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师教育标准体系的建立_未来教师教育的方向_朱旭东

教师教育标准体系的建立_未来教师教育的方向_朱旭东

教师教育标准体系的建立_未来教师教育的方向_朱旭东
教师教育标准体系的建立_未来教师教育的方向_朱旭东

2010年第6期(总第365

期)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纷纷制定教师教育标准作为教师教育改革和保障教师教育质量的一个基本前提,教师教育标准化已经成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基本趋势,是现代教师教育制度的基本内容。[1]而在中国,伴随着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转型,教师教育在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精英化两种力量的推动下也发生了急剧变革和转型,但这种变革和转型明显地暴露出无法满足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的窘境,实质是教师质量、教学有效性得不到保障,因而教师教育标准体系建立呼之欲出。

一、现代大学的教师教育

专业招生标准体系的建立

现代大学的教师教育专业招生标准体系的建

立主要指教师培养必须在现代大学培养,这是国际发达国家教师教育的基本机构标准和教师质量得到保障的基本条件,同时,现代大学的师范专业招生要以本科分数线为主要基准。

中国百年师范教育体系下的师范院校招生标准主要基于师范院校的层次水平,由于师范院校是一个金字塔形的制度结构,因此,决定了招生制度也成了金字塔形的规模。而进入到新世纪以来,我国高等院校正在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无疑教师培养必须在现代大学的标准下来开展。事实上,教师培养必须以已经实施的普通高校教学评估的标准为前提条件,同时现代大学在我国是分层的,这种分层表现出以下几类,即“985”院校、“211”院校政府重点投资类型,研究型大学、研究教学型院校、教学型院校的功能类型,重点大学、一本大学、二本大学、三本大学的学历型院校,教

教师教育标准体系的建立:

未来教师教育的方向

朱旭东

[摘要]我国未来教师教育发展需要建立教师质量建设中各个环节的标准。招生环节是保障教师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前提;从培养环节来看,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教师教学能力标准、师范生实习的实践标准都可以起到培养环节的质量保障的作用,同时还可以通过教师教育机构认证标准和教师教育质量评估标准保障条件与结果的质量;从入职环节来看,通过教师资格考试、教师资格执照证书保障教师入职质量;从持续专业发展角度来看,把教师职称标准、荣誉标准、教师绩效工资标准、教师资格标准更新等融合为一体,保障教师持续专业发展的质量,从而使教师教育的每个环节都有质量保障,最终以教师教育标准建立完整的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关键词]教师教育;教育标准;标准体系

[作者简介]朱旭东,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所所长,教育部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秘书长,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北京100875)

育部直属高校、省市属高校、地方院校的政府关系类院校,而教师教育院校分布在以上各类高等院校当中,这些院校规模庞大,具有本科招生基准,但重点分数线到三本分数线的水平差距很大,教学型、三本院校、地方院校招收的学生对于未来教师培养的基础欠缺,已经成为制约高质量教师培养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建立基本标准,一方面提升三本和地方院校的办学水平,另一方面把教师招生的基准提升到二本,再附之以高中会考总成绩在良好以上,这样就能保证教师培养的招生环节质量。问题还在于,这些院校如何与中、小、幼不同学段的教师培养建构一个逻辑关系,中学教师的培养在大学已经基本实现,而小学和幼儿教师的培养尽管已经在高等院校开展,小学教师培养本科化进程差不多有十几年时间,但与未来小学教师对于本科学历的高需求之间差距还很大,为此,把小学教师整体纳入到本科院校招生体系中已经成为我国中长期教育规划的重要内容。由于我国城乡经济水平和教育水平差距很大,由此带来了对教师不同学历需求的差异,因此,国家在教师教育的投入上应当实施倾斜,重点建设地方院校的教师培养事业。至于幼儿教师的培养,问题很复杂,国家应该专门对此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建立一个人们对幼儿教育不断提出的“能上”和“上好”的需求。

现代大学的师范生招生标准体系的建立应该建立四个标准,即教师培养必须在现代大学,高中会考成绩良好以上,达到高考分数二本线,以及教师教育专业报考面试成绩合格,而面试主要测试基本技能,即三字一话和心理测试。

二、现代大学的教师教育专业

学院的机构资质认证标准体系的建立

现代大学的教师教育专业学院必须建立机构资质认证标准,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以现代大学的专业学院为组织机构的教师教育学院体系。教师教育作为现代大学的专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也要受制于整个高等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而高等教育质量认证是一个全球性问题。[2]

教师教育进入大学,进入到现代大学已经是一个发达国家教师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也是一个国家教师教育水平高低的标志。现代大学的一个基本治理结构是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并重的结构,专业教育是现代大学的本质之一,而承担专业教育的机构应该是专业学院,教师教育应该作为我国现代大学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的专业教育组成部分,而且应该成为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因此,必须建立培养教师的专业学院,从名称上说,可以是教育学院、教师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教师专业发展学院等。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制度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在历史上几经波折,进行了多种模式的探索,教师教育也随着这些探索而发生多种变化,教师教育必须以现代大学制度为基础。只有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基础上的教师教育才可以建立教师培养机构的资质认可制度。因为这种制度的一个前提是,机构的统一性,一个多元化、多层次性的后师范教育时代的机构体系建立教师教育机构认证资质标准会带来很多问题,因此,需要把以现代大学为统一机构作为前提条件。

首先,要转变高等师范院校的性质。事实上,经过了改革开放30年,高等师范院校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正在走向现代大学,逐渐脱离了单一师范院校的制度模式,变成了一个以教师教育作为专业教育为主体的多种专业教育并存的院校,不管有如何的多种复杂因素,这些院校必须建立培养教师的上述提及的专业学院,把教师教育从以教务处为直辖管理的学科学院转移到专业学院中,让教师教育成为专业教育,建立管理机制,促使学科学院放弃专业教育,主要承担现代大学的通识教育和其他专业教育。同样,综合大学、综合学院基于不同重建的模式建立专业学院也是其需要选择的道路。只有在现代大学的专业学院为组织的教师教育机构才可以建立教师培养机构的资质认证标准并进行有效的实施评估,可以超越普通高等学校教学评估的院校评估模式,建立专业评估模式。

在建立教师教育机构资质认证标准的过程中,需要建立具有分层性特征的标准体系,从而为构建一个分层的教师教育质量体系提供保障。基于机构资质认证标准的以现代大学的专业学院作为教师教育机构的教育学院体系重建需要考虑以下几个要素。一是机构资质认证标准。它包括两部分,即教师培养的现代大学的机构认证,也就是

在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合格以上的院校以及(教师)教育学院机构认证。二是建立了现代大学制度,尤其是现代大学的行政和学术的治理结构的院校制度。三是专业学院的专业评估标准,即教师(教育)学院的专业标准。

三、现代大学教师教育专业设置的教师

专业发展标准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体系的建立

现代大学教师教育专业设置要以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为基础,是指现代大学教育学院等作为专业学院的教师教育(专业)项目设计要以教师专业标准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为基础设置教师培养课程,具体包括: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和教师教育项目或专业。

首先,要重建教师教育专业。重建的方向在于改变以学科为模式的师范教育专业为学段为基础的幼儿、小学、中学、特殊教师教育专业。①以学科为模式的师范教育专业虽然重视了学科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但忽视了教师培养的专业性,在教师培养中增强教学专业性已经成为国际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而学科专业已经成为包括教师培养在内的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对于现代大学的教师教育而言,与其他专业人才培养一样,通识教育、文理教育、普通教育是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重要的是,在专业学院中重点培养专业人才的专业能力,为此要通过教师教育专业重建,以现代大学的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为依据,构建教师教育专业体系,使教师教育专业同时满足学术、专业和社会三种取向。[3]

