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须主导东北亚和平机制

中国须主导东北亚和平机制

中国须主导东北亚和平机制
中国须主导东北亚和平机制

中国须主导东北亚和平机制

尽管朝鲜核试验给亚洲格局带来巨大的震荡,但正如中国人早就明白的那样,任何危机都蕴藏着巨大的转机,所以当下的朝鲜核爆危机若处理得当,同样会成为构建亚洲和平与亚洲均势的重大转机。

朝鲜半岛是目前世界上少有的战争高危地区,这次美朝危机显示出历时50多年建立在冷战格局之上的朝鲜半岛安全机制已经崩溃,北朝鲜已经无法在过去的传统格局中继续生存,处于军事对抗一方的美国、日本与韩国尚未给其创造一个和平生存的环境,而其传统的盟友中国与俄罗斯也因为自身国家利益的变迁,而解除了对北朝鲜的各种义务。所以北朝鲜在本次核危机中想逼迫其对手美国接受一个新的安全机制,如果无法与美国达成协议,则自行发展核武器以获得新的军事平衡。

中国完全可以从朝鲜核爆炸带来的无序和混乱中顺势引导,这个宝贵契机就是在与国际社会共同合作促使朝鲜放弃核武器的过程中,建立起一个既能满足朝鲜本身的安全与和平,又能彻底消除亚洲其它区域核扩散威胁的相应国际机制。而对中国和其它国家最有意义的一种构想,就是建立东

北亚无核区和相应的安全保障机制。

各国军事分布蓝图

位于东北亚,与中国、俄罗斯和日本毗邻相望的朝鲜半岛是目前亚洲和全球范围内最危险的战争高危地区,与美国近年相继进攻过的各国相比,朝鲜半岛的局势更为险恶:在总面积仅为22万平方公里的朝鲜半岛上,朝、美、韩三方集中了180万的正规军队和约100万的准军事部队,其中70%直接部署在传统的38线军事分界线两边的前沿阵地上,美军同时也在韩国直接驻扎着37000名美军,这些美军和韩国军队一起,直接负责战争爆发时的前沿守备作战任务。目前朝鲜半岛军事分界线双边保持着脆弱的军事平衡:其中北朝鲜拥有100万人之多的陆军,仅次于中国和俄罗斯陆军,比超级大国美国散布在全球的45万现役陆军还要多出1倍。

尽管从装备上北朝鲜远远落后于韩国和美国驻军,但北朝鲜军事力量有几个显著的特点:首先是战备程度高。北朝鲜在上一次朝鲜战争后几十年里,国家总体上一直处于临战状况,在一场大规模的半岛军事冲突中,北朝鲜可以迅速地转入战时体制。其次是北朝鲜军队有非常高的战斗素质和战争意志,这一点远在其对面的美国和韩国军队之上。从几十年

间北朝鲜无数次与美军和韩国军队发生的小规模冲突中,除了近年牵涉到海上技术兵种的冲突外,我们看到基本上历次斗争,北朝鲜人民军都占了上风,如1968年朝鲜特种部队奇袭青瓦台总统府事件、2002年世界杯期间北朝鲜

韩国海上冲突事件等。

朝美实力悬殊

面对美军和韩军的军事联盟,以及根据《日美安全条约》和《周边有事法案》而届时将卷入的日本,北朝鲜也有几个致命的弱点。首先是双方总体力量悬殊:在军事技术和装备上北朝鲜与美军、韩国军队以及日本自卫队完全无法

对抗,战争爆发后美国和其盟国将在太空、天空

、海洋、电磁空间中拥有完全的优势,而在陆地战场上,美军等国的增援力量也拥有绝对的优势,即使在“不对称”特种作战方向上,美军也能迅速形成优势。其次在一场大规模的朝鲜半岛战争中,目前北朝鲜完全没有战略纵深;北朝鲜的国土环境、国力现状和对手的现代军事技术力量,直接决定了北朝鲜不可能有机会通过用战争长期化的泥潭来拖垮远比自己强大的对手。

而使北朝鲜不可避免失败的最重要因素,在于北朝鲜在目前东北亚军事格局中缺乏有效军事联盟支持,将独自面对

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军和总体力量分别都在自己之上的韩国

军队和日本自卫队。在上一次朝鲜战争中起了决定性因素的北朝鲜传统盟国――中国和俄国,现阶段都有了新的战略定位,已不是北朝鲜的军事盟友。缺少中国和俄罗斯的支持,北朝鲜这样的小国绝对无法在军事上打赢一场新的朝鲜战争。事实上,在上个世纪美国先后在朝鲜战场上和越南战场上失败,根本原因就在于美国实际上是与形成了军事同盟的中国和前苏联交战,缺乏大国同盟的任何亚洲国家都无法与外来的西方大国对抗,上一次朝鲜战争的结局完全归功于中国人民志愿军。

美国动口不动手

美军始终未能选择使用武力解决朝鲜问题,原因并不在于美军不想通过战争解决,也不在于美军打不赢新的朝鲜战争。按照所有美国确定使用武力的原则,北朝鲜都比任何已经遭到美军攻击的国家更符合美军必须使用武力进行打击

的敌人的标准。

根据冷战后东北亚的局势,美国早于1994年初就在历年作战计划的基础上,制定了在朝鲜半岛进行作战的“5027”计划,目标是分阶段实施作战任务,最终完全消灭现存的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美国始终拒绝朝鲜一方的要求,不与朝

鲜签订互不侵犯协定,可见军事解决与北朝鲜的各项分歧始终是美国的战略选择,这一点决不因为布什诸如不考虑军事解决朝鲜问题的声明而发生变化。

美国除了考虑到中国和俄罗斯的战略动向外,最直接的考虑是与北朝鲜这样强悍的军事对手发生战争,其代价之高是目前的美国与其盟国无法承受的。直接参与了1994年上一次朝美核问题危机的前美国国防部长佩里,远比刚刚卸任的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更擅长理性分析战争的前景。1994年5、6月,朝美因核武器问题令军事对抗一触即发之际,佩里数次召开有美军参谋长联席各成员会议,全面讨论对朝鲜启动作战计划。结论是尽管美军能有效对应朝鲜所制造的任何紧急情况,而且朝鲜在第二次韩战中必输无疑,但美韩也将伤亡惨重,数字可达几十万,甚至几百万人。在具体的战争规划中,战争爆发后最初的90天内,美军将死伤52000人,而韩军将伤亡49万人,这意味着朝鲜战争在短短的几十天内就将使美国遭遇在越南近十年中累积起

