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2年招教考试小学教育学专项练习题

2012年招教考试小学教育学专项练习题

2012年招教考试小学教育学专项练习题
2012年招教考试小学教育学专项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学校教育产生于()。

A.奴隶社会初期B.奴隶社会末期

C.封建社会初期D.封建社会末期

2.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

A.家庭教育B.职业教育

C.学校教育D.社会教育

3.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

A.《大学》B.《中庸》C.《孟子》D.《学记》

4.“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

A.《学记》B.《论语》C.《尚书》D.《孟子》5.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

A.德谟克利特B.亚里士多德C.柏拉图D.苏格拉底6.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

A.面向全体学生B.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7.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体现在()。

A.普及性、强制性、义务性B.基础性、强制性、义务性

C.普及性、强制性、基础性D.基础性、普及性、义务性

8.教育教学要求的“一刀切”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阶段性B.顺序性

C.不平衡性D.互补性

9.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认为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这是一种()。

A.外铄论的观点B.内发论的观点

C.多因素论的观点D.综合论的观点

10.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反映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D.阶段性

11.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

A.主导因素B.决定因素

C.物质前提D.无关因素

12.“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A.霍尔B.华生

C.高尔登D.格塞尔

13.一般来说,小学阶段相当于人生发展的()。

A.幼儿期B.少年期

C.童年期D.青年期

14.学生所享有的受教育权主要包括受完法定教育年限权、学习权和()。

A.名誉权和荣誉权B.公正评价权

C.隐私权D.人格尊严权

15.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

A.合理化B.示范化

C.多样化D.个别化16.教师劳动手段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特点。

A.示范性B.长期性C.复杂性D.创造性17.制定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是()。

A.学科设置B.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C.学科顺序D.课时分配

18.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可接受性和()。

A.实践性B.可行性

C.衔接性D.发展性

19.教师教学和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材料是()。

A.教学大纲B.课程计划

C.教科书D.教学指导书

20.我国小学阶段,德育内容主要体现在()。中。

A.班级教育活动B.思想品德课

C.全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D.班会和校会

21.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对中小学生的身份表述是: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

A.未成年公民B.社会公民

C.普通受教育者D.青少年儿童

22.个别教师私拆、毁弃学生的信件、日记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

A 公正评价权B.隐

私权

C 人格尊严权D.名誉权

23.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一种()。

A.平等关系B.上下关系

C.道德关系D.教育关系24.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

A.强制性、普及性和统一性B.科学性、选择性和统一性

C.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D.科学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25.在关于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相互关系上,一般认为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条件,而掌握知识则是发展智力的()。

A.惟一选择B.内容

C.途径D.基础

26.《学记》中提出的“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的主张对应的教学原则应是()。A.因材施教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

C.巩固性原则D.启发性原则

27.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

A.讲授法B.讨论法

C.谈话法D.指导法

28.在德育过程中,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一般称为()。A.道德情感B.道德意志

C.道德观念D.道德行为29.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这一原则是()。

A.导向原则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D.教育的一贯性原则

30.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B.建立学生档案

C.了解学生D.操行评定

31.1632年英国哲学家()。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了出来。A.培根B.斯宾塞

C.夸美纽斯D.赫尔巴特32.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

A.《论语》B.《学记》

C.《理想国》D.《雄辩术原理》

33.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等口号的现代教育派的代表是()。A.卢梭B.洛克

C.杜威D.赫尔巴特

34.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特点是都否认了()。

A.教育的社会性B.教育的平等性

C.教育的阶级性D.教育的生产性

35.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中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A.《教学与发展》B.《大教学论》

C.《普通教育学》D.《大教育论点》

36.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

A.教师.学生.教材B.教师.学生.教学内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D.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环境37.人类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

A.社会生产B.人口数量

C.科学技术D.自然环境

38.在现代生产中,提高经济效益的最主要的策略是()。

A.增大劳动力数量B.延长劳动时间C.增加劳动强度D.提高工人的熟练程度39.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

A.十二大B.十三大

C.十四大D.十五大

40.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这说明了个体身心发展的()。A.顺序性B.阶段性

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

41.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被称为是()。

A.“教育学的雏形”B.世界上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

C.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D.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42.我国近代教育史上,被毛泽东称颂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教育家是()。

A.陶行知B.杨贤江

C.徐特立D.蔡元培

43.前苏联()主编的《教育学》对中国影响最大,流传最广。

A.叶希波夫·冈察洛夫B.斯米尔切诺夫C.凯洛夫D.申比寥夫

44.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

A.美国B.英国

C.法国D.德国

45.“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把()。相隔离。

A.教育与生活B.教育与经济

C.教育与政治D.教育与生产劳动

46.在汉语中最早将“教”和“育”连起来使用的人是()。

A.孔子B.孟子

D.荀子

47.“人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这说明教育是()。

A.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B.使人得以生存的活动

C.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D.保存人类文明的活动

48.社会生活的基础和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生产力B.生产关系

C.生产方式D.上层建筑

49.人口的平均文化程度越高,人口出生率就越低,这体现了教育()。

A.可以改变人口质量B.可以控制人口数量

C.可以调整人口结构D.可以制约人口迁移

50.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

A.教育观念现代化B.教育内容现代化

C.教育管理现代化D.教师素质现代化

51.人们常说的“聪明早慧”或“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

A.互补性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D.阶段性

52.我国正在进行的五四制实验开始于()。年。

A.1981 B.1989

C.1991 D.1994

53.“明人伦”是我国()的学校教育目的。

A.原始社会末期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国民党统治时期

54.“无论我们选教何种学科,都必须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这是()。的观点。A.布鲁纳B.克伯屈

