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环境卫生学简答题(全)

环境卫生学简答题(全)

环境卫生学简答题(全)
环境卫生学简答题(全)

环境卫生学简答题

1、简述人与环境的辨证统一关系。

答:人与环境的辨证统一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人与环境在物质统一性;②机体对环境的适应性;③机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④环境因素对人康影响的双重性。

2、什么是环境物质的迁移和转化作用?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发生的迁移和转化对环境因素的暴露会产生哪些影响?举例说明。

答:无论是人为排放的还是天然的环境化学物质,在进人环境以后会在空间位置、形态特征或化学性质等方面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变化。(1)环境物质的迁移是指环境物质在环境中发生的空间位置的相对移动过程。(2)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化学的或生物学的作用转变成另一物质的过程叫化学物的转化,通过转化作用可形成二次污染物。(3)环境化学物和污染物通过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和转化,对环境因素的暴露可能产生的影响:①扩大人群暴露的范围;②增加暴露途径;③改变污染物性质和毒性;④影响暴露剂量。以汞、SO2等环境污染物的实例说明。

3、环境污染物的暴露途径、暴露剂量和时间与产生的有害效应有何关系。

答:环境暴露是环境因素产生健康有害效应的决定因素,暴露的途径、剂量和时间等特征与其效应的产生密切相关。(1)环境物质和有害化合物往往通过多种途径暴露,暴露途径通过影响总暴露量、吸收率、作用的靶器官和组织而影响对人体产生的效应。(2)环境暴露剂量与暴露产生的反应有剂量一反应关系,根据阈值的存在,剂量-反应曲线包括无阈值和有阈值两种类型,无阈值和有阈值物质的环境毒理学特征不同。(3)环境污染物的暴露,往往是在较低的剂量下的重复暴露,重复暴露的时间包括暴露频度和暴露持续期,暴露频度和持续期与靶器官和靶组织中的剂量(浓度)有关,是影响有害效应产生的重要因素。

4、试说明环境有害因素作用的多样性,研究环境因素联合毒作用的意义是什么?

答:(1)环境作用因素具有多样性的特点,环境有害因素的类型多、数量庞大,以致人体吸入的空气、饮用的水、摄人的食物中的污染物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物质同在。(2)多种环境物质同时存在时对人体的作用与其中一种单独存在时有所不同,它往呈现复杂的交互作用,彼此影响生物转运、转化、蛋白结合或排泄过程等,使的毒性效应发生改变,加强或减弱。在阐明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制订混合污染物的卫生标准以及采取防治对策等方面具有实际意义。

5、人群健康效应谱的含义是什么?了解人群健康效应谱有什么意义?(很重要)

答:(1)环境有害因素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健康效应,不同级别的效应在人群中的分布为健康效应谱。①污染物在体内负荷增加,但不引起生理功能和生化代谢的变化。②体内负荷进一步增加,出现某些生理功能和生化代谢变化,但是这种变化多为生理代偿性的,非病理学改变。③引起某些生化代谢或生理功能的异常改变,这些改变已能说明对健康有不良影响,具有病理学意义。不过,机体处于病理性的代偿和调节状态,无明显临床症状,可视为准病态(亚临床状态)。④机体功能失调,出现临床症状,成为临床性疾病。⑤出现严重中毒,导致死亡。(2)在环境有害因素作用的人群中,健康效应谱有“冰山”现象。了解和掌握整群有害效应的分布,才能对其危害作出全面的定量评估,为制定预防措施和决策可靠依据。

6、什么是健康危险度评价?健康危险度评价的基本内容和方法是什么?

答:(1)健康危险度评价是按一定的准则,对有害环境因素作用于特定人群的有害健康效应进行综合定性、定量评价的过程。

(2)健康危险度评价的基本内容包括:危害鉴定、剂量一反应关系的评定、暴露和危险度特征分析4大部分。(3)健康危险度评价的方法:1)危害鉴定:依据流行病学和毒理学的研究资料,确定在一定的接触条件下,被评价的化学物是否会产生健康危害及有害效应的特征和类型。2)剂量-反应关系的评定:是暴露与健康效应之间的定量评价,有阈值化学物和化学物的剂量-反应关系评定不同。来自于动物实验的资料需要外推到人。对有阈化学物,应用未观察到有害效应的剂量或最低观察到有害效应的剂量来计算参考剂量。对无阈化学物以致癌强度系数来表示化学致癌物剂量与致癌反应率之间的定量关利用动物致癌试验的结果外推时,需应用数学模型从试验高剂量的反应外推至低剂量。3)暴露评价:是要确定暴露剂量和暴露人群的特征。暴露剂量分为外暴露剂量和内暴露剂量,暴露人群的特征包括人群的年龄、性别、职业、易感性等情况。4)危险度特征分析:根据上述3个阶段评定结果,对该化学物在环境中存在时所致的健康危险度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不确定因素。

7、按粒径大小,大气颗粒物可分为几类?(很重要)

答:大气颗粒物按粒径可分为:①总悬浮颗粒物TSP:指粒径≤l00μm的颗粒物;包括液体、固体或者液体和固体结合存在,并悬浮在空气介质中的颗粒。②可吸人颗粒物PM10:指空气动力学直径≤10μm的颗粒物;因其能进入人体呼吸道而命名,又因其能够长期漂浮在空气中,也被称为飘尘。③细颗粒物PM2.5:指空气动力学直径≤2.5μm的颗粒物;④超细颗粒物PM0.1:指空气动力学直径≤0.lμm的颗粒物。

8、简述影响颗粒物生物学作用的因素。(很重要)

答:(1)颗粒物的粒径:颗粒物在大气中的沉降与其粒径有关。一般来说,粒径小的颗粒物沉降速度慢,易被吸入。(2)颗粒物的成分:颗粒物的化学成分多达数百种以上,可分为有机和无机两大类。颗粒物的毒性与其化学成分密切相关。颗粒物上还可吸附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3)呼吸道对颗粒物的清除作用:清除沉积于呼吸道的颗粒物是呼吸系统防御功能的重要环节,呼吸道不同部位的清除机制有所不同。(4)其他:某些生理或病理因素可影响颗粒物在呼吸道的沉积。例如,运动时呼吸的量和速度都明显加快,这样将大大增加颗粒物通过沉降、惯性冲击或扩散在呼吸道的沉积。

9、试比较基准与标准的差异。

答:(1)定义不同:基准是指根据环境中有害物质和机体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考虑敏感人群和暴露时间而确定的对健康不会产生直接或间接有害影响的相对安全剂量(浓度)。标准是指以保护人群健康为直接目的,对环境中有害因素提出的限量要求以及实现这些要求所规定的相应措施。它是评价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危害的尺度。(2)两者的关系:标准以基准为科学依据,标准是基准内容的实际表现。(3)法律效力:基准无法律效力,标准有法律效力。

10、我国现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为三级。各级的基本要求和适用范围是什么?

答:(1)一级标准:为保护自然生态和人群健康,在长期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任何危害影响的空气质量要求。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和疗养地等地区。(2)二级标准:为保护人群健康和城市、乡村的动、植物,在长期和短期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伤害的空气质量要求。适用于居民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名胜古迹和广大农村等地区。

(3)三级标准:为保护人群不发生急、慢性中毒和城市一般动、植物(敏感者除外)正常生长的空气质量要求。适用于大气污染程度比较重的城镇和工业区以及城市交通枢纽、干线等地区。

11、我国制订大气质量标准的原则有哪些?

