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霍乱

霍乱

霍乱
霍乱

霍乱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霍乱,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B )

A、霍乱是一种烈性肠道传染病

B、霍乱被列为乙类传染病

C、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

D、霍乱属于国际检疫传染病

2、在修订后的传染病防治法中霍乱被列为:( A )

A、甲类传染病

B、乙类传染病

C、丙类传染病

D、乙类传染病甲类管理

3、典型的霍乱临床分期为:( C )

A、泻吐期和恢复期

B、泻吐期和反应期

C、泻吐期、脱水虚脱期和反应期

D、脱水虚脱期和反应期

4、典型霍乱腹泻的临床特点为:(C)

A、剧烈腹痛和腹泻

B、腹泻伴里急后重

C、无腹痛性剧烈腹泻

D、发热伴腹泻

5、典型霍乱大便的特点为:(B )

A、血水样便

B、米泔水样便

C、脓血便

D、果酱样便

6、典型霍乱呕吐的临床特点为:(D )

A、痉挛性腹痛伴呕吐

B、恶心伴呕吐

C、头痛伴呕吐

D、无恶心的喷射性呕吐

7、霍乱一般不会出现下列哪项改变:(B )

A、神志改变

B、呼吸衰竭

C、循环衰竭

D、肾衰竭

8、男性,24岁,腹泻2天,每日6-7次,为黄色稀水样便,无脓血;无发热,不腹痛,无里急后重感,未呕吐。就诊时血压、脉搏正常,无明显脱水表现,尿量略少。大便镜检仅见少量白细胞,末梢血象正常。当地有腹泻流行。为尽快判断是否有患霍乱的可能,此患者应首先立即作哪下列项检查:(A )

A、大便培养

B、大便悬滴及制动试验、涂片染色

C、霍乱血清抗体检测

D、测定血清电解质

9、患者一天来腹泻,初为稀水样便,量多,无腹痛,4-5次后便中粪质减少,似淘米水样,且呕吐3次为胃内容物,测体温36.8℃,一天内已腹泻10余次,自感口渴,无力。大便镜检白细胞2-3,悬滴动力、制动均阳性。本例的诊断应为:(D)

A、急性细菌性痢疾

B、食物中毒

C、急性胃肠炎

D、疑似霍乱

10、下列哪项为霍乱的临床表现特点:(C )

A、发热、剧烈腹痛、水样便或血水样便

B、剧烈呕吐、腹痛、少量黄水样便

C、不发热、无腹痛、大量水样便

D、发热、腹痛、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

11、确诊霍乱应依靠:( C )

A、粪便涂片

B、粪便悬滴及制动

C、粪便培养

D、胆汁培养

12、霍乱病例的确诊条件必须依据是:(D )

A、有典型的米柑水样大便

B、有腹泻症状,粪便、呕吐物悬滴检查能发现运动力极强的呈穿梭样运动的细菌

C、有腹泻症状,粪便涂片可见革兰阴性弧菌

D、有腹泻症状,粪便培养霍乱弧菌阳性或血清抗体效价达1:100以上

13、下列哪项试验可判断霍乱的流行株与非流行株:(D )

A、大便培养霍乱弧菌

B、霍乱弧菌血清凝集试验

C、霍乱弧菌杀弧菌抗体测定

D、噬菌体一生物型分型和产毒实验

14、一腹泻患者,每日十余次,为稀水样便,无脓血;无发热,不腹痛,无里急后重感,未呕吐。就诊时血压偏低,尿量略少。大便镜检仅见少量白细胞,血象正常。当地有霍乱流行。应诊断为:( C )

A、腹泻原因待查

B、急性胃肠炎

C、霍乱疑似病例

D、霍乱确诊病例

15、目前认为霍乱是由下列哪项引起:( D )

A、仅由O1群霍乱弧菌引起

B、由非O1群霍乱弧菌引起的

C、仅由O139群霍乱弧菌引起

D、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引起

16、下列哪项是霍乱的传染源:( A )

A、病人和带菌者

B、霍乱弧菌阳性的水产品

C、苍蝇

D、以上都是

17、关于霍乱的传播途径,哪项是错误的:( A )

A、经皮肤传播

B、经水产品传播

C、经食物传播

D、经水传播

18、抗生索治疗霍乱的主要作用是:( B )

A、减轻毒血症

B、减少排菌量,缩短排菌期和病程

C、预防并发症

D、控制血压

19、治疗霍乱的主要措施有:( B )

A、使用抗生素

B、液体疗法同时使用抗生素

C、给升压药物

D、给止吐和止泻药物

20、肠道传染病预防的“三管一灭”是指:( D )

A、管理边境、管理水源、管理饮食,消灭害虫

B、管理水源、管理食堂、管理医院肠道门诊,消灭害虫

C、管理水源、管理食堂、管理医院肠道门诊,消灭苍蝇

D、管理水源、管理饮食、管理粪便,消灭苍蝇

21、医疗机构发现霍乱病人或疑似霍乱病人后,应在下列多长时间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报告:( A )

A、城镇于2小时内,农村于6小时内

B、城镇于4小时内,农村于6小时内

C、城镇于4小时内,农村于8小时内

D、城镇于6小时内,农村于24小时内

22、对与霍乱患者密切接触者应采取下列哪种处理措施:( C )

A、严密隔离

B、注射疫苗

C、严密检疫5天,留便培养,服药预防

D、严密检疫10天并做便培养

23、发生霍乱疫情时,应对下列哪些物品采取消毒措施:(D )

A、患者的排泄物和呕吐物及被其污染的环境、饮水等

B、运送患者或尸体的工具

C、患择住院时使用的随身物品

D.以上均是

24、每升霍乱患者的排泄物和呕吐物加入漂白粉的量为:(D )

A、50克

B、100克

C、150克

D、200克

25、霍乱的检疫时间为:(B )

A、3天

B、5天

C、10天

D、14天

26、霍乱尸体最好的处理方法是:(A )

A、立即火葬

B、用5%来苏尔浸泡后入棺

C、入棺前尸体上撒石灰粉

D、深埋超过1米,1年内迁葬

27、在传染源隔离后,停止检疫的指标是:(D )

A、疫点所有人员粪便检查2次为阴性

B、无续发病例或带菌者出现

C、无粪便检查条件时,自疫点处理后5日内无新病例出现

D、以上都是

(二)判断题

1、在对可疑霍乱病例进行大便悬滴动力试验检查为阳性后,加入O1群诊断血清,若弧菌的运动不能停止,则可判定为制动实验阴性。(X )

2、非O1群霍乱弧菌中作为国际传染病检疫的仅为O139型。(V )

3、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霍乱病人或疑似霍乱病人时,都要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V )

4、霍乱的传染性较强,但患者的大便排菌时间较短,只有腹泻者才会排菌。(X )

5、四环素可抑制霍乱弧菌的生长,能缩短排菌时间、减少带菌现象,但对霍乱毒素所致的病理过程并无明显的治疗作用。(V )

6、霍乱患者的氮质血症主要是肾损害引起。(X )

