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唐宋诗词鉴赏——紫蝶黄蜂俱有情咏物抒怀诗

唐宋诗词鉴赏——紫蝶黄蜂俱有情咏物抒怀诗

唐宋诗词鉴赏——紫蝶黄蜂俱有情咏物抒怀诗
唐宋诗词鉴赏——紫蝶黄蜂俱有情咏物抒怀诗

第五课紫蝶黄蜂俱有情——咏物抒怀

班级:姓名:

【学习指导】

本课所选3首咏物诗有马、有虫、有花,涉及唐宋两代三位大诗人,其诗都是咏物抒怀的代表作。学习时,重点放在学习诗人体物咏怀的方法,解读诗人寄物写志的修辞手段,了解诗中“态”所蕴含的人文内涵。

强化对诗歌鉴赏方法的体验,加强对诗歌意象的品悟,学习从意象中发掘诗的审美特征和审美情趣。

咏物诗主要指那些以客观的“物”为集中描写的对象,并在描写中抒怀兴感的诗歌。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咏物诗是屈原的《橘颂》,它奠定了咏物诗体物言志的创作传统,即体物的赋笔铺陈和言志的比兴寄托相结合。至唐宋两代,咏物诗数量激增,蔚为大观,很多作品形神兼备,不粘不脱,既紧扣所咏之物的具体特点,又在其中有所兴寄托寓。

学习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咏物诗与我们阅读时的心灵碰撞,体味诗人与我们在价值观上的差异。

【咏物抒怀诗简介】

1、概念

咏物诗:以客观事物为描写对象,细致刻划其外在形态或表现其内在精神品质,借以抒怀兴感,托物言志。咏物诗大致分为两类。一类直接描绘物象,绘形绘声绘色,以求精确逼真或传神。一类托物寓意,借物言志,借题发挥,由此及彼。它又包含以下两种情况:一种表现或影射社会现状,如《诗经》中的《硕鼠》;另一种抒发个人情志,如郑板桥的《竹石》。

2、咏物诗的特点

(1)常以所咏之物为题,或者可以从题目看出所咏之物。

(2)抓住物某些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如,写青松的“挺”“直”,这是形态描写;写梅花像雪一样洁白,这是色泽描写;写“大雪压”“凌寒”“出深山”“烈火焚烧”,这些都是外部环境描写。阅读其他咏物诗,会发现,基本上每一首咏物诗都有这一特点。

(3)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寄托作者的情志。

3、作者借所咏之物所寄托的常见情感

(1)抒写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受。

(2)表达自甘寂寞、坚贞不屈、高洁脱俗(不同流合污)的气节。

(3)厌恶官场,追求自由、隐逸、淡泊闲适等的生活。

4、咏物诗常见的手法

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就是诗人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或感情融于某种具体事物,就是物与志的结合。所以,只要是咏物诗,肯定会用到这种手法。

比喻,写物的特征时使用比喻往往更形象生动。

拟人,常常会使物带上人的色彩。

对比、衬托,为了更加突出物本身的特征,常常把所咏之物跟其他物进行对比,或者用其他物来衬托所咏之物。

正面描写,侧面烘托。

环境烘托,写到物生长的外部环境往往就是用环境来物的品质。如: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王冕《白梅》),以冰雪林烘托梅,突出梅的坚毅耐寒;“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用大雪来烘托青松。

以上几种手法很多咏物诗都会用到,但绝对不是所有的咏物诗都会用到,也不是所有的咏物诗都仅仅只有这几种手法。

5、读懂咏物诗的方法

(1)写什么物,有什么特征----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

(2)言什么志----体悟诗人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

(3)有什么技巧----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拟人,或比喻,或正面描写,或侧面烘托等。)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房兵曹胡马》杜甫

【解题】

这首诗是杜甫在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漫游齐鲁后回洛阳时所作。兵曹,兵曹参军的省称,是唐代州府中掌管军防、驿传的小官。房兵曹不详为何人。马是唐代战争、交通中最重要的工具,古代人对马有特殊的感情。

【走近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又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西南)人,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诗歌注重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有《杜工部集》。

【韵译】

大意:房兵曹的马是著名的大宛马,瘦骨棱棱好比刀锋。两耳尖锐如同竹削,四蹄轻快犹如乘风。所向之地空阔广漠,不怕险阻真可托生死。

【鉴赏探究】

1、这首诗中的马,是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明确:诗中的马是一匹骏马,神清骨俊、奔驰生风、纵横驰骋。“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一静一动写出了马非凡的气概。其品质,秉性诚笃,对主人忠诚尽力。

2、诗人恰似一位丹青妙手,用传神之笔为我们描画了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马”。可谓“写意传神”,请谈谈颔联哪两个动词写得极其传神,以及你感受到的胡马的神韵。

明确:(1)“批”和“入”两个动词极其传神。前者写双耳直竖,有一种挺拔的力度;后者不写四蹄生风,而写风入四蹄,别具神韵。从骑者的感受说,当其风驰电掣之时,好象马是不动的,两旁的景物飞速后闪,风也向蹄间呼啸而入。诗人刻画细致,微妙逼真。全诗既是写马驰骋万里,更是诗人自己志向的写照。

(2)诗人刻画细致,维妙逼真。颔联两句突出每句的最后一字:“峻”写马的气概,“轻”写它的疾驰,都显示出诗人的匠心。这一部分写马的风骨,用的是大笔勾勒的方法,只写其骨相、双耳和奔驰之态,因为这三者最能体现马的特色。

3、谈谈尾联的含义?

明确:诗的感情基调是激昂向上的。写此诗时诗人正值人生壮年,雄姿英发、气宇不凡。尾联先用“骁腾有如此”总结上文,对马作概括,写出马纵横驰骋的非凡的本领,既是对房兵的殷切鼓励,也蕴含着作者建功立业的渴望。最后宕开一句:“万里可横行”,包含着无尽的期望和抱负,将意境开拓得非常深远。这一联收得拢,也放得开,它既是写马驰骋万里,也是期望房兵曹为国立功,更

是诗人自己志向的写照。盛唐时代国力的强盛,疆土的开拓,激发了民众的豪情,书生寒士都渴望建功立业,封侯万里。这种蓬勃向上的精神用骏马来表现确是最合适不过了。

4、在这首诗中,你最喜欢哪一联,说说理由。

答题要点,必须结合具体诗句,可以从思想内容或表达技巧方面阐述理由。示例:

第一联:写马的出身不凡,勾勒出马神清骨峻的形象;语言凝练而形象。(答出第一点即可给满分,只答“语言凝练而形象”,给2分)

第二联:以“竹批”比喻马耳之坚挺直竖,以“风入”形容马奔跑之迅疾轻快,一静一动写出马非凡的气概。用词准确形象。

第三联:运用虚写(抒情)表现马纵横驰骋,超越任何险阻,值得信赖的本领和品质。诗人完全把马当作了生死相依的挚友,感情强烈而真挚。

第四联:“骁腾有如此”一句总括全诗,含义极为丰富,既是写马纵横驰骋的非凡本领,又是对房兵曹的殷切鼓励,也蕴含着作者建功立业的渴望。(意思对即可,3点答对其中的两点得满分)

