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微波技术_实训报告

微波技术_实训报告

微波技术_实训报告
微波技术_实训报告

苏州市职业大学

实训说明书

名称微波技术与应用

2014年11月24日至年11月29日共1周

院系电子信息工程系

班级

姓名

院长张欣

系主任范海健

指导教师苏品刚

苏州市职业大学

实训任务书

课程名称:微波应用技术实训

起讫时间:2014.11.24-2013.11.28

院系: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

指导教师:苏品刚

系主任:范海健

院长:张欣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第二章滤波器设计 (2)

2.1 滤波器简介 (2)

2.2 滤波器原理 (2)

2.3 滤波器的设计 (3)

2.4 滤波器设计步骤 (4)

2.5 滤波器实训结果 (8)

第三章低通滤波器的设计 (9)

3.1微带电路 (9)

3.2 微带线 (9)

3.3 微带电容和微带电感 (9)

3.4低通滤波器设计步骤 (11)

3.5 低通滤波器实训结果 (15)

第四章实训心得 (17)

第一章绪论

微波与射频技术在21世纪之所以发展迅速,其主要原因是它有巨大的应用价值。目前,现代无线通信、卫星通信、全球定位系统、物联网工程、射频识别、微波遥感、医疗监控、微电子学、纳米技术、电机科学、雷达等传感器技术乃至生命科学与技术都是以电磁场、微波与射频技术为基础,而现代武器装备信息化更是离不开微波、毫米波这项核心技术的支撑。例如微波雷达技术不仅应用于国防,还用于导航、气象测量、大地测量、工学检测和交通管理等方面。微波仪器方面,微波测量仪器、微波信号源、微波专用仪器也极具应用价值。因此微波与射频技术支撑着众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及其明显的高新科技产业。

微波技术与应用实训是通信类课程中为微波技术与应用开设的一门实践课。本课程强调以实践教学为主,在软件分析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把在微波技术课程中学到的基础内容贯穿起来,以软件方式实现微波器件的性能参数设置和分析。使学生通过实践能较好地掌握基本微波器件的设计和应用,更深层地掌握微波技术教材的内容。

本课程设计的主要任务是用微波仿真软件设计一个集总(或分布)参数滤波器。

第二章滤波器设计

2.1 滤波器简介

滤波器是最基本的信号处理器件,是一种选频器件。滤波器按照传输性可分为:低通,高通带通,带阻滤波器;按照设计方法可分为:巴特沃斯滤波器,切比雪夫滤波器。椭圆函数滤波器等;按照所用元件可分为:集总参数滤波器和分布参数滤波器;无源滤波器和有源滤波器;等等。滤波器的主要技术参数有:截止频率、带宽、通带传输系数(传递函数、插入损耗)、带内波纹(纹波系数)、反射损耗、形状系数(矩形系数)。

集总参数滤波器中元件:电容、电感、电阻等;使用频率不是很高,(小于1GHz);一般为电感与电容级联,以元件的个数来定义级别。理论级别越高(元件个数愈多),滤波性能越好,但相应的系统稳定性能降低,成本增加,插入损耗增大,因此要根据需要选择滤波器的级数。

随着这工作频率的升高,集总元件设计的滤波器在低频时能正常工作,但在微波电路中往往却不能不能。其原因有:功能元件模块如电容电感值都是对应低频的,当频率很高,超过其谐振频率时,元件模块的寄生效应非常明显,这使一方面元件值特性变得复杂;另一方面电感电容的自身特性会发生改变。往往电容性变成电感性,电感性变为电容性。而在微波电路中,电容值很小(只有零点几个pf),一般的元件模块根本无法做到如此小的值,只有用微带传输线制作,需要用分布参数方法来设计。

2.2 滤波器原理

大部分微波滤波器和滤波元件可通过一个二端口网络来表示,如下图1。

图1滤波器二端口网络

其中V,I是端口电流(在微波频段很难测量);,a,b表示归一化的入射波

与反射波(容易测量)。其关系为:

这个二端口网络的传输特性可用散射矩阵(S 矩阵)表示为

参数S11、S22即为反射系数;S12、S21为传输系数。而S 参数一般是复数,可用幅值与相位来表示:

它们的幅值一般以单位dB 给出:

)(lg 20dB S m n ,滤波器特性参数中LA ,

LR ,分别并表示为:

其中:LA 表示在由端口n 到端口m 的插入损耗(即设计要求中的增益相关);LR 表示由端口n 返回损耗(即设计要求中的反射系数相关)。

2.3 滤波器的设计

滤波器的响应是用传递函数来描述的。对于一个无源无耗的二端口滤波器网络其传递函数是S21,即有:

)(11)(222

21Ω+=Ωn F j S ε 式中:ε是波纹常数,)(ΩF 是特性函数,Ω是频率变量(单位为rad/s )。

式中,如果是取截止频率1=Ωc ,就是一个低通原型滤波器。滤波器设计思路:按照给定的技术指标设计得到低通原型滤波器,然后通过频率变换,把它变成实际低通、高通、带通或带阻滤波器。

2.4 滤波器设计步骤

⑴.写下设计记录(设计项目名称、设计者、设计时间等等),如下图:

⑵.配置全局参数,按下图设置完成之后,单击Apply 。

⑶.新建电路图,如下图:

成图2-4-1电路图。

值,L1=40,同样L2、C1、C2都为40。如下图:

图2-4-1 电路图

⑹.添加Grash(1),右击左边Grashs,选择Add grash,然后会生成一个

Grash1,右击Grash1,选择Add Measurement,,按如下参数设置,最后单击Add,即完成了参数S21的设置。

⑺.设置优化目标。右击optimizer,选择Add Opt Goal,跳出如下界面,根据

下列参数设置S21要大于-5DB,完成优化目标1的设置。按照相同步骤完成优化目标的判定方式2和增加优化目标3的设置。下图为优化目标1的设置。

(8).单击菜单工具栏的Anlayze,得到如下图结果。

(9).选取优化方式、点数。单击菜单栏“Simulate”中的Optimize,跳出如下

界面,根据其参数进行设置。

单击Start,可以看到上面的数字在跳动。

2.5 滤波器实训结果

图2-5-2

第三章低通滤波器的设计

3.1微带电路

在微波电路中,常用分布参数元件,而以微带线和带状线最为常用,在MMIC 中,为了便于制版,常用的是微带线。微带电路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新型微波系统,它使微波系统的体积、重量、生产成本等大幅度降低,使微波个人通信系统的普及成为现实。微带电路包括:单片微波集成电路(MMIC)、微带传输线、微带元件等。

3.2 微带线

微带传输系统即微带线,是有介质基片的一边接地板和介质基片另一边的带状导体构成。实际上可视为沿中心线剖开并展平的同轴线。由于介质的不同,微带传输线构成的微波电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可构成薄膜或厚膜微波集成电路。2)损耗大,功率容量小,电路参数调整困难。3)微带传输线是双导体传输系统,但不能传输TEM模,是准TEM。实际微带传输线的特征阻抗、传播常数都是工作频率的函数,并且微带线工作频率升高时,其色散增大,但在小于4GHz时,可以忽略色散效应。但当工作频率带宽较宽时,特性阻抗、传播常数的频率响应不可忽略。

