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从经济学的角度解释美国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从经济学的角度解释美国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从经济学的角度解释美国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从经济学的角度解释美国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从经济学的角度解释美国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靳万莹

(深圳中学,广东深圳330046)

[关键词]大萧条,罗斯福新政,货币政策,关税政策

在既往的中学历史教学中,关于大萧条及罗斯福新政,我们多从社会制度的角度进行分析,指出它是资本主义制度发展的必然结果,而现代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往往被忽视。另一方面,教材在叙述相关经济现象和经济政策时,对其内在理路的解释并不充分,学生难免如堕云雾,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然而,随着中国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学界对西方经济史的研究,已不再局限于社会制度的框架下,而是从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去解释相关现象。

作为中学教师,有必要把相关研究成果体现在教学中,将学术与教学沟通起来。其一,不从经济学的角度解释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学生就不能理解20世纪世界经济史的内在理路,无法形成能够逻辑自洽的知识体系。例如,教材中说罗斯福为了挽救经济,放弃了金本位,宣布银行休假。学生可能会问:金本位是什么?为什么要放弃金本位?单单银行休假就能够恢复公众对银行的信心了?如果我们忽视这些问题,知识间的逻辑就难以建立。此外,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拓展、大萧条、罗斯福新政、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有内在联系的,只有利用经济学的知识才能够将其贯穿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其二,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学生需要从历史的角度出发,理解当代的一些经济现象。例如,了解世界历史上的贸易冲突与货币政策调整,有助于学生理解当下中国面临的经济难题。其三,关于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的解释是多元的,甚至是彼此冲突的,学生可以借此意识到历史解释的复杂性,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培养其面对不同观点的辨析能力。其四,这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已逐渐体现于高考试题之中,且由于其内容和教材叙述有差异,也是失分比较多的题目。理解相关经济学解释,对于高考大有裨益。

一、美国大萧条的原因是什么?

关于大萧条的基本史实是清楚的,但史实不同于解释,仍需探究表象背后是什么。经济危机在美国历史上发生过多次,但这次危机的衰退程度、持续时长都远远超过以往,以至于我们称之为“大萧条”。在关于经济危机为何会演化为大萧条的诸多分析中,胡佛的经济政策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一)胡佛执行的是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吗

在传统的叙事中,胡佛总统的政策被视为自由放任。然而,一些学者认为,胡佛应对危机的政策中,包含了大量的政府干预。1929年股市崩盘后,胡佛在

竞选活动中说:“我们可以什么都不做,但那样会导致毁灭。相反,面对这种局面,我们应该采取经济防御和反击计划,对于私营企业和国会来说,这可能是合众国历史上最为庞大的一项计划。”①[美]默里·罗斯巴德:《美国大萧条》,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65页。在任职期间,胡佛总统主动、或者被迫实行了多项干预措施,如通过抬高关税来提高美国商品的竞争力;实行赤字财政,通过兴建公共工程提高就业率,在胡佛担任总统的四年间(1929—1933年),美国政府公共工程的开支将近之前30年总额的3倍;成立复兴金融公司,挽救濒临破产的银行,稳定国内经济秩序;除给农民发放补贴外,还成立了谷类稳定公司,力图通过收购多余的粮食来制止农产品价格下滑。①郝延伟:《“美国大萧条”——史实与争论》,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年。以上显然都是对经济危机的干预,其中一些内容还和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一脉相承。因而,部分经济学家认为,胡佛应对危机的政策是罗斯福新政的先导。在很大程度上,罗斯福只是把前任留下的政策更加具体地加以实行。

然而,以上叙述会给我们带来一个新的问题:如果胡佛的政策并非是自由放任,那么自由放任是否仍是大萧条的主要原因?这个问题的答案是非常有趣的:事实上,以默里·罗斯巴德为代表的经济学家指出,以往美国应对经济危机的方式就是自由放任,并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但胡佛总统打破了这一传统,采用政府干预的方式应对危机,反而造成危机的迁延不止,变得更加漫长。②具体参见[美]默里·罗斯巴德:《美国大萧条》(第七章中的相关论述),谢华育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所以胡佛的失败应该被看做是政府计划的一场失败,而不是自由市场的失败。因而,自由放任并非大萧条出现的原因,政府干预才是。综上可以发现,关于大萧条的发生原因,其解释是多元的,我们有必要在经济学家的帮助下从多个角度理解大萧条的成因。

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把胡佛的政策和罗斯福的政策加以对比,把相关史实列成表格,让学生探讨其相同与不同之处,用史实打破既往对胡佛政策的认知,从而发现罗斯福新政与胡佛政策的内在关系。并顺势提出:如果胡佛的政策不是自由放任,那么自由放任还是大萧条的主要原因吗?这也可以让学生意识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会带来新的问题。

(二)货币、关税政策与大萧条

在人教版教材关于罗斯福新政的叙述中,有以下字句:“放弃金本位、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这几句我们习以为常的话,实际值得深究:美元为什么要贬值?经济危机和金本位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权力,以及具体给了他们什么权力?此外,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之一是整顿银行业,实行银行休假。那么银行为什么要暂停营业?银行到底发生了什么?国家又是怎样恢复了公众对银行业的信心?如果我们不对以上问题加

以解释,它们就是一堆没有意义的死知识,魏勇老师说过几句话,我觉得很有道理:“人类善于记忆那些有意义的、有联系的东西,没有意义的事物很难被记住。如果历史教学中制造了太多没有意义的知识点,学生当然不容易记住。”③魏勇:《如何设计历史教学问题》,《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9年第1期。因此,上这几节课,我们要把这个“理”讲清楚。如果要把“理”讲清楚,就必须吸取经济学家的分析和解释。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需要从大萧条的起因开始。现代经济学关于大萧条起因的研究中,无论是凯恩斯学派还是货币学派,都把矛头指向了需求不足。至于需求不足的原因,梳理相关学术史,有两个因素是教学中无法忽视的:一是通货紧缩造成的需求不足;二是关税壁垒造成的流通不畅。这两个因素,前可追溯至工业革命,后可联系到布雷顿森林体系,是组织20世纪西方经济史教学的关键线索。下面试分别加以分析。

1.通货紧缩与大萧条

经济学对于大萧条起因的解释是纷繁的,但在货币因素导致大萧条这一逻辑链条上,多数经济学家取得了共识,即通货紧缩和大萧条存在紧密关联。近年达到的共识是,大萧条期间的金本位制扮演了在国际间传播萧条的角色,并且束缚了各国中央银行的操作空间。④张琦:《大萧条的经济学争论》,《经济学动态》2012年第11期。我们知道,货币是一种商品流通媒介,是为了方便商品的流通交换存在的,如果货币不足,就会阻碍商品的交换过程,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其表现即为生产过剩,需求不足,经济萧条。那么,通货紧缩如何影响了大萧条?我们可以从理论和货币政策两个角度来探讨这一话题。

首先,我们需要从理论的角度,向学生解释金本位和通货紧缩的关系。大萧条之前,国际货币体系为金本位制度。金本位制之下,黄金是货币发行的基础,单位货币具有固定的含金量。也就是说,金本位之下,各国黄金的价格是固定不变的。在国际贸易中,以各自货币的含金量作为兑换基础,决定汇率。由此实现各国汇率的稳定,保证货币的真实价值,维护世界市场的正常运转。然而,金本位制度却带有通货紧缩的趋向,其逻辑是:黄金是稀缺的,黄金储备的增长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全球经济却是无限增长的,国际贸易总量也持续增加,当其增长速度超越黄金的增长速度,就会造成单位商品的价格下降,从而造成通货紧缩。