其次,重构教师教育专业的课程和教学体系与教师专业标准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逻辑关系。由于教师教育是国家的事业,是具有强烈国家意志的领域,《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资格条例》等都体现了教师是现代国家管理的专业人员,它必须满足国家的需要和国家的要求培养教师。现代社会的专业人员,无论哪个领域,都已经具备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伦理的基础,以这些基础而建构的标准成为培养专业人员的重要条件。因此,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必须以一定的标准为条件得到培养,为此,需要建立教师专业标准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教师专业标准是保障教师基本质量的标准,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准。

教师专业标准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规定了教师要达到的基本的知识、能力和伦理,因此,在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中,必须要满足这些标准,明确地指出设置的任何一门课(course)都是为了达到教师专业标准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而且幼儿教师教育、小学教师教育、中学教师教育三个专业的课程和教学都必须依据各自的标准来设置和开展。教师专业标准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应该成为现代大学教师教育专业课程和教学重建的依据。

四、现代大学教师培养的

教学能力标准体系的建立

现代大学教师培养必须以教师的教学能力标准为基础,为此现代大学要基于教学能力标准来重建教师培养过程中的课堂教学模式。

以能力为基本需求的课堂教学应该成为重建教学体系的基本目标。有关教学能力,我们可以从教学论的理论逻辑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逻辑两方面来理解。从教学论的理论逻辑来看,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教学改进能力,这些能力主要是以课堂教学为逻辑来构建的;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逻辑来看,教学专业能力包括备课能力、说课能力、上课能力、讲课能力、评议课能力,这就是教师实践过程中常说的“五课”。由于中国教师在学校中承担的角色是多样的,因此,还需要考虑教师的教育能力,包括班级管理能力、班会组织能力、与家长和社区的协调沟通能力等。

以能力为本的课堂教学还要充分考虑到知识的传授,实际上,教师培养过程中不单单是能力观念的缺失,还有师范生的专业阅读能力的缺乏。从常规课堂教学来说,培养学生专业阅读、写作和表达三种能力是核心,任何课堂教学都应该培养这三种能力,尤其是专业阅读能力,为此课堂教学体系中的阅读体系应该由四部分的阅读构成,即

——————————

①本文主要讨论普通学校的教师培养,包括幼儿教师、小学教师、中学教师。

课程的必读、推荐阅读、经典文献阅读和专题经典文献阅读四个层次的阅读。中国高等教育中的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经过时,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精神,大力改革大学课堂教学,把大学课堂教学的主体还给学生,尤其是师范生,使师范生首先在大学课堂教学中体验未来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力量,使他们首先成为大学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也就培养他们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使他们在成为中小学课堂教师的时候,有意识地把中小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学能力标准的制定,并且以教学能力为标准的教学体系重建应成为教师培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

五、现代大学教师培养的

教育教学实践标准体系的建立

现代大学的教师培养的重要环节在于师范生的教育教学实践,因此要基于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标准的以学校、教研室和教师教育学院三位一体的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体系,它是指以师范生教学实践标准、教学实践机构标准和教研员、指导教师的指导标准为基础和师范生教育实践规定为依据而建构师范生教学实践体系。

首先,需要建立师范生教学实践标准。师范生在教师教育院校的理论学习质量是通过学术考核制度来保障的,但其教学实践质量却没有一个标准,为此,需要建立师范生教学实践标准,这个标准的制定应该以师范生把理论学习应用到教学实践中的能力为依据,并且充分考虑到师范生走向教学岗位后尽快适应教学专业的要求。

其次,建立师范生教学实践机构标准。提高师范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是世界各国教师教育改革中的重要方向,中小幼学校已经成为教师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参与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尤以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建立为主要方式。问题在于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立在什么学校?农村还是城市?普通学校还是重点学校?从理论上说,从师范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的需求上考虑,应该在优质学校,因为优质学校具有优秀的学校文化,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浓厚的教育教学研究氛围,和谐的家校、社区关系,这些条件都将为师范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提供深厚的基础,但由于一直以来我国教师培养中主要以“实习模式”来开展师范生实践能力的活动的,实习模式的特点在于临时性、单向性、零散性等,无法形成固定的、创造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模式,为了能够建立有效模式,必须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标准,政府给予这些学校以责任和义务以及权利,建立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制度,而不是简单的实习模式。

再次,建立师范生教学实践的指导教师标准。在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标准的同时还应该充分利用我国独创的教研制,把教研员纳入到师范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系中,因为他们是区域教研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可以有效地指导师范生的教育教学实践。由于师范生教学实践中涉及多方利益相关者,他们是师范生、大学指导教师或带队教师、实践学校指导教师,因此谁可以成为指导教师的问题成为师范生教学实践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里也涉及标准问题,也就是需要对相关指导教师设立指导标准,即大学指导教师指导标准和实践学校指导教师指导标准。

由于教师教育专业学院的建立,因此要改变师范院校“教务处管理模式”,让从事教师教育的大学专家和学者主导师范生的实践活动的主体,教师教育专家要有效地设计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方案,与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协调人、教研员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师范生实践活动的计划。在师范生教学实践体系中需要建立师范生教学实践标准、实践机构标准和指导教师标准的体系,保障师范生教学实践质量,从而保证教师培养的质量。

六、师范生就业的专业编制标准体系的建立

师范生就业一定要依据专业编制标准,因此,要建立基于教师编制标准的以供需求关系相对平衡为导向的师范生就业体系,它是指教师培养数量要根据国家政府根据教育事业发展和学校空间结构布局的变化提出来的教师需求量为依据重建师范生就业体系。

在我国,一直执行着中小幼教师专业编制标

准,如《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编制标准意见的通知》,就制定了相关标准,要求按照总量调控、城乡统筹、结构调整、有增有减的原则,进一步改进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核定工作。其实,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统一掌握各地中小学教师编制需求情况,及时会同省级机构编制部门,加强统筹协调,实行编制动态管理,调整和使用本地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完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及时满足教师补充需求。但现实情况是,从政策角度来看,我国城乡教师资源配置存在很大差异,尤其在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诸多的制度性问题,如有编不补、有编难补,甚至存在有编乱补的问题,学校教学岗位急需的人进不来,却又不得不经常被动地接受一些不尽理想的人进校,不能像城镇学校那样能够有自主地选择,导致教师队伍质量长期得不保障。

但从另一角度来看,从统计上来说,每年我国教师培养数量和就业数量之间的比例大概是90万和30万,这就意味着有60万人是没有进入到教师专业领域去的,这从现代大学与社会需求关系角度来说是不符合规律的,存在很大问题。这些问题表现在,一是造成师范院校培养的毕业生就业职位专业不对口,形成人才培养上的资源浪费;二是从客观上减低了师范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换句话说,增加了师范生就业的社会风险;三是造成教师培养质量低下,用人学校的领导普遍反映的一种客观情况是如今的师范毕业生质量普遍下降,本来可以用有限的资源最大化地培养高质量的教师,由于供需求关系的相对平衡性没有建立起来,导致培养环节质量得不到保障。

重建以基于教师专业编制标准的以供需求关系相对平衡为导向的师范生就业体系,首先,要进行教师教育院校的区域结构布局调整;其次,加强各省市的地方教师教育院校的能力建设;再次,加强用人学校的教师需求预测,建立预测机制;另外,建立教师教育院校培养数量的政府干预机制,为了保障最大化地培养质量,政府干预师范院校的培养数量和用人学校需求之间的相对平衡是教师培养质量保障的重要前提。

