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1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1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1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1

第一章 钻 井 地 质

寻找油气:

地面地质调查或地球物理勘探→指出含油气有利地区和有利构造。 钻井和试油→证实有无工业油气藏。 钻井地质工作的任务:取全取准各项直接和间接反映地下地质情况的资料和数据(表1-1),为油气层评价提供可靠的第一性资料。

表1-1钻井地质取全取准12类资料71项数据

资料类别

项 目 内

容 1. 井位资料

(1) 井位 (2) 井别 (3) 井位坐标 (4) 海拔高度 2. 岩屑资料

(5) 岩性 (6) 结构 (7) 荧光 (8) 含油程度 (9) 化石(10) 缝缝 (11) 洞洞 3. 泥浆资料

(12) 性能 (13) 泥浆处理 (14) 槽面显示 (15) 漏失 (16) 井涌(喷) 4. 岩心资料

(包括井壁取心)

(17) 收获率 (18) 岩性 (19) 结构 (20) 构造 (21) 缝缝 (22) 洞洞(23) 接触关系 (24) 化石 (25) 倾角 (26) 荧光 (27) 含油程度(28) 含气情况 (29) 破碎、磨损情况 5. 钻时、气测资

(30) 钻时 (31) 气测值 (32) 组分 (33) 放空 (34) 后效 6. 测井资料

(35) 标准测井 (36) 组合测井 (37) 放大曲线 (38) 碳酸盐岩测井系列(39) 其他测井 7. 试油或中途

测试资料

(40) 完成方法(41) 洗井和锈喷 (42) 求产 (43) 压力 (44) 温度 (45) 原油含水、含砂 (46) 井间干扰或层间干扰 8. 特殊作业资料 (47) 酸化 (48) 压裂 (49) 喷砂射孔 (50) 打水泥塞 (51) 封隔器、

地层测试器试油资料

9. 分析化验资料 (52) 岩石矿物 (53) 油层物性 (54) 古生物 (55) 生油指标(56) 地

面原油性质 (57) 天然气性质 (58) 地层水性质 (59) 高压物性(60)

开发试验

10. 井身资料 (61) 完钻井深度 (62) 井身结构 (63) 井身质量 (64) 工程大事纪要

11. 地震测井资

(65) 井况 (66) 施工和采集资料 (67) 垂直地震剖面资料 12. 试验性资料 (68) 录井资料:页岩密度、碳酸盐含量、孔隙压力、“d ”指数资料(69)

测井资料:地层倾角测井、井下电视测井、岩性测井。 (70) 电缆测试

(71) 分析化验资料:电镜扫描、绝对年龄测定

(据江汉钻井地质队,1982)

第一节 钻井地质设计

新探区,需要编制一个钻探的总体设计,规定勘探总任务,进行全区勘探的

程度与方法、井别、井位部署等。←单井地质设计是完成总体设计任务的一部分。

一、井别井号

(一)井别划分

1.地质井

在盆地普查阶段,由于地层、构造复杂,用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不能发现和查明地层、构造时,为了确定构造位置、形态和查明地层层序及接触关系而钻的井。

2.参数井(地层探井、区域探井)

在油气区域勘探阶段,在已完成了地质普查或物探普查的盆地或坳陷内,为了解一级构造单元的区域地层层序、厚度、岩性、生油、储层和盖层条件、生储盖组合关系,并为物探解释提供参数而钻的探井。它属于盆地(坳陷)进行区域早期评价的探井。

3.预探井

在油气勘探的圈闭预探阶段,在地震详查的基础上,以局部圈闭、新层系或构造带为对象,以发现油气藏、计算控制储量和预测储量为目的的探井。它属于新油气藏(田)的发现井。分①新油气田预探井;②新油气藏预探井。

4.评价井

在地震精查的基础上(复杂区应在三维地震评价的基础上),在已获得工业性油气流的圈闭上,为查明油气藏类型、构造形态、油气层厚度及物性变化,评价油气田的规模、产能及经济价值,以建立探明储量为目的而钻的探井。滚动勘探开发中与新增储量密切相关的井,亦可列为评价井。

5.水文井

为了解水文地质问题和寻找水源而钻探的井。

6.开发井

当地震精查构造图可靠、评价井所取的地质资料比较齐全、探明储量的计算误差在规定范围以内时,可根据编制的该油气田开发方案,为完成产能建设任务按开发井网进行钻井,这样所钻的井称为开发井。

对探明储量风险较大,或地质构造复杂、储集层岩性变化大的油气藏,先钻一套基础井网(开发准备井),试采后进行油藏工程研究,逐步转入正式开发。

油气田全面投入开发若干年后,根据开发动态及油藏数值模拟资料,为提高储量动用程度,提高采收率,需要分期钻一批调整井(或检查井),根据油气田调整开发方案加以实施。

(二)井号编排

1.参数井

以基本构造单元——盆地统一命名。取井位所在盆地名称的第一个汉字加

“参”字组成前缀,后面再加盆地内参数井序号(阿拉伯数字)命名。如江汉盆地第一口参数井命名为“江参1井”。

2.预探井

以井位所在的十万分之一分幅地形图为基本单元命名或以二级构造带名称命名。取地形图分幅名称的第一个汉字加分幅地形图单元内预探井布井顺序号命名。若地形图分幅名称的第一个汉字与该盆地其他地形图分幅名称的第一个汉字或区域探井号字头同音或同字,应选用地形图分幅名称中不同音、不同字的字作为井号字头。若设计预探井井位所在的地形图分幅名称与其他幅或区域探井所在的二级构造单元名称均同音或同字,则可选用地形图分幅内,次一级地名中的第一个或其他汉字作为井号的字头。

以二级构造带名称命名时,采用二级构造带名称中的某一汉字加该构造带上预探井布井顺序号命名。

预探井井号应采用1~2位阿拉伯数字。

3.评价井

取井位所在油气田(藏)名称的第一个汉字命名。若油气田(藏)名称的第一个汉字与该盆地内其他井别井号命名的字头或其他油气田(藏)名称中的字同音或同字时,应由第一个以外的汉字,加油气田(藏)内评价井布井顺序号组成。

评价井井号应采用三位阿拉伯数字。

4.地质井

以一级构造单元统一命名。取井位所在一级构造单元名称的第一个汉字加大写汉语拼音字母“D”组成前缀,后面再加一级构造单元内地质井布井顺序号(阿拉伯数字)命名。

5.水文井

以一级构造单元统一命名。取井位所在一级构造单元名称的第一个汉字加汉语拼音字母“S”组成前缀,后面再加一级构造单元内水文井布井顺序号命名。

6.定向井

在上述规定基础上,在井号的后面加小写的“x”,再加阿拉伯数字。如永921x2井表示在永921地区钻探的第二口定向井。

7.开发井井号编排

开发井按井排编号,按油气田(藏)名称的第一个汉字-井排-井号命名。如孤东7-30-295井;孤东7-25-234井等。

8.海上钻井井号编排

海上探井按区-块-构造-井号命名方案。采用经度一度、纬度一度面积分区,每区用海上或岸上的地名命名。区内按经度10分、纬度10分分块。每区划分为36块。每块内根据物探解释对局部圈闭进行编号。每个圈闭所钻的预探井为1号井,评价井为2、3、…号井。如BZ28-1-1井即渤中(Bozhong)区28块1号构造1号井。

海上油田开发井号编排,按油田的汉语拼音字头-平台号-井号命名。如埕北(Chengbei)油田用两座钻井平台A、B进行开发,每个平台设计钻开发井

27口,A平台的井号编排为CB-A-l至CB-A-27;B平台的井号编排为CB-B -28井至CB-B-54井。

二、直井地质设计

(一)设计的依据

1.了解区域地质概况

收集地层综合柱状图、构造图和构造剖面图、断层情况,以及有关的地层研究报告。对于新探区还应到盆地边缘露头区踏勘剖面,上述资料缺乏或不足时,还应收集重、磁力异常平面图和剖面图。此外,收集通过本井的地震剖面图及本区油、气、水层资料。

2.熟悉邻井资料

①收集邻井地层剖面图、地层对比图以及钻时、泥浆、气测、电测等资料。熟悉地层岩性特征,分析岩电关系,研究地层分段标志与标准层特征,掌握分层界线,以供设计参考。

②收集邻井油、气显示和试油资料,预测本井油气显示井段。③收集邻井地层岩石的可钻性以及对泥浆性能的影响、邻井井斜资料,分析井斜规律,预计本井易斜井段和井斜方位。在开发区钻井,要收集邻井采油、注水层位压力等资料,了解油层连通情况及注水后的影响。

④收集有关的地质、工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预测本井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二)设计内容

