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_“钱币”熟语的文化意义探析

_“钱币”熟语的文化意义探析

_“钱币”熟语的文化意义探析
_“钱币”熟语的文化意义探析

2010年第3期(总第95期)

“钱币”熟语的文化意义探析

闫春慧

熟语是一种加工提炼了的语言形式,是汉民

族语言的精华,“是语言的后天形式,在熟语由言语成分发展成为语言成分的过程中汉民族各种

文化意识和文化现象无不留下深深的烙印。”①

正如王力先生所言:“熟语的创造,是以语言现有的词汇、语法为筋骨,以民族的文化传统为精髓

的。”②

每一条熟语,都蕴涵了该民族的文化和心理特征。汉语的钱币熟语随着社会的发展,钱币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的日益紧密的联系而大量出现。钱币熟语体现了汉民族对金钱财富的认知和对待金钱的态度,体现了由金钱观作为表征的宿命论观点和对金钱的禁忌或崇拜心理,凡此种种,无不是汉民族民族文化心理的组成部分。分析汉语钱币熟语,就可以以小见大,触类旁通,进而深刻理解和准确描述汉民族的精神世界。

钱币熟语中体现出汉民族对金钱的认识和态度

钱币作为商品交换的一般等价物,可以换取任何商品。马克思指出:“它们(钱币)在人们面前把人们本身劳动的社会性质反映成为劳动产品本身的物的性质,反映成这些物的天然的社会属性,从而把生产者与总劳动的社会关系反映成存

在于生产者之外的物与物的社会关系。”③

由此,人们就有可能囿于对钱币这一社会关系形式的简单认识,而片面单纯地放大了钱币的作用。在汉民族先民的思维中,商品的流通与财富(以金钱为代表物)的占有使用和储存使金钱幻化为一种占有一切和购买一切的社会权利。而汉民族对金钱这种作用的认识,也就随着钱币词语的出现使用而凝结其中。此类熟语有许多,如:

钱能通神有钱万事足

有钱能使鬼推磨有钱得生,无钱得死

衣是人的脸,钱是人的胆有钱神也怕,无钱鬼亦欺其实,人作为钱币的创造者,是钱币的主人,钱币只不过是为人类服务的工具罢了。钱币必须首先在我们的心中有力量,它才可能在现实世界中有力量。创造钱币的是人类自身,钱币本身并不意味着什么,关键的因素是人对于它的态度。当“金钱处处都被当作目标,并因此迫使特别多的、真正带有目标本身特性的东西,降格为纯粹

的手段”④的时候,金钱万能的观念就由是产生,而这,实在只是意味着人自己的退化和异化,与

钱币本身无关。

当然,钱币(或直接曰之为金钱)作为表征人类经济权力的最基本指标,同时也是人类经济社会中最重要的工具和手段,存在于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在获取和使用这一“无个性财产”的时候,对其正面的积极作用肯定会有深刻的理解,而这种理解在熟语中就得到了凝练保存,如: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

使的憨钱,治的庄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处家人情,非钱不行有钱男子汉,无钱汉子难腰中有钱腰不软,手里无钱手难松

金钱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巨大的作用,它独有的强大渗透力保证了它在社会生活的每个领域都基本上是无孔不入。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金钱的身影无所不在,由此,金钱对社会的其他固有制度和体系如道德体系、价值观念、

87

2010年第3期(总第95期)

法律制度等就有可能造成冲击,在人类欲望的名义之下,金钱甚至对社会生活的某些局部产生颠覆性的影响。如:

草鞋钱

若说钱,便无缘有钱得生,无钱得死

处家人情,非钱不行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有钱使得鬼动,无钱唤不得人来言多语失多因酒,义断情疏只为钱

晋鲁褒在其《钱神论》中言道:“……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贵。……钱多者处前,钱少者居后。

处前者为君长,在后者为臣仆。君长者丰衍而有余,臣仆者穷竭不足。……(钱)无远不利,无幽不至。……钱之所佑,吉无不利,何必读书,然后富贵!……由此论之,谓之神物。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是故忿争非钱不胜,幽滞非钱不拔,怨仇非钱不解,令问非钱不发。……”在这里,金钱被归结和还原为区分尊卑,由祸转福,改善社会交往的利器,并堂而皇之被抬到了“钱神”的地位,金钱的无比威力可见一斑。而当财富分配在社会中不再以经济规律为准绳之时,对于以冲击甚或颠覆道德体系、价值观念、政治体系为代价的获取和占有金钱与财富的方式,将成为某个社会最为深重的灾难,一系列的苦难可能都由是而生。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尽管金钱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人们仍然发现了其势力所不能及的领域,金钱不能凌驾于事物产生、发展、灭亡的必然规律上,不能超越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同时,金钱是死物,不能替代“仁、义、信、孝”等等品质和人类渴望的亲情、友情、爱情等诸多情感。在自然规律和人类情感前,金灿灿的黄金也会黯然失色。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总是辩证统一地存在的,人们在看到金钱作用“万能”的同时,也看到了它无力的一面以及比它更有价值的东西。反映对金钱作用此类认识的熟语有:

有钱难买子孙贤有钱难买不卖货有钱难买自主张

有钱难买灵前吊千金难买美人笑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有钱难买回头看,头若回看后悔无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一头白发催将去,万两黄金买不回百金买骏马,千金买美人,万金买爵禄,何物买青春

有关于金钱作用的钱币熟语出现在钱币显示其巨大能量的各种场景中,中华民族对金钱作用的认识也逐渐加深完善。人们的大量经验认识凝固于熟语中,用正(金钱能办到的)反(没钱办不到的)以及正反对比(有钱没钱的世态炎凉)等方式,“万能”及“不万能”的一分为二的描述,表达和阐释了这种汉民族长期形成的民族“集体金钱观”,这同时也正是中华民族辩证思维在熟语创造和使用中的具体表现。

毋庸讳言,金钱由于其在社会生活和经济交往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而成为了生活的某个层面,人类对于金钱的态度,也是基于对金钱作用

的不同侧面和不同角度的认识出发的。

合理的金钱欲望与人的精神卫生状况息息相关,甚或,关于钱币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是个人和社会价值取向的中枢,个人和社会对价值符号———钱币的正当追求是历史进步的基本动力。对于钱币勇于追求的“度”与“量”,汉民族有丰富的经验总结,凝结于钱币文化熟语中,精炼隽永,给人启发良多。

其实,金钱财富的使用和储积都要讲究精神文明。唐张悦《钱本草》言“钱”之“七术”,即“一积一散谓之道,不以为珍谓之的,取予合宜谓之义,无求非分谓之礼,博施济众谓之仁,出不失期谓之信,入不妨己谓之智。”这里的“不以为珍,取予合宜,无求非分,博施济众”等内容,就是概括了人们在金钱面前应有的态度。社会的文明程度很大一部分要看在金钱面前做的是否恰当合理。

在钱币文化熟语中,中华民族承认并肯定了人们对金钱的欲望,进而提出了人们对金钱追求的正当手段,金钱可以作为人的道德观念和价值

88

2010年第3期(总第95期)

取向水平的“试金石”。熟语如:

人非善不交,钱非义不取

有钱不可乱用,有势不可使尽莫问钱多与钱少,只看来路清不清酒中不语真君子,钱上分明大丈夫

这些熟语反映了先民比较理性的金钱观。首先,钱币熟语告诉人们金钱是可以欲求的,但要靠正当的手段来获取财富。“贫而无怨难”(《论

语·宪问》

);“四海穷困,无禄永终”(《论语·尧日》)……这些话都是孔子对人们喜富恶贫的共同心理基础和求富行为的肯定。古人承认君子也爱财,喜富恶贫是人类基本心理之一,但要求对金钱的欲求不能违背“道义”的要求,即必须“取

