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Selfish Sensors in Wireless Micro-Sensor Networks

Selfish Sensors in Wireless Micro-Sensor Networks

Selfish Sensors in Wireless Micro-Sensor Networks
Selfish Sensors in Wireless Micro-Sensor Networks

Sel?sh Sensors in Wireless Micro-Sensor Networks

Alex Rogers Esther David

Intelligence,Agents,Multimedia Group

Electronics and Computer Science

Southampton,SO171BJ,UK.

{acr,ed,nrj}@https://www.wendangku.net/doc/e110847925.html,

Nicholas R.Jennings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develop an energy aware decentralised routing algorithm for adhoc networking of batterypowered wireless microsensors.The useful life of such networks is limited by the battery life of individual sensors and thus the goal of any networking algorithm is to maximise both the lifetime and the coverage of the network,whilst deal-ing adaptively with sensor failures and changes in network topology.As sensors may be owned and supported by differ-ent stakeholders,we view them as sel?sh agents maximis-ing their own utility.To this end,we develop a mechanism that enables such agents to follow locally sel?sh strategies which,in turn,result in the achievement of good global per-formance.

1.Introduction

Wireless microsensor networks are increasingly being seen as a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of performing autonomous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In such applications,large num-bers of small,low-cost batterypowered sensors are scat-tered randomly over a large area,where they will automat-ically sense local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use low-pow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o regularly transmit their recorded data to a central receiver.In particular,the work described here was motivated by an escience and perva-sive computing project in which sensors have been deployed within the Briksdalsbreen glacier in Norway,to record tem-perature,pressure and orientation changes over extended periods of time(see?gure1)[1].

A critical feature of these wireless microsensor net-works,is that their useful life is determined by the battery life of each individual sensor and ultimately by the power consumption of the wireless transmitter.This power con-sumption can be minimised by employing multihop trans-missions and creating a network where sensors act as a re-lay for other sensors.Where sensors are owned by

differ-

Figure1.Battery-powered wireless micro-sensor

deployed in the Briksdalsbreen glacier,Norway

(actual length is12cm).

ent stakeholders,some means must be provided of incen-tivising individual sensors to relay data for other sensors. Thus,we assume that the sensors are sel?sh agents and pro-vide a mechanism that ensures good global performance of the sensor network through the local sel?sh decisions made by individual sensors.

2.The Micro-Sensor Network

Our sensor network consists of n identical sensors uni-formly distributed over a circular area.This area is centered around a main receiver that regularly collects data from each sensor in the network.Each sensor is relatively simple and has no way of locating their own position,however the cen-tral receiver does have the ability to measure the radial dis-tance to each sensor and inform the sensor of this distance. The battery life of each sensor is solely determined by the power of its radio transmissions and the power required to reliably transmit over a distance d is proportional to the square of this distance(i.e.power∝d2).

Permission to make digital or hard copies of all or part of this work for personal or classroom use is granted without fee provided that copies are not made or distributed for profit or commercial advantage and that copies bear this notice and the full citation on the first page. To copy otherwise, to republish,

3.Mechanism Design

Our mechanism achieves two goals.First,it incen-tivises sel?sh sensors to act as mediators and relay data for other sensors.Second,it ensures that the local deci-sions made by the sensors,(i.e.who to relay data through)result in good global performance and increase the cover-age and useful life of the sensor network.

The Communication Protocol

The communication protocol allows sensors with lim-ited localisation ability,to ?nd neighbours who are both within range of their own transmissions and located closer to the center than themselves.It allows operation in a dy-namic environment and enables sensors to request that oth-ers sensors relay data for them.

The Payment Scheme

The payment scheme allows sel?sh sensors to make effec-tive local decisions,as to whether to relay data for other sensors.It provides two simple payment rules:

1.Each sensor is paid for transmitting data to the center.The payment is proportional to the radial distance of that sensor from the center.

2.Each sensor is paid for relaying data for another sen-sor.The payment is proportional to the radial distance of the source sensor discounted by a ?xed ratio of √2.Each sensor is now required to simply sel?shly maximise its own payments.The ?rst payment rule ensures that sen-sors that use mediators extend their own battery life and thus increase their total payments.The second payment rule in-centivises sensors to willingly act as mediators,whenever the ratio of the radial distances of the two sensors exceeds √2,otherwise greater total payment results from reserving their battery life for their own data.

The value of the discounted payment has been calculated to align the goals of the individual sensors with the goals of the entire network.Sensors who ?nd it economically worth-while to act as a mediator,are also those who mediation will extend the overall useful life of the entire network.

4.Results

Simulations were carried out over one thousand instances of networks consisting of 100sensors uniformly distributed in area.The results of these simulations are shown in the two plots in ?gure 2.The ?rst plot shows the number of active sensors plotted against time and the second shows the mean radius of active sensors plotted against time.The default case corresponds to the sensors transmitting directly to the center.The sel?sh sensor mechanism described here per-forms close to the optimum (calculated of?ine using

sim-

Figure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110847925.html,parison of simulation results for

the default case (solid line ),sel?sh sensor mecha-nism (circles )and the optimal solution (triangles ).

ulated annealing)and delays the time at which sensors be-come inactive.However it is the impact on the mean ra-dius which is most important to the useful life of the net-work.Whilst sensors are still becoming inactive,it is now no longer those furthest from the center who become inac-tive ?rst and thus the active area of the sensor network is maintained.Our mechanism extends the useful life of the sensor network by approximately three times.

