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黄土滑坡的形成机理与防治措施

黄土滑坡的形成机理与防治措施

黄土滑坡的形成机理与防治措施
黄土滑坡的形成机理与防治措施

黄土滑坡的形成机理与防治措施

摘要:黄土滑坡是公路工程地质中常见的问题,它的危害大,治理困难,一直都是公路工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论述了黄土滑坡的分类、诱因及演变过程,并总结了几点防治措施,对实际工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公路地质黄土滑坡演变防治措施

我国黄土面积广泛,约占陆地面积的6.6%。主要分布在陕西、甘肃、山西以及宁夏等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孔隙大、且含有较高的可溶盐,又受地貌条件及人类活动影响,水土流失严重,地质灾害频频发生。而黄土滑坡是黄土地区最严重的地质灾害类型之一。其规模大、危害性强已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并制约经济的发展。本文主要介绍一下黄土滑坡的分类、形成机理,提出了几种防治的措施。并对未来研究的方向作了简单的展望。

1 黄土滑坡类型

黄土滑坡是黄土高原地区的一种特殊的地貌,其分布有一定的群集性,各群集黄土滑坡的形成受地层结构、水文地质条件、侵蚀强度与深度、区域性地貌等组合因素。按黄土滑坡地区的地层与结构的不同,黄土滑坡可分为:

1.1 黄土内滑坡

滑坡失稳机理分析

滑坡区的勘测结果显示滑坡高差90~150,滑坡顺河呈长条形分布,长约600m,宽约160~300m,滑体厚度一般20~30m。图5-6-2为发耐滑坡一典型地质剖面图。勘测资料显示滑体上部为崩塌堆积和坡积物组成,下部为风化破碎的砂岩、页岩夹石灰岩。基岩中有三组结构面发育,它们的组合有利于构成滑面,且节理裂隙发育密度大,严重的破坏了岩体的完整性,岩体具有层状破裂结构特点。岸坡失稳破坏力学机制:首先是水库蓄水后,处于临界稳定状态的岸坡岩体在水的侵泡下软化,强度降低,发生压缩蠕变,导致山体重心外移,使高处原有的裂隙扩展,进而中部应力集中;另外水库诱发地震促使形成贯通整个滑体的剪切面(带),致使岸坡山体下滑形成滑坡。由于基岩风化破碎,其滑面并不完全受控于岩体的结构面,故而形成近似反抛物线形剪切破坏模式。 追究形成滑坡破坏的深层机理,地形地质环境是形成滑坡的内在原因。滑坡地区第四系崩塌堆积层广布,岩土松散,夹泥多,有架空现象。下伏基岩为不均一层状结构砂岩、页岩夹石灰岩及媒,岩层风化破裂,层理节理发育,地下一定深度岩体卸荷松弛,尤其倾向山外的中倾角节理发育易于形成剪切带。地形坡度较陡,尤其上半部分边坡较陡,不利于边坡稳定。 产生滑坡的外部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人为因素使山坡的稳定条件改变。如滑坡库岸多层公路开挖,堆渣,建房加载,破坏了本来稳定性差的山坡自然平衡状态;生活区大量废水长期在滑坡后缘地带灌入,使软弱岩层进一步软化;公路及建房地基开挖放炮震动等促使滑坡产生和发展。(2)水库蓄水是地下水位抬高,岩土饱水,致使其力学强度降低,土体软化,加上库水浮托,山坡下部失重,造成岸坡稳定性降低。 (3)水库诱发地震是触发滑坡的另一原因。1989年11月21日水库下闸蓄水后第五天发生2.9级地震,一个月后1989年12月17日又发生3.1级地震,诱发地震的频度较高,特别是有感地震对山坡的稳定性影响较大。地震发生后,滑坡后缘裂缝突然变宽,增长,大量张开裂缝连续贯通,地面局部下沉,显示地震与滑坡的发生有直接关系。

滑坡的形成机理与其安全防护措施(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滑坡的形成机理与其安全防护措施(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3699-80 滑坡的形成机理与其安全防护措施 (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摘要: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它经常会破坏地面工程、环境和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惨重等现状。本文就滑坡的形成因素进行了详细剖析,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安全防护措施。 关键词:滑坡;地震;地质构造;时空分布 0 引言 中国是滑坡地质灾害十分严重的国家。据初步调查,全国大约有中型以上灾害点3万处,小型灾害点多达数十万甚至100多万处。1949一20xx年的45年间,共发生破坏较灾害6000多次,造成重大损失的严

重灾害事件至少有1200次。崩滑流灾害分布十分广泛。在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中.除上海等个别省自治区3外,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而最近,20xx 年6月5日下午,重启市武隆县铁矿乡鸡尾山发生重大山体滑坡事件,据20xx年6月15日网上最新报道,事故发现9具遗体,另外有63人失踪,20xx年9月8日,发生山西襄汾新塔矿业公司的“9?8”特别重大尾矿库溃坝事故,已确认262人遇难,……,所有这些,都无不表明,研究滑坡形成机理及做好其安全防护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 滑坡形成机理 1.1基本条件 产生滑坡的基本条件是斜坡体前有滑动空间,两侧有切割面。例如中国西南地区,特别是西南丘陵山区,最基本的地形地貌特征就是山体众多,山势陡峻,沟谷河流遍布于山体之中,与之相互切割,因而形成众多的具有足够滑动空间的斜坡体和切割面。广泛存在滑坡发生的基本条件,滑坡灾害相当频繁。

