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完整版)高中数学知识结构框架

(完整版)高中数学知识结构框架

(完整版)高中数学知识结构框架
(完整版)高中数学知识结构框架

目录:教材温故

一、必修一

二、必修二

三、必修三

四、必修四-----------------------------------------------------244

五、必修五-----------------------------------------------------329 文科:选修1-1

选修1-2

理科:选修2-1

选修2-2

选修2-3

必修一: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集合

1.2函数及其表示

1.3函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指导:1.集合是一个不加定义的概念,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数学知识,通过列举丰富的实例,使学生理解集合的含义。学习集合语言最好的方法是使用,在教学中要创设使学生运用集合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情境和机会,以便学生在实际使用中逐渐熟悉自然语言、集合语言、图形语言各自的特点,进行相互转换并掌握集合语言。在关于集合之间的关系和运算的教学中,使用Venn图是重要的,有助于学生学习、掌握、运用集合语言和其他数学语言。

2.函数概念的教学要从实际背景和定义两个方面帮助学生理解函数的本质。函数概念的引入,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先学习映射,再学习函数;另一种方法是通过具体实例,体会数集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对应关系,即函数。考虑到多数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为了有助于他们对函数概念本质的理解,建议采用后一种方式,从学生已掌握的具体函数和函数的描述性定义入手,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实际问题,尝试列举各种各样的函数,构建函数的一般概念。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

2.1指数函数

2.2对数函数

2.3幂函数

教学指导:1.通过对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具体函数的研究,加深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像函数这样的核心概念需要多次接触、反复体会、螺旋上升,逐步加深理解,才能真正掌握,灵活应用。

2.在教学中,应强调对函数概念本质的理解,避免在求函数定义域、值域及讨论函数性质时出现过于繁琐的技巧训练,避免人为地编制一些求定义域和值域的偏题。

3.指数幂的教学,应在回顾整数指数幂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实例,引入有理指数幂及其运算性质,以及实数指数幂的意义及其运算性质,进一步体会“用有理数逼近无理数”的思想,并且可以让学生利用计算器或计算机进行实际操作,感受“逼近”过程。

4.反函数的处理,只要求以具体函数为例进行解释和直观理解,例如,可通过比较同底的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说明指数函数y=a x和对数函数y=log a x(a > 0,a≠1)互为反函数。不要求一般地讨论形式化的反函数定义,也不要求求已知函数的反函数。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3.1函数与方程

3.2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教学指导:1.在函数应用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地体验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基本数学模型,体验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函数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及其在刻画现实问题中的作用。

2.应注意鼓励学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学习、探索和解决问题。例如,利用计算器、计算机画出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的图像,探索、比较它们的变化规律,研究函数的性质,求方程的近似解等。

必修二: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1.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1.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1.3

教学指导:

学情分析:本章将学习立体几何的一些初步而又基本的知识,包括观察一些常见的空间几何体,认识一些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对于学生在已有的平面图形知识基础上建立空间观念,实现以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的飞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在本章学习中要重视空间想象能力、化归转化能力的培养和极限思想的应用,要加强教学三大语言(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的相互转化,逐步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推理论证。

教学方法:立体几何是几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章是立体几何的第一章,要采用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度量计算等方法认识和探索几何图形及其性质:

1.实物(模型)演示教学法

2.多媒体、投影等辅助教学法

3.对比、类比教学法

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2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2.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教学指导:学情分析:学生通过第一章的学习,掌握了空间几何体的特征,整体认识了

空间图形,本章以长方体为载体学生更能直观认识和描述空间中点,线、面的位置关系,运用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进一步掌握在平面上表示空间图形的方法和技能,利于学生实现由认识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飞跃,改变只习惯于在一个平面内考虑问题的状态,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方法:本章涉及的概念,公理,定理很多,应及时加以整理总结归纳,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发现它们的差异,深化对概念、公理、定理的认识、理解和应用。在学习过程中,适时地联系平面几何知识,采用联想、对比、引申等方法认识平面图形和空间图形知识的差异,并善于找出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优化人事结构、平行和垂直是本章最重要的两种位置关系,在空间实现平行关系之间,垂直关系之间以及垂直与平行关系之间的转化,

是学习本章内容的重要的数学思想。

3.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3.2直线的方程

3.3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

从几何直观到代数表示(建立直线的方程)

从代数到几何直观

(通过方程研究几何性质和度量)

教法分析:1.理解解析几何研究问题的基本思想

和方法: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用代数方法来研究几何问题。

2.重视概念,抓好基础,仔细体会定义,要在解题中掌握通行通法的常规使用,不断提高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注重求解过程中的严谨性与合理性。

3.要注意知识的联系与运用,比如代数知识、三角知识、平面几何等。

4.注意数形结合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的应用。

4.1圆的方程

4.2直线、圆的位置关系 4.3空间之间坐标系

教法分析:

教材重点:圆的两种形式的方程理解与求解方法,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

判断及综合应用。坐标法的应用,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建立及空间点的距离的公式。

教材难点:用特定系数法求圆的方程,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于圆的位置关系,坐标法的应用。

教法分析:

1.确定圆的方程,一般用待定系数法,如果条件与圆心和半径有关,通常选择圆的标准方程;如果已知点的坐标,条件与圆心无直接关系,一般选用圆的一般方程。

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可以根据方程组解的情况判断,但利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圆的半径来比较判断更方便。

3.直线与圆相交,求弦长,或求与弦长有关的问题,利用平面几何中的垂径定理往往非常简单。

4.过一点作圆的切线,应首先判断点是否在圆上,如果点在圆上,可直接利用公式写出圆的切线方程;如果点在圆外,必有两条切线,如果关于斜率k的方程只有一解,则另一条切线必为斜率不存在的直线,务必要补上。