5.Acknowledgments

This research was undertaken as part of the ARGUS II DARP.This is a collaborative project involving BAE SYS-TEMS,QinetiQ,Rolls-Royce,Oxford University and Southampton University,and is funded by the indus-trial partners together with the EPSRC,MoD and DTI.

References

[1]K.Martinez,R.Ong,J.K.Hart,and J.Stefanov.GLAC-SWEB:A Sensor Web for Glaciers.In 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European Workshop o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Springer,2004.

Permission to make digital or hard copies of all or part of this work for personal or classroom use is granted without fee provided that copies are not made or distributed for profit or commercial advantage and that copies bear this notice and the full citation on the first page. To copy otherwise, to republish,

《校园网的组建与实施方案》毕业设计论文

校园网的组建与实施方案 目录 1 前言 (2) 2 需求分析 (2) 2.1建网需求 (2) 2.2 网络环境 (3) 3 校园网结构的设计 (4) 3.1 总体设计原则 (4) 3.2 校园网设计的层次化模型 (5) 4 解决方案 (5) 4.1.网络拓扑结构 (5) 4.2方案说明 (7) 5.网络设备选型 (7) 5.1交换机 (7) 5.2服务器 (8) 5.3其他设备 (9) 6. 网络设备的配置 (9) 6.1交换机的配置 (9) 6.2配置防火墙............................................................................................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10)

1 前言 在现在这个知识爆炸的社会中,对于合格人才的要求越来越多,需要他们掌握大量的各类知识,在教育中需要提高教学效率。现在出现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以各种方式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速度,在与前人同样的时间内,掌握比前人更多的知识,而这些教学方法,需要利用计算机网络才能实现。 这就要求校园网是一个具有交互功能和专业性很强的局域网络。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开发平台,多媒体演示教室,教师备课系统,电子阅览室以及教学,考试资料库等,都可以通过网络运行工作。如果一所学校包括多个专业学科,也可以形成多个局域网络,并通过有线方式连接起来。 校园网是指利用网络设备,通信介质和组网技术和协议以及各类系统管理软件和各种终端有效地集成在一起,并用于教学,科研,学校管理,信息资源共享和远程教学等方面的计算机局域网系统。 校园网应具有教学,管理和通信三大功能。对于目前的校园网建设来说,主要侧重于教学和通信,难以实现以数字化校园为核心的管理领域。 2需求分析 2.1建网需求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为了紧追时代步伐,发展与校际互联、静态资源共享、动态信息发布、远程教学和协作工作的阶段,发展对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建设,决定建设自己的校园网,争取尽早实现教育信息化。校园网建成后,将计算机引入教学各个环节,从而可以引起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工具的重大革新。对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网络又为学校的管理者和老师提供了获取资源、协同工作的有效途径。校园网将会是学校提高管理水平、工作效率、改善教学质量的有力手段,也就是解决信息时代教育问题的基本工具。 通过对学校信息化建设专业人员沟通,了解到校园宽带网用户集中且网络流量大,关注网络的可运营和可管理特性,校园网建网需求如下: 1、教学区、宿舍区用户对校园网、教育网、INTERNET的访问有相应的路由策略。 2、校园网存在多个出口需求,校园网至少要提供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 )和INTERNET两个出口。 3、校园网安全性要求较高,要求设备能够实现用户识别和动态绑定功能如通过“IP+MAC+端口”三元组的动态绑定来识别用户。

校园无线网络规划设计与应用

昆明理工大学楚雄应用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论文题目】:校园通用无线网络规划设计与应用方案 作者学校:昆工楚院 班级:计算机网络技术101班

摘要 校园网已经成为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职员工和学生获取资源和信息的主要途径。它将校园里的院系、学生与从事社交、学术、业务活动的行政人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教育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越来越多的学生拥有笔记本电脑,在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大型会议室、体育馆、室外广场等场合如何突破网络节点限制、实现多人同时上网的问题在应用中不可避免。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 无线网络解决方案能有效缓解校园网建设中存在的传统有线网络无法解决的难题,无线网络技术具有无缝三维覆盖、可移动通讯等优点,弥补了有线网络的不足。如果校园网中采用无线接入,这一切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 由于无线局域网技术和无线产品的成熟,无线网络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接受,在教育培训领域,越来越多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设计师将无线网络吸纳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无论是校园内部信息点的分布设计、校园内建筑物的网络连接,还是学校本部和分部的联网,无线网络产品均有惊人的用武之地。此外,无线网络环境的引入,为崭新的无线多媒体提供了应用平台,从而将教育信息化建设带入一个崭新的天地。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 本毕业设计课题将主要以校园无线网的建设来展开论证,从中可能用到各种技术资料及实施方案为设计导向,为校园无线网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 关键字:无线网络、校园网、网络协议、无线路由、无线AP、WLAN