滑坡型泥石流形成机理_李树德

DOI:10.13209/j.0479-8023.1998.035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4卷,第4期,1998年7月 Act a Scientiar um Nat ur alium Universit atis Pekinensis,Vol.34,No.4(Jul,1998) 滑坡型泥石流形成机理1) 李 树 德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北京,100871) 摘 要 滑坡型泥石流是一种特殊的能量转换体运动类型。它是在很短时间内,由滑坡体的位能 快速转化为动能的一次性滑动——流动堆积。滑坡型泥石流的活动是由块体在整个连续运动过程 中发展的两个阶段(先滑坡,后泥石流)组成。滑坡型泥石流与一般的滑坡、泥石流不同,它兼具滑 坡和泥石流的一些特征。滑坡型泥石流速度快,冲击力强,破坏性大。在理论上和国民经济影响方 面有独特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 滑坡;泥石流;滑坡型泥石流 中图分类号 P642 0 引 言 滑坡与泥石流、地震、火山喷发、台风以及特大洪水一样,是一种突发性自然灾害。而滑坡型泥石流兼具滑坡和泥石流的一些特征,它是一种超强度高速输移泥沙石块的过程,它可以在几分钟、几十分钟或数小时内将大量的泥沙石块倾泻到山口外,倾刻之间给人类造成巨大灾难。不仅造成人员伤亡及工农业极大经济损失,而且大大恶化了周围生态环境。对其形成、发展和运动机理、分布规律,预测预报和预防治理的研究,将对人类生存和经济建设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1 滑坡型泥石流概念 客观科学地认识滑坡型泥石流,首先必须对滑坡及泥石流概念有正确的理解。一般认为在重力、动水压力、地震或其他某些力的作用下,斜坡上的岩土沿坡内一定的软弱带(或面)作整体地向前、向下移动的现象,谓之滑坡。 而泥石流这一概念,目前国内外的研究者尚无一致性的意见。一般认为泥石流是一种特殊物质运动的自然现象;有的认为泥石流是产生于沟谷中或坡地上的一种饱含大量泥少石块和巨砾的固液两相流体。它介于山崩、滑坡等块体重力及动力运动与流水等液体水力运动之间,呈粘性层流或稀性紊流状态,是各种自然营力(地质、地貌、水文、气象等)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C.M.伏列什曼夫认为泥石流指的是固体物质含量高,泥位剧增的暂时性山地河床型洪流[1];日本水土保持学会认为泥石含量多于水体。含水的粥状泥沙在其自重作用下产生运动  1)地震科学联合基金资助项目(95239) 收稿日期:1997-01-24;修改稿收到日期:1997-04-04.

浅谈滑坡形成机理及防治措施

题目:浅析滑坡的形成机理及防治措施专业:土木工程(工程管理) 学号:10924408 姓名:黎省 指导教师:李华东 学习中心:南充奥鹏 西南交通大学 网络教育学院 2013年03月29日

院系西南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专业土木工程年级201009 学号10924408 姓名黎省 学习中心南充奥鹏指导教师李华东 题目浅析滑坡形成机理及防治措施 指导教师 评语 是否同意答辩过程分(满分20) 指导教师(签章) 评阅人 评语 评阅人(签章) 成绩 答辩组组长(签章) 年月日

毕业论文任务书 班级201009 学生姓名黎省学号10924408 开题日期:2013年03 月20 日完成日期:2013年03月29 日 题目浅析滑坡形成机理及防治措施 1、

2、学生应完成的任务 第一步:在全面掌握有关理论的基础上积极着手收集资料,拟定该论文大纲; 第二步:依据指导老师修改后的论文提纲撰写论文; 第三步:向指导老师提交论文初稿; 第四步:依据老师的指导对论文进行反复修改; 第五步:论文定稿并对论文进行装订; 第六步:对论文答辩进行准备。 2、论文各部分内容及时间分配:(共10 周) 第一部分完成开题( 1 周) 周) 3 周) 第四部分滑坡发生时的应对措施( 2 周) 第五部分结束语( 1周) 评阅或答辩( 1 周) 3、参考文献 [1] 张浩、李东哲,1987,滑坡与泥石流,地质出版社。 [2] 张永年,1990,环境水文地质学,地质出版社。 [3]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1991,中国滑坡分布,成都地图出 版社。 [4] 地质矿产部等,1991,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地质出版社。