十项设计内容:一般预探井、详探井的设计内容可适当精简。

(1) 基本数据:井号,井别,井位,设计井深,目的层,完钻层位及原则。

(2) 区域地质简介:指地层、构造概况及邻井成果。

(3) 设计依据及钻探目的。

(4) 设计地层剖面及预计油气层位置。

(5) 地层压力预测和钻井液性能使用要求。

(6) 录取资料要求:取全取准岩屑、钻时、气测、钻井液、荧光、地化等录井资料和井壁、岩心等取心资料数据。对地球物理测井的测量井段、测井系列选择、测井时间等提出要求。实物剖面或岩样汇集的制作井段及要求,以及选送岩心、岩屑的送样原则,分析化验项目要求。

(7) 中途测试要求:确定钻遇什么情况进行测试。

(8) 井身质量、井身结构要求:包括井斜度、水平位移允许范围,套管尺寸、下深及固井水泥返高等,根据地质条件提出要求原则。

(9) 技术说明及要求: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重大地质问题,当与设计出入甚大时,采用的相应的预备方案和措施。特殊施工要求:包括地震测井、全井声速测井、地温梯度测井、地层倾角测井、井下电视测井及斜井、水平井轨迹要求等。

(10) 附表附图:①邻井地层分层数据与地震反射层深度对照表;②设计井位区域构造图、图;③主要目的层局部构造井位图;④通过设计井的“十字”地震时间剖面;⑤通过设计井的地质解释横剖面;⑥设计井柱状剖面图。

(三)井深及地层剖面的设计

地层剖面法 钻井资料不足的新探区

地形地质图、地面露头、地震剖面图、构造图、井资料→按目的层定出井深及该井穿过的地层剖面(推测岩性和厚度)。

【例】连4井是某构造前侏罗系勘探的一口重要探井(图1-1~图1-3)。

图1-1 ×××地区T2k内部地震反射层构造图

图1-2 过连4井北东—南西向地震剖面

(Inline235)

图1-3 连4井设计地层柱状图

钻井剖面法?开发阶段

井资料、构造图→按目的层定出井深及该井穿过的地层剖面(推测岩性和厚度)【例】某构造上已完钻1、3、4、5四口探井(图1-4),设计2号井以了解构造顶部含油气及地层情况。设计时,首先通过设计井及1、5两口井作横剖面图(图1-5)。

图1-4 ×××油田构造图图1-5 根据钻井地质剖面设计探井应考虑因所处构造位置不同和断层的影响,可能产生的岩性和厚度变化。

三、定向井地质设计

(一)定向井简介

1905年定向钻井技术首先在非洲的特兰士瓦尔(Trnasvaal)与兰德(Rand)的采矿业上应用。1920年开始在石油钻井中采用,主要是钻斜度较小的斜井或纠斜之用。在美国的文字记载上才称为定向井。我国称斜井或定向井没有统一定名。

井的轨迹要有合适的斜度及准确的方位?“定向”

定向井分为丛式井、抢险井、水平井等类型。

a丛式井:海上平台、沙漠中(图1-6);

b抢险井:新濮2-151井;

c水平井:最大井斜角接近或达到90度,且有水平延伸的井;

国外定向井最大井斜82°,最大水平位移4597 m,CT值高达2.28。

我国第一口定向井钻于1955年,玉门油田C2-15井。

80年代以来,多数油田已能钻多目标井、套管开窗井、追踪井、“多底井”。

图1-6 ××海上油田开发井位图

(二)定向钻井的应用

优点

(1)对断块油田、裂缝性灰岩油田;

(2)对地面条件恶劣(沼泽)或有工业、民用建筑密布,地下又有油气藏的地区,采用定向井技术,可满足勘探开发对地下井位的要求。

(3)打丛式井:a.少占良田、减少钻机搬家

b.减少管线、油建工作量及油井管理人员;

c.后勤供应方便。

应用(图1-7)

图1-7 定向钻井的目的(据《Subsurface Geology》,1977)

A-海上平台钻丛式井;B-海岸钻井;C-断层控制;D-不可能进入的地点;

E-地层油气藏圈闭(构造);F-控制的救灾井;G-纠直和侧钻;H、I、J-盐丘钻井。(三)定向井地质设计

定向井地质设计的依据和内容与直井设计类似,在井身剖面设计上与直井有明显的区别。

基本井身剖面类型

经常采用的有三类基本井身剖面,如图1-8所示。选用类型依据地质构造类

型、钻井泥浆、套管程序和空间条件。可细分为9亚类。

图1-8 三种基本的井身剖面类型(据《Subsurface Geology》,1977)

1-套管鞋;2-井底位移;3-井底靶位深度;4-表层套管;5-技术(中间)套管;

6-井底位移;7-井底靶位深度;8-表层套管;9-井底位移;10-井底靶位深度。

(1) Ⅰ型井身剖面:初始造斜角在相当浅的深度,从初始造斜保持该井斜角钻进直到靶心。表层套管下过造斜井段并注入水泥。通常用在中深井和要求大水平位移的深井钻井中。

(2) Ⅱ型井身剖面:又称S型曲线井身剖面,在相当浅的深度造斜。表层套管下过造斜井段并注入水泥,再继续钻到水平位移到达要求时,再减小井斜角或到垂直位置以便能够钻到靶心。用于需要下技术套管来控制地层可能有复杂问题时的钻井中。

(3) Ⅲ型井身剖面:造斜点较深,井斜角大、水平位移小,且井眼的造斜部分很少下套管。适合于如下特殊情况:钻穿断层或盐丘地区;重钻或再校准井眼的井底段。

定向井井身剖面设计

①①要规定井底靶区,即井眼必须在指定的深度和位置钻达的区域。

②②②在选择最优的地面井位时,应该考虑到地层自然造斜趋势的有利

条件。(图1-9、图1-10)。

图1-9 西江24-3-A14大位移井H10B深度构造示意图(据石油钻采工艺,1998,第20卷)

图1-10 西江24-3-A14井设计方案(据石油钻采工艺,1998,第20卷)

第二节探井地质录井

录井工作的主要任务

根据井的设计要求,取全取准反映地下情况的各项资料,以判断井下地

质及含油、气情况。

主要录井方法——岩心录井、岩屑录井、钻时录井、泥浆录井、气测录井、井壁取心、荧光录井、地化录井等。

一、岩心录井

岩心是最直观、最可靠地反映地下地质特征的第一性资料:

①地层的岩性、物性、电性、含油气性;②生油层特征及其地球化学指标;

③古生物分布和沉积构造等相标志,确定地层时代,判断沉积环境;④构造和断裂情况,如地层倾角、地层接触关系、断层位置;⑤查明开发过程中所必需的资料和数据,检查开发效果;

(一) 取心井段的确定

取心成本高、钻速慢、技术较复杂→勘探开发过程中不能某口井都布置取心。在确定取心井段时通常应遵循以下原则:

(1) 新探区第一批井,应适当安排取心→了解新区的地层、构造及生储油条件。钻井过程中,若发现良好的油、气显示,原来没有设计取心任务的井,应修改设计增加取心。

(2) 勘探阶段的取心工作应注意点面结合,以获得全区地层、构造、含油性、储油物性、岩-电关系等项资料。

(3) 开发阶段的检查井则根据取心目的而定。如为了查明注水效果,常在水淹区布置取心。

(4) 特殊目的的取心井,根据具体情况具体确定。如为了了解断层情况,取心井应穿过断层;为了解决地层岩性、地层时代而临时决定取心。

(二) 取心工具的基本部件与功能

常用的取心工具:

1.单筒取心工具——由一根岩心筒和筒形的合金钢钻头组成,适用于浅井和中深井。

图1-11 取心钻具结构示意图

2.双筒取心工具—— 1-取心钻头;2-岩

心抓;3-内岩心筒;4-外岩心筒;5-扶正器;6-

回压凡尔;7-悬挂轴承这种工具主要由分水接头、

内岩心筒、外岩心筒、岩心抓和取心钻头组成(图

1-11)。

(1) 取心钻头是钻取岩心的切削工具。

对软或中硬地层,常用三翼或四翼刮刀取心钻头;

对硬或坚硬地层常用牙轮取心钻头。取大直径的岩

心,可用硬质合金钢钻头。

(2) 岩心筒包括外岩心筒和内岩心筒

两部分。外岩心筒联接钻头与钻具,承受和传递钻压,带动钻头旋转并保护内岩心筒。内岩心筒用以容纳和保护岩心,下面接岩心抓,上面装有回压凡尔。回压凡尔能保证泥浆不得进入内岩心筒冲刷岩心,而泥浆可以通过内岩心筒往外排出。内外岩心筒连接处,装有悬挂式滚动轴承,取心钻进时,使内岩心筒不转动而保护岩心。

(3) 岩心抓接在内岩心筒下部,其作用是割取岩心和承托已割岩心顺利到达地面。目前常用的有适用于硬或坚硬地层的卡板式和卡箍式,和适用于松软地层的卡箍式(又称“一把抓”)。