引言 试想学生可以一边坐在草地上,惬意的喝着饮料,一边通过无线网络与专家、老师进行网上讨论,访问图书馆电子资源;课堂上老师和学生可以通过手持无线设备进行自由沟通;奥运会比赛的时候,全校所有师生可实时在学校内任何地方观看赛事直播……这样一个美好校园网的实现,当然离不开无线网络在校园网中的规划设计和广泛应用。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 无线局域网络不仅可以覆盖课堂、教室、宿舍、阅览室等经常使用网络的场所,除此之外,校园的草坪、树林更是无线网络发挥功效的场所。由于以往室外环境无法提供上网条件,因此许多教学活动受到限制,而无线校园网络的建设恰巧弥补了这些环节的不足,把课堂延伸到易于激发学习热情的广阔空间上。无线网络技术可以实现终端设备移动漫游的功能,因此,在整个校园内,同一个设备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与校园网络连接,不间断地访问校园网络资源。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 无线网络的特征是以一个固定的信息点为基础,形成一个网络覆盖面,将校园网络的覆盖面渗透到校园的任何地方,因而使网络无所不在。对于终端用户而言,直接能够感受到的是无线网络带来的便捷性。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

电梯远程监控操作说明书

运行 将“COMII RMS电梯监控软件”光盘安装在你的计算机以后,你就可以运行该监控软件了(安装过程从略)。 如图所示,运行“程序”→“ComIIRMS”程序组→“ComIIRms”程序项。 该监控软件具有“监控/远程监控”功能,可根据具体应用场合可分为,小区梯群监控、单梯/梯群远程监控、电梯调试等场合。如果你是调试维护人员,建议你将该ComIIRMS程序项在“桌面”上建立快捷方式,发方便你经常打开/关闭程序。 程序运行以后,首先出现以下用户登录窗口。

登录 登录窗口出现以后,你可选择“简体中文”或“英文”两种文字编码。 默认文字编码为“简体中文”,如你还想改变,直接按“回车键”或点击“确认”按钮通过登录,相应地“ESC ”键或“取消”按钮退出程序的运行。 如你想改变文字编码,可点击窗口 中相应图符加以切换即可。 登录确认以后将出现以下的“快闪”窗口。

快闪窗口 如下图所示,动态显示的“快闪窗口”并没有实际的功能项,而只是表示程序正准备进入运行。 经过10秒钟后,本窗口自动关闭并进入主窗口,或者在该窗口显示时,按“ESC”键直接进入主窗口。

电梯远程监控操作说明书主窗口 主窗口 如上图所示,主窗口弹出以后,自动弹出“连接窗口”,有关“连接窗口”的相关功能及使用在下述有关章节中介绍。 在窗口的右上角有一排黄色按钮的“工具条”,如“用户信息”、“电梯信息”、“故障记录”、“连接窗口”、“给切换”、“退出系统”等。 “用户信息”、“电梯信息”:用于设定或修改有关具体使用项目的信息,如用户名称、电梯台数等,第一次使用请务必仔细查阅或修改。参阅具体章节; 故障记录:用于查阅记录下来电梯故障记录,及报表的打印功能,具体参阅相关章节; “连接窗口”:在连接窗口隐藏的情况下,可弹出连接窗口以进行相应的操作。具体参阅相关章节; 组切换:由于一屏最多显示8台,因此,在梯群监控时,根据相应的用户与电梯信息记录,监控电梯台数超过8台时,可根据你的需要按此按钮,以进行前台监视电 梯的切换; 退出系统:在断开连接的情况下(见连接窗口相关内容),按此按钮可退出系统的运行。 以下章节介绍相关具体的功能及操作。

电梯无线对讲方案完整版

电梯无线对讲/电梯无线三方(五方)通话/电梯三方(五方)对讲 方案完整版(FM调频全双工+GSM方案)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电梯在中国的数量逐年递增,当然电梯的安全始终都是放在第一位的。一个完善电梯对讲系统(也称电梯紧急救援系统)是保障电梯安全运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旦电梯出现了故障,被困在电梯中的人员可以通过电梯对讲系统,与管理中心(物业中心)或相关负责人在第一时间取得联系,以便及时地解救被困人员,确保每一个用户的生命安全。 电梯无线对讲系统是根据《电梯制造及安装安全规范》GB7588-2003专门设计的产品。它针对建筑物电梯群的特点进行功能规划,如一定距离内无限制呼叫通话、任意互通对讲、电梯轿厢一键紧急求助,值班室主机群呼所有电梯等等,把单纯电梯紧急呼叫提升到多功能综合管理的层面上,对提高电梯安全运行、故障的事后及时解救构建了一个安全、便利、快捷的环境。 电梯对讲系统目前一般分为有线和无线的。本文着重讲一下无线的电梯对讲系统,目前市场上主要分为:FM调频全双工无线对讲系统和GSM全双工无线对讲系统(下文会以楚光金典为例,详细阐述下这2个方案。 A.FM 调频全双工电梯无线对讲 一、TS-979F型无线三(五)方对讲系统产品概述:

《楚光金典》电梯对讲呼叫系统TS-979F型产品是我公司推出的第四代产品,其单一系统最多可以控制72部电梯进行对讲通话,无需布线,减少了日常使用的维护成本,为管理中心提供了一个全面对讲呼叫的解决方案;其采用了先进的微芯片技术,特别根据用户使用习惯进行优化设计,我们相信这个易于使用的无线电梯对讲系统将给你带来方便稳定可靠的通讯。 二、TS-979F型无线三(五)方对讲系统功能介绍: 1、通话:当电梯使用过程中发生故障停机或停电困人等意外情况时电 梯乘客可轻按“呼叫”键向值班室发出呼叫信号。 2、特点:乘客一键自动报警、语音录音呼叫,无需其它操作; 管理中心警声、光键、语音提示呼叫方位与示警; 3、优势:一键式呼叫、方便快捷,能有效解决监控中心、机房、轿厢、 轿顶、坑底五方对讲通话。无须布线大量节约了昂贵的线路成本; 无须布线大量节约了线路铺设高额的施工成本;大量节约了由于线 路故障、老化等因素而带来的维护成本;完全杜绝了由于铺设线路 而带来的对楼宇及道路的破坏;监控中心位置可以根据需要任意调 整,无需任何线路调整;整个系统施工极为简单、施工周期短、见 效快;无线距离覆盖范围广,在3公里半径内抗干扰能力强、音质 清晰。 (一)、TS-979F型无线电梯中控对讲机功能 1.可以单独呼叫每个分机 2.可以单独接收每个分机应答 3.可以一键向所有分机广播 4.可以中控与中控对讲 5.具有自动巡检功能 6.具有非常强的抗屏蔽性能 7.专用UPS充电电源

FM调频发射器制作资料

调频无线话筒电路图-调频无线话筒制作-自制无线话筒 本文介绍一种简单的无线话筒。可在调频广播波段实行无线发射。本机可用于监听、信号转发和电化教学。由于结构简单、装调容易,所以很适合初学者装置。 一、无线话筒的电路图和工作原理 图1是调频无线话筒的电路图。 图1 无线话筒的电路图 驻极体话筒将声音转变为音频电流,加在由晶体管V、线圈L和电容器C1组成的高频振荡器上,形成调频信号由天线发射到空间。在10米范围内,由具有调频广播波段(FM波段)的收音机接收,经扬声器还原成的声音, 实现声音的无线传播。 二、元件的规格和检测方法 本机结构简单,包括电池在内,一共才有8只元件。 C1为10PF瓷片电容器C2为10uF电解电容器R为lk 1/8W碳膜电阻k为拨动开关V为高频三极管9018日BM为小型驻极体话筒L为空心线圈。 驻极体话筒灵敏度越高,无线话筒的效果越好。它的外形和测试方法见图2,对话筒吹气时,万用表指针摆动越大,驻极体话筒越灵敏。 图2 驻极体话筒检测 L是空心电感线圈。用?0.5毫米的漆包线在元珠笔芯上密绕10圈。用小刀将线圈两端刮去漆皮后镀锡,可点上一些石蜡油固定线圈然后抽出元珠笔芯,形成空心线圈(如图3)。 三、焊接电路 图4是调频无线话筒的印刷电路图。

图3 线圈L的绕法 图4 印刷电路板 1.将各元件引脚镀锡后插入印刷电路板对应位置。各元件引脚应尽量留短一些。 2.逐个焊接各元件引脚。焊点应小而圆滑不应有虚焊和假焊。焊接线圈时,注意不能使线圈变形。 3.用一根长40-60厘米的多股塑皮软线做天线。一端焊在印刷电路板上,另一端自然伸开。 四、电路的调试 1.先检查印刷电路板和焊接情况,应元短路和虚、假焊现象。然后可接通电源。 2.用万用表直流电压档测量晶体管V基极发射极问电压,应为0·7伏左右。若将线圈L两端短路,电压应有一定变化,说明电路已经振荡。 3.打开收音机,拉出收音机天线,波段开关置于FM波段,(频率范围为88兆赫至108兆赫)将无线话筒天线搭在收音机上。 4.慢慢转动收音机调谐旋钮,同时,对话筒吹气或讲话。调到收音机收到信号声为止。若收音机在调谐范围内收不到信号,可拉伸或压缩线圈L,改变其宽度,再仔细调谐收音机直至收音机收到清晰的信号。然后逐渐拉开无线话筒和收音机间的距离,直到距离在8~10m时,仍能收到清晰信号为止。注意在调试中无线话筒发射频率应避开调频波段内的广播电台的频率,以免产生干扰。 5.将无线话筒印刷板装入机壳。机壳可以自制,也可采用圆筒形的塑料包装瓶。开关拨把应露在壳外,便于使用(参考图5)。 业余调频发射电路集萃