C.赞科夫D.怀特海

55.我国具有强烈民族风格的体育项目是()。

A.田径B.乒乓球

D.游泳

56.教学从本质上讲是()。

A.一种认识活动B.一种实践活动

C.教师的教学活动D.智育活动57.社区教育这一概念在国际上正式确立和广泛运用,是在()。

A.第一次世界大战后B.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C.20世纪80年代D.20世纪90年代

58.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A.传授知识B.开发智力

C.教书育人D.为人师表

59.在学生心目中老师是高尚完美的,最值得学习。这说明学生具有()。

A.依赖性B.向师性

C.可塑性D.接受性

60.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师中心论”主张()。

A.学生处于主体地位B.教师处于主导地位

C.教师处于顾问地位D.学生活动处于中心地位

61.小学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B.教育者与德育方法

C.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D.受教育者与教育者

62.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A.教学B.政治思想教育

C.政治课D.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63.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作用。

A.导向和动力B.关键

C.基础D.物质基础

64.校园文化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之一,在课程类型上,它属于()。

A.科学课程B.活动课程C.隐性课程D.核心课程65.从德育的角度来看,“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反映的德育原则是()。

A.导向性原则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

66.小学德育中的基本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陶冶教育法D.实际锻炼法67.自我评价能力是进行自我教育的()。

A.认识基础B.关键

C.核心D.行动指南68.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同一过程。

A.个体与环境B.个体与社会

C.个体与教育D.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

69.为达到德育目的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是()。A.德育原则B.德育途径

C.德育方法D.德育模式

70.在知、情、意、行四个德育环节中,()是基础,()。是关键。

A.知情B.知行

C.意行D.知意

71.下述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教育者“教”的客体不是双客体,而是一种复合客体

B.一个完整的教育过程就是教育者“如何教”和“教什么”的过程

C.教育者作为教育活动中的人的因素,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更确切地说是“教”的主

D.受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学”的主体

72.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舒尔茨在《人力资本投资》这本书里,提出的核心观点可概括为:“有技能的人的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为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本收益大于物力资本投资的收益”。这一观点深刻地说明着()。

A.教育的经济功能B.教育的文化功能

C.教育的自然功能D.教育的道德功能

73.我国现在实施的义务教育的年限目标是()。

A.10年B.6年C.9年D.12年

74.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的是()。

A.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B.英国哲学家培根

C.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D.英国哲学家洛克

75.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缺陷是都否认了()。

A.教育的科学属性B.教育的生产属性

C.教育的社会属性D.教育的艺术属性

76.“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把“教育”作此解释的是()。

A.许慎B.孔子C.朱熹D.韩愈

77.《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发布时间是()。

A.1985年B.1986年C.1987年D.1988年

78.主张教育目的应依据个人需要来确定,这是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上的()。

A.社会本位论B.个人本位论C.政治本位论D.宗教本位论79.当代中国所提出的教育导向思想是()。

A.应试教育B.科举考试C.英才教育D.素质教育

80.有学者说:“无论我们选教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81.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大致是在()。

A.原始社会初期B.奴隶社会初期

C.封建社会初期D.资本主义初期

8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学校工作要以教学为主,这就是说教学是学校唯一的工作

B.课外活动就是活动课程,两者没有质的区别

C.《学记》中就提出了“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居学”的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教育思想D.向学生传授知识是教师的根本的任务

83.平常所说的三结合教育,这三结合是指()。

A.学校、家庭、社区三种教育力量的一体化

B.教师、学生、教室的三结合

C.历史、现实、未来的三结合

D.教科书、实验室、网络的三结合

84.20世纪20年代,抱着教育救国思想,从事平民教育、乡村教育运动,创办晓庄师范.实践生活教育理论,著有《中国教育改造》的教育家是()。

A.鲁迅B.徐特立

C.陶行知D.梁启超85.中小学教师也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这是因为()。

A.教师都要评职称

B.写写论文,提高自己的知名度

C.教育是富有创造性的工作

D.没事找事做

86.提出“师者,人之模范”的教育家是()。

A.孟子B.荀子C.扬雄D.老子

87.由于学生身心发展存在着个别差异,因此要()。

A.坚持教师为中心B.坚持教材为中心

C.实施因材施教D.实施标准化考试88.综合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杜威B.怀特海C.布鲁纳D.克伯屈

89.终身教育是()。

A.古代教育的特点B.中世纪教育的特点

C.近代教育的特点D.现代教育的特点

90.人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因素,在教育活动中被称作是()。A.智力因素B.非智力因素C.社会因素D.家庭因素91.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总体,是我们所称的()。

A.教育学B.教育科学C.普通教育学D.教育原理

9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思想最早出自()。

A.《学记》B.《论语》C.《孟子》D.《中庸》

93.欧洲的新教育思潮和美国的进步教育运动出现在()。

A.18世纪末19世纪初B.19世纪中叶

C.19世纪末20世纪初D.20世纪中叶

94.教育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

A.孟禄B.霍尔C.利托尔诺D.华生

95.学校的产生,一般地说,是在()。

A.原始社会B.原始社会末期

C.奴隶社会D.封建社会

96.教育的特质是()。

A.认识活动B.生存活动

C.传递活动D.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97.()会影响各级各类学校在教育结构中的比例。

