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宏观经济形势下泉州传统产业升级之路研究》

《宏观经济形势下泉州传统产业升级之路研究》

《宏观经济形势下泉州传统产业升级之路研究》
《宏观经济形势下泉州传统产业升级之路研究》

宏观经济形势下

泉州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之路研究

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国内宏观经济经历下行区间后逐步企稳。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泉州积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但转型升级之路依然坎坷。本文通过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查找泉州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的问题,提出顺应经济形势,通过企业谋划、政府推进,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一、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5年以来全球经济政治格局大调整、大变革、大重组继续向纵深发展,世界经济仍延续温和低速增长态势、全球贸易难有改观、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大,给泉州的经济发展带来复杂的影响。

(一)国内宏观经济形势

经济下行压力大,自2010年以来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持续走低。 2016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74.41万亿元,同比增长 6.7%;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1%,维持近年来持续下滑趋势(如下图)。从结构上看,第二产业下滑严重,投资增速仅3.5%,较去年下降5.5个百分点,尤其是制造业投资同比仅增长4.2%,是十几年来的最低点。国有资本投资增长23.5%,而民间资本投资只增长2.8%,投资增长主要依靠财政政策扩张。外贸出口有所改善, 2016年全国进出口总额24.33万亿元,同比

下降0.9%,出口总额13.84万亿元,同比下降2%。消费市场运行平稳,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2316亿元、同比增长10.4%;网上零售额51556亿元,同比增长26.2%。

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推进,我国经济结构得到改善,第三产业比重逐步上升;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提高,经济复苏的动力逐步从投资向消费带动转变。行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钢铁、煤炭等去产能调整取得进展,新兴领域投资增长加快。贸易结构持续优化,2016年一般贸易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其中民营企业占出口总额的38.1%,展现民营企业的活力和国际竞争力。

我国经济依然存在突出的结构性问题。投资结构不够优化,投资主要依赖政府和国企,民间投资增速大幅回落。第二产业投资增速回落预示实体经济复苏乏力。多年的货币宽松,巨额的超发货币流向虚拟经济,产生大量投机性经济活动,资金“避实就虚”,不利于实体经济复苏和产业结构优化。

(二)泉州经济形势困难重重

2016年,泉州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6646.63亿元,同比增长8%,是自1983年以来的最低值。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0%,创下几十年来新低。出口商品总值162.46亿美元,下降1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24.65亿元,同比增长10.8%,延续近年来平稳态势。网上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7.4%,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持续增强。

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泉州制造业占全市生产增加值的比重超过80%,形成纺织鞋服、建筑材料、工艺制品、食品饮料和机械制造五大传统支柱产业,是泉州经济的重要支撑。泉州传统产业不断摸索转型升级之路,纺织服装行业转向附加值较高的针织机械制造和纺织布料生产;建筑建材行业转向新型材料制造;工艺制品行业则提升品牌影响力;食品饮料行业实现产品多样化;机械制造走向高端化智能化。面对当前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近年来泉州传统产业顺应供给侧改革形势,全面推进转型升级,但转型升级整体距离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尚有较大差距,其增长率回升困难重重(如下表),转型升级之路依然曲折。

2010-2016年泉州市五大传统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增长率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纺织服装21.8% 34.3% 15.2% 10.8% 8.2% 6.50% 5.80%

建筑建材19.0% 31.2% 22.4% 11.1% 7.5% 7.20% 9.20%

工艺制品21.2% 32.9% 23.7% 34.5% 7.8% 4.90% 5.30%

食品饮料17.2% 31.2% 18.6% 22.2% 11.0% 9.80% 7.10%

机械制造34.7% 42.5% 19.1% 18.5% 9.5% 8.20% 13.50%

二、泉州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自身因素制约

1.主观认识不到位、转型思路不清。大多数企业经营者对转型升级缺乏深刻认识:一是对国际、国内经济下行态势缺乏长久准备,对企业发展缺乏中长期规划,对企业生存和发展方向认识不足。二是认为转型升级风险大,企业难于承受,担心“转型找死”。三是部分企业转型升级存在盲目性,没有遵循市场规律、技术水平和自身条件选好升级之路,导致经营陷入困境。四是部分企业家财富积累后,由于自身的精神和素质缺陷导致创造财富的动力减弱,资本运作不是以发展实体经济为目的,而是为了牟取暴利,转型升级后劲不足。

2.创新能力不足、信息化水平不高。泉州传统产业生产技术普遍处于模仿消化成熟技术和生产常规产品的层次,离自主创新尚有差距,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信息化水平不高,对产业的信息处理能力不足。部分企业虽然投入资金引进先进设备,但对引进和消化配套软件不够重视,设备利用率较低。传统产业的自主创新不能得到高校、科研机构、金融机构、社会化服务机构等的有效支撑。企业在产、学、研结合中处于从属地位,整体创新能力不足。企业的科研技改投入不足,据统计泉州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用于科研技改投入不足4%,且多数用于外观设计,对于核心技术的投入甚少。

