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莆田市秀屿区埭头综合改革试点镇总体规划文本

莆田市秀屿区埭头综合改革试点镇总体规划文本

莆田市秀屿区埭头综合改革试点镇总体规划文本
莆田市秀屿区埭头综合改革试点镇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编制目的

为贯彻落实省委关于促进小城镇发展的战略部署,推进市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工作,提高小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发挥小城镇在联结城乡、辐射农村、扩大就业和促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滨海宜居城市,根据省政府《关于开展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的实施意见》(闽政[2010]4号)及(莆政综…2010?75号)《莆田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的实施意见》等相关配套文件精神,编制莆田市秀屿区埭头综合改革试点镇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范围

镇域规划区范围

根据城乡统筹和城乡一体化规划建设需要,城镇行政区范围作为镇域规划区范围,总规划面积126平方公里。其中境内陆地面积102平方公里。

镇区规划范围

本次镇区规划范围为北至汀岐村宫边、湖东村利洋,南达英田村前埔、高林村南店,西临后海,东至温李村东埔与大蚶山,总用地面积14.68平方公里。

第三条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2010-2030年,其中近期至2015年,远期至2030年,2030年以后为规划远景。

第四条规划依据

(一)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

《村镇规划编制办法》

《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版)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GJJ37-90)

《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建规[2002]112号)

《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建规[2003]119号)

《城市黄线管理办法》(建规[2005]144号)

《城市蓝线管理办法》(建规[2005]145号)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2010年3月)

《福建省综合改革建设试点镇规划导则》(总体规划)

《莆田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的实施意见》(莆政综〔2010〕75号)

《莆田市市级综合改革试点镇总体规划编制指导要点》

(二)相关规划及参考资料

《《莆田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

《莆田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莆田市临港地区村庄控制规划》

《莆田市秀屿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年秀屿区土地局提供)

《莆田市秀屿区埭头镇总体规划》(2007版)

《天云洞旅游区总体规划》

《莆田市2015年高压配电网地理接线图》(市电业局提供)

《南日风电三期线路规划图》(市电业局提供)

《莆田市旅游发展专项规划(2008-2020年)》

埭头镇政府工作报告

1:5000地形图(80-120版)及相关基础资料

第五条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一)突出科学发展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试点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工作,科学规划、科学管理、科学实施,主动对接临港产业区、服务临港经济带,转变单一的增长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加快产业向多元化发展,不断创新和开拓试点镇发展理念和发展思路。

(二)实施城乡统筹

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目标。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通过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的相互融合,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有序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充分考虑禁建村庄的拆迁安臵,为城市化进程地区留出储备用地。

(三)坚持以人为本

把发展经济与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好地结合起来,认真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进一步提高试点镇居民生活质量和水平。

(四)凸显城镇特色

突出地方特色和独特的城镇景观风貌,使城镇具有强劲的活力和鲜明的个性,增强竞争力。(五)兼顾发展时序

充分体现规划的综合性、科学性、政策性,处理好近期与远期,局部与总体的关系,立足长远,重在近期,分期建设,逐步实施。

(六)创新体制机制

解决试点镇发展中面临的各项体制机制困难,摸索有利于加快试点镇发展的制度环境,争取各项优惠政策,积极开展各项城镇建设、保障近期实施。

第六条规划原则

(一)科学统筹协调发展

紧紧抓住区域统筹发展带来的机遇,加强区际互动发展,充分利用全新的区域交通网络体系,缩短埭头镇与主体功能区之间的时空概念,更好地融入市域城镇体系;同时密切关注兴尤高速线作为福建省对台第二通道带来的变化,关注台海关系进展,加强两岸沟通与商贸往来,促进地区发展。

紧紧围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核心――“三集中”和“三臵换”,以之为城乡统筹的发展方向,加强本镇总规与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规的协调;从而实现城乡规划建设、城乡产业发展、城乡市场体制、城乡基础设施、城乡公共服务和城乡管理体制一体化统筹战略目标。

(二) 全面发展特色彰显

以规划统筹各种要素,优化资源配臵,明确功能定位,合理谋划空间布局,处理好生产、生活、休闲、交通四大要素关系,实现城乡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注重发挥优势和突出特色,走特色小城镇的发展道路。

(三)功能完善配套齐全

以设施齐全配套、功能完善为基本要求,构建行政、工业、教育、医疗、金融、商业、文娱、休闲、居住等为一体,与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城形成联系便捷又相对独立的莆田东南部沿海城镇。

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促进土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资源合理配臵,不断缩小城乡差别。

(四)生活便利保障均等

以高效、便捷为目标,加快传统商贸服务业的改造升级步伐,着力引进和培育各具特色的商业型态,推动商业向连锁企业、多业种、多业态发展,加强农副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提升专业批发市场的集散功能,建设新型批发市场体系,积极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通过多元化的城乡商业网点体系,服务群众,规范经营,营造和谐、繁荣的生活消费氛围。

以强化公共管理和服务为重点,提升小城镇居民各类保障水平,加快建立适应小城镇点的住房、医疗、就业、就学、养老等制度,促进公共服务人人均等共享,确保社会保障有效、保障到位,使农村与城市共享发展成果、共享现代文明。

(五)环境优美和谐共生

以打造宜居环境为核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强化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围绕城镇绿化、净化、亮化、美化,加强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发展新能源经济、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营造生态优良、清洁舒适“山、海、城”相融的宜居城镇。

(六)公众参与滚动开发

加强总体规划的弹性,在保证整体结构系统完整的前提下,更注重可操作性。充分协调建设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妥善安排城镇近、远期发展空间,并为远景发展留有余地;针对开发建设,充分听取公众的意见,实行公众参与制度,提出循序渐进的发展模式,形成良性循环、滚动开发的机制,从而在充分满足居民需要的同时也能够适应城市发展的变化。

第七条规划层次

本规划分为镇域体系规划与镇区总体规划两个层次。

第八条规划重点

(一)通过分析埭头镇的发展背景与资源条件,把握埭头镇发展的动力和发展趋势。(二)研究制定社会经济发展策略,合理确定埭头镇的功能性质,科学预测城镇发展规模。(三)研究城镇空间组织结构,合理布局镇域镇村体系;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壮大优势产业,统筹安排城镇产业发展布局。

(四)提出村庄整合方案,预留控制储备产业用地,实现土地利用的集约化。

(五)分析镇区发展方向,界定镇建区建设用地范围,优化内部功能组织,完善道路交通系统,统筹安排各项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

(六)分析研究城镇发展时序,综合考虑近、远期城镇发规模和用地布局,弹性发展,滚动开发。

(七)充分利用临海环山抱水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人文景观,注重镇域特色风貌塑造和镇区内部生态保育,建设富有优美生态环境和临港特色滨海城镇。

第九条强制性内容规定

本规划中涉及规划区范围、镇域内应当控制开发的地域(含基本农田保护区、生态公益林等生态敏感区)、城镇建设用地(含规划期限内城镇建设用地的发展规模,土地使用强度管制区域和相应的控制指标,城镇各类绿地)、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含城镇干道系统网络、交通枢纽;城镇水源地及其保护区范围和其他重大市政基础设施;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方面主要公共服务设施)、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综合防灾工程等是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强制性内容是对城镇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城镇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的,属严重影响城镇总体规划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

第二章镇域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与战略第十条规划目标

充分利用埭头镇独特的山海资源,突出生态环境优势,以兴尤高速、机场、铁路、港口等外部区域网络的完善为依托,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目标;优化产业结构,突破单一的经济增长模式,巩固壮大传统的海洋经济和商贸服务业,积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发展新型的、低碳的、绿色经济,构建多样化的产业支撑体系;整合村庄等土地资源,做好承接湾区临港产业的各项工作,增强镇区集聚力、辐射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优化城镇

空间布局,完善公共设施配套,提高人居生活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共同富裕,建设宜居宜游宜业的特色城镇。

第十一条发展策略

(一)“两湾”合力

兴化湾、平海湾湾区产业集群的形成如同蝴蝶效应振动翅膀的双翼,不断加速社会经济各项要素在埭头镇的流入,合力发展。

(二)“三产”聚力

深入挖掘内在的发展动力因素,让产业经济出彩,让城镇腾飞。用“三彩”经济构建产业格局的堡垒――蓝色经济、绿色经济、“红”色经济。即巩固第一产业传统优势;侍机启动港口开发,占得临港工业发展先机;积极培育新能源经济与低碳工业,形成相关产业集群,扩大产业链和产业支撑度;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通过促进内需消费,拉动GDP的增长。

(一)政策影响力

作为综合改革试点镇得到各级政府和各部门的高度重视,规划先行,各项政策倾斜,通过招商引资途径,叠加积极良性效果,引领城镇优先发展,取得成效。

(四)加速城镇化战略

力争至规划期限末达到70%,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镇区集聚,促进就业;加快宜居住区建设,完善综合功能与公共设施等各项内容。

第十二条职能定位

(一)兴化湾南岸的重要临港产业核心要地

(二)兴化湾南岸临港产业的综合配套服务中心

(三)海峡西岸的重要的环保清洁、多电型的新兴能源基地

(四)莆田市滨海新城重要的以海洋文化为特色的滨海度假旅游观光区

(五)莆田市东部沿海的商贸及物流集散中心

第十三条经济发展目标

参照埭头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五计划纲要以及政府近期内的工作目标,规划预测到2015年社会总产值达到28.4亿元,GDP年增长约18%,三产比例为24:56:20;中期至2020年,社会总产值达到57.2亿元,GDP年均增长约15%。三产比例计划为17:55:33;远期至2030年,社会总产值达148.4亿元,GDP年均增长10%,三产比例为10:50:40。

(注)本发展目标不含兴化湾南岸港区和炉厝核电站发展后的经济增长。

第十四条产业发展布局

根据镇域的资源分布和空间格局,产业发展格局如同一个扇面在兴化湾南岸展开,而核心就是镇区。张开的扇面产业呈带状三层渐次展开,最外层的外蓝色经济带:以兴化湾南岸深水港口形成的集散货运,及石城中心渔港和沿海水产品养殖、风电场等组成。中间的绿色生态经济带:以大蚶山天云洞生态旅游区、后海303渔家乐海鲜品味、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及翁厝绿色核能区组成。内层与轴心“红色”经济:以埭头镇区为中心的商贸服务、物流及其西翼的加工工业产业带组成的二、三产业。

(一)第一产业:主要分布在埭头镇域的东部和海边。利用埭头镇现有的农业基础和海域优势,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大力发展水产养殖和特色农业,如鲍鱼、鲈鱼、九节虾、石斑鱼养殖等及花生、红薯、蔬菜、西瓜等优质特色品种的生产,培养特色产业,实行“一村一品”的农业发展格局,全面推行“公司+农户”、“企业+基地+农户”等多种形式为基础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

(二)第二产业:工业发展的基本战略是现代化和集团化。建立工业集中区是改变乡镇工业过度分散,提高经济效益,实行生产要素优化组合的重要途径;同时,通过企业集聚,达到人口集聚,以加快小城镇建设,实现农村城市化。

埭头镇应依托镇区西翼的武盛、后温工业集中区,以已初步形成的金银珠宝饰品、工艺品、针织鞋服、电子等支柱产业为基础,避免工业用地无序的大规模扩张,改变以往小规模、数量扩张为主的粗放型模式,向农副产口加工工业、日用品、小机械制造、风能电设备制造、建材等领域拓展,向大企业、大集团、注重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集约型转变,深化工业发展的“布局结构、行业结构、技术结构”调整,提升传统优势产业。重点引进成规模、劳动密集型和带动性强的企业入区,积极发展高效益、高附加值、无污染的科技型工业项目,建立稳固的工业基地,形成新的产业集聚带和经济增长极。