5.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数形结合的思想的运用,充分利用图形的性质减少运算量,节省时间,提高准确度。

必修三: 第一章:算法初步 1.1算法与程序框图 1.2基本算法语句 1.3算法案例

教法分析:算法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科学的重要基础。随着现

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算法在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并日益融入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算法思想已经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一种数学素养。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中国古代数学中蕴涵了丰富的算法思想。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在义务教育阶段初步感受算法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对具体数学实例的分析,体验程序框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通过模仿、操作、探索,学习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以及算法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2.1随机抽样

2.2用样本估计总体

2.3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教学分析:1.作用与地位:统计是为了从数据中提取信息,这就需要合理地收集、整理、

分析数据,本章就是从解决这些问题入手,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背景研究数据的意义。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需要收集数据,根据所获得的数据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作出合理的决策,统计基础知识已经成为一个未来公民的必备常识,在高考题目日益倾向于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的情况下,统计会成为高考考查的一个重点内容,本部分一般以选择、填空题的形式出现。

2.学习目标:在学习中必须通过案例来进行分析,根据实际问题的需求合理地选择不同的方法,合理的选取样本,并从样本数据中体会数据的处理方法,并运用所学的知识、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统计思维与确定性思维的差异,注意到统计结果的随机性,统计推断是有可能犯错误的,体会统计的作用和基本思想。

3.学习中注意的问题:①注意区别样本和简单随机抽样的区别.②注意简单随机抽样方法的正确选择.③区别各种抽样方法的优缺点.

3.1随机事件的概率

3.2古典概型

教学分析:1.概率是描述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一个度量,它已渗透到人们日常生

活中。随机事件在现实世界中广泛存在,它在一次实验中是否发生是不确定的,但在大量重复试验中,随机事件的发生时有规律性的,概率就是要寻求这种规性。学习时,要充分理解概率的意义及性质,并学会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概率问题,并把所学的概率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概率的应用性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动手能力。这也是新课标中高考考查的一个重要内容。

2. 学习目标:了解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正确理解概率的概念、意义和性质,明确事件A发生的频率与事件A发生的概率的区别与联系。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和亲身试验来理解知识,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3. 学习方法:要注意结合生活实例分析何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注意频率与概率的关系,如何运用所学的概率性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概率问题多为实际应用问题,学习过程中,要重视教材的基础作用,重视基本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形成和发展,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必修四:

第一章:三角函数

1.1任意角和弧度制

1.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1.4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1.5函数sin()

=+的图像

y A wxφ

1.6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

教学分析:1.在三角函数的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丰富的情境,使学生体会三角函数模型的意义2.在三角函数的教学中,应发挥单位圆的作用。单位圆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任意角、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理解三角函数的周期性、诱导公式、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以及三角函数的图像和基本性质。借助单位圆的直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索三角函数的有关性质,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提醒学生重视学科之间的联系与综合,在学习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时,注意运用三角函数来分析和理解。

第二章:平面向量

2.1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

2.2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2.3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

2.4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2.5平面向量应用举例

教学方法:向量概念的教学应从物理背景和几何背景入手,物理背景是力、速度、加速

度等概念,几何背景是有向线段。了解这些物理背景和几何背景,对于学生理解向量概念和运用向量解决实际问题都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向量解决一些物理和几何问题。例如,利用向量计算力使物体沿某方向运动所做的功,利用向量解决平面内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位置关系等问题。对于向量的非正交分解只要求学生作一般了解,不必展开。

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

3.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3.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教学方法:在三角恒等变换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向量的数量积推导出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并由此公式推导出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鼓励学生独立探索和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推导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半角公式,以此作为三角恒等变换的基本训练。7.在本模块的教学中,应鼓励学生使用计算器和计算机探索和解决问题。例如,求三角函数值,求解测量问题,分析y=A sin(ωx+φ)中参数变化对函数的影响等。在三角函数、平面上的向量和三角恒等变换相应的内容中可以插入数学探究或数学建模活动。

必修五:

第一章:解三角形

1.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1.2应用举例

1.3实习作用

教学方法:.解三角形的教学要重视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探索三角形边角关系中的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它们是解决测量问题的一种方法,不必在恒等变形上进行过于繁琐的训练。

2.1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2.2等差数列

2.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2.4等比数列

2.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教学方法:1.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学中应重视通过具体实例(如教育贷款、购房贷款、放射性物质的衰变、人口增长等),使学生理解这两种数列模型的作用,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列模型的能力。

2.在数列的教学中,应保证基本技能的训练,引导学生通过必要的练习,掌握数列中各量之间的基本关系。但训练要控制难度和复杂程度。

3.1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3.2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3.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3.4

2

a b

+

教学方法:1.一元二次不等式教学中,应注重使学生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实际背

景。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首先可求出相应方程的根,然后根据相应函数的图像求出不等式的解;也可以运用代数的方法求解。鼓励学生设计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程序框图。

2.不等式有丰富的实际背景,是刻画区域的重要工具。刻画区域是解决线性规划问题的一个基本步骤,教学中可以从实际背景引入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3.线性规划是优化的具体模型之一。在本模块的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体会线性规划的基本思想,借助几何直观解决一些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不必引入很多名词。

选修系列1:

选修1—1

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

1.1命题及其关系

1.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3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1.4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教学方法:(1)这里考虑的命题是指明确地给出条件和结论的命题,对“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只要求作一般性了解,重点关注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和命题的必要条件、充分条件、充要条件。

(2)对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只要求通过数学实例加以了解,使学生正确地表述相关的数学内容。