答:我国制定环境卫生标准的总原则是卫生上安全可靠、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不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及潜在的远期危害(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2)对主观感觉无不良影响;(3)应对人体健康无间接危害;(4)选用最敏感指标;(5)经济合理和技术可行。

12、简述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及其防治措施。

答:(1)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物:生活和工业污水中含P、N等物质。(2)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体中藻类物质大量生长,进而使水体溶解氧下降,水体污染。(3)治理:以控制P、N等物质向水体排放,及时清除水体中藻类物质和降低P、N含量。

13、简述水体污染调查监测的类型及内容。

答:(1)水体污染调查类型:根据调查目的分为基础性调查、监测性调查、专题调查和应急性调查等4种类型。(2)调查内容:污染源调查、污染现状调查、对居民健康及水生生态环境影响的调查

14、简述水体三氮在水中出现的卫生学意义。(很重要)

答:蛋白质→蛋白性氮→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如无氧存在,氨氮就是最终产物)。

三氮在水中出现的卫生学意义

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卫生学意义

+--水受到新鲜污染

-+-水体自净正在进行

--+污染物分解趋于自净

+++新旧污染同时存在

15、简述水体自净过程的基本特征。

答:水体自净过程具有如下基本特征:①进入水体的污染物在自净过程中,总的趋势是浓度逐渐降低;②大多有毒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作用下转变为低毒或无毒的化学物,如2,4-D可在微生物作用下,经过复杂的分解过程,最终形成无毒的二氧化碳、水和氯根,氰化物可被氧化成无毒的二氧化碳和硝酸根;③重金属污染物在溶解状态时可被吸附或转变成不溶性化合物沉淀至底泥或进入食物链中;④复杂的有机物如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不论水中溶解氧含量如何,都能被微生物利用和分解,先降解为较简单的有机物,再进一步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⑤不稳定的污染物在自净过程中转变成稳定的化合物,如氨转变为亚硝酸盐,后者再氧化成硝酸盐;⑥在自净过程初期,水中溶解氧含量急剧降低,到达最低点后又缓慢上升,并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⑦进入水体的大量污染物,如有毒性,则影响生物栖息,如生物不逃避就会中毒死亡,使水生物种群和数量大为减少。随着自净过程的进行,污染物浓度降低,生物种群和数量逐渐回升,最后使生物分布趋于正常。

16、介水传染病的流行特点有哪些?造成介水传染病流行的原因是什么?

答:1.介水传染病的流行特点有:(1)水源一次严重污染后,可引起疾病暴发流行,短期内突然出现大量病人,且多数患者发病日期集中在同一潜伏期内。若水源经常受污染,则发病者可终年不断,病例呈散发流行。(2)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大多数患者都有饮用或接触同一水源的历史。(3)一旦对污染源采取治理措施,并加强饮用水的净化和消毒后,疾病的流行能迅速得到控制。2.造成介水传染病流行的原因:(1)水源受病原体污染后,未经妥善处理和消毒即供居民饮用。(2)处理后的饮用水在输配水和贮水过程中,由于管道渗漏、出现负压等原因,重新被病原体污染。

17、饮用水氯化消毒副产物的种类有哪些?

答:饮用水氯化消毒副产物通常分为两大类:①挥发性卤代有机物,主要为甲烷,包括氯仿、一溴二氯甲烷、二溴一氯甲烷和溴仿;②非挥发性卤代有机主要有卤代乙酸、卤代醛、卤代酚、卤代腈,卤代酮、卤代轻基吠喃酮等。挥发性三卤甲烷和非挥发性卤代乙酸是氯化消毒饮水中两大类主要氯化副产物。

18、影响氯化消毒副产物形成的因素有哪些?(很重要)

答:氯化消毒副产物形成的量和类型与许多因素有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有机前体物的含量:通常把水中能与氯形成氯化消毒副产物的有机物称为有机前体它们主要是一些天然有机物,如腐殖酸、富里酸、藻类等,排入水中的污染物也是毒副产物前体物的重要来源;②加氯量:投氯量越大,生成的消毒副产物越多;离子浓度:水源水中溴化物浓度较高时,会生成各种溴代三卤甲烷;④pH值:水pH升高,三卤甲烷生成量增大,但卤乙酸生成量降低。

19、简述饮水氯化消毒副产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减少氯化消毒副产物的措施有哪些?(很重要)

答:1. 饮水氯化消毒副产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许多氯化副产物在动物实验中证明具有致突变性和(或)致癌性,有的还有致畸作用;流行病学调查的多数结论认为饮用氯化水与某些癌症发病率增加有关;还有研究提示,饮用氯化水可对生殖有影响,引起自然流产、死胎和早产以及出生缺陷,对生长发育也有一定的影响。2. 减少氯化消毒副产物的措施有:采用生物活性炭法除去或降低有机前体物含量;通过颗粒活性炭过滤来降低或除去氯化副产物;改变传统氯化消毒工艺,如避免预氯化,采用中途加氯法;采用其他消毒方法(如O3、ClO2等)以减少氯化副产物形成。

20、为何要对天然水进行混凝沉淀,其基本原理有哪些?

答:天然水中的细小颗粒,特别是胶体微粒,难以自然沉淀,是水混浊的主要根源。因此需加混凝剂进行混凝沉淀,才能加以去除。混凝沉淀的基本原理有压缩双电层作用;电性中和作用和吸附架桥作用。

21、常用的金属盐类混凝剂有几种,各有何特性?

答:常用的金属盐类混凝剂有铝盐和铁盐等。铝盐是最常用的混凝剂,其中有明矾、硫酸铝、铝酸钠和三氯化铝等。它的优点是:腐蚀性小,使用方便,混凝效果好,且对水质无不良影响。其缺点是:水温低时,絮凝体形成慢且松散,效果不如铁盐。铁盐也是最常用的混凝剂,包括三氯化铁和硫酸亚铁等。三氯化铁的优点是:适应的pH范围较广(pH5-9),絮凝体大而紧密;对低温、低浊水的效果较铝盐好。其缺点是:腐蚀性强,易潮湿,水处理后含铁量高。硫酸亚铁混凝效果差;且残留于水中的亚铁会使水呈色,因此使用时需将亚铁氧化成三价铁。

22、饮用水在供给居民使用前,为何要进行消毒?目前我国用于饮用水消毒的方法有哪几种?

答:饮用水消毒在防止介水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上具有重要意义。其理由是:饮用水水源往往受粪便和污水的污染,通常的净水处理虽能除去大部分微生物,但大都难以使水质符合细菌学要求,介水传染病一旦暴发流行,涉及的人数往往很多。为了保证饮用水在流行病学上安全,必须要对饮用水消毒。目前我国用于饮用水消毒的方法主要有氯化消毒、二氧化氯消毒、紫外线消毒和臭氧消毒等。

23、氯化消毒的杀菌机制是什么?(很重要)

答:氯的杀菌作用机制是由于次氯酸体积小,电荷中性,易于穿过细胞壁;同时,它又是一种强氧化剂,能损害细胞膜,使蛋白质、RNA和DNA等物质释出,并影响多种酶系统(主要是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的巯基被氧化破坏),从而使细菌死亡。氯对病毒的作用,在于对核酸的致死性损害。病毒缺乏一系列代谢酶,对氯的抵抗力较细菌强,氯较易破坏-SH键,而较难使蛋白质变性。

24、影响氯化消毒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答:(1)加氯量和接触时间:加氯量取决于需氯量,普通氯化消毒需接触30分钟,氯胺消毒法消毒需接触1-2小时。(2)水的pH值:水的pH值较低,氯化消毒效果好。(3)水温:水温高,杀菌效果好。(4)水的浑浊度:水的浑浊度越高,消毒效果就越差。(5)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25、简述生活饮用水卫生制定标准及水质指标。(很重要)

答:1.微生物学指标:(1)总大肠杆菌群:每100ml水样中不得检出大肠菌群;(2)耐热大肠杆菌:每100ml水样中不得检出耐热大肠杆菌。(3)大肠埃希菌:每100ml水样中不得检出大肠埃希菌。(4)菌落总数:每100ml水样中不能超过100CUF/ml。2.毒理指标:砷、镉、铬、铅、汞、硒、氰化物、氟化物、硝酸盐、三氯甲烷、四氯化碳、溴酸盐、甲醛、亚氯酸盐、氯酸盐。

3.感官性状及一般指标:(1)水色度不超过15度。(2)浑浊度:正常不超过1度。特殊情况下可为3度。(3)臭和味:饮用水不得有异臭或异味。(4)PH值在6.5~8.5。

(5)铝;(6)铁;(7) 锰;(8)铜;(9) 锌;(10) 氯化物;(11)硫酸盐;(12)总硬度:不得超过450 mg/l。4.放射性指标。

26、测定土壤中元素的背景值、土壤的环境容量有何意义?

