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职高数学 立体几何测试卷

职高数学 立体几何测试卷

职高数学  立体几何测试卷
职高数学  立体几何测试卷

空间几何测试题

姓名: 班级:

一、选择题(12*5=60)

1、直线L 与平面α内的两条直线垂直,那么L 与平面α的位置关系是 ( ) A 、平行 B 、L ?α C 、垂直 D 、不确定

2、如果直线a ⊥b ,且a ⊥平面α,则 ( ) A 、b//平面α B 、b ?α C 、b ⊥平面α D 、b//平面α或b ?α

3、空间同垂直于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 ) A 、一定是异面直线 B 、不可能平行 C 、不可能相交 D 、异面、共面都有可能

4、下列图形中不一定是平面图形的是( )

A 、三角形

B 、 平行四边形

C 、四条线段首尾连接成的四边形

D 、 梯形 5、 二面角的范围是( )

A 、)90,0(00

B 、 ]90,0[00

C 、 )180,0(00

D 、 ]180,0[00 6、两条异面直线是指 ( )

A 、 空间中两条不相交的直线

B 、 分别在两个平面内的直线

C 、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

D 、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和平面外的一条直线 7、三条直线两两相交,可确定的平面的个数是( ) A 1个 B 1个或2个 C 1个或3个 D 3个 8、分别在两相交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 ) A 异面 B 相交 C 平行 D 可能共面,也可能异面

9、如图,是一个正方体,则∠ B 1AC= ( ) A 、30o B 、45o C 、60o D 、75o 10、在正方体D C B A ABCD 111-中,平面CD B A 1与平ABCD 所成的二面角的度数是( )

A 030

B 045

C 060

D 090

11、如图是一个棱长为1的正方体,则A 1B 与B 1C 所成的角为( ) A 、30o B 、45o C 、60o D 、75o

12、空间四面体A-BCD,AC=BD,E 、F 、G 、H 分别为AB 、BC 、CD 、DA 的中点,则四边形EFGH 是 ( ) A 、平行四边形 B 、矩形 C 、菱形 D 、正方形 二、填空题(4*5=20)

13、在长方体ABCD -D C B A 111中,下列各对直线的位置关系为: (1)1AA 和1CC 是______________直线 (2)11C B 和1DD 是_____________直线 (3)1BC 和1DC 是______________直线

(4)1AA 和1BC 所成角度数为___________,

(5)1DA 和1BC 成角度数为_____________,

14、如图,长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AB=a ,BB 1=BC=b ,则CD 1与BB 1所成角的余弦值是 ;BC 1与A 1C 所成的角的度数是 。 15、线段AB 的长为2(A ∈α),它在平面内的射影长为1,

则线段AB 所在的直线与平面α所成的角是 16、如图1,AB 是⊙O 的直径,⊥PA 平面ABC ,C 是⊙O

上任一点,则直二面角的个数是

B

(如图1)

A B

C

D

1A 1B

1C

1D

三、解答题(70)

1、(10分)如图空间四边形ABCD 中,EFGH 分别是AB 、AD 、BC 、CD 边上的中点,求证EF//GH 。

2、(12)在正方体中,AC 与BD 相交于点M ,证明:AC M D ⊥

3、(12)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 ,正BCD ?的边长为a,且AC AB =,

B C D AD 平面⊥,a AD 2

1

=,求二面角D BC A --的大小。

4、(12)如图,AB 是圆O 的直径,PA 垂直于圆O 所在的平面,C 是圆上任意一点,证明:平面⊥PAC 平面PBC (10分)

5、(12)在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求证:平面||11D AB 平面BD C 1。

A 1

6、(12)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ACB=90o ,AC=BC=1,若PA ⊥平面ABC ,且PA=2, (1)证明BC ⊥PC

(2)求直线BP 与平面PAC 所成的角。

职高数学立体几何数学测试题

高三第一次月考数学卷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面和平面只有一个公共点 B.两两相交的三条直线共面 C.不共面的四点中,任何三点不共线 D.有三个公共点的两平面必重合 2.在空间,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对边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平面图形 B.四边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平面图形 C.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一定是平面图形 D.有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平面图形 3.过空间一点作三条直线,则这三条直线确定的平面个数是( ) A.1个 B.2个 C.3个 D.1个或3个 4.下列命题中,结论正确的个数是( ) (1)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2)如果两条相交直线和另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那么这两组直线所成锐角或直角相等; (3)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垂直,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4)如果两条直线同平行于第三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5.下列关于异面直线的叙述错误的个数是( ) (1)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 (2)既不平行也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 (3)连结平面内一点与平面外一点的直线和这个平面内不经过该点的任意直线是异面直线; (4)分别和两条异面直线同时相交的两条直线一定是异面直线.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6.设a、b、c为空间三条直线, a∥b, a、c异面,则b与c的位置关系是( ) A.异面 B.相交 C.不相交 D.相交或异面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8.2.2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教学设计教案人教版