①钟伟:《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变迁和远瞻》,《国际金融研究》2001年第4期。两次工业革命以来,随着世界市场的拓展,世界财富总量和贸易总量迅速增加,货币总量难以应付商品交易的需要。以美国为例,1920年代,美国经济快速增长,市场对货币需求旺盛,货币发行量已经基本达到黄金储备的法定上限。这就为经济危机演化为大萧条埋下了隐患:当经济危机发生,人们出于恐慌心理

而去银行挤兑的时候,美联储(美国央行)无法通过增加货币发行的方式,向银行提供足够的贷款帮助其度过危机,从而造成金融体系的崩溃。

此外,在凯恩斯主义者看来,适度的通货膨胀,扩大投资,有利于刺激经济发展。然而,金本位之下,当一国试图降低单位货币的黄金量,扩大货币供给,势必造成本国货币信用崩塌,威胁本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因而,考虑到国际贸易的需要,为了维持本国货币信用,当局无法采用扩张性的政策来增加货币供给。只要一个国家还在实行金本位制,那么就无法避免这种受制于货币总量约束的危机。金本位体系锁定了各国的货币发行权,使得政府无法采用大规模的货币扩张政策来抬高物价、促进消费,导致危机的加深和蔓延。②陆寒寅:《再议金本位制和30年代大危机:起因、扩散和复苏》,《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其次,我们也可以从货币政策的角度加以梳理。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者认为,与其把这场漫长的经济危机称为“大萧条”,不如将其称之为“大紧缩”。弗里德曼和他的合作者研究发现,1929至1933年之间,美国货币供应量下降幅度高达1/3,严重影响了经济的正常运转。至于通货紧缩的原因,弗里德曼把矛头指向了美联储。③张琦:《大萧条的经济学争论》,《经济学动态》2012年第11期。正是美联储错误的货币政策,把一次平常的经济危机,转化为大萧条。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点:

(1)1928年,为了限制大量银行贷款流入股市,扼制投机风潮,美联储提高利率,减少贷款,从而减少了货币供应量。

(2)1931年9月,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人们担心英镑贬值,纷纷挤兑黄金,英国黄金大量流失,英国政府被迫放弃金本位,停止黄金兑换。人们随即担心美元走上同样的道路,为防止美元贬值,纷纷把手中美元兑换为黄金;为了保证美元地位,美联储提高利息,让人们感觉持有美元获利更多,防止黄金流失。加息实际上也是一种通缩手段,货币供应进一步减少。

(3)坐视银行倒闭,对于银行系统而言,“信心”,或者说“信任”非常重要,全国银行系统的正常运转,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公众对其安全性的信任感,而安全性是需要中央银行这样的“消防队”来维护的。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任何银行都不可能把它长期以来承担的资产短期内兑换成现金,以应付人们提现的需要。但是,美联储对银行的遭遇坐视不理。从1930年到1933年,美国有将近一半的银行倒闭或被兼并,幸存的银行也大多战战兢兢,不敢轻易放贷,扩展业务。人们不敢把钱存入银行,而是藏在枕头下面,这部分钱就成了死钱,流通的货币更少,进一步加剧了通货紧缩。本来美联储可以有所作为,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提供更多贷款,帮助银行渡过难关。但美联储认为,清除这些中小银行,

才能使美国银行体系恢复正常。此外,一些大银行对小银行的倒闭幸灾乐祸,反对政府救济。

总之,弗里德曼认为,美联储不恰当的货币政策造成的通货紧缩,是造成大萧条的主要原因。①张和声:《盛衰弹指间——美国30年代大萧条起因》,《史林》2009年第2期。

伯南克则进一步指出了金本位、通货紧缩与大萧条之间的关系:总需求的下降是大萧条爆发的决定因素,而抑制总需求的主要因素是世界范围内的货币紧缩,金本位制度则是通货紧缩的根源。事实上,大萧条之后,很多国家开始放弃金本位制。英国和瑞典在1931年放弃金本位,美国是1933年,比利时是1935年,波兰和法国是1936年。将放弃金本位和没有放弃金本位的国家放在一起做实证对比可以发现,那些在大萧条早期就放弃了金本位的国家从大萧条中复苏得更快。②郝延伟:《伯南克对美国大萧条的研究综述》,《东岳论丛》2012年第12期。实际上,放弃金本位,实行通货膨胀,正是罗斯福应对萧条的重要措施。

至此,我们就可以向学生解释清楚当时银行为什么会倒闭,物价为什么会下跌等一系列大萧条的表现;学生也会领悟到世界市场的发展对各国经济的深刻影响;与此同时,学生还会意识到,在应对国内经济以及世界贸易的发展中,货币政策是多么的重要,从而为解释罗斯福新政及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的货币金融措施做好铺垫。

2.贸易战与大萧条

美国在经济危机发生后大规模地提高了关税,在近年关于大萧条的诸多高考试题中,都涉及关税问题。实际上,贸易保护是大萧条长期持续的重要诱因。

美国提高关税的议案发起于农业领域,一战后美国农产品生产严重过剩,为了获得农民的选票,胡佛的竞选承诺之一就是提高农产品关税,以保护国内市场,缓解农产品的滞销问题。然而,这一时期面临危机的不仅是农业,部分工业产品也遭遇着同样的状况,贸易保护主义在美国抬头。③[美]穆雷·罗斯巴德:《美国大萧条》(第9章),谢华育译,海口:海南出版社,2017年。胡佛上台后兑现了他的承诺:192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美国史上最高关税税率诞生:这一法案使美国的贸易保护从农业扩大到原材料及所有的工业制成品,增加了890种商品的关税,50种商品由免税改为征税,平均税率高达47%,而农产品平均税率则高达48.9%。

在世界各国经济陷入萧条之时,美国强化贸易保护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这意味着世界市场将会进一步萎缩,其34个贸易伙伴随即表示强烈抗议,美国一千余名经济学家也联名反对,但胡佛坚称这是美国的内部事务,并将促进本国

商品的消费。1930年6月,关税法案生效,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贸易战。英国宣布对所有进口商品加征10%的税收;加拿大将对美国关税报复性提高至50%;意大利和西班牙将对美国出口汽车征收报复性关税,提高至100%~150%;瑞士则全面抵制美国产品。从表1可以看出,1929—1932年,世界范围内关税水平几乎提高了1倍。与之相伴的是世界市场的萎缩。④孙玉琴:《大萧条时期美国贸易政策与中美贸易》,《美国研究》2012年第1期。美国的进口额从1929年的44亿美元骤降至1933年的15亿美元,降幅达66%;美国的出口额则从54亿美元骤降至21亿美元,降幅达61%。其他各国的对外贸易总量无不出现萎缩,1929—1934年间,世界贸易规模萎缩了66%。总需求被高关税扼制,与外贸相关的产业和就业人口进一步遭到打击。⑤丹尼尔·格罗斯:《跳出贸易保护主义的陷阱》,《中国经济报告》2017年第5期。

表1:国际关税水平(平均税率)

