川民间的乐器几乎消失,而他的手艺全部来自小时候在茶馆的所见所得。

邓启泰由于命运波折,言谈间很少有本地人轻松愉悦的表情。而和他同岁的兰泰华,则要显得快乐得多。即使多年在铁路系统工作,兰泰华仍然坚持有节制的饮食,不碰汉人的碗筷,“人有了信仰,就不能轻易颠覆”。但是另一方面,他又笑自己是个汉化了的回民,他并不要求自己一天做五次礼拜,抽烟喝酒都喜欢,三个子女都在外地工作。“子女的事情我从来不多问,所谓天生一人,必有一乐。任何人能在他所得到的环境里,最好地安排生活,那就是生活的最高境界。我为人处世,有钱不捧你,没钱不踩你。眼睛一睁,新的一天开始了;眼睛不睁,这一辈子都过去了。”

兰泰华只在每周五去清真寺做礼拜,平时自己喝一两百元一斤的茶叶,每年老两口出去游玩一两次。兰泰华说,回民讲究人死归土,从来没有任何陪葬品,“管他亿万富翁还是叫花子,死后都是三丈六尺白布裹身,谁也不会多得到两寸,黄泉路上无贫富,我们现在能拥有什么,就好好享受吧”。

悠闲自在的生活仿佛一个大熔炉,将来自不同地域的人锻造出同一种特质和习性,这种闲散的宽容,反而成了此地最为一致的特征。兰泰华的妻子是陕西的回民,两人结婚后她来到孝泉生活,年近60岁的她瘦小精干,仿佛40多岁的模样,一头烫发染成黄色,说着地道的四川方言,每天下午张罗着在店铺里打麻将,已经看不出外地人的影子。

孝泉镇地理位置虽不封闭,但是与中国其他的城镇一样,这些年里本地人口带着精英文化急速向更上层的城市集中。历史上农业社会中,小镇中占主导的地主精英阶层被新中国成立后的各种运动隔断了。但是如今一些游历四方的长房长孙,年老时仍旧惦记着自己继承家业的职责,于是他们成了这个小镇上默默相守却故事丰富的一代人,一方面他们鼓励下一代出去看外面的世界,另一面他们又十分享受古镇每日简单的劳作,在这里将自己的晚年哲学变得简单快乐。

道家文化与世俗生活

50多岁的尹天润是绵竹木版年画的传人,父母和哥哥在离孝德镇几公里的石坝村居住,他因为爱好年画和本地习俗研究,曾经是孝德镇文化站站长,颇有几分乡间学者的味道。尹师傅身材高大,脸阔鼻高,他听曾读过私塾的父亲说,自己祖上来自陕西。但是像尹家这样世代农耕的家族,族谱早已埋没,基本说不清家族的根源。

“我们这里的人受道家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在日常生活中点滴可见。”尹师傅带着记者和朋友一起摆龙门阵,孝德中学的语文老师李德安便插嘴道:“昨天我还看到一个招聘启事,有老板要招一名32岁的女工。按照一般人的想法,怎么招人定个这么具体的年龄呢?我们本地人一看就知道,是为了和老板的属相相配。”

属相是否相配,成为大家日常生活比较在意的一件事情。“一个属羊的老板,绝不会招一个属虎的帮工,羊会被老虎吃掉的。”普通人婚姻大事更不必说,哪怕是子女和父母之间,如果刚出生的子女和父母一人的属相相克,家人就会替孩子认一个属相相配的人做“干爹”或“干妈”。尹天润说,这里的人信奉人与自然相生相克,一生追求的是怎么顺应自然,把自己发展得最好。“你若是个文曲星下凡,即使才华盖世,命里犯了官煞,这一辈子也做不了官。既然命里注定的事情,我们也无须抗争,心态比较好。”

尹天润和老友李德安的聚会,两人言谈间都有些不太得志的抱怨。尹天润认为自己有才干仕途却不顺利,李德安在镇上做了26年语文教师,有些可惜自己所得太少。但是这种抱怨没有丝毫“苦大仇深”的样子,两人几乎是面带微笑互相劝慰,然后又乐呵呵地忙自己的事情去了。

住在孝德镇兴隆街的“肖裁缝”是镇上比较有趣的人,他的房屋门口挂着预测阴阳八卦、主持红白喜事的招牌,说明他是一个笃信阴阳八卦的算命先生。当有人找上门,他会领着满怀诚意的人穿过深深的弄堂式的卧室厨房等,来到离街道较远的安静小房间。墙壁上供着观世音菩萨和道教祖师爷,挂着阴阳八卦图。肖先富会让来人手持三个小铜钱,分六次撒在地上,他根据六次的结果画出卦相,给来人预测未来与凶吉。镇上的人依然比较相信命运,每到春季,很多人都会找算命先生预测一年的运程。

好玩的是,在临街铺面一侧的墙面上,肖先富贴上了两面大镜子,老先生热衷于拉丁舞,一听到音乐响起,就立马昂首挺胸摆足架势。阴阳八卦和拉丁舞神奇地融合在他身上。

肖先富的经历是此地普通人一直忙着找出路的经历。60岁出头的他年轻时在黑龙江当过6年兵,回到孝德后做了十来年民办教师,随后自学裁缝手艺忙活了10年。十几年前,他迷上了气功和阴阳八卦,随着两个女儿都在德阳市区安家立业,没有了经济压力的他干脆不做裁缝了,靠给人算卦生活。比起钱财,他更看中与他人之间的缘分,若是感觉相投,即使分文不取他也并不在意。每天早上肖先富5点多便起床,在床上盘腿打坐

练气功,“表面上我一动不动,可是体内的气流一刻不停歇,翻腾反复呢”。白天研究周易,偶尔去茶馆喝茶下棋,晚饭后跳拉丁舞,“这一天忙得时间不够用”。

镇上信奉风水的人不少,但是也有像兰泰华这样打趣风水先生的:“阴阳先生好说空,指南指北指西东,山川若有好风水,何不埋他老祖宗?”

87岁的张代鑫和老板住在地震后新修的板房里,老伴瘫痪了13年,儿女们请了护工日夜照顾,接近90岁的张代鑫看上去没有多少老态。老人年少时生活坎坷,解放后成为此地的人民代表,是个人生丰富的小镇“活字典”。

提到小镇历史,张代鑫记忆最深的是小时候看到的袍哥生活。张代鑫的父亲为了谋生,带着他来到孝泉镇给人点鸦片烟,四川军阀连年混战,父亲被一个姓姚的营长拉了兵,回来后继续帮人点鸦片。“我父亲这样在旧社会很卑微的人,也是袍哥呢,只不过是个没有任何名气的袍哥。那时候在这里的地界上,不当袍哥就很难生存。拉车的人有袍哥,给人修脚的也有袍哥,总得找个山头靠。那些开茶铺子或者开烟馆的,就更是袍哥了。”

此地最著名的两个袍哥,当属解放前孝泉镇钟紫垣和混袍哥的洪绍章。那时流传一句话,“孝泉的钟撞不得”,即是说钟紫垣不能得罪。袍哥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与行政设置相平行的一个庞大组织。袍哥又分为浑水袍哥和清水袍哥,民间把清水袍哥称为“仁义”袍哥。但是袍哥又会在清浑之间不断转化,他们内部极为讲义气,来到别人的地界,如果打出袍哥的暗语,便马上会有当地袍哥买单付账,表示友好。解放后钟紫垣和洪绍章都被新政权镇压。

川西农村的流动性

川西平原的村落,围绕在孝泉镇和孝德镇四周。农忙季节要来到了,田地里绵延着大片青绿色,油菜和小麦即将收割,水稻等待插秧。地震后的村镇,比以往热闹了不少,因为大批新房要建,当地人无须外出打工,就在本地做建筑工,一天的工钱也达到了80~100元。

公路边刷得白白的新房墙壁上,色彩艳丽造型夸张的绵竹年画非常抢眼,不同于多数农村粗陋的墙体广告,这里的房子上画着大幅的《二十四孝图》、《闹春图》、《太白赠鞭》等故事。即使是旧房屋,两扇门也画着与门板一样高的两个彩色大门神——秦叔宝和尉迟公。尹天润说,本地人特别在意年画的功能,与其说为了美观,不如说是更在意年画驱邪避灾的寓意。