答:(1)土壤中元素的背景值:是指该地区未受污染的天然土壤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土壤中各种元素的背景值是评价化学污染物对土壤污染程度的参照值;是制订土壤中有害化学物质卫生标准的重要依据;是评价土壤化学环境对居民健康影响的重要依据;也是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和地方病防治工作的科学依据。(2)土壤的环境容量:是指一定环境单元、一定时间内、在不超过土壤卫生标准的前提下土壤对该污染物能够容纳的最大负荷量。土壤的环境容量是充分利用土壤环境的纳污能力,实现污染物总量控制,合理制定卫生标准和防护措施的重要依据。

27、试述土壤的自净过程的定义及类型。

答:(1)土壤的自净过程:土壤自净是指受污染的土壤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作用,使病原体死灭,各种有害物质转化到无害的程度,土壤可逐渐恢复到污染前的状态,这一过程称为土壤自净。(2)土壤的净化作用包括:物理净化作用、化学净化作用、生物净化作用。

28、试述住宅的基本卫生要求。

答:①小气候适宜;②采光照明良好;③空气清洁卫生;④隔音性能良好;⑤卫生设施齐全;⑥环境安静整洁。

29、试述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

答:(1)室外来源:①室外空气;②建筑物自身;③人为带入室内;④相邻住宅污染;⑤生活用水污染。(2)室内来源:①室内燃烧或加热;②室内人的活动;③室内建筑装饰材料;④室内生物性污染;⑤家用电器。

30、试述室内空气污染的特点。

答:①室外污染物对室内空气的污染;②室内外共存同类污染物对室内空气的污染;③吸烟对室内空气的污染;④建筑材料和装饰物品对室内空气的污染;⑤空调引起的室内空气污染。

31、试述室内空气污染的控制对策。

答:①建立健全室内空气质量标准;②加强建筑施工工程室内环境质量管理;③加强能源利用的管理;④合理使用空调设备;

⑤加强卫生宣传教育。

32、试述室内空气主要污染物的种类、来源及危害。

答:室内空气污染物的种类很多,包括化学性、物理性、生物性和放射性4大类。这四大类污染物往往相互有关、共同存在。例如,室内烹调时,即可产生化学性污染物,又可使室温升高或产生电磁波(使用微波炉或电炉时)引起物理性污染。烹调用的食物和水,以及烹调时使用空调等过程中还可给室内引人生物性污染物。含镭建筑材料的使用,可造成室内氡污染。

33、简述住宅的卫生规模。(很重要)

答:1.居室容积:是指每个居住者所占有的居室的空间容积。卫生标准为20m3/人。2.居室面积:每人的居住面积应为7.14m3。

3.居室深度:指开设窗户的外墙内表面至对面墙壁内表面的距离。深度系数是指居室进深与地板至窗上缘高度之比,居室系数在一侧采光的居室不应该超过2—2.5,在两侧采光的居室不应该超过4~5。

4.居室净高:指室内地板到天花板之间的高度。34、简述评价居室空气清洁度常用指标。

答:1.二氧化碳(CO2):室内CO2浓度≦0.1%;2.微生物和悬浮颗粒:要求室内细菌总数≦2500CU/m3。3.一氧化碳:室内CO 浓度1小时均值≦10mg/m3。4.二氧化硫(SO2) 要求室内SO2浓度一小时均值≦0.5mg/m3。5. 空气离子:空气中轻、重离子数量的变化与空气中其他污染指标的变化有密切相关。室内空气污染越严重,轻离子数目越少,重离子数目越多。因此,居室空气中重离子与轻离子的比值(N士/n士)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代表居室内主要污染物的综合状况。一般认为,当比值小于50时空气清洁,比值大于50时空气污浊。6.其他有害物质。

35、与居住、办公等场所比较起来,公共场所有什么特点?

从卫生学的角度来看,公共场所的主要特点是:①人群密集,流动性大,易混杂各种污染源。②设备及物品供人群重复使用,易造成沾污。③健康与非健康个体混杂,易造成疾病特别是传染病的传播。

36、公共场所的基本卫生要求有哪些?

答:1.公共场所要有良好的微小气候;2.公共场所应有良好的环境; 3.器具、用具和各种设施清洁卫生; 4. 从业人员必须身体健康并具备基本卫生知识;5.做好卫生防病工作;6.建立健全卫生制度。

37、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很重要)

答:(1)确定城市性质,控制城市规模(2)远期规划与近期规划结合,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结合(3)保护城市生态环境(4)维护城市文脉,改善景观环境(5)加强安全防患,促进人际交往

38、城市功能分区的原则是什么?(很重要)

答:城市功能分区从卫生学角度应考虑下列原则:(1)城市一般设居住区、工业区、对外交通运输和仓储区、郊区。根据具体

情况还可设文教区、高科技区、风景游览区、金融贸易区等。各功能区应结合自然条件和功能特点合理配置,避免相互交叉干扰和混杂分布。(2)居住用地应选择城市中卫生条件最好的地段。要求远离沼泽,地势高燥,不受洪水淹没威胁,土壤清洁或受污染后已经完全无害化,靠近清洁的地面水或大片绿地。地形宜稍向南或东南方倾斜,以获得充足的日照。对冬季寒风和夏季台风,最好能通过地形和绿化布置来减轻其影响。(3)工业用地应按当地主导风向配置在生活居住用地的下风侧、河流的下游。工业用地与生活居住用地之间应保持适当距离,中间配置绿化防护带。(4)保证在到达规划期时,各功能分区仍有进一步扩展的余地,并保证城市各部分用地协调发展。在卫生上不允许工业区发展到包围生活居住区,或铁路包围城市。(5)为了保证生活居住用地的卫生条件,各功能分区的用地选择应同时进行。改建、扩建的城市在选择新区用地时,应考虑与旧城的关系及旧城的改造利用问题。

39、简述城市各功能分区的卫生学要求。(很重要)

答:l.居住区:居住区是人类生活居住的地方,其环境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居民的健康。应选择城市中日照良好、风景优美、环境宁静和清洁的地段作为居住区用地。居住区必须有足够的面积,使建筑密度和人口密度不致过高,并保证有充足的绿地。城市中一般可设若干个居住区,各个居住区的人口规模在5万左右。可利用地形、河流或干道,将各个居住区隔开。每个居住区内应配置成套的文化、教育、商业等生活服务设施。2.工业区:工业区的规划布局,直接影响城市环境质量。根据城市规模、工业企业的数量和性质,城市内可设一个或几个工业区。每个工业区内可相对集中地布置若干个工业企业,使各厂之间便于组织生产协作、原材料和"三废"的综合利用。布置工业用地时,必须严格遵守各项安全和卫生上的要求,并执行国家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规定的各种制度。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应根据国家有关卫生标准设置卫生防护距离。卫生防护距离是指产生有害因素的车间或工段的边界至居住区边界的最小距离。卫生防护距离范围内应尽量绿化,也可设置消防站、车库、浴室等非居住性建筑物,但不得修建公园、体育场、学校和住宅建筑。可将危害最大、要求防护距离最远的工厂设在离居住区最远的地段,然后由远及近配置危害由大到小的工厂。在有河流的城市,工业区必须位于居住区的下游。3.对外交通运输和仓库区: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应尽量减轻对外交通运输设施对城市环境的影响。4.郊区:城市郊区包括市辖郊县、卫星城镇等。郊区规划对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有很大意义。

40、简述居住区环境质量评价指标。(很重要)

答:居住区规划中有几个技术指标,对评价居住区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建筑容积率:指建筑物地面以上各层建筑面积的总和与建筑基地面积的比值。

2.人均居住面积定额:指平均每人所占卧室、起居室等的面积。居住面积定额直接影响人们生活居住的卫生条件。

3.居住建筑密度:如果居住建筑密度过高,则院落空地相对减少,影响绿化和居民室外休息场地,房屋的间距、日照、通风也将不能保证。

4.居住区人口密度:每公顷(lha=l0000m2)居住用地容纳的规划人口数量,称为人口毛密度。每公顷住宅用地上容纳的规划人口数,称为人口净密度。

从卫生学角度出发,城市规划应采用较低的人口净密度。因为人口净密度增高,则人均居住建筑用地面积和居住面积减少,人群密集,接触频繁,使传染病易于流行;且建筑密度提高后,室外空地减少,影响住宅的通风和日照。

41、简述环境质量评价的目的、种类、内容与方法。(很重要)

答:1.环境质量评价的目的:主要是掌握和比较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寻找污染治理重点;为环境综合整治和城市规划及环境规划提供依据;研究环境质量与人群健康的关系;预测和评价拟建的工业或其他建设项目对周围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即环境影响评价。

2. 环境质量评价的种类:①按照评价因素可分为单要素环境质量评价和综合环境质量评价;②按照时间可分为回顾性评价、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③按照区域可分为局地的环境质量评价、区域的环境质量评价、流域的环境质量评价以及全球环境质量评价;

