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南农无机补充习题

南农无机补充习题

南农无机补充习题
南农无机补充习题

第一章补充习题

一、选择题

1.与0.58% NaCl溶液产生的渗透压较接近的是溶液()。

(A) 0.1 mol/L蔗糖溶液 (B) 0.2 mol/L葡萄糖溶液

(C) 0.1 mol/L葡萄糖溶液 (D) 0.1 mol/L BaCl2溶液

2.25℃时,总压为10 atm时,下面几种气体的混合气体中分压最大的是:()。

(A) 0.1g H2 (B) 1.0 g He (C) 1.0 g N2 (D) 1.0 g CO2

3.气体与理想气体更接近的条件是()。

(A) 高温高压 (B) 高温低压 (C) 低温高压 (D) 低温低压

4.压力为200 kPa的O2 5.0 L和100 kPa的H2 5.0 L同时混合在20 L的密闭容器中,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混合气体的总压力为()。

(A) 120 kPa (B) 125 kPa (C) 180 kPa (D) 75 kPa

5.质量摩尔浓度的优点是()。

(A) 准确度高 (B) 应用广泛 (C) 计算方便 (D) 其值不随温度而改变6.一定愠度下,等体积的甲醛(HCHO) 溶液和葡萄糖(C6H12O6)溶液的渗透压相等,溶液中甲醛和葡萄糖的质量比是()。

(A) 6 : 1 (B) 1 : 6 (C) 1 : 3 (D) 3 : 1

7.下列相同浓度的稀溶液,蒸气压最高的是()。

(A) HAc溶液 (B) CaCl2溶液 (C) 蔗糖水溶液 (D) NaCl水溶液

8.取相同质量的下列物质融化路面的冰雪,效果最好的是()。

(A) 氯化钠 (B) 氯化钙 (C) 尿素[CO(NH2)2] (D) 蔗糖

9.在一定的外压下,易挥发的纯溶剂A中加入不挥发的溶质B形成稀溶液。此稀溶液的沸点随着b B的增加而()。

(A) 升高 (B) 降低 (C) 不发生变化 (D) 无一定变化规律

10.室温25℃时,0.1 mol/L糖水溶液的渗透压为()。

(A) 25 kPa (B) 101.3 kPa (C) 248 kPa (D) 227 kPa

11.盐碱地的农作物长势不良,甚至枯萎,其主要原因为()。

(A) 天气太热 (B) 很少下雨 (C) 肥料不足 (D) 水分从植物向土壤倒流12.37℃,人体血液的渗透压为780 kPa,与血液具有相同渗透压的葡萄糖静脉注射液浓度是()。

(A) 85 g/L (B) 5.4 g/L (C) 54 g/L (D) 8.5 g/L

13.有一半透膜,将水和某溶质水溶液隔开,其结果是()。

(A) 水向溶液渗透,并建立渗透平衡

(B) 溶液向水渗透,建立渗透平衡

(C) 水向溶液渗透,不能建立渗透平衡

(D) 不能确定

14.将0.45 g 非电解质溶于30 g 水中,使水的凝固点降低0.15摄氏度,已知H 2O 的K b = 1.86

K · Kg · mol -1,则该非电解质的摩尔质量(g · mol -1)是( )。

(A) 100 (B) 83.2 (C) 186 (D) 204

15. 若氨水的质量摩尔浓度为m mol ·kg -1,则其中NH 3的摩尔分数为( )。 (A) 18/1000m (B) m

m m +-]18/)171000[( (C) m

m +)18/1000( (D) 不确定 16. 某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沸点为100.400℃,则其凝固点为( )。

(A) - 0.110℃ (B) - 0.400℃ (C) - 0.746℃ (D) -1.45℃

17. 20℃时水的蒸气压为2.34 kPa,若将62.0 g 乙二醇[C 2H 4(OH)2](不挥发)溶于72.0 g

水中,则此时水溶液的蒸气压为( )。

(A) 1.87 kPa (B) 2.34 kPa (C) 2.93 kPa (D) 9.36 kPa

18. 每L 含甘油(分子量92.0)46.0 g 的水溶液,在27℃时的渗透压为:( )。

(A) 112 kPa (B) 1.13 × 103

kPa

(C) 1.25 × 103 kPa (D) 2.49 × 103 kPa

19. 将0.900 g 某物质溶于60.0 g 水中,使溶液的凝固点降低了0.150℃,这物质的分子

量是(水的 K f = 1.86 K · Kg · mol -1)( )。

(A) 204 (B) 186 (C) 83.2 (D) 51.2

20. 在0℃的NaCl 溶液中,加入重量为100 g 的冰,一段时间后,冰的质量( )。

(A) 大于100 g (B) 少于100 g (C) 等于100g (D) 不能确定

21. 2000 g 水中溶解0.1 mol 食盐之水溶液与2000 g 水中溶解0.1 mol 甘油的水溶液。在

101.33 kPa 下,下列哪种关于沸点的说法是正确的( )。

(A) 都高于100℃,食盐水比甘油水溶液还低

(B) 都高于100℃,食盐水比甘油水溶液还高

(C) 食盐水低于100℃,甘油水溶液高于100℃

(D) 沸点高低不能确定

22. 如果某种水合盐的蒸气低于相同温度下水的蒸气压,则这种盐也许会发生以下现象中的

( )。

(A) 起泡

(B) 风化 (C) 潮解 (D) 不受大气组成的影响

23. 一封闭箱处于恒温环境中,箱内有两杯液体,A 杯为纯水,B 杯为蔗糖水溶液。静置足

够长时间后,观察其变化,发现( )。

(A) 杯水减少,B 杯水满后不再变化

(B) B 杯水减少,A 杯水满后不再变化

(C) A 杯变成空杯,B 杯水满后并溢出

(D) B 杯水干,并剩有蔗糖晶体

24.用浓度为0.150 mol·L-1和0.250 mol·L-1的两种NaOH溶液配制0.169 mol·L-1的NaOH 溶液,所用两溶液的体积比为()。

(A) 2.13 (B) 4.26 (C) 8.52 (D) 无法确定

25. 每升含甘油(摩尔质量为92 g · mol-1)46 g的水溶液,在273 K时的渗透压为()。

(A) 2.27×103 kPa (B) 1.13×103 kPa

(C) 1.13×104 kPa (D) 2.27×104 kPa

26. 在200 g水中含9 g某非电解质的溶液,其凝固点为–0.465℃,则溶质的摩尔质量

(g · mol-1)为()。

(A) 135 (B) 172.4 (C) 90 (D) 180

27. 胶体溶液中,决定溶胶电性的物质是()。

(A) 胶团 (B) 电位离子 (C) 反离子 (D) 胶粒

28. 土壤中养分的保持和释放是()。

(A) 分子吸附 (B) 离子选择吸附 (C) 离子交换吸附 (D) 电离作用

29. 下列四种电解质,对某溶胶的聚沉值是:① NaNO3 30.0 mmol · L-1,② Na2SO4 14.8

m mol · L-1,③ MgCl2 12.5 mmol · L-1,④ AlCl3 0.17 mmol · L-1,则它们的聚沉能力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A) ① > ② > ③ > ④ (B) ④ > ③ > ② > ①

(C) ③ > ② > ① > ④ (D) ① = ② = ③ = ④

30. 丁铎尔效应是由于入射光射到胶体粒子上产生下列哪些作用造成的()。

(A) 透射 (B) 反射 (C) 散射 (D) 吸收

31. 溶胶与大分子溶液的区别主要在于:()。

(A) 粒子大小不同;

(B) 渗透压不同;

(C) 丁铎尔效应的强弱不同;

(D) 相状态和热力学稳定性不同。

32. 对ζ电势的阐述,正确的是:()。

(A) ζ电势与溶剂化层中离子浓度有关;

(B) ζ电势在无外电场作用下也可表示出来;

(C) |ζ| 电势越大,溶胶越不稳定;

(D) |ζ| 电势越大,扩散层中反号离子越少。

33.胶体溶液发生电泳时,其运动单元是()。

(A) 胶核 (B) 电位离子 (C) 胶粒 (D) 胶团

34.溶胶的特性是()。

(A) 均相、稳定 (B) 均相、不稳定 (C) 多相、不稳定 (D) 多相、稳定

35.胶体溶液中,决定溶胶电性的物质是()。

(A) 胶团 (B) 电位离子 (C) 反离子 (D) 胶粒

二、填空题

1.将 2 g甲醇(摩尔质量为32 g/mol)溶于50 g水中,此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应

为。

2.相同质量的葡萄糖(C6H12O6)和蔗糖(C12H22O12)分别溶于一定量水中,则蒸气压的大小为。

3.若溶液A、B(均为非电解质溶液)的凝固点顺序为T A > T B,则沸点顺序为,蒸气压顺序为。

4.已知水的凝固点下降常数K f= 1.86,则b B为0.1mo1/kg的葡萄糖水溶液的凝固点为 ___ _ ℃,b B为0.1 mo1/kg的蔗糖水溶液的凝固点为______℃;将上述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凝固点为______℃,溶液的凝固点下降是由于其蒸气压______的结果。5.25℃,用一半透膜,将0.01 mol/L和0.001 mol/L糖水溶液隔开,欲使系统达平衡在

溶液上方施加的压力为 kPa。

6.海水鱼放在淡水中,由于产生现象而死亡,这是因为鱼细胞的渗透压淡水的渗透压所致。

7.某蛋白质的饱和水溶液5.18 g·L-1,在293 K时的渗透压为0.413 kPa,此蛋白质的摩尔质量为 g·mol-1。

8.用稀AgNO3和KI溶液制备AgI溶胶,分别测得所加电解质的聚沉值为NaCl 7500 mmol·L-1,,MgCl250 mmol·L-1,AlCl30.70 mmol·L-1,则该AgI溶胶的胶团结构式为,其中各部分的各称为、、。

9.丁达尔现象证明溶胶具有__ __ 性质,布朗运动证明溶胶具有_ _____性质,电泳和电渗证明溶胶具有_____ _性质。

10.溶胶稳定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聚沉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

三、问答题

1.产生稀溶液依数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说明稀溶液依数性有哪些。

2.在冬天抢修土建工程时,常用掺盐水泥砂浆,为什么?

3.人体输液时,所用的盐水和葡萄糖溶液浓度是否可以任意改变,为什么?

4.渗透压产生的条件是什么?如何用渗透现象解释盐碱地难以生长农作物。

四、计算题

1.怎样用FeCl3·6H2O配制1.5 kg 35%的FeCl3溶液,这种溶液的摩尔分数是多少?

2.将2.50 g葡萄糖(摩尔质量为180 g·mol-1)溶解在100 g乙醇中,乙醇的沸点升高了0.143℃,而某有机物2.00 g溶于100 g乙醇时沸点升高了0.125℃,已知乙醇的K f = 1.86 K·kg·mol。求:(1)该有机物乙醇溶液的△t f是多少?(2)25℃时,该有机物乙醇溶液的渗透压约是多少?

3.在53.2 g的氯仿(CHCl3)中溶有0.804 g萘(C10H8)的溶液,其沸点比氯仿的沸点升高0.445℃。求氯仿的沸点升高常数。

4.烟草的有害成分尼古丁的实验式是C5H7N,现将496 mg尼古丁溶于10.0 g水中,所得溶液在101.3 kPa下的沸点是100.17℃。求尼古丁的分子式。

5.树木内部树汁的上升是由渗透压造成的,设树汁浓度为0.20 mol·L-1,树汁小管外部的水中含非电解质浓度为0.01 mol·L-1(1 kPa = 10.2 cm水柱高),则在25℃时树汁能上升的最大高度是多少?