霍乱的传播途径

篇一:霍乱传染病防治知识 霍乱 霍乱(cholera)是由霍乱弧菌所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 病,发病急、传播快,是亚洲、非洲大部分地区腹泻的主要原因,属国际检疫传染病。在我国属于甲类传染病。典型患者由于剧烈的腹泻和呕吐,可引起脱水、肌肉痉挛,严重者导致周围循环衰竭和急性肾衰竭。一般以轻症多见,带菌者亦较多,但重症及典型患者治疗不及时常易死亡。 一、病原学 霍乱的病原为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霍乱弧菌是一种能运动的弯曲呈弧型的格兰阴性菌。根据细胞壁表面抗原成分,该病原菌被分成139个血清群,其中仅01与0139可引起霍乱流行。o1 和 o139 群霍乱弧菌的形态、染色、培养和生化特性大致相同,自病人新分离的霍乱弧菌为革兰氏阴性短小稍弯曲的杆菌,无芽胞,菌体两端钝圆或稍平,一般长 1.5~2.0 微米,宽 0.3~0.4 微米。菌体单端有一根鞭毛,长可达菌体长度的 4~5 倍,运动极为活泼。 o1 群霍乱弧菌无荚膜。 o139 群霍乱弧菌有一层薄的荚膜。霍乱弧菌的营养要求简单,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属兼性厌氧菌。生长温度为 16~42 ℃,培养温度以 37 ℃最为适宜。可繁殖的酸碱度( ph )为 6.0~9.2 ,适宜的 ph 为 7.2~7.4 。o1 群霍乱弧菌又可分为古典生物型和埃尔托生物型两个生物型, o1 群霍乱弧菌依菌体抗原的不同分成小 川 (ogawa) 、稻叶 (inaba) 和彦岛 (hikojima) 三个血清型,三型均含有相同的群特异性抗原a 。此外,小川型另含有 b 抗原因子和少量 c 抗原因子,稻叶型含有 c 抗原因子,彦岛型含有较大量的 b 、 c 抗原因子。 o139 群霍乱弧菌不再分血清型,但与 o22 、 o155 霍乱弧菌和 o1 群霍乱弧菌粗糙型有交叉抗原。埃尔托霍乱弧菌可分为流行株和非流行株,流行株可引起霍乱的流行和暴发,非流行株一般不致病或仅引起散发腹泻病例。 霍乱弧菌对干燥、加热和消毒剂均敏感。一般煮沸 二、流行病学 1.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是霍乱的传染源,其中轻型和 隐性感染者由于病情轻不易确诊,因而不能及时隔离和治疗,在疾病传播上起着重要作用。 2.传播途径霍乱是胃肠道传染病,病人及带菌者的粪 便和排泄物污染水源和食物后可引起传播。其次,日常生活接触和苍蝇亦起传播作用。近年来发现不论埃尔托生物型或0139霍乱弧菌,均能通过污染鱼、虾等水产品引起传播。 3.人群易感性人群对霍乱弧菌普遍易感,本病隐性感 染较多,而有临床症状的显性感染则较少。病后可获一定免疫力。能产生抗菌抗体和抗肠毒素抗体,但亦有再感染的报告。 4.流行季节与地区在我国霍乱流行季节为夏秋季,以 5.流行特征霍乱在人群中流行已达两个世纪。自1817年以来,霍乱曾发生七次世界性大流行。1883年第五次大流行是,koch从病人粪便中发现霍乱弧菌方明确本病病原。目前认为第六次大流行或许包括第五次大流行,与古典生物型霍乱弧菌有关。1961年以来的第七次世界大流行,则以埃尔托生物型霍乱弧菌为主。1992年在印度、孟加拉等地发生霍乱爆发流行,现已证实是由非01群的一个新血清型0139霍乱弧菌所引起。 自从1820年霍乱传入我国后,每次世界性大流行均波 0139霍乱的流行特点病例无家庭聚集性,发病以成人为主(74%),男性多于女性。主要经水和食物传播,islam 认为0139霍乱弧菌在水中存活时间较01群霍乱弧菌长,0139是首次发现的新流行株,人群普遍易感。在霍乱地方性流行区人群或对01群霍乱弧菌有免疫力者,也不能保护免受0139

霍乱

霍乱 霍乱是一种急性腹泻疾病,由不洁的海鲜食品引起,病发高峰期在夏季,能在数小时内造成腹泻脱水甚至死亡。霍乱是由霍乱弧菌所引起的,通常是血清型O1的霍乱弧菌所致,但是在1992年曾经有O139的新血清型造成流行。霍乱弧菌存在于水中,最常见的感染原因是食用被病人粪便污染过的水。霍乱弧菌能产生霍乱毒素,造成分泌性腹泻,即使不再进食也会不断腹泻,洗米水状的粪便是霍乱的特征。 1病因 霍乱弧菌分为两个生物型,一个中古典生物型即霍乱的病原体,另一个是爱尔.托生物型即副霍乱的病原体。这两个生物型除某些生物学特征有所不同外,在形态学及血清学性状方面几乎相同,霍乱弧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对干燥、日光、热、酸及一般消毒剂均敏感。霍乱弧菌产生致病性的是内毒素及外毒素,正常胃酸可杀死弧菌,当胃酸暂时低下时或入侵病毒菌数量增多时,未被胃酸杀死的弧菌就时入小肠,在碱性肠液内迅速繁殖,并产生大量强烈的外毒素。这种外毒素具有ADP~核糖转移酶活性,进入细胞催化胞内的NAD+的ADP核糖基共价结合亚基上后,会使这种亚基不能将自身结合的GTP水解为GDP,从而使这种亚基处于持续活化状态,不断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致使小肠上皮细胞中的cAMP水平增高,导致细胞大量钠离子和水持续外流。这种外毒素对小肠粘膜的作用引起肠液的大量分泌,其分泌量很大,超过肠管再吸收的能力,在临床上出现剧烈泻吐,严重脱水,致使血浆容量明显减少,体内盐分缺乏,血液浓缩,出现周围循环衰竭。由于剧烈泻吐,电解质丢失、缺钾缺钠、肌肉痉挛、酸中毒等甚至发生休克及急性肾功衰竭。 2临床表现 人受染后,隐性感染者比例较大。在显性感染者中,以轻型病例为多,这一情况在埃尔托型霍乱尤为明显。本病的潜伏期可由数小时至5日,以1~2日为最常见。多数患者起病急骤,无明显前驱症状。病程一般可分为三期: 1.泻吐期 泻吐期多以突然腹泻开始,继而呕吐。一般无明显腹痛,无里急后重感。每日大便数次甚至难以计数,量多,每天2000~4000ml,严重者8000ml以上,初为黄水样,不久转为米泔水水样便,少数患者有血性水样便或柏油样便,腹泻后出现喷射性和边疆性呕吐,初为胃内容物,继而水样,米泔样。呕吐多不伴有恶心,喷射样,其内容物与大便性状相似。约15%的患者腹泻时不伴有呕吐。由于严重泻吐引起体液与电解质的大量丢失,出现循环衰竭,表现为血压下降,脉搏微弱,血红蛋白及血浆比重显著增高,尿量减少甚至无尿。机体内有机酸及氮素产物排泄受障碍,患者往往出现酸中毒及尿毒症的初期症

