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新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2018新版教材)

最新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2018新版教材)

2018秋季最新编辑教案

新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第1课古代埃及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古埃及的代表性的文明成就

教学难点:分析自然环境对文明产生的影响;理解古代埃及法老与金字塔的关系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希罗多德说过:“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令人惊异的事物,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非笔墨所能形容的巨大业绩。”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课:古代埃及。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一)古埃及的自然环境——尼罗河

1.图片展示:

国际空间站拍摄地球夜景:尼罗河岸灯火通明

2.材料展示:古代埃及诗歌《赞美尼罗河》: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出,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你用你神秘的方式,带来了肥沃的土壤,让我们歌唱!你滋润了太阳神赋予的土地,养育着所有的人民,让我们在干涸的沙漠里畅饮!你慷慨无私地给予我们所有美好的东西!

3.教师提问:

(1)解释歌词“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

提示:尼罗河是唯一水源,为人类生存提供条件。

(2)解释歌词“你用你神秘的方式,带来了肥沃的土壤。”

提示:定期泛滥,利于农业发展。

(3)还有什么“美好的东西”?

提示:便于航行。

4.教师小结:尼罗河为人们生存繁衍提供了条件,定期泛滥促进了古埃及农业的发展;而其平缓的河水以及盛行风又提供了便利的航运条件;这些有利条件促进了尼罗河流域的统一。

(二)象形文字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象形文字字母—英文字母对照表”

2.教师提问:请学生猜测其中几个文字的含义并说说象形文字有怎样的特点?

提示:与事物形状相似。

3.资料链接:纸莎草纸

古埃及人在距今5000年前发明了纸莎草纸,纸莎草纸的制作材料是纸莎草。它盛产于尼罗河沿岸的水生植物。人们将纸莎草的粗茎切割下来,剥去外皮,将里面柔软又有韧性的茎芯儿切成薄片。再将切成片儿的茎芯横、竖编织或叠放。然后用锤子将两层茎芯儿敲打,直至融合成一张薄纸。融为一体的薄片儿在经过晒干、打磨等工艺处理后,世界上最早的纸就诞生了。

4.教师小结:象形文字是古老的文字之一,是古埃及人民创造的文明成就。

目标导学二:金字塔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图片

2.教师提问:埃及有句古谚语:人类畏惧时间,而时间畏惧金字塔。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金字塔。想象一下古代埃及人是如何搬运、建造金字塔的?

提示:学生自由回答;金字塔的建造方法后人有几种推想:(1)用一个巨大的杠杆,一段用绳子绑住石块,另一端通过人力将石块吊往上方,然后将石块逐步往上堆砌。(2)用土堆成斜坡,利用木质滚轴将石块拉上去土堆是环绕金字塔螺旋上升。也有人认为,第(2)种方法土堆的清除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而推测开始用土堆,然后用杠杆。也有些人认为,金字塔是由外星人建造的,因为他们觉得古人没有这么高的智慧来建造这么伟大的建筑。

目标导学三:法老的统治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法老的图片

2.教师提问:说说古埃及法老的地位是怎样的?

提示:法老作为全国最高的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在宗教上,他被认为是“神之子”,具有无上的权威。

3.思维延伸:埃及法老们为什么要给自己修筑金字塔?

古埃及人相信“灵魂不死”,修筑豪华的陵墓,以备在冥世间继续生活,同时也是为了宣扬法老至高无上的宗教神权和世俗专制统治的权力。

三、课堂总结

金字塔外形雄伟壮观,内有许多甬道和墓室相通,还有绘画、雕刻等艺术品,实际上是一座地下宫殿。国王的尸体经防腐处理,制成了干尸,放置在棺木中,这就是“木乃伊”。金字塔是古代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3 板书设计

1.自然环境

2.文明历程:

3.文明成就:太阳历、数学、象形文字、解剖学、金

字塔等

4.法老统治

4 教学反思

新课程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让学生走上台演讲,是最令孩子们兴奋的时刻,他们所表现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这种教师当“导演”,学生当“主演”的课堂教学方式,给他们提供了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

第1课古代埃及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

教材分析

《古代埃及》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九上第1课,新的部编教材对世界古代史的内容进行了较大的重编.原人教版教材利用一节课讲述了除中国之外的亚非三大文明古国,而新教材则将其编为一个单元,分三课时,分别讲述了古代埃及,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印度三大文明古国的历史.古代埃及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也是世界古代史的第一课.