来的伤亡。

此外,预计美国的财政支出将超过千亿美元,而支出将得不到盟国的分担。韩朝战争爆发后,韩国在几十年内发展起来的建设,全部都在朝鲜地面火力打击范围内,其经济将受重创而一蹶不振。周边的日本如果因为军事同盟的义务而参入战争,肯定也会受到朝鲜的直接打击,日本经济同样会

遭受巨大的震荡。经历过越南战争的美国,已经无法忍受如此惨重的战争代价。正如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军事存在事实上阻碍了中国对台湾的军事选择,中国在朝鲜问题上的军事选择,同样是决定朝鲜半岛美军行动的关键因素之一。

朝鲜急需新安全机制

进入21世纪后,中国就面临着错综复杂的朝鲜半岛局势,事实上朝鲜半岛正面临着一个重大的格局转换时期:由于冷战和中美苏三大角对抗而形成的朝鲜半岛分裂已经历时

50多年,沧海桑田,情势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首先是前苏联已不复存在,继承者俄罗斯在东北亚已经丧失了主导局势的力量,而成为与日本平级的、在东北亚大格局中地位逊于美国和中国的参与者。尽管冷战后美国成为惟一的霸权国家,但要在亚洲保持军事存在,维持亚洲的力量平衡,已经无法单独做到,所以我们看到美日在诸多领域有利益冲突,但在维持亚洲的军事力量平衡这一问题上,他们保持着密切的合作。

目前中国首要的国家战略依然是通过内向的经济建设,努力在21世纪全面完成中国的现代化,在这种国内发展战略优先的方针下,中国近几十年始终未在亚洲对现行的格局进行重大挑战,相反总是努力去适应不断变动的国际格局。

中国的国家安全战略事实上已成为“以不变应万变”,就是以和平战略、国内优先来应付种种国际安全格局的

变化,而这其中惟一的例外就是台湾问题,中国被迫采取积极的军事准备,准备在适当的时候,扭转有可能恶化的台海局势。

所以对于中国来说,过去50年间形成的东北亚和朝鲜半岛的格局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并未对中国的发展造成重大的阻碍,而未来朝鲜半岛格局发生任何重大的变化,如果不是在中国的计划中,都会有损未来中国的国家利益。所以无论是由于朝鲜率先发展核武器,引发南韩和日本的相继发展核力量,整个东北亚军事对抗强度上升;还是美日韩三国联合对朝鲜施加军事压力,最终引发一场新的朝鲜战争,而终将中国重新置于半个世纪前的军事同盟选择;或者眼看北朝鲜

无力抗击内外的压力而崩溃,这些前景都不符合现阶段的中国国家利益。相反,维持东北亚的现状,更符合中国的利益,只是在目前的力量对比下,朝鲜半岛的格局必须有新的安全机制安排。

中朝共利双赢

在这次的朝鲜半岛核危机中,中美两国作为目前在朝鲜半岛拥有最大影响力的国家,第一次拥有共同的战略利益。

既保持朝鲜半岛的无核化,同时保持东北亚的现有格局,与此同时,包括俄罗斯、日本和南韩也都支持维护现有的朝鲜半岛非核化的目标。问题在于现在朝鲜半岛上美日韩三国军事联盟对朝鲜一国,中、俄已不在军事上对朝鲜安全做出任何保障,从而使朝鲜陷入无法自拔的格局,这也是为什么北朝鲜这次通过核爆炸破釜沉舟。对中国来说,无论中国由于近年的改革和北朝鲜拉开了多大的距离,以及由于朝鲜国内政治和民族主义使中朝两国关系有所后退,任由北朝鲜经济崩溃和军事冒险既不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也不符合中国作为一个与北朝鲜有共同历史命运和历史渊源

的大国应负担的国际义务。

北朝鲜作为一个独立后的国家,同样有让自己国家生存的愿望,所以其行为必然符合其生存逻辑,只是缺乏相应的安全机制和市场机制,北朝鲜目前无法以正常国家交往的方式来主张自己的权利。美国目前主导着全球化的进程,只要它在进程中有意无意排挤某些国家并将其边缘化,这些国家就只能以边缘生存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北朝鲜之所以在国际市场上大量出售导弹和它所能制造的任何武器系统,本身也是对美国和其它国家对其进行经济制裁的一种经济对抗措施,而它目前在核问题上所做的一切,也是与美国对抗的措施。但至少到目前为止,北朝鲜还不是中国的敌人。

刚刚恢复了国际主流国家地位不久的中国人绝对不应

该忘记,中国也曾一直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排挤在国际主流社会之外,同样被认为是“无赖国家”。中国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应该完全理解今日北朝鲜的处境,并从中看到希望。没有理由不相信当北朝鲜也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后,其经济不会像中国一样有快速的发展,所以中国应该有高瞻远瞩的历史眼光,主动成为北朝鲜最亲密的邻国,甚至在必要的时候重新成为其盟国,而且如果有必要,需要介入朝鲜的内部政治事务,使中朝关系在中国的把握下向始终对中国有利的局势发展,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在未来东北亚的格局中立于不败之地。

事实上,对于中国来说,台湾问题和朝鲜问题都是源于美国主导的亚洲冷战格局,在朝鲜半岛上冲破传统的冷战格局,建立新的安全机制,同样会给台湾问题的解决提供崭新思维,这一点我们在未来亚洲的历史运动中必然能够看到。

现阶段中国仍缺少足够的国际问题研究和国际战略研究,这一点与中国现阶段的国际问题和国际战略军事问题研究的水准和体制有直接的关系,在朝鲜核爆炸后居然没有任何官方机构和官方学者能够冷静地总结为什么六方会谈会失败,而且过分倾向于简单指责北朝鲜,而不是提出可行的解除朝鲜核武器计划的方案和路线图。中国现阶段战略判断能力、情报能力和研究方法的缺陷,已经被朝鲜核爆炸所证实。