(3)对于量词,重在理解它们的含义,不要追求它们的形式化定义。

(4)注意引导学生在使用常用逻辑用语的过程中,掌握常用逻辑用语的用法,纠正出现的逻辑错误,体会运用常用逻辑用语表述数学内容的准确性、简洁性。避免对逻辑用语的机械记忆和抽象解释,不要求使用真值表。

高中数学知识点体系框架超全超完美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整合 函数与方程区间建立函数模型 抽象函数复合函数分段函数求根法、二分法、图象法;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 单调性:同增异减赋值法,典型的函数 零点函数的应用 A 中元素在 B 中都有唯一的象;可一对一(一一映射),也可多对一,但不可一对多 函数的基本性质 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 对称性 最值 1.求单调区间:定义法、导数法、用已知函数的单调性。 2.复合函数单调性:同增异减。 1.先看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再看f (-x )=f (x )还是-f (x ). 2.奇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若x =0有意义,则f (0)=0. 3.偶函数图象关于y 轴对称,反之也成立。 f (x +T)=f (x );周期为T 的奇函数有:f (T)=f (T/2)= f (0)=0.二次函数、基本不等式,对勾函数、三角函数有界性、线性规划、导数、利用单调性、数形结合等。 函数的概念 定义 列表法解析法图象法 表示三要素使解析式有意义及实际意义 常用换元法求解析式 观察法、判别式法、分离常数法、单调性法、最值法、重要不等式、三角法、图象法、线性规划等 定义域 对应关系值域 函数常见的几种变换平移变换、对称变换翻折变换、伸缩变换 基本初等函数正(反)比例函数、一次(二次)函数幂函数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三角函数 定义、图象、性质和应用 函数 映 射 第二部分映射、函数、导数、定积分与微积分 退出 上一页 第二部分映射、函数、导数、定积分与微积分 导数 导数概念函数的平均变化率运动的平均速度曲线的割线的斜率 函数的瞬时变化率运动的瞬时速度曲线的切线的斜率 ()()的区别 与0x f x f ' '0 t t t v a S v ==,() 0' x f k =导数概念 基本初等函数求导 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简单复合函数的导数()()()()()()()().ln 1ln ln 1 log sin cos cos sin 0''' ' 1' 'x x x x a n n e e a a a x x a x x x x x x nx x c c ==== -====-;;;;;;; 为常数()()()()[]()() ()()[]()()()()()()()()()()()[]2)3()2()1(x g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 ? ????+=?±=±是可导的,则有:,设()()[]()() x u u f x g f ' ' ' ?=1.极值点的导数为0,但导数为0的点不一定是极值点; 2.闭区间一定有最值,开区间不一定有最值。导数应用函数的单调性研究函数的极值与最值 曲线的切线变速运动的速度生活中最优化问题 ()()()(). 00''在该区间递减在该区间递增,x f x f x f x f ?1.曲线上某点处切线,只有一条;2.过某点的曲线的切线不一定只一条,要设切点坐标。 一般步骤:1.建模,列关系式;2.求导数,解导数方程;3.比较区间端点函数值与极值,找到最大(最小)值。 定 积分与微积分 定积分概念 定理应用 性质定理含意微积分基本 定理 曲边梯形的面积变力所做的功 ()的极限 和式i n i i x f ?∑-=1 1 ξ定义及几何意义 1.用定义求:分割、近似代替、求和、取极限; 2.用公式。 ()()()()[]()()()()()()()() c b a dx x f dx x f dx x f dx x f dx x f dx x g dx x f dx x g x f dx x f k dx x kf c b b a c a a b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 .;;;()()()()()() 莱布尼兹公式牛顿则若--==?a F b F dx x f x f x F b a ,'1.求平面图形面积;2.在物理中的应用(1)求变速运动的路程: (2)求变力所作的功; ()?=b a dx x F W ()dt t v s a b ?=

高中数学知识点完整结构图

高中数学知识点1 集合 123412n x A x B A B A B A n A ∈??? ?????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和不属于()()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集合与元素()集合的分类:按集合中元素的个数多少分为:有限集、无限集、空集()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自然语言描述、特征性质描述)、图示法、区间法子集:若 ,则,即是的子集。、若集合中有个元素,则集合的子集有个, 注关系集合集合与集合{}00(2-1)23,,,,.4/n A A A B C A B B C A C A B A B x B x A A B A B A B A B A B x x A x B A A A A A B B A A B ?????????? ????????????≠∈?????=???=∈∈?=??=??=???真子集有个。、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 、对于集合如果,且那么、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 真子集:若且(即至少存在但),则是的真子集。集合相等:且 定义:且交集性质:,,,运算{}{},/()()()-()/()()()()()()U U U U U U U U A A B B A B A B A A B x x A x B A A A A A A B B A A B A A B B A B A B B Card A B Card A Card B Card A B C A x x U x A A C A A C A A U C C A A C A B C A C B ????????=????=∈∈???=??=?=????????=???=+?=∈?=?=??==?=?,定义:或并集性质:,,,,, 定义:且补集性质:,,,, ()()()U U U C A B C A C B ????? ?? ?? ?? ?? ?????????? ???????? ??????????????????????? ?????????????????????=???????