这里涉及两个关系,即教师编制标准与教师培养之间的关系,教师绩效工资与教师培养之间的关系。其实是一个问题。教师编制与绩效工资直接导致对全科教师的需求量增大,尤其在小学阶段,不管在农村还城市,按照绩效工资的标准来计算,教师们的工作量不足无法满足绩效工资的要求,因而学校校长在进行人力资源配置的时候必须考虑这个因素,增加授课科目,安排全科教师便成为主要手段了,从而直接对教师培养提出了要求。于是大学选择教师培养的时候是分科还是综合将取决于学校的教师资源配置。重建师范生就业体系,须以教师专业编制标准的供需求关系相对平衡为条件,确保教师培养质量和师范毕业生的有效聘用。“要统筹考虑教育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的多重因素,保持供给与需求的双向调节和动态平衡,处理好数量、结构与质量的关系。”[4]

七、三权分离管理模式的

教师资格标准体系的建立

现代大学的教师教育从根本上说要以教师资格标准为依据,因此,应该建立基于教师资格标准的以教师教育专业考试为前提的三权分离管理模式的教师资格体系,它是指通过以政府制定的教师资格标准为基础,在鉴定的教师培养机构的教师教育专业学习、参加国家考试中心组织的教师资格考试而对教师执照体系进行重建。

从国际经验来看,当代各国教师培养都以教师资格制度为基础,围绕教师资格制度制定教师培养方案(program),教师教育院校培养的教师最终要满足教师资格制度规定。通常情况下,教师资格制度会涉及教师资格制度所规定的教师要求,首先是学术文凭,而这个文凭一定是在通过双重鉴定的大学机构中获得的,而鉴定本身就是以标准为基础的。学术价值是通过通识学习和专业学习取得的。通识学习包括人文、社会科学、数学、科学等领域的知识学习。专业学习主要是如何成为一个教师的教学专业的学习,会涉及教与学的心理基础,涉及专业自身发展的学习策略等。

从价值趋向上来看,它既要满足刚刚从高等教育的专业教师教育机构毕业出来的应届毕业生,也要满足从高等教育的非专业教师教育机构毕业出来的应届毕业生,还要满足社会非学校人员的求职者,最后还要满足为了获得更高文凭的在职教师,因此教师资格要求采取了双轨制,一是

正常轨道,即从临时证书到初级证书到高级证书;二是选择性轨道,即为社会非学校人员和非教师教育专业学生设的选择性资格证书。

无论是哪种证书都须以教师教育专业考试为前提,由于学术学科的水平已经有学术文凭作为质量保障的依据了,因此,资格考试的内容主要是教师作为一个专业的考试。但在考试之前要求进行专业学习,并且根据上述提到的不同的对象和证书类型还要求修习资格课程。教师资格标准的管理、教师资格考试、教师资格课程的修习必须采取“三权分离”的模式,也就是教师资格标准的管理权力在政府,教师资格考试的权力在国家考试中心,而教师资格课程的提供权力应该在教师教育机构,即前述的现代大学的专业学院,只有这样才可能保证教师资格制度的国家权威性、质量保障和有效管理。基于教师资格标准的教师教育课程使教师培养机构受到政府的制约,当然是质量的制约,基于教师资格标准的教师教育专业考试使教师培养机构的毕业生质量得到保障,也可以为教师教育质量评估提供数据依据,一切教师教育环节都围绕着教师资格标准来开展,从而使教师培养是在多重的质量保障体系当中,这是现代教师管理的一个重要趋势,也是现代国家对于教师管理的一个方向。教师资格标准是一切教师教育的先决条件,而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有效实施需以“三权分离模式”为保障。

八、教师培养和培训一体化的培训机构

资质标准和教师专业发展层级标准体系的建立

教师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外在条件。专业培训机构,无论是独立体系中的培训机构,还是一体化中的培训机构,主要以教师能力为基础的培训,而基于中国当前城乡差异,存在农村教师和城市教师的二元结构,因此,可建立两种培训体系,一是为城市学校教师建立的培训体系,二是为农村教师建立的培训体系。第一个体系中专业培训机构主要以教师能力为主建构培训项目,学科知识培训则要让通过国家评估和鉴定的高等院校来完成,政府要制定政策,要求所有的高校放开校门,让教师可以在选择性地进入到这些高等学校选修学科课程。第二体系则由专业培训机构实施学科知识和能力的双重培训。这种培训主要存在于那些没有高等院校的区县所在地区,但必须对原有的培训机构进行基于标准的重建,基于这些标准,对培训机构进行鉴定,把教师培训纳入到机构鉴定的体系中。

教师专业发展是多层次的,需求是多样化的,为了满足这种多层次性和多样性,需要有通过鉴定的教师培训机构来满足其培训要求,因此,必须制定培训机构资质标准,并与教师培养机构的资质标准相联系。教师培训还有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层级标准来开展。教师专业标准可以有多种框架,可以有基础框架,也可以层级框架,教师专业发展标准的基础框架应该为教师培养制定的,但教师培训应该以教师专业发展标准的层级框架为依据,如果把教师专业发展分为合格、优秀、卓越的层级,那么在设计教师培训项目的时候要视培训对象的专业发展层级,尤其是课程。不同层级的教师专业发展决定教师培训项目设计框架。要基于教师培训机构资质标准和教师专业发展层级标准重建以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和高等学校所在地为空间原则的教师培养和培训一体化体系。

九、教师专业发展的职称、荣誉、

绩效工资、教师资格更新标准体系的建立

中国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体系是由教师资格证书、职称、荣誉等制度构成的,我们既可把它们视为制度,也可视为渠道。职称可以分为初级、中级、高级职称,骨干教师称号有校、区、市、全国的骨干教师,教师资格证书是所有入职教师都必须拥有的基本条件,它不表明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有一个重要制度是学科带头人制度,尤其是省、市级学科带头人具有很高的权威,这种权威从一个侧面标识着教师专业发展的水平。无论是职称,骨干称号,还是学科带头人称号,教师资格证书,对于教师专业发展而言,既是目的又是手段。从目的角度来看,几乎所有的教师都期望达到最高级的职称,因为职称意味着专业水平高低,意味待遇高低,甚至意味着社会声望;为了使学校能够有专业引领者,教师管理部门建立骨干教师制度,这也是教师可以追求的一种荣誉,尤其是层级化的骨干教师发展的最高目标是特级教师,这几乎

The Establishment of Teacher Education Standard System:

Direction of Teacher Education in the Future

Zhu Xudong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 education in the future in China need to establish the standards of all aspect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 education quality.The enrollment is the top priority to guarantee the quality of teacher cultivation.In the aspect of cultivation,the curriculum standard of teacher education,the ability standard of teaching,the practical standard of normal school students can all play a role in guarantee the quality of cultivation.At the same time,it can also guarantee the quality of the conditions and results through the certification standard of teache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and the evaluation standard of teacher educational quality;In the aspect of the link of induction education,we shall guarantee the quality of teachers'induction education through teacher qualification examination and teacher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In the aspect of sustainabl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we shall integrate teachers'professional title standard,credit standard,teacher performance salary standard and teacher qualification standard renewal,etc.,so as to guarantee the quality of teachers'sustainabl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to guarantee the quality of each link of teacher

education,and finally establish complete quality guarantee system of teacher education with teacher educational standard.

