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安全评价学习

安全评价学习

安全评价学习
安全评价学习

安全评价学习

1 安全评价概述

安全和危险

事故风险 :

R=P*S 即风险率=事故损失/单位时间

系统和系统安全

安全系统工程

安全评价定义: 以实现工程、系统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对工程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与分析,判断工程、系统发生事故和急性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安全对策建议,从而为工程、系统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目的:查找、分析和预测工程、系统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可能导致的危险、危害后果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指导危险源监控和事故预防,以达到最低事故率、最少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安全评价要达到的目的有4个:

促进实现本质安全化生产、实现全过程安全控制、建立系统安全的最优方案,为决策者提供依据、为实现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的标准和科学化创造条件。

意义:可有效地预防事故发生,减少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和伤害。

安全评价的内容:运用安全工程的原理和方法,识别和评价系统、工程中存在的风险、有害因素的过程。识别危险来源,确定衡量来自危险源的危险性、危险程度及应采取的控制措施,以及采取的控制措施后依然存在的危险性是否被接受。

有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和专项安全评价。

危险性识别:危险源辩识(危险、危害因素,危险性变化)辩识

计算风险率(事故发生率,后果严重度)确定

危险性评价:判别指标(风险判别准则)设定

危险性控制(采取措施:消除危险、减低危险)确认

安全评价原理:相关性原理、类推原理、惯性原理和量变到质变原理。

安全评价的原则:合法性、科学性、公正性、针对性

安全评价程序:

1、准备阶段明确被评价对象和范围,收集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工程、系统的技术资料。

2、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根据被评价工程、系统的情况,识别和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危险、有害因素存在的部位、存在的方式,事故发生的途径及其变化的规律。

3、定性、定量评价在对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分析的基础上,划分评价单元,选择合理的评价方法,对工程、系统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定性、定量评价。

4、安全对策根据定性、定量评价结果,提出消除或减弱危险、有害

因素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及建议。

5、评价结论及建议简要地列出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指出工程、系

统应用重点防范的重大危险因素,明确生产经营者应重视的重要安全措施。

6、安全评价报告的编制依据安全评价的结果编制相应的安全评价报

告。

安全评价规范体系:一、安全评价通则二、各类安全评价导则、行业评价导则三、各类安全评价实施细则

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因果论一连串事件在一定时序下相继产生的结果

侧重研究管理上的责任,强调管理失误是构成事故的主要原因。

把事故看成从相继事件过程中的扰动开始,最后以伤害或损坏而告终。

取决于能量的大小、接触时间和频率,以及力的集中程度,使用屏障防护系统

人为失误难以控制但可以控制设备、物流不发生故障。

系统模型可反应人、机、环境相互作用、反馈和调整,并能指出促成事

故的一系列事件。

事故是社会因素、管理因素和产生中危险因素被偶然事件触发所造成的结果。

2 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及评价单元划分

危险因素: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有害因素: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

因素

按导致事故直接原因进行分类:

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

(1)设备、设施缺陷

(2)防护缺陷

(3)电危害

(4)噪声危害

(5)振动危害

(6)辐射

(7)运动物危害

(8)明火

(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

(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

(11)粉尘与气溶胶

(12)作业环境不良

(13)信号缺陷

(14)标志缺陷

(15)其他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

(1)易燃易爆性物质

(2)自燃性物质

(3)有毒物质

(4)腐蚀性物质

(5)其他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

(1)致病微生物

(2)传染病媒介物

(3)致害动物

(4)致害植物

(5)其他生物危险和有害因素

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

(1)负荷超限

(2)健康状况异常

(3)从事禁忌作业

(4)心理异常

(5)识别功能缺陷、

(6)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

(1)指挥错误

(2)操作错误

(3)监护错误

(4)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其他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

(1)搬举重物

(2)作业空间

(3)工具不合适

(4)标识不清

按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

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进行分类(1)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

(3)机械伤害

(4)起重伤害

(5)触电

(6)淹溺

(7)灼伤

(8)火灾

(9)高处坠落

(10)坍塌

(11)冒顶、片帮

(12)透水

(13)放炮(爆破伤害)

(14)火药爆炸

(15)瓦斯爆炸

(16)锅炉爆炸

(17)容器爆炸

(18)其他爆炸

(19)中毒和窒息

(20)其他伤害

业健康分类: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及其他有害因素源自国家“九五”科技攻关成果——事故分类标准研究

(新编的教程上是不包括这部分内容的)

(1)坠落、滚落

(2)摔倒、翻倒

(3)碰撞

(4)飞溅、落下

(5)坍塌、倒塌

(6)被碰撞

(7)轧入

(8)切伤、擦伤

(9)踩伤

(10)淹溺

(11)接触高温、低温物

(12)接触有害物

(13)触电

(14)爆炸

(15)破裂

(16)火灾

(17)道路交通事故

(18)其他交通事故

(19)动作不当

(20)其他

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应遵循的原则: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预测性。

注意的问提:

(1)为了有序、方便地进行分析,防止遗漏,宜按厂址、平面布局、建筑物、物质、生产工艺及设备、辅助生产设施、作业环境等几个方面,分别分析其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列表登记,综合归纳。

(2)对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诱导原因进行重点分析,从而为确定评价目标、评价重点、划分单元、选择评价方法和采取控制措施计划提供依据。

(3)对重大危、危害因素,不仅要分析正常生产、运输、操作时的危险、危害因素,更重要的是要分析设备、装置破坏及操作失误可能产生严重后果的危险、危害因素。

1 设备或装置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1)工艺设备、装置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设备本身是否能满足工艺的要求

是否具备相应的安全附件或安全防护装置

是否具备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

是否具备紧急停车的装置

是否具备检修时不能自动投入,不能自动反向运行的安全装置。(2)专业设备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化工设备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设备是否有足够的强度

设备是否密封安全可靠

安全保护装置是否配套

设备是否适用

机械加工设备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机械加工设备一般安全要求》

《磨削机械安全规程》

《剪切机械安全规程》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电机外壳防护等级》

《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程》

(3)电气设备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电气设备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应紧密结合工艺要求和生产环境的状况来进行,一般有:

电气设备的工作环境是否属于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是否属于粉尘、潮湿或腐蚀环境;

电气设备是否具有国家指定机构的安全认证标志(特别是防爆电器的防爆等级);

电气设备是否属国家规定的淘汰产品;

用电负荷等级对电力装置的要求;

电气火花引燃源;

触电保护、漏电保护、短路保护、过载保护、绝缘、电气隔离、屏护电气安全距离等是否可靠;

是否根据作业环境和条件选择安全电压,安全电压值和设施是否符合规定;

设备的防静电、防雷措施是否可靠;

设备的事故照明、消防等应急用电是否可靠;

设备的自动控制系统的可靠性

(4)特种机械的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起重机械

翻倒

超载

碰撞

基础损坏

操作失误

负载失落

厂内机动车辆

翻倒

超载

碰撞

楼板缺陷

载物失落

火灾或爆炸

夹钳

擦伤

卷人伤害、

撞击伤害

(5)锅炉及压力容器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分为锅炉及有机载热体炉、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

锅炉压力容器内具有一定温度的带压工作介质是否失效

承压元件是否失效

安全保护装置是否失效

失效常见有:泄漏和破裂

(6)登高装置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梯子、活梯、活动架、脚手架、吊笼、吊椅、升降工作平台、动力工作平台等:

登高装置自身结构方面的设计缺陷

支撑基础下沉或毁坏

不恰当地选择了不够安全的作业方法

悬挂系统结构失效

因承载超重而使结构损坏

因安装、检查、维护不当而造成结构失效

因为不平衡造成的结构失效

所选设施的高度及臂长不能满足要求而超限使用

由于使用错误或者理解错误而造成的不稳定

负载爬高

攀登方式不对或脚上穿着物不合适、不清洁造成跌落

未经批准使用或更改作业设备

与障碍物或建筑物碰撞

电动、液压系统失效

运动部件卡住

2 作业环境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1)危险、有害物质的识别

应从其理化性质、稳定性、化学反应活性、燃烧及爆炸特性、毒性及健康危害等方面进行分析与识别

A、危险、有害物质

易燃、易爆物质

有害物质

腐蚀性物质

有毒物质:是指以微小剂量作用于生物体,能使生物体的生理功能或机能正常结构发生暂时性或永久性病理改变、甚至死亡的物质

致癌、致突变及致畸形物质

造成缺氧的物质

麻醉物质

氧化剂

B、生产性粉尘:主要产生在开采、破碎、粉碎、筛分、包装、配料、

混合、搅拌、散粉装卸、运送及除尘等生产过程中。

(2)工业噪声与振动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工业噪声可分为机械噪声、空气动力性噪声和电磁噪声,噪声危害的识别主要是根据已掌握的机械设备或作业场所的噪声确定噪声

