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园冶》(明)计成

《园冶》(明)计成

《园冶》(明)计成
《园冶》(明)计成

《园冶》(明)计成

卷三门窗门窗磨空,制式时裁,不惟屋宇翻新,斯谓林园遵雅。工精虽专瓦作,调度犹在得人,触景生奇,含情多致,轻纱环碧,弱柳窥青。伟石迎人,别有一壶天地;修篁弄影,疑来隔水笙簧。佳境宜收,俗尘安到。切记雕镂门空,应当磨琢窗垣;处处邻虚,方方侧景。非传恐失,故式存余。门窗图式方门合角式:磨砖方门,凭匠俱做券门,砖上过门石,或过门枋者。今之方门,将磨砖用木栓栓住,合角过门于上,在加之过门枋,雅致可观。

圈门式:凡磨砖门窗,量墙之厚薄,校砖之大小,内空须用满磨,外边祇可寸许,不可就砖,边外或石粉或满磨可也。上下圈式、莲花式、如意式、贝叶式:莲瓣,如意,贝叶,斯三式宜供佛所用。墙垣凡园之围墙,多于版筑,或于石砌,或编篱棘。夫编篱斯胜花屏,似多野致,深得山林趣味。如内,花端、水次,夹径、环山之垣,或宜石宜砖,宜漏宜磨,各有所制。从雅遵时,令人欣赏,园林之佳境也。历来墙垣;凭匠作雕琢花鸟仙兽,以为巧制,不第林园之不佳,而宅堂前之何可也。雀巢可憎,积草如萝,祛之不尽,扣之则废,无可奈何者。市俗村愚之所为也,高明而慎之。世人兴造,因基之偏侧,任而造之。何不以墙取头阔头狭就屋之端正,斯匠主之莫知也。(一)白粉墙

历来粉墙,用纸筋石灰,有好时取其光腻,用白蜡磨打者。今用江湖中黄沙,并上好石灰少许打底,再加少许打底,再加少许石灰盖面,以麻帚轻擦,自然明亮鉴人。倘有污积,遂可洗去,斯名「镜面墙」也。(二)磨砖墙如隐门照墙、厅堂面墙,皆可用磨或方砖吊角;或方砖裁成八角嵌小方;或小砖一块间半块,破花砌如锦样。封顶用磨挂方飞檐砖几层,雕镂花、鸟、仙、兽不可用,人画意者少。(三)漏砖墙凡有观眺处筑斯,似避外隐内之义。古之瓦砌连钱、迭锭、鱼鳞等类,一概屏之,聊式几于左。(四)乱石墙是乱石皆可砌,惟黄石者佳。大小相间,宜杂假山之间,乱青石版用油灰抿缝,斯名冰裂也。墙垣图式漏明墙图式:漏明墙,凡计一十六式,惟取其坚固。如栏杆中亦有可摘砌者。意不能尽,犹恐重式,宜用磨砌者佳。铺地大凡砌地铺街,小异花园住宅。惟厅堂广厦中铺一概磨砖,如路径盘蹊,长砌多般乱石,中庭或一迭胜,近砌亦可回文。八角嵌方,选子铺成蜀锦;层楼出步,就花梢琢拟秦台。锦线瓦条,台全石版,吟花席地,醉月铺毡。废瓦片也有行时,当湖石削铺,波纹汹涌;破方砖可留大用,绕梅花磨,冰裂纷纭。路径寻常,阶除脱俗,莲生袜底,步出个中来;翠拾林深,春从何处是。花环窄路偏宜石,堂回空庭须用砖。各式方圆,随宜铺砌,磨归瓦作,杂用钩儿。(一)乱石路园林砌路,做小乱石砌如榴子者,坚固而雅致,

曲折高卑,从山摄壑,惟斯如一。有用子石间花纹砌路,尚且不坚易俗。(二)子地子石,宜铺于不常走处,大小间砌者佳;恐匠之不能也。或砖或瓦,嵌成诸锦犹可。如嵌鹤、鹿、狮毯,犹类狗者可笑。(三)冰裂地乱青版石,冰裂纹,宜于山堂、水坡、台端、亭际,见前风窗式,意随人活,砌法似无拘格,破方砖磨铺犹佳。(四)诸砖地诸砖砌地;屋内、或磨、扁铺;庭下,宜砌。方胜、迭胜、步步胜者,古之常套也。今之人字、席纹、斗纹,量砖长短合宜可也。有式。掇山掇山之始,椿木为先,较其短长,察乎虚实。随势挖其麻柱,谅高挂以称竿;绳索坚牢,扛抬稳重。立根铺以粗石,大块满盖椿头;堑里扫以查灰,着潮尽钻山骨。方堆顽夯而起,渐以皴纹而加;瘦漏生奇,玲珑安巧。峭壁贵于直立;悬崖使其后坚。岩、峦、洞、穴之莫穷,涧、壑、坡、矶只俨是;信足疑无别境,举头自有深情。蹊径盘且长,峰峦秀古,多方景胜,咫尺山林,妙在得乎一人,雅从兼于半土。假如一块中竖而为主石,两条傍插而乎劈峰,独立端严,次相辅弼,势如排列,状若趋承。主石虽忌于居中,宜中者也可;劈峰总较于不用,岂用乎断然。排如炉烛花瓶,列似刀山剑树;峰须五老,池凿四方;下洞上台,东亭西榭。罅堪窥管中之豹,路类张孩戏之猫;小藉金鱼之缸,大若酆都之境;时宜得致,古式何裁?深意画图,于情丘壑;未山先麓,自然地势之嶙嶒;构土成

冈,不在石形之巧拙;宜台宜榭,邀月招云;成径成蹊,寻花问柳。临池驳以石块,粗夯用之有方;结岭挑之(以)土堆,高低观之多致;欲知堆土之奥妙,还拟理石之精微。山林意味深求,花木情缘易逗。有真为假,做假成真;稍动天机,全叼人力;探奇投好,同志须知。(一)园山园中桌掇山,非士大夫好事者不为也。为者殊有识鉴。缘世无合志,不尽欣赏,而就厅前一壁,是以散漫理之,可得佳境也。(二)听山人皆厅前掇山,环堵中耸起高高三峰,排列于前,殊为可笑。加之以亭,及登,一无可望,置之何益?更亦可笑。以予见:或有嘉树,稍点玲珑石块;不然,墙中嵌理壁岩,或顶植卉木垂萝,似有深境也。(三)楼山楼面掇山,宜最高,缠入妙,高者恐逼于前,不若远之,更有深意。(四)阁山阁山似敞也,宜于山侧,坦而可上,便以登瞭,何必梯之。(五)书房山凡掇小山,或依嘉树卉木,聚散而理。或悬岩峻壁,各有别致,书房中最宜者。更以山石为池,俯于窗下,似得濠濮间想。(六)池山池上理山,园中第一胜也。若大若小,更有妙境。就水点其步石,从巅架以飞梁;洞穴潜藏,穿岩径水;风峦飘渺,漏月招云;莫言世上无仙,斯住世之瀛壶也。(七)内室山内室中掇山,宜坚宜峻,壁立岩悬,令人不可攀。宜坚固者,恐孩戏之预防也。(八)峭壁山峭壁山者,靠壁理也。藉以粉壁为纸,以石为绘也。理者相石

皴纹,仿古人笔意,植黄山松柏、古梅、美竹,收之圆窗,宛然镜游也。(九)山石池山石理池,予始创者。选版薄山石理之,少得窍不能盛水,须知「等分平衡法」可矣。凡理块石,俱将四边或三边压掇,若压两边,恐石平中有损。加压一边,既罅稍有丝缝,水不能注,虽做灰坚固,亦不能止,理当斟酌。(十)金鱼缸如理山石池法,用糙缸一只,或两只,并排作底。或埋、半埋,将山石周围理其上,仍以油灰抿固缸口。如法养鱼,胜缸中小山。(十一)峰峰石一块者,相形何状,选合峰纹石,令匠凿笋为座,理宜上大下小,立之可观。(十二)峦峦,山头高峻也,不可齐,亦不可笔架式,或高或低,随至乱掇,不排比为妙。(十三)岩如理悬岩,起脚宜小,渐理渐大,及高,使其后坚能悬。斯理法古来罕者,如悬一石,亦悬一石,再之不能也。予以平衡法,将前悬分散后坚,仍以长条堑里石压之,能悬数尺,其状可骇,万无一失。(十四)洞理洞法,起脚如造屋,立几柱着实,掇玲珑如窗门透亮,及理上,见前理岩法,合凑收顶,加条石替之,斯千古不朽也。洞宽丈余,可设集者,自古鲜矣!上或堆土植树,或作台,或置亭屋,合宜可也。(十五)涧假山以水为妙,倘高阜处不能注水,理涧壑无水,似有深意。(十六)曲水曲水,古皆凿石槽,上置石龙头喷水者,斯费工类俗,何不以理涧法,上理石泉,口如瀑布,亦可流

