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语言学期末论文__浅析社会交际中语言的得体性

语言学期末论文__浅析社会交际中语言的得体性

语言学期末论文__浅析社会交际中语言的得体性
语言学期末论文__浅析社会交际中语言的得体性

现代语言学理论与流派

浅析社会交际中语言的得体性

摘要:随着年龄的增长及知识的增加,我们逐渐能感受到得体的语言在交流中的重要作用,这就是语言的得体性原则。这一原则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商务活动中,还是在外交活动中都发挥着无比重要的作用,因此了解语言的得体性原则及其重要性,并在在交流中能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场合,不同的目的,灵活应变,说出同样得体的语言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社会交际;得体性;重要性;方式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是用以建立和维持人际之间的关系的载体。语言学习的终极目标就是在实际生活中使用语言,语言学习者除了懂得词汇和语法外,还得知晓在各种不同场合下使用语言的规则,如得体性原则,尊重性原则,相容性原则等。其中得体性原则尤为重要。

一.什么是语言的得体性

得体:“(言语、行动)得当;恰当;恰如其分。”(《现代汉语词典》)

“语言得体就是语言材料对语言环境的适应程度。”(王希杰:《修辞学通论》)

“Language appropriatenes s is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language user’s language sources to the language environment.”(郑荣馨:《语言得体艺术》)

通过以上几个定义可知,在交际中所使用的语言必须合乎当时的语言环境(包括主观语境和客观语境),才能做到语言得体。所谓语言环境就是指当时对话的时间,地点,与之对话的人,对话的目的等等,只有整理清楚这些因素,才能得心应手的运用语言的得体原则,并在其中受益。

二.语言得体的重要性

1.语言得体能使双方对话流畅,舒服,愉悦,无论双方谈论的是什么性质的话题,在这种惬意的环境中,都能进行下去,并达到双方所预期的目的。

2.语言得体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或矛盾。倘若在日常生活中,一句不得当的话就可能引起朋友间的矛盾,更何况是在商务活动和外交活动中了。

3.语言得体能提升个人的修养以及品味。在日常交际中,人们往往喜欢和言语得当,幽默风趣的人交谈。

三.在交流中实现语言得体性的方式

卡耐基指出:“一个人的成功,85%取决于社交,15%取决于才能。”(康德:《卡耐基语言应用学》)而社交更多的是依赖语言,人际关系也同样依赖于语言,人类的交际场就是人生的磨难地。若不会应酬,不会使用得当的语言,他人就不会与你交流。因此,在交流中学会使用得当的语言,贯彻语言的得体性原则是非常必要的。

1.区分对象,因人而异

格拉西安说过:“说得恰当要比说得漂亮更好。”在人际交往中,对于交际主体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研究交际对象,根据交际对象的性别,年龄,生活背景,心理特征等因素的差异来选择恰当的语言,以求明晰表达自己的思想,达到正常的语言交际目的。如果不考虑对方的实际情况,信息流通渠道就会因此而出现偏差,甚至阻塞,交际也会随之停止。

例如,朱元璋当了皇帝后,他儿时的一个穷朋友求见,说:“我主万岁!当年微臣随驾扫荡泸洲城,打破罐州城。汤元帅在逃,拿住豆将军,红孩儿当关,多亏菜将军。”朱元璋听出这是在说他从前不光彩的事,就封了穷朋友一个官。

又有一个穷朋友也去找朱元璋求官,一见朱元璋就说:“我主万岁!从前你我都给人家放牛,有一天我们在芦花荡把偷来的豆子放在瓦罐里煮,没熟大家就乱抢,把罐子打破了,豆子撒了,汤泼了一地。你只顾从地上抓豆子吃,把红草叶子也送进嘴里……”朱元璋嫌他太不顾及体面,等不得说完就连声大叫:“推出去斩了!”

以上两位都是朱元璋的穷朋友,语言内容完全一致,只是在语言表达方面所采用的形式不同,一个善于辞令,根据朱元璋此时的心理,维护他的尊严,结果得了官;另一个不知此时的朱元璋已不再是从前那个靠放牛、要饭、过穷日子为生的朱元璋了,由于不善于选择恰当的语言表达,结果非但没能达到交际目的,还断送了性命。

2.换位思考,灵活应变

在现实社会,随着人们日常交往的日益频繁,摩擦、矛盾也会随之增加,很多人只强调他人对自己应该承认、理解、接受和尊重,却忽视对等地去理解和尊重他人;只注意自己目的的实现,却无视他人的利益和要求。在这种倾向支配下,他们常常不顾场合和对方的心情,一味由着自己的性子去交往,致使在交往中由于语言使用缺乏得体性而出现尴尬的局面。所以在很多时候,注意交际场合的特点,多进行换位思考,灵活应变,将心比心,以诚换诚,才能达到心灵的沟通和情感的共鸣。

