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慢性病筛查

慢性病筛查

慢性病筛查
慢性病筛查

慢性病筛查(35岁以上居民首诊监测血压)登记表

序号姓名性别年龄地址联系电话

第一次血压监测第二次血压监测第三次血压监测是否建立档案时间

血压

(mmHg)

时间

血压

(mmHg)

时间

血压

(mmHg)

1 2 3 4 5 6 7 8 9 10

高危人群筛查登记表

(高危人群每半年测量1次血压,并接受医务人员生活方式的指导)

序号姓名性别年龄地址联系

电话

筛查

时间

高危因素

收缩压:130~139mmHg

舒张压:85~89mmHg

超重肥胖

腰围男≥90cm

女≥85cm

高血压

家族史

高盐

饮食

长期过量饮酒

每日饮白酒≥100ml

男性≥55岁

更年期后的女性

1 2 3 4 5 6 7 8 9 10

高血压管理登记表序

号健康档案编号

家庭住址联系电话建档日期

管理随访情况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

日期监测

日期监测

日期监测

日期监测

日期监测

日期监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社区慢病管理的内容和办法

高坑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社区慢病管理的内容和办法社区慢病管理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的一项较为繁锁的工作,通过近几年的工作实践,我们高坑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逐步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工作方式,前提是要认真理解社区卫生服务的概念,积极落实社区卫生服务各项工作内容,真正做到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全科医生为骨干开展工作,制定年度高血压病、糖尿病管理计划,按地区、按月份管理,强调患者的遵医行为,要求患者坚持服药,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对待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认真负责,发现一个,规范管理一个,力求规范管理率达到100%。 一、建立个人及家庭健康档案。 内容包括主要健康问题、长期用药、主要疾病及目前健康状况(并发症、伴发症)各项化验检查(逐步完善)、生活方式,进行综合评估,提出诊断、治疗、健康指导计划。 二、按照《社区高血压、糖尿病病例管理流程》管理。 三、健康教育 (一)高血压、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宣传,如:高血压的标准,高血压的危害,高血压需终身服药,定期监测血压。 (二)不良生活方式的干预,低盐饮食、平衡膳食、适量运动、保持适宜体重、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四、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进入家庭也是一个对病人全面了解的过程,了解其家庭环境及承受能力,明确病人的需求,有利于个体方案的实施,提高病人的遵医行为。 五、周期性的体检。 慢性病是多因多果的疾病,周期性体检有助于发现其它潜在病变。 六、每次访视后完善病人信息,完善健康档案。 七、预约下次访问时间。

详细记录病人住址、通信方式,同时留给病人社区卫生中心、责任医生的通信方式。 八、告知病人特殊情况随时复诊。 掌握转诊指征,社区卫生服务设备简陋,提供的是适宜技术,解决的是基本健康问题,急、危、重症病人及时转诊。 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的家庭管理最终目的,是医生走出去,病人参与进来,通过医生的健康宣传和医疗干预,使病人达到知、信、行的统一,明确病人的责任和义务,最终的实施和执行者是病人,提高遵医行为,维护病人健康,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基础,将个体保健与群体健康结合起来,达到全人群策略,进行三级预防,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残率,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性病管理制度

白峰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性病管理制度 发布时间:2007-11-16 14:52:29 阅读:1786次 白峰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性病管理制度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目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为预防和控制肿瘤、冠心病、脑卒中、高血压和糖尿病等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和流行,为了加强我镇慢性病登记报告管理工作,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管理组织:成立由中心主任、预防保健部和医疗服务部人员组成的慢性病管理小组,负责全中心慢性病管理工作。 组长:童世杰 副组长:张国安胡磊 组员:陆勇毅乐明伟史旭东虞锋华郑康军周科位张金伦 二、报告对象 辖区内有常住户口的居民 三、报告单位 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 四、报告内容: 1、糖尿病确诊为糖尿病的病例; 2、高血压病例(单指原发性高血压); 3、冠心病急性发作病例(非致死性); 4、脑卒中发作指非致死性脑卒中(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及未分类脑卒中),不包括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及慢性脑动脉硬化。 5、肿瘤确诊为恶性肿瘤和中枢神经系统的良性肿瘤病例。 五、病例个案收集方法 1、医疗机构报告 ①本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发现的冠心病急性发作、脑卒中发作病例、确诊新发糖尿病病例、高血压病例。 ②在区外医疗保健机构已经确诊,但在我区医疗机构为初次就诊的五种慢性病病例。 2、漏报调查

