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制度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周业安

一、导言

按照科斯的说法,新制度经济学这个名称是由威廉姆森提出的,目的是与早期康芒斯等人的老制度经济学相区别。[1]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古典经济学家那儿,经济和社会、政治、法律等领域紧密相关,对经济现象的分析实际上也就是一个总体架构下的因素分析,斯密、李嘉图、马克思等古典经济学家在理解经济活动时,既关注价格等纯经济现象,同时也关注财产权、阶级、国家、道德等政治和社会制度现象,两者密不可分。不过,这些古典经济学家的立足点还是牛顿的机械论,主要讨论商品的生产、交换和消费等人与自然的关系,即使涉及到社会关系,也把它看作是有客观规律可寻的[2]。继古典经济学之后,发端于边沁、西尼尔、戈森等人,由杰文斯、门格尔、瓦尔拉斯、庞巴维克和克拉克等人开拓的新古典经济学则发掘了经济活动的主观面,其分析的出发点是从事经济活动的当事人的快乐或痛苦感等主观感受,但其分析的落脚点仍是商品。为了突出个体的主观感受,新古典经济学家不惜忽略社会关系层面的东西,把政治、法律和社会制度等作为外生产物,出现在当事人决策的约束环境中。个体决策模型简化为面对客观约束的主观效用最大化,这种思路和古典经济学毫无差别,仍然是牛顿力学的产物。即使面临未来的问题,也可以通过贴现来处理,当事人能够准确比较决策结果的现值。

在牛顿世界中,经济活动的当事人面对资源约束和主观偏好,可以井然有序地完成各种活动,从而实现最大化目标。在经济活动中,人和自然的关系是基础,人和人缔结的社会关系是从属。即使马克思正确地认识到当事人生产出商品的同时,也生产出了社会关系,并且当事人的决策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做出的,但古典经济学家仍然无法摆脱纯客观的思维,社会关系的形成和演变仍和商品配置一样,具有可设计的有序的特性。所以,无论对古典经济学家还是对新古典经济学家,政治、法律和社会制度层面的东西是无需单独作为分析对象的。康芒斯、凡勃伦和米切尔等人正是看到这一点,他们对古典经济

学非独立地处理制度问题不满,同时对新古典经济学忽略制度问题更为不满,于是在各自的著作中,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来深入研究制度本身的问题。在他们看来,制度不仅对生产力层面的东西有反作用,而且在很多时候甚至具有决定作用;制度涉及到的各种关系并不能仅仅通过牛顿的机械论来理解;制度是和整个社会联系在一起,制度分析只能是整体分析。康芒斯等人的理论立足于古典经济学的分析范式,采取集体主义方法论,同时又试图突破牛顿力学范式的约束,引入休谟、马尔萨斯和达尔文等人的思想,这些思想体现了人们对真实世界的一种认知,比如制度的变化过程类似生物的演化过程;制度选择中的不确定性等。

由于和古典经济学有一定的对应性,康芒斯等人的理论被称为古典制度理论或老制度经济学,后者是相对新制度经济学而言的。古典制度理论作为一个整体没有清晰的一致的分析范式,也没有明确的研究逻辑。比如康芒斯正确地理解了缺乏制度理论的经济学的缺陷,以及习惯法理念和经济学内在精神的一致性,却没有像凡勃伦那样发展出制度演化的理论框架,而是局限在各种制度的比较;凡勃伦准确地把握住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和经济现象变化的内在关联性,却无法理清作为制度的演化过程中当事人的行为的成因和变化轨迹,以及这些行为与制度的关系;米切尔讨论了制度演变对经济绩效的影响,但影响机制并没有明确给出来。科斯后来评价古典制度理论时,指出康芒斯等人仅仅提出了问题,而没有真正的制度理论,从科学化角度讲,这一点是中肯的。也因为对过去的经济学不满,特别是对古典理论无法证伪不满,科斯尝试着沿用新古典主义的研究范式和分析方法,来分析制度本身,目的是让经济学和现实一致起来。新制度经济学正是在这种面对现实的压力和理解现实的使命中诞生了。

过去的经济学研究主要缺陷在于,一方面,如科斯所说,新古典经济学家忽视了现实的经济活动的发生机理和行为特征,仅仅关心自身主观臆想的模型世界,“被研究的东西是经济学家心目中的、而不是现实中的体系。我曾称之为‘黑板经济学’。企业和市场似乎都有名无实。------更令人惊奇的是,在关注定价体系时,竟忽略了市场,

或者说忽略了制约交换过程的制度安排。”[3]另一方面,古典经济学家和古典制度理论家虽然关注到制度的问题,但古典经济学家没有独立的制度理论,有的只是关于制度讨论的碎片,而古典制度理论有了独立的制度理论,却没有发展起可供证伪的范式。科斯甚至偏激地认为古典制度理论毫无价值,“(康芒斯等人)他们留给后人的是一堆毫无理论价值的实际材料,很少有什么东西能被继承下来”[4]。

那么,科斯发展的理论究竟和前面的理论有何区别?首先需要肯定的是,科斯的研究主要继承了新古典经济学理论范式,其内核是理性经济人的最优决策模型,分析方法也是标准的边际分析。科斯和新古典经济学家一样,从经济活动中的个体主观感受出发来研究制度问题,并且经济活动受到扰动的结果还是复归均衡。从这个角度看,科斯的理论和新古典经济学的差别仅仅在于分析对象不同,科斯分析的是制度,而新古典经济学分析的是商品。其次,科斯和古典经济学家以及古典制度理论一样关心制度本身以及它对资源配置的作用,但和古典理论不同,科斯立足于个体当事人的主观感受,而不是作为整体的制度与资源配置的关系。特别是,科斯引进边际分析方法后,制度分析不再像古典理论那样停留在空谈或模棱两可状态,而是可以通过理论模型或经验实证模型的构建来进行证伪。

因此,科斯的理论可以归结为:运用新古典经济学的理性经济人范式和个体主义分析方法研究制度本身的起源、变化及制度和资源配置的关系。但科斯仅仅是开启了新制度经济学之门,而不能代表整个新制度经济学。自从科斯发表了“企业的性质”一文,经过近四十年的沉寂,终于到20世纪70年代开始得以繁荣。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三:一是新古典经济学本身处于建设和完善期;二是制度的作用没有被大多数人所体察;三是话语权的垄断。不管怎样,科斯的开创性成果没有被压制,而是逐步引发了大量的后续研究,最终形成了“新制度经济学”这一别致而又影响巨大的经济学分支。授予科斯诺贝尔经济学奖当之无愧[5]。

继科斯之后致力于拓展制度研究,并为构建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大厦做出卓越贡献的经济学家群星荟萃,在科斯理论的基础上,阿尔奇

安、德姆塞茨等人发展了产权理论;张五常、杰森、麦克林、哈特等人发展了契约经济学;威廉姆森等人发展了交易成本经济学;诺思等人发展了经济史的制度理论或新经济史学;布坎南等人发展了公共选择理论;威廉姆森、波茨纳等人发展了法律和经济学等等。新制度经济学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均对人们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本章在以下部分将主要阐述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框架、理论脉络、主要分支观点及其最新进展。

二、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脉络和框架

(一)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从导言中可以看出,新制度经济学是通过对主流的新古典经济学以及早期的古典经济学和古典制度理论的扬弃中发展出来的。和新古典经济学不同,新制度经济学关心制度的性质及其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和老制度经济学不同,新制度经济学运用边际分析方法和主观价值论来理解制度问题。科斯明确地指出,“我想经济学家应该做的一件主要工作就是:研究经济制度!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种经济制度当中。”[6]科斯进一步提到,“我在‘社会成本问题’中说明,在市场中交易的东西不是像经济学家经常认为的那样,是物理实体,而是采取确定行动的权利和个人拥有的、由法律体系创立的权利。”[7]科斯实际上已经明明白白地告诉人们,新制度经济学就是研究制度的科学。人类针对产品和劳务的生产和交易诸活动取决于交易成本的相对大小,而后者又取决于特定的制度安排。“制度决定经济绩效,这正是新制度经济学为经济学家给出的重要结论。”[8]制度是复杂的。“一个社会的变迁其实就是一种正式规则、行为的非正式习俗、惯例和它们实施特征变迁的混合体”。[9]也就是说,我们通常所看到的制度,比如政治制度、法律、组织等等,并不能反映制度的全部,我们参与各种社会经济活动所无意识地展现的习惯等等同样在制约着我们自身的行为。结果,制度层面凝结的已经不是客观的物质实体,而是社会意识和社会无意识部分[10]。正式制度和非正式规则相互作用,构成制度的完整变迁过程,进而决定了社会变迁的轨迹。如果要给制度下一个定义,那么现在一般都认同:制度是一

组规则,社会经济活动中各参与人都必须遵守;制度不是外生给定的,而是内生于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即人们在一定的制度下行动,同时这些行动又在改变制度本身;制度本质上是自我实施的,表面上看,正式制度对当事人带有强制性,但当事人在实际行动中常常赋予制度以自身理解,这种理解包括了其身上蕴藏的文化、习俗、惯例等,只有当正式规则和非正式规则内在一致,制度才是可实施的;制度的作用必须通过交易成本的相对比较来判定,一个有效的制度就是引致交易成本相对较低的制度。

由于制度涉及面太宽,无法仅仅从总体上来加以理解。过去古典经济学家和老制度经济学就是犯了这样一个错误:制度仅存在于社会经济整体层面,分析制度问题必须从总体上把握,比如一国的法律体制和政治体制等。凡勃伦注意到了文化和习俗等非正式规则,但仍然是从整体上看待这些规则。方法论集体主义在研究制度问题上的最大失败就是无法证伪制度的起源、制度变迁的影响因素和制度作用于经济的机理及路径。这是因为制度是社会意识层面的,不能够仅仅通过技术等客观因素来加以解释,所以科斯才把制度分析纳入正途,通过吸收新古典经济学方法论上的有用部分,对制度理论加以改造。诺思明确地说,“我们应注意不断地把传统正规新古典价格理论与我们的制度理论结合起来。我们的最终目的不是试图去替代新古典理论,我们的目的是使制度经济学成为对人类更有用的理论”。[11] 在新制度经济学早期的研究中,新古典主义的四个基本要素被保留:理性选择模型(边际分析)、均衡分析方法、主观价值论、比较静态方法等。随着研究的进展,许多新制度经济学家发现,新古典主义的很多元素无法适应制度的复杂状态,于是理性选择模型被有限理性模型替代;比较静态分析被演进主义替代;主观价值论被保留,但均衡分析方法部分被违反。可以说,现代新制度经济学和新古典主义唯一完全一致的就是主观价值论。