东部沿后郑——石城一带、西部在后海303垦区一带,继续优化风电场布局,深化创新,提高效益,同时配合炉厝核电站建设,未来埭头将成为莆田市域最重要的电力基地。

兴化湾南岸筶杯——汀港一带深水港区,是莆田市继湄洲湾港口区外又一处港口发展用地,未来将建成集货运码头及临港产业配套基地。

(三)第三产业:借助埭头镇的区位交通优势和港口、工业化积蓄的势能,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埭头镇区中南部以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业、信息服务业等第三产业为主,加快专业市场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商贸物流,形成区域物流集散中心;加快新区开发、大力发展文化娱乐、体育、医疗卫生等公共配套设施,成为兴化湾南岸临港产业的综合配套服务中心。镇区东部依托大蚶山天云洞旅游风景区优美的生态环境,发展休闲度假和农业观光等第三产业。

镇域东部美丽的石城,依托石城山、滨海景观、众多离岛及丰富的海鲜资源,开发旅游度假、滨海休闲、海鲜品尝、离岛猎奇、科普教育等及海鲜水产品贸易等第三产业。

镇域西部的后海303垦区,碧波万顷、稻浪田畴,物产丰饶,尤其是水产品资源,开发渔家乐海鲜品味、休闲度假和农业观光、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等第三产业。

第三章镇域镇村体系规划

第一节人口规模与城镇化预测

第十五条镇域人口规模

近期2015年人口为14.07+0.6=14.67万人。

中期2020年人口为15.0+1.13=16.13万人。

远期2030年人口为16.73+2.56=19.29万人。

(注)根据兴化湾港区发展目标,预计在规划期的近期进行筹备,中期进入开发阶段、远期形成一定规模。预期人口:近期约有0.2万人,中期约有1.2万人,远期将达到3-5万人。因其发展的不确定性,本次规划不计算在内。

第十六条城市化水平

根据《莆田市市级综合改革试点镇总体规划编制指导要点》,预测城市化水平为2015年达到50%,2020年达到60%,2030年达到70%。

第二节镇村体系规划

第十七条总体思路

综合分析镇域内村庄发展条件,立足现在的镇村产业优势与特色,以城乡一体化发展为目标,以交通干线为依托,合理优化镇村等级,统筹布局,做到资源集约化、产业特色化、发挥所长,服务农村,形成结构合理、层次分明、联系便捷的镇村体系。

第十八条空间布局结构

埭头镇域镇村体系规划以镇区为中心,石城为次中心,依托兴化湾南岸港区,形成“两心、一区,两轴、一带、四点”的互动发展格局。

“两心”:其一为埭头中心镇区,为镇域发展核心;其二为石城次中心,作为莆田市东部沿海中心渔港和旅游渔村,是镇域经济发展平衡点。“一区”为兴化湾南岸港区,未来将建成集货运码头及临港产业配套基地。“二轴”:上述所述的主次发展轴,通过对沿线村庄改造建设,使之成为镇域经济较发达的轴线,从而带动沿线村庄发展;“四点”:即武盛、潘垞、赤石、樟林四个重点中心村,其规模较大,经济较好,可以带动周边村庄的发展。

第十九条等级规模结构

埭头镇域镇村体系分为四级,即中心城镇——次中心——重点中心村——一般行政村。其中中心城镇人口规模为8.53万人,其中中心城镇人口规模为8.53万人,次中心人口1.18万人,重点中心村人口总人口5.52万人,一般行政村人口为3.77万人。

埭头镇镇村体系一览表图表1

现状等级名称数量名称

现状用地

(ha)

现状人口

(万人)

人均用地

(m2)

镇区 1 埭头镇区417.28 3.2 130.4

4

湖东、英田、汀岐、

高林

现有人口3.04万人,其中2.12万人纳入镇区

行政村9

石城、东林、淇沪、

黄瓜、后郑、樟林、

翁厝、石塔、高林、

赤石、后温、武盛、

潘垞、田边、鹅头、

汀港、黄岐、筶杯

1432.66 9.99 143.41

等级名称数量名称

规划用地

(ha)

规划人口

(万人)

人均用地

(m2)

中心城镇 1 埭头镇区874.5 8.53 102.52

4

湖东、英田、汀岐、

高林

规划纳入镇区

次中心 1 石城147.03 1.18 124.6

重点

中心村

4

武盛、后温351.35 2.96 118.7

潘垞159.77 1.26 126.8

樟林95.02 0.74 128.4

赤石71.8 0.56 128.2

一般

行政村

6

东林、淇沪、黄瓜、

后郑、石塔、温李

527.8 3.77 140

后温村纳入武盛重点中心村建设工业集中区;翁厝、田边、鹅头、汀港、

黄岐、筶杯六个禁建村,远期纳入镇区或向周边城市转移。

第三节镇域公共设施配臵规划

第二十条公共设施配臵方式

在引导村落逐步集中建设的基础上,公共服务设施配臵提出实行“镇带村、多村联合”的

设臵方式,使村镇逐步实现设施区域共享。

第二十一条公共设施配置等级和内容

埭头镇区作为镇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莆田市东部沿海的商贸及物流集散中心,公建设

施配套较为集中,镇级主要是行政管理(镇政府、工商、税务、法庭、派出所等)、商业金融

(集中商业街区、大型商场、购物中心、银行、信用社、保险、储蓄所、宾馆酒店等)、教育

机构、文体科技(文化馆、体育场、影剧院、各级活动中心)、医疗设施(综合医院、妇幼保

健院)、集贸市场、社会福利院等七类,公建设施按照人口规模、服务范围确定建设规模。

石城次中心作为莆田市东部沿海中心渔港和旅游渔村,主要配套设施有:村委会、税务所、派出所、初中、小学、幼儿园、文化站、体育活动场所、卫生院、储蓄所、市场、酒店旅馆业、疗养院、老人活动室、车站、码头、油库等。

重点中心村的社会服务设施配臵,不仅满足当地农民日常生活必备的各项设施,如村委会、小学、幼托、医疗室、活动中心、老人活动室、小吃店、副食市场、食杂店、农机技术推广站等设施,同时也为附近村庄农民服务,成为临近村庄生活的中心。

一般行政村的社会服务设施配臵,以满足当地农民日常生活必须的设施为主。如小学、商店、幼托、活动站等,高一级的服务设施可与周边中心村共享。小学班级数量小于八班可考虑与中心村合并。

公共服务设施设置表图表2

等级名称服务设施

中心城镇埭头城镇行政管理(镇政府、工商、税务、法庭、派出所等)、

商业金融(集中商业街区、大型商场、购物中心、银行、信

用社、保险、储蓄所、宾馆酒店等)、教育机构、文体科技

(文化馆、体育场、影剧院、各级活动中心)、医疗设施(综

合医院、妇幼保健院)、集贸市场、社会福利院等湖东

英田

高林

汀岐

次中心石城

村委会、税务所、派出所、初中、小学、幼儿园、文化站、

体育活动场所、卫生院、储蓄所、市场、酒店旅馆业、疗

养院、老人活动室、车站、码头、油库等

重点中心村武盛、后温

管委会、村委会、中学、小学、幼托、卫生院、老人活动

室、活动中心、酒店、小吃店、副食、市场、百货等潘垞村委会、小学、幼托、医疗室、老人活动室、活动中心、

小吃店、副食市场、百货、食杂店、农机技术推广站等樟林

赤石

一般中心村东林、淇沪、黄瓜

后郑、石塔、温李

村委会、小学、幼托、医疗室、老人活动室、活动站、小

吃店、副食市场、食杂店等

第四节镇域综合交通规划

第二十二条镇域道路交通规划

根据莆田市域综合交通规划和海西高速公路网发展规划,结合镇域发展总体布局和镇域

现状交通条件,区域交通规划有港区铁路支线、两条高速公路、两条疏港通道、两条省道

和纵横联系的功能性道路,按照区域主干道路——区域次干道路——乡村公路三个层次进

行布局。

港区铁路支线是由福厦货运干线延伸至港区的,连接湄洲湾和兴化湾南岸两大港口。

(一)区域主干道路:规划区域主干道路主要有四条。一条为兴尤高速,由埭头镇往西北

连接至三明尤溪县(再接至重庆),途径市域内的黄石镇和江口镇等,并与厦门—沙县的高速

公路衔接;往东延伸到石城,未来跨海至南日岛和台湾的台中;第二条为兴秀肖高速,由

泉州泉港区肖厝往北连接福清市江阴,途径市域内的秀屿港和兴化湾南岸港区等,在埭头

镇区西部与东峤镇交界处、埭头镇的东林村和田边村附近设有互通口;第三条为201省道,

由石城沿海往西经兴化湾南岸港区,在市域内连通北高、黄石、枫亭等镇,往西南延伸与

泉州、厦门等连通;第四条为滨海观光大道(201省道),沿湄洲湾、平海湾至石城与201

省道相连。

(二)区域次干道路:区域次干道路包含两条城市快速路,在镇域内形成“┼”型路网

结构,分别为镇域西侧的东兴大道、横贯东西部的石城疏港大道。兴秀连接线(东兴大道)

疏港主干路,连接湄洲湾和兴化湾南岸两大港口。石城疏港大道,自秀屿区往埭头东部沿

海的石城中心渔港,自西往东在市域内连通秀屿区、东峤、埭头等镇;

(三)乡村公路

乡村公路是埭头镇道路网中最基本的骨架,是沟通村与村之间、村与镇之间的纽带,分

为乡村通达公路与自然村公路两个层次。乡村通达公路主要是主次干路之间、中心村之间、

中心村与集镇及中心村与主、次干路之间进行连接的道路;自然村公路主要对较小的自然村之间进行连接。

第五节镇域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第二十三条镇域总用水量为4.95万m3/日。埭头镇域的用水由平海湾供水工程统一供应,全镇域用水由思源水厂提供,现状思源水厂制水能力为2.0万m3/日,远期规划可达10.0万m3/d,水厂占地4.0公顷。水源来自东圳水库。可满足远期镇域用水需求。

第二十四条

规划镇域采用设计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排涝标准采用5年一遇涝水不向两岸漫溢设计,农田排涝标准采用24小时暴雨24小时排完,排山洪标准为10年一遇标准设防。

镇域污水量为3.68万m3/d。平均日污水量为2.84万m3/d。

规划镇区的污水纳入秀屿区污水处理系统中,采用集中处理方式,镇区的污水通过污水提升泵站提升后与上塘珠宝城污水一并进入秀屿区污水处理厂。泵站规模为1.5万m3/d,泵站用地为2000平方米。

由于镇域内的各行政村较分散,由于高程原因,且相距较远,规划在各行政村设生态污水处理站,污水经过处理站处理后就近排入水体。

第二十五条镇域最大用电负荷为99993kW。镇域用电由现状110KV埭头提供,考虑到全镇域范围内的用电需求,规划将110KV埭头变扩容为三台50MVA的变压器。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进线为石城、石井升压站同塔双回110KV线,南日岛风电三期110KV线,上庄-埭头110KV线。35KV电压等级镇域内逐步取消。

镇域内的高压线路500 kV需预留200米,220kV需预留45米,110kV需预留30米。镇区内10kV 及以下等级线路采用电缆沿电缆沟(排管)敷设,镇区外的农村地区可采用架空敷设。

第二十六条高压走廊防护:规划中安排落实电力线路走廊和通道的平面位臵及宽度,架空高压线路尽量沿山地、绿化带及沿道路一侧架设,避免与道路、河流、铁路交叉,高压走廊不应在城市中心区和风景旅游区穿越,对穿越风景区及与规划道路未协调的高压走廊进行调整。

对高压架空电力线路走廊控制宽度规定如下:

500kV宽度不小于200米

220kV宽度不小于45米

110kV宽度不小于30米

第二十七条镇域固定电话需求量为76992门;镇域移动电话用户量为96000部;镇域数据用户量为38400线。规划将埭头镇电信支局扩容为8万门。规划区内各用户按接入网形式布点。