源和声级;振动的危害有全振动和局部振动,对振动的识别应先

找出振动的设备,然后根据国家标准参照类比资料确定振动的强

度和范围。

(3)温度与湿度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1)温度、湿度的危险、危害

a、高温、高湿环境会引起中暑,会加速有毒物质吸收,会导致操作失误率升高,易发生事故,低温可引起冻伤。

b、温度急剧变化时,因热胀冷缩,造成材料变形或热应力过大,会导致材料破坏,在低温下金属会发生晶型转变,甚至引起破裂而引发事故。

c、高温、高湿环境会加速材料的腐蚀。

d、高温环境可以使火灾危险性增大。

2)生产性热源

a、工业炉窑

b、电热设备

c、高温工件

d、高温气体

3)温度、湿度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方法

a、了解生产过程的热源、发热量、表面温度,与操作者的接触距离等

情况

b、了解是否采取了防暑、防冻措施,是否采取了空调措施

c、了解是否采取了通风换气措施,是否有作业环境温度、度的自动调

节、控制措施。

(4)辐射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辐射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伤害由α,β,χ,Υ粒子和中子极高剂量的放射性作用造成,射频辐射表现为致热效应和非致热

效应。

3 与手工操作有关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在从事手工操作,搬、举、推、拉及运送重物时,有可能导致的伤害有:椎间盘损伤、韧带或筋损伤、肌肉损伤、神经损伤、疝气、挫伤、擦伤、割伤

(1)远离身体躯干拿取或操作重物

(2)超负荷的推、拉重物

(3)不良的身体运动或工作姿势,尤其是躯干扭转、弯曲、伸展取东西

(4)超负荷的负重运动,尤其是举起或搬下重物的距离过长,搬运重物的距离过长

(5)负荷有突然运动的风险

(6)手工操作的时间及频率不合理

(7)没有足够的休息及恢复体力的时间

(8)工作的节奏及速度安排不合理

4 运输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5 建筑和拆除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6 矿山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7 生产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在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时,应全面、有序地进行识别。为防止出现

1)厂址

厂址的工程地质、地形地貌、水文、气象条件、周围环境、交通运输条件、自然灾害、消防等方面分析、识别。

2)总平面布置

从功能分区、防火间距和安全间距、风向、建筑物朝向、危险化学品仓库、动力设施(氧气站、乙炔气站、压缩空气站、锅炉房、液化石油气站等)、道路、贮运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识别。

3)厂内运输

从运输、装卸、消防、疏散、人流、物流、平面交叉运输和竖向交叉运输等几方面进行分析、识别。

4)建构筑物

从厂房、库房的生产火灾危险性分类、耐火等级、结构、层数、占地面积、安全疏散、防火间距方面进行分析、识别。

5)工艺过程

(1)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设计阶段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从7个方面来识别:

a、根据生产工艺流程,按班组(或岗位)逐步识别和分析生产、存储和使用过程中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b、设计阶段是否通过合理的设计,尽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险有害因素的发生。

c、当消除危险、有害因素有困难时,是否采取了预防性技术措施来预防或消除危险、危害的发生。

d、当无法消除危险或危险难以预料的情况下,是否采取了降低危险、危害的措施。

e、当无法消除、降低危险的情况下,是否将人员与危险、有害因素隔离等。

f、当操作者失误或设备运行一旦达到危险状态时,是否能通过连锁装置来终止危险、危害的发生。

g、在易发生故障和危险性较大的地方,是否设置了醒目的安全色、安全标志和声、光警示装置等

(2)在进行安全现状评价时,可针对行业和专业制定的安全标准、规程进行分析、识别。

(3)根据典型的生产单元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8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重大危险源辨识应从是否存在一旦发生泄漏可能导致火灾、爆炸和中毒等重大危险物质出发进行分析。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GB 18218-2000)分为7大类:易燃、易爆、有害物质的贮罐区(贮罐),易燃、易爆、有害物质的库区(库),具有火灾、中毒危险的生产场所,企业危险建(构)筑物,压力管道,锅炉,压力容器。

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

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的要求,将重大危险源分为:贮罐区(贮罐)、库区(库)、生产场所、压力管道、锅炉、压力容器、煤矿(井工开采)、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和尾矿库。

(1)存在重大危险源的贮库、生产场所有以下中的两项或一项:

a、储存表、使用表中有一种危险物品达到或超过其对应的临界量。

b、储存表、使用表中的多种危险物品且每一种物品都未达到或超过其对应的临界量,但是满足公式:q1/Q1+q2/Q2+q3/Q3+……+q n/Q n≥1 (2)压力管道

长输管道: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气体,且设计压力>1.6MPa;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液体介质,输送距离≥200Km且管道公称直径≥300mm 的管道。

公用管道:中压和高压燃气管道,且公称直径≥200mm。

工业管道:输送GB5044中,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危害气体、液化气体

介质,且公称直径≥100mm的管道。

输送GB5044中极度、高度危害液体介质;GB50160及GBJ16中规定的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可燃气体或甲类可燃液体介质,且公称直径

≥100mm,设计压力≥4MPa的管道。

输送其他可燃、有毒流体介质,且公称直径≥100mm,设计压力

≥4MPa,设计温度≥400℃的管道。

(3)锅炉

蒸汽锅炉:额定蒸汽压力大于2.5MPa,且额定蒸发量≥10t/h。

热水锅炉:额定出水温度≥120℃,且额定功率≥14MW。

(4)压力容器

介质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或中度危害的三类压力容器。

易燃介质,最高工作压力≥0.1MPa,PV≥100MPa·m3的压力容器(群)

(5)煤矿(井工开采)

高瓦斯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有煤尘爆炸危险的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煤层自然发火期≤6个月的矿井;煤层冲击倾向为中等及其以上的矿井。

(6)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

瓦斯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有自然发火危险的矿井;有冲击地压危险的矿井。

(7) 尾矿库全库容量≥100╳10000m3或者坝高≥30m的尾矿库。评价单元的划分

评价单元的划分就是在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评价目标和评价方法的需要,将系统分成有限的、确定的评价单元。评价单元划分的原则和方法:

1) 以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别为主划分评价单元

(1) 对工艺方案、总体布局及自然条件、社会环境对系统影响等

方面的分析和评价,可将整个系统作为一个评价单元。

(2) 将具有共性危险、有害因素的场所和装置划为一个单元。

按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别各划分一个单元,再按工艺、物料、作业特点(即其潜在危险、有害因素的不同)划分成子单元。

进行安全评价时,可按有害因素(有害作业)的类别划分评价单元。

2) 以装置和物质的特征划分评价单元

应用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单元危险性快速排序法等评价方法进行爆炸危险性评价时有下原则:

(1) 按装置工艺功能划分。

(2) 按布置的相对独立性划分。

以安全距离、防火墙、防火堤、隔离带等与(其他)装置隔开的区域或装置部分可作为一个评价单元。

贮存区域内通常以一个或共同防火堤(防火墙、防火建构物)内的贮罐、贮存空间作为一个评价单元。

(3)按工艺条件划分评价单元。

(4)按贮存、处理危险物质的潜在化学能、毒性和危险物质的数量划分评价单元。

一个贮存区域内(如危险品库)贮存不同危险物质,为了能够正确识别其相对危险性,可作不同单元处理。

为避免夸大评价单元的危险性,评价单元的可燃、易燃、易爆等危险物质应有最低限量。

(5)根据以往事故资料,将发生事故能导致停产、波及范围大、造成巨大损失和伤害的关键设备作为一个单元,将危险、有害因素大且资金密度大的区域作为一个评价单元,将危险有害因素特别大的区域、装置作为一个评价单元,将具有类似危险性潜能的单元合并为一个单元3) 依据评价方法的有关具体规定划分

划分评价单元应注意的问题

(1) 在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安全评价工作之前,应设计一套合适的工作表格,按照一定的方法来划分企业的作业

活动,保证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工作的前面性。

(2) 在划分作业活动单元时,一般不会单一采用某一种方法,往往是多种方法同时采用。

4 安全评价方法

是进行定性、定量安全评价的工具

安全评价方法分类

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根据安全评价对象选择适用的评价方法。常用的有按评价结果的量化程度、按评价的逻辑推理过程、按评价所针对的对象、按评价要达到的目的等

1) 按评价结果的量化程度分类:

定性安全评价方法:主要是根据经验和直观判断能力,对生产工艺、设备、设施、环境、人员和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定性分析。

定量安全评价方法: 定量安全评价方法:运用基于大量的实验结果和广泛的事故统计资料分析获得的指标或规律,对生产系统的工

艺、设备、设施、环境、人员和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定量的计

算。 按照安全评价给出的定量结果的类别不同,分为:概率风险评

价法,伤害范围评价法,危险指数评价法。

2)其他安全评价分类法

安全评价方法选择

1)安全评价方法的选择原则:充分性,适用性,系统性,针对性,合理性。

2)安全评价方法的选择过程

3)选择安全评价方法应注意的问题:充分考虑被评价的系统的特点,评价的具体目标和要求的最终结果,评价资料的

占有情况,安全评价的人员。

常用的安全评价方法:

α安全检查

β安全检查表分析

ψ危险指数方法

δ预先危险性分析方法

ε故障假设分析/检查表分析

φ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

γ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

η故障树分析

故障树分析(FTA)技术是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于1962年开发的,它采用逻辑的方法,形象地进行危险的分析工作,特点是直观、明了,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可以做定性分析,也可以做定量分析。体现了以系统工程方法研究安全问题的系统性、准确性和预测性,它是安全系统工程的主要分析方法之一。一般来讲,安全系统工程的发展也是以故障树分析为主要标志的。

1974 年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发表了关于核电站危险性评价报告,即“拉姆森报告”,大量、有效地应用了FTA,从而迅速推动了它的发展。

1数学基础

1.1基本概念

(1)集:从最普遍的意义上说,集就是具有某种共同可识别特点的项(事件)的集合。这些共同特点使之能够区别于他类事物。

(2)并集

把集合A的元素和集合B的元素合并在一起,这些元素的全体构成的集合叫做A与B的并集,记为AU B或A+B。若A与B有公共元素,则公共元素在并集中只出现一次。

例若A={a、b、c、d};

B={c、d、e、f};

AUB= {a、b、c、d、e、f}。

(3)交集

两个集合A与B的交集是两个集合的公共元素所构成的集合,记为A∪B或A+B。

根据定义,交是可以交换的,即A∩B=B.A

例若A={a、b、c、d};

B={c、d、e};

则A∩B={c、d}。

(4)补集

在整个集合(Ω)中集合A的补集为一个不属于A集的所有元素的集。补集又称余,记为A' 或A 1.2布尔代数规则布尔代数用于集的运算,与普通代数运算法则不同。它可用于故障讨分析,

布尔代数可以帮助我们将事件表达为另一些基本事件的组合。将系统失效表达为基本元件失效的组合。演算这些方程即可求出导致系统失效的元件失效组合(即最小割集),进而根据元件失效概率,计算出系统失效的概率。

布尔代数规则如下(x、Y代表两个集合):

(1)交换律X·Y=Y·X

X+Y =Y +X

(2)结合律

(3)分配律

X·(Y ·Z):(X ·Y)·Z

X+(Y+Z)=(X+Y)+Z

X·(Y+Z):X -Y+X·Z

X+(Y·Z)=(X+Y)-(X+Z)

(4)吸收律X·(X+Y):X

X+(X·Y):X

(5)互补律X+X =Ω=1

X·X =φ(φ表示空集)

(6)幂等律X·X=X

X+X=X

(7)狄.摩根定律(x·Y)' =X' +Y

(X+Y) =X' ·Y

(8)对合律(X' )' =X

(9)重叠律X+X' Y=X+Y=Y+Y 'X

2故障树的编制

故障树是由各种事件符号和逻辑门组成的,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用逻辑门表示。这些符号可分逻辑符号、事件符号等。

2.1故障树的符号及意义

(1)事件符号

①矩形符号:代表顶t=事件或中间事件,见图8—1(a)。是通过逻辑门作用的、由一个或多个原因而导致的故障事件。

②圆形符号:代表基本事件,见图8—1(b)。表示不要求进一步展开的基本引发故障事件。

③屋形符号:代表正常事件,见图8—1(C)。即系统在正常状态下发挥正常功能的事件。

④菱形符号:代表省略事件,见图8一l(d)。因该事件影响不大或因情报不足,因而没有进一步展开的故障事件。

⑤椭圆形符号:代表条件事件,见图8—1(e)。表示施加于任何逻辑门的条件或限制。

(2)逻辑符号

故障树中表示事件之间逻辑关系的符号称门,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或门:代表一个或多个输入事件发生,即发生输出事件的情况。或门符号见图8—2(a),或门示意图见图8—3。

②与门:代表当全部输入事件发生时,输出事件才发生的逻辑关系。表现为逻辑积的关系。与门符号见图8—2(b),与门示意图见图8—4。

③禁门:是与门的特殊情况。它的输出事件是由单输入事件所引起的。但在输入造成输出之间,必须满足某种特定的条件。禁门符号见图8—2(C),禁门示意图见图8—5。

例如许多化学反应只有在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才能反应完全,催化剂不参加反应,但它的存在是必要的。这种逻辑如图8—6所示。

2.2建树原则

故障树的树形结构是进行分析的基础。故障树树形结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故障树的分析及其可靠程度。因此,为了成功地建造故障树,要遵循一套基本规则。

(1)“直接原因原理”(细步思考法则)编制故障树时,首先从顶上事件分析,确定顶上事件的直接、必要和充分的原因,应注意不是顶上事件的基本原因。将这直接、必要和充分原因事件作为次顶上事件(即中间事件),再来确定它们的直接、必要和充分的原因,这样逐步展开。这时,“直接原因”是至关重要的。按照直接原因原理,才能保持故障树的严密的逻辑性,对事故的基本原因作详尽的分析。

(2)基本规则I

事件方框图内填入故障内容,说明什么样的故障,在什么条件下发生。

(3)基本规则Ⅱ

对方框内事件提问:“方框内的故障能否由一个元件失效构成?”如果对该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把事件列为“元件类”故障。如果回答是否定的,把奇件列为“系统类”故障。

‘ 元件类”故障下,加卜或门,找出主因故障、次因故障、指令故障或其他影响。

“系统类”故障下,根据具体情况,加上或门、与门或禁门等,逐项分析下去。

主因故障为元件在规定的工作条件范围内发生的故障。如:设计压力P0的压力容器在工作压力P≤po时的破坏。次因故障为元件在超过规定的工作条件范围内发生的故障。如:设计压力为P0的压力容器在压力p>PO时的破坏。指令故障为元件的工作是正常的,但时间发生错误或地点发生错误。其他影响的故障:主要指环境或安装所致的故障,如湿度太大、接头锈死等。

(4)完整门规则

在对某个门的全部输入事件中的任一输入尊件作进一步分析之前,应先对该门的全部输入事件作出完整的定义。

(5)非门门规则

门的输入应当是恰当定义的故障事件,门与门之间不得直接相连,门门连接的出现说明粗心。在定量评定及简化故障树时,门门连接可能是对的,但在建树过程中会导致混乱。

2.3故障树分析步骤

(1)确定所分析的系统

确定分析系统即确定系统所包括的内容及其边界范围。

(2)熟悉所分析的系统

指熟悉系统的整个情况,包括系统性能、运行情况、操作情况及各种重要参数等,必要时要画出工艺流程图及布置图。

(3)凋查系统发生的事故

调查分析过去、现在和未来可能发生的故障,同时调查本单位及外单位同类系统曾发生的所有事故。

(4)确定故障树的顶上事件

是指确定所要分析的对象事件。将易于发生且后果严重的事故作为顶卜事件。

(5)调查与顶上市件有关的所有原囚奇件。

(6)故障树作图

按建树原则,从顶上事件起.一层·层往下分析各自的直接原因誊件,根据彼此间的逻辑关系,用逻辑门连接上下层事件,直到所要求的分析深度,形成一株倒置的逻辑树形图,即故障树图。

(7)故障树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是故障树分析的核心内容之一。其目的是分析该类事故的发生规律及特点,通过求取最小割集(或最小经集),找出控制事故的可行方案,并从故障树结构卜、发生概率上分析各基本事件的重要程度,以便按轻重缓急分别采取对策。

(8)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包括①确定各基本事件的故障率或失误率;②求取顶上事件发生的概率,将计算结果与通过统计分析得出的事故发生概率进行比较。

(9)安全性评价

根据损失率的大小评价该类事故的危险性。这就要从定性和定量分析的结果中找出能够降低顶上事件发生概率的最佳方案。

1、绘制事故树

值班人员未发现

商业建筑特大火灾事故

自动喷淋系统失效

火灾扑救不及时

发现火灾不及时

灭火器材失效

报警系统失效

人员发现不及时

无值班人员

局部火灾屏蔽

手提式干粉灭火器失效

消防栓失效

2、最小割集与最小径集的计算:

T=B1*B2

=(C1+C2)*B2

=(X1*D+X5*X6)*B2

=(X1*(X2+X3+X4)+X5*X6)*X7

=X1*X2*X7+X1*X3*X7+X1*X4*X7+X5*X6*X7

所以,该事故树最小割集为:

K1={X1,X2,X7} K2={X1,X3,X7}

K3={X1,X4,X7} K4={X5,X6,X7}

最小径集:

T’=(X1’+X2’+X7’)(X1’+X3’+X7’)(X1’+X4’+X7’)

(X5’+X6’+X7’)

= X1’* X5’+ X1’* X6’+ X2’* X3’*X4’* X5’+ X2’* X3’*X4’* X6’+ X7’