A.人口的性别结构B.人口的年龄结构

C.人口的文化结构D.人口的阶级结构

98.“洪堡式”大学的传统是由()传承的。

A.柏林大学B.剑桥大学

C.巴黎大学D.哈佛大学

99.采取一个模式,用一个标准要求学生,这根本上是对教育上的()的关系及其意义缺乏正确的认识所致。

A.自然性与社会性B.受动性与能动性

C.共性与个性D.方向性与现实性

100.“遗传决定论”的创始人是()。

A.华生B.霍尔C.高尔登D.洛克

本文来自: 招教论坛(https://www.wendangku.net/doc/e510349683.html,) 详细文章参考:https://www.wendangku.net/doc/e510349683.html,/thread-89870-1-1.html

2015教资统考小学《小学教育学》各章节考试重点及出题重点

2015教资统考小学《小学教育学》各章节考试重点及出题重点 目录 一、小学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二、小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重点) 三、小学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此考点易出简答题) 四、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五、特殊儿童的心理与教育(此考点易出简答题) 六、联结派的学习理论 七、认知派的学习理论 八、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此考点易出简答题) 九、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十、学习动机理论

一、小学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 (1)学生的情况是千差万别的,一旦出现了学习困难,教育心理学可以提供多种方法帮助教师了解问题。 (2)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师对教育现象形成新的科学认识。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教育心理学也在适应社会发展中不断完善。正确剖析和认识社会出现的教育现象,既需要深邃的历史眼光、宽广的现实视野,也需要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原理和研究成果。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1)教育心理为实际教学提供了一般性的原则或技术。教师可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材料、教学环境等,将这些原则转变为具体的教学程序或活动。 (2)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有助于使教师的工作符合自身的教学心理也更符合学习者的学习心理,有助于教学工作产生更为优化的效果。来源于考试大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 (1)利用教育心理学原理,教师不仅可以正确分析、了解学生,而且可以预测学生将要发生的行为或发展的方向,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或预防措施,达到预期的效果。 (2)学习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师在师生互动过程中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从而更好地驾驭教一学过程,更好地教导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教育心理学不仅为实际教育活动提供一般性的理论指导,也为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提供了可参照的丰富的例证。即教育心理学给教师提供进行科学研究的思路和研究的方法.使教师不仅能够理解、应用某些基本的原理和方法,而且还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创造性的研究.去验证这些原理并解决特定的问题 二、小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重点)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 1、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 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一种建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不断相互作用中实现的。所有有机体都有适应和建构的倾向,同时,适应和建构也是认知发展的两种机能。一方面,由于环境的影响,生物有机体的行为会产生适应性的变化;另一方面,这种适应性是一种内部结构的积极的建构过程。 皮亚杰认为,适应包括同化和顺应两种作用和过程。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叫做同化;内部图式的改变,以适应现实,叫做顺应。所谓“图式”,“是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同样或类似的环境中由于重复而引起迁移或概括。”它是个体为了应付某一特定情境而产生的认知结构。皮亚杰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就是通过同化和顺应日益复杂的环境而达到平衡的过程。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其中手的抓取和嘴的吸吮是主要手段。客体永恒性是后来认识的基础。(2)前运算阶段(2-7岁)思维特征:单维思维;思维的不可逆;以自我为中心。(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思维特征:多维思维;思维的可逆性;去自我中心;具体逻辑推理(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又称命题运算阶段。 2、认知发展阶段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皮亚杰所揭示的思维发展的阶段性是普遍存在的,思维发展的顺序是不可改变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具体个体身上或不同文化背景条件下不存在阶段的特殊性。 3、认知发展阶段与教学的关系

大学小学教育学练习题

第六章教育的组成部分 一、名词解释: 1、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受教育者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 2、说服教育:是社会主义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方法。这个方法通过讲解、谈话、讨论等方式摆事实,讲道理,启发学生的自觉性,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3、情感陶冶法:是指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到道德情感与心灵的熏陶、教育的一种教育方法。 4、智育: 是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 5、美育: 是以培养学生感受、表现、鉴赏、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促使学生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界等为目标的教育。 二、填空题: 1、德育主要指(道德)、(思想)和(政治)方面的教育。 2、学校德育功能主要表现为:社会性功能、个体性功能、教育性功能三个主要方面。 3、德育的教育功能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德育的“教育”或价值属性、二是指德育作为教育系统对平行系统的作用)。 4、德育是通过(动机作用、方向作用、习惯和方法上的支持)等三个方面来促进智育、体育美育的。 5、思想品德教育中始终存在着两种根本对立的教育方法:一种是(以说服教育为主),以理服人,正面启发引导和注意实际锻炼的方法;另一种是(以压服为主),搞强迫命令,以力服人的教育方法。 6、陶冶法的关键是(要设置具有隐性教育意义的教育情境)。

7、小学智育的根本任务是(培育或发展学生的智慧),尤其是智力。 8、实现小学教育的智育任务主要的途径是(培育或发展学生的智慧)。 9、学校体育的基本特征是(教育性、技能性、娱乐性)。 10、学校体育工作只有和(卫生保健工作)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健康水平的最终目的。 11、学校卫生保健工作要教给学生初步的卫生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预防疾病,(保证和促进)学生的身心的正常发育,保护和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 12、教学卫生主要是指(用脑卫生、用眼卫生)。 13、现代美育的核心是(强调美育对诗意人生的促进功能)。 14、形式美育是以(培养对象的审美素养)为目标的教育活动;实质美育追求美育的精神实质:(人生的美学趣味和教育的审美境界)。 15、学校美育的根本任务是要使学生具有(发现和创造美好生活的基本能力),从而努力追求(高品位的生活、高境界的人生)。 简答题: 1、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①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 ②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 ③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基础教育 2、知识学习与智力发展的关系如何?怎样正确处理? 知识学习和智力发展之间的联系不能理解为可以互相取代的关系。智力发展除受知识学习的影响之外,还会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同理,知识的学习也并不只有发展智力的意义,并不必然带来智力的同步发展。知识学习只有在它能够充当提高心智发展的条件时,才能构成智力发展的积极因素。形成有利于智力发展的知识结构,创造应用知识的机会,使之由陈述

