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组播原理介绍

组播原理介绍

组播原理介绍
组播原理介绍

1.1 IP组播概述

当信息(包括数据、语音和视频)传送的目的地是网络中的少数用户时,

可以采用多种传送方式。可以采用单播(Unicast)方式,为每个用户单

独建立一条数据传送通路;或者采用广播(Broadcast)方式,把信息传

送给网络中的所有用户,使用这种方式时,不管用户是否需要,他们都

会接收到广播来的信息。例如,在一个网络上有200个用户需要接收相

同的信息时,传统的解决方案是用单播方式把这一信息分别发送200次,

以便确保需要数据的用户能够得到所需的数据;或者采用广播的方式,

在整个网络范围内传送数据,需要这些数据的用户可直接在网络上获取。

这两种方式都浪费了大量宝贵的带宽资源,而且广播方式也不利于信息

的安全和保密。

IP组播技术的出现及时解决了这个问题。组播源仅发送一次信息,组播

路由协议为组播数据包建立树型路由,被传递的信息在尽可能远的分叉

路口才开始复制和分发(参见图1-1),因此,信息能够被准确高效地传

送到每个需要它的用户。

图1-1单播与组播传送消息的对比

需要注意的是,组播源不一定属于组播组,它向组播组发送数据,自己

不一定是接收者。可以同时有多个源向一个组播组发送报文。

网络中可能有不支持组播的路由器,组播路由器可以使用隧道方式将组

播包封装在单播IP包中传送给相邻的组播路由器,相邻的组播路由器再

将单播IP头剥掉,然后继续进行组播传输。从而避免对网络的结构进行

较大的改动。

组播的优势主要在于:

提高效率:降低网络流量,减轻服务器和CPU负荷;

●优化性能:减少冗余流量;

●分布式应用:使多点应用成为可能。

1.2 组播地址

1.2.1 IP组播地址

组播报文的目的地址使用D类IP地址,范围是224.0.0.0到

239.255.255.255。D类地址不能出现在IP报文的源IP地址字段。

单播数据传输过程中,一个数据包传输的路径是从源地址路由到目的地

址,利用“逐跳”(hop-by-hop)的原理在IP网络中传输。然而在IP

组播环境中,数据包的目的地址不是一个,而是一组,形成组地址。所

有的信息接收者都加入到一个组内,并且一旦加入之后,流向组地址的

数据立即开始向接收者传输,组中的所有成员都能接收到数据包。组播

组中的成员是动态的,主机可以在任何时刻加入和离开组播组。

组播组可以是永久的也可以是临时的。组播组地址中,有一部分由官方

分配的,称为永久组播组。永久组播组保持不变的是它的IP地址,组中

的成员构成可以发生变化。永久组播组中成员的数量都可以是任意的,

甚至可以为零。那些没有保留下来供永久组播组使用的IP组播地址,可

以被临时组播组利用。

D类地址的范围及含义见表1-1。

表1-1D类地址的范围及含义

常用的预留组播地址列表如下:

表1-2预留的组播地址列表

1.2.2 以太网组播MAC地址

以太网传输单播IP报文的时候,目的MAC地址使用的是接收者的MAC

地址。但是在传输组播报文时,传输目的不再是一个具体的接收者,而

是一个成员不确定的组,所以使用的是组播MAC地址。组播MAC地址

是和组播IP地址对应的。IANA(Internet Assigned Number Authority)

规定,组播MAC地址的高24位为0x01005e,MAC地址的低23位为

组播IP地址的低23位。

图1-2组播IP地址与以太网MAC地址的映射关系

由于IP组播地址的后28位中只有23位被映射到MAC地址,这样就会

有32个IP组播地址映射到同一MAC地址上。

1.3 IP组播协议

组播涉及到的协议主要有组播组管理协议和组播路由协议。组播组管理

协议目前使用的是作为IP组播基本信令协议的因特网组播管理协议

(IGMP),它运行在主机和路由器之间,作用是使路由器了解网段上有

没有组播组成员。组播路由协议运行在组播路由器之间,作用是建立和

维护组播路由,完成正确、高效地转发组播数据包。目前使用的组播路

由协议主要有PIM-SM、PIM-DM、MSDP等。而单播路由协议BGP经

过组播扩展后也可以在域间传递组播路由信息。

1.3.1 因特网组管理协议

因特网组管理协议IGMP是主机可以使用的唯一协议,它定义了主机与

路由器之间组播成员关系的建立和维护机制,是整个IP组播的基础。主

机通过IGMP通知路由器有关组成员的信息,并使路由器能通过和自己

直接相连的主机来了解组内其他成员的情况。如果一个网络中有一个用

户通过IGMP宣布加入某组播组,则网络中的组播路由器就将发到该组

播组的信息通过组播路由协议进行传播,最终将该网络作为一个分枝加

入组播树。当主机作为某个组的成员开始收到信息后,路由器就会周期

性地对该组进行查询,检查组内的成员是否还参与其中,只要还有一个

主机仍在参与,路由器就继续接收数据。当网络中的所有用户退出该组

播组后,相关的分枝就从组播树中删掉。

1.3.2 组播路由协议

由于组播组地址是虚拟的,所以不可能如同单播那样,直接从数据源一

端路由到特定的目的地址。组播应用程序将数据包发送给一组希望接收

数据的接收者(组播地址),而不是仅仅传送给一个接收者(单播地址)。

组播路由建立了一个从数据源端到多个接收端的无环数据传输路径。组

播路由协议的任务就是构建分发树结构。组播路由器能采用多种方法来

建立数据传输的路径,即分发树。

与单播路由一样,组播路由也分为域内和域间两大类。域内组播路由目

前已经相当成熟,在众多的域内路由协议中,PIM-DM(协议独立组播—

密集模式)和PIM-SM(协议独立组播—稀疏模式)是目前应用最多的协

议。域间路由的首要问题是路由信息(或者说可达信息)如何在自治系

统之间传递,由于不同的AS可能属于不同的运营商,因此除了距离信息

外,域间路由信息必须包含运营商的策略,这是与域内路由信息的不同

之处。

1. 域内组播路由协议

PIM-DM(Protocol-Independent Multicast Dense Mode)

密集模式组播路由协议适用于小型网络。它假设网络中的每个子网都存

在至少一个对组播源感兴趣的接收站点。因此,组播数据包被扩散到网

络中的所有点。与此伴随着相关资源(带宽和路由器的CPU等)的消耗。

为了减少这些宝贵网络资源的消耗,密集模式组播路由协议对没有组播

数据转发的分支进行剪枝操作,只保留包含接收站点的分支。为了使剪

掉的分支中有组播数据转发需求的接收站点可以接收组播数据流,剪掉

的分支可以周期性地恢复成转发状态。为了减少等待剪枝分支恢复转发状态的延时时间,密集模式组播路由协议使用嫁接机制主动恢复组播报文的转发。这种周期性的扩散和剪枝现象是密集模式协议的特征。一般说来,密集模式下数据包的转发路径是“有源树”——以“源”为根、组播组成员为枝叶的一棵树。由于有源树使用的是从组播源到接收者的最短路径,因此也称为最短路径树SPT(Shortest Path Tree)。