3.管理运营机制落后、销售渠道单一。泉州传统产业从家庭小作坊起步发展到一定规模,但大部分仍实行家族式管理,企业

经营决策依赖于经营者的自身素质和判断,企业管理机制难以适应市场机制的发展需求。大部分企业以打品牌、开店、进驻商场、批发等传统营销模式为主,销售渠道单一,难以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网络营销、体验式营销、品牌营销、直销等新营销模式。传统商品由经销商判断市场需求,缺乏市场信息大数据分析,导致生产与销售脱节。新产品推介缺乏创造性,产品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如纺织服装产品设计主体不明,销售渠道不畅,导致生产要素外移,服装企业库存率居高不下。一些行业没有自己的销售平台,市场受制于人,缺乏价格主导权,如德化日用陶瓷仍依靠景德镇陶瓷市场平台销售。

4.品牌内涵价值不高、产业链不健全。生产要素在产业链的价值分配机制,使高额利润流向技术和文化环节。泉州的知名品牌不少,但内涵价值不高。品牌的行业结构及区域分布不均衡,部分产业、企业缺乏品牌发展战略,缺乏产业龙头品牌,“泉州品牌”的影响力仍然不高。泉州传统产业以横向一体化为主,结构不合理,产业链不健全,产业分工协作不能适应市场发展需求,如食品行业商品同质化严重。产业资源未得到有效整合,无法充分发挥产业集群低成本、高效率优势,无法实现产品差异化发展,产品的工艺技术、时尚度仍较差。

(二)客观要素制约

1.生产要素受限。泉州的土地、水、环境资源制约已经比较普遍,节能减排的推进导致生产成本的大幅增加,原材料成本上

升、用工成本提高,企业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在劳动力成本及原材料方面泉州传统产业已没有明显优势,国外企业生产效率和投入产出值也远高于泉州。加上国内劳动力大省产业的迅速崛起,迫使一些企业将生产环节外迁,本地产业存在“空心化”的隐患。

2.配套服务较弱。一是公共服务效率不高。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尚不能适应市场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的要求,服务效率不高,产业结构调整缺乏总体规划,产业引导不清,缺乏产业管理、竞争与合作、民间投资、自主创新的激励制度。二是第三产业发展滞后。2016年泉州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38.3%,落后于全国、全省的51.6%、42.9%。为工农业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不发达,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

3.转型资金缺乏。企业转型升级需要大量资金支撑且风险巨大,目前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突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的优势没有完全发挥,难以满足企业转型升级融资需求。一是缺乏针对转型升级的融资方式创新,“抵押贷款”问题仍未解决,IPO进程困难。二是多层次融资渠道建设滞后,缺乏VC、PE等专门面向风险投资的融资渠道。三是信用担保服务机制不健全,风险补偿机制缺位。四是民间资本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不畅,配套金融机制不健全。

三、加快泉州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面对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泉州传统企业及政府应顺应经济形势,通过企业谋划、政府推进,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一)发挥市场作用

1.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政府要发挥市场对转型升级的调节作用,让市场机制发挥化解产能过剩的作用,淘汰效益差污染高的企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要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制定行业标准,促进技术发展,规范企业行为,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2.选好转型升级路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有三条路径:一是加工环节水平提升;二是向价值链两端延伸;三是价值链整体提升。要引导企业处理好长期战略、中期发展和短期生存的关系。企业应当根据自身条件和市场需求,选好转型升级之路,实现平稳过渡、控制风险。

(二)重视产品领先

1.利用大数据把准市场需求。互联网拉近经营者与消费者的距离。应引导企业建立消费数据库,通过市场调研分析、大数据处理等掌握消费者需求,设计、开发与市场需求契合的产品,调整生产、营销策略,实现从“以产定销”到“以销定产”转型。如鞋服产业通过电商推行O2O体验形式,实现“云端制造”、零库存和互联网营销。

2.重视工业设计、注重文化内涵。大力促进企业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发挥软件设计、信息服务等在工业化中的催化作用,根据市场需求开发差异化、个性化产品。通过互联网+、3D打印等推行定制化生产模式,提高产品的价值内涵,开拓市场空间。如水暖产品要不断提升文化内涵,提高产品的工艺水平及附加值。

3.推动制造业设备更新。引导传统企业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加快技术改造,推进传统产品向高端发展;抓住全球金融危机契机,引进先进生产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扶持泉州装备业推广应用智能化机械,使用先进设备,提高企业研发制造机械装备的能力。

(三)推进科技创新

1.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加大新型材料的研究制造,加强智能制造与传统行业生产流程的对接,鼓励本地企业投资国家重点支持的电商软件开发等项目。推进“泉州制造2025”工程,推进智能制造、提升质量和发展制造服务业三大行动,发展数控技术、“互联网+”等。注重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高新技术的融合,在技术精细化,深加工上做精做强。利用外资要由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高端环节转型。

