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级经济师复习资料精编版

高级经济师复习资料精编版

高级经济师复习资料精编版
高级经济师复习资料精编版

第一部分经济学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方面表明了我国现阶段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具有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一般特征;另一方面,表明我国实现的社会主义还不成熟、不完善,亦即正处在不发达的阶段。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4、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即控制国民经济和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的稀缺资源的能力)。

5、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发展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6、现代经济学认为:物质资料再生产的四个环节中,生产和消费间的关系是全部经济研究的出发点。

7、生产的本质是一种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只有投入生产所必需的劳动、原材料、机器设备等,才能生产

出产品。

8、消费的实质是对产品的需要。一是需要的无限性;二是需要的层次性。

9、资源(生产要素或要素):为生产所必需的一切要素。包括:①人力资源,即劳动;②土地、矿藏、

森林、水域等自然资源;③为生产所必需的机器设备、原材料等资本资源。

资源的两个特点:一是资源的稀缺性;二是资源的多用性。基本矛盾:资源是稀缺的,需要又是无限的。这也是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出发点。由基本矛盾产生经济问题:如何最优地或有效的配置资源。

10、资源配置:一定量的资源按某种规则分配到不同的产品的生产中,以满足不同的需要。稀缺资源的最优配置:①稀缺资源应用于生产消费者最需要的产品;②稀缺资源应尽可能多地由生产效率高的生产者使用。现实经济中资源配置没有达到最优的两种表现:①部分产品滞销和部分产品脱销并存;②低效率生产者得到较多的稀缺资源。

11、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方式:计划配置方式和市场配置方式。

(1)自给自足经济基本上没有资源配置,不需要进行资源配置。

(2)计划经济,。资源配置是通过中央政府的统一计划进行的。

(3)市场经济,所谓市场经济,是指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的一种经济体制

(4)混合经济,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混合体,根据不同情况发挥不同的作用。

13、市场经济的-般规定性主要表现在4 方面:一切经济活动都被直接或间接按地纳入市场关系之中;

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市场主体;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所有经济活动都是在一整套法律法规体系的约束下进行的。

14、市场经济的存在和正常运行必须具备的4 个条件,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构成要素:规范的市场主

体;完善的市场体系;规范的市场运行规则;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

1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方式: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市场与计划两种手段有机结合。

1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 -- 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即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 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市场经济体制的共性, 表现在:一是经济活动市场化,

配制度上,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第三, 在宏观调控 上, 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 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 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 两种手段的长处。

1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框架

①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 业制度;

② 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资本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是第一次在中 央文件中提出;

③ 建立和健全宏观调控体系 ;

④ 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⑤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规定着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则是建立在 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之上的。

18、财产所有权:指财产所有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 利。 从财产所有者的组成关系划分,私有制、公有制、混合所有制是我国现阶段存在的三种基本的生产资 料所有制形式。

在我国现阶段,公有制有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两种基本形式。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个 体经济、私营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等。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 组成部分

19、产权是财产权利的简称,指财产所有权以及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利。

(1)保障产权主体的合法权益,产权具有排他性。(2)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具有可让渡性和 可分性。(3)为规范市场交易行为提供制度基础。(4)有助于解决外部性题

从产权的内容上看, 产权不是指一种权利而是一组权利。 它包括经济行为主体对资源或财产的使用权、 转让权以及收入的享用权。内容包括:

( 1)排他性的产权关系和明确的产权规则。( 2)清晰的企业产权结构。( 3)有效的产权保护制度。 20、在市场经济中,产权制度的作用集中表现为①维护市场秩序②保障市场经济正常运行③降低交易 费用④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功能: ①确立排他性的产权关系, 界定交易界区; ②确定产权主体的行为边界, 规范交易行为;③界定财产的最终归属,保护产权主体不受侵害;④明确产权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使行为 人具有稳定的预期,并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

产权制度的核心是明晰产权。只有在产权明晰的条件下,产权制度的功能才能有效地发挥出来,并发 挥其在市场经济中的积极作用。

21、在任何一个社会中,产权都可能是清晰的,也可能是模糊的。产权模糊一般是指:一是产权的 归属不清晰;二是在产权归属清晰的情况下,对产权所有者运用财产时的行为边界的界定不清晰。在产权 不清晰的情况下,市场机制必定是扭曲的或者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从而出现市场失灵。

二是企业经营自

主化, 三是政府调节间接化, 四是经济运行法制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征, 是指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而形成的制度性特征,

主要表现 在:第一, 在所有制结构上, 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 共同发展。第二, 在分