●PIM-SM(Protocol-Independent Multicast Sparse Mode)

密集模式采用的扩散—剪枝技术,在广域网上是不可取的。在广域网上,组播接收成员相对稀疏,多采用稀疏模式。稀疏模式默认所有主机都不需要接收组播包,只向明确指定需要组播包的主机转发。为了使接收站点能够接收到特定组的组播数据流,连接这些站点的组播路由器必须向该组对应的“汇聚点”RP(Rendezvous Point)(汇聚点需要在网络中构建,是一些虚拟的数据交换地点)发送加入消息,加入消息经过一个个路由器后到达根部,即汇聚点,所经过的路径就变成了共享树的分支。稀疏模式协议先将组播报文发送到汇聚点,再沿以汇聚点为根的组员为枝叶的“共享树”转发。为了避免共享树的分支由于不被更新而被删除,稀疏模式组播路由协议通过向分支周期性地发送加入消息来维护组播分布树。

发送端如果想要给特定的地址发送数据,首先要在汇聚点进行注册,之后把数据发向汇聚点。当数据到达了汇聚点后,组播数据包被复制并沿着分发树路径把数据传给接收者。复制仅仅发生在分发树的分支处,这个过程能自动重复直到数据包最终到达目的地。

2. 域间组播路由协议

●MSDP(Multicast Source Discovery Protocol)

对于ISP来说,不希望依靠竞争对手的RP转发组播流量,但同时又要求无论信源的RP在哪里,都能从信源获取信息发给自己内部的成员。MSDP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提出的。MSDP(组播源发现协议)用于多个PIM-SM域互连。MSDP允许不同域的RP共享其组播源信息。MSDP要求域内组播路由协议必须是PIM-SM。

●MBGP组播扩展

目前使用最多的域间单播路由协议是BGP-4。由于组播的网络拓扑和单播拓扑有可能不同,为了实现域间组播路由信息的传递,必须对BGP-4进行改造。为了构造域间组播路由树,除了要知道单播路由信息外,还要知道网络中哪些部分是支持组播的,即组播的网络拓扑情况。

在RFC2858中规定了对BGP进行多协议扩展的方法,扩展后的BGP (MBGP,也写作BGP-4+)不仅能携带IPv4单播路由信息,也能携带其它网络层协议(如组播、IPv6等)的路由信息,携带组播路由信息只是其中一个扩展功能。

1.4 IP组播报文的转发

在组播模型中,源主机向IP数据包目的地址字段内的组播组地址所表示

的主机组传送信息。和单播模型不同的是,组播模型必须将组播数据包

转发到多个外部接口上以便能传送到所有接收站点,因此组播转发过程

比单播转发过程更加复杂。

●RPF(Reverse Path Forwarding,逆向路径转发)

为了保证组播信息包都是通过最短路径到达路由器,组播必须依靠单播

路由表或者单独提供给组播使用的单播路由表(如MBGP组播路由表),

对组播信息包的接收接口进行一定的检查,这种检查机制就是大部分组

播路由协议进行组播转发的基础——RPF(Reverse Path Forwarding,

逆向路径转发)检查。组播路由器利用到达的组播数据包的源地址来查

询单播路由表或者独立的组播路由表,以确定此数据包到达的入接口处

于接收站点至源地址的最短路径上。如果使用的是有源树,这个源地址

就是发送组播数据包的源主机的地址;如果使用的是共享树,该源地址

就是共享树的根的地址。当组播数据包到达路由器时,如果RPF检查通

过,数据包则按照组播转发项进行转发,否则,数据包被丢弃。

●组播策略路由

组播策略路由是对组播通常按照路由表进行报文转发功能的一种补充和

增强,它依照用户指定的具体策略来转发组播报文。

组播策略路由通过配置Route-policy来实现,它是单播策略路由的一种

扩展,由用户输入的一组IF-MATCH-APPLY语句来描述。IF-MATCH子

句定义匹配准则,也就是通过当前Route-policy规定所需满足的过滤条

件,它规定当组播报文满足用户设置的匹配条件时,不再按照通常的流

程来转发,而是按照用户设置的动作(由APPLY语句描述)进行转发。

有关组播策略路由的具体配置请参见本手册的“网络协议”部分。

1.5 组播的应用

IP组播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单点发送多点接收的问题,实现了IP网络中点

到多点的高效数据传送,能够大量节约网络带宽、降低网络负载。利用

网络的组播特性可以方便地提供一些新的增值业务,包括在线直播、网

络电视、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网络电台、实时视/音频会议等互联网的

信息服务领域。

●多媒体、流媒体的应用;

●培训、联合作业场合的通信;

●数据仓库、金融应用(股票)等;

●任何“点到多点”的数据发布应用。

在IP网络中多媒体业务日渐增多的情况下,组播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组播业务也将逐渐得到推广和普及。

组播原理详解

组播原理 第一章概述 随着数据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各项基于数据通信技术的业务层出不穷,FTP,HTTP, SMTP等传统的数据通信业务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视频点播,远程教学,新闻发布,网络电视等新型业务也逐渐发展起来,并被引入数据通信网络。 这些新型业务的特点是,有一个服务器(我们把这个服务器称为媒体流服务器)在发布信息,而接收端数量很大,可能有成千上万个,而且具体数目不固定。在这种方式下,我们可以使用传统的客户服务器 (C/S )模型解决,按照下面的思路: 1。在媒体流服务器上启动媒体流播放进程,作为服务器; 2。客户端每当想接受某个媒体流服务器的数据的时候,通过给出该媒 体流服务器的IP 地址,来跟该媒体流服务器建立连接(比如,TCP 连接等); 3。媒体流服务器维护一个客户列表,采用轮循的方式向每个客户发送 媒体流。 可以看出,这样的解决方案有两个缺陷: 1。客户数目很大的时候,媒体流服务器就有可能承受不了,因为这种 媒体流跟传统的窄带业务(比如HTTP等)不同,它需要很高的带宽 来传输,而且服务器还必须维护每个客户的信息; 2。严重浪费网络资源,相同的数据可能在网上传播了很多次,在一些 带宽较低的链路上,可能引起严重的通信瓶径。 在这个时候,我们自然而然的想起了组播。这种技术最适合上面的这些新型业务。因为组播通信有下列优点: 1。媒体流服务器不必知道某个客户端的存在,它只管把媒体流以组播 地址播放出去即可,而且仅仅播放一份; 2。媒体流数据在网上仅仅传送一份即可,即使有成千上万个客户端;