例如,鲁迅先生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户人家生了一个男孩,合家高兴透顶了,满月时,抱出来给客人看,大概自然是想得到一点好兆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他于是得到一番感谢。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做官的。”他于是收回几句恭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他于是得到大家合力的痛打。

三位客人之所以受到不同的待遇是因为后一个客人说话不注意当时的场合和气氛,在人家欢庆时说出不吉利的话,因而,虽然根据客观规律说了真话,却得到了大家的痛打。所以,

在语言交流时,必须切合语言环境,无论是话题的选择、内容的安排,还是语言形式的采用都应该根据特定场合的表达需要来决定取舍,做到灵活自如。

3.注意场合,切合情境

运用语言进行信息传递、情感交流,离不开一定的时间、地点和场合,要使这种传递活动获得好的效果,语言运用不仅要符合特定的时代背景和此时此地的具体情境,还要恰当的利用说话时机,把握时间因素,力求切景切境,入旨入理。

例如,在中英香港问题双轮会谈中,中方代表周南对英方代表伊文思说:“现在已经是秋天了,我记得大使先生是春天来的,那么就经历了三个季节-春天、夏天、秋天-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这里周南巧妙地利用了季节变化的特征作为自己的话题,以秋天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将我国收复香港主权问题的态度和决心含蓄、委婉得表达出来,虽似轻松,却意味深长,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和灵活的策略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明确目的,有的放矢

人际交往是人们共同活动的特殊形式,任何个人或群体的交往总是为达到某种目的、满足某种需要展开的,语言交际也不例外。交际语言是为了一定的交际目的而进行的双向交流的传播活动,无论是他人拉家常、叙友情或是进行学术报告、谈判乃至解说、提问等等,都是为了实现信息传递,沟通情感,增进了解,阐明观点等特定的交际目的而进行的。

当与他人说话时,需要针对交际对象的特点和语言环境做出必要的调整,也要根据语言交流的主题,选择和使用恰当的语言,做到有的放矢,取得缓解气氛,增进友情的作用。

例如,瑞士厄堡村有一块要求游客不要采花的通告牌,上面分别用英、德、法三种文字写着:“请勿摘花”,“严禁摘花”,“喜爱这些山峦景色的人们,请让山峦旁边的花朵永远陪伴着它们吧!”由此不难看出瑞士旅游业人士对不同游客的民族心理特点做了充分考虑。英国人讲面子,崇尚绅士风度,因此用“请”。德国人严守律令,故采用“严禁”。法国人浪漫且重感情,所以用了富有激情的话语。这样就与不同交际对象的心理特点相吻合了。

四.结语

“语言交际能力是人们适应现代社会交际的最基本的需求能力。”(马志强:《语言交际艺术》)而语言的得体性则是在人际交往中必须要遵循的交际语言原则,只有遵守它,人们才能有效地增加语言交际信息的传递量,融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反之,如果背离了得体性原则,就会削弱甚至破坏交际语言传播的效果,难以达到人际交往的目的。因此,我们要认识语言的得体性,了解它的重要性,学会使语言得体化的方式,使自己在语言交际中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1] 康德.卡耐基语言应用学[M].陕西旅游出版社,2002.

[2] 马志强.语言交际艺术[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3] 王希杰.修辞学通论[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

[4]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商务印书馆,2005.

[5] 郑荣馨.语言得体艺术[M].书海出版社, 2001.

言语交际小论文

诸葛亮妙解质问 事例: 三国时期曹操帅大军南下,诸葛亮应鲁肃之邀前往东吴商量孙刘联合抗曹之事,但在孙权接见诸葛亮的殿前,诸葛亮却受到了东吴主和派的刁难。东吴尚书太史亨曰:“听说曹操赠给先生鸡舌香五斤。不知是何意?是慕先生的才干,还是为先生留条后路呢?”诸葛亮辨认出那人乃是太史慈的儿子太史亨,字元复。太史慈因病不治,死于建安十一年。孙权为了褒奖他,提拔他的儿子为尚书。诸葛亮便说:“我也正不知这是何意?听说令尊大人生前曾收到过曹操送的一匣当归。也是为令尊大人留后路吗?”太史亨语塞,大家也都不说话。(曹操传||兵败赤壁) 诸葛亮面对太史亨的提问,既不正面回答曹操赠香是为何意,也不简单否认说没有收受曹操所赠之物,或者说这是私事不便透露的托词。而是用了一个简洁有力的反问,就易如反掌地把对方的问题化解了。可谓掷地有声,不费吹灰之力。而且隐含着很多信息在里面,使太史慈语塞。把自己的受操之赠与太史慈的受操之赠相联系在一起,从简单的守势变成了攻势,变被动为主动。如果这时诸葛亮按照常规啰啰嗦嗦解释半天,不但说不清楚,很可能会招致东吴主和派的又一提问,处于被动地位。如果此时诸葛亮隐瞒此事或者说这是私事无关联合大计之类的托词,显然更是不合适的。曹操赠鸡舌香予诸葛亮应该是人尽皆知的事情,应是无法隐瞒的。若在大殿之上不予承认,显然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定会使东吴对诸葛亮的人格与联合意图产生怀疑,联合大计定然无法开展下去。若说是私事推脱。东吴君臣也定会对刘的联合诚意表示怀疑,姑且不论联合是否能够成功,就算是孙刘联合成功也必定是各怀异心,各做打算的。联合只不过是虚张声势而已,不会有任何实效的。诸葛亮这种语言能力就是我们常说的临场应变能力。人际交往中的临场应变能力,往往是体现在言语运用方面。诸葛亮的应变之快不得不使人拜服。 这种临场应变能力并不是一定是在很正式的场合才需要,并非一定是要用于谈判、社交、组织之间的正式沟通,就是日常生活交往也是需要的。因此,学习言语交际课程,在理解认识言语交际重要意义的同时,要注意学习和揣摩言语交际的技巧,并在言语实践中加以运用提高,而不是死记硬背只是要点,言语能力只有在实际运用中,在不断的实践中才有可能提高。