课题8.2.2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课型新授第几 课时 1 课 时 教 学 目 标(三维) 教学重点与 难点 1.掌握直线的倾斜角的概念,知道直线的倾斜角的范围. 2.理解直线的斜率,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了解倾斜角与斜率之间的关系. 3.让学生从学习中体会到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优点,能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体会代数与几何结合的数学魅力. 教学重点: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教学难点: 直线的斜率 教学这节课主要采用讲练结合的教学法.本节首先通过观察同一坐标系中的两条直线引入了直 方法线倾斜角的定义,在明确了倾斜角范围后,定义了直线的斜率,最后讨论了直线斜率与直线上与两个不同点坐标之间的关系.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是反映直线相对于x轴正方向的倾斜程度的,手段是研究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重要依据,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概念. 使 用 教 材 的 构 想

α y ☆补充设计☆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导入;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回 引入本节 1.由一点能确定一条直线吗? 2.观察并回答问题: y A 答. 课题. 由直观图 形引入问题,激 发学生学习兴 师:从图中可以看出,直线 趣. B C 1 AC 比直线 AB 更陡一些.在数学 -1 O 1 x 中,我们用倾斜角和斜率来衡量 在图中,直线 AB ,AC 都经过哪一点? 直线相对于 x 轴的倾斜程度. 它们相对于 x 轴的倾斜程度相同吗? 新课: 1.直线倾斜角的定义 一般地,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直线向 上的方向与 x 轴正方向所成的最小正角α叫 做这条直线的倾斜角. y l α x O 特别地,当直线与 y 轴垂直时,规定 这条直线的倾斜角为 0?. 2.倾斜角的范围 0?≤ <180?. 3.直线斜率的定义 倾斜角不是 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 教师对定义进行三方面的诠 释: (1)直线向上的方向; (2)x 轴的正方向; (3)最小的正角. 学生结合图形理解倾斜角的 概念. 教师强调与 y 轴垂直的直线 (包括 x 轴)的倾斜角. 教师强调倾斜角是 90?的直 明确直线 倾斜角的定义. 倾斜角与 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通常用 k 表 线的斜率不存在.应当使学生明 斜率的关系. 示,即 k =tan α. 练习一 已知直线的倾斜角,求对应的斜率 k : (1)α=0?; (2)α=30?; (3)α=135?;(4)α=120?. 探究一 (1)由不同的两点 P 1(x 1, 1)和 P 2(x 2, y 2)能否确定一条直线? 确所有的直线都有倾斜角,但与 x 轴垂直的直线的斜率不存在.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点评. 教师指明,当倾斜角是锐角 时,斜率 k 为正值;当倾斜角是 钝角时,斜率 k 为负值. 教师投影探究问题,学生分 使学生通 过练习感悟倾 斜角的变化对 斜率的影响.

职高数学第九章立体几何习题及答案

第7章立体几何习题 练习9.1.1 1、判断题,下列语句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Χ” (1)一个平面长是4cm ,宽是2cm ( ); (2)10个平面重叠在一起比5个平面重叠在一起要厚( ); (3)一个平面将空间分成两部分( )。 2、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以下命题中,正确的个数是( ) ①平面是没有边界且光滑的图形,②四条线段首首尾连接,所得图形一定是平面图形,③画两个相交平面时,一定要画出交线。 A .0 B .1 C .2 D .3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教室里的黑板面就是平面 B .过一条直线的平面只有1个 C .一条线段在一个平面内,这条线段的延长线可以不在这个平面内 D .平面是没有厚薄之分的 3、如图,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请表示出该图形的6个平面(要求用各面的四个顶点来表示) 参考答案: 1、(1)Χ(2)Χ(3)√ 2、(1)C (2)D 3、平面ABCD ,平面A 1B 1C 1D 1,平面ADD 1 A 1,平面BCC 1 B 1,平面ABB 1 A 1,平面D CC 1D 1 练习9.1.2 1、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说法中有错误的是( ) ①三个点可以确定一个平面,②若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则它们有无数多个公共点,③空间任意两条直线可以确定一个平面,④直线与直线外一点可以确定一个平面。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下列图形中不一定是平面图形的是( ) A .三角形 B .平行四边形 C .四条线段首尾连接而成的四边形 D .梯形 (3)用符号表示语句“直线a ,b 相交于平面α内一点M ”,正确的是( ) A .,,a b M a b αα=??B .,a b M M α=∈ C .,,a b M a b ααα=∈ D .,,,M M a b a b ααα∈∈ 2、用符号表示下列语句 (1)点A 在直线a 上,直线a 在平面α内 (2)平面β过直线b 及b 外一点M ,点N 在平面β外,直线c 过点M ,N 3、如图所示,对于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回答下列问题。 (1)直线AC 是否在平面ABCD 内? (2)四点A 、A 1、C 、C 1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案立体几何04