觞,似得天然之趣。(十七)瀑布瀑布如峭壁山。理也,先观有坑,高楼檐水,可涧至墙顶作天沟,行壁山顶,留小坑,突出石口,泛漫而下,缠如瀑布。不然,随流散漫,不成,斯谓:「作雨观泉」之意。夫理假山,必欲求好,要人说好,片山块石,似有野致。苏州虎丘山,南京凤台门,贩花扎架,处处皆然。选石夫识石之来由,询山之远近。石无山价,费祇人工,跋蹑搜巅,崎岖究路。便宜出水,虽遥千里何妨;日计在人,就近一肩可矣。取巧不但玲珑,求坚还从古拙,堪用层堆。须先选质无纹,俟后依皴合掇;多纹恐损,垂窍当悬。古胜太湖,好事祇知花石;时遵图画(原书作「尽」,疑误),匪人焉识黄山。小仿云林,大宗子久。块虽顽夯,峻更嶙峋,是石堪堆,便()山可采。石非草木,采后复生,人重利名,近无图远。(一)太湖石苏州府所属洞庭山,石产水涯,惟消夏湾者为最。性坚而润,有嵌空、穿眼、婉转、崄怪势。一种色白,一种色青而黑,一种微黑青。其质文理纵横,笼络起隐,于石面遍多坎,盖因风浪中充激而成,谓之「弹子窝」,扣之微有声。采人携锤凿入深水中,度奇巧取凿,贯以巨索,浮大舟,设木架,绞而出之。此石以高大为贵,惟宜植立轩堂前,或点乔松奇卉下,装治假山,罗列园林广榭中,颇多伟观也。自古至今,采之已久,今尚鲜矣。(二)昆山石昆山县马鞍山,石产土中,为赤土积渍。既出土,倍费挑剔洗涤。其质磊块,

巉岩透空,无耸拔峰峦势,扣之无声。其色洁白,或植小木,或种溪荪于奇巧处,或置器中,宜点盆景,不成大用也。(三)宜兴石宜兴县张公洞善卷寺一带山产石,便于竹林出水,有性坚,穿眼,崄怪如太湖者。有一种色黑质粗而黄者,有色白而质嫩者,掇山不可悬,恐不坚也。(四)龙潭石龙潭,金陵下七十余里,地名七星观,至山口、仓头一带,皆产石数种;有露土者,有半埋者。一种色青,质坚,透漏文理,如太湖者。一种色微青,性坚,稍觉顽夯,可用起脚压泛。一种色纹古拙,无漏,宜单点。一种色青如核桃纹多皴法者,掇能合皴如画为妙。(五)青龙山石金陵青龙山石,大圈大孔者,全用匠作凿取,做成峰石,只一面势者。自来俗人以此为太湖主峰,凡花石反呼为「脚石」。掇如炉瓶式,更加以青峰,俨如刀山剑树者斯也。或点竹树下,不可高掇。(六)灵璧石宿州灵璧县地名「盘山」,石产土中,采取岁久,穴深数丈。其质为赤泥渍满,土人多以铁刃遍刮,凡三次,既露石色,既以铁丝帚兼磁末刷治清润,扣之铿然有声,石底多有渍土不能尽者。石在土中,随其大小具体而生,或成物状,或成峰峦,巉岩透空,其状妙有宛转知势;须藉斧凿,修治磨砻,以全其美。或一两面,或三面;若四面全者,即是从土中生起,凡数百之中无一二。有得四面者,择其奇巧处镌治,取其底平,可以顿置几案,亦可以掇小景。有一种扁朴或成云气者,悬之室中

为磬,《书》所谓「泗滨浮磬」是也。(七)岘山石镇江府城南大岘山一带,皆产石。小者全质,人者镌取连处,奇怪万状。色黄,清润而坚,扣之有声。有色灰褐者。石多穿眼相通,可掇假山。(八)宣石宣石产于宁国县所属,其色洁白,多于土积渍,须用刷洗,谗见其质。或梅雨天瓦沟下水,客冲尽土色。惟斯石应旧,逾旧逾白,俨如雪山也。一种名﹁马牙宜,可置几案。(九)湖口石江州湖口,石有数种,或产水中,或产水际。一种色青,浑然成峰、峦、岩、壑,或(成)类诸物。一种扁薄嵌空,穿眼通透,几若木版,似利刃剜刻之状。石理如刷丝,色亦微润,扣之有声。东坡称赏,目之为「壶中九华」,有「百金归买小玲珑」之语。(十)英石英州含光、真阳县之间,石产溪水中,(有)数种:一微青色,间有(通)白脉笼络;一微灰黑,一浅绿,各有峰、峦、嵌空穿眼,宛转相通。其质稍润,扣之微有声。可置几案,亦可点盆,亦可掇小景。有一种色白,四面峰峦耸拔,多棱角,稍莹彻,面面有光,可鉴物,扣之无声。采人就水中度奇巧处凿取,只可置几案。(十一)散兵石「散兵」者,汉张子房楚歌散兵处也,故名。其地在巢湖之南,其石若大若小,形状百类,浮露于山。其色青黑,有如太湖者,有古拙皴纹者,土人采而装出贩卖,维扬好事,专卖其石。有最大巧妙透漏如太湖峰,更佳者,未尝采也。(十二)黄石黄石是处皆产,其

质坚,不入斧凿,其文古挫。如常州黄山,苏州尧峰山,镇江图山,沿大江直至采石之上皆产。俗人只之顽夯,而不知奇妙也。(十三)旧石世之好事,慕闻虚名,钻求旧石,某名人题咏,某代传至于今,斯真太湖石也,今废,欲待价而沽,不惜多金,售为古玩还可。又有惟闻旧石,重价买者。夫太湖石者,自古至今,好事采多,似鲜矣。如别山有未开取者,择其透漏、青骨、坚质采之,未尝亚太湖也。斯古露风,何为新耶?何为旧耶?凡采石惟盘驳、人工装载之费,到园殊费几何?予闻一石名「百米峰」,询之费百米所得,故名。今欲易百米,再盘百米,复名「二百米峰」也。凡石露风则旧,搜土则新,虽有土色,未几雨露,亦成旧矣。(十四)锦川石斯石宜旧。有五色者,有纯绿者,纹如画松皮,高丈余,阔盈尺者贵,丈内者多。近宜兴有石如锦川,其纹眼嵌石子,色亦不佳。旧者纹眼嵌空,色质清润,可以花间树下,插立可观。如理假山,如理假山,犹类劈峰。(十五)花石纲宋「花石纲」,河南所属边近山东随处便有,是运之所遗者。其石巧妙者多,缘陆路颇艰,有好事者,少取块石置园中,生色多矣。(十六)六合石子六合县灵居岩,沙士中及水际,产玛瑙石子,颇细碎。有大如拳、纯白、五色纹者;有纯五色纹者;其温润莹彻,择纹彩斑斓取之,铺地锦如。或置涧壑急流水处,自然清白。夫葺园圃假山,处处有石块,但不得其人。欲询出石之所,到

地有山,似当有石,虽不得巧妙者,随其顽夯,但有纹理可也。曾见宋˙杜绾︽石谱︾,何处无石?予少用过石处,聊记于右,余未见者不录。借景构园无格,借景有因。切要四时,何关八宅。林延伫,相缘竹树萧森;城市喧卑,必择居邻闲逸。高原极望,远岫环屏,堂开淑气侵入,门引春流到泽。嫣红艳紫,欣逢花里神仙;乐圣称贤,足并山中宰相。闲居曾赋,芳草应怜;扫径护兰芽,分香幽室;卷帘邀燕子,问剪轻风。片片飞花,丝丝眠柳;寒生料峭,高架秋千;兴适清偏,怡情丘壑。顿开尘外想,拟人画中行。林阴初出莺歌,山曲忽闻樵唱,风生林樾,境入羲皇。幽人即韵于松寮;逸士弹琴于篁里。红衣新浴;碧玉轻敲。看竹溪湾,观鱼濠上。山容霭霭,形云故落凭栏;水面鳞鳞,爽气觉来枕。南轩寄傲,北牖虚阴;半窗碧隐蕉桐,环堵翠延萝薜。俯流玩月;坐石品泉。苎衣不耐凉新,池荷香绾;梧叶忽惊秋落,虫草鸣幽。湖平无际之浮光,山媚可餐之秀色。寓目一行白鹭;醉颜几阵丹枫。瞭远高台,搔首青天那可问;凭虚敞阁,举杯明月自相邀。冉冉天香,悠悠桂子。但觉篱残菊晚,应探岭暖梅先。少系杖头,招携邻曲;恍来临月美人,却卧雪庐高士。雪冥黯黯,木叶萧萧;风鸦几树夕阳,寒雁数声残月。书窗梦醒,孤影遥吟;锦幛偎红,六花呈瑞。棹兴若过剡曲;扫烹果胜党家。冷韵堪广,清名可并;花殊不谢,景摘偏新。因借无由,触情俱是。夫借景,林园之