【总结】

主题思想

《房兵曹胡马》这是一首咏物言志诗。评论家一般认为诗人此进正值漫游齐赵,飞鹰走狗,裘马清狂的一段时期。诗的风格豪迈遒劲,凛凛有生气,反映了青年杜甫锐于进取的精神。

【艺术手法】

1、咏物言志,虚实结合,绘形绘声

诗的前四句是正面写马,是实写。诗人恰似一位丹青妙手,用传神之笔描画了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马”。后四句写马的品格,用虚写手法,由咏物转入抒情。颈联承上奔马而来,写它纵横驰骋,历块过都,有着无穷广阔的活动天地;它能逾越一切险阻的能力就足以使人信赖。这里看似写马,实是写人,这难道不是一个忠实的朋友、勇敢的将士、侠义的豪杰的形象吗?尾联写蓬勃向上的精神用骏马来表现。

2、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

叙事:前四句写马之形状。议论:“所向”两句写马的性情。抒情:后面两句写马的超凡才华,表现了诗人垢思想

【拓展】

1、阅读刘禹锡的《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回答问题

思考:这首诗表面上是描写人们去玄都观看桃花的情景,骨子里却是讽刺当时权贵的。作者采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的?试作以分析。

明确:用了借物喻人、衬托、语意双关的讽刺手法。从表面上看,前两句是写看花的盛况。写的是看花,但不写去,只写回:也不直接写桃花如何繁盛美好,只从侧面衬托。“红尘拂面”四字,衬托出了京城大道上人物众多,来往繁忙的看花归来的盛况。“无人不道”四字,既把看花归来的人们满足心情和愉快神态描绘了出来,又把桃花的繁盛美好、红极一时的情景从侧面烘托了出来。着墨不多却耐人寻味。

后两句借物喻人,关合到自己的境遇。在写作上使用了语意双关的讽刺手法。表面上写看花,骨子里是借游玄都观看花一事来讽刺满朝新贵的。诗中以“玄都观”暗喻朝廷,以“桃千树”暗喻十年以来由于投机取巧而在政治上愈来愈得意的新贵,而看花的人,则是那些趋炎附势、攀高结贵之徒。他们为了富贵利禄,奔走权门,就如同在紫陌红尘之中,赶着热闹去看桃花一样。结句指出:这些似乎了不起的新贵们,也不过是我被排挤出外以后被提拔起来的罢了。诗的最后一个“栽”字,形象鲜明,讽刺深刻,为点睛之笔。他这种轻蔑和讽刺是有力量的,辛辣的,使他的政敌感到非常难受。诗题用了“戏赠”二字,含有嘲讽之意。

2、阅读刘禹锡的《再游玄都观》回答问题

思考:这首诗与《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比较有什么异同?

明确:相同点:都用用比体(通篇运用“比”的表现手法写成的诗歌,叫“比体”。比体诗表面上说的是一件事,而暗里却指另一件事。),并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都是以比拟的方法,对当时的人物和事件加以讽刺,仍然体现了一个独立而完整的意象。这种艺术手法是高妙的。从表面上看,这首诗只是写玄都观中桃花之盛衰存亡。再就其所寄托的意思看,则以桃花比新贵,与前诗相同。不同点:寄托的意思不同。上首诗是作者通过人们在长安一座道士庙──玄都观中看花这样一件生活琐事,讽刺了当时的朝廷新贵。而这首诗是有意重提旧事,向打击他的权贵挑战,表示决不因为屡遭报复就屈服妥协的斗争精神。从写法上看前一首首句写京城大道尘土飞扬,侧面衬托出看花人川流不息的盛况。“无人不道”四字写出了看花者归途中的满足与喜悦,把桃花的繁盛美好、红极一时的情景从侧面烘托了出来。这一首诗是前诗的继续,同时,两诗之间又构成了鲜明的对比,过去“桃千树”的盛景,今是“半是苔”“菜花开”的荒凉景象。

《蝉》李商隐

【解题】

蝉是一种昆虫,夏秋之时其成虫在树上鸣叫,俗称“知了”,是古代诗人咏物写志常取的对象。本诗名为咏蝉,实则咏诗人自家情怀。

【走近作者】

李商隐(812-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十九岁以文才得到牛党令狐楚的赏识,改从令狐楚学骈文章奏,被引为幕府巡官,并经令狐绹táo推荐,二十五岁时举进士。次年(838),李党的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爱其才,辟为书记,以女妻之。牛党的人因此骂他“背恩”。此后牛党执政,他一直遭到排挤,在各藩镇幕府中过着清寒的幕僚生活,潦倒以至病卒。有《李义山诗集》《李义山文集》。

【韵译】

蝉栖身在高树上餐风饮露而难以果腹,尽管它自命清高也好,因恨而连声嘶鸣也罢,这些都是徒劳的,终究不能摆脱生活的清贫,难饱的困境。蝉彻夜鸣叫,到五更时力竭声稀,可是一树的叶子依然是那样的苍翠,并不为蝉的哀鸣而悲伤萧疏,显得那样的冷酷,没有一点同情。我在各地当幕僚,是一个官职卑下的小官,好像大水中的木偶到处漂流,家乡的田园和野地里的杂草已经连成一片了。蝉的操守高洁正与我的廉正清贫相应,多蒙你蝉君最能让我警醒,我这个与蝉境遇相似的小官,也当坚持操守、玉洁冰清,这让我不免有了归乡的念头。

【鉴赏探究】

1、诗的首联从哪些方面写了蝉的形象?

明确:从蝉所处的环境、鸣叫声等方面来描写,突出蝉生性高洁的形象。“高”指蝉栖高树,暗喻自己的清高;蝉在高树吸风饮露,所以“难饱”,这又与作者身世感受暗合。由“难饱”而引出“声”来,所以哀中又有“恨”。但这样的鸣声是白费,是徒劳,因为不能使它摆脱难饱的困境。这是说,作者由于为人清高,所以生活清贫,虽然向有力者陈情,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最终却是徒劳的。

2、诗的颔联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起什么作用?

明确:衬托手法。用“一树碧无情”来衬托“五更疏欲断”,把不得志的感情推进一步,达到了抒情的顶点。蝉的鸣声到五更天亮时,已经稀疏得快要断绝了,可是一树的叶子还是那样碧绿,并不为它的“疏欲断”而悲伤憔悴,显得那样冷酷无情。这里接触到咏物诗的另一特色,即无理得妙。蝉声的疏欲断,与树叶的绿和碧两者本无关涉,可是作者却怪树的无动于衷。这看似毫无道理,但无

理处正见出作者的真实感情。

3、本诗中写作者处境艰难的有哪些诗句,请找出来。并分析这些诗句与咏蝉有什么联系?

明确:(1)处境艰难的诗句是“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作者在各地当幕僚,是个小官,所以称薄宦。经常在各地流转,好象大水中的木偶到处漂流。这种不安定的生活,使他怀念家乡。(2)这两句离开咏蝉,纯写诗人遭际,好象和上文的咏蝉无关,但暗中还是有联系的。“薄宦”同“高难饱”、“恨费声”联系,小官微禄,所以难饱费声。经过这一转折,上文咏蝉的抒情意味就更明白了,体现出此诗物我分合的灵动笔法。

4、怎样理解尾联的含义?

