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袁枚 《我负卿卿》

袁枚 《我负卿卿》

袁枚 《我负卿卿》

袁枚写下了他人生中唯一的一首词:《满江红》。这首词是这样写的:

我负卿卿,撑船去、晓风残雪。曾记得,庵门初启,婵娟方出。玉手自翻红翠袖。粉香听摸风前颊。问妲娥何事不娇羞?情难说。

既已别,还相忆。重访旧,杳无迹。说庐阳小吏公然折得。珠落掌中偏不取,花看人采方知惜。笑平生双眼太孤高,嗟何益!

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焉——袁枚《独秀峰》诗赏析

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焉——袁枚《独秀峰》诗赏析 古诗文阅读 2014-03-02 18:42 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焉 ——袁枚《独秀峰》诗赏析 李达均 独秀峰 (清)袁枚 来龙去脉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 桂林山水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 三百六级登其巅,一城烟水来眼前。 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焉。 【注】①独秀峰位于桂林市中心,以平地孤拔,无他峰相对,故名。②来龙去脉旧时堪舆(风水先生)以山势为龙,以山势起伏连绵为龙脉。③南斗星宿名,在南天。④伤妨碍。 【作家作品】 袁枚是清代的大诗人和诗歌评论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苍山居士,他是浙江杭州人,也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他做过进士,并授翰林院庶吉士。曾任江宁、上元等地父母官,政声颇佳,他三十三岁时因父亲亡故,所以辞官养母,在江宁购置隋氏废园,改名“随园”,所以世称随园先生。自此,他就在这里过了近50年的

闲适生活,从事诗文著述,编撰诗话,发现人才,奖掖后进,为当时诗坛所宗。 当时袁枚在诗坛上高倡“性灵说”的大旗,主张写诗要写出自己的个性,主张直抒胸臆,主张“性灵”和“学识”结合起来,以“真、新、活”为创作追求。他认为文学应该进化,应有时代特色,反对宗唐宗宋。他的诗虽然多叙写身边琐事,多风花雪月的吟哦,但仍有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所以在当时形成了一股很强的诗歌流派。 《随园诗话》是一本写得非常好的诗歌论著。在这本书中,他从诗人的先天资质,到后天的品德修养、读书学习及社会实践;从写景、言情,到咏物、咏史;从立意构思,到谋篇炼句等各种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凡是与诗相关的方方面面,可谓无所不包了。读起来甚是过瘾。 【诗句大意】 全然找不到来龙去脉,只见一座高峰突然出现,高可入云,直插南斗星。 桂林山水本来就十有八九奇绝卓异,而独秀峰更是首屈一指。 几百级阶梯拾级而上才到达它的峰巅,尽览全城风光,但见轻雾迷漫,碧波荡漾。 青山尚且可以矗立如琴弦,人生孤立无援又有何妨碍! 【诗歌赏析】 这首诗作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子才当时重游桂林。独秀峰,亦名独秀山、紫金山,独立于广西桂林市内靖江王城之中,孤峰挺秀,气势超群,无他峰相属,素有“南天一柱”之誉,故名。全诗由登山而兴慨,睹奇峰而抒怀,自实入虚,即景由情,勾勒奇景,形神毕现,生发喟叹,寄意遥深。生动地勾勒出独秀峰的奇特,确为“性灵”佳作。 “来龙去脉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诗篇起笔就引人注目,凸现出独秀峰的奇特。桂林诸山多奇峰突起,不见来龙去脉;而独秀峰又是一峰高耸南天,孤峰挺秀,拔地而起,气势雄峻,堪称“南天一柱”。这里用一个动词“插”字,以动写静,化静为动,赋予静态的山以动态和勃勃生机,从而生动地描画出了独秀峰那刺穿青天的孤高与挺拔之势。 接下去的两句是说,桂林山水十之八九是奇特的,独秀峰更是高居第一;补足上文,使独秀峰的孤高的形态更显得神完气足。 五六两句写登山所见。“三百六级”是由山麓到山顶的石阶级数。跃上葱茏,登临峰顶,秀甲天下的桂林山水景致尽收眼底,青山叠翠,桂林城内绿水悠悠,水绕山环,烟霞氤氲,亦历历可见。前人有句云“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状喻桂林山水之美,可谓精妙恰切之至了。这般烟水美景齐集山下,