本课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金字塔;法老的统治。三部分内容之间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

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者是初三学生,经过两年多的初中生活,生理和心理上都有新的成长,精力旺盛,独立性增强,接受新知识和独立学习能力也趋于成熟,完全具有独立阅读教材,理解基础知识的能力。但他们还是一群十五六岁的少年,精力充沛,但不耐久;活泼热情,但不深刻。所以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持久的注意力,本课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增强课堂内容的直观性、趣味性。充分利用古代埃及文明的魅力—金字塔的神秘科学严谨;木乃伊的奇妙制作;太阳历的先进;象形文字的产生等等,吸引同学们的兴趣。

在学习方法和技能方面,经过两年多的学习和历练,掌握了初步的历史学习方法,积累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具备了初步的自主学习能力,练习了合作探究的方法,这为学习本课基础知识和探究综合题目提供了条件;但鉴于同学们历史综合概括能力和材料分析能力欠佳,因此本课在安排自主学习和探究时,要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并提供大量课外史料,直观的让学生感受古代埃及文明的先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目标,更好的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概括古埃及所处的地理位置,说出古代埃及疆域的发展变化。了解古埃及象形文字;知道古埃及医学和天文学的产生。概括金字塔的情况,知道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及修建的意义。

2.通过识读《古代埃及图》了解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埃及的疆域。

4. 了解古代埃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锻炼概括归纳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

古代埃及文明与金字塔

教学难点

埃及文明中的成就。

教学策略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以“提高课堂效率”为主旨,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通过自主学习学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变“动力集中于老师一人身上”为“全体学生为主动力”。同时利用PPT增加教学宽度,创造学生主动参与的情景,以最大可能实现课堂高效。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研习资料,探究问题,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法;小组竞赛法等。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亚非四大文明古国历史地图。

老师:同学们能说出亚非四大文明古国吗?

学生:古代埃及,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印度和中国。

老师:非常正确。中国是亚非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文明没有中断过的文明古国。那么其他几个文明古国的历史是怎样的呢?从今天开始,我们学习四大文明古国中的其他三个,首先我们先来学习《古代埃及》的历史。

二、展示学习目标(见第三部分教学目标)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行动有方向,学习有动力。

三、教学流程

(一)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老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2-3页,概括下列问题:

1.古代埃及的地理位置?

2.古代埃及国家的变迁?

3.古代埃及科学和文化的代表。

学生:依托学案,自主学习教材第一部分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边学边记,找出上述问题。

教师指导:

1.古代埃及的地理位置:

古代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尼罗河贯穿南北。尼罗河流经非洲东部与北部,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长6670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

向同学们出示《古代埃及图》,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古代埃及的地理位置.

合作探究: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

Egypt is “the gift of the Nile.”

古埃及人为什么赞美尼罗河?

参考答案:

尼罗河不仅给古埃及人带来生存必需的淡水,而且它的定期泛滥也带来肥沃的泥土,为埃及农业生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古代埃及的产生及变迁:

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国家出现;

公元前3100年左右,初步实现统一;

法老图特摩斯统治时期: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

疆域:向北延伸至叙利亚及小亚细亚交界处,以及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

古埃及文明终止:外族入侵。

让同学们画出古埃及的兴衰史。

3.古埃及文明的巨大成就

古代埃及的太阳历

元旦是依据什么历法确立的新年,这种历法是依据什么制定的?

现行历法是公历,它是以太阳运行周期作为制定依据的,早在几千年前的埃及已出现。全世界通用的是公历,中国仍然同时使用农历。

古代埃及数学发展

古代埃及的农业生产需要促进了数学的诞生。数学用于指定历法和测量面积。

古代埃及的医学

在制作木乃伊的过程中,他们初步知道了解剖学的知识,懂得血液循环与心脏跳动的关系,并开始分科治病。而且掌握了高超的防腐技术。

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

它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前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二)金字塔

老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4页,概括下列问题:

1.金字塔的地位?