3.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主要取决于评价的种类和目的,一般应包括对污染源、环境质量和环境效应三部分的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做出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提出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方案。

4.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最常用的环境质量评价方法是数理统计法和环境质量指数法。

环境卫生学试题及答案二

及答案(二)环境卫生学试题 1. 致癌物的剂量效应曲线为:() A. 直线 B. U 型 C. S型 D .不规则型 E.抛物线型 【答案】 A 2. 可造成饮用水化学性污染中毒的物质不包括:() A. 氰化物 B. 铬 C. 硝酸盐 D. 放射性物质 E. 砷、汞 【答案】 D 3. 下列何者不是饮水处理常用混凝剂:() A. 明矶 B. 漂白粉、漂白粉精 C. 三氯化铁 D. 聚合氯化铝 E. 硫酸铝 【答案】 B

4. 下列哪项不是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

A. 确定城市性质,控制城市规模 B. 远期和近期规划结合,总体和详细规划结合 C. 保护生态环境,改善景观环境 D .经济技术合理 E.加强安全防患,促进人际交往 【答案】 D 5. 原生环境是指:() A. 天然形成,且基本上未受人为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 B. 天然形成,且受人为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 C. 天然形成,且受动物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 D. 天然形成,且受人和动物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 E. 人类生存的环境 【答案】 A 6. 光化学烟雾中,光化学氧化剂包括:() A. O3 B. PANs C. 醛类化合物 D. 以上都是 E. 以上都不是 【答案】 D 7. 化妆品对健康的影响不包括:() A. 化妆品接触性皮炎 B .化妆品痤疮

C. 有毒化学物质污染造成的危害

D. 微生物污染造成的危害 E. 军团菌病 【答案】 E 8. 下列哪项不属于公害事件:() A. 痛痛病 B. 水俣病 C. 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件 D. 温室效应 E. 光化学烟雾事件 【答案】 D 9. 土壤中化学物质的迁移转化受到土壤PH 值的影响,其特点是:() A. PH 值低,金属溶解度高 B. PH 值高,金属溶解度高 C. PH= 7时,金属的溶解度高 D. PH > 7时,金属的溶解度高 E. 土壤中金属的溶解度与土壤的 PH值无关 【答案】 A 10. 下列何者不是影响饮水氯化消毒的因素:() A. 加氯量和接触时间 B. 加氯设备 C. 水的PH D. 水的浑浊度 E. 水温

2014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专业考试科目和参考用书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专业介绍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代码077802 专业概况:我院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专业始建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本学科早在1985年就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是该领域我国第一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点。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了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基础理论研究、环境监测与评价和卫生工程技术(包括尘、毒控制技术、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水污染控制技术)研究等三个主要研究领域。学制3年,授予理学硕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工程控制技术和管理的基本知识,具备从事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基础研究和工程技术开发研究能力,以及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规划管理能力,能在政府部门、劳动保护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科研单位和学校等从事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规划、工程设计、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具有专业技术和管理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 主要开设课程:空气净化原理、毒理学、职业卫生与职业病学,环境监测技术、现代除尘技术、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毒物控制技术、人机工程学和膜分离技术等。 学科地位:我院是我国最早从事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教学与研究的单位,也是国内首批获得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硕士授予权的单位,具有较悠久的办学历史。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专业人才,部分毕业生已成为我国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领域的专家,为我国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事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学术带头人姜亢教授作为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常务理事、协会工业防毒专委会主任委员,在工业毒物控制、作业环境有毒因素检测评价、作业姿势与疲劳等方面的研究形成了显著特色,被聘为卫生部职业危害评价专家组成员、专家授课教师,北京市职业卫生专家库成员和中华全国总工会劳动保护顾问。本学科在噪声控制、尘毒控制等职业危害控制技术领域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专业培养特色:本学科特色是以工程技术为主要手段控制职业危害因素、预防职业病发生。包括尘毒控制技术、噪声振动控制技术、职业卫生监测和人机工程等职业卫生基础理论与技术为主要内容,同时加强水环境和废固处理理论与工程技术等环境卫生方向的研究工作。 自身的优势:本学科专业师资队伍雄厚,由3名教授、5名副教授和2名讲师组成学术梯队,其中5人拥有博士学位。在任的教授、副教授长期从事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教学研究工作,具有丰富的经验,其中有3人是卫生部专家组成员,担任着国家及北京市学术机构中的重要职务。另外,本学科还聘请北京市科委的专家、北京市开发区明星企业研究员,以及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担任导师。另外,我院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科技创新平台还拥有精密噪声分析系统、建筑声学分析测试系统、烟气综合分析仪、气相色谱(Agilent7890A-MS)、高效液相色谱(Agilent1200-MS)、紫外可见(Cary50)、离子色谱仪(ISC1500)、原子吸收光谱仪(ContrAA-700BU)和粉尘浓度测定仪等先进的卫生检测仪器设备,为创新研究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平台。多年来,本专业导师带领研究生开展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和北京市政府等多项省、部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曾获国家级、省部级奖多项。目前,本专业导师承担着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多项和多个横向研究课题。年发表论文数十篇,其中多篇论文被SCI 收录。

《卫生学》模拟试卷及答案

学前卫生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6分) 1. 小儿体温( )为低烧。 A. 35.5~36.4℃ B. 36.5~37.4℃ C. 37.5~38℃ D. 38℃以上 2. 下列不属于婴幼儿耳的特点的是( ) A. 耳廓易生冻疮 B. 易患中耳炎 C. 外耳道易生疖 D. 对噪声迟钝 3. 鼻腔的易出血区在( ) A. 鼻中隔后方 B. 鼻中隔中部 C. 鼻中隔前下方 D. 鼻中隔前上方 4. 大脑右半球( ) A. 具有潜识功能,主要通过情感和形象来表达内心世界 B. 具有显识功能,主要通过情感和形象来表达内心世界 C. 具有潜识功能,主要通过语言和逻辑来表达内心世界 D. 具有显识功能,主要通过语言和逻辑来表达内心世界 5. 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 B. 维生素C可防癌、抗癌 C. 维生素C属于脂溶性维生素 D. 蔬菜漂洗过多易造成维生素C的损失 6. 下列属于化学消毒法的为( ) A. 机械法 B. 煮沸法 C. 漂白粉 D. 漂白粉 7. 从胎盘、乳汁获得抗体是( ) A. 自然自动免疫 B. 自然被动免疫 C. 人工自动免疫 D. 人工被动免疫 8. 鼻是保护( )的第一道防线,鼻腔对空气起着清洁、湿润和加温作用。 A. 咽 B. 喉 C. 肺 D. 气管 9. 不属于传染病传染三环节的为( ) A. 病原体 B. 传染源 C. 传染途径 D. 易感者 10. 三种睡眠障碍中醒后有异常表现的为( ) A. 夜惊和梦魇 B. 梦游症 C. 夜惊 D. 梦魇 11. 睡眠不足会引起儿童( ) A. 食欲减退 B. 精神一般 C. 脾气温顺 D. 不打瞌睡 12. 不能引起食物中毒的是( ) A. 食盐和食碱 B. 病原微生物 C. 动植物本身 D. 有毒化学物 13. 口服糖丸是( )疫苗。 A. 百白破 B. 脊髓灰质炎

环境卫生学试题及答案三

环境卫生学试题及答案(三) 1.微量元素的剂量效应曲线为:() A.直线 型 型 D.不规则型 E.抛物线型 【答案】B 2.下列哪些癌症可能与亚硝胺无关:() A.胃癌、食管癌 B.肝癌、胰腺癌 C.宫颈癌 D .结肠癌、膀胱癌 E. 乳腺癌 【答案】C 3.下列何者不是影响混凝效果的因素:() A.水中微粒的性质和含量 B.水温 C.混凝剂种类和搅拌强度 D .滤料颗粒大小 E.水的PH值和酸碱度 答案】D

4.城市规划中,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 A.为避免城市热岛效应,应将城市中有污染的工厂迁移至城市周围。 B .北方寒冷地区,在不影响日照条件下,可适当提高建筑密度。 C.南方炎热地区,可适当降低建筑密度。 D.应尽量把地面水组织到城市用地内,结合绿化建成河(湖、海)滨公园 E.曾被有机物污染而无机化过程尚未完成的土壤不宜作居住区用地。 【答案】A 5.克汀病是由于下列哪种原因引起:() A.砷中毒 B.碘缺乏 C.饮水硬度过低 D.缺硒 E.以上都不是 【答案】B 6.引起水俣病的原因是:() A.饮水受镉污染 B.水中铬污染 C.水中砷超标 D.饮水中汞含量超标 E.以上都不是 【答案】E 是指:()