传染病学霍乱试题

A1型题 1.霍乱弧菌的生理学性状是 A、革兰染色阳性、有芽孢、夹膜和鞭毛 B、革兰染色阴性,末端有一根鞭毛,运动极为活跃 C、需氧、耐酸不耐碱、最适pH 4.5~5.5 D、古典生物型比埃尔托生物型有较强的抵抗力 E、霍乱弧菌产生内毒素性质的霍乱肠毒素 2.霍乱弧菌的分型是 A、霍乱弧菌分古典生物型和埃尔托生物型,均属于O1群 B、古典生物型属O1群,埃尔托生物型属非O1群 C、新发现的O139霍乱弧菌属于O1群的一个新血清型 D、古典生物型和埃尔托生物型均属于非O1群 E、古典生物型和埃尔托生物型均属于不凝集弧菌 3.被称之为霍乱第8次世界大流行的病原是 A、古典生物型 B、埃尔托生物型 C、副溶血弧菌 D、O157大肠杆菌 E、O139霍乱弧菌 4.霍乱的最主要传播途径是 A、通过水 B、通过食物 C、通过日常生活接触 D、通过苍蝇媒介 E、通过其他 5.霍乱病人最早出现的病理生理改变是 A、急性肾功能衰竭 B、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C、急性心功能不全 D、脑功能障碍 E、大量水分及电解质丢失 6.霍乱典型病例的临床表现是 A、严重无痛性腹泻,大便呈水样或米泔水样,继而呕吐,严重脱水征 B、先吐后泻,腹痛明显,水样大便,轻度脱水征 C、畏寒发热,腹痛腹泻,脓血样大便,里急后重明显 D、畏寒、发热,早期中毒性休克 E、剧烈腹痛、腹泻、呕吐、呕吐物呈水样 7.霍乱的确诊依据是 A、典型的临床表现 B、粪便、呕吐物培养阳性 C、与霍乱患者密切接触史 D、大便常规仅见少数白细胞 E、大便悬滴镜检阳性 8.霍乱病人对症治疗重点应注意

A、有效血容量的补充 B、镇静 C、解痉止痛 D、降温 E、止泻 9.治疗霍乱补液原则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轻、中型病人可予以口服补液 B、重型病人治疗开始以快速静推或静滴补液 C、先补生理盐水,血压回升后改为含糖541溶液或3:2:1溶液 D、轻、中、重型补液者分别为3000~4000,4000~8000, 8000~12000mL,24小时内 E、重型病人每瓶液体按常规浓度积极补充氯化钾 10.霍乱病人治疗的关键措施是 A、止泻、止吐 B、抗病原 C、强心、利尿 D、镇静、止痛 E、补液、补盐 11.预防霍乱较为完整的措施是 A、隔离、治疗病人 B、流行季节预防服药 C、流行季节预防接种 D、隔离治疗病人,切断传播途径,疫区人群进行预防注射 E、封锁疫点、疫区 12. 最适宜霍乱弧菌生长的培养基是: A、碱性蛋白胨水 B、酸性蛋白胨水 C、0.3%NaCl琼酯培基 D、8%NaCl琼脂培基 E、10%NaCl琼脂培基 13. 霍乱病人的剧烈腹泻是由哪一因素引起: A、神经氨酶 B、血凝素 C、霍乱内毒素 D、霍乱肠毒素 E、霍乱外毒素 A2型题 14.某学生暑假由沿海某市回校,在途中一码头食冷稀饭一碗,次日突起腹泻,一天20余次,继之呕吐,无明显腹痛,体查:体温36.5℃,中度失水,血压 75/53mmHg,大便镜检:WBC 0~1/HP,疑为霍乱,应考虑做那项检查确诊 A、大便涂片染色检查 B、SS培养基大便培养 C、血培养 D、大便悬滴镜检

霍乱防治知识

霍乱防治知识 霍乱症状诊断治疗 概述 霍乱(cholera)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肠道传染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仅有轻度腹泻;重者剧烈吐泻大量米泔水样排泄物,并引起严重脱水、酸硷失衡、周围循环衰竭及急.肾功能衰竭。 霍乱自古以来即在印度恒河三角洲呈地方.流行,1817~1923年百余年间发生过六次世界大流行。于1883年第五次大流行中,koch从埃及患者粪便中首次发现了霍乱弧菌。1905年Cotschlich在埃及西奈半岛EL-Tor检疫站从麦加朝圣者尸体分离出类似霍乱弧菌菌株,命名为EL—Tor弧菌,后将EL-Tor弧菌所致疾病称为副霍乱。由于两种弧菌的形态和血清学特.基本一样,临床表现及防治也完全相同,故1962年5月第十五届世界卫生大会决定将两者所致的疾病统称为霍乱。1820年该病传入我国,解放前每次世界大流行均波及我国,曾引起上百次大小流行,解放后几乎绝迹,但近年与国外交往频繁,极易从国外再度传入。 病原学 霍乱弧菌属于弧菌科弧菌属,依其生物学.状可分为古典生物型和埃尔托生物型。菌体短小,稍弯曲,革兰染色阴.,无芽胞和荚膜,长约1.5~2.0μm,宽0.3-0.4μm。菌体尾端有鞭毛,运动极为活泼,在暗视野显微镜下呈流星样一闪而过,粪涂片呈鱼群排列。在硷.(Ph8.0~9.0)蛋白胨培养基上易于生长。 霍乱弧菌具有耐热的菌体(O)抗原和不耐热的鞭毛(H)抗原。根据菌体O 抗原的不同可分为至少78个血清群,古典型和埃尔托型均属O-1群霍乱弧菌,国际检疫的传染.病原,以检出O―1群为准。菌体抗原有A、B、C三种成份。A为O―1群的特异抗原;据菌体抗原成份又可分为三种血清型,即稻叶型(Inaba,原型,含AC),小川型(Ogawa,异型,含AB)和彦岛型(Hikojima,中间型,含ABC)。 古典型弧菌在外环境中存活力很有限,但埃尔托型抵抗力较强。一般在未经处理的河水、海水和井水中,埃尔托型可存活1~3周甚至更长时间。两者对热、干燥、直射日光和一般消毒剂都很敏感,加热100℃1~2分钟或日光下暴晒1~2小时即死亡,2漂白粉、0.25过氧乙酸溶液和1:500000高锰酸钾数分钟便可