第二十八条邮政局:保留埭头镇邮政支局,建议在石城、汀港、樟林利用居民集中点或商业网点的公共建筑设臵邮政所。

第六节镇域环境保护及环境卫生规划第二十九条环境保护规划

(一)水体

大蚶山上修建小型水库的水质要达到国家地面水三类标准;乌港桥溪的水质要达到国家地面水的三类标准要求;镇域形成较完备的污水处理系统,规划镇区的污水纳入秀屿区污水处理系统中,采用集中处理方式,镇区的污水通过污水提升泵站提升后与上塘珠宝城污水一并进入秀屿区污水处理厂。泵站规模为1.5万m3/d,泵站用地为2000平方米。

镇域内的各行政村较分散,及高程变化原因,且相距较远,规划在各行政村设生态污水处理站,污水经过处理站处理后就近排入水体。

(二)大气

大蚶山天云洞风景区、石城度假区的大气标准按大气一级标准控制;武盛、后温工业集中区按大气三级标准控制,镇域其余地区要保持不低于国家大气二级标准。(三).噪声

结合埭头镇总体规划,解决过境车辆穿越镇区造成的交通噪声污染问题。

在镇区设臵噪声控制区,实行禁止鸣笛;主要交通干路两侧设绿化带;控制机动车辆的增长,特别是控制城区摩托车增长数量。

限制各类工程施工作业时间,采取防噪和减噪措施,控制工业和建设施工噪声,特别是夜间噪声污染。

交通噪声和环境噪声的等效声级接近或达到国家标准中的控制指标,即载重汽车不超过86分贝、轿车82分贝;居民区昼50分贝、夜40分贝。

第三十条环境卫生规划

规划按照“远近兼顾、标本兼治”的原则,对城市生活垃圾的收集、运输、处臵系统及主要设施进行统筹安排。镇域的垃圾处理模式采用“村收集、镇中转、市处理”,规划镇区及各行政村全部生活垃圾均运往东庄垃圾焚烧发电厂统一处理。

最终规划生活垃圾及粪便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率达100%,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有毒有害废弃物均处理至无害化程度。

规划在镇区东西两侧各设一座垃圾压缩式转运站,每座用地面积不小于250m2,与周围建筑物间隔不小于5m。居民区按每0.5-0.6万人设一处公厕,公厕可结合公园绿地及公建设臵。

第七节镇域综合防灾规划

第三十一条防震规划

一般建筑物按地震烈度7度设防,但生命线工程建设(包括交通设施、供水和电力电信设施等)和重要的公共建筑建设应按8度设防。

第三十二条防洪防涝规划

根据《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防洪堤采用设计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排涝标准采用5年一遇涝水不向两岸漫溢设计,农田排涝标准采用24小时暴雨24小时排完。排山洪标准为10年一遇标准设防。

第三十三条人防规划

遵循平战结合的原则,合理设臵各类人防设施。

第三十四条消防规划

随着城镇的建设和发展,加强对市政消防栓的管理和维护,确保消防用水的供应。

室外消防栓按不超过120米间距布臵,所有建设都必须保证留足消防通道,被挤占的要清理,没有消防通道的,结合旧区改造,逐步予以打通、拓宽。

建筑设计必须严格执行消防规范。

给水规划和城镇供水系统都要充分考虑消防用水量的需要。

在镇域内规划三个消防站,埭头镇区一个,石城一个、武盛一个,镇域内消防由分布在以上三个地区的消防站提供。

第八节镇域旅游体系规划

第三十五条旅游特色

集中展现以海为主线,海为灵魂,以海岛、沙滩、海水、海湾、海船、渔港、渔民为载体的海洋文化特色,发展滨海度假旅游、生态观光游

第三十六条旅游定位

积极融入《莆田市平海滨度假观光旅游区》的旅游体系中,以观光休闲为基础,以“原生态”海滨休闲度假为主体产品,以养生保健、海鲜美食、海滨体育活动为重要补充的海滨休闲度假旅游区。

第三十七条客源市场定位

从地域特征及旅游观念和消费水平所指向的相应客源地分析,将埭头镇旅游客源市场分为本地及周边、福建省内及近距离、珠三角及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和海外等细分客源市场。

第三十八条旅游体系规划

(一) 空间组织

空间组织为“三足鼎立”结构。以大蚶山、后海垦区、石城渔村为三足,大力弘扬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莆田海洋文化,有机带动埭头镇海洋旅游的发展。

(二)支撑项目

后海渔家乐、石城渔家乐、石城滨海旅游度假区、风力发电场、离岛风光、后海风光、后海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大蚶山景区、大蚶山摄影基地、中国上塘银饰市场等。

(三)旅游线路规划

镇域:规划一日游线路一:天云洞景区-近天寺景区-滴水岩景区-后海海鲜美食-后海风光(围垦工程、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木船游海)-水仙宫-中一堂-后海海鲜美食镇域:规划一日游线路二:天云洞景区-近天寺景区-滴水岩景区-兴化湾南岸风光-石城渔家乐-石城滨海旅游度假村-合一宗祠

石城:分别有规划半日游、一日游、两日游线路

半日游:石城南入口-海产交易街(购买海鲜)-海鲜美食广场(品尝美食)-滨海漫步(饭后休闲)-风俗文化体验园-石城印象广场-海龟俱乐部(购物)-石城北入口(离开)

一日游:线路一:石城南入口-妈祖公园-半山观海-休闲公园-渔家乐(午餐)-渔业观光(水产养殖、加工区)-海龟俱乐部-石城印象广场-科普游览园-渔业体验区(鲍鱼观、尝、购)-石城北出口

一日游:线路二:石城南入口-妈祖公园-半山观海-海产品交易街-海鲜美食广场-酒吧一条街-风俗文化体验园-石城印象广场-科普游览园-海龟俱乐部-石城北出口二日游:Day1:石城南入口-妈祖公园-半山观海-休闲公园-渔家乐(午餐)-渔业观光(水产养殖、加工区)-风俗文化体验园-度假娱乐区

Day2:度假娱乐区-石城印象广场-北码头(乘船)-渔业体验区-科普游览园-海龟俱乐部-海鲜美食广场(午餐)-酒吧一条街(饭后休闲)-渔人码头滨海漫步(沙滩、海水浴-海鲜交易街-离开。

第九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第三十九条镇区范围内历史遗存,主要为三处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规划从绝对保护范围、建设控制范围和环境协调范围三个层面提出保护与控制的要求。

(一)绝对保护范围

即文物本体绝对保护范围,是以文物本体范围外延10米为保护范围。该范围内注意保护历史建筑遗存的真实性,有碍历史风貌的其它建筑应予以及时拆除。历史建筑的维修和整治必须保持原有的外形和风貌,保护范围内的各项建设不得影响历史建筑风貌的展示。绝对保护范围内不得再新建建筑。

(二)建设控制范围

在绝对保护范围外延50米的基础上,结合规划道路、水体及地块的划分而设臵的区域。建设控制范围内的建筑形象应与文物保护建筑取得统一,建筑的外观色彩应相似或相近;建筑高度、体量以不破坏与相邻历史建筑共同形成的轮廓线为原则,建筑高度不得超过24米;建筑的符号语汇采用与文保单位相同或相似的语汇;建筑屋顶、门窗形式应与相邻历史建筑取得协调。

(三)环境协调范围

即建设控制范围外的一定区域。该范围内强调对莆田传统建筑的建筑意向、建筑色彩、建筑细部、材料、装饰等进行提炼、整合,并融入到现代功能之中,创造特色鲜明、统一协调的城镇形象。

第四章镇区总体规划

第一节规划区范围

第四十条规划区范围

埭头规划区范围为东北抵大蚶山,南至高林村、英田和湖东村,西南侧以规划中的高速公路为界,,呈扇面形,总用地面积14.68平方公里。

第四十一条发展方向

综合分析现状镇区与周边城镇、港区以及对外交通的关系,同时兼顾地形地貌及基础设施走廊对城镇发展空间的制约,规划确定镇区未来的发展方向为先以旧镇为轴心,向北向东圈层式发展,形成“扇面”形后,再跨过埭石疏港公路向南发展,控制向西发展。远景跨过疏港公路向南发展;控制镇区向西向后海生态敏感区发展。

第二节发展目标和规划理念

第四十二条发展目标

规划充分依托镇区环山、抱水、临港条件,强核聚力,做大做强中心镇区,完善公共设施服务水平,提高综合竞争力,主攻发展商贸服务和滨海生态旅游业等第三产业,主动承接临港工业配套服务功能,建设山城交融的宜居名镇。最终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保障一体、全面发展”的城乡统筹目标。

第四十三条规划理念

(一)空间意象塑造――山城交融

强调山、林、水、海、城镇之间的和谐对话与交流,创造一个具有“青山环东郭,碧水穿城间,闲来登诸峰,悠悠田园情”的城镇空间意象。

(二)特色发展全面发展

坚持特色发展与全面发展两条腿走路,立足本镇原有的特色基础,重视特色产业的经济发展,加大产业资金的投入与人才引进,集中有限的力量,打造特色化城镇的品牌;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人口,增加就业岗位,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实现共同富裕和社会和谐发展。

(三)突显生态和宜居

城镇作为城市与乡村的联结点,是构成中国特色化多元结构发展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埭头镇本身又具有突出的生态环境优势,未来城镇的发展,应当址分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珍爱绿色生态环境,创造出有别于大中城市的多样化的生活方式,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以亲切的尺度,打造宜居城镇。

第三节性质与规模

第四十四条城镇性质

兴化湾南岸临港产业配套服务核心地,莆田市东部沿海商贸重镇和滨海生态名镇。

第四十五条城镇规模

(1)人口规模

近期至2015年镇区人口规模为4.12万人;

中期至2020年镇区人口规模为7.78万人;

远期至2030年镇区人口规模为11.3万人;

(2)用地规模

镇区近期2015年总用地规模为357公顷,可容纳城镇人口3.2万,人均110平方米;

中期2020年建设用地规模为786.7公顷,人均101平方米;

远期2030年建设用地规模为1080公顷,人均96平方米。

第四节规划结构

第四十六条规划思路

埭头镇山、水、海等自然景观特色显著,北东南三面环山,东北侧的大蚶山峰峦叠障,尤如一座天然的绿色的屏障为镇区遮挡住冬季犀利的沿海北风,为城镇的生态性与宜居度提供了丰厚的先天条件,同时,乌港桥溪则以生动优美的自然弧线穿城而过,给刻板的城镇布局注入了无限的动感与生机。因此,规划构思紧紧抓住这两大自然特征,在布局结构上充分考虑这两部分对城镇空间的渗透与融合,围绕山城交融的理念展开城镇用地布局。通过城镇内部道路系统组织,梳理生态基质-廊道-斑块系统,特别是对东西向穿城生态廊道的体现,积极诠释了生态城镇的建设理念。

第四十七条规划结构

规划以镇中心区为轴心,扇形弧状圈层外拓,形成“一心两轴九片”的规划结构。

“一心”:指主要指以西环路、二环西路、疏港公路、埭汀路围合而成的镇核心区,主要包含现代商贸、行政办公、文体科技等具有城镇综合性功能。

“两轴”:

一轴(商业生长轴):指从府前商业街转向二环路直至向南形成的贯穿镇区中心、次中心、社区中心等多等级的商业轴;

一轴(生态廊道轴):指沿乌港桥溪,以自然水体和两岸绿带建设形成滨水生态廊道。

“九片”(以各主次干道分隔形成的不同的功能片区):五个居住片区、一个产业片区、一个生态公园片区、一个度假旅游区、一个备用地片区。

第五节用地布局规划

第四十八条居住用地规划

规划居住用地分成二类居住用地和综合用地,综合用地主要集中镇区中心,二类居住用地分为五个片区,成组成团环绕在镇区中心之外。总用地面积为396公顷,占建设用地的36.65%。