3。客户端不必向媒体流服务器注册,如果想接收某个媒体流服务器的 数据,仅仅加入该媒体流服务器所播放的数据所在的多播组即可。 组播技术从提出到现在,它的一些标准和技术已经相当完善了,但推广还不是十分广 泛,尤其是在我国,人们对组播的认识还处于一个朦胧的阶段,更谈不上规模应用。为了让 大家尽快的了解组播技术,我们在本文中给出一些学习指引,主要有下列内容: 1。组播基础概念,这些概念是深入学习组播的最基础的东西,如果对这些基础概念不 了解,学习组播将是一句空话; 2。流行组播协议,在文中我们不具体分析哪种组播协议,而给出组播协议的一些共性, 并列举了目前比较流行的组播协议和它的应用场合; 3。列举了一些参考资料,这些资料按照不同的读者层次列举,既有面向组播专家的高级论题,也有面向初学者的入门文章。 总之,本文是面向组播初学者的,如果你从没有接触过组播技术,那么仔细的阅读本文并掌握介绍的一些基本概念,然后参考文中列举的其他文章,将会是一种良好的学习路径。如果您是一位组播技术方面的专家,阅读本文也不无裨益,您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了解组播的基础概念,也可以参考文中提到的其他组播文章,相信对您也是有好处的。

PIM技术介绍

IP组播目录 目录 PIM (1) PIM简介 (1) PIM-DM简介 (1) PIM-DM工作机制 (2) PIM-SM简介 (4) PIM-SM工作机制 (5) PIM-SM管理域机制介绍 (10) SSM模型在PIM中的实现 (12) 多实例的PIM (13)

PIM PIM简介 PIM是Protocol Independent Multicast(协议无关组播)的简称,表示可以利用静 态路由或者任意单播路由协议(包括RIP、OSPF、IS-IS、BGP等)所生成的单播 路由表为IP组播提供路由。组播路由与所采用的单播路由协议无关,只要能够通过 单播路由协议产生相应的组播路由表项即可。PIM借助RPF(Reverse Path Forwarding,逆向路径转发)机制实现对组播报文的转发。当组播报文到达本地设 备时,首先对其进行RPF检查:若RPF检查通过,则创建相应的组播路由表项, 从而进行组播报文的转发;若RPF检查失败,则丢弃该报文。 根据实现机制的不同,PIM分为以下两种模式: z PIM-DM(Protocol Independent Multicast-Dense Mode,协议无关组播—密集模式) z PIM-SM(Protocol Independent Multicast-Sparse Mode,协议无关组播—稀疏模式) 说明: 为了描述的方便,本文中把由支持PIM协议的组播路由器所组成的网络简称为“PIM 域”。 PIM-DM简介 PIM-DM属于密集模式的组播路由协议,使用“推(Push)模式”传送组播数据, 通常适用于组播组成员相对比较密集的小型网络。 PIM-DM的基本原理如下: z PIM-DM假设网络中的每个子网都存在至少一个组播组成员,因此组播数据将被扩散(Flooding)到网络中的所有节点。然后,PIM-DM对没有组播数据转 发的分支进行剪枝(Prune),只保留包含接收者的分支。这种“扩散—剪枝” 现象周期性地发生,被剪枝的分支也可以周期性地恢复成转发状态。 z当被剪枝分支的节点上出现了组播组的成员时,为了减少该节点恢复成转发状态所需的时间,PIM-DM使用嫁接(Graft)机制主动恢复其对组播数据的转发。

组播基础

一、什么是组播 1.什么是组播? 组播是一种数据包传输方式,当有多台主机同时成为一个数据包的接受者时,出于对带宽和CPU负担的考虑,组播成为了一种最佳选择。 2.组播如何进行工作? 组播通过把224.0.0.0-239.255.255.255的D类地址作为目的地址,有一台源主机发出目的地址是以上范围组播地址的报文,在网络中,如果有其他主机对于这个组的报文有兴趣的,可以申请加入这个组,并可以接受这个组,而其他不是这个组的成员是无法接受到这个组的报文的。 3.组播和单播的区别? 为了让网络中的多个主机可以同时接受到相同的报文,如果采用单播的方式,那么源主机必须不停的产生多个相同的报文来进行发送,对于一些对时延很敏感的数据,在源主机要产生多个相同的数据报文后,在产生第二个数据报文,这通常是无法容忍的。而且对于一台主机来说,同时不停的产生一个报文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负担。 如果采用组播的方式,源主机可以只需要发送一个报文就可以到达每个需要接受的主机上,这中间还要取决于路由器对组员和组关系的维护和选择。 4.组播和广播的区别? 如同上个例子,当有多台主机想要接收相同的报文,广播采用的方式是把报文传送到局域网内每个主机上,不管这个主机是否对报文感兴趣。这样做就会造成了带宽的浪费和主机的资源浪费。而组播有一套对组员和组之间关系维护的机制,可以明确的知道在某个子网中,是否有主机对这类组播报文感兴趣,如果没有就不会把报文进行转发,并会通知上游路由器不要再转发这类报文到下游路由器上。 众所周知的D类IP地址 D类地址用途 224.0.0.1 在一个子网上的所有主机 224.0.0.2 在一个子网上的所有路由器 224.0.0.4 所有DVMRP协议的路由器 224.0.0.5 所有开放最短路径优先(OSPF)路由器 224.0.0.6 所有OSPF指定路由器 224.0.0.9 所有RIPv2路由器 224.0.0.13 所有PIM协议路由器 224.0.0.0-224.0.0.255 保留作本地使用,做管理和维护任务 239.0.0.0-239.255.255.255 留用做管理使用 二、组播协议的要素 通过和广播,单播的数据传输方式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组播中最关键的两个部分:1.组的管理和维护 在组播这套协议中,在网络设备和所连接的子网需要有一套协议或机制来保证网络设备知道所连接的子网中,有多少台主机属于一个特定的组。 组播地址的分配 组播地址的动态分配: SDR (Session Directory Tool)技术允许应用程序在建立新的会话时随意选用组播地址,通过冲突检测技术避免地址的重复使用,这种方法适用于初期应用较少的MBONE

组播技术

组播提出的背景: 需要提出一种可行的高效的点到多点通信方法对比单播、广播、组播 单播: 对服务器的CPU、内存消耗过大,带宽需求较高广播: 对路由器的开销过大,链路带宽消耗过大