6.现有两种溶液,其一为1.50 g尿素[(NH2)2CO]溶于200 g水中,另一为42.75 g某非电解质溶于1.0 L水中。实验测得,这两种溶液的凝固点相同,则该非电解质的摩尔质量为多少?

7.一种化合物含碳40.00 %,氢6.60 %,氧53.30 %。实验表明,9.00 g这种化合物溶解于500 g水中时,水的沸点升高了0.0510℃。求该化合物的(1)化学式;(2)分子式;

(3)相对分子质量。

8.医学上输液时要求输入的液体和血液的渗透压相等(即等渗液),临床上用的葡萄糖等渗液的凝固点降低值为0.543℃。计算此葡萄糖溶液的质量分数和血液的渗透压(水的K f = 1.86 K·kg·mol-1,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0 g·mol-1,血液的温度为37℃)。

9. 在一个密闭钟罩内有两杯水溶液,A 杯中含0.213 g 尿素[CO(NH 2)2]和20.00 g 水,B 杯

中含1.68 g 某非电解质和20.00 g 水,在恒温下放置足够长的时间达到动态平衡,A

杯水溶液总质量变为16.99 g 。求该非电解质相对分子质量。

10. 将15.0 mL 0.01 mol ·L -1的KCl 溶液和100 mL 0.05 mol ·L -1

的AgNO 3溶液混合以制

备AgCl 溶液。写出胶团结构,试问该溶胶在电场中向哪极运动?并比较AlCl 3、Na 2SO 4、

K 3[Fe(CN)6]三种电解质对该溶胶的聚沉能力。

第二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一、选择题

2-1 已知某反应在500K 时K Θ大于800 K 时的K Θ,这说明该反应 。

(A )r m H Θ

Δ>0 (B) r m H ΘΔ<0 (C) r m G ΘΔ<0 (D) r m G ΘΔ>0

2-2 对于放热反应:2H 2(g)+O 2(g)?2H 2O(g),定压热效应Q p 和定容热效应Q v 的关系

是 。

(A ) Q p =Q v (B) Q p >Q v (C) Q p

(D) 无法确定

2-3 某个熵增大的吸热反应,它的变化方向为 。

(A )高温非自发,低温自发。 (B ) 高温自发,低温非自发。

(C )任何温度均自发。 (D ) 任何温度均非自发。

2-4 某物质能被测得绝对值的热力学函数为 。

(A ) 焓 (B )内能 (C )熵 (D )吉布斯自由能

2-5 下列反应中,反应的标准焓变为C 2H 5OH(l)的标准生成焓的反应是 。

(A ) 4C(s,石墨)+6H 2(g)+O 2(g) ? 2C 2H 5OH(l)

(B ) 2C(s,石墨)+3H 2(g)+

12

O 2(g) ? C 2H 5OH(g) (C ) 2C(s,石墨)+3H 2(g)+12

O 2(g) ?C 2H 5OH(l) (D ) C 2H 5OH(l) ?2C(s,石墨)+3H 2(g)+12O 2(g) 2-6 一个体系对环境做了180J 的功,其内能减少了140J ,則体系与环境交换的热量

为 。

(A) 280J (B) –280J (C) 40J (D) –40J

2-7 在下列反应中放出热量最多的反应是 。

(A) CH 4(g)+2O 2(g) ?CO 2(g)+2H 2O(g)

(B) CH 4(g)+2O 2(g) ?CO 2(g)+2H 2O(l)

(C) CH 4(g)+32O 2(g) ?CO(g)+2H 2O(l)

(D) CH 4(g)+ 32O 2(g) ?CO(g)+2H 2O(g)

2-8 化学平衡常数与下列哪一因素有关 。

(A )反应物的浓度 (B )生成物的浓度

(C )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 (D )温度

2-9 下列反应式中21[H ]

K 表示的反应方程式是 。 (A ) H 2(g)+S(s) ? H 2S(s) (A) H 2(g)+S(s) ? H 2S(g)

(B) H 2(g)+S(l) ? H 2S(g) (D) H 2(g)+S(g) ? H 2S(g)

2-10 在下列平衡表达式K 1、K 2、K 3的关系是 。

N 2(g)+3H 2(g)?2NH 3(g) K 1

12N 2(g)+32

H 2(g)?NH 3(g) K 2 13

N 2(g)+H 2(g)?23NH 3(g) K 3 (A) K 1=K 2=K 3 (B) K 1=2K 2=3K 3 (C) K 1=12K 2=13

K 3 (D) K 1=22K =33K 2-11 已知反应N 2O 4(g) ?2NO 2(g),H Λ>0,下列哪种情况使N 2O 4的解离度增

大 。

(A )体系体积减少1倍 (B )降低温度

(C )升高温度 (D )加入Ar ,体系体积不变。

2-12 下列单质中标准生成焓f m H Θ

Δ不为零的是 。

(A )N 2(g) (B) Cu(s) (C) Br 2(l) (D) S(l)

2-13 下列熵值减少的过程是 。

(A )NaCl 晶体从溶液中析出 (B )2C(s)+O 2(g) ?2CO(g)

(C) CuSO 4·H 2O 晶体溶于水 (D )固体I 2升华

2-14 应在298K 及p Θ时正反应能自发进行,高温时逆反应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所

属的类型是 。

(A) H Δ>0 S Δ>0 (B) H Δ>0 S Δ<0

(C) H Δ<0 S Δ<0 (D) H Δ>0 S Δ>0

2-15 条件相同的同一种反应有两种不同写法:

(A) N 2(g)+3H 2(g) ? 2NH 3(g) 1G Δ (B) 12 N 2(g) +32

H 2(g) ? NH 3(g) 2G Δ 这里,1G Δ与2G Δ的关系是 。

(A )1G Δ=2G Δ (B) 1G Δ=2G Δ (C) 1G Δ=12

2G Δ (D) 1G Δ=22G Δ 2-16 下列符号中,不属于状态函数的是 。

(A ) T (B) p (C) Q (D) H

2-17 如果体系经过一系列变化后,又回到初始状态則体系的 。

(A ) Q =0 W =0 U Δ=0 H Δ=0

(B ) Q ≠0 W ≠0 U Δ=0 H Δ=0

(C ) Q = -W U Δ=Q +W H Δ=0

(D ) Q ≠ -W U Δ=Q +W H Δ=0

2-18 盖斯定律认为化学反应热效应与过程无关这种税法所以正确是因为反应处

在 。

(A )可逆条件下进行 (B )恒温,无非膨胀功条件下进行

( B) 恒容,无非膨胀功条件下进行 (D )(B )、(C )都对

2-19 对于已达到平衡的可逆反应,通过改变浓度使平衡正向移动,則应使反应

的 。

(A )Q K Θ (D) Q 增大,K Θ减少( Q 为浓度商 )

2-20 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 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相等

(B) 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等于常数

(C) 生成物的浓度大于反应物的浓度

(D) 生成物和反应物的浓度不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二、填空题

2-1 有一电炉丝浸在水中,外壁绝热。通电一段时间,如果以下列几种情况确定

体系,试问U Δ、W 、Q 为正、负还是零?

序号 体 系 U Δ Q W

1 以电炉丝为体系

2 以电炉丝和水为体系

3 以电炉丝、水、电源为体系

2-2 标准状态下,以下四类反应得以进行的温度条件:

r m H Θ

Δ r m S ΘΔ 自发进行的温度条件

<0 <0

<0 >0

>0 >0

>0 <0

2-3 反应2NO(g)+2H 2(g)?N 2(g)+2H 2O(g)达平衡时,缩小反应容器体积,NO 的转化

率 ,平衡常数 ; 恒容通入H 2,H 2的分压会 ,NO 的

转化率 ;恒容通入He 气,NO 的转化率 ;恒压冲入He 气,NO 的转化

率 。

2-4 已知298K 时反应

Fe 2O 3(s)+3C(s,石墨)?4Fe(s)+3CO 2(g)

的r m G Θ

Δ(298K )=302.4kJ·mol -1,r m H ΘΔ=496 kJ·mol -1

,填写下列表中的其它数据: Fe 2O 3(s) C(s ,石墨) Fe(s) CO 2(g)

1.f m H Θ

Δ -393

2. m S Θ

87.4 5.73 214

3. f m G Θ

Δ -394

2-5 由化学反应等温方程式:r m ln Q G RT K

Θ

ΘΔ 可知,当 时,r m G Θ

Δ<0反应正向自发;当 时,r m G ΘΔ>0反应逆向自发;当 时,r m G Θ

Δ=0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三、计算题

2-1 在298K ,1.28g 萘(C 10H 8)在恒容无形变的弹式量热计中完全燃烧,生成H 2O (l )

及CO 2(g),放出51.44kJ 的热,求反应的r m H Δ(298K )。并问可否用恒容热效应代替恒压

热效应。

2-2 已知298K 时

H 2O 2(l)? H 2O(l)+12

O 2(g) r m H Θ

Δ= - 98.0 kJ·mol -1 H 2O(l) ? H 2O(g) r m H Θ

Δ= 44.0 kJ·mol -1

问,298K 时:

(1) 100g H 2O 2(l)分解时放热多少?

(2) H 2O(l)+12

O 2(g) ? H 2O 2(l) r m H Θ

Δ= ? (3) 2H 2O 2(l)? 2H 2O(l)+ O 2(g) r m H Θ

Δ= ?

(4) H 2O 2(l)? H 2O( g)+

12O 2(g) r m H ΘΔ= ?

2-3 计算反应 NO(g)+CO(g) ?CO 2(g)+12

N 2(g) 的r m H Θ

Δ(298K)、r m S ΘΔ(298K)以及r m G ΘΔ(298K),并且利用这些数据讨论此反应净化汽车

尾气中NO和CO的可能性。

2-4 反应CO2(g)+H2(g) ?CO(g)+H2O(g) 在1123K下达平衡KΘ=1。若平衡时有60%的H2变成H2O,问起始时H2和CO2应以怎样的体积比混合?达平衡时,系统的压力如何变化?

2-5 反应CaCO3(s) ?CaO(s)+CO2(g)在1100K时KΘ=1.16,若将2.0molCaCO3置于10.0L密闭容器中加热到1100K。问CaCO3的分解率是多少?