东北亚无核区势在必行

其实朝鲜核爆炸已经将一个严峻的考验提交给国际社会,尤其是美、日、韩三国,而中国完全可以从朝鲜核爆炸带来的无序和混乱中顺势引导,将核爆炸带来的挑战转变为对中国有利的建设亚洲安全机制的宝贵契机。这个宝贵契机就是在与国际社会共同合作使朝鲜放弃核武

器的过程中,建立起一个既能满足朝鲜本身的安全与和平诉求,又能彻底消除亚洲其它区域核扩散威胁的相应国际机制,即东北亚无核区制度。

目前中、美、日、俄、韩诸国都希望保持现有的东北亚战略格局。问题是冷战遗留下来的朝鲜半岛和平机制过于脆弱,已无法继续维持现状,所以朝鲜在这次危机中,已经提出了半岛和平的新机制,即美国必须通过与朝鲜签订互不侵犯协定,结束朝鲜的冷战格局,然后在此前提下朝鲜放弃核选择,并开始进行国内的经济改革和发展。

鉴于目前东北亚地区公开的核武器国家有美国、中国、俄罗斯,而美国向这一地区的国家日本和韩国提供核保护伞,朝鲜是惟一缺乏核安全保障的国家。日本和韩国也都正式宣布不追求核武器,所以建立由日本、

韩国、朝鲜、蒙古四国在内的东北亚无核武器区,然后由本地区的三个核武器国家美国、中国和俄罗斯对东北亚无核武器国家提供安全保证,承诺不对其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同时其它区域的核武器国家,如英国、法国也提供相应的核安全保证,是一种完全可行的东北亚无核区安全机制。

东北亚无核区符合现阶段朝核问题六方会谈中所有国家的利益。对中国来说东北亚无核区制度将彻底消除区域内日本、韩国、北朝鲜进行核武装的危险战略前景,而且对中国同样重要的还有东北亚无核区制度将彻底消除台湾进行核武装的任何可能,从而为中国的和平统一提供更大的空间,应该成为中美两国双赢的共同选择。这不一定符合日本右翼人士的愿望,但在美国的推动下,日本也应该接受,而俄罗斯则没有任何理由反对,朝韩两国在朝鲜半岛无核化的保证下,也将更容易实现民族和解、和平统一。

美国和朝鲜可以在双边基础上做出互不侵犯的安全机制安排,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而在完全机制化的东北亚与朝鲜半岛和平体系内,在绝对确保北朝鲜现有政权和相关人员既得利益不受侵犯的前提下,朝韩双方可以和平协商其双边关系的未来模式,而不是片面地强调朝鲜半岛统一,尤其是坚决反对韩国方面始终企图彻底吞并北朝鲜的统一模式。

东北亚无核区计划,包括笔者在内所提出的相关研究早已有方案,是迄今为止彻底解决朝鲜半岛乃至整个东北亚的核武器扩散最可行的道路。只要中国、美国、日本、朝鲜半岛南北双方都真的想维持东北亚地区现阶段的核武器均势以及和平状态,这是惟一合理而且对当事方最公平的选择。而对中国来说,先看清各国的态度,然后再决定在朝核问题上谁是中国的盟友和敌人,才是符合中国国家利益的最智慧的战略选择。所以从现在起,中国就应该通过提出东北亚无核区的战略构想,并以此来主导今后朝鲜核爆炸危机的后续问题解决,以及未来东北亚永久和平机制的建设。

(原载香港《广角镜》)

地方党委新型领导体制架构模式的重要性

地方党委新型领导体制架构模式的重要性 党的领导与决策体制是党内权力运行的载体,在执政条件下,其运作状 况既直接反映出党内民主的质量,也是衡量整个政治体系民主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准。党的委员会是党的各级领导机构的重要组织载体,是党的领导体制架构的核心。在党的整个组织体系中,地方党委既是一个重要的决策和执行机构,又是一个重要的信息汇集、处理和传递层次,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去年以来,根据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减少地方党委副书记职数,实行常委分工负责,充分发 挥集体领导作用”的要求,各地党委换届工作陆续结束。从换届后的情况看,地方党委新型领导体制在架构模式上体现出一些新特点,也存在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需要认真研究,在实践中逐步解决,保证新的领导体制的和谐有效运行。 一、地方党委新型领导体制架构的主要特点和基本效能 换届后,地方党委的领导体制模式总体上可概括为“一正两副(或三副)、党政交叉、分工协作”,完善了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党委会制度, 体现出较为明显的特点。 1.领导职位精简,有利于降低执政成本 在目前全国已换届的省、市、县三级党委内部,除民族地区外,书记、副书记基本上都按照“一正两副或三副”(部分省市级党委班子保留了三名副书记)的要求配备,常委人数基本控制在11至13人。据有关部门预计,这次换届完成后,约有10多万名干部要离开原有岗位,数量之大前所未有。从深层次来看,这样的改革,决不是简单的干部数量减少,而是体制层面的改革。干部制度改革已经成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并且随着由职务管理向职责管理的转变,干部人 事制度改革最有可能成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新突破口。 2.领导层级减少,有利于发扬党内民主,提高执政效率 换届后,各地普遍取消了书记办公会这一议事层次。从决策体制上看, 由原来的“书记――副书记――常委”三级架构向“书记――副书记或常委” 两级架构运作机制转变,根据分工,各项议题由常委直接提交常委会,减少了领导层级,决策链条明显缩短。一方面,在常委分工负责制下,扩大了常委会的议事范围,决策中心由书记办公会向常委会、全委会转移,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一把手”权力过分集中和书记办公会“以议代决”现象,党内民主和集体领导制度得到发扬和强化;另一方面,减少了常委对副书记的依赖性,增强了常委站位全局、纵向沟通、横向协调的履职要求,将常委真正推到了党委核心领导的前台,常委职责凸