组播的优势和劣势 优势: 实现高效的点到多点的通信 支持分布式应用 实现冗余备份和业务数据分流 劣势: 组播基于UDP,容易出现丢包现象容易出现报文的转发失序 没有较好的流控方法 部署组播网络的瓶颈问题---带宽问题组播应用:

----组播协议 --组播组管理协议 --组播路由协议 组播组管理协议:规定了主机与三层设备之间建立和维护组播成员关系的机制。 使用的协议:IGMP(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l) 互联网组管理协议 CGMP(Cisco私有协议,功能类似与IGMPsnooping) MLDP(Multicast listener discover protocl) 组播侦听者发现协议 组播路由协议:运行在三层组播设备之间,用于建立和维护组播路由,并正确高效的转发组播数据包 域内使用的协议:PIM(protocol independent multicast) 协议无关组播 两个模式: PIM-DM(dense mode)密集模式 PIM-SM(sparse mode)稀疏模式 域间使用的协议:MSDP(multicast source discover protocl 组播源发现协议 MBGP(multicast BGP)组播BGP 可以跨越AS传递组播。 多播地址:

前4个比特总为:1110 范围:224.0.0.0 ~ 239.255.255.255 MAC地址:采用保留的IEEE802地址0100.5E00.0000 第8个比特位为I/G 比特,当为1时,表示是多播地址 将组地址的最后23bit映射到保留地址0100.5E00.0000 注:其中有32个不同的D类IP地址能映射成相同的一个MAC地址 注:因为组地址已知,那么MAC地址也已知,所以在组播中是不存在ARP的 保留地址 224.0.0.0 ~ 224.255.255.255 保留给路由协议和其他网络维护功能 注:多播路由器不会把目的地址是该范围的数据包前转 224.0.0.1 子网中的所有系统 224.0.0.2 子网中的所有路由器 224.0.0.4 DVMRP路由器 224.0.0.5 所有OSPF路由器 224.0.0.6 OSPF指定路由器 224.0.0.9 RIP-2路由器 224.0.0.10 EIGRP路由器 224.0.0.13 PIM路由器 224.0.0.15 CBT路由器 224.0.0.39 Cisco-RP-Announce 224.0.0.40 Cisco-RP-Discovery IGMP IGMP:互联网组管理协议

IP组播基础 华为数通HCIP

单播:网络中传输的信息量与需要该信息的用户量成正比。多份内容相同的信息发送给不同用户,对信源及网络带宽都将造成巨大压力 广播:无需接收信息的主机也将收到该信息,这样不仅信息安全得不到保障,且会造成同一网段中信息泛滥 组播:有效地解决了单播和广播在点到多点应用中的问题。组播源只发送一份数据,数据在网络节点间被复制、分发,且只发送给需要该信息的接收者 传统点到点应用:(传统的电子邮件、WEB、网上银行等) 特点:1.服务提供端以单个用户为单位提供服务(同时只有一个数据发送者和接收者) 2.不同用户与服务提供端的通信数据存在差异 两个通信实体之间的通信过程如下: 1.Server封装数据包并发出,其中源IP为自身IP,目的IP为远端Client地址,源MAC为自身MAC地址,目的MAC为网关路由器的MAC地址。 2.网关路由器收到数据包,解封装后根据目的IP查找路由表,确定去往目的IP的下一跳地址及出接口。重新封装源数据包,从相应出接口发给下一跳设备继续转发。 3.经过路由器的多次逐条转发,数据包到达Client所在网络,Client收到数据后,对数据包进行解封装并交由本机上层应用协议处理。 新型点到多点应用:(在线直播、网络电视、视频会议等) 特点:1.服务提供端以一组用户为单位提供服务 2. 同组用户与服务提供端的通信数据无差异 3.对信息安全性、传播范围、网络带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部署方式: 1.单播:在一台源IP主机和一台目的IP主机之间进行(网络上绝大部分的数据都是以单播的形式传输的,例如电子邮件收发、网上银行都是采用单播实现的)(逐跳) 特点: 1.一份单播报文,使用一个单播地址作为目的地址,若网络中存在N个接收者,则Source需要发送N份单播报文 2.网络为每份单播报文执行独立的数据转发,形成一条独立的数据传送通路 缺陷: 1.重复流量过多 2.消耗设备和链路带宽资源 3.难以保证传输质量 2.广播:一台源IP主机和网络中所有其它的IP主机之间进行,属于一对所有的通讯方式,所有主机都可以接收到(不管是否需要) 特点:1.一份广播报文,使用一个广播地址作为目的地址。 2.不管是否有需求,保证报文被网段中的所有用户主机接收 缺点:只能在一个网段 1.地域范围限制 2.安全性无法保障 3.有偿性无法保障

组播实验(完整版)

组播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理解Multicast的一些基本概念。 2)掌握pim dense-mode的基本配置。 3)理解pim dense-mode的flood和prune过程。 4)理解 pim dense-mode 的assert机制 5)掌握cgmp的配置,及其优点。 6)掌握pim sparse-mode的基本配置。 二、实验拓扑和器材 Server 192.168.5.x 拓扑如上所示,需要路由器四台、交换机一台,主机三台(一台能作组播的服务器,需要Server级的windows操作系统)。 三、实验原理 1.组播基本原理 Multicast应用在一点对多点、多点对多点的网络传输中,可以大大的减少网络的负载。因此,Multicast广泛地应用在流媒体的传输、远程教学、视频/音频会议等网络应用方面。 Multicast采用D类IP地址,即224.0.0.0~239.255.255.255。其中224.0.0.0~224.0.0.255是保留地址,239.0.0.0~239.255.255.255是私有地址,类似于unicast的私有地址。 Multicast的IP地址与MAC地址的映射:MAC地址有48位,前面24位规定为01-00-5E,接着一位为0,后面23位是IP地址的后23位。 路由器间要通过组播协议(如DVMRP、MOSPF、PIM)来建立组播树和转发组播数据包。组播树有两类:源树和共享树。 多播时,路由器采用组管理协议IGMP来管理和维护主机参与组播。IGMP协议v1中,主机发送report包来加入组;路由器发送query包来查询主机(地址是224.0.0.1),同一个组的同一个子网的主机只有一台主机成员响应,其它主机成员抑制响应。一般路由器要发送3次query包,如果3次都没响应,才认为组超时(约3分钟)。IGMPv2中,主机可以发送