(4) 分水接头连接在悬挂轴承之上,作用是引导泥浆从内岩心筒的环形空间流至钻头水眼冲刷井底,与回压凡尔一起保护内岩心筒的岩心不受泥浆冲损。

(5) 加压接头它连接在外岩心筒的上部,作用是在割取岩心时,用它加压切断销子,使内岩心筒下落,岩心抓向内弯曲割断岩心。

(三) 取心资料收集和岩心整理

(1) 取心资料收集。取心钻进前、后,丈量方入,准确算出进尺。取心过程中,记钻时、捞取砂样,并要注意观察泥浆槽面的油气显示情况。

(2) 丈量“顶、底空”。先丈量“底空”(岩心筒底部或下部无岩心的空间长度),判断井内是否有余心,后量“顶空”(岩心筒顶部或上部无岩心的空间长度),初步判断岩心收获率。确切地了解岩心在井下位置

(3) 岩心出筒。应保证岩心完整和上下顺序不乱。

(4) 岩心丈量。先判断有无“假岩心”,后丈量。“假岩心”—井壁垮塌物或余心碎块与泥饼混在一起,进入岩心筒而形成的。由顶到底用尺子一次丈量,长度读至厘米。

(5) 计算岩心收获率。岩心收获率往往达不到100%。

()%100?=取心进尺

岩心长度岩心收获率η

(6) 岩心编号。

上→下,左→右放入盆中;(自然断块)

)(10)

(5)(3本筒的岩心总块数此块块号取心次数

岩心盒内筒次之间用隔板隔开,贴上岩心标签,注明筒次、深度、长度及块数。

(四) 岩心的观察与描述

岩心特别是含油、气岩心的观察描述,应及时进行,以免油、气逸散挥发而漏失资料。

1.岩心含油气的观察与试验

(1) 含气试验:将岩心置入水

下20 mm ,如有气泡冒出,应记录其

部位、连续性、延续时间、声响程度,

有无硫化氢味,并及时用红铅笔将冒

气处圈出。

(2) 含油试验:

滴水试验法 在含油岩心平

整的新鲜面滴水,观察水滴的形

状和渗入速度,一般分为五级(见

图1-12)。

四氯化碳试验法 捣细岩样,

加入约2倍于岩样的四氯化碳,摇晃浸泡10分钟,观察溶液颜色。

丙酮试验法 将岩样捣细放入试管中,加入约2倍于岩样的丙酮溶液。摇晃均匀后,再加入同体积的蒸馏水。如含油则溶液变为浑浊的乳白色。

荧光试验法 一般沥青质和油质发光颜色及处理方法如图1-13所示。

从紫、蓝紫、青蓝和蓝色至黄橙、棕到深褐色,是从轻质油逐步过渡到重质油的一系列发光顺序。

图1-12岩心滴水试验分级示意图

1-一级渗入;2-二级渗入;3-三级微渗;

4-四级不渗;5-五级不渗

钻井现场常用四种:直照法、点滴法、系列对比法(表1-2)、毛细管分析法等。

图1-13 荧光试验区别油质沥青与沥青质含量示意图

(据西南石油学院《钻采地质》,1979修改)

表1-2 荧光分析沥青含量标准表

级别含量/(%) 级别含量/(%) 级别含量/(%)

0.5 0.000155 5.5 0.0075 10.5 0.240

1.0 0.00031 6.0 0.0100 11.0 0.320

1.5 0.000465 6.5 0.0150 11.5 0.480

2.0 0.000630 7.0 0.0200 12.0 0.640

2.5 0.000945 7.5 0.0300 12.5 0.945

3.0 0.001250 8.0 0.0400 13.0 1.250

3.5 0.001975 8.5 0.060 13.5 1.875

4.0 0.002560 9.0 0.080 14.0 2.500

4.5 0.003750 9.5 0.120 14.5 3.750

5.0 0.005000 10.0 0.160 15.0 5.000

2.岩心含油级别的确定

含油级别——岩心中含油多少的直观标志。

据含油岩心光泽、污手程度、滴水试验等判断含油饱满程度分三级:

①含油饱满:岩心孔隙全部被油充填饱和,颜色一般较深,油脂感强,油味浓,出筒或新劈开面原油外渗,手摸岩心原油污手,滴水不渗。

②含油较饱满:岩心孔隙充满油,但油脂光泽较差,油味较浓,捻碎后污手,滴水不渗。

③含油不饱满:部分孔隙充油,颜色较浅且不均匀,油脂感差,不污手,滴水微渗。

据储集层储油特性不同,分孔隙性含油、缝洞性含油。

1)孔隙性含油——岩石颗粒骨架间分散孔隙为原油储集场所

(a) 饱含油:观察截面95%以上见原油,含油均匀、饱满,原油明显外渗。

(b) 富含油:观察截面75%以上见原油,含油均匀,含封闭的不含油斑块

或条带。

(c) 油浸:观察截面40%以上见原油,含油不均匀,含较多不含油的斑块

或条带,有水渍感,滴水不能呈珠状或半球状。

(d) 油斑:观察截面40%~5%见原油,含油部分呈斑块状、条带状。

(e) 油迹:观察截面上只能见到零散的含油斑点,面积在5%以下。

(f) 荧光:肉眼看不到原油,荧光检测有显示,系列对比6级以上(含6

级)。

2)缝洞性含油——岩石的裂缝、溶洞、晶洞作为原油储集场所

(a) 富含油:50%以上(含50%)的缝洞壁上见原油。

(b) 油斑:50%~10%(含10%)的缝洞壁上见原油。

(c) 油迹:只有10%以下的缝洞壁上见原油。

(d) 荧光:缝洞壁上看不到原油,荧光检测或有机溶剂滴泡有显示,系列对

比六级以上(含六级)。

3.岩心描述内容(图1-14~图1-19)

(1) 岩性;(2) 相标志;(3) 储层物性;4) 含油气性及岩心的含油级别;

(5) 岩心构造倾角测定、断层的观察、接触关系的判断;(6)注水效果。

图1-14 冲积扇沉积层序中岩心岩性及相标志示意图(据油气储层图集)

图1-15 前三角洲亚相沉积岩心的岩性及相标志示意图(据油气储层图集)

图1-16 三角洲前缘不同微相沉积岩心的岩性、相标志及含油示意图

(据油气储层图集)

图1-17 近岸水下扇沉积岩心的岩性及相标志示意图(据油气储层图集)

图1-18 岩心裂缝示意图(据油气储层图集)

图1-19 扇三角洲相沉积层序中岩心岩性及相标志示意图(据油气储层图集)(五)岩心录井草图的编绘

绘制时四点注意事项:岩心原始数据、比例尺、岩心收获率、化石及含有物、

取样位置、磨损面等、岩心编号栏内根据分段情况写起止号(图1-20)。

图1-20 一般岩心录井草图

(六) 岩心综合录井图的编制

岩心录井草图基础上,综合其他资料编制,比例尺同岩心录井草图。反映钻井取心井段的岩性、含油性、电性和物化性质(图1-21)。

由于地质和钻井技术及工艺等方面的种种原因,并非每次取心收获率都能达到百分之百,而往往是一段一段不连续的,因此需要恢复岩心的原来位置;而未取上岩心的井段,则依据电测、岩屑、钻时等录井资料来判断钻取岩心井段的地层在地下的实际面貌,如实地反映在岩心综合录井图上。通常把这项工作叫做岩心“装图”或“归位”。

岩心装图要在测出放大曲线之后,参照测井曲线进行。

岩心装图的原则:以每筒岩心为基础,用标志层控制,在磨光面或筒界面适

当拉开,泥岩或破碎处合理压缩,使整个剖面岩性、电性相互符合,解释合理。

编绘单位取心井段(次数)

组有效孔 空气渗透率 井壁 样颜综合厚度 沉积 含微电级曲线结真孔含油综合 XX 构造 XX 井岩心综合图

编绘人 编绘日期 比例 1:50 审核人 心 长 段

隙率 % (毫达西)取心井深(米) 进尺收获率% 岩 品 心 位 位 置 置 色 释解 剖面 (米) 构造 有 物 1 4 8 5 1.5 1.2 0.8 2 1 1.5 1

电 测 解 释 视电阻率曲线 自然电位

A0025 MO.025N M0.4 AO.1B

A0.05M

0 10——0 20一一

0 4—0 4一 一|25毫伏|+

果 电 阻 隙 度 饱和 度 解释6 —12.5一 一 0.5 0.5 0.5 0.5 0.5

图1-10 岩心综合图(格式) 注:图框下面的数字表示应画的宽度,以厘米为单位(据《钻井地质》,1978)

岩心综合图格式

图1-21 碎屑岩岩心综合录井图格式

装图方法,一般应包括以下几项:

(1) 校正井深

装图时首先要找出钻具井深和电测井深之间的深度差值,并在装图时加以校正。岩心录井是以钻具长度来计算井深。由于钻具和电缆的伸缩系数不同,所以岩心录井剖面与电测曲线之间可能在深度上有出入。