普通语言学论文

母语负迁移对汉英翻译的影响及解决办法 廖银玲 (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湖南长沙 11113021066) 摘要:母语迁移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占据重要位置。迁移有正负之分,正迁移是指母语与目标语结构相同或相似,对目标语的学习有促进作用;负迁移则是指母语与目标语结构不同,对目标语的学习产生干扰。翻译涉及双语信息转换的过程,尤其会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本文首先分析母语负迁移在汉英翻译中的表现形式及其产生的原因,并就此探讨克服此现象的对策。 关键词:负迁移;翻译;表现形式;原因;对策 Abstract: Language transfer has been a central issu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It is widely accepted that language transfer can be mainly classified as positive transfer and negative transfer.Positive transfer is the facilitation of the first language through its similarities with the target language;while negative transfer is the negative influence of the first language,resulting from the dis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first language and the target language.As a process involving the shift of bilingual information,translation is particularly constrained by the negative transfer of the first language.This study is an effort to explore the manifestation and causes of negative transfer i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and then provide some solutions. Key words: negative transfer;translation; manifestation;causes ; solutions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世界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而英语作为运用最广泛的语言。作为人类社会交际的重要工具,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英语.可是往往事倍功半。造成这种现象的有各方面的因素.母语负迁移便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1、定义及相关理论背景 迁移作为一个心理学术语,是指已有的知识被运用到新知识的环境中的过

语言学论文

日语语言学实践作业日语的外来语 院系:外国语学院班级:日语二班 姓名:向博宇 学号:110402060 指导老师: 滕淼 完成时间: 2014.06.04

摘要: 随着日本社会的发展, 大量的外来语进入日本社会, 并渐渐发展成为日本语言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明治维新与二战后日本出现了两次外来语高潮。外来语的产生和发展是日本与国际交流的结果。过多的使用外来语给日本社会带来了消极影响, 但另一方面, 外来语的吸收和普及也促进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日本国际交往的不断加深, 外来语将会继续增加。本文对从日语外来语的现状入手,分析了日语外来语的定义和分类方法。最后,还对特殊的日语外来语—和制外来语进行了简单说明。 关键词: 外来语; 日本社会; 影响; 发展 一、外来语的产生与发展及其现状 日本原本没有自己的文字, 随着与中国的交流,公元五世纪左右, 汉字传入日本, 并发展成为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平假名与片假名。到了公元十六世纪,日本开始与欧美各国交往。随着交流的不断加深外来语不断被吸收到日本社会。关于外来语, 日本著名语言学家金田一春彦在《国语大辞典》中为外来语作如下定义: 外国的语言传入本国, 经同化, 被社会普遍接收, 作为本国日常使用的语言叫外来语。1据此定义, 日语中的汉字与汉语也应属于外来语, 但是由于汉字和汉语传入日本历史悠久, 是日本文字的来源, 在古代就已与日语融为一体, 成为日本固有的语言文字, 因此一般人们都不把汉语词汇看成外来语。所以, 日语中平时所说的外来语是指除了汉语与汉字以外从欧美各国传入日本社会的语言。日本吸收外来语的历史可追溯到三四百年前。从16 世纪起, 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先后派船来日

英语语言学概论复习

《英语语言学概论》复习纲要 1.复习的基本原则:第一,理解和吃透各章的重点内容。第二,以 各章的题目为统领,理解各章节下的具体内容。第三,动手书写和记忆重要内容,部分语言学理论会应用到实际中。 2.各章节复习要点如下 Chapter 1 Invitations to Linguistics Definitions of the following terms: language, linguistics, arbitrariness, duality, creativity, displacement, descriptive VS prescriptive, synchronic VS diachronic, langue VS parole, competence VS performance Study of the origin of language What are the functions of language Which subjects are included in macrolinguistics Chapter 2 Speech Sounds Definitions of the following terms: articulatory phonetics, acoustic phonetics, auditory phonetics, phonetics, phonology, consonants, vowels, allophones, broad transcription VS narrow transcription Analyze the complementary distribution, free variation with examples The classification of English consonants and English vowels and the features involved in the classification Understand some processes of phonology: nasalization, dentalization, velarization