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树状图分布)

高一数学必修1知识网络 集合 123412n x A x B A B A B A n A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和不属于()()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集合与元素()集合的分类:按集合中元素的个数多少分为:有限集、无限集、空集()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自然语言描述、特征性质描述)、图示法、区间法子集:若 ,则,即是的子集。、若集合中有个元素,则集合的子集有个, 注关系集合集合与集合{}00(2-1)23,,,,.4/n A A A B C A B B C A C A B A B x B x A A B A B A B A B A B x x A x B A A A A A B B A A B ??????????????????????≠∈?????=???=∈∈?=??=??=???真子集有个。、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 、对于集合如果,且那么、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真子集:若且(即至少存在但),则是的真子集。集合相等:且 定义:且交集性质:,,,运算{}{},/()()()-()/()()()()()()U U U U U U U U A A B B A B A B A A B x x A x B A A A A A A B B A A B A A B B A B A B B Card A B Card A Card B Card A B C A x x U x A A C A A C A A U C C A A C A B C A C B ????????=????=∈∈???=??=?=????????=???=+?=∈?=?=??==?=?,定义:或并集性质:,,,,, 定义:且补集性质:,,,, ()()()U U U C A B C A C B ???????????????????????????????????????????????????????????????????????????=??????? 函数 ,,,A B A x B y f B A B x y x f y y x y →映射定义:设,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关系,使对于集合中的任意一个元素, 在集合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为从集合到集合的一个映射传统定义:如果在某变化中有两个变量并且对于在某个范围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定义 按照某个对应关系都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那么就是的函数。记作函数及其表示函数{ [][][][][]().,,()()(),,1212()()(),,12f x a b a x x b f x f x f x a b a b f x f x f x a b a b a =≤<≤<>???????????????近代定义:函数是从一个数集到另一个数集的映射。定义域函数的三要素值域对应法则解析法函数的表示方法列表法图象法单调性函数的基本性质传统定义:在区间上,若如,则在上递增,是 递增区间;如,则在上递减,是的递减区间。导数定义:在区间[][][][][]()1()2()()00,()0(),,()0(),,y f x I M x I f x M x I f x M M y f x b f x f x a b a b f x f x a b a b =∈≤∈==????><<=?=><

高中数学知识结构图(理科)

高中数学知识结构图 集合的概念与表示方法 集合集合的性质 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运算 解析法 函数的概念与表示方法列表法 图像法 定义域 函数的三要素对应关系 值域 单调性 奇偶性 函数的性质周期性 极值 最值一次、二次函数 反比例函数 基本初等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图像、性质和应用函数函数的分类幂函数 复合函数三角函数 分段函数 函数图像及其变换平移、对称、翻折和伸缩变换 概念 反函数存在条件 与原函数的关系 函数与方程函数的零点对应方程的解 函数的应用建立函数模型 任意角弧度制与三角函数 同角三角函数关系 诱导公式 三角函数中的公式和角、差角公式 二倍角公式与半角公式 三角函数和差化积与积化和差公式 正弦函数三要素 三角函数余弦函数性质 正切函数图像及其变换 正弦定理 解三角形余弦定理 三角形面积

柱体结构 椎体 空间几何体台体三视图和直观图 球体 简单组合体表面积与体积 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 点、直线、平面的关系直线、平面平行的性质和判定 直线、平面垂直的性质和判定立体几何点到点的距离 点到直线的距离 空间距离点到平面的距离 直线到平面的距离 平行平面间的距离 异面直线形成的角 空间的角直线与平面形成的角 倾斜角、斜率和截距 点斜式 斜截式 直线直线与方程两点式 截距式 一般式 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垂直与平行的条件 圆与方程一般方程与标准方程 几何圆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解析几何 圆锥曲线椭圆定义及标准方程 双曲线性质 离心率 点到点的距离 点到直线的距离 平面距离点到圆的距离 两平行线的距离 直线到圆的距离 相离圆的距离 对称问题中心对称关于点对称 轴对称关于直线对称 平面向量概念 向量加减法 向量运算向量的数乘 向量的数量积 空间向量几何意义及应用

高中数学知识结构框图

高中数学知识结构框图必修一:第一章集合 集合含义与表示 基本关系 基本运算 列举法{a,b,c,…} 描述法{x|p(x)} 图象法 包含关系 相等关系 交集:A∩B={x|x∈A且x∈B} 并集:A∪B={x|x∈A或x∈B} 补集:{|} U C A x x U x A =∈? 且 韦恩图; 数轴 子集; 真子集 函数概念 定义域 对应关系 值域 表示 解析法 图象法 列表法 性质 单调性 定义 图象特征 最值 奇偶性 定义 图象特征:对称性 映射映射的概念上升或下降 第二章函数

第三章基本初等函数(Ⅰ) 基本初等函数(Ⅰ) 指 数 与 指 数 函 数 指 数 根式n a 分数指数幂(0,,*,1) m n m n a a a m n N n =>∈> 无理数指数幂 运算性质 指 数 函 数 定义(0,1) x y a a a =>≠ 图象: “一撇或一捺”,过点(0,1).见教材P91 性质: 位于x轴上方,以x轴为渐近线 对 数 与 对 数 函 数 对 数 定义:x a N x a N = 若则叫以为底的对数 运算性质 对 数 函 数 定义:log(0,1) a y x a a =>≠ 图象:位于y轴右侧,以y轴为渐近线.见教材P103 性质:过点(1,0) log()log log log log log log log a a a a a a n a a M N M N M M N N M n M ?=+ =- = () () r s r s r s rs r r r a a a a a ab a b + = = = 幂 函 数 定义:y xα = 具体的五 个幂函数 2 3 1 2 1 y x y x y x y x y x- = = = = = 特征:过点(1,1), 当0 α>时在(0,) +∞ 上递增;当0 α<时, 在(0,) +∞上递减。 换底公式: log log(0,1,0,1,0) log c a c b b a a c c b a =>≠>≠> 图象:P109