明确:尾联又回到咏蝉上来,用拟人法写蝉。“君”与“我”对举,把咏物和抒情密切结合,而又呼应开头,首尾圆合。蝉的难饱正与我也举家清贫相应;蝉的鸣叫声,又提醒我这个与蝉境遇相似的小官,想到“故园芜已平”,不免勾起思归之念。

【总结】

主题思想

古人说:“昔诗人篇什,为情而造文。”这首咏蝉诗,就是抓住蝉的特点,结合作者的情思,“为情而造文”的。诗中的蝉,也就是作者自己的影子。从诗的第四联可以明白诗的旨趣:多蒙蝉声使诗人警惕,诗人也正与蝉一样清高、清苦。这样,诗篇突现的就是诗人的不平和牢骚,也写出了诗人志趣高洁、乐于清贫的操守。

【艺术手法】

以物喻己,拟人衬托,寄寓情怀。

诗的第一联写出了蝉因处高洁而难以饱腹,虽悲鸣寄恨而无人同情。第三句极言蝉通夜衷鸣,到天晓力竭声嘶,第四句承上文的“恨”字:蝉栖托在树上,抱枝衷鸣,而树却“无情”自“碧”。诗人的比喻是很明显的:诗人以蝉自比,以树比作他所期望的援助者。诗的第三联写诗人漂泊不定的遭遇:官职微小,年年漂泊他乡,故园荒芜,还是早点辞官归去吧。第四联诗人将自己的遭遇与蝉联系起来:多蒙蝉声使诗人警惕,诗人也正与蝉一样清高、清苦。这样,就使全诗首尾相应,写出了诗人的不平和牢骚,也写出了诗人高洁的志向。

【拓展】

(一)阅读虞世南的《蝉》,回答问题

1、诗的前两句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蝉的形象?

明确:从蝉的外形、食性和鸣叫声三个方面,来描写一只在高树上饮着清露、自在鸣叫的夏蝉。突出蝉生性高洁的形象。

2、这是一首托物寓意的小诗,后两句议论是点睛之笔。说说它所表达的寓意。

明确:立身品行高洁的人,自能声名远扬,无须凭借外力。

(二)阅读骆宾王的《咏蝉》,回答问题

1、诗中的蝉具有什么特征?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明确:诗中的蝉是秋蝉高唱,触耳惊心, 环境压力大, 不得意,蝉高居树上,餐风饮露。在写法上用起兴的手法,以蝉声来逗起客思。诗一开始即点出秋蝉高唱,触耳惊心。接下来就点出诗人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三、四两句,一句说蝉,一句说自己,用“不堪”和“来对”构成流水对,把物我联系在一起。在狱中看到这高唱的秋蝉,还是两鬓乌玄,两两对照,不禁自伤老大,同时更因此回想到自己少年时代,也何尝不如秋蝉的高唱,就在这十个字中,诗人运用比兴的方法,把这份凄恻的感情,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出来。“露重”“风多”比喻环境的压力,“飞难进”比喻政治上的不得意,“响易沉”比喻言论上的受压制。蝉如此,我也如此。以寒蝉的清高来表现自己的志行高洁,以寒蝉所处环境的冷酷来表现自己的不遇于时。

2、首联“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两句有什么作用?

明确:写出自己在特殊处境中,听到秋蝉的悲鸣,引发心中的深沉悲恨。

3、找出诗中描写环境恶劣的句子是:器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4、本诗在结构上采用了什么结构方式?

明确:采用了咏物——抒情一一咏物——抒情的结构方式,层次清晰,富有条理,四联着眼点不同,感情却是一致的。

(三)阅读林逋的《山园小梅》(其一)回答问题

1、首联作者是怎样赞赏梅花的?

明确:一开始作者就直接抒发对梅花的赞赏:它是百花凋零的严冬迎着寒风昂然盛开,那明丽的景色把小园的风光占尽了。一个“独”字,一个“尽”字,突出了梅花生活的独特环境、不同凡响的性格和那引人入胜的风韵。“占尽风情”,更是写出它独有的天姿国色。作者虽是咏梅,但实际是他“弗趋荣利”、“趋向博远”的思想性格的自我写照。

2、五代南唐诗人江为写有两句诗:“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林逋此诗颔联即由此化出。试分析此联的精妙之处。

明确:这两句诗是对梅花的具体描绘,又用环境侧面烘托的方法,简直把梅花的气质风韵写尽写绝了,它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尤其“疏影”、“暗香”,既写出了梅花稀疏的特点,又写出了它清幽的芬芳。“横斜”描绘了它的姿态,“浮动”写出了它的神韵。再加上黄昏月下、清澈水边的环境烘托,就更突出了梅花的个性,绘出了一幅绝妙的溪边月下梅花图。那静谧的意境,朦胧的月色,疏淡的梅影,缕缕的清香,确实令人陶醉。所以成为千古绝唱。而江为的诗竹、桂合写,既未写出竹形的特点,亦未道出桂花的神韵,因而未构成统一和谐的意境。

3、全诗咏梅,而颈联却写“霜禽”、“粉蝶”,试分析此联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明确:①主要内容:这两句是作者着意作环境渲染。前句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冬天的鸟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后句写粉蝶如果知道世上有如此美丽的梅花,一定会为之销魂。“合断魂”三字写得很传神,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就把粉蝶对梅花的喜爱夸张到了极点。诗句中“霜”“粉”二字,其实也是诗人精心选择,用以表现一尘不染的情操和恬淡的趣味。

②艺术特点:一实一虚,运用拟人手法,进一步烘托了梅花的明丽暄妍,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和幽居之乐。。

4、尾联写了什么内容,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

明确:借物抒怀,直抒胸臆。这两句是说:如在赏梅之时低声吟咏,那么在恬静的山林里尽可自得其乐,檀板金樽的豪华热闹场面又有何用呢?这就把诗人的情操趣味和盘托出,使咏物与抒情达到水乳交融的地步。

③说说诗人与梅在品格上的相通之处,你如何评价。

【比较阅读】

李商隐、虞世南、骆宾王的三首咏蝉名作,比较他们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答案:虞世南《蝉》蕴涵一个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这里所突出强调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骆宾王《咏蝉》则以蝉自喻高洁的品性,不为时人所了解,相反的还被诬陷入狱,“无人信高洁”之语,也是对坐赃的辩白。清代施补华《岘xiàn佣说诗》云:“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此意。同样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这三首诗都是唐代托咏蝉以寄意的名作,由于作者地位、遭际、气质的不同,虽同样工于比兴寄托,却呈现出殊异的面貌,构成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成为唐代文坛“咏蝉”诗的三绝。

《海棠》苏轼

【解题】

海棠,落叶小乔木,叶子卵形或椭圆形,花白色或淡粉红色。果实球形,黄色或红色,味酸甜。《海棠》是一首吟咏海棠花的咏物诗,诗人将美女的形象寄寓在海棠花之中,体现了一种爱花、惜花之情。

【走近作者】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仕途坎坷,屡遭贬谪,一生始终处于党争的夹缝中。他是中国历史上少见的旷世奇才和文艺全才,诗为宋冠、词称苏辛、文追韩柳、书首四家(苏、黄、米、蔡)、画擅三绝(诗、书、画),而且人格正直,性格幽默,随缘自适,旷达乐观,有着一颗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这些使得他成为中国文人心目中的至爱,享有极高的声誉。

【韵译】

微风吹拂,海棠花泛着光泽显得越发高洁美丽,香雾弥散月儿转过回廊。只怕夜静更深,海棠已经睡去,所以我点亮红烛,却照海棠花。

【鉴赏探究】

1、前两句分别从什么角度写了海棠的特点?