最要者也。如远借,邻界,仰借,俯借,应时而借。然物情所逗,目寄心期,似意在笔先,庶几描写之尽哉。

【园冶】全文 之 卷三

世之兴造,专主鸠匠,独不闻三分匠、七分主人之谚乎?非主人也,能主之人也。古公输巧,陆云精艺,其人岂执斧斤者哉?若匠惟雕镂是巧,排架是精,一梁一柱,定不可移,俗以“无窍之人”呼之,其确也。故凡造作,必先相地立基,然后定其间进,量其广狭,随曲合方,是在主者,能妙于得体合宜,未可拘率。假如基地偏缺,邻嵌何必欲求其齐,其屋架何必拘三、五间,为进多少?半间一广,自然雅称,斯所谓“主人之七分”也。第园筑之主,犹须什九,而用匠什一,何也? 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愈非匠作可为,亦非主人所能自主者,须求得人,当要节用。“因”者:随基势之高下,体形之端正,碍木删桠,泉流石注,互相借资;宜亭斯亭,宜榭斯榭,不妨偏径,顿置婉转,斯谓“精而合宜”者也。“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晴峦耸秀,绀宇凌空,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不分町疃,尽为烟景,斯所谓“巧而得体”者也。体、宜、因、借,匪得其人,兼之惜费,则前工并弃,既有后起之输、云,何传于世?予亦恐浸失其源,聊绘式于后,为好事者公焉。 栏杆信画化而成,减便为雅。古之回文万字,一概屏去,少留凉床佛座之用,园屋间一不可制也。予历数年,存式百状,有工而精,有减而文,依次序变幻,式之于左,便为摘用。以笔管式为始,近有将篆字制栏杆者,况理画不匀,意不联络。予斯式中,尚觉未尽,仅可粉饰。 〖五门窗〗 门窗磨空,制式时裁,不惟屋宇翻新,斯谓林园遵雅。工精虽专瓦作,调度犹在得人,触景生奇,含情多致,轻纱环碧,弱柳窥青。伟石迎人,别有一壶天地;修篁弄影,疑来隔水笙簧。佳境宜收,俗尘安到。切记雕镂门空,应当磨琢窗垣。处处邻虚,方方侧景。非传恐失,故式存余。 〖六墙垣〗 凡园之围墙,多于版筑,或于石砌,或编篱棘。夫编篱斯胜花屏,似多野致,深得山林趣味。如内花端、水次,夹径、环山之垣,或宜石宜砖,宜漏宜磨,各有所制。从雅遵时,令人欣赏,园林之佳境也。历来墙垣,凭匠作雕琢花鸟仙兽,以为巧制,不第林园之不佳,而宅堂前之何可也。雀巢可憎,积草如萝,

《园冶》思想解读

《园冶》思想解读 ——浅谈古典造园理论对规划建筑设计的借鉴意义 摘要 本文通过简要总结和概括古典造园的理论架构和核心要旨,从三个方面对《园冶》思想进行解读,并将其与现代建筑创作理念进行比较,试图为古老的理论赋予时代的内涵,并使它在现代规划建筑设计中重新焕发新的活力。 关键词 造园思想因借体宜建筑创作 《园冶》是关于我国古典造园理论的专门著作。它的作者计成,字无否,苏州吴江人,出生于明代万历十年(1582年),大约活了六十岁左右,老年生活在明末时期。计成擅长绘画,精通诗文,对造园独有心得。青年时期计成游历北方,“游燕及楚,中岁归吴,择居润州”(《园冶·自序》)。这段游历对计成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当时北京城的规模,皇宫的壮丽,北方风土人情的豪迈朴实,都极大地拓展了计成的视野和心境。还有,漫游途中的奇山异水也使计成对造园的领悟力超乎寻常,对他在《园冶》一书中阐释的主要造园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总之,由于计成具有广博深厚的文化基础,丰富的生活阅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能写出像《园冶》这样言简意深,能够世代相传的理论著作来。 《园冶》全书共分为三部分,卷一是兴造论,有园说、相地、立基、屋宇、装折;卷二是栏杆;卷三是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等内容,是明代造园技术经验全面而精辟的总结。书中最为重要的是其完整深刻的造园思想。造园技术和手段可以随时代的不同而发展变化,唯独思想一旦成熟之后就散发出亘古常新的魅力。《园冶》中对造园“虽由人作,宛似天开”的立意,“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构想,即便是在今天也有非常深刻的意义。在今天科学技术发展飞速前进的时代,人们一直在苦苦追寻美好家园的梦想。现代生物技术、互联网技术为我们带来一个全新的世界,可是,我们真的找到了所需要理的想家园了吗?我们的感觉以及对世界的体验是不是已经超过了古人呢?就所能认识的领域来说,我们的确已经超过了古人;但就对世界理解的深刻程度而言,却还未必能够做到。所以,我们需要重新研读古人的思想,从这些闪着智慧光芒的理论著作中去开辟新路,寻找解决当前复杂问题的钥匙。这也研究《园冶》一书最重要的意义所在。 中国园林的成熟和发展得益于造园文化的成熟,而造园文化与绘画书法和文学艺术在中国是并驾齐驱的。很自然的,计成在《园冶》一书的写作上采用了类似于文学作品的方法,所以其理论要素分散在各卷和不同的语境之中,使人们很难清晰直观的认知思辨而且具有严谨逻辑结构的造园理论体系。下面通过三个方面对《园冶》的内容进行提炼和概括: 一、古典造园的基本风格; 二、古典造园的基本理念; 三、古典造园的基本准则。 中国式园林的基本风格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一基本风格的形成有其独特的文化基础。古典造园文化是中国特有的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宏观意义上的儒家文化是崇尚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所以,中国古典造园理论主张天然成趣,反对过分的张扬人工痕迹。《园冶》高度精练和准确地概括了这一造园理论要素,提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风格标准,将中国园林创作的衡量标尺提到一个很高的层次。在造园的创作中,《园冶》强调顺应自然脉理,按照自然山水景物的生存肌理和形态特征去组织和构筑景观,而“不烦人事之工”,达到自然天成,而在整体风格上,达到“自然雅称”的效果。在造园选址之

中国园林鉴赏论文

一、筑山 为表现自然,筑山是造园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秦汉的上林苑,用太液池所挖土堆成岛,象征东海神山,开创了人为造山的先例。 东汉梁冀模仿伊洛二峡,在园中累土构石为山,从而开拓了从对神仙世界向往,转向对自然山水的模仿,标志着造园艺术以现实生活作为创作起点。魏晋南北朝的文人雅士们,采用概括、提炼手法,所造山的真实尺度大大缩小,力求体现自然山峦的形态和神韵。这种写意式的叠山,比自然主义模仿大大前进一步。唐宋以后,由于山水诗、山水画的发展,玩赏艺术的发展,对叠山艺术更为讲究。最典型的例子便是爱石成癖的宋徽宗,他所筑的良岳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巧、以石为主的假山。明代造山艺术,更为成熟和普及。明人计成在《园冶》的“掇山”一节中,列举了园山、厅山、楼山、阁山、书房山、池山、内室山、峭壁山、山石池、金鱼缸、峰、峦、岩、洞、涧、曲水、瀑布等17种形式,总结了明代的造山技术。清代造山技术更为发展和普及。清代造园家,创造了穹形洞壑的叠砌方法,用大小石钩带砌成拱形,顶壁一气,酷似天然峭壑,乃至于可估喀斯特溶洞,叠山倒垂的钟乳石,比明代以条石封合收顶的叠法合理得多、高明得多。现存的苏州拙政园、常熟的燕园、上海的豫园,都是明清时代园林造山的佳作。 二、理池 为表现自然,理池也是造园最主要因素之一。不论哪一种类型的园林,水是最富有生气的因素,无水不活。自然式园林以表现静态的水景为主,以表现水面平静如镜或烟波浩淼的寂静深远的境界取胜。人们或观赏山水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或观赏水中怡然自得的游鱼,或观赏水中芙蕖睡莲,或观赏水中皎洁的明月……自然式园林也表现水的动态美,但不是喷泉和规则式的台阶瀑布,而是自然式的瀑布。池中有自然的肌头、矾口,以表现经人工美化的自然。正因为如此,园林一定要省池引水。古代园林理水之法,一般有三种: (一)掩。以建筑和绿化,将曲折的池岸加以掩映。临水建筑,除主要厅堂前的平台,为突出建筑的地位,不论亭、廊、阁、榭,皆前部架空挑出水上,水犹似自其下流出,用以打破岸边的视线局限;或临水布蒲苇岸、杂木迷离,造成池水无边的视角印象。