之有道”

,不取“不义之财”;“人不可苟富贵,亦不可徒穷贱”(宋苏轼《上梅直讲书》)。在一定的道德标准下,财富是可以欲求的,“富与贵是人之所

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语·里仁》)违背了道德标准,则即是“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在这种以“道”为基础的道德标准和价值体系的影响下,历史上形成了中华民族正确的义利观,并源此孳乳熟语凝结其中,给后人以教益和启发。

在阶级社会里,生产力水平低下,再加上天灾人祸,繁重的赋税等的影响,劳动者一年到头不能有多少盈余,甚至还有许多亏欠。在不合理的分配制度下,广大劳动者的收入不会很多,同时,人们对金钱作用的认识也直接影响着他们对金钱的态度。人们看到了金钱万能的作用,认为只要有钱就拥有了一切,就可以改变现状,这让他们对金钱表现出贪婪吝啬和盲目追求,如熟语:

钱串子要钱不要命佛面上刮金钱眼里翻筋斗宁舍命,不舍钱

天下钱眼都一样一分钱掰成两半花钱眼里翻筋斗———财迷转向抱着元宝跳井———舍命不舍钱

对金钱的小心与追求一方面反映了钱财获得的不容易,同时,过分的吝啬与盲目的追逐在

某种程度上则是金钱变态心理的体现。很多人甚至成了忽略金钱流通作用,死守金钱不放的守财奴,并且想尽办法去追逐金钱,甚至把金钱看的比生命还重要。由于没有认识到金钱真正的作用和价值,做到“钱尽其用”,所以这些人往往是可笑又可悲的。如《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至死不忘熄灭多余的灯芯,刻画出一个活脱脱的吝啬鬼的

形象。

其实,没有人单纯追求钱币或其代替物,金钱在人们心里是“权势、安全、自由、情感”等的象征,这些象征以及金钱万能的观念,长期作用于人们的心理,积淀于文化之中。这种“金钱情结”成了一种群体意识而被传承下来,成为共有的民俗文化心理,影响着所有的人。

钱币词语中体现的金钱宿命论观点和金钱崇拜与禁忌

从本质上来说,金钱宿命论观点和金钱崇拜与禁忌也属于对待金钱的态度这一范畴,但由于它们自身的特殊性,我们在这里单独讨论它们。由于长期存在的中华民族对金钱财富的认识和态度,在中国历史特定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下,汉民族产生了对于金钱和财富的宿命论观点和对金钱的极度崇拜与极力的厌恶鄙薄乃至禁忌的心理,而这些心理因素在钱币熟语和钱币代称上得到了体现和表达,如:钱币熟语反映出先民对金钱和财富的宿命论观点:

运去金成铁,时来铁成金

钱是命,命是钱,钱命紧相连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指人的生死和富贵都有上天注定。源出《论语·颜渊》:“吾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与人恭而有礼……”又见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衙传上》:“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天下存亡,诚云命也。”清代演化为“死生由命,富贵在天”,见清不题纂人《施公案》第一百七十六回:“佛爷,王子既要与民子比赋,民子焉敢退缩,再者‘死生由命,富贵在天’。”又作“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见清代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五回:“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也不是人力可强的。”(“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是最有力地体现金钱宿

89

2010年第3期(总第95期)

命论观点的熟语,虽然它不是本论文所界定的钱币词语,此处也作为例证出现)

这些说法给传统的财产关系蒙上了一层意识形态的帷幕,产生这些说法的原因可能基于以下两点:其一,在漫长的阶级社会,农耕经济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以农业生产为主,以家庭为生产单元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不会使人们积累下很多财富,最好的境况也不过是“乐岁终身饱,

凶年不免于死亡”

的温饱状态,且通常的境况则远不如此,由于生产力低下,科学发展落后,人们基本上是靠天吃饭的,流年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一年的收成,这难免要使人们产生宿命的观点;其二,阶级统治和等级制度也造成了宿命论观点,在剥削社会,财产和地位是根据出身和血统决定的,“士之子恒为士,农之子恒为农,工之子恒为工”的境遇与生俱来,生死罔替,人们不能解释,对这种社会性状自然会神秘化,似乎冥冥中有某种主宰早做了安排,人们得利失利似乎是命中注定的。这些宿命论思想长期统治老百姓的精神世界,并籍此作为心理安慰。

此外,有些钱币代称反映了先民对金钱财富的崇拜心理,如:

青蚨摇钱树

孔方兄白水真人

财神爷:又做财神,原意是民间传说中道教所尊奉的财神,据传为赵公明,亦称赵公元帅,说他能驱雷役鬼,求财如意。《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第四卷言之曰:“至如讼冤伸抑,公能使之解释公平;买卖求财,公能使之宜利和合。但有公平之事,可以对神祷,无不如意。”清诸仁安《营口杂记》载:“拜年者必先拜其所供之灯影。灯影者,外画财神,内点以烛,有八尺余长者在中,左招财,右利市。”又见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五回:“怕你进店来喝壶茶,吃张饼,都是我的财神爷。(“财神爷”作为金钱崇拜最直接的语料证据,在论文中也得以选用)

尊钱为兄,崇拜财神,称巨富或能使自己发财的人为“财神爷”,渴望得到传说中的“摇钱树”与“青蚨”,正是人们金钱崇拜心理的体现。尽管金钱只是平凡之物,但在它表面单纯一致的后面包含着多种意义,它隐射巨大的利益或者是成

功,正是这些因素使金钱成为神圣之物而被崇拜,或者我们可以这样说,金钱崇拜是由求利心理发展演化而成的。

在古代社会中,财神是各阶层最普遍的信仰对象,这种普遍的信仰造就了中国古代众多的财神,如又有文财神,武财神之说,以殷代忠臣比干为文财神,以武圣人关羽为武财神,又有财帛星

君,即太白星君,其全称为“都天致富财帛星君”,又有春秋时范蠡被奉为财神之说。范蠡致富有术,被民间奉为财神是当之无愧的,但他之所以成为财神却并非仅仅在于他的致富本领,还在于

他对财富的本质所禀有的彻悟。

他以财富为生存手段,但不以财富为生存目的,因之,当财富成为

他生存的累赘时,他又能弃之不惜,取舍之间,游刃有余,表现出内在于世俗又超脱于世俗的气度与智慧。而对于文武财神来说,历史上的比干和关羽与财富无关,只是他们身上体现着一种“忠义勇武”的传统美德,以他们为财神明确表达了企图用传统秩序来规范经济行为的民族意识。

钱可以幻化成为人格化的神,是中国古代文

化中特别有趣的现象。

“钱”是人造物而非自然物,因此,很难说它是源于自然崇拜。比较合理的解释是,钱化身为神可能源于古人对于钱无限力量的崇拜和对金钱巨大力量无法把握的恐惧。因为在封建社会里,钱是一种可以“颠倒黑白的力量”,“是一切自然的性质和人的性质的混淆和替

换。”⑤

正如《钱神论》里所言“钱之所在,危可使安,死可使活;钱之所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钱虽然是物而不是神,但它有着超人的力量,有着与神相似的属性,因而才会引起人们对它的恐惧和崇拜。但这种崇拜心理在儒家正统“重义轻利”的义利观的重压下,不可能直接地表现出来,只能间接地、曲折地体现于宗教意识之中。

有些钱币代称还反映出人们对金钱的鄙薄厌恶乃至禁忌心理,如:

白物铜臭阿堵物金钱如粪土

90

2010年第3期(总第95期)