通过医院漏报调查发现的漏报病例应及时填写发病报告卡补报。 3、主动搜索与体检发现 结合我区三年为一周期的参保农民健康体检,发现病例及可疑病例,应做好报告登记或劝其及时诊治。 六、报告程序及报告要求 1、门诊医生发现糖尿病病例、冠心病急性事件、脑卒中发作、肿瘤(恶性肿瘤和中枢神经系统的良性肿瘤)四种病例,由接诊医生填写相应的发病报告卡,并在门诊病卡上签上相应的慢性病已报印章,在24小时内向疾病防制科报告。 疾病防制科收集报告卡,检查填写质量,于7个工作日内输入到相应的慢性病电子管理录入表。发病报告卡输入后10天内报送区疾控中心。将不在本辖区的病例从慢性病电子管理录入表中筛选出来,每周用Email发送到患者现住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保科。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周对收到的Email内的有关慢性病信息及时整合到慢性病电子管理录入表。每月末5日前将当月的电子表分辖区打印装订成册。 高血压病例由接诊医生在24小时内登记到高血压发病登记册,由疾病防制科收集发病登记册,检查填写质量,每月5日前输入到高血压电子管理录入表。 2、医院漏报病例由医院防保人员负责查漏,由接诊医生补填发病报告卡和高血压发病登记册。补卡后及时输入到相应的慢性病电子管理录入表,报告卡及时报送区疾控中心。 3、疾病防制科于每月、季、年末5天前向区疾控中心上报本辖区内上述慢性病的发病报告统计表,并将当月电子表发送至中心gfkingdom@https://www.wendangku.net/doc/e816579334.html,备份 七、发病报告有关注意要点 1、急性心肌梗死(非致死性)、脑卒中 急性心肌梗死及脑卒中发病期限均定为急性发病后28天,28天内如有新发展或第二次急性发作均不作登记;如28天后有新发展或急性发作则按另一病例登记一次。(急性心肌梗死发病28天后无新的发作即算作慢性冠心病,脑卒中急性发作28天后无新的发作,但留有后遗症者均算作慢性脑血管病)。 2、恶性肿瘤 2.1填报对象 ①经病理组织学、细胞学检查、手术及其他专门检查诊断,或临床诊断(排除其他疾病)确诊的; ②对原发恶性肿瘤漏报的复发和转移病例; 填报时,复发和转移病例应注明原发部位及首次诊断日期;对同一患者先后出现的原发

社区慢性病管理计划

社区慢性病管理计划-糖尿病 河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7级规培生--刘玚 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的糖尿病管理工作计划,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糖尿病管理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1、建立慢病基础信息系统,利用现有网络对糖尿病的新发的首诊病例进行登记建档工作,制定慢病管理工作制度,由领导分管此项工作,责任落实到人。 2、利用居民健康档案和组织居民进行健康体检等多种方式,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的早诊率和早治率。 3、加强基层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提高糖尿病的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和知识和技能,减少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4、以我院为核心,村卫生室为基础,从群体防治着眼,个体防治入手,探索建立县疾控中心管理、评价我院协助诊断、个体化治疗、提供技术支持,各村卫生室随访管理糖尿病管理模式和机制。 5、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定期开展糖尿病专题知识讲座及大众宣传,普及基层居民糖尿病的防治知识,控制各种危险因素,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识。 6、建立规范化的糖尿病档案管理系统。 二、建档工作目标

1、建立基层居民健康档案,基层服务人口基线调查率达到90%以上; 2、建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档案,应有随访记录、治疗记录及健康教育记录。 三、实施计划 建立慢病工作制度;对基层一般人群糖尿病患者开展预防控制工作,在基层建立糖尿病综合防治机制。 1、糖尿病的检出 利用建立基层居民健康档案、健康体检、基层卫生院的诊疗、基层免费测血压、血糖、主动检测、首次测血压等方式发现糖尿病患者。2、糖尿病患者的登记 将检出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建档并规范化管理。 3、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和转诊 对检出的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和综合治疗方案,判断患者需要的管理类别进行随访和管理,并填写《基层糖尿病患者管理卡》。对糖尿病患者实行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当患者出现符合转诊情况的病情时,及时转诊到上级综合医院,待病情稳定后再转回村卫生室(站)继续治疗和随访。帮助糖尿病患者制定自我管理计划,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支持。 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健康指导和干预 1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界定和检出。 按照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界定标准,通过日常诊疗、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主动筛查等方式发现糖尿病高危人群。 2、糖尿病高危人群健康指导和干预