工作频率升高时,其等效介电常数增大。由于微带传输线的相速度、群速度、等效介电常数、等效波长都是微带传输线结构参数W(导体带宽度)、h(介质厚度)的函数。在介质基板厚度确定的前提下,可调节微带线参数有两个即线宽W 和线长L,但微带线特性参数决定要线宽W,而与线长无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为带向越宽其特性阻抗越小。

3.3 微带电容和微带电感

利用微带传输线导体的宽度变化,可以直接在微带电路中形成等效微带电容或等效微带电感。

图3-3-3-1 图3-3-3-2 图3-3-3-1用串联微带传输线构成的串联微带电感,左为实际电路,右为等效电路。

图3-3-3-2中间导体变窄,是一段高阻串联微带线。由终端方程的阻抗表达式,在传输线长度d 小于工作波长时,可计算其输入阻抗i Z :

由于'c Z 大于c Z ,可知X 大于0。可见,这段串联的高阻微带线等效为一个

串联电感。

图3-3-3-3 图3-3-3-4

图3-3-3-3是由并联开路微带传输线构成的等效微带电容 微带线滤波器设计时要根据需要选取元件及其基板材料。图3-3-3-4就是用微带线设计的一款低通滤波器。

图3-3-3-5分布参数低通滤波器

3.4低通滤波器设计步骤

⑴.写下设计记录(设计项目名称、设计者、设计时间等等),同滤波器的设计。

⑵.配置全局参数(设置仿真的频率间隔与范围),按下两幅图设置完成之后,单击Apply。

图3-2-1 设置仿真的频率间隔与范围

⑶.确定MSUB(基板)参数,如下图:

⑷.新建电路图,方法同滤波器设计。

⑸.在电路图中添加元件及端口,单击左下角“Elem”,根据下图找到相应元件完成图3-2-2电路图。

图3-2-2电路图

⑸.设置变量,现将W设为变量,然后选中W1,然后单击下图标,对L1进行赋

值,W1=0.2779,同样W2=1.016、W3=1.212、W4=0.05403、W5=0.03222。

⑹.添加测量参数。设计方法同滤波器设计步骤⑹。

S21的设置,如下图:

⑻.单击下方的Var,双击Schematic1,单击Schematic1 Equations,方法同滤

波器设计,电路图上方“W1=0.2779、W2=1.016、W3=1.212、W4=0.05403、W5=0.03222”字体全变成蓝色。如图3-2-2电路图。

⑼.单击菜单工具栏的Anlayze,得到如左下图:

⑽.选取优化方式、点数。单击菜单栏“Simulate”中的Optimize,跳出右上图界面,根据其参数进行设置。单击Start,可以看到上面的数字在跳动。

3.5 低通滤波器实训结果

单击工具栏的Tune,得到下图结果

改变每个参数的游标调节各参数的值,得到右下图:

微波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讲解

微波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所在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2016年5月13日

实验一微波测量系统的了解与使用 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级别:必做 开课单位:学时:2学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微波测量线系统的组成,认识各种微波器件。 2.学会测量设备的使用。 二、实验器材: 1.3厘米固态信号源 2.隔离器 3.可变衰减器 4.测量线 5.选频放大器 6.各种微波器件 三、实验内容: 1.了解微波测试系统 2.学习使用测量线 四、基本原理: 图1。1 微波测试系统组成 1.信号源 信号源是为电子测量提供符合一定技术要求的电信号的设备,微波信号源是对各种相应测量设备或其它电子设备提供微波信号。常用微波信号源可分为:简易信号发生器、功率信号发生器、标准信号发生器和扫频信号发生器。 本实验采用DH1121A型3cm固态信号源。 2.选频放大器

当信号源加有1000Hz左右的方波调幅时,用得最多的检波放大指示方案是“选频放大器”法。它是将检波输出的方波经选频放大器选出1000Hz基波进行高倍数放大,然后再整为直流,用直流电表指示。它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和极低的噪声电平。表头一般具有等刻度及分贝刻度。要求有良好的接地和屏蔽。选频放大器也叫测量放大器。 3.测量线 3厘米波导测量线由开槽波导、不调谐探头和滑架组成。开槽波导中的场由不调谐探头取样,探头的移动靠滑架上的传动装置,探头的输出送到显示装置,就可以显示沿波导轴线的电磁场的变化信息。 4.可变衰减器 为了固定传输系统内传输功率的功率电平,传输系统内必须接入衰减器,对微波产生一定的衰减,衰减量固定不变的称为固定衰减器,可在一定范围内调节的称为可变衰减器。衰减器有吸收衰减器、截止衰减器和极化衰减器三种型式。实验中采用的吸收式衰减器,是利用置入其中的吸收片所引起的通过波的损耗而得到衰减的。一般可调吸收式衰减器的衰减量可在0到30-50分贝之间连续调节,其相应的衰减量可在调节机构的度盘上读出(直读式),或者从所附的校正曲线上查得。 五、实验步骤: 1.了解微波测试系统 1.1观看如图装置的的微波测试系统。 1.2观看常用微波元件的形状、结构,并了解其作用、主要性能及使用方法。常用元件如:铁氧体隔离器、衰减器、直读式频率计、定向耦合器、晶体检波架、全匹配负载、波导同轴转换器等。2.了解测量线结构,掌握各部分功能及使用方法。 2.1按图检查本实验仪器及装置。 2.2将微波衰减器置于衰减量较大的位置(约20至30dB),指示器灵敏度置于较低位置,以防止指示电表偶然过载而损坏。 2.3调节信号源频率,观察指示器的变化。 2.4调节衰减器,观察指示器的变化。 2.5调节滑动架,观察指示器的变化。 六、预习与思考: 总体复习微波系统的知识,熟悉各种微波元器件的构造及原理特点。 实验二驻波系数的测量