读袁枚《苔》感悟原创六篇

读袁枚《苔》感悟原创六篇 篇一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那春风阳光到不了的地方,青春照样萌动。那阴冷潮湿的地方,苔依然放肆生长,生命依旧努力萌发。就算苔花像米粒般微小,也阻止不了它像牡丹一样肆意开放。 乡村老师梁俊用一首歌的时间,让这首沉寂了百年的小诗,重新引起了世人的关注。在悠扬的吉他声和清澈的孩童声中,让我们看到了山里的孩子对于“白日”的渴望,让社会看到了他们萌动的“青春”。我们无法揣摩千百年之前,那个执笔泼墨之人的心思,但可以换个视角,感受不同。就像莎士比亚曾说过: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细细想来,似乎也是在诉说着基层工作人员默默奉献的青春。芳兰振蕙叶,19年前的支月英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来到海拔近千米、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在艰难困苦环境中一待就是36年。岁月花白了她的麻花辫,但是36年的青春却照亮了两代人的童年。君子通大道,耶鲁村官秦玥飞,选择在田垄之间绽放自己的青春,脚踏泥泞、俯首躬行,奋斗在基层一线,用自己的汗水和青春换来了“黑土公益”的成功,为村民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苔花虽小,但也没有自惭形秽、妄自菲薄,依然选择让自己如牡丹一般绽放。脚下风景无限,心中音乐如梦,无臂钢琴师刘伟,当命运束住双臂,他依然追逐梦想,最终实现了自己青春的绽放。绿了荒山,白了头发,杨善洲用自己60年的岁月,默默无闻,勤勤恳恳,悄然之中给民族留下一片绿荫。 无名的花,悄然的开着,不引人注目,更无人喝彩,但又何尝不是一种精彩。 篇二 观看“苔花如米小,也学杜丹开”视频后梁俊和山里孩子小梁演唱《苔》这是一首20字小诗,梁俊老师想通过这道诗告诉这群山里孩子们我们即使拥有的不是最多,但依然可以像杜花一样绽放我们不要小看自己。 梁俊老师给了孩子们希望的种子,于是,种子种在每一个孩心里在他们的生命中开了花,这段视频对我感触很深,不管当下有多差,未来掌握在自己手里,片中梁俊老师说:我和这群孩子一样都是从山里出来的不是最帅的也不是成绩最好的哪一个就像潮湿的角落那些苔人们看不见,但是它们如果被显微镜放大出来它们真的像一朵一朵的花很美就是这首诗歌的意义,平凡着我们才是最美的。找到一些生命价值,这比我们的外表重要,希望所有人都能像歌里唱的那样,风一来,花自然会开。 刚才看了电视台的经典传唱节目---袁枚的《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几十个来自贵州乡村的孩子和支教的老师到北京节目现场经典传唱...纯纯的乡音...励志的氛围感动了每一位到场的评委和观众。 苔藓自是低级植物,多寄生于阴暗潮湿之处,可它也有自己的生命本能和生活意向,并不会因为环境恶劣而丧失生发的勇气。白日不到处,是如此一个不宜生命成长的地方,可是苔藓却长出绿意来,展现出自己的青春,而这青春从何而来?「恰自来」,嗯,并不从何处来,而是生命力旺盛的苔藓自己创造出来的!它就是凭着坚强的活力,突破环境的重重窒碍,焕发青春的光采。 苔也会开花的,当然,怪可怜的,花如米粒般细小,但难道小的就不是花吗?只要能够开放,结出种子,繁衍后代,便是生命的胜利。所以,也学牡丹开,既是谦虚,也是骄傲!对的,苔花如此细小低微,自不能跟国色天香的牡丹相比,可是牡丹是受人玩赏而受悉心栽培的,而苔花却是靠自己生命的力量自强,争得和花一样开放的权利——这世道并非仅为少数天才