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第四套) (一) -06-26 18:20:57 来源:信阳考试网作者:编辑组信阳考试网【大中小】浏览:802次评论:0条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 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 共20分) 1.1632年英国哲学家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了出来。 A.培根 B.斯宾塞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 2.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A.《论语》 B.《学记》 C.理想国》 D.《雄辩术原理》 3.中国学校课程的雏形”六艺”是指 A.”诗、书、礼、乐、射、数” B.”诗、书、礼、乐、御、数” C.”礼、乐、射、御、书、数” D.”礼、乐、射、御、诗、画”

4.提出”教育即生活”, ”学校即社会”, ”从做中学”等口号的现代教育派的代表是 A.卢梭 B.洛克 C.杜威 D.赫尔巴特 5.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特点是都否认了 A.教育的社会性 B.教育的平等性 C.教育的阶级性 D.教育的生产性 6.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 A.教师、学生、教材 B.教师、学生、教学内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D.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环境 7.人类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 A.社会生产 B.人口数量 C.科学技术 D.自然环境

8.”三个结合”、”六个并举”的原则是中提出的。 A.《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B.《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 C.《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D.《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9.马克思主义认为, 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 A.从事智力劳动 B.从事体力劳动 C.接受教育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0.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11.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 这说明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小学教育学同步练习题第十章课外活动

小学教育学同步练习题:第十章课外活动 第十章课外活动 一、单项选择题 1.以实践作业为主的兴趣小组属于()。 A.技术小组 B.学科小组 C.艺术小组 D.体育小组 2.课外活动的主体部分是()。 A.科技活动 B.学科活动 C.体育活动 D.社会活动 3.课外活动的主体是()。 A.教师 B.学生 C.少先队组织 D.学校管理人员 4.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称为()。A.体育活动 B.课余活动 C.课外活动 D.群众活动 5.课外活动不包括()。 A.社会活动 B.科技活动 C.文学艺术活动 D.选修课 6.根据课外活动的机能可将课外活动分为接受性活动、创造性活动和()。 A.探究性活动 B.发现性活动 C.训练性活动 D.社会性活动 二、多项选择题 1.群众性活动的类型主要有()。 A.报告和讲座 B.集会 C.比赛

D.参观访问 E.小制作活动 2.小学课外活动计划实施中发动工作的具体做法是()。 A.领导者的权威发动 B.教师之间有效地平行沟通 C.个别谈话 D.抓好典型项目 E.做好总结 三、填空题 1.我国于__________年,第一次把课外活动正式列入课程总计划。 2.在现代学校教育工作中,课外活动是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全面发展和发展__________教育的一条十分重要的途径。 3.小学课外活动内容和组织形式的确定主要依据的是学生的__________和身心发展特点。 4.根据课外活动的人数和规模可将课外活动分为__________、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三类。 5.课外活动计划实施的终结性环节是__________。 6.教师在课外活动中主要起__________作用。 四、简答题 1.简述课外活动的特点及其作用。 2.根据课外活动的性质可将课外活动分为哪些类型? 3.组织课外活动对教师有哪些方面的要求? 五、论述题 1.课外活动中的群众性活动主要包括哪些形式? 2.试述开展好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 3.论述小学课外活动计划的制订与实施。 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以实践作业为主的兴趣小组属于技术小组。 2.B解析:学科活动是课外活动的主体。 3.B解析:课外活动的主体是学生。 4.C解析:本题考查课外活动的定义。 5.D解析:选修课不属于课外活动,它属于课堂教学。 6.C解析:根据课外活动的机能,可将课外活动分为接受性活动、创造性活动和训练性活动。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解析:小制作活动不属于群众活动。 2.ABC解析:小学课外活动计划实施中发动工作的具体做法包括领导者的权威发动、教师之间有效地平行沟通、个别谈话三种。 三、填空题 1.19862.个性特长3.兴趣爱好4.群众性活动5.总结6.辅助四、简答题 1.课外活动具有如下特点:(1)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自愿选择性。课外活动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选择、自愿参加的活动。(2)课外活动内容和形式的灵活多样性。从内容和组织形式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3)学生在课外活动组织上的自主性。与课堂教学相比,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具有更大的自主性。

小学教育学试卷试题及标准答案.doc

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一) 2010-08-07 20:57:18|分类:默认分类|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1、在 17 世纪,埘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捕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 教育家是()。 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的福禄培尔 答案: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并从理沦上二奠定了班级授课制的 理论基础。 2、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答案: C. 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教育要依据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做到循序渐进。 3、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和方法是()。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开展网络教育 D.高等学校扩招 答案: A. 马克思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和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4、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 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答案: C. 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发挥主导作用。 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A. 儿童中心论的代表 B. 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C. 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 D. 活动中心论的代表 答案: B.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 他在教学中主张教师中心,课程中心和课堂中心。 6、在 1951 年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是()。 A. 赫尔巴特 B. 瓦根舍因 C. 怀特海 D. 克伯屈 答案: B. 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提出了范例教学。

