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课《高密三绝》

20课《高密三绝》

20课《高密三绝》
20课《高密三绝》

一年级美术课时备课

现代年画的不同,在于其截然不同的工艺过程和工料,制作扑灰年画,作者是根据画的内容,用柳枝炭条作笔,先在画纸上起出轮廓,然后用这张带画的画纸在其它画纸上面扑抹,扑后的画稿与原稿完全对称相同,这种特殊的工艺,一般可以使一稿扑数张。为了增加更多的数量,还可在扑好的画稿上用柳枝炭条重描一遍,再在其它纸上重扑。高密扑灰年画的这种独特工艺过程在全国年画中独树一帜。

2.剪纸艺术是“高密三绝”第二,是一种司空见惯、自我欣赏型的民间艺术种类。

剪纸 高密剪纸在民间历史悠久,广为普及,但高密剪纸究竟起于何时,既无文字记载,也无考古发现。据当地人传说,它与扑灰年画兴盛的时间相差不多,明代洪武年间大批移民,带来外地剪纸,主客融合,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高密剪纸的风格。一是块与线形成黑白灰色调,相互衬托,对比强烈,并富有韵律感。二是纸条挺拔,浑厚粗犷,富有浓重的金石意味。三是以精巧的构思见长。构图夸张变形不失真。以巧妙的构思,稚拙的造型,刚劲的线条,昂然的意趣而技压群芳。

3. 聂家庄泥塑 被称为高密“三绝”之一的聂家庄泥塑是聂家庄生产的泥玩具。聂家庄分东西聂家庄,地

泥塑

属高密县的姜庄镇,东西聂家庄聂姓为大姓,据聂氏家谱记载,从明朝万历初年聂福来制作“锅子花”(一种以泥巴做外衣,中间装火药,顶部留空,外形极似反扣锅底的玩艺;

在欣赏·评述的描述阶段,虽然学生仅仅停留在一般性认知方面,也要耐心倾听学生的讲

述,

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视觉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欣赏·评述的分析阶段,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观察作品中的线条、色

彩、形状、空间等艺术形式语言的使用。加深

学生的审美体验,提高

学生的审美理解能力,

是欣赏·评述活动的关键环节。

欣赏·评述的评价阶段, 重点放在学生的德育

渗透。但它有利于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情感体验能力以及自信心和积极的学习态度的形成,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可点放礼花)进行销售谋生开始,便有人跟着仿效。 高密泥塑造型憨朴,着色浓艳,在全国泥塑中别具一格。

所塑事物,有静有动,并多能斗趣、发声。不少作品动静结合,形声俱备,雅拙中透精巧,憨朴中显灵秀,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其中“叫虎

泥塑

”竖眉瞪眼,昂首踞立,胸挂桃红大花,额涂朱笔“王”,既

威风凛凛,又娇艳可掬,用手拉送首尾,即有啸声发出。一物在手,平添无穷乐趣,实属国内泥塑中罕有之佳品。 三、小组交流

将课前收集到的民间工艺品进行交流,说出它的颜色、外形特点,喜爱的原因等。

四、课堂小结

每一件民间艺术品都凝聚了民间艺人的聪明才智和美好的寓意,课后了解我们山东其它民间艺术作品。

锻炼学生的欣赏评述能力。

板书设计:

高密“三绝”

扑灰年画 剪 纸 聂家庄泥塑

课后反思:

天上的街市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

《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 目标: 反复朗读诗歌,品味诗句,把握诗歌所传的思想感情,进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重点: 1.理解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学习本文自然的联想和丰富的想象。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人新课 1、昨天同学们都已经读了《牛郎织女》这个民间故事,谁能用一小段话概述一下 一年相会一次,虽然他们的生活有点悲惨,不很完美。但是诗人郭沫若却怀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创造性地运用了《牛郎织女》这个民间故事,为我们写下了一首清新的抒情小诗《天上的街市》。 2、对于作者及其作品,你了解多少 (1)作者简介: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笔名沫若,四川省乐山县人。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着名的社会活动家。1914年赴日本留学,原学医。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五四时期积极从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文化运动。他是我国新诗歌运动的奠基者。他在中国文坛上骁勇地驰骋了60多年,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旗帜。 (2)文学成就:他的第一部诗集《女神》,歌颂十月革命,谴责帝国主义,斥骂中国反动派,赞美叛逆的英雄,以狂飙突进和雄壮宏伟的精神,开创了一代革命诗风,他是我国新诗歌运动的奠基者。他创作的历史剧,无论是抗战时期的还是解放后的作品,都成为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收在《塔》《橄榄》《海涛》《抱箭集》《归去来》等集子中的小说、散文,或控诉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或记录作者思想跃进的历程,保存了中国革命史的一些资料。 二、一读诗歌,体会音乐美。 1、生自由读,后指名朗读。