言语交际学论文

如何提高言语交际能力 摘要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语言的运用,离不开言语交际活动。本文从言语交际的主体、语境和话语,并结合生活实际来论述怎样提高言语交际能力,以提高自身的言语修养和文化修养。 关键词提高;言语交际能力;言语交际主体;语境和话语 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生存能力和社会行为。可以说,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不能没有语言,不能没有语言的运用,不能没有言语交际活动。进入信息时代,语言的运用、言语的交际,更具有空前的价值。而一个人的语言水平、言语行为和言语交际能力,则是构成他的社会德行、人格教养、文化素质的基本条件和表征。 首先言语交际主体因素,交际主体是指言语交际的参与者,即从事言语交际活动的个人和团体。其中的团体指各种政府或民间组织,当然也包括媒介组织。言语交际是一个涉及交际主体的双向互动过程,包括说话者的话语选择和听话者对话语的理解。交际中表达者和接受者都是交际的参与者,而且双方表达和接受的地位随时变换。所以,严格地说,言语交际的双方都应当视为交际主体。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是话语的接受者又是话语的表达者,会说话对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 然而,预设因素在言语交际话语选择和理解的动态过程中充当着一个变量,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交际主体的言语行为。因此,言语交际主体在言语交际活动中应在充分考虑预设因素的基础上随时调整自己的言语行为,避免给交际带来负面影响,做到有的放矢。 在现实的言语交际中,言语交际主体的性别差异也会对言语交际产生影响。实际上,性别对言语交际的影响常常来自于不同性别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同,从而导致对言语诠释框架的差异。在有些场合,女性喜欢用间接的表达方式,而男性却期待她们更为直接地来表达自己的心理。在另一些场合,女性期待直接的表白,而男性却倾向间接地表达自己的心声。问题不在于直接或间接,而在于当时的话语诠释框架是否一致。 因此,要想提高自己的言语交际能力,需要懂得分清言语交际主体与言语交际的多重关系。 言语交际就是通过语言来表达我们内心想法并告知给对方的一种方式。所以它的主体是交流,而交流的对象不外乎亲人朋友与陌生人。因此,我们在言语交际的过程中应当根据不同交际对象的具体特征进行交流,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交际效果,完成预期的交际目标。 其次是语境因素。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在一定环境中进行,并受环境所制约,言语交际也不例外。言语交际过程中语言使用的环境,称为语境。 语境在交际中对言语信息传递有着重要作用。语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语境是指话语内部的环境,即说话和听话时的场合以及说话时的前言后语或上下文。广义的语境除了指话语内部的环境外,还包括话语外部的环境,如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只要言语交际存在,就有语境存在,任何话语的产生都离不开特定的语境,话语信息只有在特定的语境中才会有实际价值。从最具体的交际活动来说,说话要一句一句地说,但总不能说了下句忘了上句;也不能说了前面不顾后面。无论有意无意。我们说一句话的时候,总要瞻前顾后,既要注意内容上

2012社会语言学课程论文

本科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Care for Bilingual Children 课程名称:Introducing Sociolinguistics 任课教师:刘承宇 专业:英语 班级:2012级英语1班 学号:222012310032017 姓名:魏宗琴 2015 年11 月17 日

Care for Bilingual Children Abstract:Nowadays, raising bilingual children is more and more appealing to many families, but obviously it is not a easy course.This paper is to present some social linguistic phenomenons concerning some children raised in bilingual families and appeal to care for them. Key Words:individual bilingualism, language interference, language accommodation,bilingual language-planning I. Introduction Having more than one language at children’s fingers provides them more accessibilities to another world; therefore, the idea of raising bilingual children is appealing to more and more parents. These parents believe that bilingual kids have the advantage of knowing two cultures, of being able to communicate with a wider variety of people and of possible higher economic status in the future. Nevertheless, in the planning for children’s bilingual language development, parents should take some social linguistic factors into consideration as well as children’s self identity, self esteem,and schooling options etc. .