其实,对于金钱的极力鄙薄厌恶甚至最后的禁忌,可以说是对金钱崇拜的另一个极端。卡西尔在《人论》中提出:“一物之所以成为禁忌,可以是由于其优秀也可以是由于其低劣,可以是由于其善也可以是由于其恶,可以是由于其有德行也

可以是由于其堕落。”⑥当钱币表征巨大的财富和成功的时候,钱币也就被不可避免地赋予了诸如贪婪、享乐、安逸、罪恶、吝啬等象征意义,钱币就

被看作了万恶之源,人们追逐财富的动因、

手段和对金钱的处置都与这些意义挂了勾。源此,金

钱本身似乎也就有悖于人们普遍公认的伦理道

德,就应当被极力鄙薄和厌恶甚至禁忌。中国人对于金钱厌恶鄙薄和禁忌的思想还

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儒道教化有着直接的关系。从中国儒道互补的文化传统看,以穷为荣才是儒道

思想中追求的财富观。孔子称赞身居陋巷而“不改其乐”的弟子颜回;庄子则把财富金钱看作是达到“逍遥游”境界的一大障碍。他们认为,人们会“见利而忘其真”。“君子耻言利”,“君子耻谈钱”等表述的就是这种观念,而在这种观念的背后,隐藏的则是中国古代金钱观和义利观强烈碰撞的文化冲突。

钱币熟语中表现的钱币本体与生活智慧依照政治经济学的经典定义,货(钱)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作为一般等价物,货币实际上体现了一种社会关系。货币在行使它本身具有的经济权力的过程中,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钱币五大职能。事实上,“货币表现出来的不同职能,不过反映了货币在不同的社会情景中的职能

扩展并在不同的领域发挥不同的功能。”⑦

纷繁复杂多样的经济生活使作为理性经济人的先民有了认识这些货币不同职能的适合的社会场景,并把这种认识固化于大量熟语中。

在商品交换中,货币首要的和最重要的职能就是充当价值尺度,而这一重要的职能在诸多钱币熟语中都有体现,如:

青钱万选一诺千金千金一饭一字值千金

一分钱一分货一寸光阴一寸金

一寸山河一寸金春宵一刻值千金人老珠黄不值钱千钱买邻,八百买舍

百金买骏马,千金买美人,万金买爵禄,何物买青春

钱币作为商品交易中的价值尺度,使人们在经济生活中最可感知的钱币的职能。由此出发,人们也就很自然地将其作为度量其它非商品类事物价值的尺度了。有了这种实在的“价值尺度”,一些不能清楚言明自身事物价值的“感性”产品也鲜明地体现了自己的价值。

而钱币的其他职能也在许多钱币熟语中得以体现,如: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买不来有钱在,卖不出有货在

这些熟语反映了钱币流通中必须遵守的商业规则,同时反映出钱在交易中所起的媒介作用,以钱易物,体现流通职能尽在其中。

又如:

腰间有货不愁穷家有千金,不如薄技在身

这些熟语明白地说明了钱币的贮藏职能在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由于历史上我国长期以来的封闭和商品流通的地域、时域局限,与现代社会的国际融通贸易不同,某些经济生活情境的缺失,造成了被近代马克思主义经典经济学中定义的钱币作为支付手段和国际钱币的职能就在汉民族钱币熟语中难觅踪迹,这就与我国历史上产生这些熟语的社会土壤相吻合,又从另一个角度阐释了语言学的经典结论———语言是社会生活的记录。

同时,先民们在具体的生活实践当中,总结和提炼了许多关于金钱使用和获取的经验之谈,在记录和显现金钱的职能同时,大量保有中华民族的生活智慧与哲思的钱币熟语构建和传承了这种民族生活基,如:

银不露白

钱要用在刀口上

91

2010年第3期(总第95期)

有钱常记无钱日千钱赊不如八百现小钱不出大钱不入使的憨钱,治的庄田得人钱财,与人消灾

赚钱有如针挑土,用钱犹如浪推沙

正是由于社会生活对于金钱的依赖,或者说,金钱是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一个环节,先民们才如此关注金钱的使用和获取,由此而来的生活经验和智慧,也就作为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留存后世,并以比喻、对比等手段通过钱币熟语的形式得以承载和记录。

从以上例子我们还可以看出,许多“熟语在表达其隐含的深层意义时,表层意义与深层意义是呈分离状态的,其深层意蕴的实现,必须经过

一个屈折的投射过程。”

那么,形成这些钱币熟语在意义表达上的这一特征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认为,这是汉民族语用心理在熟语中的体现。汉民族历来崇尚语言表达委婉曲折,含蓄隽永。语言的含蓄美是我们民族表达方式的一个重要原则,如孟子说:“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姜夔在《白石诗语》中说:“句

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言之善也。

”杨载在《诗法家数》中说:“诗贵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者,天下之至言也。”可见,汉民族人民在语用中讲求语言含蓄委婉,句中有句,意在言外是有悠久的传统的,汉语中钱币文化熟语意义投射的曲折性,正是这种语用心理的一个折射。

注释

①姚锡远《熟语文化论》,《河北大学学报》1994年第3期

②王力《汉语史稿》44页,中华书局,

1980③马克思《马克思与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88页,人民出版社

④西美尔著,刘小枫编,顾仁明译《金钱、性别、现代生活风格》21页,学林出版社,

2000⑤马克思《马克思与恩格斯全集》第37卷11页、第42卷(上)52页,人民出版社

⑥恩格特·卡西尔《人论》36页,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⑦苟志效、陈创生《从符号的观点看》124页,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3⑧姚锡远《熟语文化论》,《河北大学学报》1994年第3期

参考文献

唐汉《汉字密码》,学林出版社,

2002王德春《汉语国俗词典》,河海大学出版社,1990时学详、赵伯平《语林趣话》,四川辞书出版社,2002武占坤、马国凡《谚语》,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2002温端正《谚语》,商务印书馆,

2000王国安、王小曼《汉语词语的文化透视》,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003汪圣铎《中国钱币史话》,中华书局,

2004(通讯地址:

014030包头师范学院文学院中文系)

92

中国白酒历史文化

中国白酒历史文化 篇一:贯穿中国历史的酒道文化 龙源期刊网 .cn 贯穿中国历史的酒道文化 作者:伯言沙干鳅 来源:2014年第05期 泸州人冲破中国历史上第一道禁酒令。孔子认为:饮酒活动是人们学礼、施礼,进而达到人、天合一的一个重要途径。 因醉酒而获得艺术的自由状态,这是古老中国的艺术家解脱束缚获得艺术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中国现存最早的酒,是一坛密封完好的3000年古酒,浓香依旧,所有专家惊叹:这的确是一个令人难解的奇迹。 公元1324年,泸州酿酒大师郭怀玉,酿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坛浓香大曲酒……酒神精神 赋予艺术最自由的状态 酒,作为世界客观物质的存在,它是一个变化多端的精灵,它炽热似火,冷酷象冰;它缠绵如梦萦,狠毒似恶魔,它柔软如锦缎,锋利似钢刀;它无所不在,力大无穷,它可敬可泣,该杀该戮;它能叫人超脱旷达,才华横溢,放荡无常;它能叫人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和烦恼到绝对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它也能叫人肆行无忌,勇敢地沉沦到深渊的最底处,叫人丢掉面具,原形毕露,口吐真言。