校正方法:将电测图

和岩心录井草图比较,选

用数筒连根割心、收获率

高的筒次中的标志层,算

出标志层的深度差值(又

称岩电差)。根据其规律

性,选择适当数值作为钻

具深度和电测深度的差

值。以电测深度为准,确定剖面上提或下放数值,

根据上提或下放数值校正取心井段(图1-22) 。

同一连续取心段一般只有一个岩电差,不同取心段或连续井段很长,有两个以上岩电差时,各岩电差应随井深增加而增加。

(2) 岩心归位 (岩心深度校正示意图

深度差为0.5米)图1-22 岩心深度校正示意图

地质调查研究院

地质调查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调查研究院,成立于2000年6月,是具有管理地质调查研究项目、承担地质调查研究项目、培养研究生三重职能的学校直属二级单位,是全国高校最早设立的地质调查研究院。我院目前拥有9个甲级地勘资质。中国地质调查局院校能力建设评估A级单位。 地质调查研究院从2011年开始招收第一届研究生,其中硕士研究生15名,博士研究生5名。2012年招收硕士研究生22名,博士研究生5名。2013年招收硕士研究生20名,博士研究生5名。2013届毕业生8名,就业率达到100%。 地质调查研究院现有专兼职导师21名,教授12名,副教授5名,讲师3名。招生范围涵盖了地质学、矿产普查与勘探等6个国家级重点学科。 地质调查研究院承担了大量国土资源大调查和地质矿产保障工程国家专项项目,工作范围覆盖到全国除台湾、澳门之外的所有省(市、自治区),涉及学科领域涵盖了我校的所有优势学科,产出了一大批规范、指南、技术要求、调查与研究报告等地质成果,在国家的地质、矿产、地灾、环境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依托地质调查研究项目,我校成为“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的30个主要参加单位之一,并获得“全国优秀地质图幅一等奖”、“2011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二等奖”等多项省部级以上的科研奖励,以及“全国危机矿产接替资源找矿先进集体”、“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学术型研究生奖学金评定和助学金、贷款资助等办法按学校有关规定实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奖学金评定和助学金、贷款资助等办法按各院系有关规定实行。 热忱欢迎广大考生报考我院硕士研究生。

注:“人数”一栏括号内数字为“其中拟接收推免生数”。

海洋地质学发展历程

海洋地质学发展历程 Development of Marine Geology 刘金鑫 (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装备与海洋工程学院 2016中队船舶与海洋工程1班 学号:2220163863) 摘要:本文从海洋地质学历史上的三大学说出发,指明了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和板块构造理论的主要内容,反映了作者对海洋地质学发展的认识和了解。文章指出三个学说的立足点和主要证据,进一步论述了学说从猜想变为事实的发展过程,也指出了部分学说的缺陷性,论述了其在当时不为地质学界接受的主要原因。三大学说按历史时间论述,体现了学科从缺陷到完备的过程。结语中,作者表明了对海洋地质学发展历程的一些思考和其给予的启迪,也展望了未来海洋地质学发展的方向和格局。 关键词: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理论。 一、引言 本学期《深海地理与地球科学》课程,主要学习了地球地理属性、海洋地质构造和海洋地质学发展的一些内容。其中,活动论的演化深深吸引了我,我认为它的演化过程是人类海洋科学领域巨大的一个突破,也是人类漫长的历史中对自然的认识从无到有的一个缩影。 海洋地质学的三大学说相辅相成:板块构造说是海底扩张说的发展和延伸,而从海底扩张到板块构造,又促进了大陆漂移的复活。因此,人们也称大陆漂移、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为不可分割的“三部曲”。 图 1:海洋的地质学发展历程

二、海洋地质学发展历程 1.海洋地质学 1)定义:以传统的地质学理论和板块构造理论,以海洋高新探测和处理技术为依托, 在地球系统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大洋岩石圈地质过程及其与地球相关圈层(尤其是大气层、水圈和地幔)间相互作用,为人类开发资源,维护海洋权益和保护环境服务的科学。 2)海洋地质工作任务 图 2:海洋地质工作任务 2.大陆漂移学说 1)提出:1912年,德国气象学家A.魏格纳(1880—1930)在总结前人有关大陆漂移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大地构造假说——大陆漂移说,引起全世界科学界的重视。 2)主要论点:石炭纪(3亿年)前,全球只有一个大陆、一个大洋(泛大陆、泛大洋);大陆由较轻的刚性的硅铝层组成,它漂浮在较重的粘性硅镁层之上;从中生代开始,在潮汐力和离心力的作用下,大 陆逐渐破裂、分离,造成现在的海陆分 布;大西洋、印度洋是在大陆分裂漂移 过程中形成的,太平洋是泛大洋的残余; 大陆在向赤道和向西漂移过程中,前缘 受挤压而形成山脉,后缘由于硅镁层的 粘性,拖曳而脱落形成岛弧、岛屿。 3)主要证据:大陆边缘的形态、造山带 与地层学的证据、古冰川及古气候的证 据、古生物的证据、地磁学的证据。图 3:大陆漂移示意图 4)缺陷:刚性的花岗岩层不可能在刚性的玄武岩层上漂移;潮汐力与离心力小,不

水文地质学-教学大纲

《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译名】:Hydrogeology 【适用专业】:地质工程 【学分数】:2 【总学时数】:32 【实践学数】:0 一、本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 《水文地质学》是地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本课程重点讲授有关的基本概念、地下水赋存、地下水运动的规律、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地下水的物化性质、地下水资源、地下水的生态环境特性。介绍了地球上水的循环、包气带水的运动、化学成分成因类型、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等。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水文地质的基本知识,学会分析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问题的基本方法,能阅读和分析常用的水文地质图件和资料,为学生从事该方面的工作打下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所有教学环节,要求学生掌握水文地质的基本知识,熟悉水文地质工作的技术和方法,能阅读和分析常用的水文地质图件和资料。通过以上学习,学生应具有分析、研究、解决水文地质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学习前必须学习《普通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等课程。 后继课程有《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等课程。 四、课程内容 注:“*”为重点部分;“#”为难点部分。 绪论 水文地质学概念;研究内容;地下水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水文地质学的分支;水文地质学的发展简史及发展趋势。 第1章地下水概论 1.1 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 地球上水的分布;

*水循环的概念、水文循环、地质循环; *影响水循环的因素; 我国水文循环概况。 *1.2 地下水的赋存 岩石的空隙性:孔隙、裂隙、溶穴的概念、表征和特征; 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岩石骨架中的水、岩石孔隙中的水(重力水*、毛细水*)。 岩石的水理性质:容水性、持水性、给水性和透水性的概念、表征及相互间的关系; 有效应力原理与岩土压密:有效应力原理*、地下水位变动引起的岩土压密; 包气带与饱水带:概念; 含水层、隔水层与弱透水层:理解掌握概念; 地下水的分类:按埋藏条件分为: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按介质条件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 *1.3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色、嗅、味、比重、透明度、温度等; *地下水的化学性质:PH值、硬度、矿化度、侵蚀性。 *地下水化学成份的形成作用:溶滤作用、浓缩作用、脱碳酸作用、脱硫酸作用、阳离子交换吸附作用、混合作用及人为作用。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基本类型:溶滤水、沉积水和内和生水。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分析与资料整理:简分析、全分析和专门分析;库尔洛夫式、舒卡列夫分类表。 *1.4 不同埋藏条件下的地下水 上层滞水:概念及特征; *潜水:相关概念、特征(分布特征、补给与排泄特征、动态特征及水化学特征等)、等水位线图及其应用; *承压水:相关概念、特征(分布特征、补给与排泄特征、动态特征及水化学特征等)、等水压线图及其应用; 潜水与承压水的转化。 第2章地下水的运动和动态 *#2.1 重力水的运动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课程综合复习资料

《油田开发地质学》综合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标准层——岩性特殊、岩层稳定、厚度较薄、分布广泛的岩层。 2、干酪根——油母质,沉积岩中不溶于非氧化型酸、碱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分散有机质。 3、生储盖组合——生油层、储集层、盖层在时间、空间上的组合形式或配置关系。 4、石油——是由各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液态可燃有机矿产,是成分十分复杂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 5、地温级度——指地球不受大气温度影响的地层温度随深度增加的增长率。表示地球内部温度不均匀分布程度的参数。一般埋深越深处的温度值越高。 6、油气田——是指受单一局部构造单位所控制的同一面积内的油藏、气藏、油气藏的总和。如果在这个局部构造范围内只有油藏,称为油田;只有气藏,称为气田。 7、地温梯度——指地球不受大气温度影响的地层温度随深度增加的增长率。表示地球内部温度不均匀分布程度的参数。一般埋深越深处的温度值越高。 8、可采储量——在目前工艺和经济条件下,能从储油层中采出的油量。 9、断点组合——把属于同一条断层的各个断点联系起来,全面研究整条断层的特征,这项工作称为断点组合。 10、储集层——凡是可以储集和渗滤流体的岩层,称为储集层。 11、油气藏——油气在单一圈闭中的聚集,具有统一的压力系统和油水界面,是油气在地壳中聚集的基本单位。圈闭中只聚集了油,就是油藏,只聚集了气,就是气藏;既有油又有气,则为油气藏。 12、岩性标准层——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时,为便于项目组进行统一的描述,对勘察区域的岩性进行总体分层、编号以及对颜色、性状、物理力学性质等的描述,形成统一模板,即岩性标准层。13、沉积旋回——指沉积作用和沉积条件按相同的次序不断重复沉积而组成的一个层序地温梯度。