霍乱、鼠疫等六种传染病疫情应急响应解除条件

H7N9禽流感疫情应急响应解除条件(一队、二队) 1、所有禽流感住院患者经规范治疗临床症状消失,且连续2次(间隔24小时采样)核酸病毒检测阴性,解除隔离; 2、所有密切接触者经过10天的医学隔离观察,未出现相关临床症状,按期解除隔离; 3、所有疫点经过规范的终末消毒,经过一个最长潜伏期10天疫 区无禽流感新发病例的出现; 4、对禽类交易环境或疫点中被禽类污染的环境进行采样检测均为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阴性; 5、相关禽类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疫情处置专家组经过疫情风险评估,达到上述解除条件,向禽流感疫情应急处置指挥部申请报区政府批准解除应急响应。 埃博拉疫情处置应急响应解除条件(一队、二队) 1、所有埃博拉患者经过隔离住院治疗,临床症状消失,连续2次血液标本核酸检测阴性,临床医师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安排其适时出院; 留观病例(疑似病例)的解除:1、体温恢复正常,核酸检测结果阴性。若发热超过72小时,采样核酸检测结果阴性;若发热但不足72小时,核酸检测阴性,需待发热达到72小时后再进行核酸检测,结果阴性; 2、密切接触者进行为期21天的隔离医学观察,无相关临床症状出现,按期解除隔离; 3、疫点经过规范的终末消毒,经过一个最长潜伏期21天无埃博拉新发

病例的出现; 疫情处置专家组经过疫情风险评估,达到上述解除条件,向禽流感疫情应急处置指挥部申请报区政府批准解除应急响应。 鼠疫疫情应急响应解除条件(三队、一队) 1、肺鼠疫患者经规范治疗体温恢复正常,全身症状及体征明显好转,再治疗3-5天,停止治疗后,对其痰及咽喉分泌物连续检查鼠疫菌3次,隔3天检查1次,均为阴性,可解除隔离;腺鼠疫及其他型鼠疫病人经治疗体温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肿大淋巴结完全吸收或残留小结硬结,可解除隔离;皮肤鼠疫及肿大淋巴结破溃者,创面洁净并已基本愈合后,患病局部连续3次检查鼠疫菌,每隔3天检查1次均为阴性者,可解除隔离; 2、所有鼠疫密切接触者经过隔离医学观察9天,禁止外出,并进行预防性服药7天,未出现相关临床症状,按期解除隔离; 3、疫点内所有的污染物(即小隔离圈)经过规范的终末消毒、 灭蚤灭鼠,其中室内游离蚤指数为0,室内鼠密度降至0.5%以下,生活区(大隔离圈)鼠密度降至1%以下; 4、经过一个最长潜伏期9天疫区无鼠疫新发病例的出现; 疫情处置专家组经过疫情风险评估,达到上述解除条件,向鼠疫疫情应急处置指挥部申请报区政府批准解除应急响应。

浅析霍乱的治疗及预防

浅析霍乱的治疗及预防 摘要】目的:讨论霍乱的诊疗与预防。方法:根据收集2010年~2014年收集 的霍乱患者22例资料进行诊断分析。结果:22例患者经我院治疗后,临床症状 消失已6天,粪便隔日培养1次,连续3次阴性,可解除隔离,须隔离患者至临 床症状消失后15天方可出院。结论:本病处理原则是严格隔离,迅速补充水及 电解质,对其进行对症处理。加强饮水和粪便卫生,早期发现患者及隐性感染者,就地处置。 【关键词】霍乱;治疗;预防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5-0035-02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仅有轻 度腹泻;重者剧烈吐泻大量米泔水样捌泄物,并引起体液丢失、脱水、电解质紊乱、低钾综合征、周围循环衰竭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等,若不及时抢救则病死率甚高。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分析2010年~2014年收集的霍乱患者22例,22例患者均符合实用传染病 学霍乱诊断标准[1]。其中男性13例,女性9例,年龄在5~79岁,平均年龄44岁。 1.2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为1~3天,短者数小时,长者5~6天。典型患者多急骤起病,少数 病例病前1~2天有头昏、倦怠、腹胀及轻度腹泻等前驱症状。病程通常分为三期:泻吐期、脱水期和反应恢复期。整个病程平均3~7天,也有长达10余天者。根据病情可分为轻、中、重三型。极少数患者尚未出现吐泻症状即发生循环衰竭 而死亡,称为“暴发型”或“干性霍乱”。 2.治疗及结果 2.1 一般处理 对患者应严密隔离,至症状消失6天后,粪便培养致病菌连续3次阴性为止。对患者吐泻物及食具等均须彻底消毒。可给予流质饮食,但剧烈呕吐者禁食,恢 复期逐渐增加饮食,重症者应注意保暖、给氧、监测生命体征。 2.2 补液疗法 合理的补液是治疗本病的关键。补液的原则是:早期、快速、足量;先盐后糖,先快后慢,纠酸补钙,见尿补钾。 2.2.1静脉输液原则是早期、迅速、足量,先盐后糖,先快后慢,纠酸补钙,见尿补钾。 液体的选择:目前国内广泛应用与患者丢失的电解质浓度相近的541液,即 每升溶液中含氯化钠5g,碳酸氢钠4g,氯化钾1g,另加50%葡萄糖20ml,以防 低血糖。可按照0.9%氯化钠550ml,1.4%碳酸氢钠300ml,10%氯化钾10ml和10%葡萄糖140ml的比例配制。幼儿由于肾脏排钠功能较差,为避免高血钠,其比例 调整为每升液体含氯化钠2.65g,碳酸氢钠3.75g,氯化钾1g,葡萄糖10g。 输液的量和速度:最初24小时,轻型脱水者3000~4000ml,儿童120~ 150ml/kg,含钠液量60~80ml/kg;中型脱水者4000~8000ml,儿童150~ 200ml/kg,含钠液量80~100ml/kg;重型脱水者8000~12000ml,儿童200~

霍乱

霍乱章节练习题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计? 分) 1、霍乱病人治疗的关键措施是:( ) A.止泻.止吐 B.抗病原 C.强心.利尿 D.镇静.止痛 E.补液、补盐 2、霍乱,副霍乱确诊依据是: A.接触史 B.典型临床表现 C.排除食物中毒,菌痢等其他病 D.脱水,血液浓缩 E.便培养或血清凝集试验阳性 3、霍乱的最主要传播途径是:( ) A.通过水 B.通过食物 C.通过日常生活接触 D.通过苍蝇媒介 E.通过其他 4、霍乱并发症除外:( ) A.急性肾功能衰竭 B.低钾综合征及酸中毒 C.急性肺水肿 D.急性心力衰竭 E.肠穿孔 5、一中年男性,因腹泻5天,已确诊为霍乱,继之出现少尿3天入院,查体:血压114/93mmHg,神志模糊,血清BUN25.2mmol/L,下列哪项处理是错误的:( ) A.保护心肺功能 B.纠正酸碱失衡 C.快速大量补充血容量 D.血液透析 E.防治消化道出血 6、霍乱治疗原则除外:( ) A.接病人呕吐情况给流质或禁食 B.静脉或口服补液并纠正电解质 C.必要时手术治疗 D.对症治疗.辅以抗菌药物或抑制肠道分泌药物 E.按肠道传染病隔离,直至症状消失后6d,并隔日粪便培养1次,连续3次,如阴性可解除隔离 7、某防疫部门领导来急诊室核实了某地确发现霍乱患者,这位领导立即采取措施,除一项外均为紧急措施。 A.核实诊断,确定疫点,疫区,并实行封锁 B.严格隔离治疗病人 C.接触者登记和管理,隔离及治疗带菌者 D.做好预防接种 E.疫点消毒及灭蝇 8、某职工旅游归来.腹泻一天,10余次,呈水样便,至某医院求医,疑为肠炎.大便培养出爱尔托型细菌.诊断后11小时医师上报疫情.国家要求上报此类传染病最迟不得超过下列哪项时间? A.6小时 B.12小时 C.18小时 D.24小时 E.48小时 9、32岁,男患。出差途中腹泻大便20余次,稀水便,继之频吐,口渴无尿,无腹痛及里急后重感,来院急诊。体温36.2℃,脉搏108次/分,血压10.7/8.0kPa(80/62mmHg),眼窝下陷,皮肤干,无弹性,两肺下部少量干罗音。WBC25×109/L、Hb175g/L,RBC7.0×1012/L,CO2-CP16mmol/L,血钾4.0 mmol/L, BUN 28 mmol/L,初诊霍乱,影响该患预后最主要并发症是: A.感染性休克 B.急性肾衰 C.低血钾 D.脱水酸中毒 E.肺水肿