农耕社会高度发达的川西平原,因为得益于李冰父子的都江堰工程,长年水旱从人。用德阳本土作家简以模的话来说,“即使是一颗汗珠子滴下去,也能在田地里长出粮食来”。千百年来农耕的富足,成为四川人乐天知命的一个底色。研究者在谈到四川的茶馆遍地开花时,不用为农业劳作操心,是四川人时间闲散、心态悠闲的最根本原因。

记者来到川西农村,跟不同年龄的农民交谈,发现与其他农村不同,这里没有一个人提到过担心农业的收成。孝德镇石坝村84岁的老支书杨乐召记得,解放前他们佃农租地主的田地,最担心的是猪或牛会病死。养猪是为了积累粪肥,养牛是为了耕田,如果牲畜病死,佃农就极可能破产。但是收成从来不是问题,只不过“地主如果想卡你,有心提高租子,那我们就在这里做不下去了,只得迁徙”。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教授贺雪峰曾在2007年秋天,组织了不同大学的16名学者在孝德镇的5个村子调查了半个月。出乎他们意料的是那种弥漫川西农村的“软绵绵的幸福感”。学者徐楠说川西农村的人会过日子,这是一个“离生活常识不远的地方”。

即使在一年半以后的今天提到当时的调查,贺雪峰仍然记得当时强烈的感受:“我管他们叫做不走极端的川西人,好像四川人什么都能够理解,什么都能够接受,这在曾经固守传统道德的乡村社会,是极为少见的。直观感受综合起来就是川西人的不钻牛角尖,不认死理,不打死锤,不走极端。”

在贺雪峰过去调查的华南农村,多以宗族为构造,宗族、祠堂等对个人形成了严格的道德约束。华北动辄上千人集中居住的大村落,村庄本身成为农村社会稳固的基本构造。而解放前四川的农村是以灵活流动的村组为构造的,一个村组可能只有十来户人家,“湖广填四川”使得不同地方不同姓氏的人结合在一起,他们住在类似四合院的川西院子里,为了互相照应和联合抵御风险。以尹天润自小居住的院子来说,住着尹、兰、张好几个姓氏的人家。于是在四川几乎没有“外来人”的说法,村庄里少有宗祠,也少有大姓,人们早已习惯了各地杂糅的生活方式。

杨乐召向记者提到,祖辈自从来到四川,世代以租地生存。不同地块要上交的谷子不一,佃农和地主便形成了每年议价的关系。一旦谈不拢,农民就得搬家。于是父母带着他们弟兄三人长年流浪,直到弟兄三人都成了家,这个十来口人的大家庭仍然不会稳定居住,“有时候搬到几里地外,有时候可能到几十里之外”。邻里关系在这种流动中随时形成又随时解体,大家都能在一种宽容松散的气氛中和睦相处。

解放后的土改,才将川西农民固定到了土地上。杨乐召一家当时正好租种了石坝村某地主的土地,新政府给他分了田地,他家就此定居下来。同一个大院内的张姓人家据说是广东人的后代,也在土改时定居到了这里。

于是表面看起来,如今川西农村的架构与其他农村无异,但是由于历史上独特的流动性,那种相对松散的道德感和宽容的态度,仍旧保留了下来。贺雪峰说,中国华南的农村,人与人之间一旦产生矛盾喜欢冷战,夫妻婆媳间不说话的人不少。华北农村的人际关系则比较激烈,要么关系特别好,要么就能出现恶性的刑事案件。“南方农村上千人的村庄,因各种纠纷或者想不开,发生十来例自杀事件是很普遍的。”而他们调查的5个村子有七八千人,“居然几十年没有发生过一起自杀,确实让人惊诧”。

川西人不走极端的性格,在日常生活中淋漓尽致。在孝德镇大乘村,一位70多岁的寡居老太太,为了享受几天城里人的生活,嫁给了德阳的一位老工人。这位老头去世后,她又改嫁给了另一位老工人,及至这个老头去世,老太太就一人住到了镇子上。“一个农村老太太,到了这个年纪还抛下满堂儿孙,为了自己的个人享乐一嫁再嫁,这在别的农村是很不可思议的。”而村人对于老太太的态度是,“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她这样过也还不错”。在村子里,由于近年来妇女外出务工,有几个人在外地另找了男人,要跟家里的老公离婚。遇到这样的事情,其他人也并不苦心规劝,当事人虽然困恼也并不会做出极端的举动。

贺雪峰还对他调查的一个村子的村支书印象深刻。此人颇有些袍哥气质,热心快肠,但是如果村民不听话,他也会动用些黑道上的人轻轻吓唬村民,这样使得他领导的村子运转高效。上世纪90年代后,村子里的小茶馆多了起来,村民们几乎每天整个下午都在茶馆打麻将消磨时间。书记看不下去,认为“勤快人日子好过,懒人日子不好过”,于是声势浩大地开始“禁麻”。有趣的是,这位书记本人就是当地颇有名气的赌王,还曾公开在赌局上展现自己的不败之功,赌起来成千地赢钱。于是不服的村民开始上告,“禁麻”一年后书记只好妥协,村里的茶馆从此更是麻将声鼎沸。虽然经历了这么一场风波,书记的领导地位并没有动摇,和村子人的关系也还不错,大家都相安无事地生活。参与调查的学者罗兴佐感慨:“川西人的所有关系都是弱关系。”

在乡村社会的频繁流动中,村落中的庙子与镇上的茶馆,成了相对稳固的意见汇集地。寺庙看似更多成为村子人信仰和精神的寄托地,而茶馆则是更为世俗化的精神家园。直到现在,川西农村处处可见热衷寺庙活动的“婆婆大娘”。每逢初一十五,这些上了岁数的妇人们便集中到村里的庙子“耍上一天”,每人只用交两元钱,就能在玩乐之余吃上一顿丰盛的饭菜。与其说这是一种宗教信仰,不如说它在此地更多表现为人们对固定交往的一种寄托。

正在远去的都市老茶馆

美国得克萨斯州大学教师王笛提到,在20世纪初西方人把成都茶馆与英国的沙龙相比,并称其为“喝茶沙龙”,对人们在那里的“社会闲聊”很感兴趣,并观察到它们在社区的重要作用。一个外籍教师对他所住小巷的“舒适茶铺”印象甚深,他认为那茶馆便是“这个巷子的社会中心”。在美国城市,酒吧为下层阶级提供了“一个能摆脱窄小住所而度过闲余时光”的公共空间,成都茶馆也具同样功能。人们去茶馆会友、交易、推销、卖艺、闲聊,或无所事事、观看街头行人。与西方工业国家八小时工作制不同的是,成都市民基本没有固定工作时间,只要他们不工作,无论白天还是晚上,都可待在茶馆。

中国茶馆与西方的咖啡馆、酒店和沙龙有许多相似之处,而且其社会角色更为复杂,其功能已远远超出休闲范围,追求闲逸只是茶馆生活的表面现象。茶馆既是休闲娱乐之地,又是各种人物的活动舞台,而且经常成为社会生活和地方政治的中心。

有了对川西乡村社会的了解,千百年来农耕文明的流动性形成了宽容的特质,也成了四川的城市精神。成都人民公园内的鹤鸣茶馆,完整地保持了传统韵味,上世纪20年代建立的木制廊厅和传统的竹椅,让人感到亲切。

81岁的潘雨酥从鹤鸣茶馆退休了几十年,仍然有着每天来喝早茶的习惯。潘雨酥说鹤鸣茶馆向来文化味儿浓,以前被称为“六腊战场”,每逢寒暑假学校都会到这里来招聘老师,于是应聘的老师和学校教员是这里的常客。鹤鸣茶馆内并不唱戏讲评书,是比较风雅的茶园,民国期间不少来到四川的文化名人都在这里喝过茶。大街小巷的茶馆,则和老百姓联系密切。“旧时家里住着挤,一般人没事当然喜欢去茶馆坐着。住家的人也不烧热水,直接到茶馆去买。”