明确:视觉(颜色)、嗅觉(香味)写出了海棠高洁与柔美的特点。

2、诗歌的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明确:诗歌的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两点作用:(1)作者用正面和侧面结合的方法烘托渲染了一种空蒙迷离的境界和气氛。“袅袅”写其微风吹拂的动态,崇光是高洁美丽的;(2)暗示出作者幽寂孤独的心理。

3、诗人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来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明确:采用烘托、拟人的手法。诗歌的开头就以一个空蒙迷幻的境界,从侧面渲染,表现出海棠花的高洁与美丽。在诗人的想象(拟人)之中,面前的这株海棠会像人一样因夜深而睡去,便燃烛照花。以“花睡去”将花人格化。由写海棠花的高洁柔美,引出人花对话,唯恐花睡去,表达了爱花惜花之情,实际上是慨叹良辰易逝,盛事不再的主旨。

4、古人对于后两句诗曾有“造语之奇,构思之巧”的评价,请结合三、四两句诗来赏析一下。

明确:“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被誉为“造语之奇,构思之巧”,“奇”在古人常常以人喻花,而作者却以花喻人且兼用移情手法。在诗人的想象里,海棠花也和人一样,会在深夜睡去,因此,特地点燃高烛,使海棠打起精神,真是痴语。花与人融为一体,更加彰显了诗人的爱花之情。同时,也化用了李商隐的“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花下醉》),却又无斧凿之迹。故这首绝句流传千古。

【总结】

主题思想

对于这株幽居独处的海棠,横遭贬谪的诗人自元丰三年(1080)一到黄州(湖北黄冈)便视其为知己,并数次小酌花下,为之赋诗。

本诗中,诗人借海棠花的清丽、清香表现自己高洁的品德,表达了爱花惜花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诗人良辰易逝的感叹和盛世不再的哀伤。

【艺术手法】

(1)语言浅近,情意隽永

清代诗人查慎行说:“此诗极为俗口所赏,然非先生老境。”写此诗时,诗人虽已过不惑之年,

但此诗却没有给人以颓唐、萎靡之气。从“东风”“香雾”“高烛”“红妆”这些明丽的意象中我们分明可以感触到诗人的乐观、潇洒的胸襟。

(2)采用烘托、拟人的手法(见上面)

【拓展】

(一)阅读欧阳修的《画眉鸟》回答问题

1、这首诗写了几种画眉鸟?是怎样写画眉鸟的?

明确:这首诗写了两种画眉鸟,一是林中的,一是笼中的。作者用对比的手法写画眉鸟。前者在林中“随意移”、“自在啼”,自由自在;后者锁于金笼之中,完全没有自由。

2、本诗表现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从诗中能领悟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①借物咏怀林中鸟与笼中鸟不同境遇的对比手法;②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

(二)阅读陆游的《落梅二首》(其一)回答问题

思考:诗中的梅花具有什么特征?本诗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明确:写出梅花在百花中气节最高最坚强最坚毅的性格。前两句刻画梅花在风雪肆虐的天气里坚持高尚气节的形象。在雪的侵害,风势凶猛象要吞噬一切的时候,梅花愈加表现出凛然不可侵犯的样子。她与其他花相比,气节最高最坚。后两句点题,写梅花在飘落时坚持气节的具体表现。到过了梅花开花的时令,梅花会顺应自然,甘愿飘落离开,她羞耻于向春神再乞求怜悯。梅花坚持气节的表现更使人肃然起敬。

这首诗艺术上的特点,是形象描写与直白评论相结合。既描写梅花在风雪中的凛然姿态,又直白的评定梅花气节最高尚。更以拟人手法,写梅花落花时耻向春神乞怜的具体表现,把对梅花气节最高最坚的评论进一步得到落实。而且托物言志。陆游借咏梅表现了自己怀才不遇的寂寞和不论怎样受挫折也永远保持高风劲节的情操这可以联想到诗人自己晚年仍坚持抗金北伐的理想,他宁可自甘寂寞,也决不向当时掌权的主和派屈服。

赞美蜜蜂的诗句

赞美蜜蜂的诗句 赞美蜜蜂的诗句1、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李商隐的《二月二日》 2、坐上人如玉。花映花奴肉。蜂蝶乱,飞相逐。明年人纵健,此会应难复。须细看,晚来月上和银烛。——《千秋岁》作者:苏轼 3、况是此花开后,便蝶乱无花,管甚蜂忙。你从今采却蜜成房。——《秋兰香》作者:陈亮 4、三百天来九州跑,南疆北国采花娇。终日酿蜜身心劳,甜蜜人间世人效。——《咏蜂》葛显庭 5、游飏下晴空,寻芳到菊丛。带声来蕊上,连影在香中。去住沾馀雾,高低顺过风。终惭异蝴蝶,不与梦魂通。——《寒蜂采菊蕊》耿湋门派名字 6、燕度春秋社,蜂喧早晚衙。——《雁儿落过得胜令》作者:刘庭信 7、堪恨堪宜,耽阁酿蜂儿蜜,喜调和燕子泥。——《一枝花_春雨润夭桃》作者:马彦良

8、纷纷争处蜂成群。四溟波立鲸相吞,荡摇五岳崩山根。——《鸿沟》作者:张碧家族名称 9、云窗雾阁春风透。蝶绕蜂围花气漏。恼人风味恰如梅,倚醉腰肢全是柳。——《玉楼春》作者:向子諲 10、夜来雨横与风狂,断送西园满地香,晓来蜂蝶空游荡,苦难寻红锦妆。——《湘妃怨》作者:阿鲁威 11、兰蕙本同畹,蜂蛇亦杂居。害心俱毒螫,妖焰两吹嘘。雷蛰吞噬止,枯焚巢穴除。可怜相济恶,勿谓祸无馀。——《虫豸诗·蛒蜂》作者:元稹 12、纷纷穿飞万花间,终生未得半日闲。世人都夸蜜味好,釜底添薪有谁怜。——《咏蜂》王锦 13、巴蛇蟠窟穴,穴下有巢蜂。近树禽垂翅,依原兽绝踪。微遭断手足,厚毒破心胸。昔甚招魂句,那知眼自逢。——《虫豸诗·蛒蜂》作者:元稹 14、树铃索,高障槛,补篱藩。丁宁莺燕蜂蝶,上下莫争翻。遥想韶光九十,只恐花飞一片,瘦减玉颜温。不惮银瓶冷,汲井沃芳根。——《水调歌头?咏惜花春起早》作者:陈德武 15、游蜂竞钻刺,斗雀亦纷拏。天生细碎物,不爱好光华。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紫藤萝瀑布》学习资料汇编(含精选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下语文第十七课《紫藤萝瀑布》 资料汇编 文学常识 1.宗璞(pú)(1928年——),原名冯钟璞,常用笔名宗璞,当代女作家,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长篇小说《野葫芦引》《东藏记》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 2.创作背景:宗璞一家,在文化大革命中深受迫害。文革结束后,“疑惑”和“痛楚”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更让作者心怀郁结的是,1982年,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作者满心伤痛之际,徘徊院中,遇见了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于是写成此文。 内容主题 文章以“紫藤萝花”为线索,按照“赏花”、“忆花”、“悟花”的顺序组织全文。由紫藤萝花那生机勃发,令人目眩神迷的灿烂美丽,获得了心灵的慰藉。作者忆起十多年前花的稀落,甚至惨遭摧折,与眼前繁茂的紫藤萝形成鲜明的对比,自然地引发作者对“生死谜,手中情”的思考,对生与死的思考。最终作者由花的盛衰与自己的经历中,领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主旨句)这一哲理。