二、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轨迹和基本框架

人们不断对不同制度进行选择。第一个层次是宪法和政治层次;第二个层次是个人和组织的层次;第三个层次是在组织内部进行选

择。不同角色需要这些选择后果(影响)的信息,以便他们能够根据选择以达到他们的目的。新制度经济学研究的目标就在于减少选择的盲目性,这种研究从宪政、组织和日常生活的制度安排三个层面着手,分别讨论正式规则和非正式规则的起源和演变,以及与参与其中的组织和个人相互的影响关系[12]。

新制度经济学的源头应该有两个,一是新古典经济学的理性选择模型和自由主义的理念;另一个就是古典经济学和老制度经济学在制度分析方面的部分观点和思路。可以说,新制度经济学不过是用前者对后者进行创造性的整合。由于制度是复杂的,并且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对制度的研究也区分为不同层次。下表一对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按研究的具体对象作了归类[13]。

表一给出了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构架,其中具体的研究对象被分成四个层次,从最基本的非正式制度安排到最具体的资源配置问题,当然,这些研究常常是混在一起的,并且其中的代表人物也可能同时涉及多个层次的研究,我们仅仅按照最重要的问题作一个简单分类,目的是便于读者理解。表一中四个层次的问题的研究并不是同时展开的。通常认为,新制度经济学的开山之作应该是科斯1937年发表的经典论文《企业的性质》,在这篇论文中,科斯第一次用边际成本分

析了交易背后的制度选择,与同时代的凡勃伦、米切尔和康芒斯等相比,这篇论文不仅揭示了制度的起源,而且通过引入交易成本的概念,使得人们有可能在规范和实证两个层次对制度的内生化及其后果作深入研究。在这篇论文之后,科斯1960年发表了《社会成本问题》,提出了著名的“科斯定理”。[14]这个定理的公认的含义是,给定交易成本为0,那么权利的初始安排不影响到交易的结果;只有在交易成本为正的场合,权利的初始结构和交易结果直接关联。科斯首次揭示了契约有效性的前提条件,并迫使人们正视现存的制度体系通过权利配置对经济当事人带来的影响。正因为如此,科斯后来因这两篇论文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科斯的论文引发了阿尔奇安、德姆塞茨、张五常、哈特、威廉姆森等人对企业和市场的性质的进一步讨论,从而形成了产权经济学、契约经济学和交易成本经济学等分支。在20世纪60年代受到科斯研究成果的启发,布坎南等人开始关注政治制度的内生化问题,最终发展出了公共选择理论、立宪经济学等分支,由于本书中有专章讨论该问题,此处不在重复。

受科斯的影响,诺思等人开始关注制度对经济绩效的影响,这些研究成果最初反映在1973年出版的《西方世界的兴起》一书中,这部著作告诉人们,仅仅从某些技术的变化来推断历史是不科学的,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制度因素,一种提供适当的个人激励的有效的制度安排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在众多的制度因素中,财产关系的作用最为突出,无论是封建庄园制度的兴衰,还是近代产业革命的发生,都和私人财产地位的变化息息相关,如果私人财产及其相应的收益得不到保障,那么社会的进步不可能发生。诺斯在后来的著作中继续讨论了国家通过制定和实施有利于私人财产权益保障的制度安排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在诺斯的研究基础上,经济学家如纳尔逊和温特、维特等进一步吸收了早期马歇尔、凡勃伦、米切尔和哈耶克等人的理论,开始探讨一个类似于生物进化的制度演化过程,形成了演化经济学的分支。诺斯等人的理论经过巴泽尔、尼尔等人的发展,同时也构成了新经济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分析正式的制度以外,许多经济学家还分析了非正式制度安排的形成和演进,比如卡森

等人在哈耶克等的社会理论的基础上,讨论了习惯、文化等因素对经济组织的影响。

以上分析表明,新制度经济学的演变可以划分为以下四条主线:1),所谓主流的新制度经济学,它起源于科斯的思想和新古典经济学的边际分析方法,主要由阿尔奇安、张五常、德姆塞茨、哈特等人发展,强调契约是经济制度的基本单位,理性的经济人追求效用最大化的选择行为决定了制度的形式和效果;2),交易费用经济学。它起源于科斯和康芒斯,主要由威廉姆森发展,同样强调契约是经济制度的基本单位,但和契约经济学不同,交易成本经济学假定经济当事人面临有限理性和交易成本的约束,这意味着不存在最优的制度安排;3),立宪经济学。起源于维克塞尔,受科斯影响,主要由布坎南创立和发展,强调契约在政治生活中的基本地位,和交易成本经济学类似,假定经济人有限理性,并重视当事人的一致同意和秩序的形成与演变的关系;4),制度演进理论。起源于马歇尔、凡勃伦、米切尔、哈耶克等,受科斯、诺思影响,由阿尔奇安、纳尔逊、温特、维特等人发展,强调制度如同生物进化一样,由一个自然演进过程;由于人的无知,制度无法被精确设计,从本质上说,制度更多的时对环境的适应[15]。

(三)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脉络

和新古典经济学类似,新制度经济学从交易出发,分析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当事人行为。按照新古典经济学内含的精神,早年卢梭、洛克和霍布斯等人争论的社会性质在个人层面上达成一致,那就是“契约社会”,在经济学中称之为“市场经济”。所不同的是,对契约社会的治理产生了分歧,由此导致不同社会体制的建立。新制度经济学同样继承了这一基本思想。在新制度经济学家看来,制度是当事人交易过程中缔结契约的结果,由于信息、理性等原因,可能导致契约缔结过程出现瑕疵,就会影响到资源配置,所以需要对契约关系进行治理,不同的治理机制设计和治理理念构成了学者们对现实世界的看法。

早期新制度经济学的讨论就具有浓厚的新古典主义色彩。在科斯的论文中,尽管明确提出新古典主义的制度前提——契约自由或选择自由——本身就值得讨论,但其采取的方法完全是理性选择模型、均衡分析等。科斯(1937,见1994中译本)当时认为,企业实际上可以抽象为一个雇用契约,由于雇主和雇员之间存在信息的不对称和不完全性,所以雇用契约也是不完全的,这意味着雇主或雇员可能利用私人信息剥夺他人的利益。科斯由此推测,市场不足以低成本的方式解决所有和契约不完全性有关的问题,因此需要企业这种以命令为主要特征的监督方式。但是,企业的命令方式同样会带来成本,比如管理费用。结果,究竟是通过企业还是通过市场来配置资源,取决于企业和市场这两种治理机制交易成本的相对大小。这实际上说,两种治理机制的边际交易成本相等时,制度均衡实现了。在均衡时,各种制度的边界稳定下来[16]。

在《社会成本问题》(科斯,1960,见1994中译本)中,科斯进一步指出,如果交易成本为零,交易背后的权利界定并不影响资源配置效率;只有当交易成本为正时,权利界定才是重要的。科斯在此论证了选择自由的内生化问题。在新古典经济学中,竞争市场假定选择自由是外生给定的,如洛克所说,这是自然的力量或自然法则。科斯显然不同意这一点,他认为,除非交易成本为零,否则选择自由本身需要重新界定。选择自由的外生性和交易成本为零内在一致、不可分割。○a这样,科斯就论证了:现实世界中各种交易本质上是权利的交易,当交易成本为正时,不同的权利安排对资源配置的效率影响巨大;如果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权利安排,那么交易成本的相对大小决定了相应的制度占优性,当每一种制度的交易成本在边际上相等时,制度均衡实现。这样,我们也就可以通过交易成本的测度来证伪制度经济学的各种观点,这也是前面一直强调的新制度经济学可证伪性的原因。在古典经济学和老制度经济学中,只能对制度进行描述性分析,没有办法证伪。

然而,科斯的理论有一些致命缺陷:第一,科斯没有把生产纳入进来,也就没有办法讨论制度的一般均衡问题;第二,科斯仅仅考虑

制度的效率后果,没有考虑公平因素;第三,科斯仅仅比较了不同制度安排之间的相对效率,并不能解释某一制度的起源;第四,科斯没有给出制度动态分析;第五,科斯没有明确给出交易成本为正的原因等等。可以说,科斯提出了一个极富挑战性的问题,还没有给出一个好的答案。

阿尔奇安、德姆塞茨、张五常等人首先注意到,如果把交易过程视为契约过程,那么要素通过市场交易和通过企业交易并没有本质差别;如果说企业中要素交易缔结的是长期关系,那么这个长期合同可以看作是一系列短期合同的组合。因此,科斯所说的企业对市场的替代不过是一种合同形式对另一种合同形式的替代,企业不过是一组合同的集合。在这些学者看来,经济活动中的当事人是充分理性的,他(她)不仅了解各种可能的契约形式,而且知道这些契约形式可能引致的交易成本,给定理性选择模型,当事人仅仅需要根据预算约束选择最优合同以实现利益最大化。哈特显然发现了早期合同分析的不足,他的出发点很简单,早期的合同分析没有充分关注科斯提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也就无法解释各种合同及其治理机制的差别。在保留充分理性的前提下,如果当事人之间发生纠纷,当从事调解的一方缺乏信息时(第三方证实成本),合同就会不完全,法庭等治理机制就会失灵,企业作为内部的法庭就可能避免这一点。这就是新制度经济学中处于主流地位之一的“不完全合同理论”。

威廉姆森则寻找交易成本为正的原因,他发现交易成本的重要性取决于当事人有限理性和环境不确定性的程度。如果当事人是充分理性的,环境是确定的,张五常等人的结论就是正确的。但是,现实世界中这两者都不能满足,因此,合同就不是完全的。由于合同的不完全性带来了当事人的机会主义行为,相应的也就产生了交易成本,对交易的治理就非常重要。威廉姆森的理论后来发展成为新制度经济学的另一主流分支“交易成本经济学”。不过,这一分支和哈特等人的不完全合同理论虽都来自科斯,但有本质差别,参见下表二,具体内容见后面几节的讨论。