智能公交调度系统技术方案设计

技术方案 深圳瑞信视讯 智能公交调度系统 技术方案 2013年1月15日

技术方案 1.1 瑞信视讯公交综合运营管理平台特点 1.1.1 系统扩展性强 瑞信视讯公交综合运营管理平台基于REST框架搭建,REST架构不仅仅能够对 于互联网资源进行唯一定位,而且还能告诉我们对于该资源进行怎样运作。为未来扩展成为交通业务数据中心的共享利用定位提供了技术支撑条件。 块式应用开发,可灵活扩展电子站牌系统、公交机务系统、公交物资管理系统、OA 系统、EHR系统、收银点钞系统、停车场系统、线路策划系统等。 1.1.2 与设备兼容性强 瑞信视讯公交综合运营管理平台不绑定任何厂家的硬件设备,兼容目前主流车载 监控设备。系统兼容国家规范《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平台技术要求》 JT/T 796-2011)《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终端技术要求》 JT/T 794-2011)《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动态监管系统终端通讯协议及数据格式》 JT/T 808)《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动态监管系统平台数据交换》 JT/T 809)等规范。 1.1.3 深入了解公交业务需求 瑞信视讯目前与苏州园区、新区、黄石、福鼎等多地的公交公司有深入的战略合 作伙伴关系,长期有服务人员驻场服务,及时了解用户第一线需求,并为客户的公交未来信息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技术方案 1.1.4 平台性能指标 1、科学性 具有良好、科学的系统架构,能实现7*24小时无人值守自动调度。 实现无人值守下的自动计算发车间隔。 实现无人值守下的自动统计公里、班次。 2、灵活性 用户能自定义模块、菜单、自定义窗体和字段。 用户能自定义各种报表。 用户能自定义颜色及界面选项。 调度参数可以动态进行配置。 支持多种调度模式,如计划调度、灵活调度、混合调度,其中灵活调度可以自动计算间隔,可人工预设间隔。 3、扩展性 可通过增加服务器等平台硬件设备适应运营车辆增长。 可提供数据接口供其他系统调用,方便公交整体信息化系统的应用。 4、系统通讯相关指标 系统支持同时接入5000个终端进行通讯。 终端的数据上报方式和时间间隔:要求上传间隔和上报方式可以根据需求及时自主进行调整和设置。 车载终端子系统提供数据包断点续传、重传的功能。 5、系统数据完整性指标 趟次统计准确率达到100%,区分高峰趟次、平峰趟次、正班趟次和夜班趟次。 趟次里程计准确率100%(营运里程数、非营运里程数分别统计)

无线网络在校园网中的应用毕业论文

无线网络在校园网中的应用毕业论文 目录 一无线网络技术介绍 (3) 1 无线网络技术基本概念 (3) 2 无线网络的协议标准 (4) 二无线网络的应用 (7) 1 无线网络的特点与优势 (7) 2无线局域网拓扑结构 (8) 3无线网络通信安全 (11) 4无线网络的应用场合 (13) 三无线网络设备 (14) 1 无线网卡 (14) 2 无线AP (14) 3无线路由 (16) 4无线网桥 (17) 5无线天线 (18) 四校园网中的无线网络 (21) 1无线校园网概述 (21) 2校园网应用需求分析 (22) 3无线校园网方案产品选择 (23) 4 无线校园网关键技术 (23) 5无线校园网可行性分析 (26) 6网络设计原则 (26) 7无线校园网网络拓扑图 (27) 8无线校园网实施方案 (28) 9无线校园网安全方案 (32) 五无线校园网应用分析 (33) 1雪中送炭的无线网络 (33) 2画龙点睛的无线网络 (34) 3无处不在的校园网 (34) 总结 (35) 结束语 (36) 参考文献 (37)

一无线网络技术介绍 1 无线网络技术基本概念 WLAN是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的缩写,指应用无线通信技术将计算机设备互联起来,构成可以互相通信和实现资源共享的网络体系。无线局域网本质的特点是不再使用通信电缆将计算机与网络连接起来,而是通过无线的方式连接,从而使网络的构建和终端的移动更加灵活。 无线局域网是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从专业角度讲,无线局域网利用了无线多址信道的一种有效方法来支持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并为通信的移动化、个性化和多媒体应用提供了可能。通俗地说,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area network,WLAN)就是在不采用传统缆线的同时,提供以太网或者令牌网络的功能。 但是,仅仅从缆线这个角度来看待无线局域网是不够的——无线局域网已经重新定义了局域网。联接不仅仅是连接,“本地”的计量单位也从米延伸到了公里。基础设施不需要再埋在地下或隐藏在墙里,它已经能够随着公司的发展而移动或变化。 2 无线网络的协议标准 目前常用的无线网络标准主要有美国IEEE(电机电子工程师协会,

校园无线网组网课程设计

计算机网络设计说明书学院名称: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名称:12级网工(4)班 学生姓名: 学号: 题目:校园无线网络组网方案设计 指导教师 姓名: 起止日期:2014年6月9日-2014年6月16日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选题背景