需要说明的是,近年高考试题中关于关税问题的考查,其学术背景,即是贸易战对大萧条的深刻影响。

3.“国家干预”思想的流行

我们可以发现,无论经济学家持有什么样的看法,政府的政策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凯恩斯主义者认为要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货币主义者认为美联储错误的货币政策是大萧条的主要原因;近些年的研究,则认为固守金本位制度是大萧条核心传播机制。毫无疑问,大萧条打击了资本主义的信心,传统的自由放任遭到怀疑。在大萧条发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强调利用政府政策调节经济发展,成为经济学家的常见观点。阐述以上现象,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这一论断。另外,此处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那就是:“提高关税是不是一种国家干预?”如果是,我们就可以得出两个推论:一、胡佛不是自由放任;二、国家干预可能导致糟糕的后果。这是两个可以对学生产生思想冲击的推论。

二、货币、关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

当经济持续衰退的时候,对经济解药的渴求也更为强烈,罗斯福的“新政”应运而生。当我们了解经济学家们对大萧条的分析,再来看罗斯福新政的相关政策时,就会理解其要旨所在。回看人教版教材中关于罗斯福新政的这几句话:“放弃金本位、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内容,和上文的论述存在对应关系。因而,在了解前文所述知识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向学生提供以下史实,帮助其理解新政的相关措施,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一)美国放弃金本位

自1900年起,美国就是法定的严格执行金本位的国家。罗斯福上任后,实行了一系列货币金融改革。1933年3月,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禁止黄金出口,禁止美国人持有黄金;1933年6月,国会通过法案,宣布企业买卖合同中,采用黄金交易的条款一律无效;1934年初,美国宣布停止金币流通,美元大幅贬值。美国放弃金本位,实行美元贬值的做法引发了国际连锁反应,国际间的汇率制度陷入混乱。

(二)罗斯福扩大美联储权力,增发货币

新政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将美联储政治化,政府全面干预货币政策,要求美联储积极救助银行。罗斯福一边要求人们将黄金兑换为现钞,一方面实行通货膨胀政策,向商业银行提供了大量贷款。在他的促使下,美国政府的全部印钞机器立即开动起来,人手不够就抓紧增添人员,来不及刻制新模就用旧版。很快,满载新钞的飞机陆续从华盛顿飞到纽约,再从联邦储备银行立即分送到各银行。

①夏清成、菅明军:《美国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财政研究》1998年第12期。

(三)“炉边谈话”谈了些什么

罗斯福为鼓励公众信心进行的“炉边谈话”,其首个主题就是“谈银行业危机”,他用通俗的语言解释了挤兑产生的原因,鼓励人们重新把钱存进银行。我们可以摘录一部分供学生参考:

各家银行上周一关门放假时,几乎都是一贫如洗……新法律允许12家联邦储备银行6以优质资产为基础发行更多的货币。这样,重新开业的银行就能够满足所有合理要求。雕版印刷局正在全国各地大量发行新货币。这是健康的货币,因为它有真实而优质的资产做后盾。②[美]富兰克林·罗斯福:《炉边谈话》,赵越、孔谧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第1页。

总而言之,罗斯福的银行政策的效果是显著的,美国银行业迅速得到了恢复,不到一周时间,3/4的银行陆续恢复营业,银行危机基本在8天之内克服。

(四)美国减少贸易壁垒的设想无果而终

1933年6月,主要西方国家在伦敦召开了国际经济会议。美国代表团团长、国务卿赫尔认为,国际贸易不仅大大有助于每一个国家的复兴和繁荣,同时也是和平的缔造者,而保护性关税则是万恶之首,是“造成当前恐慌的最主要的唯一基本原因”。为此,他在会议上提出了一系列降低关税,结束贸易战的措施。但这些提议最终未能达成,其原因在于:首先,1933年4月,美国放弃金本位,各国对美元失去信心,要求先稳定美元,再谈论贸易的问题。各国要求美元停止贬值,因为一国货币贬值会打击进口,有利于出口。法国声称:“只要美元继续波动并有进一步贬值的危险,巴黎就绝不会同意约束法国限制进口美国商品的权利。”英国财政大臣张伯伦提出:“国际贸易不能被这些狂涨暴跌的货币所阻碍。”然而,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通过大规模增加货币供应,实行通货膨胀,提高商品价格,振兴国内经济。此外,需要指出的是,不管是公共工程的实施、对工业、农业的救济,都需要宽松的货币政策支持。因此,他将赫尔代表团的使命严格限制在谈判贸易协定方面,不得参与讨论稳定货币问题,“无论是暂时的还是永久的”。国际要求和美国的国内政策发生了冲突,会议最终没有达成任何成果。①金卫星:《1929—1933年大萧条与伦敦世界经济会议》,《史学集刊》2003年第4期。贸易战没有缓解,货币战反而进一步加剧,国际贸易依然限于停滞之中。而贸易问题的最终解决,则是二战后《关贸总协定》的签署。

此外,我想要强调,在罗斯福新政的教学中,1933年3月的第一次“炉边谈话”这一文献可能被我们忽视了。在这次谈话中,罗斯福用通俗的语言向民众解释了美国面临的主要问题,全文不到3000字,既没有阅读困难,还可以带领学生回到历史现场,培养一种历史理解,是不可多得的好材料。因此,我们要重视这一文献在教学中的运用。

三、货币、关税政策与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

通过以上的讨论,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基本的认识,即货币政策和贸易政策深刻地影响着全球经济发展。二战后,人们对贸易战和汇率波动的恶果记忆犹新,而战后世界秩序的重建,为国际贸易和货币制度的重建创造了一个契机。

在货币方面,各国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其主要内容是“双挂钩”:第一,黄金的美元价格固定为35美元每盎司;第二,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即与美元保持固定的汇率关系。与此同时,各国货币不可以直接和黄金兑换,只有美元才能兑换为黄金。这一体系的实质,是美国利用自己强大的经济实力和黄金储备,使美元成为黄金的替代物,承担了国际储备货币的功能。这种做法,一方面保证了战后汇率体系的稳定,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但另一方面,这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金本位,各国在经济获得恢复之后,那些持有美元的国家,并没有对美国的长期信任,依然倾向于将美元兑换为黄金。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如果放任黄

金流失,那么美元的黄金基础就会丧失,最终失去国际信任;与此同时,黄金储备减少后,美元的发行基础也被削弱,美国将被迫实行通货紧缩,这将是金本位内在缺陷的重新上演。但是,如果美国限制兑换,就破坏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约定。所以,这是一个注定不可能长期存在的货币体系。美元的扩张似乎是无法阻止的,金本位制度必将被浮动汇率制度取代。②王在帮:《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兴衰》,《历史研究》1994年第4期。尽管如此,我们依然不能否认布雷顿森林体系在战后初期的积极作用。在世界贸易体系方面,以降低关税,促进世界贸易为宗旨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无疑是对大萧条以来贸易战的最佳回应。

事实上,近年许多高考命题,多是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金本位制实质,以及这一制度的内在缺陷来进行考查,如2009、2012、2015广东卷,2009、2010、2012江苏卷,2011福建卷等。以上试题,学生如果不了解其背后的经济学原理,就会成为学习的巨大障碍。

四、重视经济史教学中的货币与贸易问题

在20世纪世界经济史的教学中,经济学中对于货币和贸易的相关解释,可以成为一个贯穿始终的线索:金本位之下的货币紧缩,政府的货币政策,国际间的关税壁垒,是诱发大萧条的重要因素;而罗斯福新政、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重建,亦与货币、贸易政策有着直接关联。

