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技术——矢量数据空间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技术——矢量数据空间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技术——矢量数据空间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技术——矢量数据空间分析

第八章 矢量数据空间分析

教学目标

掌握缓冲区分析的基础方法,掌握迭加分析、多层立体叠置、属性分析、D3M 分析方法,掌握网络分析方法。

内容纲要

空间分析的对象是一系列跟空间位置有关的数据,这些数据包括空间坐标和专业属性两部分。

MAPGIS 空间分析子系统提供了一系列数据操作功能,如空间迭加、属性分析、数据检索、三维模型分析等功能。借助于这些功能,能够从原始数据中图式检索或条件检索出某些实体数据,还可以进行空间迭加分析,以及对各类实体的属性数据进行统计。并可重复使用各种分析工具,最终得出希望的结果。

在MAPGIS 系统中矢量空间分析可分为三种类型:迭加分析、缓冲区分析和多层立体叠置。

第一节 缓冲区分析

一、基本概念

缓冲区分析是根据空间数据库中的点、线、面实体自动地在其周围建立一定宽度的多边形区域。缓冲区是一些新的多边形,不包含原来的点、线、面要素。缓冲区的大小由所指定的缓冲区半径控制。

二、缓冲区的建立

对点状要素直接以该点为圆心,以要求的缓冲区距离大小为半径绘圆,所包含的区域即为所要求区域;线状要素和面状要素则相对复杂,缓冲区的建立是以线状要素或面状要素的边线为参考线作其平行线,并考虑端点处的建立原则,最终建立缓冲区。

在MAPGIS 中建立缓冲区的步骤为:

输入缓冲区

半径选择对象保存结果

输入文件

1.输入文件

2.输入缓冲区半径

3.选择对象

4.若在上述步骤中未选择保存,在关闭缓冲区窗口时,系统会再次提示是否需要保存所生成的文件,这时还可再次决定是否需要保存。

第二节 迭加分析

一、迭加分析基础

迭加分析是依靠把分散在不同层上的空间属性信息按相同的空间位置加到一起,合为新的一层。该层的属性由被叠加层各自的属性组合而成,这种组合可以是简单的逻辑合并的结果,也可以是复杂的函数运算的结果。(对象)与层(对象)的迭加,再结合逻辑运算来获取对象与对象的相互关系。

依据迭加分析对象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区对区迭加分析、线对区迭加分析、点对区迭加分析、区对点迭加分析和点对线迭加分析。

⑴区对区迭加分析

包括合并、相交、相减、判别四种方式。

①合并:属于A或属于B的区域。

②相交:属于A且属于B的区域。

③相减:属于A不属于B的区域。

④判别:属于A的区域。

⑵线对区迭加分析

包括相交、判别、相减三两种方式,迭加结果文件仍然是线文件。

①相交:穿过区域的线段部分

②判别:分割所有线图元

③相减:区域以外的线段

⑶点对区迭加分析

包括相交、判别、相减三种方式,迭加结果文件仍然是点文件。

①相交:落在区域内的点。

②判别:所有点图元信息

③相减:区域以外的点图元

⑷区对点迭加分析

分为相减和相交两种方式。迭加结果为区文件,结果文件属性和原区文件相同。

①相交:保留那些有点落在上面的区域。

②相减:保留那些没有点落在上面的区域。

⑸点对线迭加分析

迭加结果为点文件,该方法保留所有点,找到距离某点最近的线并计算出点线之间的距离,然后将线号和点线距离记录到属性中。

二、迭加分析

1.数据准备

2.文件装入

3.浏览属性

4.分析

第三节多层立体叠置

实现多种要素的空间立体叠置显示,它与迭加分析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不对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迭加分析,只作多层立体叠置显示,以展示各要素在同一空间位置上的变化情况。

第四节属性分析

属性分析是针对空间数据的属性进行分析的方法,在MAPGIS中属性分析包括单属性分析和多属性分析两种,这两者的分析对象可以是属性,也可以是表格。但无论是单属性分析还是双属性分析,它们分析的属性字段都是数值型的属性字段。

一、单属性分析

在MAPGIS中单属性分析包括单属性统计分析、单属性累计统计、单属性累计频率统计、单属性分类统计和单属性基本初等函数变换五个方面的内容。

1.单属性统计分析

单属性统计是对所选文件属性(或表格)的某个数值型字段,统计图元总数,该字段总和,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以及所统计图元(或表格行)数。并将统计结果保存在表格数据缓冲区中,然后显示统计结果,用户可将该结果以表格文件(*.WB)的形式存盘。

2.单属性累计统计

对所选文件属性(或表格)的某个数值型字段,该功能将该字段最小值和最大值构成的范围等分成13等分,然后统计每一等分内的图元累积总数,并可以选择纵向(横向)直方图,立体直方图,饼图,立体饼图,折线图等6种图形,显示统计结果。通过该分析功能,可以直观地看出图形元素相对于某字段的大致分布情况。

3.单属性累计频率统计

该功能和单属性累计统计项功能相同,只是该功能进一步将各等分段的图元累积换算成与总图元累积的百分比,所以其表现的仅仅是统计基准的不同。

4.单属性分类统计

该功能和单属性累计统计功能相似,区别在于单属性累计统计是在用户选定属性字段后,计算机将该字段范围划分成13等分(即分成13类)进行统计,而该功能则是由人工来指定统计分类数与各分类段的范围。

5、单属性基本初等函数变换

该功能完成对数值型字段的基本初等函数变换,即对选定的初等函数,将属性字段作为函数自变量,将字段值依次带入初等函数,就得到变换结果。例如某

文件属性字段如下:标志码、面积、单位面积矿点数,现要计算log(单位面积矿点数),那么先选择文件,再选择“单位面积矿点数”字段,接着选择常用对数为变换函数。对于某些变换,还需要输入定义域出错时的缺省值,如常用对数log(x),当x≤0时,出现定义域错,此时系统用缺省值作为变换结果。

二、双属性分析

MAPGIS中双属性分析主要包括双属性累计统计、双属性累计频率统计、双属性分类统计和双属性四则运算。

1.双属性累计统计

2.双属性累计频率统计

3.双属性分类统计

4.双属性四则运算

1)选中该菜单。

2)选文件。

3)选择字段1和字段2。

4)选择操作符。

5)若必要再选择保留字段。

6)完成上述操作之后,选择确定,系统开始运算,并将运算结果存在表格缓冲区中运算完毕,将表格显示在表格窗口中。

7)关闭表格窗口。

第五节 D3M分析

D3M分析也叫三维模型分析,是对一三维区域的空间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一系列确定的三维结构描述。空间数据的每一点均由x,y,z和v构成,其中v 是在空间点(x,y,z)处的观测值,代表某一特征值,如电阻值。该功能主要是利用已有的文本数据绘制各种地学图件,而且绘制图件的数据必须是网格数据。

具体操作如下:

1.数据转换

2.装入三维离散数据

3.绘制深度—观测曲线

4.离散数据网格化

5.装入网格化立体数据文件

6.设置彩色立体图的颜色参数

7.绘制彩色立体图

8.设置剖面位置

9.绘制剖面图

第六节网络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中网络分析功能的主要目的是对地理网络(如交通网络)、城市基础设施网络(如各种网线、电力线、电话线、供排水管线等)进行地理分析和模型化。