交换机的安全设置六大原则及三层交换的组播配置

交换机的安全设置六大原则说明 L2-L4 层过滤 现在的新型交换机大都可以通过建立规则的方式来实现各种过滤需求。规则设置有两种模式,一种是MAC 模式,可根据用户需要依据源MAC或目的MAC有效实现数据的隔离,另一种是IP模式,可以通过源IP、目的IP、协议、源应用端口及目的应用端口过滤数据封包;建立好的规则必须附加到相应的接收或传送端口上,则当交换机此端口接收或转发数据时,根据过滤规则来过滤封包,决定是转发还是丢弃。另外,交换机通过硬件“逻辑与非门”对过滤规则进行逻辑运算,实现过滤规则确定,完全不影响数据转发速率。 802.1X 基于端口的访问控制 为了阻止非法用户对局域网的接入,保障网络的安全性,基于端口的访问控制协议802.1X无论在有线LAN 或WLAN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华硕最新的GigaX2024/2048等新一代交换机产品不仅仅支持802.1X 的Local、RADIUS 验证方式,而且支持802.1X 的Dynamic VLAN 的接入,即在VLAN和802.1X 的基础上,持有某用户账号的用户无论在网络内的何处接入,都会超越原有802.1Q 下基于端口VLAN 的限制,始终接入与此账号指定的VLAN组内,这一功能不仅为网络内的移动用户对资源的应用提供了灵活便利,同时又保障了网络资源应用的安全性;另外,GigaX2024/2048 交换机还支持802.1X 的Guest VLAN功能,即在802.1X的应用中,如果端口指定了Guest VLAN项,此端口下的接入用户如果认证失败或根本无用户账号的话,会成为Guest VLAN 组的成员,可以享用此组内的相应网络资源,这一种功能同样可为网络应用的某一些群体开放最低限度的资源,并为整个网络提供了一个最外围的接入安全。 流量控制(traffic control) 交换机的流量控制可以预防因为广播数据包、组播数据包及因目的地址错误的单播数据包数据流量过大造成交换机带宽的异常负荷,并可提高系统的整体效能,保持网络安全稳定的运行。 SNMP v3 及SSH 安全网管SNMP v3 提出全新的体系结构,将各版本的SNMP 标准集中到一起,进而加强网管安全性。SNMP v3 建议的安全模型是基于用户的安全模型,即https://www.wendangku.net/doc/e310495897.html,M对网管消息进行加密和认证是基于用户进行的,具体地说就是用什么协议和密钥进行加密和认证均由用户名称(userNmae)权威引擎标识符(EngineID)来决定(推荐加密协议CBCDES,认证协议HMAC-MD5-96 和HMAC-SHA-96),通过认证、加密和时限提供数据完整性、数据源认证、数据保密和消息时限服务,从而有效防止非授权用户对管理信息的修改、伪装和窃听。 至于通过Telnet 的远程网络管理,由于Telnet 服务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它以明文的方式传输用户名及口令,所以,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窃取口令,受到攻击,但采用SSH进行通讯时,用户名及口令均进行了加密,有效防止了对口令的窃听,便于网管人员进行远程的安全网络管理。

组播技术白皮书

组播技术白皮书 IP组播技术实现了IP网络中点到多点的高效数据传送。因为组播能够有效地节约网络带宽、降低网络负载,所以在实时数据传送、多媒体会议、数据拷贝、游戏和仿真等诸多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组播的基本概念和目前通用的组播协议,以及组播组网的基本方案;并针对组播业务需求和运营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电信级的可运营、可管理的“受控组播”解决方案,包括信源管理、用户管理和组播安全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 组播 运营管理 受控组播 IGMP DVMRP PIM-SM PIM-DM MBGP MSDP 1 组播概述 1.1组播技术的产生原因 传统的IP通信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在一台源IP主机和一台目的IP主机之间进行,即单播(unicast);第二种是在一台源IP主机和网络中所有其它的IP主机之间进行,即广播(broadcast)。如果要将信息发送给网络中的多个主机而非所有主机,则要么采用广播方式,要么由源主机分别向网络中的多台目标主机以单播方式发送IP包。采用广播方式实

现时,不仅会将信息发送给不需要的主机而浪费带宽,也可能由于路由回环引起严重的广播风暴;采用单播方式实现时,由于IP包的重复发送会白白浪费掉大量带宽,也增加了服务器的负载。所以,传统的单播和广播通信方式不能有效地解决单点发送多点接收的问题。 IP组播是指在IP网络中将数据包以尽力传送(best-effort)的形式发送到网络中的某个确定节点子集,这个子集称为组播组(multicastgroup)。IP组播的基本思想是,源主机只发送一份数据,这份数据中的目的地址为组播组地址;组播组中的所有接收者都可接收到同样的数据拷贝,并且只有组播组内的主机(目标主机)可以接收该数据,网络中其它主机不能收到。组播组用D类IP地址(224.0.0.0~239.255.255.255)来标识。 1.2组播技术的市场前景 IP组播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单点发送多点接收的问题,实现了IP网络中点到多点的高效数据传送,能够大量节约网络带宽、降低网络负载。作为一种与单播和广播并列的通信方式,组播的意义不仅在于此。更重要的是,可以利用网络的组播特性方便地提供一些新的增值业务,包括在线直播、网络电视、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网络电台、实时视频会议等互联网的信息服务领域。 组播从1988年提出到现在已经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许多国际组织对组播的技术研究和业务开展进行了大量的工作。随着互联网建设的迅猛发展和新业务的不断推出,组播也必将走向成熟。尽管目前端到端的全球组播业务还未大规模开展起来,但是具备组播能力的网络数目在增加。一些主要的ISP已运行域间组播路由协议进行组播路由的交换,形成组播对等体。在IP网络中多媒体业务日渐增多的情况下,组播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组播业务也将逐渐得到推广和普及。 2 组播技术的基本原理 组播技术涵盖的内容相当丰富,从地址分配、组成员管理,到组播报文转发、路由建立、

第七章 IP组播

第七章IP组播 7.1 组播概述 作为一种与单播(Unicast)和广播(Broadcast)并列的通信方式,组播(Multicast)技术能够有效地解决单点发送、多点接收的问题,从而实现了网络中点到多点的高效数据传送,能够节约大量网络带宽、降低网络负载。 利用组播技术可以方便地提供一些新的增值业务,包括在线直播、网络电视、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网络电台、实时视频会议等对带宽和数据交互的实时性要求较高的信息服务。 7.1.1 三种信息传输方式的比较 1 单播方式的信息传输 如图所示,在IP网络中若采用单播的方式,信息源(即Source)要为每个需要信息的主机(即Receiver)都发送一份独立的信息拷贝。 图单播方式的信息传输 假设Host B、Host D 和Host E 需要信息,则Source 要与Host B、Host D 和HostE 分