第四十九条二类居住用地以村庄改造和新区建设相结合,建设配套设施完善,生活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居住区。

第五十条埭头镇是个人口大镇,典型人多地少的地区。为集约使用土地,住区建设规划必须走先行村庄改造-整合用地,后同步推进建设新型小区的道路。

第五十一条规划区范围内一律停止办理个人建房审批,严格控制村民零星建房。近期应先理顺村庄内部道路,增设污水排放、垃圾处理等市政设施,结合用地布局,配套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公共绿地,通过盘整“空心村”,建设成设施完善具有较高生活质量的居住区。对近期需要建房的村民应积极引导他们到新型社区集中安臵统一建设。

第五十二条居住用地分布

核心区内的居住用地:位于埭头居委会,有综合用地和二类居住用地。通过旧区改造和新区建设相结合,应结合道路与公共设施的优化完善,建设新型现代化居住区。规划应以多层为主,结合少量中高层,形成环境优美、配套完善、生活便利的居住社区。

西部片区居住用地:位于高林村。结合埭平公路的改线,推进埭星小区的开发建设,分期改造,近两年改造有难度的部分,应先理顺村庄内部道路,增设污水排放、垃圾处理等市政设施,结合用地布局,配套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计划在近期内统一改造完成。

东部、中部、北部片区居住用地:位于湖东村与汀岐村。北部的汀岐村现状村庄建房较密集,中部与东部基本呈基本农田与村庄相隔分布。这三个居住片区是城镇发展到中期时,主要承载本镇区城镇化人口的聚居地,同时这三个片区自然环境比较好,青山绿水,比较适合发展滨水高尚住区。城镇发展到中期时各项条件趋向成熟,也是进入城镇化加速

阶段,应考虑建设中高层混合、高层现代化住区,吸引更多的人口向城镇集聚,提升镇区形象和土地利用效率,创造优美的生活环境。

南部居住用地:位于英田村。用地受疏港公路的分隔,用地相对独立,是镇区远期发展的居住空间。同时可以作为远期承载临港产业服务人口与禁建村搬迁的居住片区。

第五十三条度假旅游用地

在东部天云洞核心景区入口处的西侧,划出24.83公顷的度假旅游用地,作为承接旅游及相关产业的配套服务设施用地。规划可容纳旅游度假人口约2070人。宜形成以低层为主,结合少量多层,背山面水、错落有致、环境优雅的旅游休闲度假区。

第五十四条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埭头镇公共设施用地主要有行政管理、教育科技、文化娱乐、医疗保健、体育休闲、商业金融、其他公共设施等七类,主要布臵在中部核心片区,形成城镇公共中心。

第五十五条行政管理用地

埭头镇行政管理用地主要包括镇政府、工商、税务、法院、派出所、土地所等行政管理机构。规划迁移原镇政府和派出所用地,原址作为综合用地加以开发,新址选在牛头山南侧,形成新的行政中心。

在新址行政中心的西侧,规划预留一块临港港务等各类企事业单位办公区,对接临港配套服务功能。

考虑近期仍有部分企事业、公司办公用地拟予选址,规划在现状教堂及埭汀公路西侧、一环西路以南,规划一处集中的行政办公区域。

第五十六条商业金融用地

现状商业设施主要有埭头市场和百强小商品市场,以及沿天云路和蚶山路两侧的村民住宅底层设臵的商业店面,以个体经营为主。

1、大型商业及专业市场建设:以现有商业为基础,结合埭平路改造和客运站建设,加快埭星综合片区改造,对原有集贸市场进行搬迁,在天云路以南建设各类批零专业市场、商业购物街区,增设大型商场和超市、银行、信用社、保险机构等设施,满足居民需求,各类批零专业市场以水产、干货、农副产品、家电、对台小额零售贸易等生活消费品为主,形成服务于周边乡镇的生活消费品物流集散中心;规划区东部沿天云东路与二环东路的交汇点,中期结合发展对台贸易及新的专业市场,配臵商业用地,形成规划区的商业次中心;

2、商业街建设:建设府前特色商业街,形成特色商业街区;同时随着疏港公路南移,优化天云路的沿线商业内涵,延伸商业街长度,强化对周边沿海区域的商业辐射带动作用;规划区南部相对独立区域,结合商业用地及综合用地,强化L型的商业街道,增强生活氛围;

3、商业网点建设:在“扇面”的北、东、南三处社区中心,均设有社区级商业网点和便利店,以均衡的服务半径服务各个生活区;

4、金融酒店服务设施:考虑埭头镇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在天云东路与埭汀路交汇处规划一处酒店设施用地,金融服务机构及商务酒店用地可以结合旧镇片区改造综合考虑,加以配臵。

各类商业金融用地总用地面积:55.28公顷。

第五十七条教育科技用地

根据《福建省综合改革试点镇规划导则(试行)》和《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切实做好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教育布局规划的指导意见(闽教发[2010]57号)》,镇区内规划设臵三所中学、五所小学、新增七所幼儿园。总用地面积:32.36公顷。

中学:对现有莆田第十一中、湖东中学均进行用地扩建,莆田第十一中保持原有48班规模,湖东中学由初中校扩建为完全中学,建设规模为36班,位于镇区北部的汀岐小学进行改建扩建,改为九年制初小学校,建设规模为36班。

小学:规划近期基本保持现状用地规模,主要应对教学设施及教学条件进行更新改造,中远期根据人口的增长与文化事业发展,要进行学校撤并及扩建,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需要。埭头中心小学保留原址,并予以用地扩建,近期结合村庄改造,对西湖小学予以重新选址,远期对东部现有的温李小学进行撤点并入湖东小学,远期南部片区增设小学一所。每处小学的规模控制在为18-24班。

第五十八条文化娱乐用地

规划在府前商业街中心水景区南侧设臵一处镇级文化科技中心,建设科技站、文化站、青少年活动中心、影剧院等设施,形成镇区文化中心,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同时,规划在东部的次中心,滨江设臵一处综合性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文化站、养老院等邻里服务中心。总用地面积:3.93公顷。

第五十九条体育用地

规划结合莆田第十一中学周边,,设臵体育中心用地,形成镇级文体中心,带动周边片区的繁荣。总用地面积:5.32公顷。

第六十条医疗卫生用地

镇区现状医疗保健用地为埭头镇中心卫生院,位于镇政府北侧,近期拟进行改建扩建,规划在东部设臵一处综合医院用地,综合医院建成后原卫生院改为妇幼保健医院。总用地面积:3.92公顷。

第六十一条其他公共设施用地

现状镇政府北侧现有一处宗教教堂用地,规划予以保留。镇区规划在镇区东部设一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可以根据需要增配养老院这类福利设施。

第六十二条生产设施用地规划

镇区位西侧设臵总用地面积为29.54公顷的产业片区。利于与周边生产用地形成产业集群,也方便未来与港口的联系。项目以轻工类加工业等一、二类工业为主。

第六节绿地景观规划

第六十三条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规划绿地景观系统形成“一环、三廊、多点”的组织结构,溶解生态基质-廊道-斑块,构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化体系。

“一环”:规划区内由乌港桥溪等自然水体溪形成的蓝色生态环。自然的水系将南、北两部分有机地结合起来,一个优美的环形生态圈,进一步强化的镇中心区的“轴心”地位。

乌港桥溪自然景观带是埭头镇最具特色和富有表现力的造景要素,也是整个镇域的主要排洪通道。规划重点在创于建滨溪亲水生活空间,强调溪流的自然化和亲水性,规划结合河道防洪设施整治,通过扩宽河道宽度,重点地段扩大湖面,形成景观水景区等手法进行分段景观设计,利用河道周边生态景观元素,构筑原生态的天然湖景,形成水清、岸线、景美的生态环境和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滨水生态景观轴线,满足居民日常生活休闲需求。

“三廊”:指横穿规划区东西方向的三条生态廊道,北部的廊道由低丘组成、中部的廊道由乌港桥溪的河岸组成,南部的廊道由疏港公路两侧的防护绿带组成,这三条生态廊道自然漫游,将大蚶山与后海的美丽优雅贯穿,是镇区的透气口和呼吸通道,体现山、海、城镇之间和谐对话和有机共生的规划理念。

“多点”:指利用规划区内多个自然山体,进行生态培育与养护,组织成多个山地生态公园。

第六十四条在镇区中心适当扩大乌巷桥溪的水面,形成中央水景公园,为镇中心区提供公共活动的主要开放空间。

第六十五条划为山地生态公园的区域,规划禁止与景区建设无关的开发建设,可适当进行休闲步道、休闲景观平台等设施的修建,丰富植物的种类和花卉植栽,作为居民日常生活休憩、娱乐、健身的休闲公园。

第六十六条规划结合镇区用地布局设臵两处街头广场。

第六十七条防护绿地规划主要是考虑对外交通、高压走廊、环卫等设施对居民生活的干扰,具体防护绿地规划控制见下表:

防护绿地主要控制指标表图表3

防护绿地位置建设规模

工业区与非工业区之间宽度不宜小于30米

学校与道路主干线之间宽度不宜小于10米

医院与道路主干道、商业业区之间宽度不宜小于10米

快速路宽度单侧不宜小于30米

城镇主干道宽度单侧不宜小于10米

高速公路宽度单侧不宜小于50米

高压走廊500kV宽度不小于200米220kV宽度不小于45米110kV宽度不小于30米

第七节镇区建设用地平衡表镇区建设用地平衡表图表4

用地代码用地名称面积

(公顷)

占建设用地比例

(%)

1 综合用地36.0 3.33

2 R 居住用地396.0 36.65

3 C 公共设施用地144.69 13.40

其中行政办公用地C17.61 商业金融用地C249.08度假旅游用地C2524.83 市场用地C2616.95 文化娱乐用地C3 3.93 体育用地C4 5.32 医疗卫生用地C5 3.91 文化教育用地C632.36 社会福利用地C90.70

4 M 工业用地M1/M229.54 2.74

5 W 仓储物流用地 5.71 0.5 6

S 道路广场用地155.15 14.36

其中道路用地151.66 广场用地 1.20 停车场用地 2.29

7 U 市政设施用地 3.8 0.35

8 T 长途客运站用地T23 3.05 0.3 9 G 绿地(含走廊控制绿地)306.6 28.37

G1 194.1

G2 112.5

合计建设用地1080.54 100

1

E 水域用地18.74

1

1

风景区用地247.4

12 发展备用地121.82

合计规划总用地1468.5

第八节道路交通规划

第六十八条对外交通

(一)高速公路

兴尤高速公路与兴秀肖高速公路在镇区汇合,规划结合兴尤高速的初设方案对高速公路线路进行了优化,优化后两条高速公路在镇区西侧边缘汇合互通,并在镇域东西两侧设有两个落地口。西侧落地口落地后与东兴大道(疏港主干道)相接后,转接至埭石疏港公路。

(二)过境公路

随着镇区规模的扩大,解决好县道穿越镇区是首要的交通问题。综合考虑对外交通与城镇用地布局的关系,结合近期疏港公路的建设,对三条县道在镇区部分都进行了改线,从镇区的外环线通过,避免了对镇区的交通干扰。

第六十九条镇区道路系统

(一)道路等级

城镇道路等级按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三级划分。

(二)道路断面

道路断面由车行道、人行道、分隔带、绿地等部分组成,城镇的道路横断面设计与城市的道路横断面设计有所不同,要兼顾考虑混合交通的需求量。规划镇区主干道红线宽度为40米和30米,机动车设计车速为40公里/小时;镇区次干道红线宽度为24米,机动车设计车速为30公里/小时;支路红线宽度为14~20米,机动车设计车速为20公里/小时,道路断面规划详见下表。