园冶--全文

园冶--全文 不佞少以绘名,性好搜奇,最喜关仝、荆浩笔意,每宗之。游燕及楚,中岁归吴(江苏),择居润州。环润皆佳山水,润之好事者,取石巧者置竹木间为假山;予偶观之,为发一笑。或问日:「何笑,」予曰:「世所闻有真斯有假,胡不假真山形,而假迎勾芒者之拳磊乎,」或曰「君能之乎,」遂偶为成「壁」,靓观者俱称:「俨然佳山也」;遂播闻於远近。适晋陵方伯吴又予公开而招之。公得基於城东,乃元朝温相故园,仅十五亩。公示予曰:「斯十亩为宅,余五亩,可效司马温公『独乐』制。」予观其基形最高,而穷其源最深,乔木参天,虬枝拂地。予曰:「此制不第宜掇石而高,且宜搜土而下,合乔木参差山腰,蟠根嵌石,宛若画意;依水而上,构亭台错落池面,篆壑飞廊,想出意外。」落成,公喜曰:「从进而出,计步仅四里,自得谓江南之胜,惟吾独收矣。」别有小筑,片山斗室,予胸中所蕴奇,亦觉发抒略尽,益复自喜。时汪士衡中翰,言於銮江西筑,似为合志,兴又予公所构,并骋南北江焉。暇草式所制,名《园牧》尔。姑孰曹元甫先生游於兹,主人皆予盘桓信宿。先生称赞不已,以为荆关之绘也,何能成于笔底,予遂出其式视先生。先生曰:「斯千古为文件者,何以云『牧』,斯乃君之开关,改之曰『冶』可矣。」崇祯辛未知秋杪否道人暇於扈冶堂中题。 兴造论 世之兴造,专主鸠匠,独不闻三分匠、七分主人之谚乎,非主人也,能主之人也。古公输巧,陆云精艺,其人岂执斧斤者哉,若匠惟雕镂是巧,排架是精,一架一柱,定不可移,俗以「无窍之人」呼之,其确也。故凡造作,必先想地立基,然後定期间进,量其广狭,随曲合方,是在主者,能妙於得体合宜,未可拘牵。假如基地偏缺,邻嵌何必欲求其齐,其屋架何必拘三、五间,为进多少,半间一厂,自然雅称,斯所谓「主人之七分」也。第园筑之主,犹须什九,而用匠什一,何也,

中外园林赏析.doc

一、园林的定义 园林:在一定的区域内,利用或改造天然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 二、园林功能 1.游憩; 2.居住; 3.精神享受; 4.保护和改善环境; 5.精神食粮(2007年国际风景园林师 联合会( IFLA )将每年的四月份定为‘世界风景园林月’ )。 三、园林的发展演变过程 1.信息文明; 2.工业文明; 3.农业文明; 4.原始文明。 世界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 社会时段服务对象创作内容指导原则 原始文明氏族社会所有成员果园、菜园祭祀活动 农业文明封建帝皇为首的少数宫苑、庭院、花唯美(形式/意境) 贵族园 工业文明工人阶级为主广大城公园绿地系统以人为中心的再生论 市居民 信息文明人类和其他物种整体人类生态系可持续发展 统 世界三大园林体系(欧洲、伊斯兰、中国) 伯肯海德公园,标志着第一个城市公园正式诞生。 1853 年建立的纽约中央公园是第一个近代公园。 四、园林的主要类型 1.园林隶属关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2.布局形式:自然式、规则式、混合式。 3.地域:北方园林、南方园林、巴蜀园林、岭南园林、西域园林。 明代计成《园冶》(公元前1643 年)是全世界最早的造园艺术理论书籍。 园林景观概述 具有审美特征的自然和人工地表景色,风光、景色、风景。 景观是一个具有时间属性的动态整体系统,它是由地理圈、生物圈、和人类文化圈共同作用形 成的。 景观:自然景观:地质地貌气象气候水文地理生物资源;人文景观:建筑景观文化艺术 风土民情。 1972 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倡导下,各国达成协议,订立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 产公约」,要协力保护人类的共同遗产。 中国在 1985 年成为缔约国,到目前为止,有38 项申报成功。27项「世界文化遗产」、7 项为「世界自然遗产」、 4 项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第二章园林美与园林景观欣赏 二、园林美 园林美:园林师对生活(包括自然)的审美意识(思想感情、审美趣味、审美理想等)和优

景观设计师必读书籍

景观设计师必读书籍 古典类: 01.《园冶》计成 02[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彭一刚 是研究中国古典园林空间布局的经典书籍,比计成的"园冶"要具象 生态类: 01.《设计结合自然》(美)麦克哈格芮经纬译 (广博的知识,奠定了我们这个学科在学术界的地位。) 设计理论类: 01.[景观设计学]著:西蒙咨译:俞孔坚 02.《总体设计》k林奇 03.《人**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Clare Cooper Marcus; Carolyn Fr ancis 主编俞孔坚、孙鹏、王志芳等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04.《世界园林,建筑与景观丛书》著者:薛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丛书分为《世界景园》《世界城市景观》《世界住宅》《环境小品》四个分册。世界园林、建筑与景观丛书--环境小品 世界园林、建筑与景观丛书--世界城市景观 世界园林、建筑与景观丛书--世界景园 世界园林、建筑与景观丛书--世界住宅 评:据说是以薛健为中心的薛健环境艺术设计研究所近三年来的学术研究成果。是一套可读**极强的好书,这套丛书从图片到文字完全是作者的原创,是作者四次出国考察了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拍摄了近万张清晰优美的照片后编著而成,反映了当前最典型,最著名和最新的景观作品。 05.「现代景观规划设计」著者:刘滨谊,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历史类: 01.《中国古典园林史》周维权 02.《外国造园艺术》陈志华著,河南科技出版社 评:早先曾在台湾出版,中西方园林交流一节尚有些见解,如果讲历史没法和《西方造园变迁史》相比 03.《世界园林发展概论--走向自然的世界园林史图说》张祖刚著评:100个古今中外的实例按照时间顺序穿起来 施工手册 01.[美国景观设计的速查手册](第二版)(原版)c.w. harris和n. dines编 02.Timesaver standards系列〈场地施工细部手册〉n. dines著王剑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12 03.[景观设计师便携手册//便携手册系列]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日期:2 002-10-01 开本:版次:1 价格:37.00 景观实践类: 01.[Road Form and Townscape道路形式与城市景观」(英)Jim MeCluske y 张仲一、卢绍曾译中建工1992年 评:对与道路(线**)相关之景观的研究透彻 02.[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含光盘)--从硅谷到中关村] 俞孔坚等中国建筑工业

园冶全文

园冶---全文 园冶---全文 不佞少以绘名,性好搜奇,最喜关仝、荆浩笔意,每宗之。游燕及楚,中岁归吴(江苏),择居润州。环润皆佳山水,润之好事者,取石巧者置竹木间为假山;予偶观之,为发一笑。或问日:「何笑?」予曰:「世所闻有真斯有假,胡不假真山形,而假迎勾芒者之拳磊乎?」或曰「君能之乎?」遂偶为成「壁」,靓观者俱称:「俨然佳山也」;遂播闻于远近。适晋陵方伯吴又予公开而招之。公得基于城东,乃元朝温相故园,仅十五亩。公示予曰:「斯十亩为宅,余五亩,可效司马温公『独乐』制。」予观其基形最高,而穷其源最深,乔木参天,虬枝拂地。予曰:「此制不第宜掇石而高,且宜搜土而下,合乔木参差山腰,蟠根嵌石,宛若画意;依水而上,构亭台错落池面,篆壑飞廊,想出意外。」落成,公喜曰:「从进而出,计步仅四里,自得谓江南之胜,惟吾独收矣。」别有小筑,片山斗室,予胸中所蕴奇,亦觉发抒略尽,益复自喜。时汪士衡中翰,言于銮江西筑,似为合志,兴又予公所构,并骋南北江焉。暇草式所制,名《园牧》尔。姑孰曹元甫先生游于兹,主人皆予盘桓信宿。先生称赞不已,以为荆关之绘也,何能成于笔底?予遂出其式视先生。先生曰:「斯千古为文件者,何以云