吴科军的爷爷和父亲都是鹤鸣茶馆的老员工,30多岁的吴科军还保留着老手艺,他向记者展现了一只手拿7套盖碗茶的技艺。上世纪90年代,

蒲传明等几个在鹤鸣茶馆工作的老职工承包下了茶园子,保持了它的本色没有变动。

民国期间成都的茶馆有400多家,如今更是多达3000多家。除了少数几个吸引外地人参观的茶馆,一般茶馆已经没有了评书或各种表演,更多成为人们谈事情的高雅场所。李伯清自创的“散打评书”曾在四川风靡一时,但他的弟子廖健告诉记者,取材于现实生活的“散打评书”相当于脱口秀,它需要说书人有非常深厚的生活阅历,以及四川式的独特幽默。随着李伯清退出评书舞台,能将这种方言评书发扬光大的人几乎没有。对于四川人来说,这并不是一件让人多么遗憾的事情,一如他们对于生活的态度,宽容坦然地接受时光带来的变化。

(完整word版)川西高原地区乡村聚落分布规律分析

川西高原地区乡村聚落分布规律分析 农村聚落作为地理自然环境的客观反映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物资载体,其区域分布并不是毫无规律的偶然现象,在其纷繁复杂的表象下,存在着诸多必然规律。基于这样的研究背景,本文以理塘县农区为例,探求影响农村聚落分布的各类因素,分析各类聚落居民的诉求。目的在于通过案例研究,为城镇体系规划或新村店布局等方面的工作提供思路。 一、区域现状概况 (一)环境特征 理塘县位于四川省西部、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南部的金沙江与雅砻江之间,横断山脉中段,属青藏高原气候区。全县版图南北最长215公里,东西最宽155公里,总幅员14182平方公里。大部分地区海拔在3600~4600米之间。全县河流纵横交织,水量充足。主要河流总长度约1534公里。 (二)农村聚落特征――村落规模小,数量多、布局分散 1.农村人口分布。2010年理塘县县域农村人口为56232人,就农区来说:农业人口34021人。其中,高原山原宽谷区为24914人,高原山原峡谷区农业人口为9107人。县域

农区农村人口分布主要集中在用地条件相对较好,耕地比较集中的高原山原宽谷区。 2.农村聚落分布。理塘县农村居民点为238处,大部分的农村居民点都是自然形成的聚落(自然村),以自然经济为特点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对自然村的规模和形态起着主导性的作用,主要是以聚居点为单位的自然村落,以行政村为单元的大聚落较少,中心村的发育不足。其特征主要体现为人口规模小、村落数量多:就农区来说,共 3.4万农业人口,132个行政村,平均1个村258人。 二、县域农村聚落分布规律浅析 理塘县分为农、牧两个区,牧区居民主要采用传统的游牧生活方式,随草而居;本文主要探讨农区聚居点空间分布特征。 1.从地形地貌方面看。理塘县地貌分为三个类型,中部西部高原浅谷区、南部山原宽谷区、东北部高山峡谷区。 农区内17个乡镇皆有部分村庄分布,基本上每一个村有1-3个大的自然聚落(10-30户为主),容纳半数以上的村民;其余的村民聚落是以几户或独户为单元在村域内零散分布。由于耕地少,部分村庄基本为一个行政村一个聚落的情况。每个行政村均在其最大的聚落形成村级中心。 2.从交通干线方面看。理塘县农村聚落以县城为中心,呈沿路积聚状态,这除了受地形影响,也符合广大农村群众

茶馆设计

XXXXX学校 2012级国际商务专业学生毕业设计 紫壶汤沸邀雅客妙器煮茗叙清幽——茶田吾舍茶馆营销推广方案 作者 学号 指导教师 写作日期2016年5月 成绩

紫壶汤沸邀雅客妙器煮茗叙清幽——茶田吾舍茶馆营销推广方案

前言 众所周知,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从最早的茶摊到现在的茶馆,茶馆经过了从衰到盛,又从胜到衰的轮回。唐朝时代,茶馆开始兴起,宋朝时,便进入了中国茶馆的兴盛时期,到了明清时期,品茶之风更是普及到了民众,彻底成为一种集休闲、饮食、娱乐、交易等功能为一体的多功能大众活动场所。至此,茶馆便到了顶峰时期。到了明国时期,由于众多战争的爆发,贫困和一些类似文化大革命的非常时期彻底使得茶馆进入了衰微时期。直至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上升,人们有了精神需求,茶馆也作为文化生活的一种形式悄然回复。 无锡的茶馆虽有但不多,尚未达到饱和状态,市场任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中国的茶文化也可以同茶馆一起绑定,可以因为茶文化的喜欢而去茶馆喝茶,也可以因为对茶馆的好奇去了解茶文化。所以这不仅是互利互惠的,也是相生相伴的。 因此,希望可以通过推广茶文化来进行推广茶田吾舍,以此来获得茶爱好者的加入,也希望更多人了解茶,喜欢茶,多喝茶,使人们多了解我们茶田吾舍。

目录 一、茶田吾舍茶馆市场需求分析 (一)市场背景………………………………………………………………………………(二)市场现状分析…………………………………………………………………………(三)消费者市场分析……………………………………………………………………… 二、产品推广实施计划 (一)就现状如何改变……………………………………………………………………… (二)目标人群………………………………………………………………………………(三)选址要求………………………………………………………………………………(四)广告方向………………………………………………………………………………(五)经营模式………………………………………………………………………………(六)经费预算………………………………………………………………………………(八)经济效益………………………………………………………………………… 三、附件 1、资料索引…………………………………………………………………………………… 2、调查问卷原始问卷………………………………………………………………………… 一、茶田吾舍茶馆市场需求分析 (一)市场背景 近年来,人们的收入水平越来越高,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更多的

茶馆完整版

《茶馆》 《茶馆》写于1957年,是老舍话剧创作的高峰。曹禺称它为“中国话剧史中的经典。”在西欧的一些国 家演岀时被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人物形象分析一、《茶馆》以北京裕泰大茶馆为中心场景,展示了清末、民国初年、抗战胜利后三个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一幕写一个时代,每一幕敲响一个时代的丧钟,表现了旧中国必然崩溃的历史命运。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 1.王利发这是一个贯穿全剧的人物。他是裕泰茶馆的掌柜,在第一幕时,正值年富力强,刚从父亲手里继承了经营茶馆的生意,也继承了父亲的处世哲学,即多说好话,多作揖。他精明、干练、谨小慎微、委曲求全、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接待方式。我们在看第二幕中他对巡警的敲诈巧于应付,对 自己公寓的房客崔久峰,能很耐心地倾听他的牢骚,尽管他不一定懂,但也不时地说些逢迎的话。作为商人,王利发具有胆小怕事和自私的特点。比如他对李三的苦处、康顺子的处境和难民的哀告虽然也同情,但是很有限度。在旧中国的黑暗现实面前,靠自己的劳动而生活的王利发尽管善于经营、善于改良,也无法抵御各种反动势力的欺压。他对此也抱有强烈的不满,但表达的却十分含蓄,比如当唐铁嘴说“感谢这个年月”的时候,他说:“这个年月还值得感谢!”这句话蕴含了他的愁苦和愤恨。就是这样一个精于处事的小商人,最终也没有逃脱自己破产的命运,当茶馆被人霸占后,他悬梁自尽。王利发的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的生活命运的真实写照。这一形象的意义在于,他揭露了旧制度的吃人本质,反映了旧时代的不合理。 2.常四爷常四爷是旗人,在清朝时能吃官家钱粮。但他对腐败的清政府不满,对帝国主义更加痛恨。第一幕中因说一句“大清国要完”就被抓起来,坐了一年监狱。岀狱后曾参加义和团,后靠卖菜为生。他正直、倔强、敢作敢为、富于正义感、乐于助人。他对抓过他的特务们不服软。当王利发正愁要关城门了, 还没买菜时,是他送来了咸菜和鸡,第三幕中他还为松二爷化缘买棺材。但最后自己也穷困潦倒,拣来别人撒剩的纸钱,作为对自己将来的祭奠。他绝望地喊道:“我爱咱们的中国呀,可谁爱我呢?”这个形象反 映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反抗情绪。 3.松二爷他是旗人,胆小而懒散。清朝灭亡前过着游手好闲的生活,整日喝茶玩鸟。民国时期“铁杆庄稼”的待遇没有了,但又不愿自食其力,仍旧留恋过去的生活,宁愿自己挨饿,也要喂鸟。最后终于饿死。这是一个没有谋生能力的旗人的典型,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 4.刘麻子靠说媒拉纤,拐卖人口挣钱的地痞无赖。第一幕中他用十两银子买来康顺子,又以二百两银子卖给太监庞总管。第二幕中他又同两位逃兵谈生意,还没谈成就被当做逃兵枪毙了。这个人物形象表现了当时社会的病态和畸形。 5.秦仲义他是个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他财大气粗,自命不凡,对穷苦人很少同情,考虑着多赚钱,想搞实业救国。他对清王朝的统治存在着阶级本能上的对立,在与庞太监的对话中,软中有硬,绵里藏针,表现了新兴阶级的一种挑战和锐气,从而真实地揭示了资产阶级的本质特征。 二、《茶馆》表现了特殊的戏剧冲突一一人民与旧时代的冲突。 《茶馆》的“新尝试”还在于它所采用的特殊的戏剧冲突方式。剧中虽然集中了三教九流的人物,但他们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具体的、针锋相对的冲突,人物与茶馆的兴衰也没有直接关系。 ________________ 剧中人物仿佛在某种外力的作用下,按照自己的轨道必然地运行。正直、善良的人无法摆脱厄运的袭击。那些异常活跃的社会渣滓,各自遵守着自己的道德准则行事,作者也没有过于追究他们个人品质的某种邪恶之处,老舍把矛盾的焦点指向那个旧时代,人物与人物之间的每一个小冲突,都暗示了人民与旧时代的冲突。在第二幕中,李三抱怨、巡警的勒索、难民的哀告、逃兵的蛮横,都表现了帝国主义指使的军阀混战给社会造成的黑暗,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而刘麻子、唐铁嘴等人也正是那个黑暗社会的产物。这种近乎“无事的悲剧”更能激起人们对旧时代的强烈憎恨。 三、《茶馆》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和巧妙的衔接与穿插 茶馆这一幕的人物有30多个,有台词的近20个,这些人物没有特别突出的主次之分,每一个人的台词也不多,在茶馆中一闪而过,口中说着他们自己的事情。比如松二爷的上场表现封建遗老的败落。刘麻