2-6 反应AB(g)?A(g)+B(g)在500K时AB的分解率为25%,800K时AB的分解率为50%,将1mol的AB放入密闭容器中,500K时系统的压力为200kPa。求

(1)800K时系统的压力;

(2)500K和800K时的平衡常数KΘ;

(3)该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

第三章化学反应速率

一、选择题

1. 反应 A2 + 2B →2D 的速率方程式为υ= k c(A2) c2(B),则该反应()。

(A)一定是基元反应(B)一定是非基元反应

(C)不能确定是否基元反应(D)反应为二级反应

2. 某化学反应进行20min,反应完成40%,进行50min反应完成100%,则该反应是()。

(A)零级反应(B)一级反应

(C)二级反应(D)三级反应

3. 质量作用定律适用于()。

(A)任意反应(B)复杂反应(C)基元反应(D)吸热反应

4. 某反应的速率常数k = 1.48×10-2 L·mol-1·s-1,则该反应级数为()。

(A)0级(B)一级(C)二级(D)三级

5. 反应A (g) + 2B(g) →2D(g)的速率方程为υ= k c(A) c2(B),若使密闭的反应容器体积增大一倍,则反应速率为原来的()。

(A)8倍(B)6倍(C)1

8倍(D)1

6

6. 反应A(g)+ B2(g)→AB2(g),

r m 0

Δ ,欲增大正反应速率,下列操作无用的是( )。(A)增加B2的分压(B)加入催化剂

(C)升高温度(D)减小AB2的分压

7. 升高温度可以增大反应速率,其主要原因是()。

(A)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B)反应的活化能降低

(C)反应的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减小(D)反应的速率常数减小

8. 关于化学反应速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反应的r m G Θ

Δ越小,反应速率越快 (B )反应的r m H ΘΔ越小,反应速率越快

(C) 反应的E a 越小,反应速率越快 (D) 反应的r m S Θ

Δ越小,反应速率越快

9. 在恒温下反应物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的原因是( )。

(A )反应的速率常数增大 (B )反应的活化能增大

(C )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 (D )活化分子的数目增多

10. 有两个相同类型的基元反应,均为A + B = D 2型。已知第一个反应的活化能1a E 大于第

二个反应的活化能2a E ,则这两个反应的速率常数k 1与k 2的关系为( )。

(A) k 1 > k 2 (B )k 1 = k 2 (C )k 1 < k 2 (D )不能肯定

11. 某一化学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将会发生的变化是(速率方程为υ= k c 2)( )。

(A )反应的速率减小 (B )速率常数变小

(C )反应的E a 减小 (D )以上叙述都正确

12. 某反应a A(g)+ b B(g) = d D(g) + e E(g) 正反应的活化能为a E +,逆反应的活化能为a E -,

则反应的热效应Q 为( )。

(A )a a E E +-- (B )a a E E -+- (C )a a E E +-+ (D )无法确定

13. 某温度下,反应 A (g)+ B(g) = D(g),r m 0H Θ

Δ<,达平衡时,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的原因是( )。

(A )υ正减小,υ逆增大 (B )υ正和υ逆都增大

(C )k 正减小,k 逆增大 (D) υ正增大的程度小于υ逆增大的程度

二、填空题

1. 某基元反应 A (g) + 2B (g) = 2D (g) 的k = 8.8×10-2 L 2·mol -2·s -1

,则对B 反应为 级;反应总级数为 , 速率方程为 ,当反应物浓度

均为0.02mol ·L -1时,反应速率为 。

2. 使用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这是因为催化剂能够改变 , 使活化能 。

3. 对反应2N 2O 5(g) = 4NO 2(g) + O 2(g) 来说,升高温度反应速率 ;增大N 2O 5浓度反

应速率将 ,减小NO 2浓度反应速率 。

4. 已知反应A (g) + B (g) = 2D (g) 为基元反应,其质量作用定律表达式为 ,

在某温度下,将反应容器的体积缩小到原来的一半时,反应速率为原来的 倍。

5. 已知反应C (s) + H 2O (g) = CO (g) + H 2 (g) r m H Θ

Δ= 131.27kJ ·mol -1,压缩体系体积,

正反应速率将 ,其速率常数将 ;若在某温度下达到平衡后,压缩体系

体积,平衡将向 移动,平衡常数将 ;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将 ,

其速率常数将 ,平衡将向 移动,平衡常数将 。

6. 已知反应C (s)+ CO 2 (g) = 2CO (g),r m H Θ

Δ= 172.43kJ ·mol -1,降低温度,正反应速率

将 ,平衡常数将 。

7. 质量作用定律只适用于 ,其 可根据反应式直接写出;而 则

不能,需通过实验来确定。

8. 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化学平衡移动的主要

原因是 ;减小生成物浓度,正反应速率 ,化学平衡将向 移

动。

三、简答题

1. 化学反应的速率方程和反应级数能否根据反应方程式直接得出?为什么?

2. 为什么催化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而不影响化学平衡?

3. 为什么不能根据反应式直接写出速率方程式,但可根据反应式直接写出平衡常数表达

式?

4. 反应级数与反应分子数有何不同?

四、计算题

1. 密闭容器中进行的某基元反应A (g)+ 2B (g) = 2C (g),当反应物的起始浓

度分别为:c A = 0.2 mol ·L -1,c B = 0.3 mol ·L -1时的反应速率为0.72mol ·L -1·s -1,

若温度不变增大反应物浓度,使c A = 1.2 mol ·L -1,c B = 0.6 mol ·L -1,此

时反应速率多大?为原来反应速率的多少倍?

2. 某反应 A (g) →B (g) + D (g),当c A = 0.50 mol ·L -1时,反应速率υ

=0.014mol ·L -1·s -1。若该反应为:(1)零级反应;(2) 一级反应;(3)二级

反应。求c A = 1.2 mol ·L -1时上述反应的反应速率分别是多少?

3. N 2O 5分解的反应,在400K 时 k = 1.4s -1,500K 时 k = 6.66×102s -1,求该反

应的活化能。

4. 某反应在650K 时速率常数k = 2.0×10-6 L · mol -1· s -1,在670K 时速率常

数k = 7.0×10-6 L ·mol -1· s -1。求(1)该反应的活化能;(2)该反应在800K

时的速率常数;(3)加入某催化剂后该反应的活化能为185kJ · mol -1,800K

时反应速率比无催化剂时增大多少倍?

第四章 物质结构

一、选择题

1. 已知多电子原子中,下列各电子具有如下量子数,其中能量最高的电了应是( )。

(A )(2,1,1,12-)(B )(2,1,0,12-)(C )(3,1,1,12-) (D )(3,2,-2,12

-)

2. 下列用来表示核外某电子运动状态的各组量子数(n , l , m , m s )中,合理的是( )。

(A )(2,1,-1,12-) (B )(3,1,2,12-) (C )(2,1,0,0)(D )(1,2,0,12-)

3. 氧原子一个2p 电子可以被描述为下列六组量子数之一,试指出氧原子四个2p 电子组合

中正确的有( )。

①(2,1,0,12+) ② (2,1,0,12-) ③(2,1,1,12+)

④ (2,1,1,1

2-) ⑤ (2,1,-1,12+) ⑥ (2,1,-1,12-)

(A) ①②③⑤ (B) ①②⑤⑥ (C) ③④⑤⑥ (D) ①④⑤⑥

4. 在下列所示的电子排布中,哪些是激发态的电子(),哪些是不存在的状态()。(A)1s22s22p6 (B) 1s22s23s1 (C) 1s22s22p63s1 (D) 1s22s22p52d13s1

5. 屏蔽效应起着()。

(A)对核电荷的增强作用(B)对核电荷的抵消作用

(C)正负离子间的吸引作用(D)正负离子间的电子云层的排斥作用6. 钻穿效应越大,则()。

(A)轨道能量越高(B)轨道能量越低

(C)原子的能量越低(D)原子的能量越高

7. 估计一电子受屏蔽的总效应,一般要考虑下列哪一种情况下电子的排斥作用()。(A)内层电子对外层电子(B)外层电子对内层电子

(C)所有存在的电子对某电子(D)同层和内层电子对某电子

8. 在电子云示意图中,小黑点()。

(A)其疏密表示电子出现的概率密度的大小(B)其疏密表示电子出现的概率的大小(C)表示电子在该处出现(D)表示电子

9. 氢原子的1s电子分别激发到4s和4p轨道所需的能量()。

(A)前者 > 后者(B)前者 < 后者 (C) 两者相等(D)无法判断10. 某元素A,电子最后填入3d轨道,最高化合价为4,元素B电子最后排入4p,最高化合价为5,可以肯定()。

(A)A为IVA Ge, B为VA As (B)A为IVA Sn, B为VA Te

(C)A为IIB Zn, B为IIIB Sc (D)A为IVB Ti, B为VA As

11. 有关基态氢原子的玻尔半径为52.9pm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氢原子中1s电子在距离52.9pm处作圆周运动

(B) 氢原子中1s电子在距离52.9pm处

的值最大

1s

(C)在距离52.9pm的薄球壳内1s电子出现的概率密度最大

(D)在距离52.9pm的薄球壳内1s电子出现的概率最大

12. He+ 离子中3s、3p、3d和4s轨道能量关系为()。

(A)3s<3p<3d<4s (B)3s<3p<4s<3d

(C)3s=3p=3d=4s (D)3s=3p=3d<4s

13. 价电子构型为4d105s1的元素,其原子序数为()。

(A)19 (B)29 (C)37 (D)47

14. 某原子在第三电子层有10个电子,其电子构型为()。

(A)[Ne]3s23p33d54s2 (B) [Ne]3s23p63d104s2

(C) [Ne]3s23p63d24s2 (D) [Ne]3s23p64s2

15. 下列化合物熔点高低顺序为()。

(A)SiCl4>KCl>SiBr4>KBr (B) KCl>KBr>SiBr4>SiCl4

(C) SiBr4>SiCl4>KBr>KCl (D) KCl>KBr>SiCl4>SiBr4

16. 下列化合物熔点高低顺序为()。

(A)SiO2>HCl>HF (B) HCl>HF>SiO2

(C) SiO2>HF>HCl (D) HF>SiO2>HCl

17. 乙醇的沸点(78℃)比乙醚的沸点(35℃)高得多,主要原因是()。

(A)由于相对分子质量不同(B)由于分子极性不同

(C)由于乙醇分子间存在氢键(D)由于乙醇分子间取向力强

18. 在下列化合物中()不具有孤对电子。

(A)H2O (B) NH3 (C) NH4+ (D) H2S

19.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2

||在空间分布的形象化图像称为电子云||表示电子的概率密度(B)?2

(C)?2

||表示电子的概率

||值小于相应的?||值(D)?2

20. 下列分子的中心原子采用sp3杂化,分子构型为正四面体的是()。

(A)AlCl3 (B) CH2F2 (C) SiH4 (D) PF3

二、填空题

1. 电子等微观粒子的性质和运动特点与宏观物体的重要区别有:

(1),其实验佐证是。(2),其实验佐证是。

2. 确定一个波函数?的量子数为,确定氮原子中各轨道能量的量子数为,其2p轨道的能量于硫原子中2p轨道能量。

3. H2O、H2S和H2Se三物质中,分子间取向力按顺序递增,色散力按顺序递增,沸点按顺序递增。

4. 某元素激发态的电子组态为[Ar]3d54s24p1,它位于元素周期表周期族。

5. 某元素基态原子,有量子数n = 4、l = 0、m = 0的一个电子,有n =3、l =2的10个电子,该原子的价层电子构型为,位于周期表第周期族。

6. 某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3,(1)此元素原子的电子总数,有未成对的电子个,外层电子构型;(2)它有个电子层个能级;(3)它属于第周期族区金属。

7. He+离子中,3s、3p、3d轨道同,处于个能级,氯原子中3s、3p、3d轨道能量同,处于个能级,氯原子和溴原子中3s轨道能量。

8. 原子轨道近似能级图中,4s<3d是由于之故。

9. 下列原子轨道:氢原子的3s、3p和钠原子的3s、3p,其能量高低顺序为。

10. 氢原子的1s基态电子在距核52.9pm附近的球壳中出现的最大,这是因为距核更近时,虽然较大,但球壳体积却较小,因而较小,距核更远时,虽然球壳体积较大,但因很小,因而也较小之故。

三、简答题

1. 19号元素K和29号元素 Cu的最外层都只有1个4s电子,但二者的化学活性相差很大,试从有效核电荷和电离能说明之。

2. 有A、B、C、D、E、F元素,试按下列条件推断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符号,给出各元素的价电子构型。

(1)A、B、C为同一周期活泼金属元素,原子半径满足A>B>C,已知C有3个电子层;

(2)D、E为非金属元素,与氢结合生成HD和HE。室温下D的单质为液体,E的单质为固体;

(3)F为金属元素,它有4个电子层并有6个单电子。

3. 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举例说明并解释原因。

(1)非极性分子中只有非极性共价键;

(2)极性分子中的化学健都有极性;

(3)全由共价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只能形成分子晶体;

4. 为什么原子的最外层、次外层和外数第三层依次最多只能有8、18和32个电子?