20俗世奇人_1

20俗世奇人 导读:●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蔫、怵、抠”三个词的读音、词义。 2.了解作家冯骥才及其创作情况。 3.了解刷子李和泥人张的高超技艺,见识他们的“奇”。 ⑵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力求读得活灵活现,再现人物之奇和语言之奇。 2.赏析生动活泼的人物语言、叙事语言,品味巧妙的情节安排,学习抓住一事,神韵毕现地写人的技巧。 3.探究思考。加强思维训练,引导学生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及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⑶德育目标 文章生动地介绍了刷子李、泥人张的高超技艺和独特才华,热情颂扬了我国民间高人的超群智慧。教读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感情,激励他们开掘生活底蕴,为拯救民间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重点 1.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 2.品味词句,体会文章的语言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风格。 3.把握文章只写一事,曲折有致的叙事技巧。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对文章的思想内容作出自己的评价。 2.练习写人物速写,体现人物的“奇”“绝”。 ●课前准备 教师:查找相关资料并制作课件;了解冯骥才《俗世奇人》中的其他人物,如:酒婆、张大力、青云楼主、牙医华大夫等。 学生:搜集民间奇人绝技的故事。 ●教学方法 1.朗读法。指导学生朗读,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美读课文,读出声调、语气,读出情趣,要读得活灵活现、声情并茂,并练习表情朗读。 2.讨论点拨法。本文文字浅显,故事生动,阅读障碍不大,教学中宜采用学生自主活动、合作研讨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品读法。集中鉴赏本文独特的语言风格,揣摩语句的丰富意蕴,可口头评析,也可练习写简短的评析文章。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讲述民间奇人绝技,创设课堂氛围;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天上的街市公开课优秀教案

七年级(上)语文教学案 二十二、天上的街市(一课时) 执教人:周梅执教班级:七(4)班执教时间:2015年12月23日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味诗的音乐美,探究诗的情感美; 2、了解诗歌的联想和想象,想象诗的图画美。 学习重难点: 1、朗读诗歌并背诵,要分清节奏,念准重音,读出感情。 2、理解诗中联想和想象的运用,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导学案教学与学法设计 一、亮标导学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看到这幅图片想到了什么传说? (二)预习展示 1、《天上的街市》作者郭沫若,原名郭开贞,我国著名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他在文学方面的著作很多,有诗集《女神、《星空》,话剧《屈原》等。 二、解疑助学 (一)读出音韵美 1、自由朗读全诗,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一、亮标导学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关于星空的图片。(二)走近作者 (1)学生自由展示课前搜集的关于作者的资料。 (2)教师投影总结相关知识点。二、解疑助学 (一)读出音韵美 (1)教师投影读诗要求;

2、分节奏、标出韵脚。 从诗歌中,你感受到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表达出作者对人间现实的不满,表现了诗人向往光明,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并坚信理想生活一定会实现。 三、测评促学 放飞想象的翅膀,抒写一幅美丽的画卷,神游一番天街,感受一下这首诗的图画美(2)学生自由朗读,扫除字音障碍。(3)教师指名读,学生评价。(4)教师出示第一小节,划出节奏,标出韵脚,指名读,齐读。 (5)小组活动 ①划分节奏,标注韵脚。 ②组内准备读一读,推选代表。 ③小组PK,教师配乐。 (6)教师总结:节奏不宜强,语速不宜快,要做到轻松、舒缓。 (7)学生配乐齐读。 (二)学生自主、小组合作展示,读出图画美 (1)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②教师投影出示题目,学生思考交流。(2)①教师投影“联想”和“想象”。 ②学生训练:“月亮”发挥想象和联想。(三)读出情感美 (1)学生自由谈 (2)教师补充介绍背景,以及作者其他作品,拓展学生知识面。 (3)①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句子赏析情感。 ②教师出示范例,引导赏析角度。 ③小组展示,教师指导重音,个性朗读。 (4)师生齐读 三、测评促学 ①小组活动 交流想象的方法 ②教师出示范例 ③学生进行想象练习,交流展示 教学后记:

《天上的街市》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

《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反复朗读诗歌,品味诗句,把握诗歌所传的思想感情,进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1. 理解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 学习本文自然的联想和丰富的想象。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人新课 1、昨天同学们都已经读了《牛郎织女》这个民间故事,谁能用一小段话概述一下? 一年相会一次,虽然他们的生活有点悲惨,不很完美。但是诗人郭沫若却怀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创造性地运用了《牛郎织女》这个民间故事,为我们写下了一首清新的抒情小诗《天上的街市》。 2、对于作者及其作品,你了解多少? (1)作者简介: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笔名沫若,四川省乐山县人。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1914 年赴日本留学,原学医。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五四时期积极从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文化运动。他是我国新诗歌运动的奠基者。他在中国文坛上骁勇地驰骋了60 多年,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旗帜。 (2)文学成就:他的第一部诗集《女神》,歌颂十月革命,谴责帝国主义,斥骂中国反动派,赞美叛逆的英雄,以狂飙突进和雄壮宏伟的精神,开创了一代革命诗风,他是我国新诗歌运动的奠基者。他创作的历史剧,无论是抗战时期的还是解放后的作品,都成为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收在《塔》《橄榄》《海涛》《抱箭集》 《归去来》等集子中的小说、散文,或控诉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或记录作者思想跃进的历程,保存了中国革命史的一些资料。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第20课《天上的街市》同步练习(原卷版)

七年级语文第20课《天上的街市》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对中心思想表达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天街美好生活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 B.作者由现实生活联想到美好的天街生活,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的感情。 C.作者通过描绘天街的美好生活,告诉读者那不过是缥缈的幻想,表达了自己郁闷的感情。 D.作者大胆改造牛郎织女的故事,说明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2.关于《天上的街市》的中心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描绘天街的美好生活,作者表达了想做像牛郎织女一样的神仙的向往 B.通过描绘天街的美好生活,作者表达了对美满的爱情生活的渴望之情 C.通过描绘天街的美好生活,作者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D.通过描绘天街的美好生活,作者表达了热爱生活和对自由的追求 3.下列句子运用联想的一项是() A.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B.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C.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 D.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4.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联想艺术手法的是() A.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B.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C.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D.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 5.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抨击(pēng)花卉(huì)一曝十寒(pù) B.辍学(chuò)惬意(qiè)苦心孤诣(yì) )闲游(xán)有恃无恐(shì) C.发酵(jiào ) )悼念(dào)言简意赅(gāi D.矫正(jiǎo 6.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第20课百花齐放

第20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新中国的诞生,文学艺术也步入新的时代。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成为中国人为之骄傲为之振奋的一颗耀眼金星。 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文学艺术作品与现实社会的关系,使学生深知文学艺术作品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及所起的重要作用。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体育事业的成长过程,是新中国综合国力成长的一个缩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文学艺术作品在人民生活中所拥有的地位和作用;走向体育强国。 教学难点:了解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其反映的是社会方方面面的内容,必然赋予强烈的时代特征,深深地渗透着历史发展的印迹。 教学过程: 一、温故互查 1、什么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 2、高等教育是怎样发展的? 二、设问导读 (一)文学的繁荣 1、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的方针,文学艺术创作出现了崭新的局面。许多反映和现实生活、题材新颖、风格各异的作品涌现出来。 2、“文革”以后,特别是以来,文艺工作者迎来又一个创作的春天。先是反思“”的一些作品,而后大量的是反映内容的作品,还有一些弘扬民族道德精神的成功之作。 (二)艺术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逐步进入每个家庭,影视艺术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的、和戏剧、、、等艺术也很有成就。 (三)走向世界体育强国 1、新中国诞生后,群众性体育活动普遍开展起来,毛泽东更对学生提出“”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的,被列为学校重点课程。20世纪90年代,国家把作为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内容,建立完整的_,大力开展运动。 2、在群众性体育运动广泛开展的基础上,水平迅速提高,并取得了显著成绩。1990年,中国首次成功举办了。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了世界。中国正在走向世界体育强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优质教案

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课程标准: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教学要求: 1、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2、讨论并概述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认识“双百”方针的价值。 3、感受文艺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艺术价值。养育人文精神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识记1956年“双百”方针的提出和内容“双百”方针的贯彻文学艺术领域的成就 2、理解“双百”方针的提出符合当时中国国情,具有必要性。 二、过程与方法:中心问题讨论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文化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勤于思考、独立思考的意识和素质。 教学过程 导课 阅读引言,提问:从照片中,你可以得到什么信息?你怎么理解春天?这种文艺界的春天是怎样出现的?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导入本课学习。 新课讲授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1、背景:学生看书回忆 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需要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来建设伟大的国家。引导回顾:从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剥削制度即将被消灭,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但中国的生产力水平还很落后,所以党和国家面临的迫切任务,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迅速发展我国的经济、科学和文化事业。为适应这种探索的需要,中共中央进行了一系列重大调整,提出了一些变革措施,为此针对文艺、科学领域,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2、提出:学生回答——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3、结果文学艺术不同形式和风格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学派自由争论。 硕果累累:《茶馆》《蔡文姬》《青春之歌》 二、曲折的年代 1、原因:政治运动扩大化,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遭到批判。 2、结果:百花凋零 许多文学艺术作品遭到政治批判 三、艺术的春天