22、在市场经济中,产权的界定通常有两种方式,即法律界定和经济行为主体之间私下交易。

23、企业制度是企业产权制度、企业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制度的总和。企业制度的核心是产权制度,从企业发展的历史来看,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制度有以下三种:(1)业主制(2)合伙制(3)公司制。

24、十四届三中全会把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概括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十六个字。“产权清晰” -- 主要有两层含义:(1)有具体的部门和机构代表国家对某些国有资产行使占有、使用、处置和收益等权利。(2)国有资产的边界要“清晰”,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摸清家底”。

“权责明确” -- 是指合理区分和确定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各自的权利和责任。

“政企分开” -- 是政府行政管理职能、宏观和行业管理职能与企业经营职能分开。

“管理科学” -- 从较宽的意义上说,它包括了企业组织合理化的含义;从较窄的意义上说,“管理科学”要求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如质量管理、生产管理、供应管理、销售管理、研究开发管理、人事管理等方面的科学化。

25、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容:

第一、企业资产具有明确的实物边界和价值边界,具有确定的政府机构代表国家行使所有者职能,切实承担起相应的出资者责任。

第二、企业通常实行公司制度,即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制度,

第三、企业以生产经营为主要职能,有明确的盈利目标,

第四、企业具有合理的组织结构

第五、企业有着刚性的预算约束和合理的财务结构,

26、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

特点:我国公司治理结构是采用“三权分立”制度,即决策权、经营管理权、监督权分属于股东会、董事会或执行董事、监事会。

27、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个人收入的分配包括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过程。收入通常都表现为利息、利润、地租或租金以及工资或薪金。

在微观分配领域,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主要是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政府对个人收入进行再分配,应主要在宏观领域中进行,即在宏观领域发挥调节个人收入的作用。

政府对个人收入的某种扣除和给予个人某种形式的收入两个方面。首先,国家通常以税收的形式强制地把个人收入的一部分集中起来,形成国家的财政收入;然后再将集中起来的收入以某种形式转移支付给个人,形成个人的社会保障收入或福利性收入。

社会团体或集体组织对个人收入的再分配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个人将自己收入的一部分以某种形式捐赠或缴纳给社会团体或集体组织;另一方面,社会团体或集体组织再将其所获得的收入以某种形式分配给个人,形成个人的福利性收入。

28、经过再分配或调节以后的个人收入就是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居民的个人可支配收入一般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形成消费,余下的部分就是经济学意义上的储蓄,它既包括居民存金融机构中的储蓄存款,也包括居民的手持现金。此外,个人所持有的各种债券和股票也属于储蓄的范畴。如果居民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其个人可支配收入中还有一部分被用于投资。

29、收入分配方式与居民收入来源的多元化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一个重要经济特征。

按生产要素分配: 按照资本、土地、劳动等各种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贡献进行分配。

其他分配方式。产权所有者凭借其资本分配的收入通常表现为利息和利润。利息是一定时期内转让资本使用权的收入;利润则是将资本用于投资活动所得到的报酬。

30、社会公平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收入平等,二是机会平等。

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的不平等除来自收入分配方式本身外,也与其他因素有关。例如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经济政策的倾斜、经济体制的不完善以及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经营风险与机遇的存在,都可能导致人们收入上的巨大差异。

从以上对收入分配不平等成因的分析不难看出,社会成员在收入分配上的不平等,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他们在平等地获得收入的机会上存在着不平等。

30、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的总原则。

坚持这一原则,是从我国国情出发所做出的正确选择,也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这一双重目标。

一般来说,在微观领域应更强调效率,而在宏观领域应更多地注重公平;在个人收入的初次分配过程中,应更强调效率,而在再分配过程中应更兼顾公平;在市场机制起作用的地方应强调效率,而在政府分配机制方面,则应更关注公平。

相应的机制和制度保证:一方面,要进一步推进生产要素的市场化进程,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另一方面,还要建立和健全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等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实现社会公平奠定制度基础。

31、促进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良性互动,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加速人力资本形成、技术进步以及制度化改革对经济增长的溢出作用,推动中国经济由粗放型增长向内涵式增长转变

所谓经济增长方式,实际上就是指经济增长过程中生产要素和各种资源的组合和配置的方式。经济增长方式一般分为粗放型经济增长和集约型经济增长两种类型。

32、经济增长方式是指资源的总体配置方式,粗放型增长是指主要依靠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投入来增加产品数量、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集约型增长是指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来增加产品数量和提高产品质量、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来源北京安通学校。

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容和途径为:第一,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第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第三,大力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第四,加快科技进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第五,重视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劳动者素质。

33、经济发展战略是指在经济发展中着关全局性、长远性和根本性的决策体系,它包括一个相对较长时期内国民经济发展所要达到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阶段和战略对策等方面的决策。与一般的经济计划相比,经济发展战略有其全局性、长期性和根本性的特征。.