滑坡防治措施

、滑坡防治措施 1.消除和减轻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危害 滑坡的发生常和水的作用有密切的关系,水的作用,往往是引起滑坡的主要因素,因此,消除和减轻水对边坡的危害尤其重要,其目的是:降低孔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防止岩土体的软化及溶蚀分解,消除或减小水的冲刷和浪击作用。具体做法有:防止外围地表水进入滑坡区,可在滑坡边界修截水沟;在滑坡区内,可在坡面修筑排水沟。在覆盖层上可用浆砌片石或人造植被铺盖,防止地表水下渗。对于岩质边坡还可用喷混凝土护面或挂钢筋网喷混凝土。排除地下水的措施很多,应根据边坡的地质结构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加以选择。常用的方法有:1,水平钻孔疏干;2,垂直孔排水;3,竖井抽水;4,隧洞疏干;5,支撑盲沟。 2.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 通过一定的工程技术措施,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提高其抗滑力,减小滑动力。常用的措施有:1,削坡减载;用降低坡高或放缓坡角来改善边坡的稳定性。削坡设计应尽量削减不稳定岩土体的高度,而阻滑部分岩土体不应削减。此法并不总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要在施工前作经济技术比较。2,边坡人工加固;常用的方法有:1,修筑挡土墙、护墙等支挡不稳定岩体;2,钢筋混凝土抗滑桩或钢筋桩作为阻滑支撑工程;3,预应力锚杆或锚索,适用于加固有裂隙或软弱结构面的岩质边坡;4,固结灌浆或电化学加固法加强边坡岩体或土体的强度;5,SNS边坡柔性防护技 术等 1、设置截水、排水沟、盲沟,防止地表水、地下水流入 坍、滑体。 (1)在坍、滑体上方,按其汇水面积及降雨情况,结合地形设置一道或几道截水沟,使地表水全部汇入截水沟,引至路基边沟或涵洞排出。截水沟断面一般可取深0.4~ 0.6米,沟底宽0.5 米左右,边坡1:1~1:1.5。 在坍、滑体范围内,根据水量大小开挖树枝状排水沟。其主沟与滑动方向一致,以免滑坡体滑动时水沟破裂水量集中下渗。水沟跨过裂缝,可用搭叠形渡槽引过。排水沟尺寸可略小于截水沟

滑坡稳定性作业答案

滑坡稳定性计算与评价报告 姓名:陈洁霞 班号:042081-27

学号:20081003405 滑坡稳定性计算评价 一、岩村滑坡工程地质环境 1、滑坡形态 该滑坡位于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县魏家楼乡天云煤矿对面。整体上形态呈“簸箕”形,滑坡后缘高程为1099.71m,前缘高程为1073.32m,高差约27.0m。路基三级边坡切削滑坡前缘,边坡坡度约为45°。滑坡前缘宽度约为76.0m,顺主滑方向长约50.0m,滑体最大厚度约为14.0m,体积约2.1*104m3,为一中型土质滑坡。 2、滑体岩土特征 该滑坡体的岩土沿深度范围可以分为三层。上层为黄土状土(原黄土),多呈浅黄色,厚度5.0~7.0m,滑体前缘最薄处约3.0m,中间约6.7m,后缘最厚处约8.0m,垂直裂隙发育,岩性呈可塑~硬塑状态,结构较松散,钻孔岩芯呈散块状,夹有少量植物根系及黑色斑点,粉粒含量较高;中层黄土状土(原古土壤),褐黄-棕红色,厚度约2m,硬塑状态,结构致密,钻孔岩芯呈柱状,夹有白色菌丝及少量钙质结核;下层又为浅黄色黄土状土(原黄土),厚度在1.0~3.0m之间,硬塑状态,结构致密,钻孔岩芯呈散块-短柱状,夹杂黑色斑点及白色菌丝,ZK2-2该层下部可见砾石及泥砂岩层,但ZK2-1揭示该层下部缺失砾石层,分析认为是由于滑坡造成此处砾石层被推出。滑体土物理力学性质统计见表1。 根据钻孔及探井所揭露的滑动面位置,可以推断出该滑坡的滑动面剖面形状为近似圆弧形,滑坡前缘大致与基岩面紧密接触。 3、滑坡变形破坏与成因分析 根据野外调查和勘探,该滑坡是在边坡重新刷坡完毕后,发生连续暴雨,雨水沿土体表面垂直裂隙及落水洞下渗而引发的。滑坡产生后,边坡中上部出现错台裂缝,错台高度达2-3m,严重威胁到了路基安全;坡体表层也出现了弧形的张拉裂缝,裂缝宽度0.5~3cm,深度1~6m,个别裂缝已深入至强风化基岩中。 从总体上来看,造成滑坡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坡体结构是形成滑坡的物质基础。上覆黄土,下伏伏泥岩-砂岩是易滑坡地层,本边坡上部黄土易渗水,下部泥岩相对隔水,从而形成滑动带,使其具备了滑坡的条件。 ②、连续暴雨是滑坡产生的直接诱因。 ③、高边坡开挖过程中,由于放炮及土方开挖等工程因素,造成土体结构松动,边坡前缘形成高陡临空面,边坡土体发生应力重分布,是形成滑坡的另一重要因素。 表1 滑体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 统计项目样本个数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 天然含水率(W) % 29 13.8 3.2 7.2 天然密度(ρ)g/cm3 16 1.99 1.41 1.66

浅谈中国黄土滑坡研究现状

浅谈中国黄土滑坡研究现状 摘要:黄土滑坡是我国黄土地区发育的一种斜(边)坡表生地质灾害,近年来我国科研工作者加强了对该类滑坡的研究。本文介绍了国内在滑坡类型划分、分布规律、形成条件、形成机理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黄土滑坡研究现状0、引言 中国黄土广泛分布在西北、华北与东北地区,尤其集中分布在被称为中央黄土高原的陕西、甘肃、山西以及宁夏等省区。在这里,特殊的气候、沉积以及地层环境中,地貌的发展演变也具有相应特殊的过程,产生了气候、地层与地貌上统一的动力地质作用及其产物――黄土滑坡[1]。黄土滑坡是我国黄土地区发育的一种斜(边)坡表生地质灾害,它以其多发性、危害性而严重制约着区域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有关科研单位加强了对黄土滑坡的研究,相应的研究成果也大量问世。 1、黄土滑坡的分类 黄土滑坡类型划分直观地反映了黄土滑坡的基本特征。要想深刻地认识黄土滑坡的共性和特性,就须进行分类研究。按滑坡体的赋存条件、成因、厚度、破坏机理、运动特征等进行的不同类型的划分,基本可满足当前黄土滑坡研究