试论袁枚“性灵说”的基本内涵

试论袁枚“性灵说”的基本内涵 人文学院陈勇指导老师张晚林 摘要:“性灵说”,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史上极为重要的一个审美理论。“性灵”一词最早出现于南朝刘宋。范泰、谢灵运、何尚之、颜延之率先使用。明代,经李贽和“公安三袁”等人的不懈努力,到清代的袁枚时,发展成为一套理论性强、又适合文学批评与创作的内涵丰富的审美理论。它与神韵说、格调说、肌理说并为清代前期四大诗歌理论派别之一,形成了一套包括真情,个性,诗才三个方面的比较完整的诗论体系。本文梳理了“性灵说”的历史渊源,并着重论述袁枚“性灵说”的基本内涵。 关键词:袁枚;性灵;真情;个性;诗才 Simple analyse the basic intension on“The Theory of Native Sensibility” of Yuan Mei School of humanism and socialism :Chen Y ong Director: Zhang wanlin Abstract:" the theory of native sensibility ”, it i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aesthetic theory in the theory history of Chinese classic literature. “the native sensibility”appear on the Southern Dynasties Song Liu first. Fan Tai , Xie Linyun , He Shangzhi, whom face prolong take the lead in using. Ming Dynasty, pass gift presented to a senior at one's first visit as a mark of esteem Li Zhi and "Gong An Three Y uan " untiring efforts of people, Y uan Mei,in Qing Dynasty, develop into a theory strong , meaningful aesthetic theory suitable for literary criticism and creating again. It and the theory of romantic charm , the theory of style , the theory of skin texture to be and one of the theory groups of four major poems of earlier stage of Q ing Dynasty, having formed a suit of true feelings of including, individual character , just more intact poem of three respects talks about the system in the poem. This text comb historical origin of " the theory of native sensibility ", expound the fact basic intension that " the theory of native sensibility " of Y uan Mei emphatically. Key Words:Y uan Mei; the native sensibility ; True feelings ; Individual character ; talent and learning

赏析清代诗人袁枚

赏析清代诗人袁枚 袁枚是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等。他任职期间,在官场中有名望政绩。由于三十三岁的时候父亲亡故,于是辞官养母,在江宁购置隋氏废园,改名“随园”,自此,他在随园过了近50年的闲适生活,当时人叫他随园先生,这是他最著名的。袁枚少有才名,擅长写诗文,有所成就。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袁枚晚年游历南方诸名山,与诗友交往。生平喜称人善、奖掖士类,提倡妇女文学,广收女弟子,为当时诗坛所宗。 袁枚是一个很有个性的诗人,他宣扬性情至上,肯定情欲合理,认为如果没有个性的话,就没有真性情,而光有这两种也不行,还要有诗才,具备了这三点才是真的性灵。即“性灵”,包括性情、个性与诗才。袁枚不是特别正统的一类诗人,不像李白,杜甫拥有豪情和无限感慨,写一些或豪迈或郁闷不得志的气势庞大的诗歌,他的诗歌多是通俗的,接近我们日常最基本会明白的,不能说他是个多有才气的诗人,但至少在群众中能读懂他的人多些吧。诗歌,可以分为精神意识层面和通俗层面吧,对于那些经历过大是大非的诗人,看人生就有着自己很大气的想法,可是只有少数人理解得到和真的经历过吧。袁枚的诗歌,算是通俗中彰显才气,虽然没有很正统,但是拥有自己的特色,也算是给当时诗坛注入一股新鲜的空气。 袁枚作诗以才运笔,抒发性灵,极有特色,他的笔触相当广泛。有主要表达人生情怀的,诗中明确表达其对于钱财的喜爱,认为钱是人生快乐的保证。相信他的这种想法,在当时肯定遭到过很多正统诗人的反对,批评他太过于庸俗,但是谁又能说自己不喜欢钱呢,由此就看出,袁枚真的是一个很勇于表达自己内心想法的人,不被世俗眼观挫败。往往生活哪有那多年的轰轰烈烈大事件,我们更多的时候是生活在一个低俗的世界,偶尔感觉好荒诞、狗血,可这就是生活,我们真实存在的地方。可见袁枚在当时深受好多贫民百姓读者喜爱,是有原因的,他身上有通俗的事故情,是大众能够懂得的;其次,他对生活琐事充满浓厚的兴趣,好多诗歌就或表达自己的闲散之情。在他的诗歌中,意象多是细微,小巧的,并且他不喜欢用典故,不炫耀自己的学问,观察历史的角度也是自己人生观的表达。袁枚也喜好游览,写景之作模山泛水,落想不凡,笔墨放纵,《观大龙湫作歌》等诗脍炙人口,从群山奇幻景象到神话传说,纵横跌宕,兴会淋漓。总之,他的笔触相当的广泛,反映现实,咏物怀古,描绘山川自然和表达个人志趣的都有,大都不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和正宗格调限制,信手拈来,而且感情奔放、议论新颖、笔调活泼、语言晓畅、句法灵活,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一定的创新。在当时享有盛名。 袁枚为文自成一家,倡导“性灵说”。主张写诗要写出自己的个性,认为“自三百篇至今日,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主张直抒胸臆,写出个人的“性情遭际”。主张“性灵”和“学识”结合起来,以性情、天分和学历作为创作基本,以“真、新、活”为创作追求,这样才能将先天条件和后天努力相结合,创作出佳品,认为“诗文之作意用笔,如美人之发肤巧笑,先天也;诗文之征文用典,如美人之衣裳首饰,后天也”。主张骈文和散文并重,认为骈文与散文正如自然界的偶与奇一样不可偏废,二者同源而异流,它们的关系是双峰并峙,两水分流。诗歌清新隽永,流转自如。袁枚的文学思想有发展的观点,对封建正统文学观点及形式主义思潮有冲击作用。袁枚是个重视生活情趣的人,他爱金陵灵秀之气,在他任江宁县令时,在江宁小仓山下以三百金购得随园。 袁枚以文学为终身事业,作为清代的文学家和性灵派创作理论的提倡者,他以为“诗者,人之性情也,性情之外无诗。”又说:“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