哈特和威廉姆森等人分别通过第三方证实及有限理性和不确定性等来解释了制度起源及交易成本为正的原因,但他们的理论都是不同制度安排的比较静态分析,缺乏一个制度动态学。诺思明白这一点。早期诺思主要关心整个经济体系的交易成本对绩效(或经济增长)的影响,通过经济史的研究,他发现不同的产权制度决定了一国经济的兴衰。在建立一个新制度主义的国家理论过程中,诺思逐步感觉到有必要把科斯等人建立的制度分析框架动态化。为此,他通过博弈规则定义了制度,“制度是社会的博弈规则,并且会提供特定的激励框架,从而形成各种经济、政治、社会组织。”[17]诺思区分了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制度和组织,进而把经济活动过程看作是各种组织作为各级行动团体从事制度变迁的过程。如果政府作为行动团体,则制度变迁是强制性的;如果其他非政府组织作为行动团体,则制度变迁是诱致性的;作为第一行动团体的行动结果会影响到后续行动团体的制度创新;在制度变迁过程中,路径依赖会出现。青木昌彦(2001)通过演进博弈模型把诺思的思想模型化,使得一个较完整的制度动态学出现了。

和威廉姆森一样,诺思、青木昌彦等都注意到了制度选择过程中当事人的有限理性约束,并且制度演进机制也在一定程度上被揭示,但即便如此,科斯理论的前两个缺陷却仍然得不到解决。如何一体化分析制度和物品的交易和生产、如何在制度分析中嵌入公平观还处于探索阶段。

三、产权和契约经济学

如前所述,科斯最先讨论企业的性质,并且把企业和市场的区别看作是契约安排的差别,这种差别是从交易成本角度看的。阿尔奇安等人则不同意科斯的看法,他们认为,给定选择自由,企业和市场没有本质的差别,它们都属于契约的范畴,只不过契约的条款、期限以及纠纷的处理方式不同而已。科斯后来发现了这一观点,在“科斯定理”中,交易的形式通过产权结构来界定,也就是阿尔奇安等人后来发展的契约形式,契约是关于产权分配的约定,契约安排的不同对应着相应的产权结构以及背后的政治法律体制。由此,这些新制度经济学家把复杂的制度问题抽象成了契约的选择问题。

契约经济学的理论逻辑是这样的:任何交易都不是单纯的物品交换,从本质上说,交易的对象是权利;交易形式和交易过程实际上表现为经济当事人通过协商划分权益的过程,并通过契约明确界定下来,即使不能明确界定,也可以通过双方的默契约定下来;由于经济当事人之间彼此了解需要时间和相应的成本,因而在契约定立时,当事人可能无法用一份完全的契约来界定双方的责、权、利,这就带来了契约的不完全性;由于契约可能不完全,当事人就存在侵权的可能,也就是产生了代理成本,可能被侵权的一方就叫“委托人”,侵权的一方就叫“代理人”,后者拥有私人信息;为减少代理成本,就需要各种监督形式,这些监督形成了具体的制度安排。契约经济学要讨论的是关于契约的选择问题,从选择着手,试图回答制度的起源、各种制度的性质和范围,其目的是通过理解这些契约来更有效地激励经济当事人,减少代理成本。

(一)产权的起源

传统的经济学仅仅把交易看成是物品的交换,而实际上人们所交易的是物品背后的权利,因此,资产或商品表面上看是通过其技术特征来定义的,实际上却是通过与物品的使用、处置和获取等有关的法律约束来定义的。从法律的角度来定义的资产或商品就是相应的产权。如果物资形态相同,但附着其上的产权不同,那么就是不同的物品,具有不同的市场价值。由于产权直接影响到交易对象的市场价值,产权安排就会影响到资源配置本身,这种影响是通过交易来实现的。在市场经济中,一个决策者所交易的权利不能超过他所拥有的权利,如何界定交易者的权利禀赋就会决定交易的规模和结果。

一般认为,产权可以根据交易的不同环节来界定,大致可以分为所有权,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所有权界定了一个人对资产的归属;使用权界定了对资产的使用限制;处置权界定了对资产形式、内容及地点的改变范围;收益权界定了获取资产收益的权利。产权是排他的,但不是不受限制的,比如拥有一套音响的权利是排他的,但播放音乐却受到分贝的限制;产权的单项权能是完整的,但不意味着一个人拥有一项资产就同时具备所有的权能,或者说,这些权利是可以分开的。市场将按照一项资产实际所具有的权利来定价,如果各项权利完整,则市场价值就完整,如果权利不完整,说明产权被弱化,市场价值就会受到削弱。

在一个经济中,产权的具体结构以具体的可预测的方式影响资源的配置(Furubotn and Pejovich,1972)。在其他条件相同时,被交易物品的价值取决于该物品上的产权的界定方式。由于个人不仅作为消费者,同时也作为组织中的成员追求效用最大化,产权制度的任何变化都将对资源的配置产生可预测的影响,张五常(1969)通过对租佃契约的分析首先证明了上述观点,随后其他经济学家评价了关于各种产权安排在经济上的各种重要性:土地、养殖场和资本等上面的共同所有权;土地和劳动上的使用和收益权;银行业和保险业中的互助组织;政府对交通、电力及金融等行业的规制;政府对公益事业的所有权等,所有这些经验研究都反映了产权的重要性(De

Alessi,1980;埃格特森,1989)。

产权是如何起源的?德姆塞茨1967年发表的“关于产权的理论”运用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清晰地讨论了这一问题:“当内在化的收益大于成本时,产权就会产生,将外部性内在化。内在化的动力主要源于经济价值的变化、技术革新、新市场的开辟和对旧的不协调的产权的调整……当社会偏好既定的条件下……,新的私有或国有产权的出现总是根源于技术变革和相对价格的变化”。[18]不过,技术变革和相对价格的变化并不必然导致产权的出现,这是因为产权界定本身是有成本的,如果不考虑集体决策的相关问题,那么产权界定出现在相应的私人收益和成本在边际上的均衡处。下图一给出了产权起源的简单模型。在这个模型中,产权界定和其他生产行为一样,具有边际生产力递减性质,随着产权界定行为的增加,产权安排本身带来的收益在边际上递减,相应的界定成本在边际上递增,均衡时,产权界定带来的净收益最大[19]。因此,满足净收益最大的产权界定是均衡的产权安排。如果界定产权的投入品价格下降,或者界定技术得到改进,边际成本曲线就会下移,产权界定行为数量就会上升;如果产权所代表的资产的价值上升,或者对该资产侵犯的可能性增加,等等,界定产权的收益会相应上升,从而导致边际收益曲线上移,产权界定行为数量同样增加。

诺思等人后来的新经济史研究的确发现有大量的证据支持这一新古典产权模型,比如,第一次经济革命表现为人类从狩猎和采集向定居农业转变,其原因在于人口增加导致人均资源量下降,狩猎和采集的边际收益大幅下降,定居农业实施排他的公社土地所有制有效遏制了对自然资源的过渡开发,提高了农业的边际收益。

但是,上述新古典产权模型并不能有效解释产权界定过程中的集体行动问题,当自然资源面对不同的群体开发时,这些群体之间以及群体内部是如何协调的?新制度经济学认为,群体的道德、习惯等等有助于群体内部的协调,但这种协调是很弱的,只要存在搭便车的可能,或者产权界定存在外部性,或者存在共有资源等,囚徒困境就会出现。乌木贝克(Umbeck,1981)发现,1848年美国加利福尼亚淘金热中,群体的协调问题并不能通过道德来解决,相反,强权才是有效界定产权的途径。强权的形式最主要的体现就是国家。诺思(1981)明确指出,产权体系依赖特定的社会政治结构,如果自愿交换涉及的交易成本过高,那么国家通过强制力来界定产权就是有效的,因为国家在法律、武力等供给方面具有规模经济。但是,由于国家的运行依赖统治者群体,该群体考虑到自身的利益,很难与老百姓的利益一致,特别是统治者在追求自身利益时,还会受到生存问题、代理问题及度量成本问题(比如税收度量)的限制,使得国家建立的产权体系并不能确保经济处于最有效状态。

(二)产权、完全契约和不完全性契约理论[20]

在诺思的国家理论中,实际上引入了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全因素,或者其他认知方面的问题,导致国家并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来界定产权。这一点在其他场合也是如此。巴泽尔(1989)在分析奴隶制经济时发现,奴隶主通过强权获得的对奴隶的权利并不完整,因为奴隶可以自己控制劳动,按照巴泽尔的话说,就是人力资本和其自身不可分割,此时对人力资本只能激励,而不能压榨,无论奴隶主如何完整地界定产权,关于奴隶的人力资产的价值的各项特征并不能完全认识,奴隶总是能够通过人力资本的积累来获得一点权利空间,所以奴隶主和奴隶之间的关系就不可能完全。

在巴泽尔看来,由于对产权相关的资产的价值认识不清,导致产权界定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公共地带”,其价值的分配并不能通过起先的合同来加以解决,而只能通过合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再谈判来解决。这种“公共地带”在协作中表现得最为明显。阿尔奇安和德姆塞茨(1972)发现,企业的最大特征是联合生产问题,当生产函数不可分割时,就可能出现当事人的偷懒现象,即当事人通过降低自身劳动来相对扩大对协作“公共地带”的占有。此时需要一个监督人来监督偷懒,但监督人同样面临偷懒问题,所以,阿尔奇安和德姆塞茨认为,只有赋予监督人剩余索取权,才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篇论文不仅论证了产权的激励作用,也同时揭示了企业的起源,就是说,企业是作为一种监督机制存在的。

和科斯不同,阿尔奇安等人认为企业与市场没有本质的区别,它们都不过是规制交易背后的产权的契约形式。张五常(1986)更明确地指出,企业仅仅使用要素市场替代了产品市场,或者说对要素的定价因定价机制的成本的约束,转到企业内部进行,所以,企业是对要素定价的间接机制,其目的是节约市场的交易成本。一般认为,交易成本分为两个部分:事前的交易成本,包括起草、谈判、和维护一项协议的费用;事后的交易成本,包括交易偏离预期的不适应成本,纠纷带来的摩擦成本以及解决纠纷的成本,为治理交易而建立起来的管理机构的成本,保障契约安全的抵押成本(迪屈奇,1994,p.29)[21]。经过阿尔奇安等人的努力,科斯的企业替代市场是节约定价机制的交易成本的观点被进一步表述成一种契约对另一种契约的替代,因此,制度的选择就表现为不同契约形式的选择,当一种契约的边际交易成本和另一种契约的边际交易成本相等时,契约均衡实现了,社会选择了最优的契约组合,它构成了作为整体的制度体系[22]。