课题:9. 2空间的平行直线与异面直线(一) 教学目的: 1. 会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 理解公理四,并能运用公理四证明线线平行? 3. 掌握等角定理,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问题? 4. 了解平移的概念,初步了解平几中成立的结论哪些在立几中成立+ 5. 掌握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掌握异面直线的概念,会用反证法和异面直线的判定定理证明两直线异面; 6. 掌握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概念及异面直线垂直的概念,能求出一些较特殊的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教学重点:公理4及等角定理的运用.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教学难点:公理4及等角定理的运用.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 内容分析: 本节共有两个知识点,平行直线、异面直线■以平行公理和平面基本性质为 基础进一步学习平行直线的性质,把平行公理和平行线的传递性推广到空间并引出平移概念,了解了平移的初步性质.在这一节还由直线平行的性质学习异面 直线及其夹角的概念? 要求学生正确掌握空间平行直线性质和异面直线及其夹角的概念,这样就为学生学习向量和空间图形的性质打下了基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把一张纸对折几次,为什么它们的折痕平行? (答: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两次,打开后得4个全等 的矩形,每个矩形的竖边是互相平行的,再应用平行公理,可得知它 们的折痕是互相平行的J 你还能举出生活中的相关应用的例子吗? 二、讲解新课: 1 +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1)相交一一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2)平行——在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3)异面——不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2 -平行直线 (1)公理4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 推理模式:a//b,b//c= a//c .

中职数学试卷:立体几何

江苏省洪泽中等专业学校数学单元试卷(立体几何)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50分) 1、一条直线和直线外两点可确定平面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1或2 2、若直线L ⊥平面a ,直线m ?a ,则L 与的关系是( )。 A 、L ⊥m B 、L ∥m C 、L 与m 异面 D 、无法确地 3、如果空间中两条直线互相垂直,那么它们( ) A 、一定相交 B 、是异面直线 C 、是共面直线 D 、一定不平行 4、.棱长都是1的三棱锥的表面积为( ) A. 3 B. 23 C. 33 D.4 3 5、两个球的表面积之比为1:4,则它们的体积之比是( )。 A 、1:64 B 、1:16 C 、1:8 D 、1:32 6、正方体的全面积是18,则正方体的体积是( )。 A 、9 3 B 、9 C 、33 D 、27 7、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上底面对角线11A C 与侧面对角线1B C 所成的角为( )。 A 、30° B 、45° C 、60° D 、90° 8、圆锥的轴截面是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母线长为2,则它的侧面积为( )。 A 、4π B 、22π C 、4 2 π D 、8π 9、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AB=3,BC=3,AA 1=4,则二面角D 1-AB-D 的余弦值是( )。 A 、53 B 、54 C 、22 D 、4 3 10、正三棱锥中,底面边长为33,侧棱长为5,则它的高为是( )。 A 3 B 、4 C 、26 D 、23 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30分)

职高数学_立体几何

平面的基本性质 一、高考要求: 理解平面的基本性质. 二、知识要点: 1.平面的表示方法:平面是无限延展的,是没有边界的.通常用平行四边形表示平面,平面一般用希腊字母α、β、γ、…来命名,还可以用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顶点的字母来命名. 2.平面的基本性质: (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那么这条直线上的所有点都在这个平面.这时我们说,直线在平面或平面经过直线.用符号语言表示为:如果A∈a,B∈a,且A∈α,B∈α,则a?α. (2)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也可简单地说成,不共线的三点确定一个平面.它有三个推论: 推论1:经过一条直线和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2: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3: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3)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就有另外的公共点,并且这些公共点的集合是经过这个点的一条直线.这时我们称这两个平面相交. 用符号语言表示为:如果A∈α,A∈β,则α∩β=λ,且A∈λ. 3.有关概念:如果空间的几个点或几条直线都在同一平面,那么我们就说它们共面;如果构成图形的所有点都在同一平面,则这类图形叫做平面图形;如果构成图形的点不全在同一平面,则这类图形叫做立体图形.直线和平面都是空间的子集,直线又是平面的子集. 三、典型例题: 例1:已知E、F、G、H分别是空间四边形ABCD各边AB、AD、BC、CD上的点,且EF与GH相交于点P.求证:点B、D、P在同一直线上. 证明: ∵E∈AB, F∈AD又AB∩AD=A ∴E、F∈平面ABD ∴EF?平面ABD 同理GH?平面CBD ∵EF与GH相交于点P ∴P∈平面ABD,P∈平面CBD, 又平面ABD∩平面ABD=BD ∴P∈BD即点B、D、P在同一直线上. 例2:如图,已知直线a∥b,直线m与a、b分别交于点A、B, 求证:a、b、m三条直线在同一平面. 证明:∵a∥b ∴a、b可以确定一个平面α. ∵m∩α=A,m∩β=B, ∴A∈α,B∈α又A∈m,B∈m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教学研究 一 . “立体几何”的知识能力结构 高中的立体几何是按照从局部到整体的方式呈现的,在必修2中,先从对空间几何体的整体认识入手,主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获得空间几何体的性质,此后,在空间几何体的点、直线和平面的学习中,充分利用对模型的观察,发现几何体的几何性质并通过简单的“推理”得到一些直线和平面平行、垂直的几何性质,从微观上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空间几何体做了必要的准备.在选修2-1中,首先引入空间向量,在必修2的基础上完善了几何论证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对空间几何体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首先安排的是对空间几何体的整体认识,要求发展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几何直观能力,而没有对演绎推理做出要求. 在“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研究中,以长方体为模型,通过说理(归纳出判定定理,不证明)或简单推理进行论证(归纳并论证明性质定理), 在“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的学习中,又以几何直观、逻辑推理与向量运算相结合,完善了空间几何推理论证的理论基础,并对空间几何中较难的问题进行证明. 可见在立体几何这三部分中,把空间想像能力,逻辑推理能力,适当分开,有所侧重地、分阶段地进行培养,这一编排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几何直观能力,同时降低学习立体几何的门槛,同时体现了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课标理念. 二. “立体几何”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 1.重点: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的概括;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与直观图: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的画法;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了解柱、锥、台、球的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公式; 空间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空间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的归纳;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的归纳. 2.难点: 空间几何体结构特征的概括: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的概括;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与直观图:识别三视图所表示的几何体; 空间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三种语言的转化;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性质定理的证明;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性质定理的证明.