的需要。目前国内的分类研究可概括为四种[2]。 1.1铁科院西北分院的分类 (1) 按成因分:洪积老黄土滑坡;洪积、风积黄土滑坡;风积、坡积黄土滑坡。 (2) 按厚度分:极深层黄土滑坡;深层黄土滑坡;中层黄土滑坡;浅层黄土滑坡。 1.2 王成华等的分类 (1) 崩塌推移型:暴雨崩塌推移型;融冻崩塌推移型;溶、潜蚀崩塌推移型;地震崩塌推移型。 (2) 错落转动型:暴雨错落转动型;融冻错落转动型;溶、潜蚀错落转动型。 (3) 蠕动平移型:融冻蠕动平移型;溶、潜蚀蠕动平移型。 1.3 乔平定等的分类 (1) 按厚度分:巨厚层滑坡( H > 50 m);厚层滑坡( H= 20~50 m);中层滑坡( H = 6~20 m);浅层滑坡( H< 6 m)。 (2) 按产生时代分:古滑坡;老滑坡;新滑坡;新生滑坡。 (3) 按力源分:推动式滑坡;牵引式滑坡。 (4) 按出口与坡脚关系分:坡基滑坡;坡体滑坡。 (5) 按诱因分:自然因素滑坡;人为因素滑坡。 1.4 王念秦等的分类

某土质滑坡形成机理及稳定性分析

某土质滑坡形成机理及稳定性分析 摘要:平原地区发育的滑坡通常规模较小且稳定性较好。崔庄乡周湾村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西北部,属丘陵区。据野外调查发现,崔庄乡周湾村绞坡路滑坡为该地区较有代表性的土质滑坡之一。为了充分认识其形成机制和稳定性,论文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不同工况下该滑坡的稳定性,对滑坡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防治方案建议。结果显示,该滑坡变形破坏机制为蠕滑-拉裂型,在天然和地震情况下处于基本稳定状态,降雨情况下处于欠稳定状态。建议采用截排水沟+抗滑桩的方式进行防治。 关键词:土质滑坡;形成机理;变形破坏机制;稳定性分析 崔庄乡位于南召县西北部,距南召县城约为6km,滑坡区位于崔庄乡周湾村绞坡路,有乡村公路经过,总体上交通较为便利。据野外调查,发现崔庄乡周湾村绞坡路滑坡为该地区较有代表性的土质滑坡之一。,为了便于分析该地区该类型滑坡灾害的性质,更为有效的防治地质灾害,本文对该滑坡进行了形成机制分析和稳定性评价[1]。论文运用极限平衡法分析了不同工况下该滑坡的稳定性[2-10],最后对滑坡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防治方案建议。 1滑坡区地质条件 1.1 气象水文条件 崔庄乡位于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的北缘,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干寒。年均气温14.8~13℃,为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县境年平均降雨量851.9mm 左右,历年,1小时、1日最大降雨量分别为89.6 m、328.9 mm。 滑坡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地表水主要为降雨条件下,区内冲沟产生的地表径流。地下水主要有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两大类。 松散堆积层孔隙水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中,接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向坡下沟谷及下伏基岩裂隙排泄。松散堆积层中孔隙水具有富水性、透水性差的特点,其含水量较小。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砂岩裂隙中,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在地势低洼处排泄。但是基岩含有大量泥岩层,故基岩裂隙水的排泄量很小,一般小于0.5L/S。 1.2 地形地貌及地层岩性 工作区地貌类型为丘陵区,滑坡区高程为310~360m,为山地到平原过渡带。冈峦起伏,整体坡度约为17°,丘陵山顶多为圆状,坡积层发育,坡体局部见基

滑坡的工程地质特征及其防治措施

试论滑坡的工程地质特征及其防治措施 ——以甘肃花子沟滑坡为例 一、滑坡概述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到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我国是世界上滑坡灾害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史书中早有山崩堵江和地移掩村的记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大规模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建设速度加快机械化施工程度提高,人类改造自然的力度和广度空前增大。而许多滑坡灾害延误工期增加投资甚至造成重大灾害,为此对滑坡进行研究减少滑坡灾害在大规模经济建设中造成的巨大损失显得尤为重要。 二、滑坡分类 滑坡的分类主要根据滑坡体的物质组成、滑动面形状、滑动速度、力学特征、滑坡体厚度、滑坡体规模、发展阶段等来划分,如以滑动面形状为区分标志,有均质滑坡、顺层滑坡和切层滑坡。也有以滑动的位置、移动形式划分,如基岩滑坡、表层滑坡。还有从发育期划分,如幼年期滑坡、青年期滑坡、壮年期滑坡、老年期滑坡。 我国铁路部门提出了以滑坡体组成物质、滑坡体厚度、性质、成因为分类标准的三级分类法:

第一级按滑坡体物质组成分类:粘性土滑坡、黄土滑坡、堆填土滑坡、堆积土滑坡、破碎岩石滑坡、岩石滑坡。 第二级按主滑面的成因分类:堆积面滑坡、层面滑坡、构造面滑坡、同生面滑坡。 第三级按滑坡体厚度分类:巨厚层滑坡:厚度大于50米;厚层滑坡:厚度20~50 米;中层滑坡:厚度6~20米;浅层滑坡:厚度小于6米。 滑坡定名时将三级标志放在前面,二级放中间,一级放在最后。 三、甘肃花子沟滑坡的工程地质分析 3.1花子沟滑坡简介 花子沟滑坡位于甘肃省灵台县境内花子沟北侧,拟建的省道202线泾川至渗水坡段公路K40+700~K41+200范围内。该滑坡是一大型(总体积约400×10 m )深层(滑体厚20 m-50 m)基岩滑坡。拟建道路从滑坡体中部穿过,在连续降雨和施工开挖作用下,该路段右侧出现连续滑坡(滑塌),影响道路施工为后期运营带来隐患,因此必须对该滑坡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并提出治理措施。 3.2花子沟滑坡现状 滑坡所在地貌属于丘陵沟壑区,地势整体西高东低,从坡脚小溪到滑坡后缘顶部平台最大高差约140 m。该滑坡整体形态清晰,轮廓明显,滑坡后壁地形呈圈椅状,有明显滑坡后壁,滑体左右侧界限明显。滑坡后壁陡峭,后壁高5 m~15 m,后壁顶部多处有崩塌产生,滑坡后缘顶部平台见串珠状陷穴。滑坡在平面上呈椭圆形,纵向(沿道路方向)长约470 m,横向(垂直道路方向)宽约330 m,主滑方向为56o。滑坡整体前部、中部较平坦,坡角10o~15o;后部稍陡,坡角30o~40o;滑坡坡脚处稍陡,坡度20o~40o。滑坡坡脚在溪水的冲刷作用下,多处有崩塌产生,如图1,图2所示。

黄土滑坡的诱发因素及形成机理

地下结构灾害与防护 学年论文 题目黄土滑坡的诱发因素及形成机理 姓名 所在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 日期

黄土滑坡的诱发因素及形成机理 摘要: 近几年来,西北地区黄土滑坡灾害频频发生而且其频率呈现增加的趋势,黄土滑坡灾害且因其危害大、分布广成为近年工程地质研究热点问题。为有效减缓黄土滑坡灾害的风险,必须对黄土滑坡诱发因素及其形成机理进行相关的研究。黄土滑坡的诱发因素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种。自然因素包括河流及沟谷侵蚀、地震、降雨及冻融、地下水活动及新构造活动等;人为因素则包括农业灌溉、地下开采、开挖与堆载、修建水库等。研究表明,降水和人类工程活动是最主要的诱发因素。本文对黄土滑坡灾害的诱发因素及形成机理进行了深入浅出的研究与阐述,并提出了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防治对策,对黄土滑坡的预报治理工作具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黄土、滑坡、因素、机理、防治措施 正文: 黄土滑坡是指在厚层黄土高边坡地段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软弱面整体下滑的现象。滑坡边界多呈半圆形或弧形,破裂壁呈陡坎,有较陡的滑动面,常发生于40°~60°的黄土谷坡上部或谷坡最下部。滑坡发生后,稳定坡面为35°左右,多发生于地下水溢出处。 黄土滑坡是特定地质地理环境下的一种自然人为灾害,以其对人类的危害性、灾害过程的复杂性和对其研究的迫切性,严重制约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成为当今世界性的研究难题和关注的热点。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形地貌、岩土体结构特性、地下水及新构造活动等条件,是影响其发生、发展的主要地质因素,而大气降水及爆破、人工开挖和地下开采的人类工程活动等非地质因素,对斜坡的变形破坏也起着重要的诱发作用[2]。 (一)黄土滑坡的诱发因素 (1)地形地貌及地层岩性 铜川地区分布有大量的黄土陡崖、陡坡,其高度、坡度以及临空面,为滑坡的形成提供了最基本的客观地形条件。调查发现,铜川地区黄土滑坡多发育于遭受侧向侵蚀和冲沟深切的黄土斜坡带、黄土梁间凹地及黄土塬边等;同时,黄土中的古土壤以粘粒成分为主,

滑坡的形成机理与其安全防护措施(新版)

滑坡的形成机理与其安全防护 措施(新版) Safety work has only a starting point and no end. Only the leadership can really pay attention to it, measures are implemented, and assessments are in place.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346

滑坡的形成机理与其安全防护措施(新版) 摘要: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它经常会破坏地面工程、环境和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惨重等现状。本文就滑坡的形成因素进行了详细剖析,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安全防护措施。 关键词:滑坡;地震;地质构造;时空分布 0引言 中国是滑坡地质灾害十分严重的国家。据初步调查,全国大约有中型以上灾害点3万处,小型灾害点多达数十万甚至100多万处。1949一2009年的45年间,共发生破坏较灾害6000多次,造成重大损失的严重灾害事件至少有1200次。崩滑流灾害分布十分广泛。在

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中.除上海等个别省自治区3外,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而最近,2009年6月5日下午,重启市武隆县铁矿乡鸡尾山发生重大山体滑坡事件,据2009年6月15日网上最新报道,事故发现9具遗体,另外有63人失踪,2008年9月8日,发生山西襄汾新塔矿业公司的“9?8”特别重大尾矿库溃坝事故,已确认262人遇难,……,所有这些,都无不表明,研究滑坡形成机理及做好其安全防护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滑坡形成机理 1.1基本条件 产生滑坡的基本条件是斜坡体前有滑动空间,两侧有切割面。例如中国西南地区,特别是西南丘陵山区,最基本的地形地貌特征就是山体众多,山势陡峻,沟谷河流遍布于山体之中,与之相互切割,因而形成众多的具有足够滑动空间的斜坡体和切割面。广泛存在滑坡发生的基本条件,滑坡灾害相当频繁。 从斜坡的物质组成来看,具有松散土层、碎石土、风化壳和半成岩土层的斜坡抗剪强度低,容易产生变形面下滑;坚硬岩石中由