语言学论文

浅析会话含义理论的实际运用及不足 姜丽 (外国语学院2011级英语本科(1)班33号) 摘要:无论是社会生活中学习中,谈话都不是毫无章法无逻辑可循的简单交谈模式。谈话总有一个目的,一个能传达信息得到对方反应的方式,受一定的条件制约的。在谈话的各个阶段,也可以有各个阶段的谈话目的而人们的交谈之所以不至于成为一连串互不连贯的话语,是因为交际双方都必须遵守一些基本原则,从而使交际活动能顺利进行,也就是Grice提出的合作原则。事实上这个原则在实际运用中也存在自身的不足. 关键词:会话含义理论;合作原则 一、引言:语言的意义寓于社会互动交际中,其表达及使用遵循一定原则及规则。会话研究主要从剖析话语结构和解释话语连贾I生两个方面进行H J。多数会话在形式上都有一定结构特征(如问候、致谢、课堂提问一回答等),并在语义上表现出明显的连贯性。但是,人们在日常会话中为了礼貌或修辞等需要并不总是使用直接言语而是使用间接言语来表达自己的意图,这使话语呈现字面意义不连贯、但言外之意连贯的特点。 二、会话含义理论 美国哲学家格赖斯( G f ice )于1 9 6 7年,在哈佛大学的William James 讲座上提出了语用学面的一种新理论,即会话含义理论。这一理论指出,谈话是受一定的条件制约的。人们的交谈之所以不至于成为一连串互不连贯的话语,是因为交际双方都必须遵守一些基本原则,而使交际活动能顺利进行。他把这种共同遵守的原则称为“合作原则”( Coop—erative principle ) 。如果在交际中,说话人的话语在表面上违反了合作原则,那么,他可能是故意这样做的,这时听话人就要根据当时的语境推断出说话人违反合作原则的目的,即了解他违反合作原则的隐含意义。格赖斯把这种在言语交际中使用的隐含意义称作“会话含义”(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应用语言学期末论文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ourse Name: 应用语言学Credits: _____2___________ Name: 田冬 Student ID: 2015110591 Date: Jau.15. 2016

应用语言学:基于实践的理论 我对这个领域的理解 从我在德国文学领域的研究,以及20世纪50年代在法国的学习,以及后来我移民到美国。我发现我在20世纪60年代在学术氛围浓厚的美国大学做出乎意料的大量的外语教学。我不知道在美国教授语言被认为不如教授文学,我开始厌恶美国外国语言和文学系中的语言、文学层级结构。终究,我认为,文学是由语言构成的,我们必须先学会语言才能明白文学的微妙。这些年来,我发现我对解析文学文本和分析句子都不感兴趣,但我对演讲者和作者如何在不同的语言中表达他们的思想很感兴趣。事实上,我对我和我的美国学生在世界观上的基本区别不感兴趣,尽管我们在课堂上都讲德语。我对英语和德语有一个法国局外人的观点,正如他们对法语和德语有一个美国局外人的观点。这种局外人的视角对我的实践来说是痛苦的,但对我的研究是有好处的。这些我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是我的一块肥沃的研究领域。在教授我的学生德语词汇时我教授了什么认知范畴?并且,为什么我的美国学生总是用一些在法语或德语中没有对应的单词比如challenge或者agency?今天,这些问题在我的头脑中形成了关于语篇和跨文化理解的更大的问题。我意识到我作为学者的身份或许和在这个特殊的领域做贡献的其他人有些不同。尽管我大部分时间在美国,我故意停留在盎格鲁-撒克逊和欧洲大陆教育和文化传统的交叉点上。事实上,这些年来,关于不同文化间的误解一直是我研究工作的一个主要推动力。 我沉浸于一本小的自传的原因是为了突出我如何来到应用语言学以及我个人对这个领域的理解。是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促使我在社会科学而非文学和文化领域中寻求答案。通过Pierre Bourdieu 的工作,我对演讲者而非演讲感兴趣,对话语而非语言系统感兴趣。Bourdieu在1977年用英语出版的Outline of a Theory of the Practice,美国应用语言学会也在同年成立,第一届大会于1978年由Wilga Rivers组织并在波士顿举行。他是当时哈佛大学的法语教授并且是学会的首任主席。由于我在麻省理工学院教学,Wilga Rivers慷慨地允许我参加他在哈佛的基于心理语言学的二语习得的研讨班并将我带入了应用语言学的领域。 Bourdieu当时在法国的畅销书对我来说是一个启示。他对反映社会学的呼唤,冲破了科学的客观性和实践性的界限。这与我对理解语言学习者的努力产生了共鸣。它打消了我作为移民的焦虑并坚定了我对研究事业的决心。在那个时候我通过二语习得的分支对应用语言学的发现使我在社会科学领域拥有一席之地,同时通过话语文体学的分支使我对文学的原始研究有了新的发现。 对我来说,应用语言学从来不是语言学理论或其他理论对语言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的应用。它是语言研究本身的实践,并且是可以从实践中得到的理论。和Bourdieu对人种学的研究一样,我对应用语言学的兴趣源自它提供了基于实践的理论。与其称作应用语言学,我宁愿称它为实践语言研究。然而,这样一个名字必然会引来歧义。应用语言学不能等同于语言教学方法或者是课程与教学论。应用语言学不像理论语言学或者社会功能系统那样是一门抽象的研究语言系统的科学。它是一个基于实证经验的领域,从中产生基于实践的理论。 抛开它的名字,应用语言学不仅从语言学理论也从其它领域比如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中发展的理论中获得启示。像其它对复杂系统的研究一样,应用语言学的目标有两方面。一是观察,解释,分析,阐释实践并将其研究的成果告知实践者;二是反映实践者和研究者的实践并发展实践的理论。 近年来,一些语言学家提出了一系列语言实践的应用语言学理论。比如,维果茨基学派关于社会文化心理学的学者把活动聚焦于二语习得中的单元分析。Pennycook的《作为实践的语言》指出语言从活动中产生。Widdowson的《实践文体学》提供了探索它对研究者和实践者的益处的机会。话语分析学家比如Kasper,Markee,或者Gardner和Wagner研究了会话实践分析如何促进二语习得理论。在专业领域,Chris Candlin和Srikant Sarangi和已将他们的期刊《应用语言学与专业实践》更名以缓解应用语言学中研究与实践的紧张关系。