论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机遇与挑战 摘要: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机遇和挑战并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经济全球化、中国的基本国情等给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和平发展机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遏制、地缘政治环境的制约、国内一系列制约性的根本因素、如何面对现有国际秩序、如何维护自己的国家主权、能否成功化解国际上"中国威胁论"的疑虑等是我们走和平发展之路要迎接的挑战. 关键词:和平发展,机遇,挑战 众所周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在上升,引发了国际社会的疑虑。于是,中央决定研究和平发展道路问题和加强和平发展道路的宣传。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通过和平的方式、渐进的方式,在与经济全球化紧密相连的进程中因势利导,趋利避害,走有中国特色的富国强民之路。 一、中国和平发展面临的机遇 l、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国际力量对比正发生朝着有利于和平、发展、合作的方向积极变化。 由于国际力量结构已发生根本性变化,两个超级大国对抗已不复存在;和平与发展更加深入人心;世界加速从两极走向一超多强;国际上遏制冲突和战争的和平力量将继续发展壮大,地区性冲突和局部战争将会得到更加有效的遏制;各种冲突和战争,其规模、目标、强度等局限性也在增大、可控性进一步增强;现代战争的巨大破坏性。这些因素使新的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打不起来。中国目前也没有明显的、直接全面的军事威胁。 2、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中国赶上了经济全球化时代,赶上了第三次技

术革命——信息革命,在经济和技术上,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而且经过多年的探索,中国已经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稳定发展的道路。 3、中国的基本国情具有和平发展的优势。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雄厚,又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市场尚未完全开发,人才的素质较高而且使用成本较低。这些为和平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持改革开放和体制创新,执政能力和动员能力不断提高,进一步带来政局稳定、民族团结。这些为和平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制度支持。先进的思想意识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增强了13亿人民的认同感和凝聚力。这些为和平发展提供了思想保证、精神支持。 二、中国和平发展面临的挑战 1、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遏制 随着冷战的结束,美苏两极霸权的世界力量结构宣布“瓦解”。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曾宣扬要单独领导世界。中国、印度等新兴大国的持续高速发展也大大增强了其综合国力。“一超多强”的世界力量结构逐渐形成。“一超多强”意味着“多强”可以崛起为“多超”,这种担心权利的转移与再分配是美国遏制中国的根本原因,在他们看来中国正逐渐成为最有可能在全球影响力方面向西方挑战的国家。 美国一直明里暗里,把中国视为一个潜在的战略对手,非常提防中国。美国全方位对中国进行打压遏制。在经济上,借口美国对中国的巨额贸易逆差将其国内经济衰退归咎于中国的货币政策,利用知识产权问题在WTO起诉中国并扬言经济制裁等等;在科技上,限制美国高新技术及产品输入中国,阻止中国加入国际空间站,阻止其盟国对中国的技术输出;在政治上,利用人权问题打压中国,支持中国的民族分裂主义等;可以说,美国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放弃对中国的遏制政策,对此我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名词解释

政治制度 革命 统治秩序 制度建设 法律建构 宪法 人民主权原则人民民主就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拥有国家主权。我国现行宪法把人民主权作为政治制度的首要原则。人民主权原则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原则,是中国政治合法性的重要理论来源,与之相应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则为中国政治合法性提供了制度来源与保证。 依法治国原则作为党和国家执行方略与原则的“依法治国”原则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体现和实行:依法治国的核心是“良法之治、宪法至上”;依法治国在当代中国政治中应侧重于限制与规范国家和政府的权力与保障人权;依法治国还要求司法独立,以保障法律所体现的正义与公正得以实施。 四项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是指在中国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人民民主专政是人民主权原则在中国政治中的具体形式;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不可动摇;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 民主集中制原则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含义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作为中国政治制度基本原则的民主集中制,在实践中有三个层面的表现:它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它是中国政治制度运作的基本原则、它是一种具体的决策机制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原则公民的权利是法律所规定的公民所应该享受的权利,也是国家政府及其法律应该保障的权利。公民的义务是法律所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中国公民的权利是人民主权这一政治原则的具体表现;我国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同时也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党和国家领导体制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是从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实践中衍生出来的一个概念,实际上就是政治体制。政治体制是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实现形式,是为实现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而建构的各种具体的政治形式、制度和运作机制的综合。狭义上的“党的领导体制”就是党组织自身的组织制度,包括体现中央、地方和基层各级党组织权限和地位的中央集权制的领导体制,以及体现党组织实施决策的集体领导制度。 归口管理制度归口管理是一种管理方式,一般是按照行业、系统分工管理,防止重复管理、多头管理。归口管理实际上就是指按国家赋予的权利和承担的责任、各司其职,按特

中国如何走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如何走和平发展道路走和平发展道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和人类社会前进的方向。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各国人民的命运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只有创造和平环境,各国才能具备发展的前提条件。只有加强交流,扩大合作,各国才能实现共同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既有利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也有利于亚太地区和世界的稳定和繁荣。 如何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呢?首先,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和平。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为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进行了不懈努力,十分珍惜世界上爱好和平与追求进步的国家和人民共同奋斗得来的和平国际环境。中国发展是世界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以自身的发展,不断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增添积极因素,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事业的发展。 其次,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同时坚持实行对外开放。解决中国的发展问题,从根本上要靠中国自己。这既是对中国人民负责,也是对世界人民负责,是保证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一条重要原则。中国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把发展的基点放在立足本国实际上,同时坚持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努力实现更为均衡的发展。 再次,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努力实现与各国的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坚持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向有利于各国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中国努力推动多边经贸关系发展和区域经济合作,积极参与制定和实施国际经贸规则,与各国共同解决合作中出现的分歧和问题,促进世界经济平衡有序发展。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给世界各国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和巨大的市场。 最后,坚持和平、发展、合作,与各国共同致力于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这既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崇高目标。多年来,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的政策主张,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本着民主、和睦、公正、包容的精神,为建立和谐世界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不仅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符合世界人民的共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 ------范作军 一、和平发展道路的内涵 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为了消除世界对中国崛起的恐慌,从而为自己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而对我国国际战略做的新概括。它是对我国原油外交政策和外交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一条在社会注意条件下既通过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通过自己的发展区维护世界和平,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白皮书 1、2005年《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白皮书: ①和平发展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回顾历史,阐述和中国平发展道路必要性 ②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数据 ③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坚持观念创新和体制创新、立足开拓国内市场和增加国内需求、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加快科技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如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④实现与各国的护理共赢和共同发展 ⑤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发展的和谐世界 2、2011年《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白皮书: ①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开辟:19世纪中叶~1911年辛亥~1949年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探索,成功。 和平发展道路归结起来: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在强调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的同时,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借鉴别国长处,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潮流,寻求与各国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和谐世界。特征:科学、自主、开放、和平、合作、共同。数据 ②中国和平发展的总体目标:三步走,2020全面小康、十二五规划、经济转变方式:坚持扩大国内 需求,又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像依靠第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有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③中国和平发展的对外方针政策 ④中国和平发展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⑤中国和平发展的世界意义 三、十八大与中国和平发展道路 十七大和十八大变化,三个国际战略取向: ①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潮流,根本利益,宣传,不通过掠夺方式。安倍。 ②积极推进,推动建设一个持续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解决矛盾方式:两种,美国多样性 ③始终不移的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新情况,新背景,新思维