微波技术基础试题三

一.简答:(50分) 1.什么是色散波和非色散波?(5分) 答:有的波型如TE 波和TM 波,当波导的形状、尺寸和所填充的介质给定时,对于传输某一波形的电磁波而言,其相速v p 和群速v g 都随频率而变化的,把具有这种特性的波型称为色散波。而TEM 波的相速v p 和群速v g 与频率无关,把具有这种特性的波型称为非色散波。 2.矩形波导、圆波导和同轴线分别传输的是什么类型的波?(5分) 答:(1)矩形波导为单导体的金属管,根据边界条件波导中不可能传输TEM 波,只能传输TE 波和TM 波。 (2)圆波导是横截面为圆形的空心金属管,其电磁波传输特性类似于矩形波导不可能传输TEM 波,只能传输TE 波和TM 波。 (3)同轴线是一种双导体传输线。它既可传输TEM 波,也可传输TE 波和TM 波。 3.什么是TE 波、TM 波和TEM 波?(5分) 答:根据导波系统中电磁波按纵向场分量的有无,可分为三种波型: (1)横磁波(TM 波),又称电波(E 波):0=H Z ,0≠E Z ; (2)横电波(TE 波),又称磁波(H 波):0=E Z ,0≠H Z ; (3)横电磁波(TEM ):0=E Z ,0=H Z 。 4.导波系统中的相速和相波长的含义是什么?(5分) 答:相速v p 是指导波系统中传输电磁波的等相位面沿轴向移动的速度。 相波长λp 是指等相位面在一个周期T 内移动的距离。 5.为什么多节阶梯阻抗变换器比单节阻抗变换器的工作频带要宽?(5分) 答:以两节阶梯阻抗变换器为例,设每节4 λ阻抗变换器长度为θ,三个阶

梯突变的电压反射系数分别为 Γ ΓΓ2 1 ,,则点反射系数为 e e U U j j i r θ θ 42210--ΓΓΓ++==Γ,式中说明,当采用单节变换器时只有两 个阶梯突变面,反射系数Γ的表达式中只有前两项,若取ΓΓ=10,在中心频率处,2/πθ=这两项的和为零,即两突变面处的反射波在输入端相互抵消,从而获得匹配;但偏离中心频率时,因2/πθ≠,则两个反射波不能完全抵消。然而在多节阶梯的情况下,由于多节突变面数目增多,参与抵消作用的反射波数量也增多,在允许的最大反射系数容量Γm 相同的条件下, 使工作频带增宽。 6.请简述双分支匹配器实现阻抗匹配的原理。(7分) 答: B A Z L 如图设:AA’,BB’两个参考面分别跨接两个短截线,归一化电纳为jB 1,jB 2 A A’,BB’两参考面处的等效导纳,在考虑分支线之前和之后分别为 y iA ',y A A '' y iB ',y B B ' ' ,从负载端说起,首先根据负载导纳在导纳圆图上找 到表示归一化负载导纳的点,以此点到坐标原点的距离为半径,以坐标原点为圆心画等反射系数圆,沿此圆周将该点顺时针旋转(4πd 1)rad ,

重庆大学移动通信系统实验报告

ADS系统级仿真 ——发射机、零中频接收机与外差式接收机 课程名称:移动通信系统 院系:通信工程学院 专业:通信01班 年级: 2013级 姓名:叶汉霆 学号: 指导教师:李明玉 实验时间: 重庆大学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ADS软件的使用、能用该软件进行原理图设计和原理图仿真。 2. 了解发射机、接收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3. 掌握利用ADS中行为级模块进行系统级仿真的方法,使用如滤波器、放大器、混频器等行为级的功能模块搭建收发信机系统。 4.运用S参数仿真、交流仿真、谐波平衡仿真、瞬态响应仿真等仿真器对收发信机系统的各种性能参数进行模拟检测。 二、实验原理: 1.接收机 接收机将通过信道传播的信号进行接收,提取出有用信号。接收机一般具有接收灵敏度、选择性、交调抑制、噪声系数等性能参数。 接收机的实现架构可分为:超外差、零中频和数字中频等。 接收机各部分的作用和要求如下: ①射频滤波器1(FP Filter1) 选择信号频段、限制输入信号带宽、减小互调失真。 抑制杂散信号,避免杂散响应。 减少本振泄漏,在频分系统中作为频域相关器。 ②低噪声放大器(LNA) 在不使接收机线性度恶化的前提下提供一定的增益。 抑制后续电路的噪声,降低系统的噪声系数。 ③射频滤波器2(FP Filter2) 抑制由低噪声放大器放大或产生的镜频干扰。 进一步抑制其他杂散信号。 减少本振泄漏。 ④混频器(Mixer) 将射频信号下变频为中频信号。 是接收机中输入射频信号最强的模块,其线性度极为重要,同时要求较低 的噪声系数。 ⑤本振滤波器(Injection Filter) 滤除来自本振的杂散信号。

微波技术基础 简答题整理

第一章传输线理论 1-1.什么叫传输线?何谓长线和短线? 一般来讲,凡是能够导引电磁波沿一定方向传输的导体、介质或由它们共同体组成的导波系统,均可成为传输线;长线是指传输线的几何长度l远大于所传输的电磁波的波长或与λ可相比拟,反之为短线。(界限可认为是l/λ>=0.05) 1-2.从传输线传输波形来分类,传输线可分为哪几类?从损耗特性方面考虑,又可以分为哪几类? 按传输波形分类: (1)TEM(横电磁)波传输线 例如双导线、同轴线、带状线、微带线;共同特征:双导体传输系统; (2)TE(横电)波和TM(横磁)波传输线 例如矩形金属波导、圆形金属波导;共同特点:单导体传输系统; (3)表面波传输线 例如介质波导、介质镜像线;共同特征:传输波形属于混合波形(TE波和TM 波的叠加) 按损耗特性分类: (1)分米波或米波传输线(双导线、同轴线) (2)厘米波或分米波传输线(空心金属波导管、带状线、微带线) (3)毫米波或亚毫米波传输线(空心金属波导管、介质波导、介质镜像线、微带线) (4)光频波段传输线(介质光波导、光纤) 1-3.什么是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它和哪些因素有关?阻抗匹配的物理实质是什么? 传输线的特性阻抗是传输线处于行波传输状态时,同一点的电压电流比。其数值只和传输线的结构,材料和电磁波频率有关。 阻抗匹配时终端负载吸收全部入射功率,而不产生反射波。 1-4.理想均匀无耗传输线的工作状态有哪些?他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在什么情况的终端负载下得到这些工作状态?

(1)行波状态: 0Z Z L =,负载阻抗等于特性阻抗(即阻抗匹配)或者传输线无限长。 终端负载吸收全部的入射功率而不产生反射波。在传输线上波的传播过程中,只存在相位的变化而没有幅度的变化。 (2)驻波状态: 终端开路,或短路,或终端接纯抗性负载。 电压,电流在时间,空间分布上相差π/2,传输线上无能量传输,只是发生能量交换。传输线传输的入射波在终端产生全反射,负载不吸收能量,传输线沿线各点传输功率为0.此时线上的入射波与反射波相叠加,形成驻波状态。 (3)行驻波状态: 终端负载为复数或实数阻抗(L L L X R Z ±=或L L R Z =)。 信号源传输的能量,一部分被负载吸收,一部分反射回去。反射波功率小于入射波功率。 1-5.何谓分布参数电路?何谓集总参数电路? 集总参数电路由集总参数元件组成,连接元件的导线没有分布参数效应,导线沿线电压、电流的大小与相位,与空间位置无关。分布参数电路中,沿传输线电压、电流的大小与相位随空间位置变化,传输线存在分布参数效应。 1-6.微波传输系统的阻抗匹配分为两种:共轭匹配和无反射匹配,阻抗匹配的方法中最基本的是采用λ/4阻抗匹配器和支节匹配器作为匹配网络。 1-7.传输线某参考面的输入阻抗定义为该参考面的总电压和总电流的比值;传输线的特征阻抗等于入射电压和入射电流的比值;传输线的波阻抗定义为传输线内横向电场和横向磁场的比值。 1-8.传输线上存在驻波时,传输线上相邻的电压最大位置和电压最小位置的距离相差λ/4,在这些位置输入阻抗共同的特点是纯电阻。 第二章 微波传输线 2-1.什么叫模式或波形?有哪几种模式?