20 俗世奇人

20 俗世奇人 导读: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人物形象。 2.理清故事情节,抓住要点概述内容。 3.揣摩语言,体会语言特色。 4.培养学生有创意的阅读,提高阅读质量。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析人物性格。 课前准备 1.预习“读一读,写一写”。 2.查阅冯骥才的资料,阅读冯骥才的其他作品,如《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等。 教学内容 《俗世奇人》塑造了两位有着独特技艺和性格的民间奇人的形象,两个人物都刻画得形神兼备。课文语言幽默风趣,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极富表现力。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理清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的形象,理解“俗世奇人”的大本领大智慧。 教学设计 整体感知 1.导入建议 学生交流搜集的冯骥才的资料;或讲《俗世奇人》里的其他故事……

2.教师投影出示学习目标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要求读出声调、语气。 3.教师投影出示思考题 a.“刷子李”和“泥人张”各讲了怎样的故事?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 b.“刷子李”和“泥人张”各自“奇”在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教师指导学生复述课文时,要抓住“刷子李”一波三折的情节;“泥人张”故事的悬念。 学生小组交流时明确 4.“刷子李”行事奇、做派奇;“泥人张”个性内敛,应对从容,一招制敌。 5.设计此教学环节的目的 从整体上把握文章要点。引导学生阅读时,围绕题目“俗世奇人”的“奇”字探究。 精读品味 1.教师导学 本文的语言本色朴素,具有浓郁的“天津味”,且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大有单口相声的风味。朗读时,要注意读出语气、语调、重音。 2.教师投影出示思考题 自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你认为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分析一下有什

【语文8年级下】教案:20 俗世奇人 教案

20.俗世奇人 冯骥才 教学目的 1.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 2.品味语言特点,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教学重点、难点 情节曲折有致,叙事一波三折。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发蔫(nian1) 擅长(shan4) 绰号(chuo4)

刷浆(jiang) 难堪(kan1) 一瞅(chou3) 发怔(zheng4) 褒贬(bao1) 怵(chu4)抠(kou1) 戳(chuo1) 瓢(piao2) 2.解释下列词语。 发蔫:表现出精神不振。 擅长:在某方面有特长。 阔绰:排场大,生活奢侈。 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针线制作,没有缝儿。比喻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没有一点破绽。 发怔:发呆。 大名鼎鼎:形容名声很大。鼎鼎:盛大的样子。 二、导人

中国历代的史书,大多只给帝王将相、伟人名人立传,其实生活于市井里巷的凡夫俗子中间也不乏奇人高手,他们又何尝不值得大书特书。读了两篇短文,相信你会受到启迪。 作者简介 冯骥才(1942~),当代作家。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社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1974年调天津工艺美术厂、在工艺美术工人业余大学教图画与文艺理论。1978年调天津市文化局创作评论室,后转入作协天津分会从事专业创作,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著有长篇小说《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等。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滋味。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提问:刷子李和泥人张有什么共同点? -

天上的街市获奖公开课【《天上的街市》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

天上的街市获奖公开课【《天上的街市》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 《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反复朗读诗歌,品味诗句,把握诗歌所传的思想感情,进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学习本文自然的联想和丰富的想象。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人新课1、昨天同学们都已经读了《牛郎织女》这个民间故事,谁能用一小段话概述一下?一年相会一次,虽然他们的生活有点悲惨,不很完美。但是诗人郭沫若却怀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创造性地运用了《牛郎织女》这个民间故事,为我们写下了一首清新的抒情小诗《天上的街市》。 2、对于作者及其作品,你了解多少?(1)作者简介: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笔名沫若,四川省乐山县人。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1914年赴日本留学,原学医。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五四时期积极从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文化运动。他是我国新诗歌运动的奠基者。他在中国文坛上骁勇地驰骋了60多年,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旗帜。 (2)文学成就:他的第一部诗集《女神》,歌颂十月革命,谴责帝国主义,斥骂中国反动派,赞美叛逆的英雄,以狂飙突进和雄壮宏伟的精神,开创了一代革命诗风,他是我国新诗歌运动的奠基者。他创作的历史剧,无论是抗战时期的还是解放后的作品,都成为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收在《塔》《橄榄》《海涛》《抱箭集》《归去来》等集子中的小说、散文,或控诉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或记录作者思想跃进的历程,保存了中国革命史的一些资料。 二、一读诗歌,体会音乐美。 1、生自由读,后指名朗读。 2、投影展示朗读指导: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3、同桌互读,后师范读 4、听录音,了解本诗的节奏和重音天上的街市郭沫若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三、二读诗歌:想象图画美生自由朗读,小组讨论完成以下内容: 1、天上的街市的画面是很美,请你为每一小节拟一个题目如:灯星辉映图(1)参考:

[教案]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第三册[人教版] 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第2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 一、“双百”方针提出的时代 二、春天的信息 1.“双百”方针的提出 2.“双百”方针的内涵 三、春天的硕果 1.科学技术领域的成果 2.文学艺术领域的成果 四、历史的经验教训 重点:“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及内涵 难点:“双百”方针提出的原因及贯彻的经验教训 【教学方法】 由于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可采用谈话法,针对教材内容进行提问。教师课堂上可多采用问题比较法、问题探究法,要充分运用教材好课本的内容和资料,指导学生阅读、思考。有条件的学校可根据搜集的数据、资料、图片和影视资料制成课件,使学生对本课知识有一个更直观、全面的了解。要多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以加深学生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学会学习。

【导入新课】 二千年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中国曾有一个诸子百家的百家争鸣时代。二千年后的20世纪50年代,也出现了一个艺术问题“百花齐放”,学术问题“百家争鸣”的时期,我国科学发展、文学艺术进入到一个繁荣时期。毛泽东说说: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由此导入新课。 【讲述内容】 一、“双百”方针提出的时代 从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剥削制度即将被消灭,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开始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就必须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因此在这一年年初,中共中央召开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周恩来代表党中央作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指出:知识界的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中国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在社会主义时代,比以前任何时代都更加需要知识分子参加。六年来,中国知识界的面貌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80%的知识分子已经成为积极拥护或能够拥护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拥护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的在会主义劳动者。他们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一支伟大的力量。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提问:周恩来以上观点的出发点是什么?学生阅读教材后概括指出:出发点是调动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使之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建国初期,在科学文化领域内由于受到前苏联在学术批评中的粗暴作风的影响,也由于我们自己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的某些“左”倾思想的影响,存在着教条主义、宗派主义和形式主义,在学术、文化和艺术问题上动辄打棍子、扣帽子的情况时有发生,把学术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当成政治问题,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伤害了一部分知识分子的积极性,这与党和国家面临的任务是不适应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很有必要。 二、春天的信息 1.“双百”方针的提出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这个方针,是党在指导文艺工作和科学研究的实践中逐步提出的。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应该成为我国发展科学、繁荣文学艺术的方针。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上进一步阐述了“双百”方针。他说: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又说: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二千年前那个时候,有许多学说,大家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百家争鸣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范围内,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都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毛泽东指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李森科、非李森科,我们搞不清,有那么多的学说,那么多的自然科学,就是社会科学,这一派,那一派,让他们去说,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说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十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1 2016—2017学年度八年级第二学期历史学科教案 课题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课型课时 1 课程标准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 1识记1956年“双百”方针的提出和内容“双百”方针的贯彻文学艺术领域的成就 2、理解“双百”方针的提出符合当时中国国情,具有必要性。 二、过程与方法:中心问题讨论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文化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勤于思考、独立思考的意识和素质。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教学难点讨论并概述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认识“双百”方针的价值。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参、图片 学生准备历史资料 教学过程 主案个性化修改导课 阅读引言,提问:从照片中,你可以得到什么信息?你怎么理解春 天?这种文艺界的春天是怎样出现的?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 导入本课学习。 新课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1、背景:学生看书回忆 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需要调动知 识分子的积极性来建设伟大的国家。引导回顾:从1953年开始, 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 改造,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剥削制度 即将被消灭,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但中国的生产力水平还很落

2 后,所以党和国家面临的迫切任务,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迅速发展我国的经济、科学和文化事业。为适应这种探索的需要,中共中央进行了一系列重大调整,提出了一些变革措施,为此针对文艺、科学领域,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2、提出:学生回答——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3、结果文学艺术不同形式和风格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学派自由 争论。 硕果累累:《茶馆》《蔡文姬》《青春之歌》 二、曲折的年代 1、原因:政治运动扩大化,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学术问题当 成政治问题遭到批判。 2、结果:百花凋零 许多文学艺术作品遭到政治批判 三、艺术的春天 1、背景:“文革”结束后,文学艺术和学术领域清算极“左”路 线。邓小平指出,艺术要为人民服务。中共中央提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五讲”“四美”。 2、内容:出现以“文革”为主题“反思文学”“伤痕文学”;“改 革”为主题;社会生活为主题。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3、结果:中国文艺再次繁荣,走向世界 四、“历史的经验教训”。 组织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分组讨论,包括:“双百”方针提出后在执行过程遇到了哪些问题,“双百”方针的提出和贯彻给我们提供了哪些经验教训?应该如何处理三个关系?贯彻“双百”方针有什么现实意义?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文革结束和改革开放时期的到来,使“双百”方针又恢复了它的生命力,我们要接受历史的经验教训,正确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和人民生活的关系,使文艺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在这种形势下,科学和文艺工作者步入了又一个春天。教师可结合“三个代表”的理论,使学生明确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小结 组织学生讨论,指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的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要正确处理科学、文艺工作和政治的关系; “双百”方针具有长久性的指导意义。 板书设计 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一、文学的繁荣 二、艺术的发展