水文地质学(概念+问答)

1. 岩石空隙是地下水储存场所和运动通道。空隙的、、连通情况和分布规律,对地下水的分布和运动具有重要影响。 2. 岩石空隙可分为松散岩石中的、坚硬岩石中的和可溶岩石中的。 3. 孔隙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及情况,另外颗粒形状及胶结充填情况也影响孔隙度。 4. 岩石裂隙按成因分为:、和。 5. 地下水按岩层的空隙类型可分为:、和。 6. 通常以、、、持水度和透水性来表征与水分的储容和运移有关的岩石性质。 7. 体积含水量与重量含水量之间的关系? 8. 给水度、持水度、孔隙度之间的关系? 9. 简述影响孔隙度大小的主要因素,并说明如何影响? 10. 简述粘土孔隙度较高的原因? 11. 结合水、重力水和毛细水有何特点? 12. 影响给水度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 13. 影响岩石透水性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 14. 简述太沙基有效应力原理和过量抽取地下水引起地面沉降的原因? 15. 岩石空隙分为哪几类,各有什么特点? 16. 简述自然界岩石中空隙发育状况的复杂性? 1. 包气带自上而下可分为、和。 2. 岩层按其渗透性可分为与。 3. 根据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可将地下水分为、及。 4. 地下水的赋存特征对其水量、水质时空分布有决定意义,其中最重要的是 和。 5. 按含水介质(空隙)类型,可将地下水分为、及。 6. 承压水获得补给时,测压水位,一方面,由于压强增大含水层中水的密度;另一方面,由于空隙水压力增大,有效应力,含水层骨架发生少量回弹,空隙度。 7. 承压水含水层获得补给时,增加的水量通过水的密度及含水介质空隙的 而容纳。 8. 承压含水层排泄时,减少的水量表现为含水层中水的密度及含水介质空隙。 9. 简述包气带的特征? 10. 潜水的水位动态一般随季节如何变化? 11. 绘制简单水文地质剖面图,分别反映并表示地下水面、饱水带、包气带(土壤水带、中间带、毛细水带)。 12. 绘制一水文地质剖面图,使之反映并表示出含水层、隔水层、潜水、承压水、上层滞水。 13. 如何绘制等水位线图? 14. 为什么说含水层与隔水层的划分是相对的? 15. 从时间尺度出发,分析含水系统中岩层的渗透性。 16. 潜水有哪些特征?

构造地质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docx

构造地质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分支学科之一,以岩石圈的各种地质体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其组合形式及形成、发育、变形、破坏规律。一般根据其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的差异,分为狭义构造地质学和广义构造地质学。狭义构造地质学侧重于对中、小型地质体的研究,主要研究这些构造的几何形态、产状、规模、形成演化等。广义构造地质学的研究范围更加广阔,从地壳演变至岩石圈结构,从重要造山带至板块边界,从显微构造到晶格错位,几乎涵盖了10_8?108cm的所有地质体。近代以来,构造地质学研究获得了空前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来,板块构造理论体系得以建立和完善;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陆构造研究得到了重视;20世纪80年代以来,重点研究岩石圈的演化和三维岩石圈的建立;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陆动力学研究兴起。这些研究使得构造地质学在研究深度和研究广度上取得了重要进展。 1.构造解析构造学本质上是对地质体变形和演化的认识,构造地质学强调野外实地观测,其主要研究方法是构造解析法。构造解析是对地质体空间关系和形成规律的分析解释,内容包括对地质体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分析气几何学解析是指对地质体的产状、规模、组合形式进行研究,进而概化为构造模式。运动学解析主要研究地质体在构造作用中发生的变形和位移。动力学解析是在几何学解析和运动学解析的基础上,反推构造应力的性质、大小、方向,分析和解释该研究区域的构造演化史。 2.研究现状步人20世纪后,构造地质学开始从形态描述逐渐进人对地质体的成因和力学分析研究中,由定性观察转入定量研究,由几何学研究转人运动学、动力学的领域。相关学科的新方法、新思路的引人,使得构造地质学获得了极大地进步,促进了构造地质学和其他学科的交流融合。尤其20世纪60年代后,以板块构造为主的各种新理论的提出,促使构造地质学的发展进入全新阶段。 2.1板块构造理论体系相关研究1968年前后,地质学家归纳了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从全球统一的角度提出了板块构造理论,该理论将固体地球表层在垂向上划分为刚性岩石圈和塑性软

水文地质学资料

第8章 ◆系统思想与方法的核心: 把所研究的对象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并从整体的角度去考察、分析与处理事物。 8.2 地下水系统的概念 1.地下水系统概念的产生 2.地下水系统的概念: ☆地下水含水系统:由隔水或相对隔水岩层圈闭 的,具有统一水力联系的含水岩系。 ☆地下水流动系统:由源到汇的流面群构成的, 具有统一时空演变过程的地下水体。 3.地下水含水系统与地下水流动系统的比较 (1)含水系统将包含若干含水层与相对隔水层的整体作为所研究的系统。系统的边界是不变的; 流动系统以地下水流作为研究实体,边界是可变的。 (2)含水系统的整体性体现于它具有统一的水力联系; 地下水流动系统的整体性体现于它具有统一的水流。 (3)含水系统与流动系统都具有级次性。 ?控制含水系统发育的主要是:地质构造 ?控制地下水流动系统发育的主要是:水势场 8.3 地下水含水系统 含水系统在概念上是含水层的扩大,因此,关于含水层的许多概念均可用于含水系统。 8.4 地下水流动系统 1.地下水流动系统的水动力特征 2.地下水流动系统的水化学特征 地下水流动系统的不同部位,由于流速和流程对水质的控制作用,显示出很好的水化学分带: 在地形复杂,同时出现局部、中间、区域流动系统时,以垂直分带为主。 地形变化简单,只出现区域流动系统时,主要呈水平分带。 3.地下水流动系统的水温度特征 地下水流动系统提供了一个十分有用的水文地质分析框架; 根据渗流场、水化学场、水温度场之间的密切内在联系,利用地下水流动系统这一理论框架,可以将各方面零散的信息综合成一副有序的图景。 第9章 9.1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的概念 1. 地下水动态: 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下,含水层(含水系统)各要素(如水位、水量、水化学成分、水温等)随时间的变化。 2. 地下水均衡: 指某一时段某一地段内地下水水量(盐量、热量、能量)的收支状况。 3.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的关系 ◆均衡是地下水动态变化的内在原因(实质); 动态是地下水均衡的外部表现; ◆均衡的性质和数量决定了动态变化的方向与幅度; 动态反映了地下水要素随时间变化的状况。 4.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研究的意义

中国地质大学水文地质学

研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997年硕士生入学考试水文地质学试题真题 一、选择题——在括号内的三项选择中选择一项最佳答案。(30分) 例题:岩石的给水度通常(a.大于、b.等于、c.小于)它的空隙度。 例题最佳答案:c. 1、当某种岩石由两种大小不等的颗粒组成,且粗大颗粒之间的孔隙完全为细小颗粒所充填时,则此岩石的孔隙度(a.小于、b.大于、c.等于)由粗颗粒和细颗粒单独组成时的岩石的孔隙度的乘积。 2、承压含水层接受补给时,主要表现为(a.测压水位升高、b.含水层厚度加大、c.向相邻含水层越流)。 3、地下水按(a.埋藏条件、b.含水介质类型、c.化学成分的形成)分类,可以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 4、地下水的实际流速通常(a.大于、b.等于、c.小于)地下水的渗透流速。 5、在分水岭地带打井,井中水位随井深加大而(a.升高、b.不变、c.降低)。 6、包气带岩层的渗透系数随包气带含水量的降低而(a.增大、b.减小、c.不变)。 7、高矿化度地下水中的阳离子组分通常以(a.Na、b.Mg、c.Ca)为主。 8、溶解于水中的二氧化碳称为(a.侵蚀性二氧化碳、b.平衡二氧化碳、c.游离二氧化碳)。 9、用同位素(a.氚和14C、b.氘和18O、c.34S和36Cl)可以研究地下水的起源。 10、水对某种盐类的溶解能力随该盐类浓度的增加而(a.增强、b.不变、c.减弱)。 11、当潜水与河水有直接水力联系时,用直线分割法分割河水流量过程线求得的地下水泄流量将(a.偏小、b.偏大、c.不偏小也不偏大)。 12、山区地下水全部以大泉形式集中排泄时,可以认为泉流量(a.小于、b.大于、c.等于)地下水的补给量。 13、接受同等强度的降水补给时,砂砾层的地下水位变幅(a.大于、b. 小于、c. 等于)细砂层的地下水位变幅。 14、灰岩地区的峰林平原,是岩溶作用(a.早期、b.中期、c.晚期)的产物。 15、一个地区水资源的丰富程度主要取决于(a.降水量、b.蒸发量、c.地表径流量)的多寡。 16、用一个泉作为供水水源时,供水能力取决于泉的(a.最大流量、b.最小流量、c.平均流量)。 17、矿亢充水水源以地下水的(a.补给量、b.储存量、c.允许开采量)为主时,则矿亢涌水量充沛、不易疏干。 18、人工补给地下水的目的之一是可以防止(a. 地下水污染、b.大泉干固、c.海水入侵)。 19、在松散岩层中打供水井,常在井内滤水管外围回填砾石,要求回填砾石的渗透性(a.小于、b.大于、c.等于)岩层的渗透性。 20、在地下水水质分析中,常把(a.碳酸盐硬度、b.非碳酸盐硬度、c.负硬度)称为暂时硬度。 二、试对下列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地质学发展简史(精简版)