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它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而是一种文化象征,即酒神精神的象征。 在中国,酒神精神以道家哲学为源头。庄周主张,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齐一生死。庄周高唱绝对自由之歌,倡导“乘物而游”、“游乎四海之外”、“无何有之乡”。庄子宁愿做自由的在烂泥塘里摇头摆尾的乌龟,而不做受人束缚的昂头阔步的千里马。追求绝对自由、忘却生死利禄及荣辱,是中国酒神精神的精髓所在。 世界文化现象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西方的酒神精神以葡萄种植业和酿酒业之神狄奥尼苏斯为象征,到古希腊悲剧中,西方酒神精神上升到理论高度,德国哲学家尼采的哲学使这种酒神精神得以升华,尼采认为,酒神精神喻示着情绪的发泄,是抛弃传统束缚回归原始状态的生存体验,人类在消失个体与世界合一的绝望痛苦的哀号中获得生的极大快意。 在文学艺术的王国中,酒神精神无所不往,它对文学艺术家及其创造的登峰造极之作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因为,自由、艺术和美是三位一体的,因自由而艺术,因艺术而产生美。 篇二:酒与中国历史文化 酒与中国历史文化 1205班孙雪梅1230140244 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酒最基本的功用是体现在其饮食功能上,在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里酒是必不可少的,人们说”无酒必竟不成席”就是为了强调

中国白酒文化

中国白酒文化 国酒分类 纯净的酒精水溶液几乎是没有香味的,而一般的白酒具有独特的香、味、色。这是因为白酒里除了含有酒精之外,还含有糖类、甘油、氨基酸、有机酯和多种维生素等。所以闻起来就有特殊的香味了 白酒有香味,就有了香味的分类,那么就出现了香型。白酒,酿造所采用的原料不同,有的是高粱,有的是大米;所选用的糖化发酵剂不同,有的是大麦和豌豆制成的中温大曲,有的是小麦制成的中温大曲或高温大曲,有的是大米制成的小曲、麸皮和各种不同微生物制成麸曲等;所使用的发酵容器设备不同,有的是陶缸、水泥池、砖池、箱,有的是泥池老窖等;所采取的酿造工艺不同,有的是清蒸清糙、续精混蒸、回沙发酵,有的是固态和液态发酵等;所处酿造环境的气候条件不同,有的干湿度高,有的干湿度低,有的气温高,有的气温低等。因此,各个厂家所酿制的酒品,其香韵特点也就各不一样。由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中国质量检验协会、中国质量管理协会、中国食协白酒专业协会在1994年12月28日联合发布的通告中,已将我国的白酒分为以下7种香型: 酱香型

又称茅香型,以贵州省仁怀市的茅台酒为典型代表。这种香型的白酒,以高梁为原料。以小麦高温制成的高温大曲或纵曲和产酯酵母为糖化发酵制,采刚高温堆积,一年一周期,二次投料,八次发酵,以酒养糟,七次高温烤酒,多次取酒,长期陈贮的酿造工艺酿制而成。其主体香味成份至今尚无定论,初步认为是一组高沸点的物质。酒质特点为无色或微黄色,透明晶亮,酱香突出,优雅细腻,空杯留香,经久不散,幽雅持久,口味醇厚、丰满,回味悠长。高度酒分为43度和53度二种。其总酸以乙酸计,为≥1.5克/升,总酯以乙酸乙酯计,为≥2.5克/升;低度酒为38度以下,其总酸为≥0.7克/升,总酯为≥1.5克/升。 清香型 又称汾香型,以山西省汾阳市杏花村的汾酒为典型代表。这种香型的白酒以高梁等谷物为原料,以大麦和豌豆制成的中温大曲为糖化发酵剂(有的用麸曲和酵母为糖化发酵剂),采用清蒸清糟酿造工艺、固态地缸发酵、清蒸流酒,强调“清蒸排杂、清洁卫生”,即都在一个“清”字上下功夫,“一清到底”。其主体香味成份是乙酸乙酯,酒质特点无色、清亮透明,清香纯汇.醇厚柔和。甘润绵软、自然协调、余味爽净.后味较长:不应有浓乔或酱香技其它导香和邪杂气味。高度酒分为40度至54度、55度至65度两种,其总酸(以乙酸计)为(0.4至0.9克/升;其总

中国古代钱币的文化内涵 阅读附答案

中国古代钱币的文化内涵阅读附答案 中国古代钱币的文化内涵 王永生 中国古代钱币具有很强的文化属性。随着生产的发展,人类社会出现了最初的分工。当产品有了剩余,就出现了交易。《诗经》所记载的抱布贸丝握粟出卜,就反映了早期的交易情况。有了交易,就会产生货币。从商代中晚期出现铜贝开始,历经春秋战国时期的刀布币、秦半两、汉五铢、唐开元,直至延续到清末的制钱。钱币贯穿于中国古代的悠久历史长河,并体现出在文化发展中所具有的连续性、阶段性及承继性,并全方位地承载和涵盖了中华文明历史进程中的文化信息。 形制上,承继了礼器玉琮的观念,表现为圆形方孔。其中蕴含了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和哲学思想,是古代阴阳八卦学说的具体体现。这种外圆内方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元素,对中国古人的处事原则、行为规范,乃至中国古代的建筑结构、风水习俗等都有深远的影响。 图饰上,不用人物或动物图案而专为文字。钱币上的文字,秦以前是所谓大篆,秦以后是小篆。六朝以后多用隶楷,蜀汉直百五铢的直百两字是隶书,这是中国钱币上最早出现的隶书。唐代开元通宝钱使用的也是隶书,即所谓八分书,相传是大书法家欧阳询所书。宋代文学艺术空前繁荣,表现在钱文书法上,更是丰富多彩,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各种书体全有;每种钱币至少有两种书体,甚至有三种,称为对钱;钱文书法中有苏东坡的东坡体、宋徽宗的御书瘦金体。一部钱币史所呈现的几乎就是一部中国古代书法史。 技术上,先秦使用范铸,早期为泥范,基本是一钱一范。从汉代五铢钱开始,加铸外郭,此项技术的采用,便于保护钱文,减少磨损,明显较同时期欧洲的铸钱技术先进。纸币的使用则促进了造纸技术和雕版印刷术的改进和发展。无论是铸造铜钱还是印刷纸币,因为要满足社会流通的需要,使用的一定是当时最成熟的技术;而从防私铸及防伪造考虑,所采用的又必定是当时最先进的技术。因此,可以说一部钱币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青铜铸造史、造纸史和印刷史的发展历程。 无论是从形制、图饰、还是铸造或印刷技术上,乃至对外文化交流上,钱币都集中和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内涵和特点,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历史进程的实物见证。钱币不同于一般物品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是社会产生重大变革或发生重要事件的产物和象征。任何一枚钱币的铸造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原因,同时也对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产生重要的影响。每一种钱币总是在继承原有钱币的基础上而有所发展,既有历史的延续性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从某种角度也可以说,一部钱币史所串联的就是一部中国古代史。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货币的产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后,产品有了剩余,并用于交易的结果。记载在《诗经》中的抱布贸丝握粟出卜是早期交易的反映。 B.中国古代钱币贯穿了漫长的中国古代历史长河,并且具有很强的文化属