此外,以上论述给我们的启发是,在经济史教学中,我们要注意货币、贸易对经济的重要影响。贵金属货币的通缩趋势,有助于我们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唐宋、明清等商品经济较为发达的时期会出现“钱荒”“银荒”等现象。白银亦是理解鸦片战争的切入口:新航路开辟以后,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促进了中国的白银货币化。张居正“一条鞭法”改革后,白银成为政府主要的税收形式,并一直延续到清代。鸦片战争就与白银的货币化有关。在清政府看来,鸦片战争之前,大量鸦片通过走私渠道进入中国,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其结果就是白银价格上升,出现“银贵钱贱”的现象,农业人口必须付出更多的粮食,才能获得缴税所需要的银两,农民不堪重负的结果的就是政府财政税收困难,这是清政府发动禁烟运动的深层次原因。此时,我们再看1838年黄爵滋《请严塞漏卮以培国本折》,会对当时政府面临的局势有更深入的认识:“自(道光)十四年至今,渐漏至三千万两之多……此外福建、江、浙、山东、天津各海口,合之亦数千万两。以中国有用之财,填海外无穷之壑。易此害人之物,渐成病国之忧。”

再比如,在高考试题和各类模拟题中常见的南京国民政府法币改革,也是一种类似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货币制度。法币改革之前,中国实行银本位制度。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高价收购黄金、白银等贵金属,造成中国白银外流,严重影响中国金融稳定。1935年,国民政府结束实行了将近500年的银本位制,发行法币,禁止白银流通。法币本身没有法定含金量,先与英镑挂钩,法币1元等于

1先令2便士,后又同美元挂钩,法币1元等于0.2975美元,现代货币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这一改革有力地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发展,货币流通量的有序增加,汇率的稳定,刺激了国内经济的发展和对外贸易增加,如法币“改革之后的头几个月内,出现了几十年来未曾有过的贸易顺差,出口超过了进口”。法币改革成功地克服了对货币短缺的恐惧,推动了生产、促进了商贸,提高了国力,为全面抗战提供了经济支持。另一方面,法币政策使得政府控制了货币发行权,有利于国民经济向战时经济的转变,应付全国军费开支,成为“增强抗战能力之最大因素”。①姚会元:《法币政策与抗日战争》,《抗日战争研究》1996年第1期。当然,这也为内战期间的金融崩溃埋下了隐患。

最后,我想要强调的是,学生理解这些基本的经济学解释,并不是一个困难的事情。不理解这些经济学解释,想要理解相关经济史现象反而会变得困难。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3课罗斯福新政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实质;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教学难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位美国记者对一位美国总统的评价:“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他打碎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 师: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我们这节课的主人公——富兰克林·罗斯福。 师:请同学说说你眼中的罗斯福。 生:一位身残志坚的总统、一位成就了伟业的总统;改革创新、自强的伟人;维护世界和平的总统等。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 1.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与发生原因、实质。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文资料并结合材料,说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实质。 材料一:1922—1929年,美国经济出现了繁荣的景象:汽车猛增、家用电器丰富、建筑市场活跃。汽车、电器、房屋建筑业成为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的三大支柱行业。 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初,在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里,瑟瑟发抖的女孩问妈妈:“妈妈,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妈妈,爸爸为什么会失业呢?”“因为煤太多。”与此同时,在密西西比河畔,农场主们正把一桶桶牛奶倒入河中,把一车车肥猪倒入河中…… 设问:材料一、二分别反映的是美国的什么情况?农场主为什么要将商品倒入河中? 提示:材料一反映了美国经济的空前繁荣;材料二反映了美国的经济危机。原因:为了维持商品价格,保证利润。说明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而不是绝对过剩。 (2)总结经济危机原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总结:如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工人的工资却增长缓慢,购买力严重不足,导致出现生产过剩等。 【图解原因】 2.经济危机的表现与特点 提示:(1)表现:工业生产下降、贸易锐减、物价暴涨、银行破产、失业增加。 (2)特点: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目标导学二:罗斯福新政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结合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与特点。 材料一:时代呼喊变革,人民呼唤变革,就是在这一片变革声中,美国1932年大选年拉开了序幕。罗斯福与时任总统的胡佛对决。胡佛总统依旧坚持最好的经济是完全自由的市

第8课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第8课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一战后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时的时间和地点,归纳此次危机的特点,分析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及影响。 二、能力与方法 引导学生归纳此次经济危机的特点,培养其归纳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罗斯福新政的改革措施对促进社会生产力恢复的作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经济危机爆发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危机的根本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因;通过了解罗斯福的生平事迹,学习他的奋斗精神和创新精神,挖掘并激发学生内在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发展意识;通过对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影响的讲述,引导学生辨证地看待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和内部调整。帮助学生懂得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如何借鉴资本主义的先进经验。 【重点难点】 一、重点:经济危机的影响和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及影响。 二、难点: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及影响。 【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感兴趣的与罗斯福有关的资料(含文字、故事和图片资料)。 【教学方法】导读法、讨论法、讲授法、问题探究法多法结合。 【教具(媒体)】计算机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同学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大发战争横财,由战前的债务国变为了债权国,一战后通过华盛顿会议使它的海军力量同英国的海军力量并驾齐驱,在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又成功地抑制了日本势力的膨胀。可以说一战后,美国成了当时世界经济中心,经济曾一度出现繁荣景象。1929年,胡佛总统在他的就职演讲中称:“我对国家的未来毫不忧虑,它光辉灿烂充满希望。”“我们的生活已经达到世界历史上的新高度,没有一个国家比美国更有保障了”可是,短短八个月后,美国却流传着一则悲凉的幽默话:“你必须排队才能挤到窗口跳下去。”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暑假作业:(14)1933年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Word版含解析

(14) 1933年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1、下图漫画描述了 1929年爆发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特点。该特点应是 ( ) B. 根源自金融领域 C. 波及的范围较广 2、1929 —1930年,美国有36个州的几百家企业参与制造苏联的订货; 1931年美国机器设 备出口总量的约50%^苏联所购买。这客观上反映了 () A. 美国寻求商品销售市场的迫切希望 B.美苏 两国贸易关系相对稳定 3、下图为1932 —1942年美国失业人数变化情况示意图。 由此可以推知,这一时期美国() 4、美国作家赛珍珠在长篇小说《大地》中塑造了一系列勤劳朴实的中国农民形象,他们长 年累月抗争着天灾人祸,表现出顽强的生存意志力。小说 1931年一问世,就在美国人内心 产生了强烈共鸣,该书连续两年成为全美最畅销书。这一现象( ) A. 表明了美国人彻底改变了对中国的看法 B.说明了 浪漫主义文学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C.斯大林模式的世界影响力不断扩大 D.美国出现国家干预经济模式 D.涉及领域较多 人您 A. 社会危机得到解决 B. 政府疏于救济工作 D. 新政取得较好效 A.持续的时间较长