A.慢性支气管炎

B.肺气肿 C.支气管哮喘和肺气肿 D.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 E .以上都包括 【答案】E 8.引起痛痛病的物质是:() 【答案】D 9.氟斑牙的发生最常见于:()岁以下幼儿 岁以下儿童 ?15岁儿童 D.成年后迁入病区的氟骨症患者岁以上成年人 【答案】C 10.下列何者为介水传染病:() A.痢疾、乙型肝炎、伤寒 B.伤寒、脊髓灰质炎、甲型肝炎 C.霍乱、伤寒、乙脑

劳动卫生和环境卫生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根据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从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出发,培养理论功底扎实、知识面宽、具有一定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人才。 1. 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学风严谨,乐观进取,勇于创新,对国家和社会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敬业精神。 2.具有扎实的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发展方向。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解决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并进行初步的学术交流。 3. 身心健康,能够胜任日常工作的要求。 4. 具有正确的择业观念和强烈创业意识,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能力。 二、研究方向 1.作业环境监测与评价。 2.职业卫生工程学。 3.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基础理论。 三、学习年限 本专业学制为三年。其中一年半的时间用于完成课程学习、调研和选题等工作,不少于一年的时间用于进行课题研究和学位论文撰写。 学生在规定学制年限内提前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和学分,符合毕业条件,经批准可提前一年毕业。 在规定时期完成课程学习,但未完成学位论文者,可申请延长学习年限,累计学习年限一般不得超过六年。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 1. 课程分为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其中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为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为选修课。学生应在导师指导下选修课程。

2.本专业研究生课程最低学分要求为42学分。其中:必修课为26学分,选修课为16学分。 3.课程考核方式分为考试与考查。公共课、专业基础课采用考试方式,其他课程考核方式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自行选择,经学院主管领导批准后确定。 4.每门必修课成绩达到70分(含)以上,其他课程的成绩不低于60分有资格申请硕士学位。 5.补修课程 跨专业考生以及同等学力考生应补修二门以上本专业本科阶段核心课程,不计学分。补修形式及课程需由导师和学院同意。 五、培养方式 1.在导师负责的前提下,充分发挥集体培养的作用,必要时采用导师小组的培养方式。导师要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履行职责,做到因材施教,教书育人,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 2.教学方式除了教师授课外,可根据课程特点、性质采取专题讨论等合适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和课堂讨论,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 六、必修环节 1.专题研讨 由导师、相关学科教师和研究生共同参加。在广泛阅读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的有关前沿或社会热点问题进行研讨。由研究生综述、分析评价所阅读的文献资料或报告自己的论文工作进展,导师和其他教师提出问题并给予指导。向学院提交“专题研讨简况表”和研讨报告。每学期不少于一次,累计不少于六次。 2.教学实践 教学实践安排在第四学期。由导师提出教学实践内容和时间,学院具体安排实施。教学实践时间累计不少于一个月的助教工作量。教学实践结束后,填写“教学实践情况考核表”由教学实践指导教师写出评语。 3.专业实践 专业实践安排在第4-5学期,时间3-6个月。入学前已有一年以上工作经历的学生可以申请免修社会实践,但需提交相应证明。免修社会实践的学生应更多地参加科研实践,并提交相应科研成果。 4.科研实践 学生在校期间,应积极进行科研活动,潜心学术研究,应参加导师所从事的

环境卫生学 题库大全

环境卫生学——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环境介质是指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包括人体在内的所有生物体。2.环境卫生学研究的环境包括______和______。 3.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中的各种因素,按其属性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类。 4.根据环境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情况,可将其分为______和______。 5.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大气;水;土壤 2.自然环境;生活环境 3.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 4.原生环境;次生环境 5.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 二、名词解释 环境卫生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 三、选择题 1.环境卫生学主要研究() A.自然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B.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C.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D.生活居住环境和自然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E.自然环境、生活居住环境、工作学习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2.学习环境卫生学的主要目的是使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 A.提高诊断疾病的本领B.认识疾病在人群中流行的原因 C.了解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布规律 D.认识全球环境问题 E.认识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3.具体地讲,环境介质是指() A.空气、水、土壤(岩石) B.空气、水、土壤(岩石)和生物体 C.空气、水、土壤(岩石)和食物 D.空气、水、食物、生物体 E.空气、水以及各种固态物质 4.环境卫生学的重点研究内容是() A.环境因素的调查与监测 B.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布与转归 C.环境污染治理 D.环境因素的健康效应 E.环境质量评价 5.环境卫生工作中常见的二次污染物如()A.二氧化硫和颗粒物 B.铅、镉、汞、酚 C.甲基汞、光化学烟雾 D.氮氧化物、碳氢化物 E.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6.原生环境是指() A.受动物活动影响的天然环境 B.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天然环境 C.无动植物生存而仅有少量微生物存在的环境D.受人为活动影响的环境 E.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 7.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A.人体摄入微量元素过多所致

公卫执业医师-环境卫生学试题及答案

公卫执业医师-环境卫生学试题及答案

环境卫生学试题及答案(三) 1.微量元素的剂量效应曲线为:() A.直线 B.U型 C.S型 D.不规则型 E.抛物线型 【答案】B 2.下列哪些癌症可能与亚硝胺无关:() A.胃癌、食管癌 B.肝癌、胰腺癌 C.宫颈癌 D.结肠癌、膀胱癌 E.乳腺癌 【答案】C 3.下列何者不是影响混凝效果的因素:() A.水中微粒的性质和含量 B.水温 C.混凝剂种类和搅拌强度 D.滤料颗粒大小 E.水的PH值和酸碱度 【答案】D 4.城市规划中,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 A.为避免城市热岛效应,应将城市中有污染的工厂迁移至城市周围。 B.北方寒冷地区,在不影响日照条件下,可适当提高建筑密度。 C.南方炎热地区,可适当降低建筑密度。 D.应尽量把地面水组织到城市用地内,结合绿化建成河(湖、海)滨公园。 E.曾被有机物污染而无机化过程尚未完成的土壤不宜作居住区用地。 【答案】A 5.克汀病是由于下列哪种原因引起:() A.砷中毒 B.碘缺乏 C.饮水硬度过低 D.缺硒 E.以上都不是 【答案】B 6.引起水俣病的原因是:() A.饮水受镉污染 B.水中铬污染 C.水中砷超标 D.饮水中汞含量超标 E.以上都不是

【答案】E 7.COPD是指:() A.慢性支气管炎 B.肺气肿 C.支气管哮喘和肺气肿 D.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 E.以上都包括 【答案】E 8.引起痛痛病的物质是:() A.Cr B.As C.Hg D.Cd E.Pb 【答案】D 9.氟斑牙的发生最常见于:() A.2岁以下幼儿 B.6岁以下儿童 C.7~15岁儿童 D.成年后迁入病区的氟骨症患者 E.20岁以上成年人 【答案】C 10.下列何者为介水传染病:() A.痢疾、乙型肝炎、伤寒 B.伤寒、脊髓灰质炎、甲型肝炎 C.霍乱、伤寒、乙脑 D.痢疾、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阿米巴 E.以上都不对 【答案】B 11.净化饮水最常用的混凝剂是()。 A.漂白粉 B.硫酸钙 C.硫酸铝 D.臭氧 E.硫代硫酸钠 【答案】C 12.复氧作用是指()。 A.水中溶解氧为不饱和状态时,水中氧逐渐逸散到空气中的过程 B.水中氧为不饱和状态时,空气氧不断地溶解在地面水的过程 C.水中溶解氧为饱和状态时,水中氧逐渐逸散到空气中的过程 D.水中溶解氧为饱和状态时,空气中氧不断溶解在地面水的过程 E.地面水在不同的水温条件下,所含的氧量 【答案】B 13.对大气中某一点污染源的污染现状进行监测时,在风向比较固定的情况下,其布点可选用()。