第七十条交通设施规划

长途汽车站:规划在镇区南部,紧邻疏港公路,既对方便外联系,又与旧镇保持合理的服务半径。

公交首末站:规划在镇区现镇政府北侧的邻公园处设臵一处中型公交首末站,方便出行。

社会停车场:规划结合在内环路的外侧设臵三处社会公共停车场,每处用地面积为约2000平方米,其他社会停车场可以结合小区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进行配套。

公共加气加油站:规划共配臵二处加气加油站,紧邻疏港公路,结合防护绿带布设,方便使用。每处用地面积为2000-3000平方米。

埭头镇道路规划一览表图表5

路名道路性质红线宽度(m) 断面组合

疏港公路(埭石)过境路30,50

3+24+3(近期)

4.5+

5.5+3+24+3+5.5+4.5

(远期)

疏港公路(往兴化

湾南岸)

主干道40 4.5+6+2+15+2+6+4.5

埭汀路主干道36 6.5+23+6.5

二环西路主干道36 6.5+23+6.5

二环东路主干道36 6.5+23+6.5

二环南路主干道36 6.5+23+6.5

南环路主干道36 6.5+23+6.5

三环东路主干道30 5+20+5

三环南路主干道30 5+20+5

天云东路主干道24 4.5+15+4.5

天云西路主干道24 4.5+15+4.5

天宁路次干道24 4.5+15+4.5

西环路次干道24 4.5+15+4.5

一环西路次干道24 4.5+15+4.5

一环东路次干道24 4.5+15+4.5 一环南路次干道24 4.5+15+4.5 府前商业街次干道24 4.5+15+4.5 埭星路次干道24 4.5+15+4.5 站前路次干道24 4.5+15+4.5 兴港路次干道24 4.5+15+4.5

翠山路

次干道

支路24

18

4+10+4

蚶山南路支路24 4.5+15+4.5

蚶山北路支路18 4+10+4

汀岐支路支路18 4+10+4

河滨路支路18 4+10+4

支路一支路18 4+10+4

支路二支路18 4+10+4

支路三支路18 4+10+4

西湖路支路14 3+8+3

埭汀旧街支路14 3+8+3

新街支路14 3+8+3

第九节市政设施规划

第七十一条给水工程规划

(一)用水需求量预测

规划区最高日用水量为3.75万m3/d,取时变化系数为1.3,最大时用水量为2031m3/h。

(二)水厂规划

埭头镇的用水由平海湾供水工程统一供应,全镇域用水由思源水厂提供,现状思源水厂

制水能力为2.0万m3/日,远期规划可达10.0万m3/d,水厂占地4.0公顷。水源来自东圳

水库。

(三)给水管网规划

输水干管:规划从思源水厂敷设DN600净水输水管到镇区。

供配水管:规划采用环状管网供水。为可靠消防用水,在本规划中城市道路下给水管道管径应按不小于DN100布臵,同时按间距不超过120米设臵地上消火栓,以满足消防的要求。

第七十二条排水工程规划

(一)排水体制

1、采用雨污分流制。生活污水可直接排入市政管网,特殊污水应自行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市政管网。

(二)污水量预测

污水量为2.72万m3/d,日变化系数取1.3,平均日污水量为2.1万m3/d。

(三)污水处理厂布臵

规划区内的污水纳入秀屿区污水处理系统中,镇区的污水通过污水提升泵站提升后与上塘珠宝城污水一并进入秀屿区污水处理厂。泵站规模为2.1万m3/d,泵站用地为2000平方米。规划区内的污水纳入秀屿区污水处理系统中,镇区的污水通过污水提升泵站提升后与上塘珠宝城污水一并进入秀屿区污水处理厂。泵站规模为1.5万m3/d,泵站用地为2000平方米。

第七十三条雨水工程规划

(一)雨水量计算

本规划区采用莆田市暴雨强度公式:

1950.22(1+0.629LgP)

q=———————————

(t+6.756)0.697

式中:P为设计暴雨重现期,取P=1年。

t为降雨历时,t=t1+mt2

t1——地面集水时间,取t1=8~10min

t2——管渠内流行时间

m——延缓系数,取m=2

(二)雨水管网

规划镇区的雨水排放采用高水高排,低水低排的排水方式。通过现有东风水库、群利水库、利洋水库的排洪通道和以及规划截洪沟可实现山区和地势较高处洪水的高水高排,镇区内雨水均排入乌港桥溪,通过乌港桥溪汇入后海,乌港桥溪的汇水面积约10平方公里,根据水文计算,乌港桥溪河道宽度按15米控制。

第七十四条电力工程规划

(一)电力负荷预测:镇区的用电总负荷为59993KW,总视在功率为66658MVA。

(二)站址规划

规划将110KV埭头变扩容为三台50MVA的变压器。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进线为石城、石井升压站同塔双回110KV线,南日岛风电三期110KV线,上庄-埭头110KV线。35KV电压等级镇域内逐步取消。

(三)供配电网络规划

在规划范围内,35千伏及以上线路采用架空线敷设;35千伏及以下的主干配电线路均采用电力电缆直埋、或沿电缆沟、或穿钢管埋地敷设。

第七十五条高压走廊防护

在各级规划中安排落实电力线路走廊和通道的平面位臵及宽度,架空高压线路尽量沿山地、绿化带及沿道路一侧架设,避免与道路、河流、铁路交叉。

对高压架空电力线路走廊控制宽度规定如下:

500kV宽度不小于200米

220kV宽度不小于45米

110kV宽度不小于30米

第七十六条电信工程规划

(一) 埭头镇区固定电话需求量为45313门;移动电话用户量为56500部;数据用户量为22600线。

(二)局所规划:埭头镇原有电信模块局容量扩容到8.0万门。镇区内按接入网形式布点,每个接入网容量1200~2400门,镇区共需设臵15~30个接入网。

(三)管网规划

按1:1.2的机线比和平均1000线/孔直径110的配管比,考虑管网主干线的管孔数,同时考虑有线电视、专用通讯网和各种信息数据网及备用管孔数。

第七十七条有线电视工程规划

有线电视由莆田有线电视台提供信号源,有线电视线路与电信线路合用管线,占用1-2个孔位。同时按300-500个用户为片区设一个光机。

第七十八条燃气工程规划

(一)燃气用气量预测

年需天然气942.6万标立方米。

高峰小时用量Q

h

=QK

〃K

〃K

/(365×24)=4455.2标立方米/小时。

(二)燃气设施规划

埭头镇燃气规划与省LNG项目衔接,近期气源为液化石油气供气,远期为管道天然气供气。规划镇区天然气由秀屿东高中压调压站提供。

第七十九条防洪排涝规划

(一)防洪防涝标准

埭头镇区防洪标准按20年一遇洪水设防,埭头镇区排涝标准采用5年一遇涝水不向两岸漫溢设计,排山洪标准为10年一遇标准设防。

(二)排涝规划

埭头镇的大部分地块地势较高,镇区的地面高程大部分在5.5米以上,高于外江设计洪水位,其涝水可以考虑直排,部分沿河及农田地块地势比较低洼地区随着镇区改造可以考虑填高,防止低洼地区内涝发生。使镇区绝大部分地面标高处在洪水位以上。

第十节环境保护规划

第八十条环境保护规划

(一)尽快建设镇区污水管网,实现雨污分流,将生活污水统一收纳后接入上塘珠宝城后,最终统一接入秀屿区的污水处理厂(石门澳);工业污水要强化对工业水污染源的综合防治措施,确保工业污水达标排放;完善污染企业废水处理设施,提高工业废水处理率和排放达标高;结合技术改造,加强环保工作管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

(二)改善燃料结构,提高气化率,降低居民烧煤对大气的污染。

(三)搞好道路和城市区域绿化,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和森林覆盖率,形成城市整体生态走廊,改善大气环境。

(四)结合埭头镇总体规划,解决过境车辆穿越城区造成的交通噪声污染问题。在干道系统两侧,布臵绿化隔离带,减少交通噪音对镇区各功能的影响。

(五)限制各类工程施工作业时间,采取防噪和减噪措施,控制工业和建设施工噪声,特别是夜间噪声污染。

(六)加强环卫设施建设,分期建设生活废物的收集、转运、处理等环卫基础设施,并与城市建设发展相配套,着重解决环卫设施的用地问题,力争在近期生活固体废物清运率达100%。

(七)建立生产企业固体放废弃集中收集、处理与管理机制,通过技术引进,建设企业固体废物集中处理服务中心,最终争取将大部分可资源化的固体废物回收综合利用。

(八)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城镇居民环卫意识,近期推行垃圾袋装化,远期推广垃圾分类收集,提高废物综合利用率,减少垃圾处理量。

(九)生态环境保护

在全镇建立大型生态走廊,防止城镇无序蔓延;在镇区各片区之间建立生态隔离带,形成城市的绿色生态骨架;结合水体、公园、道路绿化相互贯通形成生态系统网络。

加强对水、土地资源等自然资源保护,严格控制耕地面积净减量,维持耕地数量动态平衡。

巩固和完善防护林体系,大力发展水果种植业,搞好城镇绿化,防止水土流失;严禁在现有或拟开发旅游风景区、生态调节区内开山炸石、开采矿物。严格保护具有休闲和旅游价值及特殊科学价值和观赏价值的地区。

第十一节环境卫生规划

第八十一条生活垃圾排放量预测:规划期末生活垃圾产生量为135.6吨/日。

第八十二条环境卫生工程设施

根据《莆田市垃圾治理专项规划》,埭头镇区全部生活垃圾均运往位于莆田市秀屿区东庄的莆田市垃圾焚烧发电厂统一处理,医疗垃圾、固体危险废弃物等特种垃圾必须单独收集、单独运输、单独处理。

第八十三条环卫公共设施布局规划

(1)规划环卫设施设臵标准

文本-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卫星生态城长松园片区总体规划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总体规划 (1) 第一节规划期限、范围及依据 (1) 第二节规划目标及原则 (1) 第三节发展战略及定位 (2) 第四节总体规划布局 (3) 第五节分区功能策划 (3) 第三章专项规划 (5) 第一节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5) 第二节土地利用规划 (5) 第三节人口规模 (7) 第四节旅游规划 (7) 第五节道路交通规划 (8) 第六节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9) 第七节公共服务设施系统规划 (10) 第八节市政基础设施系统规划 (10) 第九节防灾工程系统规划 (13) 第十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5) 第十一节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规划 (16) 第四章项目开发与实施 (16) 第五章附则 (18)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统筹安排长松园片区生态环境资源的保护,土地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以及项目的建设与管理,优化用地布局,全面发挥片区的功能和作用,按照嵩明县党委、县人民政府的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旅游规划通则》以及国家、地方等相关法律法规、设计规范等有关规定,制定《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卫星生态城长松园片区总体规划(2011-203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2条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专项研究五部分组成,规划文本与规划图纸是互相联系的整体,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说明书是本规划的说明性文件。 第3条本规划是指导长松园片区资源保护、建设利用及旅游开发的纲领性文件。片区范围内任何单位和个人的一切建设行为格按照本规划执行,各项建设均应依据本规划编制详细规划、设计,并符合本规划的相关要求。因特殊原因需要对本规划内容进行局部更改时,必须按照法定程序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修订,经审批同意后方可更改。 第4条本规划经批准后,即成为长松园片区规划、管理和实施的法定性文件,由嵩明职教基地管委会负责实施与管理。 第二章总体规划 第一节规划期限、范围及依据 第5条规划期限 本次总体规划的期限为2011~2030年,按三期实施,其中:近期2011~2015年;中期2016~2020年;远期2021~2030年。 第6条规划范围 本规划将长松园区的山地、丘陵、盆地、村庄、水库均纳入规划区内,总面积为80.93平方公里。 第7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 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5、《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8、《旅游规划通则》 9、《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 10、《云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11、《云南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 12、《昆明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8~2020)》 13、《嵩明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7~2020)》 14、《嵩明生态卫星城概念性总体规划》 15、《嵩明县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策划》 16、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标准、文件等 第二节规划目标及原则 第8条规划指导思想