MAPGIS网络管理分析子系统可以迅速直观地构造整个网络,建立与网络元素相关的属性数据库,并可随时对网络元素及其属性进行编辑和更新;系统提供了丰富、强大的网络查询检索及分析功能,可用鼠标选点查询,也可输入任意条件进行检索;系统还提供网络应用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关阀搜索、最短路径、最佳路径、资源分配等功能,可以有效支持紧急情况处理和辅助决策。

MAPGIS网络管理分析子系统由两大模块组成,即网络输入编辑块和网络分析检索模块。前一模块用来建立网络及录入数据,主要由数据操作管理人员使用;后一模块则既可以用于日常数据查询、输出,也可用于辅助决策和紧急情况处理,但在这一模块中不能改动关键的网络数据。

一、MAPGIS网络分析基础

1.基本概念

①网络

②网线和结点

网络中的网线是现实中各种线路的抽象,是资源流动的路线。网络中的结点是网线的连接点,多条网线通过结点建立联系,结点可以表示道路交叉口、三通等。

③节点

④网线的子段

⑤始结点和终结点

⑥结点平差

⑦捕捉精度

2.网络模型

网络数据模型是真实世界中网络系统(如交通网、煤气网等)的抽象表示。

构成网络的最基本元素是网线和结点。

3.网络管理与分析流程

①装入底图库(也可不装);

②装入网络文件(或新建网络文件);

③编辑网络数据(包括网线、节点);

④指定附属元素,编辑元素数据(对于路径分析、资源分配等)。

⑤网络分析;

⑥对网络分析所得数据进行保存、统计、输出等。

二、网络输入编辑

网络编辑模块有两个主要功能,数据录入操作一般按如下次序。

1.空间网络的形成输入

空间网络的形成输入主要包括手工输入、点线耦合建网、外业探测数据库建网三种方式。

(1)手工输入

①输入网线和结点,各有三种方式:鼠标输入网线(结点)、键盘输入网线(结点)、线(点)文件转化成网线(结点)。

②结点平差

通过上述方式构建的网线是彼此孤立的,要把网线孤立连结起来,必须执行结点平差。

a手工结点平差

b自动平差建网

c条件自动平差

(2)点线耦合建网

(3)外业探测数据库建网

2.对网络中的网线和结点输入图形参数和属性

三、网络分析预处理

网络分析预处理主要是对网络进行编辑以及网络相关属性的输入。对于其余附属元素譬如中心、站点、障碍、网线需求等选项在“网络编辑”子系统中的“附属元素”下拉菜单中进行相应选择即可。

四、网络分析

通过“网络分析”子系统可实现网络查询检索及分析,可通过鼠标选择进行查询,也可进行条件检索,并具有连通性检查、关阀搜索、路径分析、资源分配、追踪功能。

1.找连通分量

该功能主要是查看指定对象否与网络其它对象是否连通,用鼠标捕捉结点,系统会自动寻找它所在的连通分量。系统找到连通分量后将以醒目色显示该连通分量并锁住鼠标,按鼠标右键后连通分量不再显示,鼠标解锁。

2.阀门处理

阀门处理包括“阀门指定”和“阀门搜索”两部分。“阀门指定”是将满足条件的结点指定为阀门;“阀门搜索”用鼠标指定爆管处,然后按照在“阀门指定”中给出的条件搜索应关阀门。系统将以醒目色显示找到的所有阀门并锁住鼠

标,按鼠标右键后阀门恢复正常显示,鼠标解锁。

3.路径分析

该功能主要包括三种方式:求最短路径、求最佳路径、求游历方案。

(1)求最短路径

(2)求最佳路径

最佳路径求解就是在指定网络中两结点间找一条权值总和最小的路径(以网线序列或结点序列的形式表示)。

(3)求游历方案

游历方案求解是给定一个起始点、一个终止结点和若干中间结点,求解最佳路径,使之由起点出发遍历全部中间结点而达到终点。

(4)资源分配

资源分配就是为网络中的网线寻找最近(这里的远近是按权值或称阻碍强度大小来确定)的中心(资源发散地)。资源分配模拟资源是如何在中心(学校、消防站、水库等)和周围的网线(街道、水路等)间流动。

①设置中心数据;

②设置网线需求;

③设置网线权值;

④设置转角权值,以上这几项可在“网络编辑”子系统中的“附属元素”选项中进行设置;

⑤实施资源分配。

重点、难点:

缓冲区分析的基础方法,迭加分析、多层立体叠置、属性分析、D3M分析方法,网络分析方法。

教学设计

1、教学步骤:

1)总体介绍课程性质,总的要求

2)概述本次课的主要内容提纲

3)逐个教学要点讲解

4)综合本次内容,提出课后学习要求

按照重点突出,详略得当,难点详细讲解的原则进行课堂时间分配,把缓冲区分析的基础方法作为一个小单元,迭加分析、多层立体叠置、属性分析、D3M 分析方法,网络分析方法作为一个小单元。

教学方法以讲解和示例为主,联系实际应用,启发学生掌握基本概念,了解系统机制和发展过程。

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计算机、投影仪)课件及相关软件演示结合的方式,一方面详细说明理论概念,一方面用于示例图表展示及相关软件结构的展示。

GIS矢量数据分析与栅格数据分析实验

G I S矢量数据分析与栅格 数据分析实验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本科学生实验报告姓名尹永义学号 专业地理科学班级 2014B _ 实验课程名称地理信息系统概论(实验) 实验名称矢量数据分析与栅格数据分析 指导教师及职称速绍华(讲师) 开课学期 2014 _至_ 2015_学年_下学期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编印

3、实验理论依据或知识背景: 矢量数据分析矢量数据以点、线和面空间要素为输入数据。 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取决于空间特征的位置及形状的准确性。 拓扑关系是一些矢量数据分析(如建立缓冲区和叠置分析)的一个因素。 基于邻近(Proximity)概念,建立缓冲区可把地图分为两个区域:一个区域位于所选地图要素的指定距离之内,另一个区域在指定距离之外。 在指定距离之内的区域称为缓冲区。 围绕点建立缓冲区产生圆形缓冲区。围绕线建立缓冲区形成一系列围绕每条线段的长条形缓冲带。围绕多边形建立缓冲区则生成由该多边形边 界向外延伸的缓冲区。 对线要素建立缓冲区未必在线两侧都有缓冲区,可以只在线的左侧或右 侧建立缓冲区。 缓冲距离(又叫缓冲大小)未必为常数,可以根据给定字段取值而变 化。 缓冲区边界也可以被融合掉,使得缓冲区之间没有叠置区。 地图叠置操作是将两个要素图层的几何形状和属性组合在一起,生成新 的输出图层。 输出图层的几何形状代表来自各输入图层的要素的几何交集。 输出图层的每个要素包含所有输入图层的属性组合,而这种组合不同于 其邻域。 所有叠置方法都是基于布尔连接符的运算,即AND、OR 和 XOR。 若使用 AND 连接符,则此叠置操作为求交(Intersect)。 若使用 OR 连接符,则此叠置操作称为联合(Union)。 若使用 XOR 连接符,则此叠置操作称为对称差异(Symmetrical Difference)或差异(Difference)。 若使用以下表达式 [(Input Layer)AND(Identity Layer)] OR (Input Layer),则该叠置操作称为识别(Identity)或减去 (Minus)。 模式分析是关于二维空间点要素空间分配的研究。 在整体水平上,模式分析可以揭示某分布模式是随机、离散还是集聚 的。 在局部水平上,模式分析可以检测出分布模式中是否含有高值或低值的局部集聚。 模式分析包括点模式分析、量测空间自相关的莫兰指数(Moran’s I)和量测高/低聚集度的G 统计量。 栅格数据分析 栅格数据分析是基于栅格像元和栅格的。 栅格数据分析能在独立像元、像元组或整个栅格全部像元的不同层次上进行。 一些栅格数据运算使用单一栅格,而另一些则使用两个或更多栅格数 据。 栅格数据分析也应考虑像元数值类型(数字型数值,类别型数值)。

