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花岗岩类区地质调查方法

花岗岩类区地质调查方法

花岗岩类区地质调查方法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花岗岩类区地质调查方法

三、花岗岩类区地质调查方法

我国花岗岩类岩石分布十分广泛,其出露面积达850550km2,约占岩浆岩

出露总面积的86.5%,下面主要介绍花岗岩类分布区地质调查方法。

(一)花岗岩类岩体剖面的测制

岩体剖面的测制是在花岗岩类发育区最基本的工作方法之一。剖面应选择在出露较好、露头基本连续、垂直岩体内部构造线、接触关系清楚且构造简单的地段。花岗岩类岩体剖面研究的目的可以解决花岗岩类岩体不同组合类型、岩体之间和内部的接触关系,划分出单元和归并超单元;可以了解每一岩石单元内部的岩性变化情况及超单元内部的同源演化序列的变化情况;建立侵入的相对序次;查明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以及岩体形成时代、岩体的变形构造及就位机制等。通过对剖面的详细采样,还可以获得单元、超单元的岩石学、岩石化学、矿物学、地球化学、成岩温度、含矿性等方面有价值的资料。更重要的是通过剖面测制,可以提供建立岩石谱系单位的各种地质资料。(二)花岗岩类区地质调查的基本内容

圈定花岗岩类岩石的分布范围,查明花岗岩类岩体与其他岩石(沉积岩、变质岩、火山岩等)之间的接触关系,确定花岗岩类岩体的形成时代;辨别岩石成分和结构构造特征,正确地划分岩石类型;查明岩体之间的接触关系,特别是岩体内部的接触关系,包括明显的和隐蔽的侵入接触关系;弄清同一类型岩石之间和不同类型岩石之间的空间和时间关系,特别是同源岩浆序列各单位的形成序次和空间展布规律;按岩石谱系单位的原则,建立花岗岩类岩体等级体制,建立单元,归并超单元,有条件时还应进一步归并超单元组合;调查花岗岩类岩体内部各种变形构造,为分析花岗岩类岩体就位机制提供素

花岗岩工程地质特征分析及对地铁设计施工的问题与对策

花岗岩工程地质特征分析及对地铁设计施工的问题与对策 花岗岩工程地质特征分析及对地铁设计施工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花岗岩的工程地质特征主要表现为遇水软化、崩解特点;存在“孤石”;具有独特的组分特征,使其既具有砂土的特征,亦具粘性土特征;部分物理指标偏离较大;岩石中、微风化的岩石强度高等特点;针对其特征,提醒设计施工应注意其工程问题,合理建议其设计施工方法。 关键词:花岗岩残积土及全、强(土状)风化带;明挖法、盾构法、矿山法、钻(冲)孔桩; 中图分类号: P634.2文献标识码: A 1、工程概况 广州市轨道交通二十一号线D标(朱村~增城广场)线路长14.34km,起迄里程YCK45+610.00~YCK59+950.00(共设4个车站、3个区间及一座停车场),本标段线路沿广汕公路布设,呈东西走向;本标段线路敷设方式分别为高架段与地下段;地下段隧道埋深约为15.03~23.81m,地下车站埋深约为17.8~20.10m。 2、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 覆盖土层为第四系松散沉积物,主要为冲洪积的砂、粉质粘土、厚度一般小于20m,下伏基岩为志留纪(S3ηγ)花岗岩及元古代(Pt)的花岗片麻岩。 地下水按赋存方式分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块状基岩裂隙水。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分布在冲洪积砂层及圆砾层,其富水性较好,透水性中等~强;块状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在花岗岩的强(岩块状)风化带和中等风化带,其赋存条件与岩石风化程度、裂隙发育程度等有关,岩石裂隙发育、破碎时,岩层渗透性较好,富水性较好,在裂隙不发育地段或当裂隙被充填时,地下水赋存条件相对较差,具弱透水性,富水性也较差,微风化岩其富水性较差,渗透性一般为弱。由于部分强~中等风化基岩上覆全风化岩和残积土等为相对隔水层,这部分基岩风化裂隙水具承压水特征。