别建立一条独立的信息传输通道。 采用单播方式时,网络中传输的信息量与需要该信息的用户量成正比,因此当需要该信息的用户数量较大时,信息源需要将多份内容相同的信息发送给不同的用户,这对信息源以及网络带宽都将造成巨大的压力。 从单播方式的信息传播过程可以看出,该传输方式不利于信息的批量发送。 2 广播方式的信息传输 如图所示,在一个网段中若采用广播的方式,信息源(即Source)将把信息传送给该网段中的所有主机,而不管其是否需要该信息。 图广播方式的信息传输 假设只有Host B、Host D 和Host E 需要信息,若将该信息在网段中进行广播,则原本不需要信息的Host A 和Host C 也将收到该信息,这样不仅信息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而且会造成同一网段中信息的泛滥。 因此,广播方式不利于与特定对象进行数据交互,并且还浪费了大量的带宽。 3 组播方式的信息传输 综上所述,传统的单播和广播的通信方式均不能以最小的网络开销实现单点发送、多点接收的问题,IP 组播技术的出现及时解决了这个问题。 如图所示,当IP网络中的某些主机(即Receiver)需要信息时,若采用组播的方式,组播源(即Source)仅需发送一份信息,借助组播路由协议建立组播分发树,被传递的信息在距离组播源尽可能远的网络节点才开始复制和分发。

组播模拟试题答案

组播技术模拟 试卷满分:100 一.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30分) 1.下列关于PIM-SM协议的说法,错误的是()。 A.PIM-SM网络里面,既有共享树,又有源树 B.BSR的作用是选举RP C.RP的作用的作为共享树的根,转发组播数据 D.RP和BSR不能是同一台路由器 正确答案:D; 自己得分:0.0 教师评述: 2.IP地址中,组播地址的前几位特定比特值是()。 A.1100 B.1110 C.1010 D.1011 正确答案:B; 自己得分:0.0 教师评述: 3.关于IGMPV2版本,下列哪个叙述是正确的? A.V2版本没有定义成员关系常规查询报文 B.V2版本没有定义成员关系报告报文 C.V2版本没有定义成员离开报文 D.V2版本定义了抑制机制 正确答案:D; 自己得分:0.0 教师评述: 4.在PIM-SM中,接收点是如何得知源组所在位置的? A.源将源组信息(S,G),组播到所有的PIM路由器 B.源向RP注册源组信息(S,G),接收端向RP申请加入组G,发送(*,G) 加入消息,在RP 处匹配 C.接收端向所有的端口发送加入组消息(*,G),消息到达提供组播组G数据的源端S,源将S的消息单播到接收端 D.源向RP注册源组信息(S,G),RP将所有(S,G)消息组播到所有PIM路由器 正确答案:B; 自己得分:2.0 教师评述: 5.在IGMPv2报文头中,下列哪个类型值标示这是一个成员关系查询消息?

A.0x11 B.0x16 C.0x17 D.0x12 正确答案:A; 自己得分:0.0 教师评述: 6.共享树的组播路由表项中,不包括哪个内容? A.(*,G) B.in-interface C.next-hop D.out-interface list 正确答案:C; 自己得分:0.0 教师评述: 7.PIM-SM的工作流程中,不包括()。 A.RP选举 B.共享树建立 C.扩散-剪枝 D.SPT切换 正确答案:C; 自己得分:0.0 教师评述: 8.下列关于PIM-DM和PIM-SM的叙述,正确的是()。 A.PIM-DM协议假设刚开始时网络中没有接收者 B.PIM-SM协议假设刚开始时网络中每个子网都有接收者 C.PIM-DM协议也适用于稀疏场景 D.PIM-SM协议也适用于密集场景 正确答案:D; 自己得分:0.0 教师评述: 9.关于IGMPv2查询器的选举机制正确的是()。 A.具有大的接口IP地址的路由器将成为查询器 B.具有小的接口IP地址的路由器将成为查询器 C.查询器的选举依据上层协议 D.IGMPv1和IGMPv2查询器的选举机制是一样的 正确答案:B; 自己得分:0.0 教师评述:

IGMP原理简介【华为】

IGMP原理简介 IGMP 协议是IP 组播在末端网络上使用的主机对路由器的信令机制,分为两个功能部分:主机侧和路由器侧。IGMP 工作机制如下所述: 1. 接收者主机向所在的共享网络报告组成员关系。 2. 处于同一网段的所有使能了IGMP 功能的组播路由器选举出一台作为查询器,查询器周期性地向该共享网段发送组成员查询消息。 3. 接收者主机接收到该查询消息后进行响应以报告组成员关系。 4. 网段中的组播路由器依据接收到的响应来刷新组成员的存在信息。如果超时无响应,组播路由器就认为网段中没有该组播组的成员,从而取消相应的组播数据转发。 5. 所有参与组播传输的接收者主机必须应用IGMP 协议。主机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位置、成员总数不受限制地加入或退出组播组。 6. 支持组播的路由器不需要也不可能保存所有主机的成员关系,它只是通过IGMP协议了解每个接口连接的网段上是否存在某个组播组的接收者,即组成员。而各主机只需要保存自己加入了哪些组播组。 IGMPv1工作机制 IGMPv1 协议主要基于查询和响应机制完成组播组管理。在多路由器共享网段上,由三层路由协议选举出唯一的组播信息转发者(Assert Winner 或DR),并作为IGMPv1 的查询器,负责该网段的组成员关系查询。网络上IGMPv1 消息交互如图9-1 所示。 主机加入组播组的基本过程如下: 1. IGMP 查询器(RouterB)周期性地向共享网段内所有主机以组播方式(目的地址为组播地址)发送普遍组Query 查询消息。该报文的目的地址为224.0.0.1,表示该网段上的所有主机和路由器。 2. 网段内所有主机都接收到该普遍组查询消息。如果主机(如HostB 和HostC)希望加入某组播组G1,则以组播方式发送Report 报告。该报文的目的地址为224.0.0.1,报文中携带组播组G1 的地址信息。

IP组播路由协议详细介绍

IP组播路由协议详细介绍 一、概述 1、组播技术引入的必要性 随着宽带多媒体网络的不断发展,各种宽带网络应用层出不穷。IP TV、视频会议、数据和资料分发、网络音频应用、网络视频应用、多媒体远程教育等宽带应用都对现有宽带多媒体网络的承载能力提出了挑战。采用单播技术构建的传统网络已经无法满足新兴宽带网络应用在带宽和网络服务质量方面的要求,随之而来的是网络延时、数据丢失等等问题。此时通过引入IP组播技术,有助于解决以上问题。组播网络中,即使组播用户数量成倍增长,骨干网络中网络带宽也无需增加。简单来说,成百上千的组播应用用户和一个组播应用用户消耗的骨干网带宽是一样的,从而最大限度的解决目前宽带应用对带宽和网络服务质量的要求。 2、IP网络数据传输方式 组播技术是IP网络数据传输三种方式之一,在介绍IP组播技术之前,先对IP网络数据传输的单播、组播和广播方式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单播(Unicast)传输:在发送者和每一接收者之间实现点对点网络连接。如果一台发送者同时给多个的接收者传输相同的数据,也必须相应的复制多份的相同数据包。如果有大量主机希望获得数据包的同一份拷贝时,将导致发送者负担沉重、延迟长、网络拥塞;为保证一定的