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及其若干应用 吴静

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及其若干应用吴静 发表时间:2018-01-16T10:06:49.09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30期作者:吴静 [导读] 摘要: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特殊的具有特定性的空间信息系统,它能够提供地理空间共享以及地图服务,地理信息系统是6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近年来获得了非常迅速的发展,由于其种类、数量非常多 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局测绘工程大队四川成都 610212 摘要: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特殊的具有特定性的空间信息系统,它能够提供地理空间共享以及地图服务,地理信息系统是6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近年来获得了非常迅速的发展,由于其种类、数量非常多,加上发展变化非常快,因此对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也非常多,简单来说,地理信息系统就是利用计算机软硬件进行输入、输出及分析的系统,当前它已经在现代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得到了应用,人们对地理信息系统的了解也逐渐深入.基于此,本文着重针对有关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应用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发展非常迅速,虽然地理信息系统的输入、存储和输出功能进展较快,但是空间分析功能的发展就显得比较落后。而空间分析是建立在空间目标位置和属性表达以及目标间复杂空间关系表达的基础上,若要提高空间分析能力,必须解决空间关系描述与表达,而空间关系的建立也是提高GIS效率的一个关键。 1 空间拓扑关系描述 空间拓扑关系描述的是基本的空间目标点、线、面之间的邻接、关联和包含关系。GIS传统的基于矢量数据结构的结点-段-边形,用于描述地理实体之间的连通性、邻接性和区域性。这种拓扑关系难以直接描述空间上虽相邻但并不相连的离散地物之间的空间关系。 目前,对于空间实体之间的拓扑关系的描述,主要有基于网络的拓扑模型和基于点集拓扑理论的拓扑模型,前者比后者具有直观、结构清晰、互导性强、便于组织存储等优点。基于点集拓扑的空间拓扑关系描述有三种方法:四元组、九元组和维642008扩展法。基于点集拓扑的空间关系描述框架能够十分有效地描述有公共元素的空间目标间的拓扑关系,甚至能够根据交集的维数更进一步区分成为各种不同的形式,但是基于点集拓扑的空间关系描述框架无法描述分离开的、没有公共元素的目标间的拓扑空间关系,这正是其缺点所在。 2 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空间位置 2.1叠置分析 叠置分析是通过叠加至少两层地图要素而得到一个新的要素层,其结果是分割原要素并生成新要素,且新要素中包含原要素的全部属性。据此,叠置分析既可生成新的空间关系,还可联系输入数据层的属性并生成新的属性关系。总体而言,叠置分析是按数学模型计算分析新要素的属性,从而解决用户面临的问题。 在城市规划中,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是一种典型的格栅叠置,其通过对用地评定因子图层进行标准化处理、重新分类及加权叠加,从而形成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对于灾害风险综合评估、城镇发展条件综合评价及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等规划,都可采用多因子叠加分析法来实现叠置分析。在规划中,两期用地的演变亦可进行叠置分析,即:根据土地利用数据,叠置获得两期土地利用的变化图层,用以分析土地利用的变化;根据城市建设用地数据,叠置获得两期建设用地转化的图层,用以辅助规划评估或比选规划方案。此外,还应深入挖掘矢量数据中的叠置分析功能,其中矢量叠置蕴含一种拓扑关系及其包含至少两个矢量图层的并集、交集、属性的空间赋值与关联等功能,如建设量的分区统计便是矢量叠置的具体应用。 2.2相关分析 在同一空间范围内,任一小的空间单元都包含多项属性信息,而相关分析的研究内容是对应位置上的属性信息是否具有相关关系及这一相关关系的表现。在相关分析中,通常包括时间域、空间域,两者关注的焦点分别是不同时期同一属性的观测值、同一时期不同属性的观测值。在规划中,相关分析涉及较多的社会领域、自然领域。例如,犯罪高发地的成因分析研究的是在同一地區,犯罪率与家庭收入、教育水平、失业率、租住比例、新迁入居民比例及单亲家庭比例等属性的相关性。在规划中,还可运用相关分析来分析土地利用演变的驱动力。例如,在某一省域的区县范围内,先空间化处理社会经济统计指标,再从土地利用转化的角度开展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及因子分析,从而探明引起这一区域土地利用演变的驱动力。 3 空间拓扑关系的应用 3.1软件平台中的空间拓扑关系建立 软件平台中的空间拓扑关系的建立常为了拓扑检错和拓扑应用。拓扑检错是在建立好拓扑规则后,再打开些拓扑规则,根据错误提示进行修改。拓扑应用主要指的是为了提供空间分析的功能,比如线拓扑生成面、网络分析功能等。在软件平台中,拓扑关系的建立和使用的过程如下:获取图形文件,新建或打开。 对图形文件进行拓扑关系的建立,即根据需求调用特定的模块对其进行处理。 3.2根据所得的拓扑关系进行拓扑检错或拓扑应用 当然,拓扑关系的建立是可以在进行图形绘制的时候进行的,但是由于所需要的拓扑关系待定,就需要考虑所有的拓扑关系,而此时图形还在动态变化当中,因此在每次图形更新的时候都需要对其进行拓扑关系的建立,如此将严重影响图形绘制及拓扑关系的建立的效率。 以使用ArcGIS进行最短路径分析为例,其使用的拓扑关系是线文件的网络拓扑关系,这种关系在其它拓扑处理时使用很少,因此如果是在图形绘制时就建立网络拓扑关系,就会造成的时间上的浪费。而ArcGIS实行的机制就是首先在ArcMap中进行图形的矢量化,而后在ArcCatalog中建立其网络拓扑关系,最后再在ArcMap中进行最短路径分析。这种性质的,值得在软件平台设计时借鉴。 3.3二次开发中的空间拓扑关系建立 空间拓扑关系是GIS中空间分析的基础,限制着其在空间分析方面的应用。目前大多数的应用软件都是通过二次开发实现的,这种软件开发的空间分析功能就不仅是建立在其使用平台的基础上,而且还要看其平台所提供的二次开发组件。例如ESRI公司所提供的M