区域地质调查总结

一、基本内容 1.区调是一项基础性、公益性、具有战略意义的综合性基本地质工作,是所有地质工作的先行步骤和地质科学不断发展的基础。2.区调的目的任务是以详实的地质观察研究为基础,通过填制1:5万(或1:25万)比例尺的地质图,查明区内地层、岩石、古生物、构造、矿产以及其他各种地质体特征。并研究其属性、形成时代、形成环境和发展历史等基础地质问题,为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海洋资源评价,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农业地质和城市地质调查,为地学教学和科学研究等提供基础地质资料;为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地学基础资料和依据,同时为社会公众提供公益性的基础地质信息。3.“区调”的基本准则:是以先进地质理论为指导,以地质观察研究为基础,运用有效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高地质研究程度和填图质量。 4.“区调”的五个程序(阶段):⑴.前期准备工作和立项论证,⑵.区调设计书的编写和审批。⑶.野外填图及阶段性资料整理、野外资料验收。⑷.最终资料整理和报告书的编写、最终成果的评审。⑸.最终成果的出版和“区调”原本档案汇交。 6.“区调”设计的五个基本程序:认真研究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任务书、收集和阅读各种资料、野外踏勘、实测剖面、设计书的编制。 7.出队前的准备工作:资料的准备、统一地质认识、统一地质观察点的编号、按设计书附件的要求,统一图式图例和各种地质体花纹、符号,代号等。 8.野外填图路线的布置原则:一般是穿越路线和追索路线相结合,而以穿越路线为主。常用的定位方法有:⑴目测法:⑵.交绘法与目测法相结合:⑶间接定位法:⑷GPS定位法 9.野外填图阶段的资料整理和综合研究工作:保证野外工作质量的重要环节,是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和措施。也是整个填图阶段和野外工作结束后开展的一项经常性和阶段性相结合的工作步骤。按工作进度可分为:日常的资料整理和阶段性资料整理。10.野外资料验收包括:⑴野外地质工作报告;⑵复印着色的地质清图和地质实际材料图;⑶野外填图和实测剖面的各类原始资料;⑷已经取得的分析鉴定成果;⑸实物资料(包括重要化石标本、岩石标本);⑹部分过渡性资料:(包括巳完成和待完成的各类地质卡片、登记表册);⑺以上各种资料目录。 二、沉积岩区 11.沉积岩区地质调查的基本特点:是以地层学、沉积学为理论依据,从我国的现实地质工作出发,以多重地层划分为基础,通过研究各岩石地层单位的基本层序;较准确地描述沉积地层的组成、结构、变化和识别特征,通过正式和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的填图,查明并具体表示其时空存在状况、纵横变化、以及与地质年代的相互关系,逐步建立和完善区域地层格架和区域地层模型;探讨和阐明各岩石地层单位的形成环境、沉积作用、区域地质发展史与自然资源的分布规律。 12.剖面小结的主要内容:(1)工作概况(2) 完成的实物工作量(3)剖面分层简述(4)剖面综合描述(5) 主要收获和尚存在的地质问题13.岩石地层单位两类:正式岩石地层单位(群、组、段、层);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 14.生物地层单位:组合带、延限带、顶峰带和间隔带。 15.年代地层单位与地质年代单位:宇、界、系、统、阶。 16.年代地层划分研究方法:即生物地层法、同位素测年、年代地层综合研究。生物地层法与年代地层综合研究法最为经济实用。17.基本层序的概念:基本层序是沉积地层垂向序列中按某种规律叠覆的,一般能在露头范围内观察到的,代表一定地层间隔发育特点的单层岩石分层或多层岩石组合,它是同一微环境或亚环境的沉积产物,一般上下都有明显的沉积界面分开。基本层序的类型按其性质可划分为旋回性基本层序和非旋回性基本层序,其中旋回性基本层序中的一部分又可称为韵律性基本层序。 18.第I类型层序:由低水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组成。Ⅰ的形成被认为是在沉积岸线坡折处,海平面下降的速率超过沉降速率,相对海平面下降的时期形成的。 19.第Ⅱ类型层序:陆棚边缘体系域、海侵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组成。在沉积岸线坡折处没有任何相对的海平面下降。因而没有下切谷,并且其也缺少明显的侵蚀削蚀;第Ⅱ类型的层序边界被认为是在层序的(当时的)沉积岸线坡折处,在海平面下降时期,在海平面下降的速率略小于或等于盆地沉降速率时形成的。 识别IⅡ标志是:层序边界的不整合类型;层序边界之间的体系域组合。 20.地层格架一般概念:区域性岩石地层单位的时、空有序排列形式,区域地层格架调查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和阐明不整合界限单位的垂向叠覆及其内部地层的侧向堆积规律,一般可用一定的几何图形来表示。地层格架按物理含义又可分为空间格架和时间格架。通常以岩石地层格间架(岩石地层的沉积格架)为基础,它是进行沉积盆地分析和沉积地层及层控矿产分布规律预测的基础,年代地层格架(时间格架)是解释性格架。 21.层序地层学:是研究一套由剥蚀面或无沉积面及其相当的整合面所限定的、重复出现并有成因联系的年代地层格架内岩层间相互关系的一门新兴学科。层序地层学划分的基本单位为层序。层序之内又可分为不同的体系域。 各体系域的相对位置、相互关系、主要岩相和形态几乎都是固定的。各体系域之间系如:低水位体系域与海侵体系之间以海侵面(TS)为界,海侵体系域与高水之间有一过渡层段,即饥饿段(SS),饥饿段也称凝缩段(CS)或低速沉积层。饥饿段的中部有一最

地质勘查规范

地质规范目录 国家标准 1.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火成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1-1998) 2.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2-1998) 3.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变质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3-1998) 4.地质图用色标准(1∶500000~1∶1000000)(GB6390-1986) 5.区域地质图图例(1∶50000)(GB958) 6.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 (GB/T13923-2006) 行业标准 1.1∶250000地质图地理地图编绘规范(DZ/T0191-1997) 2.1∶20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及图式(DZ/T0160-1995) 3.1∶50000区域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则(DZ/T0157-1995) 4.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00000)(DZ/T0179-1997) 5.区域地质及矿区地质图清绘规程(DZ/T0156-1995) 6.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DZ/T0001-1991) 7 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DZ/T0246-2006) 8.1∶1000000海洋区域地质调查规范(DZ/T0247-2006) 9.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DZ/T0151-1995) 10.1∶50000海区地貌编图规范(DZ/T0235-2006) 11.1∶50000海区第四纪地质图编图规范(DZ/T0236-2006) 12.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细则(1∶50000)(DZ/T0158-1995) 13.煤田地质填图规程(1∶50000、1∶25000、1∶10000、1∶5000)(DZ/T0175-1997)

生态环境地质调查

生态环境地质调查项目设计编写要求生态环境地质调查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目前正在进行调查试点和研究总结阶段,其技术要求也正在编写之中。本要求暂时供1:250000和1:50000生态环境地质调查项目设计书编写时参考。 生态环境地质调查是为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等自然资源,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提供基础地质资料而进行的一项新的基础性地质调查工作,是为生态环境建设服务的基础性地质调查。生态环境地质调查是在区域地质调查和区域水文地质普查的基础上,采用地质学、土壤学、地貌学、生态学及其它有关地球科学的方法、理论,调查人类和生物群体赖以生存的岩石圈、地下水圈和地表水圈。生态环境地质调查的主要对象是岩石、土壤、地下水和地表水、植被群落及其在自然和人类活动环境下发生变化的地球动力作用、地球化学作用和其它现代地质作用等。 1.生态环境地质调查的主要任务 (1)基本查明测区内的基础地质、水资源(包含地下水和地表水)、土地资源、地质灾害、生物多样性等的存在状态、性质与特征; (2)综合评价测区生态地质环境质量现状,分析其变化趋势和对人类生存环境所产生的影响; (3)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生态地质环境保护的措施、建议等。 2.生态环境地质调查的主要工作内容 (1)充分收集测区内已有的基础地质、“水、工、环”地质、地球化学、遥感、气象水文、土壤、资源开发、生态等方面的资料和综合研究成果,进行调研、野外踏勘等工作,在综合分析研究已有资料的基础上编写项目设计书。 (2)进行野外调查工作,主要包括:(A)基础地质调查,以收集已有资料为主,补充必要的野外调查;(B)地貌与第四纪地质调查;(C)水文地质(包括地表水)、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包括地质灾害)调查;(D)土地资源调查;(E)