2.金字塔的代表?

3.金字塔的意义。

学生:依托学案,自主学习教材第二部分金字塔,边学边记,找出上述问题。

教师引导:金字塔的地位和意义

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埃及金字塔中最大的一座,是法老胡夫的。它规模巨大,建筑技巧高超,每块石头都磨得很平,人们很难用一把锋利的刀刃插入石块之间的缝隙,这不能不说是建筑史上的奇迹。

合作探究:金字塔是外星人建造的吗?

由于古代埃及金字塔的工程浩大,规模宏伟,很多人怀疑五千年前的人类是否具有这种建筑能力。比如,一百年前,我国的一份报纸在首次介绍金字塔时,就提出这样的疑问:“夫五千年以前,人户稀微,制作未备,何以能成此大工?”直到今天,有人仍然对古代埃及人建造金字塔的能力表示怀疑。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谈谈你的理由。

三、法老的统治

老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4-5页,概括下列问题:

1.法老的地位和权力?

2.王权的衰落

学生:依托学案,自主学习教材第三部分法老的统治,边学边记,找出上述问题。

教师引导:法老,是埃及语的希伯来文音译,在古埃及,“法老”一词本义是“法老大房子”,后来用来指国王其象形文字写作,意为大房屋,在古王国时代(约前2686—前2181 )仅指王宫,并不涉及国王本身。新王国第十八王朝图特摩斯三世起,开始用于国王自身,并逐渐演变成对国王的一种尊称。

法老拥有至高无上权力:

1.自诩为神之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2.独揽国家行政大权;

3.主宰国家经济;

4.控制国家军队和司法;

5.为自己修筑金字塔。

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概括总结,形成知识网络.

课堂达标检测

简单检测学生课堂学习情况。

1.四大文明古国中,位于北非的是( )

A.古巴比伦B.古代埃及

C.古代印度D.古代中国

2.下列有关古代埃及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埃及大部分领土位于非洲东部

②埃及气候干旱,终年雨量稀少

③尼罗河是埃及唯一的水源

④尼罗河谷地区一度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富裕的地区之一

⑤约从公元前3000年开始,尼罗河沿岸陆续出现了几十个小国A.①②③B.④⑤C.③④⑤D.②③④

3.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通过考察研究它,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哪些方面的社会状况?()

①建筑技术②宗教信仰

③自然科学④专制制度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教学反思(略)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汉穆拉比法典》的特点与历史价值

教学难点:理解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时期的重要标志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动态图片)这个数学上非常有名的定理是什么?最早是由什么人发现并使用的?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一)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与地理环境

1.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古代两河地域地图”,思考: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在什么地方?两河指的是哪两条河?两河流域的地理环境怎样?

提示:两河流域指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的流经区域,基本位于今天伊拉克境内。古代两河流域分为南北两大部分,北部被称为亚述,南部被称为巴比伦尼亚、巴比伦尼亚又可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为阿卡德,南部为苏美尔。

两河流域位于亚非大干旱地区,自然环境并不十分优越。北部丘陵地带雨量相对较多;南部地势低洼,多沼泽,除洪水泛滥季节外,雨量一般较少,呈干旱状态。由于河源地区高山积雪定期融化,每年3月至7月是两河流域的洪水泛滥季节。

2.问题思考:地理环境对两河流域文明形成会有怎样的影响?