服务质量需增加硬件和带宽。 组播(Multicast)传输:在发送者和每一接收者之间实现点对多点网络连接。如果一台发送者同时给多个的接收者传输相同的数据,也只需复制一份的相同数据包。它提高了数据传送效率。减少了骨干网络出现拥塞的可能性。 广播(Broadcast)传输:是指在IP子网内广播数据包,所有在子网内部的主机都将收到这些数据包。广播意味着网络向子网每一个主机都投递一份数据包,不论这些主机是否乐于接收该数据包。所以广播的使用范围非常小,只在本地子网内有效,通过路由器和交换机网络设备控制广播传输。 二、组播技术 1、 IP组播技术体系结构 组播协议分为主机-路由器之间的组成员关系协议和路由器-路由 器之间的组播路由协议。组成员关系协议包括IGMP(互连网组管理协议)。组播路由协议分为域内组播路由协议及域间组播路由协议。域内组播路由协议包括PIM-SM、PIM-DM、DVMRP等协议,域间组播路由协议包括MBGP、MSDP等协议。同时为了有效抑制组播数据在链路层的扩散,引入了IGMP Snooping、CGMP等二层组播协议。 IGMP建立并且维护路由器直联网段的组成员关系信息。域内组播路由协议根据IGMP维护的这些组播组成员关系信息,运用一定的组播路

组播协议相关

组播相关: 一、组播协议体系: 1)组成员关系协议包括IGMP(互连网组管理协议); 2)组播路由协议分为域内组播路由协议及域间组播路由协议; 3)域内组播路由协议包括MOSPF,CBT,PIM-SM、PIM-DM、DVMRP等协议; 4)域内的组播协议又分为密集,与稀疏模式的协议。 DVMRP,PIM-DM,MOSPF属于密集模式,CBT,PIM-SM属于稀疏模式。 5) 针对域间组播路由有两类解决方案:短期方案和长期方案。 短期方案包括三个协议MBGP/MSDP/PIM-SM:MBGP(组播边缘网关协议),用于在自治域间交换组播路由信息;MSDP(组播信源发现协议),用于在ISP之间交换组播信源信息;以及域内组播路由协议PIM-SM 长期方案目前讨论最多的是MASC/MBGP/BGMP,它建立在现有的组播业务模型上,其中MASC实现域间组播地址的分配、MBGP在域间传递组播路由信息、BGMP完成域间路由树的构造。此外还有一些组播路由策略,如PIM-SSM(特定信源协议无关组播)等,建立在其它的组播业务模型上。 目前仅短期方案MBGP/MSDP/PIM-SM是成熟的,并在许多的运营商中广泛使用。 6)同时为了有效抑制组播数据在链路层的扩散,引入了IGMP Snooping、HGMP,HMVR,RGMP,GMRP等二层组播协议。 名词解释: 组播路由协议有距离矢量组播路由协议(DVMRP)、协议无关组播-密集模式(PIM-DM)、协议无关组播-稀疏模式(PIM-SM)、开放式组播最短路径优先(MOSPF)、有核树组播路由协议(CBT) IGMP协议简介: IGMP(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因特网组管理协议)是TCP/IP协议族中负责IP组播成员管理的协议。它用来在IP主机和与其直接相邻的组播路由器之间建立、维护组播组成员关系。IGMP不包括组播路由器之间的组成员关系信息的传播与维护,这部分工作由各组播路由协议完成。所有参与组播的主机必须实现IGMP协议。 IGMP有三个版本:IGMP版本1(由RFC1112定义)、IGMP版本2(由RFC2236定义)和IGMP版本3。目前应用最多的是版本2。 IGMP版本2对版本1所做的改进主要有: 1. 共享网段上组播路由器的选举机制 共享网段即一个网段上有多个组播路由器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此网段下运行IGMP 的路由器都能从主机那里收到成员资格报告消息,因此,只需要一个路由器发送成员资格查询消息,这就需要一个路由器选举机制来确定一个路由器作为查询器。 在IGMP版本1中,查询器的选择由组播路由协议决定;IGMP版本2对此做了改进,规定同一网段上有多个组播路由器时,具有最低IP地址的组播路由器被选举出来充当查询器。 2. IGMP版本2增加了离开组机制 在IGMP版本1中,主机悄然离开组播组,不会给任何组播路由器发出任何通知。造成组播路由器只能依靠组播组响应超时来确定组播成员的离开。而在版本2中,当一个主机决定离

华为技术-组播技术白皮书

组播技术白皮书 摘要 IP组播技术实现了 IP 网络中点到多点的高效数据传送因为组播能够有效地节约网络带宽降低网络负载所以在实时数据传送多媒体会议数据拷贝 游戏和仿真等诸多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组播的基本概念和目前通用 的组播协议以及组播组网的基本方案并针对组播业务需求和运营过程中面临 的问题提出了电信级的可运营可管理的“受控组播”解决方案包括信源管 理用户管理和组播安全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 组播运营管理受控组播IGMP DVMRP PIM-SM PIM-DM MBGP MSDP 1组播概述 1.1组播技术的产生原因 传统的IP通信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在一台源IP主机和一台目的 IP主机之间进行即单播unicast第二种是在一台源IP 主机和网络中所有其它的 IP 主机之间进行即广播broadcast如果要将信息发送给网络中的多个主机而 非所有主机则要么采用广播方式要么由源主机分别向网络中的多台目标主机 以单播方式发送IP 包采用广播方式实现时不仅会将信息发送给不需要的主机而浪费带宽也可能由于路由回环引起严重的广播风暴采用单播方式实现时 由于IP 包的重复发送会白白浪费掉大量带宽也增加了服务器的负载所以传统的单播和广播通信方式不能有效地解决单点发送多点接收的问题 I P组播是指在IP 网络中将数据包以尽力传送best-effort的形式发送到 网络中的某个确定节点子集这个子集称为组播组multicast group IP 组 播的基本思想是源主机只发送一份数据这份数据中的目的地址为组播组地