20俗世奇人练习题及答案.doc

基础训练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A.起哄.哄.动 B.屏.障屏.气 C.行.当行.头 D.阔绰.绰.号 2. 下面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露陷能耐发怔喝采横冲直撞眼刁耳尖 裤裆结帐惊怵营造享有盛誉褒砭不一 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天津人好把这种人的姓,和他们拿手________的行当连在一起称呼。 ②曹小山借着给师傅倒水点烟的机会,拿目光仔细________刷子李的全身。 ③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便________起这团泥巴来。 A.擅长搜索摆弄 B.善于搜查摆弄 C.擅长搜索玩弄 D.善于搜查玩弄 4.下列句子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谁也想不到当年那个貌不惊人的男孩如今已是大名鼎鼎 ....的企业家。 B.高占敏操作计算机非常熟练,已经达到了天衣无缝 ....的程度。 C.这部小说描写特别生动,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 ....的英雄人物。 D.美国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是二十世纪物理学出类拔萃 ....的设计师。 5.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跟着就是海张五的大粗嗓门说:“在哪儿捏?在袖子里捏?在裤裆里捏吧!” B.刷子李倘若没有干完活身上绝没一个白点的本事,他不早饿成干儿了? C.各行各业,全有几个本领齐天的活神仙,例如刻砖刘、泥人张、刷子李……等等。 D.摊上还都贴着个白纸条,上边使墨笔写着:贱卖海张五。 段篇阅读 阅读下面的段落和篇章,完成6-13题。 (一) 一年的一天,刷子李收个徒弟叫曹小三。当徒弟的开头都是端茶、点烟、跟在屁股后边提东西。曹小三当然早就听说过师傅那手绝活,一直半信半疑,这回非要亲眼瞧瞧。 那天,头一次跟师傅出去干活,到英租界镇南道给李善人新造的洋房刷浆。到了那儿,刷子李跟管事的人一谈,才知道师傅派头十足。照他的规矩一天只刷一间屋子。这洋楼大小九间屋,得刷九天。干活前,他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开,果然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穿上这身黑,就赛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 一间屋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顶子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赛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调浆的配料有秘方。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 ①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好赛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6单元 第20课 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教案 新人教版

第20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齐鸣”文艺方针、了解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影视艺术的发展状况;掌握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过程,知道中国承办的大型体育赛事。 2.列表归纳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文学艺术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培养归纳梳理历史知识的能力;分析文学艺术作品与现实社会的关系,明确文学作品在社会生活的地位及所起的重要作用。 3.结合中国竞技体育取得的重大成绩,学习运动员为国争光的精神;了解中国体育事业的成长过程,明确中国综合国力的强大是各项事业取得丰硕成果的可靠保证。 二、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文学艺术作品在人民生活中所拥有的地位和作用。 理由:文学艺术作品,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富有创意的力作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2.走向世界体育强国。 理由:①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近二十年来我国在体育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 ②了解中国体育事业的成长过程,是中华民族崛起的一面旗帜。以此作为一个突破点,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三、教学难点 了解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理由:文学作品,反映的是社会方方面面的内容,被赋予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带着历史发展的印迹。 四、教学策略 表格归纳法、讨论分析法、小组合作法。 五、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视频资料和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初读课文,简要了解本课的内容;搜集有关我国双百方针以后的文学作品。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游戏:猜一猜 教师播放幻灯片图片:文化名人和体育明星。(易中天、王立群、于丹、纪连海、郭晶晶、刘翔、姚明、张怡宁)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人物的名字吗? 学生回答人物的名字。 教师:图片上这些文化名人和体育明星都是我们所熟悉的,那么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国的文学艺术等方面蓬勃发展起来的?让我们走进第20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共同探寻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 1.文学的繁荣 师:文学的繁荣源于什么政策的提出? 生:1956年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幻灯片展示表格。 师:新中国诞生以后和改革开放以后,分别有哪些代表性的作品,其发展原因有哪些?请在课本中找出来填写在表格内。(学生完成表格内容的填写) 师:请同学们讨论一下,为什么新中国的成立和改革开放会促使大量文学作品诞生? 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分组汇报讨论结果 生1:新中国成立,全国人民都欢欣鼓舞,给了广大文学工作者极大的创作热情。 生2:新旧社会的对比鲜明,给作家们带来了极大的视觉和思想上的冲击。 生3:双百方针的提出,给了作家们更加广阔的创作环境。