《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报告一

《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报告一

现代通信之我见 一、通信的基本含义 “通信”二字在通信原理课本上的定义是——互通信息,简短却又蕴含了很深的含义。我自己对通信的理解:“互”字即互相,即通信是双方的通信;“通”字即建立了通道,处于连通的状态,信息能够在通道里传递;而“信息”则就有广泛的含义了,是通信传递的内容,人们通过获取信息来了解、认识事物。简单的“通信”二字蕴含了丰富的内容,让我们有深刻的思考。 二、现代通信的发展和技术 近现代的通信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电通信阶段,第二阶段是电子信息通信阶段。第一阶段包括莫尔斯发明电报机、贝尔发明电话,开启了电路交换的时代;第二阶段主要包括通信系统和通信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其主要应用的通信技术有移动通信技术、程控交换技术、传输技术、数据交换与数据网技术、接入网与接入技术。 现代通信网络采用分层的结构形式,其垂直描述,即为了实现端到端之间的业务通信,从功能上将网络分为业务与终端、交换与路由和接入与传送。“业务与终端”表示面向用户的各种通信业务与通信终端的类型和服务类型,“交换与路由”表示支持各种业务的提供手段与网络装备,“接入与传送”表示支持所接入业务的传送媒质和技术设施。每一层都有不同的支撑技术,表现出不同的功能与技术特征,使得通信技术与通信网络有机的融合。 在我们学习现代通信技术的过程中,老师一直要求我们从“大通信、大网络”的层面来学习思考,而不是单单注重某一门技术的研究。现代的网络时代,涌现出许许多多高端前沿的技术,如数字通信、程控交换、宽带IP等,如果将这些技术分别开设课程独立学习,则课程量很大,而且不利于我们对这个大网络的整体的关联性进行思考。在技术飞快的更新换代的今天,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快赶上信息的更新速度,从大的方面整体地观测信息时代的发展。

《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报告一

现代通信之我见 一、通信的基本含义 “通信”二字在通信原理课本上的定义是——互通信息,简短却又蕴含了很深的含义。我自己对通信的理解:“互”字即互相,即通信是双方的通信;“通”字即建立了通道,处于连通的状态,信息能够在通道里传递;而“信息”则就有广泛的含义了,是通信传递的内容,人们通过获取信息来了解、认识事物。简单的“通信”二字蕴含了丰富的内容,让我们有深刻的思考。 二、现代通信的发展和技术 近现代的通信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电通信阶段,第二阶段是电子信息通信阶段。第一阶段包括莫尔斯发明电报机、贝尔发明电话,开启了电路交换的时代;第二阶段主要包括通信系统和通信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其主要应用的通信技术有移动通信技术、程控交换技术、传输技术、数据交换与数据网技术、接入网与接入技术。 现代通信网络采用分层的结构形式,其垂直描述,即为了实现端到端之间的业务通信,从功能上将网络分为业务与终端、交换与路由和接入与传送。“业务与终端”表示面向用户的各种通信业务与通信终端的类型和服务类型,“交换与路由”表示支持各种业务的提供手段与网络装备,“接入与传送”表示支持所接入业务的传送媒质和技术设施。每一层都有不同的支撑技术,表现出不同的功能与技术特征,使得通信技术与通信网络有机的融合。 在我们学习现代通信技术的过程中,老师一直要求我们从“大通信、大网络”的层面来学习思考,而不是单单注重某一门技术的研究。现代的网络时代,涌现出许许多多高端前沿的技术,如数字通信、程控交换、宽带IP等,如果将这些技术分别开设课程独立学习,则课程量很大,而且不利于我们对这个大网络的整体的关联性进行思考。在技术飞快的更新换代的今天,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快赶上信息的更新速度,从大的方面整体地观测信息时代的发展。

微波技术基础复习重点

第一章引论 微波是指频率从300MHz到3000GHz范围内的电磁波,相应的波长从1m到0.1mm。包括分米波(300MHz到3000MHz)、厘米波(3G到30G)、毫米波(30G 到300G)和亚毫米波(300G到3000G)。 微波这段电磁谱具有以下重要特点:似光性和似声性、穿透性、信息性和非电离性。 微波的传统应用是雷达和通信。这是作为信息载体的应用。 微波具有频率高、频带宽和信息量大等特点。 强功率—微波加热弱功率—各种电量和非电量的测量 导行系统:用以约束或者引导电磁波能量定向传输的结构 导行系统的种类可以按传输的导行波划分为: (1)TEM(transversal Electromagnetic,横电磁波)或准TEM传输线 (2)封闭金属波导(矩形或圆形,甚至椭圆或加脊波导) (3)表面波波导(或称开波导) 导行波:沿导行系统定向传输的电磁波,简称导波 微带、带状线,同轴线传输的导行波的电磁能量约束或限制在导体之间沿轴向传播。是横电磁波(TEM)或准TEM波即电场或磁场沿即传播方向具有纵向电磁场分量。 开波导将电磁能量约束在波导结构的周围(波导内和波导表面附近)沿轴向传播,其导波为表面波。 导模(guided mode ):即导波的模式,又称为传输模或正规模,是能够沿导行系统独立存在的场型。特点: (1)在导行系统横截面上的电磁场呈驻波分布,且是完全确定的,与频率以 及导行系统上横截面的位置无关。 (2)模是离散的,当工作频率一定时,每个导模具有唯一的传播常数。 (3)导模之间相互正交,互不耦合。 (4)具有截止频率,截止频率和截止波长因导行系统和模式而异。 无纵向磁场的导波(即只有横向截面有磁场分量),称为横磁(TM)波或E波。 无纵向电场的导波(即只有横向截面有电场分量),称为横电(TE)波或H波。 TEM波的电场和磁场均分布在与导波传播方向垂直的横截面内。 第二章传输线理论 传输线是以TEM模为导模的方式传递电磁能量或信号的导行系统,其特点是横向尺寸远小于其电磁波的工作波长。 集总参数电路和分布参数电路的分界线:几何尺寸L/工作波长>1/20。 这些量沿传输线分布,其影响在传输线的每一点,因此称为分布参数。 传播常熟是描述导行系统传播过程中的衰减和相位变化的参数。 传输线上的电压和电流是由从源到负载的入射波和反射波的电压以及电流叠加,在传输线上呈行驻波混合分布。 特性阻抗:传输线上入射波的电压和入射波电流之比,或反射波电压和反射波电流之比的负值,定义为传输线的特性阻抗。 传输线上的电压和电流决定的传输线阻抗是分布参数阻抗。