C. 反映了美国人身陷危机积极应对的精神 D. 体现了对中国人民坚持抗战的深切同情

5、在经济危机发生以前,苏联被排斥、孤立,很难得到西方国家贷款,1929年危机发生后, 英国开始实行对苏出口的信用保证制度,1930年,意大利提供国家担保对苏2亿里拉的贷 款,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 大危机给苏联工业化提供了有利时机 B. 是苏俄新经济政策实施的结果 C. 西方国家由此摆脱了经济危机的影响 D. 西方国家放弃了对苏联的敌视 6、面对经济危机,时任美国总统认为,自由资本主义已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富裕的社会,而绝对尊重个人自由则是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原因;如果经济危机是社会为了自由所必须付出的代价,那么这并不是一个过于昂贵的代价。为此,该总统采取的对策是() A.实行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 B.延续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 C.援助西欧以摆脱经济危机D?推行针对苏联的“冷战”战略 7、罗斯福指出:1936年全国47轴勺家庭和个人的年均收入不足1000美元,而(1)5%的家庭的收入相当于这47%勺家庭的总收入;少数人暴富而多数人贫穷,民主制度国家的自由就不 会是安全的。这表明新政的目的在于() A.完善社会福利制度 B.防止贫富差距过大 C.维护资本主义政治制度D?推行以工代赈增加就业 8、罗斯福新政中有关工业的法律法规(主要由《国家工业复兴法》《全国劳工关系法》以及《进一步刺激复兴法》等组成)只有一个主题:复兴工业,刺激工业生产。为此,罗斯福修改禁酒令,放弃反垄断法,对工会作出让步以获取支持。这些举措() A.消除了经济危机的困扰 B.恢复了自由主义的政策 C.局部调整了生产关系 D.照搬了计划经济的做法 9、1933年6月,有人评价罗斯福:“当经济危机不断恶化的时候,尽管数百万人对他恨之切切,但更多的人对他热爱万分,将他视为救世主一一天赐的弄潮儿。”这是因为他() A.实行改革增强了国民信心 B. 固守“自由放任”的政策 C?改变了美国的社会性质 D.解决了生产与消费的矛盾 10、二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经历了从凯恩斯主义向新自由主义的演化,中国经历了由照搬苏联模式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改革。这表明() A.国家对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逐渐减少

第13课罗斯福新政【教案】

第13课罗斯福新政【教学任务】 【教学流程】

一、从繁荣到危机 【危机原因】 材料一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工厂中生产率却增长55%。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 到1929年,国家财富的3/5由只占人口总数2%的人拥有…… 材料二:通过分 期付款的方式,美国人现在可以得到他想要的任意款式福特汽车 1.根据材料一,想一想:美国繁荣表象下存在着怎样的问题? 生:研读史料,解答问题。 (1)贫富差距大、生产过剩、 实际消费能力不足等 (2)鼓励分期付款,刺激消费 (3)加剧生产过剩与实际消费 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 3.20世纪20年代,许多美国人通过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生活用品。想一 想:分期付款会造成什么严重后果? 展 示 提高 【表现特 点】 1?阅读课本59页文字,概括经济危机的表现有哪些? 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资料, 概 括危机具体表现 2.填充表格,分析危机特点是什么? 生:分析表格,结合经济危机的 表现,总结经济危机特点:持续 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程度 大。 师:出示材料,指导学生研读 史料,分析解答问题,认识经 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2.以福特为代表的资本家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1)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罗 斯福实行新政的根本目的是 稳定资产阶级的统治,罗斯 福新政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 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性 调整。不能因为政府干预了 经济,就认为是走社会主义 道路。 (2) :罗斯福新政“新”:① 新 的理论和政策:放弃自由 放任的传统政策。②新的特 点: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 新模式,实行一些有利于民 众的措施。③新的起点:资 本主义制度获得新生,继续 发展。 二、罗斯福新政 【新政举措】 阅读课本60-61 ,列表概括罗斯福新政的具体措施, 简述这些措 施的作用如何? 师:指导学生概括新政措施, 结合新政目的简要分析其作 用。 生:阅读课文,填表归纳概 括,认识新政对美国和对世 界产生的重要影响。 【分组讨论】 (1)有人认为,罗斯福在走社会主义道路。 这种说法你同意吗? 说出你的理由 师:出示问题指导学生分组 讨论,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 点。 生:分组讨论,展示成果。 (2)罗斯福新政措施,“新”在何处?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教案中华书局版1

第4课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1教学目标 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影响。 2、了解罗斯福新政的的历史背景。 3、理解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与作用。 4、认识到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根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罗斯福新政有助于美国的尽快恢复,但是不可能解决危机的根源。 2重点难点 重点:世界性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难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3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温故知新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召开了哪些会议?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活动2【讲授】【预习导学】1(一)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1、请连线完成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生产和销售矛盾,使产品出现了相对过剩 主要原因纽约股票交易所发生空前的股票大抛售 直接原因(导火线)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特点 具体表现 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工业、农业、商业和金融部门的危机; 从1929年到1933年,前后共5个年头; 1933年与1929年相比,整个资本主义工业生产下降了1/3以上,资本主义世界贸易总额缩减了2/3; 3、世界性经济大危机有何影响? 4、面对灾难,不同国家采取了不同的态度和措施;分别是: 美国-------------------日本--------------------德国------------------------ 活动3【活动】【合作探究】1--------经济危机 为什么“一方面是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另一方面却是资本家人为故意大量销毁产品?”这暴露了资本家什么本性?

(精心整理)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教案

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一战后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时的时间和地点,归纳此次危机的特点,分析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及影响。 二、能力与方法 引导学生归纳此次经济危机的特点,培养其归纳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罗斯福新政的改革措施对促进社会生产力恢复的作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经济危机爆发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危机的根本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因;通过了解罗斯福的生平事迹,学习他的奋斗精神和创新精神,挖掘并激发学生内在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发展意识;通过对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影响的讲述,引导学生辨证地看待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和内部调整。帮助学生懂得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如何借鉴资本主义的先进经验。 重点难点 一、重点:经济危机的影响和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及影响。 二、难点: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及影响。 教学方法

导读法、讨论法、讲授法、问题探究法多法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29年,胡佛总统就职演说称:“我对国家的未来毫不忧虑,它光辉灿烂充满希望”“我们的生活已达到世界历史上的新高度,没有一个国家比美国更有保障了……”可是,短短八个月后,美国纽约华尔街股票交易所股价狂跌,美国到处工厂倒闭,农户破产,经济一片混乱,百姓流离失所,露宿街头,整个美国社会一片暗淡,这一戏剧性的变化究竟是因为什么呢?当时的美国又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呢? 为什么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繁荣”却带来了危机? 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资本主义生产能力的快速增长与劳动人民消费能力的相对缩小的矛盾越来越严重。这些矛盾一直没有解决,暂时的“繁荣”背后孕育着更大的危机。 二、学习新课: 一、空前严重的1929年经济危机 1、何谓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指的是一个或多个国民经济或整个世界经济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不断收缩(负的经济增长率),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爆发的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2、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第二课《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教案

第二课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简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以“产业复兴法”为例,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一战后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时的时间和地点,归纳此次危机的特点,分析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及影响。 二、能力与方法 引导学生归纳此次经济危机的特点,培养其归纳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罗斯福新政的改革措施对促进社会生产力恢复的作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经济危机爆发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危机的根本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因;通过了解罗斯福的生平事迹,学习他的奋斗精神和创新精神,挖掘并激发学生内在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发展意识;通过对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影响的讲述,引导学生辨证地看待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和内部调整。帮助学生懂得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如何借鉴资本主义的先进经验。 【重点难点】 一、重点:经济危机的影响和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及影响。 二、难点: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及影响。