英语语言学第1-3章课后练习题

《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第二版第1-3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Chapter 1 Introduction P13 1. How do you interpret the following definition of linguistics: Linguistics is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language? 答:Linguistics is based on the systematic investigation of linguistic data, conducted with reference to some general theory of language structure. In order to discover the nature and rules of the underlying language system, the linguists has to collect and observe language facts first, which are found to display some similarities, and generalizations are made about them; then he formulates some hypotheses about the language structure. The hypotheses thus formed have to be checked repeatedly against the observed facts to fully prove their validity. In linguistics, as in any other discipline, data and theory stand in a dialectical complementation, that is, a theory without the support of data can hardly claim validity, and data without being explained by some theory remain a muddled mass of things. 2. What are the major branches of linguistics? What does each of them study? 答:The major branches of linguistics are: (1) phonetics: it studies the sounds used in linguistic communication; (2) phonology: it studies how sounds are put together and used to convey meaning in communication; (3) morphology: it studies the way in which linguistic symbols representing sounds are arranged and combined to form words; (4) syntax: it studies the rules which govern how words are combined to form grammatically permissible sentences in languages; (5) semantics: it studies meaning conveyed by language; (6) pragmatics: it studies the meaning in the context of language use. 3. In what basic ways does modern linguistics differ from traditional grammar? 答:The general approach thus traditionally formed to the study of language over the years is roughly referred to as “t raditional gramma r.” Modern linguistics differs from traditional g rammar in several basic ways. Firstly, linguistics is descriptive while traditional grammar is prescriptive. Second, modem linguistics regards the spoken language as primary, not the written. Traditional grammarians, on the other hand, tended to emphasize, maybe over-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the written word, partly because of its permanence. Then, modem linguistics differs from traditional grammar also in that it does not force languages into a Latin-based framework. 4. Is modern linguistics mainly synchronic or diachronic? Why? 答:In modem linguistics, a synchronic approach seems to enjoy priority over a diachronic one. Because people believed that unless the various states of a language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are successfully studied, it would be difficult to describe the changes that have taken place in its historical development. 5. For what reasons does modern linguistics give priority to speech rather than to writing? 答:Speech and writing are the two major media of linguistic communication. Modem linguistics regards the spoken language as the natural or the primary medium of human language for some obvious reason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linguistic evolution, speech is prior to writing. The writing system of any langu age is always “invented” by its users to record speech when the need arises. Even in today's world there are still many languages that can only be spoken but not written. Then in everyday communication, speech plays a greater role than writing in terms of the amount of information conveyed. And also, speech is always the way in which every native speaker acquires his mother tongue, and writing is learned and taught later when he goes to school. For modern linguists, spoken language reveals many true features of human speech while written language is only the “revised” record of spe ech. Thus their data for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are mostly drawn from everyday speech, which they regard as authentic.

语言运用论文日常用语论文

语言运用论文日常用语论文 唠叨言语的语用研究 摘要: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早已引起了社会学家的注意与兴趣,他们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对人们的日常会话进行分析,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基于他们的研究成果,并结合Brown 和Levinson面子保全论对唠叨言语行为进行了分析,并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适当运用礼貌补救策略,维护听者的面子需求,尊重对方,对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Abstract: Based on the study of the socialists and Brown and Levinson’s face-saving theory,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peech act of nagging. The author,in this paper,points out taking right redressive strategies is important for maintaining a harmonious inter-human relationship. 关键词:唠叨言语;面子保全论;礼貌补救策略 Key words: nagging words;face-saving theory;redressive strategies 1何谓唠叨言语 语言是传递信息和交流感情的手段,是人们实现社会交际的工具。语言运用于社会活动的不同领域就产生了不同类型的言语活动[1],如采访、演讲、谈判、聊天、唠叨等。唠叨是指说话人希望他人改变态度甚至行为而说话繁复,没完没了,是一种特殊的言语交际