职高数学(基础模块)下教案(教学资料)

【课题】6.1 数列的概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数列的有关概念; (2)掌握数列的通项(一般项)和通项公式. 能力目标: 通过实例引出数列的定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 【教学重点】 利用数列的通项公式写出数列中的任意一项并且能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数列中的一项.【教学难点】 根据数列的前若干项写出它的一个通项公式. 【教学设计】 通过几个实例讲解数列及其有关概念:项、首项、项数、有穷数列和无穷数列.讲解数列的通项(一般项)和通项公式. 从几个具体实例入手,引出数列的定义.数列是按照一定次序排成的一列数.学生往往不易理解什么是“一定次序”.实际上,不论能否表述出来,只要写出来,就等于给出了“次序”,比如我们随便写出的两列数:2,1,15,3,243,23与1,15,23,2,243,3,就都是按照“一定次序”排成的一列数,因此它们就都是数列,但它们的排列“次序”不一样,因此是不同的数列. 例1和例3是基本题目,前者是利用通项公式写出数列中的项;后者是利用通项公式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数列中的项,是通项公式的逆向应用. 例2是巩固性题目,指导学生分析完成.要列出项数与该项的对应关系,不能泛泛而谈,采用对应表的方法比较直观,降低了难度,学生容易接受. 【教学备品】 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教师 行为 学生 行为 教学 意图 时 间 *揭示课题 6.1 数列的概念. *创设情境兴趣导入 介绍了解0

教学过程教师 行为 学生 行为 教学 意图 时 间 将正整数从小到大排成一列数为 1,2,3,4,5,….(1 ) 将2的正整数指数幂从小到大排成一列数为 2345 2,2,2,2,2,.(2 )当n从小到大依次取正整数时,cosπ n的值排成一列数为 -1,1,-1,1,….(3 )取无理数π的近似值(四舍五入法),依照有效数字的个数,排成一列数为 3,3.1,3.14,3.141,3.1416,….(4)播放 课件 质疑 引导 分析 观看 课件 思考 自我 分析 从实 例出 发使 学生 自然 的走 向知 识点 5 *动脑思考探索新知 【新知识】 象上面的实例那样,按照一定的次序排成的一列数叫做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做数列的项.从开始的项起,按照自左至右的排序,各项按照其位置依次叫做这个数列的第1项(或首项),第2项,第3项,…,第n项,…,其中反映各项在数列中位置的数字1,2,3,…,n,分别叫做对应的项的项数.只有有限项的数列叫做有穷数列,有无限多项的数列叫做无穷数列. 【小提示】 数列的“项”与这一项的“项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如数列(2)中,第3项为32,这一项的项数为3. 【想一想】 上面的4个数列中,哪些是有穷数列,哪些是无穷数列? 总结 归纳 仔细 思考 理解 带领 学生 分析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初步”教学研究

专题讲座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初步”教学研究 袁京生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 一、“立体几何初步”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 (一)“立体几何初步”内容的背景分析 1.从立体几何发展的历程看立体几何课程 (1)不同学段几何学习的特点 一个学生从小学的数学课中就接触到了空间图形,由于知识和年龄的限制,他们对空间图形的认识方法主要是大量的观察、操作,对空间图形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 在初中,课程安排了简单几何体的概念及体积公式,三视图的基本知识,正方体的截面、展开问题,建立了长方体模型概念,已初步具有平面几何基础知识及推理论证能力, 总体上看,初中学生对空间图形的认识主要是直观感知,操作确认,但平面几何的学习又呈现出思辨论证等理性的特征. 总之,高中以前的学生对空间图形的认识主要是对图形的整体形象的直观感知,操作确认,这种基于直观和操作的认知的优点是简便、直观,不需要更多的知识作基础,但不足也是很明显的,即不能对空间图形及其内部的元素关系进行深入的分析,不能产生对空间图形本质的认识. 当学生进入高中以后,教材对空间图形的有了专门的介绍:立体几何.从历次的立体几何教材看,无论教材怎样变化,高中立体几何的最终目标都是要从学生可接受的理论高度来认识空间图形.除了传统的综合几何外,近几年的高中《大纲》或《课程标准》还引入了空间向量,空间向量进入几何,使几何有了更多代数的味道,因此现行的高中几何不完全是欧式几何. 当我们回顾大学的几何学习时,容易发现,大学的几何学习正是沿着几何代数化的方向展开,无论《空间解析几何》、《高等几何》、《微分几何》等无不是通过代数的手段对几何进行研究,通过代数的形式呈现几何结论. (2)几何研究方法的发展

