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北师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与反思

北师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与反思

北师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与反思
北师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与反思

一加与减(一)

本单元主要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通过一年级上册的学习,学生对减法的意义已经有所体会,并且知道从整体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部分可以用减法计算。在此基础上,本单元通过设计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体会比较两个量的多少也可以用减法计算,丰富对减法意义的认识。本单元的编写思路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将退位减法计算与解决问题两个难点分散编排,方便教学;二是充分发挥小棒、计数器和数线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和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第1课时买铅笔

教材第2~3页的内容。

1.在具体情境中,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探索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2.能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并能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重点: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十几减9的各种计算方法的算理。

课件、学具小棒、计数器。

师:小朋友们,你们有从文具店买文具的经历吗?在买文具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你们又是怎么解决的呢?动物学校开学了,小兔子开开心心地去买文具。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提示课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情境图。师:图中的小兔子在干什么?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图意,教师引导学生提出“还剩几支铅笔”的问题。

师:怎样求还剩几支铅笔呢?你会列式吗?为什么这样列式?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复习减法的意义:从整体中去掉部分求剩余部分,用减法计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5-9。

师:像这样(指“15-9”)十几减9的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问题。(板书课题:十几减9)

2.探索十几减9的算法。

(1)自主探究。

师:你能算出15-9等于几吗?先想一想可以怎样算,并按自己的想法算一算,也可以用小棒代替铅笔摆一摆。

学生先自主活动,再分组讨论,教师参与其中,对计算有困难的学生作适当指导。

(2)全班汇报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指定不同算法的小组代表上讲台摆小棒并说明算法,教师及时板书相应算式。预设以下几种算法:

小组1:我们是一根一根地减,从15根小棒中拿走9根后,数了数,还剩6根,所以得出15

-9=6。

小组2:我们把15根小棒分成10根和5根,先从10根中拿走9根,剩1根(师板书10-9=1),再用剩的这1根小棒加上另外5根,是6根(师板书1+5=6),这样得出15-9=6。

小组3:因为9=5+4,所以我们先从15根小棒中拿走5根,剩10根(师板书15-5=10),再从这10根中拿走4根,剩下6根(师板书10-4=6),这样得出15-9=6。

小组4:我们想到9添上6是15,所以15-9=6。

(3)算法归纳。

师:对于15-9的计算,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种算法,真棒!其中小组1的方法是“数数法”,小组2的方法是“破十法”,小组3的方法是“平十法”,小组4的方法是“想加算减法”。这几种算法对你们后续的学习和发展都有各自的价值,不存在优劣之分。

(4)借助计数器计算。

师:你能在计数器上拨珠子计算15-9吗?试一试。

学生在计数器上拨珠计算,教师巡视指导,最后指定3名同学上台演示。

预设三种拨珠方法:

①个位上不够9个珠子,十位上1个珠子相当于个位上的10个珠子,因此,拿掉十位上的1个珠子,在个位上添上10个珠子,在此基础上从个位上拨走9个珠子。

②先从个位上拨走5个珠子,接着拨走十位上的1个珠子,同时在个位上拨上10个珠子,再从个位上的10个珠子中拨走4个珠子。

③个位上的珠子不够,直接拨走十位上的1个珠子,这样就多拿走了1个珠子,要在个位上加1个珠子。

对于第三种方法,教师要追问:十位上的1个珠子代表什么?为什么十位上的珠子没有了,

还要在个位上添1个珠子?

3.算一算。

出示两个算式12-9、17-9。组织学生计算、汇报结果和想法。

师:同学们真棒!熟练掌握了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今天学习的内容和以前的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总结:被减数个位上的数比减数小。这就是“退位减法”。

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1、2、3题,让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再次经历借助学具、实物图得到结果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算理。第4题测重算法的巩固。第5题让学生自由讲述故事情节,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

这节课是新学期的第一课,小朋友们表现得都很棒,回家后和爸爸妈妈分享一下你的收获吧!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教学时,通过创设买铅笔的情境,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来探究十几减9算法的多样性。在探究十几减9算式的算法时,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热烈地讨论、质疑、交流,把自己真正投入到了学习中,在合作中领悟、发现算法。课堂上探究的气氛浓厚,学生的情绪饱满。在学习中,学生的积极情感得到了发展,合作交流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

第2课时捉迷藏

教材第4~5页的内容。

1.在具体情境中,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探索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计算十几减8的减法,并能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重点:自主探索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十几减8的算理。

课件、小棒、计数器。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十几减9的减法,你们还记得计算十几减9有哪几种计算方法吗?(数数法、破十法、平十法、想加算减法)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用这些方法来计算十几减8。(板书课题:十几减8)

1.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4页情境图。师:瞧,图中的小朋友正在做什么呢?(玩捉迷藏的游戏)从他们的对话中你知道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参加吗?(13个)数一数,有几个小朋友没有藏起来?(8个)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教师引导学生提出“藏起来的小朋友有多少个”的问题,并列出算式13-8。

2.合作探究,交流算法。

(1)师:13-8怎样计算?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自由发言。

师:他们的算法对吗?想不想用摆小棒的方法亲自摆一摆,试一试?