浅谈中国酒文化

浅谈中国酒文化 【摘要】中国是卓立世界的文明古国,是酒的故乡。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酒和酒类文化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酒是一种特殊的食品,是属于物质的,但又同时融于人们的精神生活中。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在几千年的文化史中,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首先介绍了中国酒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并研究了其深刻内涵,最后探讨了中国酒文化的现实意义,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酒文化研究的热情,继承和发扬中国酒文化。 【关键词】酒文化;起源与发展;内涵;现实意义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酿酒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三大酒系的发源地之一。中国的饮酒已经摆脱了单纯的食用价值,凝结了人类物质生产与精神创作,上升为一种饮食文化。中国酒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的蕴涵而在世界酒文化之林中独领风骚,中国酒文化蕴涵丰富、自成体系,具有很大的精神文化价值。中国酒文化是一种社会文化,也是一种政治文化,更是一种艺术文化。酒文化对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深刻的意义,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 1中国酒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中华酒文化起源于酒的酿造,而民间对酒的起源有很多说法,例如仪狄酿酒,相传夏禹时期的仪狄发明了酿酒,《战国策》中有这样的记载:“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 ‘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杜康酿酒,《说文解字·巾部》中也有记载:“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这个说法在民间广为流行;酿酒始于黄帝时期,《黄帝内经·素问》中记载黄帝与岐伯讨论酿酒,《神农本草》载有酒的性味;酿酒与天地同时,带有神话色彩的说法,“天有酒星,酒之作也,其与天地并矣”。然而无论那种说法,都能说明我国的酿酒历史距今起码在四千年以上,当今的许多考古发现也都证明了这一点。不过现代观点认为酒是谷物自然发酵的产物,晋代江统《酒诰》:“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云仪狄,或云杜康。有饭不尽,委馀空桑,郁积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果酒和乳酒是第一代饮料酒,旧石器时代人们以采集狩猎为生。水果中含有较多糖分,易自然发酵生成果酒;动物乳汁中含有蛋白质和乳糖,也易发酵成酒。商代出现了利用谷物糖化再酒化的酿酒技术;先秦时期,出现了活性微生物或其酶类的直接酿酒法;汉代发展了制曲技术并从西域引进了葡萄酒的生产;唐宋开始酿造果酒和药酒;元代出现了蒸馏法酿制的烧酒技术;明清时期,伴随着造酒业的进一步发展,酒度较高的蒸馏白酒迅速普及。经过几千年的积累形成了具有中华特色的酒文化。中国酒文化博大精深,酒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物质文化的结晶。 2 中国酒文化的深刻内涵 中国酒文化与礼仪 酒礼,是酒行为的礼节,用以体现酒行为中的贵贱、尊卑、长幼乃至各种不同场合的礼仪规范。有时这种礼节还非常繁琐。但如果在一些重要的场合下不遵守,就有犯上作乱的嫌疑。又因为饮酒过量,便不能自制,容易生乱,制定饮酒礼节就很重要。明代的袁宏道,看到酒徒在饮酒时不遵守酒礼,深感长辈有责任,于是从古代的书籍中采集了大量的资料,专门写了一篇《觞政》。这虽然是为饮酒行令者写的,但对于一般的饮酒者也有一定的意义。古代饮酒的礼仪约有四步:拜、祭、啐、卒爵。就是先作出拜的动作,表示敬意,接着把酒倒出一点在地上,祭谢大地生养之德;然后尝尝酒味,并加以赞扬令主人高兴;最后仰杯而尽。在酒宴上,主人要向客人敬酒,客人要回敬主人,敬酒时还有说上几句敬酒辞。客人之间相互也可敬酒。有时还要依次向人敬酒。敬酒时,敬酒的人和被敬酒的人都要“避席”,起立。普通敬酒以三杯为度。

钱币文化

钱币文化 钱币文化,一种综合性很强、边缘性很广的复合文化。它既是社会生产发展和科学技术融合的产物,又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凝结。众多的世界钱币,是一部形象的百科知识全书,是一片巨大的社会化石,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世界各国社会发展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体现了人类所特有的物质、精神生产能力所能达到的水平和活动方式。它是直接参与世界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的实物,是世界各国历史进程的见证。透过小小的钱币,可以看到丰富多彩、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更有特色的是,钱币的体积很小,容量很大,正面、反面、侧面(外缘)、里面(材质),面面都包含了内容,立体显示引申的内涵,极其丰富深奥。如果把钱币进一步放到历史文化的长河中去考察,放到当时政治、经济社会中去验证,我们一定会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进而会感到仿佛有一种神奇的魅力,吸引我们到这深奥无穷的文化大海中遨游。鉴于此,这里先从总体上将钱币文化的概念、内容、源头、特色、功能、流派、新潮等进行分类介绍。相信能够就此初步了解钱币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从而在以后的各篇章中能够更好地追溯历史,鸟瞰世界,穷尽沧桑,探究需要。 A01钱币文化的概念

钱币文化是一个整体概念,全面了解钱币文化的内涵与外延,需要在分清钱币与货币的关系、性质之后,对“钱币”与“文化”两词的含义,分别有一个明确的界定。 货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过程中自发地从商品界分离出来。最初一般等价物并没有固定在某种特定商品上,后来逐渐固定在铜、铁等普通金属乃至金、银等贵金属身上。用不同材质制造的金属货币,就是如今所说的钱币。钱币一直是世界各国流通中的主要货币形态。纸币出现以后,金属货币并未消亡,相反,日趋发展和完善,并牢牢占据着小额主币和重要辅币的地位。因此,钱币不仅是货币的主要形态,而且几乎是货币的代名词。 钱币,用金属制造的货币,是钱币学研究的对象。本来这比较容易理解,无须特别介绍。但由于“货币”、“铸币”、“硬币”等词常常容易混用,所以需要进行简要解释。一般地说,“钱币”与“货币”、“铸币”、“硬币”等常用词,既有相同之处,有时可以通用;又有差别,常常不能混用。在中国古代,“钱币”与“货币”几乎是同义词,而且“钱币”比“货币”使用得更普遍、更广泛。到清末民初,因受日本的影响,“货币”逐渐被普遍使用,成为经济学的统一标准用词,“钱币”才开始成为金属货币的通称。在西方,历史上称“货币”、“钱币”的,均是同一词(Money),纸币出现

从“酒”字看中国的酒文化内涵

从“酒”字看中国的“酒”文化内涵 中国的酿酒历史可以说是颇为久远,早在新时期时代,那时候的人们就 会用谷物酿酒。到了夏朝酿酒技术有了一定的发展,有多处的文献记载,江 统《酒诰》云:“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云仪狄,又曰杜康。”《说文解字》载,“古 者仪狄作酒醪, 禹尝之而美,遂疏仪狄。杜康作秫酒。”《战国策;魏策二》和《吕氏春秋》皆提及仪狄作酒,且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墓葬出土大量酒器。 从此,中国的酿酒业日益发展,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 一、酒的本义及源流。 酒, 甲骨文作《说文解字》:“酒,就也。”酒同酉,《说文解字》:“酉,[与久切], 就也, 酒即为黄酒,是有别于甜酒的一种,它是商代用曲酿酒的见证,卜辞中有多用酒祭祀的记载。酉彡字在甲骨中常见,但酒、酉彡并非同字。在马如森的《酒、酉彡辨》,其中就指出“燎、酉彡,酉彡假为槱,都是祭名,积木燎以祭。”酉彡为用酒祭祀之专用字,被视为酉彡祭,二者不可等同视之。 二、酒的品种繁多,见于甲骨文记载的至少有三种,即酒、醴、鬯。 醴,甲骨文作,甘酒。主要用大米和麦芽酿制而成,含渣较多。段玉裁“醴”下注曰:“汁滓相将,盖如今江东人家之自酒,滓即糟也,滓多,故酌醴者用柶,醴甘,故曰如今甜酒,恬即甛也。”《释名;释饮食》载“醴,齐醴,礼也。酿之一宿而成礼,有酒味而已也。《说文解字》也云“醴,酒,一宿熟也。”《汉书;楚元王传》:“穆王不嗜酒,元王每置酒,常为穆王设醴”。可见醴是被当作一般的饮品,与酒有一定区别。有时醴与豊常被视为同字。 鬯,甲骨文作, 是个独体象物字,如米在器中酿酒之形。鬯即象酒在器中之 形,鬯之为酒不为草,当成定论。”即鬯为之酒也,且为香酒。《说文解字》:“鬯,以秬酿鬰草,芬芳攸服以降神也。那么可以看出鬯,是一种香酒。字形也可看作用香草滤酒之形,这样也不失为一种香酒。鬯又是御酒,规格较高,用于祭祀的对象地位也较高。 三、酒、醴、鬯的多种用途,所包含的文化内涵。 从上述的三个字中可以看出,虽说酒的用处有很多,但是最重要的是祭 祀之用。祭祀是华夏礼典的一部分,更是儒教礼仪中最重要的部分,礼有五经,莫重于祭,是以事神致福。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祇、人鬼。天 神称祀,地祗称祭,宗庙称享。祭祀有严格的等级界限。天神地祇只能由天 子祭祀。诸侯大夫可以祭祀山川。士庶人则只能祭祀自己的祖先和灶神。到 了汉代,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以天为尊”的概念,奠定了儒学在中国 文化中的正统地位。 酒的甘甜、醇洌,也成了中国人生活的必需品之一,与人们的生活休戚