商品的交易是产权的交易,这种交易是通过特定的制度安排——契约来完成的;不同的产权安排或结构表现为相应的契约形式;作为整体的制度体系是由一系列契约构成的组合,其均衡的条件满足标准的新古典经济学的边际条件。所以,在契约经济学中,制度的选择就

是契约的选择,选择的效率标准是制度的平均交易费用最小。产权、契约和竞争等实际上是同样的。

把制度看成是不同的契约形式,仅仅说明了制度的规范性特征,并没有严格的演绎推理。杰森和梅克林(1976)区分了涉及契约的各个当事人的身份,他们认为,签约的当事人在信息上是不对称的,其中一方可能拥有更多的私人信息,这就产生了代理问题。信息缺乏的一方式委托人,拥有私人信息的一方是代理人,代理人利用委托人的信息劣势偷懒,产生了代理成本,包括代理人的偷懒行为带来的损失;委托人监督代理人的费用;剩余损失三部分。[23]委托人的使命就是寻找一份契约来实现代理人的自我监督,此即激励兼容条件。最有效的契约就是让代理人拥有剩余索取权,委托人仅仅以债的形式出资。杰森和迈克林的理论是契约经济学有了理论实证的可能。

在杰森和梅克林的理论基础上[24],新制度经济学家进一步按契约的形成过程区分了相应的阶段,并按照这些阶段发展了相应的模型。主要包括:签约前的谈判阶段;签约后的执行阶段;出现纠纷的解决阶段。签约前的谈判阶段涉及当事人事前的信息不对称。在委托人不完全了解代理人的私人信息的前提下,代理人可能利用信息优势对委托人进行欺骗,此即“逆向选择”问题。代理人必须设计恰当的契约来促使代理人现实私人信息,一种办法是要求潜在的代理人相互竞争(范里安,1991),比如项目招标中投标人的公开竞争就是一例;另一种办法是建立代理人的声誉机制,增加代理人违约的机会成本(法马,1980)。

但是,委托人可能面临信息成本的约束,如果要制定一份条款详尽的契约,必须支付足够高的交易成本,而且也会失去交易良机,从这个角度看,契约实际上不能完全保障当事人的利益,即契约是不完全的,这正是科斯(1937)的意思。一旦契约不完全,在实施契约时就可能出现违约行为。另一种违约行为出现在代理人的偷懒等现象上。既是代理人在签约前不欺骗,但在签约后仍会存在信息的不对成问题,代理人可能利用私人信息把委托人的利益转移到自己名下,或者偷懒等,这被称为“道德风险”。道德风险说明委托人和代理人的

利益目标不一致,比如企业经理关注多个利益团体的权益平衡,而作为所有者的股东可能仅仅关心股利的分配。当两者存在冲突时,委托人只有设计恰当的激励合同来诱使代理人和自身利益目标一致,也就是在契约设计中满足激励兼容条件,它要求委托人给代理人的利益不低于代理人实施道德风险行为的所得。具体的契约条款如支付代理人短期和长期浮动奖励;期权奖励;计件工资制;利润分享制;持股计划等[25]。

契约的签订和实施都面临成本的约束,契约条款尽管可以弱化代理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行为,但不能完全显出它们,所以,契约在执行过程中总是存在违约的风险。对一份契约来说,要满足稳定性的均衡条件,必须获得一个有效的解决纠纷的附加机制,这个机制就是法庭和各种仲裁机构。当事人之间发生纠纷,相互无法自发解决时,要求助于外在的第三方,这个第三方是当事人自己选择的,可以代表所有当事人的意愿,中立地裁决当事人的利益矛盾。至此,契约经济学从产权和契约着手,揭示了政府的起源和功能[26]。市场经济的运行是以交易为基本活动单位的,交易通过契约来界定当事人的产权,由于契约的签订、执行和纠纷的解决过程中面临交易成本的约束,当事人自身可能无法确保交易结果的有效性,所以需要一个大家选择出来的外在机制——政府——来协调当事人的利益关系。

问题在于,外在的第三方能否有能力保证交易结果满足帕雷托效率条件?哈特(1995)等人表示了异议,他们认为,第三方在协调时同样面临交易成本的约束,这种交易成本主要表现为证实成本。也就是说,协调的效果取决于第三方获得证据的能力,但是,获取证据本身是有成本的,比如鉴别当事人提供的证据的真伪要消耗资源;即使能够获取足够的证据,第三方是否有能力利用这些证据来解决纠纷也是不确定的,对于较大规模的机构更是如此,政府的运行效率和政治交易成本的约束直接相关。如果契约的纠纷不能完全通过外在的第三方来解决,就要求有一个契约的自我实施机制,它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交易者可以通过中止交易来威胁对方;另一个是市场形成的声誉机制(克莱因,1992)。但是,自我实施机制是有条件的,中止契约的

威胁的有效性取决于对方投资的沉没成本的大小,只有当对方的投资的沉没成本较大时,威胁才有效,这种情况被威廉姆森称为资产专用性。市场的约束力取决于市场的发育程度,只有当市场可能准确发送代理人的违约信息时,代理人违约才会影响到其预期收益。

以上分析可见,契约实际上是不完全的,主要原因大致可以归类为五种:1),一个契约有时因为语句不清导致模糊地带的出现;2),当事人可能因为疏忽而没有就有关事项订立相应的条款;3),当事人订立一个条款解决某一特定事项时,可能收益小于成本;4)当事人的信息不完全和不对成;5)至少市场的一方是异质的(施瓦茨,1992)。除了第5点主要是交易成本经济学所关注的以外,契约经济学对前4点都作了较详尽的分析。给定契约的不完全性条件,当事人可能有意让契约出现模糊地带,以节约交易成本。如果出现纠纷,当事人可以通过在谈判的形式来解决,这就可能以一组短期契约来替代长期交易关系,只要再谈判的成本现值低于完备契约所带来的交易成本现值。在市场完善的前提下,这个条件可以得到满足(Fudenberg, et. al., 1990)

(三)小结

物品和劳务交易的背后是产权的交易,不同的产权安排会影响资源配置的效率。给定假定条件,产权界定的成本和收益在边际上相等时,产权作为一种均衡结果出现。不过,一旦产权界定面临集体行动的困境,那么仅仅依靠道德约束不足以形成均衡产权安排,此时需要一种外在强制力出现,通过强权来界定产权,国家正是这种暴力机关。国家凭借手中的资源,在法律和武力等供给上具有规模经济特征,但国家通过统治者实施行动,统治者自身的利益可能和人民利益不一致,特别是当交易成本很高时,统治者实施产权界定和保护行动并不完全,导致经济并不能在最有效的状态运行。

由于对产权相关的资产的价值特征认识不清,导致产权界定过程中会出现“公共地带”,从而产生未来的交易纠纷。比如,在联合劳动下当事人的偷懒。如果在信息不对称假定条件下,一个完整的交易过程处于各种不稳定状态,事前信息不对称会导致逆向选择现象,而

事后信息不对称又会带来道德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当事人签订的合同不可能完全。如果把剩余索取权赋予其中一方,类似完全合同,可以解决道德风险问题,但无法解决逆向选择问题。特别是考虑到生产因素,规模的扩大使得剩余索取权不被某一个人获得,潜在的利益纠纷仍然存在。当纠纷出现时,如果一个中立的第三方能够有效对其加以解决,那么完全合同仍是可能的,但在第三方证实成本的约束下,这个完全合同还是不能实现。合同总是不完全的,不完全部分的要求权(即剩余权利)的归属就决定了制度和相应的资源配置的效率。

不过,不完全合同理论并没有解决其基础问题。哈特和摩尔(Hart and Moore, 1999b)继续坚持原先的看法,认为交易成本的约束导致了契约的不完全,特别是第三方的证实成本产生了未来的不确定性,契约即使在签订是充分考虑的所有的情况,也不能给当事人带来稳定的预期收益。而马斯金和蒂罗尔( Maskin and Tirole, 1999)则认为,交易成本与契约的不完全性之间没有必然的相关性,只要当事人必须关心持久收入的平滑,那么只要当事人的预期收益现值不减少,则即使开始时不能签订完全的契约,当事人也可以把还搞不清的部分暂时搁在一边,仅仅通过条款明确界定可以界定的部分,剩下的模糊地带留待契约实施过程中在进行磋商,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未来的情况发生以后再协商比较有效率。因此,契约的不完全性本身不是问题,关键是契约执行的过程中能否协商,交易费用在这种情况下就是不相关的。

不完全合同理论也没有有效解释组织特征及其对交易结果的影响,尽管诺思早就强调组织和制度的差别。蒂罗尔(Tirole, 1986)较早时研究了组织中的共谋问题,他发展了一个两级委托代理模型证明,中层的监督人即可以为委托人提供有用的信息,也可能和下一级代理人合谋,这就给组织设计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在这篇论文基础上,哈特和摩尔(Hart and Moore, 1999a)强调了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对称分配;博尔顿和达沃瑞庞特(Bolton and Dewatripont,1994)发现组织中通过成员之间的交流就可以较低的成本尽可能的显示这些私人信息;阿洪和蒂罗尔(Aghion and

新制度经济学三个核心理论

新制度经济学三个核心理论 新制度经济学,就是用主流经济学的方法分析制度的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研究对象是是制度与经济的关系。其中,新制度经济学三个核心理论包括: 产权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委托代理理论。 产权理论 新制度经济学家一般都认为,产权是一种权利,是一种社会关系,是规定人们相互行为关系的一种规则,并且是社会的基础性规则。阿尔钦认为:“产权是一个社会所强制实施的选择一种经济物品的使用的权利。”这揭示了产权的本质是社会关系。 产权理论的主导思想:产权分配方式决定个体行为,因为它决定对个体的奖励和惩罚机制。以济南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济南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是中国最大型的上市发电公司之一。1999年6月30日首次公开发行了约14.31亿股H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挂牌上市。公司于2005年初在境内成功发行了7.65亿A股,并于2005年2月3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目前公司总股本为60.21亿股,其中包括H股约14.31亿股,约占总股本的23.77%;内资股(A)约45.9亿股,约占总股本的76.23%。 产权比例情况: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持股比例为47.21%,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20.76%,山东省国际信托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11.83%,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1.26%,青岛国信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持股比例为1.18%,青岛华通国有资本运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持股比例为1.03%,山东鲁能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0.98%,航天神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0.84%,中广核财务有限责任公司持股比例为0.59%,博时价值增长证券投资基金持股比例为0.53%。 产权是一个权利束,是一个复数概念,包括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等。各个公司持持有不同的股份,当然也拥有着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等。再例如其中的收益权,各公司根据持股比例不同,因而收益也不同,但都享有其中的收益权。当一种交易在市场中发生时,就发生了两束权利的交换。交易中的产权束所包含的内容影响物品的交换价值,这是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个基本观点之一。 产权的好处为可以迅速地实现资本集中。股份公司的资本划分为若干股份,由出资人认股,出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资金能力认购一股或若干股。这样,较大的投资额化整为零,使更多的人有能力投资,大大加快了投资速度。产权界定清晰是产权交易的前提。上例则体现了一种经济效率,不同产权结构经济效率不同。 交易费用理论 交易费用理论主要内容是揭示交易费用的含义、决定因素和性质等问题。其主动思想为为各种交易类型找到合适的控制和监督结构。 其中交易费用由搜寻和传递信息成本,价格谈判的成本,拟订合同的成本,监督和执行合同的成本,防止第三方侵权的成本构成。