职高数学——立体几何

平面的基本性质 一、高考要求: 理解平面的基本性质、 二、知识要点: 1、平面的表示方法:平面就是无限延展的,就是没有边界的、通常用平行四边形表示平面,平面一般用希腊字母α、β、γ、…来命名,还可以用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顶点的字母来命名、 2、平面的基本性质: (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的所有 点都在这个平面内、这时我们说,直线在平面内或平面经过直线、用 符号语言表示为:如果A∈a,B∈a,且A∈α,B∈α,则a?α、 (2)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也可简单 地说成,不共线的三点确定一个平面、它有三个推论: 推论1:经过一条直线与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2: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3: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3)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就有另外的公共点,并且 这些公共点的集合就是经过这个点的一条直线、这时我们称这两个平 面相交、用符号语言表示为:如果A∈α,A∈β,则α∩β=λ,且A∈λ、 3、有关概念:如果空间内的几个点或几条直线都在同一平面内,那么我们就说它们共面;如果构成图形的所有点都在同一平面内,则这类图形叫做平面图形;如果构成图形的点不全在同一平面内,则这类图形叫做立体图形、直线与平面都就是空间的子集,直线又就是平面的子集、 三、典型例题: 例1:已知E、F、G、H分别就是空间四边形ABCD各边AB、AD、BC、CD上的点,且EF与GH 相交于点P、求证:点B、D、P在同一直线上、 证明: ∵E∈AB, F∈AD又AB∩AD=A ∴E、F∈平面ABD ∴EF?平面ABD 同理GH?平面CBD ∵EF与GH相交于点P ∴P∈平面ABD,P∈平面CBD, 又平面ABD∩平面ABD=BD ∴P∈BD即点B、D、P在同一直线上、 例2:如图,已知直线a∥b,直线m与a、b分别交于点A、B, 求证:a、b、m三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

高中数学必修立体几何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高中数学必修2立体几何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立体几何内容的设计: 1.定位:定位于培养和发展学生把握图形的能力,空间想象与几何直观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强调几何直观,合情推理与逻辑推理并重,适当渗透公理化思想。 2.内容处理与呈现: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方式展开:柱、锥、台、球→ 点、线、面→ 侧面积、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如图1),而原教材是点、线、面→ 柱、锥、台、球,即从局部到整体(如图2),突出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并结合简单的推理发现、论证一些几何性质. 3.内容设计:螺旋上升,分层递进,逐步到位.在必修课程中,主要是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获得几何图形的性质,并通过简单的推理发现、论证一些几何性质.进一步的论证与度量则放在选修2中用向量处理.教材在内容的设计上不是以论证几何为主线展开几何内容,而是先使学生在特殊情境下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对空间的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出有关空间图形位置关系的一些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并对性质定理加以逻辑证明,不是不要证明,而是完善过程,既要发展演绎推理能力,也要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4.教学内容增减: 删除(或在选修课内体现的): (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计算。(2)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3)多面体及欧拉公式.(4)原教材中有4个公理,4个推论,14个定理(都需证明)(不包含以例题出现的定理).新教材中有4个公理,9个定理(4个需证明). 增加:(7)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专设“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这一节,重点在于培养空间想像能力.(8)台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等内容.立体几何内容采用上述处理方式,主要是为了增进学生对几何本质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几何内容的兴趣,克服以往几何学习中易造成的学生两极分化的弊端. 立体几何初步是初等几何教育重要内容之一,它是在初中平面几何学习的基础上开设 的,以空间图形的性质、画法、计算以及它们的应用为研究对象,以演绎法为研究方法.通 过对三维空间的几何对象进行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使学生的认识水平从平面图 形延拓至空间图形,完成由二维空间向三维空间的转化,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纲要求: (1)空间几何体 ①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 ② 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的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用斜二测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 ③ 会用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两种方法,画出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 ④会画某些建筑物的视图与直观图(在不影响图形特征的基础上,尺寸、线条等不作严格要求). ⑤ 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不要求记忆公式). (2)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①理解空间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定义,并了解如下可以作为推理依据的公理和定理.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在此平面内. ◆公理2: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人教版数学高一-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1课时) 精品教案