(2)分小组活动,活动要求:利用摆小棒或拨计数器探究13-8有哪几种算法,并把算法写在练习本上,看看哪个小组的算法又好又多。

学生小组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展示。

师:哪个小组愿意派代表上台展示一下你们的算法?

学生上台展示算法,并把算法写在黑板上。针对每种算法的特点,教师可以适当追问,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感受10的桥梁作用以及加与减之间的密切联系。

方法一:10-8=2 2+3=5(破十法)

方法二:13-3=10 10-5=5(平十法)

方法三:8+(5)=13 13-8=5(想加算减法)

(4)认识数线图。

课件出示教材第4页“看一看,说一说”数线图。师:这是一种新的直观模型,叫作数线。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数线图,看看各图反映的是怎样的计算方法。

学生观察思考,点名让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数线图反映的算理。第一个图呈现的是从13开始一个一个往回数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一个地减。第二个图是分段数,先往前数3个,再往前数5个,就是上面学生展示的方法二,即平十法。

3.算一算。

课件出示教材第4页“算一算”,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在小组内交流后汇报算的过程和结果。

完成教材第5页“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同桌合作摆小棒或拨计数器,进一步理解算理。第2题让学生在数线上画出计算过程,合理即可。第3题先让学生说说图意,再列式解答。第4题让学生算出得数写在课本上,再试着说说每组算式的规律。第5题利用游戏的形式进行计算连线,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

今天学习的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和上一节课学习的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同学们掌握了吗?这几种方法都很好,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计算方法。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十几减9”的基础上进行的,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经验,通过情境图把计算教学的内容有机地融为一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问题解决的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实际教学中,绝大多数学生都知道13-8等于5,却只有少部分学生能说清楚“破十法”和“平十法”的算理,大部分不知道为什么要“破十”,怎么“破十”。可见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还很欠缺,因此在后面的学习中还得多从生活中找“破十法”“平十法”的运用,帮助学生“知其所以然”,使知识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

第3课时快乐的小鸭

教材第6~7页的内容。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探索十几减7,6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计算十几减7,6的减法,并能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重点:理解和掌握“十几减7,6”的计算方法。

难点: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课件、小棒、计数器、小黑板。

小黑板出示口算题:15-9、12-9、18-9、12-8、15-8、16-8、6+5、7+6、6+8、7+5。

让学生计算,再抢答,集体交流,启发回忆十几减9、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

师:十几减9、8的计算方法也能解决其他的减法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十几减7、6。(板书课题:十几减7、6)

1.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6页情境图。师:从这两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能讲给大家听听吗?你能从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图意,使学生明确:一共有12只小鸭,有7只到河里游泳了。

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么列式解决你提出的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独立思考并列式:12-7。

2.自主探究,交流算法。

师:12-7怎样计算呢?

学生分组交流,并把教材上的空格填写完整,教师巡视指导。交流反馈,教师板书。

方法一:12-7=5

10 2

12=10+2

10-7=3 3+2=5 方法二:12-7=5

2 5

7=2+5

12-2=10 10-5=5 错误!

想7加(5)得12,

所以12-7=5。K

用结构图的形式记录算法,这在课本上是第一次,教师需把这种形式和前面拆数的过程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理解结构图。

师:你能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12-7吗?用小棒摆一摆,和同桌说说你的算理。

学生分组摆小棒,说算理,再全班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把算理说清楚。

3.算一算,摆一摆。

出示算式11-6、14-6。引导学生利用前面的经验尝试独立探索十几减6的算法,再摆一摆小棒解释自己的算法。

完成教材第7页“练一练”。(第1~4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反馈,点名说计算过程和方法。第5题让学生说图意,找数学信息,再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式,再进行计算。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只要合理,只要学生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再说给全班同学听一听吧。