随着我国教育行业信息化工作的逐步深入,如何建设安全可靠、经济适用、可持续发展的校园网络,如何为未来数字化教育发展培养信息化人才,已经成为所有教育单位关注的焦点。随着校园网络信息化的普及,校园内越来越要求尽可能方便、快速、移动式的使用网络,同时,随着笔记本电脑的普及,越来越多网络访问将走出有线网络的场合,以及如室外广场、大型教室、礼堂、会议室、图书馆和体育场馆等场所,也同样要求能够访问校园网络,这对于校园网的管理者和建设者来说,是急需思考与解决的问题。这对于笔记本电脑用户数量颇为庞大的安徽某些高校来说,更是个迫在眉睫的课题。经过严格测试与甄选,最终“相中”了锐捷网络的STWN(安全可信无线网络)整体解决方案,成功构建了快速、高效、无盲区、高安全、易管理的无线校园网络。其从网络设计、规划、实施的整个过程,对于国内高校建设无线校园网络有很好的借鉴意义,然而无线网络为校园网建设提出了新的可行的思路。无线局域网标准、b 能够与现有的计算机网络进行平滑无缝的连接,并能与现有的计算机网络和终端设备互联,与有线网络资源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整合性。 二、方案设计 概述 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无线局域网)是通信行业的一个时髦词语,而且可以肯定它是一种人人都想使用的技术。WLAN 变得如此流行的原因是易于安装和使用。通过WLAN 系统,用户无须考虑复杂的线路连接和布置问题。可是WLAN系统也不是完全的“无线”,因为只有客户端是可移动的,而服务器或者说接入设备是固定的。 使用WLAN 解决方案,网络服务商和企业能给他们的客户提供无线局域网服务,这些服务包括: (1)使用带有WLAN 功能的设备组建一个无线网络。这个网络可以成为接入固网或者Internet 的入口。 (2)配置了无线PCI 网卡的客户端可以与无线网络建立连接并访问固网或Internet。 (3)WLAN 客户端与传统的局域网的互连。 (4)通过不同的加密和认证方式实现安全的访问。 (5)WLAN 功能使用户能够安全的访问网络并且能在同一移动区域内进行快速漫游。 2.校园各子网设计

电梯远程监控系统说明

电梯远程监视系统 (GPRS) 硬 件 说 明 书 版本号:V 4.0.3 秦皇岛开发区前景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0335-*******/8539856

电梯远程监视系统是采用传感器采集电梯运行数据,通过微处理器进行非常态数据分析,经由网络传输至数据处理服务器,实现电梯故障报警、困人救援、日常管理、质量评估、隐患防范等功能的综合性电梯管理平台。 本系统适用于所有品牌的直升电梯。 二、系统结构 系统结构拓扑图 电梯远程监视系统硬件设备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Ⅰ、电梯故障信息采集分析仪PM110/PM111/PM120/PM121/PM130/PM131(以下简称:采集仪):用于采集安装在电梯轿厢顶部各种传感器的信号,分析电梯的当前运行状态,判断电梯运行状态是否正常。 安装在轿厢顶部的各种传感器包括上平层感应器、下平层感应器、门开关感应器、红外人体感应器、基站感应器、上极限感应器、下极限感应器,用于采集电梯的信号。 配件名称数量(个) 平层感应器2 门开关感应器1 红外人体感应器1 基站感应器1 极限感应器2 高密磁铁4 Ⅱ、数据传输中继器PM310: 数据通讯的中转设备。具有硬件的接口转换、扩展功能和软件协议的转换功能。 Ⅲ、电梯维保刷卡签到器PM600(可选): 用于电梯维保人员刷卡签到的设备。

Ⅰ、电梯故障信息采集分析仪(PM110/PM111/PM120/PM121/PM130/PM131)功能: 1)采集电梯的实时信号,分析电梯的实时运行情况,判断电梯是否出现故障; 如果安装完本系统自带的感应器,可以判断出9种故障,故障类型如下: 1:门区外停梯故障 2:门区外停梯故障,轿箱内有人 3:运行时间超长故障 4:运行时间超长故障,轿箱内有人 5:电梯冲顶(超限值)故障 6:电梯冲顶(超限值)故障,轿箱内有人 7:电梯蹲底(超限值)故障 8:电梯蹲底(超限值)故障,轿箱内有人 9:电梯困人故障 如果用户可以提供出电源信号、安全回路信号、消防信号、检修信号、门联锁信号,还可以判断出以下故障类型:(其中电源信号为AC220V、其余信号为触点常开信号) 10:电梯电源故障 11:电梯电源故障,轿箱内有人 12:电梯安全回路故障 13:电梯安全回路故障,轿箱内有人 14:电梯进入消防状态 15:电梯进入检修状态 16:电梯门联锁故障 2)电梯在运行过程中,实时上传电梯的各种信号;电梯在等待过程中,可选每隔固定时间上传一次 电梯的实时信号,也可不上传电梯的实时信号; 3)电梯出现故障后,存储电梯出现的故障信息,实时上传电梯出现的故障类型、出现故障的时间、 电梯当前楼层以及电梯的方向信息; 4)接入电梯维保刷卡签到器,可实现维保人员的刷卡签到功能; 5)故障信息数据、维保刷卡数据丢失后具有自动重发机制; 6)具有设备自身的自诊断功能,对所用的各种感应器具有自诊断功能; 7)直观的显示电梯当前的状态; 8)当电梯发生故障时,可以播放语音安抚轿厢内的乘客,使之不至于恐慌; (限于PM120/PM121/PM130/PM131) 9)当电梯发生故障时,可以向轿厢内拨打电话,和轿厢内的乘客进行语音通话;(限于PM130/PM131)Ⅱ、数据传输中继器(PM310)功能: 1)数据转换功能。可将所有连接到本数据传输中继器的采集仪的数据信息通过互联网络准确地中转到 安装了用户数据处理软件的服务器上。 2)每台数据传输中继器下最多可连接8台电梯故障信息采集分析仪; Ⅲ、电梯维保刷卡签到器(PM600)功能: 将电梯维保刷卡签到器连接到电梯故障信息采集分析仪上,实现电梯维保人员刷卡签到功能。