高中数学知识结构框架图

高中数学必修知识框架图

{1.11.2 1.32.12.22.33.1?????????????????????????集合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函数及其表示函数的基本性质指数函数必修一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对数函数幂函数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函数与方程1.11.21.32.12.22.33.13.23.3???????????????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第二章: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必修二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第三章:直线与方程 直线的方程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第四章:圆与方程 4.14.24.3?????????????????????????? 圆的方程 直线、圆的位置关系空间之间坐标系1.11.21.32.12.22.33.13.23.3???????????????????????????????? 算法与程序框图第一章:算法初步基本算法语句算法案例随机抽样必修三第二章:统计 用样本估计总体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随机事件的概率第三章:概率 古典概型 几何概型

1.11.21.31.41.5)1.6 2.12.22.32.42.5x ω?????????+????????????任意角和弧度制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第一章:三角函数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函数y=Asin(的图像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必修四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第二章:平面向量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平面向量应用举例第 3.13.2??????????????????????????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三章:三角恒等变换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1.11.22.12.22.3n 2.42.5n 3.13.23.33.42a b ab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第一章:解三角形应用举例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等差数列第二章:数列 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必修五等比数列等比数列的前项和不等关系与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第三章:不等式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基本不等式:???????????

高中数学必修1-2知识框架

高一数学知识框架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I)

必修二立体几何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知识结构如下 画三视图的原则:长对齐、高对齐、宽相等 直观图:斜二测画法 斜二测画法的步骤: (1).平行于坐标轴的线依然平行于坐标轴; (2).平行于y轴的线长度变半,平行于x,z轴的线长度不变; (3).画法要写好。 用斜二测画法画出长方体的步骤:(1)画轴(2)画底面 (3)画侧棱(4)成图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知识结构如下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从代数表示到几何直观(通过方程研究几何性质和度量) 直线的倾斜角概念:当直线l 与x 轴相交时, 取x 轴作为基准, x 轴正向与直线l 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α叫做直线l 的倾斜角.特别地, 当直线l 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 , 规定 α= 0 ° 1 平面含义:平面是无限延展的 2 平面的画法及表示 (1)平面的画法:水平放置的平面通常画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锐角画成450,且横边画成邻边的2倍长(如图) (2)平面通常用希腊字母α、β、γ等表示,如平面α、平面β等, 也可以用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或者相对的两个顶点的 大写字母来表示,如平面AC 、平面ABCD 等。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公理1作用: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 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 个平面。符号表示为:A 、B 、C 三点不共线 =>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α,使A ∈α、B ∈α、C ∈α。 公理2作用:确定一个平面的依据。 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 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符号表示为:P ∈α∩β =>α∩β=L ,且P ∈L 公理3作用:判定两个平面是否相交的依据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符号表示为:设a 、b 、c 是三条直线 强调:公理4实质上是说平行具有传递 性,在平面、空间这个性质都适用。 公理4作用:判断空间两条直线平行的依据。 等角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直线与平面有三种位置关系: 1)直线在平面内:有无数个公共点 2)直线与平面相交: 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3)直线在平面平行: 没有公共点 平面平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平面互相垂直: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 斜率公式: 点到线距离: 平行线距离:

高中数学知识点完整结构图71750

高中数学知识点完整结 构图71750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高中数学知识点1 集合 123412n x A x B A B A B A n A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和不属于()()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集合与元素()集合的分类:按集合中元素的个数多少分为:有限集、无限集、空集()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自然语言描述、特征性质描述)、图示法、区间法子集:若 ,则,即是的子集。、若集合中有个元素,则集合的子集有个, 注关系集合集合与集合{}00(2-1)23,,,,.4/n A A A B C A B B C A C A B A B x B x A A B A B A B A B A B x x A x B A A A A A B B A A B ??????????????????????≠∈?????=???=∈∈?=??=??=???真子集有个。、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 、对于集合如果,且那么、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真子集:若且(即至少存在但),则是的真子集。集合相等:且 定义:且交集性质:,,,运算{}{},/()()()-()/()()()()()()U U U U U U U U A A B B A B A B A A B x x A x B A A A A A A B B A A B A A B B A B A B B Card A B Card A Card B Card A B C A x x U x A A C A A C A A U C C A A C A B C A C B ????????=????=∈∈???=??=?=????????=???=+?=∈?=?=??==?=?,定义:或并集性质:,,,,, 定义:且补集性质:,,,, ()()()U U U C A B C A C B ???????????????????????????????????????????????????????????????????????????=???????

(完整版)高中数学空间几何体知识点总结

空间几何体知识点总结 一、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 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由若干个平面多边形围成的几何体称之为多面体。围成多面体的各个多边形叫叫做多面体的面,相邻两个面的公共边叫做多面体的棱,棱与棱的公共点叫做顶点。 把一个平面图形绕它所在平面内的一条定直线旋转形成的封闭几何体称之为旋转体,其中定直线称为旋转体的轴。 (1)柱 棱柱:一般的,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柱;棱柱中两个互相平行的面叫做棱柱的底面,简称为底;其余各面叫做棱柱的侧面;相邻侧面的公共边叫做棱柱的侧棱;侧面与底面的公共顶点叫做棱柱的顶点。 底面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的棱柱分别叫做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 注:相关棱柱几何体系列(棱柱、斜棱柱、直棱柱、正棱柱)的关系: 棱柱的性质: ①侧棱都相等,侧面是平行四边形; ②两个底面与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全等的多边形; ③过不相邻的两条侧棱的截面是平行四边形; ④直棱柱的侧棱长与高相等,侧面与对角面是矩形。 圆柱: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边旋转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圆柱;旋转轴