川西环线骑行攻略

川西环线, 成都-映秀-卧龙-日隆-小金-丹巴-八美-新都桥-康定-沪定-天全-雅安-成都D1. 成都-卧龙 D2.

卧龙-日隆 今天是艰苦的一天, 70KM的爬坡, 海拔从1800上午到4500, 这两组简单的数字, 足以说明一切. 早上六点就爬了起来, 收拾好行装, 吃点昨晚买的零食当是早餐. 6:50, 出发! 卧龙关, HB 2033, DIST 5.5 KM 三道桥, HB 2200, DIST 12.2 KM 阿甘牛肉店, HB ?, DIST 29 KM 邓生, HB ?, DIST 31 KM 贝母坪, HB 3100, DIST 49.95 KM 熊猫故乡之巅, HB 4200?, DIST 64.5KM 巴郎山垭口, HB 4523, DIST 70.94 KM 日隆, HB 3200, DIST 98 KM

日隆-丹巴 DIST: 117.93 KM TIME: 5:39 AVS: 21.68 KM MAXS: 61.2 KM 路程记录 21KM 到达维, 38KM 到沃日, 56.8KM 到小金 82KM 进入丹巴境内, 117.93 KM 到丹巴县城 零晨时有起来去唱歌一把, 天降小雨. 完全打消起早看四姑娘山的念头. 今天的路基本是下坡, 因此不用赶早, 可以小睡个懒觉. 不过7点半时, 也自己醒了. 起来看天有点蓝色, 雨已停, 看来会是个好天气. 磨叽到九点, 才开始出发. 路边的民居已经有很浓的藏式风格.

丹巴-八美色彩盛宴 看攻略, 今天要经历近70KM的爬坡, 从1800的海拔上升到4000米, 再下降到3500, 不会是轻松的一天. 所以六点一刻就早早起来了, 吃早饭时, 天下小雨, 重新换衣服, 驼包上防雨罩, 折腾了一把, 差不多八点才正式开骑. 早饭时多拿了两个馒头塞在包里, 后来证明这是一英明之举. 近七点赶到了八美 DIST: 89.33 KM TIME: 7:48 AVS: 11.68 KM/H MAXS: 60.4 KM/H;70KM处到达垭口. D5 八美-新都桥摄影天堂,骑行地狱 DIST: 67.50 KM

茶馆人物赏析

《茶馆》人物形象分析 通过茶馆的变迁和在其中活动的各种各样人物生活的变化,从侧面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透露社会的变化。作者曾说:“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式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剧本紧紧围绕茶馆这一典型环境,让各类人物先后登场,写他们的言行举止,写他们怎样活着又是怎样死去,折射出那个黑暗腐朽的时代,反映了人们的悲惨遭遇和命运。 1.王利发 这是一个贯穿全剧的人物。 在第一幕里,他正值年富力强,刚从父亲手里继承了经营茶馆的生意,也继承了父亲的处世哲学——“我按着我父亲遗留下来的老办法,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就不会出大岔子。” 他精明、干练、谨小慎微、委曲求全、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接待方式。(1)唐铁嘴是吸食鸦片并以算命看相混饭吃的二流子,虽然经常赊欠茶钱,但王利发还是不断送茶给他,为的是不让他打搅茶馆的安宁和清静。刻画了一个老实本分安分守己的生意人形象。 (2)他唤二德子为“德爷”,他说“哥儿们,都是街面上的朋友,有话好说。德爷,您后边坐!”典型的息事宁人,为茶馆的秩序着想,为讨好他的主顾着想,为着大家的“太平”着想。他知道马五爷是谁,他对大人物的身份了如指掌,折射出了他为了茶馆“费尽心机”,他明白哪些人不能得罪,在什么人面前说什么话。至此,一个活灵活现的精明能干而又世故圆滑的生意人形象已经跃然展现在了我们面前。对大兵、警察、特务,他说“您圣明”“你多给美言几句,我感恩不尽!”一副买卖人的左右逢源、八面玲珑的姿态,表现了他的圆滑世故。 (3)对难民、李三等人他说“别耽误功夫!”“咱们的事,有功夫再研究!”对难民态度强硬、冷漠。对李三虽同情,却有限度,表现他自私。 老舍并没有采用浓重强烈的笔触,突兀变化的戏剧性情节来塑造王利发。相反,他透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看来得琐碎的活动,一层层的、细致入微的揭示了王利发的思想性格、风貌神态和内心情感,是这一人物形象产生了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第二幕里,王利发已是中年。 为保住祖业、他克扣帮工,在房客身上刮油水;赶潮流、力图在改良中找到出路。他对巡警的敲诈巧于应付,对自己公寓的房客崔久峰,能很耐心地倾听他的牢骚,尽管他不一定懂,但也不时地说些逢迎的话。作为商人,王利发具有胆小怕事和自私的特点。 从王利发忙里忙外、专心张罗的神态中,可以看出他依然保持着当年那种发财致富心里。但他梦寐以求的发家意愿却和军阀混战的黑暗时局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在受到洋人、军阀、兵痞的压迫欺诈后,他表面上仍然像过去一样低声下气,内心里却产生了不平、恼火和愤慨。时代不同了,王利发的命运变化了,性格中出现了新的东西。老舍紧紧抓住这一人物的思想脉络来写,真是的再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在旧中国的黑暗现实面前,靠自己的劳动而生活的王利发尽管善于经营、善于改良,也无法抵御各种反动势力的欺压。他对此也抱有强烈的不满,但表达的却十分含蓄,比如当唐铁嘴说“感谢这个年月”的时候,他说:“这个年月还值得感谢!”这句话蕴含了他的愁苦和愤恨。 第三幕里,到了美军和国民党特务横行的年代。王利发已老态龙钟,在茶馆里出头露面的人物,也都是子继父业的下一辈子人了。王利发终于挣扎不下去了,旧社会吞噬了他的祖传家业,他只能绝望沉痛的呼喊:“我可没做过缺德的事,伤天害理的事,为什么就不叫我活着呢?”这段发自肺腑的自白,正是对王利发这个人物悲惨命运的一个生动概括。