『牧』?斯乃君之开关,改之曰『冶』可矣。」崇祯辛未知秋杪否道人暇于扈冶堂中题。 兴造论 世之兴造,专主鸠匠,独不闻三分匠、七分主人之谚乎?非主人也,能主之人也。古公输巧,陆云精艺,其人岂执斧斤者哉?若匠惟雕镂是巧,排架是精,一架一柱,定不可移,俗以「无窍之人」呼之,其确也。故凡造作,必先想地立基,然后定期间进,量其广狭,随曲合方,是在主者,能妙于得体合宜,未可拘牵。假如基地偏缺,邻嵌何必欲求其齐,其屋架何必拘三、五间,为进多少?半间一厂,自然雅称,斯所谓「主人之七分」也。第园筑之主,犹须什九,而用匠什一,何也?园林巧于因界,精在体宜,愈非匠作可为,亦非主人所能自主义;需求得人,当要节用。因者:随基势高下,体形之端正,碍木删桠,泉流石注,互相借资;宜亭斯亭,宜榭斯树,不妨偏径,顿置婉转,斯谓「精而合宜」者也。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晴峦耸秀,绀宇凌空;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不分町畽,尽为烟景,斯所谓「巧而得体」者也。体宜因借,匪得其人,兼之惜费,则前工并弃,既有后起之输、云,何传于世?予亦恐浸失其源,聊绘式于后,为好事者公焉。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鉴赏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鉴赏 水是人类心灵的向往,人类自古喜欢择水而居。中国古典园林,是世界园林艺术的宝贵遗产,其丰富的理水手法和浓厚的文化底蕴为世人所赞叹。 1.溯源 水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五要素之一,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周文王修建的“灵沼”;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引渭水为池,建造了规模宏大的水景园——兰池宫;汉代的 “铜龙吐水”被认为是世界园林史上的第一个喷泉水景;唐代的曲江,更是开中国公共园林之先河;明末计成的造园名著《园冶》则总结了造园中的理水原则:“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卜筑贵从水面,立基先就源头”。历代诸子百家、文人墨客对水的论述与观感,赋予了它更深的文化内容,从而形成了中国独特的水文化。 2.水的文化意境 中国古代许多园林都是在文人、画家的参与下经营的,这使园林从一开始就带有诗情画意般的感情色彩,蕴藏着极深的文化意境,它讲究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中国文人士大夫阶层对水有着特殊的感情,水被认为是高尚品格的象征。《韩诗外传》中云:“夫水者,缘理而行,不遗小,似有智者;重而下,似有礼者;蹈深不疑,似有勇者;漳防而清,似知命者,历险致远,卒成不毁,似有德者。……此智者所以乐水也。”文中认为水有智慧,通晓礼义,有勇敢的气概,了解自己的命运所在,具备高尚的品德。水的这些品格,正迎合了文人士大夫追求雅量高致的心理特征。 水的品格及特征,使文人雅士亲近于水,从而有了“卧石听泉”、“曲水流觞”、“寄情山水”这样的娱乐活动。更在“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雨打芭蕉”等著名古乐中,极尽音乐之能事,阐述自然山水之美。《画鉴》中也有“意中有水,方许作山”之说,强调了水在山水画中的重要位置。 不仅如此,古人对水的哲理性还有很深的认识,如“滴水穿石”、“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文字,都阐明了古人对水性格的理性认知。据文献记载,古代有一种名为欹器的盛水器皿,当往其中注水时,器皿逐步水平,待水满又将水倾斜倒出。由于它的倾斜好似弯躬行礼,而水满则倾覆,故以之寓意“满招损,谦受益”。这种哲理性的理水技艺,反映了古人对水的深刻理解。

园冶》全文

《园冶》全文 【自序】 不佞少以绘名,性好搜奇,最喜关仝、荆浩笔意,每宗之。游燕及楚,中岁归吴(江苏),择居润州。环润皆佳山水,润之好事者,取石巧者置竹木间为假山,予偶观之,为发一笑。或问曰:“何笑?”予曰:“世所闻有真斯有假,胡不假真山形,而假迎勾芒者之拳磊乎?”或曰:“君能之乎?”遂偶为成“壁”,睹观者俱称:“俨然佳山也。”遂播名于远近。 适晋陵方伯吴又于公闻而招之。公得基于城东,乃元朝温相故园,仅十五亩。公示予曰:“斯十亩为宅,余五亩,可效司马温公‘独乐’制。”予观其基形最高,而穷其源最深,乔木参天,虬枝拂地。予曰:“此制不第宜掇石而高,且宜搜土而下,令乔木参差山腰,蟠根嵌石,宛若画意;依水而上,构亭台错落池面,篆壑飞廊,想出意外。”落成,公喜曰:“从进而出,计步仅四百,自得谓江南之胜,惟吾独收矣。”别有小筑,片山斗室,予胸中所蕴奇,亦觉发抒略尽,益复自喜。 时汪士衡中翰,延予銮江西筑,似为合志,与又于公所构,并骋南北江焉。暇草式所制,名《园牧》尔。姑孰曹元甫先生游于兹,主人皆予盘桓信宿。先生称赞不已,以为荆关之绘也,何能成于笔底?予遂出其式视先生。先生曰:“斯千古未闻见者,何以云‘牧’?斯乃君之开辟,改之曰‘冶’可矣。” 时崇祯辛未之秋杪否道人暇于扈冶堂中题。 园冶卷一 【兴造论】 世之兴造,专主鸠匠,独不闻三分匠、七分主人之谚乎?非主人也,能主之人也。古公输巧,陆云精艺,其人岂执斧斤者哉?若匠惟雕镂是巧,排架是精,一梁一柱,定不可移,俗以“无窍之人”呼之,其确也。故凡造作,必先相地立基,然

后定其间进,量其广狭,随曲合方,是在主者,能妙于得体合宜,未可拘率。假如基地偏缺,邻嵌何必欲求其齐,其屋架何必拘三、五间,为进多少?半间一广,自然雅称,斯所谓“主人之七分”也。第园筑之主,犹须什九,而用匠什一,何也?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愈非匠作可为,亦非主人所能自主者,须求得人,当要节用。“因”者:随基势之高下,体形之端正,碍木删桠,泉流石注,互相借资;宜亭斯亭,宜榭斯榭,不妨偏径,顿置婉转,斯谓“精而合宜”者也。“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晴峦耸秀,绀宇凌空,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不分町疃,尽为烟景,斯所谓“巧而得体”者也。体、宜、因、借,匪得其人,兼之惜费,则前工并弃,既有后起之输、云,何传于世?予亦恐浸失其源,聊绘式于后,为好事者公焉。 【园说】 凡结林园,无分村郭,地偏为胜,开林择剪蓬蒿;景到随机,在涧共修兰芷。径缘三益,业拟千秋,围墙隐约于萝间,架屋蜿蜒于木末。山楼凭远,纵目皆然;竹坞寻幽,醉心既是。轩楹高爽,窗户虚邻;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梧阴匝地,槐荫当庭;插柳沿提,栽梅绕屋;结茅竹里,浚一派之长源;障锦山屏,列千寻之耸翠,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刹宇隐环窗,彷佛片图小李;岩峦堆劈石,参差半壁大痴。萧寺可以卜邻,梵音到耳;远峰偏宜借景,秀色堪餐。紫气青霞,鹤声送来枕上;白苹红蓼,鸥盟同结矶边。看山上个篮舆,问水拖条枥杖;斜飞堞雉,横跨长虹;不羡摩诘辋川,何数季伦金谷。一湾仅于消夏,百亩岂为藏春;养鹿堪游,种鱼可捕。凉亭浮白,冰调竹树风生;暖阁偎红,雪煮炉铛涛沸。渴吻消尽,烦顿开除。夜雨芭蕉,似杂鲛人之泣泪;晓风杨柳,若翻蛮女之纤腰。移风当窗,分梨为院;溶溶月色,瑟瑟风声;静扰一榻琴书,动涵半轮秋水,清气觉来几席,