地质发展简史 1.地质知识积累和地质学的萌芽时期(远古~1450) 岩石和矿物知识的积累 对地质作用的认识 对地球的启蒙认识 中世纪的地质学 2.地质学的奠基时期(1450~1750) 地质哲学思想的初步发展 对化石和地层的认识 岩石学、矿物学和矿床学的发展 3.地质学的形成时期(1750~1840) 地质考察旅行的兴起 水成论和火成论 地质学体系的形成 灾变论和均变论 4.地质学的发展时期(1840~1910) 地层学和古生物学 岩石学、矿物学和矿床学 动力地质学 地槽地台学说和全球地质构造的理论综合 5.20世纪地质学的发展(1910~) 地质学各分支学科的发展 大陆漂移说 地质学的新阶段及板块构造学说 地质学发展史是人类在生产和探索地球奥秘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地球的组成和结构,地球及其生物界演变的规律,特别是地壳和岩石圈运动规律,并为人类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矿产资源保护环境服务的历史。 人们对地球的认识源远流长。在曲折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原始朴素的地质知识逐渐形成了地质科学的知识体系。根据地质知识发展的程度,并参照其社会文化背景,可将地质学发展史划分为5个时期。①地质知识积累和地质学萌芽时期(远古~1450),以认识的直观和解释的猜测性为主要特征。②地质学奠基时期(1450~1750),其特征是随着自然科学的诞生,地质知识趋向系统化。对地质现象试作理性解释,并逐步建立了观察和推理方法。③地质学形成时期(1750~1840),一方面地质知识得到较全面的概括和总结,另一方面,人们将地质作用、过程和结果联系起来加以思考,给予解释。地质思想、理论和学说十分活跃,由此初步形成了地质学体系。④地质学发展时期(1840~1910),其特征是地质知识和理论的发展,逐步形成了综合分析方法,初步提出了全球性地质发展史的认识。 ⑤20世纪的地质学(1910~),这一时期特点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新的地质学说、地质学理论不断涌现,地质学分支学科之间日益相互渗透,地质学与地球科学的其他学科相互沟通,形成了全球性地质学体系。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课程综合复习资料

肈腿薇螅芀莄薃螄羀 《油田开发地质学》综合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标准层——岩性特殊、岩层稳定、厚度较薄、分布广泛的岩层。 2、干酪根——油母质,沉积岩中不溶于非氧化型酸、碱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分散有机质。 3、生储盖组合——生油层、储集层、盖层在时间、空间上的组合形式或配置关系。 4、石油——是由各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液态可燃有机矿产,是成分十分复杂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 5、地温级度——指地球不受大气温度影响的地层温度随深度增加的增长率。表示地球内部温度不均匀分布程度的参数。一般埋深越深处的温度值越高。 6、油气田——是指受单一局部构造单位所控制的同一面积内的油藏、气藏、油气藏的总和。如果在这个局部构造范围内只有油藏,称为油田;只有气藏,称为气田。 7、地温梯度——指地球不受大气温度影响的地层温度随深度增加的增长率。表示地球内部温度不均匀分布程度的参数。一般埋深越深处的温度值越高。 8、可采储量——在目前工艺和经济条件下,能从储油层中采出的油量。 9、断点组合——把属于同一条断层的各个断点联系起来,全面研究整条断层的特征,这项工作称为断点组合。 10、储集层——凡是可以储集和渗滤流体的岩层,称为储集层。 11、油气藏——油气在单一圈闭中的聚集,具有统一的压力系统和油水界面,是油气在地壳中聚集的基本单位。圈闭中只聚集了油,就是油藏,只聚集了气,就是气藏;既有油又有气,则为油气藏。 12、岩性标准层——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时,为便于项目组进行统一的描述,对勘察区域的岩性进行总体分层、编号以及对颜色、性状、物理力学性质等的描述,形成统一模板,即岩性标准层。xzCK7。 13、沉积旋回——指沉积作用和沉积条件按相同的次序不断重复沉积而组成的一个层序地温梯度。 14、含油气盆地——发生过油气生成作用,并富集为工业油气藏的沉积盆地。沉积盆地是指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地壳表面曾经不断沉降,接受沉积的洼陷区域。LbauT。 15、异常地层压力——地层压力是作用于地层孔隙空间流体上的压力。正常地层压力可由地表至地下任意点地层水的静水压力来表示;但是由于种种因素影响,作用于地层孔隙流体的压力很少等于静水压力,通常我们把背离正常地层压力趋势线的底层压力称之为异常地层压力。 16、岩心收获率——岩心长与取心进尺之比的百分数,即岩心收获率=岩心长度/取心长度X100%。

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学

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学 第一章 1、水文学概念:水文学就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水体的形成、分布、循环与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门科学。 2、水文循环 (1)水的这种既无明确的“开端”,有无明确的“终了”的无休止的循环运动过程称为水文循环。 (2)水分由海洋输送到大陆又回到海洋的循环称为大循环或外循环。 水分在陆地内部或海洋内部的循环称为小循环或内循环。为区分这两种小循环,将前者叫做陆地小循环,后者叫做海洋小循环。 (3)内因——水的三态在常温条件下的相互转化 外因——太阳辐射与地心引力 (4)四个环节:水分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径流 3、水文循环的时空分布变化特点(简答—扩展) (1)水循环永无止境 (2)水文现象在时间上既有具周期性又具有随机性 (3)水文现象在地区分布上既具有相似性又具有特殊性 4、水量平衡原理概念:水量平衡就是指在自然水循环过程中,任意区域在一定时间内,输入水量与输出水量之差等于该区域的蓄水变化量。 第二章 1、河流基本特征(瞧透书P15—P17、小题) (1)河流长度(L) 自河源沿主河道至河口的长度。 深泓线(中泓线):河槽中沿流向各最大水深点的连线。 (2)河流的弯曲系数(Φ) 河流的弯曲系数等于河流长度与河源到河口之间的直线距离之比。 (3)河槽特征 1)河流的断面 河流横断面 河谷 河槽:基本河槽洪水河槽 过水断面 河流的纵断面 2)河流平面形态 (4)河流纵比降(J) 河流纵比降指任意河段首尾两端的高程差与其长度之比 河段纵断面近于直线: J=(Z1-Z2)/L 河段纵断面呈折线: J=[(Z0+Z1)L1+(Z1+Z2)L2+…+(Zn-1+Zn)Ln-2Z0L]/L2 (5)河流分段 一条河流按照河段不同的特征,沿水流方向可划分为河源、上游、中游、下游与河口5段。 2、流域的概念:流域就是指汇集地表径流与地下径流的区域,就是相对河流的某一端面而言。 闭合流域的概念:当流域的地面分水线与地下分水线相重合,则地面与地下集水区域也相

1水文地质学基础教学大纲

《水文地质学基础》教学大纲 一、大纲说明 1.课程性质和地位 《水文地质学基础》是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和地质工程专业必修的重要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基本知识也是与地下水有关专业的选修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地获得水文地质学的基本知识和地下水的形成、分布、运移的基本理论;初步掌握运用所学知识对与地下水有关问题进行水文地质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在公共基础课与地质基础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它既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阐述其本身的理论,又为后继课程《地下水动力学》、《水文地球化学》、《岩土工程勘察》、《专门水文地质学》及《工程地质学》等专业课的教学准备必要的基础知识。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重点掌握以下几方面的知识: 了解课程的性质、任务、研究对象以及在所学专业的地位,对水文地质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重点掌握水文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研究方法 ★ 掌握地下水的形成、分布、运移特征和规律,学会运用水文地质学原理,科学分析和解决相关水文地质问题的思维方法。 ★ 掌握简单的水文地质专业作业方法。 二、主要教学环节安排 课程的主要内容应以地下水的形成、赋存、分布和运移规律及各类地下水的特征为中心进行选材,并注意与本专业其它课程的配合与衔接。 教学内容共分十五章,一至九章阐述地下水形成的理论和有关概念,为本课程的基本理论部分。十至十二章进一步阐述各类地下水的埋藏、分布、交替循环等特征,是前一部分理论的应用和深化。十三、十四章介绍地下水的资源特征及其供水意义,并介绍人类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过程中出现的某些环境问题。十五章介绍地下水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课程总学时为72,其中讲授50学时,课程实习12学时,综合课程设计(实习)10学时。在大纲基本内容和总学时不变的前提下,部分教学内容、体系和课时分配,可根据本学科的发展和具体条件以及专业所需,适当灵活掌握。学时分配见下表。 课程教学学时分配表