Key words :teacher education,educational standard,standard system

Author :Zhu Xudong,Head of Teacher Educational Research Institute,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General Secretary

of Teacher Educational Experts Committee,Ministry of Education;Executive Deputy Director of Teacher Educational Research Center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Key Research Base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Ministry of Education(Beijing 100875)

[责任编辑:杨雅文]

是教师们梦想的一个目标,但能够达到这个目标的教师享有很高的专业声望和社会声望;与此相关,学科带头人制度是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的一种补充,它意味着在任教学科领域内的水平达到了某种高度;至于教师资格证书目前只是作为入职的一个必要条件,表明教师的基本水平。从手段角度来看,这些制度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外在动力,每一种制度都可以使教师自觉地获得专业发展的动力,尤其是高级教师职称和特级教师荣誉称号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有效的外在动力。

无论是目的的制度,还是手段的制度,它们都具有自己的标准,但它们之间缺乏融合的标准,这就导致了教师在为了达到这些目的或者在利用这些制度时产生了严重的厌倦感,甚至导致不堪重负的压力。为此需要把这些标准一体化,进行整合,使这些标准之间既达到相互联系又达到相互独立,每个标准之间不应该有重复的内容,尤其是为了达到这些标准不应该让教师参加重复的活

动,如进修、继续教育学分的获得、骨干教师培训班、学科带头人培训班等。需要建立一个基于教师职称标准、荣誉标准、教师绩效工资标准、教师资格标准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而教师资格标准内容中应当包含更新的条件,教师职称标准应当以教师资格更新为条件,遵循教师专业发展的持续性的要求,使教师能够得到有效的晋升,在教师资格标准和教师职称标准的基础上建立荣誉授予标准,使其成为三位一体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

参考文献:

[1]钟秉林.教师教育转型研究[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9.

[2]全球大学创新联盟.2007世界高等教育报告:高等教育的质量保证[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1.

[3]刘静.20世纪美国教师教育思想的历史分析[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0.

[4]管培俊.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问题[J ].教育研究,2009,(1).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2015年版) 2015年12月

目录 一、总体要求 (1) (一)指导思想 (1) (二)基本原则 (1) (三)建设目标 (2) 二、建设思路 (4) (一)智能制造系统架构 (4) (二)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图 (11) (三)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 (13) 三、建设内容 (15) (一)基础共性标准 (15) (二)关键技术标准 (18) (三)重点行业标准 (28) 四、组织实施 (30) 附件1:智能制造相关名词术语和缩略语 附件2:已发布、制定中的智能制造基础共性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

加快推进智能制造,是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是落实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打造制造强国的战略举措,更是我国制造业紧跟世界发展趋势、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当前,“智能制造、标准先行”,为解决标准缺失、滞后以及交叉重复等问题,指导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根据《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共同组织制定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充分发挥标准在推进智能制造发展中的基础性和引导 性作用,建立政府主导制定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聚焦智能制造跨行业、跨领域的融合创新领域,建成覆盖5大类基础共性标准、5大类关键技术标准及10大领域重点行业应用标准的国家智能制造标 准体系。加强标准的统筹规划与宏观指导,加强标准的实施与监督,加强标准的创新发展与国际化,建立动态完善机制,逐步形成智能制造强有力的基础支撑。

企业标准化体系建设

企业标准化体系管理建设浅析标准的工作会议2月23日在京开幕,标准化工作是企业在今后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标准化工作是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和根本徽章。提振信心标准大有可为,强化标准,我们应有作为。 也是我企业抓质量要上新水平保安全要加新力度,促发展要有新作为,强质企业要树新形象。这“这四个新”。标准化工作无所不谈,无所不及,充分体现标准的基础保障作用。提振信心标准大有可为。标准是提振信心的可靠的基础。标准能够提振企业信心,企业要健全标准化体系,加大标准化投入等措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才成本,提升产品的质量水平。 企业要从标准化本质属性基本内涵和特征出发,把握好标准化工作的科学性,民主性,系统性,权威性,服务性。一是强化标准的科学性,工作中讲科学,用科学,兼顾标准化的先进性,有效性和适用性,既与国际先进的标准化接轨,又要与我国生产力水平相适应。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科学成果,强化对制修订过程的科学管理,加强标准与科技紧密结合。二是强化标准的民主性,搭建民主参与平台,建立沟通协调机制,深化跨区域合作。三是强化标准的系统性,运用系统管理理念和方法,推进标准化的综合化,体系化和配套

化。四是强化标准的权威性,要增强标准化管理的权威性,增强标准执行的权威性,增强标准化顶层设计的权威性。五是强化标准的服务性,要加快完善质量标准体系,发挥好标准化的质量基础作用,要加快完善现代安全战略管理体系。使标准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今后一个时期标准化发展将是持久提升标准化发展整体质量效益为核心目标。坚持“系统管理,重点突破整体提升”的基本要求。 有企业就会有竞争。其方式从装备设备、生产工艺、产能产量,到市场份额。现在企业竞争什么?有人说是人才的竞争,有人说是文化的竞争。更有学者说,企业之间竞争的最高形式是标准的竞争,他的依据是:在此之前的竞争是所有企业共抢一个蛋糕,而标准竞争是掌握者自己做一个蛋糕。 一位盲人向一位高尔夫高手挑战,高手浅浅一笑:时间、地点你挑。答:晚上十二点,就在这片场地,愕然。规则使然。标准化的定义: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规则的活动。“标准”简单的理解就是“规则”,制定规则者一般都是行业的领头羊。如果你不了解规则,不适应规则,很可能就会退出竞争舞台。推行企业标准化,在企业内部进行协调,确立共同遵循的准则,建立稳定的秩序,为科学管理奠定基础。

企业标准化体系怎样建立

企业标准化体系怎样建立 建立企业标准体系主要目得就是对生产、经营与管理得技术要求、管理要求与岗位操作要求得精细化、定量化、标准化,以敦促便捷掌握、实施与检查企业长远目标得可持续发展性。建立企业标准体系主要有以下步骤: 1、建立企业标准化机构与配备人员; 2、企业标准化培训; 3、建立企业标准化管理标准; 4、企业标准化工作得规划与计划; 5、企业标准得制定; 6、标准得实施; 7、标准实施得监督检查。 一、企业标准化机构与人员 企业标准化工作涉及到企业各部门,贯穿于生产、经营与管理各个环节,就是企业管理得一项综合性管理基础工作。 1。企业标准化机构得形式 第一种形式:企业设专兼职机构,在企业最高管理者领导下,统一管理整个企业得标准化工作。在各职能部门与车间设专兼职标准化人员,负责本部门得标准化工作. 第二种形式:除标准化机构外,设立企业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负责标准化重大问题得讨论、审批与决策。 第三种形式:指定企业得某个职能部门统一负责企业标

准化工作,并设专职或兼职标准化人员负责标准化工作。 2。标准制定与发布得分工 企业管理标准得制定实施与监督,由企业第一管理者所直管得部门牵头,各管理事项得分管部门负责; 企业技术标准得制定实施与监督,由企业技术主管或总工程师所直管得部门牵头,各技术事项得分管部门负责; 企业工作标准得制定实施与监督,由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牵头,其她各处室与各基层单位各对本部门得工作标准负责. 3、企业标准化人员得基本要求 企业标准化管理人员应熟悉本企业得生产、技术、经营与管理现状,具备一定得企业管理、标准化知识; 二、企业标准化培训 企业标准化培训有企业外部组织得培训与企业自己组织培训两种。外部培训企业可派代表参加;企业自己得培训,企业有关人员都应参加。 标准化培训得对象与要求: 1。各级领导干部:要求通过培训使她们熟悉国家有关标准化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了解标准化得基本知识,熟练掌握管辖范围内得技术标准、管理标准与工作标准,并能贯彻与运用。 2.专兼职标准化人员:对企业标准化管理人员得培训,