2009上半年北京教师资格考试中小学教育学真题及答案

2009上半年北京教师资格考试中小学教育学真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答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据《论语?述而》记载,“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诗书、礼、易、乐、春秋”属于“四教”中的()。 A、文 B、行 C、忠 D、信 2 、进入新时期,我国最早明确“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方针的是()。 A、1982 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1985 年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C、1933 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D、1999 年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3 、在人的发展的关键期内实施以相应的教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互补性 D、不均衡性 4 、少年期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是()。 A、六~十一岁 B、七~十二岁 C、十一二岁~十四五岁 D、十一二岁~十六七岁 5 、以美国“六三三”学制为蓝本确立的()学制一直延续到新中国建立之后。 A、癸卯学制 B、壬子癸丑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寅学制 6 、国家根据政治经济的要求,为实现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是()。 A、教育方针 B、教学目标 C、培养目标 D、课程目标

7 、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教育”、“教学做合一”的思想,落实在课程类型上表现为()。 A、学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隐性课程 8 、《学记》提出课内与课外要相结合,且课外要有丰富多彩的生活。这反映了以下()的要求。 A、教学相长原则 B、预时孙摩原则 C、长善救失原则 D、藏息相辅原则 9 、德育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是()。 A、学校教育影响与一般社会影响之间的矛盾 B、教育者提出的德育目标要求与受教育者现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C、受教育者的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之间的矛盾 D、受教育者的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之间的矛盾 10、当前我国中小学的领导体制是()。 A、校务委员会制 B、校长负责制 C、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D、党支部领导下的行政分工负责制 二、填空题(本答题共10个小题,每空1分,共10分,请把答案填在横线上) 11、孔子招收学生不分贵贱、贫富,这反映了他的思想。 12、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教育传统,不随时代变迁而消失,这说明教育具有自身的关系。 13、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和全局性作用,因此应当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14、奥苏贝尔的教学理论是基于的概念建立起来的。 15、教师的专业素质包括一般综合素养、学科专业素养和。 16、“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终身教育”建立的四个支柱。

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练习题及答案2

教育学考试题(二) 一、填空题(在下列每题的空白处填上正确的字词,每空1分,共15分) 1.教师劳动的价值具有明显的和隐含性,因而只能在学生进入社会并为社会做出贡献之后 才能得到具体体现。 2.荀子认为是否重视教师的作用与国家兴衰存亡关系极为密切,他说:“国将兴,必;国将衰,必。” 3.班集体是发展的最高阶段,它不仅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 4.班主任要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必须从三方面入手:一是;二是做好后进生的思想转化工作;三是做好偶发事件中的个别教育工作。 5.班主任工作涉及面广,连续性强,时空领域大,因此必须抓好工作计划和具体执行计划的制定。 6.说服教育是我国中小学常用的一种德育方法,它主要是通过、讲道理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7.通常,人们根据一节课所要完成的的数量,把课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 8.我国中小学常用的以直观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和。 9.教育目的的结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这是核心部分;二是。 10.教育投资是指一定时期内,国家和地方在财政总支出中拨给教育事业的经费,它通常包括和教育基本建设费两部分。 11.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所赋予的一切发展条件,只为人的发展提供了,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才是人的发展的现实因素和决定因素。 12.原始形态的教育是与劳动紧密结合的,而古代的学校教育基本上是与生产劳动。 二、选择题(下列每题后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有一项为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题1分,共15分) 13.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人类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 ①《论语》②《劝学》③《学记》④《进学解》 14.最早论证班级授课制度的著名教育家是() ①凯洛夫②夸美纽斯③昆体良④赫尔巴特 15.学校正式出现在()

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2011年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2)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特点的出现意味着B A.教育现象刚刚萌芽 B.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 C.教育制度初步形成 D.教育活动趋于完善 2.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并对后世的文化教育及选士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的人是B A.汉武帝 B.董仲舒 C.郑玄 D.朱熹 3.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否定的教育特征是C A.教育的终身化 B.教育的多元化 C.教育的民主化 D.教育的全民化 4.墨子的教育思想中,除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外,主要的思想是A

A.“兼爱、非攻” B.“弃仁绝义” C.“道法自然” D.“化性起伪” 5.一个国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普遍实施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的义务形式称为B A.普及教育 B.普及义务教育 C.普及基础教育 D.普及国民教育 6.国家对在小学中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称为A A.小学教育目的 B.小学教育目标 C.小学教育原则 D.小学教育内容 7.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的D A.剩余价值学说 B.资本和商品的学说 C.劳动学说 D.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8.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提出这一观点的学者是A

A.弗洛伊德 B.华生 C.桑代克 D.巴甫洛夫 9.个体在不同的年龄段表现出的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D A.差异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10.小学生的思维C A.正处于具体思维与抽象思维并行发展阶段 B.正处于抽象思维向具体思维过渡阶段 C.正处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 D.完全属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11.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对中小学生的身份表述是: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A A.未成年公民 B.社会公民 C.普通受教育者 D.青少年儿童 12.个别教师私拆、毁弃学生的信件、日记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B

小学教育学练习与答案

小学教育学第七章练习与答案第七章教学(下) 一、单项选择题 1.《学记》中说:“不陵节而施。”下列哪条教学原则与其在思想上是一致的( ) 。 A.启发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C 2.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是说在教学中要贯彻( )。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巩固性原则 D 3.《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是要求教学中贯彻( )。 A.启发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A 4.《学记》中要求“学不躐等”,是说在教学中要贯彻( )。 A.循序渐进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A 5.把实物、教具陈示给学生观察,或通过示范性地实验来说明和印证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的一种方法称( )。 A.讲授法 B.实验法 C.参观法 D.演示法 D 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了( )教学原则。 A.循序渐进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巩固性原则 B 7.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称为( ) 。A.讨论法 B.谈话法 C.讲授法 D.练习法 B 8.课的类型是由( )课的种类。 A.教师备课时决定的 B.课的任务决定的 C.学生的学习过程决定 D.教学的阶段性决定的 B 9.设计教学法的提出者是( )。 A.杜威 B.华虚朋 C.柏克赫斯特 D.克伯屈 D 10.在下列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是( )。 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 C.分组教学 D.道尔顿制 B 11.柏克赫斯特创立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班级授课 B.设计教学法 C.道尔顿制 D.分组教学 C 1 2.教学活动中师生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而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 )。A.教学组织形式 B.教学模式 C.教学方法 D.教学策略