5.试根据原子结构理论预测:

(1)原子核外出现第一个g(l = 4)电子的元素的原子序数是多少?

(2)第七周期为未满周期,若填满后应有多少种元素?第八周期有多少种元素?

第五章补充习题

一、选择题

1. 系统误差不包括的误差为

A.人的习惯和偏向产生误差 B. 指示剂选择不当产生误差

C. 温度变化产生误差

D. 仪器不准确产生误差

2. 表示精密度的最好方法是

A. 平均偏差

B. 标准偏差

C. 平均误差

D. 相差

3. 表示分析结果不可靠说明

A. 精密度差

B. 准确度差

C. 系统误差大

D. 偶然误差大

4. 增加测量次数可以

A. 减少系统误差

B. 减少标准偏差

C. 减少方法误差

D. 减少操作误差

5. 在一定置信水平下

A. 测量次数多,置信区间小

B. 测量次数多,置信区间大

C. 精密度高,置信区间大

D. 准确度低,置信区间小

6. t分布值的变化规律是

A. 自由度小, t分布值小

B. 自由度大, t分布值大

C. 置信水平低, t分布值大

D. 置信水平高, t分布值小

7. 平均值的准确程度取决于

A. 测量次数多, 置信水平低

B. 测量次数多, 置信水平高

C. 置信水平高, t值大

D. 置信水平一定, t值大

8. 以下测量数据明确为4位有效数字的是

A. p K a = 4.742

B. 1000

C. 0.0356

D. 3.770

9. 关于基准物质,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分子质量大

B. 不能有结晶水

C. 杂质不能大于0.02%

D. 不能分解

10. 对于滴定分析要求不合理的是

A. 反应速度快

B. 反应完全

C. 必须有指示剂

D. 应有消除干扰物质方法

二、名词解释

1. 化学分析法

2. 有效数字

3. 操作误差

4. 方法误差

5. 标准偏差

6. 置信区间

7. 变异系数

8. 滴定误差

9. 基准物质 10. 化学计量点

三、简答题

1. 什么是反滴定法?

2. 叙述标定过程

3. 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是什么?

4. 指出三种减少系统误差的方法。

5. 偶然误差出现的规律是什么?

四、计算题

1.6.00g NaH 2PO 4和8.197g Na 3PO 4 的混合物, 用1.00mol ·L -1

的HCI 100.0 mL 溶解。问

溶液是酸,碱还是中性。

2.工业用水总硬度测定,取水样100mL ,用缓冲溶液调节到pH=10,再用0.005 mol ·L -1 EDTA

标准溶液23.45mL 滴定到终点,以CaO mg ·L -1 计算水硬度。

3. 电子分析天平定量限是0.1mg,如果要求分析结果达到1.0‰的准确度,称取样品的质量

最少是多少?如果称样50mg 和500mg,相对误差分别是多少?

4. 要使在置信度0.95时平均值的置信区间不超过±s ,问至少应该平行测量多少次?

第六章 补充习题

一、选择题

1. 浓度c (H 2SO 4)(mol ·L -1

)的H 2SO 4溶液的质子平衡方程式是 2

424242424A. [H ][SO ][OH ]; B. [H ][OH ][H SO ];

C. [H ][SO ][OH ][H SO ];

D. [H ][H SO ][OH ].

c c c +--+-+--+-=+=+=+++=

2. 下列各组酸碱中,不属于共轭酸碱对的是

223233244A. H Ac HAc; B. NH NH ; C. HNO NO ; D. H SO SO .+

------- 3. 用标准NaOH 溶液滴定同浓度的HCl ,若两者的浓度均增大10倍,一下叙述滴定曲线pH

突跃大小,正确的是

A. 化学计量点前0.1%的pH 减小,后0.1%的pH 增大;

B. 化学化学计量点前后0.1%的pH 均增大;

C. 化学计量点前0.1%的pH 均减小;

D. 化学计量点前0.1%的pH 不变,后0.1%的pH 增大。

4. 将 1.0 mol ·L -1 NH 3·H 2O 与0.1 mol ·L -1 NH 4Cl 水溶液按哪种体积比混合

[V (NH 3):V (NH 4Cl)],能配得缓冲能力最强的缓冲溶液是

A. 1:1

B. 2:1

C. 10:1

D. 1:10

5. H 3PO 4的a a a 123

p p p K K K 、、$$$分别为2.12、7.20、12.36,当H 3PO 4溶液的pH=3.0时,溶液中的主要存在型体为

342434244

A. H PO

B. H PO

C. H PO H PO

D.HPO ---+ 6. Na 2HPO 4水溶液的质子条件式为

3342443342443342443

34244A. (H )2(H PO )(H PO )(PO )(OH );

B. (H )(H PO )2(H PO )(PO )(OH );

C. 2(H )(H PO )(H PO )(PO )(OH );

D. (H )(H PO )(H PO )2(PO )(OH ).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

--+-

--+-

--+---++=+++=+++=+++=+

7. 酸碱滴定中选择指示剂的原理是

A.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与化学计量点完全符合;

B. 指示剂应在pH=7.00时变色;

C. 指示剂变色范围应全部落在pH 突越范围之内;

D.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应全部或部分落在pH 突越范围之内。

8. 用0.10 mol ·L -1 NaOH 标准溶液分别滴定25.00 mL 的H 2SO 4和HCOOH 溶液,若消耗NaOH

的体积相同,则这两种溶液中H 2SO 4和HCOOH 浓度之间的关系是

24242424A. (HCOOH)(H SO ); B. 4(HCOOH)(H SO );

C. (HCOOH)2(H SO );

D. 2(HCOOH)(H SO ).

c c c c c c c c ==== 9. 已知一元弱酸HB 溶液的浓度为0.1 mol ·L -1,pH=3.00,则0.1 mol ·L -1的共轭碱NaB

溶液的pH 为

A. 11.00

B. 9.00

C. 8.50

D. 9.50

10. 以邻苯二甲酸氢钾为基准物质,标定NaOH 溶液浓度,滴定前,碱式滴定管内的气泡未

赶出,滴定过程中气泡消失,则会导致

A. 滴定体积减小;

B. 对测定结果无影响;

C. NaOH 浓度偏大;

D. NaOH 浓度偏大。

二、填空题

1. 有下列几种酸碱滴定:

A. 0.1 mol ·L -1 NaOH 溶液滴定等浓度的HCl 溶液;

B. 0.1 mol ·L -1 NaOH 溶液滴定等浓度的HAc 溶液;

C. 1.0 mol ·L -1 NaOH 溶液滴定等浓度的HCl 溶液;

D. 0.1 mol ·L -1 NaOH 溶液滴定等浓度的HCOOH 溶液,

则四种滴定突越范围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2. 标定HCl 溶液时,常使用硼砂坐标定剂,硼砂的化学式为 ,滴定反应

为 ,滴定时使用的指示剂是 ,终点颜色变化

由 色到 色。

3. 酸碱滴定曲线是以 为横坐标,以 为纵坐标,

表示 ,影响弱酸(碱)滴定突越范围大小的因素

有 。

4. HCl 滴定Na 2CO 3时,以甲基橙为指示剂,则Na 2CO 3与HCl 的摩尔比是 ;若以

酚酞为指示剂,Na 2CO 3与HCl 的摩尔比是 。

5. 向H 2S 水溶液中加入HCl 溶液,则c (S 2-)变 ,此时c (S 2

-)的计算式为 。

6. 在NH 3·H 2O 中,分别加入下列各物质后,对NH 3·H 2O 的离解度(α)及溶液的pH 有何

影响?

233过高,超过了300℃,部分Na 2CO 3分解为Na 2O ,用此基准物质标定HCl 溶液,则对标定

结果 。

8. 用部分风化的Na 2B 4O 7·10H 2O 作基准物指标定HCl 溶液的浓度,则标定结果 。

9. 100 mL 0.3 mol ·L -1 NaH 2PO 4溶液与50 mL 0.2 mol ·L -1 Na 3PO 4溶液混合,混合后溶液

的pH= 。(a a a 123p .12p 7.20p 12.36K K K ===、、$$$)

三、简答题

1. 在HCl 滴定NaOH 中,当指示剂甲基橙变色时,pH 值是什么范围?此时是否为该反映的

化学计量点。

2. 在酸碱滴定中,指示剂仅用1~2滴,为什么不可多用?

3. 在用甲醛法测定铵盐中含氮量时,如果此铵盐中有游离的酸存在,应选择甲基红和酚酞

中的哪种指示剂进行预处理?为什么?

4. 在酸碱滴定过程中,一般采用强酸或强碱溶液作滴定剂,为什么不用弱酸或弱碱作滴定

剂?强酸或强碱滴定剂浓度一般为多少?为什么不能太稀?

5. 有以下三种缓冲溶液,它们的组成如下:

(1)1.0 mol ·L -1 HAc + 1.0 mol ·L -1 NaAc ;

(2)1.0 mol ·L -1 HAc + 0.01 mol ·L -1 NaAc ;

(3)0.01 mol ·L -1 HAc + 1.0 mol ·L -1 NaAc ,

加入稍多的酸或碱后,哪种溶液的pH 值将发生较大的改变?哪种溶液仍具有较好的缓

冲作用?

6. 下列各种溶液的pH 值等于7,大于7还是小于7?为什么?

NH 4NO 3,NH 4Ac ,Na 2SO 4,Ca(NO 2)2,AlCl 3,NaCN.

7. 某多元酸的解离反应如下:

3232a 2223a 2323a 1

23

H A H O H O H A p H A H O H O HA p HA H O H O A p +--+--+-++++++???$$$K K K

(1)说明a a a 123

p p p K K K ,,$

$$的大小。 (2)在什么条件下22a (HA )c K c -=$$? (3)33a (A )c K c

-=$$是否能成立?为什么?

8. 有人试想用酸碱返滴定法来测定NaAc 含量,即先加一定量过量的HCl 标准溶液,然后

用NaOH 标准溶液回滴过量的HCl ,上述操作正确吗?为什么?

9. 用Na 2CO 3标定NCl 浓度时,在Na 2CO 3称量过程中不小心有少量试样撒出,如仍用它配制

标准溶液标定HCl ,将造成HCl 浓度偏大还是偏小,为什么?

10. 采用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的含量时,当加入甲基橙指示剂后,在其临近终点前,为什

么要将溶液加热至沸,冷却后再继续滴定到终点——甲基橙变色?

11. 弱酸的a K $值可在有关手册上查到,但其共轭碱或酸无处可查。这时该如何换算?常见

换算类型有哪些?

12. 对于2244

H PO HPO --、这些两性离子,如何估计其水溶液的酸碱性?