活动。唠叨通常发生在社会距离较近的人之间,如家庭成员之间、师生之间、室友之间等。例如母亲、老师或妻子等希望对方去做某事而没有得到回应,不停地通过言语活动来提出要求、命令甚至是警告等,或者对听者的言行进行批评、指责、侮辱等。有媒体报道,天津市妇联儿童部从千余名儿童心理问卷调查中得出结论:九成以上的孩子认为母亲“太唠叨”[2]。在现实生活中因唠叨而产生的师生矛盾和夫妻矛盾也不在少数。由此可见,唠叨并不受欢迎,是失败的言语交际。 2面子保全论阐释 “面子保全理论”(face-saving theory)是Brown与Levison对言语行为作了深入的研究而提出的著名的关于礼貌策略的理论。他们从剖析人们的面子入手,把面子分为消极面子(negative face)和积极面子(positive face)[3]。消极面子是指不希望别人强加于自己,自己的行为不受别人的干涉与阻碍。积极面子则是指希望得到别人的赞同,喜爱。威胁听话人消极面子需求的言语行为是指说话人干涉了听话人行动自由的那些言语行为,如命令、请求、提醒、建议、劝告、威胁和警告等。威胁听话人积极面子需求的言语行为是指说话人表明他不关心听话人的感情、需求等,如表示不赞同、批评、蔑视、抱怨、指责等。一般来说,在言语交际过程中,说话人要考虑三种需求:向听话人传递信息的交际需求;有效地或迫切地交际的需求;在某种程度上满足听话人面子的需求。如果第二种需求不特别明显,说话人就会为了最大程度地保护双方的面子或降低面子受到的侵害程度,都会

社会语言学论文.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美国俚语 一.Definitions of slangs 二.Characteristics of American slangs 三.Social analysis of slang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ender, age, occupation and social settings to use slang 四.Social functions of slang 五.Social reasons for the use of slang 1.Introduction To study slang scientifically,we can take the anthropological tradition of cultural relativism.“According to Bryjak and Soroka(1994:57),‘cultural relativism is the belief that there is no universal standard of good and bad or right and wrong and that an aspect of any given culture can be judged only within its own context.’Cultural relativists appear to suggest that all cultures or institutions are equally valid or fitting and tend to assume that the mere presence of a cultural trait warrants our valuing it”(Lin Dajing,1997). 俚语作为语言的一种,引起特殊性发挥着自己独特的作用,然而很多人并未对俚语有正确的认识,很多人把俚语作为地俗语对待,笔者认为,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尤其存在的合理性,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讲,任何语言种类都是平等的,没有层级之分。本文将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俚语这一语言特殊现象做一粗浅分

期末论文浅析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浅析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文化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内涵,以及民族文化对语言的存在形式和演变怎样产生影响的一个语言学分支学科。它是语言学众多学科中与人和社会紧密联系、最富人文内涵的一个分支学科。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逐渐对这门课程有所了解,作为期末论文,我将结合书本知识和课外参考文献,同时联系自身专业,浅析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一、“文化”的概念 为了更好地理解语言与文化的关系,首先要先了解什么是文化。人们关于“文化”的讨论延续了很长时间,至今仍未得出一个统一的看法。19世纪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曾给文化下过一个着名定义:“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个人所获得的任何其它能力和习惯。”这个定义强调的精神方面的文化,是一般文化人类学家所持的观点。我国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对文化下的定义是:“文化就是生活,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由社会的生产关系所产生出来的物质生活方式,如衣食住行,便是物质文化;由社会的生产关系所反映出来的意识形态,如法律、政治、艺术、哲学,便叫精神文化。”从一直以来人们对“文化”讨论的发展来看,文化的内涵越来越宽广。文化不仅包括了人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观念等精神方面的内容,也包括人的生产生活活动所产生的种种产品、结果或遗迹,也包括人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实践能力,甚至社会活动的组织形式等。 二、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人类思维和交流的工具,它作为人们认识、思维、交际、表达的符号,参与到

文化形成的具体过程中。每一种语言都是在具体、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每一种语言中的形象意义都是在自己独特的历史、社会条件和民族风俗语境下形成的。与语言的发展相似,文化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各民族文化所具有鲜明的个性,不仅决定了人的认知结果,还制约着语言形式。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又担负着传达文化的任务。因此,我们的教材中说“文化和语言之间起码有了两种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是一种文化样式”。 第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存在的物质表现形式。 各民族的文化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尽相同,民族区域生态环境不同,文化积累和传播方式的不同,社会和经济生活的不同等等,从而产生了文化的不尽相同和各个民族文化的鲜明个性。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利用语言,是语言记录了民族文化并保存了民族文化。语言单位,特别是词语,体现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态度,烙上了某一民族的历史、社会生活的印记。 比如,在表达赞美时,美国人通常会说“You look good in this shirt.”或者是“I really like your scarf.”。在汉语中,用的最普遍的是“你的…+增强语气的词(真,特别)+形容词”,如:你的围巾真漂亮。很少有人会使用美国人常说的“我真喜欢你的围巾”这样的句子。在英语中人们说“I like/love…”的频率要大大高于汉语,而绝大多数中国人在赞美对方的时候会选择使用第二人称“你”、“你的”。这就需要通过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来解释,在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传统中,人们非常强调集体主义,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考虑的更多的是集体而不是个人的利益,所以会注意避免强调“个体”。而美国人素来崇尚个人主义,主张个性的发展,他们会随时愿意表达个人的观点和憎恶。这一文化上的差异也会反映在他们各自的语言中。在汉语中,过多的使用第一人称“我”会被认为是以自我为中心,这是绝大多数中国人所不齿的,所以一定要尽量避免。正是考虑到这一点,当中国

交际中的语言艺术(论文).