袁枚经典诗词欣赏

袁枚经典诗词欣赏 目录 所见 (1) 马嵬 (1) 苔 (1) 遣兴 (1) 遣兴 (1) 湖上杂诗 (1) 湖上杂诗 (2) 咏史 (2) 赤壁 (2) 独秀峰 (2) 鸡 (3) 古意 (3) 绝命词 (3) 论诗绝句 (3) 箴作诗者 (3) 桐江作 (4) 桐江作 (4) 大树 (4) 寒夜 (4) 谒岳王墓 (4) 十二月十五夜 (4) 寄聪娘 (5)

沙沟 (5) 山中绝句 (5) 听诗叟 (5) 消夏诗 (5) 春晴 (5) 遣兴杂诗 (6) 品画 (6)

所见 [清] 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马嵬 [清] 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 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 泪比长生殿上多! 苔 [清] 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 遣兴 [清] 袁枚 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心始安。阿婆还是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 遣兴 [清] 袁枚 但肯寻诗便有诗,灵犀一点是吾师。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多为绝妙词。 湖上杂诗 [清] 袁枚 葛岭花开二月天,游人来往说神仙。

老夫心与游人异,不羡神仙羡少年。 湖上杂诗 [清] 袁枚 凤岭高登演武台,排衙石上大风来。钱王英武康王弱,一样江山两样才。 咏史 [清] 袁枚 东汉耻机权,君子多硁硁。 悲哉陈与窦,谋疎功不成。 其时凉州反,有人颁孝经。 意欲口打贼,贼闻笑不胜。 虽无补国家,尚未远人情。 一变至南宋,佛行而儒名。 希哲学主静,人死不闻声。 魏公败符离,自夸心学精。 杀人三十万,於心不曾惊。 似此称理学,何处托生灵。 呜呼孔与孟,九泉涕沾缨。 赤壁 [清] 袁枚 一面东风百万军,当年此处定三分。汉家火德终烧贼,池上蛟龙竟得云。江水自流秋渺渺,渔灯犹照获纷纷。我来不共吹箫客,乌鹊寒声静夜闻。 独秀峰 [清] 袁枚 来龙去脉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桂林山水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

浅论袁枚的“性灵说”