新制度经济学(多篇范文)

新制度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新制度经济学 2. 完全理性 3. 交易费用 4. 市场型交易费用 5. 产权 6. 私有产权 7. 共有产权 8. 完全契约 9. 不完全契约 10. 不完全契约 11. 道德风险12. 逆向选择 13. 剩余索取权 14. 剩余控制权 15. 公司治理 16. 正式制度 17. 非正式制度 18. 路径依赖 二、判断说明 1. 斯密看到了人的利己心,认为市场机制可以巧妙地利用人的利己心,把人们增加自己利益的行动引导到增加社会福利的方向上来,因而是完全正确的。 2. 技术进步既会降低交易费用,也会提高交易费用。 3. 政府在解决外部性问题上的唯一作用就是界定产权,因为,有了产权的初始界定,当事人可以通过产权交易解决外部性问题。 4. 私有产权意味着所有与资源有关的权利都掌握在一个人手里。 5. 永远不可能清楚界定所有权。 6. 在学校食堂就餐后餐具必须由同学自己送到残食台,而在校外餐馆就餐后餐具由服务员收拾,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是校外餐馆的饭菜比学校食堂的更贵。

7. 在计时工资合约下,工人有赶速度的动机,由此必须对产品质量进行严格检查。相比之下,在计件工资合约下,工人有强烈的偷懒动机,必须对工人进行更严格的监督和检查。 8. 公共物品一定是公共财产。 9. 公司的股权合约是为了节省度量企业家对企业利润贡献的费用。 10. 人们常说的“朝令夕改”就是说任何制度都可以在一天之中形成,也可以在一天内废除。 三、简答题 1. 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 交易费用的性质 3. 科斯第一定理 4. 产权的激励与约束功能 5. 如何根据交易的维度对交易进行分类 6. 简述按剩余收入索取结构划分的企业类型 7. 比较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的区别 8. 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区别 四、论述与案例分析题 1. 论述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和类型 2. 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治理机制是什么 3. 制度安排和制度结构各具有哪些特征

新制度经济学试题1答案

5.三边治理:一种介于市场治理和专用性资产交易(双边)治理之间的中间形式。它不是直接诉诸法律来保持或断绝交易关系,而是借助于第三方(仲裁者)来帮助解决争端和评价绩效。 6.制度耦合:指的是制度结构内的各项制度安排为了实现其核心功能而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从不同角度来激励与约束人们的行为。在制度耦合的情况下,制度结构内的各项制度安排之间不存在结构性矛盾,没有互相冲突和抵制的部分,从而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制度结构的整体功能。 二、问答题(5*10=50) 1.现代公司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如何治理? 现代公司面临的问题是代理问题与代理成本。1’ 减少代理问题和代理成本有两条途径或思路:即激励和约束。对公司经理代理问题的“约束”思路,即“公司治理”。1’ 公司治理结构,就是约束股份公司经营者行为、减少代理问题和代理成本的一系列组织机构、制度安排和客观力量。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存在于公司内部的各种组织机构和制度安排,叫做公司治理的内部结构;另一类是存在于公司外部的各种客观力量,叫做公司治理的外部结构。2’ 加强内部治理,就是以更恰当的方式组织好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相关的审计委员会,争取有责任心的大股东对公司的关注,保证企业的报告系统和审计系统向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及外界提供和披露系统的、及时的和准确的信息,保证经营者很好地履行对股东的责任,尽到作为代理者的义务。3’公司治理的外部结构包括一般少数股东以及潜在股东、资本市场、股票交易所等,以及经理市场、产品市场、社会舆论监督和国家法律法规等外部力量对企业管理行为的监督。外部治理结构是内部治理结构的补充,其作用在于使经营行为受到外界评价,迫使经营者自律和自我控制。3’ 2.威廉姆森是如何分析交易费用决定因素的? 威廉姆森主要是从人的因素、与特定交易有关的因素以及交易的市场环境因素三个方面来分析交易成本的决定因素的。1’ 1.人的因素 现实的经济生活中的人并不是古典经济学所研究的“经济人”,而是“契约人”。“契约人”的行为特征不同于“经济人”的理性行为,而具体表现为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行为。正是“契约人”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行为导致了交易成本的产生。3’

新制度经济学试卷

江西财经大学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代码:05763 授课课时:48 考试用时:150分钟 课程名称:新制度经济学适用对象:经济学本科 试卷命题人袁庆明试卷审核人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非人格化交易2.公地悲剧3.剩余控制权4.制度结构5.强制性制度变迁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以下不属于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人的行为的基本假设的是() A.利他主义行为假设B.完全理性假设 C.机会主义行为假设D.讲诚信假设 2.一国(或地区)总交易费用等于() A.政治型交易费用+管理型交易费用+市场型交易费用 B.市场型交易费用+管理型交易费用+制度交易费用 C.政治型交易费用+制度交易费用+市场型交易费用 D.市场型交易费用+制度交易费用+给定制度下各种交易的交易费用 3.以下不属于威廉姆森所说的交易的维度的是() A.交易的不确定性B.资产专用性 C.交易的频率D.交易的人格化特征 4.依据安德森和黑尔(1975)的产权起源模型,当一种资产价值上升或外界侵权的可能性增加的时候,会使() A.边际收益曲线向右移动,从而导致建立排他性的行为增加。 B.边际收益曲线向左移动,从而导致建立排他性的行为减少。 C.边际成本曲线向左移动,从而导致建立排他性的行为减少。 D.边际成本曲线向右移动,从而导致建立排他性的行为增加。 5.在新制度经济学家看来,以下产权安排中外部性问题最大的是() A.私有产权B.共有产权 C.集体产权D.国有产权 6.根据威廉姆森的交易与契约和治理结构匹配的理论,对于偶然进行的混合资产的交易,与之最匹配的治理结构是() A.市场治理B.三方治理 C.双方治理D.统一治理 7.在不完全契约条件下,当人们一旦做出专用性资本关系投资后,担心事后重新谈判被迫接受不利于自己的契约条款或担心由于他人的行为使他的投资贬值的现象被称为()A.机会主义B.逆向选择 C.敲竹杠D.道德风险 8.在科斯看来,企业契约至少具有三种不同于市场契约的新特点,但不属于的是()A.市场契约是完全的,而企业契约往往是不完全的。 B.市场契约是一种短期契约,而企业契约是一种长期契约。 C.市场契约是新古典契约,而企业契约是关系型契约。

江西财经大学新制度经济学试卷二教学内容

试卷1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人格化交易:从本质上讲是将经济活动范围限制在熟人圈里,进行重复的面对面交易。 2.科斯第二定理:“一旦考虑到进行市场交易的成本,……合法权利的初始界定会对经济制度运行的效率产生影响。” 3.中心签约人:是指企业所集中的要素各项交易契约中,在所有的要素交易契约中都出现的契约人。 4.“敲竹杠”问题,就是当人们一旦做出专用性资本关系投资后,担心事后重新谈判被迫接受不利于自己的契约条款或担心由于他人的行为使他的投资贬值。 5.诱致性制度变迁,是指现行制度安排的变更或替代,或者是新制度安排的创造,它由个人或一群人,在响应获利机会时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制度经济学快速发展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以下不属于这一时代背景的因素是()B.西方国家的两次企业合并浪潮 2.一国(或地区)总交易费用等于() A.政治型交易费用+管理型交易费用+市场型交易费用 3.某化工厂将其有毒废水未经处理就排放到河流中从而造成对他人的损害,这种外部性是()。B.公共外部性 4.“在交易费用大于零的世界,制度安排本身是有成本的。至于选择何种制度安排取决于制度生产的成本与由此带来的收益的比较。”这是() D.科斯第三定理 5.在委托代理理论中,交易双方在交易协定签订后,其中一方利用多于另一方的信息,有目的地损害另一方的利益而增加自己的利益的行为被称为()D.道德风险6.根据威廉姆森的交易与契约和治理结构匹配的理论,对于经常进行的通用资产的交易,与之最匹配的治理结构是()A.市场治理 7.在科斯看来,企业契约至少具有三种不同于市场契约的新特点,但不属于的是()D.市场契约是新古典契约,而企业契约是关系型契约。 8.根据团队生产的定义及理论,下面哪种情况是团队生产() C.一个老板雇佣若干工人生产皮鞋的工厂 9.制度最核心的功能是()A.提供激励与约束 10.在诺思看来,国家统一掌握暴力进行制度提供的好处主要是()A.克服搭便车和带来规模收益 三、辨析题(判断正误,简要说明理由。每题4分,共12分) 1.在交易费用为零的世界,产权的不同界定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对资源配置产生影响。 2.对契约不完全的主要原因,交易费用经济学将其归结为关键变量的不可证实性,新产权学派则将其归结为有限理性。

新制度经济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制度:制度是指有约束力的规则体系,这些规则体系可以是正式的法律法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风俗习惯、伦理道德。 2、交易:交易是经济主体间发生的产权的转让。 3、人格化交易:买与卖同时发生,拥有对方完全信息,彼此利益也依赖于这种稳定的伙伴关系;主要约束形式是道德准则、价值观念等非正式规则,信守合约的收益大于成本。这种交易多数发生在专业化与分工处于较低水平的情况。 4、非人格化交易:由于专业化和分工的发展,交易对象有着广泛的选择范围,当事人之间信息是不完全的、不对称的,交易往往是一次性的,交易过程中各种机会主义必然出现,为避免专业化与分工发展所带来的好处被过高的交易费用所抵消,在一个非人格化的交易世界里,必须建立正式的制度规则来约束人们的交易行为。 5、间接估算交易费用:通过交易过程中相关服务组织和个人的收费水平,来测算交易过程中,交易者为之支付的费用 6、产权:产权是由社会规则约束或保障的,关于财产使用的一系列排他性权利的集合。 7、产权的分割:产权的分割是指产权约束中的多项权利分别归属于多个不同的权利主体。