1.2.2 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斜二测画法画水平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 (2)采用对比的方法了解在平行投影下画空间图形与在中心投影下画空间图形两种方法的各自特点。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和类比,利用斜二测画法画出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提高空间想象力与直观感受。 (2)体会对比在学习中的作用。 (3)感受几何作图在生产活动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用斜二测画法画空间几何值的直观图。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 1.学法:学生通过作图感受图形直观感,并自然采用斜二测画法画空间几何体的过程。 2.教学用具:三角板、圆规 四、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我们都学过画画,这节课我们画一物体:圆柱 把实物圆柱放在讲台上让学生画。 2.学生画完后展示自己的结果并与同学交流,比较谁画的效果更好,思考怎样才能画好物体的直观图呢?这是我们这节主要学习的内容。 (二)研探新知 1.例1,用斜二测画法画水平放置的正六边形的直观图,由学生阅读理解,并思考斜二测画法的关键步骤,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及时给予点评。 画水平放置的多边形的直观图的关键是确定多边形顶点的位置,因为多边形顶点的位置一旦确定,依次连结这些顶点就可画出多边形来,因此平面多边形水平放置时,直观图的画法可以归结为确定点的位置的画法。强调斜二测画法的步骤。 练习反馈 根据斜二测画法,画出水平放置的正五边形的直观图,让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检查。 2.例2,用斜二测画法画水平放置的圆的直观图 教师引导学生与例1进行比较,与画水平放置的多边形的直观图一样,画水平放置的圆的直观图,也是要先画出一些有代表性的点,由于不能像多边那样直接以顶点为代表点,因

中职数学教案

动物科技学院数学课程技术理论教学教案

(2)错误表示法:{实数集};{全体实数} 例3 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1)不等式2x+1《=0的解集 (2)所有奇数组成的集合 (3)由第一象限内所有的点组成的集合 3、文氏图:用一条封闭的曲线的内部来表示一个集合的方法。 注:何时用列举法?何时用描述法? (1) 有些集合的公共属性不明显,难以概括,不便用描述法表示,只能用列举法。 如:集合{1000以内的质数} (2) 有些集合的元素不能无遗漏地一一列举出来,或者不便于、不需要一一列举出来,常 用描述法。 如:集合}1|),{(2+=x y y x ;集合{1000以内的质数} 五、集合与集合的关系 1. 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元素与集合是从属关系,即对一个元素x 是某集合A 中的元素时,它们的关系为x ∈A .若一个对象x 不是某集合A 中的元素时,它们的关系为x A . 2. 集合有哪些表示方法? 列举法,描述法,Venn 图法. 数与数之间存在着大小关系,那么,两个集合之间是不是也存在着类似的关系呢?先看下面两个集合:A ={1,2,3},B ={1,2,3,4,5}.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两集合相等:如果集合A 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即A B ,反过来,集合B 的每 一个元素也都是集合A 中的元素,即B 》A ,那么就说集合A 等于集合B ,记作A =B . 3. 子集、真子集的有关性质 由子集、真子集的定义可推知: (1)对于集合A ,B ,C ,如果A B ,B C ,那么A C . (2)对于集合A ,B ,C ,如果A B ,B C ,那么A C . (3)A A .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

数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科学和技术的基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必需的相关技能与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1. 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并掌握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 2. 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 三、教学内容结构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构成。 1. 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2.基础模块分上下两册,分两学年学习,每学年128课时。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本大纲教学要求用语的表述 1. 认知要求(分为三个层次) 了解:初步知道知识的含义及其简单应用。 理解:懂得知识的概念和规律(定义、定理、法则等)以及与其他相关知识的联系。掌握:能够应用知识的概念、定义、定理、法则去解决一些问题。 2. 技能与能力培养要求(分为三项技能与四项能力) 计算技能:根据法则、公式,或按照一定的操作步骤,正确地进行运算求解。 计算工具使用技能:正确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及常用的数学工具软件。 数据处理技能:按要求对数据(数据表格)进行处理并提取有关信息。 观察能力:根据数据趋势,数量关系或图形、图示,描述其规律。 空间想象能力:依据文字、语言描述,或较简单的几何体及其组合,想象相应的空间图形;能够在基本图形中找出基本元素及其位置关系,或根据条件画出图形。 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能对工作和生活中的简单数学相关问题,作出分析并运用适当的数学方法予以解决。

高中数学选修2-1教案 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第1课时

§3.2.1 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 【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高二的学生,学生已经具备空间向量与立方体几何的相关知识,所以本节课是通过这些知识理解空间的几个元素点、直线、平面的位置的向量表示,并且用向量及其运算表示线线、线面、面面间的位置关系,可以比较顺利地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师生共同探索发现用向量及其运算表示线线、线面、面面间的位置关系并予于应用,在起点高的班级中是可行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会用向量及其运算表示线线、线面、面面间的位置关系. (2)过程与方法:在解决问题中,通过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开始体会把立方体几何几何转化为向量问题优势。 【教学重点】:平面的法向量. 【教学难点】:用向量及其运算表示线线、线面、面面间的位置关系. 【课前准备】:Powerpoint课件