用最小径集表示:

T=(X1+X5)(X1+X6)(X2+X3+X4+X5)(X2+X3+X4+X6)X7

所以最小径集为:

{X1,X5}、{X1,X6}、{X2,X3,X4,X5}、{X2,X3,X4,X6}、{X7}

3、顶上事故发生的概率为:

P=1-(1-k1q)(1-k2q)(1-k3q)(1-k4q)=0.000435

4、1)结构重要度计算:

X i的结构重要度表达式:

=×3= == == ==

== == =×4=1

所以结构重要度的顺序为:

> >=== =

2)概率重要度分析:

基本事件的概率重要度:

3)临界重要度分析:

临界重要度与概率重要系数的关系:

5、最小割集和最小径集在预防和控制顶项事故的作用

能够引起顶项事故发生的最低限度的基本事件的集合,称为最小割集。

最小割集表明系统的危险性,每个最小割集都是顶上事件发生的一种可能渠道。最小割集数目越多,系统越危险。

1 事故发生必然是某个最小割集中几个事件同时存在的结

果。根据最小割集可掌握事故发生的各种可能和规律,为

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可靠依据;

2 根据最小割集可以发现系统中的薄弱环节,直观办断出那

种模型最危险,那些次之,为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优

先顺序。

如果故障树中某些事件不发生,则顶上事件不发生的最低限度的集合,称为最小径集。

最小径集表示系统的安全性,一个最小径集中基本事件不发生,就可使顶上事件不发生。只要控制一个最小径集不发生,顶

上事件就不发生,所以为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最佳方案。

ι事件树分析

ξ人员可靠性分析

κ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λ定量风险评价法

5 安全对策措施

安全对策措施的基本要求和遵循的原则

要求:能够消除或者减弱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危害;

处置危险和有害物,并降低到国家规定的限值内;

预防生产装置失灵和操作失误产生的危险、危害;

能有效地预防重大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发生;

发生以外事故时,能为遇险人员提供自救和互救条件

原则:1)安全技术措施等级顺序:

间接安全技术措施

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

上述措施仍然不能避免事故、危害发生,则采用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教育、安全培训和个体防护用品等措施来预防减弱系统的危险、危害程度

2)根据安全技术措施等级顺序的要求应遵循的具体原则

消除: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科学的管理,尽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险、有害因素

预防:当消除危险、有害因素有困难时,可采取预防性技术措施,预防危险、危害的发生

减弱:在无法消除危险、有害因素和难以预防的情况下,可以采取降低危险、危害的措施

隔离:在无法消除、预防、减弱的情况下,应将人员与危险、有害因素隔开和将不能共存的物质分开

连锁:当操作者失误或设备运行一旦达到危险状态时,应通过连锁装置终止危险、危害的发生

警告:在易发生故障和危险性较大的地方,应设置醒目的安全色、安全标志;必要时设置声、光或声光组合报警装置

3)安全对策措施应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经济合理性

(1)针对性是指针对不同行业的特点和通过评价得出的重要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后果,提出对策措施

(2)提出的对策措施是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生产经营单位进行设计、生产、管理的重要依据,因而对策措施应在经济、技术、时间上是可行的,能够落实和实施的

(3)经济合理性是指不应超越国家及建设项目、生产经营单位的经济、技术水平,按过高的安全要求提出安全对策措施。

4)对策措施应符合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及设计规范的规定

安全评价的现状及对策

安全评价的现状及对策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安全评价的现状及对策所谓安全评价就是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和分析,判断事故发生和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以达到实现系统安全的目的,并为其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安全评价类型包括安全预评价、安全现状综合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和专项安全评价四种。 我国安全评价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已走过20多个年头,真正步入正轨应该是从90年代中期开始。2002年颁布的《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应进行安全条件论证和安全评价。将我国安全评价工作,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 安全评价不仅涉及自然科学,也涉及到管理学、逻辑学和心理学等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安全评价与生产技术水平、安全管理水平、生产者和管理者的素质以及社会、人文和文化背景等因素密切相关,国外现有的安全评价方法大多数为定量、半定量方法,主要针对评价危险装置或单元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而国内的安全评价方法大多数为定性方法,只适用于企业的安全管理评价或评比。因定性评价方法主要依据经验判断,不同类型评价对象的评价结果,其可比性较差。因此,我国的安全评价方法的完善,还需要进一步

研究,如各类事故后果模型、事故经济损失评价方法、事故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人的行为安全评价方法和不同行业可接受的风险标准等。 虽然,我国安全评价已经被纳入法律轨道,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也三令五申,要求建设项目必须进行安全条件论证和安全评价,但是,综观我国安全评价工作,可谓步履维艰:除了建设项目的安全预评价以外,其他诸如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综合评价和专项安全评价,则少有进行。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企业不认识、不理解、不重视。 大多数企业领导人不理解安全评价到底是什么,认识不到安全评价的重要意义。在某些企业领导眼中,安全评价类似于乱收费。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安全评价不会像技术改造或者节能降耗那样,能够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不仅如此,还得支付中介机构的安全评价费用。所以,很多企业只顾眼前利益,对于安全评价不积极主动。 二、有关部门执法力度不够。虽然安全评价有法可依,但一些企业领导人法律意识淡薄,不依法进行安全评价;有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全面贯彻《安全生产法》和行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电气工艺装置劳动安全预评价浅谈(2021)

电气工艺装置劳动安全预评价 浅谈(2021) Safety work has only a starting point and no end. Only the leadership can really pay attention to it, measures are implemented, and assessments are in place.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347

电气工艺装置劳动安全预评价浅谈(2021) 预评价一般是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价的,而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因工艺装置、工艺流程还处在方案阶段,有关工艺装置电气设计资料就更为有限,评价起来缺乏具体内容,因此当前各评价单位对工艺装置电气的评价方法、程度也不一样。工艺装置是人员接触最多、最容易被忽视、也最容易存在不安全隐患的危险源点。如何评价工艺装置电气安全,使之能为其后工程设计和监理提供依据,我们就评价工作中的体会谈以下两点:1)工艺对电气的要求能否满足; 2)电气危险因素的控制、防范措施有无,是否规范。 1生产工艺对电气的要求 1.1用电负荷对电源的要求 主要对照标准为GB50052-95《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主要评价项目: 1)一级负荷应由两个独立电源供电;当一个电源发生故障时,另一个电源不应受到破坏。 2)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的负荷(防火、报警、通信、疏散等),除由两个电源供电外,尚应增设应急电源。 3)二级负荷的供电系统,宜由两回路供电(视企业规模、生产连续性)。 1.2用电设备对电压的要求 主要对照标准为GB50052-95《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主要评价项目: 1)电压种类:交流/直流。 2)电压等级。 3)电能质量(电压偏差、无功补偿、谐波抑制、连续性等)。 1.3工艺对电气设备要求 主要评价项目: 1)应满足正常运行、检修、短路和过电压情况下的要求

高速公路隧道运行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高速公路隧道运行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与一般开放路段不同,公路隧道是一种特殊的空间结构,是交通运行 的瓶颈路段。当驾驶员在隧道运行影响范围内行驶时,由于隧道信息 诱导、照明通风、路面性能、交通环境、噪声和速度等条件的局限, 行车舒适度有所下降,运行风险有所增大,特别是长隧道,一旦发生 交通事故,通常具有易引发二次事故,救援处理难,经济损失和社会 影响大的特点。因此,对隧道运行安全进行系统的分析评价,对切实 提高公路隧道安全管理水平,保障司乘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有着重大意义。 1承德地区高速公路隧道发展概况 近几年来,承德市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特别是高速 公路建设进入了一个高潮期,随着“两环十射”高速公路路网的不断 完善,京承、承唐、承朝、承秦、承赤等高速相继通车。基于承德地 区以山岭重丘为主的地形地貌特点,隧道以能克服高差、降低坡度、 提高线形标准、缩短里程、节地环保等优势被广泛采用,高速公路隧 道已成为承德山区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表1所示,承德地区 高速公路隧道通车里程已达87476m,占通车总里程的12%。其中特长 隧道2座,总长6245m;长隧道35座,总长60404m;中隧道14座, 总长9468m;短隧道40座,总长11358m。 2运行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山区高速公路交通运行环境复杂,影响安全的因素非常多,既有内部 因素(如隧道线形、路面抗滑性能等),又有外部因素(如气候条件、平均日交通量等),因此在建立隧道运行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时,应注 意遵循以下原则。 2.1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在山区高速公路隧道运行安全影响因素中,有 些可以定量化,有些只能定性描述,但这些定性因素也对评价结果起