8、产权的交叉与重叠:一项财产的产权束中的某项产权与另一项财产的某项财产的某项产权的实现出现相互冲突,两者不能同时实施的现象,就是产权的交叉与重叠。 9、产权的弱化:对产权施加的不必要的限制,所造成的产权安排不符合新古典效率的原则的现象,就是产权的弱化。 10、产权的起源:指人类历史上最初的产权的建立或形成,是人类社会从无产权到有产权的转化。 11、私有产权:所谓私有产权是指权利主体为个人的权利,即有个人所拥有的各类财产权利,这也是最普遍的产权类型。 12、共有产权:如果产权的主体是由多个经济主体所构成的共同体,权利为共同体内所有成员共同拥有。 13、集体产权:集体产权是指产权主体是一个集体,行使对资源的各种权利的决定必须由一个集体做出,即由集体决策机构以民主程序对权利的使用做出决策。 14、政府产权:在理论上指产权由政府拥有,政府按可接受的政治程序来决定谁可以食用或者不能使用这些权利。 15、公有产权:公有产权指产权由社会全体成员共同拥有的产权。 16、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指这一种物品它一旦被生产出来,生产者就无法决定谁来得到它,同时,每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不造成其他人的消费减少。

新制度经济学理解

新制度经济学理解 一、新制度经济学概貌 新制度经济学是一门以制度为研究对象、倡导经济自由主义的理论学说。这一理论引起人们广泛注 意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1991年和1993年,该学派代表人物罗纳德.科斯、道格拉斯.诺斯分别荣获诺贝 尔经济学奖,使得新制度经济学声名鹊起。目前,新制度经济学发展势头迅猛,理论影响波及世界各国。 新制度经济学近十年来之所以备受关注,主要基于三点原因:第一、与时代背景契合:首先是经济体 制转型浪潮的兴起;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世界绝大多数计划经济国家纷纷向市场经济转型,理论上需要对计划经济制度下经济低效率作出说明,对于如何构建有效的经济制度,以及如何完成这样制度变迁作出设计。新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和分析工具对于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持。其次,市场经济运行所表露的各种矛盾更加突出,许多困扰的市场经济国家的老问题,如市场的外部性问题,市场的失范问题,企业的发展问题,在既有的经济学那里已找不到更好的解是,也找不到更好的解决办法,而新制度经济学恰好有一套新颖的理论见解和政策主张,满足了人们试图解决这些问题的需要。尤其是在公司制企业的治理问题上,关于如何设计有效的制度处理委托代理关系,完善公司治理,成为七十年代以后的经济学研究的热点,新制度经济学的出现深化了企业制度的研究。再次,具有不同于主流经济学的理论特色:从全新视角研究经济社会各种问题。以往的经济学都是研究既定制度的具体经济问题,即研究既定制度下厂商谋求利润最大化行为、个人追求效用最大化行为,研究市场配置资源机理,以及政府调控经济的经济政策,对于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并不涉及。新制度经济学对于制度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全面揭示,特别是提出制度能提高经济绩效这一命题,无疑拓展了经济学研究的视野,给人们以新的启示。 2、制度分析的理论演变 严格说来,新制度经济学对制度的关注和研究,是对制度学派的历史传承。早在19世纪,以凡勃伦、康芒斯为代表的一批美国经济学家就开始倡导对实际经济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在他们看来,经济研究不能撇开包含生产关系的社会制度,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结构存在种种弊端,需要改造和纠正。凡勃伦主张进行一场社会变革,实现经济控制权由资本家向技术管理阶层转移。凡勃伦这一思想被后人称之为旧制度经济理论。他所开创的对社会制度结构分析,被称为“凡勃伦传统”。由于凡勃伦的旧制度经济理论 矛头直指资本主义基本制度,因而被斥为“异端邪说”,长期受到排挤和打击。

大学《新制度经济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新制度经济学复习思考题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新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是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制度的经济学。它涵盖了经济学与制度之间的双向关系,既关心制度对经济的影响,也关心制度在经济经验影响下的发展。 有限理性:有限理性是考虑限制决策者信息处理能力的约束,将不完全信息,处理信息的费用和一些非传统的决策者目标函数引入经济分析。有限理性认为,信息是一种昂贵的商品;引入机会主义行为与非均衡分析;增加了时间因素追求制度分析与传统经济学的耦合:将数理分析、成本-收益分析等方法引入制度变迁理论;建立了涵盖资源、技术、偏好和制度等经济变量的比较完整的经济学分析体系 不完全信息:不完全信息是指市场参与者不拥有某种经济环境状态的全部知识。新凯恩斯学派认为,不完全信息经济比完全信息经济更加具有现实性,市场均衡理论必须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予以修正。 机会主义行为倾向:指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人们不完全如实地披露所有的信息及从事其他损人利己的行为。一般是用虚假的或空洞的,非真实威胁或承诺谋取个人利益的行为。表现之一是“搭便车”就是即使个人未支付费用,他也享受到了团体所提供的服务。 制度需求:是按照现有的制度安排,无法获得某些潜在的利益。行为者认识到,改变现有的制度安排,他们能够获得在原有制度安排下得不到的利益,这是就会产生改变现有制度安排的需求。制度供给:是制度的生产,它是对制度需求的回应,是为规范人们的行为而提供的法律、伦理或经济的准则或规则。 制度均衡与非均衡:制度均衡是指在给定的一般条件下,现存制度安排的任何改变都不能给经济中任何个人或任何个人的团体带来额外的收入。制度非均衡是制度运行的一种常态。是由制度的供给与需求出现了不一致而产生的,人们对现存制度的一种不满意,希望改变而又未改变一种状态。产权:产权是经济所有制关系的 法律表现形式。它包括财产的所 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 收益权和处置权。以法权形式体 现所有制关系的科学合理的产 权制度,是用来巩固和规范商品 经济中财产关系,约束人的经济 行为,维护商品经济秩序,保证 商品经济顺利运行的法权工具。 产权残缺:完备的产权应该包括 资源利用的所有权利。如果这些 方面的权能受到限制或禁止,就 称为产权的残缺。产权残缺分为 两种情形:(1)一种是产权的主 体因界定、保护和实现权利的费 用太高而自动放弃一部分权利 束;(2)另一种情形是外来的干 预 (或侵犯),如国家的一些管 制造成的所有制残缺。国家干预 和管制是造成所有制残缺的根 源。 科斯定理:科斯定理的两个相反 假设:1.在交易费用为零的情况 下,不管权利如何进行初始配 置,当事人之间的谈判都会导致 这些财富最大化的安排;2.在交 易费用不为零的情况下,不同的 权利配置界定会带来不同的资 源配置。科斯由此提出一个经典 性的思想:只要是清楚界定的产 权,市场的自由交易就会带来资 源的最佳配置。科斯定理的理论 意义:不论产权属谁,只要产权 界定清楚,自由的市场机制便能 导出最有效率的结果。这一结论 从产权的角度给出了市场顺畅 运行的条件即产权的清晰界定。 波斯纳定理:波斯纳定理认为如 果市场交易成本过高而抑制交 易,那么,权利应赋予那些最珍 视它们的人。(概念解读:波斯 纳的贡献不仅在于提出了“波斯 纳定理”,而且在于他将这一定 理用于对每个部门法和各种契 约的具体分析。其中,对企业有 限责任制度的分析可能是最具 启示性的。波斯纳定理的实质即 在契约安排中,要求体现“比较 优势原理”。按照“平等竞争、 能者居之”的原则分派权利,就 能实现最优的权利安排。如果把 企业责任制度理解为一种风险 配置契约,那么,从无限责任制 到有限责任制的演变就恰好印 证了契约安排中的比较优势原 理。) 交易费用:也指交易成本,是一 个经济学概念,指在完成一笔交 易时,交易双方在买卖前后所产 生的各种与此交易相关的成本。 逆向选择:是指由交易双方信 息不对称和市场价格下降产 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 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 下降的现象。 道德风险: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 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的同 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或者 说是:当签约一方不完全承担风 险后果时所采取的自身效用最 大化的自私行为。 不完全契约:是指缔约双方不能 完全预见契约履行期内可能出 现的各种情况,从而无法达成内 容完备、设计周详的契约条款。 企业家:企业家是企业的决策 者,是企业的中心签约人;是剩 余控制权的拥有者和企业产权 的所有者。企业家可以通过三种 方式筹集资本:一是从土地所有 者借入土地;二是从外部资本所 有者借入资本;三是企业所有者 自己拥有资本。在企业内部,企 业家与劳动者签订契约的结果, 形成了雇佣关系,这种关系中的 产权关系是难以完全清楚的,从 而产生了代理问题。 制度创新:是指社会规范体系的 选择、创造、新建和优化的统称。 包括制度的调整、完善、改革和 更替等。 制度变迁:是指制度的替代、转 换与交易过程,它的实质是一种 效率更高的制度对另一种制度 的替代。制度变迁的原因在于制 度稳定性、环境变动性和不确定 性及人们对利益极大化的追求 三者之间持久的冲突。 路径依赖:似于物理学中的“惯 性”,一旦进人某一路径就可能 对这一路径产生依赖。正是这种 路径依赖性的存在,使得一个社 会一旦选择了某种制度,无论它 是否有效率,都很难从这种制度 中摆脱出来,这被称之为锁定。 制度变迁的时滞:时滞是经济学 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从认知和组 织制度变迁到启动制度变迁有 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制度变 迁中的时滞。时滞可分为四个部 分。时滞Ⅰ:认知和组织。时滞 Ⅱ:发明。时滞Ⅲ:菜单选择。时 滞Ⅳ:启动时滞。启动时滞的长 短主要取决于制度主体的不 同。 萨克斯“休克疗法”: 1、采取 严格的货币紧缩政策,严格控制 全社会的货币和信贷规模,削减