本节课从复习十几减9,十几减8,7、6加几的口算入手,让学生进行抢答,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已有知识的记忆,再让学生说说十几减9、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为教学新知识打下基础。例题仍然是结合具体情境,先提出“有12只小鸭,7只到河里游泳了。草地上还有多少只”的问题,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2-7。在学生列出算式后,让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探究12-7的计算方法。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后,再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交流机会,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尽量给学生鼓励,肯定合理的计算方法,充分调动了全班学生学习的积

极性。最后通过合理的练习,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了算理,计算达到了一定的熟练程度,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4课时开会啦

教材第8~9页的内容。

1.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丰富对减法意义的认识。

2.巩固十几减7,6的退位减法。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重点:理解比较意义下的减法。

难点:发现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件、三角形和圆形纸片。

师:通过上册的学习,我们知道从总数中去掉部分,求另一部分要用减法计算,还知道比较两种物体的多少时,通常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另一种减法问题——比较意义下的减法。

1.每人坐1把椅子,够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情境图。师:你们能看图讲一个小故事吗?从小故事中你能收集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有11个学生要开会,只有7把椅子。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提问题)每人坐1把椅子,够吗?(不够)你是用什么方法比较的?(一一对应的方法)

2.还缺几把椅子?

师:学生有11个,椅子只有7把,还缺几把椅子?可以怎样想?把这个问题和你的同桌讨论一下,说说你的想法。

师:我们用“○”表示人,用“△”表示椅子,把它们一一对应地摆一摆,就能一目了然地看出椅子差多少把了。用三角形和圆形纸片摆一摆,试一试。

学生:○ ○ ○ ○ ○ ○ ○ ○○ ○ ○

椅子:△ △ △ △ △ △ △

师:一个○对应一个△,○多出来的部分就是△缺少的,那么缺几把椅子呢?

生:○多出4个,所以还缺4把椅子。

3.列式解决问题。

模拟表演:在讲台摆7把椅子(或凳子),请11个学生上台表演,1人坐1把椅子,剩4个人没坐上椅子。

教师引导学生在一一对应图及模拟表演的基础上找出数量关系:人数-椅子数=4,并由此列出算式11-7=4。让学生说说算式中每个数表示什么意思。

完成教材第9页“练一练”。(第1、2题引导学生看懂图意,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通过画一一对应图或列式解决问题。第3题让学生独立计算,再抢答。第4题让学生先计算,再对比各组算式,进一步体会加与减的关系。第5题先计算,再尝试找出每组算式的规律:减去的数相同,被减的数一个比一个大1,得数也一个比一个大1。)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回家后和你的家人或小伙伴们一起表演一下吧!

本课设计了学生熟悉的开会的情境,引出比较的必要性,再借助学生已有的活动经验,用画一画的方法,把实物抽象成图形,用已学的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在抽象出算式解决问题的基础上丰富学生对减法意义的理解,体会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模拟表演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能积极思考,回答问题也很积极。

第5课时跳伞表演

教材第10~12页的内容。

1.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进一步体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丰富对减法意义的认识。

2.能正确计算十几减5,4,3,2的退位减法,并能解决相关问题。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重点:能正确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的应用题。

难点: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的问题的数量关系。

课件、红、黄、蓝色圆形纸片各14片、小棒。

师:我们先来用你们准备的圆片做两个游戏吧,看看你们能发现什么。

游戏一:第一行摆7个红色圆片,第二行摆5个黄色圆片。

游戏二:第一行摆7个红色圆片,第二行摆10个蓝色圆片。

生:我发现第一行红色圆片比黄色圆片多,第二行红色圆片比蓝色圆片少。

师:真棒!用一一对应的摆法,很容易看出谁比谁多,谁比谁少。生活中有许多比较多少的问题,下面让我们去“跳伞表演”的场地看一看吧!(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情境图,并板书课题:跳伞表演)

1.发现数学信息。

师:瞧,小蜗牛们正在进行跳伞表演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一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我发现降落伞有红色、黄色和蓝色的。

生2:我数了数,黄色的降落伞有6个。

生3:我数出蓝色降落伞有7个。

生4:我发现红色降落伞最多,有14个。

2.提出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细致!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先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再说一说。

生1:黄伞和蓝伞一共有多少个?

生2:黄伞和红伞一共有多少个?

生3:红伞比黄伞多几个?

生4:蓝伞比红伞少几个?

生5:一共有多少个降落伞?

……

教师对学生的提问给予肯定,再选出与书本吻合的问题板书出来。(如第三和第四个)

3.分析、解决问题。

(1)师:下面我们先来解决“红伞比黄伞多几个”的问题。你们能想到什么办法吗?先用你们手中的圆片摆摆看吧。

学生摆圆片,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是否摆得一一对应。

师:你们找到答案了吗?能列出算式吗?