1:10000地质填图工作方法细则

1:10000地质填图工作方法细则 一、1:1000地质剖面 (一)工作方法 1.地质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工作的基础,因此在填图工作之前,测制1-2条完整的地质剖面,比例尺采用1:2000—1:1000,用以划分填图单元,研究地层及构造,为1:10000地质填图服务。剖面比例尺一般是填图比例尺的5—10倍。 2.剖面线应垂直地层走向布置,位置应选择在地层层序较齐全,相带明显,构造简单,接触关系和标志层清楚,基岩出露较好,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为确保剖面的实测精度,剖面上的地层、矿层界线、构造线若被浮土掩盖,应予揭露。 3.实测剖面应逐层对岩石和地质矿产特征进行细致的观察描述,系统地采集标本,按不同岩石类型分层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 4.地质剖面一般采用全仪器法测制,采用定地质点的方法进行,即剖面地质点点位在分层处。同时要考虑地形的起伏情况。地质体出露宽度在1米以上者在图上应有表示,小于1米,具有特殊地质意义的地质体应放大表示。 5.实地分层界线用小红旗作标记。 6.地质记录内容应全面、准确,地质体产状及所采各种样品应按分队的统一格式标绘于剖面图相应位置上,并做文字记录。

7.根据实测地质剖面和其它地质工作所取得的各项地质资料建立较合理的地层层序,查明岩层厚度,岩性、岩石组合特征,物质成份,岩相组合等。研究地层、岩石的含矿性,尽可能确定其时代,选定标志层,划分填图单元。 8.地质剖面图的内容和布局参照1︰50000填图格式。要加强导线平面图的绘制,绘制方法采用展开法,表示内容:导线、导线点、产状(可选择表示)、地质界线、地层代号、含矿层、断层、主要地物等。 9.要进行地层厚度计算工作。用统一表格,采用下述公式计算。 D=L(sin α·cosβ·sinγ±cosα·sinβ) 式中:D-岩层真厚度; L-斜坡距 α-岩层真倾角 β-地层坡度角 γ-剖面线与地层走向线的夹角。 地形坡向与岩层倾角相反时用“+”,相同时用“-”。 10.随着剖面测制工作的进展,应加强室内整理工作,特别是当日整理、 文字记录补正、图件绘制及着墨。 11.编写剖面地质小结。内容为:

花岗岩种类大全 5种方法划分种类

花岗岩种类大全5种方法划分种类 花岗岩(Granite)是一种岩浆在地表以下凝却形成的火成岩,主要成分是长石和石英。花岗岩不易风化,颜色美观,外观色泽可保持百年以上,由于其硬度高、耐磨损,除了用作高级建筑装饰工程、大厅地面外,还是露天雕刻的首选之材。下面小编带大家去了解一下花岗岩种类: 花岗岩种类: 花岗岩的种类非常多,按照不同的划分方法种类也不同: 1、根据矿物质成分划分 根据矿物质成分划分花岗岩的种类有以下几种: 角闪石花岗岩: 角闪石花岗岩是最暗的花岗岩品种,适用于各种天气,所以它适用于任何用途。 黑云母花岗岩: 黑云母花岗岩存在多种颜色,是最广泛使用于建筑的花岗岩之一。它是所有花岗岩中最坚硬的,不论室内还是室外都很适用。 滑石花岗岩: 滑石花岗岩是最鲜为人知的花岗岩形式之一,因为它不能很好地抵抗自然力量(风,雨)。这使得它不太适合作为地板、台面和室外使用,只用于装饰用途。 电气花岗岩: 电气花岗岩颜色多样,除了无色和白色,这是极其罕见的。这种花岗岩型是理想的地方没有很多的交通,因为它是所有类型的柔软。 2、按所含矿物种类划分 按所含矿物种类,花岗岩可分为:黑色花岗岩、白云母花岗岩、角闪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等。

3、按结构构造划分 按花岗岩结构构造划分,可分为:细粒花岗岩、中粒花岗岩、粗粒花岗岩、斑状花岗岩、似斑状花岗岩、晶洞花岗岩及片麻状花岗岩和黑金沙花岗岩等。 4、按所含副矿物划分 花岗岩按所含副矿物可分为:含锡石花岗岩、含铌铁矿花岗岩、含铍花岗岩、锂云母花岗岩、电气石花岗岩等。 5、按花色分划分 花岗岩按花色可分为红、黑、绿、花、白、黄等六大系列。 红系列有:四川的四川红、中国红;广西的岑溪红,三堡红;山西灵邱的贵妃红、桔红;山东的乳山红、将军红,福建的鹤塘红、罗源红、虾红等。 黑系列有:内蒙古的黑金刚、赤峰黑、鱼鳞黑;山东的济南青,福建的芝麻黑,福建的福鼎黑,等等。 绿系列有:山东泰安绿;江西上高的豆绿、浅绿;安徽宿县的青底绿花;河南的浙川绿等等,江西的菊花绿。 花系列有:河南偃师的菊花青、雪花青、云里梅;山东海阳的白底黑花等等。 白系列有:福建的芝麻白,湖北的白麻,山东白麻等。 黄系列有:福建锈石、新疆的卡拉麦里金,江西的菊花黄,湖北珍珠黄麻等。 家居装修中选择花岗岩石材最好按照花岗岩矿物质成分划分,可以根据花岗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装修材料