中牟县黄店镇总体规划文本

中牟县黄店镇总体规划 文本(2011-2030年) 姓名:刘溪 学号:20080940111 专业:城市规划专业 班级:1班 指导老师:史晓华

奉节县兴隆镇总体规划 文本 目录 第一部分绪论............................................................................................ .3 第一章总则 (3) 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4) 第二部分镇域规划 (5) 第一章镇域性质和规模 (5) 第二章村镇体系规划 (5) 第一节镇域经济分区 (5) 第二节村镇等级规模、结构 (5) 第三节村镇规模与空间布局 (6) 第四节村镇职能 (7) 第三章农村居民点规划 (7) 第一节规划原则 (7) 第二节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7) 第三节农村居民点规划 (7) 第四章镇域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8) 第一节镇域综合交通规划 (8) 第二节镇域给水工程规划 (9) 第三节镇域污水工程规划 (10) 第四节镇域雨水工程规划 (12) 第五节镇域电力工程规划 (12) 第六节镇域邮政电信工程规划 (13) 第七节镇域燃气用能规划 (14) 第八节镇域供热工程规划 (14) 第四章镇域公共设施规划 (15) 第五章镇域空间管制规划 (15) 第六章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 (16) 第一节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 (16) 第二节生态环境规划对策与措施 (17)

第七章综合防灾规划 (18) 第一节消防规划 (18) 第二节防洪规划 (18) 第三节防滞规划 (19) 第四节防震规划 (19) 第三部分镇区规划 (19) 第一章规划原则 (19) 第二章镇区性质、范围与规模 (19) 第三章用地布局 (20) 第一节规划结构 (20) 第二节各类用地布局 (20) 第四章土地使用控制 (21) 第五章镇区综合道路交通规划 (22) 第一节交通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 (22) 第二节镇区道路系统规划 (23) 第三节镇区交通运输规划 (23) 第六章镇区公用工程设施规划 (24) 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24) 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24) 第三节供电工程规划 (25) 第四节邮政电信工程规划 (26) 第七章镇区风貌规划 (27) 第一节镇区风貌规划原则 (27) 第二节河流两岸绿化控制 (28) 第三节镇区风貌规划 (28) 第八章镇区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28) 第一节各类绿地布置 (28) 第二节景观结构 (28) 第三节景观规划要点 (28) 第九章镇区环境保护规划 (29) 第十章环境影响评价 (30) 第十一章镇区防灾减灾规划 (30) 第一节防灾规划 (30)

夏津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文本

夏津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规划是夏津县域及夏津城市规划区内各项城市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凡在夏津县域及夏津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均须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二条凡在夏津县域及夏津城市规划区内因建设需要编制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其它专项规划均应遵照本规划要求进行。 第三条本次规划期限 近期:2004-2010年;远期:2011-2020年。 第四条本次城市规划区范围 西至西张官屯西、许堤东、营子西一线,北至横河,东至朱庙东、八里庄西一线,南至宋香路,总面积为。 第五条本次规划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 3. 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标准》(GBJ137-90); 4. 国标《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5. 国标《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6. 国标《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 7.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8. 建设部《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9. 建设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建规[2002]204号); 10. 建设部《关于印发<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的通知》; 11.《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 12.《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初稿)》(2004-2020年); 13.《夏津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2001-2005)》; 14.《夏津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5.《夏津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1996-2010)》; 16. 国家、山东省、德州市其它有关城市规划建设的法规与条例。 第六条本次规划指导思想 以全面的科学发展观为指针,坚持“五个统筹”,遵循国家、山东省、德州市有关城市规划建设的方针、政策,在充分考虑夏津县经济社会现状及其发展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夏津城市的自然地理和生态环境,着眼长远,突出重点,合理规划,优化环境,以历史的和发展的观点对夏津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进行合理定位,科学安排县域城镇体系,强化城市布局形态及其运行机制的合理性与适应性,综合部署各项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竞争力,引领夏津城乡经济、社会、环境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第七条本次规划原则 1. 城乡统筹、可持续发展原则 以促进夏津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五个统筹”为首要任务,综合规划县域城乡居民点、人口分布、土地利用、产业布局、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增强城区的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促进城乡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保证城乡共享共建、协调发展。立足于夏津自身的资源与条件,建立有机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县域城镇体系,为夏津城乡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优化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平台。 2. 以人为本、最优人居环境原则 以满足群众需要、维护公众利益为根本出发点,把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放在战略位置,科学、合理地确定夏津城市规模,综合分析青银高速路、

乡镇总体规划文本(新2012)

浏阳市xx镇总体规划(20xx—2020年) 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1-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湖南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188-93《村镇规划标准》以及 其它相关法规制定本规划。 第-2-条镇头镇城镇规划区内的一切建设行为和土地开发,均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对违反 本规划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的权利。 第-3-条本规划所称镇头镇、镇头镇域是指镇头镇的全部行政区划范围,总面积158平方公里;本规划所称镇头镇规划区是指依据城镇总体规划划 定的城镇规划区;本规划所称的镇头镇区是指镇头镇城镇规划区内的 城镇建成区。 第-4-条本规划期限为:近期2010年; 远期2020年。 第-5-条本规划成果由规划文件和图纸组成,规划文件包括文本和附件组成,文本与图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二者如有不符,应以规划文本为准。第-6-条本规划经镇头镇人民代表大会或人大主席团审查同意后,报浏阳市人民政府批准。本规划实施过程中需对本规划进行调整或修改时,应按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有关程序进行。 第二章镇域村镇体系规划 第-7-条本次村镇体系规划范围包括镇头镇全部行政区划范围。共4个社区、9个村,村镇体系规划对镇域各项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第-8-条镇域村镇体系规划原则 1、实行城镇带动发展战略,坚持小城镇建设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协调发展,加速解决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以产业化促进城镇化,以城镇化带动产业化。 2.坚持“基础设施先行”,规划充分体现重大基础设施对镇域经济的影响,使镇域各项重大设施布局能符合县、市未来发展的需要。 3、实施“点”“轴”开发战略,镇域发展应突出“以点带线,以线促面”,积极开发沿S211以及长沙市花木产业带沿线,强化镇头镇中心城镇职能。 4、实施城乡协调发展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5.实施科教兴镇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和科技产业,保护好自然环境,加大文物保护的力度。 第-9-条城镇化水平预测 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鼓励剩余农业人口向城镇集中、建设向城镇规划区集中、企业向企业园区集中。近期城镇化水平提高到36%,远期城镇化水平达到60%。 第-10-条村镇体系的布局结构为“一心一轴三点”的村镇体系空间结构。 “一心”:指镇头中心城区。 “一轴”:指211省道。

潍坊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_2020)文本

潍坊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文本 前言 (3) 第一章总则 (4) 第二章城市发展战略与目标 (5) 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6) 第一节城镇体系规划 (6) 第二节市域基础设施规划 (9) 第三节市域社会服务设施规划 (12) 第四节市域防洪规划 (13) 第五节市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4) 第六节市域空间管制规划 (15) 第七节核心城市圈规划 (17) 第四章城乡统筹发展规划 (20) 第五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21) 第六章城市用地布局 (22) 第一节总体布局结构 (22) 第二节公共设施用地布局 (24) 第三节居住用地布局 (25) 第四节工业、仓储用地布局 (26) 第五节城市建设用地平衡 (26) 第七章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27) 第一节道路交通设施布局规划 (27) 第二节停车设施规划 (29) 第三节公共交通及轨道交通规划 (31) 第八章园林绿地及景观风貌规划 (32) 第一节园林绿地规划 (32) 第二节景观风貌规划 (34)

第九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35) 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35) 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37) 第三节供电工程规划 (39) 第四节电信工程规划 (40) 第五节供热工程规划 (42) 第六节燃气工程规划 (43) 第十章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45) 第十一章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46) 第十二章城市防灾规划 (48) 第一节消防规划 (48) 第二节人防规划 (49) 第三节防洪规划 (50) 第四节抗震规划 (51) 第十三章历史文化与环境保护规划 (53) 第十四章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55) 第十五章城市远景发展规划 (57) 第十六章规划实施的措施 (58) 第十七章附则 (59)

河南某镇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崔庙镇经济发展及崔庙镇工业园区建设的需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崔庙镇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布局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崔庙镇村镇体系规划是镇域内村镇发展与布局的重要依据,为政府实现镇域村镇发展的宏观调控提供依据,逐步使镇域形成以镇区为中心、城乡结合、协调发展的统一整体。 第三条:崔庙镇总体规划是崔庙镇各项建设的指导性文件,是对城镇建设进行科学管理的法律依据,镇区的一切建设活动均应符合本规划。 第四条:本次规划的主要依据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 建设部《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1994.08)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09) 《建设部工程技术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 建设部《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河南省村镇规划编制与审批办法》 《建制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7.1.1) 河南省实施《矿产资源法》实施办法(1998.7.01)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发[1996]18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0] 25号)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2002) 《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决定》(豫发[2003]9号) 《中原城市群空间发展规划》 《郑州市总体规划》(2008—2020) 《荥阳市村镇体系规划》(2009—2020) 《崔庙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 《崔庙镇总体规划》2000年 《崔庙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崔庙镇区建设现状、发展构思 崔庙镇其它社会经济发展资料 第五条:本文本应与规划图纸和说明书结合使用,在规划实施和管理过程中,除应遵循本文本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现行的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规定。 第六条:规划期限: 近期:2009――2012年; 远期:2013――2020年。 第七条:强制性条文 文中使用加下划线的部分为强制性内容,该部分内容是对崔庙镇规划实施及监督检查的依据,必须依据规划严格执行。 第二章镇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衢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纲 第一条衢州市发展旅游产业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衢 州跻身全国百强城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任务以及衢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总体目标,积极呼应实现从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的跨越,立足“大衢州、 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大力发展旅游业,把旅游业培育为衢州市的支柱产 业和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坚持以政府为主导,资源为基础,市场为导向,“山水 名城,神奇衢州”为特色,生态保护为根本,先进文化、科学技术为支撑,大 力促进旅游资源优势向旅游产业优势的转化,产品结构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 延伸,产业链由单一的观光接待向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扩展,把衢州建 设成为形象鲜明、设施完善、服务一流、辐射长三角、驰名全国、具有一定国 际水准的旅游目的地、华东地区新兴的都市休闲旅游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发达的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四省边际的旅游集散中心。 第二条规划范围 衢州市域范围,东经118°01′~119°20′,北纬28°14′~29°30′之间, 总面积为8836.52平方公里。 第三条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05年至2020年,分近、中、远三期。 近期:2005年—2010年;中期:2011年—2015年;远期:2016年—2020年。第四条规划依据 1、法律法规政策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 民共和国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 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资源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 法》、《浙江省旅游管理条例》(2000.12.28)。

2、国家标准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旅游 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旅游规划通则》 (GB/T18971—2003)、《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3838—2002)、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 (GB12941—199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旅游业 卫生标准》(GB9663)、《公共场所卫生标准》(GB9633—9673,16153 —1996)、《城市区域环境嘈音标准》(GB3096—1993)、《中国优秀旅 游城市检查标准》(国家旅游局)。 3、相关规划文件 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2020年远景 目标纲要》、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旅游1998—2002年发展规划和 2010年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浙江省旅游“十五”与至2010 年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浙江省旅游发展规划思路暨五年行动纲要 (2003—2007)》(2003.12)、《衢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 五年规划基本思路与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衢州市城市总体规 划》、《衢州市城镇体系规划》、《衢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衢州生 态市建设规划》(2003.12)、《衢州市旅游资源普查资料》。 第五条规划编制原则 规划编制坚持五大原则: 科学发展观的原则; 市场需求导向的原则; 产品继承创新的原则; 区域联动的原则; 可操作性的原则。