川西自驾游攻略

川西自驾游攻略 川西过去多指成都、绵阳一带。现在多指四川阿坝州甘孜州等地区。川西地区自然风景优美迷人,九寨沟、黄龙、卧龙自然保护区、四姑娘山、米亚罗红叶风景区、九曲黄河十八弯等风景名胜都位于川西地区。是旅游和户外的理想去处。下面我跟大家分享一下川西自驾游的攻略。 总线路:成都——都江堰——汶川——红原——瓦切——唐克郎木寺——花湖——红原——川主寺——黄龙——松潘——牟尼沟——茂县——汶川——都江堰——成都第一天:赶路为主,风景在路上。 到达成都的半岛酒店,住一宿。早5点从成都出发(提前查好都江堰——汶川单向放行时间),途经理县,米亚罗风光,桃坪羌寨,路过看看就可以了。两河乡,一路风景秀美,左边是清澈急转的江水,右边是公路,再右是茂密的原始森林。沿途还可欣赏藏寨的田园风光晚8点可到红原,到瓦切,可游玩瓦切塔林,附近还有一个最大的藏佛学院,可问下当地人。直接去唐克,宿唐克,50一标间,颠簸了一天,洗洗就赶快休息去了。红原海拔3500m 以上,外加天寒地冻,大家还是住好一点。晚上开电热毯,盖两张被子都觉冷。 路程:成都-都江堰-理县-红原-瓦切 景点:都江堰、红原 第二天:比较轻松,游玩为主。 早8、9点出发,前往唐克,游黄河第一弯,一定要爬到山顶,风景美死人。慢慢走慢慢耍。这一路风景非常漂亮,全是笔直的柏油路和大草原。去郎木寺的路不好走,下山路弯弯曲曲,几乎没有一条道是直的。下午3点到郎木寺,位于川甘交接处,有寺庙,感觉没什么看头,建议别去,只是感受下藏族的风情。听说那里有天葬,小小的镇上特别多的老外;宿阳光旅社。大致也是50一标间。很多回民餐馆很好吃,一定要吃当地的酸奶,还有水果,一元一斤,好便宜。 路程:瓦切-唐克-郎木寺 景点:九曲黄河第一弯 第三天 早8、9点出发,前往若尔盖,唐克与若尔盖都是非常成熟的旅游小镇,有很多的旅店宾馆。游花湖,中午或者下午启程去川主寺,川主寺因为机场的缘故,现在也是非常繁华,大大小小的旅店宾馆次第而开,有时间就可以多走两家旅店,好好挑挑,狠狠砍价,标间,110元/间。说是豪华房,里面其实很简陋,24小时热水供应。 花湖,我个人非常喜欢的,可以在那里呆上一天,傍晚的日落或早晨日出会非常美的,美到你不想走;可以拍到很多很棒的照片,不过要记得最好乘电平车(或骑马)进去,路程要走一个多小时,记得带食物,不然体力不够的 路程:郎木寺-唐克-若尔盖-川主寺 景点:花湖 特别提醒:这个地方可以不用买门票,你可以从偏一点的地方,途步过去,在草原上可以看到好多大的田鼠,草原上的田鼠长得特别可爱,身边很多牛羊从身边穿过)第四天 早8、9点吃完早餐,出发去黄龙,因为是山路,虽然只有短短的42km路程,车也开了一个多小时。令人惊讶的是,即使是旺季,门票竟然要200+80,黄龙的缆车相当先进,感觉特可靠,票价也特可贵。下了缆车,走两公里左右的空中平行栈道,再爬几百米就到了黄龙的眼睛——五彩池,可谓黄龙最有灵气的地方。风景美也比较轻松,体力好的话可以走

茶馆经营现状及改变思路精编版

茶馆经营现状及改变思 路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茶馆发展一千多年来,始终沿着休闲茶馆、文化茶馆的套路走下来,一直没有大的突破。 ? ①在运作模式上,多是“为卖茶而卖茶”的经营模式; ? ②在人员使用上,多是店主本人或其配偶亲戚是饮茶方面的专家或知之较多; ? ③在品牌塑造上,没有品牌意识,缺乏茶馆价值的塑造; ? ④在文化层次上,虽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但未真正理解茶文化的真谛。

? ⑤装修风格相近;茶楼设计网创意设计,无一雷同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 ⑥茶叶品种雷同,价格不相上下,没有自己的特色。 ? ⑦大多数茶馆存在决策随意、管理不规范、制度不健全、策划力量匮乏、核心员工过量流失等问题。 ? 影响整个茶馆业效益的问题是茶馆经营者普遍缺乏创新意识,多年来一成不变的泡茶方法相互效仿,中高端顾客已经进入消费疲劳期。某些地方推出的禅茶、文士茶等表演让人耳目一新,可是仅仅停留在表演上,因实用性不强难以刺激起新的消费兴奋点。 二、文化营销+体验营销--茶馆营销新模式?

? “诠释千年古茶文化,体验百岁人生意蕴”乃是茶馆经营的至理哲学。 ? 卖茶卖文化,卖茶卖体验,其次才是卖茶水? ? 文化营销,营销的是人生与社会的千年体验;体验营销,营销的是人生与社会的百态文化,这应该是茶馆文化营销与体验营销的结合点。 ? 体验就是感觉、感受,是顾客在脑海中留下的美好记忆,并回味无穷。体验营销不仅为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还为顾客创造和提供有价值的体验。 在茶馆的经营中,体验营销尤为重要,因为顾客来饮茶满足口渴的需要这一目的并不强烈,强烈的是寻求一种体验,一种感受。茶馆是典型的服务型组织,顾客在服务的过程中参与程度很高,顾客参与程度越高,顾客的体验越丰富、越难忘、越愉快。体验和顿悟的过程是愉悦

川西民居的特点

川西民居的特点 一、独特的地域风格。 它不同于北京之贵、西北之硬、岭南之富、江南之秀,自有其朴实飘逸的风格。 首先,它体现在住宅布局中的开敞自由。民居建筑特征是以庭院式为主要形式,基本组合单位是“院”,即由一正两厢一下房组成的“四合头”房,立面和平面布局灵活多变,对称要求并不十分严格。院内或屋后常有通风天井,形成良好的“穿堂风”,并用檐廊或柱廊来联系各个 房间,灵巧地组成街坊。 其次,这种风格表现在建筑造型上是轻盈精巧。 为适应炎热潮湿的气候,民宅建筑多为木穿斗结构,斜坡顶、薄封檐,开敞通透,轻巧自如。 建筑的梁柱断面较小,外墙体的高勒脚、半桩台,室内加木地板架空。 再次,川西民居的飘逸风格,表现在建筑色彩上是朴素淡雅。 川西平原植被较好,四季常青,而民居的建筑色彩十分朴素,多以冷色调为主。瓦为青色、墙为粉色(或灰砖色、梁柱为茶褐色、门窗多为棕色(或木料本色)。其重点装修部分是小门楼,俗称“龙门(或门道)”,但仍是以冷色调为至,常常“雕而不画”。 二、融环境为一体。 川西民居讲究“天人合一”自然观与环境观。用材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材设计,建材以木、石灰、青砖、青瓦为主。墙有砖墙、土墙、石块(石板)墙、木墙(木板或原木)、编夹壁墙等;屋顶用小青瓦、草、谷草、山草、石板瓦、树皮瓦等;还有用青厂条子作梁和门杠的。这些就地取用的材料,既经济节约,又与环境十分协调,相映成趣,乡土气息格外浓郁。呈现出一种相互的质感美、自然美。 “天人合一”的环境观把周围的大环境引入封闭的小环境中,形成了人与住宅、环境的和谐统一。 三、亲情味浓厚。 川西人讲究礼节,喜好聚集娱乐,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国内外首屈一指的茶馆文化也因 此而繁荣。这一特点也突出地表现在居住方式和邻里关系上,有一种田园诗歌式的诗意。 这种亲情味,还表现在川西民居的建筑上。如大小院落中的天井与宽屋檐,以及沿街住宅或店铺外的檐廊,便为居住者创造了一个较明朗的生活工作的“公用空间”,供家人纳凉、妇女手工、小孩嬉戏、邻里喝茶下棋以及接待来客之用,使邻里间得以充分交流对话,使蜀人深感“远亲不如近邻”。 四、兼容性较强。 四川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区域,据有关史料,大批移民入川先后发生过几次。因此,川西居住文化也是一种兼容性较强的融合文化,其许多特色的形成,都是在不排外的基础上兼收并蓄的结果。并未因吸收外来文化而丢失传统,而是在兼容先进文化因素的过程中,形成了适合本地自然与经济条件的,独立形态的文化体系。