四、计算题

1. 计算该溶液的pH :饱和CO 2水溶液[c (H 2CO 3)= 0.040 mol ·L -1

]

2. 制备200 mL pH=8.00的缓冲溶液,应取0.500 mol ·L -1 NH 4Cl 和0.500 mol ·L -1 NH 3各多少毫升?5b 3((NH ) 1.810)K -=?$

3. 0.1 mol ·L -1

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能否用酸碱滴定法滴定?为什么?当化学计量点时pH 为多少?选何指示剂指示终点?(已知邻苯二甲酸氢钾3a 1

p 1.110K -=?$、

6a 2p 3.910K -=?$。)

4. 乌洛托品(化学名称:六次甲基四胺)是治疗尿道感染的药品,药典上规定纯度不能小

于99%,称取该药品0.1190 g 加入0.04971 mol ·L -1 H 2SO 4 50.00 mL ,加热发生反应:

264242424(CH )N 2H SO 6H O 6HCHO 2(NH )SO ++=↑+

再用0.1037 mol ·L -1

NaOH 回滴过量的H 2SO 4,消耗NaOH15.27 mL ,计算样品中乌洛托

品的质量分数,并说明其纯度是否达到药典的规定。

5. 某一弱酸HA 水溶液,pH=2.37,此溶液中的HA 被NaOH 中和一半时,溶液pH=3.85。求

(1)弱酸的解离常数;(2)弱酸的初始浓度。

6. 称取土样1.000 g ,溶解后,将其中的磷沉淀为磷钼酸铵,用20.00 mL 0.1000 mol ·L -1

NaOH 溶解沉淀,过量的NaOH 用0.2000 mol ·L -1 HNO 3 7.50 mL 滴至酚酞终点,计算土

样中w (P),w (P 2O 5)。已知: 2344442432222424324442H PO 12MoO 2NH 22H (NH )HPO 12MoO H O 11H O

(NH )HPO 12MoO H O 24OH 12MoO HPO 2NH 13H O

-++---++++==??+??+==+++

7. 称取含有CaCO 3的样品0.2000 g ,溶于过量的40.00 mL 0.1000 mol ·L -1的HCl 溶液中,

充分反应后,过量的HCl 溶液需0.1021 mol ·L -1的NaOH 溶液3.05 mL 滴定至终点。求

样品中w (CaCO 3)。

8. 工业用NaOH 常含有Na 2CO 3,今取试样0.8000 g ,溶于新煮沸除去CO 2的水中,用酚酞作

指示剂,用0.3000 mol ·L -1 HCl 溶液滴至红色消失,需30.50 mL ,在加入甲基橙作指

示剂,用上述HCl 溶液继续滴至橙色,消耗2.50 mL ,求试样中w (NaOH),w (Na 2CO 3)。

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习题

《无机与分析化学》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本综合练习题及答案与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张凤、王耀勇、余德润主编的 《无机与分析化学》教材配套使用) 《无机与分析化学》综合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与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蒸气压降低、沸点升高、凝固点下降有关的因素为()。 A. 溶质的本性 B. 溶液中溶质的粒子数 C. 剂的体积 D. 溶液的体积 2. 高原地区水的沸点一般( )。 A. 等于100℃ B. 高于100℃ C. 低于100℃ D. 无法确定 3. 在常压下,海水的沸点一般( )。 A. 等于100℃ B. 高于100℃ C. 低于100℃ D. 无法确定 4. 在常压下,海水的凝固点一般( )。 A. 等于0℃ B. 高于0℃ C. 低于0℃ D. 无法确定 5. 溶液的凝固点总是( )纯溶剂的凝固点。 A. 等于 B.高于 C.低于 D. 无法确定 6. 静脉注射时,注射液应与血液是( )。 A. 等渗溶液 B.高渗溶液 C. 低渗溶液 D. 无法确定 7. 常量分析的称量一般在( )。 A. 0.1g以上 B. 10g以上 C. 0.01~0.001g D. 1~10g 8. 确定样品中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属于()。 A. 定性分析 B. 定量分析 C. 结构分析 D. 滴定分析 9.对微量成分进行分析一般采用()。 A. 滴定分析 B. 重量分析 C. 气体分析 D. 仪器分析 1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方法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B. 系统误差呈正态分布 C. 系统误差具有重现性 D. 系统误差包括操作误差 11.下列()种情况可引起系统误差。 A. 天平零点突然有变动 B. 看错滴定管读数 C. 加错试剂 D. 使用的蒸馏水不纯

2013年南京理工大学813无机化学考试大纲

》考试大纲 无机化学》 《无机化学 一、复习参考书 1.无机化学. 第五版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二、复习要点 第一章气体 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及其应用 2.气体混合物的分压定律及其应用 重点:分压定律 第二章热化学 1.热力学的术语和基本概念 2.热力学第一定律 3.焓变和热化学方程式 4.Hess定律 重点:焓变及Hess定律 第三章化学动力学基础 1.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2.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速率方程式 3.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Arrhenius方程式 4.反应速率理论和反应机理简介 重点: 浓度、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第四章化学平衡熵和Gibbs函数 1.标准平衡常数 2.标准平衡常数的应用 3.化学平衡的移动 4.自发变化和熵 5.Gibbs函数 重点:标准平衡常数及其应用、Gibbs函数 第五章酸碱平衡 1.酸碱质子理论、酸碱电子理论 2.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 3.缓冲溶液 4.配位平衡 重点: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缓冲溶液、配位平衡 第六章沉淀溶解平衡 1.溶解度和溶度积 2.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3.两种沉淀之间的平衡

重点:沉淀的生成和溶解、两种沉淀之间的平衡 第七章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基础 1.电化学电池 2.电极电势 3.电极电势的应用 重点:电极电势的应用 第八章原子结构 1.氢原子结构 2.多电子原子结构 3.元素周期律 重点:波函数的意义、量子数、多电子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九章分子结构 1.价键理论 2.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3.分子轨道理论 4.键参数 重点:杂化轨道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分子轨道理论 第十章固体结构 1.晶体结构和类型 2.离子晶体 3.分子晶体 重点:分子晶体 第十一章配合物结构 1.配合物的空间构型和磁性 2.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重点:价键理论、晶体场理论 第十二章s 区元素 1.s 区元素概述 2.s区元素单质 3.s区元素化合物 4.对角线规则 重点:s区元素化合物 第十三章p区元素(一) 1.p区元素概述 2.硼族元素 3.碳族元素 重点:硼的化合物锡、铅的化合物

无机及分析化学答案全

第8章习题答案 1.命名下列配合物: (1)K2[Ni(CN)4] (2)(NH4)2[FeCl5(H2O)] (3)[Ir(ONO)(NH3)5]Cl2 (4)Na2[Cr(CO)5] 解:(1)四氰根合镍(Ⅱ)酸钾 (2)五氯?一水合铁(III)酸铵 (3)二氯化亚硝酸根?五氨合铱(III) (4)五羰基合铬(-Ⅱ)酸钠(参考P172) 2.写出下列配合物(配离子)的化学式? (1)硫酸四氨合铜(Ⅱ) (2)四硫氰?二氨合铬(III)酸铵 (3)二羟基?四水合铝(III)离子(4)二苯合铬(0) 解:(1)[Cu(NH3)4]SO4 (2)(NH4)[Cr(NH3)2(SCN)4] (3)[Al(H2O)4(OH-)2]+ (4)[Cr(C6H6)2] 6.试用价键理论说明下列配离子的键型(内轨型或外轨型)、几何构型和磁性大小。 (1)[Co(NH3)6]2+ (2)[Co(CN)6]3- 解:(1)Co最外层价电子排布为:27Co:3d74s2 Co2+的最外层价电子排布为:27Co2+:3d74s0 [ ][ ][ ][ ][ ] [ ] [ ][ ][ ] [ ][ ][ ][ ][ ] 3d7 4S0 4P0 4d0 [ ][ ][ ][ ][ ] [ ][ ][ ][ ][ ][ ] [ ][ ][ ] SP3d2杂化、成键,形成[Co(NH3)6]2+ 因为:形成[Co(NH3)6]2+时用的是Co2+最外层4S、4P、4d空轨道以SP3d2杂化、成键,而且中心离子Co2+形成配离子的前后单电子数没变,所以:该[Co(NH3)6]2+配合离子是外轨型,SP3d2杂化,几何构型为正八面体。 因为:以SP3d2杂化、成键形成[Co(NH3)6]2+后,具有3个单电子,所以:[Co(NH3)6]2+的磁矩为:,因为具有单电子分子是顺磁性分子,无单电子分子是抗磁性分子,所以形成[Co(NH3)6]2+后,具有3个单电子,[Co(NH3)6]2+是顺磁性分子。 (2) Co最外层价电子排布为:27Co:3d74s2 Co3+的最外层价电子排布为:27Co3+:3d64s0 [ ][ ][ ][ ][ ] [ ] [ ][ ][ ] 3d6 4S0 4P0 [ ][ ][ ] [ ][ ][ ][ ][ ][ ] d2SP3杂化、成键,形成[Co(CN)6]3- 因为:形成[Co(CN)6]3-时用的是Co3+内层d轨道,即(n-1)层d轨道与nS、nP空轨道以d2SP3杂化、成键,而且中心离子Co3+形成配合离子前有4个单电子,形成配合离子后没有单电子,中心离子Co3+形成配合离子前、后内层电子发生了重新排布,所以:该[Co(CN)6]3-配合离子是内轨型,d2SP3杂化,几何构型为正八面体。 因为:以d2SP3杂化、成键形成[Co(CN)6]3-后,没有单电子,所以:[Co(CN)6]3-的磁矩为:,因为具有单电子分子是顺磁性分子,无单电子分子是抗磁性分子,所以形成[Co(CN)6]3-后,没有单电子,[Co(CN)6]3-是抗磁性分子。 7.有两个化合物A和B具有同一化学式:Co(NH3)3(H2O)2ClBr2.在一干燥器中,1molA很快失去1molH2O,但在同样条件下,B不失去H2O。当AgNO3加入A中时,1molA沉淀出1molAgBr,而1molB 沉淀出2molAgBr。试写出A和B的化学式。 解:∵在干燥器中,1molA很快失去1molH2O,但在同样条件下,B不失去H2O知,说明A中的H2O 是外配位体,而B中的水是内配位体。当AgNO3加入A溶液中时,1molA沉淀出1molAgBr,而1molB 沉淀出2molAgBr,说明1molA中外配体为1mol Br-,而1mol B中外配体为2 mol Br-。因此它们