【精品】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 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了解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了解“文革”时期文化事业遭到严重破坏,认识政治高压不利于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必需遵循客观规律;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二为”方向指引下,文化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认识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双百”方针;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学艺术的成就。 难点: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之间的辨证关系。【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引用毛泽东的两段话导入。 “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他开放,不要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二千年前那个时候,有许多学说,大家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 提问:哪位同学能够跟我们解释一下毛泽东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讲授新课】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课件1---12) 1、“双百”方针提出的社会历史背景 1)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在建国初期,意识形态领域的某些争论被当成政治问题,伤害了知识分子的积极性。 3)1956年党中央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会议指出: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已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2、“双百”方针的提出 “双百”方针是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来的。 首先要明确“双百”方针的内涵:“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 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是指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具体地说,“双百方针”是提倡在文学艺术、科学研究领域,有独立思考和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意见和保留意见的自由。使学生明确,“双百”方针的针对性。 3、“双百”方针的影响【合作探究】 “双百”方针提出后,科学技术领域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 第一,在学术领域:第一个贯彻“百家争鸣”方针的会议,是生物学领域中的摩尔根学派和李森科学派之争。学生可以通过“历史纵横”了解这次争论产生的过程,老师讲解这一事件的意义:会议打破了几年来我国遗传学派形成的“一家独鸣”的僵硬局面,促进了不同学派之间的团结与合作,产生了良好的影响。这也是“双百”方针提出后,我国为贯彻落实这个方针,突破苏联模式而召开的一次影响巨大、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第20课《《天上的街市》》课程教学设计

《天上的街市》 【导入门】 牛郎织女的故事家喻户晓,谁能告诉老师,这是一个悲剧还是一个喜剧。(悲剧) 悲在哪里呢?(悲在牛郎织女天各一方,每年在七月七日才能相会一次。) 不错!牛郎织女的故事多少让人觉得很凄美,因为他们天各一方,每年只能在鹊桥相会一次。 今天,我们走进郭沫若《天上的街市》,看看牛郎织女又过着怎样的生活。 【目标牌】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音韵美。(重点) 2.运用联想和想象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形象化的语言,体会诗歌的情思;理解象征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难点) 3.感悟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培养热爱生活、勇敢进取的思想感情。(重点) 疏通文意理思路(为啥写)(趣味性) 一读:一读:初读诗歌,感知内容(读出“音韵美”:注意字音、字形、重音、语气、 语调、节奏) 一写:抄写文常基础,批写段落大意(自主思考) 【自学径】 一、记文常(知人、论世) [解诗题] “天上的街市”是诗人想象出来的一个神奇美丽的地方,是诗人借以抒发情感、寄托社会理想的美好境界。新颖独特,引发联想,暗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辨诗体]现代诗 也叫“白话诗”“新诗”,诗歌的一种,与古典诗歌相对而言,一般不拘泥格式和韵律。现代诗的出现可以追源到清末,当时,一些从西方引进的诗作已开始用白话文进行翻译,但是这些作品量不是很大,所以鲜为人知。 现代诗名称,在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现代诗主要的流派有新月派、九叶派、朦胧派等。 [知诗人] 作者: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 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历史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散文《我的幼年》《反正前后》等。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案

第29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案 一、课程标准: 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教学要求: ①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②讨论并概述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认识“双百”方针的价值。 ③感受文艺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艺术价值。养育人文精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识记:了解1956年“双百”方针提出的时代背景,知道“双百”方针的具体内涵; 列举反映“双百”方针贯彻下硕果累累的典型事例。 理解:“双百”方针的提出符合中国的国情; “双百”方针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项基本方针,对促进我国科教文化事业的发展具有长期的指导意义。 运用:通过讨论在“双百”方针贯彻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培养学生辨证思维的能力,学会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过程与方法:阅读课文,从当时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意识形态等方面来分析“双百”方针提出的时代背景,认识到这个政策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符合中国国情。 通过对春天的信息——“双百”方针提出的过程和基本内涵的了解;对春天的硕果展示与历史的经验教训进行对比分析,对发展我国经济和科学文化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科学进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 通过对“双百”方针的了解,增强我们中学生勇于探究、敢于创新的信心和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和目的。 难点:“双百”方针贯彻的经验教训。 二、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XX年9月中旬,第17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在大连举办,揭晓第29届大众电影百花奖获奖情况。 百花奖的设立始于1962年,百花奖主要反映了广大观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教案全集20俗世奇人.doc