企业标准化体系学习材料

学习材料—1建立企业标准化体系概要 学习材料包括建立和实施企业标准体系,开展标准化工作以 及建立企业标准体系,开展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基本要求、管理机 构、职责、企业标准制定、实施以及标准实施的监督检查和采用 国际标准的要求。 一、原则和要求 、围绕企业的方针目标,建立起以技术标准体系为主体,管理标1 准和工作标准体系相配套,包括企业标准化工作管理要求在内的 企业标准体系。 、运用最新技术和生产操作经验,不断地优化标准体系结构,淘

2 汰标准体系内低功能要素,增加、补充新的高功能要素,使标准 体系始终处于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最佳状态。 、在标准体系的实施过程中,通过评价和确认,持续改进标准体3 系的有效性。评价和确认是推动体系运行和保持体系有效性的动 力所在。 、企业标准体系是企业其他各管理体系如:质量管理、生产管理、4 技术管理、财务成本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 的基础。建立企业标准体系,应根据企业的特点充分满足其他管 理体系的要求。

二、目的 发挥标准化的系统效应,有助于企业提高实施目标的效率。 对于技术要求、管理要求和工作要求精分化、定量化、制定统一1. 的标准,促进技术进步和改善管理,提高效率,实施和检查企业长远目标的可持续发展性,并促进企业形成一套完整、协调配合、自我完善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 三、企业标准体系和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内容 国标系列企业标准是各类企业建立企业标准的指导。 参照《企业标准体系要求》,建立以技术标准GB/T15496 体系为主体,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相配套,包括企业标准化工作管理要求在内的企业标准体系。企业内的标准按其内在的联

企业标准化体系建设

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 简介 这个体系涉及到了企业管理制度的方方面面,其中包括职业素质标准、岗位职责标准、岗位考评标准、企业全面形象管理、组织管理、行政后勤______________ 保障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研发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________ 理、财务管理、物控管理、营销管理、经济合同管理、管理判例等方面,是企业管理运行较为完备的制度体系,为企业步入良性的发展轨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企业标准化体系的建立 1企业标准化工作基本任务 企业在实行标准化管理的过程中,要在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标准化工作的法律、法规、政策、方针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以技术标准为主体核心,以管理标准为支持,以工作标准为保障的企业标准化体系。设立企业标准化管理部门统一负责管理本企业的标准化工作,编制适应本企业的标准化管理体系,组织标准的实施和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 2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构成 2.1技术标准 技术标准是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核心,是实现产品质量的重要前提,其它标准都要围绕技术标准进行,并为技术标准服务。具体来说,技术标准是对生产相关的各种技术条件,包括生产对象、生产条件、生产方式等所作的规定。如产品标准、半成品标准、原材料标准、设备标准、工艺标准、计量检验标准、包装标准、安全技术标准、环保卫生标准、设备维修标准、设计标准、能源标准等。 企业技术标准的形式可以是标准、规范、规程、守则、操作卡、作业指导书等。 任何企业都应首先以其高质量的产品(包括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标准为中心,以高质量的产品(或工程服务)标准为中心,建立完善的企业技术标准体系 2.2管理标准 管理标准是生产经营活动和实现技术标准的重要措施,它把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以及各个单位、部门岗位有机地结合起来,统一到产品质量的管理上,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管理标准是对有关生产、技术、经营管理各个环节运用标准化原理所作的规定,它涉及各个管理方面,包括________ 术管理、质量管理、计划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设备管理、物资供运销管理、经济实体管理、以及标准化管理等。

岗位标准化体系的建立

岗位标准化体系 一、岗位标准体系编制的目的和意义 永泰矿在机电岗位标准化建设工作中,通过对各项标准的提炼、制定和实施,不断强化了全员的岗位标准意识,进一步规范了上岗行为。因此,建立岗位标准化的过程,不仅是一个管理创新的过程,更是一个转变职工上岗观念,不断完善标准的过程;是实现“上标准岗、干标准活、讲标准话”的重要途径。 永泰矿岗位标准体系,就其概念来说是各项标准工作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它包括:上岗标准、操作标准、场所标准、设备标准。凡是在岗位内需要协调统一的职工形象、操作技巧、场所管理、设备维护的要求,都应该制定服务标准,并纳入岗位标准体系中。 完善的岗位标准体系不仅可以促进标准的完整有序、优化组合,为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而且可以带动其他岗位人员共同发展,共同努力、共同进步。 二、概况 永泰矿自兼并重组工作以来,通过开展各项活动,从而达到提高职工观念意识,转变思想的效果,以适应新趋势的发展要求。通过加强职工教育培训,完善管理制度,落实考

核管理,提高工作的效率及工作质量。为了创建新的管理方案,保证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结合质量标准化,职工行为规范,构建岗位标准化作业体系。 三、编制原则 在编制过程中,我们以《煤矿安全规程》为依据,以各级公司各项文件为指导,遵循“由简到繁、以点带面、抓典型带中间、全面铺开、重点推广、创新提高”的岗位标准化整体工作原则,以及“先按专业梳理、分工负责,再建立细化、完善整合”的标准体系编写方针和“简化、统一、协调、优化”的标准化工作原则,充分结合各岗位的实际情况进行制订,最大限度地覆盖了岗位标准化体系的相关内容,能够适应并满足各工种的需要。 四、建立过程 (一)、加强学习培训 制定培训计划,对职工进行不间断的培训学习,对全体员工进行岗位标准化工作的宣传教育。增强全员的标准化意识,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深对岗位标准化工作的理解,调动全员参与岗位标准化体系建设工作的积极性。(二)、工作梳理、岗位划分 按照岗位标准化工作的统一要求,结合矿的各岗位的实

房地产企业标准化战略及标准化体系的建立

房地产企业标准化战略及标准化体系的建立 (2010-12-23 15:10:54) 转载▼ “强化内功”无疑是“后暴利时代”下房地产企业的共识和热点话题。 目前,在“强化内功”的具体举措上,不同梯次企业却表现出不同的发展思想和行动方向:从今年初开始,一线房地产企业都几乎同时启动了标准化战略及标准化体系建立工作,而第二、第三梯队企业依然以传统的四大块为主(战略规划、组织管控描述、项目管理体系、人力资源管理)——这恰恰应和了不同类型企业在管理提升方面的不同诉求。 近一、两年来,随着对发展模式的反思,大多数房地产企业已经开始自觉地寻求企业发展模式的转变,并且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由机会导向转变为基于市场、客户细分和企业自身资源、能力的战略导向; 2.由做项目转变为做企业(以忙碌于工程、营销等项目开发行为转变为资本运营、品牌价值、企业管理等企业发展行为); 3.由关注规模指标(如何做大)转变为重点关注相对指标(如何做强、做优); 4.由提高产品竞争力、营销竞争力转变为重点提高企业的整体盈利能力及规模开发能力和快速开发能力。 表现在具体行动上,鉴于一线企业都基本确定了战略规划、管理模式等,其工作重点主要是以“重点突破”为主,例如构建标准化体系、风险预警与控制、应急预案管理等高端、前沿问题;第二、第三梯队企业还是以“全面提升”为主;而大多数中小企业依然停留在套用标杆企业开发和管理模式的“模仿阶段”,甚至因为得到一套咨询机构以提供的标杆企业的流程体系而沾沾自喜,而没有深入、独立地思考自己到底需要什么。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和前瞻能力始终是一些分中小房地产企业的“短板”,例如在对标准化的认识上。 事实上,标准化并非一个新鲜的概念。早在几年前,万科、阳光100、绿城等企业就已经开发尝试复制、连锁开发的标准化之路了。 但是,包括万科在内的几乎所有一线企业在初尝标准化开发时,大多是基于控制开发成本而以推行产品标准化为主,而没有提升到企业战略高度,更没有基于标准化战略而构建企业全面的标准化体系,包括产品标准化、流程标准化、技术标准化、合约标准化和输入、输出成果的标准化,等等。 一、基于企业差异性的标准化战略 (一)寻找共性战略下的大不同 中国房地产业的不成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没有可以保障产业稳定健康发展的产业规划和长效机制。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是指基于产业中长期发展战略的、能够保障产业稳定健康发展的长效的法制体系,也就是健全、完善的产业制度环境,或者是长效制度安排。完善的产业政策应包括产业中长期发展战略和相应的制度体系,其中制度体系包括但不限于法律、法规、政策、标准等各层级制度,应涉及一级、二级、三级等各级市场,应兼顾政府、产业法人单位、消费者等各类市场主体