浅论袁枚“性灵说” “性灵说”是古代试论的一种诗歌创作和评论的主张。清代袁枚的倡导最力。它与神韵说、格调说、肌理说并未清代前期四大诗歌理论。“性灵说”的核心是强调诗歌要直接抒发诗人的真实情感,是对人自然心声的流露。基于源远流长得历史,袁枚的“性灵说”主要是在当时具体的社会政治条件和文艺思想斗争下的产物。它是在李贽童心说的直接启发下产生的,反对对理学的束缚,批判当时文坛复古模拟风气。从诗歌创作的主体出发,从真情、个性、诗才三个方面论证了诗人应率真地表达感情,表现个性,提倡自然清新、平易流畅,破除雕章琢句、堆砌典故、以学问为诗。 关键词:性灵、真情、诗才、个性、反格调 一.“性灵说”的渊源 古典文论中首先采用“性灵”一词的是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文心雕龙·原道》中说:人之所以是“有心之器”,而不同于自然界的“无识之物”,即在于人是“性灵所钟”,有人的灵性。《文心雕龙·序志》中说:“岁月飘忽,性灵不居”,亦是指人的心灵。 其后南朝钟嵘在其《诗品》中则直接以“性灵”论诗的本质。他曾评论阮籍《咏怀》诗可以“陶性灵,发幽思。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基于此,他还提倡抒发感情的“直寻”、抨击“使文多拘忌,伤其真美”等,这些都直影响了后来袁枚性灵说的核心内容。 唐代诗文中“性灵”一词更为普遍。一是沿用南北朝“性灵”的含义,如皎然说:“真于情性,尚于作用”(《诗式》);二是对其的发展与开拓,如高适《答候少府》中“性灵出石象,风骨超常伦。”等将“性灵”与“才”相联系。 宋代杨万里反对江西诗派剽袭模拟,“掉书袋”的习气,主张“风趣专写性灵”,推崇“天分”,对性灵说产生了很大影响,与后来袁枚的性灵说的内涵十分接近。 明代李贽提出了著名的“童心说”,强调要用“赤子之心”作文,反对假人

袁枚

我写即我感 -------------试论袁枚《随园诗话》真情论 文学与传播学院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与赵翼、张问陶合称“性灵派三大家”。代表作品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随园随笔》等。其中的《随园诗话》及《补遗》、《续诗品》是他诗论的主要著作。《随园诗话》,古代汉族诗歌美学和诗歌理论著作。《随园诗话》是袁枚的一部有为之作,有其很强的针对性。本书所论及的,从诗人的先天资质,到后天的品德修养、读书学习及社会实践;从写景、言情,到咏物、咏史;从立意构思,到谋篇炼句;从辞采、韵律,到比兴、寄托、自然、空灵、曲折等各种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以及诗的修改、诗的鉴赏、诗的编选,乃至诗话的撰写,凡是与诗相关的方方面面,可谓无所不包了。袁枚所处时代是所谓的“乾隆盛世”,学术思想十分活跃,崇理学与反理学、重汉学与反汉学斗争颇为激烈,袁枚是坚定地站在反理学与反汉学的立场上的;与学术思想上的斗争相应,文艺上复古与反复古、重教化与主性灵的斗争也一直未停止,袁枚则是乾隆诗坛反复古、主性灵思潮的杰出代表。袁枚倡导性灵说诗论,以反对乾隆诗坛流行的主张复古与诗教的沈德潜格调说,并批评翁方纲以汉学考据作诗的不良风气。其所倡导的性灵说诗学,推动了清代诗歌的健康发展,在清诗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蒋湘南《游艺录》说:“袁简斋独倡性灵之说,江南江北靡然从之。自荐绅先生下逮野叟方外,得其一字,荣过登龙,坛坫之局生面别开。”可见袁枚之在清代的广泛影响。 首先,《随园诗话》的精华是其所阐发的“性灵说”美学思想,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誉:“往往直凑单微,隽谐可喜,不仅为当时之药石,亦足资后世之攻错。”(《谈艺录》)袁枚也自评,“中间抒自己之见解,发潜德之幽光,尚有可存”(《与毕制府》)。综观《随园诗话》诗论,主旨是强调创作主体应具的条件,主要在于真情、个性、诗才三要素,并以这三点为轴心生发出一些具体观点,从而构成以真情论、个性论与诗才论为内涵的“性灵说”诗论体系。袁枚的“性灵说”,实际上由真情论、个性论、诗才论所构成。“个性论”与“诗才论”已另有专文阐发,本文试图论述“性灵说”内涵之一——真情论。 其次,我们要探讨真情论我们就先明白真情论的定义。所谓真情论就是,《诗话》认为诗人创作首先必须具有真情。所谓“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诗人唯有具备真情才能产生创作冲动:“情至不能已,氤氲(yīnyūn)化作诗。”诗作为抒情的艺术自然应该“自写性情”,并认为“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反对以考据代替性灵。《诗话》尤其推重诗“言男女之情”,以与沈德潜的伪道学观点相对抗。鉴于诗写真情,因此标举诗的美感功能是主要的:“圣人称:‘诗可以兴’,以其最易感人也。”强调“诗能入人心脾,便是佳诗”,借以反对“动称纲常名教”的“诗教”观。以此同时,性灵说的真情论主张:一、真情乃诗人创作的首要条件,所谓“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卷三),“赤子之心”即性灵、真情。二、