地方党委新型领导体制架构模式

地方党委新型领导体制架构模式/h1 -- -- 本站首页 免费课件 免费试题 整册教案 教育资讯 计划总结 英语角 幼儿教育 文书写作 海量教案 免费论文

网站地图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语文科数学科英语科政治科物理科化学科地理科历史科生物科中考备战高考备战高考试题中考试题教学论文作文园地

教学论文 经济论文 理工论文 管理论文 法律论文 行政论文 艺术论文 医学论文 文史论文 农科论文 英语论文 课程改革 教育法规 教育管理 家长频道 您现在的位置:3edu教育网免费论文行政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正文3edu教育网,百万资源,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

地方党委新型领导体制架构模式 摘要:党的委员会制度是党的领导体制的核心和关键。地方党委换届后,在领导体制架构上体现出了一些带有趋向性的新特点,同时,也有一些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还需要在常委分工负责制、委员结构、工作机制等方面提供制度支持,保证新型地方党委领导体制的高效和谐运行。关键词:党委换届; 领导体制模式; 新特点; 基本思路党的领导与决策体制是党内权力运行的载体,在执政条件下,其运作状况既直接反映出党内民主的质量,也是衡量整个政治体系民主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准。党的委员会是党的各级领导机构的重要组织载体,是党的领导体制架构的核心。在党的整个组织体系中,地方党委既是一个重要的决策和执行机构,又是一个重要的信息汇集、处理和传递层次,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去年以来,根据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减少地方党委副书记职数,实行常委分工负责,充分发挥集体领导作用”的要求,各地党委换届工作陆续结束。从换届后的情况看,地方党委新型领导体制在架构模式上体现出一些新特点,也存在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需要认真研究,在实践中逐步解决,保证新的领导体制的和谐有效运行。一、地方党委新型领导体制架构的主要特点和基本效能换届后,地方党委的领导体制模式总体上可概括为“一正两副(或三副)、党政交叉、分工协作”,完善了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党委会制度,体现出较为明显的特点。 1.领导职位精简,有利于降低执政成本在目前全国已换届的省、市、县三级党委内部,除民族地区外,书记、副书记基本上都按照“一正两副或三副”(部分省市级党委班子保留了三名副书记)的要求配备,常委人数基本控制在11至13人。据有关部门预计,这次换届完成后,约有10多万名干部要离开原有岗位,数量之大前所未有。从深层次来看,这样的改革,决不是简单的干部数量减少,而是体制层面的改革。干部制度改革已经成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并且随着由职务管理向职责管理的转变,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最有可能成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新突破口。 2.领

中国的和平发展

中国的和平发展 在清朝时期,由于中国坚持“闭关守国”,不求上进,而西方列强正迅速发展,也正好瞄上了中国这块肥肉,对中国发动各种战争,迫使中国签订各种不平等条约,中国也遭受各种耻辱,从此沦入四分五裂的状态,一蹶不正,走向了衰落的时代。 熟话说,乱世出英雄,果然不假,在毛主席等先辈的努力奋斗下,创建了中国共产党,也解放了全中国,拯救了全中国。 虽然中国得到了解放,但是那时经济落后,科技不发达,没有综合实力,还是被一些发达国家看不起。此时,小平同志提出,韬光养晦的政策,一心一意搞经济,改革开放,和平发展。 在和平环境中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始终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愿望,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不懈追求。经过艰辛探索,中国终于通过改革开放走上了一条与本国国情和时代潮流相适应的和平发展道路。今天,中国共产党人更加明确地宣布,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既充分利用世界和平与发展带来的机遇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之路,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和平发展思想。 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继续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实践中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平发展思想:第一,我们搞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主张和平的社会主义。第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既为我们争取和平、促进发展提供了条件,也为我们争取和平、促进发展提出了任务。第三,我国对外政策的首要任务,是要寻求一个和平的环境来实现四个现代化。第四,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威胁着世界和平,争取和平就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第五,奉行不结盟的政策,有利于世界战略力量的平衡和国际局势的稳定。第六,始终把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划线,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改善和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关系。第七,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着眼于自身的战略利益,同时也尊重对方的利益,既坚持原则的坚定性,又注意策略的灵活性。这些重要思想,使中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准确定位、善于自处,为中国的和平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也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中国动力。 1978~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24.1亿元增至24.66万亿元,进出口贸易总额由206亿美元升至 2.17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从 1.67亿美元增加到 1.52万亿美元,全国财政收入由1132.26亿元增至5.13万亿元,人均国民收入由250美元增至2000多美元,贫困人口由2.5亿降到0.15亿,总体上由低收入国家步入了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近些年来,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经济总量自2005年跃居世界第4位,外贸总量自2004年跃居世界第3位,外汇储备自2006跃居世界第1位。中国通过对外经贸合作,得到了自身需要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了经济结构调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近8千亿美元,涉及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几乎所有的经济领域,对于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开放型经济快速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在2010年中,中国的GDP已经位列世界第二了。 但是,美日印等国家却掀起“中国军事威胁论”。2005年以来,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家,对中国军事战略、国防政策、军队实力发展、相关军事活动等领域进行无端猜疑、诋毁和指责,掀起新一轮“中国军事威胁论”。 人类社会的历史,特别是近代以来的历史,就是一部大国崛起而又相续衰落的历史。大国崛起似乎是历史长河中永恒不变的现象,同时也是每一个新兴大国最为期盼的梦想。不过,历史上大国的崛起从来都是战争实现的多,而和平完成的少,所以多数情况下一个大国的崛起总是容易使其他强国心存疑虑,令世界各国感到惶恐不安。 现在,我们国家就面临着这样的情况。面对中国的崛起,国际社会反应不一,既有积极乐观的论调,也有消极悲观的思潮。比较积极的论调主要有“中国机遇论”和“中国贡献论”,而消极的论调主要有“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中国输出通缩通胀论”、“中国统计水分论”,其中又以“中国威胁论”