中国园林的欣赏特色_以拙政园为例

中国园林的欣赏特色——以拙政园为例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其造园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所推崇和摹仿,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中国园林热”。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所以能正确体会和欣赏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对继承和进一步发展中国园林艺术 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以拙政园为例,通过具体对拙政园的造园和造景特色的分析举例来阐述中国古典园林的欣赏特色,从而进一步揭示中国造园艺术的灵魂所在。 【关键字】中国园林欣赏特色拙政园 【前言】中国古典园林。它历史悠久,文化含量丰富,个性特征鲜明,而又多采多姿,极具艺术魅力,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最。在近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留下了它深深的履痕,也为世界文化遗产宝库增添了一颗璀灿夺目的文明之珠。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中国园林之母”之称的拙政园充分继承了中国古典园林的优势和特点, 1.1筑山为表现自然,筑山是造园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中国古典园林常常通过筑山来营造山林之美,从而寄托自己的精神追求。而在园林中常常通过筑山来丰富园中景致,达到合理自然地分割空间和增加景物层次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园林中常常可以看到各式的假山错落有致的分布在园林的各个地方,使得整个园林增加了许多自然艺术气息,也使得园林更加和谐和富有自然之美,也体现了古代文人的精神追求和对对自然美的向往。在拙政园中更不乏各种假山的错落分布更为园林增加了几分情趣和美感。

1.2理池为表现自然,理池也是造园最主要因素之一。不论哪一种类型的园林,水是最富有生气的因素,无水不活。自然式园林以表现静态的水景为主,以表现水面平静如镜或烟波浩淼的寂静深远的境界取胜。人们或观赏山水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或观赏水中怡然自得的游鱼,或观赏水中芙蕖睡莲,或观赏水中皎洁的明月……自然式园林也表现水的动态美,但不是喷泉和规则式的台阶瀑布,而是自然式的瀑布。池中有自然的肌头、矾口,以表现经人工美化的自然。正因为如此,园林一定要省池引水。在拙政园中水系尤为的多,每个建筑都几乎临水而建,因此对水系和池的处理更尤为的灵活。 1.3植物植物是造山理池不可缺少的因素。花木犹如山峦之发,水景如果离开花木也没有美感。 自然式园林着意表现自然美,对花木的选择标准, 一讲姿美,树冠的形态、树枝的疏密曲直、树皮的质感、树叶的形状,都追求自然优美; 二讲色美,树叶、树干、花都要求有各种自然的色彩美,如红色的枫叶,青翠的竹叶、白皮松,斑驳的粮榆,白色广玉兰,紫色的紫薇等;

《园冶注释》计成 陈植

园冶 卷一: 本卷包含了兴造论、园说以及相地、立基、屋宇、列架、装折几大部分。兴造论强调了“因、借、体、宜”原则的重要性;园说,全书的总论,阐述了园林用地、景物设计、审美情趣等造园理论;相地,分别对六种不同的园基类型提出了具体的布局设计的要求;立基,论述了园林中房舍与景区基础总体布局的关系;屋宇,涵盖了园林中所有的房舍建筑形式;列架,描述了园林屋宇建筑的屋梁构架形式,强调绘制平面结构图的重要性;装折,不仅包含了现代的“装饰”含义,还包含了园林屋宇内外空间结构的布局安排。 兴造论: 世人兴造建筑,都是以工匠为主,难道没有听说过“三分工匠七分主人”这句谚语吗?这里所说的“主人”并不是指园林主人,而是指主持造园的人。古时鲁班有灵巧匠心,陆云有精湛技艺,他们岂只是操持斧锯做工的匠人?如果工匠只以精雕细刻为技巧,以接图组装建造构架为精湛,一根屋梁一根柱子的定规都不可以更改,那么用“没有心窍的人”来称呼他们,非常准确。所以凡是建筑工程,必须先考察选择地形位置以确立地基,然后确定建筑的开间和进数;测量地形地基的宽窄,根据地形的曲直合理安排方整的庭院,这就在于工程的主持者能够得体合宜地设计,既不可拘泥于形制只顾“得体”,也不可不顾法式只追求“合宜”。假如地形不规整,可根据地形进行合理设计布局,何必非要求其方正整齐呢?其屋架何必拘泥于三间或五间的定制,非要建造多少进不可呢?哪怕是半间的披厦,只要自然高雅就行。这就是所说的“主人的七分”之意。但园林建造的主持者,其作用还必须占到十分之九,而工匠的作用至占十分之一,这是为何呢?因为园林讲求因地制宜、互相借助的巧妙,讲求布局得体、分寸合宜的精髓,这不是工匠的水平可以做到的,也不是园主凭自己的主观意愿所能够实现的,必须依靠得当的主持者,掌管这个重要位置,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所谓“因”,就是说要依随地势的高低错落、地形的端正方直碍眼的树木可剪掉一些枝桠,涌泉的流水则可引导它向石头上流注,各处经典互相借助资衬;适合建亭台的地方就建造亭台,适合建楼榭的地方则建造楼榭,园林内的路径不妨偏僻而蜿蜒曲折,意在曲折自然而致深。这就是说的“精而合宜”的意思。所谓“借”,就是指园林虽然内外有别,但眼能得见的景色则不拘远近。蓝天下的山峰耸翠也好,青红色的古刹凌空也好,凡是眼睛所能看到的地方,低俗的景物就要加以遮挡,优美的景物则要尽收眼中。不论草莽田野,都变为烟云缥缈的景色。这就是所说的“巧而得体”的意思。要做到得体合宜、因地制宜、互相借助的效果,如果没有得当的工程主持者,加上舍不得费用的话,那么必然前功尽弃,即使有像鲁班、陆云这样的人,又如何流传于后世?我也担心园林建造艺术渐渐失传,姑且把图式绘制于后,向园林爱好者展示。 园说: 大凡园林的建造,不分乡村和城镇,地方以偏僻幽静为最佳,凡开辟作树林之处都要除掉杂草;因借自然环境营造景观,在涧流边都应培植兰花芷草。园林内的路径要沿着松、竹、梅这样的花木开辟,才有隐者的逸志闲情;造景如同壶中日月,才可建立千秋基业。围墙要掩藏在藤萝中使之隐约可见,屋架要高置于树梢间形成蜿蜒之感。依山楼凭栏远眺,放眼都成美景;信步竹林而寻幽静,醉心便在其中。屋宇轩昂而高爽,窗户开敞而亮堂,这样便能接纳千顷汪洋的波光,收览四季烂漫的花信。梧桐树影布满大地,槐树绿荫洒满闲庭;河堤沿岸栽种柳树,房屋四周培植梅花;在竹林里修建茅舍,开凿一条涓涓细流从旁绕过;山峦叠嶂犹如锦绣屏风,门前高耸一列千寻翠景,虽然皆出自人工造景,但宛如天然生成一般。古刹庙宇在窗中若隐若现,犹如唐代李昭道的金碧山水画;陡峭的山岩用斧劈状的石头垒筑而成,又如元代画家黄公望笔下参差雄伟的山水画。可择佛教寺庙为邻,耳边能时常听到诵经声;远处山峰最适合借景,眼睛可饱览秀色。远处的道观紫气青霞缭绕,在睡枕上就能听见传来的仙鹤声;近看水中漂浮的白蘋红蓼,在矶石上与鸥鸟结伴一同遨游。游山可乘坐一顶竹制轿子,玩水可手持一根枥木手杖。城墙斜飞于半空,水上有横跨的拱桥,哪用得着去羡慕王维的辋川别墅,又何必去与石崇的金谷园攀比?一湾清水也能消夏避暑,百亩园林岂只是为了藏春;驯养鹿群可以游猎,养殖鱼儿可以垂钓。夏天在凉亭里饮酒,调制冷饮时可感觉到竹丛中凉风习习;冬天在阁楼里围坐炉旁,煮沸雪水冲茶之声犹如波涛。唇口干渴全都消除,烦闷顿时解开。夜晚雨打芭蕉,就像夹杂这鲛人的泪滴;清晨微风吹拂着杨柳枝叶,宛若蛮女舞动的纤细腰姿。移植几株修竹在窗前,分栽几棵梨树于庭院。月色荡漾,秋风细碎,影乱了床上的琴书,吹皱了倒映着半轮明月的秋水。在矮榻上睡觉时清风袭来,胸怀开阔间顿觉远离凡尘。 天窗与窗户没有定式,但要与环境相宜才合用;栏杆可以随手设计,但也要根据具体环境而定。设计的图式应求有所创新,陈旧的俗套必须裁除,这样既不会影响园林的总体美观,又适合局部环境。 相地: 园林的地基方向没有限制,地势任其高低不同。进入园林大门就应有山水的情趣,景观都是随地形自然形成,要么与山林相依,要么与河沼相连。要想在临近城郭之处探奇,应远离四通八达的要道;要想在乡村田野中选择幽静胜景,应利用高低的密林。在村庄建造园林要能够远眺原野,在城市建造园林要能够便于居家。新建园林,易于建立基础,可移栽杨树和竹丛;若是旧有园林,可巧妙地进行翻新改造,自然就该利用古树和繁花。园林的布局,要利用天然的地势,合于方的就其方,适于圆的就其圆,可偏的就其偏,