欧盟农产品进出口政策解读

欧盟农产品进出口政策解读 文章来源:中国县域经济报 编者按: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出口持续增长,2005年农产品出口达到272亿美元,居世界第五位。但是国际农产品市场瞬息万变,多边农业贸易规则和各国农产品贸易政策不断调整,进口检验检疫要求和技术性贸易壁垒持续增加。 目前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近1.8万家,其中年出口金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不足500家,而年出口低于100万美元的中小企业超过1万家,占全部出口企业总数的70%以上。这些企业特别是县域中小企业进入农产品出口市场时间短、经营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信息渠道不畅,特别需要政府部门提供农产品出口政策、市场方面的信息。 为帮助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及时迅速准确掌握国际农产品市场信息,帮助企业开拓农产品出口市场,从本期起我们陆续刊登国外农产品进出口政策和信息。 农业生产情况 欧盟土地资源丰富,食品的生产可以自给自足。2005年,欧盟农业和渔业的产值只占其GDP的2.5%,但欧盟仍然是一个主要的食品出口地区,也是世界最大的食品进口地区。 25国食品及农产品进口占所有商品进口的比例为6.4%,食品及农产品出口占所有商品出口的比例为6.5%,进出口大致相当。但欧盟25国进口额总体上大于出口额,2003年的贸易逆差为21.59亿欧元。 欧盟农业生产具有多样性的特点,生产的主要农产品包括家畜、谷物和奶制品,这三类产品的产值占到欧盟农业产出的近一半。另外,其他重要的农产品有葡萄酒(是世界上最大的葡萄酒生产地区)、新鲜蔬菜和水果、蛋和禽等。大田作物的种植在欧盟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包含的范围很广阔,主要指一些重要的一年生作物,包括小麦、大麦、玉米、黑麦、菜籽、向日葵、豌豆等。大田作物的种植占了欧盟耕种面积的40%。1992年以来,大田作物被列入欧盟基于面积的支持体系,也适用于对退耕土地的“休耕”措施,对大田作物的支持是欧盟预算中最多的一项,因此,也是欧盟共同农业政策改革中影响最大的。欧盟谷物产品的内部价格高于世界价格,导致了欧盟对谷物产品提供大量的出口补贴。 近年来,欧盟有机农业发展非常迅速。上世纪80年代初,由于消费者对健康和营养的日益关注及其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欧盟的有机食品市场开始发展起来。当前,欧盟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有机食品消费市场。 农村发展政策 农村发展问题是欧盟共同农业政策的一个大的部分。欧盟预算增加的部分也主要用于农村的发展。欧盟扩大后,超过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地区,而农村地区覆盖了欧盟90%的区域,这使得农村发展成为欧盟基础性的重要政策。当前欧盟的农业政策已经从支持农业生产转向对生产者的直接支付,面向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致力于食品安全、食品品质、产品多样性、动物福利、良好的环境、保持自然和乡村景观。 欧盟的农业国内支持政策 欧盟的共同农业政策是通过共同市场组织、产品共同价格制度、欧洲农业指导和保证基金EAGGF得以实施的。具体来说,就是对内统一农产品市场和价格、建立共同农业基金、对农产品出口予以补贴;对外则设置随市场供求变化而调整的差价税、配额等贸易壁垒,使欧盟农业免遭外部廉价农产品的竞争。这些机制一方面为欧盟共同农业政策的实施提供了

无机化学与分析 复习资料

一、判断题:(正确 √错误 ×) 1.电解质的聚沉值越大,其聚沉能力也越大。 ( ) 2.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越大,其反应速率越快 ( ) 3.一级反应的半衰期为t 1/2=0.693/k ,与反应物的初始浓度没有关系。 ( ) 4. pH=10.02的有效数字是四位。 ( ) 5.浓度和体积相等的酸和碱反应后,其溶液呈中性。 ( ) 6.因为Ag 2CrO 4的溶度积(K SP =2.0×10-12)小于AgCl 的溶度积(K SP =1.6×10-10),所以, Ag 2CrO 4必定比AgCl 更难溶于水。 ( ) 7. 温度一定时,Ag +/Ag 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一定大于AgI/Ag 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 ( ) 8.sp 3杂化就是1s 轨道与3p 轨道进行杂化。 ( ) 9.纯水加热到100℃,K w θ=5.8×10-13,所以溶液呈酸性。 ( ) 10.配位滴定中,酸效应系数越小,生成的配合物稳定性越高。 ( ) 11物质的质量摩尔浓度即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为mol·kg -1。 ( ) 12.纯水加热到100℃,K w θ= 5.8×10-13,所以溶液呈酸性。 ( ) 13.滴定误差是由于指示剂变色点与化学计量点不一致造成的误差。 ( ) 14.CaCO 3(s)高温分解生成CaO 和CO 2的反应是一个熵增加的反应。 ( ) 15.酸效应对配合滴定不利,所以滴定体系的pH 值越高越好。 ( ) 16.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主要是因为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 ( ) 17.浓度为0.10mol·L -1的某一元弱酸不能用NaOH 标准溶液直接滴定,则其0.10mol·L -1的共轭碱一定能用强酸直接滴定。 ( ) 18.温度一定时,Ag +/Ag 电对一定大于AgI/Ag 电对的的标准电极电势。( ) 19.某氧化还原反应,若方程式系数加倍,则其ΔθG 、ΔθH ,θ E 均加倍。( ) 20.凡是放热反应都能自发进行;凡是熵增反应也能自发进行 ( ) 二、选择题: 1.下列有关功与热的论述正确的是 A 、热等于系统恒压时的焓值。 B 、功等于系统的吉布斯函数值。 C 、热等于系统恒容时的热力学能值。 D 、功与热是系统发生状态变化时与环境的能量交换形式,与具体的变化途径有关。 2.在25℃,101.3kpa 时,下面几种气体在混合气体中分压最大的是 ( ) A 、0.1gH 2 B 、1.0gHe C 、5.0gN 2 D 、10gCO 2 3.已知CaSO 4的溶度积为2.5×10-5,如果用0.01 mol·L -1的CaCl 2溶液与等两的Na 2SO 4溶液混合, 若要产生CaSO 4沉淀,则混合前Na 2SO 4溶液的浓度至少应为( ) A 、5.0×10-3 B 、2.5×10-3 C 、1.0×10-2 D 、5.0×10-2 4.室温下,稳定状态的单质的标准熵为 ( ) A 、零 B 、1 J·mol -1·K -1 C 、大于零 D 、小于零 5.反应2NH 3(g)→N 2(g)+3H 2(g)在高温时为自发反应,其逆反应在低温时为自发反应,这意味着 正反应的△H 和△S 为 ( ) A 、△H>0、△S>0 B 、△H>0、△S<0 C 、△H<0、△S>0 D 、△H<0、△S<0 6.当反应A 2 + B 2 → 2AB 的速率方程为 υ = k(A 2)(B 2)时,则此反应 ( )

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无机化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下册)卤 素【

第14章卤素 一、选择题 1.下述氟化物溶解度由小变大规律正确的是()。 【答案】A 2.下列氟化物中,属于非离子型的化合物是()。 【答案】A 3.将离子氧化成应选用的氧化剂为()。 【答案】C 4.下列各组物质相互作用,溶液出现蓝色现象的是()。A.将Cl2气通入淀粉与KI的混合溶液中 B.淀粉溶液与饱和氯水混合 C.淀粉溶液与KI溶液混合 D .淀粉溶液与浓混合 【答案】A 5.下列性质递变规律不正确的是()。 A .离子半径 B.电子亲和能F>Cl>Br>I

C.电负性F>Cl>Br>I D .离子的水合热(绝对值) 【答案】B 6.氯气中毒时,可吸入的解毒剂是()。 A.乙醚与乙醇的混合蒸气 B.水蒸气与乙醇的混合蒸气 C.乙醚与氧气的混合气体 D.乙醚蒸气 【答案】A 7 .在常温下,与NaOH作用生成产物正确的是()。A.Cl2生成NaClO和NaCl B.Cl2生成NaClO3和NaCl C.Br2生成NaBr和NaBrO D.I2生成NaI和NaIO 【答案】A 8.下列含氧酸酸根在酸性条件下,氧化性强弱顺序正确的是()。 【答案】C 9.下列酸的酸性强弱顺序正确的是()。

【答案】A 10.氢氟酸可以贮存于铜、铅等金属制造的容器中,其原因是()。A.氢氟酸在金属表面上形成了一层致密的氟化物薄膜,可防止金属进一步腐蚀B.在金属表面上形成了一层氧化物薄膜,可保护金属免受腐蚀 C.氢氟酸本身是弱酸,对金属无腐蚀性 D.氢氟酸不与以上金属发生反应 【答案】A 11.实验室中制取少量HBr,不能采用的方法是()。 A.KBr固体与浓硫酸作用 B.KBr固体与浓磷酸作用 C.作用 D.红磷与混合后滴加 【答案】A 12.主要用于火柴、焰火的是()。 【答案】C 13.下列反应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大学无机化学第十七章试题及答案解析

第十八章 氢 稀有气体 总体目标: 1.掌握氢及氢化物的性质和化学性质 2.了解稀有气体单质的性质及用途 3.了解稀有气体化合物的性质和结构特点 各节目标: 第一节 氢 1.掌握氢的三种成键方式 2.掌握氢的性质、实验室和工业制法及用途 3.了解离子型氢化物、分子型氢化物和金属性氢化物的主要性质 第二节 稀有气体 1.了解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2.了解稀有气体化合物的空间构型 习题 一 选择题 1.稀有气体不易液化是因为( ) A.它们的原子半径大 B.它们不是偶极分子 C.它们仅仅存在较小的色散力而使之凝聚 D.它们价电子层已充满 2.用VSEPR 理论判断,中心原子价电子层中的电子对数为3的是( ) A .PF 3 B.NH 3 C.-34PO D.-3NO 3.用价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中心原子周围的电子对数为3的是( )(吴成

鉴《无机化学学习指导》) A.SCl2 B.SO3 C .XeF4 D. PF5 4.用价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中心原子价电子层中的电子对数为6的是() A.SO2 B. SF6 C. 3 AsO D. BF3 4 5. XeF2的空间构型是() A.三角双锥 B.角形 C. T形 D.直线型 6.下列稀有气体的沸点最高的是()(吴成鉴《无机化学学习指导》) A.氪 B.氡 C.氦 D.氙 7.能与氢形成离子型氢化物的是()(吴成鉴《无机化学学习指导》) A.活泼的非金属 B.大多数元素 C.不活泼金属 D.碱金属与碱土金属 8.稀有气体原名惰性气体,这是因为() A.它们完全不与其它单质或化合物发生化学反应 B.它们的原子结构很稳定,电离势很大,电子亲合势很小,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C.它们的价电子已全部成对 D.它们的原子半径大 9.下列各对元素中,化学性质最相似的是()(吉林大学《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 A.Be 与Mg B.Mg与Al C Li与Be D.Be与Al 10.下列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是()(吉林大学《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 A.Li B.Be C. Na D.Mg 11.下列化合物中,在水中的溶解度最小的是()(吉林大学《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一章课后习题

第1章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等压下加热5%的下列水溶液,最先沸腾的是() A. 蔗糖(C12H22O11)溶液 B. 葡萄糖(C6H12O6)溶液 C. 丙三醇(C 3H8O3)溶液 D. 尿素((NH2)2 CO)溶液 解:选D。在等压下,最先沸腾就是指溶液的蒸气压最低。根据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变化规律,溶液质量摩尔浓度增大,溶液的蒸气压下降。这里,相同质量分数下,溶质的摩尔质量越小,质量摩尔浓度越大。选项D中非电解质尿素的摩尔质量最小,尿素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最大,蒸气压最低,在等压下最先沸腾。 2.0.1mol·kg-1下列水溶液中凝固点最低的是() A. NaCl溶液 B. C12H22O11溶液 C. HAc溶液 D. H2SO4溶液 解:选D。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虽然不能用拉乌尔定律进行统一的定量计算,但仍然可以参照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进行定性描述。即溶质的粒子数目增大,会引起溶液的蒸气压降低,沸点升高,凝固点下降和溶液的渗透压增大。此题中,在相同质量摩尔浓度下,溶液中的粒子数目估算出来是H2SO4溶液最多,所以其凝固点最低。 3.胶体溶液中,决定溶胶电性的物质是() A. 胶团 B. 电位离子 C. 反离子 D. 胶粒 解:选D。根据胶团结构,胶核和吸附层的整体称为胶粒,胶粒中反离子数比电位离子数少,故胶粒所带电荷与电位离子符号相同。即胶粒带电,溶胶电性由胶粒决定。 4.溶胶具有聚结不稳定性,但经纯化后的Fe(OH)3溶胶可以存放数年而不聚沉,其原因是() A. 胶体的布朗运动 B. 胶体的丁铎尔效应 C. 胶团有溶剂化膜 D. 胶粒带电和胶团有溶剂化膜 解:选D。溶胶具有动力学稳定性和聚结稳定性,而聚结稳定性是溶胶稳定的根本原因,它包含两个方面,胶粒带有相同电性的电荷,当靠近时会产生静电排斥,阻止胶粒聚结合并;而电位离子和反离子形成的溶剂化膜,也会阻隔胶粒的聚结合并。由于纯化的Fe(OH)3溶胶具有这种聚结稳定性,从而可以存放数年而不聚沉。 5.有浓度同为0.01 mol·L-1的电解质①NaNO3②Na2SO4③Na3PO4④MgCl2,它们对Fe(OH)3溶胶的聚沉能力大小顺序为() A. ①②③④ B. ②④③① C ③②①④ D. ③②④① 解:选D。根据哈迪-叔尔采规则:起聚沉作用的主要是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离子。相反电荷