企业标准体系的建立

企业标准体系的建立 ▲企业标准化机构或人员职责是什么? 企业标准化机构或人员的职责为: (1)确定并落实标准化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强制性标准中与本企业相关的要求。 (2)组织制定并落实企业标准化工作任务和指标,编制企业标准化规划、计划。 (3)建立和实施企业标准体系,编制企业标准体系表。 (4)组织制定、修订企业标准。认真做好企业产品标准的备案工作。 (5)组织实施有关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 (6)对新产品、改进产品、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提出标准化要求,负责标准化审查。 (7)对本企业实施标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组织企业标准复审。 (8)组织制定企业标准化管理标准或管理制度。 (9)组织标准化培训。 (1 0)统一归口管理各类标准,建立标准档案,搜集国内外标准化信息,并及时提供给使用部门。 (1 1)承担或参加国家、行业和地方委托的有关标准的制定和审定工作,参加国内、国际各类标准化活动。 ▲企业最高管理者的标准化职责 企业最高管理者是指企业中最高层指挥和控制组织的一个人或一组人。这就是说是企业的领导班子或是其总裁/总经理/首席执行官(CEO)。在标准化方面,企业最高管理者的标准化职责主要有: (1)贯彻国家标准化工作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有关强制性标准。 (2)确定与本企业方针、目标相适应的标准化工作任务和目标。 (3)确定企业标准化机构、人员及其职责。 (4)审批标准化工作规划、计划提供标准化活动经费。 (5)组织建立企业标准体系,审批企业标准和企业标准体系。 (6)鼓励、表彰为企业标准化工作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对不认真贯彻执行标准造成损失责任者,进行追究和惩处。 ▲企业各职能部门和生产经营单位的标准化职责是什么? (1)企业各职能部门在标准化工作方面的职责主要是: a)负责起草本部门归口管理的企业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 b)组织本部门相关的各类标准实施,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c)依据相关标准;对标准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

企业标准化体系学习材料

学习材料— 1 建立企业标准化体系概要 学习材料包括建立和实施企业标准体系,开展标准化工作以及建立企业标准体系,开展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基本要求、管理机构、职责、企业标准制定、实施以及标准实施的监督检查和采用国际标准的要求。 一、原则和要求 、围绕企业的方针目标,建立起以技术标准体系为主体,管理标 1 准和工作标准体系相配套,包括企业标准化工作管理要求在内的企业标准体系。 、运用最新技术和生产操作经验,不断地优化标准体系结构,淘

汰标准体系内低功能要素,增加、补充新的高功能要素,使标准 体系始终处于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最佳状态。 、在标准体系的实施过程中,通过评价和确认,持续改进标准体 3 系的有效性。评价和确认是推动体系运行和保持体系有效性的动 力所在。 、企业标准体系是企业其他各管理体系如:质量管理、生产管理、 4 技术管理、财务成本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 的基础。建立企业标准体系,应根据企业的特点充分满足其他管 理体系的要求。 二、目的 发挥标准化的系统效应,有助于企业提高实施目标的效率。对于技术要求、

管理要求和工作要求精分化、定量化、制定统一 1. 的标准,促进技术进步和改善管理,提高效率,实施和检查企业 长远目标的可持续发展性,并促进企业形成一套完整、协调配合、自我完善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 三、企业标准体系和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内容国标系列企业标准是各类企业建立企业标准的指导。参照《企业标准体系要求》,建立以技术标准GB/T15496 体系为主体,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相配套,包括企业标准化 工作管理要求在内的企业标准体系。企业内的标准按其内在的联 系形成科学的有机体构成企业标准体系。标准体系结构形式如下

{经营管理制度}企业安全标准化管体系的建立与保持

{经营管理制度}企业安全标准化管体系的建立与保持

一.企业安全健康管理长效机制——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建立与保持二.“建立与保持”的难点与重点

前言 为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及《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号),为了规范企业的安全生产活动,提升企业的整体安全水平,实现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切实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制定了《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3013-2008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9006-2010等“安全标准化标准”。目的是采用系统化的理念,实现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 企业在建立了管理体系和有效运行,形成自评报告;考核、评价;获得安全标准化企业称

一.“安全标准化” 体系的建立与保持(一)基本条件 1.最高管理者批准、颁布; 2.保证所需的资源(人、财、物); 3.各层管理人员学习、培训、全过程参与; 4.全体人员学习、培训、全过程参与。

一.“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建立与保持 (二)表现形式 体现适用性;符合性;有效性。 (1)文件化形式的完整、符合、有效;(2)在一定的期限内完整的检查、确认;(3)对存在问题的纠正措施的追踪; (4)提交总结报告

(三)建立 1.成立安全管理体系推进组 建立安全管理体系,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领导重视、承诺人、财、物的保证。而建立推进小组就是具 体体现的第一步。 推进组组成: 推进组负责人(管理者代表);安技、环保、设备、动力、工艺、技术、生产、购买、后勤、行政、人事、教育、工会组织、健康管理… 切忌安技部门统包,或设虚的、空的机构。

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适用.docx

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企业标准化管理制度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基本要求与任务、人员素质与职责、企业标准化规划与计划的管理、企业标准的制修订管理、企业标准体系总要求、贯彻实施各级标准管理、标准实施监督、检查的管理、标准及标准化信息资料的管理、企业标准化人员培训管理、采用国际标准工作的管理、企业标准化成果给管理等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的企业标准化工作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1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 GB/T 15796 企业标准体系要求 GB/T 15497 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的构成和要求 GB/T 15498 企业标准体系管理标准工作标准体系的构成和要求 GB/T 19273 企业标准体系评价与改进 3 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基本要求与任务 3.1 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基本要求 3.1.1 企业标准化是企业科学管理的基础,每个企业的生产都与外部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并存在絮叨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约束条件,而在企业内部各部门、各环节之间又存在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有机整体,所有这些外部约束和内部依存制约关系,只有通过制定和实施一整套标准(包括偶国家、行业、企业的技术标准、企业管理标准、及企业工作标准)才能实现企业与外部环境协调和内部的协调,从而建立起最佳生产经营秩序。通过制定企业管理标准,工作标准,使企业科学化、有序化、规范化,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因此企业标准化是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有效方法。 3.2 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基本任务 3.2.1 贯彻国家和地方有关标准化法律、法规、方针政策。 3.2.2 建立并实施企业标准体系。