2.创新研发激励机制。改革科研项目和财政资金管理办法,突出助优扶强,向符合经济社会需求的项目和能创新的团队倾斜,提高资金配置效率。鼓励龙头企业成立科研机构、实验室,引进科研人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支持企业和社会机构建立行业关键技术研发、服务和质检中心。积极引导基础学科较强的高校院所入驻泉州,形成研究聚合效应。建立产业扶持基金,引入社会资金设立科研基金及机构,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引入利益分享机制,降低企业研发风险。

(四)创新营销方式

1.创新营销模式。依托电子商务、互联网+,开展跨境电商、移动电商等,加强新产品推介。组织传统企业与大型商贸企业开展产销对接,支持优势企业建立名特优产品连锁销售网络。构建专业市场平台,吸引外地供应商、销售商,降低材料成本,提高产品知名度。鼓励企业创新营销模式,如体验式营销、直销、定制营销、联合营销等,拓宽销售渠道。引导企业采取融资租赁等方式销售高价值机械装备,提高产品销售率。

2.支持传统企业“走出去”。建立走出去促进体系,引导传统企业成立产业联盟走出去,加强与国外企业的合作,利用境外经贸合作平台,吸纳优质资源,加大产品推介,设计制造符合各国需求的产品,重点开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通过统一组团、联合参展、联合建立境外销售网络,开拓海外市场,提高国际市场份额。鼓励企业开展海外投资并购,提高品牌影响力。

3.推进制造业向服务业延伸。推进泉州制造企业调整经营策略,由制造环节为主向制造与服务并重转变,开展产品全周期管理、设备远程运行诊断、协同维护等服务业态。加快现代服务业和现代物流业发展,提高材料和产品的配置效率。发挥行业协会在行业自律大数据处理、资金融通、市场规范等方面的作用。发展资产评估,信息咨询、涉外律师等中介服务机构,提高生产要素和信息资源的分析处理能力,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服务。

(五)优化管理机制

1.强化智力支持。努力打造一支注重社会责任、善于创新、具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队伍。引导企业引入CEO模式,实现专业人才管理企业。加快引进转型升级所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培育有产业创新能力的优秀团队。完善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优惠政策,建议在较成熟区域建立人才引进安置区。采取股权激励等方式,激发科研人才创新潜能。鼓励高校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实用型人才。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推动各类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紧缺技术工种技能培训,鼓励企业开展职工技能培训,努力建设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

2.拓宽民间投融资渠道。构建多层次融资体系,解决传统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把握泉州成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机遇,吸引更多金融机构入驻泉州,引入征信资金池,鼓励开展融资保险业务。支持民间资金参与地方金融机构改革。规范发展产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引导民间资金以股权、债券投资形式参与企业转型升级。支持企业通过融资债券、中期票据、私募债、集合信托等融资工具融资,扶持企业海内外上市融资。推进泉州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引导股权交易服务于资产兼并重组,吸引全国性有信用的大型投行,整合优化本地生产要素配置。

3.创新企业管理机制。推进企业创新经营管理机制,打造优秀管理团队,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不断完善分工协作的产业体系,推动产品价值链升级策略,通过引进、整合、再造等方式促成产

业链发展,注重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实现全产业转型升级。以优势企业为龙头,通过资产重组和品牌延伸,培育发展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集团。鼓励不同行业跨界合作,提升泉州传统产业的企业品牌、集群品牌和区域品牌影响力。

(六)完善制度保障

1.提升服务水平。政府要主动转型,简政放权,提升行政服务效能,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要精准施策,从企业最急需的方面入手,全力补齐技术创新、专业平台、人才资金、宜居宜业环境等“短板”。应加强顶层设计,科学理性地引导产业及企业发展,不能固步自封、人云亦云。加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宣传工作,进一步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拓展政府服务内容,提升政府服务水平。

2.营造良好环境。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和激励机制,完善知识产权转让机制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大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惩戒力度,保护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加快交通、通讯、仓储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综合运输网络布局,降低产品物流成本;加大对高校院所的扶持力度。改善生态条件,加大社会保障和公用事业建设力度,建设安全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加快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开发进度,让外地产业工人在泉州安家落户,维护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提升本地消费力,发展生活性第三产业,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创造良好的环境。

3.财政精准扶持。重点支持有发展前景的企业,支持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建立科技创新导向机制,支持传统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和集成应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新产品开发、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等。优化科技项目资金的统筹协调和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重点扶持有社会责任、代表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企业做大做强,在政府项目和优惠政策方面给予倾斜。改变土地使用形式,由土地使用权出让改为出租或融资租赁,减轻企业的资金压力及土地使用税负担。

4.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加强税收政策对经济发展的效应分析,运用税收大数据,为企业转型升级、政府精准决策提供信息服务及对策建议。梳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在研发投入、节能减排、资产重组等方面税收优惠,用足用好税收优惠政策,减轻企业负担。提高对“走出去”企业的税收服务与管理水平,为企业提供税收政策服务,协助企业解决境外经营遇到的税收问题。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