微波技术基础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微波的基础知识,在第一章中介绍了微波的概念、基本特点以及微波在民用和军事上的应用,在第二章中介绍了微波传输线理论,主要介绍了TE型波的理论和传输特性。 10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basics of microwave in the microwave first chapt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and microwave in the civilian and military applications, in the second chapter describes the microwave transmission line theory, introduces the theory and the type of wave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微波技术基础 第一章微波简介 1.1 什么是微波 微波是频率非常高的电磁波,就现代微波理论的研究和发展而论,微波是指频率从GHz 300的电磁波,其相应的波长从1m~0.1mm,这段电磁频谱包~ MHz3000 括分米波(频率从300MHz~3000MHz),厘米波(频率从3GHz~30GHz),毫米波(频率从30GHz~300GHz)和亚毫米波(频率从300GHz~3000GHz)四个波段。 下图为电磁波谱分布图: 1.2微波的基本特点 1.似光性和似声性 微波波段的波长和无线电设备的线长度及地球上的一般物体的尺寸相当或小的多,当微波辐射到这些物体上时,将产生显著地反射、折射,这和光的反射折射一样。同时微波的传播特性也和几何光学相似,能够像光线一样直线传播和容易集中,即具有似光性。这样利用微波就能获得方向性极好、体积小的天线设

微波技术基础期末试题一

《微波技术基础》期末试题一 选择填空题(共30分,每题3分) 1.下面哪种应用未使用微波() (a)雷达(b)调频(FM)广播 (c)GSM移动通信(d)GPS卫星定位 2.长度1m,传输900MHz信号的传输线是() (a)长线和集中参数电路(b)长线和分布参数电路 (c)短线和集中参数电路(d)短线和分布参数电路 3.下面哪种传输线不能传输TEM模() (a)同轴线(b)矩形波导(c)带状线(d)平行双线 4.当矩形波导工作在TE10模时,下面哪个缝不会影响波的传输() 5.圆波导中的TE11模横截面的场分布为() (a)(b)(c) 6.均匀无耗传输线的工作状态有三种,分别为,和。

7.耦合微带线中奇模激励的对称面是壁,偶模激励的对称面是壁。 8.表征微波网络的主要工作参量有阻抗参量、参量、参量、散射参量和参量。 9.衰减器有衰减器、衰减器和衰减器三种。 10.微波谐振器基本参量有、和三种。 二.(8分)在特性阻抗Z0=200?的传输线上,测得电压驻波比ρ=2,终端为 U0V,求终端反射系数、负载阻 =1 电压波节点,传输线上电压最大值 max 抗和负载上消耗的功率。 三.(10分)已知传输线特性阻抗Z0=75?,负载阻抗Z L=75+j100?,工作频率为900MHz,线长l=0.1m,试用Smith圆图,求距负载最近的电压波腹点的位置和传输线的输入阻抗(要求写清必要步骤)。 四.(10分)传输线的特性阻抗Z0=50Ω,负载阻抗为Z L=75Ω,若采用单支节匹配,求支节线的接入位置d和支节线的长度l(要求写清必要步骤)。五.(15分)矩形波导中的主模是什么模式;当工作波长为λ=2cm时,BJ-100型(a*b=22.86*10.16mm2)矩形波导中可传输的模式,如要保证单模传输,求工作波长的范围;当工作波长为λ=3cm时,求λp,vp及vg。 六.(15分)二端口网络如图所示,其中传输线的特性阻抗Z0=200Ω,并联阻抗分别为Z1=100Ω和Z2=j200Ω,求网络的归一化散射矩阵参量S11和S21,网络的插入衰减(dB形式)、插入相移与输入驻波比。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实验指导书(新)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实验指导书 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

注意事项 一、实验前应完成各项预习任务。 二、开启仪器前先熟悉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三、实验过程中应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认真做好实验结果记录。 四、培养踏实、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自主完成实验和报告。 五、爱护公共财产,当发生仪器设备损坏时,必须认真检查原因并按规 定处理。 六、保持实验室内安静、整洁和良好的秩序,实验后应切断所用仪器的 电源 ,并将仪器整理好。协助保持实验室清洁卫生, 带出自己所产生的赃物。 七、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缺席。按时交实验报告。 八、实验报告中应包括: 1、实验名称。 2、实验目的。 3、实验内容、步骤,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4、实验中实际使用的仪器型号、数量等。 5、实验结果与讨论,并得出结论,也可提出存在问题。 6、思考题。

实验仪器 JMX-JY-002电磁波综合实验仪 一、概述 电磁波综合实验仪,提供了一种融验证与设计为一体的电磁波实验的新方法和装置。它能使学生通过应用本发明方法和装置进行电磁场与电磁波实验,透彻地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电偶极子、天线基本结构及其特性等重要知识点,使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时谐电磁场,深刻理解电磁感应的原理和作用,深刻理解电偶极子和电磁波辐射原理,掌握电磁场和电磁波测量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电磁波的形象化思维方式,加深和加强学生对电磁波产生、发射、传输和接收过程及相关特性的认识,培养学生对电磁波分析和电磁波应用的创新能力。《JMX-JY-002电磁波综合实验仪》在001型基础上,添加了对天线不同极化角度的测量,学生通过测量,可绘制不同极化天线的方向图,使得学生对电磁波的感受更加深刻。 二、特点 1、理论与实践结合性强 2、直接面向《电磁场与波》的课程建设与改革需要,紧密配合教学大纲,使课堂环节与实验环节紧密结合。 3、针对重要知识点“电磁场与电磁波”课堂教学环节长期存在难于直观表达的困难,形象地体验抽象的知识。 4、实验内容的设置,融综合性、设计性与验证性与一体,帮助学生建立一套电磁波的形象化思维方式,加深和加强对电磁波产生、发射、传输、接收过程及相关特性的认识。 5、培养学生对电磁波分析和电磁波应用的创新能力。 三、系统配置及工作原理 (1)系统配置 1、JMX-JY-002电磁波教学综合实验仪主机控制系统:通过常规控制仪表与微波功率信号发生器、功率信号放大器构成电磁波教学综合实验仪主机控制系统,实现了对被控电磁场与波信号发射控制。 2、测试支架平台:包括支撑臂、测试滑动导轨、测量尺、天线连接杆件、感应器连接杆件、反射板连接杆件、微安表等组件。 3、测试套件:包括多极化天线(垂直极化、水平极化、左右螺旋极化)、射频连接电缆套件、感应器、感应器连接电缆、极化尺、标准测试天线板、反射板等构成测试套件。 (2)工作原理 实验仪主机控制系统的微波信号源产生微波信号,经由微波功率放大器放大后输出至OUTPUT端口,通过射频电缆将输出信号传送给发射天线向空间发射电磁波信号作为实验测试