(完整word版)标准规范体系建设方案设计

标准规范体系建设方案设计1.1需求分析 1.1.1采购范围与基本要求 收集智慧园区建设涉及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管理规范、技术标准和信息标准,编写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的接口规范、信息交换标准、元数据标准等。 1.1.2建设内容要求 (1)编写 《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元数据信息标准》 《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数据代码规范目录》 《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数据交换方式》 《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数据交换内容标准》 《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数据接口标准》 《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数据采集规范》 《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数据处理规范》 《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数据质量规范》 《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数据管理制度》 《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系统运维管理规范》 《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文档管理制度》 《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运营管理标准》 (2)收集 《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住建部智慧城市文件(2013年4月) 《智慧城市评价模型及基础评价指标体系》(全国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顶层设计指南》(工信部,2013年4月)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GB/T21063-2007)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GB/T21062-2007) 《信息技术大数据术语》(20141191-T-469) 《信息技术大数据参考架构》(20141191-T-469) 《关系数据管理系统技术要求》(GB/T28821-1012)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 《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 《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住建部2005年) 《城市地下空间开法利用管理规定》(建设部59号、第108号) 《电信建设管理办法》(国发委第20号) 《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 1.2设计方案 XX高新区智慧园区是一个大规模的建设工程。该工程以业务系统的相关数据为业务处理核心,以其它相关部门为信息交换对象,实现跨机构的大型综合与分布式的信息化系统。 面对这样一个大型的信息系统,XX高新区智慧园区建设首先必须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和相关制度。保障XX高新区智慧园区生态XX高新区智慧园区建设标准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联互通。 1.2.1标准在系统建设中的作用 XX高新区智慧园区建设与标准规范建设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生态XX高新区智慧园区各项内容的建设必须遵循标准和规范,其设计、开发和实施等需要标准和规范进行指导;另一方面,标准和规范的制订和维护离不开生态XX高新区智慧园区的建设实践,标准和规范必需符合实际需求,随着生态XX高新区智慧园区建设的不断建设和推广,标准和规范也要根据生态XX高新区智慧园区建设的进展不断完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生态XX高新区智慧园区及其配套体系的建设需要相应的标准和规范进行指导。标准和规范具有以下指导作用: ?有利于确保XX高新区智慧园区相关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有利于确保XX高新区智慧园区建设网络互联互通; ?有利于确保XX高新区智慧园区建设安全可靠;

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

))))) 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以长庆油田项目为案例 一、长庆油田建设标准化体系的背景,现实需要建设标准化体系1长庆已跻身于特大级油田行列,业务量逐渐增多,业务界面也越来越复杂,与此同时,直线的职能组织架构更同时,管理幅度也越来越大,这些都制约着长庆油田的建设与发展。企业资源与管理权限分割在各对于长庆油田这样的特大型国有企业来说,适应于中小企业,从而使横向协调难度增大,影响了组织的效率工作界面不清现象,个部门,导致业务交叉、随着长庆油田规模的不断扩大,重复性的工作越来越多,同类事项的大量存与效益。而且,在,造成了管理越来越复杂,如何处理好共性与个性,规律性与一般性的关系,探索具有普遍规律的管理方法,是解决大油田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年的发展,形成了众多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方法,但是由于缺乏系统再有,长庆油田40难于贯彻和落实,责权不对等现象,造成基层无所适从,考虑,存在着界面不清、相互交叉、降低了执行力,同时,过份强调了某一个体系的重要性和特殊性,造成了资源配置的失衡,从而影响了整体工作的协调发展。因为标准化是解决企业管理中各种要解决上述问题,建立标准化体系是最有效的方法。重复事项、同类事项的最佳方法,是解决规律性、共性问题的良器,通过标准化,使大油田运用标准化原理,以能够提高管理效率;管理中的复杂问题得以规范,共性问题得以统一,使大油田管理工作界面不清的问题,建立全面的标准业务流程为手段,可以解决业务交叉、;利用标准化的方法,以建立标准化体系为目标,对现有的管理体系进行融工作“简单化”完整的管理平台,从而形成一个包含现有各管理体系的统一的、合,做到管理资源配置优化,;在大规模建设、大油田管理实践中,存在一些可以真正实现“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标准化而未标准化的情况,这是大力推行标准化体系的现实理由。2,实践需要建设标准化体系 长庆油田为了进一步推动大规模建设、大油田管理,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标准化思想的管理思路和管理举措,初步形成了“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建设、数字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发展模式,推动了油田的高速度、规模化发展,为标准化体系的建立进行了有效实践,并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是在建设层面上,推行了“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建设、标准化预算、规模化采购”,解决规模化建产问题;二是在机关层面上,推行标准化流程管理,着力解决业务交叉、界面不清的问题;三是在操作层面上,开展了标准操作程序,着力解决基层安全习惯养成的))))). ))))) 四是在专项管理上,推行标准作业成本管理、标准化投资管理等,着力解决控制投问题; 资、降低成本的问题。以上思路和方法,都是长庆油田在标准化实践上做出的有益尝试,并见到了良好效果。“四化”发展的模式还需要但还缺乏理论性、结构性、系统性、体系性的解决方案,同时,还不能完全承载长庆油田建设中国一个有效的载体来固化和落地,从而更好地执行。因此,新能源基地的需要,这就是我们建立标准化体系的实践需要。管理需要建设标准化体系3, 创新是使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驱动创新与标准化是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两大轮子。企业不可能维持在较高的力,而标准化则是防止企业管理水平下滑的制动力。没有标准化,“质量、年工作会议提出,利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在中石油开展以管理水平。集团公司2010计量、流程”为

企业标准体系建立

企业标准化建设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企业创新层出不穷,标准化已经成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日益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做好标准化工作不仅是企业实现现代管理和科学管理的需要,也是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必不可少的基本手段和基础工作。面对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形势,企业必须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企业标准体系,用标准化促进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提高人员素质,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一、标准化概述 1.1标准化事业在我国的发展 1.2标准与标准化的定义 标准(Standard) 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作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

遵守的准则和依据。 标准化(Standardization) 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订、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的过程。 企业标准(Enterprise standards) 是对企业范围内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要求、管理要求和工作要求所制订的标准。企业标准是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依据。 企业标准化(Enterprise standard system) 为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订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 标准分级 标准分类 按法律的约束力分类 强制性标准 推荐性标准 标准化指导性文件

按标准化的对象特征和分类 1.3标准化的实质内容和主要目的 《通过制订、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是标准化的实质内容 《获得最佳秩序、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则是标准化的主要目的

企业的标准体系通常包括

企业的标准体系通常包括()。 技术标准体系 B工作标准体系 文化标准体系 D管理标准体系 生活水平体系 标准答案:ABD 1“企业标准体系”概念 (1)定义:国家标准GB/T 13017-1995《企业标准体系编制导则》的定义是:企业内部标准根据其内部关系形成一个科学的、有机的整体。定义包括以下功能:1)企业标准体系的基本单位是企业使用的标准。可以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直接采用的企业标准,也可以包括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如技术引进项目标准、中外合作生产标准、国际标准等),包括企业直接采用的。外国公司标准”)。

2)企业标准体系中的标准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具体表现为标准之间的制度联系、结构联系和功能联系。这些标准应当协调一致。 3)企业标准体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要求每个标准和整个标准体系必须是科学的、合理的、实用的、系统的,而不是一个简单的集合。 (2)编制原则 1)系统原理 制度性原则是指标准体系的建立必须充分研究一定时期内企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中需要协调统一的一切事物和观念,形成具有适当层次和支撑的体系结构。形成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支撑体系。 2)实践原则 实践性原则是指标准体系必须适应和满足市场机制下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必须适应资源配置和环境条件,成为发展生产技术和生产的基本措施。科学管理。 3)发展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指标准体系应能随着技术进步、市场需求、经营目标和管理机制的变化而调整、发展和更新,并具有可预见性和可扩展性,成为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系统。 (3)一般要求 1)企业标准体系应以技术标准体系为基础,管理标准体系应与工作标准体系相匹配; (2)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行国家、行业和地方有关标准; 3)企业标准体系中的标准应满足企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的需要; 4)企业标准体系应在企业标准体系表的框架内制定; 5)企业标准体系中的标准应相互协调,管理标准体系和工作标准体系应确保技术标准体系的实施; 6)企业标准体系应与其他管理体系(如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协调和提供支持。 (4)组成形式