矢量数据空间分析

一、实验内容 利用实验数据进行缓冲区分析及叠加分析。 二、实验过程 4.1、缓冲区分析。 (1)打开数据。打开SuperMap iDesktop 8C,打开数据源,加载实验数据中的“叠加分析.udb和陕西.udb”,并将陕西数据源下的银行、市界_R和省界_R数据集依次添加到同一图层上,并依据“点线面,由小及大”的原则叠放,如下图所示; (2)建立缓冲区-单重缓冲区-多重缓冲区。 1)单重缓冲区-点数据。选择分析->矢量分析->缓冲区->缓冲区,如下图所 示;

在弹出的面板中选择缓冲数据“陕西数据源-银行数据集”,缓冲半径设置为字段型,设置为缓冲区距离,设置一下结果数据,具体如下图所示,点击确定; 得到结果,如下图所示,生成的缓冲区半径都是不一样的;

2)线数据。将陕西数据源中的水系数据集加载到同一个图层中,点击分析-> 矢量分析->缓冲区->缓冲区,在弹出的面板中,数据类型变为线数据,缓冲类型设置为圆头缓冲,数值型半径设置为5000,将结果数据设置一下,具体如下图所示,点击确定; 调整一下图层顺序,可以看到其结果,如下图所示;

在进行一下分析,将缓冲类型改为平头缓冲,将数值型中的左半径设置为10000,右半径设置为5000,设置一下结果数据,如下图所示,点击确定; 其结果如下图所示,可以看到其缓冲类型与上一个结果的明显不同,左半径明显大于右半径;

3)多重缓冲区。选择分析->矢量分析->缓冲区->多重缓冲区,在弹出的面板 中,数据集选择之前以水系数据集生成的结果数据,在缓冲半径列表部分 选择->批量添加,在弹出的面板中 设置其起始值为500,结束值为5000,步长为500,如下图所示,点击确定;

中科院信号与系统

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信号与系统》考试大纲 一、考试科目基本要求及适用范围 本《信号与系统》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信号与系统是电子通信、控制科学与工程等许多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它主要研究信号与系统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认识如何建立信号与系统的数学模型,通过时间域与变换域的数学分析对系统本身和系统输出信号进行求解与分析,对所得结果给以物理解释、赋予物理意义。要求考生熟练掌握《信号与系统》课程的基本概念与基本运算,并能加以灵活应用。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考试采取闭卷笔试形式,考试时间180分钟,总分150分。试卷分为填空、选择及计算题几个部分。 三、考试内容 (一)概论 1.信号的定义及其分类; 2.信号的运算; 3.系统的定义与分类; 4.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定义及特征; 5.系统分析方法。 (二)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 1.微分方程的建立与求解; 2.零输入响应与零状态响应的定义和求解; 3.冲激响应与阶跃响应; 4.卷积的定义,性质,计算等。 (三)傅里叶变换 1.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和典型周期信号频谱; 2.傅里叶变换及典型非周期信号的频谱密度函数; 3.傅里叶变换的性质与运算; 4.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5.抽样定理;抽样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6.能量信号,功率信号,相关等基本概念;以及能量谱,功率谱,维纳-欣钦公式。

(四)拉普拉斯变换 1.拉普拉斯变换及逆变换; 2.拉普拉斯变换的性质与运算; 3.线性系统拉普拉斯变换求解; 4.系统函数与冲激响应; 5.周期信号与抽样信号的拉普拉斯变换。 (五)S域分析、极点与零点 1.系统零、极点分布与其时域特征的关系; 2.自由响应与强迫响应,暂态响应与稳态响应和零、极点的关系; 3.系统零、极点分布与系统的频率响应; 4.系统稳定性的定义与判断。 (六)连续时间系统的傅里叶分析 1.周期、非周期信号激励下的系统响应; 2.无失真传输; 3.理想低通滤波器; 4.佩利-维纳准则; 5.希尔伯特变换; 6.调制与解调。 (七)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 1.离散时间信号的分类与运算; 2.离散时间系统的数学模型及求解; 3.单位样值响应; 4.离散卷积和的定义,性质与运算等。 (八)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Z变换分析 1.Z变换的定义与收敛域; 2.典型序列的Z变换;逆Z变换; 3.Z变换的性质; 4.Z变换与拉普拉斯变换的关系; 5.差分方程的Z变换求解; 6.离散系统的系统函数; 7.离散系统的频率响应; 8.数字滤波器的基本原理与构成。 (九)系统的状态方程分析 1.系统状态方程的建立与求解; 2.S域流图的建立、求解与性能分析; 3. Z域流图的建立、求解与性能分析; 四、考试要求 2

空间分析实验

空间分析实例 实验一、山顶点的提取 应用栅格数据空间分析模块中的等高线提取功能,分别提取等高距为 15 米和75 米的等高线图,并按标准地形图绘制等高线方法绘制等高线,作为山顶点提取的地形背景通过邻域分析和栅格计算器提取山顶点(实验数据:“F:\2012_work\国家海洋监测中心\国家海洋监测中心培训\空间分析\表面分析”) 操作步骤: 1、加载Spatial Analyst 模块和DEM 数据 2、单击ArcToobox,弹出ArcTooblox窗口,点击Spatical Analyst->表面分析->等值线,提取等高距为 15 米的等高线数据,输出图层为Contour_dem15:

3、同上,修改Contour interval 为75 米,提取等高距为75 米的等高线,输出文件名为Contour_dem75。

修改图例颜色以区别等高线显示效果,单击contour15 数据层线状图例,弹出symbol selector 对话框,选择显示颜色为灰度60%(可任意选择),并点击ok。

4、点击Spatical Analyst->表面分析->山体阴影,设置输出文件名为Hillshade,其他参数取默认值,提取该地区光照晕渲图,作为等高线三维背景。

5、点击Spatical Analyst->地图代数->栅格计算器,输入计算公式:DEM>=0,输出栅格为back,单击ok。提取有效数据区域,作为等高线三维背景掩膜。

双击 back 数据层,在弹出的属性对话框的“显示”属性页设置透明度为60%,在“符号化”属性框中设置其显示颜色为Gray50%,单击ok

3.0 空间分析基本操作

实验五、空间分析基本操作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基于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基本空间分析的原理和操作。 2. 掌握矢量数据与栅格数据间的相互转换、栅格重分类(Raster Reclassify)、栅格计算-查询符合条件的栅格(Raster Calculator)、采样数据的空间内插(Interpolate)、邻域统计(Neighborhood)等空间分析基本操作和用途。 3. 为选择合适的空间分析工具求解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二、实验准备 实验数据: 实验数据包括:Slope1(栅格数据),Landuse (栅格数据) 街道图层:AIOStreets和城市地籍图层:AIOZonecov 气温.shp,YNBoundary.shp (云南省的边界)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空间分析模块 要使用“空间分析模块”,首先要在ArcMap中执行菜单命令<工具>-<扩展>,在扩展模块管理窗口中,将“空间分析”前的检查框打勾。 然后,在ArcMap 菜单栏的空白区域点右键,在出现的右键菜单中找到“空间分析”项,点击该项,在ArcMap中显示“空间分析”工具栏。