1园林专业必读书目

园林专业必读书目 A、历史类: 一、国内 01.《中国古典园林史》作者:周維權清华大学出版社 02.《江南园林志》作者:童寯中国建工出版社 03.《中国建筑史》作者:梁思成百花文艺出版社 04.《中国雕塑史》作者:梁思成百花文艺出版社 二、国外 01.《西方造园变迁史》作者:针之谷钟吉 02.《造园史纲》作者:童寯中国建工出版社 03.《西方园林》作者:郦芷若,朱建宁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04.《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作者:王向荣,林菁中国建工出版社05.《环境设计史纲》作者:吴家骅重庆大学出版社 06.《外国造园艺术》作者:陈志华河南科技出版社 B、理论类 01.《建筑十书》作者:维特鲁威知识产权出版社 02.《城市意向》作者:凯文?林奇(译者:方益萍等)华夏出版社 03.《城市形态》作者:凯文?林奇(译者:林庆怡等)华夏出版社 04.《建筑的伦理功能》作者:卡斯腾?哈里斯华夏出版社 05.《总体设计》作者:凯文林奇(译者:黄富厢等)中国建工出版社06.《设计结合自然》作者:麦克哈格 07.《景观设计学》作者:西蒙兹中国建工出版社 08.《人性场所》编者:克莱尔?库珀?马库斯(译者:俞孔坚等) 09.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环境结构中心系列丛书知识产权出版社 《建筑的永恒之道》作者:C?亚历山大等(译者:赵冰) 《建筑模式语言》作者:C?亚历山大等(译者:王听度等) 《俄勒冈实验》作者:C?亚历山大等(译者:赵冰等) 《住宅制造》作者:C?亚历山大等(译者:高灵英) 《城市设计新理论》作者:C?亚历山大等(译者:陈治业等) 10.《外部空间设计》作者:芦原义信中国建工出版社 11.《风景园林设计要素》作者:曹礼昆 12.《建筑形式美的原则》作者:托伯特哈姆林中国建工出版社

园林赏析论文

摘要:由于中两方园林艺术文化背景和思想观念的不同造成了风格的迥异,但它们都是世界园林文化中的精华。本文从自然条件、社会发展状况、宗教思想和人们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中西方古典园林的各自特点,从整体来看,中、西方园林由于在不同的哲学和美学思想支配下,其形式和风格差别鲜明。本文在比较中西方传统园林的基础上,从各个角度剖析其异同,力图对传统造园艺术的继承和发展有所帮助。通过实例比较,进而阐明了中西方园林的不同,以便我们对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体系有一个辩证的认识。 关键词:中西方园林;文化;风格;古典园林;宗教;差异 园林的起源来自人类对天国仙境的向往与企盼,而其发展则来源于人天性中所同有的对美的追求与探索。园林是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以营造理想生活环境过程中所应用的美学认识和思维的集中体现。关于美的思辩,在漫长的文化发展过程中,东西方的园林因不同的历史背景、不同的文化传统而形成迥异的风格。园林作为文化的体现,中国被称为世界园林之母,是东方园林的典型代表,中国园林是一种由文人、画家、造园匠师们创造出来的自然式山水园林,追求自然之趣是我国造园艺术的基本特点。西方古典园林设计起源于布置园圃,同时受到建筑思维的影响,它的整齐、规则、中轴对称、几何布局成为主要的造园手法,植物多表现为“刺绣花坛”之类的趣味图案,道路笔直,以此表现人工美。其中意大利、法国、英国的造园艺术堪称是西方古典园林的代表。前者着眼于自然美,追求“虽由人作,宛白天开”的效果;后者讲究几何图案的组织,表现人工的创造[1],很难分出中法园林孰高孰低。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讨论它们之间风格的异同。 1.中西方古典园林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形成各自风格 1.1依托自然条件和人为表现下形成的有特色的中国传统园林。 “中国位于北半球,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西边,有喜马拉雅山;东边和南边,有太平洋;只有在北边,没有天然的疆界来抵御历史上有名的入侵。三条大河,从西到东,几乎贯穿了中国大陆:即黄河、长江和京杭大运河。北部有广阔干燥的黄土高原,中部有湖泊、溪流和洪水冲积而成的农田,南部有延伸入亚热带地区的人迹罕至的山脉”[2]。中西园林由于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不同而风格迥异、各具特色。尽管中国园林有北方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之分,

《园冶》书评及原文

园冶 目录 《园冶》,中国古代造园专著,也是中国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的专著。明末造园家计成著,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成稿,崇祯七年刊行。全书共3卷,附图235幅。主要内容为园说和兴造论两部分。其中园说又分为相地、立基、屋宇、装折、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10篇。该书首先阐述了作者造园的观点,次而详细地记述了如何相地、立基、铺地、掇山、选石,并绘制了两百余幅造墙、铺地、造门窗等的图案。书中既有实践的总结,也有他对园林艺术独创的见解和精辟的论述,并有园林建筑的插图二百三十五张。 《园冶》是计成将园林创作实践总结提高到理论的专著,全书论述了宅园、别墅营建的原理和具体手法,反映了中国古代造园的成就,总结了造园经验,是一部研究古代园林的重要著作,为后世的园林建造提供了理论框架以及可供模仿的范本。同时,《园冶》采用以“骈四骊六”为其特征的骈体文,在文学上也有其一定的地位。 编辑本段 《园冶》作者简介

计成,字无否,江苏苏州吴江县人,生于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他不仅能以画意造园,而且也能诗善画,他主持建造了三处当时著名的园林—常州吴玄的东帝园、仪征汪士衡的嘉园和扬州郑元勋的影园。 编辑本段 《园冶》主要内容和精髓 《园冶》共三卷,第一卷卷首冠以《兴造论》和《园说》,是全书的纲领和立论所在,即造园的思想和原则。《兴造论》突出强调“因、借、体、宜”原则的重要性,《园说》阐明园林用地、景物设计与审美情趣。后有相地、立基、屋宇、装折、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十篇。在十篇的论述中,相地、立基、铺地、掇山、选石、借景篇是专门论述造园艺术的理论,也是全书的精华所在。特别是相地、掇山、借景更是该书精华的精华,而屋宇、装折、窗、墙垣则着重建筑艺术的具体论述。 《园冶》一书的精髓,可归纳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巧于因借,精在体宜”两句话。这两句话的精神贯穿于全书。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说明造园所要达到的意境和艺术效果。计成处于封建社会的后期,所以在《园冶》中,属于封建士大夫阶层闲情逸趣的内容很多。如何将“幽”、“雅”、“闲”的意境营造出一种“天然之趣”,是园林设计者的技巧和修养的体现。以建筑、山水、花木为要素,取诗的意境作为治园依据,取山水画作为造园的蓝图,经过艺术剪裁,以达到虽经人工创造,又不露斧凿的痕迹。 例如在园林中叠山,就“最忌居中,更宜散漫”。亭子是园林中不可少的建筑,但“安亭有式,基立无凭”。建造在什么地方,如何建造,要依周围的环境来决定,使之与周围的景色相协调,使环境显得更丰富自然。例如在厅堂前置山,“耸起高高三峰,排列于前”,那就是败笔。长廊是游览的路线,“宜曲宜长则胜”。要“随形而弯,依势而曲或蟠山腰,或穷水际,通花渡壑,蜿蜒无尽”。楼阁必须建在厅堂之后,可“立半山半水之间”,“下望上是楼,山半拟为平屋,更上一层,可穷千里目也”。 造园不是单纯地摹仿自然,再现原物,而是要求创作者真实地反映自然,又高于自然。尽可能做到使远近、高低、大小互相制约,达到有机的统一,要体现出大地的多姿。它有的似山林,有的似水乡,有的庭院深深,有的野味横溢,各具特色。如苏州拙政园,经过造园家的巧妙布置,这一带原来的一片洼地便形成了池水迂回环抱,似断似续,崖壑花木屋宇相互掩映、清澈幽曲的园林景色,真可谓“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佳作。 〖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拙政园赏析