袁枚“性灵说”之真情论

袁枚“性灵说”之真情论 袁枚(1716-1797)清代著名的诗人和诗论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他所倡导的性灵说在清代诗坛影响巨大。 (《清史稿》)中说:(袁枚)天才颖异。论诗主抒写性灵,他人意所欲出,不达者悉为达之。士多效其体。著《随园集》,凡三十余种。上自公卿下至市井负贩,皆知其名。海外琉球有来求其书者。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12月第9卷第4期)郑艳玲麻玉霞在《袁宏道与袁枚的“性灵”之异》)中说道:“袁枚在《答曾南村论诗书》中指出:“提笔先需问性情,风裁休划宋元明。”把真情作为创作之源,又在《随园诗话》卷五中总结我国几千年来的诗史:“自《三百篇》至今日,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因此,袁枚的“性灵”倾向于人之灵动的情感、禀赋,即强调“情”。 (石家庄学院学报2006年1月第8卷第1期马杰的袁枚“性灵说”的是以追求中提到)袁枚所说之“性灵”不仅指“情”或“性情”,而且指“灵机”。 而(湖南教育学院学报刘长泉在以真达情——袁枚抒情诗的特色)中写道:做诗要有情,情之有无是诗之先决条件。诗是情的产物,情的表现,要“自把新诗写性情”所以他坚决反对有意识地为政治需要,为炫耀学问或为其他种种目的去写诗。情与真密不可分。(燕山大学学报郑艳玲,麻玉霞在袁宏道与袁枚的“性灵”之异)中写道:真情是人内心感情,是文学之源,只有抓住诗歌的这个本质特征,才能创作出有价值的诗歌来,因此他反对虚假之作:“人之诗文,先取真意;譬如童子垂髫肃揖,自有佳致。若带假面伛偻,而装须髯,便令人生憎。”其《续诗品·葆真》就说:“伪笑佯哀,吾其忧矣:”其《随园诗话》也批评王士祯“喜怒哀乐之不真”。可见,袁枚倡导的性灵说,其核心就是强调诗人真实感情的表达。 (2005年12月份的求索中马杰和龚建平在袁枚个性思想对性灵 说的影响)中说道:袁宏道所说的“性灵”主要指“性情”或“情”。他认为作家内心必须首先有一种不可阻遏的强烈情感,这种情感激动着他,使他迫不及待地欲把这种情感舒发出来,以求内心的畅适。中郎描述此种情景是:“久而胸中涣然,若有所释焉,如醉之忽醒,而涨水之思决也。”在《叙小修诗》中,他称赞小修作诗“大都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有时情与境会,顷刻千言,如水东注,令人夺魄。”可见袁宏道的“性灵”主要是指“情”或“性情”。他要求作家要把自己的心灵世界毫无遮蔽地展现出来,任自己的情