白马镇人民政府

白马镇人民政府 二00八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2008年上半年,白马镇党委、政府在区委、区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总揽,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市委、市府及区委、区府各项会议精神,以“突破难点、突出重点、打造亮点、形成特点、再创新局面、再上新台阶”为总体思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更新观念,按照“执行的先锋、落实的楷模、创新的典范”的总体要求,重点做活了“农业奠基、工业兴镇、三产富民”三篇文章,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精心组织,抗震自救,带领群众早日恢复生产。经过党委政府的努力,白马镇不仅超额完成了年初既定的各项阶段性任务,也在“5.12”抗震救灾的工作中表现出了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经济社会指标完成情况 上半年,我镇立足镇域经济快速、平稳发展,构建了中心城镇,实现了半年经济新跨越。全镇地方生产总值完成12821万元,完成全年任务6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100万元,完成全年任务72.6%;工商各税完成51万元,完成全年任务50%;招商引资完成3703万元,完成全年任务186%;完成劳务输出16500人,完成全年任务106%;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以内;农民现金入比去年同期增长336元;沼气池建设规划440口,现已规划全面完成190口,在建

364口;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二00八年上半年农村工作回顾 (一)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 1、加强了农村干部的培训工作。结合市、区“新农村建设”的宣讲活动,我镇举办了农村干部理论和实用技术培训班,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2、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上半年,在全镇广大党员中认真开展了“一名党员、一面旗臶”活动,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农村经济、创建文明生态村等新农村建设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全面规划并开始实施“一乡一品”特色工作,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民主评议工作开展“三评三定”活动。 3、全面推行“党员议事日”活动。镇党委组织各支部开展“党员议事日”活动,与各村签订目标责任书,并要求每村每季度必须开展一次,让党员、群众直接参与村级事务组织管理,让党员、群众充分享受民主权利。特别是“5.12”地震以来,“党员议事日”是组织群众评议受灾群众民主团体,各村党支部还邀请群众代表参加,扩大了“党员议事日”的影响力。 4、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效能建设”为中心,转变干部作风。目前,我镇领导干部作风有了进一步转变,“亲民、爱民、为民”,“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在广大干部队伍中更加浓厚。

镇总规文本

前言 “5.12”汶川大地震使中江县境内集镇均遭受不同程度的损毁,继光镇震感强烈,并造成全镇少量人员伤亡和部分建筑物、设施损毁,打破了城镇的正常生活和生产秩序,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四川省委、省政府抗震救灾的一系列指导精神,全力做好受灾地区城镇和乡村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是未来3年内的首要工作。 随着城乡统筹步伐的加快,小城镇的发展站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德阳市作为四川省三个统筹城乡配套改革试点市之一,试点所明确的政策、方针和措施,对区域内的城镇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历史机遇。 为抓住机遇,加快继光镇的经济发展,进一步优化城镇用地布局,完善公共设施配套,为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建设管理提供法律依据,强化规划管理。受中江县规划与建设局委托,我公司承担了“中江县继光镇总体规划”编制任务。 规划项目组于2009年6月初进场,进行了基础资料收集、现场踏勘和各类调研,与中江县规划与建设管理局、继光镇各部门领导、专家多次交换意见,并反复调整、修改,最终形成本次总规方案。主要成果如下:一、规划文字 1.中江县继光镇总体规划(2009—2030)文本。 2.中江县继光镇总体规划(2009—2030)说明书。 3.中江县继光镇总体规划(2009—2030)基础资料汇编。 二、规划图纸主要图纸: ●镇域综合现状图 ●镇域总体规划图 ●镇区综合现状图 ●用地布局规划图 ●近期建设规划图 ●道路工程规划图 ●管线综合工程规划图●防灾减灾规划图 其它相关分析图纸 ●区位分析图 ●旅游发展规划图 ●功能结构规划图 ●道路交通规划图 ●绿地景观系统规划图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次规划是继光镇域范围内村庄和城镇建设规划的依据,对城镇建设具有法律性指导作用。 第二条:本文本与各级现行有效法规共同使用。 第三条:本规划内容包含镇域总体规划和城镇建设规划两个层次,成果包括规划文本、说明书及基础资料汇编、规划图纸。 第四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 2、《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 3、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4、《四川省村镇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及其《补充规定》; 5、《中江村镇体系规划》(2006-2020); 6、《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 7、《中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 第五条:规划期限 近期规划:2009-2015年; 远期规划:2015-2030年。 第六条: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确定的规划区范围覆盖整个镇域范围,总面积5168ha。 第七条:继光镇内的一切规划、设计和建设活动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八条:本规划由中江县人民政府审批,中江县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由继光镇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第二章规划目标 第九条:规划目标 全面恢复继光镇城乡居民的生活生产,加强生态建设,建设宜居宜憩城镇;建立和谐的城乡关系,全面提升居民享受城市文明的水准,推动城镇化进程;优化区域发展格局,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强化其区域农副产品供应基地的地位;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把继光集镇建设成为有规模的工业基础、市场经济活跃、第三产业发达、生态符合规律、人文社会和谐的农业旅游型城镇,从而带动全镇乃至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第三章镇域产业发展规划 第十条:第一产业主要发展高效农业和规模型农业,建设优质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 第十一条:第二产业主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适度发展其余加工业。 第十二条:第三产业大力发展文化休闲旅游、体验式乡村旅游及商品贸易。第十三条:布局结构:构建“一核、三轴、三区”总体格局。 “一核”:指继光城镇建设区,是全镇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是公共服务业发展的核心区。 “三轴”:是指罗桂公路主要产业发展轴线,同时串联西部和南部两个经济区,同时规划提升兴旺——袁家桥——石马——高石——团碑一线

池州市贵池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4-2020) 文本

目录 一、总则 (1) 二、旅游产业发展SWOT分析 (1) 三、旅游资源分析与开发评价 (1) 四、旅游市场潜力与定位分析 (2) 五、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3) 六、旅游市场营销规划 (3) 七、旅游形象战略规划 (4) 八、旅游产业空间布局与项目建设规划 (4) 九、旅游产品开发与线路规划 (5) 十、旅游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规划 (6) 十一、旅游商品开发规划 (7) 十二、李白诗词旅游产品专项规划 (8) 十三、旅游解说系统规划 (8) 十四、旅游产业信息化规划 (9) 十五、旅游人力资源开发规划 (10) 十六、旅游环境保护与生态安全规划 (10) 十七、贵池旅游区与“两山一湖”旅游区的战略对接 (11) 十八、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优秀旅游城市互动性创建规划 (12) 十九、旅游规划实施的管理保障体系 (13) 二十、附则 (13)

一、总则 第1条为促进贵池区旅游发展,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特制定本规划。本规划通过后,将成为贵池区旅游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第2条规划指导思想。以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契机,以国家“十五”旅游规划精神为指导,根据国内外旅游发展趋势,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发挥贵池区旅游资源、区位条件优势,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管理与利用并重、硬件与软件并重,运用科学方法,塑造贵池旅游良好形象,构建贵池大旅游框架,以旅游带动贵池经济、社会整体协调发展,促进贵池现代化建设。 第3条规划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2)适度超前原则。(3)可操作性和可行性原则。 第4条规划依据。国家、安徽省、池州市制定和颁布的相关法规、政策、技术标准和重要文件、文献。此外本规划还参考了贵池区及各乡镇、街道已经编制的社会经济、旅游发展、城市规划、环境保护、交通规划、文物保护、水利、生态等方面的基础文献和规划资料。 第5条规划范围。贵池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范围为贵池区行政管辖的范围,包括4个街道办事处,13个镇,8个乡,总面积2516Km2。 第6条规划期限。本规划时段为2004—2020年,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三个时段。(1)近期:2004—2010年,重点项目启动运营期。(2)中期:2011—2015年,全面启动配套建设期。(3)远期:2016—2020年,纵深发展提高层次期。 第7条本规划在执行中应与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规划相互协调。 二、旅游产业发展SWOT分析 第8条优势分析。贵池区自然风光优美,生态环境良好,生态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类型多,特色明显。目前,拥有千古杏花村、国家生态示范村——霄坑、省级风景名胜区齐山——秋浦仙境、“戏剧活化石”傩戏、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谷潭农业科技示范园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升金湖,这些资源特色突出、优势明显,是打造贵池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旅游的优势品牌。同时,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 第9条劣势分析。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景区(点)单体规模较小,各景区(点)之间的联动性差;旅游产业化水平较低;景点之间的交通不便捷;旅游人才缺乏。 第10条机遇分析。入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国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持续升温。安徽旅游业发展喜人,省旅游局预计,2020年全省入境游客将达160万人次,旅游创汇10亿美元,国内游客1.29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84亿美元,全省旅游总收入194亿美元。“两山一湖”旅游规划及其旅游经济的启动,为贵池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遇。近年来,池州市政府确立了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战略地位,把发展旅游业作为贵池区经济结构调整、“十五”期间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建设。区政府也高度重视旅游业。贵池区旅游局作用加强,加大了对旅游发展的支持、监管和引导。这一切为贵池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此外,交通将助池州旅游走进“圈时代”,贵池区外部交通将更加顺畅。 第11条威胁分析。周围自然、文化、生态旅游产品的竞争激烈;部分景区景观破坏较严重;旅游人才缺乏,旅游投入较少。 三、旅游资源分析与开发评价 第12条旅游资源类型结构。贵池区旅游资源丰富,类型齐全,共拥有地文景观类、水文景观类、生物景观类、遗址遗迹类、建筑与设施类、旅游商品类、人文

某县总体规划

苍南县域总体规划(2006-2020) 文本 (鉴定成果) 苍南县人民政府 苍南县规划建设局 二00八年八月

前言 为了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浙江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纲要》,树立城乡空间资源管治的理念,打破城乡分割,实现“规划一张图,城乡全覆盖”。同时完善县域总体规划在促进空间布局优化、提升城市功能、引导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一体化布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苍南县人民政府于2006年11月委托温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苍南县域总体规划。 我院于2006年11月以认真负责和积极推进工作的态度制定苍南县域总体规划的工作大纲,提交苍南县人民政府和规划建设局进行讨论。为了更好地开展县域总体规划的资料收集、编制和评审论证工作,苍南县人民政府成立了苍南县域总体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并于2007年4月26日召开第一次全体成员会议。随后我院项目组成员多次赴苍南向24个部门和单位收集资料、对全县域范围进行踏勘并与近10多个乡镇进行交流和座谈,另外我们和规划建设局、发改局、国土资源局、交通局和旅游局等重点部门座谈并交换有关苍南县各专业的规划意见。 根据前期的调查分析,我们项目组通过内部讨论、个别部门征求意见等形式理清关系,拓展思路,主要对县域发展战略、空间结构、城镇职能结构、等级规模结构和交通条件等重大问题形成初步方案,并于2007年11月12日通过了苍南县政府组织召开的相关部门讨论会,初步形成一致性意见。同月,国土部门编制的《苍南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通过市县两级审查,我们项目组及时进行了“两规”的初步衔接,同时根据县域总规部门讨论会会议纪要进行修改完善形成中间成果。之后于2007年12月3日和6日分别向苍南县政府常务会和县委常委会进行了专题汇报,基本形成统一意见。按照省市要求,在苍南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于2007年12月中旬在苍南成立“两规”衔接工作组,集中国土、规划两个部门和两家设计单位进行为期1周多时间的专题衔接,并就两规衔接结论专题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及时进行汇报,最后形成的两规衔接专题报告于2007年12月27日在杭州顺利通过了省市县三级联查。 根据相关会议纪要及两规衔接审查意见等,我们项目组对纲要方案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完善,于2008年5月9日省建设厅在苍南县万豪大酒店组织召开了苍南县域总体规划(2006—2020)纲要论证会。省发改委、国土资源厅、水利厅、环保局、海洋与渔业局、浙江大学、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有关单位专家和领导,温州市有关部门领导,苍南县政府领导及县有关部门、县辖各乡镇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并进行了认真讨论和研究,会议认为规划纲要指导思想明确,思路清晰,基础工作扎实,技术线路和提出的县域发展战略与空间开发保护框架基本可行,规划纲要经过修改后,可以作为下一步规划编制的依据。根据温市规2008-107号文件,我们项目组对苍南县域总规进行修改完善和深化。 于2008年7月17日苍南县人民政府在苍南县万豪大酒店组织召开了苍南县域总体规划方案评审会。省建设厅、温州市规划局、浙江大学、省城乡规划设计院、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有关单位领导和专家,苍南县政府领导及县有关部门、各镇乡、街道、开发区等单位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成立了专家组,与会专家在听取规划方案的介绍后,进行了认真讨论和研究。专家认为为了统筹苍南县域城乡发展,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合理安排城乡居民点和各类设施布局,加强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人口、空间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苍南县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组织编制县域总体规划是必要和适时的。规划编制工作符合程序,规划指导思想明确,资料翔实,重点突出,规划内容基本符合有关规定,予以通过。同时在大渔湾围垦、“北群南点、双核四轴”的空间布局结构、人口和用地规模以及市政基础设施等方面提出建议。 为了更好地衔接苍南县实际情况并广泛听取群众基层意见,我们项目组于2008年7月底至8月初到苍南分片区召开征询意见会,并于有关部门进行衔接。 现根据专家意见和片区以及部门衔接,修改完成县域总体规划签定成果,提交省市相关部门审查。 苍南县域总规项目组 2008.8.16