新中国历届领导人

新中国历届领导人 第一届(1954年——1959年)毛泽东为国家主席,刘少奇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周恩来为国务院(政务院)总理 第二届(1959年——1965年)刘少奇为国家主席,朱德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第三届(1965年——1975年)刘少奇为国家主席,朱德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第四届(1975年——1978年)未设国家主席,朱德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第五届(1978年——1983年)未设国家主席,叶剑英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华国峰为国务院总理 第六届(1983年——1988年)李先念为国家主席,彭真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赵紫阳为国务院总理 第七届(1988年——1993年)杨尚昆为国家主席,万里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为国务院总理 第八届(1993年——1998年)江泽民为国家主席,乔石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为国务院总理 第九届(1998年——2003年)江泽民为国家主席,李鹏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镕基为国务院总理 第十届(2003--2008年)胡锦涛为国家主席,吴邦国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温家宝为国务院总理。 中国共产党历任最高领导人(历任总书记/党最高领导人)

陈独秀1921年7月中共一大1922年7月中共二大周佛海代理书记{1921.8--9} 中央执委会委员长 陈独秀1922年7月中共二大1925年1月中共四大中央执委会总书记 陈独秀1925年1月中共四大1927年7月1927.5 中共五大称中央委员会总书记。1927.7陈独秀被撤换。 张国焘1927年7月1927年8月八七会议主持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工作 瞿秋白1927年8月八七会议1928年7月中共六大中央临时政治局负责人 向忠发1928年7月中共六大1931年6月1930.9 前实权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宣传部长李立三掌握。 陈绍禹1931年6月1931年9月头衔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秦邦宪1931年9月1935年1月遵义会议秦邦宪接替1931年9月赴苏联任中共驻第三国际代表团长的 陈绍禹,成为中国共产党实际最高领导人。 张闻天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不久1943年3月张的头衔为负总责,毛泽东遵义会议上出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成为共产党实际最高领导人。 中央委员会主席 毛泽东1943年3月2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于任内去世,是中国最后一位终身制最高领导人。 华国锋1976年10月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华国锋是在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上被追认为中共中央主席的。1981年6月去职。 胡耀邦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邓小平于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成为中国共产党实际最高领导人,1989年辞去最后一项职务——中共中央军委主席。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胡耀邦1982年9月中共十二届一中全会1987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胡耀邦在1987年1月辞职。

历届国家领导人名单

历届国家领导人名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构的组成部分,是国家机构中的一种。自1954年开始设立。主席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结合行使国家元首的职权,它对外代表国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主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宪法第六十二条选举产生,任期五年,最多可连任两届,根据宪法规定:国家主席必须是年满45周岁并有选举权及被选举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实践上则同时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以上的高级干部。宪法第三章第二节界定了主席的职责与义务。主席的主要权力包括,根据全国人大和其常委会的决定公布法律、任免国务院总理和国务院其它组成人员、发布特赦令、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动员令、授予国家勋章;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从事国事活动,接受外国使节、批准或废除与外国缔约等。 按宪法,主席职务仅仅是象征性的国家的元首。如果主席同时任别的职务,其实际权力则来自其他职务,自杨尚昆开始,国家主席一般都兼任中央军委主席或副主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如果国家主席出缺,由国家副主席继任;如果正副主席都出缺,则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代理主席职位至新的国家正副主席人选产生为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设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54年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此时只有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一职;1954年国家主席的设立至1975年第二部宪法对国家主席的撤消;自1975年国家主席在宪法上的缺位至1982

年第四部宪法对国家主席的恢复;以及1982年至今国家主席制度的稳步发展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 新中国建国初期到1954年,在国家机构体系中,没有设臵专门的国家主席,行使国家主席职权的国家机关是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设主席1名(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6名,委员56名,秘书长1名。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主持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会议和领导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工作,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机关,不是国家元首,而只是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不过在实际上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行使了一部分属于国家元首的职权。因此,在新中国建立至1954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就相当于国家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设臵国家主席开始于1954年9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制定了中国第一部宪法。1954年宪法规定,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之下设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取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国家主席是政治体制中一个独立的国家机关,既是国家的代表,又是国家的象征。同时第一部宪法还对国家主席的产生、任期、地位和职权等一系列问题予以明确的规定。 1954年至1965年,中国的国家主席制度基本上得到正常运转。1954年9月至1959年4月,毛泽东和朱德分别担任国家主席和副主席。1959年和1965年,刘少奇两次当选为国家主席。在1954年至1965年期间,国家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意义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意义 芆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一条全新道路,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郑重选择和庄严承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始终是中国的中心任务。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中国人民最需要、最珍爱和平的国际环境,愿尽自己所能,为推动各国共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经济的发展,正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已成为中国的国家意志。 中国的和平发展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的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中国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同时坚持对外开放;中国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开展交流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 莀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的100多年里,中国受尽了列强的欺辱。消除战争,实现和平,建设独立富强、民生幸福的国家,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今天的中国虽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但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始终是中国的中心任务。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中国人民最需要、最珍爱和平的国际环境,愿尽自己所能,为推动各国共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羆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由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的。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再次,是由中国自身发展需要所决定的。中国现代化建设需要有一个和平的平发展道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客观要求。 螄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中华民族历来就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中华文化是一种和平的文化。渴望和平、追求和谐,始终是中国人民的精神特征。立足当代,中国的发展不仅造福13亿中国人民,也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和发展机遇。中国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 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求和平、促发展、谋合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常考知识点汇总