空间分析工具栏 1. 了解栅格数据 在ArcMap中,新建一个地图文档,加载栅格数据:Slope1,在TOC 中右键点击图层Slope1,查看属性 在图层属性对话框中,点击“数据源”选项,查看此栅格图层的相关属性及统计信息。 打开“空间分析”工具栏,点击图标,查看栅格数据的统计直方图:

新建ArcMap地图文档:加载离散栅格数据(属于专题地图):Landuse ,在TOC中右键点击Landuse ,“打开属性表” 查看字段“Count”可以看到每种地类所占栅格单元的数目 2. 用任意多边形剪切栅格数据(矢量数据转换为栅格数据) 在ArcCatalog下新建一个要素类(要素类型为:多边形),命名为:ClipPoly.shp 在ArcMap中,加载栅格数据:Landuse、和ClipPoly.shp 打开编辑器工具栏,开始编辑ClipPoly ,根据要剪切的区域,绘制一个任意形状的多边形。打开属性表,修改多边形的字段“ID”的值为1,保存修改,停止编辑。 打开空间分析工具栏

矢量信号分析仪计量中的evm指标研究

矢量信号分析仪计量中的EVM 指标研究 周峰,郭隆庆,张睿,张小雨 信息产业部通信计量中心 矢量调制信号是现代通信的基础,矢量信号分析仪(VSA)是信号分析的重要仪表,目前,我国技术监督部门还没有制定VSA 的校准和鉴定规程,相关研究也并不完善。所谓对VSA 的鉴定,就是通过测试测量来确定VSA 测量结果的残留误差。而误差矢量幅度EVM ,是VSA 测量的核心指标之一,从EVM 入手进行研究,是比较合理的。本研究报告以QPSK 信号为典型,建立了数学模型并且使用Matlab 语言编程搭建了简单算法平台,并且使用了PSA 频谱分析仪(包括VSA 选件)和SMU200矢量信号源进行了实验研究。报告主要包含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EVM 计算中参考信号幅度输出算法研究 VSA 可以分为两个模块:变频器、滤波器和放大器序列构成的模拟部分,和由数字处理芯片及其算法构成的数字模块。本部分主要研究数字模块中的参考信号幅度生成算法。 图 1 VSA 的模块化构成 中频信号被抽样量化后成为数字信号,N 个码片的抽样信号进入数字信号处理模块后, 其幅度和相位就确定了,经过判决,重新生成了码字序列,然后计算EVM 指标。EVM 指标是抽样信号和“标准参考信号”的矢量做差得出的结果。而这个“标准参考信号”的幅度,则是N 个码片的抽样值决定的。传统上我们定义参考信号幅度s M 为: 我们假设一个码片的归一化幅度误差是M ?,而相位误差是P ?,根据三角关系,矢量幅度误差可以表示为:

在调制方式确定后,星座图基本点的相位是确定的,所以是不依赖于参考信号幅度的,所以P ?是确定的,但是M ?是依赖参考信号幅度的,进而EVM 也是依赖参考信号幅度的。经典理论指出:参考信号幅度s M 的选择算法,应当使EVM 尽可能小。但是我们的研究显示,从理论上讲,(1)式的算法不是使EVM 最小化的最优算法,以下我们将简要说明我们对最优算法的研究: VSA 输出的EVM 值,并不是单个码片的EVM 值,而是N 个码片EVM 的均方根值,即: rms EVM = = (3) 前文已经说明,i P ?是不可选择的,而 1i i s M M M ?=- (4) 而这个标准的s M 就是我们要求取的量。设定函数 ()()2 2221141sin 411sin 122N N i i i i s i i i i s s P M P M f M M M M M ==???? ??????=+?+?=+-+- ? ? ? ? ???????? ? ∑∑ (5) ()s f M 越小,则rms EVM 越小,通过偏导法来求函数()s f M 的极值,通过分析,认为一定存在 这样一个极小值存在在可导区间上:

《ArcGIS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实验教程》重点(自制)

第一章 1.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对整个或者部分地球表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2.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硬件系统、软件系统、地理空间数据和系统管理操作人员。 3.GIS功能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①数据采集与输入;②数据编辑与更新; ③数据存储与管理;④空间数据分析与处理; ⑤数据与图形的交互显示。 4.21世纪GIS应用新的发展趋势:网络GIS、组件式GIS、虚拟现实GIS、时态GIS、互操作GIS、3S集成。 5.对基于GIS的空间分析的理解不同的角度和层次: ①按空间数据结构类型;②按分析对象的维数; ③按分析的复杂性程度。 第二章 1.ArcGIS的基础模块:ArcMap、ArcCatalog、Geoprocessing。 2.Geoprocessing地理处理框架:具有强大的空间数据处理和分析工具,包括地理处理工具的集合和模型构建器。 第三章 1.空间数据采集:是指将现有的地图、外业观测成果、航空相片、遥感图像、文本资料等转成计算机可以识别处理的数字形式。 2.数据组织:就是按照一定的方式和规则对数据进行归并、存储、处理的过程, 3.ArcGIS中主要有Shapefile、Coverage和Geodatabase三种数据组织方式。 4.地理数据库:是按照层次型的数据对象来组织地理数据。 5.要素类:是具有相同几何类型和属性的要素的集合,即同类空间要素的集合。 6.地理数据库建立的一般过程: ①地理数据库设计;②地理数据库建立; ③建立地理数据库的基本组成项;④向地理数据库各项加载数据; ⑤进一步定义地理数据库。 7.地理数据库的基本组成项:对象类、要素类和要素数据集 8.要素类的分类:简单要素类和独立要素类。 9.创建拓扑的优势:

栅格数据结构和矢量数据结构空间分析

一、矢量、栅格数据结构的优缺点 矢量数据结构可具体分为点、线、面,可以构成现实世界中各种复杂的实体,当问题可描述成线或边界时,特别有效。矢量数据的结构紧凑,冗余度低,并具有空间实体的拓扑信息,容易定义和操作单个空间实体,便于网络分析。矢量数据的输出质量好、精度高。 矢量数据结构的复杂性,导致了操作和算法的复杂化,作为一种基于线和边界的编码方法,不能有效地支持影像代数运算,如不能有效地进行点集的集合运算(如叠加),运算效率低而复杂。由于矢量数据结构的存贮比较复杂,导致空间实体的查询十分费时,需要逐点、逐线、逐面地查询。矢量数据和栅格表示的影像数据不能直接运算(如联合查询和空间分析),交互时必须进行矢量和栅格转换。矢量数据与DEM数字高程模型)的交互是通过等高线来实现的,不能与DEM 直接进行联合空间分析。 栅格数据结构是通过空间点的密集而规则的排列表示整体的空间现象的。其数据结构简单,定位存取性能好,可以与影像和DEM数据进行联合空间分析,数据共享容易实现,对栅格数据的操作比较容易。 栅格数据的数据量与格网间距的平方成反比,较高的几何精度的代价是数据量的极大增加。因为只使用行和列来作为空间实体的位置标识,故难以获取空间实体的拓扑信息,难以进行网络分析等操作。栅格数据结构不是面向实体的,各种实体往往是叠加在一起反映出来的,因而难以识别和分离。对点实体的识别需要采用匹配技术,对线实体的识别需采用边缘检测技术,对面实体的识别则需采用影像分类技术,这些技术不仅费时,而且不能保证完全正确。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矢量数据结构和栅格数据结构的优缺点是互补的(图2-4-1 ),为了有效地实现GIS中的各项功能(如与遥感数据的结合,有效的空间分析等)需要同时使用两种数据结构,并在GIS中实现两种数据结构的高效转换。 在GIS建立过程中,应根据应用目的和应用特点、可能获得的数据精度以及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和硬件配置情况,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一般来讲,栅格结构可用于大范围小比例尺的自然资源、环境、农林业等