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标准1∶5万区域矿产调查技术要求

5.野外工作技术要求 5.1地质矿产填图技术要求 5.1.1地质矿产填图的目的任务 地质矿产填图的目的任务是提高测区内地质矿产研究程度,基本查明地质特征,大致查明成矿条件,发现新矿(化)点,为物化探异常解释、成矿规律研究和找矿靶区圈定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5.1.2基本要求 (1)应充分收集、分析、应用区内已有的地、物、化、遥、矿产资料。特别是要充分利用1: 2.5万遥感解译成果、遥感影像图,提高研究程度和工作效率。 (2)地质矿产填图必须以野外实测为主、野外调查和室内修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地质矿产填图应充分应用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不断提高区内地质、矿产研究程度和填图质量。必须采用数字填图技术。 (4)地质矿产填图方法要充分考虑区内地形、地貌、地质的综合特征及已知矿产展布特征,对成矿有利地段,要有所侧重。对做过1:5万区调的地区,可根据区域矿产调查目的要求进行修测,修测的主要任务是实测矿产和与成矿有关的含矿层、标志层、控矿构造、矿化带、蚀变带、物化探异常区和与成矿有关的其它地质体。对于未开展1:5万区调的地区,地质填图应达到1:5万地质简测程度。 (5)地质矿产填图尽可能使用符合质量要求的地形图为底图,其比例尺应大于或等于1:5万比例尺,野外手图应为1:2.5万比例尺,无1:2.5万比例尺地形图时可使用1:5万比例尺地形图放大至1:2.5万比例尺。使用GPS定点。 (6)地质研究程度:基本查明区内地层、构造和岩浆岩的产出、分布、岩石类型、变质作用及矿化作用等特征。

(7)矿产研究程度:初步了解含矿层、矿化带、蚀变带、矿体的分布范围、形态、产状、矿化类型、分布特点及其控制因素、矿石特征、矿石工业利用性能等。 5.1.3地质矿产填图方法和研究内容 (1)沉积岩 沉积岩采用岩石地层方法填图。 基本查明岩石地层单位的沉积序列、岩石组成、岩性、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岩相、厚度、产状、构造特征以及接触关系、地球化学特征,查明其含(控)矿性质、时空分布变化等。 建立地层层序和填图单位。 (2)侵入岩 基本查明侵入岩体、脉岩的形态与规模、产状、矿物成分、岩石类型、结构构造、包体、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等。 基本查明侵入岩体内外接触带的交代蚀变作用、同化混染作用以及分异作用特征,并圈定内外接触带、捕虏体或顶盖残留体,测量接触带产状。 探讨侵入体的侵入期次、顺序、时代、与围岩和矿产的关系及时空分布、控矿特征。 (3)火山岩 采用火山地层-岩性(岩相)双重方法填图。 研究火山岩的成分、结构、构造、层面构造和接触关系。基本查明火山岩层的层序、厚度、产状、分布范围、沉积夹层及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正确定名和划分岩石地层单位。 划分火山颈相、次火山相、喷发相和喷发—沉积相。 调查研究火山机构、断裂、裂隙对矿液运移和富集的控制作用及与火山作用有关的岩浆期后热液蚀变、矿化特征。

城市地质调查钻探编录工作细则

城市地质调查钻探编录工作细则 (提纲)

1、适用范围 本细则适用于在城市地区开展地质调查的各类钻探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 14158—93 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1:50000)DZ/T 0148-94 水文地质钻探规程 JGJ87-92 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 DZ/0017—91 工程地质钻探规程 3、总则 3.1目的与任务 钻探是城市地质调查中用于查明城市地下松散层三维地层结构、三维工程地质层结构、三维水文地质层结构、风化层厚度分带,查明城市地质资源、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的主要技术手段。 利用钻孔进行松散沉积层分层、查明厚度及空间变化特征,建立地层层序、划分岩石地层单位;了解基岩起伏面变化特征和基岩特征,填绘基岩地质图;探明地下含水层(组)、隔水层的数目、埋藏深度、厚度和变化;划分工程地质层,特殊土层的埋藏深度、厚度和主要特征;查明风化层厚度,划分风化带;验证隐伏断裂和活动断裂,地下岩溶发育程度、海水入侵程度;采集地质、水文、工程、地球化学等城市地质调查、研究和评价必须的各类测试样品。利用钻孔进行井中物探、静力触探和岩土工程试验。利用钻孔进行地下水动态监测和外动力地质现象变形动态监测;探明滑坡等到外动力地质现象的分布、规模及发育规律。3.2钻探工程布置原则 1、钻探工程应在充分收集城市区已有各类钻孔资料,经分析筛选出可利用钻孔分布图上进行部署。钻孔布置应遵循由已知到未知,由浅到深,由线到面、由疏到密,控制性钻孔和一般钻孔间隔布置的原则。控制孔数量为钻孔总数的20~30%。 2、钻探应在地质调查和物探工作基础上进行。 3、钻孔主要按勘探线布置,钻孔勘探线应平行或垂直于地质体、岩土体、地质灾害体长轴方向或变化最大的方向。冲积平原、大型盆地区应沿垂直地下水

采石场普通建筑用花岗岩矿资源量地质报告

江西省XXXXXXX采石场普通建筑用花岗岩矿(扩界)资源储量地质报告 XXXXXXXXX 2016年7月

江西省XXXXXXXX采石场普通建筑用花岗岩矿(扩界)资源储量地质报告 报告编写单位:***** 队长:**** 技术负责:**** 报告编写:*** 报告审查:*** 计算机成图:*** 报告提交单位:*****

提交时间:2016年7月

正文目录 第一章前言 (1) 第一节概述 (1) 第二节以往地质工作概况 (4) 第三节本次工作情况 (5) 第二章矿区地质 (7) 第一节区域地质概况 (7) 第二节矿区地质 (7) 第三章矿床特征 (8) 第一节矿体特征 (8) 第二节矿石质量 (8) 第四章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10) 第二节矿区工程地质条件 (10) 第三节矿区环境地质条件 (11) 第五章勘查工作及质量评述 (12) 第一节勘查工作布置 (12) 第二节勘查工程质量评述 (13) 第六章资源储量估算 (14)

第一节资源储量估算的工业指标和范围 (14) 第二节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和块段划分 (17) 第三节资源储量估算参数公式与结果 (19) 第四节资源储量估算的可靠性 (21) 第五节探采对比 (21) 第七章矿床开发经济意义概略研究 (24) 第八章结语 (24) 第一节资源储量结论 (24) 第二节矿山开采的经济、社会效益 (25) 第三节今后工作建议 (25) 附图目录