霍乱

霍乱 霍乱唐河县第一人民医院王典历史1印度恒河下游三角洲是古典型霍乱的地方性疫源地印尼的苏拉威西岛是埃尔托型霍乱的地方性疫源地。 2年到现在有次大流行前次大流行是古典型均起源于印度第次大流行则是埃尔托型至今尚无宁息迹象。 印度恒河平原秋色历史3年(清嘉庆二十五年)霍乱传入中国,至年为止近年中,大小流行近百次次世界性大流行无一不祸及中国。 我国年每年有发病(数万~10余万)病死率以上。 4年印度、孟加拉发生的O流行我国新疆也有发病可能第八次大流行将开始。 历史5(WHO)规定为必须实施国际卫生检疫的三种传染病之一(其余两种为鼠疫和黄热病)在中国属法定管理的“甲类”传染病。 病原学1形态:革兰氏染色阴性弧菌弧形或逗点状,有鞭毛、运动活泼。 病原学2分类:()O群:古典及爱尔托生物型。 ()不典型O群:无致病性。 ()非O群:其O抗原与O不同但鞭毛抗原相同。 非O群已从O编排到O以上血清型其中O是年发现不被O及非O群的OO血清型霍乱诊断血清所凝集故叫O。 病原学3O1群有ABC三种主要的菌体抗原,A为群特异性抗原B、C为型特异性抗原相互结合形成三种血清型:()稻叶型原型(AC)

()小川型异型(AB)()彦岛型中间型(ABC)病原学4培养:在普通培养基生长良好碱性培养基生长更快。 pH84-86碱性蛋白胨水中快速生长并抑制其他细菌生长。 最适生长温度为℃。 病原学5致病性:可产生内毒素、肠毒素(外毒素)、神经氨酸酶致病主要是肠毒素。 6变异:自然突变也是本菌的特性之一。 病原学7生活力:对热、干燥、酸及消毒剂耐受力低水中生存时间长耐低温、喜碱。 流行病学传染源:病人、带菌者。 (病人可连续排菌天)(1)古典型病人与隐性感染者为:埃尔托型:。 (2)带菌者有恢复期、慢性、潜伏期、健康带菌者慢性带菌者可带菌月几年。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消化道传播(1)比较复杂水、食物、生活接触和蝇均可单一地或交错地传播本病。 (2)水在传播本病中的作用最为突出(水最易被粪便污染)。 呈暴发性病人沿被污染的水体分布。 (3)经食物传播的作用一般次于水传播。 流行病学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 (1)病后可产生一定免疫力包括抗菌和抗毒免疫。 (2)再感染仍有可能性。

霍乱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霍乱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1? 前言 霍乱是由O1血清群和O139血清群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是以发病急、传播快、波及范围广、能引起大流行为特征的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甲类传染病,也是国际检疫传染病之一。霍乱潜伏期最短3~6小时,最长为数天,一般为12~72小时。主要临床表现为剧烈腹泻(水样、黄水样、米泔水样或血水样便),伴有呕吐,迅速出现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和肌肉痉挛(特别是腓肠肌)。 高新区地处长江三角洲,属太湖流域,历史上是霍乱的常发地区。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曾出现高强度流行,九十年代也出现过反复。八十年代以稻叶型为主,九十年代为小川型,1998年后为O139与小川型并存,2000年后以O139为主。 为及时发现我区的霍乱疫情,迅速采取有效的控制策略和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苏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技术方案。

2? 部门职责 区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切实加强对霍乱预防控制工作的组织领导工作,有关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卫生监督机构以及其它相关部门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认真研究部署,努力把各项防治措施落到实处。 2.1 区政府应组织相关部门提供霍乱应急处置所必要的经费、物资等保障,敦促卫生行政部门及相关部门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2.2 区卫生行政部门应组织、协调疫情的调查处理和医疗救治工作,正面引导宣传,加强与其它部门的沟通与协作。 2.3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做好霍乱疫情监测的信息收集;开展传染病疫情的核实、调查处理以及疫情报告等工作,落实具体控制措施;开展霍乱防制相关的宣传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 2.4 医疗机构负责霍乱病人或疑似病人以及带菌者的医疗救护、现场救治等工作,并按要求进行相应的管理,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相关标本。及时发现疫情,及时报告;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卫生防病知识。 2.5卫生监督机构应对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医疗救治、防控措施等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

霍乱防治知识培训试题

霍乱防治知识培训试题单位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 1、霍乱的传播途径:() A.水 B.食物 C.生活接触 D.苍蝇媒介 E.血液 2、确诊为霍乱后,除补液治疗外,尚应给予抗菌药物治疗。 疗程一般需要多少天?() A.2 B.3 C.4 D.5 E.6 3、治疗O139血清型霍乱弧菌的抗菌药物是() A.链霉素 B.四环素 C.环丙沙星 D.SMZco E.多西环素 4、O1群霍乱弧菌A、B良种特异性抗原的血清型是() A.小川型 B.稻叶型 C.彦岛型 D.O139 5、霍乱的潜伏期一般是多长时间() A.1~7天 B.1~3天 C.2~14天 D.3~10天 6、霍乱病人脱水程度相当于体重的8%以上,属于哪一临床类 型()? A.轻型 B.中型 C.重型 D.爆发型 7、对霍乱患者应隔离治疗,至症状消失6天后,并隔日粪便 培养1次,连续几次致病菌阴性者可解除隔离?() A.1 B.2 C.3 D.4 8、我国霍乱的流行高峰一般在什么时候?() A.全年 B.5~11月 C.1~4月 D.7~10月