华东《油气田开发地质学》2019年春学期在线作业(三)

------------------------------------------------------------------------------------------------------------------------------ (多选题)1: 从地质发展的观点看,有利的油气聚集带可以是()。 A: 油源区附近长期继承性的长垣带 B: 盆地内部的斜坡带 C: 与同生断层有关的滚动背斜带 D: 环礁型生物礁带 正确答案: (多选题)2: 下列给出项中,()是油层对比的成果图。 A: 栅状图 B: 岩相图 C: 小层平面图 D: 油砂体连通图 E: 古地质图 正确答案: (多选题)3: 世界各国许多油气田中普遍存在异常地层压力,下列()作用可能形成异常地层压力。 A: 泥页岩压实作用 B: 粘土矿物脱水 C: 有机质生烃 D: 渗析作用 E: 构造作用 正确答案: (多选题)4: 油层划分和对比的主要依据有()等。 A: 岩性特征 B: 储集单元 C: 地球物理特征 D: 沉积旋回 正确答案: (多选题)5: 下列给出条件中,()是容积法计算石油储量的所需参数。 A: 有机质丰度 B: 有效孔隙度 C: 累积产气量 D: 含油面积 正确答案: (多选题)6: 连续生储盖组合是指生油层和储集层在时间上连续沉积,两者直接接触,下列()均属于连续生储盖组合。 A: 不整合型 B: 断层型 C: 指状交叉式 D: 上覆式 正确答案: (多选题)7: 岩性遮挡油藏原来埋深适中,具有一定的压力,后因断裂作用下降,其原始压力仍保存下来形成()。 A: 低压异常

水文地质学重点

第一节:水文地质学基础 1.地下水:地下水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土层和岩石空隙中的水。 地下水起源 渗入水:降水渗入地下形成的水,是地下水形成的主要形式 凝结水:空气中的水汽在颗粒和岩石表面凝结形成地下水 初生水:岩浆中分离岀来的气体冷凝形成的水 埋藏水:与沉积物同时生成或海水渗入到原生沉积物的孔隙中而形成的地下水径流的定义:径流是指一个流域内的降水除去消耗于蒸发以外的全部水流。径流流量决定于流域面积规模和降水量等。 第二节:地下水的赋存 (体积)裂隙率:裂隙的体积(Vr)与包含裂隙在内的岩石的总体积(V)之比。面裂隙率:裂隙的总面积与岩层面总面积之比 线裂隙率:裂隙的总宽度与岩芯总长度之比。 给水性:饱水岩石在重力作用下,能自由给岀一定水量的性能。 给水度:地下水下降1个单位深度时,单位水平面积的岩石柱体在重力作用下释放出水的体积。(单位体积在重力作用下释放出水量)(注意与释水率的区别透水性:透水性指岩石可以被水透过的性能。 渗透系数(水力传导系数):水力坡度为1时,渗透系数在数值上等于渗流速度。渗透系数不仅取决于岩石的性质,而且与渗透液体的物理性质有关。 渗透率(内在透水率):衡量岩石透水性大小的指标称渗透率。与渗透液体的性质无关。 一般情况下,地下水的容重和粘滞性改变不大,可用渗透系数近似当作岩层的透水性指标。 含水层:能透过水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1 ?含水层形成的条件岩层具有储存 重力水的空间(孔隙、裂隙、溶隙)2?具备储存地下水的地质结构(透水-含水- 隔水、隔水-含水-隔水)3?具有充足的补给水源 含水层与透水层的区别:含水层首先应该是透水层,是透水层中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经常为地下水所饱和的部分上部未饱和的部分则是透水不含水层。故一个透水层可以是含水层,如冲击沙砾含水层,也可以是透水不含水层,如坡积亚砂土层, 还可以是一部分为位于水面以下的是含水层,另一部分位于水面以上的为透水不含水层含水带:是指空间延伸长度较大,而宽度有限的狭长带状地带。如:断层破碎带、岩溶径流带、岩脉含水带、侵入岩与围岩接触带 含水岩段:某一厚度较大的含水层内,由于不同层段的含水性差异较大,而划分出的不同强、弱含水层段或相对隔水层段。 含水岩组:指具有统一的水力联系和一定的水化学特征的多层含水层的空间组合。蓄三节:地下水的运动(饱水带) 饱水带:地下水面以下为饱水带,饱水带岩石空隙全部为液态水所充满,既有重力水乂有结合水。 水头:渗流场中某一点位置至基准面的高度乙称为位置水头;该点压强的液柱高度 ,称为压强水头;二者之和称为测压水头 水力坡度匸水力坡度为沿渗透途径水头损失与相应渗透长度的比值。 渗透:地下水在岩石空隙中的运动称为渗透。 渗流:不考虑渗流途径的迂回曲折,不考虑岩层的颗粒骨架,假想地下水充满整个岩石空间并只向整体水流方向流动的水流称为渗流。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综合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烃源岩 2、盖层 3、岩性标准层 4、沉积旋回 5、地温梯度 6、含油气盆地 7、圈闭 8、石油 9、油气田10、孔隙结构11、可采储量12、井位校正 13、压力系数14、滚动勘探开发 二、填空题 1、石油主要由等五种化学元素组成,通常石油中烷烃含量、溶解气量、温度,则石油的粘度低。 2、形成断层圈闭的基本条件是断层应具有,并且该断层必须位于储集层的方向。 3、油气田地质剖面图是沿某一方向切开的垂直断面图,它可以反映地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质特征; 4、压力降落法是利用由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个参数所构成的压降图来确定气藏储量的方法。因此,利用压力降落法确定的天然气储量又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国常规油气田勘探的程序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阶段。 6、油气有机成因论认为,生成油气的原始沉积有机质随埋深的增加、古地温的升高进一步转化成大分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当达到___________________时,大量生成液态烃。 7、储集层之所以能够储集和产出油气,其原因在于具备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个基本特性。 8、石油的非烃类化合物组成分为、、等三类。 9、地层超覆油气藏的分布位置在不整合面,裂缝性油气藏的油气储集空间和渗滤通道主要 为。 10、依据沉积旋回——岩性厚度对比法进行油层对比时,先利用_______________、其次利用_____________ 后,利用_______________,最后连接对比线,完成对比剖面图。 11、在地层倾角测井矢量图上可以解释、、、 _________________等四种模式,它们可以反映地下沉积和构造地质信息。 12、依在陆相湖盆的坳陷内,油气成藏应具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四方面的基本地质条件。 13、岩性遮挡油藏原来埋藏较深,具有一定的压力,后因断裂作用上升,其原始压力仍保存下来形 成。若已知辛3井钻遇L油层顶面的标高为-1750m,钻遇断点的标高为-1702m,那么该井钻遇了断层盘的L油层。

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学试卷 及答案

水文学试卷?一、填空题(10*1) 1、水文学就是研究自然界各种水体得存在、分布、循环物理化 学性质及环境因素得变化规律,预测、预报各水文现象变化情势得一门水利学科。 2、水文循环得重要环节有降水、蒸发、渗流与径流。 3、水资源就是一种再生资源 4、河道中各横断面最大水深点得连线称为深泓线、 5、河流某一断面得集水区域称为流域。 6、河川径流得成分包括地面径流壤中流地下径流。 7、特大洪水得重现期,一般要通过历史洪水调查与考证确定。 8、流城中得湖泊围垦以后,流城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一般比围垦前增大 9、降水得三要素就是降雨量降雨历时降雨强度。 10、由于我国目前多数城市得雨量资料年数还不够长,为了能够选得足够数量得雨量样本,且各样本有具有一定得独立性,规范规定取样方法采用年多个样法。 二、判断并改错(10*2) 1、在计算地下热水运动时,可以把渗透系数K当作代表岩层透水性得常数(T) 渗透系数就是表征岩石透水性得重要指标,其大小取决于岩石中空隙、裂隙得数量、规模及连通情况等,可在室内根据达西定律测定,与液体得性质无关.?2、自然界中得水位、流量、降雨、蒸发、泥沙、水温、冰情、水质等,都就是通常所说得水文现象。(T)?3、水文现象得变化,如河道某一断