国内外安全评价现状

我国安全评价现状 20世纪80年代初期,安全系统工程引入我国,受到许多大中型生产经营单位与行业管理部门得高度重视。通过吸收、消化国外安全检查表与安全分析方法,机械、冶金、化工、航空、航天等行业得有关生产经营单位开始应用安全分析评价方法,如安全检查表、事故树分析、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事件树分析、预先危险性分析、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等,有许多生产经营单位将安全检查表与事故树分析法应用到生产班组与操作岗位。此外,一些石油、化工等易燃、易爆危险性较大得生产经营单位,应用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方法进行了安全评价,许多行业与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制定了安全检查表与安全评价标准。 为推动与促进安全评价方法在我国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中得实践与应用,1986年原劳动人事部分别向有关科研单位下达了机械工厂危险程度分级、化工厂危险程度分级、冶金工厂危险程度分级等科研项目。 1987年原机械电子部首先提出了在机械行业内开展机械工厂安全评价,并于1988年1月1日颁布了第一个部颁安全评价标准《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标准》,1997年进行了修订,颁布了修订版。该标准得颁布执行,标志着我国机械工业安全管理工作进入了一个新得阶段,修订版则更贴近国家最新安全技术标准,覆盖面更宽,指导性与可操作性更强,计分更趋合理。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标准分为两部分,一就是危险程度分级,通过对机械行业1000多家重点生产经营单位30余年事故统计分析结果,用18种设备(设施)及物品得拥有量来衡量生产经营单位固有得危险程度并作为划分危险等级得基础;二就是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包括综合管理评价、危险性评价、作业环境评价三个方面,主要评价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绩效,方法就是采用了以安全检查表为基础、打分赋值得评价方法。 1991年国家“八五”科技攻关课题中,安全评价方法研究列为重点攻关项目。由原劳动部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等单位完成得“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识别、评价技术研究”,将重大危险源评价分为固有危险性评价与现实危险性评价,后者就是在前者得基础上考虑各种控制因素,反映了人对控制事故发生与事故后

毒理学评价

食品毒理学 苏 丹 红 安 全 性 毒 理 学 评 价 组员:李润之周丹罗慧沈永 娟郭丽伟管健王申 杰

班级:食品质量与安全15-2 指导老师:郭东起老师 苏丹红安全性毒理学评价 李润之周丹罗慧沈永娟管健郭丽伟王申杰 指导老师:郭东起 摘要本试验用昆明种小白鼠对苏丹红Ⅰ进行了较系统的毒理学试验包括急性毒性试验、亚急性毒性试验。在对小鼠进行以苏丹红Ⅰ绝对致死量(LD100)和最大耐受量(LD0)测定的基础上制定急性毒性试验用药剂量范围进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并确定苏丹红Ⅰ的半数致死量(LD50)参照小鼠1/7-1/28 LD50确定试验用药最高剂量以昆明种小白鼠为动物模型进行亚急性毒性试验。研究苏丹红Ⅰ对小鼠外周血细胞和肝、脾、肾的毒性和的损伤作用并对其毒性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为全面评价苏丹红Ⅰ对哺乳动物的毒理效应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显微和超微结构的观察证明苏丹红Ⅰ能够导致小鼠肝、脾、肾各织织发生损伤使其生理机能降低。不同剂量苏丹红Ⅰ染毒后病理组织结构变化的差异为判断和分析苏丹红Ⅰ中毒效应提供了充分的形态依据。 关键词苏丹红Ⅰ小鼠;半数致死量;急性毒性试验;亚急性毒性试验 1引言 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食品工业己成为第一大产业。根据有关资料显示早在1993年至1998年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由3430亿元增至6000亿元平均每年递增12℅。2003年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是首破12000亿元远远超过汽车工业总产值9400亿元的水平。但是全球及我国接连不断发生的恶性食品安全事故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也促使各国政府重新审视这一己上升到国家公共安全高度的问题各国纷纷加大了对本国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2003年4月16日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挂牌标志着我国食品安全工作迈入了综合监管与具体监管相结合的新阶段也表明了我国政府与时俱进、切实抓好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心。然而有关食品安全的负面消息依然不断阜阳劣质奶粉、致癌毒大米、山东“掺胶”龙口粉丝、苏丹红致癌、南京冠生园月饼。在我国无论食源性疾病还是化学性污染物对公众健康的危害都以惊人的速度上升。 苏丹红系列染料是人工合成亲脂性偶氮化合物。因其对光线的敏感性不强物品被染色后能长期保持颜色不容易褪色所以在社会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0世纪70年代以后食品、医药和化妆品领域才禁止苏丹红的使用。而后苏丹红做为化工染料主要用于彩色蜡、地板蜡、油脂、汽油和鞋油等的增色添加剂还可以用于焰火礼花的着色[1]。 研究表明苏丹红Ⅰ可引起大鼠肝脏癌变但对小鼠没有致癌性目前尚无充分的证据证明对人体有致癌性。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在其1999年公布的对人致癌性总评价表中将苏丹红Ⅰ、苏丹红Ⅱ、苏丹红Ⅲ定义为对人致癌性尚无法分类的物质[3]最近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对苏丹红的致癌作用进行了分析评价将其归类为三类致癌物但这种致癌物进入人体后代谢为二类致癌物即人类可能致癌物。 1995年欧盟(EU)国家己禁止其作为色素在食品中添加。1996年我国在《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也禁止将苏丹红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1]。但由于其染色鲜艳、价格低廉印度等一些国家在加工辣椒粉的过程中添加苏丹红。2003年初欧盟(EU)从印度进口的红辣椒中检出苏丹红Ⅰ同时在一些其它食品中也检测到这种物质为此欧洲委员会(EC)于2003年6月底发布禁止进口含有苏丹红Ⅰ的红辣椒及红辣椒制品的禁令[4]12月EC的禁令产品从苏丹红Ⅰ扩大Ⅰ、Ⅱ、Ⅲ和Ⅳ四种[5]。2005年2月18日英国食品标准署向消费者发出警告并在其网站上公布了亨氏、联合利

安全评价的程序,内容,方法

安全评价的程序、内容、方法 一、安全评价程序 主要包括: 1.前期准备, 2.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 3.划分评价单元 4.定性、定量评价 5.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 6.做出安全评价结论 7.编制安全评价报告 具体程序如图4-l所示 1、前期准备:明确被评价对象,备齐有关安全评价所需的设备、工具,收集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工程、系统的技术资料。 2、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根据被评价对象的具体情况,辨识和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危险、有害因素存在的部位、存在的方式和事故发生的途径及其变化的规律。 3、划分评价单元:在辨识和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的基础上,划分评价单元。评价单元的划分应科学、合理.便于实施评价、相对独立且具有明显的特征界限。 4、定性、定量评价:根据评价单元的特征,选择合理的评价方法,对评价对象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进行定性、定量评价。 5、安全对策措施建议:依据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结果与定性、定量评价结果,遵循针对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的原则,提出消除或减弱危险、有害因素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建议。 6、安全评价结论:根据客观、公正、真实的原则,严谨、明确地做出评价结论。 7、安全评价报告的编制:依据安全评价的结果编制相应的安全评价报告。安全评价报告是安全评价过程的具体体现和概况性总结,是评价对象完善自身安全管理、应用安全技术等方面的重要参考资料;是由第三方出具的技术性咨询文件,可为政府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监察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等相关单位对评价对象的安全行为进行法律法规、标准、行政规章、规范的符合性判别所用;是评价对象实现安全运行的技术性指导文件。 二、安全评价的内容 安全评价主要内容包括:高度概括评价结果;从风险管理角度给出评价对象在评价时与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符合性结沦;给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的预测性结论以及采取安全对策措施后的安全状态等。

校园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校园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为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落实学校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全面排查、识别、评估安全风险,落实风险管控责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重大安全风险,对学校风险点实施标准化管控,提升学校安全风险管控水平,确保校园安全稳定,我校重点对学校校舍等安全隐患进行了全面排查,并对部分隐患进行了整改,达到了校园安全要求。现在根据区教育局的要求,学校重点对组织领导与安保队伍、人防物防技防、校园周边环境、校门安全管理、校园安全、校舍安全、食堂食品安全等13项一级指标,67项二级指标,252项潜在风险隐患内容进行了自查,现在把自查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自查情况 (一)校园安保:学校按标准配备安保器械;学校配齐配足安保人员(2人),学校在校园关键部位安装电子监控;认真落实外来人员进出校园盘查询问制度,并做好记录,禁止外来车辆入校;在学生上下学、上操、下课期间等重要时段,学校安排保安和值班人员维持秩序,保障学生安全。 (二)校舍设施安全:每年开学初学校做了大量的维修工作,并且平时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和应急演练;教室、实验室、图书室等重点部位安全管理到位;消防设施器材按标准配备并定期进行检修维护和保养;消防通道、安全出口畅通;总务处加强用电、用火等的管理,每月进行两次检查。