叫做圆柱的轴;垂直于轴的边旋转而成的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无论旋转到什么位置,不垂直于轴的边都叫做圆柱侧面的母线。 圆柱的性质:上、下底及平行于底面的截面都是等圆;过轴的截面(轴截面)是全等的矩形。 棱柱与圆柱统称为柱体; (2)锥 棱锥:一般的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锥;这个多边形面叫做棱锥的底面或底;有公共顶点的各个三角形面叫做棱锥的侧面;各侧面的公共顶点叫做棱锥的顶点;相邻侧面的公共边叫做棱锥的侧棱。 底面是三角锥、四边锥、五边锥……的棱柱分别叫做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 正棱锥:如果有一个棱锥的底面是正多边形,并且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是底面的中心,这样的棱锥叫做正棱锥。 注:棱锥的性质: ①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相似的正多边形,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的距离与顶点到底面的距离之比; ②正棱锥各侧棱相等,各侧面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 ③正棱锥中六个元素,即侧棱、高、斜高、侧棱在底面内的射影、斜高在底面的射影、底面边长一半,构成四个直角三角形。 圆锥: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两边旋转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圆锥;旋转轴为圆锥的轴;垂直于轴的边旋转形成的面叫做圆锥的底面;斜边旋转形成的曲面叫做圆锥的侧面。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算法初步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算法初步 1.1.1算法的概念 1、算法概念: 在数学上,现代意义上的“算法”通常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是程序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2. 算法的特点: (1)有限性:一个算法的步骤序列是有限的,必须在有限操作之后停止,不能是无限的. (2)确定性:算法中的每一步应该是确定的并且能有效地执行且得到确定的结果,而不应当是模棱两可. (3)顺序性与正确性:算法从初始步骤开始,分为若干明确的步骤,每一个步骤只能有一个确定的后继步骤,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前提,只有执行完前一步才能进行下一步,并且每一步都准确无误,才能完成问题. (4)不唯一性:求解某一个问题的解法不一定是唯一的,对于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算法. (5)普遍性:很多具体的问题,都可以设计合理的算法去解决,如心算、计算器计算都要经过有限、事先设计好的步骤加以解决. 1.1.2程序框图 1、程序框图基本概念: (一)程序构图的概念: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规定的图形、指向线及文字说明来准确、直观地表示算法的图形。一个程序框图包括以下几部分:表示相应操作的程序框;带箭头的流程线;程序框外必要文字说明。 (二)构成程序框的图形符号及其作用

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时候,要掌握各个图形的形状、作用及使用规则,画程序框图的规则如下: 1、使用标准的图形符号。 2、框图一般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方向画。 3、除判断框外,大多数流程图符号只有一个进入点和一个退出点。判断框具有超过一个退出点的唯一符号。 4、判断框分两大类,一类判断框“是”与“否”两分支的判断,而且有且仅有两个结果;另一类是多分支判断,有几种不同的结果。 5、在图形符号内描述的语言要非常简练清楚。(三)、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1、顺序结构:顺序结构是最简单的算法结构,语句与语句之间,框与框之间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的,它是由若干个依次执行的处理步骤组成的,它是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开的一种基本算法结构。 下地连接起来,按顺序执行算法步骤。如在示意图中,A框和B 框是依次执行的,只有在执行完A框指定的操作后,才能接着执 行B框所指定的操作。 2、条件结构: 条件结构是指在算法中通过对条件的判断 根据条件是否成立而选择不同流向的算法结构。 条件P是否成立而选择执行A框或B框。无论P条件是否成立,只能执行A框或B框之一,不可能同时执行A框和B框,也不可能A框、B框都不执行。一个判断结构可以有多个判断框。 3、循环结构:在一些算法中,经常会出现从某处开始,按照一定条件,反复执行某一处理步骤的情况,这就是循环结构,反复执行的处理步骤为循环体,显然,循环结构中一定包含条件结构。循环结构又称重复结构,循环结构可细分为两类:(1)、一类是当型循环结构,如下左图所示,它的功能是当给定的条件P成立时,执行A框,A框执行完毕后,再判断条件P是否成立,如果仍然成立,再执行A框,如此反复执行A框,直到某一次条件P不成立为止,此时不再执行A框,离开循环结构。 (2)、另一类是直到型循环结构,如下右图所示,它的功能是先执行,然后判断给定的条件P是否成立,如果P仍然不成立, 则继续执行A框,直到某一次给定的条件P成立为止,此时不再执行A框,离开循环结构。 当直到型循环结构 注意:1循环结构要在某个条件 允许

高中数学框架图

高中数学知识模块框架图 模块1 ?? ? ???→→→图、二次函数图像数轴、运算:交、并、补、无序性 性质:确定性、互异性元素、集合之间的关系表示方法概念集合V een 模块2 ()?????????????????????? ?? ? ? ????????????? ? ? ? ??????????? ? ???????????→→???→?? ?+=+=→???→→≠>=???→→≠>=??? ???? ??????????→→=++=+=→????????????????????????????→=+=-=+?=→=+→?????=-∈????=+-=∈?→???↓≤↑≥→←→?????→?????→→→函数方程:零点问题特殊性:性质图像余弦函数正弦函数三角函数特殊性:性质图像且对数函数:特殊性:性质图像且指数函数:特殊性:性质图像联系幂函数基本初等函数导数本初等函数图像)数形结合(掌握常见基三角函数基本不等式二次函数最值且对称关于对称性周期性偶函数:奇函数:关于原点对称定义域奇偶性导数单调性性质值域对应关系使解析式有意义)定义域三要素图像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定义函数)cos()sin()1,0(log )1,0(2),()()()()()()()(,0)()(0)0(,)(,0)(')(,0)('(22121?ω?ωx A y x A y a a x y a a a y x k y c bx ax y b kx y a x x x f x f x a f a x f a x x f T x f x f x f D x x f x f f D x D x f x f x f x f a x

高中数学知识板块结构关系图(知识点梳理对照表)