关键字词 瀑布pù bù:从悬崖或河床纵断面陡坡处倾泻下的水流。远看如挂着的白布。 终极:文中指终点。 迸溅bèng jiàn:向四处溅出或喷射。 挑逗tiǎodòu:逗引,招惹 凝níng望:凝神而望,目不转睛地看。 繁fán密:多,密。 笼罩lóng zhào:像笼子似地罩在上面。 枯槐kū huái:已经枯萎的槐树。 遗憾hàn:大可惋惜,文中指不称心。 忍俊不禁jīn:忍不住笑。忍俊,忍笑。 蜂围蝶阵:是指蜜蜂围绕着,蝴蝶就像在列阵一样。形容花开得非常茂盛,以至于引来了成群的蜜蜂和蝴蝶。 仙露琼qióng浆:指美酒。 伫zhù立:久立,长时间地站着。 依傍:依靠。 伶仃líng dīng:瘦弱无力的样子。 索性:表示直截了当;干脆。 盘虬qiú卧龙:形容枝干弯弯曲曲、苍劲有力。

小学古诗词赏析专项训练题

小学古诗词赏析专项训练题 一、《江南》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1、这是一首汉代乐府诗,乐府是汉武帝年间设置的一种掌管音乐的机构(有点像现在的娱乐公司),负责搜集民歌,乐谱,训练音乐人才(歌手)。所以由乐府搜集而流传下来的诗歌就是乐府诗了。 2、相关考题 (1)《江南》题目中的“江”是指________________(长江) (2)汉乐府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汉朝掌管音乐的机构) (3)诗歌通过对莲和鱼的描写,表现了_____________的快乐心情。(采莲人)(4)“鱼戏莲叶间”这句诗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 二、《敕勒歌》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1、敕勒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名称,顾名思义就是歌颂北方敕勒族游牧生活的美好。 2、相关考题 (1)敕勒歌是一首____朝时的民歌。(北) (2)穹庐是指______(蒙古包) (3)“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读____(现) 三、《咏鹅》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1、这首诗的作者是骆宾王很多孩子都知道,但是知道他是初唐四杰之一的就很少了。骆宾王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三人一起被合称为“初唐四杰” 2、理解这首诗应该注意的几点: 色彩:白毛、绿水、红掌

动作:向、歌、浮、拨。 四、《风》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1、这首诗每句都在写风,主题也是咏风。说风能使晚秋的叶子落下,能催开二月的鲜花,能掀起千尺巨浪,能把翠竹吹得歪歪斜斜。实际上这首短小的诗告诉了我们一个写作的简单规律:所写内容一定是扣题详写的,从不同的几个方面。有时间的话可以让孩子尝试自己写写风。 2、相关考题 (1)“三秋”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深秋) (2)“解”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能够) (3)填上一个表示数字的词语。 解落____秋叶,能开_____月花。过江_____尺浪,入竹_____竿斜。 五、《山村》宋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这是一首经典的少儿启蒙诗,但在给四年级孩子授课的过程当中仍然有学生不知道这首诗,尤其是对于作者的一些情况的不了解,下面整理一些供大家参考。 1、作者简介:邵雍(1011-1077),字尧夫,又称安乐先生、百源先生,谥康节,后世称邵康节,北宋五子之一,北宋理学家。 2、与邵雍相关 (1)"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勤”出自邵雍 (2)邵雍一声淡泊名利,以教书为生。当时的司马光,程颢,程颐等都非常敬重他。还凑钱给邵雍买了一套房子。取名为“安乐窝”这也是他号安乐先生的由来。 (3)邵雍精通易学。说白了就是很会算命。 (4)邵雍最适合读的一首作品就是这首《山村》 六、《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关于作者:贺知章字季真,号四明狂客,主要擅长写绝句。另外一首《回乡偶书》也广为流传。

紫藤萝瀑布课内阅读训练答案

《紫藤萝瀑布》答案 (一)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①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②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③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④“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⑤“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⑥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⑦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1.文中有多处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找出你最欣赏的一句,并简要说说你的理由。 答::例:“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理由:这一句话运用拟人修辞手法,赋予紫藤萝花以生命,使静态的花跳动起来,突出了花的生机盎然。 2.第二段中的“点点银光”和第三段中的“春红”分别指什么?答:指花中最浅的部分指春天的花 3.文中把紫藤萝比作“瀑布”,哪些动词的运用与这一比喻非常切合?答:“垂”“流动”“泛”“迸溅”4.细读课文第三段,面对开得这样盛的藤萝,作者的心情会怎样的,下列诗句哪一句最能传神的表现出来?(B )A、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翁宏) B、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 C、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 D、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冯延巳) 5.选文第⑦自然节所说的“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中的“焦虑和悲痛”具体指什么而言?答:焦虑是指对事业荒废的焦虑;悲痛是指对失去亲人的悲痛。 6.品读课文第⑦段和第⑨段:“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 “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两句中的“流”应该怎样理解? 答:紫藤萝旺盛的生命力感染了我,让我对生命有所感悟,从而领悟到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7.和前文相比较,第⑧段的感情色调为之一变,作者这样安排的作用是什么? 答:文章借花的衰颓凋零,比喻人世变迁,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感受,与下文形成感情上的对比,从中感悟出“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8、上文写盛开的藤萝,作者从的角度,由及,由到,写出了花的“盛”。视觉;远;近;面;点 9、“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这一句,写得非常细致,颜色为什么会“上浅下深”?“花苞”指什么?上面的盛开故色浅,下面的含苞欲放故色深。未开的花朵 二 ①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②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

诗歌鉴赏之咏物抒怀

诗歌鉴赏之咏物抒怀 一、概念理解 咏物诗:是指内容上以客观世界的某一“物某一物”(山川河岳、草木虫鱼)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借以抒发思想感情寄寓诗人理想追求、襟怀抱负、情怀节操、或表达自己观点、感慨愤懑的诗歌。 此一“物”多为作者理想、志趣或人格追求、节操的化身, 常见的艺术手法:咏物抒怀、托物言志 咏物与写景的区别 1、从描写对象上,咏物诗中只有一个主体描写对象,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而其它的诗中多是由多个景物构成一幅总体的画面,没有主次之分。 2、从作用上,咏物诗是借详细描写物的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其它诗中的景物描写多是通过一幅画面,渲染一种气氛,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常见主题及类别: 1、表现时代特点和揭露社会丑恶的。 官仓鼠曹邺 官仓老鼠大如斗, 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 谁遣朝朝入君口? 物的特点:官仓鼠体形大、胆子大 寄托的情感:对贪官污吏搜刮百姓、统治者坐视不管的谴责 2、抒发政治失意人生苦闷的。 柳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物的特点:春柳繁盛、秋柳枯凋 寄托的情感:自伤迟暮、自叹身世 3、表达人生理想或愿望的。 早梅齐己 万木冻欲折, 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 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 先发望春台。物的特点:一支先开,幽香素艳 寄托的情感:希望他年应时而发,在京城独占鳌头 4、写仕途遭遇及个人节操的。 在狱咏蝉骆宾王 西陆①蝉声唱,南冠②客思深。 不堪玄鬓③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①西陆,指秋天②南冠,指囚徒③玄鬓,指蝉 物的特点:高唱、难飞 寄托的情感:高洁的品性、政治上不得意 5、表达个人喜好和生活志趣的。 菊花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物的特点:花中最后凋谢 寄托的情感:对菊花的喜爱 6、借物事讽喻社会的。