生:用大的数减去小的数,即14-6=8(个)。

(2)师:同学们真会思考问题!你们能自己解决“蓝伞比红伞少几个”的问题吗?解决完后和你的同桌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独立解决,并汇报。

师:这个问题和上一个问题表述上不同,实质是相同的。“蓝伞比红伞少几个”也可以说是“红

伞比蓝伞多几个”。

让学生以同桌为一组摆圆片来理解,体会蓝伞比红伞少的7个也就是红伞比蓝伞多的7个。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对上一个问题换一种表述,即“黄伞比红伞少几个”。

师:你能列出算式吗?

学生汇报:14-7=7(个)。

4.比一比,算一算。

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下面两幅图。让学生说出图意,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同时要让学生说清楚算式中每个数所表示的意思,体会用减法比较多少时,结果既可以表示多多少,也可以表示少多少。可能有学生会提出两种物品“一共有多少”的问题,教师也予以肯定,但重点还是放在用减法解决比较多少的问题上。

5.试一试。

(1)课件出示教材第11页情境图,引导学生直接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引导他摆小棒帮助计算。

(2)课件出示三个算式:11-2,12-3,13-4,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引导学生找出规律:从11-2开始,减号前面的数和减号后面的数都加1,得数一样。

完成教材第11~12页“练一练”。(第1、2、3题让学生先说清题意,再画图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再列式计算。第4题先数各种图形的数量,再进行比较,数的时候注意不重不漏。第5题让学生理解题意,先计算卡片上的算式,再根据得数找相应的邮箱。第6题是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描述同一个数,加深对数的意义的理解。第7题要求学生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只要提问合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今天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或感受?说给大家听听吧!

本节课是让学生初步掌握“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方法,并把十几减9,8,十几减7,6的计算方法迁移到十几减5,4,3,2当中去。因此,在教学设计中,结合教材,创设参观小蜗牛跳伞表演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两数相差多少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创新精神。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主动观察比较、讨论,自由发表想法;通过归纳,初步认识求两数相差多少用减法计算,并且理解“求甲比乙多几”和“求乙比甲少几”的实质是一样的,只是说法不同。让学生用所学知识来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也较好地体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

第6课时美丽的田园

教材第13~14页的内容。

1.初步发展从具体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进行解答的能力。

2.巩固20以内数的加减法,并达到计算正确与熟练。

3.初步发展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4.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加减法,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提出数学问题并进行正确解答,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课件、三角形、正方形、圆形、五角星、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图片若干。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季)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多姿多彩的季节。(课件出示教材第13页情境图)你们看,小动物们也都来到田园里快乐地玩耍。(板书课题:美丽的田园)

1.观察情境图,找出数学信息。

师:瞧,美丽的田园里多热闹呀!哪些动物们来凑热闹了呢?

生:小鸟、鹅、绵羊、山羊。

师:你能按顺序说说吗?请各同桌的两位同学像笑笑和淘气那样,一个人说,另一个人记。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关注是否有遗漏。点名让学生汇报,教师在黑板上贴图片、写数据。

空中小鸟:□□□□□□□□□□□11

树上小鸟:△△△△△ 5

岸上鹅:○○○○○○ 6

河里鹅:☆☆☆☆☆☆☆☆8

绵羊:7

山羊: 5

2.解决“树上的小鸟比空中的少几只”的问题。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什么?(树上小鸟和空中小鸟的只数)你知道树上和空中各有几只小鸟吗?(树上有5只,空中有11只)用什么方法计算?(减法)怎样列式?(11-5=6) 学生独立把教材中相应的空格填完整。教师追问:这个问题还可以怎么说?引导学生说出“空中的小鸟比树上的多几只”。

3.根据算式说问题。

师:淘气也在解决问题,他列了一道算式:8+6=,你知道他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吗?算式中的8和6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再汇报:河里有8只鹅,岸上有6只鹅,加号表示合在一起,所以8+6解决的是河里的鹅和岸上的鹅一共有多少只的问题。

4.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师:同学们回答得真好!田园里有这么多小动物,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呢?和同桌互相提提看。

学生自由提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全班汇报交流。教师对学生提出各种问题都应给予肯定,列出算式时,让学生说说每个数表示的意思,再说说怎样算出结果。

完成教材第14页“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全班交流,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帮助。第2题让学生先说清图意,再列式解答,集体讲评。)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你觉得你在课堂上的表现怎么样?

本节课是学生入学以来的第一节综合练习课,通过创设“美丽的田园”这一情境,激发了学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