面得水位、流量过程,具有完全肯定得多年变化周期、年变化周期与日变化周期。(F)?没有确定得周期 4、水文现象得变化,既有确定性又有随机性,因此,水文计算与水文预报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成因分析法或数理统计法,或二者相结合得方法进行研究。(T)? 5、一次降雨形成径流得损失量就是植物截留,填洼与蒸发三部分(F) 还有补充土壤缺水(入渗) 6、流域退田还湖,将使流域蒸发减少(F) 增加 7、重现期为一千年得洪水,其含义为大于等于这一洪水得事件正好一千年出现一次(F) 大于等于这一洪水得事件很长时间内平均千年出现一次 8、设计洪水就是指断面得最大洪水(F) 、符合设计标准要求得洪水 9、含水层与隔水层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T) 10、按成因把自然界得岩石分为三类岩浆岩,火成岩,变质岩、(F) 岩浆岩又称火成岩,还有一类就是沉积岩、 三、名词解释(5*4) 1、何谓水文统计? 答:对水文学中常用得数理统计方法有时就叫水文统计法、水文统计得任务就就是研究与分析水文随机现象得统计变化特性,并以此为基础对水文现象未来可能得长期变化作出在概率意义下得定量预估,以满足水利水电工程得规划、设计、施工以及运营期间得需要。 2、径流系数

最新水文地质学基础复习重点

水文地质重点(结合以前画的) 绪论&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 填空: 1、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2、地下水:地下水是指赋存和运动于地表以下土层和岩石空隙中的水。 3、自然界的水循环包括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 4、水文循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 5、小循环:是指海洋表面蒸发的水汽,又以降水形式降落入海洋;或是大陆表面蒸发的水汽,仍以降水形式降落回陆地表面。 6、大循环:是指海洋表面蒸发的水汽,随气流带到大陆上空,形成降水落在地面,再通过径流返回海洋的过程。 二、简答: 地下水的功能: (1)地下水是城市供水的重要水源。 (2)工业生产需要大量使用地下水。 (3)农业生产需要有充足的水源保证。 (4)地下水是良好的载热物质,可将热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地表供人们使用(5)某些地区的地下水含有特殊的化学成分,并具有较高的温度,利用这些地下水可治疗某些疾病。 (6)有些地下水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矿产资源。 (7)利用地下水的化学成分作为找矿标志寻找某些有用矿产的工作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 填空: 1、空隙:包括松散沉积物中的孔隙、坚硬岩石的裂隙和可溶岩的溶穴。 2、对地下水储存和运移具有重大影响的是孔隙的多少和孔隙的大小。 3、孔隙度:衡量孔隙多少的指标称为孔隙度。它指岩石中孔隙体积和岩石总体积之比。 4、裂隙:是坚硬岩石形成时或形成之后由于各种内外应力的作用,使岩体遭受破坏而形成的空隙。 5、结合水:由于静电引力作用而吸附在岩石颗粒上的水叫结合水。可分为强结合水和弱结合水。 6、重力水:岩石空隙全部被充满,在重力作用下运动的液态水称为重力水。

油田开发地质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烃源岩:能够生成石油天然气的岩石(或生油气母岩)。 2.盖层:覆盖在储集层之上能够阻止油气向上运动的细粒、致密岩层称为盖层。 3.岩性标准层:是指且有岩石特征明显、岩性稳定、厚度大小、分布广泛等区域性对比标志的岩层。 4.沉积旋回:(或称韵律)是指垂直地层剖面上具相似性的岩石有地重复出现。 5、地温梯度:在地表上层(深约20~130m)之下,地温随埋臧深度而有规律的增加,现将尝试每增加100m所升高的温度,称为地温梯度。 6、含油气盆地:在某一地质历史时期内,地壳上那些曾经稳定下沉,并接受了巨厚沉积物的统一沉降区称为沉积盆地。在沉积盆地中,如果发现了且有工业价值的油气田,这种沉积盆地就可视为含油气盆地。 7、油气藏:在地下岩层的运移过程中,当岩石的物理性质和几何形态阻止油气进一步运移时,油气就会在圈闭中聚集起来,形成油气藏。 8、异常地层压力:在正常压实条件下,作用于隙流体内的压力即为静水柱的压力。但是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作用于地层孔隙流体的压力很少等于静水压力。通常,我们把偏离静水压力的地层孔隙流体压力称之为异常地层压力,或称为压力异常。 9、岩心收获率:是表示岩心录井资料可靠程度和钻井工艺水平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 10、断点组合::在相同方向的测线上,断点性质,落差及断层面产状应该基本一致或有规律地变化。同一断层,其所断开的地质层位应该相同或沿某一方向有规律地变化;同一断层沿走向方向各区段的断距相近或有规律地变化。同一断块内地层的产状变化应有一定的规律;区域大断裂其走向与区域构造走向一致 11圈闭:指储集层中能够阻止油气运移,并使油气聚集、形成油气藏的一各场所。 12、石油:是储存于地下岩石空隙(孔、洞、缝)中的、天然生成的、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 的可燃有机矿产。 13、油气田:指受单一局构造、地层岩性因素所控制的同一面积内的油臧、气臧、油气臧的总和。如果在这个受某一局部或地层性因素控制的范围内只有油臧,称为油田;只有气臧,称为气田。 14、孔隙结构:就是指孔隙和喉道的几何的形状,大小,分布及其相连通的关系,是影响储集岩渗透能力的主要因素。 15、折算压力:折算压力系指折算压头产生的压力,可利用静水压力公式导出。为了对比油臧上各井头的大小,应将所有的井都折算到同一个基准面上。 16、干酪根:沉积岩中不溶于非氧化型酸、碱和非氧化性有机溶剂的分散有机质。 17、油气初次运移:从指油气自烃源岩向储集层或运载层中的运移。 18、储集单元:在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划分与对比中,将这种在剖面上按岩性组合划分的、能够集体与保存油气的基本单元称为念念单元。 19、压力系数指原始地层压力与静水柱压力的比值。压力系数>1.2------高压油藏 20、可采储量:是指从油气地质储量中可采出的油气数量。按其地质可靠程度和经济意义可分为七类(预测储量是内蕴经济的,不划分经济可采储量。 21、滚动勘探开发:是指对于复式油气聚集带(区)或复杂油气田,从评价勘探到油气田全面投入开发阶段,在采取整体控制的基础上,勘探一块,开采一块,评价勘探与油田开发紧密结合、交叉进行的一套工作方法。 1、岩浆——指地内深处高温、高压、富含挥发组分的复杂的硅酸盐熔融体。 2、岩浆岩——指岩浆侵入到地壳或喷出地表逐渐冷凝而形成的岩石。

水文地质学基础(工)考试试卷

东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水文地质学基础(工)试卷(A卷) 学习中心姓名学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在地下水中K+的含量比Na+少的原因是(): A) 地壳中钾的含量比钠少。 B) 钾盐的溶解度比钠小。 C) K+大量地参与形成不溶于水的次生矿物。 D) 易为植物所摄取。 2. 潜水蒸发的影响因素是(): A)气候。 B)潜水埋藏深度。 C)包气带岩性。 D)地下水流动系统的规模。 E)以上各项综合。 3. 有关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的关系描述错误的是(): A)一个地区天然条件下地下水总是保持其总的收支平衡,即地下水均衡。 B)较短时期内,气候波动使地下水经常处于不均衡状态,表现为地下水的水量与水质随时间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即地下水动态。 C)均衡是地下水动态变化的内在原因。 D)动态是地下水均衡的外部表现。 4. 沉积物的特征包括(): A)沉积物的类型。 B)沉积物的空间几何形态。 C)沉积物的粒度和分选。 D)以上综合。 5. 洪积扇从扇顶—扇端沉积物变化趋势(): A)粒度由细变粗。 B)分选由较好—差—极差。 C)粒度由细变粗,分选由极差—差—较好。 D)粒度由粗变细,分选由极差—差—较好。 6. 错误表述冲积物的地貌特征和冲积物特点的是(): A)冲积物只在河流下游发育,形成冲积平原。 B)冲积平原河床中多沉积粉细砂,向两侧依次沉积亚砂土、亚粘土、粘土等。 C)山区阶地下部为卵砾石,上部粘性土层。 D)冲积物的地貌特征包括山区阶地和河流下游的冲积平原。 7. 对裂隙水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A)裂隙水多呈脉状含水系统,裂隙率要比松散岩层孔隙度大。 B)裂隙分布不均匀且具有方向性,导致裂隙水的分布多具方向性,表现为渗透的各向异性。 C)不同方向裂隙相互交切连通,可以构成连续分布的空间—裂隙网络,形成网络裂隙水。 D)有些裂隙水也可以构成具有统一水力联系的层状含水系统。 8. 关于各类碳酸盐岩中构造裂隙发育及岩溶透水性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A)厚层质纯灰岩发育很不均匀的稀疏、宽而长的构造裂隙。 B)中薄层灰岩发育密集、短小而均匀的构造裂隙,岩溶发育均匀而强烈。 C)泥质灰岩形成的裂隙张开宽度比较小,延伸性也比较差,不利于岩溶的发育。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