【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感兴趣的与罗斯福有关的资料(含文字、故事和图片资料)。 【教学方法】导读法、讨论法、讲授法、问题探究法多法结合。 【教具(媒体)】计算机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同学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大发战争横财,由战前的债务国变为了债权国,一战后通过华盛顿会议使它的海军力量同英国的海军力量并驾齐驱,在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又成功地抑制了日本势力的膨胀。可以说一战后,美国成了当时世界经济中心,经济曾一度出现繁荣景象。1929年,胡佛总统在他的就职演讲中称:“我对国家的未来毫不忧虑,它光辉灿烂充满希望。”“我们的生活已经达到世界历史上的新高度,没有一个国家比美国更有保障了”可是,短短八个月后,美国却流传着一则悲凉的幽默话:“你必须排队才能挤到窗口跳下去。”这一戏剧性的变化究竟是因为什么呢?当时的美国能走出低谷吗? (出示课题:第2课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学习新课: (教师引导过渡)什么是经济危机?请同学们根据政治经济学并结合教材,思考经济危机出现的原因和特点。你认为能否避免或根除呢?(课件显示第一目标题)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2011)》要求:历史课程充分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为宗旨。 理论依据: 通过历史课程学习,学生能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即历史学科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大核心素养。按照发展核心素养的这一基本观念来说,其实就是要聚焦在培养能够解决问题的人。从整个教育过程来说,要关注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关注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这就是要培养具有高水平核心素养的人才。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 “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是部编版世界历史9年级下册的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第一课。《历史课程标准》要求:知道经济大危机,了解罗斯福“新政”,理解国家干预政策对西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单元内容分析: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大危机。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美国与德、意、日等国走上了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美国实行了以国家干预经济为主要内容的“新政”;德、意、日等国却力图通过对外侵略扩张寻求出路,并最终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即本单元的线索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危机、应对与结果。 从本课内容分析:“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两个子目交代了经济危机的爆发、美国应对危机的“新政”、“新政”的影响三部分内容。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固有矛盾,即生产与消费的矛盾的结果。经济危机来势猛、破坏大、范围广、时间长,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为应对危机,罗斯福实行“新政”,主要从生产、消费两个角度干预经济,帮助美国缓解经济危机,巩固美国国家制度,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先例。 根据对课标的理解及对教材的整合,本课课题确定为“走向新政——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引导学生以人物罗斯福为线索解决美国“为何走向新政?”“如何实行新政?”“新政带来什么?”三个问题,理清危机与新政之间的内在联系、新政模式的创新及影响,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 学生情况: 学生思维活跃,有强烈的求知欲,但他们对美国经济史的了解程度少,不理解危机爆发的原因,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走向新政——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是否属于 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 否 是否属于 跨学科主题教学 否 学科 历史 学段: 初中 年级 九年级 相关 领域 美国史 经济史 教材 书名:义务教科书 世界历史 9年级下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2讲 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第2讲 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原因 (1)直接原因: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 (2)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3)其他原因?????①贫富差距过大,市场相对狭小。②分期付款过度膨胀,银行信贷泛滥。③无限制的股票投机活动,增加了 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2.标志(导火线):1929年10月下旬,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股价狂跌。 3.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 4.影响

(1)对国际局势——各国纷纷转嫁危机,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国际关系日趋 恶化。 (2)对国内局势——使得人们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怀疑,法西斯主义在一些国家开始泛滥,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二、罗斯福新政 1.背景 (1)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沉重地打击了美国的经济。 (2)胡佛政府“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无法解决危机。 (3)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2.内容 (1)整顿银行业:颁布《紧急银行法》,恢复金融秩序,恢复人们对银行的信心。 (2)恢复工农业生产:颁布《农业调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促进农业复苏和工业复兴。 (3)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颁布《联邦紧急救济法》,缓解失业压力。 (4)保护劳工权利: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公平劳动标准法》,缓和了劳资矛盾。 (5)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实施《社会保险法》,有助于社会稳定。 3.特点:通过国家干预来摆脱经济危机和推动经济发展。 4.影响 (1)渡过危机: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大危机,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 (2)维护民主: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挽救了民主制度。 (3)改变生活:在很多方面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如政府权力扩大,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 (4)创新体制: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通用版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6单元第1讲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试题(含解析)必修2

第一讲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一、单项选择题 1. (2018·山东日照一模)下图是1925年美国消费者分期付款使用比例柱状图(根据乔纳森·休斯等《美国经济史》整理)。这份统计数据反映了美国( ) A. 贫富分化使社会购买力明显下降 B. 消费市场孕育着极大不安全因素 C. 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经济高速发展 D. 股票投机过度导致市场虚假繁荣 2. (2019·广东六校联考)19291932年,美国的私人投资总额从158亿美元下降到9亿美元,降幅达94.3%;同期工业品批发价格指数从91.6下降到70.2,降幅为23%,但危机形势并未得到缓解。这说明( ) A. 国家干预的方式不可行 B. 应扩大生产规模以提供就业机会 C. 市场的自发性调节失灵 D. 应大幅降低产品价格以刺激消费 3. (2018·山西晋中适应性调研)胡佛水坝是1931年联邦政府立项开始建设的,1935年竣工。胡佛政府修建水坝的目的是( ) A. 运用强制力来提供救济,改善民生 B. 兴办公共工程以增加就业,推动经济复苏 C. 通过法律形式加强政府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D. 通过一系列社会立法以保障工人的合法权益 4. (2018·广东肇庆三模)1932年7月,英联邦国家缔结互惠关税协定:英国保证自治领和殖民地农产品在英国的销售市场,英国工业品输往自治领和殖民地时享受优惠待遇,限制从自治领和殖民地以外的国家输入农产品并征收高额关税。其旨在( ) A. 维护英联邦的集体利益 B. 维护自由主义经济体系 C. 减轻经济危机对英国的冲击 D. 打破旧的世界经济秩序 5. (2018·山东日照校际考试)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迅速蔓延,北美、西欧、日本受到了大危机的沉重打击,中国、印度、西亚、拉美也受到冲击。这表明危机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各国或地区( ) A. 政治经济上能否独立自主 B. 是否拥有完整的经济体系 C. 是否拥有完善的应对措施 D. 对世界市场依赖程度高低 6. (2017·河南八市第一次测评)1933年,德国推行“四年计划”,挪威社会民主党派开始采用“计划”一词,英国政府部分官员组织了一个不分党派的智囊团体,称作“政经计划会”。

九年级历史下册 2.1《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教案 川教版

第2课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简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2)以“产业复兴法”为例,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对资本主义的发展、矛盾、危机以及自我调节改良等历史过程有较辩证和全面的认识。 罗斯福新政是世界现代史的学习重点,要求学生以“产业复兴法”为例,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其作用主要就是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说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我调节和自我改良的功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是历史上最深刻、破坏性最大的一次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它对世界各国特别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以及国际局势产生了重大影响。西方各国受不同国情的制约,寻找不同的道路来摆脱危机。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渡过了经济危机,德日法西斯势力利用经济危机建立起法西斯专政。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经济危机的爆发罗斯福新政 三、教学过程: 导入 1、展示《英国失业者街头求职》图,失业者身上的广告牌是什么意思?谁能说说? 2、复习旧知: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召开了哪些会议?有何影响? (教师归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使世界处于相对稳定时期。) 一、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 1924~1929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繁荣”和1929年经济危机的爆发,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影响。 说一说: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繁荣的原因和表现;这种状态会导致什么结果?