微波技术基础课程学习知识要点

《微波技术基础》课程学习知识要点 第一章学习知识要点 1.微波的定义—把波长从1米到0.1毫米范围内的电磁波称为微波。微波波段对应的频率范围为: 3×108Hz~3×1012Hz。在整个电磁波谱中,微波处于普通无线电波与红外线之间,是频率最高的无线电波,它的频带宽度比所有普通无线电波波段总和宽10000倍。一般情况下,微波又可划分为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和亚毫米波四个波段。 2.微波具有如下四个主要特点:1) 似光性、2) 频率高、3) 能穿透电离层、4) 量子特性。 3.微波技术的主要应用:1) 在雷达上的应用、2) 在通讯方面的应用、3) 在科学研究方面的应用、4) 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5) 微波能的应用。 4.微波技术是研究微波信号的产生、传输、变换、发射、接收和测量的一门学科,它的基本理论是经典的电磁场理论,研究电磁波沿传输线的传播特性有两种分析方法。一种是“场”的分析方法,即从麦克斯韦方程出发,在特定边界条件下解电磁波动方程,求得场量的时空变化规律,分析电磁波沿线的各种传输特性;另一种是“路”的分析方法,即将传输线作为分布参数电路处理,用克希霍夫定律建立传输线方程,求得线上电压和电流的时空变化规律,分析电压和电流的各种传输特性。 第二章学习知识要点 1. 传输线可用来传输电磁信号能量和构成各种微波元器件。微波传输线是一种分布参数电路,线上的电压和电流是时间和空间位置的二元函数,它们沿线的变化规律可由传输线方程来描述。传输线方程是传输线理论中的基本方程。 2. 均匀无耗传输线方程为

() ()()()d U z dz U z d I z dz I z 22222 20 -=-=ββ 其解为 ()()() U z A e A e I z Z A e A e j z j z j z j z =+=---120121ββββ 对于均匀无耗传输线,已知终端电压U 2和电流I 2,则: 对于均匀无耗传输线,已知始端电压U 1和电流I 1,则: 其参量为 Z L C 00 0=,βπλ=2p ,v v p r =0 ε,λλεp r =0 3. 终端接的不同性质的负载,均匀无耗传输线有三种工作状态: (1) 当Z Z L =0时,传输线工作于行波状态。线上只有入射波存在,电压电流振幅不变,相位沿传播方向滞后;沿线的阻抗均等于特性阻抗;电磁能量全部被负载吸收。 (2) 当Z L =0、∞和±jX 时,传输线工作于驻波状态。线上入射波和反射波的振幅相等,驻波的波腹为入射波的两倍,波节为零;电压波腹点的阻抗为无限大,电压波节点的阻抗为零,沿线其余各点的阻抗均为纯电抗;电压(电流)波腹点和电压(电流)波节点每隔λ4交替出现,每隔2λ重复出现;没有电磁能量的传输,只有电磁能量的交换。 (3) 当Z R jX L L L =+时,传输线工作于行驻波状态。行驻波的波腹小于两倍入射波,波节不为零;电压波腹点的阻抗为最大的纯电阻R Z max =ρ0,电压波节点的阻抗为最小的纯电阻R Z min =0ρ; ()()?????-=-= sin cos sin cos 011011Z z jU z I z I z Z jI z U z U ββββ()()?????+=+= sin cos sin cos 022022Z z jU z I z I z Z jI z U z U ββββ

导航技术基础实验报告汇总

《导航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学号: 姓名: 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

目录 实验一全球定位系统(GPS)实验 (2) 实验二陀螺仪原理实验 (4) 实验三 HMR3300传感器实验........................... (7) 实验四C100航向传感器实验... ... ... . (9)

实验一全球定位系统(GPS)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熟悉GPS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熟悉GPS信号串口传输技术; 3、掌握GRMIN公司GPS25LP OEM板实验系统。 二. 设备清单 (1) GPS25LP OEM板1套 (2) 开关电源 1个 (3) 五金工具 1套 (4) 万用表 1只 (5) 《GRMIN公司GPS25LP OEM板技术资料》 1本 *上课期间,实验设备由组长保管,上课期间遗失或损坏的器件须按原价赔偿。 三、课堂要求 (1) 课前认真预习,精心准备; (2) 在不损坏器件或愿意赔偿的情况下自由使用器件; (3) 不同小组的器件不要混用; (4) 课后整理桌面; (5) 不在课堂做任何与学习无关的事; (6) 课后认真填写实验报告。 四、注意事项 (1) 轻拿轻放加GPS实验系统,防止摔落地面; (2) 避免直接接触GPS实验系统电路板; (3) 禁止带电插拔; (4) 常见问题的处理,参见技术手册。 五、实验内容与步骤 1、GPS实验系统电路连接 (1) 将GPS天线接入电路板;

(2) 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确; (3) 将GPS天线放至窗外; (4) 接通外接开关电源; (5) 记录所在位置的经纬度、高度、星数。 六、实验报告内容 1、记录从GPS接收到数据 2、数据分析 当前时间:3时23分40秒 实验室经度:11851.4462E 实验室纬度:3201.6107N 卫星编号:12 21 31 卫星数量:3 其他信息: GPS状态:正在估算;水平精确度:4.2;海拔高度:87.3米;大地水准面高度:2.3;GPGGA校验和是43; 定位模式:手动自动2D/3D;定位类型:2D定位;HDOP水平精度因子:4.2;VDOP垂直精度因子:4.2;

微波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

微 波 技 术 基 础 实 验 指 导 书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微波技术基础实验课程组编 2013.02

实验一 微波测量系统的认识与调试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应用所学微波技术的有关理论知识,理解微波测量系统的工作原理,掌握调整和使用微波信号源的方法,学会使用微波测量系统测量微波信号电场的振幅。了解有关微波仪器仪表,微波元器件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 1.掌握下列仪器仪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三厘米标准信号发生器(YM1123)、三厘米波导测量线(TC26)、选频放大器(YM3892)。 2.了解下列微波元器件的原理、结构和使用方法 波导同轴转换器(BD20-9)、E-H 面阻抗双路调配器(BD20-8)、测量线(TC26)和可变短路器(BD20-6)等。 三、实验原理 本实验的微波测试系统的组成框图如图一所示 图 1 它主要由微波信号源、波导同轴转换器、E-H 面阻抗双路调配器、测量线和选频放大器主要部分组成。下面分别叙述各部分的功能和工作原理,其它一些微波元器件我们将在以后的实验中一一介绍。 1.微波信号源(YM1123) 1.1基本功能 1.1.1提供频率在7.5~1 2.5GHz 范围连续可调的微波信号。 1.1.2该信号源可提供“等幅”的微波信号,也可工作在“脉冲”调制状态。本系统实验中指示器为选频放大器时,信号源工作在1KHz “”方波调制输出方式。 信号源 波导同轴转换器 单螺钉调配器 功率探头 数字功率计 微波频率计 E-H 面调配器 魔T 定向耦合器 H 面弯波导 晶体检波器 测量线 选频放大器 可变衰减器