交际中的语言艺术差异的探讨研究领域:语文 学校:贵州省绥阳中学 班级:高一(28班 组长:黄欣怡 组员:余琼车世婕王洁刘安琪 指导教师:秦建华 摘要: 在当今社会中,网络交际变得越来越重要。网络交际的方法多种多样, 但每种方式都离不开语言。面对不同的对象, 怎样开始交谈?怎样结束? 怎样表达感谢?怎样表示拒绝?我们经过一番考察,对“ 交际中的语言艺术” 这一问题非常感兴趣,于是全组成员决定选择了这个问题,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为此,我们小组成员一致决定确立此课题。 关键词:交往、语言、艺术、运用、必要性、意义 主要内容: 1. 了解人际交往中语言艺术的必要性 2. 人际交往中语言艺术的意义 3. 语言交际艺术要素 正文: 语言是一种纽带。任何一种语言,除了表情达意的功能,还能起到消除误会、拉近距离、增进相互了解的作用。在人际交往中,语言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大的方面,得体的语言、艺术的语言在政治、外交上有着重要作用。它不仅体现了发

言人的自身素质,还体现了这个国家的形象,对增进国家间的友谊、信任度、加强合作、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小的方面,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与同学、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是必须的,沟通又要用到语言,说的话恰当才能交到更多好朋友,才能得到老师更多的帮助,从而把学习搞好。将来走上社会,找工作、应聘时也需要推销自己,这时候的语言尤为重要,讲的好,你就能从几十万的应聘者中脱颖而出,找个好工作,讲的不好就只能被淘汰,想想,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表达能力不过关,如何能行? 然而, 在现实生活中, 存在着许许多多交流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处理, 将来对我们的未来、对社会和国家的未来都会产生很大的不良后果,也可以说是人生的一大遗憾。因此,对于人际交往中的语言艺术的研究非常重要且必要。 说话很简单,嘴巴一张一合配合好舌头的律动就好了,但要把话说好,就大有学问。要在恰当的时机对恰当的人说出恰当的话,需要的不仅是一份聪明,更是一种智慧的体现。把话说好是一种境界,如何让把话说好,你就要接着看了。 古代有一位国王,一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满嘴的牙都掉了。浴室,他就找了两个解梦的人。国王问他们:“为什么我会梦见自己满口的牙都掉了呢?” 第一个人说:“皇上,梦的意思是,在你所有的亲属都死去以后,你才会死,一个都不剩。”皇上一听,龙颜大怒,杖打了他一百棍。第二个人说:“至高无上的皇上, 梦的意思是,您将是您所有的亲属中最长寿的一位呀! ”皇上听了很高兴,赏了他一百个金币。 同样的事情,同样的内容,为什么一个会挨打,另一个却受到嘉奖呢? 因为挨打的人不会说话,受奖的人会说话而已。 类推到现代社会,大家都很清楚,说话是一种生存技巧。会说话,一切都好; 不会说话,总归会吃亏。 那我们有应如何说话呢? 1.言语得体

英语专业社会语言学论文 socialinguistics

社会语言学论文 A Brief Analysis of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姓名:何丽丽 学号:201110010107 院系:外国语学院 班级:英语1101 指导教师:邓林 二〇一四年五月二十三日

A Brief Analysis of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Abstract Sociolinguistics is the descriptive study that concentrates on the study of how language is used, and the effects of language use on society. It also studies how language varieties differ between groups separated by certain social variables, for instance, ethnicity, religion, status, gender, level of education, etc. With regard to this paper, the emphasis will be put onto the differences in the actual speech of different gender. We can classify the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into two categories. The first category is mainly about sexism in language, as for this category, we mainly focus on how speakers demonstrate their different cultural attitudes toward different genders. The second category is about the differences in the actual speech of men and women. In the first part, I will make a brief introduction about sociolinguistics and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In the second part, it will concern the categories of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and previous study of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The third part concentrates on the approach of the analysis. The fourth is about the data collection and research methodology. The fifth part analyzes the differences of the speech between men and women from three perspectives— the purpose of the speech, the topic of the conversation and the mode of the speech. The final part comes to the conclusion about the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Key words: Gender differences, sociolinguistics, analysis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