GIS矢量数据分析与栅格数据分析实验完整版

G I S矢量数据分析与栅 格数据分析实验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本科学生实验报告 姓名尹永义学号 专业地理科学班级 2014B _ 实验课程名称地理信息系统概论(实验) 实验名称矢量数据分析与栅格数据分析 指导教师及职称速绍华(讲师) 开课学期 2014 _至_ 2015_学年_下学期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编印

3、实验理论依据或知识背景: 矢量数据分析矢量数据以点、线和面空间要素为输入数据。 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取决于空间特征的位置及形状的准确性。 拓扑关系是一些矢量数据分析(如建立缓冲区和叠置分析)的一个因素。 基于邻近(Proximity)概念,建立缓冲区可把地图分为两个区域:一个区域位于所选地图要素的指定距离之内,另一个区域在指定距离之外。 在指定距离之内的区域称为缓冲区。 围绕点建立缓冲区产生圆形缓冲区。围绕线建立缓冲区形成一系列围绕每条线段的长条形缓冲带。围绕多边形建立缓冲区则生成由该多边形边 界向外延伸的缓冲区。 对线要素建立缓冲区未必在线两侧都有缓冲区,可以只在线的左侧或右 侧建立缓冲区。 缓冲距离(又叫缓冲大小)未必为常数,可以根据给定字段取值而变 化。 缓冲区边界也可以被融合掉,使得缓冲区之间没有叠置区。 地图叠置操作是将两个要素图层的几何形状和属性组合在一起,生成新 的输出图层。 输出图层的几何形状代表来自各输入图层的要素的几何交集。 输出图层的每个要素包含所有输入图层的属性组合,而这种组合不同于 其邻域。 所有叠置方法都是基于布尔连接符的运算,即AND、OR 和 XOR。 若使用 AND 连接符,则此叠置操作为求交(Intersect)。 若使用 OR 连接符,则此叠置操作称为联合(Union)。 若使用 XOR 连接符,则此叠置操作称为对称差异(Symmetrical Difference)或差异(Difference)。 若使用以下表达式 [(Input Layer)AND(Identity Layer)] OR (Input Layer),则该叠置操作称为识别(Identity)或减去 (Minus)。 模式分析是关于二维空间点要素空间分配的研究。 在整体水平上,模式分析可以揭示某分布模式是随机、离散还是集聚 的。 在局部水平上,模式分析可以检测出分布模式中是否含有高值或低值的局部集聚。 模式分析包括点模式分析、量测空间自相关的莫兰指数(Moran’s I)和量测高/低聚集度的G 统计量。 栅格数据分析 栅格数据分析是基于栅格像元和栅格的。 栅格数据分析能在独立像元、像元组或整个栅格全部像元的不同层次上进行。 一些栅格数据运算使用单一栅格,而另一些则使用两个或更多栅格数 据。

矢量数据与栅格数据

矢量数据与栅格数据 1.矢量数据 矢量数据主要是指城市大比例尺地形图。此系统中图层主要分为底图层、道路层、单位 层,合理的分层便于进行叠加分析、图形的无逢拼接以实现系统图形的大范围漫游。矢量数据一般通过记录坐标的方式来尽可能将地理实体的空间位置表现的准确无误,显示的图形一般分为矢量图和位图。 矢量数据是计算机中以矢量结构存贮的内部数据。是跟踪式数字化仪的直接产物。在矢量数据结构中,点数据可直接用坐标值描述;线数据可用均匀或不均匀间隔的顺序坐标链来描述;面状数据(或多边形数据)可用边界线来描述。矢量数据的组织形式较为复杂,以弧段为基本逻辑单元,而每一弧段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交结点所限制,并为两个相邻多边形属性所描述。在计算机中,使用矢量数据具有存储量小,数据项之间拓扑关系可从点坐标链中提取某些特征而获得的优点。主要缺点是数据编辑、更新和处理软件较复杂。 2..栅格数据 栅格数据是按网格单元的行与列排列、具有不同灰度或颜色的阵列数据。每一个单元(象素)的位置由它的行列号定义,所表示的实体位置隐含在栅格行列位置中,数据组织中的每个数据表示地物或现象的非几何属性或指向其属性的指针。一个优秀的压缩数据编码方案 是:在最大限度减少计算机运算时间的基点上进行最大幅度的压缩。 栅格数据是按网格单元的行与列排列、具有不同灰度或颜色的阵列数据。栅格结构是大小相等分布均匀、紧密相连的像元(网格单元)阵列来表示空间地物或现象分布的数据组织。是最简单、最直观的空间数据结构,它将地球表面划分为大小、均匀、紧密相邻的网格阵列。每一个单元(象素)的位置由它的行列号定义,所表示的实体位置隐含在栅格行列位置中,数据组织中的每个数据表示地物或现象的非几何属性或指向其属性的指针。对于栅格结构:点实体由一个栅格像元来表示;线实体由一定方向上连接成串的相邻栅格像元表示;面实体(区域)由具有相同属性的相邻栅格像元的块集合来表示。

第四章 矢量数据的空间分析

第四章矢量数据的空间分析 在ArcGIS中,矢量数据的空间分析主要有缓冲区分析、叠置分析和网络分析等。 缓冲区分析(Buffer)是对一组或一类地图要素(点、线或面)按设定的距离条件,围绕这组要素而形成具有一定范围的多边形实体,从而实现数据在二维空间扩展的信息分析方法。 叠置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中用来提取空间隐含信息的方法之一。叠置分析是将代表不同主题的各个数据层面进行叠置产生一个新的数据层面,叠置结果综合了原来两个或多个层面要素所具有的属性。叠置分析不仅产生了新的空间关系,而且还将输入的多个数据层的属性联系起来产生新的属性关系。叠置分析要求被叠加的要素层面必须是基于相同坐标系统的相同区域,同时还必须查验叠加层面之间的基准面是否相同。 根据操作要素的不同,叠置分析可以分成点与多边形叠加、线与多边形叠加、多边形与多边形叠加;根据操作形式的不同,叠置分析可以分为图层擦除、识别叠加、交集操作、对称区别、图层合并和修正更新。 网络分析是对地理网络(如交通网络)、城市基础设施网络(如各种网线、电缆线、电力线、电话线等)进行地理分析和模型化过程,通过研究网络的状态以及模拟和分析资源在网络上的流动和分配情况,实现对网络结构及其资源等的优化问题。 4.1 市区择房分析 下面通过市区择房分析实例来掌握缓冲区分析和叠置分析操作。 数据: a.城市市区交通网络图(network.shp) b.商业中心分布图(Marketplace.shp) c.名牌高中分布图(school.shp) d.名胜古迹分布图(famous plac e.shp) 要求: 1.所求区域满足条件: .离主要交通要道200m之外,以减少噪音污染(ST为道路数据中类型为交通要道的要素)。.在商业中心的服务范围之内,服务范围以商业中心规模的大小(属性字段YUZHI)来确定。 .距名牌高中在750m之内,以便小孩上学方便。 .距名胜古迹500m之内,环境优雅。 2.对每个条件进行缓冲区分析,将符合条件的区域取值为1,不符合条件的取值为0, 得到各自的分值图。 3.运用空间叠置分析对上述4个图层叠加求和,并分等定级,确定合适的区域。 操作步骤: 双击E:\Chp7\Ex1\city.mxd文件,打开ArcMap,以上4个要素数据被加载进来。