1.2工作原理 1.2.1本信号源采用体效应振荡器作为微波振荡源。体效应振荡器采用砷化镓体效应二极管作为微波振荡管。振荡系统是一个同轴型的单回路谐振腔。微波振荡频率的范围变化是通过调谐S型非接触抗流式活塞的位置来实现的,是由电容耦合引出的功率输出。 1.2.2本信号源采用截止式衰减器调节信号源输出功率的强弱。截止式衰减器用截止波导组成,其电场源沿轴线方向的幅度是按指数规律衰减。衰减量(用dB 表示)与轴线距离L成线性关系,具有量程大的特点。 1.2.3本信号源用微波铁氧体构成隔离器。 在微波测量系统中,一方面信号源需要向负载提供一个稳定的输出功率;另一方面负载的不匹配状态引起的反射破坏信号源工作的稳定性,使幅、频发生改变、跳模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往往在信号源的输出端接一“单向传输”的微波器件。它允许信号源的功率传向负载,而负载引起的反射却不能传向信号源。这种微波器件称之“隔离器”。 这类隔离器在3cm波段可以做到正向衰减小于0.5dB,反向衰减25dB。驻波比可达1.1左右。隔离器上箭头指示方向即为微波功率的正向传输方向。 1.2.4本信号源采用PIN管作控制元件,对微波信号进行方波、脉冲波的调制。 1.2.5本信号源功率输出端接有带通滤波器。它滤去7.5~12.5GHz频率范围的谐波,使信号源输出信号频谱更纯净。 注1:打开信号源的上盖板,即可看到信号源的同轴谐振腔、截止式衰减器、PIN调制器和带通滤波器等结构。 注2:有些单位采用本公司生产的YM1124信号发生器。它是9.37GHz点频信号源,采用介质振荡技术。频率稳定度高、输出功率大、有“等幅”和“1KHz”方波两种工作状态。输出为BJ100波导口。 2.波导同轴转换器(BD20-9) 2.1基本功能 提供从同轴输入到波导输出的转换。 2.2工作原理 波导同轴转换器是将信号由同轴转换成波导传输。耦合元件是一插入波导内的探针,等效于一电偶极子。由于它的辐射在波导中建立起微波能量。探针是由波导宽边中线伸入,激励是对称的。选择探针与短路面的位置,使短路面的反射与探针的反射相互抵消,达到较佳的匹配。 3.E-H面阻抗双路调配器(BD20-8) 3.1基本功能 微波传输(测量)系统中,经常引入不同形式的不连续性,来构成元件或达到匹配的目的。 E-H面阻抗调配器是双支节调配器。在主传输波导固定的位置上的E面(宽边)和H面(窄边)并接两个支节。通过调节二个支节的长度以达到系统调配。 3.2结构和工作原理 E-H面阻抗调配器是由一个双T波导和两只调节活塞组成。调节活塞是簧片式的接触活塞。调节E面活塞,等于串联电抗变化,调节H面活塞等于并联电纳的变化(两者配合使用)。

微波技术实验指导_报告2017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微波技术 实验报告 院系: 班级: 姓名: 学号: 同组成员: 指导老师: 实验时间: 哈尔滨工业大学

实验一短路线、开路线、匹配负载S 参量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短路线、开路线的S 参量S11的测量,了解传输线开路、短路的特性。 2、通过对匹配负载的S 参量S11及S21的测量,了解微带线的特性。S11 二、实验原理 (一)基本传输线理论 在一传输线上传输波的电压、电流信号会是时间及传递距离的函数。一条单位长度传输线之等效电路可由R 、L 、G 、C 等四个元件来组成,如图1-1(a )所示。假设波传输播的方向为+Z 轴的方向,则由基尔霍夫电压及电流定律可得下列二个传输线方程式。 其中假设电压及电流是时间变量t 的正弦函数,此时的电压和电流可用角频率ω的变数表示。亦即是 而两个方程式的解可写成 z z e V e V z V γγ--++=)( (1-1) z z e I e I z I γγ--+-=)((1-2) 其中V + ,V -,I +,I - 分别是波信号的电压及电流振幅常数,而+、-则分别表示+Z,-Z 的传输方向。 γ则是[传输系数](propagation coefficient ),其定义如下。 ))((C j G L j R ωωγ++= (1-3) 而波在z 上任一点的总电压及电流的关系则可由下列方程式表示。 I L j R dz dV ?+-=)(ωV C j G dz dI ?+-=)(ω (1-4) 将式(1-1)及(1-2)代入式(1-3)可得 C j G I V ωγ +=++ t j e z V t z v ω)(),(=t j e z I t z i ω)(),(=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07微波技术基础考试试卷A

一、填空题(共28分,每空2分) 1、长线和短线的区别在于:前者为 ____参数电路, 后者为 参数电路。 2、导波系统中传输电磁波德等相位面沿着轴向移动的速度,通常称为_________,而传输信号电磁波是多种频率成分构成一个“波群”进行传播,其速度通常称为 。 3、矩形波导传输的主模是 ,圆波导传输的主模是 。 4、用散射参量表示非可逆四端口定向耦合器的耦合度C= ______,隔离度D= _ _______。 5、测得一微波传输线的反射系数模为|г|=1/2,则行波系数K =________,若特性阻抗Z 0=75Ω,则波节点的输入阻抗为Rin=____________。 6、一波导匹配双T ,其③端口为E 臂,④端口为H 臂,若③端口输入功率为P ,则①端口输出功率为_______,若①端口理想短路,②理想开路,则④端口输出功率为_________。 7、按传输模式分类,光纤分为 ___和_____________。 二、圆图完成(要求写出必要的步骤)(共20分,每小题10分)) 1、特性阻抗为50Ω的长线,终端负载不匹配,沿线电压波腹∣U ∣max =20V ,波节∣U ∣min =12V ,离终端最近的电压波腹点距终端的距离为0.37λ,求负载阻抗Z L =?(10分) 2、耗传输线特性阻抗Z 0=50Ω,长度为10cm ,f =800MHz ,假如输入阻抗Z in =j60Ω 求出负载阻抗Z L ; 三、如图为波导扼流式短路活塞,说明原理。(7分)

四、如图所示一微波传输系统,其Z 0已知,求输入阻抗Z in ,各点的反射系数和各段电压驻波比。(17分) 五、矩形波导的尺寸为a =22.86mm ,b=10.16mm ,波导中传输电磁波的频率为15GHz ,试问波导中可能传输哪些波型?(18分) 六、已知二端口网络的散射矩阵[]??? ?????=2/32/31.095.095.01.0ππππj j j j e e e e S 求该网络的插入衰减L (dB )、插入相移、电压传输系数T 、驻波比ρ。(10分)