“性灵”说与诗法论——论袁枚诗学的综合向度

“性灵”说与诗法论——论袁枚诗学的综合向度 段宗社 【内容摘要】袁枚是激进主义诗论家,又是深知创作甘苦的诗人。所以他的“性灵”诗学一方面讲究性情、灵机和天分,另一方面还要求博雅,广泛汲取前人艺术经验,对音节、体格等艺术法度也颇有讲究。融会“性灵”说和诗法论使袁枚诗学呈现出复杂性与矛盾性,也使他异于明代公安派而呈现出清代诗学特有的综合性特征。应从“性灵”说与诗法论的矛盾性角度对袁枚诗学作的全面理解。 【关键词】性灵;诗法;博雅 【基金项目】201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古代文论中“法”的形态与理论的现代阐释研究》(10BZW028)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西安 710061 【作者简介】段宗社,陕西凤翔人,文艺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从事中国古代文论研究。 袁枚(1716-1798)“性灵”说在创作上偏向率性任情一边,代表艺术上有意追求的法度规范论在他的诗论中应该不占什么重要地位。他屡屡言及,“必欲繁其例、狭其径、苛其条规,桎梏其性灵,使无生人之乐,不亦傎(颠)乎!”[1](补遗卷三“四”)明确把艺术法规条例视为抒写性灵生趣的反面。在总体诗学兴趣上,他提倡诗写性情,以为七子派的唐宋之辨,属于一种毫无意义的门户之见(详见下文),所以他主张“提笔先须问性情,风裁休划元明清”[2](卷四《答曾南邨论诗》)。他以为诗的工拙问题,内在于性情,不可从性情以外去追求:“有必不可解之情,而后有必不可朽之诗。情之所先,莫如男女。”[3](卷三十《答蕺园论诗书》)“宦途少累神先定,天性多情句自工。”[2]卷(三十《读白太傅集三首》)儒家强调“有德者必有言”(《论语·宪问》),把诗人高昂的道德境界作为诗歌具有艺术性的前提。与之不同的是,袁枚“性灵”说把充沛饱满的自然之情作为优秀诗歌的前提。但也应看到,袁枚性灵说虽继承了明代公安派所谓“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之说,而作为优秀诗人的袁枚的理论趣味毕竟与公安派之率性浅俗有很大不同。如果依照袁枚批评那些“浮慕诗名而强为之”的诗作“既离性情,又乏灵机”[4](卷二十八《钱玙沙先生诗序》)之说,将“性灵”分解为性情和灵机的话,显然,公安派只强调第一点而不及第二点,即只讲性情之真而不讲艺术之巧[①]。袁枚一生以诗人自任,诗篇达数千首,对创作甘苦深有会心[②],这样他就不可能把艺术视为粗豪之士、虚浮率性之人勉强而为的东西。《续诗品》序云:“余爱司空表圣《诗品》,而惜其只言妙境,未写苦心,为若干首续之。” [5](145)表明他续写三十二首主要是总结诗人的创作苦心和艺术经验,这也只有袁枚这样的写过大量诗作的人才能有所体会。 事实上,作为理论家的袁枚和作为诗人的袁枚有区别的。从理论观点上,袁枚以为“诗文之道,全关天分”[1](卷十四“六三”),“诗不成于人,而成于其人之天。其人之天有诗,脱口能吟。其人之天无诗,虽吟而不如无吟。”[3] (卷二十八《何南园诗序》)把

袁枚诗词

《十二月十五夜》 清·袁枚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白。 《偶作五绝句》 清·袁枚 偶寻半开梅,闲倚一竿竹。 儿童不知春,问草何故绿。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消夏诗》 清·袁枚 不着衣冠近半年,水云深处抱花眠。平生自想无官乐,第一骄人六月天《寒夜》 清·袁枚 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尽炉无烟。美人含怒夺灯去,问郎知是几更天!《听诗叟》 清·袁枚

底事听诗听不清,此翁耳壳欠分明。拟携谢朓惊人句,来向青天颂数声。《大龙湫之瀑》 清·袁枚 龙湫之势高绝天,一线瀑走兜罗绵。五丈收上尚是水,十丈以下全以烟。况复百丈至千丈,水云烟雾难分焉。《遣兴》(二十四首选三) 清·袁枚 爱好由来下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阿婆还似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但肯寻诗便有诗,灵犀一点是吾师。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多为绝妙词。《桐江作》(四首选二) 清·袁枚 桐江春水绿如油,两岸青山送客舟。明秀渐多奇险少,分明山色近杭州。久别天台路已迷,眼前尚觉白云低。诗人用笔求逋峭,何不看山到浙西?《到石梁观瀑布》 清·袁枚 天风肃肃衣裳飘,人声渐小滩声骄。