黄土滑坡的基本类型与活动特征_吴玮江

第13卷 第2期2002年6月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The Chinese Journal of Geological Hazard and Control Vol .13 No .2Jun .2002 黄土滑坡的基本类型与活动特征 吴玮江1 ,王念秦 2 (1.甘肃省科学院 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甘肃兰州 730000;2.成都理工大学 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四川成都 610059) 摘要:按滑体岩土组成和滑面发育位置,黄土地区的滑坡可划分为黄土层内滑坡、黄土接触面滑坡、黄土-泥岩顺层滑坡、黄土-泥岩切层滑坡4种基本类型。黄土接触面滑坡、黄土-泥岩顺层滑坡的滑速低、滑距短,滑体具有稳定性差、复活性强的特点。黄土层内滑坡、黄土-泥岩切层滑坡的滑速高、滑距长,滑体稳定性高。但后壁不稳定,易再次滑动。这些基本规律对黄土滑坡研究和防治、滑坡灾害预测有一定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关键词:黄土滑坡;类型;滑速;滑距;复活性;稳定性文章编号:1003-8035(2002)02-0036-05 中图分类号:P642.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02-01-17;修回日期:2002-01-26 作者简介:吴玮江(1963—),男,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 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研究与防治工作. 1 引言 按照滑体的主要物质组成分类是目前最常采用的滑坡基本分类方法之一 [1] 。广泛分布于黄土高原 地区的黄土滑坡是一类主要的特殊土质滑坡类型。而黄土滑坡中的一些大型滑坡并非全由黄土组成,除有不同时期的黄土外,还有大量的第三系、白垩系等软弱岩层 [2][3] 。但因发生在黄土地区,一些学 者也将其笼统称为黄土滑坡。可见,狭义概念上的黄土滑坡类型与实际情况有所出入,从而影响着黄土地区滑坡的研究与学术交流。 滑坡险情应急处理时,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是滑动距离、危害范围的预测。如对滑坡类型、活动特征认识不足,滑坡危害范围预测划定过大或过小,都难以最大限度地减轻滑坡灾害损失。一般认为,黄土滑坡具有崩塌性,多属高速或高速远程滑坡。实际上,不同类型的黄土滑坡的滑动和复活特征差异很大。因此,建立广义黄土滑坡概念,深入研究黄土滑坡类型及滑动、复活特征,有助于滑坡变形破坏方式、活动状态、危害范围的正确认识和预测,以及防治对策和措施的正确选择,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2 黄土滑坡的基本类型 地层岩性是滑坡发育的物质基础,也是滑坡研究和防治中需首先查清的问题。因此,按物质组成分类是最能反映滑坡基本特征的分类方法。受区域 地层岩性条件组合的控制,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 除不同时期的黄土属易滑地层,发育纯黄土滑坡外,广泛分布的第三系、白垩系及侏罗系等中、新生界 泥岩地层,因胶结程度差,为半成岩状,力学强度低,也属易滑地层。所以该地区的许多滑坡,特别是一些大型滑坡的滑体常是由黄土和下伏泥岩岩组共同组成,属混合型滑坡,已超出狭义的由纯黄土组成的黄土滑坡概念。根据黄土高原地区滑坡的岩土类型,现提出以下广义黄土滑坡概念和分类方案:广义黄土滑坡系指发生在黄土地区的主要由黄土或黄土和下伏中、新生界泥岩岩组组成的滑坡。根据滑坡体物质组成及滑面的发育位置,将其进一步划分为黄土层内滑坡、黄土接触面滑坡、黄土-泥岩顺层滑坡和黄土-泥岩滑坡4种基本类型,其各种类型黄土滑坡的基本特征综合于表1。 与原来黄土滑坡概念相比,上述广义滑坡分类中的纯黄土滑坡类型为原狭义黄土滑坡,这种新的黄土滑坡分类更加符合黄土地区滑坡发育的实际,也使黄土滑坡的概念更加清楚,内涵更加丰富,同时该滑坡分类考虑了滑动面的发育位置及与岩层的相互关系,有利于黄土地区滑坡规律认识和灾害防治。 3 各类黄土滑坡的滑动特征