古典园林造景手法赏析 -----以拙政园为例 内容摘要:本文先从空间布局展开,全局上把握整个园林的造景特点和风格,对苏州拙政 园进行赏析。同时,从造景手法的角度出发,详细介绍了借景,对景,障景,框景,题景, 漏景,夹景等手法的特点及产生的效果。 关键字:拙政园造景手法空间结构 1引言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博大精深,尤以造园组景手法最为精妙,可归纳为立体交融式,即分区设景。园中有园,景中有景,步移异景。组景讲究起景、入胜、造极、余韵的序列。注重层次、抑扬、因借、虚实的安排。单是基本的组景手法,就达十余种之多,如:借景、对景、漏景、障景、限景、夹景、分景、接景、返景、点景……不一而足。其中“借景”、“对景”、“分景”为组景手法中最为重要的手法。拙政园的造景手法甚多,本文以苏州“拙政园”为例,重点分析几种手法,希望在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能更深入的理解我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精髓,并有效地运用于现代园林的营造之中。 2 空间布局 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年间,现在全园包括东、中、西三部分。

东部占地约2万m2,明快开朗,其东北、西南为草地,丛植、群植黑松、广玉兰、桂、青枫、香樟,林木葱郁。平岗远屿,竹坞曲水,山峦明秀,景物舒旷。其间分布“兰雪堂”、“芙蓉榭”、“天泉亭”、“秫香馆”、“放眼亭”等建筑。 中部是全园的主体和精华,是典型的多景区复合的园林,园林空间既有划分又通过游路线的经营而形成序列组合。划分主次分明而又不流于零散。组合敞闭开合变化有序层次清晰。它的主要游览路线上有前奏、承转、高潮、过渡、收束等环节表现了动观组景的诗一般的韵律感,给人的印象十分深刻。 西部以曲尺形水池为中心,散为主,聚为辅,处理上与中部截然不同。 3 造景手法分析 3.1借景 “借”是指园内外的联系,“借景”指有意识地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视景范围中。《园冶》特别强调“借景”“为园林之最者”。“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它的原则是“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方法是布置适当的眺望点,使视线越出园垣,使园之景尽收眼底。其目的是把各种在形、声、香上能增添艺术情趣、丰富画面构图的外界因素,引人到本景空间中,使景色更具特色和变化。 在拙政园的借景中,远借北寺塔最为著名。站在园中,见有塔影,以为塔在园中,想去一攀。谁知此塔在几里之外,大感意外,这就是拙政园的精妙,在此处不建遮挡视线的建筑,而是留空,如此一来,远处的塔景就“引”了进来,为己所用。景贵有层次,塔成了此景的远景。从手法来说,要借景,必须设计视线。拙政园中能见到北寺塔,都是因为在视点前面有一大片水池,才使视线可及远处之景。水池都做得狭长,拉长视距又不影响园的规模。

《园冶》书评

题目:《园冶》书评 年级专业: 08园林 小组:第十四小组 成员:林丹妮、徐佳、陈飞强、蔡家奖、陈钢辉指导老师:王敏华 2010-11-23

《园冶》,中国古代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的专著。明末造园家计成着,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成稿,崇祯七年刊行。全书共3卷,主要内容为园说和兴造论两部分。其中园说又分为相地、立基、屋宇、装折、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10篇。该书阐述了作者造园的观点,记述了"如何相地、立基、铺地、掇山、选石",并绘制了两百余幅造墙、铺地、造门窗等的图案。书中既有实践的总结,也有他对园林艺术独创的见解和精辟的论述。 《园冶》是中国造园学的一本奇书,蕴涵哲理,充满激情,堪称中国文化的一个全息元,不可当一般吟风玩月的书来读,此但可为悟者心传,不足为执斧斤者道也。 由于此书撰写、出版于政局动荡的晚明,后东传日本,在中国国内流播不广,清代湮没无闻,鲜为人知近300年。20世纪20年代,中国园林学家陈植先生留学日本,得见《园冶》,开始研究并推介此书。以后数十年间,《园冶》研讨有所展开,然主要用力于对原文的注释和园林艺术的分析,加之《园冶》文字古奥,它至今仍然藏在深山少人识。 笔者在拜读多遍《园冶》及相关《园冶》研究论文的基础上,针对造园四大要素“建筑、掇山、理水、花木”,对《园冶》这部著作内容作出自己一些浅薄的理解与心得。 笔者认为用《园冶》最精华两句“虽由人作,宛自天成”、“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来作为本文中心思想再恰当不过。

一、建筑 《园冶》讲的是古代的建筑,古代的风格,与现代建筑造景形式上虽然略有不同但本质还是一样的。本文主要以古建筑的形式特点来分析。 《园冶》中大篇幅的写了关于建筑的一些地基选址,建造特点及建筑细部图案特征,当然一些建筑的细部设计图案不仅仅只限于建筑,也可以抽象或具象地将其运用于设计当中,融入风景园林艺术中。 首先建筑工程,必须先考察选择地形位置以确立地基,然后确定建筑的开间和进数;测量地形地基的宽窄,根据地形的曲直合理安排方整的庭院,不可拘泥于形制只顾“得体”,也不可不顾法式只追求“合宜”。假如地形不规整,可根据地形进行合理设计布局,不必非得使其方正整齐,屋架也不必拘泥于三间或五间的定制,关键要自然高雅,要造出一种园林庭院的深奥曲折、通前达后,出空间往复无尽的幻境。 雕栋飞楹的建筑容易修建,但有些古树名木、历史遗迹、人文景观、风俗习惯、气候特地等是不能改变的,不能只考虑建筑本身个体的外观,应当把周边的综合信息都考虑在内。 园林立基,确定景物的位置,要以厅堂为主,取景最好是朝南方。筑墙划分空间,景区范围尽量宽广,要多留些空地,以便充分保持园林的立意构思,也便于合理安排景观布

园冶读后感1000字

园冶读后感1000字 《园冶》中不仅仅有很多值得我们后人观摩,学习思考的造园手法,还有他的思想和灵魂在这本书中,他把他对自然的挚爱融入书中,对后人的生活态度也有一定的启示,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园冶读后感1000字,欢迎阅读参考。 园冶读后感1000字 读完这本书后,被作者的精神所感动,处在战乱时代怀才不遇,但是他的人生我感觉还是蛮精彩的,有自己喜欢的工作,并且写下这本著作。对后世 * 很深远,作为一名初涉入到景观专业的我帮助还 是特别的大的,我个人认为计成是一个优雅的造园家,他的文学修养以及艺术修养都很高,他有他独特的审美观点和清新脱俗的人物个性。这本书是文言文读起来是有些困难但结合着翻译文来读就很上口了,文章中的句子很优美,书写的不枯燥,读着读着就能自己也开始顺着作者的思想开始想象这个场景会是什么样的。 《园冶》中不仅仅有很多值得我们后人观摩,学习思考的造园手法,还有他的思想和灵魂在这本书中,他把他对自然的挚爱融入书中,对后人的生活态度也有一定的启示,现代人生活速度很快而忽视了园居生活的乐趣。这本书全面的论述江南地区私家园林的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各种局部细部的综合性的著作,分别从造园的指导思想,园址选择,园林布局(包括建筑、门窗、栏杆、墙垣等的构造和形式),掇山、理水、置石、择木、铺地、借景等,都配有图片加以系统阐述还有作者工作经验以及一些铺装栏杆门窗的设计样式。无论对我国造

园史、建筑史的理论研究,还是对造园设计和景观艺术的实践,都具有参考和借鉴作用。 书中的兴造论是全书的总纲,提出了营园必须具备的先决条件是“三分匠,七分主人”也就是说造园的成败并不取决于一般的工匠和园主人,而是取决于能够主持其事的,内行的造园家,主持造园的人 与工人的区别在于他是有心窍之人,对基地有所规划,会把建筑体形与庭院组合的恰到好处,对我的启示就是既不能拘泥于型制只顾得体,也非不顾法式只追求合宜。造园不能死板,只要合宜就自然相称而雅致,园林讲究“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在园说中又提出园林规划设计的原则是:“景到随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我们在规划设计中也要做到造景要适应园址的地貌和地形特点,并尽量发挥它的长处,避开他的短处,我们在创造山水环境时要给人一种天造地设的感觉,建筑要从属于山水环境。作者在相地中说道要想如陶渊明乘轿子一样游山玩水远观山川之体势,何不效仿谢灵运穿着木屐登山陡壑,近赏山林之形质,这点体现了作者亲近自然思想,这也正是我们现代人所缺乏的,正是我们所要改变的地方。书中很多地方都能看出园林与中国山水画异曲同工,中国园林之偏爱借景实源于中国画之动点透视法,也就是在时光流逝,移步换景的观赏方式中去体会时空流与生命流的意义。作者通过自己的笔为我们所描绘的场所是我所向往的,构建的园林不论是在偏僻处,还是喧闹的城市地都把山水画的意境融入其中,既能闹处寻幽,何必去舍近求远,随兴可以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