10微波技术基础A卷

一、填空题(共26分,每空2分) 1.微波传输线是一种分布参数电路, 其线上的电压电流分布规律可由 来描述。 2.矩形波导传输的主模是 ,圆波导传输的主模是 。 3.按传输模式分类,光纤分为 ___和_____________。 4.微带线中出现的高次模种类有 和 。 5、测得一微波传输线的反射系数模为|г|=1/2,则行波系数K =________,若特性阻抗Z 0=75Ω,则波节点的输入阻抗为Rin=____________。 6.阻抗匹配的方法中最基本的是采用 和 作为匹配网络。 7.一波导匹配双T ,其③端口为E 臂,④端口为H 臂,若③端口输入功率为1W ,则①端口输出功率为_______,若①端口理想短路,②理想开路,则④端口输出功率为_________。 二、如图为波导扼流式短路活塞,试说明原理。(7分) 三、圆图完成(要求写出必要的步骤,并在圆图上标示出来)(21分) 1.已知传输线的特性阻抗为Z 0,工作波长λ0=8cm ,负载阻抗Z L =(0.2-j0.5)Z 0,求第一个电压波节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考试试卷 课程名称: 微波技术基础 试卷类型: A 卷 2012—2013 学年第 1 学期 期末 考试 考试方式: 闭卷 拟题人: 袁海军 日期: 2012-12-22 审 题 人: 学 院: 电子信息学院 班 级: 10无线技术 学 号: 姓 名: 提示:考试作弊将取消该课程在校期间的所有补考资格,作结业处理,不能正常毕业和授位,请诚信应考。

点至终端的距离l,驻波比ρ,行波系数K。(12分) 2.特性阻抗为50Ω的长线,终端负载不匹配,沿线电压波腹∣U∣max=20V,波节∣U∣min=10V,离终端最近的电压波腹点距终端的距离为0.3λ,求负载阻抗Z L=?(9分) 四、(11分)有一特性阻抗为Z0=75Ω的无耗均匀传输线,导体间的媒质参数为εr=2.25,μr=1,终端接有R l=50Ω的负载。当f=2GHz时,其线长度为3λg/4。试求:①传输线实际长度;②负载终端反射系数;③输入端反射系数;④输入端阻抗。

微波技术基础实验一

华中科技大学 《微波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矢量网络分析仪的使用及传 输线的测量 院(系):电子信息与通信学院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矢量网络分析仪的基本工作原理; 2、初步掌握AV36580矢量网络分析仪的操作使用方法; 3、掌握使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量微带传输线不同工作状态下的S参数; 4、通过测量认知1/4波长传输线阻抗变换特性 二、实验内容 1. 矢量网络分析仪操作实验 ?初步运用矢量网络分析仪AV36580,熟悉各按键功能和使用方法 以RF带通滤波器模块为例,学会使用矢量网络分析仪AV36580测量微波电路的S 参数。 2. 微带传输线测量实验 ?使用网络分析仪观察和测量微带传输线的特性参数。 ?测量1/4波长传输线在不同负载情况下的频率、输入阻抗、驻波比、反射系数。

观察1/4波长传输线的阻抗变换特性。 三、系统简图 四、步骤简述 实验一:矢量网络分析仪操作实验 步骤一按【复位】调用误差校准后的系统状态 步骤二选择测量参数 设置频率范围: 按【起始】【600】【M/μ】:设置起始频率600 MHz。 按【终止】【1800】【M/μ】:设置终止频率1800 MHz。 设置源功率: 按鼠标点击菜单栏的激励,在下拉菜单功率,设置矢网合成源的功率大小,单位是dBm。 将功率电平设置为-10dBm。

步骤三连接待测件测量S参数 ①按照装置图连接待测器件; ②测量待测器件的S参数: 按【测量】选择正向传输测量S21。 按【光标】调出可移动光标,光标位置的读数位于屏幕右上角。 按【格式】[相位]:测量待测器件插入相位响应,即S21的相位。 按【格式】[对数幅度]:选择对数dB形式测量S21的幅值。 按【搜索】[最小值]:测量待测器件的正向插入损耗,读出此时光标的读数,为待测器件的最小正向插入损耗。 按【搜索】[最大值]:测量待测器件的正向插入损耗,读出此时光标的读数,为待测器件的最大正向插入损耗。 按【测量】选择反向传输测量。观察此时的曲线与S21曲线的关系。 按【搜索】[最小值]:测量待测器件的反向插入损耗,读出此时的读数,为待测器件的最小反向插入损耗。观察与最小正向插入损耗的关系 按【搜索】[最大值]:测量待测器件的反向插入损耗,读出此时读数,为待测器件的最大反向插入损耗。观察与最大正向插入损耗的关系 按【测量】选择正向反射测量S11。 按【格式】[对数幅度]:选择对数dB形式测量S11的幅值。 按【格式】[驻波比]:选择以驻波比形式测量S11的幅值。

微波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微波技术基础实验报告实验一矢量网络分析仪的使用及传输线的测量 班级: 学号: 姓名: 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一实验目的 学习矢量网络分析仪的基本工作原理; 初步掌握AV365380矢量网络分析仪的操作使用方法; 掌握使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量微带传输线不同工作状态下的S参数; 通过测量认知1/4波长传输线阻抗变换特性。 二实验内容 矢量网络分析仪操作实验 A.初步运用矢量网络分析仪AV36580,熟悉各按键功能和使用方法 B.以RF带通滤波器模块为例,学会使用矢量网络分析仪AV36580测量微波电路的S参数。 微带传输线测量实验 A.使用网络分析仪观察和测量微带传输线的特性参数。 B.测量1/4波长传输线在开路、短路、匹配负载情况下的频率、输入阻抗、驻波比、反射系数。 C.观察1/4波长传输线的阻抗变换特性。

三系统简图 矢量网络分析仪操作实验 通过使用矢量网络分析仪AV36580测试RF带通滤波器的散射参数(S11、S12、S21、S22)来熟悉矢量网络分析仪的基本操作。 微带传输线测量实验 通过使用矢量网络分析仪AV36580测量微带传输线的端接不同负载时的S 参数来了解微波传输线的工作特性。连接图如图1-10所示,将网络分析仪的1端口接到微带传输线模块的输入端口,另一端口在实验时将接不同的负载。

四实验步骤 矢量网络分析仪操作实验 步骤一调用误差校准后的系统状态 步骤二选择测量频率与功率参数(起始频率600 MHz、终止频率1800 MHz、功率电平设置为-10dBm) 步骤三连接待测件并测量其S参数 步骤四设置显示方式 步骤五设置光标的使用 微带传输线测量实验 步骤一调用误差校准后的系统状态 步骤二选择测量频率与功率参数(起始频率100 MHz、终止频率400 MHz、功率电平设置为-25dBm) 步骤三连接待测件并测量其S参数 1.按照装置图将微带传输线模块连接到网络分析仪上; 2.将传输线模块接开路负载(找老师要或另一端空载),此时,传输线终端呈开路。选择测量S11,将显示格式设置为史密斯原图,调出光标,调节光标位置,使光标落在在圆图的短路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