(由于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盲目扩大生产,造成生产过剩,容易导致经济危机的到来。) 小组讨论:1929年经济危机的原因和特点。 (教师补充《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情况表》) 角色扮演:大危机年代的美国记者对工人进行采访,工人在此期间生活状况。 议一议:(演示危机时的情景,如等待领取救济面包的长龙,露宿街头的失业者,1929~1945 年美国失业率的动态图表,资本家销毁产品,拔掉田里成熟的棉花等。) 资本家为什么要销毁商品,而不去救济贫民?暴露了资本家什么本性? (归纳经济危机的影响有:工人失业,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劳动人民生活恶化,社会矛盾加深。资本家销毁商品,生产受到破坏。反映了资本家的残忍、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历史剧:罗斯福总统就职演说。(增进学生对罗斯福的感性认识,加深印象。) 知识整理:新政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课堂讨论:新政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美国的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作用是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成为今天许多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制定政策法规的依据,说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我调节和改良的功能。但它不可能根除资本主义社会爆发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痼疾。) 四.板书设计 1、经济危机 原因: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矛盾 直接原因—生产与销售的矛盾 具体原因—社会实际消费能力、市场虚假繁荣、盲目扩大生产、股票投机猖獗 表现:金融、工业、社会生活、农业等的全面危机 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强 影响:导致各国内部社会危机——政坛丑闻、人民斗争、法西斯兴起 导致世界局势的紧张——各国之间的矛盾、与殖民地的矛盾 2、罗斯福新政

2019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13课罗斯福新政语文

第13课罗斯福新政 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表现及根源。 2、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成效等有关史实。 3、通过对史实的分析,培养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能力。 重点: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难点:全面地、辩证地分析和评价《国家工业复兴法》的一些内容。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 他是唯一一位连任四届的美国总统(1933-1945);他是唯一一位坐在轮椅上的美国总统;他被人民喻为“狮子”和“狐狸”;他是继华盛顿和林肯后最受美国和世界公众欢迎的美国总统。他是谁?为什么深受人们的爱戴? 1.自读教材。 2.结合学生用书预习部分,在书中找到答案,并在书中做好标记 探究一:从繁荣到危机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一自然段及“相关史事”出示问题: (1)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空前繁荣表现在哪里? (2)为什么说繁荣的表象下潜藏着巨大的危机?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史事《纽约证券交易所前》引导学生对股票初步了解: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都是私有的,采用股份制经营股票在资本主义国家是经济的晴雨表。1929年10月24日,美国证券市场股票价格急剧下跌。交易所里的人们陷入了巨大的恐慌之中,纷纷抛售手中的股票。股票抛售狂潮使经济跌入低谷,经济危机爆发,它影响了金融、农、工、商业等各个部门,并很快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归纳:生产力不断提高,工人工资增长缓慢,购买力不足,生产过剩;全国性的股票投机活动这些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导致了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探究二: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2 思考后回答: (1)上表反映了什么时期的经济状况? (生:1929年-1933年的经济状况。) (2)说明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什么问题?首先出现在哪一国家? (生:出现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美国。) (3)表中反映了这一问题的哪些特征? 生回答后归纳:涉及范围广、破坏性大。 3.细读课文思考: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有哪些表现?会对社会产生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表现:股市崩溃、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农产品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教案

罗斯福新政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手段和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 2.通过对经济危机特点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罗斯福及其新政的介绍,培养学生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结合导读提纲阅读教材,并充分利用课本上的图片、引文及小字部分生动的描述,从理论方面一般性地了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理解这次危机的特点,进而认识到这次危机所带来的影响。 2.以“产业复兴法”为例,运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客观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经济危机爆发原因及其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1929~1933年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根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且经济危机必然导致帝国主义国家内部和彼此之间政治矛盾尖锐化。同时,垄断资产阶级为了摆脱危机不惜大量销毁产品,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 2.通过对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罗斯福新政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通过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克服了危机,但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引导学生会辩证地看待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和内部调整。 3.通过讲述罗斯福的故事,感知挫折在个人成长过程中的磨砺作用,从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 【教学难点】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过程】

2019年春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第13课《罗斯福新政》测评卷附解析

2019年春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 第13课《罗斯福新政》测评卷 一、选择题 1.反映美国历史的著作《光荣与梦想》描述了1929年经济大危机时期的民生状况,文中写道:“千百万人只因像畜生那样生活,才免于死亡。”当时可能发生在普通工人身上的事情有() ①失业②饥寒交迫③流离失所④工资大幅度提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经济大危机期间,垄断资本家为维持利润而采取的手段是() A.降价抛售 B.销毁商品 C.囤积商品 D.运销海外 3.仔细观察下图,导致图中美国最高失业率出现的原因是() 1913—1938年美国失业率 A.世界大战 B.国内分裂 C.自然灾害 D.经济大危机 4.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在总统就职演说中,他鼓励美国人民:“真正让我们感到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当时美国人感到恐惧的事情是() A.法西斯势力猖獗 B.经济大危机严重 C.罗斯福推行新政 D.美国被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 5.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第32任总统,宣布实行新政,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罗斯福新政的“新”主要体现在() A.用改良而不是扩张的方式克服经济大危机 B.采取国有化的道路 C.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D.兴修公共工程,减少失业队伍 ★6.下列有关罗斯福新政的表述,不正确 ...的是() A.使美国经济摆脱了危机并逐渐复苏 B.彻底根除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大危机 C.缓和了经济大危机造成的严重社会矛盾 D.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提供了成功范例 7.1934年在美国社会中最可能出现的情景是() A.各企业在无政府状态下盲目生产、自由竞争 B.詹姆斯所在企业的资本家可以随意延长工人的工作时间 C.失业半年的亨利在田纳西水利工程的工地找到了工作

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第8课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教学目标 1、识记与理解 记住一战后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的时间和地点,归纳此次危机的特点 分析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及影响。 2、能力与方法 引导学生归纳此次危机的特点,培养其归纳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罗斯福政府的改革措施对促进社会生产力恢复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经济危机爆发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通过了解罗斯福的生平事迹,学习其强烈的自我意识和顽强的人格毅力,挖掘并激发学生内在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发展意识。 通过对罗斯福新政内容和影响的讲述,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和内部调整。帮助学生懂得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如何借鉴资本主义的先进经验。 重点难点 重点:经济危机的影响和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和影响、 难点: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和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新课前先出示并朗读以下材料:(PPT)

师:材料中老人所说的1929年的那灾难指什么呢?(学生回答:经济危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8课《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师板书 第8课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板书) 新授: 师:诺森说,危机的到来,让他经历了太多太多,恐惧、忧伤、彷徨,让我们来看一段视频一起去感受他的经历。引入第一目录: 一、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 教师播放《1929-1933年济危机》的视频,要求学生从视频资料中找出危机爆发的时间、地点、标志。然后抽学生回答并要求他们记住 1、时间:1929年10月(板书) 2、地点;美国纽约(板书) 3、标志:股票价格暴跌(板书) 师:这次经济危机有哪些特点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49页大字的第一段后进行归纳。(抽学生回答) 师出示出示以下表格,抽学生回答。 4、经济危机的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板书) 师:这场经济危机给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让我们一起看看危机对诺森一家的冲击。 教师出示以下一些图片(甩卖—胡佛村——求职——领取土豆)。并进行解说(诺森一家变卖家中值钱的东西,然后搬到胡佛村,诺森每天出去排队求职还要排队领救济金)。其实灾难还远不止这些,出示以下材料(PPT) 师:两则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情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 第13课《罗斯福新政》 说课讲稿