中国钱币发展演变过程与钱币文化概览备课讲稿

中国钱币发展演变过程与钱币文化概览

<<中国钱币发展演变过程与钱币文化概览>> 你知道吗?我们的祖先为什么把货币称之为“钱”?我国钱币经历了怎样的发展演变过程? “中国钱币”:指退出流通领域的历史货币,我国历史上用作交换的媒介,时间范围涵盖从商朝到中华民国时期,上下四千年;包括贝、玉、石、金、银、铜、铁、铅、锡以及麻布、棉纸等不同质材,从贝币到银圆铜圆,以方孔圆钱为主要货币形态 “演变过程”:指从萌芽--形成--发展--衰亡的整个过程。 “钱币文化”:指人类思想意识形态、精神在钱币上的体现,包括钱币本身的形制、制作、文字书法、图案设计等。 (一)、货币的起源和发展演变 1、"钱币"的由来与趣谈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贝币与商代铜贝” 海贝原为装饰品,因携带方便,坚固耐用,有天生的计数单位,在中国历史上最先充当货币,以至于中国汉字中凡与财富有关的,大都以“贝”为偏旁, 如寶、貢、財、貧、賞、賜、貪、貫、貭、貴、買、賣、貶、貸、費、貿、賀、賃、賄、賂、貨、販、資、賊、 賍、賎、賑、賒、賠、賤、賦、賭、贏、贖、賽、購、賺、贈等等, 甚而出现"以贝为宝"的日常用语。后来天然海贝供不应求,遂有蚌贝、玉贝、骨贝及铜贝等仿贝辅其不足。商代中晚期到西周时期铸造的铜贝,是人类最早的金属铸币,比西方国家公认的最早金属铸币--吕底亚王国铸币(公元前640年)要早近千年。铜贝的形状完全仿效天然海贝,椭圆形,腹内铸成空洞,面中间有一道从上到下的槽沟,两边铸有数量相同的短齿纹. 还有一种"包金铜贝"和"贴金铜贝", 贝面上包一层薄薄的金皮或涂一层金粉,专供王侯贵戚们朝聘或赏赐之用. “孔方兄”一词源自西晋《鲁褒传·钱神论》:“亲之如兄,字曰孔方。”钱形方孔由来已久,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货币铸造方孔“半两”钱,方孔圆钱成为一种定制,直至民国初年方废止使用,共使用了二千多年。“孔方兄”成为钱之谑称. 阿堵物 《世说新语》记载,王夷甫(王衍)因雅癖口未尝言钱。妇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不得行。夷甫晨起见钱,呼婢曰:“去此阿堵物!”自此,阿堵物遂为钱之别称。

中国古代钱币文化

xx古代货币历史 货币,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商品生产阶段的产物。中国古代货币,是世界上起源最早的货币之一。它源远流长,三四千年的发展过程连绵不断,形成了具有东方色彩的中国货币体系,在世界古代货币史上独树一帜。中国早期货币形式的演变、货币理论的研究、货币制度的发展以及货币制造技术工艺的进步,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古代世界上国际经济交往,特别是亚洲各国货币的发展有着相当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代文明史上的一丛艳丽之花。 中国的古代货币制度,与其它国家不同,不存在什么本位制度,也没有主币副币之分,往往金、银、铜、谷、帛以及后来的纸币都同时不同程度地行使货币的职能,只不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有所侧重而已。各个朝代的货币制度也很不一致,即使一个朝代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也有种种变化和区别,叙述起来不胜枚举。 关于中国货币,有人说,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有人说,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之所以会有不同的看法,是因为考证的标准不同。在中国货币史上,最早取得支付手段的是一些自然物,众所周知,海贝便是其中之一,海贝在中国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已经取得了实物货币的地位,这个约是四五千年以前的事情。根据科学考古的发掘资料,在中国殷商时代的中、晚期,已经有了原始的金属铸币--青铜仿制的海贝,也就是说中国早期的铸币孕育于伟大的青铜时代,诞生于公元前14-11世纪,距今已有3100年以上的历史。在西周时代(公元前11-8世纪),青铜块成为中国普制的一种称量货币。青铜仿制的贝壳在这个时期也有铸行。 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770-221年),由于诸候割据,中国的货币文化呈现出自由奔放的势头,就青铜铸币而言,逐步形成了区域性的货币。不同地区的铸币,它们的器形、重量、文字标志、货币单位、合金成分都不一样。中原地区的货币形制起源于工具刀削,称之为刀币;南部地区的货币形制起源于青铜贝。 称之为蚁鼻钱;中西部地区的货币形制起源于纺轮(或是玉壁),称之为圜钱;大约在战国中期以后出现了方孔圆钱。就目前掌握的资料,除了大量的青铜铸币外,偶而我们还会发现铅质的铸币。战国时期,南方的楚国还使用黄