2011年7月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常考知识点汇总 来源:武汉大学专升本录入时间:2011-06-19 第三章当代中国国家形式和国家机构 第一节当代中国国家形式 一、国家形式的涵义 国家形式(政体),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也包括过结构形式,即国家政权的区域组织形式(单一制、复合制);国家治理形式(集权制、民主制) 国家本质与国家形式的关系:国家本质决定国家形式、国家决定政体、政体为国体服务,起维护国家本质的作用。国家形式在根本上是由国家的阶级本质、社会的经济基础、阶级关系决定的。 政体有君主制和共和制之分。 君主制: l 古代: n 等级君主制-中世纪欧洲 n 贵族君主制-古罗马 n 专制君主制(中国) l 近代: n 君主立宪制 u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英国) u 二元制君主立宪制(二战前日本&一战前德国) 共和制: l 古代: n 贵族-古罗马 n 城邦君主-古希腊 l 近现代: n 议会制-德国 n 总统制-美国 n 半总统制-法国、瑞典 n 委员会制-瑞士 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分为单一制和复合制(邦联制和联邦制)两种形式。 单一制国家和联邦制国家最主要的区别集中表现在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划分上。P32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充分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选择) 三、中国国家结构形式 中国人大制度的内容和特色P33四点(非重点简答) 我国单一制的三种形式:民族区域自治、设立特别行政区、在一般地方行政区域,设置地方国家机关。P34(选择) 第二节当代中国国家机构 一、国家机构概念 国家机构是形式国家权力,执行国家内部只能和外部只能,进行立法、行政和司法管理等各种活动的国家机关的总和。 官吏和常备军是资产阶级国家的两个最主要的特征。――恩格斯(多选)

中国的和平发展学习心得体会

《中国的和平发展》学习心得体会 白皮书从道路、目标、方针政策、必然选择和对世界的意义上对中国和平发展进行了全面、翔实、深入的阐述,为我们临摹了一副中国和平崛起的历史画卷,描绘了一张中国未来坚定走和平发展之路的美好蓝图。学完白皮书,心潮澎湃与心平气和兼而有之,民族自信与民族自省兼而有之,现实认识与未来期待兼而有之。 《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的发表,是中国在21世纪进入第二个十年的开局之年、以新的视角来阐释自己对和平发展道路新认识的体现。正如白皮书所说,走和平发展之路,是中国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中国发展的内生需求。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一条全新道路,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郑重选择和庄严承诺。 2011年是中国“十二?五规划”和重大战略机遇期新十年的开启之年,又值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发布这一统领内政和外交的战略性文件,对外宣示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对内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实属必要。

从国际视角看,中国持续高速发展,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更加关注中国走向,担心中国走上“国强必.霸”的老路,有的大国怀有战略疑虑,一些周边国家心存畏惧。中国需要向外界进一步宣示自己的战略意图与方针政策,用以增信释疑,排除干扰。 我国作出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抉择,有诸多因素。 从内因上讲,首先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政治制度不允许搞对外侵略和掠夺。另外,我国人民历来是一个酷爱和平的民族,有着悠久的“和为贵”的道德传统。再者,我国曾长期遭受外来入侵和压榨掠夺之苦,一向遵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古训,绝不能把自己曾遭受过的苦难加到他国人民身上,这是我们的基本道德观念。 从外因讲,国际形势的发展,尤其是朝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现实,一方面不允许包括我国在内的任何新兴国家重走西方列强靠武力征服而崛起的道路,另一方面也为我国的发展创造了机遇和条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始终沿着以改革开放为主要特点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前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主要是依靠党的

我国现行的领导体制分析

浅析我国现行的领导体制 ——以我国行政领导体制为主摘要:本文将结合我国现行的领导体制的实施特征与原因,从影响实行现行领导体制的因素、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相关建议三个方面出发,对我国现行领导体制进行详细的分析,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领导体制。 关键字:领导体制民主集中制 引言 从建国初时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再到如今第十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揭幕,对于我国领导体制的科学构建进行了深入且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打破了党一元化的领导,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的制度化,恢复和完善了集体领导制度和民主集中制制度,实现了从党政不分、以党代政逐步转向党政分开,打破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的“金饭碗”等硕果,使得整个领导体制朝着更加科学化、法制化、民主化的方向发展,因而我国的领导体制经过六十多年的脱胎换骨般的漫长演变,已经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 正文 一、目前我国现行的领导体制 (一)领导体制的定义 所谓领导体制,总体而言就是指在组织内部与领导活动中,组织机构的设置和领导权限的划分及其所形成的用以规范领导活动范围和方式的制度体系,可依据领导活动对象分为行政领导体制、军事领导体制与企业领导体制,本文主要针对我国行政领导体制进行分析。 (二)我国行政领导体制的特征与实行原因 1.坚持民主集中制度,确立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 民主集中制度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挥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是