《茶馆》与《天下第一楼》之悲剧效果比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a9529858.html, 《茶馆》与《天下第一楼》之悲剧效果比较作者:李子琳 来源:《北方文学》2019年第18期 摘要:《茶馆》与《天下第一楼》是当代中国戏剧中具有相似性的两个作品,这种相似性表现在两者均没有按照传统“三一律”的格式,而是用浓郁的地方语言,以老北京一家茶馆和一家烤鸭店为窗口,人物展览式地描绘时代图景,道出黑暗时代下的众生百相和他们的悲剧性命运,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本文将从人物、情节、环境三个角度出发,探究《茶馆》和《天下第一楼》这两部相似作品中的悲剧效果。 关键词:茶馆;天下第一楼;悲剧效果;现实主义 一、概述 鲁迅曾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1]文学中的悲剧作品多是表现主角与其他力量(如命运、环境、社会)之间的冲突。西方古典悲剧多体现这种命运观,即人的抗争精神在面对命运时的失败,这种古典悲剧多带有神话史诗色彩,描写英雄人物的末路,在悲剧氛围中体现人生有价值的东西如反抗、斗争,在命运和神意前的微不足道,“把生的苦恼和死的幻灭通过放大镜,而后再用极浓的色彩把他们描绘出来”。[2]这类悲剧的高潮与结局往往设置为重要角色的死亡,带有浪漫主义色彩,悲痛壮烈之感油然而生。 与西方古典悲剧中浓厚的悲剧之感相比,中国古典悲剧多是“散文式”的感伤,不强调人与命运或人与神之间的冲突,多以史实或民间故事为基础,对其进行艺术渲染,或是描写才子佳人之间的缠绵悱恻,爱恨纠葛。中国古典的悲剧更像一首哀歌,没有神话色彩,没有惊涛骇浪般的冲击,不会使人产生强烈的命运感,而是感慨历史的兴亡沧桑与人生的爱恨情仇,带有更多的现实主义气息。 《茶馆》是现代文学家老舍于1956年创作的话剧,《天下第一楼》则是剧作家何冀平于1988年创作,两部作品同是当代话剧,描写特定时代下的小人物的悲剧。朱光潜曾在《文艺 心理学》中提出“心理距离说”,认为人们对于艺术作品产生的美感源于实际人生与艺术情景之间适当的“距离”。[3]“在成功的悲剧中‘距离’不太远,因为它所表现的是合于情理的事实;也不太近,因为悲剧的 语言是经过艺术熏陶出来的,它的人物和情节是想象的,不寻常的,于近情理之中却含有若干不近情理的成分,不至使观众误认戏剧为实际的人生。”[4] 《茶馆》与《天下第一楼》中则具有这种适当的“距离”,这两部作品都以北方方言写成,描写平凡的市井生活,富有人间烟火气,不会使人产生太大的“距离”之感,以現实主义为基

十大国内经典自驾游旅游路线

十大国内经典自驾游旅游路线 Top 10 之十大自驾车线路第10名:在历史与文化中倘佯-自驾车中原五日 中原古来经济发达,道路宽阔,可以方便地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尽管现在这里的经济已没有了历史上的辉煌,但是道路依然宽阔。十一长假,自驾车到中原大地,把新城郑州、古城开封、古都洛阳、中岳嵩山和少林大寺来个一览无余,登上黄河大堤,亲近母亲之河,感受中原黄河跳动的脉搏。 行车线路:郑州-开封-白马寺-龙门-郑州-少林寺-郑州-黄河-郑州 风情指数:★★★ 发烧指数:★★★ Top 10 之十大自驾车线路第9名:环行渤海-车行辽东之滨海风情 其实东北三省并不缺少美景,除了冬天之外,其他季节照样有许多值得去的地方,自驾车感受辽东及海滨风情,绝对是个不错的选择。从北京出发,经北戴河、秦皇岛、兴城、锦州到达沈阳,然后再去千山、大连。一路上可以领略海的壮阔、欣赏辽河平原上的白墙红瓦、感受大连的浪漫气息,从大连返回,可连人带车搭乘海船,感觉更是特别。 行车线路:北京-北戴河-秦皇岛-山海关-锦州-沈阳-鞍山-大连-塘沽-北京 风情指数:★★★ 发烧指数:★★★ Top 10 之十大自驾车线路第8名:黄土地寻根之旅-自驾车北京、山西、陕西行 从九九年开始,北京、山西、陕西一线便成为自驾车旅游爱好者关注的焦点。这条线贯穿了中华文明从树冠到树根的整个脉络。经平遥古城、乔家大院、壶口瀑布、党家村、古城西安、黄陵和延安,最后回到北京,一条线下来,你将几乎看到整个中华民族的演绎和进程。 行车线路:北京-太原-平遥-壶口-西安-延安-太原-北京 风情指数:★★★★ 发烧指数:★★★ Top 10之十大自驾车线路第7名:梦里的水乡一个都不能少-自驾车水乡古镇大“搜查” 要想游遍江南的六大古镇,无论是跟团还是自助,总是不够过瘾。如果在这个十一长假,来个自驾车江南六大古镇穿行,一定会满足你的愿望。无论是粉墙乌瓦、浓郁书香、雍容繁华,还是古朴宁静、倚水而居,汇集江南水乡古镇特色的六大古镇将会把这些一一呈现,因为汽车的方向盘就在你的手中,想到哪里就到哪里。 行车线路:上海-甪直-同里-周庄-南浔-乌镇-西塘-上海 风情指数:★★★★

茶馆之人物形象

茶馆·人物形象 1.王利发 这是一个贯穿全剧的人物。他是裕泰茶馆的掌柜,在第一幕时,正值年富力强,刚从父亲手里继承了经营茶馆的生意,也继承了父亲的处世哲学,即多说好话,多作揖。他精明、干练、谨小慎微、委曲求全、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接待方式。我们在看第二幕中他对巡警的敲诈巧于应付,对自己公寓的房客崔久峰,能很耐心地倾听他的牢骚,尽管他不一定懂,但也不时地说些逢迎的话。作为商人,王利发具有胆小怕事和自私的特点。比如课文中他对李三的苦处、康顺子的处境和难民的哀告虽然也同情,但是很有限度。在旧中国的黑暗现实面前,靠自己的劳动而生活的王利发尽管善于经营、善于改良,也无法抵御各种反动势力的欺压。他对此也抱有强烈的不满,但表达的却十分含蓄,比如当唐铁嘴说“感谢这个年月”的时候,他说:“这个年月还值得感谢!”这句话蕴含了他的愁苦和愤恨。就是这样一个精于处事的小商人,最终也没有逃脱自己破产的命运,当茶馆被人霸占后,他悬梁自尽。王利发的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的生活命运的真实写照。这一形象的意义在于,他揭露了旧制度的吃人本质,反映了旧时代的不合理。 2.常四爷 常四爷是旗人,在清朝时能吃官家钱粮。但他对腐败的清政府不满,对帝国主义更加痛恨。第一幕中因说一句“大清国要完”就被抓起来,坐了一年监狱。出狱后曾参加义和团,后靠卖菜为生。他正直、倔强、敢作敢为、富于正义感、乐于助人。课文中他对抓过他的特务们不服软。当王利发正愁要关城门了,还没买菜时,是他送来了咸菜和鸡,第三幕中他还为松二爷化缘买棺材。但最后自己也穷困潦倒,拣来别人撒剩的纸钱,作为对自己将来的祭奠。他绝望地喊道:“我爱咱们的中国呀,可谁爱我呢?”这个形象反映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反抗情绪。 3.松二爷 他是旗人,胆小而懒散。清朝灭亡前过着游手好闲的生活,整日喝茶玩鸟。民国时期“铁杆庄稼”的待遇没有了,但又不愿自食其力,仍旧留恋过去的生活,宁愿自己挨饿,也要喂鸟。最后终于饿死。这是一个没有谋生能力的旗人的典型,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 4.刘麻子 靠说媒拉纤,拐卖人口挣钱的地痞无赖。第一幕中他用十两银子买来康顺子,又以二百两银子卖给太监庞总管。课文中他又同两位逃兵谈生意,还没谈成就被当做逃兵枪毙了。这个人物形象表现了当时社会的病态和畸形。 茶馆·特殊的戏剧冲突——人民与旧时代的冲突