数字电梯无线对讲方案及报价

数字无线对讲系统 2.产品概述: 2.1数字无线信号技术简介

2.1.1 数字信号无线与模拟信号无线传输技术的区别 在信号传输中,不同的数据必须转换为相应的信号。模拟数据一般采用模拟信号(Analog Signal),数字数据则采用数字信号(Digital Signal)。模拟信号的瞬时值的状态数是无限的,如低频正弦信号、语音信号、图像信号等;而数字信号的瞬时值的状态数是有限的,如计算机和电报机的输出信号等。 模拟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由于噪声的干扰和能量的损失总会发生畸变和衰减,所以模拟传输时,每隔一定的距离就要通过放大器来放大信号的强度。然而放大信号强度的同时,由噪声引起的信号失真也随之放大。当传输距离增大时,多级放大器的串联会引起失真的叠加,从而使信号的失真越来越大。 数字传输,只有代表了0 和1 变化模式的数据,方波脉冲式的数字信号在传输过程中除了会衰减外,也会发生失真,但它是采用转发器来代替放大器。转发器可以通过阈值判别等手段,识别并恢复其原来的0 和1变化的模式,并重新产生一个新的完全消除了衰减和畸变的信号传输出去,这样多级的转发不会累积噪声引起的失真。 2.1.2 数字信号无线传输技术的优点 现代移动通信系统都使用数字调制技术,随着超大规模集成(VLSI)技术和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的发展,数字传输系统比模拟传输系统更有效。数字传输有许多优点: (1)数字信号本身具有更好的抗噪能力和更强的抗信道损耗性能 采用再生中继、纠错编码等差错控制措施后,数字信号可以再生而消除噪声的累积,甚至可在噪声 远大于有用信号的情况下,保证获得可接受的保真度和误码率。 (2)传输差错可以控制 通过不同的信道编码,可以得到不同的编码增益,从而根据通信质量的要求采用不同的编码方式, 从而改善整个通信系统的传输质量。 (3)业务种类多 数字通信可以更容易复用各种不同形式的信息(如语音、数据和视频图像等),从而使得通信系统传输功能增强; 同时,数字信号也容易压缩。 (4)数字硬件实现灵活,便于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软件技术和微处理器技 术 在复杂的传输条件下便于使用现代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对所传输的数字信息进行处理(如信源编码和为提高整个通信链路性能的均衡技术),嵌入式软件实现的信号处理技术可以在不重新设计硬件或替换硬件的情况下改变和提高通信设备性能。 (5)数字传输有更高的保密性 数字信号易于在信源对其进行加密处理,且加密强度高,从而使得信息的传输有较高的安全性。另外,数字信号传输系统便于与计算机相连,实现系统和网络智能化。系统和网络便于规划和优化, 便于实现集中监控、维护和管理; 同时系统升级扩容方便,便于保护运营商的投资。 2.2ZWT-III数字无线电梯对讲系统 2.2.1 ZWT-III数字无线电梯对讲系统介绍 ZWT-III数字无线电梯对讲呼叫系统是我公司推出的新一代电梯无线对讲产品,系统采用抗扰能力更

校园网规划与设计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校园网的规划与设计 姓名学号 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级班指导教师 2013年4月12日 校园网的规划与设计