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

江苏省《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1) (小学部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属于墨家主张的是( )。 A.有教无类 B.兼爱 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2.亚里士多德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反映在( )。 A.《理想国》 B.《政治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 3.学生通过认识书本知识去认识客观世界,说明教学过程具有( )的特点。 A.引导性 B.间接性 C.简捷性 D.交往性 4.古代的学校教学组织形式一般都是( )。 A.个别教学制 B.分组教学 C.班级授课制 D.设计教学法 5.学校作为为个体发展而有意识地安排的一种特殊环境,其要求、内容及各种活动能否引起并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取决于教师对这种环境的( )。 A.认识 B.设计 C.设想 D.安排 6.新课程改革要改变过去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 )三级管理相结合。 A.国家、地方、校长 B.国家、地方、教师 C.国家、校长、教师 D.国家、地方、学校

7.教育家( )曾被称为“当代课程评价之父”。 A.杜威 B.斯塔弗尔比姆 C.泰勒 D.裴斯泰洛齐 8.奖励和惩罚属于德育方法中的( )。 A.比较法 B.榜样法 C.自我教育法 D.品德评价法 9.学生的学习特点受( )因素和内外部因素的影响。 A.基础 B.智能 C.思维 D.能力 10.“学而时习之”反映的是( )的教学原则。 A.因材施教 B.巩固性 C.循序渐进 D.理论联系实际 11.( )是“范例教学理论”的倡导者。 A.赞科夫 B.瓦?根舍因 C.布鲁纳 D.保罗?朗格朗 12.班级授课制的固定是指( )。 A.教师、学生、内容、时间和场所固定 B.教师、学生、教材、课时和场所固定 C.学生、位置、教材、课时和班级固定 D.教师、学生、内容、班级和时间固定 13.颜之推说过:“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人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从德育方法看,这是强调( )。 A.说服教育 B.情感陶冶 C.榜样示范 D.实际锻炼 14.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群体性活动

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学》练习题

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学》练习题 1.关于教育起源问题,主要有生物起源说、______、劳动决定说和生活需要说等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2.生产力进步、文字发展和______等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多方面的因素,导致了学校教育的出现。 3.我国制订的第一个学制是______。 4.1986年我国颁布______,标志了小学教育作为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式纳入了法制轨道。 5.______已经成为目前各国小学教育发展的一种主要态势。 1.认为教育起源于生存竞争的学者是() A.孟禄 B.利托尔诺 C.沛西·能 D.巴拉诺夫 2.原始社会的教育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关系是() A.融合 B.分离 C.对立 D.矛盾 3.为中国小学教育“艺术化”阶段奠定实践与思想基础的思想家是() A. 荀子 B.孟子 C. 老子 D.孔子 4.中国的学校化教育基本成型于() A.五帝时代 B.夏商周时期 C.秦代 D.汉代

5.早期学校化小学教育中,西方形成比较完善的课程是() A.三艺 B.四艺 C.六艺 D.七艺 6.西方“学科化”小学教育课程,典型代表是赫尔巴特的() A.“经验”课程 B.“生活”课程 C.“活动”课程 D.“教材”课程 7.建立起了我国近代小学教育形态的标志是颁布实施() A.《普通教育暂行课程之标准》 B.《钦定学堂章程》 C.《普通教育暂行办法》 D.《奏定学堂章程》 1.学校产生的条件有哪些? 2. 小学教育作为特定的文化现象,至今展现出哪些基本形态? 3. 近代西方小学教育发展呈现出哪些特点? 1. 我国与西方近代小学教育的发展历程有哪些异同点? 2.我国现代小学教育的确立和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有哪些标志性事件? 第一章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心理模仿说 2.阶级分化 3.壬寅学制 4.《 * 义务教育法》 5.走向学习共同体

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1

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1)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30分。) 1.“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是( D)的重要主张。 A.实践教育学派 B.实证教育学派 C.传统教育学派 D.实用主义教育学派 2.世界上首次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探讨社会主义教育原理且有较大影响的教育学家是(C )。 A.苏霍姆林斯基 B.杨贤江 C.凯洛夫 D.赞可夫 3.提出德育的体谅模式的学者是(B )。 A.科尔伯格 B.彼得?麦克费尔 C.班杜拉

4.下列持“环境决定论”观点的人物是(D )。 A.柏拉图和霍尔 B.柏拉图和华生 C.霍尔和洛克 D.洛克和华生 5.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这体现了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D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6.“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的说法反映教师的劳动具有(D )。 A.连续性 B.示范性 C.长期性 D.创造性 7.下列首先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将课程解释为“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的教育家是(C )。

B.布鲁纳 C.斯宾塞 D.赫尔巴特 8.有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问老师:“老师,在月亮上看天,天是不是蓝的呢?”这位教师很不满意地说:“你懂什么,听老师说就行了,你呀,经常在课堂上打岔,这是不礼貌的!今后不能这样。”这位学生听后心理鼓着气坐下了。这位教师违背了(D )的教学原则。 A.启发性 B.系统性 C.巩固性 D.因材施教 9.小学德育的基本方法是(A )。 A.说服教育法 B.示范教育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10.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C)。 A.成立了班委会