茶会所项目带动高端营销

茶会所项目带动高端营销(图) 茶馆或者茶会所,在茶业界虽然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了,但是最近一两年来,铁观音茶企纷纷投资茶馆、茶会所的热火朝天的景象却十分罕见。专家分析认为,这些面积达数百乃至上千平方米的高级茶会所,是专卖店销售渠道以外的一个重要终端形式,将带动铁观音走向高端营销市场。 茶会所营造文化休闲氛围 专家分析,现在的市场需求倾向是,大家都喜欢返璞归真。另外,从社会需求来看,经过最近20多年的迅猛发展,安溪铁观音在国内市场已经受到很大的欢迎,其消费群体达到一定的数量,其中一部分消费者喜欢到一个轻松、纯粹的茶馆、茶会所里喝茶,享受茶文化带来的休闲气息。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八马茶业、理想茶行、中闽魏氏茶业、华祥苑茶业、大自然茶业、茗山茶业等众多铁观音茶企纷纷上马茶馆、茶会所项目,茶会所建设形成热潮。据了解,目前有两拨人马正在进军茶会所领域。其中一拨是新兴茶企,他们或是本身已在做实业,抱着以茶会友、传播茶文化的目的涉足会所行业,或是为了后来者居上,抢占行业的制高点。而另一拨则是省内的老牌茶企。这些茶企多是在市场的优胜劣汰中积累了一定的品牌、资金实力,欲在茶业终端领域进行新的尝试。 会所本为舶来品,指身份不凡人士聚会的场所,茶会所作为会所中的一种,大部分集文化交流、茶品交易、休闲品茗、商务洽谈、茶餐茶宴为一体。在许多大城市,茶会所已成为人们品茶消遣的时尚之地。而在这轮建设铁观音茶会所的热潮中,建设会所的形式也很多样。 有借力著名风景区,突出生态特色的,比如茗山茶业投建的茗山茶村就是其中典型。坐落在绮丽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泉州清源山风景区的茗山茶村,占地面积43公顷,充分发掘、保护和开发利用“清源山茶”的资源,把泉州市清源山茶文化村建设成集文化传承、教育实践、休闲体验、生态保护为一体的休闲去处。 有地处闹市公园,重点服务商政精英人士的,比如八马茶业新近开业的溪山阁。八马“溪山阁”茶会所坐落于新落成的、占地近千亩的晋江市绿洲公园,临水而筑,处在曲径小桥流水、名木奇花异草、湖泊荷花轻荡的包围中。会所分上下两层,面积近千平方米,外墙全以原木板装挂,远观像是木屋。里面摆设书画、雕艺、名木仿古家具,一楼两面有落地玻璃墙,公园美景、草木绿意、湖泊巨大水体近在眼前。 有设址人文名区,凸显人文特色的,比如华祥苑茶业投建的福州儒士馆。华祥苑儒士馆是茶行业内首度以“中国儒家文化”为主题的茶会所。福州儒士馆于今年2月开馆,位于三

传统川西民居外观色彩的形成原因分析

传统川西民居外观色彩的形成原因分析 摘要:对于我国的传统建筑而言,其具有着十分稳定的秩序以及风格。作为我 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川西民居更是具有着较为浓郁的地域特色。在本文中, 将就传统川西民居外观色彩的形成原因进行一定的研究。 关键词:传统川西民居;外观色彩;形成原因; 1 引言 川西,即我国川西平原,处于四川盆地西部,在该区域中,民居具有着较为典型的独特 样式,同现代民居相比具有着较为明显的特征。从性质以及规模角度看来,可以将其分为农舍、庄园以及民居这几种类型。结构方面,其一般为抬梁式木结构体系,梁柱横断面较小, 墙体则为穿斗式模结构。外观方面,具有着较大的屋檐以及斜坡式屋顶。为了更好的对其特 征做好把握,就需要从色彩以及形成原因方面做好研究。 2 川西民居色彩外貌 2.1 典型川西民居色彩 对于传统传世民族而言,瓦为青黑色、墙为粉白色、木结构为褐色是主要的特点类型。 组成方面,木构件则在建筑墙面进行穿插以及分割,这也是川西民居建设的主要构成色彩。 除了这部分结构之外,其也搭配有枣红色的门窗以及黑色的立柱,在风格上具有着较为清雅 的特征。同时,川西民居也具有着一定数量的飞檐斗角以及雕梁画栋,但这部分结构在应用 中更多的表现为材料本身的色彩,即使在其上方具有一定的绘画,在色彩选择方面也较为清淡。 2.2 其他民居色彩 根据分布区域以及建筑材料应用上存在的差异,川西民居除了传统色彩表现类型之外, 也具有一定的其他色彩形式。在部分民居中,并没有在色彩方面进行更多的雕琢,而是对材 料的本色进行突出,即属于不同色相、且纯度偏中低的色调,具有着较为朴实的特征。如木 板房的褐色、麦草民居的黄色等等,且具有完全以草、石等修建的住宅,并根据材料类型的 差异对不同色彩进行呈现。 3 川西民居色彩形成原因 3.1 自然条件影响 对川西地区来说,其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着较多的雾气天气以及丰富的雨量。在川西大部分地区,夏长冬短、冷热差异小、雾多、湿度大以及夜雨多是其主要存在的气候 特点。而正是这部分气候特点的存在,则对川西民居具有着较大的影响:很多川西民居使用 白灰对外墙立面进行粉刷,不仅能够在潮湿多雨的天气中起到防潮的效果,且能够通过白色 的粉刷对阳光反射进行增加,以此对当地阴雨时间较长、而日照不足的问题进行解决。而屋 顶青瓦坡式的处理,其主要目的也是对川西季节多雨的排水问题进行解决。此外,在该种特 殊的气候条件下,也使得该地区具有着多的相关石材、植物以及土壤,对于这部分因素来说,其都是民居修建的主要材料类型,也对川西民居建设的色彩具有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3.2 建筑材料影响 根据对川西民居的色彩情况研究可以了解到,川西民居往往对建筑材料的本色进行表现,即使得整个住宅的外观色彩同所使用材料的本身色彩具有着直接的关系。在以板墙、瓦、木 等为主要建筑材料的川西民居中,屋顶可以说是最为典型的色彩表现内容。在传统川西民居中,小青瓦可以说是应用最多的材料类型,其通过泥土材料的应用,在将其制作成胚子后进 行焙烧,并在烧成后呈现出青灰色的特征。而由于川西地区空气水分含量较大,对此,本位 青灰色的瓦片在遇到水之后,则将呈现出青黑色。在历史上,也曾经具有包括板瓦、筒瓦以 及带瓦钉的形式多样的瓦,对于这部分瓦来说,其开始性状较大,之后瓦块逐渐变小,在发 展到明清代以后,则演变为现今的小青瓦。该青瓦宽15cm、长20cm、厚仅仅为1cm,在川 西民居建设中,则在将扁木条作为椽子的同时将瓦搭在椽挑的空档位置,并以一仰一合的方 式对青瓦进行重叠,并最终形成较大面积的屋面。除了屋顶之外,木材也是川西民居建设中 的一项特色内容,木材在使用一定时间后,其则会逐渐呈现为褐色,而根据切割方式、树种 类型以及使用部分的不同,其在具体颜色表现方面也将存在一定的差异,而根据其形成机理