3.教师归纳:受制于自然条件,该地区农业生产在洪水泛滥季节需要排涝,其他季节则依赖人工灌溉,因而古代两河流域南部的居民很早就开始修渠筑堤。

(二)楔形文字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楔形文字图片

2.教师讲述:楔形文字,又称为钉头文字,因其书写笔画的形状酷似木楔或钉子而得名。由苏美尔人发明,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古代两河流域最主要的文化成就。

目标导学二:古巴比伦王国与《汉谟拉比法典》

1.教师讲述:公元前18世纪兴起的强盛而繁荣的古巴比伦王国是两河流域文明的代表。那时的社会面貌是怎样的呢?请大家欣赏小品《打架》。

2.学生活动:(学生小品表演)

国王:“我是古巴比伦城邦的第六任国王,我花了这么多年的时间,终于统一了两河流域,成为了四方之王。但我每天要处理的案件实在太多,我已命人编成了一部法典,这下处理事情就有依据了。”两自由民正发生争执并打了起来。

国王:“你们两个混蛋在干什么?给我住手!”

两自由民发现是国王,立即停了下来并向国王行礼。

自由民A:“我尊敬的国王,他两天前把我的一只眼睛打伤了,疼死我了。我要找他算账。”

自由民B:“是他先侮辱我是奴隶,我才打他的。”

国王:“好了,好了,我来给你们判决,你(自由民B)打伤了他(自由民A)一只眼睛,你就让他把你的一只眼睛也打伤吧! (说完A做着向B的眼睛打去的样子)

3.教师提问:(1)小品中的国王是古巴比伦的哪一位国王?(2)国王的判决有法律依据吗?依据是什么?涉及了哪些方面的法律规定?举例说明之。(3)这样的判决有何原则?你如何看待这样的处罚原则?

4.教师指导:学生回答问题(1)时,指出国王汉谟拉比是一位勇猛过人精通谋略的国王,他建立了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维护统一王国的统治和奴隶制社会秩序,便于在位的第二年开始编制法典。

学生回答问题(2)时,指导学生认识《汉谟拉比法典》的组成部分和内容。并检查学生课前查找资料的情况。

学生回答问题(3)时,补充说明古巴比伦有三种人,有权自由民、无权自由民和奴隶。如果将小品中的自由民A换成是奴隶,那国王对自由民B的判决就不同了,只是赔偿该奴隶的主人购买这位奴隶的价格一半的钱就可以了。

5.教师小结:《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6.问题思考:讨论并理解《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

提示:全面维护统治集团的根本利益,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严格规定了各个阶层的义务,严厉惩罚各种社会犯罪。

三、课堂总结

本课主要讲述了在西亚地区奔腾的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养育了人类,在适合人类农业耕作的自然环境中催生了灿烂的文明。苏美尔人创立了楔形文字,并用文字保留了文学作品《吉尔伽美什》。古巴比伦国王还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成为目前已知最早的成文法典。

3 板书设计

1.自然环境

2.文明历程:

3.古巴比伦王国:君主专制制度

4.《汉谟拉比法典》:严格的社会等级

4 教学反思

古巴比伦在三千多年前的奴隶社会就做到了国家有法可依,实在是不简单。法典对维护奴隶阶级的利益和维护当时的统治秩序起了很大作用,这也是法典的先进之处,所以法典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并成为研究古巴比伦奴隶社会的第一手材料,它不愧为世界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第3课古代印度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印度的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兴起

教学难点:如何看待佛教的教义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印度这一名称起源于印度河,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历史》中最早把印度河以东的广大地区称为印度,后来西方人沿用了这一名称。在我国的《史记》中把印度称为“身毒”,《汉书》中把它称为“天竺”,《大唐西域记》中才把它成为印度。现在印度共和国的印地语的国名为“婆罗多”,起源于古代婆罗多族。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3课:古代印度。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教师提问:古代印度河上游两岸土地肥沃。造成这里土地肥沃的原因和我们前面讲过的哪个国家相似?

提示:非常准确,就是埃及。

2.教师讲述: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来自中亚的一支游牧部落侵入印度。他们自称雅利安人,陆续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印度河北部建立起许多小国。到公元前三世纪,恒河下游的摩揭陀国经济发展较快,力量强大,国王阿育王统一了除南端以外的印度。但是,这种统一是不巩固的。不久,印度又陷入分裂的状态。同学们还记得中国历史元朝史中,元朝统治者的民族分化政策吗?