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

·基础化学· 【课程名称】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Inorganic Chemistry and Chemical Analysis)【课号】041026 【所属院系】化学与化学工程系 【课程总学时】75学时 【教学对象】 1、适合化学教育、化工工艺、环境科学专业的本科学生 2、预备知识:高中化学 【教学目的与课程性质、任务】 性质: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是化学教育专业、化工工艺专业、环境科学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 任务: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化学基本理论;牢固掌握元素化学知识,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化学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为学习后续课程,进行化学研究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原子结构(4学时) 1.1 氢原子的波动力学模型 1.2 轨道概念的图形描述 1.3 多电子原子轨道的能级和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4 周期表与原子结构 1.5 原子参数 第二章化学键与分子结构(6学时) 2.1 化学键的定义 2.2 离子键理论 2.3 路易斯结构式 2.4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2.5 价键理论 2.6 分子轨道理论 2.7 金属键理论 2.8 分子间作用力 第三章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4学时) 3.1 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 3.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第四章化学热力学的初步概念与化学平衡(6学时) 4.1 热化学 4.2 熵和熵变 4.3 自由能 4.4 标准平衡常数

·教学大纲·第五章酸和酸碱反应(2学时) 5.1 布朗斯特酸碱 5.2 路易斯酸碱 第六章氧化还原反应(4学时) 6.1 基本概念 6.2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6.3 埃灵罕母图 6.4 电极电势 6.5 电势数据的图示法 6.6 影响氧化还原反应的动力学因素 第七章配位化合物(4学时) 7.1 相关的定义和命名 7.2 化学键理论 7.3 异构现象和立体化学 7.4 配合物的稳定性 第八章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8学时) 8.1 弱酸、碱水溶液的质子转移平衡 8.2 溶液H3O+的计算 8.3 水解 8.4 缓冲溶液 8.5 酸碱滴定原理 8.6 滴定方式和应用 第九章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8学时) 9.1 沉淀-溶解平衡 9.2 重量分析法 9.3 沉淀滴定法 第十章配位滴定法(4学时) 10.1 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 10.2 配位滴定原理 10.3 干扰的消除和滴定方式 第十一章氧化还原滴定法(4学时) 11.1 氧化还原平衡 11.2 滴定曲线和指示剂 11.3 待测组分的预报处理 11.4 重要的氧化还原滴定法 第十二章S区元素(2学时) 12.1 单质 12.2 化合物

欧盟共同农业政策对环境保护问题的关注(精)

* 本文为中欧高等教育合作项目欧盟外贸法 (欧共体共同商 业政策及其对中欧经贸关系的影响、国家留学基金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结题成果之一。 早在 1993年结束的与奥地利、瑞典、芬兰和挪威的入盟谈判 中 , 农业就被证明是一个尤其困难的方面 , 这是因为这些国家给予农业相当普遍的支持。在最近的欧盟东扩中 , 新入盟的中东欧国家的农业落后 , 其情况虽与上述国家不同 , 但问题更多 , 主要问题是其庞大的农业人口 , 10个新成员国将会使农业人口增加 2倍多 , 农业面积将扩大 40%多。此时重要的是怎样将农业补贴调低到相对较低的支持水平 , 从而不至于使负担更为加重。参见肖海峰 : 欧盟东扩对欧盟农业的影响 , 载世界农业 , 200112期。 欧盟共同农业政策 对环境保护问题的关注 * 陈彬 摘要 :本文分析欧盟共同农业政策各个阶段改革对环境保护的不同规定 , 以及WT O 新一 轮农业谈判中欧盟有关环境保护的提案 , 并进一步对欧盟共同农业政策对环境因素的关注进行思考 , 最后总结欧盟在此领域的改革和实践对我国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 :欧盟共同农业政策 ; 农业协定 ; 环境保护作者简介 :武汉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武汉 430072中图分类号 :F350. 0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871(2008 02-0041-06 引言

农业政策一直是国际贸易规则难以进入的禁区。虽然乌拉圭回合达成了趋向自由贸易的农业协定 , 对各国国内支持也形成了一定的约束 , 但国内支持政策的庞杂、利益集团的立场分歧等诸多因素使其在多边贸易谈判中依然命运堪忧。 在主要发达国家 (国家集团和农业出口大国 (国家集团中 , 欧盟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前列 , 在全球农产品贸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 而欧盟关于农产品对外贸易的规则主要是在其共同农业政策 (Comm on Ag ricultural Po licy, CAP 框架内决定的 , 受该政策的支配。 毫无疑问 , 欧盟农业取得今天的发展 , 其共同农业政策功不可没。欧盟共同农业政策是欧洲一体化得以起步并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以政府干预的有力手段 , 长期维持着成员国之间的利益均衡。 , 在的弊端以及在实践当中所带来的问题。首先 , 共同农业政策在其存续期间遭受的最大的批评在于该政策的实施导致欧共体为此背上了沉重的财政负担。欧盟东扩也给共同农业政策带来了极大的 压力。 欧共体与 WTO 进行的促进农产品自由贸 易的谈判也对共同农业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 , 在欧共体内部的一些领域也存在着现实的危险性 , 有可能加剧粮食和农业失衡 , 如消费者对食物质量和安全产生了不信任感等。最后 , 保护关税限 41 德国研究 2008年第 2期第 23卷总第 86期 D eutschland-Studien 制了美国农产品的大量进口 , 从而加深了欧共体与美国之间的贸易摩擦。这些问题实际上导致共同农业政策今后的重大改革。

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的学习指导4

第 4 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动力学的初步概念 一、 基本要求 1. 初步了解化学反应速率、速率方程、碰撞理论、过渡状态理论和活化能的概念; 2.理解并会用浓度、温度、催化剂诸因素解释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3.初步掌握阿仑尼乌斯公式的应用,会用其求算指定反应活化能及某温度下的反应速率; 4.理解反应分子数和反应级数的概念,会进行有关基元反应的简单计算; 5.初步掌握零级、一级和二级反应的特征。 二、 要点 1.反应速率 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改变量的正值。又有平均速率和瞬时速率之分。 2.碰撞理论 1918年Lewis 运用气体分子运动论的成果提出的一种反应速率理论。它假设: ① 原子、分子或离子只有相互碰撞才能发生反应,即碰撞是反应的先决条件; ② 只有少部分碰撞能导致化学反应,大多数反应物微粒碰撞后发生反弹而与 化学反应无缘。 3.有效碰撞 能导致化学反应发生的碰撞,反之则为无效碰撞。 4.活化能 对于基元反应,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与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之差,常用E a 表示;对于复杂反应,E a 的直接物理意义就会含糊了,因此,由实验求得的E a 也叫作“表现活化能”。 5.过渡状态理论 20世纪30年代,在量子力学和统计力学发展基础上,由Eyring 等人提出的另一种反应速率理论。它认为反应物并不只是通过简单碰撞就能变成生成物,而是要经过一个中间过渡状态,即反应物分子首先形成活化络合物,通常它是一种短暂的高能态的“过渡区物种”,既能与原来的反应物建立热力学的平衡,又能进一步解离变为产物。 6.基元反应 亦称为简单反应或元反应。 指反应物分子在有效碰撞中一步直接转化为产物的反应。 7.复杂反应 亦称非基元反应。即由两个或多个基元反应步骤完成的反应。 8.速率方程 化学反应速率υ同反应物、产物浓度c 的函数关系式 υ = f (c A 、c B …) 经验表明,不少反应其速率方程具有 g B f A υc kc ?=

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无机化学》(第4版)-模拟试题(上册)

第四部分模拟试题 说明:参照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主编的《无机化学》(第4版)教材,根据各高校历年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及热门考点精心编写了1套考前模拟试题,并提供详尽、标准解答。通过模拟试题的练习,学员既可以用来检测学习该考试科目的效果,又可以用来评估对自己的应试能力。 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无机化学》(第4版)配套 模拟试题及详解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玻尔半径指的是电子离氢原子核的距离 B.玻尔半径指氢原子半径 C.玻尔半径是指电子云密度最大处离核的距离 D.玻尔半径是指电子出现几率最大处离核的距离 【答案】D 【解析】电子轨道不是固定的、机械的。电子出现几率最大处离核的距离称作玻尔半径。 2.关于氢原子的4s和4p轨道能量的高低,正确的是()。 A. B.

C. D.不能确定 【答案】C 【解析】H原子中只有一个电子,在4s和4p轨道上没有电子,就没有核内质子对4s 和4p的作用,不存在能量大小;若H原子的电子跃迁,将不存在屏蔽作用,能量大小由主量子数n决定。n相同的轨道的能量相同,因而4s和4p轨道的能量相等。 3.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都是化学键 B.只有在相邻的两个原子之间才能形成化学键 C.化学键就是原子间的吸引作用 D.化学键包括原子间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两方面的强烈作用 【答案】D 【解析】原子之间有各种作用,只有这种作用导致形成分子时才是化学键;金属键、离子键均不一定是由相邻的两个原子间形成的,整体是一个大化学键,不相邻的原子间也可形成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核内质子对其他原子核外电子的吸引及两核内质子、各自的核外电子相互排斥的强烈作用的总和。 4.下列关于离子键的说法正确的是()。 A.当两种元素的电负性差值大于1.7时,形成化合物的化学键是离子键 B.离子晶体中的离子键就是一个正离子和一个负离子之间的静电引力 C.离子键键能的大小与离子半径、离子电荷有关