我国的根本性领导政策。立足于我国国情与国策,作为一个单一制的国家,在统一中央政府的带领下需要集权制的领导,同时把群众放在第一位,领导工作中遵循民意,发扬民主精神,确定人民群众主人翁的地位。 2.行政执行机关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中央高度集权 1982年宪法明确的规定,让我国国家行政机关由实行委员会制到行政首长负责制的转变。行政首长负责制具有民主决策、权责明确、分工合作和坚持党领导的特点,避免了工作中的相互推诿和权责不明的情况。同时最高权力掌握在了最高行政官员的手里,从中央到地方,依据地区实行职权划分,设置各级的权限规定。 3.确定了党的核心作用,实行在其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历史的发展表明,离开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办法取得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和发展,坚持党的领导是并确立其核心作用是必然的,因此要求我国的政府、军队和企事业型单位等各方面机构部门都需要在当的领导下执行工作。而实行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着打破了以往“一元化”领导的局面,防止过于集中到党的权利集中到个人中,各民主党派与党的相互监督和协商,避免了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情况再次出现。 二、影响我国坚持现行领导体制的因素 (一)生产力的发展 随着社会和科学进步的发展,生产力也将进一步提高。生产力作为决定发展的根本决定力量,当生产力无法与领导体制相适应的时候,将会导致领导体制的变革。 例如在经济规模扩大并稳步发展的时候,一个企业中的体制也将发生改变,企业所有者自身的不足难以带领企业再次腾飞,因此需要有管理人员来帮助他们更好的经营企业,因此“家长制”将被“经理制”所取代。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需求的技术管理也逐步提高,“软专家”体制、专家集团式体制和多极领导体制也将出现。 (二)政治制度 如果说生产力决定了领导体制的改革,那么政治制度则从性质上规定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意义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意义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一条全新道路,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郑重选择和庄严承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始终是中国的中心任务。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中国人民最需要、最珍爱和平的国际环境,愿尽自己所能,为推动各国共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经济的发展,正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已成为中国的国家意志。 中国的和平发展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的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中国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同时坚持对外开放;中国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开展交流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 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的100多年里,中国受尽了列强的欺辱。消除战争,实现和平,建设独立富强、民生幸福的国家,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今天的中国虽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但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始终是中国的中心任务。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中国人民最需要、最珍爱和平的国际环境,愿尽自己所能,为推动各国共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由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的。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再次,是由中国自身发展需要所决定的。中国现代化建设需要有一个和平的平发展道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客观要求。 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中华民族历来就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中华文化是一种和平的文化。渴望和平、追求和谐,始终是中国人民的精神特征。立足当代,中国的发展不仅造福13亿中国人民,也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和发展机遇。中国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 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特别是世界多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原因和意义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原因和意义 和平是各个民族、国家所期盼的与追求的,实现和平发展,也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愿望和不懈追求。从鸦片战争一直到新中国的建立,中国始终处于外国殖民者的奴役和本国封建主义、地主阶级、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下,到处是战争,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国家的经济始终处于停滞甚至崩溃的边缘。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前的中国,虽然生产力水平低下,内忧外患,经历了几场局部战争以后,中国获得了一个少见的和平发展的阶段。尤其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功走上了一条与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适应的和平发展道路。这四十多年来,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综合国力空前提升,成为继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国家的面貌也焕然一新。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这是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为实现新世纪新阶段国家发展目标而作出的战略决策。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就是在和平的国际环境、稳定的国内环境和和谐的文化环境等时代条件下,走一条既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又独立自主地建设社会主义的发展之路。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各自都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稳定的国内环境和和谐的文化环境等必要条件。通过这条道路,中国人民正努力把自己的国家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并以自身的发展不断对人类进步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由很多因素共同决定的。首先,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当今时代飞速发展,使世界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入,每个国家再也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国家的发展再也不是一个国家的事情,之前的那种关起门来搞自己的建设已经背离了历史发展的主流。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需要与世界时时联系及沟通的。此时,就需要因势利导,因时适变,走出一条既符合世界发展潮流又符合本国国情的路子来。而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一条全新道路,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其次,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愿望和不懈追求。中国需要和平,人民需要和平;中国需要发展,人民需要发展。和平发展是中国广大人民的真实愿望,它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如何将和平和发展联系起来,如何在和平的前提下发展本国经济及提高人民生活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导论 重点

复习思考题 ●中国革命有什么政治意义? ●一、革命的意义 ●完成了民族独立、国家统一的大业 ●实现了道德更新 ●革命所创立的政治制度也具有高度的复杂性 ● ●新中国成立初期制度建设的成功经验是什么? ●新政权一致认同苏联模式就是新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因而在如何建设新中国的问题 上没有异议; ●党内民主; ●毛泽东个人的作用:毛泽东的绝对权威对领导核心的稳定起了关键作用。 ●大跃进与文化大革命的关系应如何看待? ●大跃进失败后党内有很多人对毛的决策怀疑,毛因此而断定这些人是受了资本主义影 响的造反派,因此而发动了文化大革命 左”的错误,当“左”的错误发展到高潮是就是文化大革命了。 ●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基本政治特征是什么? ●实行人治,个人的权力大于党和法律,党的领导制度被严重破坏; ●扭曲了国家政权的性质,法西斯主义行为盛行; ●在经济领域,政治挂帅使得经济全面依附于政治,全面为政治服务; ●在意识形态上实行被彻底歪曲的马列主义,实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当前中国政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三、政治特征 ●在党政关系方面,20世纪80年代强调党政分开,90年代强调党如何执政。 ●在中央和地方关系上,90年代中期中央政府明确提出加强中央的权威,服从中央统一 的经济政策。 ●在经济走向上,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经济走向并不明确,因而 经济制度在激烈的意识形态争论中改革和前进。 ● ●当前中国政治模式有哪些明显的优势? ●能够集中精力发展经济 ●技术专家型政治家能够保证中国的战略选择的实施 ●存在的问题有: ●腐败问题 ●农民与基层政府的矛盾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二○○五年十二月·北京 目录 一、和平发展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二、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三、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 四、实现与各国的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 五、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结束语 一、和平发展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实现和平发展,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愿望和不懈追求。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功地走上了一条与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适应的和平发展道路。通过这条道路,中国人民正努力把自己的国家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并以自身的发展不断对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回顾历史,立足现实,展望未来,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努力实现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和谐的发展。 ——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和平; ——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同时坚持实行对外开放; ——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努力实现与各国的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 ——坚持和平、发展、合作,与各国共同致力于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

和谐世界。 和平、开放、合作、和谐、共赢是我们的主张、我们的理念、我们的原则、我们的追求。走和平发展道路,就是要把中国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中国对内坚持和谐发展,对外坚持和平发展,这两个方面是密切联系、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有利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一条全新道路,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郑重选择和庄严承诺。 ——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的100多年里,中国受尽了列强的欺辱。消除战争,实现和平,建设独立富强、民生幸福的国家,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今天的中国虽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但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始终是中国的中心任务。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中国人民最需要、最珍爱和平的国际环境,愿尽自己所能,为推动各国共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中华民族历来就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中华文化是一种和平的文化。渴望和平、追求和谐,始终是中国人民的精神特征。600年前,中国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船队“七下西洋”,远涉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带去的是茶叶、瓷器、丝绸、工艺,没有侵占别国一寸土地,带给世界的是和平与文明,充分反映了古代中国与有关国家和人民加强交流的诚意。立足当代,中国的发展不仅造福13亿中国人民,也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和发展机遇。中国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