元朝为了巩固它的统治,把全国各族分为四等。而印度的雅利安人。在征服过程中也产生了不同的等级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目标导学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1.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古代印度有几个等级,他们的名称是什么,各等级有哪些社会阶层,各等级的职责或义务如何?

提示:印度的等级制度,也叫种姓制度。种姓在印度的梵文中称“瓦尔那”,意为“肤色,品质”;第一等级婆罗门,即僧侣。第二等级刹帝利,包括国王武士和官吏,掌握军政大权。前者是人民的精神生活的统治者,后者是国家的世俗统治者。第三等级是吠舍包括农牧民、手工业者,要向国家纳税,供养前两个等级。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以奴隶为主。随着主产和分工的发展,在种姓之外又出现了大批的不可接触者,即最受歧视和压迫的贱民,各个等级间职业世袭,互不通婚,界限森严甚至不能共食、共住。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分析婆罗门祭司将种姓制度赋予神秘色彩的目的何在?种姓制度的实质又是什么?

提示:为了维护反动的等级制度,婆婆罗门祭司把等级制蒙上了一层神圣的色彩。统治者利用婆罗门教的说法,目的是为了保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特别是婆罗门的特殊地位。

3.问题思考:它对后来印度的发展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联系印度现在的发展,谈出自己的观点。

提示:等级制度渗透到印度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阻碍了印度社会的发展、在奴隶制的发展中,等级制度越来越引起人民的不满、婆罗门教日益遭到反对,社会矛盾愈演愈烈在这种形势下产生了佛教。

目标导学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1.教师提问:同学们都看过《西游记》齐天大圣孙悟空辅佐他的师父唐僧到西天取经,实际上就是到印度研究佛经。那么,佛教的创始人是谁?概括一下佛教的教义。

提示: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

佛教教义上要是“众生平等”、“自已修行以求来世”,所有这些在当时充满不平等的奴隶制国家里对于广人的群众是有诱惑力的。但是,佛教宣杨的平等是灵魂上的而不是现实中的,佛教并不反对奴隶制,并且把刹帝利摆在第一位。

2.拓展延伸:国王为什么要扶植佛教?到底该如何评价佛教呢?想想为什么佛教能广泛传播?

提示:佛教主张人民应忍耐、顺从、放弃斗争,所以历代统治阶级便利用佛教宣扬的“众生平等”的假平等,掩盖阶级社会中真正的不平等,从而达到维护剥削制度的目的。后来,阿育王也信了佛教,并把它定为国教。大建佛塔、寺院、也正是在阿育王统治时佛教开始向外传播。

3.资料链接:乔达摩·悉达多

传说他年轻时有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他想,人总是要老、要死,能不老不死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29岁那年,他离别双亲和妻儿,去深山访道经过7年的冥思苦想终于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达到了至高无上的境界;“佛”就是大彻大悟的人—一般专指释迦牟尼。中国寺院的佛殿称大雄宝殿,殿里的大佛就是释迦牟尼。大雄也是尊称,意思是大无畏的勇士。

三、课堂总结

古代印度是亚洲南部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公元前2500年左右开始出现奴隶制小国。后来在雅利安人进入古印度后,在公元前3世纪,印度半岛除南端外一度统一。在印度奴隶制国家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种姓制度),体现了鲜明的阶级性,成为印度奴隶社会的重要特点。随着印度社会经济的发展,婆罗门和其他等级的矛盾激化,在这种形势下产生了佛教,逐渐发展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3 板书设计

1.古代印度的自然条件

2.古代印度的文明历程

3.种姓制度

4.佛教的诞生和传播

4 教学反思

通过对印度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印度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印度的种姓制度是印度奴隶社会的特点,是奴隶主阶级对奴隶和其它劳动人民进行统治的社会制度。佛教的教义因为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某种需要,受到统治者特别是刹帝利的保护。有时根据特定情感目标创设情境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相互交流、相互探讨、共同体验、共同感受,让学生在相互尊重、信任、合作的气氛中学到知识、陶冶情操,发展积极、健康的情感。

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

第4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

1 教学分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