ArcGIS空间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五空间分析 实验内容: ?了解矢量数据空间分析得原理,掌握空间数据查询得基本操作与用途,掌握空间矢量数据得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等空间分析基本操作与用途。 已知条件:已知可供选择得备选厂址(FactorySite图层中得点所示) 问题要求:城市道路距离要求:要求候选厂址离城市公路(Road图层)得距离小于200米 居民地距离要求: 要求候选厂址离居民地(Resident图层)得距离大于500米; 备选厂址高程要求:要求候选厂址得高程小于250米; 备选厂址坡度要求:要求候选厂址得坡度小于2、5度; 输出结果:符合条件得厂址。 实验数据: 实验数据包括: part1:备选厂址FactorySite,居民地Resident,城市道路Road; part2:街道图层AIOStreets,城市地籍图层AIOZonecov; part3:城市市区交通网络network,商业中心分布Marketplace,名牌高中分布school,名胜古迹分布famous place。 实现方法: 1、空间数据查询 (1)打开ArcMap,加载part1中得三个图层,为FactorySite图层设置标注,效果如图1所示。 图1 (2)选择“高程小于250米,且坡度小于2、5度”得备选厂址,菜单““Select ion"->“SelectBy Attributes”,图层选择FactorySite,方法选择“创建新选择内容”,查询得条件为“Height〈250 AND Slope〈2、5",点击确定应用,可以筛选出来10个备选厂址,如图3所示。

图2 图3 (3)在以上操作得基础上,继续选择“离城市公路(Road图层)得距离小于200米”得候选厂址,执行菜单“Selection”->“SelectByLocation”,设置参数如图4所示,筛选出来6个备选厂址,查询结果如图5所示。

矢量及栅格数据分析实验报告

. 信息工程学院资源环境学院《GIS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矢量及栅格数据分析 实验时间2015.4.22 实验地点资环楼229 姓名 学号 班级遥感科学与技术131

《GIS原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掌握矢量数据插值分析、栅格数据重分类、叠加分析的基本原理; 2)熟悉ArcGis 中离散点数据插值分析的基本方法; 3)熟悉ArcGis 中栅格数据重分类、栅格计算器的基本操作; 4)熟悉ArcGis 中栅格数据分区统计的基本方法; 5)了解ArcGis 中缓冲区分析、按掩膜提取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软件平台 ArcCatalog 10、ArcMap 10.2 三、实验原理 1)数据插值分析 2)栅格数据重分类原理 3)叠加分析的基本原理 四、实验容与步骤 1 空间插值分析 1)打开ArcMap中,将数据框更名为“任务1”,加入省边界图层。

2)将2011 年02 月27 日08 时观测资料.xls、2011 年02 月27日14 时.xls 通过Add Xy Data 功能,生成点图层。导出数据,分别命名为Obs2708.shp 和Obs2714.shp。 3)对Obs2708.shp 中的属性“温度”在四川围进行插值分析。可以通过“Arctoolbox->Spatial Analyst(空间分析)工具中的Interpolate to Raster(插值)工具选择。(本实验采用反距离权重法IDW),点插值成栅格表面。

4)通过属性中的符号系统,修改显示样式。

2 多栅格局域运算 1)启动ArcMap,添加数据框,并更名为“任务2”,将温度栅格数据IDW2708、IDW2714 加入。 2)确认是否选择扩展模块的许可。“自定义菜单(Customize)”中的“扩展模块Extensions”功能对话框中的Spatial Analyst 均已打钩。

空间分析实验

实验一 MapGIS K9软件介绍 MapGIS K9集新一代面向网络超大型分布式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软件平台和数据中心集成开发平台为一体,其研发与设计以用户为中心,充分体现了功能实用、产品易用,用户想用的用户体验思想。MapGIS K9实现了面向空间实体及其关系的数据组织、高效海量空间数据的存储与索引、大尺度多维动态空间信息数据库存储和分析功能,具有版本管理和冲突检测机制的长事务处理机制,具有TB级空间数据的处理能力;实现了分布、多源、异构数据的集成管理;实现了“零编程、巧组合、易搭建”的可视化开发,使不懂编程的人员也能开发GIS系统,从而推动了人们从重视开发技术细节的传统开发模式向重视专业、业务的新一代开发模式转变,掀起了GIS开发和应用领域的一场变革。 一、缓冲区分析 缓冲区就是在点、线、面实体周围建立一定宽度范围的多边形,这些多边形将构成新的数据层。如果缓冲目标是多个,则缓冲分析的结果是各个目标的缓冲区合并,碰撞到一起的多边形将被合并为一个区图元。 新建两个简单要素类文件,在简单要素类中绘制一条折线和两个点要素,对其分别进行缓冲区分析 1-a 绘制点、线要素1-b 缓冲区分析设置界面 1-c 缓冲区分析结果 二、叠加分析 添加的图层中必须存在两个区简单要素类图层才能够进行区对区运算。在“叠加分析”对话框中的图层一、图层二选择区图层,叠加方式提供求并、相交、相减、对称差、判别差五种方式,叠加结果文件仍然是区简单要素类。 新建两个简单要素文件,绘制两个区,对叠加分析设置,进行叠加分析。

2-a 绘制两个区2-b 叠加分析设置 2-c 叠加分析结果 三、属性汇总 属性汇总工具提供简单要素类数据的汇总功能。 添加一简单要素类,绘制两个点要素,设置属性汇总选项,将点要素的坐标值汇总到点属性中。 3-a 绘制两个点要素3-b 属性汇总设置 3-c 属性汇总结果