第一部分 集合、映射、函数、导数及微积分 集合 映射 概念 元素、集合之间的关系 运算:交、并、补 数轴、Venn 图、函数图象 性质 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定义 表示 解析法 列表法 三要素 图象法 定义域 对应关系 值域 性质 奇偶性 周期性 对称性 单调性 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在x =0处有定义的奇函数→f (0)=0 1、函数在某个区间递增(或减)与单调区间是某个区间的含义不同; 2、证明单调性:作差(商)、导数法; 3、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最值 二次函数、基本不等式、双钩(耐克)函数、三角函数有界性、数形结合、导数. 幂函数 对数函数 三角函数 基本初等函数 抽象函数 复合函数 赋值法、典型的函数 函数与方程 二分法、图象法、二次及三次方程根的分布 零点 函数的应用 建立函数模型 使解析式有意义 导数 函数 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 导数的概念 导数的运算法则 导数的应用 表示方法 换元法求解析式 分段函数 几何意义(切线问题)、物理意义 单调性 导数的正负与单调性的关系 生活中的优化问题 定积分与微积分 定积分与图形的计算 注意应用函数的单调性求值域 周期为T 的奇函数→f (T )=f (T 2)=f (0)=0 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同增异减 三次函数的性质、图象与应用 一次、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 指数函数 图象、性质 和应用 平移变换 对称变换 翻折变换 伸缩变换 图象及其变换 最值 极值

第二部分 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 角的概念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 三角函数 弧度制 弧长公式、扇形面积公式 三角函数线 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 诱导公式 和角、差角公式 二倍角公式 公式的变形、逆用、“1”的替换 化简、求值、证明(恒等变形) 三角函数 的 图 象 定义域 奇偶性 单调性 周期性 最值 对称轴(正切函数除外)经过函数图象的最高(或低)点且垂直x 轴的直线,对称中心是正余弦函数图象的零点,正切函数的对 称中心为(k π 2 ,0)(k ∈Z ). 正弦函数y =sin x = 余弦函数y =cos x 正切函数y =tan x y =A sin(ωx +?)+b ①图象可由正弦曲线经过平移、伸缩得到,但要注意先平移后伸缩与先伸缩后平移不同;②图象也可以用五点作图法;③用整体代换求单调区间(注意ω的符号); ④最小正周期T = 2π | ω |;⑤对称轴x =(2k +1)π-2?2ω,对称中心为(k π-?ω,b )(k ∈Z ). 平面向量 概念 线性运算 基本定理 加、减、数乘 几何意义 坐标表示 数量积 几何意义 模 共线与垂直 共线(平行) 垂直 值域 图象 a →∥ b →?b →=λa → ? x 1y 2-x 2y 1=0 a →⊥b →?b →·a →=0 ? x 1x 2+y 1y 2=0 解三角形 余弦定理 面积 正弦定理 解的个数的讨论 实际应用 S △=12ah =1 2ab sin C =p (p -a )(p -b )(p -c )(其中p =a +b +c 2 ) 投影 b →在a →方向上的投影为|b →|cos θ=a → ·b → ——|a →| 设a →与b →夹角θ,则cos θ=a → ·b → ——|a →|·|b →| 对称性 |a →|=(x 2-x 1)2+(y 2-y 1)2 夹角公式

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结构框图

高中数学(必修5) 知识结构框图 第一章 解三角形 1 sin 221sin S ab ca = =

第二章数列

第三章不等式

¤知识要点: 结 构 特 征 图例 棱柱 (1)两底面相互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 (2)侧棱平行且相等. 圆 柱 (1)两底面相互平行;(2)侧面的母线平行于圆柱的轴; (3)是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三边旋转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棱锥 (1)底面是多边形,各侧面均是三角形; (2)各侧面有一个公共 顶点. 圆锥 (1)底面是圆;(2)是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两边旋转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 体. 棱台 (1)两底面相互平行; (2)是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底面和截面之间的部分. 圆 台 (1)两底面相互平行; (2)是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 去截圆锥,底面和截面之间的部分. 球 (1)球心到球面上各点的距离相等;(2)是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 ¤例题精讲:【例1】在四棱锥的四个侧面中,直角三角形最多可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选D. 【例2】已知球的外切圆台上、下底面的半径分别为,r R ,求球的半径. 解:圆台轴截面为等腰梯形,与球的大圆相切,由此得梯形腰长为R +r ,梯形的高即球的直径为 22()()2r R R r rR +--= rR . 第4讲 §1.2.3 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 ¤知识要点:“直观图”最常用的画法是斜二测画法,由其规则能画出水平放置的直观图,其实质就是在坐标系中确定点的位置的画法. 基本步骤如下:(1) 建系:在已知图形中取互相垂直的x 轴和y 轴,得到直角坐标系xoy ,直观图中画成斜坐标系'''x o y ,两轴夹角为45?.(2)平行不变:已知图形中平行于x 轴或y 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分别画成平行于x ’或y ’轴的线段.(3)长度规则:已知图形中平行于x 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保持长度不变;平行于y 轴的线段,长度为原来的一半. 第5讲 §1.3.1 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 ¤学习目标:了解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的计算公式(不要求记忆公式);能运用柱、锥、台的表面积进¤知识要点: 表面积相关公式 表面积相关公式 棱柱 2S S S S l c =+=侧全底侧侧棱长直截面周长 ,其中 圆柱 222S r rh ππ=+全 (r :底面半径,h :高) 棱锥 S S S =+侧全底 圆锥 2S r rl ππ=+全 (r :底面半径,l :母线长) 棱台 S S S S =++侧全上底下底 圆台 22('')S r r r l rl π=+++全 (r :下底半径,r ’:上底半径,l :母线长) ¤知识要点:1. 体积公式: 体积公式 体积公式 棱柱 V S h =底高 圆柱 2V r h π=