2012年12月环境卫生学监测方法考核试题

环境卫生学监测方法试题 一、填空题 1、常用的低温灭菌方法有(写出3类)___________、等离子体灭菌、化学浸泡灭菌;临床应用最广泛的灭菌方法为 _____________。 2、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物测指示菌为____________. 3、平板暴露法采样时,物品准备:9cm直径无菌普通营养琼脂平皿、无菌纸。采样时间:在___________处理后、操 作前进行采样。采样高度:与地面垂直高度_____________.方法:室内面积≤30㎡,设一条对角线取______点,即中心一点、两端各距墙_____点;室内面积>30㎡,设东、西、南、北点均距墙1m及中心点。采样时,动作要轻,注意布点顺序、收取顺序要一致;采样后,注意做__ _________。Ⅱ类环境中,空气细菌菌落总数卫生标准为<___________cfu /cm3,Ⅲ类类环境中,空气细菌菌落总数卫生标准为<__________ cfu /cm3。 4.物体表面采样时,物品准备:5cm×5cm的标准无菌规格板、装有无菌棉拭子+10ml采样液、酒精灯和弯盘。采样时间:在____________处理后进行采样。采样面积:被采表面<100㎝2,取__________表面;被采表面>100㎝2,,取________㎝2。 5、Ⅰ类环境中,物体表面细菌菌总数应<_________ cfu /cm2,医务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应<________ cfu /cm2。Ⅱ 类环境中,物体表面细菌菌总数应<_________ cfu /cm2,医务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应 <________ cfu /cm2。Ⅲ类环境中,物体表面细菌菌总数应<_________ cfu /cm2,医务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应 <__________ cfu /cm2。 使用中消毒剂:细菌菌落总数应≤__________cfu/ml;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 6、医疗用品卫生标准: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粘膜的医疗用品必须_________. 接触皮肤或粘膜的医疗用品必须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5,共25分) 1、关于无菌器械保存液和消毒剂的描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无菌器械保存液应该是无菌的,最多允许检出少量微球菌 B、使用中消毒剂细菌总数应≤200cfu/ml,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 C、无菌器械保存液细菌总数应≤5 cfu/ml ,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 D、使用中消毒剂细菌总数应≤10cfu/ml,允许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E、使用中消毒剂细菌总数应≤100cfu/ml,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 2、关于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的监测,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应进行生物和化学监测 B、生物监测:消毒剂每季度1次,其细菌含量必须<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C、灭菌剂每月生物监测1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D、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的浓度应每天监测 E、对戊二醛浓度的监测应每月不少于1次 3、关于地面和拖洗工具的消毒,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地面应经常用含氯消毒剂拖洗,既能消毒,又能增白 B、因为2%戊二醛是高水平消毒剂,有条件时最好用戊二醛拖地,消毒效果好 C、地面应湿式轻扫,保持清洁,局部有血迹等污染时局部用消毒剂处理 D、脱洗工具使用后先洗净,再消毒,然后晾干 E、检验科的地面每天均需用消毒剂脱洗 4、灭菌速度快、灭菌效果好、经济、环境污染小的是()E A、环氧乙烷灭菌法 B、戊二醛浸泡灭菌法 C、辐射灭菌法 D、过氧乙酸浸泡灭菌法 E、压力蒸汽灭菌法 5、属于低水平消毒剂的是() A、戊二醛 B、过氧乙酸 C、碘伏 D、洗必泰 E、异丙醇

卫生学实习六职业中毒案例讨论完整版题目与答案

职业中毒案例讨论卫生学实习六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掌握职业病的诊断及处理原则;1 、熟悉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调查与评价的方法;2 、掌握职业中毒案例的分析方法。 3 、职业病的诊断及处理原则: 1原则:职业病的诊断必须由法定诊断机构集体诊断,必须根据职业病诊断标准进行,防止漏诊、误诊、冒诊。)辅4 ((3)临床表现)详细可靠的职业史依据:(1 (2)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和现场危害调查与评价5()排除其他助检查结果 处理原则:治疗、落实待遇尤其是可疑/生产环境资料,、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调查与评价的方法:收集当前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2毒物监测资料,深入生产现场弄清患者所在岗位的生产工艺过程、可能接触的职业性有害因素、空气中毒物浓度、个体防护与个人卫生情况等,从而判断患者在该作业环境中工作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以及接触机会的大小、接触方式、接触时间、接触浓度,此为诊断的基本依据,以推测有无职业中毒可能。 3、职业中毒案例的分析方法:)职业中毒的诊断(中毒事故(21)查明职业中毒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和危害程度;()提出防范事故再次发生所应采5)提出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罚意见;(4性质的认定)(3)责任认定;()形成职业病事故调查处理报告。(6取的改进措施的意见; 岁,近年来常感全身乏力,关节酸痛,右上肢发麻,食欲减退,腹部隐痛。,男性,患者赵42** [案例一] ,次℃,脉搏收治入院。体查,神志清楚,一般情况尚可,体温因数日未解大便,并出现腹绞痛,/min7037.1,心肺(-),肝脾不大,腹软,脐周有轻微压痛,无反跳痛,四肢未次,血压呼吸120/70mmHg/min20线照片未见异常改变。引出病理反射,血、尿常规未见异常;肝功能、心电图、正常胸部 X1] [问题讨论、上述资料中,你认为患者的病史还应补充什么内容?1)3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和现场危害调查与评价;()1详细可靠的职业史;(2)答:职业中毒的诊断依据:(详细可靠的职业史、接触)排除其他。所以该病人的病史中还应补充临床表现;(4)辅助检查结果;(5 史、当你遇到腹绞痛患者时,应考虑哪些病症?2答:腹绞痛主要由腹部管状器官的肌肉痉挛或梗阻引起,如肠管、胆管及输尿管等痉挛或梗阻。常见疾病有:急性腹膜炎、急性阑尾炎、胰腺炎、胆囊炎、盆腔炎、急性胃炎、肝硬化、肠梗阻、胆道或输尿管梗阻、胆石症、胆道蛔虫、肾绞痛、胃肠痉挛、肠扭转、肠套叠或肠系膜血管栓塞 3、引起腹绞痛常见的生产性毒物是什么?哪些行业可接触该毒物?答:可引起腹绞痛:铅,有机磷毒物,毒蘑,毒扁豆碱,斑蝥,乌头碱,巴豆,砷,汞,磷化合物,腐蚀铅尘或铅蒸气;熔铅作业均可接触铅烟、铅矿开采及冶炼、铅:常见致职业中毒的有性毒物等。接触机会:铅氧化物常用于制造蓄电池、玻璃、搪瓷、铅丹、铅白、油漆、颜料、釉料、防锈剂的生产中。 进一步询问患者的职业史,发现该患者在某私人铅酸蓄电池厂工作年,每天工作小时。疑为慢性铅1012中毒。 [问题讨论2] 4、慢性铅中毒患者可能出现哪些临床表现? 答:(1)神经系统:主要表现为类神经征、外周神经炎,严重者出现中毒性脑病。 (2)消化系统: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隐性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严重者可出现腹绞痛(也称铅绞痛)。 (3)血液及造血系统:可有轻度贫血,多呈低色素正常细胞型贫血;点彩红细胞、网织红细胞、

2020年公卫助理医师《环境卫生学》试题及答案(卷七)

2020年公卫助理医师《环境卫生学》试题及答案(卷七) 一、A1 1、对生态系统描述不正确的是 A、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有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组成 B、使生物圈内能量和物质循环的一个功能单位 C、借助于各种功能流(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所连接的稳态系统 D、构成生物群落的生物是生态系统的主体 E、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2、人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最本质的联系是 A、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B、吸收与排泄 C、信息传递 D、物质交换和能量转移 E、营养物质的转换 3、生态系统由四部分组成,即 A、生产者,一级消费者,二级消费者,分解者 B、生物群体、空气、土壤、水 C、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命物质 D、生态平衡、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E、水圈、气圈、岩石圈、生物圈 4、食物链的概念是