(完整word版)GIS空间分析与建模期末复习总结

空间分析与建模复习 名词解释: 空间分析:采用逻辑运算、数理统计和代数运算等数学方法,对空间目标的位置、形态、分布及空间关系进行描述、分析和建模,以提取和挖掘地理空间目标的隐含信息为 目标,并进一步辅助地理问题求解的空间决策支持技术。 空间数据结构:是对空间数据的合理组织,是适合于计算机系统存储、管理和处理地图图形的逻辑结构,是地理实体的空间排列方式和相互关系的抽象描述与表达。 空间量测:对GIS数据库中各种空间目标的基本参数进行量算与分析, 元数据:描述数据及其环境的数据。 空间元数据:关于地理空间数据和相关信息的描述性信息。 空间尺度:数据表达的空间范围的相对大小以及地理系统中各部分规模的大小 尺度转换:信息在不同层次水平尺度范围之间的变化,将某一尺度上所获得的信息和知识扩展或收缩到其他尺度上,从而实现不同尺度之间辨别、推断、预测或演绎的跨越。 地图投影:将地球椭球面上的点映射到平面上的方法,称为地图投影。 地图代数:作用于不同数据层面上的基于数学运算的叠加运算 重分类:将属性数据的类别合并或转换成新类,即对原来数据中的多种属性类型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重新分类 滤波运算:通过一移动的窗口,对整个栅格数据进行过滤处理,将窗口最中央的像元的新值定义为窗口中像元值的加权平均值 邻近度:是定性描述空间目标距离关系的重要物理量之一,表示地理空间中两个目标地物距离相近的程度。缓冲区分析、泰森多边形分析。 缓冲区:是指为了识别某一地理实体或空间物体对其周围地物的影响度而在其周围建立的具有一定宽度的带状区域。 缓冲区分析:对一组或一类地物按缓冲的距离条件,建立缓冲区多边形,然后将这一图层与需要进行缓冲区分析的图层进行叠加分析,得到所需结果的一种空间分析方法 泰森多边形:所有点连成三角形,作三角形各边的垂直平分线,每个点周围的若干垂直平分线便围成的一个多边形 网络分析:是通过研究网络的状态以及模拟和分析资源在网络上的流动和分配情况,对网络结构及其资源等的优化问题进行研究的一种空间分析方法。(理论基础:计算机图论和运筹学) 自相关:空间统计分析所研究的区域中的所有的值都是非独立的,相互之间存在相关性。在空间和时间范畴内,这种相关性被称为自相关。

实验四矢量数据与栅格数据分析2

测绘工程学院 GIS软件应用 实验报告书 实验名称:实验四、矢量数据与栅格数据分析2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实验地点: 实验时间: 实验成绩: 地理信息系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通过练习,熟悉ArcGIS栅格数据距离制图、成本距离加权、数据重分类、多层面合并等空间分析功能,熟练掌握利用ArcGIS上述空间分析功能分析和结果类似学校选址的实际应用问题的基本流程和操作过程。 练习一 1、新学校选址需注意如下几点: 1)新学校应位于地势较平坦处; 2)新学校的建立应结合现有土地利用类型综合考虑,选择成本不高的区域; 3)新学校应该与现有娱乐设施相配套,学校距离这些设施愈近愈好; 4)新学校应避开现有学校,合理分布。 2、各数据层权重比为:距离娱乐设施占0.5,距离学校占0.25,土地利用类型和地势位置因素各占0.125。 3、实现过程运用ArcGIS的扩展模块(Extension)中的空间分析(Spatial Analyst)部分功能,具体包括:坡度计算、直线距离制图功能、重分类及栅格计算器等功能完成。 4、最后必须给出适合新建学校的适宜地区图,并对其简要进行分析。 练习二 1、新建路径成本较少; 2、新建路径为较短路径; 3、新建路径的选择应该避开主干河流,以减少成本; 4、新建路径的成本数据计算时,考虑到河流成本(Reclass_river)是路径成本中较关键因素,先将坡度数据(reclass_slope)和起伏度数据(reclass_QFD)按照0.6:0.4权重合并,然后与河流成本作等权重的加和合并,公式描述如下: cost = Reclass_river + ( reclass_slope*0.6+reclass_QFD*0.4) 5、寻找最短路径的实现需要运用ArcGIS的空间分析(Spatial Analyst)中距离制图中的成本路径及最短路径、表面分析中的坡度计算及起伏度计算、重分类及栅格计算器等功能完成; 6、最后提交寻找到的最短路径路线图。 练习三 1、熊猫活动具有一定的槽域范围,一个槽域范围只有一个或一对熊猫,在此练习中,假设熊猫槽域半径为5km。 2、虽然一个采样点代表一个熊猫,但由于熊猫的生存具有确定槽域特征,不同的采样点具有不同的空间控制面积。假定熊猫活动范围分布满足以采样点为中心的泰森多边形,如何将这一信息加入密度分布图是本练习的重点。 3、在野外实采的熊猫活动足迹数据的基础上,以每个熊猫槽域范围为权重,运用ArcGIS 中的区域分配功能制作该地区熊猫分布密度图。 练习四 1、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连带效应和辐射作用。以该地区各区域年GDP数据为依据, 采用IDW和Spline内插方法创建该地区GDP空间分异栅格图。 2、分析每种插值方法中主要参数的变化对内插结果的影响。 3、分析两种内插方法生成的GDP空间分布图的差异性,简单说明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 4、通过该练习,熟练掌握两种插值方法的适用条件。 练习五 1、应用栅格数据空间分析模块中的等高线提取功能,分别提取等高距为15米和75米的等高线图,并按标准地形图绘制等高线方法绘制等高线,作为山顶点、凹陷点空间分布的

矢量数据空间分析实验

二、矢量数据的空间分析实验 1、clip 要求:提取研究范围内的土地利用图。 数据:北京土地利用图(bj_landuse.shp);研究区域图(roi.shp) 2、intersect_union 要求:获取洪水灾害区和低高程区的空间交集区域与空间并集区域 数据:洪水灾害区域图(riverbuf.shp),低高程区域图(lowland.shp) 3、merge_dissolve 要求:地图拼接与边界融合 数据:parcel1.shp和parcel2.shp 4、市区择房分析(house.rar) (1)背景 如何找到环境好、购物方便、小孩上学方便的居住区地段是购房者最关心的问题,因此购房者就需要从总体上对商品房地信息进行研究分析,选择最适宜的购房地段。 (2)目的 熟练掌握ArcGIS缓冲区分析和叠置分析操作,综合利用各项空间分析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3)数据 1)城市市区交通网络图(network.shp) 2)商业中心分布图(Marketplace.shp) 3)名牌高中分布图(school.shp) 4)名胜古迹分布图(famous place.shp) (4)要求 1)离主要交通干道200m之外,以减少噪音污染(ST为道路数据中类型为交通要道的要素)。 2)在商业中心的服务范围之内,服务范围以商业中心规模的大小(属性字段YUZHI)来确定。 3)距名牌高中在750m之内,以便小孩上学便捷。 4)距名胜古迹500m之内,环境优雅。 5、中学选址(highschool.rar) (1)背景 对现有中学、人口分布、土地规划用途进行评定,为新建中学的选址提供依据。 (2)目的 通过练习,熟悉ArcGIS矢量数据叠置分析、缓冲区分析、泰森多边形分析等空间分析功能;熟练掌握利用ArcGIS空间分析功能,分析类似学校选址等实际应用问题。 (3)数据 1)现有中学:点状空间数据(school.shp) 2)人口分布:点状空间数据(popu.shp) 3)土地规划用途:多边形空间数据(school.shp,C:商业用地,G:绿地,M:工业用地,R1:一类住宅,R2:二类住宅) (4)要求 1)新建中学不应离现有中学太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