2013南理工报录比

2009 电光学院通信与信息系统 318 75 23.58% 2010 电光学院通信与信息系统 294 85 28.91% 2011 电光学院通信与信息系统 275 81 29.45% 南京理工大学报录比 年份学院专业报录人数录取人数报录比推免人数2011 体育部体育教育训练学10 2 20.00% / 2011 人文学院行政管理11 3 27.27% / 2011 电光学院光学工程184 71 38.59% / 2011 机械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及理论65 18 27.69% / 2011 化工学院化学工艺26 8 30.77% / 2011 自动化学院电机与电器 4 1 25.00% / 2011 理学院金融学17 3 17.65% / 2011 电光学院物理电子学21 6 28.57% / 2011 机械工程学院车辆工程38 12 31.58% / 2011 化工学院应用化学33 78 236.36% / 2011 自动化学院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12 5 41.67% / 2011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流体力学 4 2 50.00% / 2011 理学院基础数学10 3 30.00% / 2011 电光学院电路与系统27 8 29.63% / 2011 机械工程学院精密仪器及机械26 9 34.62% / 2011 重点实验室工程力学 6 2 33.33% / 2011 化工学院工业催化9 2 22.22% / 2011 自动化学院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372 96 25.81% / 2011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工程力学 1 0 0.00% / 2011 理学院计算数学11 3 27.27% / 2011 电光学院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8 2 25.00% / 2011 机械工程学院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44 16 36.36% / 2011 重点实验室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8 3 37.50% / 2011 化工学院军事化学与烟火技术53 17 32.08% / 2011 自动化学院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18 5 27.78% / 2011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工程热物理10 4 40.00% / 2011 理学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14 5 35.71% / 2011 经济管理学院金融学34 10 29.41% / 2011 电光学院电磁场与微波技术119 44 36.97% / 2011 机械工程学院飞行器设计8 3 37.50% / 2011 重点实验室工程热物理 3 2 66.67% / 2011 自动化学院系统工程12 3 25.00% /

无机及分析化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溶液和胶体 1、溶液浓度表示c B,b B等表示及x B,w B。 2、稀溶液的依数性:与溶质的本质无关、只与溶液中单位体积的粒子 数目有关的性质。 拉乌尔定律——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蒸汽压下降:△p = p o·χ ,p=p o×χA。在一定温度下,稀溶液的蒸气压等于纯溶剂的蒸气B 压乘以溶液中溶剂的摩尔分数。 溶液沸点的升高和疑固点下降——△T b = K b×b B△T f=K f×b B 溶液的渗透压(П)——П×V = n B×R×T即П= c B×R×T,应用求分子量。 3、胶体溶液,胶团的结构:AgI溶胶:(KI过量) {(AgI)m · nI-·(n-x)K+}x-·xK+。 第二、三章:化学反应的能量和方向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1、概念:状态函数,热和功(注意规定符号)途径函数。 U = Q + W 热力学第一定律,标准态 。 状态函数:用于确定系统状态的物理量称为系统的状态函数。 性质:a.单值性:系统的一个状态对应一组状态函数(状态一定,状态函数一定)。b. 状态函数的变化只与系统的初始状态和终了状态有关,即与过程有关而与途径无关。

热:系统与环境间因温度差而交换的能量 功:除热以外,其他各种形式被传递的能量都称为功。 2、热化学,恒容反应热Q V= ?U- W = ?U ,恒压反应热:Q p = H2 -H1 = ?H,?盖斯定律:一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该反应的热效应相同。换句话说,也就是反应热效应只与起始状态和终了状态有关,而与变化途径无关。ΔH表示一类化学反应的热效应。这类化学反应必须满足以下条件:该化学反应为封闭系统,其经过一个或一系列的变化,该变化过程中必须是非体积功为零,定容或定压。 3、?f H m的定义:在标准状态下(100kPa,298K),由稳定单质生成1摩尔的纯物质时的反应热称为该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r H m= νB?f H m(B)(可以用298.15K近似计算)。 ∑ B 4、?c H m的定义:1mol标准态的某物质B完全燃烧生成标准态的产 ν物的反应热,称为该物质的标准摩尔燃烧焓。?r H m= -∑ B ?c H m(B)(可以用298.15K近似计算)。 B CO2(g)的标准摩尔生成焓等于C(石墨)的标准摩尔燃烧 焓。 5、熵(S)——混乱度的量度,热力学第三定律:纯净物质的完美晶体熵值为0即S*( 0 K ) = 0 ,标准摩尔熵S m (B,T ), νB S m(B) (可以用298.15K近似计算) ?r S m =∑ B 注意:参考状态单质S m (B,T )不为零,而?f H m,?f G m及(H+,aq)的人为规定值为零

欧盟农业政策

一、欧盟共同农业政策的主要内容 欧盟共同农业政策(CAP,Common Agriculture Policy)是在欧共体共同农业政策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是欧共体的两大支柱之一(另一支柱为关税同盟)。它由一整套规则和机制所组成,是欧盟最重要的共同政策之一,主要目的是用来规范欧盟内部农产品的生产、贸易和加工。共同农业政策的最大特点是:对内实行价格支持,对外实行贸易保护。 建立:早在1956年进行的欧共体谈判中,法国就坚决主张农产品也应该包含在关税同盟中。从国家利益的角度分析,关税同盟所带来的自由贸易效益可使德国制造商获益,建立CAP对法国农民也有同样的效果。法国、意大利、荷兰是CAP的积极支持者。CAP 最早由《罗马条约》提出,1960 年欧委会正式提出建立共同农业政策的方案,1962年欧共体六国通过了《建立农产品统一市场折衷协议》,这个协议成为CAP的最初框架。 共同农业政策的目标: 1、促进技术进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tipped, and we seem increasingly dependent on work for our sense of self.我并不认为这种社区概念的变 2、增加农民收入,保证农民合理的生活水平。 3、稳定农产品市场,保证供应的可靠性。 4、保护生态环境和动物生存环境,保证食品安全。 5、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 共同农业政策的原则 欧共体为了协调成员国之间的利益,制定了三条必须共同遵守的原则: 一、共同体市场统一原则,即逐步取消成员国之间的关税,实现共同体内部成员国之间商品、劳动力和资本自由流通;协调成员国之间防疫和兽医等条例;制定共同的经营法则和竞争法则等。 二、共同体优先原则,即实行进口征税、出口补贴的双重体制。当产品进口价格低于共同内部价格,实行进口征税;当产品出口价格低于共同内部价格,实行价格补贴,控制从共同体外部进口,避免受到世界市场波动的影响。 三、价格和预算统一原则,即制定统一的农产品价格和财政预算,由各成员国交纳一定的费用建立农业指导金和保证基金,用以进行补贴和支持欧盟的农业发展。 共同农业政策的运行机制 1、价格机制价格机制是共同农业政策运行机制的核心。共同农业政策的价格机制有三部分组成:目标价格、干预价格和门槛价格。目标价格是价格机制的中心,是根据一种农产品在共同体内部最供不应求的地区所形成的市场价格而确定的,是农民有望在公开市场上得到的价格。干预价格也叫保护价格或保证价格,是低于目标价格的共同体农产品的最低保证价格。一旦共用体内的市场价格降到目标价格以下某一点时,共同体就用干预价格收购农产品,以维持市场价格的稳定。门槛价格是对欧共体之外的国家设立的,是第三国农产品进入欧共体的最低进口价。门槛价格的目的在于为了保证欧共体进口农产品的价格能与欧共体的目标价格一致。门槛价格与进口农产品的到岸价格之差作为关税收入(差价关税:共同农业政策的过渡措施,已于1968年停止征收)。 2、货币补偿金机制由于欧共体成立之初没有统一的货币,当各国货币汇率出现频繁波动时,会对共同价格体系的稳定造成很大威胁,为了维持农产品的共同价格,1969年,欧共体又创立了货币补偿金制度,对货币升值国的出口和进口农产品分别按其货币升值幅度提供补贴或征税,对货币贬值国则按价值幅度对其出口进行征税,进口给予补贴。 3、欧洲农业指导与保证基金分为两个部分:用于农产品市场管理的保证部分和用于农业结构改革的指导部分。保证部分主要开支项目为:为支持农产品出口而发放的出口补贴;农产品市场的干预费用;因货币汇率波动引起的货币补偿金。指导部分主要用于欧共体在农业结构政策范围内采取的各项措施、理事会决定的特别开支及改进生产设施和农产品销售工程。 4、共同市场组织(COM)是共同农业政策的主要机制,因不同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条件而变化。有以下四种类型: 1)、按照生产要素对生产者提供的直接资助。涉及的农产品主要有谷物、油菜籽、蛋白质作物、绵羊肉和牛肉。 2)、根据生产水平的一定比例提供资助,主要涉及橄榄油、烟草、棉花、某些被处理过的水果和蔬菜,还包括葡萄酒。 3)、对成本主要由消费者承担的产品提供支持,主要涉及奶制品和糖类。 4)、允许市场自身调节供求波动而只有极少的干预,主要涉及水果蔬菜、高档葡萄酒、猪肉、家禽等。 CAP实施的意义 CAP实施以来,不仅对促进欧洲农业发展、稳定农产品市场,也对推动欧洲一体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1、迅速提高了成员国的农产品质量,保证了农产品市场的供给。1983年,欧共体成为世界第三大小麦出口国,同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糖料供给国和奶制品的主要供给国。到1984年,欧共体成为世界第二大牛肉净出口国。 2、CAP对农产品的价格支持和出口补贴极大地刺激了各成员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居优势的成员国竭力发展农业生产,取得较多的价格支持费用。农业居劣势的成员竭力采取措施发展农业生产,以减少从其他成员国进口农产品,不仅节省外汇支出,也增加了其农产品在共同体市场上的竞争力。 3、统一对外的农产品进口关税壁垒保护了内部农产品市场,使得内部的农产品贸易迅速发展,贸易大幅增长。自二战到20世纪60年代初,西欧一直是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的农产品出口市场。1958年,欧共体中的一些国家共进口谷物1180万吨,其中只有8%是从成员国购买的。从1961年到1974年,内部农产品贸易额从34亿美元剧增到204亿美元,增长了近7倍。CAP为欧洲经济一体化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 问题:共同农业政策在实施额发挥作用的同时,自身隐藏着的一些弊端和不足并由此带来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1、CAP对农产品的价格支持和农业生产补贴,导致农业产出增长超过市场对农产品的吸收能力。在1973—1988年间,欧共体的农业产量年均增长2%,而内部消费年均增长只有0.5%。1984—1985年度,欧共体主要农畜产品过剩严重,在过剩消费能力中小麦为24%,大麦为20%,糖料为34%,奶粉及奶制品达到242%。 2、巨大开支给成员国造成严重的财政负担,加大了普通消费者的负担。1980年,欧共体农业政策开支占总支出比例的73%。 3、增加了大农户的收入,却不能增加小农户的收入。。由于共同农业政策补贴和产量挂钩,大量的补贴被大农场主享受,大量的中小家庭农场则获益不多。 4、成员国内部利益分配不均。如德国虽然承担了总体预算的29.2%,却只能从欧共体得到14.8%的回报。 5、对农产品的价格补贴和出口补贴,影响了世界农产品价格和其他农产品出口国在世界市场的份额,加剧了欧共体同其贸易伙伴尤其是美国在农产品出口领域的摩擦和纠纷。 二、共同农业政策的改革进程 CAP自产生以来,经历了几次大的变革。 1、20世纪60年代重组农业结构的改革 CAP 建立的最初目的主要是应对战后食品供应的短缺,提高农产品生产效率以及农产品产量。为此,当时的欧洲委员会于1968 年公布了以欧委会副主席曼斯霍尔特命名的《欧洲共同农业政策改革备忘录》即“曼斯霍尔特计划”,并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鼓励兼并小农场以形成大农场,实现农业的大规模生产;让老年生产者退出生产等。由于改革过于激进,给大量家庭农场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许多措施最终未能付诸于实践。 2、20世纪70年代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改革 1972 年CAP 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加快实现欧洲农业的现代化,采取的主要措施有:推进农业职业培训,鼓励青年从事农业生产,让年老农民提前退休以更新农业生产的劳动力。1975 年又推行了“贫困地区计划”,向生产条件较恶劣的地区如山区农民提供补贴。此后,欧洲一些农产品生产部门已经出现了生产过剩的现象。为保证农民收入水平,政府对农产品实行价格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