A、生物与生物间因化学因素而建立的链锁关系 B、生物与生物间因食物和能量而建立的链锁关系 C、生物与环境间因食物而建立的链锁关系 D、生物与环境间因能量而建立的链锁关系 E、生物与生物之间因能量而建立的链锁关系 5、生态系统是由 A、生物群落构成 B、生物群落及其非生物环境组成 C、人类聚居而成 D、人类与其他生物组成 E、人类与非生物系统构成 6、关于生态平衡的定义,下列正确的是 A、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动态平衡 B、生物与环境之间的暂时平衡 C、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暂时相对的平衡 D、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 E、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长期平衡 7、影响环境污染物对健康危害程度的因素有以下各项,但不包括 A、剂量或强度 B、作用持续时间 C、受害的人群数量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100402)(2015版) 一、培养目标 (一)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遵纪守法,品行端正,作风正派。 (二)具有严谨的科学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求知若渴,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树立勇攀职业医学科技高峰的雄心壮志。 (三)尊敬师长,团结同志,自觉树立精诚相待、克己奉公的团队精神。 (四)掌握本学科、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学习本学科、专业的先进理论、先进技术,了解本学科、专业的发展方向,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五)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及撰写论文摘要。 (六)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职业卫生事业的高级技术人才。 二、研究方向 1、职业卫生学 2、职业病学 3、卫生化学 4、职业流行病学 三、学习年限与时间安排 1、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基本学制为3年。研究生在校修业年限(含休学、保留学籍、延期毕业)最长不得超过6年。 2、学习时间安排: 第一学期学习学位课程,第二学期至第三学期主要学习专业课和专业英语,科学研究或实践及学位论文研究时间为两年半。 四、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 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应修学位课程学分不少于25学分。硕士生应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本专业的培养方案确定所修课程,并列入个人培养计划。 (一)、学位课程

(二)、专业课、专业英语 1.职业卫生学研究方向: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2学分)、环境卫生学(1学分)、毒理学基础(2学分),合计5.0学分。 2.职业病学研究方向: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2学分)、内科学(2学分)、医学诊断学(1学分),合计5.0学分。 3.卫生毒理学研究方向:毒理学基础(2学分)、毒理学实验方法与技术(1学分)、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2学分),合计5.0学分。 4、职业流行病学研究方向:流行病学(2学分)、分子毒理学基础(2学分)、社会医学(1学分),合计5.0学分。 专业课基本要求:各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从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开始,在导师指导下学习上述专业课,5学分的专业课不得少于80学时,学习方式可以讲课、答疑、质疑、技术培训、专题讲座等方式进行。通过专业课学习,硕士生应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熟悉专业先进技术,结合中外文文献的查阅,了解学科的发展趋势及现状。第二学年第一学期统一组织笔试。 专业外语基本要求:各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从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开始,在导师指导下学习相关专业外语知识,2学分的专业课不得少于32学时,开课方式视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可以讲课、答疑、质疑、文献资料阅读、文献资料翻译、专题讲座等方式进行。通过专业外语学习,硕士生应掌握本学科所需的常用专业词及词组;能以每分钟80-100次左右的速度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外文资料总阅读量应不少于15—20万英文词(包括专著、教材、论文、文摘等);能以每小时350个外文单词的速度翻译外文资料,能以每小时250个汉字的速度将中文资料翻译成外文,翻译应达到正确表达思想,无重大语言错误;能借助词典撰写论文摘要,并写出10篇左右的文献摘要、综述。第二学年第一学期统一组织笔试。 五、必要环节 1、文献阅读与综述

(完整版)家畜环境卫生学试题答案

家畜环境卫生学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共15分,每小题3分) 1.环境应激:是指家畜对干扰或妨碍机体正常机能的内外环境刺激,产生生理和行为上非特异性反应的过程. 2. 生物节律:动物由于光照时数的周期性变化,其生理状态、生化过程、行为习性也呈现周期 性变化,这种有规律的周期性变化称为生物节律。 3.临界温度:指气温下降或升高时,引起机体代谢率开始提高时的环境温度,分上限和下限,一般指下限临界温度. 4.动物福利:维持动物生理与心理的健康和正常生长所需的一切事物。 5.尘肺病:微粒侵入到肺组织的淋巴间隙和淋巴管内,并阻塞淋巴管,淋巴液潴留,导致结缔组织增生,肺组织坏死。 二、填空题(共30分,每空1分) 1.自然环境的三大要素是指气候因素、土地因素、生物因素。 2家畜的体热调节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方式,体热调节中枢存在于下丘脑。 3.温热因素的综合评定指标温湿指数的值越大(THI>69),奶牛热应激越严重;气温低于0℃时,风冷却力的值越大,家畜冷应激越严重;温热因素中以气温为核心。 4.可见光的生物学效应,主要是通过眼、视神经导致动物的下丘脑兴奋,使其分泌促释放激素;这些促释放激素经下丘脑下部-垂体门静脉循环系统到达垂体前叶,并使之分泌促激素;这些促激素再作用于相应的腺体产生相应的激素,参与代谢。 5.空气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包括有害气体、微生物和粉尘三个方面的内容。 6.畜牧场粪便处理与利用的主要方式有用作肥料、用作饲料、生产沼气。 7、水资源的种类可分为:地面水、地下水和降水三大类。 。 8.根据外围护结构的封闭程度,畜舍可分为开放式畜舍、半开放式畜舍、封闭式畜舍等类型。 9.畜舍横向机械通风的方式有负压通风,正压通风、和正负压联合通风。 10. 高山病的发生,是由于海拔升高,气压降低,导致机体组织缺氧所致。 三、判断题(共10分,每小题1分。在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小气候与大气候的不同在于个别气象因素的差异。( X )2.高山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海拔升高,气压降低,缺氧所致。(∨) 3.高纬度地区,家畜发情的季节性不明显。( X ) 4.正常人耳听不到0分贝的声音。(∨)5.增大风速,能促进散热,对家畜有利。(X )6.凡产热少,散热易的家畜临界温度低。( X )7.大肠菌群指数越小,说明水质越好。( X ) 8.采光系数大,畜舍自然采光效果一定好。(∨)9.白肌病是汞中毒所致。(X)

环境卫生学试题及答案一

答案】 B 环境卫生学试题及答案(一) 1. 人类自然环境的构成包括()。 A. 大气圈 B. 水圈 C. 土壤岩石圈 D. 生物圈 E. 以上都包括 【答案】 E 2. 下列哪项不是反映小气候对人体影响的常用生理指标()。 A. 皮肤温度、体温 B. 脉搏、心率 C. 代谢产热量 D. 出汗量 E. 温热感 【答案】 C 3. 下列哪项不是健康城市的标准()。 A. 清洁的环境、可靠的食品、饮水、能源供应 B. 舒适的生活条件、便利的交通体系 C. 各种娱乐和休闲场所,方便市民沟通和联系 D. 保护文化遗产、改善健康服务质量 E. 保证市民在营养、饮水、住房、收入、安全等基本要求4. 环境卫生学研究的对象包括()。 A. 自然环境 B. 生活居住环境 C. 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和生物圈 D. 以上都是 E. 以上都不是 【答案】 D 5. 引起 "富营养化 "的原因是()。 A. 能量流动失去平衡 B. 温室效应 C. 酸雨 D. 氮循环不平衡 E. 以上都是 【答案】 D 6. 居住建筑密度是指()。 A. 每人居住建筑用地面积 B. 单位面积上的居住人数 C. 使用面积占建筑面积之比 D. 居住建筑基底面积 /居住建筑用地面积 E. 每万平方米上的建筑物个数 【答案】 D 7.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

A. 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评价 B. 多年的污染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的评价 C. 将来要建设的项目可能对环境的影响评价 D. 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评价 E. 寻找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的评价 【答案】 C 8. 下列哪项不是氯化消毒的方法()。 A. 普通氯化消毒法 B. 氯胺消毒法 C?折点消毒法 D. 二氧化氯消毒法 E. 过量氯消毒法 【答案】 D 9. 下列何者不包括在生活饮用水标准中()。 A. 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 B. 毒理学指标 C. 细菌学指标 D. 水体自净指标 E. 放射性指标 【答案】 D 10. 酸雨是指降水的 pH 值小于()。 B. 5.6 C. 4.6 D. 3.6 E. 2.6 【答案】 B 11. 测定大气中有害气体的采样高度为()。 A. 呼吸带高度 B. 0.5 米的高度 C. 1.0 米的高度 D. 3 米的高度 E. 5 米以上高度 【答案】 A 12. 某工厂每日燃煤1000 吨,煤中含硫量为 1%,约有 10%的硫转入炉渣中,该工厂每日可向大气中排放 SO2()。 A. 9.0 吨 B. 4.5 吨 C. 18 吨 D. 90 吨 E. 45 吨 【答案】 A 13. 溶解氧含量可作为()。 A. 有机物污染的间接指标 C. 有机物污染及其自净的间接指标 A. 6.6 B. 水体自净的间接指标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硕士科学学位培养方案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硕士科学学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见总则。 二、学科简介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是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它是研究劳动条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和职业性有害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并研究利用有利环境因素,控制不利环境因素和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对策,预防职业病和与环境有关的疾病,以保障人群健康的一门科学。Occupational health and environmental hygiene is an important branch of public health and preventive medicine. It is a study of working conditions,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ving environment and human health, revealed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effects of occupational harmful factors on the health of the population, development of law and research use of advantageous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control adverse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occupational hazardous factors, prevention of occupational diseases and the environment-related diseases, to protect the health of a science. 三、研究方向 1.化学性毒物与健康; 2.空气污染与健康; 3.公共卫生安全与职业流行病学。 四、学习年限及时间安排 见总则。 五、学习过程学分要求 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科学学位硕士生课程学习学分要求为18.0学分。1.公共必修课共7.5学分 外语(英语) 90学时 4.0学分 自然辩证法 54学时 2.0学分 科学社会主义 36学时 1.5学分 2.必选课至少4门至少6.5学分