高中数学必修和选修教材知识体系结构与框架

必修一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集合 函数及其定义 函数的 基本性 质 概念 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 基本运算交、并、补 基本关系:交集、并集、补集、全集、属于 概念 定义域、值域对应关系 展示发放:图像法、列表 区间:闭开,半开半闭 最大、最小值定义义 单调性 奇偶性;判 断方法 增函数 减函数 元素的概念、个数

基 本初等函数 第二章 指数函数 幂函数 对数函数 互为反函数 指数幂 指数函数性质 定义 性质 图像 定义域R 值域(0,+∞) 过定点(0,1) 单调性 定义: 性质 单调性 奇偶性 过(1,1) 对数函数及性质 对数与对数运 算 定义 性质 图象 过点(1,0) 单调性 值域 对数底数 真数定义 运算 log ()log log log log log log log a a a a a a n a a M N M N M M N N M n M ?=+=-= 定义域 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r s r s r s rs r r r a a a a a a b a b +=== 有理数指数幂 无理数指数幂 整数指数幂

] 第三章 函 数 的 应 用 函数与 程 函数 模型 及应 用 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视 根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关系 定义 零点定理 求根步骤 二分法定义 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 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 建立实际问题的函数模型

必修二 第一章 空间几何体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 图与直观图 空间几何体 的表面积与 体积 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 锥、柱、台、球的结构特征 直观图 三视图 斜二侧画法 平行投影与中心投 影 侧视图 正视图 俯视图 锥、柱、台的表面积与体积 球的表面积与体积

高中数学知识点完整结构图

高中数学知识点完整结构 图 Revised by Liu Jing on January 12, 2021

高中数学知识点 1 集合 函数 附: 一、函数的定义域的常用求法: 1、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 2、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大于等于零; 3、对数的真数大于零; 4、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底数大于零且不等于1; 5、三角函数正切函数tan y x =中()2 x k k Z π π≠+ ∈;余切函数cot y x =中;6、如果函数是由实际意义确 定的解析式,应依据自变量的实际意义确定其取值范围。 二、函数的解析式的常用求法: 1、定义法; 2、换元法; 3、待定系数法; 4、函数方程法; 5、参数法; 6、配方法 三、函数的值域的常用求法: 1、换元法; 2、配方法; 3、判别式法; 4、几何法; 5、不等式法; 6、单调性法; 7、直接法 四、函数的最值的常用求法: 1、配方法; 2、换元法; 3、不等式法; 4、几何法; 5、单调性法 五、函数单调性的常用结论: 1、若(),()f x g x 均为某区间上的增(减)函数,则()()f x g x +在这个区间上也为增(减)函数 2、若()f x 为增(减)函数,则()f x -为减(增)函数

3、若()f x 与()g x 的单调性相同,则[()]y f g x =是增函数;若()f x 与()g x 的单调性不同,则[()]y f g x =是减函数。 4、奇函数在对称区间上的单调性相同,偶函数在对称区间上的单调性相反。 5、常用函数的单调性解答:比较大小、求值域、求最值、解不等式、证不等式、作函数图象。 六、函数奇偶性的常用结论: 1、如果一个奇函数在0x =处有定义,则(0)0f =,如果一个函数()y f x =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则()0f x =(反之不成立) 2、两个奇(偶)函数之和(差)为奇(偶)函数;之积(商)为偶函数。 3、一个奇函数与一个偶函数的积(商)为奇函数。 4、两个函数()y f u =和()u g x =复合而成的函数,只要其中有一个是偶函数,那么该复合函数就是偶函数;当两个函数都是奇函数时,该复合函数是奇函数。 5、若函数()f x 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则()f x 可以表示为 11 ()[()()][()()]22 f x f x f x f x f x =+-+--,该式的特点是:右端为一个奇函数和一 个偶函数的和。

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结构图

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结构图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集合含义与表示 基本关系 基本运算 列举法{a,b,c,…} 描述法{x|p(x)} 图象法 包含关系 相等关系 交集:A∩B={x|x∈A且x∈B} 并集:A∪B={x|x∈A或x∈B} 补集:{|} U C A x x U x A =∈? 且 韦恩图; 数轴 子集; 真子集 函数概念 定义域 对应关系 值域 表示 解析法 图象法 列表法 性质 单调性 定义 图象特征 最值 奇偶性 定义 图象特征:对称性 映射映射的概念上升或下降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 基本初等函数(Ⅰ) 指 数 与 指 数 函 数 指 数 根式n a 分数指数幂(0,,*,1) m n m n a a a m n N n =>∈> 无理数指数幂 运算性质 指 数 函 数 定义(0,1) x y a a a =>≠ 图象: “一撇或一捺”,过点(0,1).见教材P56 性质: 位于x轴上方,以x轴为渐近线 对 数 与 对 数 函 数 对 数 定义:x a N x a N = 若则叫以为底的对数 运算性质 对 数 函 数 定义:log(0,1) a y x a a =>≠ 图象:位于y轴右侧,以y轴为渐近线.见教材P71 性质:过点(1,0) log()log log log log log log log a a a a a a n a a M N M N M M N N M n M ?=+ =- = () () r s r s r s rs r r r a a a a a ab a b + = = = 幂 函 数 定义:y xα = 具体的五 个幂函数 2 3 1 2 1 y x y x y x y x y x- = = = = = 特征:过点(1,1), 当0 α>时在(0,) +∞ 上递增;当0 α<时, 在(0,) +∞上递减。 换底公式: log log(0,1,0,1,0) log c a c b b a a c c b a =>≠>≠> 图象见P77图2.3-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