黄土滑坡研究现状及特征

黄土滑坡研究现状及特征 黄土滑坡中的黄土是一种具有特殊物质成分、形态和性质的多孔隙弱胶结的松散沉积物,第四纪以来广泛分布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我国黄土覆盖面积广阔,约为63.5×l04km2,主要分布于陇中东、陕北、蒙西南、晋、豫西北以及鲁西等地。 黄土集中分布的陕西、甘肃、山西以及宁夏等省区,被称为“中央黄土高原”。黄土往往假整合覆盖于阶地以及新近系、白垩系、侏罗系等老地层的风化剥蚀夷平面上,形成蔚为壮观的黄土高原地貌景观。 第四纪以来,黄土高原随地壳运动间歇性上升的同时,黄土也在不断沉积加厚;另一方面,黄土高原被各级河流不断侵蚀、下切河谷和冲沟,黄土“悬覆”于基岩之上。“此消彼长”的作用在河谷和沟谷两岸形成绵延不断的黄土斜坡,由于这种作用依然持续,那些遭受强烈自然营力作用的斜坡仅维持在临界平衡状态。 近年来,伴随着人类经济与工程活动的加剧,黄土滑坡灾害发生频率呈现增加的趋势,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甚至造成重大群死群伤灾难。 大量调查和分析表明,黄土滑坡具有以下一些共同特征: (1)、多数滑坡滑动速度快,瞬间启动、高速滑动,迅速达到新的“暂稳”状态。 (2)、大型滑坡多数滑面埋深超过20m,甚至切穿整个黄土层,使得古夷平面上的黄土层全部滑动、搬运至坡脚。 (3)、滑动带受新近系红色黏土(或古土壤)控制,黄土与红土(或砂岩)界面构成主滑面。 (4)、滑坡后缘拉裂,多形成陡坎;滑坡产生显著的滑动前兆(如地面变形、地面裂缝发生和发展),这些前兆与滑坡体内部大变形有关。

(5)、受水影响大,往往发生于强降雨期间(包括短时间大雨、暴雨等强降雨和连续多日长时间的中雨、小雨等淋雨),还有一部分滑坡与冻融有关(即地下水位升高)。 (6)、部分滑坡转化为泥流,在更大范围内形成灾害。 (7)、往往与工程开挖、农业灌溉、削坡建房等人类活动有关。 黄土滑坡的实质是黄土剪切破坏,因此,黄土剪切特征是国内外广泛研究的重点。早期剪切试验是以黏土为研究对象(Hvorslev,1960;今井秀喜等,1963; Skepton,1966)的近年来,许多学者进行了非饱和黄土和饱和黄土的剪切试验,对黄土滑坡剪切带的形成机制、临界条件以及剪切带物性变化等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非饱和黄土研究主要集中在传统的三轴和直剪测试以及少量非饱和三轴和极少的环形剪切试验研究,重点关注了含水量对剪切行为的影响;在饱和黄土研究中,使用三轴和大型环形剪切装置系统研究了动态循环加载条件下黄土的液化行为,静态加载的饱和黄土的剪切行为主要集中在三轴试验上。 宋克强等以关中地区黄土滑坡为原型制作了1:150比例尺的模型,分别模拟均质土滑坡和有软弱带的滑坡,证实了边坡变陡时坡顶拉应力增大、坡脚剪应力增大。卢全中等对大尺寸裂隙性黄土进行了直剪试验,结果显示在不同正应力作用下的剪应力-剪切位移曲线具有弱硬化型特点,裂隙张开、闭合程度对抗剪强度有直接影响。张照亮等对注浆黄土进行原位剪切试验,结果显示注浆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陈志敏等通过分别考虑新老土层结合面及圆弧滑面含水量、液性指数、塑性指数等,提出黄土滑坡最不利滑面综合分析方法。周永习等对原状黄土的大量不排水剪切试验结果表明,饱和黄土表现出了两种不同的典型剪切特性:稳态特性和准稳态特性。 王松鹤、骆亚生对杨凌黄土进行三轴剪切蠕变试验,建立了适合杨凌地区黄土的经验蠕变模型。张帆宇通过非饱和黄土的排水环形剪切试验、饱和黄土的不排水环形剪切试验,解释了非饱和黄土斜坡的演化机制和没有触发条件下的自发式失稳,以及黄土液化高速长距离移动和灌溉诱发的黄土滑坡季节性复活机理。张茂花等通过增湿剪切试验表明黄土的极限强

滑坡的形成机理与其安全防护措施完整版

编号:TQC/K394 滑坡的形成机理与其安全防护措施完整版 Through the proposed methods and Countermeasures to deal with, common types such as planning scheme, design scheme, construction scheme, the essence is to build accessible bridge between people and products, realize matching problems, correct problems. 【适用制定规则/统一目标/规范行为/增强沟通等场景】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滑坡的形成机理与其安全防护措施 完整版 下载说明:本解决方案资料适合用于解决各类问题场景,通过提出的方法与对策来应付,常见种类如计划方案、设计方案、施工方案、技术措施,本质是人和产品之间建立可触达的桥梁,实现匹配问题,修正问题,预防未来出现同类问题。可直接应用日常文档制作,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修改。 摘要: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它经常会破坏地面工程、环境和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惨重等现状。本文就滑坡的形成因素进行了详细剖析,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安全防护措施。 关键词:滑坡;地震;地质构造;