咏物言志诗的鉴赏方法技巧

咏物言志诗的鉴赏方法技巧 一、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 既然是咏物诗,当然要写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追求贴切逼真,但如果仅仅是客观的描摹,满足于形似,那也不是一首好的咏物诗。也就是说,不但要形似,而且要神似。 如“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行踪漂泊不定),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李商隐《蝉》)这是一首咏物诗,以蝉喻作者自己。前四句写蝉的艰难处境:由于自命高洁,总是食不果腹;虽然竭尽全力地叫,也是白费精神,得不到同情。这实际是说诗人自己。下面四句则直抒胸臆。三联上句说自己官位低微,无所归依;下句说田园都荒芜了,还做这个官干什么呢?透出要辞官归隐的心意。尾联又把自己的命运和蝉联系起来,从蝉的叫声得到警示,醒悟到自己和蝉一样清苦。作者是怀着崇敬和同情的心情写蝉的,用蝉来警戒自己,要像蝉那样保持清高和廉洁,即使政治环境恶劣,也永远不变初衷。 二、体悟诗人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陶渊明咏菊,抒写自己悠闲适、不慕富贵的心境;陆游咏梅,表明自己为媚于俗、坚守正义的气节。由于作者的经历遭际、情趣爱好以至观察角度的不同,即使写同一事物,他们也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表达出不同的感情来。当然不是所有的咏物诗都含有诗人明确意识的寄托。但是一首优秀的咏物诗,总是以其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美感吸引读者,而且有意无意地透过所咏之物,或流露诗人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解,或隐含生活的道理。这就是我们在读解时要细加领悟的。 如“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东风不用媒。”(李贺《南国十三首》)这是李贺辞官回乡居住在昌谷家中所作。诗中第一、二句是写新花开,三、四句则写暮春花落,通篇把花人格化。花开时像越女那双水灵灵的眼神和那副白里透红的漂亮的脸蛋,美不胜收。可是好景不长,一到日暮(暮春)百花凋零,落红满径。“可怜”乃惜花伤春之情,也是诗人自伤自悼之词。末句则用拟人的手法写落花身不由已的时候的状态。从表面上看“嫁与东风”是自愿,“不用媒”证明了这一点。其实娇花又何尝愿意离开枝头。“嫁与东风”虽“不用媒”,仍是不自主的事情。花盛开时未嫁,而花凋零时始嫁,则培增惆怅。其实,这是一种悲剧的气氛,却从欣喜的情调来写它。似乎反常,又合乎诗中旨趣之道。联系诗人当时的境况,诗人才不过二十多岁,正当风华正茂,却不被当局所用,怀才不遇,自生自灭,不胜悲凄。细味此情,便知诗人写此诗的良苦用心。 三、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 咏物诗的写作技巧或拟人,或比喻,或正面描写,或侧面烘托等。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紫藤萝瀑布》练习(含答案解析)

17紫藤萝瀑布 1.阅读下面文段,给加点的字注音。 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元旦晚会上,他那滑稽的动作、搞笑的语言掀起了晚会新的高潮,大家忍俊 .. 不禁 ..地笑破了肚子。 B.在沙漠里苦苦挣扎四天后发现的这一片水源,对他来说真是仙露琼浆 ....。 C.我们俩分别了将近十年,想不到在这里萍水相逢 ....。 D.我们严正警告暴恐分子:不要认为制造几起事端,就能够沥尽心血 ....分裂祖国。3.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2)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3)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 (4)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4.成语,是汉语特有的一种语言形式,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成语有多种结构形式,下列各组中的成语结构不同的一项是() A.兴高采烈心平气和 B.百废俱兴万紫千红 C.归心似箭守口如瓶 D.扬长避短温故知新 5.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是____,是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她自幼生长于清华园,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精华,学养深厚,气韵独特。1994年出版的《__ __》是她最具代表性的一部散文集。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6~8题。 ①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 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 的一切 ...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②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③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④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⑤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6.第①段中加点的“它”和“别的一切”分别指代什么? 7.从选文看,第②段首句有什么作用?怎样理解尾句“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咏物抒怀诗-高考语文古诗鉴赏分类专题精讲(解析版)

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古人很喜欢咏物,据统计,仅《全唐诗》已存咏物诗6261首,其中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6首。咏物诗最多的在盛唐时期。 一、主要特点 1、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 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 屠隆在《论诗文》中认为:咏物诗“体物肖形,传神写意”,“不沾不脱,不即不离”。 如:古诗中虞世南的《咏蝉》、骆宾王的《在狱咏蝉》和李商隐的《蝉》等咏物诗。 又如左河水的《咏棉花》:“不恋虚名列夏花,洁身碧野布云霞。寒来舍子图宏志,飞雪冰冬暖万家。”短短四句托物言志特征明显。 2、充分运用形象思维 无论是虞世南想表达高洁也好,骆宾王想表达怨情也好,李商隐想表达孤清也好,都不是直说,都是通过对蝉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出来的,这就不生硬,不直白,能够让人有生动的想象。