(三)师生人身安全:学校建立了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周周开展安全教育,次次有主题;学校制定了完善的校园安全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学校重视学生教学活动、集体活动的安全管理;学校与辛寨镇派出所配合定期对校园门口、校园周边进行排查,到现在为止没有发现的高危人员和可能危及学生安全的各类隐患;学校能够及时对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矛盾纠纷进行排查化解;学校建立了特殊群体学生包靠制度,每学期进行管制刀具排查不少于三次;学校相当重视对学生进行防溺水安全教育,层层签订责任书,联系有关村庄加强水域巡查监管,建立了教师包靠制度,落实了有关人员,预防学生溺水事故发生。 (四)食品卫生安全:学校建立了相关规章制度;严把食堂从业人员资格、健康体检、食品采购、存储管理、加工流程、餐具消毒等关口;严格执行食品留样制度;建立传染病防控工作预案,开展预防传染病教育并落实相应的防控措施。 (五)交通安全:学校重视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严格落实校车管理职责;学校加强对校车驾驶员、随车照管人员的教育培训和管理考核,与随车照管人员签订责任书;经常对校车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建立了校车安全应急预案;建立完善了校内车辆管理制度。 (六)校园周边安全:我校地处农村,周边环境相对良好,无治安高危人员,无不良环境等,唯一不足之处就是近期我校东侧幼儿园建教学楼,建筑工地上塔吊吊臂经常伸展

安全评价的现状及对策

编号:AQ-Lw-05630 ( 安全论文)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安全评价的现状及对策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afety assessment

安全评价的现状及对策 备注: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是确保企业生产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培育安全生产文化之路。安全事故的发生,除了员工安全意识淡薄是其根源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员工的自觉安全行为规范缺失、自我防范能力不强。 所谓安全评价就是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和分析,判断事故发生和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以达到实现系统安全的目的,并为其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安全评价类型包括安全预评价、安全现状综合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和专项安全评价四种。 我国安全评价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已走过20多个年头,真正步入正轨应该是从90年代中期开始。2002年颁布的《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应进行安全条件论证和安全评价。将我国安全评价工作,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 安全评价不仅涉及自然科学,也涉及到管理学、逻辑学和心理学等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安全评价与生产技术水平、安全管理水平、生产者和管理者的素质以及社会、人文和

文化背景等因素密切相关,国外现有的安全评价方法大多数为定量、半定量方法,主要针对评价危险装置或单元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而国内的安全评价方法大多数为定性方法,只适用于企业的安全管理评价或评比。因定性评价方法主要依据经验判断,不同类型评价对象的评价结果,其可比性较差。因此,我国的安全评价方法的完善,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如各类事故后果模型、事故经济损失评价方法、事故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人的行为安全评价方法和不同行业可接受的风险标准等。 虽然,我国安全评价已经被纳入法律轨道,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也三令五申,要求建设项目必须进行安全条件论证和安全评价,但是,综观我国安全评价工作,可谓步履维艰:除了建设项目的安全预评价以外,其他诸如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综合评价和专项安全评价,则少有进行。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企业不认识、不理解、不重视。 大多数企业领导人不理解安全评价到底是什么,认识不到安全评价的重要意义。在某些企业领导眼中,安全评价类似于乱收费。

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

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试行) 前言 为了保障广大消费者的健康,对于直接和间接用于食品的化学物质进行安全性评价是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根据目前我国的具体情况,制定一个统一的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将有利于推动此项工作的开展,也便于将彼此的结果进行比较,随着科学技术和事业的发展此程序将不断得到修改完善。 目的?为我国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工作提供一个统一的评价程序和各项实验方法,为制定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限量标准和食品中污染物及其它有害物质的允许含量标准,并为评价新食物资源,新的食品加工、生产和保藏方法,提供毒理学依据,特制定本程序。 适用范围 一、用于食品生产、加工和保藏的化学和生物物质,如食品添加剂,食品加工用微生物等。?二、食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和保藏等过程中产生和污染的有害物质,如农药残留、重金属、生物毒素、包装材料溶出物、放射性物质和洗涤消毒剂(用于食品容器和食品用工具)等。 三、新食物资源及其成份。 四、食品中其它有害物质。 总则?在评价一种物质的安全性时,应全面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以进行综合评价: 一、化学结构:可以根据化学结构预测其毒性。?二、理化性质和纯度:试验样品必须符合既定的生产工艺、配方和理化性质。其纯度应与实际应用的相同。需要鉴别其毒性作用系该物质本身的作用还是杂质的作用,或进行其它特殊试验时可用纯品。必要时应考虑杂质的毒性。如农药,一般用原药,但对我国创制的新农药,则应同时用纯品和原药进行试验。?三、人的可能摄入量:除一般人群的摄入量外,还应考虑特殊和敏感人群(如儿童、孕妇及高摄入量人群)。?四、人体资料:由于存在着动物与人之间的种属差异,在将动物试验结果推论到人时,应尽可能收集人群接触受试物后的反应资料,如职业性接触和意 外事故接触等。志愿受试者体内的代谢资料对于将动物试验结果推论到人具有重要意义。 五、动物毒性试验和体外试验资料:即本程序(试行)所列的各项试验。虽然这些试验有不少缺陷,但是目前技术水平下所得到的最重要的资料,也是进行评价的主要依据。在试

安全评价

安全评价网上作业1 一、单选题 1. (5分)事故应急救援的总目标是通过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尽可能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事故应急救援具有不确定性、( )、复杂性、后果影响易猝变等特点。 ? A. 长期性 ? B. 突发性 ? C. 整体性 ? D. 可控性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1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 2. (5分)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中,MPDO表示()。 ? A. 基本工作日损失 ? B. 最大可能财产损失 ? C. 最大财产损失

? D. 最大可能停工天数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1 展开解析 答案D 解析 3. (5分)HAZOP分析的整个过程可所分阶段不包括()。 ? A. 分析小组成员考察阶段 ? B. 危险分析的准备 ? C. 通过小组会议完成分析 ? D. 编制分析结果报告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1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 4.

(5分)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中,安全补偿系数不包括()。 ? A. 工艺控制补偿系数 ? B. 物质隔离补偿系数 ? C. 防火设施补偿系数 ? D. 消防措施补偿系数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1 展开解析 答案D 解析 5. (5分)存在能量、危险有害物质和能量、危险有害物质的失控是产生危险、有害因素并转换为事故的是()。 ? A. 基本原因 ? B. 直接原因 ? C. 间接原因 ? D. 根本原因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1 展开解析 答案D 解析 6. (5分)安全评价按照实施阶段的不同分为种类数为()。 ? A. 2 ? B. .3 ? C. 4 ? D. 5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1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 7. (5分)某故障树割集有5个,分别为{X1,X2,X3},{X1,X2,X4},{X1,X4},{ X2,X4},{ X2,X3 },该故障树的最小割集数个数有()。 ? A. 2

保健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试验的四个阶段和内容

保健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试验的四个阶段和 内容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保健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试验的四个阶段和内容发布日期:2013-04-03 浏览次数:1605 字号:[] 毒理试验的四个阶段和内容 1第一阶段:急性毒性试验 经口急性毒性:LD50,联合急性毒性,一次最大耐受量试 验。 2第二阶段:遗传毒性试验,30天喂养试验,传统致畸试验 2.1基因突变试验:鼠伤寒沙门氏菌/哺乳动物微粒体酶试验 (Ames试验)为首选,其次考虑选用V79/HGPRT基因突变试验, 必要时可另选其它试验。 2.2骨髓细胞微核试验或哺乳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 验。 2.3TK基因突变试验。 2.4小鼠精子畸形分析或睾丸染色体畸变分析。 2.5其它备选遗传毒性试验:显性致死试验、果蝇伴性隐性 致死试验,非程序性DNA合成试验。 2.630天喂养试验。 2.7传统致畸试验。 3第三阶段:亚慢性毒性试验----90天喂养试验、繁殖试 验、代谢试验 4第四阶段:慢性毒性试验(包括致癌试验) 1、药物的毒性试验分为两类,其一特殊毒性试验,包含致癌、致残、致突变,号称三致试验;作此试验的单位必须是国家指定并认可的;一般单位即使做了也不被国家认可!通常一类创新药必须做的。无论一个药

物的药效如何好,只要含有三致试验的特殊毒性(动物若干代繁殖后,查看),该药物将不会允许上市的。 2、其二,一般毒性试验,通常用老鼠或兔子去做,主要是测定半数致死量;若某个药物的半数致死量是有效使用剂量的2倍以上,通常认为是临床使用安全的,若半数致死量比有效剂量略大一点,那就谁也不敢使用了,万一略微超一点量就会导致患者死亡!