《新制度经济学》复习题

新制度经济学复习题 1.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命题是什么? 2.制度主义的演变大体经历了那些发展阶段? 3.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创新点是什么? 4.当代西方经济学中关于制度研究有那些流派? 5.理性的形式有哪些? 6.简述有限理性的内涵和产生原因。 7.有限理性的形式有那些? 8.如何理解制度与人类行为的关系? 9.简述相互依赖的含义和产生原因。 10.举例说明合作剩余的形成。 11.简述制度与合作的关系。 12.互惠制度是如何形成的? 13.试比较康芒斯、科斯和威廉姆森关于交易的分析。 14.简述交易费用存在的原因。 15.如何理解作为一种分析范式的交易费用理论? 16.如何理解从零交易费用到正交易费用的转变? 17.简述交易成本经济学的特点及总体思路。 18.交易费用测量的意义和难点是什么? 19.如何衡量两个层次的交易费用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20.总量交易费用(宏观交易费用)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 21.技术进步到底是提高了交易费用还是降低了交易费用? 22.简述契约的原则。 23.履行契约的方式有哪些? 24.简述古典契约的含义和特征。 25.简述新古典契约的含义和特征。 26.简述交易的三个维度? 27.论述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28.论述不完全契约产生的原因。 29.简述制度与博弈之间的关系。 30.举例说明制度的起源。 31.简述人类社会需要制度的主要原因。 32.如何理解制度非均衡与制度变迁之间的关系? 33.分析近年来我国大学英语水平考试政策的演变及其对相关各方的影响。 34.有一种观点认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低效率的制度会随着潜在的或实际的制度安排之间的竞争而被高效率的制度自动取代。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新制度经济学三个核心理论

新制度经济学三个核心 理论

新制度经济学三个核心理论 新制度经济学,就是用主流经济学的方法分析制度的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研究对象是是制度与经济的关系。其中,新制度经济学三个核心理论包括:产权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委托代理理论。 产权理论 新制度经济学家一般都认为,产权是一种权利,是一种社会关系,是规定人们相互行为关系的一种规则,并且是社会的基础性规则。阿尔钦认为:“产权是一个社会所强制实施的选择一种经济物品的使用的权利。”这揭示了产权的本质是社会关系。 产权理论的主导思想:产权分配方式决定个体行为,因为它决定对个体的奖励和惩罚机制。以济南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济南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是中国最大型的上市发电公司之一。1999年6月30日首次公开发行了约14.31亿股H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挂牌上市。公司于2005年初在境内成功发行了7.65亿A股,并于2005年2月3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目前公司总股本为60.21亿股,其中包括H股约14.31亿股,约占总股本的23.77%;内资股(A)约45.9亿股,约占总股本的76.23%。 产权比例情况: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持股比例为47.21%,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20.76%,山东省国际信托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11.83%,中国建

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1.26%,青岛国信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持股比例为1.18%,青岛华通国有资本运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持股比例为1.03%,山东鲁能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0.98%,航天神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0.84%,中广核财务有限责任公司持股比例为0.59%,博时价值增长证券投资基金持股比例为0.53%。 产权是一个权利束,是一个复数概念,包括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等。各个公司持持有不同的股份,当然也拥有着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等。再例如其中的收益权,各公司根据持股比例不同,因而收益也不同,但都享有其中的收益权。当一种交易在市场中发生时,就发生了两束权利的交换。交易中的产权束所包含的内容影响物品的交换价值,这是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个基本观点之一。 产权的好处为可以迅速地实现资本集中。股份公司的资本划分为若干股份,由出资人认股,出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资金能力认购一股或若干股。这样,较大的投资额化整为零,使更多的人有能力投资,大大加快了投资速度。产权界定清晰是产权交易的前提。上例则体现了一种经济效率,不同产权结构经济效率不同。 交易费用理论 交易费用理论主要内容是揭示交易费用的含义、决定因素和性质等问题。其主动思想为为各种交易类型找到合适的控制和监督结构。 其中交易费用由搜寻和传递信息成本,价格谈判的成本,拟订合同的成本,监督和执行合同的成本,防止第三方侵权的成本构成。

新制度经济学_知识点复习题

《新制度经济学》复习题 第一章 概念: 制度(诺思):包括人类设计出来的用以型塑人们相互交往的所有约束 新制度经济学:就是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制度的经济学. 正式规则(制度):正式制度也叫正式规则,它是指人们(主要是政府、国家或统治者)有意识创造的一系列政策法规。正式制度包括政治规则、经济规则和契约。它们是一种等级结构,从宪法到成文法与普通法,再到明确的细则,最后到个别契约,它们共同约束着人们的行为。 非正式规则(制度): ;非正式制度也叫非正式规则,它是人们在长期的交往中无意识形成的,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并构成代代相传的文化的一部分。 重要问题: 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研究人、制度与经济活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新制度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区别是什么? 放弃完全信息假设、完全理性假设和确定性,继承稳定性偏好、理性选择和均衡分析。新制度经济学修改了新古典理论生产函数,把制度作为影响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 第二章 概念: 理性:在新古典经济学的视阈里,理性就是每个经济主体都能遵循趋利避害原则,通过成本—收益的边际分析,经过深思熟虑后对其所面临的所有机会和手段进行最优化选择。 有限理性:是指那种把决策者在认识方面的局限性考虑在内的合理选择——包括知识和计算能力两方面的局限性,它非常关心的是实际的决策过程怎样最终影响作出的决策。 重要问题: 新制度经济学对人类行为分析的假定有哪些? (1)是指那种把决策者在认识方面的局限性考虑在内的合理选择——包括知识和计算能力两方面的局限性,它非常关心的是实际的决策过程怎样最终影响作出的决策。 (2)有限理性 (3)机会主义倾向 如何理解制度与人类行为的关系? (1)制度塑造个人,能扩展人的有限理性 (2)个人塑造制度,人性的演变影响着制度变迁的方向。 第三章 概念: 社会资本:主要指社会联系或网络、准则以及信任,社会资本的主要特征是它促进了协会成员相互利益的协调与合作,并最终能对经济绩效产生作用。 合作剩余:社会主体之间形成合作、建立产权制度时的总产出与不合作时总产出之间有一个差额,也就是制度的红利。 囚徒困境:在“囚徒困境”的游戏中,有两个对策者,他们可以有两个选择;合作或背叛,每个

新制度经济学部分名词解释和简答

新制度经济学 第一章绪论 名词解释 新制度经济学:是以经济学方法研究制度的构成、运行、演进及其影响的经济学。 机会主义行为:是指人具有随机应变、投机取巧、为自己谋取更大利益的行为。 不完全理论理性:诺思认为,人的理性不完全的含义:一是环境是复杂的,在经济活动交易中,人们面临的是一个复杂的、不确定的世界,而且交易越多,不确定性就越大,信息也就越不完全。二是人对环境的计算能力和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人不可能无所不知。 单选 BBBCDCB 简答题 1、新制度经济学是怎样产生的? 1937年科斯的《企业的性质》一文首次“发现”了交易费用,为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60年科斯的《社会成本问题》一文提出了著名的“科斯定理”,揭示了制度对资源配置的重要意义,标志着新制度经济学的形成。 2、新制度经济学研究对象是什么? NIE是以经济学方法研究制度的构成、运行、演进及其影响的经济学。 (1) NIE对制度的构成、运行、演进及其影响的研究所使用的是“经济学”方法。 (2) NIE重点研究的是“制度的构成、运行、演进及其影响”。NIE不仅要对所有制度的构成、运行、演进及其影响的共性进行深入的研究,而且十分关注经济生活中对经济绩效至关重要的一些具体制度(如产权、契约、企业、国家等)的构成、运行、演进及其影响。 5、新制度经济学对新古典经济学关于人的行为假设有何修证和扩展? (1)对经济人假设的扩展——人既有利己主义的一面,也有利他主义的一面 (2)从合理利己到机会主义行为及诚信假设的提出 (3)从完全理性到不完全理性的行为假设 7、新制度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有什么联系? A 新制度经济学坚持新古典经济学个人理性主义前提下的均衡分析框架,坚持偏好、技术、禀赋三大结构,坚持完全竞争的工具性假设。 B引入交易成本范畴,拓展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框架。 C 运用传统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对经济制度作局不能均衡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以效率为标准,解释制度产生的原因及其变迁根据。 概括为:新制度经济学利用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去分析制度问题,但是这种利用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照搬式的应用,而是一种修正、有发展的运用。 威廉姆森指出:“新制度经济学家认为,他们正在做的乃是对常规分析的补充,而不是对它的取代”。 8、新制度经济学与旧制度经济学是什么关系? 差别:价值判断标准不一样、研究对象的把握不同、对新古典经济学的态度不同、在理论一般性方面的区别 创新:分析方法上的创新、理论体系上的创新、基本理论范畴上的创新、研究领域方面的创新 关系:新制度与旧制度经济学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研究纲领,有着各不同的硬核和保护带,他们之间不存在“修正”关系。虽然新制度经济学与旧制度经济学有着相同的研究对象——人

关于新制度经济学

关于新制度经济学 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需要解释力;但直到本世纪的最后25年,经济学的解释力才开始使人比较满意。大概未来的经济思想史学家将会注意到这种情况的彻底改观是相当突然的,自从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精心构造了他的消费函数以来,人们更加相信这种进展对经济解释力所带来的冲击波。货币经济学,人力资本的投资,涉及风险的决策,产权和交易成本分析,这四个研究领域结合起来证明了这种冲击;这四个领域几乎是在同时发起冲击的(张五常,1983)。最后一个领域所关心的东西与契约和组织安排有关。几年以前,奥利弗·威廉姆森(Williamson)和其他人开始把这些制度安排的主体分析叫做“新制度经济学”。在瓦尔拉斯(Walras)范式中,所有的行动权利被隐含地假定为自由的、简单的、不受限制的,而且拍卖商和监督人的服务都被假定为不花任何费用的。因此就不存在律师,没有经纪人,没有银行,没有官员,没有企业家,没有警察,而且实际上也没有任何一类组织。与瓦尔斯同一时期的艾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完全清楚制度的重要性,但他用长期的与短期的概念、用均衡和不均衡概念回避了许多问题。在马歇尔以后的半个世纪以来,经济学家回避他们无法解释的“不均衡”或“不完全性”问题。也有一些人用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观点考虑问题,为科学挽回面子。我们必然同意施蒂格勒(Stigler,1950)所说的,在寻求试验科学的意义方面,帕累托(Pareto)是新古典大家中惟一受人尊敬的人。然而,他所留给后人的被广泛应用的帕累托最优这个重要