9、霍乱弧菌的主要致泻因子是() A.CT肠毒素 B.鞭毛 C.毒素共调节菌毛 D.血凝素 10、霍乱患者腹泻粪便为() A. 高渗性 B. 等渗性 C. 低渗性 D. 脓血便 二、是非题 1、霍乱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神经系统并发症。() 2、补液的原则是早期、快速、先糖后盐,先慢后快,适时补 碱,及时补钾。() 3、霍乱排菌期为1~5天。() 4、霍乱的传染源是病人和带菌者。() 5、霍乱弧菌在水中存活的时间短于在食物中存活的时间。 () 6、霍乱属国际检疫传染病,在我国霍乱被列为《中华人民共 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的甲类传染病。() 7、霍乱弧菌对热、干燥、直射日光、酸及常用消毒剂都很敏 感。() 8、人群对霍乱弧菌普遍易感,且多为显性感染。() 9、霍乱感染后可终身免疫。() 10、血清学检查可作为霍乱的早期、快速诊断的依据。()

霍乱病防治工作计划

那霍镇卫生院 霍乱病防治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加强我镇霍乱病防治工作,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我院按照县卫生局霍乱防治工作目标为指导,县疾控中心的霍乱防治工作计划要求为己任。我院认识到该工作的重要性,近期进行了认真组织与实施,并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制定了我院2011年霍乱防治工作计划。 一、加强责任落实; 加强霍乱监测的质量控制,提高霍乱预测、预警能力,巩固现有的防治成果,及时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张汉波 副组长:罗志辉邓德锋 成员:郑超丽肖浩勇曾伟华李如燕 成立抢救小组: 组长:张汉波 副组长:罗志辉 成员:郑超丽梁明雄张耀才全玉荣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邓德锋和罗志辉为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事务处理。 二、加强组织落实; 由我院抽出专职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我镇市场进行监测,对市

场内的海鲜类产品进行严格检查。以农村为重点的地区,学校、医疗机构、建筑工地为重点场所,对我镇乡、村、组三级相关人员,基层医务人员、游厨及帮工、农村居民及建筑工地、学校等食品从业人员为重点人群。通过培训霍乱防治知识宣传,生活方式倡导,让我镇广大人民群众掌握相关知道,改变农村生活方式,增强健康意识。在政府的配合下,对农村游厨进行肠道传染病的基本知识培训,让全镇农村厨师对食品的采购、加工、烹饪、储存、操作规范等进行熟练掌握,要求培训率达到95%以上。每月定期对乡村医生进行培训考核,要求村卫生站将霍乱及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在健康教育专栏上进行宣传。在政府的指导下我院定于2011年5月中旬对我镇三级干部进行霍乱病及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进行培训,让广大干部到村组进行合理健康宣传,定期对学校进行宣传和培训。总之我院2011年将利用宣传稿、标语和录像及广播录音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 三、规范腹泻门诊,加强技术指导; 我院2011年将组织所有医护人员学习肠道传染病知识预防,开展好腹泻门诊工作。组织防疫人员,对肠道门诊工作定期进行检查,对不合格的门诊登记认真总结,在全院职工大会上通报,规范腹泻门诊的管理,做好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防止疫情扩散和蔓延。 四、做好疫情应急准备及突发疫情处理; 1、疫情值班报告制度; 全院所有人员坚持24小时疫情值班制度,值班人员落实首问责

霍乱培训

霍乱培训 一、概述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以发病急、传播快、波及范围广为主要特征,是《国际卫生条例》规定的国际检疫的传染病之一,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强制管理的甲类传染病之一。它可以引起散发、流行、暴发、甚至世界性大流行,不仅影响人民的健康,而且影响人民的生活、生产、旅游、经贸、交通运输,甚至社会安定。 二、霍乱流行的历史与现状(略) 三、病原体 霍乱与副霍乱的病原体是霍乱弧菌。该菌有两个生物型,即古典生物型和埃尔托生物型由古典生物型引起的霍乱,过去称之为霍乱,而由埃尔托生物型引起的霍乱,过去称之为副霍乱。 霍乱弧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呈弧形或逗点状,有鞭毛、运动活泼。本菌具有嗜碱性和严格的需氧特点。 霍乱弧菌对干燥和日光甚为敏感。在日光照射下,1--2小时死亡。加热至80℃5分钟和沸水中立即死亡。该菌能耐低温,冰冻条件下能存活20天,在-5℃中存活数日。耐碱不耐酸,对各种消毒剂敏感,1%的石碳酸5分钟、0.5-1%来苏30--40分钟立即死亡。特别是对漂白粉更敏感,在不含大量有机物的水中,余氯量在1ppm15分钟可杀死。埃尔托生物型比古典生物型抵抗力强。 四、传染源 霍乱与副霍乱的传染源是病人和带菌者 霍乱弧菌经口进入人体,定位于小肠粘膜,在肠道内增殖,产生霍乱肠毒素,引起肠道和全身反应,潜伏期最短数小时,最长7天,一般1-3天。 ⑵带菌者 主要包括潜伏期带菌者和恢复期带菌者、健康带菌者 五、传播途径 霍乱与副霍乱的传播途径是水、食物、接触及苍蝇四种,水是主要传播途径,其次是食物。 六、人群易感性 人普遍易感,无性别、年龄及种族差异,无先天免疫,病后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维持时间较短,有再次感染者。霍乱疫苗注射后保护期不超过6个月。 七、流行特征(略) 八、霍乱病人的诊断 1、霍乱病人和带菌者的诊断 由于霍乱轻型病例居多,其症状和体征又不典型,不易与其它病因引起的腹泻相区别。因而病原学检查应为其主要依据。考虑目前实际情况,对霍乱确诊除以病原学为依据外,可以依据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和血清学检测等进行综合性诊断,并暂作规定如下。 ⑴、各市、区的首发病例和流行季节的早期病例的确诊,必须有实验室病原学诊断依据,在未发生过霍乱的地区,对发生的霍乱病例,有关部门要组织力量,尽快做出实验室确诊。 ⑵、在当地已有病原学诊的首批霍乱病例定性后,对报告的霍乱病例除依据病原学诊断外,

霍乱防治知识培训试题(1)

霍乱防治知识培训试题 单位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 1、霍乱的传播途径:() A.水 B.食物 C.生活接触 D.苍蝇媒介 E.血液 2、确诊为霍乱后,除补液治疗外,尚应给予抗菌药物治疗。 疗程一般需要多少天() 3、治疗O139血清型霍乱弧菌的抗菌药物是() A.链霉素 B.四环素 C.环丙沙星 E.多西环素 4、O1群霍乱弧菌A、B良种特异性抗原的血清型是() A.小川型 B.稻叶型 C.彦岛型 5、霍乱的潜伏期一般是多长时间() ~7天 ~3天 ~14天 ~10天 6、霍乱病人脱水程度相当于体重的8%以上,属于哪一临床类 型() A.轻型 B.中型 C.重型 D.爆发型 7、对霍乱患者应隔离治疗,至症状消失6天后,并隔日粪便 培养1次,连续几次致病菌阴性者可解除隔离() 8、我国霍乱的流行高峰一般在什么时候() A.全年 ~11月 ~4月 ~10月