3、校园安全风险评估制度

校园安全风险评估制度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提高各部门各年级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影响稳定的学校矛盾,推进民主文明和谐的灵中校园建设,制定本制度。本制度所称的重大事项是指在学校发展过程中涉及到的全体师生员工利益的决策、政策、建设项目和改革措施。开展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坚持“事前评估、防患未然”、“谁主管、谁负责”、“兼顾全体教职员工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原则。 一、范围和内容 (一)涉及较大范围全体教职员工切身利益的土地、工程建设、购置应品的决策; (二) 涉及较大范围的征地拆迁和安置问题的决策; (三) 涉及学校发展和管理方面的重大决策; (四) 涉及到教学改革方面的重大决策; (五) 涉及建设项目的重大决策; (六)涉及福利待遇方面的重大决策; (七) 涉及环境卫生方面的重大决策; (八) 执行重大事项出台前和重点投资开发工程建设实施前维稳 风险评估制定相应措施的事项。 二、责任主体

1、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责任主体是作决策、出政策、上项目的部门和年级。涉及多部门职能交叉的,由牵头部门(单位)负责。 2、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行校长办公室、各职能部门、各年级、各班级分级负责制。 3、学校维稳领导小组负责抓好学校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指导、检查和督促。 三、实施程序 1、对涉及到第一条规定内容之一的事项,由评估责任主体成立专门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小组,明确一名责任领导,邀请有关专家和相关单位人员参加,必要时可邀请群众代表参加,进行风险评估。 2、风险评估按下列程序进行。 制定评估方案。风险评估小组负责制定评估方案,明确组织形式、时间安排及具体要求。评估方案必须书面报告维稳领导小组。 开展民意调查。风险评估小组按照评估方案,就拟定事项在实施地区进行公告、公示以及采取发放征求意见表、设置征求意见箱、召开座谈会、开通热线电话和电子信箱等方式广泛征求意见;要特别注重征求与拟定事项有直接利益关系群众的意见,并对群众的意见、建议进行收集、归纳、整理,形成客观真实反映广大群众意愿的文字材料,作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依据。 组织进行评估。风险评估小组在广泛征求民意的基础上,深入讨论、研判和科学论证,准确反映民意调查情况,形成明确的评估意见。

涉路安全技术评价

重要涉路行为行政许可技术安全评价制度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涉路行为日趋普遍。根据《公路法》的有关规定,涉路行为是指在已有公路的建筑控制区内进行挖掘、占用、埋设管线、增设平面交叉道口、穿(跨)越设施等活动。 在正常营运的高速公路和开放交通的公路上进行涉路活动,不但会破坏原有的道路结构及配套设施,还会影响道路通行能力,而且可能引发交通事故。比如有的电信部门为了通讯建设需要,在未经公路路政部门许可下,大肆挖掘公路,有的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大肆破路建设管道,挖掘路肩、建平面交叉道口,有的造成路断桥毁,或公路明显的损坏,有的造成公路大面积隐性损害,这些行为对公路交通的正常运行造成了非常大的隐患。 同时,确实为满足经济发展也有很多公共设施如:电力管线、加油加气站、输油煤气管线等由于规划或设计要求,需要下穿、上跨公路设施。这种情况是在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出现的,对公路管理部门提出了新的要求:批准建设——可能会影响到公路设施的安全,甚至产生事故;不批准建设——对经济发展不利,不符合和谐发展的目标。 需求与实施影响之间的矛盾需要公路管理机构进行相应的行政审批工作,既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能保证公路设施的安全完好,在这一背景下,各地公路管理部门大都制定涉路工程的行政审批程序。但现行法律法规对许可条件规定比较宽泛,相关技术标准也缺少对涉路行为的技术规定。路政人员在办理具体许可手续时,面对纷繁的实际情况,有时难以判断是否应该给与许可。这就得借助专家的力量,进行技术评价。

在公路保护条例里对此进行了明确。 1.我国涉路行为行政许可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安全评价的实施办法不够完善,没有统一标准 在涉路行为日趋普遍的情况下,对涉路行为的安全评价结果成为行政许可的主要依据。然而,我国目前对于相关安全评价工作还没有比较统一的实施办法,技术标准不足,形成了各地市自行组织、自行聘请专家的局面,导致一些地方出现了被评价单位不认可评价结果,评价工作不规范的问题。 2)缺少对于涉路行为安全评价内容的具体规定 涉路行为涉及交通、电力、通讯、能源等各个部门,牵扯面甚广,形式多样。这造成了涉路行为安全评价工作的复杂性,如果对于每一项涉路行为均进行安全评价,不仅会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且会影响到公路管理机构的正常工作,如何界定需要进行安全评价工作的涉路行为的标准是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专题。同时,对于每一项需要进行安全评价的涉路行为应评价的内容,也是需要着重研究的一个问题。 3)缺少涉路行为安全评价实施程序的统一规定 目前,我国还没有对涉路行为安全评价工作实施过程中应遵循的程序进行统一规定,使很多申请人感觉无章可循,浪费了申请时间。 综上所述,由于我国目前对于涉路行为安全评价工作没有制定统一的实施办法,造成各地的工作方式不尽相同,对于这项工作的发展非常不利。 2.重要涉路行为的范围界定

【名词解释毒理学】毒理学安全性评价名词解释.doc

【名词解释毒理学】毒理学安全性评价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外来化学物质:既非人体的组成成分,也不是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而是存在于人类生活和外界环境中,可能通过一定环节或途径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呈现一定生物学作用的化学物质。 2、安全性:指一种外来化学物质在规定的使用方式和用量条件下,对人体健康不致产生任何损害,即不引起急性、慢性中毒,亦不对接触者(包括老、弱、病、幼、孕妇)及其后代产生潜在危害。 3、危险度:指一种外来化学物质在具体的接触条件下,对机体造成损害可能性的定量估计。 4、最小有作用剂量(最小有作用剂量毒物?)即在一定时间内,一种外来化合物按一定方式或途径与机体接触,能使某项观察指标开始出现异常变化或使机体开始出现损害作用所需的最低剂量。也可称为中毒阈剂量 5、最大无作用剂量(NOEL ):即在一定时间内,一种外来化合物按一定方式或途径与机体接触,根据目前的认识水平,用最灵敏的试验方法和观察指标,未能观察到任何对机体的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又称:未观察到作用的剂量或未观察到效应的水平 6、致死量:(1)绝对致死量(LD100) 指能引起一组实验动物全部死亡的最低剂量。(2)★半数致死量(LD50) 指能引起一组实验动物中死亡50%所需剂量,也称致死中量。(3)最小致死量(MLD) 指仅能引起一组实验动物个别死亡的剂量。

(4)最大耐受量(LD0) 指能引起一组实验动物全部中毒但无一死亡的剂量。 7、脂水分配系数:是指化合物在脂(油) 相和水相的溶解分配率,即化合物的水溶性与脂溶性间达到平衡时,的其平衡常数。 8、蓄积率:指在一定期间内,外来化合物在机体内的蓄积量与同一期间进入机体总量的百分比。蓄积率越高,表明该化学物质蓄积性越大。 9蓄积系数:是指达到同一效应(如ED50或LD50)分次给予实验动物所需外来化合物总剂量(以LD50(n)表示)与一次给予所需剂量(以LD50(1)表示)之比,以K 表示。即:K=LD50(n)/LD50(1) 10、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是指经人工饲育,对其携带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它科学试验的动物。 11、急性毒作用带(acute effect zone, Zac):指化合物的毒性上限与毒性下限的比值,也就是引起试验动物的死亡之剂量与最低剂量的剂量范围的宽窄。 通常以LD50代表毒性上限,急性阈剂量(阈浓度)代表毒性下限,其公式为:(见课件) Zac 值的大小可反应急性阈剂量距离LD50的宽窄。Zac 值越大,表明化合物引起急性死亡的危险越小,反之表明引起急性死亡的危险性越大。、微核是由于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的作用,使细胞内染色体断裂产生无着丝点断片或纺锤体受影响而在有丝分裂时,使遗传物质滞留在核外而产生的细胞中主核之外的遗传物质的颗粒,染色与细胞核一致,大小相当于

安全运行评价制度示范文本

安全运行评价制度示范文 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安全运行评价制度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管理制度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一、安全评价目的 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以防为主、综合治理”的 安全生产方针,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确保 企业安全目标的实现,杜绝死亡事故、年重伤率控制在 0.5‰以下、年负伤率控制在0.5‰以下,为企业健康发展 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评价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具有危险性作业工程的全过程。 三、被评价单位 1、汽车队 四、评价部门 总经办、安全生产科、综合科、车队

五、评价内容及标准 安全运输标准化标准共十六大项。 由公司安全生产科每月一次对各车辆进行安全检查评价,要求公正、公平、公开,奖罚分明,并对安全评价的结果以文字形式下发各车辆。 安全评价与日常安全检查挂钩。隐患以“×”表示,默认权值为“1” 总评价计算公式: 初步评判√项目×权值*100%÷安全评价权评价总×权值=安全总全总评价值(用A表示)。 六、评价结论 1、评价结论采用五级制,即优(A≥90%);良(85%≤A<90%);中(80%≤A<85%);及格(70%≤A<80%);不及格(A<70%)。 2、如果在评价的月(季)期间发生过安全生产事故的