概念,不是从试验科学的意义上来的,而是从福利命题中延伸而来。莱昂尼尔·罗宾斯(Lionel Robbins)谈到,传统经济分析主要是政策导向,这是正确的说法。即使是凯恩斯(Keynes)也抱怨马歇尔太急了,什么也做不好。在庇古(Pigou)以后,大学一年级的学生也被教导说,如何轻易地改变世界。 所有这一切,在20世纪50年代晚期和20世纪60年代早期,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到20世纪70年代以后,经济解释出现了这样一种发展势头,以致于福利经济学的影响从那时以来开始下降。新制度经济学是这种重要发展的组成部分。当然,这些观点不是在一个晚上出现的。奈特(Knight,1924)、科斯(Coase,1937)、哈耶克(Hayek,1945)、迪莱克特(Director)在这个领域很早就作了重要的工作[①].然而这些开创性的贡献,是在过去的30年里取得的,并没有突破原有的窠臼。1960年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年代,科斯出版了他的关于《社会成本》的论文,紧接着施蒂格勒发表了《关于信息》方面的论文(1961),阿罗(Arrow)发表了《可占用收益》(1962)的论文。它们充分支持了这个专业的发展,因为从那个时间以来人们对现实世界才产生了兴趣。共同的努力燃起了希望之光。 当这一切发生的时候,我是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学生。我非常幸运,我的老师,阿门·阿尔奇安(Armen A. Alchian)正忙于这种行动。因为正是他引导我进入了一个时代,从那时以来它占据我的生活已30年了,我感激阿尔奇安的贡献,又充分证明这一切正是从他那里开始的。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的综述.doc

因素与特定交易有关的因素以及交易的市场环境因素来分析交易费用的决定因素。其中,人的因素是指他对人的行为的两个假设: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与特定交易有关的因素指的是:资产专用性,交易频率和交易的不确定性,而交易的市场环境因素指的是潜在的交易对手的数量。诺思则主要从商品的多维属性信息不对称,人的机会主义动机,分工和专业化程度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威廉姆森的交易费用决定因素分析主要是针对事后的交易费用的形成。诺思关于商品和服务的 多为属性与信息。 威廉姆森根据所有者拥有产权的完整性或残缺性把产权分为三种形式,即私有产权,共有产权和国有产权。他还对共有产权的过度利用问题有了清晰的认识并分析了共有产权向私有产权转变的必然性。他认为,②简单的治理结构能够有效的应付简单交易的需要,然而,随着合约风险变得错综复杂,简单的治理结构就会面临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转向更为复杂代价也更高的以专断取代规则的治理结构是企业增值的源泉。 阿尔钦和德姆塞茨1972年发表的《生产信息费用与经济组

织》一文标志着企业产权理论的形成。该文分析了了古典业主制企业剩余索取权,监督权和经营决策权安排给企业主,为什么是最优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解决企业内部的监督者激励问题,提高企业绩效。同时还指出,只有报酬严格按照个人生产力进行分配,才会对个人投入产生足够的激励。 巴泽尔将产权理论应用到其他领域,他还具体分析了反垄断侵蚀、产权和盗窃的关系、发明创造方面的产权问题、价格信息方面的产权。他指出,③消费者与竞争者能否按照价格买卖产品,这种能力取决于他们自己能否签订并履行适当的合约。如果合同成本过高,买卖双方按竞争性价格所得到的产权很可能就会丧失,掠夺性定价者就可以趁机攫取垄断权力。 二、制度变迁理论 制度变迁也是制度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部分,其代表人物是诺思(Douglass C. North)。他将交易费用和产权理论应用于经济史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整个西方世界的经济重新作出了解释。他认为: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制度因素,一种提供适当的个人刺激的有效制度是促使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有效率的产权结构是经济活力的源泉。国家决定产权结构,因而最终要对造成经济的增长衰退或停滞的产权结构的效率负责。意识形态是个人与其环境达成协议的一种节约费用的工具,其功能是弱化偷懒和搭便车的道德风险。它在很大程度上说明历史上国家的不稳定性即国家的兴衰。 他在《西方世界的兴起》一书中从中世纪的庄园制度开始分析西方在兴起过程中制度的演化。他认为:④当所有权还是不

新制度经济学练习题参考答案

新制度经济学练习题参考 答案 Revised by Liu Jing on January 12, 2021

《新制度经济学教程》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第一章导论 二、单项选择题 BBBCDCB 三、判断说明题 1.错。人还有机会主义的一面,这一点斯密没有看到。如果人人都是机会主义者,市场机制不一定能把人们增加自己利益的行动引导到增加社会福利的方向上来。 2.错。新制度经济学与旧制度经济学的“内核”不同,前者强调均衡与理性选择,后者的核心是演化和演进观,所以它们不是“修正”关系。 3.对。新制度经济学没有抛弃新古典经济学的“硬核”,即新古典经济学的均衡观、理性选择观等。 ?五、案例分析 ? 1.答:(1)常言道,好的制度使坏人变好,坏的制度使好人变坏。该制度扭曲了人的行为,使人们为了一点私利不惜视人类神圣的爱情、婚姻为儿戏,说明该制度存在严重缺陷。(2)说明人都是追求私利的。任何制度下的人都是经济人,制度设计要立足于人的经济人本性。 2.答:(1)反设事实方法,也就是对历史事实和某种特定的状态的假设,假设某一条件与事实相反,经济将会如何发展(2)学术研究不能过于迷信既有的理论,要注重从实际出发、从事实出发展开深入的研究。 第二章交易费用理论 二、单项选择题 CBACCBA 三、判断说明题 1.答:错。随着市场范围的扩大,交易费用会上升,它会阻碍分工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 2.答。错。高额的交易费用并非总是具有不利的影响。对于有害的交易,如毒品交易、走私交易、野生保护动物交易、赌博交易等等,政府通过严厉的打击,以提高其交易费用,则具有减少和阻止有害交易发生的积极作用。 3.答:对。有些技术进步会降低交易的信息费用,但有些技术进步会使商品更复杂,增加了解商品属性的交易费用。 ?五、案例分析 1.答:(1)这一国宝级金锭的买卖的交易费用主要是信息费用和谈判费用。国宝卖成了“白菜价”,即买者没有得到其真实价值,是交易费用高昂的结

新制度经济学练习题参考答案

《新制度经济学教程》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第一章导论 二、单项选择题 BBBCDCB 三、判断说明题 1.错。人还有机会主义的一面,这一点斯密没有瞧到。如果人人都就是机会主义者,市场 机制不一定能把人们增加自己利益的行动引导到增加社会福利的方向上来。 2.错。新制度经济学与旧制度经济学的“内核”不同,前者强调均衡与理性选择,后者的 核心就是演化与演进观,所以它们不就是“修正”关系。 3.对。新制度经济学没有抛弃新古典经济学的“硬核”,即新古典经济学的均衡观、理性 选择观等。 ?五、案例分析 ? ? 1.答:(1)常言道,好的制度使坏人变好,坏的制度使好人变坏。该制度扭曲了人的行为,使人们为了一点私利不惜视人类神圣的爱情、婚姻为儿戏,说明该制度存在严重缺陷。(2)说明人都就是追求私利的。任何制度下的人都就是经济人,制度设计要立足于人的经济人本性。 2.答:(1)反设事实方法,也就就是对历史事实与某种特定的状态的假设,假设某一条件与 事实相反,经济将会如何发展?(2)学术研究不能过于迷信既有的理论,要注重从实际出发、从事实出发展开深入的研究。 第二章交易费用理论 二、单项选择题 CBACCBA 三、判断说明题 1.答:错。随着市场范围的扩大,交易费用会上升,它会阻碍分工与专业化程度的提高。 2.答。错。高额的交易费用并非总就是具有不利的影响。对于有害的交易,如毒品交易、 走私交易、野生保护动物交易、赌博交易等等,政府通过严厉的打击,以提高其交易费用,则具有减少与阻止有害交易发生的积极作用。 3.答:对。有些技术进步会降低交易的信息费用,但有些技术进步会使商品更复杂,增加了 解商品属性的交易费用。 ?五、案例分析

新制度经济学答案

参考答案 二、单项选择题 BBBCDCB 三、判断说明题 1.错。人还有机会主义的一面,这一点斯密没有看到。如果人人都是机会主义者,市场机制不一定能把人们增加自己利益的行动引导到增加社会福利的 方向上来。 2.错。新制度经济学与旧制度经济学的“内核”不同,前者强调均衡与理性选择,后者的核心是演化和演进观,所以它们不是“修正”关系。 3.对。新制度经济学没有抛弃新古典经济学的“硬核”,即新古典经济学的均衡观、理性选择观等。 五、案例分析 1.答:(1)常言道,好的制度使坏人变好,坏的制度使好人变坏。该制度扭 曲了人的行为,使人们为了一点私利不惜视人类神圣的爱情、婚姻为儿戏,说 明该制度存在严重缺陷。(2)说明人都是追求私利的。任何制度下的人都是经 济人,制度设计要立足于人的经济人本性。 2.答:(1)反设事实方法,也就是对历史事实和某种特定的状态的假设,假设某一条件与事实相反,经济将会如何发展?(2)学术研究不能过于迷信既 有的理论,要注重从实际出发、从事实出发展开深入的研究。 第二章 参考答案 二、单项选择题 CBACCBA 三、判断说明题 1.答:错。随着市场范围的扩大,交易费用会上升,它会阻碍分工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 2.答。错。高额的交易费用并非总是具有不利的影响。对于有害的交易,如毒品交易、走私交易、野生保护动物交易、赌博交易等等,政府通过严厉的 打击,以提高其交易费用,则具有减少和阻止有害交易发生的积极作用。 3.答:对。有些技术进步会降低交易的信息费用,但有些技术进步会使商品更复杂,增加了解商品属性的交易费用。 ?五、案例分析 1.答:(1)这一国宝级金锭的买卖的交易费用主要是信息费用和谈判费用。国宝卖成了“白菜价”,即买者没有得到其真实价值,是交易费用高昂的 结果。(2)影响这一国宝级金锭的买卖的交易费用的因素有:商品的多维属性、 信息不对称、交易频率低和机会主义。 2.答:(1)机会主义行为;(2)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是降低交易费用的两大力量。本例中,收银机的发明属于技术进步,它降低了企业内部监督费用, 属于交易费用的一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