9、霍乱弧菌的主要致泻因子是() 肠毒素 B.鞭毛 C.毒素共调节菌毛 D.血凝素 10、霍乱患者腹泻粪便为() A. 高渗性 B. 等渗性 C. 低渗性 D. 脓血便 二、是非题 1、霍乱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神经系统并发症。() 2、补液的原则是早期、快速、先糖后盐,先慢后快,适时补 碱,及时补钾。() 3、霍乱排菌期为1~5天。() 4、霍乱的传染源是病人和带菌者。() 5、霍乱弧菌在水中存活的时间短于在食物中存活的时间。 () 6、霍乱属国际检疫传染病,在我国霍乱被列为《中华人民共 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的甲类传染病。() 7、霍乱弧菌对热、干燥、直射日光、酸及常用消毒剂都很敏 感。() 8、人群对霍乱弧菌普遍易感,且多为显性感染。() 9、霍乱感染后可终身免疫。() 10、血清学检查可作为霍乱的早期、快速诊断的依据。()

霍乱的中医辨证论治

班级 2009级仲景班 姓名 黎 鹤 蕾 学号 2009110111 中医在霍乱的辨证论治及预防的优势

中医在霍乱的辨证论治及预防的优势 黎鹤蕾河南中医学院河南省郑州市450008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中医在霍乱的辨证论治及预防方面的优势。对中医对霍乱的病名发展的的认识做了介绍,着重霍乱的分期及临床辨证分型和证治,从王孟英的著作中总结了霍乱的预防方法。 关键词:霍乱;辨证论治;分期;预防。 霍乱(cholera)是指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仅有轻度腹泻;重者剧烈吐泻大量米泔水样排泄物,并引起严重脱水、酸碱失衡、周围循环衰竭及急性肾功能衰竭。 霍乱自古以来即在印度恒河三角洲呈地方性流行,1817~1923年百余年间发生过六次世界大流行。于1883年第五次大流行中,Koch从埃及患者粪便中首次发现了霍乱弧菌。1905年Cot-schlich在埃及西奈半岛el-tor检疫站从麦加朝圣者尸体分离出类似霍乱弧菌菌株,命名为el-tor弧菌,后将el-tor弧菌所致疾病称为副霍乱。由于两种弧菌的形态和血清学特性基本一样,临床表现及防治也完全相同,故1962年5月第十五届世界卫生大会决定将两者所致的疾病统称为霍乱。1820年该病传入我国,解放前每次世界大流行均波及我国,曾引起上百次大小流行。 中医的霍乱是以卒然发作上吐下泻、腹痛或不痛为特征的病证。以其病势急而变化快,挥霍之间便致撩乱,因而得名。 关于霍乱的病名考证,“霍乱”本为中医病名,早在《黄帝内经》中已有该名称,后世医家对此多有论述,一般用其指以挥霍撩乱、吐泻腹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包括现代医学中的急性胃肠炎、细菌性食物中毒,甚至肠梗阻之类的急腹症(干霍乱)等。《黄帝内经》中就曾多次使用霍乱这一病名。如《灵枢·五乱》篇说:“乱于肠胃,则为霍乱”。《素问·气交变大论》说:“岁土不及,民病飨泄霍乱”。《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太阴所至为中满霍乱吐下”。《汉书》说:“闽越夏月暑时,欧(呕)泄、霍乱之病,相随属也”。 《伤寒论》对霍乱的症状和治疗都有比较系统的阐述,如“呕吐而利,此名霍乱”,运用了理中汤,五苓散等方,这些都说明,霍乱在汉代已是众所熟知的病名了。 对霍乱弧菌引起的霍乱,学者们多遵从伍连德在《霍乱概论》中的论述,认为是从清嘉庆二十五年即1820年传入中国的。他是依据宋如林在重刊林森《痧

霍乱症状

霍乱症状 *导读:霍乱是由霍乱孤菌引起的急性腹泻疾病,具有发病急、传播快的特点。在我国,霍乱属于甲类传染病,在其他国家,霍乱属于国家检疫传染病。本病发病高峰期为夏天,发病时因其传染的特性会使大量患者在数小时内因腹泻脱水而死亡。霍乱传染途径为被患者粪便污染的水,水进入人体后,细菌产生霍乱毒素,使人腹泻不止。霍乱症状有哪些?如何治疗?…… 霍乱是由霍乱孤菌引起的急性腹泻疾病,具有发病急、传播快的特点。在我国,霍乱属于甲类传染病,在其他国家,霍乱属于国家检疫传染病。本病发病高峰期为夏天,发病时因其传染的特性会使大量患者在数小时内因腹泻脱水而死亡。霍乱传染途径为被患者粪便污染的水,水进入人体后,细菌产生霍乱毒素,使人腹泻不止。霍乱症状有哪些?如何治疗? *霍乱症状 霍乱病程分为3期,第一期为吐泻期,主要症状为腹泻、呕吐;第二期为吐水期,主要症状为脱水、皮肤黏膜干燥、四肢厥冷、血压下降、意识障碍、嗜睡昏迷、肌肉痉挛等;第三期为恢复期,主要症状为腹泻停止,尿量增加,血循环正常。 *一、吐泻期 1.腹泻 霍乱的首要发病症状为腹泻,腹泻时伴有腹痛、排便后腹痛

症状有所缓解,部分严重的患者会出现阵发性腹部绞痛症状,排除的粪便颜色为黄色,形状为水样状。有肠道出血的患者排出的大便为洗肉水样或者柏油样。 2.呕吐 呕吐也是霍乱的主要症状,多发生在腹泻之后。患者呕吐原因并非为恶心,而是因病毒感染腹部不适而呕吐。呕吐为喷射性,呕吐物为刚吃的食物,呕吐物呈水样状,与粪便形状相似。病情较轻的霍乱患者可无呕吐症状。 *二、脱水期 1.脱水 脱水症状出现的原因为人体内大量水分和电解质丧失,分为轻、中、重三种。轻度脱水患者皮肤会变干燥,皮肤缺乏弹性;中度脱水患者眼窝会凹陷,声音会嘶哑,尿量会减少,皮肤弹性更差;重度脱水患者皮肤干燥,眼窝下陷、声音嘶哑、神志淡漠。 2.循环衰竭 循环衰竭主要原因为严重脱水,导致失水性休克。其临床表现为四肢厥冷、血压下降,脑缺氧、继而烦躁不安、嗜睡昏迷。 3.肌肉痉挛 肌肉痉挛主要原因为呕吐腹泻后大量盐丧失,导致低血钠症,临床表现为肌肉呈强直状态,肌肉疼痛。 三、恢复期 恢复期,患者霍乱症状不明显,偶有患者出现发热症状,体