感悟中国白酒文化

主题:感悟中国白酒文化(1)---破译水井坊 自2000年8月水井坊在广州首次公开上市以来,迅速拓展了华南市场市场,并成功导入了北京、上海、山东等重量级市场,进一步扩展了海南、湖南、广西、云南、河南等区域市场,还成功登陆港澳台、东南亚等国际市场。水井坊已经成为白酒业的一个“奇迹”,成为业内人士广泛关注的话题,为了找到水井坊的成功之道,我做了很长时间的针对性研究,并同其个别经销商和几位业内专家进行过一定的交流,在此贴出与阿里朋友共勉(为了提高文章的可阅性,文中有些资料性知识转引了其他文章和网站)! 水井坊的成功看是一个偶然,其实也是一个必然,是中国白酒业市场演变的必然,他是文化诉求的成功更是市场造作的成功。分析其成功之道,我认为主要是以下三点的现实操作的成功。 一、核心文化渲染成功(造势)。 白酒是文化的产品,高档酒更是文化的品位,水井坊在文化诉求方面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的正如其品牌宣传语所言,“穿越历史。见证文明---水井坊,真正的酒”,水井坊的文化核心是历史的陈迹。1、川酒文化。 四川自古就是中国的酒都,名酒层出不穷,历史的积累形成了川酒霸气的文化内涵,水井坊坐落于酒都的中心地带成都,无疑先天性就具备了这种优势的霸气文化。 2、窖址文化。 “中国最古老的酒坊”、“中国浓香型白酒的一部无字史书”、“中国白酒行业的…秦始皇兵马俑?”、“中国白酒第一坊”。由于她填补了我国酒坊遗址专题考古的空白,被国家文物局授予“1999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3、原产地域文化: “水井坊”是中国白酒第一坊,是中国第一个浓香型白酒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品质和文化。并且通过浓香和浆香产异化宣传,使之成功避开茅台的原产地域文化的影响。 通过以上三个文化核心点的聚焦诉求,使水井坊在整个中国白酒行业中确立了自己的观念性第一地位,为他的高价销售和“风、雅、颂”品牌文化传输打下良好的理念基础。 二、文化力的转换成功(借势)。 文化本身没有实际价值,只有将其转变为具有一定动力的霸气性文化力,品牌和产品彩绘在市场中获得联动效应,水井坊通过塑造无形的品牌形象引导消费者认识产品的物理特征,并力求运用这种“品牌”与“实体”的双重消费效用去锁定更多的消费者。下面我们来进一步探讨水井坊的文化转换方式: 1、包装文化:水井坊酒包装以浓郁传统的东方文化内涵和简约洗练的现代设计手法,是酒业拥有包装专利最多的产品包装之一。体现了浓郁的民族传统文化,融酒文化与美的享受于一体;并采用内烧花工艺白酒酒瓶,将单纯的白酒产品进行了艺术化升华。并且其内置六面井台在突出水井坊本身文物价值外,也寓含着锦官城的历史文化孕育了水井坊。这一设计一举获得了国际大奖"莫比乌斯"包装广告奖。为水井坊的价值含量有增加了一个很重要的感性筹码。 2、狮子文化渲染。 狮子在民间被视为祥瑞的象征,同时也寓意王者和成功、豪情与王者风范。而石狮代表的则是历史、传统与尊贵。水井坊外包装上的三枚金属狮头开合钮,巧妙地借鉴了古建筑中的登叩作出的创意。以雄狮与石狮的结合,传达了"承接历史与现代,沟通传统与时尚"这样一个品牌内涵。在水井坊的许多宣传品上,都不同程度地运用了狮子的形象,从早期平面广告中的王者之狮,到最近气度不凡的水井坊先生,狮子的形象随水井坊一起得到了深化和演绎。

参考资料浅析货币的起源与发展

货币的起源与发展 题目: 浅析货币的起源与发展学院: 人文学院 专业: 市场营销 姓名: 指导老师:

论文摘要 近年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直处于强势不改的状态,近日又是刷新了历史最高水平,人民币身处世界货币市场压力不断增大。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指出,人民币一直处于单边升值状态,在6年多的时间里升值已达30%以上,二中国现在的外贸状态,正是引文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恶果。从中国的利益角度看,谭雅玲呼吁:“人民币不能再升值了,应该贬值,但要控制贬值,使汇率双边走势以贬为主,同时要去规划筹谋与准备,我们不能看着价格想着未来,而是要通过价格规划和战略去实现未来。” 由于现在世界货币市场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故本文从货币起源与发展开始,同时分析货币的本质与功能,具体的阐明货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关键字:货币;货币政策;经济影响

目录 引言.......................................................................................................................................................... - 4 - 一、货币的产生与发展 .......................................................................................................................... - 5 - (一)定义与本质 .............................................................................................................................. - 5 - (二)、货币的起源与形态的演变 .................................................................................................. - 6 - 1.实物货币阶段 .............................................................................................................................. - 6 - 2.金属货币阶段 .............................................................................................................................. - 6 - 3.待用货币阶段 .............................................................................................................................. - 7 - 4.信用货币阶段 .............................................................................................................................. - 7 - 二、货币的职能...................................................................................................................................... - 7 - (一)价值尺度.................................................................................................................................. - 8 - (二)流通手段.................................................................................................................................. - 8 - (三)贮藏手段.................................................................................................................................. - 8 - (四)世界货币.................................................................................................................................. - 9 - 三、货币政策........................................................................................................................................ - 10 - (一)调控作用................................................................................................................................ - 10 - 1.通过调控货币供应总量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 - 10 - 2.通过调控利率和货币总量控制通货膨胀,保持物价总水平的稳定 .................................... - 10 - 3.调节国民收入中消费与储蓄的比例 ........................................................................................ - 10 - 4.引导储蓄向投资的转化并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 - 10 - (二)货币政策工具 ........................................................................................................................ - 11 - (三)货币政策与证券市场 ............................................................................................................ - 12 - 1.利率............................................................................................................................................ - 12 - 2.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对证券价格的影响 ........................................................................ - 13 - 3.调节货币供应量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 - 13 - 4.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 - 13 - 四、货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 - 14 - 五、结论................................................................................................................................................ - 17 - 参考文献:............................................................................................................................................ - 17 -

中国古代货币文化对东南亚钱币的影响

概述中国钱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古代钱币文化有着光辉灿烂的篇章,是世界钱币文化宝库中的瑰丽遗产,曾经对世界各地发生过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三韩、高句丽、新罗、百济、朝鲜、日本、琉球、爪哇、安南、占城、暹逻、万象(老挝)、缅甸、真腊(今柬埔寨地区)各国产生的影响最大。另外,中国钱币曾经在天竺、印度、波斯、泥婆罗(今尼泊尔)、大秦(东罗马)、苏门答腊、婆罗洲、吕宋(今菲律宾境内)、鲜兰(今斯里兰卡)、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东印度群岛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流通使用,曾经扮演过世界货币的角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此外,考古学家曾经在中亚细亚各国,两河流域、波斯湾地区、尼罗河口至索马里、东非沿岸、马达加斯加迄南非各国,中南美洲的墨西哥、尼加拉瓜、巴西、秘鲁、圭亚那、智利、加勒比海区域以及西印度群岛等地,均发现过中国古代钱币的影踪。中国从春秋战国时期的刀、布、环、贝四大货币体系,一直到秦始皇消灭六国统一货币制度(包括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等),铸造成外圆内方的秦“半两”钱,逐渐发展到西汉武帝的“五铢”钱;及至唐代高祖李渊在武德四年(公元621年)铸造“开元通宝”钱,以“通宝”名称取代了以往的“两铢”式货币,这三次重大的货币制度改革,都是与中国历史上的中央集权封建制帝国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秦汉时期,中国的方孔圆钱就开始流出国外,但是,当时的数量较少,影响不大。唐代初期,中国钱币流向境外的数量增大,中国钱币在国际上逐渐被认可,在各国流通使用,这与当时中国的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不但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同时还拥有丝绸、陶瓷、茶叶等特产,而且还有着准国际货币作为支付手段,这在当时的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一个国家。秦始皇统一制造“半两”钱以后,虽然历代屡有兴衰,钱币也时有改进,但是基本形状大致不变。这种重量划一、大小适中、外型美观、携带方便的圆形方孔钱,以其顽强的生命力,一直延用到清朝末年,其使用寿命长达2000余年之久。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里,中国古代钱币文化以中国为核心,向周邻各国和东南亚地区以及世界各地不断辐射,从而形式了以方孔圆形为主要特征的东方钱币文化体系,其特征和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钱币形制:中国早期钱币如刀、布、环、贝等的形制,形状独特,各有千秋。从秦代“半两”开始,大体为内方外圆,基本形状不变。东南亚各国钱币的主要形式,除了极少数的几种钱币外(如日本的“天保通宝”、“万年通宝”、“筑前通宝”、“盛岗铜山”等为椭圆型,“仙台通宝”为方型,另外琉球的“琉球通宝”、也为椭圆型外),其余日本、朝鲜、越南、泰国、缅甸、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发行和流通的大部分钱币,基本上都是仿照中国的内方外圆的式样铸造而成的,其渊源可以上溯到秦代先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受中国唐高宗“开元通宝”钱的影响,日本开铸的仿中国方孔圆钱,最早的是在奈良时代元明天皇和铜元年(公元708年、即唐中宗景龙二年)铸造的“和同开珍”钱。这是日本在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开铸的著名的“皇朝十二钱”中的第一种,其后50年中依次是“万年通宝”(淳仁天皇天平宝字四年、即公元760年铸)、“神功开宝”(称德女皇太平神护元年、即公元765年铸)、“隆平永宝”(桓武天皇延历十五年铸)、“富寿神宝”(差峨天皇弘仁九年、公元818年铸)、“承和昌宝”(仁明天皇承和二年、即公元835年铸)、“长年大宝”(仁明天皇嘉祥元年、即公元848年铸)、“饶益神宝”(清和天皇贞观元年、即公元859年铸)、“贞观永宝”(清和天皇贞观十二年、即公元870年铸)、“宽平大宝”(宇多天皇宽平三年、即公元890年铸)、“延喜通宝”(醍醐天皇延喜七年、即公元907年铸)、“乾元大宝”(村上天皇天德二年、即公元958年铸)共12种方孔圆钱,日本自天平胜宝五年(公元752年,即唐玄宗天宝十一年),鉴真和尚东渡以来,对于从中国外流到日本的中国古代钱币,日本钱币界通称为“渡来钱”。其后,在江户时代但1636年,“宽永通宝”开始铸造,约在700年间,日本政府未再发布过铸钱令。日本一直仿铸多种唐钱,在其国家里流通使用,充分地说明了中国古代钱币文化对日本钱币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日本出土最早的中国钱币是东汉时期四铢半两钱、西汉的五铢钱;最晚的是明代朱元璋制造的“洪武”通宝钱;出土最多