小学教育学考试内容

小学教育学考试复习重点(二) 第七章课程 第一节课程概述 识记: 一、几种不同的课程观:(1)课程是知识:是比较早、影响相当深远的观点,也是比较传统的观点。这种观点目前仍然是最具代表性和广泛性的。强 调学习者在课程面前是接受者的角色;(2)课程是经验:认为课程是从学 习者角度出发和设计的,课程是学习者个人经验相联系、相结合的,强调学 习者作为学习主体的角色。强调和依赖学习者个性的全面参与及主动性、积 极性、选择性、感情、兴趣、态度等。(3)课程是活动:强调学习者是课 程的主体,注意学习者的能动性,强调以学习者的兴趣、需要、能力、经验 为中介实施课程。 二、课程: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引导下所获得的经验,这些经验是教育者 按照一定社会的需要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安 排地。从目前而言,“课程是经验”的观念更加符合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和发 展的需要。 三、课程论:就是研究课程的专门理论。 领会与应用: 一、决定课程的几个基本关系:1、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间接经验 为主的课程,典型的表现形式是学科课程,认为课程就是分别从各门科学中 选择主要内容,组成不同学科,彼此分立地安排它们的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直接经验为主的课程,典型的表现形式是活动课程,认为课程应当是一 系列学生自己组织的活动,学生通过活动学习,获得经验,培养兴趣,解决 问题,发展能力。两种主张都有积极和消极因素。既不能把学科课程当作唯 一的课程类型,也不能把活动课程作为课程主体,在我国小学课程的传统中 学生的直接经验是相当缺乏的。因此如何在小学课程中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将是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2、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课程究竟是给学生知识还是发展学生的能力?教育史上曾分为两派,一派是 形式教育派,强调课程以训练学生能力为主;一派是实质教育派,强调课程 以传授知识为主。两种主张都只看到了问题的一方面而忽略了另一方面,知 识与能力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不能截然分开。 3、分科与综合的关系: 这是当代课程研究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古代或早期的课程是以整体、综 合为特征的,近代课程是分科的。分科课程发展和相对成熟后表现出来的弊

小学教育学第八章练习与答案

小学教育学第八章练习与答案 第八章德育 一、单项选择题 1.小学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 B.教育者与德育方法 C.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 D.受教育者与教育者 C 2.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 A.教学 B.政治思想教育 C.政治课 D.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D 3.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 )作用。 A.导向和动力 B.关键 C.基础 D.物质基础 A 4.校园文化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之一,在课程类型上,它属于( )。 A.科学课程 B.活动课程 C.隐性课程 D.核心课 C 5.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这反映了德育的( )。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 B 6.从德育的角度来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反映的德育原则是(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 C 7.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品德的方法是( )。 A.说服法 B.陶冶法 C.实际锻炼法 D.榜样示范法 B 8.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言行做出判断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法 B.陶冶法 C.实际锻炼法 D.品德评价法 D 9.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和顺序 D 10.小学德育中的基本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陶冶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A

小学教育《教学设计》试题及答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卷)教学设计试题一 一、判断题(每题3分,共30分)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行为目标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2.瑞奇总结归纳教学设计模式的6个要素分别是什么? 三、单选题(每题3分,共30分) 1.( )是对信息传递给学生的方式所做出的决策,对教学媒体的选择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A.传递策略B.组织策略 C.管理策略D.微观策略 2.对每一类的学习,要识别出导向学习的有效条件,其公式是:要得到X 的学习结果,就要提供或安排Y的条件。这是( )。 A.设计学习活动的行为主义原则 B.设计学习活动的信息加工观点 C.设计学习活动的建构主义观点 D.设计学习活动的情境认知观点 3.( )指教育评价的第三个时期。即20世纪50-70年代,以布卢姆为主的教育家,提出了对教育目标进行评价的问题。学者们把1967年界定为美国教育评价发展的转折点。 A.“心理测验时期” B.“目标中心时期”

C.“标准研制时期” D.“结果认同时期” 4.一位心理学家认为,在学习者尚未表现出足够的学习动机的情况之下,没有必要推迟学习活动,对于那些学习动机不强的学习者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使他们尝到学习的甜头,而这有可能产生学习的动机。这位学者是( )。 A.奥苏伯尔B.加涅 C.梅里尔D.皮亚杰 5.依据教材中的观点,教学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具有比较明确的( )特点。 A.组织性、高效性、先进性B.目的性、可控性、适应性 C.目的性、高效性、可控性D.可控性、灵活性、适应性’ 6.在霍恩斯坦的教学目标分类学框架中,行为领域包括( )5个层次的目标。 A.获取、同化、适应、施行、达成B.获取、同化、理论、施行、模式 C.获取、同化、方法、施行、达成D.获取、同化、方法、模式、综合 7.任何行为都是由特定环境(或情境)决定的,都是在“刺激一反应”的条件反射中形成的。这是( )的观点。 A.行为主义学习理论B.社会学习理论 C.建构主义理论D.情境认知理论 8.( )涉及设计教学活动的决策,包括对教学活动的呈现类型、程序及其结构,学生练习的类型、教学反馈的特点等的组织决策。