附表目录 1、剖面面积测定表 2、块段资源储量计算表 3、采损、保有、新增资源储量总表 附件目录 4、****字[2016]001号文 5、检验报告 6、岩矿鉴定报告 7、江西省********普通建筑用花岗岩矿采矿许可证复印件 8、编写单位资质证书复印件 9、矿产资源储量报告编写委托书 10、委托单位承诺书 11、编写单位承诺书 12、安全生产许可证复印件 13、营业执照复印件 14、********2012年储量评审备案证明、储量评审意见书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 1 定义 矿山地质环境是指矿床及其周围地区矿业活动影响到的岩石圈部分(岩石、矿石、土壤、地下水及地质作用和现象),与大气、水、生物圈之间相互联系(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环境系统。 1.1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是指矿业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所产生的地质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2 总则 2.1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是实施省(自治区)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管理的技术工作依据。 2.2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是针对生产矿山和闭坑矿山环境保护服务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为矿山环境整治、矿山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规划提供基础资料,为制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则提供科学依据。 2.3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要求基本查明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遇到和诱发的环境地质问题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与破坏,摸清底数,做出现状评价、预测分析。 2.4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区范围不能局限于矿山用地面积之内,应将矿业活动影响范围作为调查区范围。 2.4.1 矿产资源重点开发区范围应包括区域地质单元和影响的流域。 2.4.2 矿区地质环境调查区范围应根据矿区矿业活动对周围地质环境的整体影响确定其范围。 2.4.3 单个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区范围应根据矿山矿业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和破坏确定其范围。 2.5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任务: 2.5.1 调查矿山地区社会经济概况和矿业活动。 2.5.2 调查研究矿区地质环境条件及其特征。 2.5.3 查明矿山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及其影响与危害。 2.5.4 调查、总结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生态系统恢复治理的经验与教训。 2.5.5 对矿山地质环境作出综合评价,提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建议。 2.5.6 建立矿山地质环境信息系统。 3 工作程序: 工作程序框图

区调填图工作的一般方法及野外操作范文

区调填图工作的一般方法及野外操作 区域地质调查指在选定地区的范围内,在充分研究和运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必要的手段,进行全面系统的综合性的地质调查研究工作。区域地质调查是地质工作的先行步骤,又是地质工作的基础工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地质填图、找矿和综合研究,阐明区域内的岩石、地层、构造、地貌、水文地质等基本地质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研究矿产的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科学研究和进一步的地质找矿工作,提供基础地质资料。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范围,一般按经纬度进行分幅,或按工作任务要求划分。按工作的详细程度可分为小比例尺(1∶100万,1∶50万)区域地质调查,中比例尺(1∶25万,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和大比例尺(1∶5万,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同一地区一般先进行小比例尺地质调查,然后进行较大比例尺或大比例尺地质调查。 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包括了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区域地球物理调查(区重、航磁)、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化探)、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区域工程地质调查、区域海洋地质调查等,其特点是一般以国际标准图幅为单位进开展工作。就区域地质地质矿产调查,我国主要开展了1:20万、1:5万和1:25万填图,国际上有些国家还开展了1:2万、1:2.5万、1:10万等不同比例尺的填图。 通过学习,基本了解我省区调工作的基本情况、区调填图工作的一般方法、野外操作的基本本领,基本了解地质图如何填制而成的。

一、我省区调工作基本情况 1.1956~1973年,1:20万填图高峰期 1956年开始,至1973年基本完成全省1:20万区域地质填图,共完成31幅图。1979年12月1∶20万地质图幅全部出版完毕。 (1)调查队伍单一、强大,最多时一个分队有上百人,分为地质测量组、矿产普查组、物探组、化探组、后勤组等; (2)区域地质调查与区域矿产调查同步进行,是广东最早、最完整的一套系统的基础地质资料; 在1∶20万区域地质调查中,系统地划分了广东地层层序,建立了地层系统,划分和建立了130多个地方性地层单位。比较突出的是1958年将前泥盆纪龙山系划分出震旦、寒武、奥陶、志留系,为华南地区前泥盆系的划分打开了新局面;对上古生界地层大部分划分到阶(组);中生代地层层序中建立了下侏罗统金鸡组,作为与上三叠统的界线;确定南雄组、罗佛寨群为上白垩统和古新统陆相地层的代表性剖面;对雷琼盆地划分出海相第三系等等,对普查找矿、研究地质都有重要作用。划分出500多个岩体,通过区调和研究,划分为加里东、华力西、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5个侵入期,并把燕山期分为5期。发现矿床(矿点)669处,圈出重砂及土壤化学异常2251处、放射性异常及铀矿点上千处,有许多已被证实为工业矿床,如博罗、广宁、龙门等地铌铁矿、广宁伍和磷钇矿、广西博白高钽矿、粤北的铀矿等。提交的全省1∶20万地质图件和说明书,是广东一套系统的基础地质资料,可供工农业、国防、科研和教学使用。

花岗岩的成因与构造环境

花岗岩成因类型划分与板块构造环境 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岩浆岩石学又可分为岩类学和岩理学。岩类学又称描述岩石学、岩相学,主要研究岩石的产状、分布、组成、分类、命名等方面的问题。岩理学又称理论岩石学、成因岩石学,主要研究岩石的形成条件、成因机理等方面的问题。 (一)相关知识 花岗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花岗岩是指石英含量>20%的侵入岩。广义的花岗岩称花岗岩类,是空间上与狭义的花岗岩相伴生,成因上与狭义的花岗岩有联系,石英含量一般>5%的各类侵入岩。 花岗岩的成因分类主要有3种类型:S-I-M-A型、壳幔同熔型-陆壳改造型-幔源型、磁铁矿系列-钛铁矿系列。这3种划分方案中,S-I-M-A型应用较广。 花岗岩浆活动的板块构造背景一般划分为:火山弧花岗岩(V AG.)、板内花岗岩(WPG.)、同碰撞花岗岩(S-COLG.)、洋中脊花岗岩(ORG.)。 花岗岩的S-I-M-A成因类型划分与花岗岩浆活动的板块构造背景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表1)。判别方法需采用地质产状、岩相学特征、岩石化学成分、含矿性等方面综合判断。 岩石化学成分的特征参数和判别图解较多。主要参考资料如下。 (1)高秉璋,洪大卫,郑基俭,等。花岗岩类区1∶5万区域地质填图方法指南[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1。 (2)李昌年。火成岩微量元素岩石学[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2。 (3)邱家骧,林景仟。岩石化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1。 (4)陈德潜,陈刚。实用稀土元素地球化学[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0。 (二)成因类型与板块构造环境的判别图解 岩石化学成分主要包括:岩石常量元素分析、岩石稀土元素分析、岩石微量元素分析、岩石同位素分析。利用岩石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进行特征参数计算与判别图解,是研究岩石成因的主要方法。在化学成分特征参数与判别图解中,常量元素应用较广。S型花岗岩与I型花岗岩的判别,是工作的重点与难点。 在选用特征参数与判别图解中要注意3方面问题:①要同时选用岩石常量元素、岩石稀土元素、岩石微量元素、岩石同位素的特征参数与判别图解,避免单