学前卫生学试卷及答案

《学前卫生学》试卷③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1.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幼儿的动作就逐渐迅速准确,其原因是() A.神经纤维的突起逐渐形成 B.神经纤维的分枝逐渐形成 C.神经纤维的髓鞘逐渐形成 D.神经纤维的接触逐渐形成 2.下列关于脑细胞能量来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脑细胞能利用的能量来源是蛋白质 B.脑细胞能利用的能量来源是脂肪 C.脑细胞能利用的能量来源是葡萄糖 D.脑细胞能利用的能量来源是麦芽糖 3.生长发育包括() A.体格发育和脑发育 B.身体发育和心理发育 C.肌肉发育和脑发育 D.骨骼肌肉发育和精神发育 4.语言教育形象化的作用是() A.能够刺激右脑机能发展 B.能够达到活化左脑的目的 C.能够协调左右脑的作用 D.能够有助理解和记忆 5.婴幼儿发育最快的系统为() A.运动系统 B.神经系统 C.消化系统 D.呼吸系统 6.在婴幼儿和童年阶段几乎没有什么发展的系统为() A.内分泌系统 B.泌尿系统 C.运动系统 D.生殖系统 7.下列关于反映小儿近期生长发育状况指标说法,正确是() A.身长是反映小儿近期生长状况最为灵敏的指标B.胸围是反映小儿近期生长状况最为灵敏的指标C.肺活量是反映小儿近期生长状况最为灵敏的指标 D.体重是反映小儿近期生长状况最为灵敏的指标8.季节对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影响,一般身高增长较快和体重增长较快的季节分别是() A.春季、冬季 B.冬季、夏季 C.春季、秋季 D.秋季、冬季 9.下列关于儿童热能消耗的描述,正确的是()A.儿童的热能消耗与其生长发育的速度无关 B.基础代谢所消耗的热能占儿童热能消耗的绝大部分 C.儿童和成人由于活动所需的热能是一样的 D.摄取食物不需要热能供给 10.儿童的热能消耗主要用于() A.基础代谢 B.生长发育 C.活动 D.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11.不能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的方法是()A.利用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将谷类与豆类混食 B.将豆类适当地加工、烹饪,提高其消化吸收率C.在食品中补充某些缺乏或特别需要的营养素D.赖氨酸对人体非常必要,在每餐饭菜中都要添加赖氨酸 12.下列食物中,含碳水化合物较少的是()A.蔬菜 B.根茎类 C.蜂蜜 D.谷类 13.膳食纤维的作用主要是() A.吃的越多,长的越胖 B.纤维素可以吸收和保留水分,并刺激肠蠕动C.使血浆胆固醇的含量升高 D.膳食纤维有利于钙、锌等矿物质的吸收 14、儿童最容易缺乏的微量元素有() A.钙和铜 B.碘和镁 C.铁和锌 D.硒和钠 15.下列关于铁的描述,错误的是() A.铁是组成血红蛋白的原料,参与体内氧的运输和利用 B.维生素C可以促进铁的吸收和利用

环境卫生学试题及答案(一)教学文案

环境卫生学试题及答案(一) 1.人类自然环境的构成包括()。 A.大气圈 B.水圈 C.土壤岩石圈 D.生物圈 E.以上都包括 【答案】E 2.下列哪项不是反映小气候对人体影响的常用生理指标()。 A.皮肤温度、体温 B.脉搏、心率 C.代谢产热量 D.出汗量 E.温热感 【答案】C 3.下列哪项不是健康城市的标准()。 A.清洁的环境、可靠的食品、饮水、能源供应 B.舒适的生活条件、便利的交通体系 C.各种娱乐和休闲场所,方便市民沟通和联系 D.保护文化遗产、改善健康服务质量 E.保证市民在营养、饮水、住房、收入、安全等基本要求 【答案】B 4.环境卫生学研究的对象包括()。 A.自然环境 B.生活居住环境 C.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和生物圈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答案】D 5.引起"富营养化"的原因是()。 A.能量流动失去平衡 B.温室效应 C.酸雨 D.氮循环不平衡 E.以上都是 【答案】D 6.居住建筑密度是指()。 A.每人居住建筑用地面积 B.单位面积上的居住人数 C.使用面积占建筑面积之比 D.居住建筑基底面积/居住建筑用地面积 E.每万平方米上的建筑物个数 【答案】D

7.环境影响评价是指()。 A.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评价 B.多年的污染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的评价 C.将来要建设的项目可能对环境的影响评价 D.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评价 E.寻找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的评价 【答案】C 8.下列哪项不是氯化消毒的方法()。 A.普通氯化消毒法 B.氯胺消毒法 C.折点消毒法 D.二氧化氯消毒法 E.过量氯消毒法 【答案】D 9.下列何者不包括在生活饮用水标准中()。 A.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 B.毒理学指标 C.细菌学指标 D.水体自净指标 E.放射性指标 【答案】D 10.酸雨是指降水的pH值小于()。 A.6.6 B.5.6 C.4.6 D.3.6 E.2.6 【答案】B 11.测定大气中有害气体的采样高度为()。 A.呼吸带高度 B.0.5米的高度 C.1.0米的高度 D.3米的高度 E.5米以上高度 【答案】A 12.某工厂每日燃煤1000吨,煤中含硫量为1%,约有10%的硫转入炉渣中,该工厂每日可向大气中排放SO2()。 A.9.0吨 B.4.5吨 C.18吨 D.90吨 E.45吨 【答案】A 13.溶解氧含量可作为()。

《卫生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五)

《卫生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小孩眼球的_______距离较短,物体往往成像于视网膜的后面,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 2.传染源是指被_______感染的人或动物,它包括病人、_______和受感染的动物。 3.精神性厌食是一种由_______因素引起的_______障碍。 4.最重要和最常用的生长发育形态指标是_______和_______。 5.脂类是_______和_______的总称。 6.小儿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是_______,又名_______。 7.病原携带者包括_______和_______。 8.脊柱生理性弯曲包括颈部前弯、_______部后弯、腰部前弯和____部后弯。 9.日射病是由于阳光长时间照射_______,使脑膜和大脑充血,为_______的一种类型。 10.骨折的急救原则是_____。儿童骨折时可能发生“折而不断”的情形,这叫做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6分) 1.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 ) A.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B.保护易感者、管理传染源 C.保护感染源、管理易感者、切断传播途径 D.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 2.对于3~6岁儿童来说,鱼和肉理想的烧切方法应该是( ) A.碎末 B.去刺、小丁 C.大块 D.肉泥 3.2~7岁儿童身高的推算公式是( ) A.身高=年龄×4+70厘米 B.身高=年龄×4+75厘米 C.身高=年龄×5+70厘米 D.身高=年龄×5+75厘米 4.以下关于左脑的不正确描述是( ) A.左脑主要通过语言和逻辑表达内心世界 B.左脑与右半身的神经系统相连 C.左脑具有显意识功能 D.很小的孩子能在一群人中辨认出一张脸,这是左脑的功能 5.心脏听诊中,听到的柔和、风吹一样的声音是( ) A.器质性杂音 B.心跳 C.脉搏 D.功能性杂音 6.以下关于儿童恐惧症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大部分儿童的恐惧是短暂的,随着儿童体力和智力的发展,恐惧会慢慢消失 B.儿童只会对具体事物感到恐惧,而对抽象概念则因无法理解,也就无所谓恐惧 C.恐惧症就是恐怖症 D.恐惧症是无法用“脱敏”法矫治的 三、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 号分别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4分) 1.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志是( ) A.智力发展正常 B.乐于与人交往 C.行为统一和协调 D.情绪稳定 E.性格特征良好 2.听力检查的方法有(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