20世纪以来中国的大型滑坡及其发生机制

第26卷第3期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V ol.26 No.3 2007年3月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March,2007 20世纪以来中国的大型滑坡及其发生机制 黄润秋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专业实验室,四川成都 610059) 摘要:中国是一个滑坡灾害极为频繁的国家,其中大型和巨型滑坡占有突出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中国的西部地区,大型滑坡更是以其规模大、机制复杂、危害大等特点著称于世,在全世界范围内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收集20世纪以来发生在中国大陆的典型大型滑坡灾害实例,并重点对其中的11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这些大型滑坡涉及到不同的地质环境条件和坡体地质结构,具有不同诱发机制和触发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大陆大型滑坡发育最根本的原因是具有有利的地形地貌条件,约80%的大型滑坡发生在环青藏高原东侧的大陆地形第一个坡降带范围内。同时,该地区也是世界上板内构造活动最为活跃的地区,其地壳内、外动力条件强烈的交织与转化,促使高陡边坡发生强烈的动力过程,从而也促进大型滑坡灾害的发育。强震、极端气候条件和全球气候变化构成大型滑坡发生的主要触发和诱发因素:中国南方暴雨强度达到200~300 mm/d时就易于触发大滑坡的发生; 中国西北地区春季冻结层的融化,也是大规模黄土滑坡发生的诱因。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气温上升、雪线上移、冰川后退、冰湖溃决,也都成为特定地区大型滑坡灾害发生的诱发和触发因素。另外,70%以上大型滑坡发生与人类活动有密切的关系。滑坡机制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的大型滑坡通常具有复杂的生成机制:总的来看,大型滑坡发生的岩土介质主要有以下3类,即岩质滑坡、土层滑坡和松散堆积层滑坡。除松散堆积层滑坡,前两者都涉及复杂的演化机制及过程,其典型的地质–力学模式包括:滑移–拉裂–剪断“三段式”模式、“挡墙溃决” 模式、近水平岩层的“平推式”模式、反倾岩层大规模倾倒变形模式、顺倾岩层的蠕滑(弯曲)–剪断模式等。每一类模式都具有其对应的岩体结构条件和特定的变形破坏演变过程。通常大型岩质滑坡的发生一般都伴随有滑动面上“锁固段”的突发脆性破坏,“锁固段”在岩质边坡的变形控制和稳定性机制中具有重要地位,也是边坡地质灾害评价与控制的关键。实践结果表明,查明边坡(滑坡)变形破坏的地质力学模式是滑坡地质灾害防治的基础所在。 关键词:边坡工程;大型滑坡;实例研究;发育规律;形成机制 中图分类号:P 64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915(2007)03–0433–22 LARGE-SCALE LANDSLIDES AND THEIR SLIDING MECHANISMS IN CHINA SINCE THE 20TH CENTURY HUANG Runqiu (National Professional Laboratory of Geological Hazards Prevention and Ge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engdu,Sichuan610059,China) Abstract:The landslides occur frequently in China. In particular,large-scale landslides are dominant and extremely important. In West China,the large-scale landslides are notable for their scale,complex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serious destruction,which are typical and representative in the world.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some typical large-scale landslides occurred in mainland of China since the 20th century. Among these cases,nine landslides were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 and discussed. These cases represent different geological conditions,different triggering mechanisms and induced factors. This study shows that the fundamental cause for large-scale landslide in China is due to the topographical and geomorphological conditions. About 80 percent of large-scale landslides were found in the first slope-descending zone of the mainland topography around the eastern margin of 收稿日期:2006–08–22;修回日期:2006–10–2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雅砻江水电开发联合研究基金重点项目(50539050) 作者简介:黄润秋(1963–),男,博士,1983年毕业于成都地质学院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现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工程地质和岩土工程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E-mail:hrq@https://www.wendangku.net/doc/e210274972.html,

滑坡的形成机理与其安全防护措施标准范本

解决方案编号:LX-FS-A11343 滑坡的形成机理与其安全防护措施 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滑坡的形成机理与其安全防护措施 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未来要做的重要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摘要: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它经常会破坏地面工程、环境和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惨重等现状。本文就滑坡的形成因素进行了详细剖析,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安全防护措施。 关键词:滑坡;地震;地质构造;时空分布 0 引言 中国是滑坡地质灾害十分严重的国家。据初步调

泥石流 形成条件和形成机制

一、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条件: 1、有利于贮集、运动和停淤的地形地貌条件; 2、有丰富的松散土石碎屑固体物质来源; 3、短时间内可提供充足的水源和适当的激发因素。 (一)地形地貌条件 地形条件制约着泥石流形成、运动、规模等特征。主要包括泥石流的沟谷形态、集水面积、沟坡坡度与坡向和沟床纵坡降等。 1、沟谷形态 典型泥石流分为形成、流通、堆积等三个区,沟谷也相应具备三种不同形态。上游形成区多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状、漏斗状或树叶状,地势比较开阔,周围山高坡陡,植被生长不良,有利于水和碎屑固体物质聚集;中游流通区的地形多为狭窄陡深的狭谷,沟床纵坡降大,使泥石流能够迅猛直泻;下游堆积区的地形为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较宽阔的河谷,使碎屑固体物质有堆积场地。 2、沟床纵坡降 沟床纵坡降是影响泥石流形成、运动特征的主要因素。一般来讲,沟床纵坡降越大,越有利于泥石流的发生 3、沟坡坡度 坡面地形是泥石流固体物质的主要源地一,其作用是为泥石流直接供固体物质。沟坡坡度是影响泥石流的固体物质的补给方式、数量和泥石流规模的主要因素。一般有利于提供固体物质的沟谷坡度,在我国东部中低山区为10-30度,固体物质的补给方式主要是滑坡和坡洪堆积土层,在西部高中山区多为30-70度,固体物质和补给方式主要是滑坡、崩塌和岩屑流。 4、集水面积 泥石流多形成在集水面积较小的沟谷,面积为0.5-10平方公里者最易产生,小于0.5-平方公里和10-50平方公里其次,发生在汇水面积大于50平方公里以上者较少。 5、斜坡坡向 斜坡坡向对泥石流的形成、分布和活动强度也有一定影响。阳坡和阴坡比较,阳坡上有降水量较多,冰雪消融快,植被生长茂盛,岩石风化速度快、程度高等有利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