写诗,必须注重形象思维,必须写得鲜活生动,只有这样,才是文学作品而不是报告也不是论文。 在这个意义上,所有的诗歌都或多或少具有此类特点。 3、形象思维都是经过理性思维烛照过 想通过一首诗表现什么样的思想内涵,作者是应当明白的。在形式上怎么才能表达好这样的思想内涵,用什么样的构思和章法安排,这也离不开理性思想。当然,这样的思维,有些是在潜意识中完成的。 写诗,不仅要有对诗的感觉,而且要掌握写作的要领,对所写内容本身的规律及诗的文本要求,要有熟悉的掌握。只有从理性上理解了,认识了,才能从形象上更好地感觉和表现。 4、诗都是物情交融的产物 上述三首诗都写到蝉,也都表达了情。虽然有的是直接表达,有的是曲折表达。 咏物诗,必须有物,没有物就称不起咏物诗。但只简单写物不行,还要有人的思想情感作其灵魂。没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写的物就会苍白无力。情中有物,物中有情,情物交融了,才是咏物诗应有的境界。 二、经典赏析 1、 卜算子·咏梅 宋代·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赏析】此词以梅花自况,咏梅的凄苦以泄胸中抑郁,感叹人生的失意坎坷;赞梅的精神又表达了青春无悔的信念以及对自己爱国情操及高洁人格的自许。 上阕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它也的确还有“愁”。从艺术手法说,写愁时作者没有用诗人、词人们那套惯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写得像这像那,而是用环境、时光和自然现象来烘托。况周颐说:“词有淡远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为高手。”(《蕙风词话》)就是说,词人描写这么多“景物”,是为了获得梅花的“神致”;“深于言情者,正在善于写景”(田同之《西圃词说》)。上阕四句可说是“情景双绘”。让读者从一系列景物中感受到作者的特定环境下的心绪──愁,也让读者逐渐踏入作者的心境。 下半阕写梅花的灵魂及生死观。梅花生在世上,无意于炫耀自己的花容月貌,也不肯媚俗与招蜂引蝶,所以在时间上躲得远远的,既不与争奇斗妍的百花争夺春色,也不与菊花分享秋光,而是孤独地在冰天雪地里开放。但作者的目的决不是单为写梅花的悲惨遭遇,引起人们的同情;从写作手法说,仍是铺垫,是蓄势,是为了把下句的词意推上最高峰。虽说梅花凋落了,被践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尘灰了,请看,“只有香如故”,它那“别有韵”的香味,却永远如故,一丝一毫也改变不了。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 (一)课内古诗词 (一)(2019云南)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策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本诗颔联和颈联是从哪两个方面描写山西村的? 答案:颔联从自然环境和地理形势写山西村,颈联从祭祀活动和风土人情来写山西村。 2.请结合:“无时”一词,分析尾联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无时”的意是没有固定时间,即随时,表达出了作者对山西村的喜爱和想要隐居此地愜意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2019乌鲁木齐)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使至塞上 1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 首联以简练的笔墨写自己奉命出使。“单车”是说随从不多,规格不高。“欲问边” 交代了出使的目的,即前往边塞慰问将士。 B. 颔联两句一虚一实,既叙事又写景。诗人将自己比作飘飞的蓬草、北归的大雁,暗写了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飘零、孤寂之感。 C. 颈联历来为人称道。“孤烟”本显苍凉,“直”却给人劲拔、坚毅之态;“落日”本带给人伤感之情,“圆”字却又显得亲切温暖。 D. 尾联巧用“燕然”的典故,既感慨自己遭逢种种厄运、不得朝廷重用的境遇,又赞扬了将士们奋勇杀敌、以身报国的爱国热情。 E. 这首诗角度新颖,艺术构思不落俗套,语言自然精练,写景状物逼真传神,抒发情感深沉饱满,情景交融,内蕴丰富,意境雄浑。 答案:BD 导析:考查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在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选项逐一分析选择作答。B 项,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采用的是虚实结合的写法,“出汉塞”写作者以监察御使的身份出塞宣慰,访察军情,这是实写。诗人又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写自己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飘出汉塞,又像振翅北飞的大雁飞入胡天,这是虚写。故选项中的一虚一实的说法不准确。D项,尾联巧“燕然”的典故,流露出作者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同时也虚写战争取得胜利,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并没有表现“感慨自己遭逢种种厄运、不得朝廷重用的 2

李商隐《二月二日》唐诗赏析

李商隐《二月二日》唐诗赏析 导读:【原文】 二月二日 作者:唐·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繁体对照】 卷539_92【二月二日】李商隱 二月二日江上行,東風日暖聞吹笙。 花須柳眼各無賴,紫蝶黃蜂俱有情。 萬裏憶歸元亮井,三年從事亞夫營。 新灘莫悟遊人意,更作風檐夜雨聲。 【注释】 ①据《全蜀艺文志》,成都以二月二日为踏青节,梓州风俗当亦相近。诗作于大中七年二月梓州幕。 ②花须:花的雄蕊。柳眼:早春初生的柳叶。无赖:有意逗恼人。 ③元亮井:指故园。陶潜字元亮,其《归园田居》云:“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④从事:指为幕僚。亚夫营:借指柳仲郢军幕。《汉书,周亚夫传》

载亚夫为将军,屯军细柳,军纪严明,世称柳营。 ⑤全诗校:“滩,一作春;悟,一作讶;夜雨,一作雨夜。” 【赏析】 公元851年(大中五年)秋,李商隐的妻子王氏亡故。为了谋生,他不得不应东川节度使柳仲郢之辟,入幕任节度书记,于同年十月撇下幼女稚子,只身远赴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台),开始了他一生中最后也是时间最长的一次幕府生涯。此诗应作于公元854年,即诗人在抑幕的第三年。 蜀中风俗,二月二日为踏青节。诗的首句“二月二日江上行”,点明踏青节江上春游。次句“东风日暖闻吹笙”,写江行游春的最初感觉和印象。和煦的东风,温暖的旭日,都散发着融和的春意,就是那笙声,也似乎带着春回大地的暖意。笙簧畏潮湿,天寒吹久则声涩不扬,须以微火香料暖笙。东风日暖,笙自然也簧暖而声清了。“闻吹笙”和“东风日暖”分别从听觉和感觉写出了踏青江行的感受——到处是暖洋洋的春意。 颔联“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写江上春色。如果说首联还是描写刚接触外界事物时一种自然的感受,这一联则是有意寻春、赏春了。花、柳、蜂、蝶,都是春天最常见的事物,是春天生命与活力的标志,红(花)、绿(柳)、黄、紫,更写出了春天绚烂色彩。但这一联不仅抒写诗人对美丽春色的流连陶醉,而且委婉透露出因美好春色而触动的伤感。“无赖”即“无心”,与“有情”相对。花、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紫藤萝瀑布》课内阅读1(含答案)

课内阅读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1.第一段“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这一句运用________写作手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一句,突出了紫藤萝什么特点?暗示了当时什么样的政治气候?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 题。 酬元九侍御赠璧竹鞭长句①刘禹锡 碧玉孤根生在林,美人相赠比双金。 初开郢客缄封后,想见巴山冰雪深。 多节本怀端直性,露青犹有岁寒心。 何时策马同归去,关树扶疏②敲镫吟。 [注]①此诗写于“永贞革新”失败后,作者被贬为朗州(今湖南)司马之时。元九,即诗人元稹,当时被贬为江陵(今湖北荆州)府士曹参军。②关树:关中之树。扶疏:枝叶繁茂。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运用比兴手法,以碧玉般竹鞭的名贵,暗示赠鞭者的高尚,赞扬之情跃然纸上。 B.颔联写诗人看到朋友赠礼后内心非常欣喜,很想去观赏生长碧竹的巴山冰雪美景。 C.颈联通过“节”字,将“竹节”与“节操”相关联,把咏鞭与赞人联系在了一起。 D.尾联由竹鞭引发联想,表达了诗人愿与友人“策马同去”“敲镫吟诗”的美好愿望。 15.本诗为赠友之作,兼有咏物诗的特点,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答: 14. B (“很想去观赏”有误,应是作者对碧竹生长环境的想象。) 15.要点:①从标题可以看出,本诗是为答谢友人赠礼而作;②诗中主要表达了对友人美好品行的赞美与仕途前景的祝愿;③诗的前三联均为对友人所赠竹鞭的吟咏,有鲜明的咏物诗特点;④诗人“托物言情”,对友人的赞美与祝愿主要寄寓在对竹鞭的吟咏上。(每答出一点给2分,满分6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14~15 题。 酬乐天咏老见示刘禹锡 人谁不愿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炙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二月二日 李商隐》阅读答案