区域地质调查方法与要求

第一讲区域地质调查方法与要求 工作方法 区域地质调查最基本最主要的工作方法是野外实地勘查和观测研究,并将所获得的地质信息填绘在地理底图上(见地质填图),并按一定格式记录下来(见地质编录)。此外,为了更有效更准确地获得和识别地质信息,还常采用以下方法: ①地球物理勘探,包括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地震勘探、核法勘探、地温法勘探以及钻孔地球物理勘探。对重要成矿区带取得的1:5万高精度磁测、重力资料及激发极化法测量资料应进行系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解释。对高精度重力和高精度磁测数据一般要进行滤波、位场转换、解析延拓、局部异常的求取等数据处理。通过大比例尺物探数据的各类常规处理和对场源空间特征的分析,结合区域地质矿产特征,系统地推断控矿构造、岩体、地层或标志层。综合研究成矿环境和地球物理找矿标志。 ②地球化学勘查。应全面收集区内的区域地球化学、矿区(床)地球化学及异常查证等资料,应用范围大体为: (1) 基础地质:(a) 主要地质体的地球化学组份特征; (b) 区域构造地球化学特征。 (2) 矿产地质:(a) 区域地球化学背景与异常分布特征;(b)成矿区带、矿田及矿床地球化学特征;(c) 局部地球化学异常组合特征,异常解释、推断、追踪评价及找矿地球化学标志;(d) 系统整理化探异常的面积、强度、规模、浓度分带、组分分带、各种比值等数据,研究分析化探异常分布规律、元素组合规律及与物探异常关联对比等,结合异常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以及地表矿(化)点、蚀变带分布,对化探异常进行定性解释和分类排序,提出矿产检查工作安排建议。 (3) 环境地质:(a) 城市及重要经济区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特征;(b) 重要农业区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特征;(c) 地方病发生区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特征; (d) 重要自然景观区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特征等。 ③在基岩出露好、地质标志较清禁的地区,还可采用遥感图象解释的方法(见遥感地质)。遥感地质解译工作重点是:区域构造格架解译;各类地质填图单元解译;矿产地质解译(如已知成矿、控矿地质体、地质构造追索圈定,与成矿、控矿相关的遥感线、环、纹、斑、色调等特征影像提取,与成矿、控矿相关的隐伏岩体圈定等);灾害、环境地质解译(如滑坡、泥石泥、地裂缝、地面塌陷圈定等)。 ④重砂测量(重砂指由比重较大、物理和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的矿物的颗粒所组成的松散集合体),通过重砂分析和综合整理,发现并圈出矿产机械分散晕,即与矿产密切相关的指示矿物的重砂异常,据此进一步追索原生矿床和砂矿床。重砂测量包括人工重砂测量和自然重砂测量,是区域地质调查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找矿方法。尤适用于水系发育的地区。 一、区域地质调查与地质图 1.区域地质调查

1比2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

1:2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展,国土资源大调查向西部倾斜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为满足其要求,提高地质工作的质量,特制订本细则。 1:2000(或1:1000)地质草测的目的在于扩大矿床储量,圈定矿化带及矿体,查明岩相、构造与矿化体的关系,发现新的矿产地等问题。 一. 地质剖面 (一)剖面的测制 1.地质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工作的基础,因此在填图工作之前,测制1-2条完整的地质剖面,比例尺采用1:500,用以划分填图单元,研究地层及构造,为地质填图服务。 2.在注意收集以往的地质资料,并对工区进行了踏勘,了解了地层分布层序,矿体分布及矿化范围,主要岩石类型、地质构造特征等的基础上选择剖面位置。即剖面线应垂直地层走向布置,位置应选择在地层层序较齐全,相带明显,构造简单,接触关系和标志层清楚,基岩出露较好,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为确保剖面的实测精度,剖面上的地层、矿层界线、构造线若被浮土掩盖,应予揭露。 3.剖面总方向与地层主要走向应大致垂直,其间夹角应大于60°,长度视工作范围而定。 4.剖面用半仪器法测制,采用定地质点的方法进行。 5.剖面端点用木桩留作标记。实地分层界线用小红旗作标记。分层位置从皮尺上直接读取并标于剖面上和记录于记录表中。

6.在测制剖面过程中,必须按比例尺要求详细分层,分层距离用皮尺丈量,地质体出露宽度在0.5米以上者在图上应有表示,小于0.5米,具有特殊地质意义的地质体(如矿化层、标志层)应放大表示。 7.实测剖面应逐层对岩石和地质矿产特征进行细致的观察描述,系统地采集标本,按不同岩石类型分层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 8.地质记录内容应全面、准确,地质体产状及所采各种样品应按有关规范的统一格式标绘于剖面图相应位置上。在作文字记录时,首先注明时间、地点、剖面编号、参加人员及分工,然后逐项填写表格内容:导线号、方位、导线长、坡角、产状等,逐层对岩石或地质体特征进行观察描述。格式如下: (导线号)0-1导 (方位)160° (导线长)100米 (坡角)+5° (分层位置)5米 (层号)② (岩性名称)砂岩 (岩性描述)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份、特征、含量、矿化、蚀变特征岩层宏观特征、产状等。采集样品 9.根据实测地质剖面和其它地质工作所取得的各项地质资料建立较合理的地层层序,查明岩层厚度,岩性、岩石组合特征,物质成份,岩相组合等。研究地层、岩石的含矿性,尽可能确定其时代,选定标志层,划分填图单元。 10.随着剖面测制工作的进展,应加强室内整理工作,特别是当日整理、 文字记录整饰、图件绘制及着墨。 11.编写剖面地质小结。内容为:

花岗岩简介及图片

花岗岩(granite)图片 一种显晶质酸 性深成岩。以长石、 石英浅色矿物为主, 总量一般超过80%。 肉红色至浅灰色。相 应的喷出岩是流纹 岩。granite一词于 1596年首次提出,用 以形容一种粒状的 岩石。 石英为花岗岩的主 要矿物,其量为20~50%。长石以钾长石为主,斜长石为次,长石总量一般为60~70%。暗色矿物主要为黑云母,有时伴有白云母、普通角闪石或(和)辉石。色率一般低于10。副矿物含量通常小于1%,偶尔高达3%,常见的有磁铁矿、钛铁矿、锆石、磷灰石和榍石等。 常呈半自形等粒结构,其中暗色矿物具有较完整的晶形,长石常具部分的晶形,但斜长石形态一般较钾长石完整,石英一般为他形。按平均粒径可有细粒、中粒和粗粒之分。花岗岩有时也具有特征的文象结构,表现为钾长石和石英的规律连生,石英在钾长石中呈定向排列,犹如象形文字。花岗岩有时呈斑状结构,斑晶主要为长石和石英,称斑状花岗岩。在花岗岩中,可以存在各种岩石包体。按成因大致可分3种类型:①捕虏体,为不规则的围岩碎块,富集于岩体边部。它们与岩浆发生不同程度的反应,是岩浆侵入作用的重要标志。②析离体,由岩浆早期结晶的矿物凝聚而成,一般色率较高,但粒径与周围岩石无明显差别。③残留体和残影体,是早期岩石受到交代作用逐渐被改造为花岗质岩石时由于改造不彻底而在岩体内留下了早期岩石的残迹,隐约可见原有岩石的层理和片理。此外,有些花岗岩,特别是碱性花岗岩和碱长花岗岩,常可见晶洞构造。洞壁内有石英、电气石、绿柱石等晶簇生长,洞体大小不均,一般为几毫米,有时达数十厘米。由于花岗岩浆冷却结晶过程中的收缩作用,在岩体内部可发育原生节理,即纵节理、横

推荐-地质填图工作方法 精品

地质填图工作方法 1 规范引用 GB/T 13908-20XX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DZ/T 0078-1993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DZ/T 0079-1993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 DD20XX- 01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试行)(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 2 地质填图 按工作区划分的岩性填图单元,采用穿越法及追索法,用地质观察点、线结合的形式,辅以少量探矿工程揭露,将各地质界线等要素填绘在地形图上。 3 准备工作 3.1 准备工作区地形图 工作区地形图可以收集或由专业人员实测,地形图的精度应符合工作区设计要求,比例尺应大于或等于填图比例尺。如果收集不到与工作区填图比例尺相当的地形图,可以用较小比例尺地形图放大后使用(1:50000的采用1:25000的地形图;1:10000的可以由1:50000的地形图放大校正后即可,1:2000的地形图需要实测)。 3.2 其它用品 还需要准备地质锤、罗盘、放大镜、照相机、手持GPS、记录本、自检互检表、采样登记表、三角板、量角器、铅笔、碳素笔、红色中性笔、绿色中性笔、图夹、样袋、钢卷尺、白色胶布、记号笔、红布条、红色油

漆、毛笔等。 3.3 罗盘校正 野外工作前要统一罗盘精度,根据1:5万地形图给出的参数校正磁偏角,我国一般均为北偏西,刻度盘逆时针旋转坐标纵线与磁子午线的夹角即可。罗盘水泡都能居中后固紧螺丝即可。罗盘每月检查校正一次,项目组填表登记备查(罗盘校验表见附表)。 3.4 GPS校正 野外观察点定位采用手持GPS定位,使用前统一到国家三角高程控制点(至少三个)或采用国家三角点引入的控制点(至少三个)做统一精度校正,在同一点保持各组GPS读数的一致性。每个月应在控制点对GPS 进行校验1-2次,以保证定点精度,校验后应填表登记备查(GPS校验表见附表)。地质点标定的误差标在图上不大于1mm(不同比例尺有不同的误差标准,如1:1万误差小于10m;1:2千误差小于2m)。全部保留GPS 航点并存档备查。 3.5 踏勘 针对拟定的工作重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矿区技术负责人应组织地质人员,对测区进行踏勘和实测剖面,并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统一填图单元、统一野外岩矿石命名、划分填图方法和要求、统一图式图例。 3.6 人员组成 填图组一般由2人组成。 4 填图方法与技术要求 4.1 地质路线布置

地质调查的工作程序及方法

地质调查的工作程序及方法 一、地质调查的工作程序 地质调查工作,虽然整体上是连续的,但大致仍可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收集资料和设计编写阶段 这一阶段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收集和综合工作区前人已有的地质、矿产、物探、化探、遥感资料,进行地质踏勘和航片、卫片的地质解译,编写工作设计。 野外地质踏勘应在系统收集和综合研究前人资料以及初步解释航片、卫片后进行,踏勘路线应尽可能垂直穿越工作区构造线方向,各类重要接触关系、矿化或矿产地均应布臵踏勘路线。 通过本阶段工作,应力图达到了解工作区地质矿产基本特征、工作程度及前人已有资料和分析测试数据;统一岩石分类、命名方案和图例图式;选择各类剖面测制位臵;编制地质、矿产草图;提出工作区地质、矿产调查中应解决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措施、方法和手段;设计所需的实物工作量、人员及仪器配臵、经费及材料,完成全部工作的时间以及最终必须提交的地质成果等。 设计编写要求简明、扼要、重点突出、简详合适。 (二)野外地质矿产调查阶段 此阶段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各类地质剖面的测制和研究;系统的路线地质填图及矿产调查;为配合地质填图而开展的物探测量、化