(2)求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

(1)证明:∵(1,2,1)(2,1,4)0AP AB ?=--?--=, (1,2,1)(4,2,0)0AP AD ?=--?=, ∴AP AB ⊥,AP AD ⊥,又AB AD A =,AP ⊥平面ABCD , ∴AP 是平面ABCD 的法向量. (2)222||(2)(1)(4)21AB =+-+-=,222||42025AD =++=, ∴(2,1,4)(4,2,0)6AB AD ?=--?=, ∴63105 cos(,)1052125 AB AD = = ?, ∴932 sin 110535 BAD ∠=-=, ∴||||sin 86ABCD S AB AD BAD =?∠=. 对法向量作理解. 巩固以往知识,培 养运算技能. 五、小结 1. 点、直线、平面的位置的向量表示。 2. 线线、线面、面面间的位置关系的向量表示。 反思归纳 六、作业 A ,预习课本114-119的例题。 B ,书面作业: 1, 2, 练习与测试: (基础题) 1,与两点 和 所成向量同方向的单位向量是 。 解:向量 ,它的模 则所求单位向量为 。 2,从点 沿向量 的方向取长为6的线段 ,求 点坐标。 的一个单位法向量。 求平面已知点ABC C B A ),5,0,0(),0,4,0(),0,0,3(. ),0,1,1(),1,0,1(,的大小。所成的锐二面角的度数求这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分别是若两个平面--==v u βα

职高数学第九章立体几何习题及答案

第7章 立体几何习题 练习9.1.1 1、判断题,下列语句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Χ” (1)一个平面长是4cm ,宽是2cm ( ); (2)10个平面重叠在一起比5个平面重叠在一起要厚( ); (3)一个平面将空间分成两部分( )。 2、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以下命题中,正确的个数是( ) ①平面是没有边界且光滑的图形,②四条线段首首尾连接,所得图形一定是平面图形,③画两个相交平面时,一定要画出交线。 A .0 B .1 C .2 D .3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教室里的黑板面就是平面 B .过一条直线的平面只有1个 C .一条线段在一个平面内,这条线段的延长线可以不在这个平面内 D .平面是没有厚薄之分的 3、如图,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请表示出该图形的6个平面(要求用各面的四个顶点来表示) 参考答案: 1、(1)Χ(2)Χ(3)√ 2、(1)C (2)D 3、平面ABCD ,平面A 1B 1C 1D 1,平面ADD 1 A 1,平面BCC 1 B 1,平面ABB 1 A 1,平面D CC 1D 1 练习9.1.2 1、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说法中有错误的是( ) ①三个点可以确定一个平面,②若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则它们有无数多个公共点,③空间任意两条直线可以确定一个平面,④直线与直线外一点可以确定一个平面。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下列图形中不一定是平面图形的是( ) A .三角形 B .平行四边形 C .四条线段首尾连接而成的四边形 D .梯形 (3)用符号表示语句“直线a ,b 相交于平面α内一点M ”,正确的是( ) A .,,a b M a b αα=?? B .,a b M M α=∈ C .,,a b M a b ααα=∈刎 D .,,,M M a b a b ααα∈∈刎 2、用符号表示下列语句 (1)点A 在直线a 上,直线a 在平面α内 (2)平面β过直线b 及b 外一点M ,点N 在平面β外,直线c 过点M ,N

职高数学教案 第二册

§6.1 数列的概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数列的有关概念; (2)掌握数列的通项(一般项)和通项公式. 能力目标: 通过实例引出数列的定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 【教学重点】 利用数列的通项公式写出数列中的任意一项并且能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数列中的一项.【教学难点】 根据数列的前若干项写出它的一个通项公式. 【教学设计】 通过几个实例讲解数列及其有关概念:项、首项、项数、有穷数列和无穷数列.讲解数列的通项(一般项)和通项公式. 从几个具体实例入手,引出数列的定义.数列是按照一定次序排成的一列数.学生往往不易理解什么是“一定次序”.实际上,不论能否表述出来,只要写出来,就等于给出了“次 序”,比如我们随便写出的两列数:2,1,15,3,243,23与1,15,23,2,243,3,就 都是按照“一定次序”排成的一列数,因此它们就都是数列,但它们的排列“次序”不一样, 因此是不同的数列.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6.1 数列的概念. *创设情境兴趣导入 将正整数从小到大排成一列数为1,2,3,4,5,….(1 ) 2,2,2,2,2, .(2 )将2的正整数指数幂从小到大排成一列数为2345 当n从小到大依次取正整数时,cosπ n的值排成一列数为 -1,1,-1,1,….(3 )取无理数π的近似值(四舍五入法),依照有效数字的个数,排成一列数为 3,3.1,3.14,3.141,3.1416,….(4) *动脑思考探索新知 【新知识】按照一定的次序排成的一列数叫做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做数列的项.从开始的项起,按照自左至右的排序,各项按照其位置依次叫做这个数列的第1项(或首项),第2项,第3项,…,第n 项,…,其中反映各项在数列中位置的数字1,2,3,…,n,分别叫做对应的项的项数.