慢性病在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慢性病在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发表时间:2015-01-15T11:10:34.190Z 来源:《医药界》2014年10月第10期供稿作者:唐焕庆 [导读] 社区卫生工作中慢性病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管理好慢性病患者能带动全家及其熟悉的人群到社区进行全科诊疗、预防接种、咨询等业务,直接及间接产生社会经济效益。 唐焕庆(浙江省富阳市新桐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浙江富阳311400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0【摘要】慢性病管理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分析社区慢性病管理及防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社区卫生工作,分析其原因,提出一些加强和改善社区慢性病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社区;慢性病管理;解决机制随着疾病谱和死亡谱的改变,我国居民因慢性病引起的死亡构成已高达80%。慢性病是一类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极高的疾病,也是一类消耗巨大医疗费用和社会资源的疾病。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是慢性病防治的最佳途径,将疾病预防的重点落实到社区、家庭,具备大医院不可能有的优势,能成为慢性病防治最好的平台。在社区全人群中作好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工作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通过社区的卫生服务,才能有效地、切实地预防和控制慢性病,并且使慢性病的患者得到全程的、全方位的、个性化的医疗服务。但是社区慢性病管理的存在问题制约着社区慢性病的防治,为此笔者提出一些工作思路及建议。 一、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现状慢性病患病率的迅速增加及慢性病医疗费用的增长,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卫生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我们更加注重预防与临床的衔接,注重慢性病的干预社区卫生服务是社区中最基本、普遍的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卫生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融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医疗、康复、计划生育等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连续、综合的基层服务。 二、社区慢性病管理存在的问题(一)社区的全科医生、护士及预防保健医生匮乏实施社区慢性病管理应包括全科医生、预防保健医生及社区护理人员在内的共同参与,而当前的一部分社区卫生工作人员均是未接受过系统专业培训的医护人员,其技术水平不高,甚至有些还是已退休的乡镇医务人员,要将其培养成为全科医生或护士需要很长的时间并付出很多精力,最主要的是这些人员的知识体系与观念很难完成社区诊疗的重任。 (二)社区居民健康意识淡薄社区居民健康意识淡薄主要包括下述几个方面:一些社区慢性病病人对慢性病产生的危害认识不够;一些慢性病病人主观臆断无自觉症状即没有治疗的必要;社区居民的自我健康保健意识淡薄,未形成防病意识,尚未意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这与其自身的文化水平不高有关,尤其是中老年人及上班族人群,严重缺乏自我保健意识;大多数老年病人存在健忘等因素而未按时按量服药;家庭成员对患慢性病病人缺乏足够的关心;由于媒体大量报道社会上存在大量的诈骗事件,一些慢性病病人对社区医护工作者也心存戒备;由于家庭经济状况差而未服药或未及时服药而造成慢性病加重(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设备的短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最基本的诊疗设备与医院共享,更是缺少CT、脑血流图机、彩超等大型先进尖端的现代化设备。医疗设备的不足,给慢性病的防治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的难度。 三、社区慢性病管理的建议(一)建立完善的上下级医院转诊制度制定完善的上下级定点医院转诊制度,设立专职机构,负责协调上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间的双向转诊,规范管理,明确转诊条件、转诊程序,使之具有可操作性,加强双向转诊信息沟通,真正形成“小病进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动态转诊体系。 (二)加强全科医师的人才培养加快社区卫生工作的人才培养、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素质。社区卫生医务人员应该是以全科医师和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为主,必须能跟上其专业领域的技术发展,适应在社区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具有较强工作能力的医务工作者。应加强在岗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选拔社区管理者到全国社区卫生搞得好的地方参观学习,加快培养社区专门人才,逐步建立一支以全科医师为骨干的社区卫生服务队伍,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整体水平。要强化人才观念,加强卫生人才储备。要建立有生机有活力的用人机制、分配激励机制,给社区卫生人才营造良好环境,鼓励和引导卫生人才向社区流动,并在社区发挥积极作用。 (三)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慢性病防治健康教育宣传栏,每季度更换一次。为住户发放慢性病防治知识资料,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放置常见慢性病健康教育处方,举办慢性病防治、健康生活方式、自我管理技能等多种内容的讲座,一季度一次。积极创造条件,成立高血压、糖尿病人俱乐部,定期开展活动。在现有的电话访问、上门随访基础上,进一步拓宽社区慢性病防治管理的路径。针对不同的对象人群,建立相适宜的日常管理路径。如为能方便使用电话的人群设立热线电话;为习惯使用互联网的人群提供电子邮箱,有条件的可建立网页、设专栏;对防患意识薄弱、文化层次较低、家庭困难的人群,由专职医师通过随访方式开展面对面的防治管理工作。 (四)加强社区慢性病组织体系建设应建立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的组织体系,明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慢性病防治中的分工和职责强调政府领导、多部门协调配合,利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平台,开展慢性病防治方案的设计、技术指导、培训、信息监测、组织实施、督导评估和人力资源开发等工作,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机构在慢性病防治工作中的主体实施作用。 四、结语社区卫生工作中慢性病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管理好慢性病患者能带动全家及其熟悉的人群到社区进行全科诊疗、预防接种、咨询等业务,直接及间接产生社会经济效益。因此我们要在原来的管理基础上,逐步完善社区慢病防治方案,社区慢病管理才能更加规范、有效。 参考文献[1]王海平,林常清.加强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J].医学教育探索,2006,5(9):869-870.[2]赵秀珍.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卫生资源,2007,10(1):44.[3]蔡巧玲,胡大一.医学模拟技术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内科杂志,2006,45(5):357-358.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