《二月二日李商隐》阅读答案 二月二日①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②,三年从事亚夫营③。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只身远赴四川梓州任幕府的第三年。 ②元亮井:陶渊明字元亮,这里用“元亮井”指代像陶渊明那样的归隐生活。③亚夫营:汉文帝大将周亚夫屯兵细柳营,军纪严明;这里指代作者供职的蜀中柳仲郢幕府。 (1)从“万里”、“三年”两个词中任选一个加以赏析。(2分) (2)请结合全诗,简析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4分) (3)首联和颔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4分) (4)盛唐有“大李杜”,指李白、 ;晚唐有“小李杜”,指本诗作者和,小杜的《泊秦淮》被清代沈德潜称为“绝唱”。最后两句是:“,。”(4分)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点明踏青时间地点和印象,虽是冷风,但旭日温暖,到处充满暖洋洋的春意。 B.“花须”即花蕊,因花蕊细长如须;“柳眼”即柳叶的嫩芽,因嫩芽如人睡眼方展。 C.“万里”“三年”,表面是写空间的悬隔,时间的漫长,实抒欲归不能的苦闷和无奈。 D.“风檐雨夜声”是写夜间檐前风吹雨打的声音,这里是用来形容江边浪潮声的凄切。 (6)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东风日暖”和“闻吹笙”,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江行踏青的感受。 B.“无赖”本指人狡狯多诈,此指花开、柳舒实属假象,具有欺骗性。 C.“元亮井”“亚夫营”,均用典故,随手拈来,信口道出,不着痕迹。

D.“新滩流水”仿佛午夜檐间风雨的凄凉之声,是作者内心独特感受。 (7)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倍增其哀乐。”本诗则是以乐境反衬愁思,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你的理解。(6分) 【参考答案】 (1)参考答案一:“万里”强调空间渺远,蕴涵飘零天涯而欲归家不能的苦闷;(1分)为尾联抒发作者的悲情做铺垫。(1分)参考答案二:“三年”点明时间漫长,流露羁旅的愁苦和疲惫。(1分)为尾联抒发作者的悲情做铺垫。(1分) (2)本诗作者的情感由乐而悲,进而由悲而怨。前两联先写欢乐春景;中间一折,抒发悲抑归情;末句再折,转责新滩不解人意,情感变化一波三折。(答出1点得1分,答出2点得2分,答出3点得4分) (3)①描写了风和日暖、笙歌笑语、花柔柳嫩、蝶紫蜂黄的早春景象。(2分) ②手法:拟人、对偶(2分)。 (4)杜甫、杜牧。“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5)A (6)B (7)诗人在首联联写江间春色,写物遂其情,正是为了要反衬出自己的沉沦身世与凄苦心境。是以乐境写哀思,反而使愁情更浓。(以轻快流走的笔调抒发抑塞不舒的情怀,以清空如话的语言表现宛转曲折的情思。)(意思对即可)

新人教版《紫藤萝瀑布》阅读训练大汇总 教师版带答案

《紫藤萝瀑布》阅读训练(一) (1)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2)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和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3)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4)“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5)“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6)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7)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痛楚,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8)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是稀落的,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颜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看不见藤萝花了。 (9)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计划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10)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美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11)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1.文章采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读了这篇文章,你认为作者通过描写紫藤萝花的勃勃生机,

【备战2019中考】中考语文专题训练 古诗词鉴赏 含答案

(一)古诗文阅读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2.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 清平乐 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1)请简要赏析上片“破纸窗间自语”一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概括作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完成1—2题.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7.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词的上阕、下阕的内容. 上阕: 下阕: 18.下面对该词的理解品味有误的一项是:() A. 此词是苏轼的第一首最具豪放风格的作品,表现他决心抗击辽、夏侵略的爱国壮志.自此,他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界境. B. 开篇着一“聊”一“狂”两字,更见作者的潇洒豪放,也隐约透露出怨愤之情;再用一个“卷”字,写出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观的出猎场面. C. 用典故是古诗词创作常用艺术手法之一,用典故能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词中下阕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悯恤年老,免去罪名的愿望. D. 结尾三句卒章显志,表明作者想要驰骋沙场、为国杀敌、一展宏图的强烈愿望和远大的志向,其耿耿忠心溢于言表,凸显了刚强威武的英雄气概. (四)阅读诗歌,完成1一3题.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1、以下诗歌,与上面这首诗歌体裁完全相同的是( ) A.《龟虽寿》(曹操) B.《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C.《竹里馆》(王维) D.《月下独酌》(李白) 2.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 3.尾联采用了何种抒情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诗歌鉴赏 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 刘克庄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注释: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渴望为抗金复国做出贡献,却不为当朝重用,屡遭迁废,仕路坎坷. 1.词中“百种千般巧”的“巧”表现在哪里? 2.你认为词人借“天公”与“花事”的关系,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六)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9—10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17 紫藤萝瀑布(2017)(1)课堂练习

第五单元 17紫藤萝瀑布 01积累运用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zhù()立依傍.() língdīng() 酒酿.() 忍俊不jīn() 琼.浆() bèng()溅宗璞.(.) 盘虬.卧龙() 2.根据下面各句意思写出相应词语。 (1)观察别人的言语、脸色,揣度其心意。() (2)形容孤独没有依靠。() (3)长时间地站立。() (4)忍不住笑。() 3.下面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B.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C.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D.“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4.修改下列病句。 (1)语文课上,我们讨论并阅读了《紫藤萝瀑布》,感慨颇多。 修改方法: (2)通过阅读《紫藤萝瀑布》这篇文章,使我认识到生命的长河虽有曲折,但永远前进。 修改方法: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生命永远都是那么光鲜,它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变质,______________。 ①这样才能感受到生命的无限魅力 ②所以,我们不能任梦想流失 ③也不会因人的成败得失而停滞 ④而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身能力 A.②④③①B.③②④①C.③④①②D.②①③④ 6.读右面这幅漫画,说说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7.(资阳中考)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中午12点过,趁着午间休息,简阳市三岔中学17岁的叶富源,背起爸爸叶春柏在学校附近的小路上散步。阳光透过枝丫,照在两人的笑脸上,仿佛一切都充满了希望。

诗歌鉴赏·咏物抒怀诗【学生版】2

诗歌鉴赏·咏物抒怀诗【学生版】 一、学习目标 1、把握咏物诗的特征。 2、熟悉和体会这类诗的意象及相应的思想感情,分析其常用表达技巧。 3、学习此类诗鉴赏的题型及方法。 4、接受古代诗词美的熏陶,提高相应的艺术鉴赏水平。 二、真题热身 2.(10年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习题。 雨 陈与义① 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②归。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③事多违。衮衮繁华地④,西风吹客衣。 【注】①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②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③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④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 (1)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2)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时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6分) 2.(10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8分)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②处非位。怆恨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恨(liàng):悲伤。 (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分)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请作简要分析。(5分) 3.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2007重庆卷) 海棠(宋)苏轼惜牡丹花(唐)白居易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釉伦廊。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崇光:美艳的光彩。 (1)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4分) 答: 。 (2)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2分) 答: 。 4.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2007安徽卷) 醉落魄?咏鹰[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③轩举:意气飞扬。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答: 。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 三、考点解析 古人很喜欢咏物,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