职高立体几何知识点

9.1平面的基本性质 ㈠点、直线、平面之间平面的位置关系 1 立体几何中图形语言、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的转化 A∈a B a A∈α Bα aα bα 直线 直线 平面 ★2 平面的基本性质 公理一:如果一条直线上有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直线在平面内。 公理二:不共线的三点确定一个平面。 推论一:直线与直线外一点确定一个平面。 推论二: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平面。 推论三:两条平行直线确定一个平面。 公理三: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还有公共点,这些公共点的集合是一条直线(两个平面的交线)。

9.2 空间图形的位置关系 1 空间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平行、异面) 1.1 平行线的传递公理: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相互平行。 即:a ∥b ,b ∥c a ∥c 1.2 等角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1.3 异面直线 ⑴ 定义:不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称为异面直线。 ⑵ 判定定理:连平面内的一点与平面外一点的直线与这个平面内不过此点的直线为异面直线。 1.4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⑴ 异面直线成角的范围:(0°,90°]. ⑵ 作异面直线成角的方法:平移法。 注意:找异面直线所成角时,经常把一条异面直线平移到另一条异面直线的特殊点(如中点、端点等),形成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2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直线在平面内、相交、平行) 9.3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1 线面平行 1.1 线面平行的定义:平面外的直线与平面无公共点,则称为直线和平面平行。 1.2 判定定理: 1.3 性质定理: 1 线面垂直 1.1 线面垂直的定义:若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则这条直线垂直于平面。 1.2 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图2-2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中职数学教案

课 题:集合-集合的概念(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记法 (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 (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课时安排:5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简介数集的发展,复习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质数与和数; 2.教材中的章头引言; 3.集合论的创始人——康托尔(德国数学家) 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5.教材中例子 二、讲解新课: 阅读教材第一部分,问题如下: (1)有那些概念?是如何定义的? (2)有那些符号?是如何表示的?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么?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由一些数、一些点、一些图形、一些整式、一些物体、一些人组成的.我们说,每 一组对象的全体形成一个集合,或者说,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 也简称集.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定义: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 1、集合的概念 (1)集合: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形成一个集合(简称集) (2)元素: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2、常用数集及记法 (1)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记作N ,{} ,2,1,0=N (2)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 *或N + ,{ } ,3,2,1*=N (3)整数集:全体整数的集合记作Z , {} ,,,210±±=Z (4)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的集合记作Q , {} 整数与分数=Q (5)实数集:全体实数的集合记作R , {} 数数轴上所有点所对应的=R 注:(1)自然数集与非负整数集是相同的,也就是说,自然数集包括数0 (2)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 *或N + Q 、Z 、R 等其它数集内排除0的集, 也是这样表示,例如,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表示成Z * 3、元素对于集合的隶属关系 (1)属于: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A ,记作a ∈A (2)不属于: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A ,记作A a ? 4、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1)确定性:按照明确的判断标准给定一个元素或者在这个集合里,或者不在,不能模棱两可

中职数学立体几何教案设计

x x 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教案

复习引入: 新授: 1. 平面及其表示 常见的平面形象大都是矩形状的,当我们从适当的角度和距离去观察这些平面时,感到它们与平行四边形是一致的,因此,通常画一个平行四边形来 表示平面.图5-27(1)表示平放的平面,图5-27(2) 表示 竖直的平面.请注意它们画法之间的区别. 如果要画相交的两个平面,可以按图5-28所示的步 骤进行. 一个平面通常用小写希腊字母 α、β、γ、…表示,写在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某一个顶角内部,记作“平面 α”、“平面β”,…,或用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对角的两个大写英文字母标明,记作“平面AC ”或“平面BD ”,当然也可记作平面 ABCD (如图5-27).应该注意,正像平面几何中直线是可以无限延伸一样,平面也是可以无限延展的,也就是说,它是没有边界的,我们用平行四边形仅仅表示了平面的一部分. 空间图形也可看作是空间点的集合,因此点、线、面的关系可用集合的关系来表示: ①点A 在直线l 上,记作A ∈l ,点A 不在直线l 上,记作A ?l ; ②点A 在平面α内,记作A ∈α,点A 不在平面α内,记作A ?α; ③直线l 在平面α内,记作l ?α; ④直线l 与直线m 交于点N ,记作l ?m ={N },直线l 与直线m 没有交点,记作l ?m =?; ⑤直线l 与平面α交于点N ,记作l ?α={N },直线l 与平面α没有交点,记作l ?α=?; ⑥平面α与平面β交于直线l ,记作α?β=l ,平面α与平面β不相交,记作α?β=?. 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将经常用到这些记号. 课内练习1 1. 能不能说一个平面长2米,宽1米,为什么? 2. 画一个平行四边形表示平面,并分别用希腊字母和大写英文字母表示这个平面. 3. 分别用大写字母表示图示长方体的六个面所在的平面. 4. 用符号表示下列点、线、面间的关系: (1)点A 在平面α内,但在平面β外; (2)直线l 经过平面α外的一点N ; (3)直线l 与直线m 相交于平面α内的一点N ; (4)直线l 经过平面α内的两点M 和N . 5. 下面的写法对不对,为什么? (1)点A 在平面α内,记作A ?α; (2)直线l 在平面α内,记作l ∈α; (3)平面α与平面β相交,记作α?β; (4)直线l 与平面α相交,记作l ?α≠?. 2. 平面的基本性质 基本性质: 图5-28 A B C D A 1 B 1 C 1 D 1 (第3题图) 图5-27(2) β D A B C D 图5-27(1) A D B C α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