知是天台古石桥。 一龙独跨山之凹,高耸脊背横伸腰,其下嵌空走怒涛。 涛水来从华顶遥,分为左右瀑两条,到此收束群流交。 五叠六叠势益高,一落千丈声怒号。如旗如布如狂蛟,非雷非电非笙匏。银河飞落青松梢,素车白马云中跑。势急欲下石阻挠,回澜怒立猛欲跳。逢逢布鼓雷门敲,水犀军向皋兰鏖,三千组练挥银刀,四川崖壁齐动摇。伟哉铜殿造前朝,五百罗汉如相招。我本钱塘儿弄潮,到此使人意也消,心花怒开神理超。 高枕龙背持其尻,上视下视行周遭;其奈冷泠雨溅袍,天风吹人立不牢。北宫虽勇目已逃,恍如子在齐闻韶。不图为乐如斯妙,得坐一刻胜千朝。安得将身化巨鳌,看他万古长滔滔!《湖上杂诗》(二十首选二) 清·袁枚 凤岭高登演武台,排衙石上大风来。

袁枚诗三十六首

《湖上杂诗》 年代:清作者: 袁枚 葛岭花开二月天, 游人来往说神仙。 老夫心与游人异, 不羡神仙羡少年。 《论诗绝句》 年代:清作者: 袁枚 不相菲薄不相师, 公道持论我最知; 一代正宗才力薄, 望溪文集阮亭诗。 《马嵬》 年代:清作者: 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 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 泪比长生殿上多! 《鸡》 年代:清作者: 袁枚 养鸡纵鸡食,鸡肥乃烹之。 主人计固佳,不可与鸡知。 《遣兴》 年代:清作者: 袁枚 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心始安。 阿婆还是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 《绝命词》 年代:清作者: 袁枚 赋性生来本野流,手提竹杖过通州。 饭篮向晓迎残月,歌板临风唱晚秋。 两脚踢翻尘世路,一肩担尽古今愁。 如今不受嗟来食,村犬何须吠不休。 《咏史》 年代:清作者: 袁枚 东汉耻机权,君子多硁硁。 悲哉陈与窦,谋疎功不成。 其时凉州反,有人颁孝经;意欲口打贼,贼闻笑不胜。

虽无补国家,尚未远人情。 一变至南宋,佛行而儒名。 希哲学主静,人死不闻声。 魏公败符离,自夸心学精,杀人三十万,於心不曾惊。 似此称理学,何处托生灵。 呜呼孔与孟,九泉涕沾缨。 《箴作诗者》 年代:清作者: 袁枚 倚马休夸速藻佳,相如终竟压邹枚。 物须见少方为贵,诗到能迟转是才。 清角声高非易奏,优昙花好不轻开。 须知极乐神仙境,修炼多从苦处来。 《到石梁观瀑布》 年代:清作者: 袁枚 天风肃肃衣裳飘,人声渐小滩声骄。 知是天台古石桥。 一龙独跨山之凹,高耸脊背横伸腰,其下嵌空走怒涛。 涛水来从华顶遥,分为左右瀑两条,到此收束群流交。 五叠六叠势益高,一落千丈声怒号。 如旗如布如狂蛟,非雷非电非笙匏。 银河飞落青松梢,素车白马云中跑。 势急欲下石阻挠,回澜怒立猛欲跳。 逢逢布鼓雷门敲,水犀军向皋兰鏖,三千组练挥银刀,四川崖壁齐动摇。伟哉铜殿造前朝,五百罗汉如相招。 我本钱塘儿弄潮,到此使人意也消,心花怒开神理超。 高枕龙背持其尻,上视下视行周遭;其奈冷泠雨溅袍,天风吹人立不牢。北宫虽勇目已逃,恍如子在齐闻韶。 不图为乐如斯妙,得坐一刻胜千朝。 安得将身化巨鳌,看他万古长滔滔! 《湖上杂诗》 年代:清作者: 袁枚 凤岭高登演武台,排衙石上大风来。 钱王英武康王弱,一样江山两样才。 《桐江作》 年代:清作者: 袁枚 桐江春水绿如油,两岸青山送客舟。 明秀渐多奇险少,分明山色近杭州。 《桐江作》 年代:清作者: 袁枚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