探测量;各类样品的采集等。 本阶段的工作基本完成后,应及时综合研究编绘出工作区野外地质图 (矿产图)和地质实际材料图、各类地质剖面图,作为野外地质矿产调查阶段的主要成果和后阶段加深研究工作的依据。对采集回来的各类标本、样品,应及时编录、登记、加工或处理,送样并分析鉴定,以便能及时取得分析测试数据。 (三)资料的中间性整理及野外加深研究阶段 此阶段包含着野外和室内两方面工作,且一般应先从资料的中间性综合整理工作入手。在中间性的综合整理中,既要对各地质剖面和系统填图中已获野外资料进行较全面的综合整理研究,还应该对已收到的样品分析测试数据作初步计算、作图、统计、研究。通过这一阶段综合研究,肯定成果,并找出存在的问题,以制定野外加深研究计划,尔后进行野外加深研究工作。 (四)综合整理和报告编写阶段 地质调查的最终资料整理应在野外工作全部完成,各种原始资料已经过初步整理,并经主管部门组织野外验收通过,或已按验收意见做过野外补充工作后进行。此阶段应对所获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和综合研究,编制各种成果图件,通过对工作区地质构造特征和成矿规律的总结,最后编写出地质调查报告。 二、沉积岩区地质调查方法 沉积岩分布地区进行地质调查的基本方法和要求,一般可归纳如

地质填图工作方法

第一章地质填图工作方法 一、准备工作 1、收集有关资料 2、野外地质踏勘 二、实测地质剖面 建立地层层序,确定填图单元 基本掌握: 地质剖面布测、分层、记录描述、填表和手标本、样品采集方法,层厚度计算方法,层剖面图和柱状图绘制方法,编写地质剖面小结。 1、剖面位置的选择和比例尺的确定 2、实测地质剖面要求 3、观察记录和描述方法 各种地质体和地质现象,如岩性变化、出露宽度、地质体产状、断层、节理、褶曲要素、矿体、接触关系、蚀变类型等仔细观察,还应对剖面上有意义的地质现象、地貌、古生物层位、矿化现象进行描述。 4、绘制实测剖面图 5、绘制柱状图 6、编写剖面小结 ①剖面测制日期、参加人员分工 ②实测现象、目的、比例尺、剖面长度、各种样品采集数量 ③剖面自然露头情况、工程布置及工程量 ④简述岩石地层单位或岩石单元及构造地质特征,如岩性成分、结构、构造、岩 相、厚度(宽度)、蚀变类型、断裂、褶皱、沉积韵律等特征。 ⑤所测地质体的时代顺序、接触关系。 ⑥剖面解决的主要问题以及尚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方法 7、确定填图单元 明确各地质填图单元的地质意义及特征,作为填图的基本单元及填图依据。 第二章野外地质填图 本阶段主要任务: 进行路线地质调查,研究地质体的空间形态,相互关系和变化。 填制1:10000的地质图 一、观察线与观察点的布置原则 1、路线布置以穿越法为主,穿越路线斗争以“U”字型为主布置,对主要地质体、接触带、矿化蚀变琏、标志层等,适当布置,沿走向追踪路线。 2、观察点的密度和布置 复杂区:线距点距:100m ①地质条件复杂,成矿有利地段线距、点距应适当加密 ②岩性单一、岩石出露较宽的地区,应定岩性控制点 3、观察点的布置原则 以能控制各种地质界线和地质要素为原则: 一般布置于地层分界线,不同岩石的接触界线、标志层、侵入岩的边界及接触带。不整

花岗岩分类及成因探讨

花岗岩分类及成因 花岗岩类类型多,分布广,差异大,自Real(1956)提出花岗岩分类以来,地质学界对花岗岩的成因分类一直存在着异议,从早期简单的二分法,即将花岗岩分为岩浆的(有单岩浆花岗岩和双岩浆花岗岩之分)和花岗岩化的(有深熔花岗岩和交代花岗岩之分)两大类,到经典的I- S-M-A分类法,均具有各自的优点及局限性,现就各分类方法做简要叙述 1.早期二分法[1] B. W. Chappell和A. J. R. White (1974 ) 根据对澳大利亚东部塔斯曼造山带花岗岩的研究,提出将花岗岩分为I型和S型两种不同成因类型,这种分类大致分别相当于S. Ishihara (1977 )所划分的“磁铁矿系列”和“钦铁矿系列”花岗岩。I型花岗岩的源岩物质来自未经地壳风化作用的岩浆岩,S型花岗岩的源岩物质来自壳层沉积物质。这些分类已经具体考虑了花岗岩的成岩物质来源,但并没有同其产出的构造地质环境相结合。 2.槽-台学说与花岗岩成因分类 三分法(徐克勤)[2] 徐克勤等(1982)将花岗岩划分为三大成因系列:第一类为地槽沉积物经交代、变质和花岗岩化而形成的大陆地壳改造型花岗岩;第二类位于大陆边缘活动带或大陆内部断裂带,与安山岩浆或基性岩浆有关,为不同程度地受到陆壳混染同化及混熔作用而形成的过渡性地壳同熔型花岗岩;第三类产于深断裂带或裂谷带,为与超镁铁质岩石及基性火山岩有成因联系的幔源型花岗岩。这三大类花岗岩(陆壳改造型、过渡性地壳同熔型和幔源型)与构造环境是相关联的。 (1)陆壳改造型花岗岩:在该类花岗岩分布的地区没有见到它们与基性侵人岩或喷发岩(玄武岩)、中性侵人岩或喷发岩(安山岩)的共生关系。这一成因系列的花岗岩类中一般以正常花岗岩为主,但也较常出现非正常系列的二长花岗岩、富斜花岗岩、富石英的花岗闪长岩、斜长花岗岩和英云闪长岩等。但石英二长岩、花岗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等则较少见。 (2)过渡性地壳同熔型:这一类花岗岩往往是从中基性岩到酸性的花岗岩,如从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钾长花岗岩。大陆上的深断裂带,活动大陆边缘和岛弧区的侵人岩,常是这样的一套岩石,伴生的也有少量基性岩石。 (3)幔源型花岗岩:多呈偏铝质的斜长花岗岩小型侵入体与伴生,属于此成因系列的多为碱质花岗岩系列。 三分法(杨超群)[3] 根据形成的地质环境的不同,将花岗岩分为三个大类和若干个亚类,每一大 类均包含若干小类。(详见表1) 表1 花岗岩的地质环境-成因分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