小学教育学试卷四套

宁德师专初等教育系小学教育学试卷1 班级姓名座号得分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5分) 1、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应算中国的,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当推古罗马 的,但它们尚不具备比较完整的教育学体系。 2、以美国教育家为代表的实用主义教育流派,强调“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等教育和教学原则,提出了,形成了“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 3、教育的功能包括功能和功能两大方面。 4、小学德育的基本途径是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5、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的教育家是法国启蒙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一书中。 6、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7、《义务教育法》规定,我国义务教育实行在国务院的领导下,“_”的管理体制。 8、师生在人格上是的关系。 9、在教师的聘用上,我国目前实行的是。 10、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的年代是( )。 A.1904年B.1922年C.1949年D.1986年 2.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的教育家及其著作是( )。 A.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D.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3、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 )。 A.礼、乐、射、辞、书、数 B.文法、修辞、辩证法、礼乐、书数、射御 C.算术、几何、文法、辩证法、天文、书数 D.礼、乐、射、御、书、数 4、首先对班级授课制给予系统理论描述和概括的是( )。 A.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 B.德国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 C.美国教育家杜威 D.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5、“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 )。 A.《学记》 B.《论语》 C.《尚书》 D.《孟子》 6、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体现在( )。 A.普及性、强制性、义务性 B.基础性、强制性、义务性 C.普及性、强制性、基础性 D.基础性、普及性、义务性 7、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学》练习题

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学》练习题 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学》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关于教育起源问题,主要有生物起源说、______、劳动决定说和生活需要说等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2.生产力进步、文字发展和______等来自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多方面的因素,导致了学校教育的出现。 3.我国制订的第一个学制是______。 4.1986年我国颁布______,标志了小学教育作为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式纳入了法制轨道。 5.______已经成为目前各国小学教育发展的一种主要态势。 二、选择题 1.认为教育起源于生存竞争的学者是() A.孟禄 B.利托尔诺 C.沛西·能 D.巴拉诺夫 2.原始社会的教育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关系是() A.融合 B.分离 C.对立 D.矛盾 3.为中国小学教育“艺术化”阶段奠定实践与思想基础的思想家是() A.荀子 B.孟子 C.老子 D.孔子

4.中国的学校化教育基本成型于() A.五帝时代 B.夏商周时期 C.秦代 D.汉代 5.早期学校化小学教育中,西方形成比较完善的课程是() A.三艺 B.四艺 C.六艺 D.七艺 6.西方“学科化”小学教育课程,典型代表是赫尔巴特的() A.“经验”课程 B.“生活”课程 C.“活动”课程 D.“教材”课程 7.建立起了我国近代小学教育形态的标志是颁布实施() A.《普通教育暂行课程之标准》 B.《钦定学堂章程》 C.《普通教育暂行办法》 D.《奏定学堂章程》 三、简答题 1.学校产生的条件有哪些? 2.小学教育作为特定的文化现象,至今展现出哪些基本形态? 3.近代西方小学教育发展呈现出哪些特点? 四、论述题 1.我国与西方近代小学教育的发展历程有哪些异同点? 2.我国现代小学教育的确立和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有哪些标志性事件? 第一章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心理模仿说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分章节题库汇总(全)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分章节题库汇总(全)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选择题 1.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特点的出现意味着( )。 A.教育现象刚刚萌芽B.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 C.教育制度初步形成D.教育活动趋于完善 2.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否定的教育特征是( )。 A.教育的终身化B.教育的多元化C教育的民主化D.教育的全民化3.1632年英国哲学家( )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了出来。A.培根B.斯宾塞C.夸美纽斯D.赫尔巴特 6.在中国,最早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写成的教育著作是( )。 A.《对教育方针的意见》B.《新教育大纲》 C.《教学与发展》D.《民主主义与教育》 7.在汉语中,最早将“教"和“育”连起来使用的人是( )。 A.孔子B.孟子C荀子D.老子 8.前苏联( )主编的《教育学》对中国影响最大,流传最广。 A.叶希波夫.冈察洛夫B.斯米尔切诺夫 C.凯洛夫D.申比寥夫 9.“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等口号,构成了( )教育思想的完整体系。A.实用主义B。经验主义C.实验主义D.进步主义 10.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 )中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A.《教学与发展》B.《大教学论》C.《普通教育学》D.《大教育论点》11.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被称为是( )。 A.“教育学的雏形”B.世界上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 C.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D.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12.我国近代教育史上,被毛泽东称颂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教育家是( )。A.陶行知B.杨贤江C.徐特立D.蔡元培 13.“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把( )相隔离。 A.教育与生活B.教育与经济C.教育与政治D.教育与生产劳动 14.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 )。 A.家庭教育B.职业教育C.学校教育D.社会教育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考前复习题(共10套题型)第(5)

最新国家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职业资格考前练习 一、单选题 1.主张“有教无类”的古代教育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 甲了 C 墨子 D、荀子 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 【参考答案】:A 【本题答案与知识点解析】: A【本题答案与知识点解析】有教无类”,意思是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这是古 代教育家孔子的主张。“有教无类”思想的实施,扩大了教育的社会基础和人才来源,对于全体社会成员素质的提高无疑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的是() 。 A、明朝 B、“中华民国” C中华人民共和国 D、清朝 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 【参考答案】:D 【本题答案与知识点解析】: D【本题答案与知识点解析】清政府颁布《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设定初等小学,并 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 3.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 A、制定教育目的者的哲学观念 B、制定教育目的者的人性假设 C制定教育目的者的理想人格 D、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 【参考答案】:D 【本题答案与知识点解析】: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4.在学生品德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 【知识点】:第8 章>第5 节>认知模式 【参考答案】:A 【本题答案与知识点解析】: A【本题答案与知识点解析】道德认识是学生形成和发展自身品德的认识基础。 5.管仲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反映了教师劳动的() 特点。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 【参考答案】:D 【本题答案与知识点解析】: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反映了对年青 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长期教育的结果。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长期性。 6.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 。 A、剩余价值学说 B、资本和商品的学说 C劳动学说 D、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 【参考答案】:D 【本题答案与知识点解析】: D【本题答案与知识点解析】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7.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属于教师应履行的法律义务?() A、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