《雷雨》与《茶馆》的比较

人教版教材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两篇讲读课文就是《雷雨》与《茶馆》。这两个剧本在中国戏剧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比较分析有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其内涵。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戏剧冲突、戏剧人物和戏剧语言。我们今天我们就重点从这几个方面出发,分析二者的异同之处。 一、戏剧冲突 戏剧冲突是包含戏剧动作、反动作和矛盾解决的一种完整的运动形式。《雷雨》与《茶馆》都是由戏剧冲突而推动情节的发展。但两者还是有所区别。 在《雷雨》中,戏剧冲突是尖锐而集中的。说尖锐,是因为其冲突具有不可调和的特性,周朴园与侍萍的冲突,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冲突,周萍与繁漪的冲突,人物和人物之间的冲突都是不可调和的。虽然这些人物的关系复杂,各种冲突也很能多,但戏剧冲突总是集中在这几个人身上。这些冲突表现为故事情节围绕几个中心人物而展开,阶级立场的矛盾贯穿整个戏剧的始终。 《茶馆》就不一样,从全局看,其中的人物之间没有直接的、具体的冲突。剧本描写三个时期,为人物的行为设置层层障碍。通过各阶级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他们的命运变化,揭示人民与旧时代的冲突。作者直指那个时代,人物与人物的每一个冲突都暗示人民与时代的冲突。这一特殊的冲突在作品中表现为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贯穿整个戏剧的始终。而是分散穿插若干个生活画面,构成一幅巻轴画,画轴的展示就是情节的发展。也没有中心人物,王利发也只不过是与茶客交往,并没有象周朴园鲁侍萍那样起到中心人物的作用。 另外,冲突双方的力量对比也不同。《雷雨》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封建统治势力,但以鲁大海为代表的正义能勇于抗争,侍萍也有清醒的认识,连繁漪也不放过追求自己的幸福的机会。所以两股力量发生强有力的对撞,造成巨大的冲击,加速了腐朽势力的灭亡。而《茶馆》中照样是统治阶级主宰社会,但其中的正面人物找不到抗争的对象,在社会这一强大的势力面前,人们无力反抗。 二、中戏剧人物 两个剧本都创造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的个性往往都打上了社会的烙印。我们可以从他们身上看到社会对个人的重大影响。但两位作者在表现时的侧重点是不同的。比如两个剧本都反映畸形的社会对人性的扭曲:《雷雨》中的周萍与繁漪,四凤与周萍的乱伦。《茶馆》中的老陈和老林要共买一个老婆,

中国最经典的自驾游路线推荐

中国最经典的八条自驾游路线推荐 一:自驾车环游南疆 入选理由:迢迢丝绸路,绵绵帕米尔,驼铃摇荡着张骞的风尘,驿站背负着古道的岁月。如此辽阔的原野,如此美丽的风景,驾车远行,将会真正感受到悠远、壮美和自在。新疆太大了,景点又很分散,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又从哪里结束。就从乌鲁木齐出发,以塔克拉玛干沙漠为中心,穿越帕米尔高原,环游南疆。越过“死亡之海”,一睹千年古迹,逛“巴扎”和“麻扎”,饱览民族风情。 行车线路:乌鲁木齐-和田-喀什-阿克苏-库车-吐鲁番 时间:10~20天左右 行驶里程:5000km 行:新疆旅游最大的花费应该在交通上,因为新疆太大了,平均每人每天的车费是110多元。 住:没到过新疆的人,可能会把南疆想得很艰苦,其实不然。比如乌鲁木齐,从招待所到5星级酒店都有,3星级酒店价格在200元左右,2星级在100元左右,招待所在40元左右一个床位。库车、喀什、和田等地的宾馆也很多。但切记一条,南疆夏季炎热,一定租间带空调的房子。 游:南疆旅游大致分成:丝绸之路文化、少数民族风情、塔克拉玛干沙漠风光、帕米尔高原风光。在沙漠公路看沙漠、胡杨,帕米尔高原看雪山、塔吉克风情,喀什、和田看维吾尔风情、库车看丝路古迹(龟兹文化)。在新疆旅游更多的是体会旅行的感觉,也许临行前看看古人的边塞诗词,对你的旅行大有裨益。 食:对爱吃羊肉的人来说,南疆就是天堂。新疆是瓜果之乡,到新疆吃瓜果是一大乐趣,时令瓜果有西瓜、哈密瓜、水蜜桃、葡萄、蟠桃、杏、李、石榴等。吃这些水果后不要饮热茶,以免腹泻。另外,如果你没有一个铁胃,集市上的小吃、自制的冷饮最好别吃。 购物:英吉沙驰名遐迩的小刀,和田的玉器和手工地毯等,都是带给朋友的很好礼物,另外喀什的工艺品品种最多、价格最低。最吸引人的是乐器。 二:川滇奇山秀水驾车游览西南——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 入选理由:西南地区是一个经济潜力极大、自然风光雄奇、民俗风情丰富、带有几分神秘色彩的风水宝地。这里的气候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 行车线路:重庆-娄山关-贵阳-柳州-桂林-北海-南宁-都匀-红枫湖-重庆 时间:10天左右 行驶里程:4000km 行:要行车必先有路,西南出海通道的修通,就给喜欢自驾车游览西南的朋友多了一个选择。用九天左右的时间,从重庆出发,翻娄山关,到贵阳,经柳州,入桂林,去北海,一览银滩之美丽,然后返回,进入瑶寨和苗家村落,最后经红枫湖返回重庆。 游:以西双版纳自然风情为背景、载歌载舞的傣家竹楼菜,传遍长城内外;以风姿特异的川味作旗帜、以“山城火锅”为代表、被数百万川伢子、川妹子带到五湖四海的西南民间菜。

茶馆人物分析

《茶馆》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采取“人相展览式”戏剧结构,独创“小说体戏剧”,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小说式的叙述性和多人多事相结合,为我们展示了三个时代的横断面,从而表达出了要埋葬三个旧时代,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深刻主题。可以说是以小见大的典范,曹禹先生评价为“举重若轻”。老舍先生把人物进行分类,主要人物贯穿始终,用他们的经历遭遇深化主题;次要人物父子相承,有助于故事的连贯;一般人物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绝无赘笔。故而贯穿始终的主要人物对剧作思想内容的表达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下面就第一幕中的三个主要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一)以王利发为主进行分析,同时兼顾另外两个角色: 人物对话是人物内心世界的外在表现,我们暂且通过王利发在第一幕中遭遇到的不同人物进行的不同对话对他的人格进行分析。 1.出场:王利发与唐铁嘴 “唐先生,你外边遛遛吧。”这是整部戏的第一句台词,也是王利发的 第一句台词。剧本所写乃是一个茶馆的兴旺与衰落,这第一句台词,便 是茶馆的店掌柜对客人所说。王利发在打发唐铁嘴,让唐铁嘴离开茶馆,去别处“遛遛”,不要影响他的生意。唐铁嘴何许人也?一个吸食鸦片 并以算命看相混饭吃的二流子,他来茶馆喝茶,却又经常赊欠茶钱,王 老版不断送茶给他,便是为了让他不要常来打搅,为了茶馆的安宁和清 静。王利发又对他说,他若戒不了大烟,永远交不了好运,这句话说得 很实在,很真诚。对于这样的一个人,王利发采取的办法是好言相劝送 茶打发。寥寥数笔便勾勒出了一个老实本分安分守己的生意人形象。但 这个人物形象还相当粗糙,刚刚有了一些不甚明显的轮廓。 2.矛盾冲突一:常四爷和二德子(从矛盾冲突看王利发的处世态度)老舍先生巧妙地设置了一个常四爷和二德子的偶然遭遇,产生了口角的 冲突,从而再现了当时那个混乱的时代。常四爷是一个正直爽快而又爱 国的旗人,看不惯市面上的纷扰,更看不惯当差的二德子在他的面前抖 威风而在洋人侵略中国之时不能冲锋打仗,但二德子就是一副典型的地 痞嘴脸,胡搅蛮缠。这是全剧的第一次冲突,也是第一次赤裸裸地揭露 那个时代的黑暗,战火不断,民不聊生,当差的原是地痞,欺压百姓打 架斗殴有本事,面对列强的侵略则溜之大吉。这是时代的悲剧与黑暗, 是王掌柜所不能左右也不能认识到的,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店掌柜,他的 视线,他的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全都在于在乱世之中保全他祖上留下来的 老字号,他的茶馆,他是一个市井的小民,一个普普通通的生意人,和 当时中国社会千万的老百姓一样,他是那千万老百姓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而已。于是,他自然要说出符合他身份的话来。他唤二德子为“德爷”,他说“哥儿们,都是街面上的朋友,有话好说。德爷,您后边坐!”典 型的息事宁人,为茶馆的秩序着想,为讨好他的主顾着想,为着大家的 “太平”着想,于是要他们二人“有话好说”,但殊不知那二人的思想 有着本质的区别,巨大的碰撞,加之二德子不是一盏“省油的灯”,又 怎会凭着王老板的一句话便善罢甘休。于是,出现了另一张嘴脸——马 五爷,对于马五爷这个人物,老舍先生只是通过几句非常富有个性化的 语言以及一个离开茶馆的微小动作来正面描写,他说道“二德子,你威 风啊!”其言外之意便是,在我面前,你耍哪门子威风,你岂能有威风 的资本!于是,二德子立刻变了一副嘴脸,不再和常四爷继续争吵,他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