货币的产生和发展

货币的产生和发展 一、货币起源于商品 货币原来就是一种商品,它是在长期的商品交换发展过程中,目发地从千百万种商品里分离出来的。要了解货币的起源,就应从认识商品开始。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这有两层意思:①商品是经过人类劳动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任何没有经过人类劳动而由自然界为我们提供的诸如空气、水、阳光等都不是商品,只有经过人类劳动加工的氧气、太阳能、自来水等才是商品。②商品一定是为交换而生产的产品,那种只是为自己消费所生产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例如:农民生产的粮食,用为自己消费的部分就不是商品,用于出售的部分才是商品。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重属性。商品是一种物品,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这种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从而满足人们一的不同需要。所谓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体内的一般人类劳动。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一种社会属性,只有通过不同商品之间的交换才能间接地表现出来。例如,一张兽皮交换两把石斧,这两把石斧的使用价值就表现出一张兽皮的价值。具有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之所以能够相互交换,是因为它们都是人类劳动的产品,都耗费了一定的脑力和体力,因而都具有价值。各种商品在质上相同,量上就可以比较。一张兽皮和两把石斧的生产花费了同样多的劳动,具有同样多的价值,因此能够互

相交换。在交换中,一种商品的使用价值(兽皮)和另一种商品的使用价值(石斧)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称为交换价值。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量大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劳动时间多少决定的。这种劳动时间是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不是生产者耗费的私人劳动时间。一种商品凝结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它的价值就越大,反之价值就越小。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既互相统一又互相矛盾。统一的一面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互为条件、相互依存、彼此有着紧密的联系。一种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两者缺一不可。矛盾的一面是作为商品生产者只是为了取得价值而生产,而使用价值却是商品生产者为满足别人的需要而生产的。商品生产者必须把使用价值转让给他人,才能取得价值,两者不可兼得。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两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所决定的。在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的两重性和劳动的两重性,最终决定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由于社会分工,使商品生产者之间形成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每个商品生产者都是社会分工体系中的一员,他们都必须为满足对方需要而生产,但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使每个商品生产者耗费在生产商品上的劳动直接表现为私人劳动。私人劳动的社会性质必须通过交换才能得到社会承认。因此,只有通过交换,商品价值才能实现,商品内部的矛盾才能获得解决。要进行交换,就必须把具体劳动还原为抽象劳动以便进行比较,相互交换商品,实际上是相互交换各自为生

中国白酒行业现状及发展分析

中国白酒业现状及发展分析 开篇:中国白酒业正在大乱与大治中前行 2005年1-11月全国白酒制造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632243.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5.05%。白酒生产集中度进一步向大型企业集中。同时规模小、效率低、费用高、效益差、秩序乱等行业问题依然存在,随着WTO条款的实施、国外白酒企业与国内企业的竞争日渐加剧,白酒企业普遍面临如何做大做强、培养自己独特竞争优势的现实选择。 目前,营销手段的变化和终端通路的竞争,成为白酒品牌生死攸关的决定性因素。 仔细分析白酒业发展路线图,不难发现在中国白酒业发展历程中,伴随着其营销节奏的变化,各家白酒企业和白酒品牌的内涵都得到了鄣显。自从白酒生产销售放开之后,白酒业就进入了营销时代,从文化营销到广告营销、概念营销再到整合营销,仿佛一夜之间,白酒业的市场开发重点就转移到了市场终端的角逐。当终端操作从深化急速发展到恶化,几乎所有营销培训课都贯穿了“得终端者得天下”思想。尤其是实力雄厚的商家买断品牌行为的频繁上演和愈演愈烈,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于是,在终端竞争的硝烟战火里,市场开始了细分的步伐--强者愈强弱者不灭。这就像一场决斗中强者与弱者的对话--高端白酒拓展路线为:区域分割,高举高打,全力打造样板市场;区域性白酒则先求点胜,积点成面,尤其是部分传统名酒产地通过纷纷推出区域性强势品牌,坚守固有阵地,在市场运做中,营销手段、市场策略、整合力度各方面都不亚于全国性的品牌运做,加之品牌与当地的公共关系、地方支持,各自为王,称霸地方,其中,很多老名牌酒也被挤压

成区域性品牌,汾酒、四特、西凤、洋河、宋河、宝丰等都是典型例证。区域白酒营销的成功,使白酒市场前期比较成功的全国性强势品牌:小糊涂仙、金六福、浏阳河、金剑南等受到猛烈冲击,风光不再,利润降低。 乱局就是大局,乱局就是机会。 对未来3年白酒业发展趋势进行研判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全国性强势品牌将很难出现,区域性品牌优势日渐明显,同时区域性品牌在同区域内受其他品牌冲击后,将不断更新、淘汰,向前发展,以扩大市场份额与领先优势。今后盲目发展全国性品牌的路子将很难走通,而原有强势品牌里推新品、深耕渠道则成为必然。 同时,白酒趋向“时尚化”,也是解救白酒业本身束缚的一剂良药。 现在,年轻一代的消费者都偏向于红酒或国际名酒,为什么没有考虑中国白酒?白酒文化虽然悠久,但不是每个酒都可以诉求“古”文化,酒文化的塑造关键是要结合自身资源与时俱进,比如从色泽、口感和包装上注重美感和艺术感的结合让白酒时尚起来可吸引最大的消费群——年轻人,同时使增长有限的白酒市场蛋糕变大。 中篇:白酒行业未来走势的“十四大猜想” 一:终端竞争将延续 在整合营销中:目标人群、公共关系、政治权力、市场细分、市场选择更加重要 全国性强势品牌很难出现,区域性品牌优势明显。并且区域品牌在同区域内受其他品牌冲击下,将不断更新、淘汰。 二:营销将会向深度营销进化,销售渠道毛细化,专业化 以五粮液、茅台、剑南春、水井坊、国窖1573为主,在重点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