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

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博为贵” 一、标准化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全球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和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尤其是飞机、移动电话和 互联网等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地域和空间的距离进一步缩小,将地球变成了一个小小的村落。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本国的信息化建设, 尽管起步有早晚,发展程度不尽相同,但都在享受着信息化给国家和 社会带来的成果,信息化已成为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助力器, 信息化水平则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 要标志。信息化的高效率和高效益,是在互通、互连、互操作的前提 下获得的。在我们的身边,计算机、网络、电视、移动电话等音视频 及多媒体设备的使用,正悄悄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信息通信技术(ICT)及其应用已成为构筑全球信息社会的重要基础。 标准是人们为某种目的和需要而提出的统一性要求,是对一定范围内的重复性事务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标准又是一种特殊的文件,它是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及其结果规定共同重复 使用的规则、指导原则或特性要求。标准对促进ICT产业发展及ICT 的推广应用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统一标准是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基础。如果没有标准,互联网不会发展到今天这种规模。

人们很难说清楚生产一台电脑需要遵循多少标准,但是每个生产商一定会考虑采用标准统一的磁盘驱动器、打印机接口和网卡等。 标准化则是制定标准并使其在社会一定范围内得以推广应用的 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主要包括制定、发布、实施及修改标准等过程。信息化建设相关的标准化工作是推动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性 工作。在国家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标准是规范技术开发、产品生产、 工程管理等行为的技术法规。统一标准是信息系统互通、互连、互操 作的前提。只有通过统一技术要求、业务要求和管理要求等标准化手段,才可以保障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工程及相关环节的建设在全国范围 内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避免盲目和重复,降 低成本,提高效益,从而规范和促进国家信息化建设有序、高效、快 速和健康地发展。 二、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研究 由于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涉及面非常广泛的社会系统工程,将涉及大量的标准和规范,因此必须对这些标准和规范按照内在联系进行有 序地整理,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信息化标准体系。 2.1 信息化标准体系研究的三维空间 为了更为直观地反映信息化标准所涉及的各个方面,这里以信息化建设所涉及的关键技术、项目管理及应用领域为对象,建立起信息化标准的三维空间,如图 1 所示。

建立企业标准体系指导手册

建立企业标准体系指导手册 一、适用范围 本企业标准体系指导手册规定了简易模式企业标准体系、企业标准体系表。 本企业标准体系指导手册适用于中、小型企业,为建立企业标准体系提供技术帮助和借鉴。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 13017-2008 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指南 GB/T 15496-2003 企业标准体系要求 GB/T 15497-2003 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 GB/T 15498-2003 企业标准体系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 GB/T 19273-2003 企业标准体系评价与改进 三、企业标准体系结构图(简化版) GB/T13017-2008《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指南》规定,企业标准体系可根据企业需求,采用不同的企业标准体系结构,给出了三种标准体系结构图。其中,简易模式企业标准体系结构图为其一。针对中小企业标准化基础薄弱、标准化知识相对匮乏等情况,本指导手册在GB/T13017-2008《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指南》规定的简易模式企业标准体系结构图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标准体系结构图(简化版),供中小企业参考。 (一)创新理念 — 1 —

企业标准体系结构图(简化版)遵循标准化的简化、统一、协调、优化原理,旨在提倡以标准化理念解决问题,实现1:1000的目标,力争对全市企业标准体系建立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二)设置原则 企业标准体系结构图简化版设置的主要依据: 1.标准化法律、法规、《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企业战略方针和战略目标; 2.GB/T13017-2008《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指南》图9; 3.因企制宜、简便易行、有用管用、循序渐进。 (三)结构关系 1.企业标准体系结构图(简化版),见图1: 图1 企业标准体系结构图(简化版) 2.技术标准体系结构图,见图2: — 2 —

2018年版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2018年版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智能制造是落实我国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加快推进智能制造,是加速我国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对重塑我国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意义,“智能制造、标准先行”,标准化工作是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技术基础。 为指导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解决标准缺失、滞后、交叉重复等问题,落实“加快制造强国建设”,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2015年共同组织制定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并建立动态更新机制。 按照标准体系动态更新机制,扎实构建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先进适用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推动装备质量水平的整体提升,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共同组织制定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年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贯彻落实《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工信部联规〔2016〕349号)和《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国质检标联〔2016〕396号)的工作部署,充分发挥标准在推进智能制造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中的指导、规范、引领和保障作用。针对智能制造标准跨行业、跨领域、跨专业的特点,立足国内需求,兼顾国际体系,建立涵盖基础共性、关键技术和行业应用等三类标准的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加强标准的统筹规划与宏观指导,加快创新技术成果向标准转化,强化标准的实施与监督,深化智能制造标准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标准对制造业的整体支撑作用,为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二)基本原则 按照《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中提出的“统筹规划,分类施策,跨界融合,急用先行,立足国情,开放合作”原则,进一步完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全面开展基础共性标准、关键技术标准、行业应用标准研究,加快标准制(修)订,在制造业各个领域全面推广。同时,加强标准的创新发展与国际化,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活动,加强与相关国家和地区间的技术标准交流与合作,开展标准互认,共同推进国际标准制定。

GBT154961995企业标准化工作指南

GB/T 15496-1995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技术监督局技监局标函(1 993)042号《关于发送1993年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安排制订的。同时下达的还有两项标准.即GB/T 15497—1995<<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的构成和要求》和GB/T 15498—1995<(企业标准体系——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的构成和要求》。 制定该标准的目的是为了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复关”的需要,指导企业开展企业标准化工作,建立、健全企业标准体系,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管理水平。本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及有关法规、规章规定了企业标准化的基本任务、企业内标准化机构和人员、职责以及对企业标准化的各项工作的基本要求。企业可按本标准和GB/T 15497—1995、GB/T 15498 1995及GB/T 1 3016 91《标准体系表编制原则和要求》、GB/T 13017—91《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指南》所推荐的概念、原理要求和方法开展企业标准化工作。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标准化协会企业标准化分会归口。 本标准由山东省技术监督局、江苏省标准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司兆逊、侯庆元、朱玉明、杨伟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企业标准化工作指南GB/T 15496-1995 Guidelines for the work of standardization 0f enterprise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基本任务、机构和人员职责、企业标准的制定、企业标准体系的建立、标准的实施、标准实施的监督检查、采用国际标准和企业标准化工作的管理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工为企业,其他企业可参照使用。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3935.1一8标准化基本术语第一部分 GB/T 13016一9l标准体系表编制原则和要求 GB/T 13017—9l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指南 GB/T 15497-1995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本系的构成和要求 GB/T 15498—1995企业标准体系——管理标准、工作标准体系的构成和要求 GB/T 19000-92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 3定义 本标准采用GB 3935.1中规定的定义。 4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基本任务 4.1 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标准化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 4.2实施技水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 4.3制定和实施企业标准。 4。4对标准的实进行监督检查。 5机构和入员 5.1机构 企业应根据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的需要,确定对标准化机构的形式。本标准推荐以下形式; 5.11 企业设专职标准化机构(如标准化科、处),在厂长(经理)或总工和师的领导下,统一管理整个企业的标准化工作。在各有关职能管理部门和车间设标准化组或专兼职标准化人员负责本单位的标准化工作,业务上受企业标准化机构的领导。 5.1.2设立以厂长(经理)或总工程师为首,各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企业标准化委员会,负责重大问题的讨论、审批和决策。具体办事机构的设置同5.1.1。 国家技术监督局1 995—03—06批准 1 995—06—01实施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