常宁市水口山经济开发区有色金属工业园总体规划文本20191128112529.docx

常宁市水口山经济开发区有色金属工业园总体规划(2011-2030) 文本■ 图集■ 长沙市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二o—一年十二月

文本■ 目录 第一章总则 (4) 第二章功能和规模 (5) 第三章用地布局规划 (5) 第四章土地利用开发舷 (8) 第五章道路交通规划 (9) 2

第小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2) 第H 市政公用设施艷 (13) 第九章瞇系统规划 (18) 第十章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9) 第十一章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23) 第十二章城市设计导引 (23) 第十三章村民安地规划 (24) 第十四章综合防灾 (24) 第十五章近期建设规划 (26) 第十规划施 (31) 第附则 (32)

常宁市水口山经济开发区有色金属工业园总体规划(2011-2030)文木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常宁市水松地区总体规划(2010-2030)》,科学指导水口山有色金属工业园各项建设活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建设部《城市规划编 制办法》的规宦和要求,特制订本规划文本。 第二条本规划是指导水口山有色金属工业园城市建设的法律性文件, 自批准实施之日起,规划区内的各项规划设计和建设活动,均应遵照《中华人民 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三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 3、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2009年9月); 4、《常宁市水松地区总体规划(2010-2030)>(正式成果、2011年12月) 5、《湖南常宁水口山经济开发区“十二五”规划》(2011年7月) 6、《水口山区域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专项规划》(2009年11月) 7、《衡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8、《常宁市松柏镇上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2010年12月); 9、《湖南常宁水口山经济开发区循环经济试点实施方案》(2010年8月); 10、《常宁市水松地区重金属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2011年8月); 11、《常宁市城乡规划管理实施细则》(2011年3月) 12、常宁市、水松地区政府及职能部门提供的相关基础资料: 13、规划区1:5000地形图 14、国家、湖南省、常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 第四条规划期限* 2011—2030 其中,近期:2011—2015年 4

新州镇总体规划文本 6.25

儋州市新州镇总体规划(2006—2020) 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实现儋州市新州镇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促进镇域城镇建设与资源合理配置,确保新州镇区的快速健康发展,达到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城镇发展目标,特制定《儋州市新州镇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1.0.2条本规划是调控新州镇城镇化进程与指导新州镇规划区内各项建设活动的纲领性文件。本规划指导新州镇区详细规划。规划区内各项专业规划的编制工作,必须符合本规划。 第1.0.3条凡在规划区范围内进行建设活动的个人或单位,均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相关规定,执行本规划,并服从主管部门的规划管理。 第1.0.4条本规划的调整与修改,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有关条款执行。 第1.0.5条规划期限 儋州市新州镇总体规划分为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 近期:2006~2010年; 中期:2011-2015年; 远期:2016-2020年。 第1.0.6条规划范围 本次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区范围为新州镇镇域范围,总面积79平方公里。 镇区规划范围包括新州原镇区和新英、荣上等村,以及盐田和新地的部分范围,总面积为6.46平方公里。 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第2.0.1条总体发展战略 进一步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经济总量,增强经济活力。积极发展第二、三产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和体育等社会服务设施的建设逐步达到现代化城镇的标准;生态环境和城镇形象塑造成就显著,逐步使新州发展成为儋州湾的一个重要港口城镇。 第2.0.2条产业发展策略 (1)第一产业:大力发展渔业,注重林业的发展和保护,并保护基础种植业。 鼓励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 加强以小型水利设施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推进农业服务组织和机制创新,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促进经济效益的全面提高。 (2)第二产业: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扩大市场影响,以新英或新州的品牌来发展特产渔业。在鼓励树立品牌的同时还要注意保护现有名牌,特别是新英红鱼粽,加强监督管理。 (3)第三产业:为自身以及区域服务的休闲型旅游度假产业将是第三产业发展的重点所在。 生产性服务业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积极发展金融服务、信息服务体系;消费性服务业则鼓励发展所有制形式和经营业态多样化、诚信便民的零售、餐饮等商贸服务。 第2.0.3条产业布局规划 充分考虑新州镇的现状,基于其发展条件与产业发展研究,对镇域的产业进行总体布局:(1)新州组团:作为全镇的行政、商业、文化和体育中心,主要发展第三产业。 (2)新英组团:主要发展渔业和养殖业。 (3)西南部英均片区:由于交通条件较好,用地条件比较优越,是新州镇通往白马井和洋浦经济开发区的重要通道,规划建议英均片区发展以虾田养殖业为主的第一产业与养殖业,带动西南部各村的发展。 (4)南部的腾阳片区: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作为速生林产业和种植业基地; (5)东部的大屯片区:发展作为甘蔗种植业基地; (6)东北部的宝山片区:发展成为新州的花生和蔬菜种植区,为镇区以及洋浦提供优良的蔬果和粮食。

城镇总体规划说明书模板

[键入公司名称] 城镇总体规划说明书模板、 User [选取日期]

1.第一章基本概况 (1) 1.1.镇域自然条件和资源状况 (1) 1.2.历史沿革 (2) 1.3.镇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评价 (2) 1.4.镇区基本概况 (3) 2.第二章规划背景、依据、指导思想、原则和期限 (4) 2.1.规划背景 (4) 2.2.规划的依据 (4)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4) (3)《镇规划标准》 (5) (5)《兰州市总体规划》 (5) 2.3.规划指导思想 (5) 2.4.规划原则 (5) 2.5.规划期限 (6) 3.第三章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 (6) 3.1.发展条件分析 (6) 3.2.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8) 4.第四章村镇总体规划 (9) 4.1.总人口预测 (9) 4.2.城镇化水平预测 (10) 4.3.村镇体系规划 (11) 4.4.镇域基础设施规划 (13) 4.5.区域生态环境保护 (13) 5.第五章城镇发展规划 (14) 5.1.城镇性质 (14) 5.2.城镇规模 (14) (2)流动人口预测 (15)

5.3.规划范围 (15) 6.第六章城镇总体布局 (16) 6.1.城镇总体布局的目标与原则 (16) 6.2.城镇结构和功能分区 (16) 6.3.城镇各项用地规划 (22) 6.4.绿地系统规划 (23) (1)、公园 (23) (2)、街头绿地 (24) (2)防护绿地 (24) 6.5.景观系统规划 (24) (2)存在问题 (24) (2)宏观控制原则 (25) (3)人与环境和谐共生的原则 (25) (1)山体景观 (25) (2)景观道路 (25) (3)景观节点 (25) ①广场 (25) ②出入口 (25) 7.第七章基础设施规划 (26) 7.1.道路交通规划 (26) 7.2.给水工程规划 (29) (2)工业用水量 (29) (3)其它用水量 (29) (4)消防用水 (29) (5)城镇总用水量预测 (29) 7.3.排水工程规划 (30) 7.4.电力工程规划 (30)

商丘市黄河故道总体规划文本

前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商丘区域性生态环境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和经济发展环境,商丘市委市政府于2008年底进行了商丘黄河故道生态工程概念规划的招标,邀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国家林业局林产工业设计院、复旦大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等七家单位进行方案设计。经专家对方案的评审,确定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我院)为中标单位,委托我院进行进行生态工程总体规划工作,并开展林七水库、吴屯水库、民权林场三个景区的总体规划和局部的详细规划。 根据项目的多专业实际情况的复杂性,我院邀请了北京林业大学、国家林业局林产工业设计院组成联合项目组,共同进行本项目的规划工作。其中我院负责总体规划、相应专项规划设计和的林七水库、吴屯水库详细规划工作,北京林业大学负责水利工程专项规划工作,国家林业局林产工业设计院负责林业工程专项规划和民权林场申甘林带的详细规划工作。 项目组于2009年6月12日至27日由我院进行统筹在商丘进行了第一次现场调研,并进行了资料收集。在2009年8月中旬完成了初步方案。2009年9月下旬,根据市里的指示,对原确定的详细规划两景区林七水库和吴屯水库进行了调整,改为对梁园黄河故道国家森林公园(包括天沐湖景区)和任庄水库南景区进行详细规划。因规划用地调整,项目组先后于2009年10月和11月两次到商丘对梁园黄河故道森林公园、天沐湖景区和任庄水库根据详规深度要求进行了详细调研,2010年1月上旬,市黄河故道生态工程规划领导小组领导到京再次检查规划工作进展情况,听取项目组工作汇报,并给予相关指示和工作要求。 项目组在认真研究各投标方案的前提下,在对黄河故道现状进行详细踏勘的基础上,充分吸收了商丘市各位领导、专家和各部门意见和建议。根据工作进程,项目组多次组织会议,三个单位的专家、学者与项目组成员进行了多次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对方案进行了多次修正,以求得到最科学的规划成果。 2010年3月,商丘市委市政府就明清黄河故道生态工程规划专题组织了科学发展观学习落实大会,项目组汇报了总体规划成果和详细规划的方案成果,市委市政府各位领导和各部门充分肯定了规划成果,并提出了修正建议和意见。 项目组根据会议意见进行了认真的修改和完善,并于2010年6月提交评审成果,商丘市政府组织了省内外知名专家组成专家评审委员会,对提交的规划成果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评审,经评议,评委会一致评审通过总规成果和各详规成果,并提出了修改建议和意见。 根据专家评审所提建议和意见,以及市属各部门的意见,项目组对规划成果再次进行深入修改,并进一步深化了相关内容,规划领导小组对规划成果进行了多轮认真细致的校正、核对,在项目组和领导小组的共同努力下,形成最终成果。 规划成果包括:《商丘市明清黄河故道生态工程总体规划》文本说明书、《商丘市黄河故道国家森林公园详细规划》、《商丘市明清黄河故道天沐湖景区详细规划》、《商丘市明清黄河故道任庄水库南景区详细规划》、《商丘市明清黄河故道申甘林带景区详细规划》共五项内容。 在本次规划工作中,得到了商丘市黄河故道生态工程规划领导小组、市政协、市规划局、水利局、林业局、农业局、国土局、梁园区、民权县、虞城县、文物局、环保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与协作,特别感谢领导小组付出的辛勤工作,我们为他们呢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所感动,在此深表谢意!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商丘市明清黄河故道生态工程规划》联合项目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