学校安全风险评估报告完整版

学校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XX镇辖区中小学校、幼儿园 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XX镇学校安全促进组 发布时间:一、?基本情况: XX镇辖区共有XX所学校,其中职业高中X所:XX职业中学;初级中学X所:XX镇中学、XX中学;小学X所:XX小学、XX小学、XX小学、XX小学、XX小学;私立学校X所:XX 学校、XX幼儿园。共有教职工XXX人,在校学生XXXX人,其中住校学生XXXX人。所有学校均不开展补课,正常开展各项教学活动,时间周一至周五;职业高中与初级中学星期日下午到校,周五下午3:40为放学时间,周日至周四每晚8:40为晚自习放学时间;小学校早上至8:00为到校时间,下去5:20为放学时间。各所学校均有专职校警或保安。 综合上述评估,XX镇辖区学校安全风险等级:为低。 二、威胁评估: 1、涉恐活动。XX镇辖区中小学校、幼儿园,未发生过恐怖袭击和人为破坏事件。威胁等级:低。

2、政治性和附非政治性不安定因素。经排查,XX镇辖区中小学校、幼儿园未发现矛盾激化和群体性事件,也未发现有恶意破坏活动。威胁等级:低。 3、治安问题:XX镇辖区中小学校、幼儿园与周边地区建立有良好的关系,相关部门在校门口设立禁止机动车停放黄线,XX镇交巡警平台放学时间不间断巡逻,确保校园师生的安全。学校周边社会治安状况总体较好。威胁等级:低。 4、假期安全问题:XX镇辖区中小学校、幼儿园平时注重对学生安全意识培养,尤其是对用电、防火及游泳方面的安全意识教育;在主要河流岸边竖立有安全警示标识牌;同时,在放假期间XX镇交巡警加强了对场镇周边河流区域的巡逻力度。威胁等级:低。 综合上述评估,XX镇辖区中小学校、幼儿园威胁等级:低。 三、脆弱性评估: XX镇辖区学校除4所片区小学外,其余7所均集中在XX 场镇,人流量、车流量比较集中。所有学校均只有一个出入

安全评价的现状与发展

安全评价的现状与发展 1国外安全评价概况 1962年 年修订为 周期中的安全要求、安全工作项目都作了具体规定。我国于1990年10月由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批准发布了类似美国军用标准MIL—STD—822B的军用标准《系统安全隆通用大纲》(GJB900—1990)。MIL—STD—822系统安全标准从一开始实施,对世界安全和防火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迅速为日本、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引进使用。此后,系统安全工程方法陆续推广到航空、航天、核工业、石油、化工等领域,并不断发展、完善,成为现代系统安全工程的一种新的理论、方法体系,在当今安全

科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系统安全工程的发展和应用,为预测、预防事故的系统安全评价奠定了可靠的基础。安全评价的现实作用又促使许多国家政府、生产经营单位集团加强对安全评价的研究,开发自己的评价方法,对系统进行事先、事后的评价,分析、预测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努力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爆炸危 , 蒙德(Mond) 告 “化工厂安全评价六阶段法”,该法采用了一整套系统安全工程的综合分析和评价方法,使化工厂的安全性在规划、设计阶段就能得到充分的保证,并陆续开发了匹田法等评价方法。由于安全评价技术的发展,安全评价已在现代生产经营单位管理中占有优先的地位。 由于安全评价在减少事故,特别是重大恶性事故方面取得的巨大效益,许多国家政府和生产经营单位愿意投入巨额资金进行安全评价。美国原子能委员会1974年

发表的《核电站风险报告》就用了70人·a的工作量,耗资300万美元,相当于建造一座1000MW核电站投资的百分之一。据统计美国各公司共雇佣了3000名左右的风险专业评价和管理人员,美国、加拿大等国就有50余家专门进行安全评价的“安全评价咨询公司”,且业务繁忙。当前,大多数工业发达国家已将安全评价作为工厂设计和选址、系统设计、工艺过程、事故预防措施及制订应急计划的重要依据。 爆炸、 业公司106 成1501984年墨西哥城液化石油气供应中心站发生爆炸,事故中约有490人死亡、4000多人受伤、另有900多人失踪,供应站内所有设施毁损殆尽;1988年英国北海石油平台因天然气压缩间发生大量泄漏而大爆炸,在平台上工作的230余名工作人员只有67人幸免于难,使英国北海油田减产12%;1984年12月3日凌晨印度博帕尔农药厂发生一起甲基异氰酸酯泄漏的恶性中毒事故,有2500多人中毒死亡,20余万人中毒,深受其害,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大惨案。我国近年也曾发生过火灾、爆炸、毒物泄

电气安全风险评估

供用电安全风险评估 1、对企业从事电气管理员工、电气操作人员情况进行分析评估 管理人员:1)现有技术管理人员4人,经过专门培训考试并取得 电气进网操作许可证,持证上岗 2)持有技师证、电气助工或工程师证 电气操作人员:1)现有电气操作人员39人,经过专门培训考试并 取得电气进网操作许可证,持证上岗 2)每月进行一次安全或技术培训,并考试 3)严格执行《电业安全规程》中的规定 4)熟悉本岗位运行规程 分析:管理人员熟悉业务,电气操作人员综合评价能胜任本职工作2、对企业电气主接线及运行方式进行分析评估 主接线:我公司有两条35KV进线电源------水化甲线和水化乙线,1台35KV自发电。水化甲线供35KV乙母排,水化乙线供35KV 甲母排;自发电热电3#供35KV乙母排。35KV甲母排和35KV乙母排之间有联络开关。 35KV甲母排下接2台离子膜整流变压器、1台35KV/6KV变压器、1台35KV/10KV主动力变压器(1#) 35KV乙母排下接2台隔整流变压器、1台35KV/6KV变压器、1台 35KV/10KV主动力变压器(2#)、一台离子膜整流变压器1#主动力变压器供10KV甲母排,2#主动力变压器供10KV乙母排,10 KV甲母排和10KV乙母排之间有联络开关 运行方式: 平时35KV水化甲线和水化乙线并列运行,如果水化甲线或水化乙线一路电源断电,35KV联络开关合上,保证另一个母排电源供电。 35KV/10KV主动力1#、2#变压器平时都运行,一旦任何一台变压器有问题,另一台变压器能将10KV所有负荷带起来(通过10KV 联络开关将10KV甲、乙母排连接起来。 分析:现有的电气主接线和运行方式,符合化工企业对电源的要求,动力主变中的一台、进线电源中的一路电源断电,利用母联开关都能保证重要符合的正常供电,从而保证了公司的安全运行。 3、对企业主要电气设备的健康运行状况及进行分析评估 公司主要电气设备,正常运行时如第二条中所述,当35KV或

国内外安全评价现状

我国安全评价现状 20世纪80年代初期,安全系统工程引入我国,受到许多大中型生产经营单位和行业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通过吸收、消化国外安全检查表和安全分析方法,机械、冶金、化工、航空、航天等行业的有关生产经营单位开始应用安全分析评价方法,如安全检查表、事故树分析、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事件树分析、预先危险性分析、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等,有许多生产经营单位将安全检查表和事故树分析法应用到生产班组和操作岗位。此外,一些石油、化工等易燃、易爆危险性较大的生产经营单位,应用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方法进行了安全评价,许多行业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制定了安全检查表和安全评价标准。 为推动和促进安全评价方法在我国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中的实践和应用,1986年原劳动人事部分别向有关科研单位下达了机械工厂危险程度分级、化工厂危险程度分级、冶金工厂危险程度分级等科研项目。 1987年原机械电子部首先提出了在机械行业内开展机械工厂安全评价,并于1988年1月1日颁布了第一个部颁安全评价标准《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标准》,1997年进行了修订,颁布了修订版。该标准的颁布执行,标志着我国机械工业安全管理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修订版则更贴近国家最新安全技术标准,覆盖面更宽,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更强,计分更趋合理。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标准分为两部分,一是危险程度分级,通过对机械行业1000多家重点生产经营单位30余年事故统计分析结果,用18种设备(设施)及物品的拥有量来衡量生产经营单位固有的危险程度并作为划分危险等级的基础;二是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包括综合管理评价、危险性评价、作业环境评价三个方面,主要评价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绩效,方法是采用了以安全检查表为基础、打分赋值的评价方法。 1991年国家“八五”科技攻关课题中,安全评价方法研究列为重点攻关项目。由原劳动部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等单位完成的“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识别、评价技术研究”,将重大危险源评价分为固有危险性评价和现实危险性评价,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考虑各种控制因素,反映了人对控制事故发生和事故后果扩大的主观能动作用。固有危险性评价主要反映物质的固有特性、危险物质生产过程的特点和危险单元内、外部环境状况,分为事故易发性评价和事故严重度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