摘要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校园网建设已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校园网的建设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促进了教育观念、教学思想的转变,大大拓展了教师和学生的视野。校园网网络系统是一个非常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它不仅为现代化教学、综合信息管理和办公自动化等一系列应用提供基本操作平台,而且能够提供多种应用服务,使信息化及时准确的传送给各个系统,而校园网工程建设主要应用了网络技术中的重要分支局域网技术来建设与管理的。 因此,本毕业设计课题将校园局域网建设过程中主要能用到的各种技术及实施方案为设计方向,为校园网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校园网、局域网、网络设备选型、布线系统 ?目录 前言?IV 第一章校园网需求分析 (5) 1.3校园网络系统设计方案和网络设备应满足如下需求?2 1.4 系统集成所共同遵循设计原则和共同追求设计目标 ............................................... 2第二章校园网设计方案?3 2.1设计要点?3 2.2网络系统设计综述 (3) 2.2.1 校园网主干................................................................................................... 3 2.2.2 系统功能规划 (4) 第三章IP地址与VLAN规划 ............................................................................. 5 3.1 校园网计算机分布分析?5 3.3 IP地址分配及VLAN划分?6 第四章网络设备选型?8 4.1 交换机 (8) 4.2 路由器....................................................................................................................... 15 4.3 防火墙?22 4.4 传输介质?24 第五章综合系统布线 (25) 5.1 设计目标?25 5.2 综合布线系统组件 (25) 25 5.3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的原则? 5.4 综合布线系统测试 (26)

DPMR数字电梯无线对讲系统

DPMR 数字电梯无线对讲系统
用户手册
JDTJDT-DZ(F) DZ(F)系列
深圳市精达泰 深圳市精达泰科技有限公司 精达泰科技有限公司 Shenzhen Jdtai Technology Co.,Ltd



一、DPMR 数字电梯无线对讲系统(JDT-DZ(F))概述 ............................................................................................. 3 1、系统简介 .......................................................................................................................................................... 3 2、产品优势 .......................................................................................................................................................... 3 二、DPMR 数字电梯无线对讲系统功能介绍 ............................................................................................................... 3 1、系统功能简述 .................................................................................................................................................. 3 2、值班室主机功能介绍 ...................................................................................................................................... 4 3、机房分机功能介绍 .......................................................................................................................................... 5 三、DPMR 数字电梯无线对讲系统原理图 ................................................................................................................... 6 四、DPMR 数字电梯无线对讲系统使用方法 ............................................................................................................... 7 1、电梯呼叫主机 .................................................................................................................................................. 7 2、主机接听电梯呼叫 .......................................................................................................................................... 7 3、主机呼叫电梯 .................................................................................................................................................. 7 4、挂断呼叫 .......................................................................................................................................................... 7 五、DPMR 数字电梯无线对讲系统安装方法及注意事项 ........................................................................................... 8 1、值班室主机安装方法 ...................................................................................................................................... 8 2、数字分机安装及注意事项 .............................................................................................................................. 9 3、机房电话安装方法 ........................................................................................................................................ 10 4、 轿厢通话器安装方法 ...................................................................................................................................11 5、 轿顶、底通话器安装方法 ...........................................................................................................................11 六、DPMR 数字电梯无线对讲系统主要设备技术参数 ............................................................................................. 12 七、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 13 1、轿厢通话器啸叫 ............................................................................................................................................ 13 2、通话器接按钮后,自动呼叫,警铃长鸣 .................................................................................................... 13 3、通话过程中出现杂音 .................................................................................................................................... 13 4、呼叫信号中断 ................................................................................................................................................ 14 5、只能单方通话 ................................................................................................................................................ 14 6、音量小 ............................................................................................................................................................ 14 八、注意事项 .............................................................................................................................................................. 14 九、售后服务政策 ...................................................................................................................................................... 14
2

无线调频发射器资料

无线调频发射器的设计

摘要 利用无线通信信道的远距离语音传输业务,是近年来发展很快的一门技术。由于语音业务对误码不敏感,可以采用调频方式发送信息。调频发射器可以使音频信息传送到附近的任意FM接收机。本设计中使用AT89S52控制调频发射的频率,选择了数码管显示发射的频率状态。选择了ROHM BH1415F集成电路产生调频调制发射信号的频率。芯片的主要特征:体积小,准确性高,而且容易产生发射频率。这个系统的各个部分可以进行深入的独立设计研究,现在把它们组合成一个典型的调频发射系统。本设计使用模拟调频技术,在88MHz--98MHz的频段上,实现了线路输入语音信号的小功率远距离单工发送。系统发射功率大约20mW,发射距离大于20m,本系统可实现无明显失真的语音传输。 关键词:调频;语音传输;ROHM BH1415

ABSTRACT The remote audio service code through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hannels is a fast developing technology in recent years. As the audio service code is not sensitive to the mistaken code, the frequency modulation can be used to send information.The FM Transmitter will allow almost any audio source to be transmitted to any nearby FM receiver. The AT89S52 to be used to control the transmission frequency. The LED was chosen, providing enough space for all output situations. The ROHM BH1415F integrated circuit was chosen to create the frequency modulated audio output signal. Chip features include: small size, accuracy, and easily programmed transmission frequency. These system components have been thoroughly researched separately and are now in the process of being integrated to produce a working prototype FM Transmitter. The simulating frequency modulation technique was adopted in the design .In the frequency interval of 88MHz---98 MHz, the audio signals can be sent out and received with the small power in a long distance .The emissive power of the system is about 20mW and the emissive distance is more than 20m.There is no obvious distortion in the audio transmission. Key Words:frequency modulation;audio transmission; ROHM BH1415F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