2007年11 月党的十七大对我国经济发展目标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明确提出了为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六个方面的新要求。

34、经济波动一般是指经济运行过程中交替出现的扩张和收缩、繁荣和萧条、高涨和衰退现象。经济波动又称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波动有规律的重复扩张与收缩。一般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

35、影响经济波动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投资率的变动。投资率与经济增长率呈正相关关系。保持一个适度的投资率是影响经济波动的一个重要因素。

(2)消费需求的波动。消费需求是社会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

(3)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换。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的扭曲和落后,会制约经济增长。

(4)资源供给。资源的供给适度与否,就成为经济是否平稳增长的重要因素。

(5)技术变化的状况。技术变化是导致经济波动的最重要因素。

(6)经济体制的变动。

(7)心理预期的变化。

36、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1、大力开发人力资源,促进人力资本积累。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首要选择。

2、建立资源节约型的发展模式。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

3、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在经济发展中保护环境,在环境保护中促进经济发展,实现二者的协调统一。

4、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首先必须正确处理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关系。其次,必须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再次,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5、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技进步和创新。这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决定性因素。

37、市场机制就是指市场竞争、市场供求和市场价格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决定的机制。因此,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就构成了市场机制的主要要素。价格机制是市场经济中最基础的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

市场机制的功能:形成价格,优化资源配置,平衡供求关系,激励市场竞争主体。

市场机制的显著特征:第一,市场机制的运行动力来自市场主体对自身利益的追求;第二,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决策由市场主体自主、分散地做出;第三,市场机制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和资源的配置是自发和自动地进行的;第三,市场机制通过价格信号向微观经济主体传递信息。

38、市场失灵的原因一般有四种,外部性或外部影响的存在;公共物品的生产;垄断的存在;信息的不对称性和不完全性。

市场功能缺陷:第一,分配差距扩大难以避免;第二,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和滞后性,使经济容易大起大落;第三,价格作为一种短期信号使经济行为短期化。

39、克服市场失灵的微观经济政策:

针对外部性的微观经济政策有:传统的税收、补贴、将相关企业合并从而使外部性内部化;现代方法有明晰产权。

针对公共品的微观经济政策:由政府来生产公共物品。

针对垄断的微观经济政策:有效地控制市场结构,避免垄断的市场结构产生;对垄断企业产品的价格和产量进行控制;制定反垄断法或反托拉斯法,对垄断厂商的行为进行法律约束。

40、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我国):第一,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经济的任务迫切而繁重。第二,我国是正处于改革过程中的体制转轨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虽已建立,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矛盾尤其需要密切关注和及时化解。这决定了我国政府承担的职能远比发达国家政府更为广泛而复杂。

第三,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的基本功能是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保障全体居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决定了政府宏观调控的目标必然是多重的,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变得更加丰富。

41、宏观调控的目标主要有:保持经济总量即社会总需求和总分配比例的平衡;保证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保持合理的经济增长速度,使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和快速地增长;优化重大经济结构;实现公正的收入分配,保持国际收支的平衡等。

宏观调控的手段:主要通过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来进行,以便达到宏观调控目标。

(1)经济手段。,可以设法将外部性内部化,对外部成本增加税收,对外部收益给予补贴。

(2 )法律手段。为了限制垄断势力,许多国家都制定了反垄断法;为了缓解贫富悬殊,几乎所有国家都实行累进所得税法和社会保障法。

(3 )行政手段。政府根据宏观调控目标,运用行政权力直接控制社会经济活动。由于行政手段或多或少妨碍市场的基本功能,应当尽可能减少,只在必要时采用,但不能完全没有。

42、金融市场指有关主体,按照市场机制,从事货币资金融通、交易的场所或营运网络。金融市场中介的

作用:促进资金融通、降低交易成本、维持市场运行等金融市场价格:通常表现为金融工具的价格

金融市场的功能:(1)资金积聚功能(2)财富功能(3)风险分散功能(4)交易功能(5)资源配置功能(6)反映功能(7)宏观调控功能,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实施均与金融市场紧密相连。

43、金融风险:是指投资者和金融机构在货币资金的借贷和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使得预期收益和实际收益发生偏差,从而发生损失的可能性。

基本特征:不确定性、相关性、高杠杆性、传染性。

四种类型:

-- 由于市场因素(利率、汇率、股价以及商品价格等)的波动而导致的金融参与者的资产价值变化的市场风险

-- 由于借款人或市场交易对手的违约而导致损失的信用风险

-- 金融参与者由于资产流动性降低而导致的流动性风险

-- 由于金融机构交易系统不完善、管理失误或其他一些人为错误而导致的操作风险

44、金融危机:狭义的金融危机是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短期利率、

资产价格(证券、房地产、土地)的急速下降; 大量商业企业和金融机构倒闭广义金融危机除了狭义金

融危机的“系统金融危机”外,还包括货币危机、银行危机、外债危机。金融危机的类型:-- 货币危

机、银行危机、外债危机与系统性危机。

货币危机表现为有关国家或地区的货币在外汇市场上,因过度投机等因素急剧大幅度贬值,会迫使货

币当局通过急剧提高利率、运用大量外汇储备或直接限制兑换来保卫货币的状态。

银行危机表现为银行资不抵债,引起挤兑,导致银行停止偿还负债,政府不得不提供援助和干预。外债危机表现为一国对外的支付危机。外汇收入减少、外汇储备枯竭。一般表现为:国家停止对外偿

付债务; 要求外国债权人重议债务、债务重新安排、减免债务等。

我国应对当前金融危机的主要举措:

(1)央行和金融监管机构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增加贷款为金融机构补充流动性,建立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安全网。

(2)主动和美国等主要国家和国际组织加强双边、多边合作。

(3)采取一系列扩大内需、刺激出口的财政货币政策。如中央政府的4 万亿投资,上调出口退税率,

全面实行增值税转型改革、放松房贷的限制和加大房贷利率优惠(扩大下浮幅度)等。

45、金融监管:

-- 以中央银行为重心的监管体制:以中央银行为中心,其他机构参与分工的监管体制。如美国。

-- 独立于中央银行的综合监管体制德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此外英国、日本、韩国几年来也陆续建立了独立于中央银行或财政部的综合监管

从监管客体的角度来分,金融管理体制分为:

-- 综合监管体制。综合监管体制是将金融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监管。如瑞士、日本和韩国。

-- 分业监管体制。分业监管体制是对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分别设立不同的专门机构进行监管。当前,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仍然实行分业监管体制, 主要原因是:①实行分业经营体制②金融发展水平不高③金融监管能力不足。

46、广义的国际经济组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政府或民间团体为了实现共同的经济目标,通过一定

的协议形式建立的具有常设组织机构和经济职能的组织。狭义的国际经济组织:限于国家政府间组织,不包括非政府间组织。

国际经济组织基本特征:它是国家之间的组织,不是凌驾于国家之上的组织;成员一般是国家,但在

某些特殊情况下,非主权实体也取得了一些国际经济组织的正式成员或准成员资格;调整国际经济组织成

员间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国家主权平等原则;调整国际经济组织成员间关系的法律规范是国际经济组织法。

国际经济组织的渊源:各国国际经济组织的法律制度和适用于所有国际经济组织的国际条约和习惯规

则。

国际经济组织的成员资格的类型(正式成员和准成员);成员资格的开放范围(向世界各国开放;向特定区域国家开放;向一些国家开放或向某些特定国际商品的生产国和消费国开放);成员资格的取得(创始成员和纳入成员);成员资格的丧失(自愿退出和强制退出)。

国际经济组织的机构:权力机构(会员大会、理事会、股东会);执行机构(由权力机构选举产生);行政机构(秘书处)。

国际经济组织的表决制:一国一票;集团表决;加权表决。

国际经济组织的法律人格涉及的法律:一般国际法;各国国内法;特定国际经济组织的内部法。

国际经济组织的权利能力:缔约权;取得和处置财产的能力;法律诉讼能力;特权与豁免权。

世界性国际经济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集团;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

出口商品战略:①继续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②贯彻实施以质取胜战略. ③实施出口商品生产战略,以保证出口贸易持续稳定地增长。

中国进口贸易发展战略:合理安排进口,保持适度的规模与速度。

有重点地安排进口,调整和优化进口商品结构。

47、当前,我国对外贸易国别(地区)关系的基本政策是:茬改革开放总方针指引下,实行全方位协调发展的国别(地区)政策,即坚持平等互利原则,致力于同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发展多种形式的多边、双边经济贸易关系。

中国对外贸易国别(地区)关系的基本原则: 我国在贯彻国别(地区)政策,积极发展同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贸易关系的过程中,应主要遵循下列基本原则: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平等互利原则;互惠、对等原则;外贸、外交相互配合的原则。

对外经济合作关系: 中国对外经济合作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正相关关系,一方面,对外经济合作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我国的经济增长又会推动对外经济合作。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