霍乱的诊断及治疗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科梁连春 写在课前得话 霍乱在1817~1923年得100多年间,在亚、非、欧美各洲,曾先后发生过6次世界性大流行。1820年霍乱传入中国,至1948年为止近130年中,大小流行近百次,6次世界性大流行无一不祸及中国。通过 此课件得学习使学员对霍乱得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以及诊断与治疗有充分得认识与理解,对霍 乱得防治工作有所帮助。 一、流行概况 1、世界流行概况 (1)1817年始于印度被称为“19世纪最令人害怕、最令人瞩目得世界病”。 (2)该病在许多国家已成为地方病。 (3)目前不能在环境中消灭引起霍乱得病原体。 (4)近期研究表明,全球变暖可能会为霍乱弧菌创造有利环境并使脆弱地区得疾病发病率上升。 图示:厄尔尼诺与孟加拉国流行霍乱相关。黄色曲线表示霍乱得流行态势,蓝色曲线表示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得情况。 2、我国流行概况 (1)最近卫生部发布公告,提示霍乱肠道,霍乱得肠道防治形势不容乐观。 (2)霍乱在连续三年发病明显下降之后2005年疫情出现大幅度回升,优势菌型由O139群转变为历史上曾造成大流行得O1群。 (3)2006年发病再度下降,优势菌型再度转变为O139群。 (4)造成我国霍乱流行得潜在因素依然存在。 能造成大面积流行得霍乱到底就是什么病菌引起得?其临床特征有哪些? 二、概述 霍乱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得烈性肠道传染病,发病急,传播快,至今就是亚非国家腹泻得重要原因之一。霍乱属于国际检疫性传染病,在我国归类为甲类传染病

三、临床特征 (1)轻重不一。 (2)轻者多见,仅有轻度腹泻。 (3)重者剧烈吐泻大量米泔水样排泄物,并引起严重脱水、酸碱失衡、周围循环衰竭及急性肾功能衰竭。 霍乱弧菌肠毒素可以引起分泌性腹泻,使小肠过度分泌,导致病人严重吐泻,这就是发病得主要原因。如图所示就是一个泻吐期得病人,病人坐在马桶上不断排泄大量水样便,同时呕吐大量米泔样呕吐物,倾盆而下,就是一个严重泻吐期得患者。 四、病原学 1、霍乱弧菌得结构特征 (1) 霍乱弧菌分为 ① O1群:古典与埃尔托生物型 ②非O1群:O139 (2) G-,菌体尾端有鞭毛,活泼 (3) 在暗视野显微镜下呈“流星样” (4) 粪涂片呈“鱼群”排列 2、霍乱弧菌得生物学特征 (1) 怕热不怕冷 (2) 怕干不怕湿 (3) 怕酸不怕碱 (4) 怕茶不怕奶 (5) 惧怕含氯消毒剂 霍乱就是怎样传播得呢?就是不就是只有患病者带菌?传播途径又有哪些? 五、流行病学 1、传染源

霍乱综述

霍乱综述 1 前言 霍乱是一种由霍乱弧菌所引起的急性腹泻疾病,病发高峰期在夏季,能在数小时内造成腹泻脱水甚至死亡。其可由进食不洁的海鲜食品引起,通常是由血清型O1的霍乱弧菌所致,但在1992年曾经有由O139的新血清型造成的霍乱流行。霍乱弧菌存在于水中,最常见的感染原因是食用被病人粪便污染过的水。霍乱弧菌能产生霍乱毒素,造成分泌性腹泻,即使不再进食也会不断腹泻,洗米水状的粪便是霍乱的特征。霍乱不仅是《国际卫生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必须实施国境卫生检疫的传染病,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必须实施强制管理的甲类传染病。本综述结合各文献资料,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对霍乱的流行情况、病原物、致病机理、传播途径、传染源、症状、诊断、治疗、预防控制措施等进行概述,以促进对霍乱的全面了解,提高对霍乱的防患意识。 2流行情况[1] 自1817年起,霍乱共有过7次世界范围大流行。1961年开始的霍乱第7次世界大流行,波及五大洲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至今已历时40多年仍未得到有效控制,中国虽未发生大流行,但散在的霍乱发病地理区域日益扩大。霍乱发病来势迅猛,不及时抢救病死率极高,传播速度快,波及面广,持续时间长,并可引起超越国界、洲界的大流行,所产生的影响不仅危害人民的生命和健康,也涉及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国际正常交往,造成多方的社会影响。 图1 霍乱疫区分布图 Fig.1 Paysconcernés par la cholera 2.1世界流行情况

?第一次爆发(1816年–1826年)首先被控制在印度次大陆,在孟加拉大规模爆发。到1820年,传播遍及印度。在被消灭前,它甚至传播到了中国和里海。 ?第二次爆发(1829年–1851年)在1832年年蔓延至欧洲、伦敦,同年又蔓延至安大略、加拿大和纽约,在1834年又发展到北美的太平洋海岸。 ?第三次爆发(1852年–1860年)主要影响了俄罗斯,造成了超过百万人的死亡。并且造成柴可夫斯基和他母亲的死亡。 ?第四次爆发(1863年–1875年)传播到了大部分欧洲及非洲区域。 ?第五次爆发 (1866年)在北美爆发。 ?第六次爆发 (1892年) 霍乱污染德国汉堡自来水,以致8606人死亡[1] ?第七次爆发(1899年–1923年)由于公共卫生的进步,只对欧洲造成很小的影响。但俄罗斯被再次严重影响。 ?第八次爆发被称作El Tor after the strain,发生于 1961年发生在印尼,1963年传染到孟加拉,1964年传染到印度,并于1966年传播到苏联。 ?津巴布韦于2008年8月份起爆发霍乱,并在全国蔓延。[2]据无国界医生估计,疫情可能最快要到2009年3月雨季过后才会受到控制。 ?海地共和国于2010年10月中旬发生霍乱大流行,到11月26日止全国已有6万多人感染,1600多人死亡[4]。到12月26日统计已有15万人感染,3333人死亡[5]。截至2012年1月,已造成7000人死亡,52万人感染,平均每天新增200名患者。 2.2中国流行情况 在第一次霍乱全球大流行中,霍乱首次自国外传入我国,从那时起直至1948年为止的近130年中,霍乱在我国大小流行不下百次,其中比较严重且有记载者也在60次以上。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加强了国境卫生检疫和传染病管理,大力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使古典型霍乱迅速在中国大地上消失。但随着第七次世界霍乱大流行的开始,埃尔托霍乱(El Tor Cholera)又于1961年7月出现在广东西部沿海的阳江、阳春等地,从此揭开了新中国埃尔托霍乱(我国称之为“2号病”)流行的序幕,至目前为止已有两次较大的流行:第一次是1961~1964年,波及9个省、市、自治区;第二次是1978~1989年,波及21个省、市、自治区。霍乱已成为危害人民健康、影响生活生产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 3 病原物[2] 霍乱的病原物为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属弧菌科,菌体短小呈逗点状,有单鞭毛、菌毛,部分有荚膜。共分为155个血清群,其中O1群和O139群可引起霍乱。即古典生物型(Classical biotype)和埃尔托生物型(EL-Tor bio-type)。这两种型别除个别生物学性状稍有不同外,形态和免疫学性基本相同,在临床病理及流行病学特征上没有本质的差别。自1817年以来,全球共发生了七次世界性大流行,前六次病原是古典型霍乱弧菌,第七次病原是埃尔托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