第13课《罗斯福新政》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第四单元第13课《罗斯福新政》。第四单元主要内容是世界现代史,讲述了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规模空前的经济大危机,各国政府纷纷应对。美国依靠罗斯福新政走出困局,而德国和日本却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先后建立起法西斯专政,并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经过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共同努力,二战最终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胜利而结來。这次战争在给各同人民带来巨大灾难的同时,也深刻影响了战后世界的发展。围绕上述内容本单元共安排了《罗斯福新政》、《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第二次世界大战》三课教学。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世界现代史上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了解世界现代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和总趋势;了解当代世界已经形成一个息息相关的、多样性的整体,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能够运用材料对历史进行论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树立热爱和平的观念和忧患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立志为促进人类进步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本课教学承载着实现上述内容和目标的任务,为此,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和准备、板书设计等全方面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部编版)要求:“知道经济大危机,了解罗斯福“新政”,理解国家干预政策对西方经济影响。” 二、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罗斯福新政》是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第1课。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持续到20业纪30年代,是资本主义世界有史以来最严重,时间最长的经济危机。本课包括“从繁荣到危机”和“罗斯福新政”两部分内容。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这场危机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罗斯福采取了哪些拯救危机的措施,为什么这些措施被称为“新政”,理解国家干预政策对西方经济影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罗斯福新政》

第13课《罗斯福新政》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发生的背景、表现;理解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特点和实质;了解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内容、特点,认识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历史作用;通过对罗斯福的评价,培养学生辩证的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结合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有关内容,了解经济危机的时代背景,知道经济危机的原因;根据经济危机的特点,展示适当资料、图片,了解危机的危害及影响,认识到罗斯福新政所处的严峻形势;探讨罗斯福新政的特点、目的、措施及其成效,客观地评价罗斯福新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介绍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资本家却人为故意大量销毁产品,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通过对罗斯福个人魅力的了 解,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实质;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教学难点: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位美国记者对一位美国总统的评价:“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他打碎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 师: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我们这节课的主人公——富兰克林·罗斯福。 师:请同学说说你眼中的罗斯福。 生:一位身残志坚的总统、一位成就了伟业的总统;改革创新、自强的伟人;维护世界和平的总统等。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

1.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与发生原因、实质。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文资料并结合材料,说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实质。 材料一:1922—1929年,美国经济出现了繁荣的景象:汽车猛增、家用电器丰富、建筑市场活跃。汽车、电器、房屋建筑业成为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的三大支柱行业。 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初,在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里,瑟瑟发抖的女孩问妈妈:“妈妈,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妈妈,爸爸为什么会失业呢?”“因为煤太多。”与此同时,在密西西比河畔,农场主们正把一桶桶牛奶倒入河中,把一车车肥猪倒入河中…… 设问:材料一、二分别反映的是美国的什么情况?农场主为什么要将商品倒入河中? 提示:材料一反映了美国经济的空前繁荣;材料二反映了美国的经济危机。原因:为了维持商品价格,保证利润。说明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而不是绝对过剩。 (2)总结经济危机原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总结:如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工人的工资却增长缓慢,购买力严重不足,导致出现生产过剩等。 【图解原因】 2.经济危机的表现与特点 提示:(1)表现:工业生产下降、贸易锐减、物价暴涨、银行破产、失业增加。 (2)特点: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目标导学二:罗斯福新政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同步练习题

” 第 13 课 罗斯福新政 一、选择题 1.以“狮子”和“狐狸”见称的罗斯福,面对经济危机审时度势。进行大胆突破,实行以“3R 工程”(复 兴、救济、改革)为主要内容的新政。新政“大胆突破”体现在( ) A .坚持自由放任 B .优先发展重工业 C .转向社会主义 D .国家干预经济 2.罗斯福所采取的有关措施(见表 3 所示内容)的主要目的是( ) A .恢复工业生产 B .缓解就业压力 C .兴办公共工程 D .推广科技成果 3.下表为 1928-1932 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一览表(单位:亿美元)导致这一时期国民生产总值发生变化原因 是( ) 年份 国民生产总值 1928 1039 1929 912 1930 764 1931 585 1932 540 A .美国内战 B .第一次世界大战 C .经济大危机 D .美苏“冷战” 4.“首先请允许我表明自己的坚定信念,即我们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罗斯福总统为应对“恐惧”而采 取的核心措施是( ) A .整顿金融业,恢复银行信用 B .恢复工业、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 C .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 D .进行社会救济,稳定社会秩序 5.一位美国总统在就职演说中说: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 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与之相符的是( ) A .华盛顿谴责殖民主义者的罪行 B .林肯批评南方种植园主的叛乱 C .威尔逊揭露一战的灾难性后果 D .罗斯福感叹经济危机的破坏性 6.“(总统)上任后推行新政帮助美国经济走向复苏。二战期间他推动美国支持并加入同盟国阵营。对塑造 战后世界秩序发挥了关键作用,他的影响力在雅尔塔会议及联合国的成立中尤其明显。”材料中的“总 统”应是( )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罗斯福新政教案

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3课罗斯福新政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929 — 1933年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实质;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教学难点:1929 — 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他打碎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 多。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 ” 师: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我们这节课的主人公 一一富兰克林 罗斯福。 师:请同学说说你眼中的罗斯福。 生:一位身残志坚的总统、一位成就了伟业的总统;改革创新、自强的伟人;维护世界和平的总统 等。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 1?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与发生原因、实质。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文资料并结合材料,说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实质。 材料一:1922 —1929年,美国经济出现了繁荣的景象:汽车猛增、家用电器丰富、建筑市场活跃。汽 车、电器、房屋建筑业成为 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的三大支柱行业。 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初,在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里,瑟瑟发抖的女孩问妈妈: “妈妈,天气这么 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 ,我们没有钱 一位美国记者对一位美国总统的评价: 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

一桶桶牛奶倒入河中,把一车车肥猪倒入河中…… 设问:材料一、二分别反映的是美国的什么情况?农场主为什么要将商品倒入河中? 提示:材料一反映了美国经济的空前繁荣;材料二反映了美国的经济危机。原因:为了维持商品价 格,保证利润。说明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而不是绝对过剩。 (2)总结经济危机原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总结:如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工人 的工资却增长缓慢,购买力严重不足,导致出现生产过剩等。【图解原因】 2?经济危机的表现与特点 提示:(1)表现:工业生产下降、贸易锐减、物价暴涨、银行破产、失业增加。 ⑵特点: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目标导学二:罗斯福新政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结合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与特点。 材料一:时代呼喊变革,人民呼唤变革,就是在这一片变革声中,美国1932年大选年拉开了序幕。罗斯福与时任总统的胡佛对决。胡佛总统依旧坚持最好的经济是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最好的政府是不干预经济的政府。而罗斯福说:“我保证将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幸福的日子又来到!”他给美国人民带来了希望,最终罗斯福以472 : 59的绝对优势胜出。美国人民选择了罗斯福,意味着美国人民选择了创新。但是罗斯福总统真的能引导美国人民从危机中走出来吗?当时很多人都是心存疑虑的,说他是一个瘫痪的总统治理一个瘫痪的国家。 大获全胜的罗斯福与农民交谈 材料二:工人有权组织起来,可选派代表与雇主进行谈判,签订集体合同,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 买煤。妈妈,爸爸为什么会失业呢? “因为煤太多。”与此同时,在密西西比河畔,农场主们正把 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