址组播组中的所有接收者都可接收到同样的数据拷贝并且只有组播组内的主 机目标主机可以接收该数据网络中其它主机不能收到组播组用 D 类 IP 地址224.0.0.0 239.255.255.255来标识 1.2组播技术的市场前景 I P 组播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单点发送多点接收的问题实现了IP网络中点到 多点的高效数据传送能够大量节约网络带宽降低网络负载作为一种与单播 和广播并列的通信方式组播的意义不仅在于此更重要的是可以利用网络的 组播特性方便地提供一些新的增值业务包括在线直播网络电视远程教育 远程医疗网络电台实时视频会议等互联网的信息服务领域 组播从 1988 年提出到现在已经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许多国际组织对组播的技术研究和业务开展进行了大量的工作随着互联网建设的迅猛发展和新业务的 不断推出组播也必将走向成熟尽管目前端到端的全球组播业务还未大规模开 展起来但是具备组播能力的网络数目在增加一些主要的 ISP 已运行域间组播 路由协议进行组播路由的交换形成组播对等体在 IP 网络中多媒体业务日渐增多的情况下组播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组播业务也将逐渐得到推广和普及 2组播技术的基本原理 组播技术涵盖的内容相当丰富从地址分配组成员管理到组播报文转发路由建立可靠性等诸多方面下面首先介绍组播协议体系的整体结构之后从 组播地址组播成员管理组播报文转发域内组播路由和域间组播路由等几个 方面介绍有代表性的协议和机制 2.1组播协议体系结构 根据协议的作用范围组播协议分为主机-路由器之间的协议即组播成员管 理协议以及路由器-路由器之间协议主要是各种路由协议组成员关系协议包括 IGMP互连网组管理协议组播路由协议又分为域内组播路由协议及域间组播路由协议两类域内组播路由协议包括 PIM-SM PIM-DM DVMRP 等协议域间组播路由协议包括 MBGP MSDP 等协议同时为了有效抑制组播数据在二层网络 中的扩散引入了 IGMP Snooping 等二层组播协议

UDP广播和组播的基础知识介绍

UDP广播和组播的基础知识介绍 UDP广播和组播的基础知识介绍 ━━━━━━━━━━━━━━━━━━━━━━━━━ UDP可以实现一对多的传输方式,即通过广播和组播把数据发送给一组进程。下面就介绍下UDP广播和组播的相关知识。 一、广播和组播的基本概念虽然利用TCP协议可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有序的传输,但是TCP仅支持一对以的传输,而且传输时需要在发送端和每一个接受端之间建立单独的数据通信通道,如果需要实现网络会议、网络视频的点播等功能时要向大量主机发送相同的数据包,如果采用单播方式逐个节点传输的话,将会给发送方带来网络堵塞等问题,此时可以考虑实现UDP的多播方式——即广播和组播来实现这样的功能(一对多通信分为广播和组播两种形式)。 广播是指同时向子网中的多台计算机发送消息,并且所有子网中的计算机都可以接收到发送方发来的消息,每个广播消息包含一个特殊的IP地址,这个IP的中子网内主机标志部分的二进制都为1,例如,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对于子网192.168.0,则这个IP地址为192.168.0.255. 然后广播消息又分为本地广播和全球广播两种类型,本地广播是指向子网中的所有计算机发送广播消息,其他网络不会

受到本地广播的影响。IP地址分为两部分——网络标志部分和主机标志部分,这两部分是靠子网掩码来区分的,主机标记部分二进制全部为1的地址成为本地广播地址。例如:A 类网络192.168.0.0,使用子网掩码255.255.0.0,则本地广播地址为:192.168.255.255 对于IPv4来说,全球广播使用所有位全为1的IP地址,即255.255.255.255,这个广播地址代表数据报的目的地是网络上所有设备,但是由于路由器会自动过滤全球广播,所以使用这个地址根本就没有任何意义。 然后当接收者分布于多个不同的子网时,广播将不再适用,此时可以通过组播的方式来实现,组播也叫多路广播,组播是将信息从一台计算机发送到本网或全网内指定的计算机上,即发送到那些加入了指定组播组的计算机上,每台计算机都可以通过程序随时加入某个组播组中,也可以随时退出来,就像我们开网了会议一样,可以随时加入会议室进行开会,会议结束和会议进行中都可以随意的退出来。 二、加入和退出组播组组播组又称为多路广播组,组播地址的范围在224.0.0.0到239.255.255.255的D类IP地址(至于这个概念大家可以百度百科里面就查看)。任何发送到组播地址的消息都会被发送到组内所有成员设备上,组可以使永久的也可以是临时,大多数我们使用的都是临时的,仅在有成员的时候才存在。

组播协议详细

目录 第1章组播概述.....................................................................................................................1-1 1.1 组播简介.............................................................................................................................1-1 1.1.1 单播方式的信息传输过程.........................................................................................1-1 1.1.2 广播方式的信息传输过程.........................................................................................1-2 1.1.3 组播方式传输信息....................................................................................................1-2 1.1.4 组播中各部分的角色................................................................................................1-3 1.1.5 组播的优点和应用....................................................................................................1-4 1.2 组播模型分类.....................................................................................................................1-4 1.3 组播的框架结构..................................................................................................................1-5 1.3.1 组播地址..................................................................................................................1-6 1.3.2 组播协议..................................................................................................................1-9 1.4 组播报文的转发机制........................................................................................................1-10 1.4.1 RPF机制的应用.....................................................................................................1-11 1.4.2 RPF检查................................................................................................................1-11第2章 IGMP Snooping配置...................................................................................................2-1 2.1 IGMP Snooping简介..........................................................................................................2-1 2.1.1 IGMP Snooping原理................................................................................................2-1 2.1.2 IGMP Snooping基本概念........................................................................................2-1 2.1.3 IGMP Snooping工作机制........................................................................................2-2 2.2 IGMP Snooping配置..........................................................................................................2-4 2.2.1 启动IGMP Snooping................................................................................................2-5 2.2.2 配置IGMP Snooping版本........................................................................................2-5 2.2.3 配置IGMP Snooping相关定时器..............................................................................2-6 2.2.4 配置端口从组播组中快速删除功能..........................................................................2-6 2.2.5 配置组播组过滤功能................................................................................................2-7 2.2.6 配置端口可以通过的组播组最大数量.......................................................................2-8 2.2.7 配置静态成员端口....................................................................................................2-9 2.2.8 配置静态路由器端口................................................................................................2-9 2.2.9 配置IGMP Snooping模拟主机加入功能.................................................................2-10 2.2.10 配置查询报文的VLAN Tag..................................................................................2-11 2.2.11 配置组播VLAN.....................................................................................................2-12 2.3 IGMP Snooping显示和维护.............................................................................................2-14 2.4 IGMP Snooping典型配置举例..........................................................................................2-14 2.4.1 配置IGMP Snooping功能......................................................................................2-14 2.4.2 配置组播VLAN功能...............................................................................................2-16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