.俗世奇人 2020.俗世奇人 冯骥才 教学目的 1.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 2.品味语言特点,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 教学重点、难点 情节曲折有致,叙事一波三折。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发蔫(nian1)擅长(shan4)绰号(chuo4) 刷浆(jiang)难堪(kan1)一瞅(chou3) 发怔(zheng4)褒贬(bao1)怵(chu4)抠(kou1) 戳(chuo1)瓢(piao2) 2.解释下列词语。 发蔫:表现出精神不振。 擅长:在某方面有特长。 阔绰:排场大,生活奢侈。 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针线制作,没有缝儿。比喻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没有一点破绽。 发怔:发呆。 大名鼎鼎:形容名声很大。鼎鼎:盛大的样子。 二、导人

中国历代的史书,大多只给帝王将相、伟人名人立传,其实生活于市井里巷的凡夫俗子中间也不乏奇人高手,他们又何尝不值得大书特书。读了两篇短文,相信你会受到启迪。 作者简介 冯骥才(1942~),当代作家。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社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1974年调天津工艺美术厂、在工艺美术工人业余大学教图画与文艺理论。1978年调天津市文化局创作评论室,后转入作协天津分会从事专业创作,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著有长篇小说《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等。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滋味。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提问:刷子李和泥人张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刷子李和泥人张都是俗世奇人,他们都拿手擅长的行当,可以说是有大本领大智慧。 四、学习课文 (一)诵读。 学生自由朗读,并做适当圈画、批点,或复述故事。 (二)表演。 两篇短文情节性较强。具有浓厚的戏剧性,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课文编写课本剧或小品进行表演。学生演出后,评选出最佳剧本和最佳演员。 提示:

优质课教案《天上的街市》

天上的街市》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味诗的音乐美,探究诗的情感美; 2、了解诗歌的联想和想象,想象诗的图画美,赏析诗的语言美; 一、导入: 师:同学们, 温家宝总理曾说过: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这个民族才有希望。(幻灯片出示)在我国,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经常在茫茫的黑夜里, 独自仰望着浩瀚的星空, 想从那闪闪的星光中寻觅他心中的理想。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呢?学生:(郭沫若) 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郭沫若先生的脚步,走进《天上的街市》, 做一次天上人间的 神奇之旅,去听一听他与星空的私语。 二、作者简介师:有哪位同学来为大家介绍一下郭沫若?生答。师:对作者的情况,老师也做了一些整理,大家请看大屏幕!我们识记重点作家,需要从这五个方面来把握! 名:郭沫若,原名郭开贞时:(1892 —1978)地:四川乐山人评: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家、社会活动家作:诗集《女神》《星空》;话剧《屈原》 三、展示目标师:在向太空进发之前呀,我们先来明确一下我们的方向。大家请看大屏幕: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味诗的音乐美,探究诗的情感美; 2、了解诗歌的联想和想象,想象诗 的图画美,赏析诗的语言美; (幻灯片) 四、朗读诗歌,体味诗的音乐美 1. 体味诗的音乐美师:有了目标,让我们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向天上的街市进发吧!有人说;“诗歌是凝固的音乐”。下面就让我们通过诵读体味诗的音乐美。那么, 如何读出诗的音乐美呢?一要读准字音;二要读准节奏;三要读准重音;四要读出感情。(幻灯片显示)这也是我们评价朗读的依据,请同学们记住了! 1)学生自由朗读师: 下面请同学们先自由朗读一遍,扫除字音障碍! 2)教师配乐读; 学生评价师:同学们,知道吗?诗歌起初是用来唱的,所以,我们要把握好节奏,读出音乐的美感来!同学们刚才又读过一遍了!接下来听老师朗读一遍,听的过程中,根据老师的朗读标出节奏和重音, 并且注意一下朗读的语调和语速。 3)小组分段读; 学生互评师:好!老师读完了!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你们刚才听读时,所标注的节奏和重音。并且以小组为单位分段朗读,一人一节,读后互相评价! (小组分节朗读)师:好!接下来我们有请一个组的同学为大家展示朗读。哪个组的同学愿意呢?好! 组! 这组同学展示完毕!哪个同学愿意来评价呢?(此处可让评价学生再读他认为读的不到位 的段落) 师:觉得在读这首诗的时候,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调,什么样的节奏?语调是——[ 板书:语调] 激昂还是柔和的呢? 生:柔和。 师:哦,柔和的。[板书:柔和]节奏呢? 生:缓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